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讲(7篇)
1.开学第一讲 篇一
今天我带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初级党课的讲堂,作为一名向往党组织的当代大学生我还不够成熟,所以我觉得我也更加应该学习关于党组织的目标和纪律,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我还有很多思想需要学习。
这次学习培训让我意识到对待党的基本理论切勿纸上谈兵,而应该真正把握其内涵。在高中的历史政治课上我就已经学习了一些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但当时只是为了考个好成绩,对它们做着机械记忆,认为这只是一些大而不当的空头理论,所以后果是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没能意识到其严肃性及其内在合理性。而这次党课上,老师以严谨的态度﹑生动的事例为我们讲解了党的一些重要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核心内涵。这使我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党任何理论﹑政策制度的提出都有其历史必然性,都是我们党审时度势坚持与时俱进的结果,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为指导思想。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些理论政策并不是如我以前所想象的在坐而论道,而是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最终指导着实践。为了在二十一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把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加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表述乃是顺理成章的事。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
通过培训我还意识到端正入党动机不是入党前一时的问题,而是一辈子的事情。少数党员干部曾经为我党﹑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地位权利的不断提升,思想动机产生了扭曲变形,而最终做出了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因此端正入党动机应时时牢记在心,只有如此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共产党员。
这虽然是第一次我能近距离接触党组织,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这是我想共产党人迈出的第一步,也将影响我的一生。
2010-11-3
2.开学第一讲 篇二
继“常见脊柱病的整脊疗法讲座”后, 我们又推出了其姊妹篇——“常见病推拿疗法讲座”, 本篇以实用为主, 简单易懂, 能让乡村医生学得会、用得上。读者朋友们如遇到理解困难或有疑惑, 欢迎与我们联系, 我们会以最快的速度回复您。
“推”和“拿”均是推拿学中最常用、最具代表性的手法, 导引是功法;手法和功法是推拿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治疗技术。推拿疗法除用于保健养生、减肥美容、消除疲劳外, 临床广泛用于脊柱骨盆、骨伤、内、妇、儿和五官等科的许多疾病的治疗, 我们将在后面的讲座中陆续刊出。
人们习惯性将用于医疗的称为“推拿”, 用于保健的称为“按摩”, 中医将二者统称为“推拿”。
推拿疗法作为一种医疗和保健方法, 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既为人类健康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又使自身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推拿学。然而, 推拿并不是简单的捏捏揉揉, 而是一门融汇了中医学、现代科学 (包括现代医学) 和古今文化精华的医学技术。要掌握这门以手法治疗为主要手段的治病强身技术, 除了要掌握中西医基础理论外, 还需掌握推拿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常见病的治疗手法和步骤。下面分两讲就推拿的起源和发展予以介绍。
推拿疗法是人类最古老的一门医术, 源远流长。远古时期, 先人们在肢体冷冻或因撞击、扭挫、跌损等而引起疼痛或心理受挫需要安慰和交流时, 都会不自觉地自己或让同伴搓摩、按揉、抚摩不适部位以抵御寒冷、减轻伤痛和得到宽慰, 于是便逐渐认识了推拿的作用, 产生了原始的推拿治疗技术。经过长期实践和不断总结, 就由自发的本能行为发展成自觉的医疗行为, 形成了一种最古老的疗法。因此, 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推拿疗法。就世界范围来讲, 古希腊、古罗马、美洲和波利尼亚的传统文化中均有推拿疗法的记载, 而尤为系统并沿用至今的是我国的推拿疗法。
秦朝以前, 推拿疗法已是主要的治疗和养生保健手段。司马迁《史记》对此也有记载:“上古之时, 医有俞跗, 治病不以汤液醴酒, (而以) 镵石、挢引、案杌、毒熨。”其中“挢引”、“案扤”即是推拿疗法。据甲骨卜辞记载和河南安阳殷王墓考古发现, 殷商时期推拿疗法已作为医疗保健的重要方法在宫廷及民间广泛应用。殷商王朝地处中央 (黄河中游地区) , 对照《黄帝内经·素问·易法方宜论》:“导引按跷者, 亦从中央出也”, 可见, 殷商时期是将推拿疗法运用于疾病治疗的第一个盛世。
春秋战国时期, 巫医 (在原始社会村落共同体中, 借助大自然的神力或神灵附体力量, 加上心理暗示和推拿手法, 替人祈祷、驱邪、治病的从业人员, 通常以年长女性居多) 流入民间并变成拥有实际医疗技术的医者,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推拿疗法的应用和发展。诸子之书, 如《老子》《庄子》《孟子》《荀子》《墨子》等都有推拿治疗方面的记载, 《周礼注疏》就提到了名医扁鹊运用推拿等方法成功抢救尸厥 (突然昏迷) :“扁鹊治虢太子暴疾尸厥之病, 使子明饮汤, 子仪脉神, 子术按摩”。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描绘了44种导引姿势, 其中捶背、抚胸、搓腰、揉膝等是最早自我推拿治疗和保健的图谱, 同时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除记载了10余种推拿手法外, 还记载了推拿治疗17种内、外、伤、儿科病证及药摩、膏摩等推拿治疗方法, 并提到当时运用的木椎、筑、钱币、羽毛、药巾等推拿治疗器械。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出土的《引书》是一部导引术专著, 除记述了多种摩、摇、举手法和导引方法外, 还记述了治疗颞颌关节脱位、落枕、肠辟 (痢疾) 、喉痹 (慢性咽炎) 的口内复位法, 仰卧位颈椎拔伸法, 腰部踩踏-后伸扳法, 颈椎后伸扳法等骨伤、脊柱及脊柱相关疾病的推拿治疗方法。
