理论力学学习心得

2024-09-26

理论力学学习心得(精选11篇)

1.理论力学学习心得 篇一

学习理论力学是一个先易后难的过程,重要的是把基础打牢。建议不要考前突击,这门课需要循序渐进的学习,日积月累才能将这门课的知识吃透,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浮于表面的了解,这样是不会取得优秀的成果的!

在理论力学知识章节中,前面的静力学章节属于基础部分比较简单但也是后面的基石,希望大家在一开始学习的过程中不要掉以轻心。值得强调的是整个理论力学学习的核心是运动分析,因此一定要学好运动学这一章,能准确找到各运动要素之间的几何关系,建立好相应的加速度方程才能解题,这也是解其他类型题目的基础。请大家在此一定要注意,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仔细认真的琢磨这一章的例题和习题,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至于动力学中的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只需学会建立方程即可,他们往往是某一个大题目中的一个步骤,真正需要大家注意掌握的是动力学中的动量矩定理和达朗贝尔原理,他们会结合运动学出题,属于难题类型,不过考试的题目难度不会超过书上例题的难度,大家只要会把书上的例题弄懂会做即可。虚位移章节其实深度挺深的,但对我们的要求不高,因此弄懂两道典型的杆件系统题目虚位移的关系足矣,以上就是我对整本理论力学知识的大概解读。对于理论力学要求不高的同学建议认真完成老师课后布置的作业,在考前再将课件浏览一遍,刷一些基础的题目即可,切不可平日不学再来考前突击,这样失败的例子在我周围比比皆是。另外一定要弄清理论力学当中的一些基础概念和基本方法,不要混淆,否则它会让你解题感到混乱和无从下手,因此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弄懂,可以询问老师或者身边的同学,考前做一写典型题目熟悉基本的方法即可。还有和大家想说的是理论力学考试的题型全是大题目,没有选择题和填空题,希望大家做好心理准备。

前面说的都是应付考试的话,对于要求更高的同学我再提一些建议。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理论力学或者喜欢深究这门课的人你会发现她与数学分析这门课仿佛有着莫名的亲切感与熟悉感,只要你有对待学习数学分析的那份耐心和精神,那么我相信你的成绩绝对不会低于90分的。建议想以后参加周培源力学竞赛的同学认真地将书后的习题全部写掉,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我仿照大一期间这次又建立了理论力学兴趣小组,讨论和研究理论力学的一些疑难点,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们的小组成员最后也都取得了优秀成果,大家理力成绩基本上都在95以上,当然我们也付出了相应的努力,我们真的认真地将书后所有的习题全部写完了,其中有些题目是有相当有难度的,当然这也为我们以后参加周培源力学竞赛打下了坚实的铺垫!

最后我觉得学习这件事只要态度端正,对于我们大禹班的同学没有什么学不好的!希望这些建议能对你们有所帮助,祝大家理论力学考试能获得一个好的成绩!

2.理论力学学习心得 篇二

作为一名80 后的教育工作者, 在2005 年工作了之后, 我拜读的第一部教育专著便是魏书生先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 说实话, 通读之后, 不甚明白, 只能模仿一些做法, 尝试着用“民主+ 科学”管理班级, 但收效甚微。巧合的是, 我尝试着用自己的一些方法和学生交心, 能够获得不错的效果。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案例是: 我的第一届学生中, 有名同学叫杨鹤翔, 他的家离学校很近, 但他坚持要住校, 我同意后, 他家长找我谈话, 要说服我不要同意孩子的请求, 我在家长那儿了解了一些情况后, 在和孩子交流时, 我发现他特别烦躁, 并且瞪着大眼睛注视着我, 我记得很清楚, 我给他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人和人的交往需要互相了解, 但我从来不会因为别人告诉我谁是什么样的人, 就先入为主的对他产生不好的印象”, 听完这句话后, 我发现他的眼神柔和了许多, 当他仍然坚持要住校时, 我同意了, 并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去宿舍看他, 和他交流一些学习以外的事, 一学期下来, 他和家长的关系缓和了许多, 搬回家去住了, 整整三年, 我再没有在这位同学身上花费更多的精力, 2008 年高考成绩出来, 他考了全班第二名的好成绩。我那时把这个现象称之为“交心”, 并发现了这和魏书生先生的一些做法很像。

同时, 我又是一名年轻的物理教师, 我发现, 我所教的学生中, 善于跳跃思维的学生, 更合我的风格, 他们对我的认可度更高, 物理成绩更好; 而喜欢教师一板一眼讲课的学生, 物理成绩总是提不起来。于是我总结为: 学生需要符合自己“风格”的教师。

直到今年4 月份, 学校组织我们去兰州参加“全国中小学 ( 含中职) 德育工作创新与魅力班主任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 听王文英女士的《文英给力支招》时, 我学习到了“征服”。王文英女士正是利用自己的全面素质, 对教师职业的热爱, 大方张扬的性格, “征服”了自己的一批批学生, 成了新时期的全国优秀班主任。我感觉, 王文英女士告诉我的这个加引号的“征服”, 比我之前所总结的“交心”“风格”等, 更能反映我心中所想, 也帮助我揭开了我一直理解不了的魏书生先生的一些做法的疑虑, 魏书生先生应该是用“民主+ 科学”征服了自己的学生的。

