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

2024-09-27

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精选8篇)

1.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 篇一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

一、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降低工程管理成本

在建筑工程中,管理工作分为多项内容,不仅包括工程施工前的施工准备管理,还包括工程设计管理、材料采购管理、施工管理和竣工结算管理等,其中任何一个管理环节都需要一定数量的管理工作人员。如果采用信息化技术管理,则能够有效缩减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人员的数量和降低每个环节的成本,还能减轻可能因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带来的影响,从而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确保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

2、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

人工管理非常容易受到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状态的影响,进而导致在管理工作中出现失误,降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更重要的是,由于一直以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并不很重视,加之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限,很难确保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能被有效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则能有效解决该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2方面:①有效结合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等,从而构建信息管理系统,其具有比较强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很少出现工作失误。②随着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和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管理还会逐渐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

二、我国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分

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对于工程管理的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且认识不充分,只粗浅的认为工程管理信息化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查看工程项目资料而已。管理者对于工程管理信息化包含的众多信息视而不见,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在预算、核算、资金使用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2、工程信息管理软件难以满足工作需求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国家和社会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是对管理软件的巨大挑战。目前,大部分建筑企业在数据处理方面,依旧选择局域网共享的方式来管理,但不熟悉相关的项目管理软件,在实际操作应用功能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3、信息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

信息化管理发展相对广泛的是信息的接收和传播,现代化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管理者在信息化接收方面的速度也比较快,但在京津相对偏远落后的地区,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也比较模糊。目前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仍旧不高,大多数工程项目管理采用的是较为粗放的管理模式,管理相对来说比较混乱、方法较为单一,致使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时常出现决策无依据、漏保重报的问题。这些建筑企业通常在工程管理中投入很多的人力、财力,结果却大相径庭。

三、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建议

1、从管理平台入手,搭建多层次管理平台

建筑工程项目内容复杂,涉及范围甚广,包括建筑单位业主、建筑设计、工程监理、地方政府以及各级管理人员等多方利益,在开展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能停留在单一方向,应积极搭建多层管理平台,综合考虑多方利益,建立健全涵盖各项内容的多维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不同主体数据的管理,对资源进行共享。

2、优化信息系统,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

建筑工程项目属于系统工程,其在立项及招投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其他国家、地区或者行业的定额,而且引入的内容数据庞大,工程的计量也相对较大,为工程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必须要遵循工程实际,综合考虑各项因素,依照相关标准规范,打破部门单一独立使用的局限性,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将各项内容有机组合起来,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3、以数据库为中心点,创新管理工作流程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会涉及到很多数据资料,浙西数据信息的传播流动于各个工程参与方之间。传统的.信息管理是通过简单的书面通知、电话传真等方式,这些传递速度相对缓慢,整个流程需多个部门合作完成,大大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及质量。而数据库的建立可以有效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通过数据库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准确地查看信息并处理,能够形成较为直观的、清晰的图表,提高数据管理的独立性,而且数据可反复使用。

4、完善系统功能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较为繁杂的管理工作,涉及工程前期的决策、设计、招投标、材料采购、施工管理和工程竣工结算管理等。在对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设计和开发时,一定要对系统功能进行有效完善,不能使系统功能存在局限性。此外,在对系统进行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要重点注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设计、材料采购和工程施工管理。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管理是工作的重点,必须对其引起足够重视。

结束语

总之,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加快培养相关人才,使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2.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 篇二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产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也不断提高, 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也得到扩展。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对各行各业的经营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国建筑工程也不例外。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包括施工进度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施工技术管理等内容, 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来看, 与国外建筑工程管理还存在很大差距, 影响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计算机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受到很大限制, 将管理信息系统仅定位于报表打印和信息查询等方面, 在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 无法与建筑市场的运行变化情况结合起来, 为建筑工程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2 管理系统互动性较差

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中, 管理系统互动性较差, 部门之间、企业与建筑市场之间的联系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上, 不少企业虽然建立了局域网, 结合项目管理系统, 但信息的流动范围有限, 一般只局限于项目经理部和工地现场内部流动, 信息共享受到很大限制, 将企业的经营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 无法实现建筑市场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

1.3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还存在很多误区

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中, 不少企业将信息化与计算机、局域网等同起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大部分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方之间的信息交换仍然采用纸介质方式, 并没有因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而改变。在信息化管理中, 其根本前提是数字化, 将各项信息资源存储于电子介质中, 且信息交换应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但从我国现阶段的信息化管理来看, 信息技术仅被视为建筑工程管理的工具, 并没有引起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变革。

总之,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应用范围窄、信息共享程度较低、信息技术的利用还存在着很大局限, 影响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2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2.1 明确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目标

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 首先应明确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目标, 在国家重点投资项目中深入推进建筑工程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以工程项目周期为对象, 将无纸化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信息交流中, 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方的信息交流应以电子介质的方式来进行信息接收和提交, 将所有的信息都存储在相应的数据库中, 便于信息利用和共享。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最重要的目标是在信息共享基础上, 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质量, 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2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 更是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为完成这一目标,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 应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建立健全企业的领导机制和管理制度, 还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在统筹规划、系统推进中, 才能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3 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内容