秦晋汉时期, 推拿疗法已摆脱了经验医学的桎梏, 成为一门具有民族特色和理论基础的学科, 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显著标志首先是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10卷的问世 (已失传) 和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巨著《黄帝内经》对推拿疗法起源、手法、工具、作用、原理、应用、适应证、禁忌证等的论述。受《黄帝内经》的影响, 推拿疗法在临床中得到了快速发展, 表现在治疗范围扩大、手法多样化、自我推拿套路化及对膏摩法的发展和应用。这些在当时的名医著述和史书中均有丰富记载, 如《金匮要略》《汉书·苏武传》《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武威汉简《治百病方》《肘后备急方》《刘涓子鬼遗方》《养性延命录》《太清道林摄生论》等。
隋唐时期是推拿疗法发展的又一盛世, 具体体现在8个方面:①推拿疗法得到政府的认可, 成为医学教育四大科目之一, 并有了规范的治疗范围。②推拿已成为骨伤科疾病的常见疗法, 应用于软组织损伤及骨折、脱位的整复。③小儿推拿的起源和发展。④自我推拿 (导引) 得到快速发展, 广泛用于预防保健和医疗。⑤推拿整脊治疗脊柱及脊柱相关疾病有了进一步发展。⑥膏摩法盛行。⑦推拿工具在《五十二病方》和《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⑧推拿对外广泛交流, 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和阿拉伯地区, 促进了这些国家推拿医学的发展。
3.第一讲:创世神话与中华原始文化 篇三
(编者)
神话是指文学尚未发生的时代由后人所记述而成的关于史前文化的故事,它们曾经在史前人或原始人中长期流传,既不属于个人创造,也不是个人某种想象力的产物。它始发于人类进入理性的科学思考之前,其形成非常古老,其内容在今天可以判定为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在神话流传的时代,人们坚信它们是真实发生过的,神话无疑是人类最古老的文艺作品和传播形式。
许多神话都包含了原始族群中的原始英雄的成长,在原始英雄与天地斗争的故事里,展现着人类早期的美好愿望和善恶观念,反映人类童年对宇宙的遐想和试图对自然或身边事物进行解释的尝试。中国古代神话作为无时间性的真理的表现远远超出神话本身的价值,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上古时代的神话按其内容和思想大致可以分为:(1)创世神话,(2)洪水神话,(3)英雄神话。所表现的神话人物形象主要有创世神、文化神和英雄神。创世神话中的创世神主要是盘古和女娲等;洪水神话中的文化神主要是后羿和大禹等;英雄神话中的英雄神主要有黄帝、炎帝和蚩尤等。
这些神话都有内在联系,反映了生活在古中原地区的华夏族群对宇宙的基本。思考,即“世界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祖先认为太始之初,天地混沌像一个鸡蛋,没有天,没有地,也没有人,只有一个“盘古”神端坐其中。经过一万八千年,盘古开天辟地,阳浊为天,阴清为地,之后才形成了人类。“盘古”作为天地的创造神,他的名字就很有意思。“盘”是物质的空间盘绕形态,“古”是物质的时间远古流程,盘古,就是空间与时间的混沌。我国各民族中间都广泛流传着“盘古”的神话,贵州山区还有盘古瑶,他们深信自己是盘古的后代。
“盘古”也写作“盘瓠”,表示宇宙是如盘如瓠的圆浑形体。这似乎与现代科学对宇宙的认识相吻合。在史书记载里,“盘古”转化为远古部落的代号,汉代末年应劭所编《风俗通义》说,“高辛之犬盘瓠,讨灭犬戎,高辛以女妻之,封盘瓠氏”。高辛是中国远古时代与黄帝齐名的中原五大部落领袖之一,叫帝喾。帝喾的手下祝融是继燧人氏发明火以后传播火种的人,他的元妃姜螈是周王朝的祖先,他的次妃简狄是商王朝的祖先。这样,“盘古”不仅是天地的创造者,也是商、周两个王朝的祖先,即中国人的祖先。
盘古死后,引发了一系列新生命的诞生。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血液变成了江河海洋,筋脉变成山川地理,皮毛变成了花草树木,须发变成太空星辰,呼吸幻化成风,鼾声顿作雷霆,他的躯体变成五岳:头是东岳泰山,腹部是中岳嵩山,左臂是南岳衡山,右臂是北岳恒山,双足是西岳华山。盘古用自己的生命创造了一个美好的中华大地。而他身上的每个细胞就成了中华大地上生存繁殖的中国人!创世神话依靠世世代代的口口相传,获得生命和力量。盘古的创世神话一直到三国时代才形成文字,始见于徐整的《五运历年纪》: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为珠石,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古时候把一切生物都视为“虫”,鱼是鳞虫、禽是羽虫、龟是甲虫、兽是毛虫、蜂蝶是昆虫、虎豹是豸虫等。人是倮虫,亦称为“灵长虫”。故而上文“身之诸虫”当指人体之各个小“虫”,不妨理解为“细胞”,或叫“小盘古”。关于人是虫的观念,一直深深地嵌在华夏民族的心坎中,至今我们把热衷于网络生涯的人还呢称为“网虫”!这不能不令人惊叹原始思想的久远力量。
不过中国人心目中的华夏祖先是另一个神——女娲。她是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样苗条,意志像炼石一样刚强。她为华夏民族完成了两件不朽的功勋:一件是她用绳子作肢体,黄泥作皮肉,创造了人;另一件是冶炼五色石,补救了因共工和祝融在不周山决斗而撞破的苍天。所以她应该是华夏族真正的“上帝”,她既是人类的创世神,又是世界的救世主。《淮南子·览冥训》记载: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这个故事后来被曹雪芹发挥,写进《红楼梦》开篇,贾宝玉就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五色石,从而演化出许多情色故事。女娲弥补大自然的缺陷和挽救由于邪恶势力造成的灾难,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创造神。说人是用黄泥造成的,在不同民族的神话里都有类似的看法。虽然屈原曾发出过疑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楚辞·天问》)意思是女娲既然制造了人类的身体,那么她的身体是谁制造的呢?但是谁也没有把屈原的发问当一回事,人们宁可信其有而不愿信其无。泥土造人的观念抹掉了惰性非生命物质与灵性有生命事物的区别,也说明古人万物平等的原始宗教思想。
从文字符号的形式看,“娲”即古“娃”字,也是“蛙”的同源字。蛙在原始人认识中是最多产动物,蛙的形体很像女子性交俯伏时的优美体态;蛙的子女蝌蚪成群出没于河水,正是原始人对生育的期待和崇拜。所以女娲也是生育神。古代取名都要倒着读,英雄神“后(大王)羿(射箭)”是射箭大王。文化神“神农”即是农神,他又名后稷就是种田大王。“女娲”即蛙女,表示像青蛙一样多多生育的女子。
女娲在神话里是创世神形象,关于她的故事流传得特别多。据说她与另一个创世神伏羲氏(又名包牺、庖牺、宓羲)是兄妹关系,为了抚育人类,他俩结合为夫妻。在出土文物中,他俩幻化为蛇身人面的交合图,在出土文物中被抽象成双鱼图或八卦阴阳图等,成为生殖崇拜的偶像。传说伏羲氏还教人用火烹饪,教人挖掘陷阱以捕捉动物,教人编织渔网在水滨捕鱼,还制作“八卦”,建立一套史无前例的符号系统。八卦文字后来被星象家用来占卜,成为至今仍然谜团重重的神秘文化。据说在元明时期八卦传到国外,被德国的数学家莱布尼兹吸收,启发了现代数学上两进制的创建,也因此开发了当代计算机语言。谁能想到中国远古的原始八卦竟然是当代计算机技术的鼻祖!