二、魏书生先生的“征服”路

浏览魏书生先生的事迹, 不难发现, 他的教育历程, 就是一条“征服”路。

他首先通过阅读“征服”了自己。1965 年, 在他少年时代, 就接触了对他此后生活发生重大影响的两本哲学书籍《辩证唯物主义纲要》《哲学讲义》。之后直到1978 年他重返讲台, 在这长达13 年的时间里, 我不知道他读了多少书, 思考了多少问题, 但我知道, 他“征服”了自己。高万祥老师在他的《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一书映证了这一点: “有一次我问他, 你早先在农村的时候, 有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与辉煌。魏书生先生很认真地回答我: ‘应该是想到的。’从回答中我感觉到了一种强大的自信, 而这种自信便来源于阅读。”在管理班级时, 魏书生先生用的是“民主+ 科学”, 这和我当初生搬硬套的“民主+ 科学”不同, 他用的是经过十几年深思熟虑了的, 那个时期学生更需要的, “征服”了自己的“民主+ 科学”。

他成功地“征服”了自己的第一届学生。1978 年到1981 年间, 是他实践自己教育理念的关键时期, 正是“民主+ 科学”的班级管理理念, 让他仅在重上讲台第3 年, 便被辽宁省政府授予“优秀班主任”称号。他的“民主+ 科学”的班级管理理念, 渗透在每一个环节中。《魏书生的学生管理》一文里记述到: “《语文报》的副总编, 去采访我们那第一届常务班长。他说: 当年魏老师, 就是13 年以前根本不管我们。不管我们有坏处也有好处。坏处是开头我们不知道怎么管; 好处是练得能力就出来了。‘八一’建军节慰问解放军, 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慰问, 所以只好自己去联系。我们常务班长找到部队领导, 问人家你们愿不愿意跟学生搞联欢呢? 人家说当然欢迎啦。他挺高兴回来, 就领着我们全班同学练节目, 到了‘八一’那天带着锣鼓, 打着彩旗呀, 领着这学生就去慰问解放军啦。在部队里我们演的什么相声、小品、独唱、合唱啦, 人家部队演的队列和拳术、打拳。回来以后他说, 他挺自豪。通过这件事增长了能力。”当时, 如果第一届常务班长没有被魏书生先生“征服”, 就不会有此惊人之举了!

他“征服”了自己的历届学生, 也“征服”了我的心, 让我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魏书生先生在教育岗位工作三十余年, 从他历届学生的采访实录中, 不难发现, 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 付诸实践的“民主+ 科学”班级管理理念, “征服”了一批批学生, 获得了他们的友谊, 帮助他们获得了长远发展, 也成就了自己的辉煌。而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至今仍在自我“征服”路上前行, 我要像魏书生先生那样, 持一颗对教育执着的心, 走好自己的“征服”路!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漓江出版社, 2008.5-45.

[2]高万祥.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4-5.

[3]王文英.别样甘苦另类人生[J].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 2014.4-12.

3.学习物理力学的心得 篇三

关键词:物理力学;心得;措施

G633.7

力学向来是高考物理的重头戏,对高考成绩的影响很大.由于力学知识较为抽象,理解难度较大,很多学生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实际上,物理力学有很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只要方法和技巧得当,就能快速形成物理解题思维和能力,提高物理力学的学习效率.

一、端正学习心态,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学习电学和力学时,老师强调了这两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和难攻性,导致很多同学都产生了不好的学习心态,如畏难厌烦心理、消极心理以及急于求成心理。物理固然是难学的,但只要端正学习心态,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能一步步的学好它。如在学习力的图示时,我们班同学就编了这样的顺口溜:“四定即定作用点、定方向、定标度、定长度,两标即标箭头、标数值和单位。”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朗朗上口,好听易记,而且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清晰透彻。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要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上课时应该集中精力,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主动与老师互动,善于思考,提出疑难问题,勤于请教;收集阅读课外报刊读物,积极参加课外兴趣小组,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我们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

二、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物理思维是在日常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首先,正确使用物理符号,养成规范、严谨的书写习惯,尤其要注意区分大小写及下标等.其次,对于方程式及关键演算步骤要做到书写规范,力求用精简的物理语言将解题思路准确清晰地呈现出来.再次,对于不会做的题目也要有拿分意识,尤其是一些压轴题往往计算难度很大,短时间内很难理出头绪,但可以按照题意向下推测,将可能用到的定理、公式书写下来,并适当加以计算及推导,这样不仅能够拿到一定的分数,也有助于理清思路,激发解题灵感。

三、明确被研究的对象

在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解决物理问题时,首先要确定题中被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并把研究对象从特定环境中隔离出来,这样才能有效开展后面的解题过程.被研究对象可以是质点、单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等.根据解题需要,灵活选择恰当的研究对象,这是解决物理力学题的基础之一,一般可以采取“隔离法”或“整体法”.整体法是系统论中的整体原理在力学中的应用,思维形式遵循从局部到全局的过程,当分析整体对象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需要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选用整体法.隔离法是指把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体系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选择隔离法时,只分析该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对该对象的作用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

四、总结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物理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很多题目都有系统的解题方法,力学更是如此,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总结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当然不是所有题目的解题方法都是一样的,但是物理原理就那么几个,什么样的题目要用什么物理原理,我们要进行总结,不要到了考试中才冥思苦想如何解题,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解题过程中,针对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要千篇一律地套公式,也就是要将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灵活运用。比如:解物理力学题的一般过程是首先对题意进行准确分析,确定研究对象;再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注意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根据具体情况对力进行处理,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者正交分解;对于平衡问题,列出平衡方程式,对于平衡态变化问题,列出加速度方程式;最后求得题目中要求的物理量。

五、加强归纳与梳理

高中力学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牛顿运动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其中牛顿定律为承接点,既深入了精力与动力学知识,也引出了机械与动量知识,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机械能与动量也引出了功、能等知识点。可以看出物理力学学习可谓环环相扣,并且物理力学考试题型通常不是只拿出一个定理公式来考核,而是将几个定理综合起来考查对知识系统的掌握情况,因而学习中需梳理力学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注重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转换,建立起自身学习网络,全面掌握力学体系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脚踏实地掌握好基础,在此基础之上灵活应用。