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工程管理的中心内容。在工程项目管理中, 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 合理设计和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 主要包括计划统计、材料管理、机械管理、劳资管理、合同预算、成本分析、施工管理、安全管理、流程管理、质量管理、系统维护等内容。还应该为工程项目管理各部门提供一个统一的工作软件,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 加强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信息控制的目标, 对工程项目的各项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 促进工程项目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的发展。

2.4 加快信息系统和软件开发

建筑行业特别是公路工程、铁路工程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如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容易受到地质情况、天气变化、噪音、施工时间限制、环保等要求的限制, 这些会对资金预算、工程进度产生影响。由于国外软件的适应性较差, 很难满足参数变化, 对工程施工建设有很大影响。因此, 应加快国产信息系统和软件开发。在信息系统方面, 根据我国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 调整相应的参数, 允许用户对参数进行重新配置, 这样就能保证参数的准确性, 降低建筑工程企业的数据分析的成本。同时, 还应该密切关注工程进度、开发成本、将已完工的工程量进行成本核算, 与预算成本、计划成本进行比较, 加强成本控制, 以提高建筑工程效益。

2.5 从企业经营情况出发, 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

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 应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 合理规划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和各项管理制度, 切不可贪大求全, 盲目照搬。从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来看, 不少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和公司局域网, 初步实现了办公的自动化。但很多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还存在着很大局限, 信息系统的集成水平较低, 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也受到很大限制。因此,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应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 继续完善和推进信息化成果, 推进企业专业系统流程再造和优化。同时, 还应该结合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开展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中, 企业能够充分利用政府、社会的各项公共资源, 参与现代金融支付系统、网络公共服务系统、社会电子认证体系、信用系统, 推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6 政府应统筹规划, 全面推进信息化战略

在市场经济中,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发展成供应链和供应链的竞争。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家企业和一个行业能实现的, 而是需要整个供应链企业的参与。因此,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在政府统筹规划、统一部署下, 将企业各项资源整合起来, 实行统一化管理, 才能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3 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不仅提高了工程管理的技术水平、工作效率和安全水平, 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降低了工程施工的工作强度和生产成本, 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对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来看,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 信息共享情况较差, 影响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因此,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应根据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 在政府统筹规划、统一部署下,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管理制度, 加快信息系统和软件开发, 不断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促进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为我国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宁川.探讨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 2012, (31) :111-113.[1]王宁川.探讨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 2012, (31) :111-113.

[2]王晓飞, 许晓阳.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0, (4) :9-10, 48.[2]王晓飞, 许晓阳.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0, (4) :9-10, 48.

[3]杜鹏飞.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8) :127-128.[3]杜鹏飞.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8) :127-128.

[4]毛铁.浅析信息化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20) :287-287.[4]毛铁.浅析信息化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20) :287-287.

3.分析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 篇三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

信息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早已突破了传统的计算机技术和科学的范围,将建筑工程管理也纳入其中。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建筑企业面临着国外同类企业的竞争,建筑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不断更新管理理念,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要求,也是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从目前来看,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些大型企业先后完成了局域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信息共享。但在信息化的认识方面还存在很多局限,信息化发展水平也均在不均衡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

在信息化的理解上,不少建筑企业只局限于收发邮件等功能,对项目管理信息化的中心内容如项目预警、项目风险识别、预测项目变化情况、工程成本实时测量、加强组织的协调性、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工作流程等功能没有明确的认识。建筑企业虽然愿意采用信息化管理,但也担心会增加工作量,对其持保留态度。

(二)国产软件不成熟

与国外软件相比,国产软件还处于初步研发阶段,发展水平较低。但是,由于国外软件与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异,我国建筑企业与国外建筑企业的经营模式不同,软件的应用范围也受到很大限制。在软件的应用上,一般使用的是汉化软件,不仅软件维护比较困难,且价格比较昂贵,一般的企业很难承受。

(三)区域、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存在差异

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由于信息来源比较丰富,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高。而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信息化管理还没有深入人心,在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上还存在偏差。再从行业来看,市政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高于公路工程项目,铁路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还比较匮乏。

(四)建筑企业的整体素质较低

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管理时,大都以经验来决定管理工作,影响了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与其他发达国家的机械化、标准化、高效化工程管理相比,我国建筑企业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加之缺乏管理型、技术性人才,影响了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从总体上看,我国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大多数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仍然采用粗放式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单一,管理比较混乱,普遍存在着决策无依据、漏报重报等问题,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仍然按照原来的办法,导致决策失误情况也比较普遍。

二、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一)构建多层次信息管理平台

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必然会涉及到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上级管理部门 、政府部门的利益,工程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包括材料管理、设备管理、合同管理、预算管理、施工管理、财务管理等内容。因此,建筑企业工程管理应将各个环节都考虑到。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信息管理平台,才能各种因素涵盖其中,整合各项资源,提高管理的效率。

(二)构建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的连贯性、持续性特点,项目工程管理需要包括多个环节,管理体系比较复杂,数据计划的难度较大,在企业工程测算中需要遵守相应的流程和规范。同时,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人员管理、分包管理、资金会计、计划进度、变更设计、物资设备、定额成本等问题。因此,在建立中心数据和完善工作流程时应打破部门的局限,将各项内容链接起来,加强各业务模块的联系,才能协调各部门的活动,形成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工作环境。