当人类不必担心天塌地崩,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治理了泛滥的洪水,开始在中华大地繁衍生殖。接着在为生存进行新的搏斗和创造中,又涌现了一大批发明家,他们在世世代代的口头文学中成为古老传说中的文化神,例如教人盖房子的有巢氏和教人钻燧取火的燧人氏等。早期人类白昼采集果实,晚上牺居到树上以避免野兽的侵袭,并开始学会取火,懂得
了熟食,但是不知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于是出现了第三位文化英雄神——神农氏。神农遍尝百草,甚至一天要中七十多次毒,最后分辨出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哪些可以作为药物治病,他还撰写了一本世界上最古老的药物学书《神农本草经》。这本书至今仍然是中国医学上最崇高最权威的经典。尤其了不起的,神农氏传授农业技术和制造农具,使中国领先于世界进入农耕社会。据古籍记载: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白虎通》卷一)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嬴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境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淮南子·修务训》)
华夏社会到神农时代进入了早期文明,神农是第一个把华夏族从游牧生活解放出来引到农耕的人。神农又名后稷。“后”即部落首领,相当于大王,同“帝”义。“后稷”出身在南方(靠近长江流域),按五行原理,南方属火、红色,所以后人又尊他为炎帝,或叫赤帝。虽然他最后被黄河流域边上的北方部落黄帝打败了,他的人民也被黄帝吞并,但是他的伟大形象永远活在华夏民族的心中,并始终与黄帝齐名,与黄帝一起成为中华民族公认的共同祖先。因此我们常说自己是“炎黄子孙”。
华夏民族古老的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中,感受到天体“混沌而可分”的哲学观点,也感受到祖先为了开辟人类的生存条件而甘于奉献的精神,盘古为创世而悲壮死去,神农为人类生存而遍尝百草,这是多么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啊。在中国的原始神话里,“神”与“英雄”是统一的,“神”也会死,换句话说,“英雄”死了就是“神”。总之,无论“英雄”还是“神”都会死,都会失去身体躯壳,所以中国自古对神没有实体崇拜,没有像埃及的金字塔、木乃伊,没有像古希腊宏大的神殿,没有天主、圣母或耶稣的神像。
4.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 篇四
齐鲁大讲堂开学第一讲是国家为中小学生特地准备的一门重要课堂,它会根据我们时下的各个重要时事,结合重要事件,来给我们带来一场极具教育意义,又充满生活气息一门课堂。是我们敬爱党的第一百岁生日,也是带领我们祖国走过几十年风雨最重要的见证。
今年的齐鲁大讲堂开学第一讲中,就根据20建党一百周年,给我们带来祖国的发展历程中,都有哪些前辈未来祖国繁荣发展,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正是有无数先辈前赴后继的不断做出牺牲,我们才能拥有如今这个美好的新中国,时间已经过去几十年,这几十年的路途中,无数优秀党员贡献出自身的才能,更是有无数优秀的先进党员,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
作为一名学生的我们,也许还有很多不知道、不了解的事情。但正是因为有《齐鲁大讲堂开学第一讲》这个节目,让我们接触到很多以往不曾了解的事情,通过观看《齐鲁大讲堂开学第一讲》,我们才能够知道,世界存在那么多不一样的东西,我们伟大的祖**亲,能够拥有现在这个和平安宁的新时代社会,离不开先辈们的无私奉献与牺牲。
我们的祖国发展至今,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共同努力而成,作为新中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应当在孩童之时,就在心中之下一颗爱国、勇于奉献的心灵种子,让无数学生们明白,只有少年人不断保持向上学习,强大自己,才能在未来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有能力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一定要不断保持学习,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学生们才能为背负自身使命,而努力成长。
让我们向《齐鲁大讲堂开学第一讲》里面的先辈们学习,体会感悟他们的爱国精神,将爱护祖国、拥护祖国荣誉牢牢刻在心中,只有我们一起共同建设美丽的新中国,我们才能拥有和平美好的新生活,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一起往社会主义新中国这一目标前进出发。
5.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心得 篇五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往日的屈辱,现在的进取,未来的辉煌。东方雄狮己经觉醒,中国正在迈向富强,迈向不远的成功。我骄傲,我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6.齐鲁大讲堂开学第一讲学生观后感 篇六
今天我与同学们在线上观看了《齐鲁大讲坛——开学第1讲》,这堂课令我受益匪浅、刻骨铭心。通过这堂课,我明白了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我们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韧;我们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高尚品格;我们还要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德。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许许多多挺身而出的人。有八十四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有大学都还没有毕业的九〇后……他们每一个人都为抗击疫情付出了很多,有的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们不是天使,却如天使般可爱,他们不是英雄,却如英雄般伟大,他们是中国人的脊梁。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我们作为青少年,理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虽然待在家里,但是也应该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付出,因为这是一场全民行动,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
十天的火神山医院,十八天的雷神山医院。多么惊人的速度,多么惊人的力量!我们把这种速度称为中国速度,我们把这种力量称为中国力量!爱与善良不分阶级、不分等级,不分职业。我们身旁除了这些伟大的医务工作者之外,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人:把辛辛苦苦攒来的一万多元钱放在公安局的环卫工;努力工作,为了我们更好学习的网课老师;日夜加班生产口罩的工人……他们都在默默的付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纵使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如小流,但汇集起来却可以成为大江大海,请相信,每个冬天的句号都是春暖花开,让我们到那时,行走于祖国的大江南北。