六、掌握力学的解题策略及技巧

.对于静力学问题,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将其从整体中隔离出来,个别情况下可以转换研究对象,具体方法主要有两种:要么将研究对象转换为另一物体,要么就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再分析其所受的外力.一般情况下,对于“原始力”的分析可用受力图来表示,结合具体情况可分别选取平行四边形定则、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则等不同的分析方法,然后对其中的力进行合成或分解.对于受力平衡问题,要运用平衡条件“∑F=0与∑M=0”,列方程式来计算和分析;对于动态平衡问题,要结合各种力的具体变化来采取相应的解析法或图解法,然后加以分析.静力学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合成及分解方法的掌握,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明确物体受力的形式、方向及数量,然后套用相应的解题策略。比如,当研究对象是叠加体时,一般采用隔离法;物体受三个力同时作用时,可以采取合成法,受四个以上的力同时作用时,宜采取正交分解法;若受力物体为杆或弹簧,则既可以受压力也可以受拉力,若受力物体为橡皮筋或绳子,则只能受拉力,且当三条以上的绳子有共同的交汇点时,每条绳子所受拉力一般不同。

动力学问题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已知物理受力,分析物体的运动状况;二是已知物体的运动状况,分析物理受力.这两种问题也可以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其研究对象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解题时要根据题目描述的情况,选择最佳解题策略,具体可以运用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七、结语

总之,学习物理主要靠理解,不是听老师讲解就会懂的,只有反复思考、探索问题的实质,不断地独立思考才能真正懂得,才会求解各种各样的物理习题。

参考文献

[1]罗贤平.个人知识管理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4.实验力学学习心得 篇四

曾经对力学的认识很懵懂,以前在我心中力学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力学更多的是在图纸上的演算与推导,凡是与力相关的事物都属于力学范畴。对于力学应用方面的理解,也只是粗略的知道它会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土木、交通、能源、化工、材料、环境、船舶与海洋等等,但原理是什么,方法是怎样的,我想也绝不只是我最初理解的只是一些受力分析那么简单。而对实验力学这门课的学习则是让我们知道了目前所学的这些知识与它所应用的工程实际相联系的途径和方法。

简单的来说,实验力学就是用实验的方法求解力学问题。即用实验方法测量在力的作用下,物体产生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应变(形变)、应力、振动频率等物理量。工程实验力学中对实验力学的定义是用实验方法测量应变、应力和位移。也称为实验应力分析。在我现在学习了这门课之后的理解,实验力学是解决工程问题中力学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求解其力学问题的中间环节,通过实验力学方法测得所需物理量,最终求出结果。

通过课程认知,我了解了解决力学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两个:理论方法和实验方法。理论方法就是理论方法就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建立方程,然后求解。它主要有解析法和数值法,理论方法的解答是数学模型的解答,只有实际问题与数学模型相符时才是精确的,这也是它的局限性。而我们这学期学的实验力学的方法就是在实际问题上直接测量。我们这学期做了三个实验力学的实验,分别是测量电桥特性,动态应变测量和光测弹性学方法。这三个实验就用到了实验应力分析的方法——电测,振动测量,光测。实验力学的实验结果更可靠,并且可以发现新问题,开创新领域。不过它也有它的缺点就是测量都有误差,并且实验仪器和材料昂贵,这也导致了费用高。不过,理论分析和实验分析是相辅相成。理论的建立需要实验分析的成果,发现新问题,建立新理论。实验设计和实施需要理论分析做指导。复杂问题需要需要理论与实验共同完成。

正如我刚刚说的,误差是实验方法的一个弊端,也是不可避免的,但随着测试手段的改进和测量者水平的提高,可以减少误差,或者减少误差的影响,提高实验准确程度。实验误差按其产生原因和性质,可以分为系统性误差、偶然性误差和过失误差(粗差)三种。实验力学这门课,同样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减少误差。比如对称法、初载荷法、增量法消除系统误差。还有通过分析给出修正公式用来消除系统误差,或者定期用更准确的仪器校准实验仪器以减少实验误差,校准时做好记录供以后修正数据用。偶然性误差难以排除,但可以用改进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减少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配合增量法,可以使偶然性误差相互抵消一部分,得到最佳值。过失误差是指明显与实际不符,没有一定的规律。这在我们实验中也会经常出现,通常这些都是由于疏忽大意、操作不当或设备出了故障引起明显不合理的错值或异常值,一般都可以从测量结果中加以剔除。

我们主要做了三个实验,测量电桥特性,动态应变测量和光测弹性学方法。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个实验。桥路变换接线实验是在等强度实验梁上进行,当时是要在梁的上下表面哥粘贴两个应变片。当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三个图,可是我当时连最基本的图都看不懂,根本不知道哪个是应变片哪个是电阻的意思。接下来在粘应变片的时候也遇到了各种麻烦,应变片倒是没粘好几个,但是手上已经一团糟。好不容易把应变片粘好后,需要用焊锡把电线连上,在仔细琢磨过到底那根线连哪个之后,又遇到了新的麻烦就是那个怎么焊都焊不上,后来找来老师才知道原来是我们那一组的电烙铁有问题,换了个,才继续把这个艰辛的实验做完。这个实验做了不少时间,也着实费了不少的功夫,不过通过这个实验我认识到了自己身上很多的不足但确实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对应变电测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如电阻应变的半桥接线法和全桥接线法,拉压、扭转、弯曲以及组合变形的电测原理还有记忆犹新的贴片、应变计的正确使用。