(三)工作管理应建立在数据基础之上

在工程管理中是,数据是工程管理的主要依据。就传统的建筑工程而言,信息传递是通过电话、传真、书面通知完成的,信息的流通需要各部门共同完成,大大降低了信息传输的经济性、有效性、及时性。为了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工程管理应建立在数据基础之上,才能有效提升系统的功能。

(四)以项目管理为中心工作

就公路工程、铁路工程而言,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天气变化、地质条件的影响;而房建工程 、市政工程在施工中则容易受到环境保护要求、城市施工时间、天气变化等条件的制约,这些不仅影响了工程资源投入和工程施工进度,对工程成本分析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应根据项目所处的具体环境,增强系统的适应性。同时,在保证工程质量和项目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加快工程进度。

(五)完善企业工程管理数据库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招投标方法一般是以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的概算为依据,但概算只能反映出建筑单位的定额情况,将占领市场、减去恶性竞争所需的成本也纳入其中,工程中标的价格即是施工单位最大成本。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单位还需要承担起考核承包商、积累管理经验、树立建筑单位的信誉等职能,因此,应在管理系统该中增设供应商、承包商数据库、合同标志模板、材料总库等功能,管理人员可根据施工情况对数据进行删减及维护。

结束语: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已逐步发展起来,信息化管理系统也在工程管理中广泛应用,改善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提高了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也大大降低了工程管理的成本。但也应认识到,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起步较晚,信息化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大力开发适合于我国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完善企业工程管理数据库,才能促进建筑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宁川.探讨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2,(31):111-113.

[2]王晓飞,许晓阳.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0,(4):9-10,48.

[3]周斌,高愈滋.浅谈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中的问题[J].城市建设,2010,(28):152.

4.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 篇四

“公司政治”,这是一个几乎从来不在公开场合被提及的,但谁也无法忽略的,具有决定性的隐秘力量。公司政治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一个企业和一个人的命运和前程:管理层的勾心斗角、企业战略摇摆不定、员工拉帮结派……像这样的故事在无数企业中已经发生了,或者正在发生,或者正走在发生的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看起来是一个“高科技”的“物件”,但大多数时候,并没有逃离“公司政治”的旋涡。

说的白一点,其实“公司政治”可以概括为企业内部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和。只要公司存在权力的斗争、利益的分配,就存在着公司政治。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可必免地涉及到权力斗争、利益分配,而cio如何从“公司政治”的旋涡中掌好信息化大船的舵,这就考验着cio们的智慧了。一、一个利用“公司政治”推动erp项目的故事

我有幸见识了这样的真实故事:某企业cio利用“公司政治”来推动erp项目,并最终成就自我。这是一家民营企业,经过十多年企业的高速发展,企业年销售总额达到了30多亿。此前该公司只有一个老旧的mis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管理信息系统),只负责对相关业务信息进行记录,而无谓流程,也无谓管控。同时,该公司全国设立了30多个大区公司,各大区总经理都是与公司一同成长起来的“子弟兵”。现在翅膀硬了,自然总部的利益对于大区甚至个人的利益来说,就得往后靠一靠了。至于总部的指令,那就得看是谁下的了,就算是公司的几个副总裁,也要分个三六九等的。

该公司cio老周(化名),来这家公司的时间并不长,而且与这家公司也没有太多的背景联系,算是“空降”到这里的。目前他要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成功推进erp项目,难度可想而知。在老周去各大区做调研时,各大区总经理都说:“欢迎总部领导来指导工作”,并且烟酒不断,侍候殷勤。但真正研究到仓库盘亏数量大,物流货损多,商品计划不准与调拨不及时等情况时,各大区老总似乎就显得不是这么热情了,而对于要实施全国“一盘棋”的物流管控时,各大区老总就更是强调“我们这里有区域特殊性,这个系统的事情我们是支持的,但也要考虑一下我们下面的实际情况。”就这样,老周在进行调研时也算是碰了一鼻子的灰,打道回府回到了总部。

同时,公司的财务总监方总(化名)其实也一直在大区的各种财务问题上烦恼不已,值得一提的是:方总是公司的元老,而且也是公司董事会董事,对公司的事务都非常具有发言权。

老周与方总沟通时了解到,目前各大区的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有:账目处理不及时;库存不清、物流缺货等问题导致公司利益受损;与代理商之间的往来账务不清,回款不及时,各大区经理根据与代理商关系好坏回款;每次财务人员去直营店铺盘点出都出现盘亏现象;直营店员出现私自折价出售商品。而且,最近尤其严重的问题是公司的销售额在上升,但利润却一直在下降,说明公司的成本管控出了问题。这些情况的出现,使得公司的财务人员也是苦恼不已,也出台了许多措施,但这些措施再怎么完善,由于各大区分布在全国各地,政策的执行力度有限,最后还是问题频出,再怎么处理也是事后救火了。

而且老周也了解到,目前公司董事长兼任总裁,想从董事会成员中选择一位合适人选担任总裁,减轻自己日常管理的负担,使董事长自己能够专注于公司的战略、投资及公益事业方面。而和方总同时竞争该职位的是营销总监吴总(化名),全国各大区都归吴总管辖,而且各大区老总都是吴总的子弟兵,无论如何,目前两人的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而财务管理上出现的这些问题也使的方总失色不少。