齐鲁大讲堂开学第一讲学生观后感范文模板【二】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间就是金秋九月的到来,新的学期,新的面貌,我们都要收拾好心情返校学习,为自己的未来继续努力奋斗。与此同时,《齐鲁大讲堂开学第一 讲》隆重地与我们全国中小学生见面。秉承着“教育” 的宗旨,教育全国青少年,所以是一部拥有着非凡意义的教育节目,值得我们每位学生认真观看,用心感受节目的价值与内涵。
在了解过《齐鲁大讲堂开学第一讲》的朋友都会知道该节目有着特定的教育目的,旨在传递出积极健康正能量的观念,从而正确引导孩子们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时间转瞬即逝,转眼间今年已经是,如此有意义的年份,赋予这一期的《齐鲁大讲堂开学第一讲》更有意义了,让我们对于党和祖国又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触。
观看金秋九月这一期的《齐鲁大讲堂开学第一讲》,回首党这一百年来的风雨历程,百年沧桑,恰是风华正茂。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培育出的革命精神,汇聚成了一首首动人的赞歌,先毕们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为的是我们可以拥有如今的新生活,他们的付出值得我们铭记与感恩。
党就像一盏明灯冲破了漫漫长夜的黑暗,像初升的x给沉睡的大地带来了希望的曙光。观看了这次的《齐鲁大讲堂开学第一讲》,我们更要懂得好好地去感恩党和祖国并且付出行动,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当下就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热爱党和祖国,成为有用之人,将来为党为祖国为社会好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展现自身最大的价值。
齐鲁大讲堂开学第一讲学生观后感范文模板【三】
今天的齐鲁大讲坛开学第1讲令我受益匪浅,疫情让我坚信“多难兴邦”。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中华民族并没有被打败。国家是否强大,要看当面临困难时领导者做出的判断和指引人民群众团结一致面对困难的态度和决心。此次疫情防疫战斗中,我们看到了平凡个体所做出的努力和其背后所闪耀出的人性的光辉。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的制度优势。我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必将战胜困难,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冯秀军教授从中国青年的角度出发,论述了青年人在责任和担当中的“蝶变”。本次逆行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中有三分之一是90后、00后,她们用自己的乐观开朗、温暖自信,向全世界彰显着中国年轻一代“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青春力量。
总书记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必须明白,爱国才是中国青年诸多责任之中最重要的责任担当!我们的自豪感、成就感、获得感、安全感,前所未有地与这个国家的发展繁荣紧密相连。我们应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尽可能地做好自己,把小我融入大我,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齐鲁大讲堂开学第一讲学生观后感范文模板【四】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间就是金秋九月的到来,新的学期,新的面貌,我们都要收拾好心情返校学习,为自己的未来继续努力奋斗。与此同时,《齐鲁大讲堂开学第一讲》隆重地与我们全国中小学生见面。秉承着“教育”的宗旨,教育全国青少年,所以是一部拥有着非凡意义的教育节目,值得我们每位学生认真观看,用心感受节目的价值与内涵。
在了解过《齐鲁大讲堂开学第一讲》的朋友都会知道该节目有着特定的教育目的,旨在传递出积极健康正能量的观念,从而正确引导孩子们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时间转瞬即逝,转眼间今年已经是,如此有意义的年份,赋予这一期的《齐鲁大讲堂开学第一讲》更有意义了,让我们对于党和祖国又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触。
观看金秋九月这一期的《齐鲁大讲堂开学第一讲》,回首中国共产党这一百年来的风雨历程,百年沧桑,恰是风华正茂。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培育出的革命精神,汇聚成了一首首动人的赞歌,先辈们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为的是我们可以拥有如今的新生活,他们的付出值得我们铭记与感恩。
中国共产党就像一盏明灯冲破了漫漫长夜的黑暗,像初升的x给沉睡的大地带来了希望的曙光。观看了这次的《齐鲁大讲堂开学第一讲》,我们更要懂得好好地去感恩党和祖国并且付出行动,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当下就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热爱党和祖国,成为有用之人,将来为党为祖国为社会好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展现自身最大的价值。
齐鲁大讲堂开学第一讲学生观后感范文模板【五】
他们,是锋芒毕露的刃,以坚韧之躯,劈出生命通道,他们亦有血有肉,或正值青春,或已生儿育女,他们以平凡之身,行不凡事,他们是最美逆行者,他们是一线医生。
我看到,他们放下了个人利益,心系家国,正如那视频中的,年轻的母亲面对孩子声声泣泪地呼唤,面上是一派云淡风轻,一句“妈妈去怪兽,打完就回来。”轻描淡写,那双有些湿润的眼睛却始终没有从孩子身上移开毫厘。
我看到,美丽的医护姑娘决绝剪断三尺青丝,毅然套上防护服的身影,以及被问起怕不怕时,那让人动容的一句句"不怕,有国才有家嘛。”
我看到,他们高举生命,趟过凛冬长河。还有一群人,创造了“中国速度”。十天建成医院的背后,是他们不眠不休,用一腔信念,汗水堆砌的。而我们为什么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国家,党,从始至终坚持生命至上,面对价格高昂的医疗设备,国家不吝啬分毫,全力支持前线人员,一点一滴竭,构筑希望。
病毒或许是最为平等的,它不分种族,国界,不论年老年幼,贫穷与否。所以,这不仅仅是中国的一场战役,这是全人类的战役。犹记得疫情初起,有许多国家伸出援手,为中国抗疫助力。而今八方方有难,中国也将希望传递,物资带着红星闪烁,照耀各地。
开学第一课中也讲到,古时有字“疠”意为瘟疫,“疠”看起来颇像“病”“万”的合并。所谓万人之病,即为瘟疫。己亥末,庚子初,或有大事发生,总有人挺身而出,带领群众走出重重迷雾,抓住一线光明。
从古代的张仲景、李时珍先生,到如今的钟南山院士和众多医务人员。我看到,是他们接力传递着,那名为希望的灯火。
我看到了,每天为医护人员免费送咖啡的店老板,衣角带着清晨还未干透的露水,我嗅到了一箱箱犹冒着热气的爱心义餐飘来的香气,听捐出善款的,牵挂国家的民众,一句句鼓励的言语。哪怕是只拥有着普通身份的人们,也无不尽己力,传递着温暖和希望。
无论是点滴积累的耀眼星光,火箭腾空的刺目烈焰,还是肩上国旗,恢弘磅礴,燃烧般的火红热烈。皆与我们一样,青少年,恰是希望和未来。我们承载着希望期许,不惧挑战。像是面对疫情,我们青少年应当做出表率,怀揣着坚定自信,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役,积极配合国家,学校的安排,如老师一直教导的那样,“从容不迫,临危不惧”。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如今我们已归校园,迎春花正开得旺,花瓣虽小,却团团簇簇开了一大片,金黄璀璨,历经漫长严冬的洗礼,开得更热烈!更明艳!