我们第二个实验动态应变测量当时是完全用电脑软件操作的。随时间而变的应变叫做动态应变。它会在处在一定的运动状态以及承受的载荷按一 定的规律变化的情况下产生。动态应变测量目的主要有1)记录动态波形2)最大动态应变3)频谱(频率及振幅)4)疲劳强度校核。通过实验,也让我认识到了应变波的两种传播形式:(1)应变从构件表面传递到敏感栅。(2)应变波沿栅长方向的传播。第三个实验是光测弹性学方法,它是利用偏振光通过具有双折射效应的透明受力模型,从而获得干涉条纹图,由于干涉条纹与模型内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有一定关系,因此可以直接观察到模型内应力分布情况。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周期长,成本较高。光弹法是一种模型实验,它的一大特点就是直观性强以及全场显示与分析。它的条纹可直接表示应力分布情况,特别是用于有应力集中的情况。至今想起当时观察到的图像还是会不由的感叹力学模型奇特的美丽。

力学是基础学科,又是技术科学,其发展横跨理工,与各行业的结合是非常密切的。实验力学是将我们所学的基础知识同实际应用相联系的一个重要的桥梁。由于相关行业的发展与国名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使得力学在其中多项技术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作用。我们以后的方向会有很多,既可以从事力学教育与研究工作,又可以从事与力学相关的机械、土木、航空航天、交通、能源、化工等工程专业的设计与研究工作,还可以从事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球或生命等基础学科的教育与研究工作。不仅如此,随着力学学科的发展,本世纪将产生一些新的学科结合点,如生物医学工程、环境与资源、数字化信息等。经典力学与纳米技术一起孕育了微纳米力学将力学知识应用于生物领域产生量生物力学和仿生力学:这些都是近年来力学学科发展的亮点。可以预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力学学科与环境和人居工程等专业的学科交叉也将进一步加强。从这个意义上讲,实验力学的应用也将更为广泛并且不断进步。

5.量子力学学习心得 篇五

首先,我们还是看看本课程的大概。《量子力学》是20世纪初期物理学家们在克服经典物理学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难的过程中,于1900-1925年期间逐步建立起来的一门革命性的理论,它与同时期所建立的相对论一起成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量子力学的建立促进了其后一个世纪物理学的飞速发展,而且也推动化学、生物学、医学和天文学等自然学科的发展,并引发了一起新的技术革命,使人类由电气时代进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量子理论是科学史上能最精确地被实验检验的理论,因而是科学史上最成功的理论。《量子力学》又是物理学本科专业在修完基础物理,尤其是原子物理基础上开设的重要理论物理课。是知识理论系统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它不仅是物理学中的基础理论之一,而且在化学、生物、信息科学等有关学科和许多近代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深入学习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和广义相对论等后续课程以及进行现代物理科学研究的基础。其主要内容为波函数与薛定谔方程、力学量算符、表象理论、微成理论及散射理论、自旋及多体问题简介等。侧重点为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好量子力学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尤其是领会其基本概念,这需要多想、多练,再多想。对于这门课程,可能更注重你的练习,还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因为有很多的数学运算。手头拥有一本《量子力学教程》配套的学习辅导书,的确是一个好的抉择,它上面有每章的内容总结,重要的是有详细的课后习题讲解,你可以通过做习题来提高理解,我觉得做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至少对于这门课,非常重要。老师提供的课件也是非常有用的,毕竟是老师精心准备的;再来就是网路上的资料,我特别提到了网路资源,因为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么一个信息化时代,就要第一时间掌握有用信息。

总之,对于这门课,我还是坚持做题,通过做题来理解知识点,通过做题来弥补不足之处。其实学习这门,对于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大家还是好好学习一下。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学好这门课,有所收获。

量子力学的诞生对于自然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量子力学的诞生,宣告近代科学关于确定性的想法被彻底打破。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一个主要信仰就是一个现象的发生必然有其背后的原因,而科学就是可以找到这个原因的钥匙,然而量子力学明确的告诉我们,对于单一的一次测量结果,我们无法知道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我们知道的只是一个统计意义上的结果而已,这一点让人大为吃惊。虽然统计热力学的发展已经引入了统计概念,然而在那里,统计只是因为粒子太多而已,人们坚信如果能够制造超大规模计算机,是可以描述分子个体的,但是量子力学是从根本上宣告这个想法的失败。从更深层次讲,量子力学深刻的揭示了纯粹自然和人化自然的区别,在科学发展中,总是自然的将科学研究的对象和周围世界隔离起来,包括研究者本身,使用理想化的手段,控制变量,然而量子力学的发展指出,人类科学本身就是参与自然界运动的一部分,人类通过实验认识到的世界永远是掺杂了人类实践因素的自然,是人化的自然图景。

量子力学的发展,使得以往使用的物理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往使用的“轨道”、“波”、“物质”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有了全新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这符合辨证法的发展要求。一般的直觉上的承认运动和变化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使得人类的概念之间发生了联系和过渡,才能真正体现辨证法的威力,这一点在量子力学发展史上得到充分的证明。“量子”本身的诞生过程就是一个人类认识世界深化的过程,波尔提出的互补原理使得人类对于物质的认识程度进一步加深,波和粒子在概念上第一次如此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而失去以往的绝对意义。这一点和列宁在关于“辨证法是什么?”中的论述是一致的。

6.粘弹性力学学习心得 篇六

在以前所学的材料力学中,研究对象主要是杆状构件。材料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这种杆状构件在拉压、剪切、弯曲、扭转作用下的应力和位移。而结构力学则是在材料力学内容的基础上研究由杆状构件所组成的结构,诸如桁架、钢架等。若研究一些非杆状构件,此时就需要运用弹性力学的知识,当然,弹性力学同样适用于杆状构件的研究计算。