正好,由于最近一段时间,董事长正在长江管理学院学习mba课程,其中有不少是企业信息化的内容,董事长最近也常把老周叫过去讨论公司信息化的问题。本来,老周根据前一次的调研,想向董事长提交这个报告的,但他想了想,觉的目前自己在公司的话语权还不够,应该让更有分量的人来提交这份报告。此时,老周就向方总建议:两个人分别向董事长建议,启动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并对公司的业务由专业咨询公司进行调研,分析出公司现存问题,并看哪些问题可以由信息化来解决的。同时,老周还向方总保证:只要启动了信息化项目,方总所说的财务管理上的问题一定可以在制度的配合下得到解决,同时还可以深层次介入到各大区的日常运营中,打破各大区目前“诸侯割据”的情况。方总觉的老周的方法可行,也就同意了老周的提议。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老周和方总分别向董事长提交了一份要求开展信息化建设,请外部专业咨询公司进行信息化咨询的报告,而且这两份报告还得到了董事长在mba课程导师、国内某知名信息化专家的认可,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就此展开。

通过咨询的结果是:公司目前的业务发展状况良好,但信息化水平还是处于较低水平,公司的业务流程随意性太大,管控体系有待加强等等。公司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董事长亲任组长,而财务总监任执行副组长,其它一干人等任组员,决定在3年投入3000万资金开展信息化建设工程,并被定为‘04年的“一号工程”。

经过一年的信息化建设,老周终于也看到了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当初他对方总承诺要解决的财务问题,也通过drp(distribution requirement planning,配送需求计划)系统、财务系统再加上若干个流程及制度解决掉了,他在该公司

p(distribution requirement planning,配送需求计划)系统、财务系统再加上若干个流程及制度解决掉了,他在该公司也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同时,由于总部对各大区的业务管控能力加强了,公司还同时启动了“人力资源咨询”项目,对公司各业务部门、各大区的绩效、薪酬、员工福利进行改革,也不再害怕出现“诸侯挟业务以要协总部”的情况。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方总如愿以偿地升任为集团公司总裁。

二、故事后的思考:“公司政治”的两面性

其实有人可能在说,这哪里是erp实施呀,根本就是政治斗争嘛。没错,正是政治斗争,如果总结一下,我们发现:80%以上的企业在实施erp的过程中,会完成一次权力的变更——并不一定是某个人的上台/下台,而会让某个人的权力或权威发生微妙的变化。

在国内公司当中,erp无一例外的是“一把手”工程,因为erp大规模地触及到了不同利益团体并被不同利益团体利用,是一场标准的公司政治运动。在每一场运动中,都会有一批人的利益受损,一批顺应潮流的人得势而起。因此,每场这样的运动都是一个机会,铲除异已甚至是“借刀杀人”。

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需要借助这样一些手腕才能得以顺利推进,的确很耐人寻味。很多公司的erp或者管理咨询项目负责人最后都得到了提升,原因一是上司信任,二是在“运动”过程中的确得到了“政治”上的锻炼。

其实,公司政治并不都是这么阴暗的。凡事都有两面性,公司政治也不例外,公司政治在每个企业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看是良性的公司政治还是恶性的了。

恶性的公司政治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人治盛行,规范管理成为口号;企业内耗严重,员工缺乏凝聚力;个人利益当先,小团体主义盛行;报喜不报忧,信息不畅,甚至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以权谋私。

那么,cio从信息化变革涉及到的公司变革,erp项目推进涉及到的利益再分配,导入信息化时的理念推广都涉及到“政治”,cio们没有理由不关注公司政治,上述工作主要就是做的“人”的工作,只要这些工作做好了,既使真正碰到erp的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没有“政治因素”的干扰了。

这一切都需要cio们建设好团队,打造你自己的“子弟兵”。控制好信息化建设的节奏,根据企业状况合理布局。“管理”好自己的上级,使之对你的工作全力支持。借助好外力,比如咨询公司、软件厂商、系统集成商、信息化专家……这些都是cio们的得力资源。同时,也要借助于内力,如我前文故事所说的,老周正是借助了方总的力量才完成了自己的erp大业。

5.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 篇五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问题;原则;措施

当前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生活中普遍地应用到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办公中的应用是不断趋于标准化、网络化、自动化,大部分的工作都会依据计算机或是互联网进行办理,这对于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以往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用于当今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是对工程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构建健全的管理模式,将工程档案存在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一、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对于工程档案信息化理解主要以两方面来阐述:一是工程档案信息的网络化与数字化进行有效的实现;二是有效地对工程档案进行存储、传递、接收和运用一体化;三是完成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的高度共享;四是要创新工程档案的管理模式。如今,针对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工程档案的检索和工程档案内容信息的存储:工程档案文件主题词的自动标引;工程档案的数据备份;工程档案的文件目录的打印;工程档案的整理与文书立卷;工程档案的保护以及库房的管理;工程档案的咨询与借阅管理;工程数据处理的各个阶段都依据有关行业的标准以及国家的政策作为构建依据的。

二、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因为工程档案的反复查阅与长时间的保存,对于原件丢失或是损坏都是不可避免的,这对于工程档案的利用和保管上带来了极大的烦扰。通过对低档平板扫描仪记录的方式的应用,可以将大量文档实现电子化存储,对于问题的解决有着巨大的作用,在电子化存储下,对于大量文档的应用、查阅、管理方面还有待提升。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的应用就是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手抄记录转换为应用信息技术存储工程档案,这是工程档案的管理取得的重要成果,还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水平。可以说,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完成科学开发工程档案资源的基础。