山河无恙,阳光灿烂。我看到,我们点燃了,那名为希望的火。
齐鲁大讲堂开学第一讲学生观后感范文模板【六】
随着金秋时节的到来,这意味着我们的暑假生活要结束了,马上就要返校继续求学之路。而每逢开学之日,我们也会面临全国的中小学都开展观看“开学第一讲”的活动,我们对于开学第一讲也是比较期待的,能够从中学到不少知识。今年九月的这一期《开学第一讲》也不例外,这次又是一个崭新的主题,让观看后的我内心深有感触以及反思很多,所以以下就是本人的一些小感慨!
开学第一讲的意义非常重大,这是一节特殊的课堂,也是能让我们收心的课堂,这节课与别的课最大的区别是不同于传统的授课形式,利用电视媒体的方式学习,可以很好的抓住大家的内心,与此同时让我们感悟更加深刻以及对未来又有一个新的认识,为此这便也是开学第一讲所要向我们呈现的意义价值。
观看《开学第一讲》,每一期都是不同的主题,今年的主题展现,不同的人看了,感受也是不尽相同。面对时间的流逝飞快,不知不觉中,今年已经是,为此今年也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了。通过观看这期节目,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回首党这一百年来的风雨历程,让我们感受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所以我们都要铭记党,拥护党,所谓党民一心,对党就像对我们的亲人。对于中国共产党,我们都要学会去感恩以及报答,毕竟是党给了我们温暖,给了我们自由,是党为我们创造了这么一个和平安宁的幸福时代。
《开学第一讲》,对于全国中小学生而言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节目,其自身的意义与价值,能让我们的思想有全新的认知,可以说是很好地提高了我们的思想素养,让我们内心的感悟收获颇丰。通过观看这一期《开学第一讲》,能让我们明白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珍惜时间,特别是作为青少年的我们,珍惜自己的青春,努力学习。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理想目标,并且积极前进。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时刻保持思想觉悟,热爱党,热爱祖国,学会感恩中国共产党并且付出实际行动。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为成为祖国和党有需要的人才积极努力,实现最好的人生价值。
齐鲁大讲堂开学第一讲学生观后感范文模板【七】
每一次看完之后,心里总会有一种很大的感触以及收获,也让我越来越爱祖国的繁荣昌盛。
古往今来,有数不尽的爱国人士都想歌唱祖国。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它斗气昂扬,豪情万丈,唱出了作者的心声,呼唤了人民群众的心。难道他不是在号召大家一起歌唱我们的祖国,齐心协力保卫祖国。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掏出了文天祥埋藏已久的心,说到底,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爱国。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爱国爱党的丰碑,因为国家给予了我们很多很多,也从来不奢求大家的回报。当身边的人需要帮助时,大家纷纷伸出双手团结互助;当面对灾难时,祖国总是我们的强大的后盾;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祖国依旧是我们的最前线……
不知不觉中看完了齐鲁大讲堂开学第一讲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缓解下来,以前总是以为现在的生活是理所应得的,同时觉得自己除了好好学习就没什么其他事情做了。如今我明白了,作为祖国的未来接班人,也是中国的炎黄子孙后代,我更需要发愤图强去学习,为自己的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要不断的增强自身的能力,还有身体素质,已全面发展的目标,成为更好的人。
此时此刻,我的内心只有一股热血凶猛地涌上来,也一直提醒着我,何时何地都要学会为祖国的利益做出坚定的态度,保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落实好祖国、党的路线,不断地紧跟着,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勇往直前。
齐鲁大讲堂开学第一讲学生观后感范文模板【八】
快乐的暑假时光总是过得匆匆,转眼间我们迎接了新的开学季节,每当在9月份开学前,心中总是满怀期待,无比的开心,因为在开学的当天里,又可以观看今年的《开学第一讲》节目了。
让他们能够见识到祖国中最为光荣的一面,进而激励他们对于爱国理念更加深刻,因为中小学生们一直都是祖国上未来的接班人,少年强则国家强,弘扬爱国精神要从小培养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未来祖国发展道路做好一个铺垫。在每一期开学第一讲节目当中我总能够学习到课本学习不到的知识,也深刻的认识到祖国一些伟大光荣的事件和一些英雄的事迹,他们身边散发出那种爱国精神,一心为祖国事业奋斗的好品质正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今年刚好是我们伟大的党100周年纪念日,回顾历史,我们的党已经走过了100年的风风雨雨,期间一路都是艰难的苦境,但是因苦难的环境,却能诞生出一批批伟大的爱国人民,因为时代的成长,不得加快我们前进的步伐,当今脚下繁荣的生活是离不开我们伟大的党共同努力所换取回来的,所以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党,以党组织为学习目标,为祖国未来发展道路努力学习成长。
7.开学第一讲 篇七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作者、华为顾问田涛及吴春波讲述书中未尽之言,还原真实的任正非和华为,还原华为的创业心路与成败关键。
我最近在读《邓小平时代》,国内似乎很快就要出版了,我希望各位去看看。如果我们在写作《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这样一本书之前,早读一下《邓小平时代》,可能这本书在深度、生动性方面还会有一些很大的不同。
中国第一代企业,像华为、联想、万科、海尔等,创始人大都在方法论上受到了邓小平思想哲学的深刻影响,他们无不堪称为“邓小平的学生”,所创立的企业多少年的发展都是遵行了一个基本的路径,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编者注:这一说法,最早见于陈云。1980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讲话称:“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和经济预测,更重要的还是要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随后,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表示完全同意陈云的意见,认为陈云的讲话“是我们今后长期的指导方针”) ,另外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也都开始重视企业的顶层设计。
活下来:摸着石头过河