虽然材料力学和弹性力学都可以对杆状构件进行分析,但两者的研究方法却是不大相同的。在材料力学的研究中,除了从静力学、几何学、物理学三方面进行分析外,大都会引用一些关于构件的形变状态或者应力分布的假定,这种假定就使得数学推演变得简化了,所以有时得到的答案只是近似解而不是精确解。这种假定在弹性力学中一般是不引用的,在我们这学期所学的有关弹性力学的知识中,只用精确的数学推演而不引用关于形变状态或应力分布的假定,所以结果较材料力学而言更为精确。

通过对以前学过的力学课程对比,能够更好地了解到弹性力学的一些特点,下面我将说一些自己对弹性力学的了解。

在这学期的弹性力学课程中,我们主要从认识弹性力学出发,然后学习了一些基本理论。比如平面应力与平面应变、平衡微分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以及边界条件等。然后由这些基本理论出发,对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下的平面问题进行解答,了解到了在平面问题中弹性力学的运用。继而学习到了空间问题的一些基本理论

弹性力学主要运用到的基本概念有外力、应力、形变和位移。作用于物体的外力可分为体积力和表面里,可简称为体力和面力。其中体力是分布在物体体积内的力,如重力和惯性力。面力则是分布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如流体压力和接触力。物体受到了外力的作用或者由于温度有所改变,物体内部将会发生内力。而应力,其作用在截面的法向量和切向量,也就是正应力和切应力,是和物体的形

变及材料强度直接相关的。并且,在物体内的同一点P上,不同截面上的应力是不同的各个截面上都有其各自的应力大小和方向。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六面体中,六个切应力之间具有一定的互等关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切应力互等定理。接下来是形变,也就是形状的改变。在弹性力学中,物体的形变可以归结为长度及角度的改变。最后是位移,也就是位置的移动。物体内任意一点的位移都可以通过其在xyz三轴上的投影来表示。以上就是一些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在弹性力学的问题中,通常是已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就是已知物体的边界,已知物体的弹性常数以及物体所受的体力和物体边界上的约束情况或者面力,要求解的是应力分量、形变分量以及位移分量。

弹性力学中还有几种假定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中,如果我们将所有方面的因素全部考虑到的话,导出的方程将十分复杂基本不可能求解,这时就需要作出一些假定来略去一些暂不考虑的因素。诸如:假定物体是连续的、假定物体是完全弹性的、假定物体是均匀的、假定物体是各向同性的。符合这四项假定的物体成为理想弹性体,这也是我们在弹性力学课程中主要讨论的问题对象。

我们所讨论的平面应力弹性体是等厚度均匀薄板,其厚度方向的尺寸小于其他两个方向的尺寸。在解决弹性力学的平面问题时,需要建立基本方程:平衡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平衡方程指应力与外力之间的关系,几何方程指位移与应变之间的关系,物理方程则是应变与应力之间的关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边界条件的建立。边界条件表示在边界上的位移与约束,或是应力与面力之间的关系式。如果是位移分量已知的边界,则建立位移边界,若给定了面力分量,则建立应力边界条件。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圣维南原理,它指的是如果把物体的一小部分边界上的面力变换为分布不同但静力等效的面力,那么远处的应力将有显著改变但远处所有影响可以不计。

最后稍微了解了一些有关粘弹性力学的知识。粘弹性力学是连续介质力学的重要分支,又称粘弹性理论。是研究粘弹性物质的力学行为、本构关系及其破坏规律以及粘弹性体在外力和其他因素作用下的应变和应力分布。粘弹性材料是指兼具弹性和粘性性质的材料。比如混凝土、石油、血液等。这种粘弹性材料。含粘弹性固体与粘弹性流体,又可分为线性粘弹性体和非线性年弹性体。线性粘弹性体的两种极端情况为胡克体和牛顿流体。

粘弹性力学中的几何方程和运动方程与弹性力学相同。从原理上来讲,利用本构方程、运动方程、几何方程、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可以找到粘弹性力学边值问题的解,其求解方法也与弹性力学相仿。

例题:图示悬臂梁,受三角形分布载荷作用,若梁的正应力x由材料力学公式给出,试由平衡微分方程求出xy,y,并检验该应力分量能否满足应力表示的相容方程。

(12分)

题三(2)图

解:(1)求横截面上正应力x

3q03hx,截面惯性矩为I任意截面的弯矩为M,由材料力学计算公式有

6l12x(2)由平衡微分方程求xy、y

2qMy30x3y

(1)IlhxxyX0(2)xy平衡微分方程:

yxyY0(3)xy其中,X0,Y0。将式(1)代入式(2),有

xy6q023xy ylh积分上式,得

xy利用边界条件:xyyh23q022xyf1(x)3lh0,有

3q0223q022xhf(x)0f(x)xh

114lh34lh3xy将式(4)代入式(3),有

3q02212x(yh)

(4)34lhyy6q06q0221

x(yh)0x(y21h2)33lh4yylh积分得

6q0ylh3x(y3314h2y)f2(x)利用边界条件:

0yyhqlx,y2yh0

2得:

6q0h31h3)lh3x(248f2(x)q0lx6q0x(h3

3lh32418h)f2(x)0 由第二式,得

f02(x)q2lx 将其代入第一式,得

q02lxq02lxq0lx

自然成立。将f2(x)代入y的表达式,有

6q3y0ylhx(314h2y)q032lx

所求应力分量的结果:

Myx2Iq0lh3x3y 3q0xylh3x2(y214h2)

6q3y0y12qlh3x(34hy)02lx

(5)

(6)

校核梁端部的边界条件:

(1)梁左端的边界(x = 0):

h2h2h2h2h2h2xx0dy0,xyh2h2x0dy0

代入后可见:自然满足。

(2)梁右端的边界(x = l):

xxldyh2h2h2h22q0x3ydy0 3lhxl3q0x22h2q0l(y)dy

42lh3xlxyxldyh2h2xxlydyh2h22qx03y2lh32qldy03y33lhxl3h2h2q0l2M

6可见,所有边界条件均满足。

检验应力分量x,xy,y是否满足应力相容方程: 常体力下的应力相容方程为

22(xy)(22)(xy)0 xy2将应力分量x,xy,y式(6)代入应力相容方程,有

2()12q0xy,2()12q0xy

yyx2xlh3y2xlh32224q(xy)(22)(xy)30xy0

7.理论力学教学方法探讨 篇七

1 课程特点

1.1 思维特点

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指导[1]。理论力学涉及的概念是在对事物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 经过抽象化建立力学模型形成的;讲述的基本规律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实践, 并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 经过逻辑推理和数学演绎, 建立了理论体系, 也在解释世界、改造世界中不断得到验证和发展。基于理论力学研究方法及特点, 对学生的学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在学习理论力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锻炼逻辑推断及立体思维的能力。此外, 理论力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实际性及演绎性, 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将课程知识和实际相联系, 并注意知识前后的连贯性;那么作为教师则要注意引导学生具备上述思维意识。

1.2 知识结构

理论力学课程内容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及动力学三个部分。静力学部分主要研究受力物体平衡时所应满足的条件;运动学部分讲授从几何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动力学部分研究受力物体的运动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该部分涉及概念、定理较多。三部分内容循序渐进, 前后连贯, 要求学生学习时注意有序性, 务必不要出现随学随忘的局面, 那么就要求学生时刻注意复习。

2 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 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针对理论力学课程特点, 结合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及学生学习理论力学的目的, 开展了理论力学教学方法探讨。

2.1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理论力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 对学好该课程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传达理论力学课程的重要性, 提升学生学习的源动力, 工程专业一般都要接触机械运动的问题, 机械运动的研究离不开理论力学的理论基础,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针对性的讲述一些直接应用理论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 通过实例讲述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在讲述课程重要性的基础上, 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制订学习计划, 提升学生学习理论力学的兴趣, 如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可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来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投入足够的情感以感染学生, 达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 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2 基于作业进行课程小结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测试, 每次课后布置相应的作业,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以培养其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提升自学及总结的能力。为了借助作业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应制定有效的作业考勤机制, 保证作业起到应有的作用;作为教师则应及时批改作业,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进行课程小结, 总结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及易出错的地方, 在此基础上, 指导学生有针对型的开展复习, 并及时检验学生复习的效果, 如可进行月考试制度, 并将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最终成绩的组成部分, 以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处于好的状态。

2.3 鼓励学生制作教具

鼓励学生制作教具模拟理论力学的基本原理等, 提升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定理的理解, 制作教具亦可以作为考核学生成绩的指标之一。教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讲授课程知识而采用的一种工具, 制作教具的过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 深入挖掘所学知识, 提高动手能力的一种创新教育, 该教学过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程理论知识, 以达到完全消化课程知识为目的。那么将制作教具添加到教学过程中,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4 督促预习

预习指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课程, 是提高学生听课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理论力学是学生感觉学习困难的课程之一, 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连贯性, 预习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对未讲授的课程预习, 从中发现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上课时有针对性的听讲, 能有效提高听课的主动权。如何保证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 除上课向学生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外, 教师应该采用有效的方法督促学生预习, 如在上课前, 针对要讲授的课程知识, 采用随机点名的方式, 提问学生本次课要讲授的内容, 并令其指出不懂的知识点, 下课前再对该生进行提问, 令其解释, 如此即可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 也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3 教育效果评估

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角, 如何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 学生的意见尤为重要, 基于上述几种教学方法, 面向已经结束理论力学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学生普遍支持采用上述教学方法授课。亦对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采用上述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 评估准则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产生正面的效果, 阐述如下。

1) 课堂参与。学生上课精神面貌饱满, 能主动发表个人见解, 积极配合教师教学, 可当堂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等。

2) 学习状态。学生学习目的明确, 求知欲望高, 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能主动拓展知识, 作业完成良好等。

3) 考试。考试结果反映了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程度, 亦是最直接的评价标准, 可利用学生的期中、期末等考试及时调整课程教学方法。

此外, 每经过一个教学阶段, 基于学生的学习状态, 教师应对个人教学方法进行自评和学生评价, 通过评价发现教学方法中不利的方面, 并及时调整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8.《理论力学》习题课教学的探讨 篇八

【关键词】理论力学 习题课 一题多解。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1

理论力学是学习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后续课程、工程技术的基础。这门课程的特点是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定理公式多,方法灵活,不易学。依据笔者任教这门课程的经验,学生普遍存在“上课听得懂,课下不会做”的现象,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是每一个力学教师共同的探索目标。下面笔者就如何上好习题课这个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1 理论力学中习题课的重要性

随着教学的改革,理论力学减少到现在的70学时,但是教学内容和改革前所差无几,理论力学按内容模块化、结构框架化的思路,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三个模块。习题课共计16个学时占总学时的22.8%,分配如下:

静力学部分共设两次习题课:受力分析、物系平衡;运动学设两次习题课:点的合成运动、运动学综合应用;动力学四次习题课:动力学普遍定理、达朗贝尔原理、虚位移原理及拉格朗日方程的应用。

从以上可以看出习题课涵盖了理论力学所有的重点、难点内容,所以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上好习题课,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2 理论力学一题多解的现象