三、当前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电子化信息的不断发展,对于我国工程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同样也产生了大量的问题有待解决。

(一)面临安全与革新的挑战

原本的工程档案管理的中心主要就是为了运用、查询,基于此来确保工程档案管理具有更高的保密性。在档案管理系统迈向新纪元发展空间中,会对应用系统进行有机整合,比如文档管理一体化等。此类整合必须要应用新思维来处理各方之间的矛盾。除此之外,网络本身与计算机系统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单单是硬件资源会受到自然的影响,还会受到人为破坏,并且数据信息与软件资源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害。在未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下,在安全意识方面也较为薄弱,这样就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面对标准化和法制化的挑战

因为工程档案自身的特点就比较复杂,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分散管理。因为多方面进行管理,各个部门都有属于自已的一套标准,因此对管理标准化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在工程档案的立法方面也比较欠缺,致使众多的工程档案因为密集问题影响,而埋没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三)技术支持不充分

第一,电子文件在实质上对于它的保管期限与保管条件等方面是存在着巨大的局限性,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情况发生。第二,基于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一些纸质的工程档案经过电子仪器的扫描即可以转化为电子档案,尽管它的价格很便宜,但是扫描的时间较长,无法满足将原始的纸质工程档案快速地转化为电子档案。

(四)人员配备不合理

就当前的工程档案管理人员而言,既有专业知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人很少,由于存档的技术人员的知识较为单一,必然会出现专业与工作岗位不对口等问题。

四、推进工程档案信息化的原则与措施

(一)工程档案信息化应该遵守的原则

合理性原则。利用数字化方法来接受工程档案文件,其应对规范性的原则要有持续性,构建于信息档案有关的法律体系,只有这样才会使电子文件顺利地完成归档,对于传统的工程档案数字的保存与应用等工作来实现其标准化与规范化,避免重复建设、互不相容的状况产生。安全性原则。由于网络化、数字化的进程的不断加快,网络潜在的威胁也越见突出。所以,对于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力度一定要加大,要应用较强的安全措施,全面地保障工程档案信息的安全。效益性原则。对于工程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特定的环境下一定要遵守的是效益性原则,最为主要的是信息化工程的效益。选取数字化的内容主要是以经典为理念,核心要与社会应用的热点进行有效的结合,把重要的工程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会收获较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应用效果不大的对于工程档案是是不需要数字化的,避免浪费财力、人力、物力。

(二)促进工程档案信息化的措施

加强机读数据的前期工作。如若想做好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那么机读数据库的存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机读数据的质量主要针对于管理系统的效率高低的决定,对机读数据做好准备工作,提高对著录、标引等方面的重视力度。档案著录的内容主要指档案内容的选择、分析、记录的过程。形式特征主要是指档案信息的外表,比如文种、标题、载体、形成时间等,内容特征是指依据档案内容特点所揭示的项目,比如主题词、分类号等。标引与著录是对档案内容的浓缩,这样才会有效地将档案信息输入计算机中进行多方面的处理。重视光盘技术在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运用。光盘主要是通过光电存贮技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中的产物,是信息的检索与信息存储、电子化的归属。利用光盘进行存储,其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的存储密度高、可靠性强、寿命长等,它会把大量的工程资料刻入到一张光盘内,以此来实现计算机管理,对于原文件进行扫描录入的方式,极大地减小了对库房空间的占用,降低了存储设备资金的投入,以此来减小成本。网络化管理是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趋势。网络化是基于计算机管理模式快速发展下的必然产物,通过对网络搜索,使工程档案查询速度非常快,也非常便利,它改变了传统的借阅模式。计算机把网络分为了上下级并且与各处室紧密相连,成为一个具有高效性的有机整体,来有效地衔接其他部门与档案部门之间的.各个业务,每一个部门都可以利用网络进入到工程档案信息库中去查询。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主要就是采用了内部网络服务器在一定空间内对于工程的资源档案进行存储,简称为档案存放区。为加强工程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在进入系统时应该有一个用户的口令才可以进入到工程档案的数据库中,只有隶属于档案部门工作人员才有权利更改已经入库的档案。为了确保工程档案中的数据的安全性,要加大对系统的管理措施,在系统密码的设置上可以设置双层防护,这样才会有效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系统;在修改时在系统中一定要设置双重密码,以此来防止没有权限的操作人员对数据进行更改,一定要确保数据是安全的、准确的、完整的。档案信息化管理需加强病毒防治,来确保安全。对计算机病毒要加大防护力度,这是确保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营的核心工作,如果计算机感染病毒,那么最为严重的状态会导致整个系统出现瘫痪,因此要构建比较严格的管理机制,做预防工作。具体的要求是符合操作的规范性,同时还要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测与维护;为了防止突然状况的发生一定要对数据随做随保存,做好重要资料的备份,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影响;不要对来历不明的程序进行拷贝,在拷贝之前一定要做好查毒杀毒的前期准备,以此来确保万无一失。积极促进工程档案管理部门实施信息化管理。第一,对基础性工作进行强化,认真地构建实施计划,只有基础业务的工作做到规范化与标准化,才会有效地推进工程档案信息化的管理。第二,强化人才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运用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来进行服务。作为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工程档案工作者一定要具备基础的电子与计算机文件管理知识。这便要求工程档案的管理人员要对自身文化、专业知识、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来有效地对工程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

五、结束语

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项比较全面、长期且具体的工作,工程档案的管理团队对于工程档案信息化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大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是当前建设信息化管理的重中之重。信息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工程档案管理者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自主上进,才会适应时代与社会的需求,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郭贵来.基建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建设研究[J].企业导报,2016,(18):36.