我们看华为25年,一系列思想、管理、文化的形成;一系列组织变革、文化变革,包括华为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都不是,或者说基本上不是任正非有多么高明的远见、多么宏大的早期设计。更重要的,或者说根本上与在座创业5年以内的各位的企业一样,是要活下来。
活下来,是一切组织,尤其是商业组织的根本使命。所以任正非讲华为的最低目标和最高目标都是活下来。
中国在1978年开始全面改革开放,邓小平当时也企图进行“顶层设计”,但最最重要的还是要摸着石头过河,才有了当时农村的包产到户的试验,有了深圳经济特区。也就是说,要激发底层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他们为了活下来被激发出的一种创造性、一种社会活力。
一个组织,尤其是领导者,一定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思维方式。任何人在创业的时候都没有所谓的经验可循,没有多少严密的、科学的顶层设计,即使有所谓的顶层设计,也会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不断被饥饿逼着走,被“能不能活下来”这个命题逼着走,最终发现后面所做的与早期的规定动作、顶层设计出现巨大差异,甚至相反的情况。
只有商人与“冒险”这个词的联系最紧密。我们在书里讲到:世界三大洋中有300多万艘沉船,绝大多数沉船的主人和船员都是商人,而不是艺术家,不是政治家。当然,有人会讲军队,但军队给企业的组织文化带来的深刻影响,大概是任何组织都无法相比的。华为20多年的组织变革向军队学到了很多东西。华为过去20多年的成功是把秀才改造成战士,把15万知识分子改造成拥有统一意志和同一价值观的奋斗者,这就是它和军队相似的地方。
但他们(华为员工)既有统一的意志,又有思想和个性。你们在跟华为接触后会发现华为的员工有和你们自己的员工相同、甚至更强的个性,包括华为的高层。
我昨天(1月18日)参加了华为的高层研讨会,华为的很多高层在,任正非也在,大概有上百个人。没有绝对的权威,挑战与辩论无处不在。昨天下午交流的时候,任正非提出一个观点,就有其他人说老板说得不对,或者说老板你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不行。
在外面的人没办法想像华为高层的组织文化氛围是这样的,但这恰恰就是它真实的组织文化氛围。统一的意志、自由的灵魂,这是一个好的组织一定要追求的目标。但要有自由的灵魂,就得允许和鼓励、甚至要培育整个企业“摸着石头过河”的文化与精神。一旦形成这样的组织文化,不管是对的、错的想法都会得到尊重。
华为在经历25年的发展之后,今天已成为一个以15万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商业大军。到了这个阶段,管理越来越规范化,组织链条越来越完备。这个时候的华为,顶层设计越来越多,但“摸着石头过河”也应该越来越多。
一位西方的管理学家说:一个企业衰亡的标志,就是控制性越来越强,灵活性越来越弱。今天的华为就要更多强调在主干流程上要严密、严格,在接入流程中,要给基层管理更多的权力与灵活度(编者注:华为一直在做这样的努力,2009年,任正非在华为销服体系颁奖大会上讲话称,应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而现在我们恰好是反过来的。机关不了解前线,但拥有太多的权力与资源,为了控制运营的风险,自然而然的设置了许多流程控制点,而且不愿意授权) 。“摸着石头过河”,更多的是强调颠覆性和创新性的破坏,强调包括底层、高层都要去创新、创造,或者是“摸着石头过河”。
统一的意志、自由的灵魂,这是一个好的组织一定要追求的目标。但要有自由的灵魂,就得允许和鼓励、甚至要培育整个企业“摸着石头过河”的文化与精神。
昨天(组织变革的辩论)尽管达成了某些共识,但总的思想就是强调建立一种文化氛围:变革首先要从基层开始—要推动不同的基层组织,包括个人,敢想、敢试、敢干。
华为轮值CEO之一的胡厚崑对我说,既然允许大家试验,那么对试验的结果可以评论,但不能讲输赢。也就是说允许试验,和鼓励“摸着石头过河”,如果失败的话就要包容,要鼓励大家敢于试错。
追求完美是企业家的大忌
各位在实践中经常面临很多两难、多难的选择。多还是少一点制度的管控?这实际上是一把手、组织领袖时刻要面对的问题,但追求完美是企业家之大忌。
什么时候“摸着石头过河”多一点,什么时候顶层设计多一点,一般来说,从时间维度来讲,企业发展的早期,基本上都是遵循“摸着石头过河”这个路径。
企业在早期,比如说华为早期的10年,基本上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海盗精神、狼性文化。对所谓狼性文化,社会有误解,华为提出的向狼学习三个品德:主要是学习狼的敏锐嗅觉,早一些感知客户需求,以及技术的进步,达沃斯论坛就是嗅觉灵敏,它在讨论观察二三十年后的社会结构与政治模型,技术、产业的方向,这也是狼性;第二点,要学习狼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硅谷精神不是最好的注释吗?第三点,狼从来都是以群为组的,叫狼群。我们现在的团队合作,不也是群吗?大家批评狼性,说人性温和。华为在早期表达时,从没有提倡过狼性的凶残的观点呀。任正非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过程中那个走在最前面摸石头的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nlc202309031511
所以各位不要担心你们在早期(遇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企业的领袖每天早上听到的大多是坏消息,那你就要神经粗糙地每天面对这些问题。解决了问题有没有快乐?奖赏自己一下,喜欢喝咖啡的就像我一样喝杯咖啡。
有人问我说华为最低目标是活下去,怎么最高目标也是活下去?其实就是如此。在企业早期,一定要更多的强调活力、强调“摸着石头过河”,或者说一个企业在它的早期没有充分的、充沛的激情乃至于匪性,乃至于由活力带来的混乱,这个企业是长不大的。
我是一家技术类公司的股东,一个礼拜以前,几个投资人把CEO换了。这个CEO也是创始人之一,做了6年,没有私心,一心为公司奉献,拿的薪水也不高。我们为什么要把他换掉?因为他总在追求财务报表技术上的完美和平衡,结果企业做得表面上越来越规范,越来越精致,但却暮气越来越重,越来越没有活力。我们有很好的技术和产品,却没有好的市场占有率,什么原因呢?过分的强调顶层设计,强调平衡与规范,导致了活力的减弱、发展速度的减缓。
所以,一个企业家早期不要怕混乱,只要这个混乱不会导致企业垮台。企业还要更多地强调匪性、活力、野蛮精神、进攻性、狼性文化。野蛮战胜文明,是人类几千年来的一个普遍规律。
过去的西方、欧洲各国怎么崛起的?300多年前,欧洲那些海盗们跨越海洋向世界去拓展殖民地的时候,皇室、政府是给他们批文的。那个批文不是海盗的批文,它有一个虚伪的词汇叫做“探险”。正是这样一种海盗精神,使得西班牙、葡萄牙曾经统治了大半个世界。西班牙跟葡萄牙又是怎么衰落的?就是当它们发展起来的时候,以为帝国是永不倒的,所以全社会弥漫一种享乐的风气,弥漫一种就像我们今天的这种虚拟经济。其后它们各自在霸主地位待了十多年、几十年,又被更具冒险精神的法国、英国一个一个取代。
美国又是怎么崛起的呢?它的精神力量战胜了已经发达起来的欧洲那些大国,包括英国,一种清教徒的精神、一种奋斗精神、一种要改变自身命运—永远有强烈改变自身命运的这样一种欲望,间接地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才有了今天的美国。
我们说华为这25年是怎么崛起的,到底华为成功的密码是什么?你们通过媒体看到了很多说法,什么国家背景,什么偷美国的技术。中国有国家背景的企业太多了,为什么没有几个成长为全球化企业呢?我们的国有企业很强大,在全球开疆拓土的过程中,它们有几个在全球范围获得了成功?偷技术就能偷来成功?我不相信。你们各位有些企业是做技术的,谁敢告诉我:你那个技术会带来未来的辉煌?