理论力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一题多解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用同一个定理,同样的数学方法,不同的解题思路,比如物系平衡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的研究对象和平衡方程来求解,通常这类问题选取研究对象的顺序不同,但是列的方程是一样的。二是用同一个定理但是用不同的数学方法,比如运动学中研究点的运动可以用直角坐标法,也可以用自然法,通常这种题型应选择数学运算简单、更接近力学的方法来求解。三是用不同的定理,比如动力学问题可以用动力学普遍定理、动静法、拉格朗日方程等,通常这种题型学生都感觉难度太大,因为对具体问题选择那一个方法来求解远比选择那一个研究对象难度大的多。

这三种类型的问题包含了理论力学大部分的问题,难点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取研究对象。涉及到这类问题中,包括物系平衡问题、点的合成运动、运动学综合应用、动静法的应用。其中物系平衡问题、动静法应用这两种问题中,恰当选取研究对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讲解过程中,我们给同学们将解题要点总结如下:围绕一个核心,遵循两条原则。物系平衡中核心是要求解的未知力,两个原则是一个方程尽可能只包含一个未知力,能够不用的平衡方程最好不用;动静法中核心是需要求解的未知量,两个原则是研究对象最少,方程个数最少。然后在课下给学生留小论文作为作业,研究分析这两种问题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只能在掌握这两类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够系统的做好这个小论文,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这两类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而在点的合成运动和运动学综合应用时,关键步骤在于正确地分析运动过程:从待求量开始→运动传递链→已知量,然后确定需要研究对象的次序。这就要求学生熟知运动机构,在刚体平面运动问题中常见的机构分为四种:四连杆机构,椭圆规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圆轮纯滚动;合成运动问题中传递形式有:滑块、套筒、销钉、接触等。对于综合问题,要搞清机构是由哪些基本形式及机构组成,最后能够化复杂问题为多个简单问题来分析解答。

二是取合适的定理、方法。包括动力学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虚位移原理及拉格朗日方程。这些问题中,研究对象通常都是整个系统,首先要围绕所要求解的未知量,分析哪一种方法求解的思路更简单方便,然后选择哪一个定理。在动力学问题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可用不同的定理求解,根据问题的已知条件和待求量,选择适当的定理求解。避开那些无关的未知量,直接求得需求的结果。对比较复杂的问题,则需要多个定理联合求解,这类问题有一个规律:就是通常可以用动能定理来求解出运动量,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求解其它未知量。

而在虚位移原理中,一般存在的问题是选择解析法还是几何法来求解,具体问题中哪一种方法更好,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需要通过举例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3 上好理论力学习题课的方法

首先,习题课中所选习题要有代表性。最好一个题目能够代表一类问题,然后做练习或者作业时,要求学生注意归纳属于什么类型。比如达朗贝尔原理的应用中,所涉及到的题目按照解题步骤可以分为三类:直接用动静法;先用动能定理再用动静法求解;用动静法联立求解。所以在达朗贝尔应用的习题课中,首先讲解三个按照以上分类的习题,再总结类型,然后让学生做练习,通常是先做完题目,再由学生自己总结所做的练习属于类型,这样习题课可以做到求质不求量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

第二,每一次习题课,要针对具体问题总结解题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哪一步是重点,每一步都需要注意什么。比如虚位移原理的习题课,解题步骤可以总结为:

①选整体为研究对象;

②画出主动力的受力图;

③给出虚位移之间的关系;

④算主动力虚功列出方程

⑤解方程求出未知量。

在这五个步骤中第①步中,要注意研究对象是整体,第②步要注意受力图只画主动力,第③步,要分析用几何法,还是解析法来求解虚位移,这一个步骤也是虚位移问题中的难点、重点,必须讲清不同方法的特点及注意事项,而第④步,就是本章中学习的新的内容——列虚功方程。

第三,习题课中可以让学生对一些题目的错误求解进行会诊。学生一般对错误的原因印象更为深刻,比如受力分析的习题课时,可以首先让学生做参考文献[1]P21思考题3、4、5,然后由学生总结这些错误的分类,进而掌握受力分析时首要的是注意:一定要根据约束类型画约束力。

以上是笔者在理论力学的教学中对于习题课的一些体会,不足之处还希望广大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第7版(Ⅰ、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7.

[2] 冷水根,张可.理论力学习题课的一种尝试[J].力学与实践,2003,25(3):65-66.

9.理论学习心得 篇九

(一)一、两会环保问题:两会委员关注的环保热点。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已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依靠法律,建立机制,齐抓共管,建立摸底排查制度、防治和补救制度、防治保障机制以及相应的土壤重金属预警制度等,对重金属污染实现标本皆治的目标。

思考讨论:对于如何防治重金属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我们可以组那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21岁的生命赞歌 追记见义勇为优秀战士李超

主要内容:英雄壮举感动赣鄱,见义勇为树立丰碑。1月12日下午,江西省综治委在丰城市召开大会,追授勇斗歹徒光荣献身的武警赣州市支队退伍战士李超同志“江西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并向李超家属颁发了证书、奖金。武警江西省总队、赣州市支队、宜春市支队官兵以及丰城市各界共300多人参加了大会。

思考讨论:搜集有关李超的事迹资料,讨论李超的行为引发我们什么样的思考?你心目中的见义勇为是什么样的?

三、用青春力量践行雷锋精神。

搜集有关雷锋的生平事迹以及当代活雷锋事迹,回答并讨论一下问题

(1)说说雷锋精神向我们传达的意义有哪些?(2)今天,我们如何认识雷锋和雷锋精神?

(3)我们用怎样的行动去践行我们所认知的雷锋精神?