[2]张迪.信息化环境下地铁工程档案管理改革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5,(12):44.

[3]刘红新.信息化环境下的工程档案管理新模式[J].民营科技,2014,(09):116.

6.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管理论文 篇六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桩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在整个建筑中起到荷载传递,支撑上部主体结构的作用。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其承载能力大、沉陷幅度小的特点,否则将会造成一系列的质量安全隐患,例如地面下陷、不均匀沉降等。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桩基的施工质量,从而为建筑工程的后续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桩基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建筑上部结构竖向荷载的转移,从而将荷载分散到周边土层中去,当遭遇到地震等灾害时,能够借助桩基竖向承载力进行传导,使建筑对外力的抵御能力得到提升,更有利于对塌陷、倾斜、沉降等情况的控制,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进行桩基础应用方案的优化选择非常关键,优选方案可以进一步实现对地基变形及地基承载力的控制,满足建筑工程的应用需要。当然,这也需要做好现场环境的勘察工作,从而保证优化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人工挖孔桩具有施工方便、速度较快、占用场地小、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等特点,主要借助人力来完成施工,其制作工艺相对比较简单,一般情况下不受施工场地的制约,不会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通过对人工挖孔桩技术的改进应用,可以在较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发挥其健康性、环保性特点,并且施工成本相对低廉,从而能够实现该桩基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预制桩具有配筋率较低、节省钢材,空心桩相对环保,单方混凝土的承载力较大,施工简单,技术难度低等特点,是广泛应用的桩型之一。预制桩涉及多种施工技术方法,比如锤击法、静力压桩法、振动法等。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预制桩技术也存在诸多的问题,为了保证桩基工程的质量,施工场地必须平整,其场地坡度应在10%以内,并具有与选用的桩机相适应的地耐力,以确保在打桩施工时地面不致沉陷过大或桩机倾斜超限,影响预应力管桩的成桩质量。沉桩过程中应经常观测桩身的垂直度,出现桩身倾斜、灌入度反常、位移、桩身桩顶破损等异常情况时,应停止沉桩。除了要做好这些环节外,还应进行连续作业方案的优化,从而避免施工脱节,保证桩与桩之间互不影响。相对于预制桩,灌注桩也具备类似的制作方法,比如冲击法、泥浆护壁法、沉管法等,当然,这些方法的使用需要现代化机械设备进行配合。冲击法适合在偏软的土地进行施工,通过对泥浆护壁方法的应用,可以满足在淤泥较多的土质施工,但还需对土质进行分析,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做好倒塌事故的预防工作。

在沉管法应用中,其需要借助较大的力度将土壤挤压开来,然后放入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随之拔出套管,利用拔管时的振动将混凝土捣实,便形成所需要的灌注桩。对于干作业施工方法包括人工挖孔、机械钻孔等,这两者都非常具有实用性。通过泥浆护壁方法及干作业方法成孔的灌注桩,更有利于挤土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桩基检测技术方案的应用

在桩基工程施工中,成孔质量的好坏对桩的承载力影响很大,是关系到桩基整体质量的重要环节。成孔质量的检测工作包括了很多方面,如孔的位置、直径、深度及垂直度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例如桩的成孔直径问题,如果成孔直径过大,就会使桩的上半部分承受过大的压力,从而导致其存在断裂的风险。如果成孔直径过小,就容易导致桩的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从而埋下一系列的安全隐患。质检人员必须使用专业设备进行检测,从而保证成孔质量的可靠性,提升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通过对静载试验法的应用,可以方便有效地完成桩基应变能力及其静载能力的检测。这种检测方法具有诸多优势,其一般不会对桩基造成损坏,而且能够保证非常好的检测精度。低应变动测法采用敲击桩顶,通过粘接在桩顶的传感器接收来自桩身的应力波信号,对实测速度信号、频率信号等数据分析,获得桩的完整性。该方法检测简便,且检测速度较快。

为了满足上述工作的需要,保证振动信号的有效记录,做好信号的分析,应采用精密的动测分析系统对桩基自身承载力及质量进行分析,并且做好相关的检测环节,保证在桩顶良好位置安装传感器,进行速度及其加速度等信号的有效感应,保证锤击点的合理性及信息的接收,再进行相关数字信息的转换,最终完成对桩基质量的判断工作。所谓的高应变动测法就是使用重锤进行桩顶的撞击,完成短暂而又相对大的冲击力的施加,从而造成桩身的变形,同时对桩身的变形情况及其弧度情况进行记录。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就能够获取桩基周边土地实际的承载能力,最终计算出桩基单桩的平均承载力。声波透射法与其他完整性检测方法相比,能够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且基本上无其他限制条件,但由于存在漫射、透射、反射,对检测结果会造成影响。它需要向桩基发射超声波,针对其传回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桩基混凝土的质量。如果发现桩基混凝土存在质量问题,则需要进行具体类型及其准确位置的分析,并且做好针对性的调整,从而保证桩基质量符合设计及使用要求。