说到底,是一种精神力量的比拼。我愿意再把一个我在多次读书交流活动中讲的一个老掉牙的故事给各位讲一下:过去的华为为什么获得了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行业的基本特质所决定的:在传统的制造业、工业领域里,过去30年你们看到有哪一家中国企业真正超越了西方企业?哪一个行业像信息产业一样,层出不穷地垮台,同时层出不穷地出现爆炸式明星?
什么原因呢?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任正非讲的—信息产业与其他工业的根本区别—这个行业是“河沙”(软件代码)、数学逻辑的组合。资源的无约束性带来了这个行业的创新与不断的变化。任正非说是“河沙”与数学逻辑的组合,我说是资源的无约束性与人脑无边想像力的组合。
有人问任正非:这个行业5年之后会是什么样的前景?老任说我不知道未来5年是什么。但做企业就是时刻面对一个看不见的未来,过去如此,今天更如此,在信息产业这个行业更加如此。
所以华为一定会倒,只是什么时候倒的问题;所以各位一定会崛起,只是什么时候崛起的问题。你一定要坚持,只要坚持了就会起来,以后可能就会成为小华为、大华为。这个越来越变化的时代,也决定了恒星越来越少,流星越来越拥挤,正因为变化的无穷性。所以才要充分强调组织内部、企业内部“摸着石头过河”。
任正非企业管理哲学
华为早期10年“摸着石头过河”,在混乱中谋求活下去,混乱与活力这两个词儿的界线是模糊的。不要怕乱,只要别崩溃,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就要搞顶层设计。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是三句话: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但早期不是这样,早期口号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摸出来的—为了活下来,就得成天跟客户交流,所以慢慢地摸到了第一块“石头”:华为早期的价值观。叫做什么呢?产品好、价格低、服务好,以客户需求为导向。10年以前的核心价值观是这样的,不是今天看到的这样一块完整的“石头”。
华为摸着石头过河,积累了成功的案例、经验和思索验证,在十年之后进行了第一次顶层设计,这就是基本法的内涵。
发展到第10年的时候,华为充满了混乱,遍地是英雄,遍地英雄下夕阳(编者注:1997,任正非在来自市场前线汇报会上的讲话《什么是企业里的英雄》引用了毛泽东的这句诗词,他说,不是一两个企业家创造了历史,而是70%以上的优秀员工,互动着推动了华为的前进,他们是真正的英雄。那一阶段他大力倡导企业的英雄文化,比如,发表了《不要忘记英雄》、《谁是英雄》、《呼唤英雄》等讲话) ,遍地是狼烟。这时候的过度无序有可能带来华为的崩溃,所以顶层设计在这个时候就很重要。早期的顶层设计就是吴教授他们(参与者包括吴春波、黄卫伟、彭剑锋、包政、杨杜、孙健敏,见吴春波:《华为基本法》出台始末)所主导的《华为基本法》。
“中式”与“西式”的顶层设计
《华为基本法》在华为早期由原始积累期向基础性制度变革的过程中,是一个里程碑,给了华为一个大的文化与组织的哲学框架。今天拿过来再看,依然让你感觉到很震撼。那可是我们中国的管理学家(所做的)中国式的、东方式的商业组织的顶层设计。
我想它(《华为基本法》)不仅在华为历史上是一部重要文献,同时也有可能是中国企业、商业史上很重要的顶层设计文献。过去60多年的中国企业史,有两部大的文献:一个是上世纪60年代的《鞍钢宪法》,一个是《华为基本法》。
nlc202309031511
吴春波:《华为基本法》出台始末据吴春波介绍,《华为基本法》的制定用了3年,改了8稿,共103条。
1997年香港回归,国家整天喊基本法,有一次公司在会上讲,华为也需要自己的基本法,任正非最初把这件工作交给了总裁办主任。总裁办主任就把华为一堆规章制度,用一个大夹子弄在一起给任总。任总说这不是我要的基本法。之后任总觉得自己人做不好,于是,交给人大老师做做试试。
我们也不知道基本法是什么,所以早期我们跟任总谈了三天,大家很务虚,任总讲他的出生、创业经历、未来。要对基本法进行文本的设计,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基本法,基本法要写哪些东西。我们回到北京,6个人开了一天的会,讨论什么是基本法。讨论一上午,没有结论,所以黄老师说今天上午有很多有益的见解,但是没有达成共识,今天上午唯一的共识是基本法基本不是法。下午又讨论,基本法写哪些,它的框架骨干是什么。我作了一下总结说,下午顶层设计的讨论,我们也达成了一个共识—基本法就是基本没办法。
基本法的突破来自于黄老师当时拿到了一个两页纸的案例。当时黄老师提出了一个命题“华为为什么成功?”支撑华为成功的基因、要素是什么?我们要把这些要素找到,因为所谓的成功就是要不断的复制成功。如果找不到这些东西,华为未来的成功是不可靠的。第二个命题是,华为为了取得更大的成功,还缺哪些要素,还缺什么?这就是当年基本法的一个突破。我们顺着这个线索,广泛地结合人民大学这几个学者的智慧和华为高层、包括任总的智慧的碰撞。
碰撞了3年,最后形成了《华为基本法》。《华为基本法》在华为的成长中是一个里程碑。华为1988年成立,用10年摸着石头过河,有了成功的案例、经验和思索验证之后,在10年之后进行了第一次顶层设计,这就是基本法的内涵。
有人讲:中国的企业家—尤其是早期的柳传志、任正非那一代人,都有太多的政治文化的烙印、痕迹。一方面他们都是在浓重的政治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国第一代企业家,有政治、组织文化烙印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文化的“道”与“术”也一定能够对我们今天进行组织建设、企业管理提供重要的借鉴与帮助。我们今天说任正非是一个思想型的商业领袖,不是任正非与生俱来的,任正非广泛的阅读和广泛的交流,对他的管理哲学的形成至关重要。
任正非在管理哲学、管理思想方面并没有多少创新,说到底就是实用主义、拿来主义,无论什么思想、观点,只要围绕着华为的文化建设、价值观建设、组织建设,对华为有用的,都拿来为我所用。所以各位,学习、交流,形成你宽广的视野至关重要,尤其是作为企业的一把手。