化学工程学院2011-2012-2学期双学小组学习

(一)学习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邓小平

学习要求

各团支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内容,就以上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团支书应做好主持及记录工作。学习方式应创新,不要拘泥于主题会议一种学习方式,学习时间为三周。学习结束后,团支部自学一个主题内容,讨论内容由各团支部自行决定,学习时间为三周。记录要求

电子档及记录本应概括学习内容,写出团支部讨论结果,政治理论学习每个问题选出5份或以上见解独特具有思想深度的心得,双学小组学习选10份或以上见解独特具有思想深度的心得,注明提出观点的团员姓名(心得用淮工信纸,黑色水笔书写,200字以上),最后写出政治理论学习及双学活动总结。双学小组记录本上可按照会议记录模式书写,必须包含会议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会议过程以及会议总结(800字以上),同时上交一份电子文件。电子档格式要求:标题:华文中宋、三号、加粗;正文:宋体GB-2312、四号、不加粗;行间距:固定值25磅。

共青团淮海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委员会

10.学习民族理论心得 篇十

自古以来,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分布广泛,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也就决定了不同民族有着不尽相同的民俗。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虽然不同,生活方式、地域环境也不同。但这只是个性差异,但我们的本质是相通的,那就是和谐地相处。

学习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后,我深深的体会到: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同样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应该互相团结,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建立在全国人民的团结和共同努力的基础上的,没有民族团结,一个国家只会灭亡,兴旺也就无法谈起。民族矛盾一直是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民族团结才是维护社会稳 定、祖国统一、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当然,我们学习的知识远不止这些内容。还有包括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等内容。对这些知识的系统地学习,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对待、理解与民族有关的问题。学无止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历身践行,我们还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在校园中体现这种民族精神,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营造健康的校园气氛,让校园文化也处处蕴含伟大的民族精神。

11.提高理论力学教学效果初探①② 篇十一

关键词:理论力学  教学方法  兴趣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097-01

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理论力学是工科高等院校中许多专业的主干课程。它不仅是专业后续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又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创新性学科,并且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有着广泛应用[1],另外它还是培养工科相关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科[2]。所以作为该课程的教师就需要深入研究如何讲好理论力学课程,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切实掌握理论力学相关理论基础,并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研究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 讲好绪论课

理论力学的第一节绪论课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做好教学内容设计。通过绪论课,可以使学生了解理论力学在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3]。通过列举一些生动的力学例子,让学生去思考其中的道理,课堂上不要告诉学生其中的力学原理,先让学生自己去想,使学生产生一种好奇感,感到理论力学内容丰富而且有东西要学,初步培养起学生主动学习理论力学的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通过调节课堂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今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绪论课也要着重介绍理论力学课程与以前所学知识的联系,课程主要内容以及各个知识点的相互关系,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并建立起学好理论力学的信心。

2 做好教学内容的组织

理论力学内容多,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普遍定理、达朗贝尔原理及虚位移原理等[4],但是一般课时安排为64学时,要在这么有限的课时内把所有的知识点讲透,讲细,对任课老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在理论力学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突出并强化重点。静力学部分重点是平面任意力系,借助平面任意力学的分析讲解,使学生掌握静力学分析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静力学基本概念、定理等基本知识;运动学是点的合成运动和刚体的平面运动,重点掌握运动分析的步骤和方法以及两种运动的区别和联系;动力学部分是三大定理以及达朗贝尔原理,重点是掌握分析具体工程实践力学模型的动力学分析求解方法。另外,在突出重点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点的关联,以及区别和大学物理相关知识点的区别分析,避免学生因知识点似曾相识,学习时不认真,眼高手低,而到最后对基本的力学分析都无从下手,从而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现象。

3 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因其生动、直观、信息量大等优点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理论力学中公式、定理较多,逻辑推理性较强,如果把所有的内容都用多媒体来呈现,就会出现学生思考空间不够而很难跟上的现象[5],或者即使跟上了多媒体播放的速度,但是下课再做题目还是很困难,而需要再返回翻找教材而效率较低的问题。所以理论力学的教学中不能全部依靠多媒体,而应把传统的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合理安排权重,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的讲解和推导,课堂的引导与总结等亮点内容应该用板书,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以及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建立清晰的知识构架,从而可以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分析求解中。

4 例题的选择与讲解

目的明确,有针对性,针对知识点来设计或选择例题,通过例题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掌握对应的知识点。在课程的重点讲解部分,尽量采用一些有代表性的、综合的题目来分析,使学生在掌握分析方法的同时,又能进一步巩固所涉及到的各个知识点,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讲解例题时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在例题的讲解过程中,通过不断提出问题,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或者讨论,然后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紧跟教师的进度和思路,又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5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理论力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公式繁多,所以学生普遍感觉课程难学,枯燥无味,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6]。所以,教师平时应注意搜集和积累一些与理论力学有关的故事和实例,在讲解基本理论前或讲解后通过穿插联系这些生动贴切的生活和工程实例,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的兴趣,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对身边的力学问题深入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如果教师有能力和精力,把这些小故事可以做成FLASH动画给学生展示,配以幽默诙谐的声音,不仅增加趣味性,而且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基本理论,就会取得更佳的效果。

总之,理论力学是理工科专业学生必须学好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也应该通过学习、实践和总结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做这门课程的合格授业者。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五个方面总结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初步想法,以期更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当然,理论力学教学质量的高低还涉及到其它很多方面的因素,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要想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还需要我们广大的科技教育同行进行更多的研究、探讨和交流。

参考文献

[1] 谢晓梅.理论力学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S1):59-60.

[2] 刘静,汪中厚,周晓玲.浅谈工程力学教学中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2):177-180.

[3] 杨卓娟,杨晓东.关于高校课程绪论教学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1(12):39-41.

[4] 艾薇,候作富,周思柱,等.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教学改革的探索[J]. 力学与实践,2009,31(5):75-77.

[5] 李彦彦,闫晓妍.理论力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内江科技,2011(11):84.

上一篇:浅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进行双语数学教学下一篇:武汉大学硕士毕业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