3、桩基技术方案的优化选择

桩基技术方案的选择是一项综合的指标选取工作,除了要考虑工程性质、地质情况、施工条件、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外,还应考虑施工工艺、施工周期、经济指标等因素,只有这样进行比较择优采用才能满足经济合理、技术可靠、设计及使用要求。在实际工程中,应提出多种可行性方案,通过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比较几个关键因素确定最终方案。在建筑工程中,桩基工程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将会给工程整体质量带来直接且重要的影响。所以,应重视并做好桩基施工工作,因地制宜地采用桩基技术,同时严格落实桩基质量检测工作。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地基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及承载力,为上部建筑结构的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7.论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 篇七

一、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特点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量大并且涉及面广。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复杂并且繁重, 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 需要大量的施工活动, 且需要物资种类繁多的消耗, 所有这些施工环节及其所用到的资源都做到管理工作的深入到位, 这些仅仅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生产管理部分。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多部门、多专业的综合全面的管理同, 除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 它还涉及到技术、质量、材料、计划、安全和合同等其他方面的管理结构和内容。

建筑工程管理有很强的制约性。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不仅要符合建筑工程有关规范化的各种规定, 还要做到安排有序的互相协同工作, 换句话说,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必须符合建筑施工从准备到竣工验收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

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流量非常大。我们知道, 社会是信息的世界, 它是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资源。每个领域中的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信息处理, 建筑工程当然也毫无例外,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复杂与繁重,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 每个管理活动之间必然需要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它们之间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用现代化的手段来起先管理。

二、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 在建筑设计勘察单位、工程咨询单位等的应用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总体上高于建筑施工企业。随着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建筑业也开始将目光转向信息化。一些规模较大企业首先建立了局域网, 实现企业内部数据资源的共享, 管理软件也越来越受关注。但国产的建筑工程信息管理软件还尚不成熟, 而国外的软件大都价格昂贵, 企业难以承受。在对待项目信息化的态度方面, 大部分企业愿意采用, 但担心项目信息化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以及所带来的资金投入, 对项目信息化最核心的规范工作流程、实时监控项目、统筹调度资源、加强组织协调、实测工程成本、预测项目变化、识别项目风险和提出项目预警等功能等认识不深, 而建筑施工企业具有施工项目分布点多、面广、流动性大和劳动密集型的特点, 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因此应该加大力度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实现管理信息化。

现代化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一个大的系统, 各系统之间具有强关联性, 管理业务又十分复杂随着现代工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模的不断扩大, 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大量的数据计算、各种复杂关系的处理, 都需要使用和存储大量信息, 没有先进的信息处理手段是难以实现科学、高效管理的。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速度、可靠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已明显地限制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规范和整顿, 随着建筑法律法规的健全。要想促进建筑工程管理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 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 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与国际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接轨, 就必须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 它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建设发展速度。

三、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建议

建筑工程信息化应充分考虑不同参与方的需求, 建立一个涵盖施工现场管理、项目远程监控、项目多方协作、企业知识和情报管理等多层次的软件系统和网络信息平台, 能够自动生成面向不同主体的数据, 实现各种资源的信息化。

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庞杂, 数据计算量大, 应用标准灵活, 因此, 在研发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建筑工程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计划进度、资金会计、定额成本、质量安全、人员管理、物资设备、分包管理、变更设计等内容, 它们是项目管理不可或缺的要素。要科学地将各项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实现各业务模块的联合监控, 并能有效地协调项目部与各相关方的工作关系, 形成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环境。

建筑工程管理中, 数据不停的在项目各参与方之间流动和传递, 为了加快信息传递速度, 避免出现重复和交叉工作, 提高信息传递质量, 建筑工程信息化系统必须以数据为中心, 项目参与者的工作职责和内容以数据管理为依据, 实现业务的自动流动, 另外,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应具有施工参数设置功能, 允许用户根据项目所处环境自定义相关参数, 从而使系统的运行能够更加切合实际, 增加信息反馈的准确性, 在确保项目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建立工程进度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 及时提出成本控制建议。

总之, 在当前的建筑领域中, 建设工程信息化工作已经渐渐形了体系, 这些信息化体系在改善建筑工程管理方面, 提高了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监控工程成本等方面也卓有成效。信息化的应用, 显著及时的达到了信息共享、沟通交流通畅, 节省了大量的资金, 因此, 通过多渠道推进实施信息化对建筑工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为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传统的管理方式无法对整个建筑工程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和控制, 它涉及到多方利害关系以及多个职能部门, 信息化管理的出现则解决了以上问题。因此, 要结合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结合实际情况, 提出加速建筑工程信息化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确,信息化管理,计算机技术

参考文献

[1]杜鹏飞:《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初探》,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第8期。

[2]裘威、陈华龙:《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科技广场》, 2006年第2期。

[3]张海峰:《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之路》, 《中国建设信息》, 2007年第12期。

8.浅谈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 篇八

【关键词】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技术

当前,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已被广泛应用,建筑业也不例外,在建筑行业中,从策划、设计到施工及后期维护使用各个环节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特别是在施工阶段涉及专业广、管理项目繁多、工期紧张、人财物等各类信息流庞大,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尤其是专业软件的应用对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效果显著,从而使专业软件在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中广泛应用,在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都发挥着革命性的作用。