华为第一次的顶层设计是基本法,中国式的。第二次的顶层设计是西方式的,IBM。(编者注:1997年,任正非到美国参观IBM后,决定引入IBM的IPD即集成产品开发体系) 。负责美国市场的华为高级副总裁丁少华(Charles Ding)2012年接受采访时说,IBM对华为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IBM,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华为”)第一次的顶层设计,带来了华为的秩序与初级的规范化,也带来了华为20多年来的坚定的路径、目标:25年来只做一件事,就是通信制造业,甚至连互联网都不涉及 (编者注:《华为基本法》第一条说,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
只干一件事就能干出个卓越的公司?有可能,但非常有可能只走一条道就从华山上摔下去。所以,顶层设计很伟大,顶层设计也很可怕。
第二步是华为的国际化。华为聘请洋顾问进行顶层设计,就是以IBM管理咨询公司为主体的顶层设计。先后大概有30多家国际咨询公司对华为进行各方面的顶层设计。我们可以讲,没有《华为基本法》,华为可能在原始积累成功之后就迅速陷入分裂和崩溃。但是如果没有IBM咨询顾问和其他咨询顾问们对华为所进行的西式的、以流程变革为核心的顶层设计,也不会有华为今天的这种全球性地位。
所以,我跟西方一些关注华为的专家讲:你们不要再去猜谜语,想象力也不要太丰富。在美国的硅谷,很多创始人在学生时代都是读书不好的人,然后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创业,然后跟风险资本结合,结果过十几、二十年就成为了行业的巨头,为什么华为就不可以呢?这难道是一个单一的个案吗?实际上是一个普遍逻辑。
如果没有华为从制度到战术到流程全链条地向西方学习,向美国学习,华为决不会有今天。所以第二次的顶层设计实际上就是一个全面西方化的过程,从道到术全面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各位,做企业的,尤其是做信息产业的创业者,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一定不可避免地要逼出你的顶层设计。中国式的顶层设计可能是必要的,西方式的顶层设计也是必要的,要看你原始积累完成之后病根在哪里。
“西式”顶层设计为什么失败者多?
我觉得对创业企业来说,发展起来的企业前10年差不多共同的病根是分票子、排位子、论功名这样一些问题大量、普遍的带来的组织磨擦。顶层设计相当重要的一个出发点是,制度设计就是要给战马套上笼头,让土匪变成战士。面对着合伙人—同时又是你的副手、部下,当然还有过去为企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们—怎么分利、怎么排座、怎么论功,这都是很大很大的困惑,甚至是血与泪的挑战。华为这样的事太多了,赎买政策可能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方法,柳传志如此,任正非也如此,通过赎买换来互相的妥协、让步,然后使企业步入一个秩序化、规范化的顶层设计的框架内。
当然还有很多选择,包括所谓人性魅力、情感交流等等各种因素,但这些东西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利益交换、合法合理的利益输送,都是假的。这是在企业早期,中国式的顶层设计可能更符合原始积累向规范化过渡的原因。早期的顶层设计,即基础性变革,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中国文化基础上的中国人性问题。
这个问题解决了,你要走国际化道路的时候,或者要提升所谓的规范化管理的时候,引入西方式的顶层设计不是不可以,但是似乎在国内—麦肯锡跟艾森哲这样一些国际咨询公司对中国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咨询工程普遍是失败的。
我个人认为这些失败有几层因素:
首先就是中国企业的文化基因是中国式的。西方管理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可能更多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上形成的。这中间如何嫁接与打通,可能有一些问题。
第二个相当重要的方面是被咨询对象的决心、意志力。如果你真认可了一个咨询方案,有多大的决心去实施、执行?(编者注:华为实施IPD时采取了“先僵化,再固化、再优化”的九字方针,先削足适履,再调整优化)顶层设计经常带来的是组织变革,一定是规范化取代人情化、权力的剥夺与反剥夺这样一个过程,你就必然面对很多的抗拒与反对,组织领袖的决心、意志力以及上上下下的执行力显得至关重要。
活力是组织之魂
最后再讲一条。我们讲“摸着石头过河”很重要,顶层设计也很重要,但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摸着石头过河,都必须围绕着企业的魂。魂是什么?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三句话,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最最核心的是什么?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可持续的激励政策,让整个组织保持持久的活力。
华为过去20多年的成功就是一帮蒙古将军(编者注:任正非说,我们现在还是蒙古将军在指挥打仗,蒙一蒙,估一估……)—那些能打猛仗、打狠仗,能够冲锋陷阵指挥小战役、指挥大战役的这些人,发展出今天这么大的组织,在顶层设计不稳定的情况下也实现了好的增长。
中国历史上对外扩张的案例不是很多,但是成吉思汗率领着百万铁骑统治了大半个中国,又横扫大半个欧洲。那个时候中国的国土面积非常之广大,靠什么精神?铁骑精神、奋斗精神,进攻精神。
一个组织不管发展到任何阶段,做哪些顶层设计,都不能忘掉组织之魂—活力,激情,创造性,就是上上下下永远燃烧的那种激情。
【开学第一讲】推荐阅读:
齐鲁大讲堂开学第一讲直播心得感悟09-14
直播开学第一课06-26
开学第一课45008-26
最新中学开学第一课07-08
开学初安全第一课07-24
开学第一周周记08-03
春季安全开学第一课08-13
观看《开学第一课》有感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