1. 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1 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要想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必须在施工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网络计划技术。针对建筑施工的流动性、个别性、复杂性,必须事先制订好周密的施工组织设计,使流动的人力、财力、物力等相互协调配合,这样才能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职能。一直以来,我们通常使用横道图的计划方法来编制施工组织计划,虽然该方法编制起来比较容易,但工序间的关系不能明显的表现出来,工序间出现的逻辑错误很难发现,因此这种方法仅适用于施工工序简单的小工程。计算机网络计划技术是一种科学的计划管理方法,近年来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各国施工管理者都对它在工作中表现出的价值表示认可,它以缩短工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为目标。通过实践证明,在施工组织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网络计划技术一般能缩短20%左右的工期,降低10%左右的生产成本。

1.2 项目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降低工程项目管理成本。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中,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2)注重知识管理。发挥知识、信息、文化等软要素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3)有利于积累经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培养职业项目经理。

(4)提高组织能力。

(5)可根据设计变更、材料变更及其它变更因素随时对计划作适当调整,并方便地传达到各相关部门和人员执行。采用先进的网络平台,减少了人为的信息过滤,使组织内部和外部的沟通更加流畅。

2. 信息化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对建筑企业来说,信息化的技术应用范围很广。在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施工机械的统一调配管理,现场施工的即时检测和自动化控制。现在已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建筑结构计算软件(PKPM),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工程造价管理系统,PROJECT概预算管理系统等软件的运用可以大大增加企业运作效率。企业的信息化工具也从传统的电话、传真发展到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如管理信息系统(MIS),主管信息系统(EIS),事务处理系统(TPS),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同时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与广泛使用,建筑企业可以将一些应用系统与其连通,可以发展出一系列新的途径。建筑企业建立自己的企业网站,向外界展示企业的功能与服务,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将侧重于生产过程的检测控制与整个企业的内部管理。比如可以通过互联网的连接在异地解决在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也可以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工程项目现场进行监控管理。这就形成了一个虚拟的工作组,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即时交流讨论、协作和监管的网络信息化平台,使得工程建设的各方通过网络直接交流和实施各项管理工作,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上,现代的信息技术有利于与企业各层次之间的磨合与交流,完成层与层之间的无障碍沟通。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在于:使企业始终保持最新的信息来源拓宽市场、降低成本、增加合作机遇、改善企业风貌,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实现方式:实现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在其基本模型下,必须综合考虑管理手段和方法、投入要素和信息资源、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的集成化等。

3. 项目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化管理中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完备的适当的数据库,没有高度统一的系统集成,不利于信息技术的广泛推广。国外的软件开发在模块化、标准化上比较先进,即使不同的人员使用两种不同的开发工具,编码的风格都一样。而我国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备的数据体系,也不具有统一的公共基础数据编码,由于软件开发企业混乱生产出的产品也不具有统一的软件数据接口,因此,在不同的系统中,相应的数据、信息等标准也不一致,这样便会经常出现流程管理遗漏、软件冲突的现象,使计算机计划技术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数据标准环境是信息化普及的关键。信息化在企业中的推广,需要企业对信息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而现在我国企业对信息化普遍认识不足,项目管理软件在应用推广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企业不愿意加大投入去改善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认为其成本过高,而且其无法在短期内发挥作用,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反而为企业增加了开支。在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资金和人才的不足严重妨碍着项目管理软件的推广。不少企业虽然投资采用了各种各样的项目管理软件,但由于受人才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软件的应用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4. 提高信息化技术管理水平的措施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尤其是企业领导要站在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实力的高度,努力提高对应用信息技术的认识,摒弃旧的传统的直觉管理方式,并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下决心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2)建立信息化应用的长效机制。要努力改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内外部环境,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促进工程设计和计划工期的合理性、实际性,避免设计的频繁变更和计划工期的主观更改和调整。各监理单位要做好本职工作,切实做到监督有力,对信息化的执行过程进行严格监管。在一定的执行期间,要维持信息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3)开发方便适用的软件和硬件。由于建筑业是一个流动性强、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加之产品本身也是千变万化,因此,要贴近实际,积极研发方便实用的相关软硬件产品,只有可操作性强且易于掌握的高效可行的相关软硬件产品得以开发,才便于推广;通过相关信息化软硬件产品的实际应用,真正能达到方便实用、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降低项目管控风险的效果,则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技术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笔者所在单位——湖南建工集团的领导十分重视信息技术管理工作,并且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建立并强力推行工程项目一体化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从业人员信息智能管理系统、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使企业管理与工程项目现场管理实现对接,项目现场管理人员可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即时将项目现场管理信息录入企业工程项目的综合管理平台,使企业各级领导和各部门各层级的管理人员通过这一平台对项目的运行情况进行管控,从而实现企业管理层对工程项目的远程监控。这样,大大加强了工程项目管理,有效防控了工程项目風险,降低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极大地提高了工程项目管理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马志亮,吴炜煌等.实现建设领域信息化之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杜志芳,李恩生.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J].职业时空,2007(03).

[3] 杜鹏飞.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公司,2009(8).

[4] 陆正华.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建设 [J].中国科技博览,2010,(15).

[5] 徐小帆,Zhou Yuguang,连钰. 国际建筑工程5S管理法与管理信息化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J].施工技术, 2008(8).

上一篇:转作风自查报告下一篇:上海理工大学招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