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自我调控(通用9篇)
1.生命的自我调控 篇一
浅谈收费员情绪的自我调控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由于我们的情绪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左右,一名收费员在收费窗口要想一直为司乘人员提供微笑服务,将亲切热情的情绪传递给司乘人员是颇有难度的。怎样才能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否学会化被动为主动?在这里,我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影响收费员情绪变化的三个方面
一是环境因素。收费员长期处于“人、车、路、钱”的单调环境中,容易感到疲劳和厌倦,且收费站大都地处相对偏僻的地方,生活比较单调,易产生郁闷,这样可直接引起不良情绪。
二是性格因素。收费员大都是年轻人,处于情绪最容易波动的年龄。收费员在岗位上接触不良情绪的人员,很容易被感染,并会以服务为载体将恶劣情绪传染给下一位司乘人员。且年轻人一般都个性活泼,喜怒哀乐形于色,特别容易受到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影响,对情绪不易自控。
三是角色意识。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角色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收费员把自己等同于驾乘人员,用对等的方式与服务对象交往,就会计较驾乘人员的一言一行,难以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有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职业角色,才能自觉地调控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在收费工作中,连续进行单调的重复性工作,产生疲劳在所难免。如果发现自己情绪状态不佳,不妨把自己置身于对方位置,体验司机在交费时的心理感受。通过这种角色转换与定位,能很好的缓解情绪,可以达到转换心情的效果。微笑不仅是献给别人的,也是应该给予自己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调控心境的手段。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一名普通的高速公路收费员,工作生活都是平凡的,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快乐、调剂生活、享受生活,这样才会成为快乐的人、善于微笑的人。这样才能营造出规范、严谨、愉快的工作氛围。
2.生命的自我调控 篇二
一、经过师生讨论, 启发学生对自己提出确切的任务和明确的要求, 在此过程中, 要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确切的目标, 对一个活动可产生导向、激励和调控作用。就激励作用来说, 有了目的, 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为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奋斗。就调控作用来说, 学习目标给学习活动以正确的方向, 它可以使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 准确地了解学习的效果和不足, 及时调节学习过程。例如, 当一个学生确定他在早自习要背会一篇必背课文时, 如果他在这个早自习背不会这篇课文, 他就会寻找原因, 及时调整背诵方案, 以便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当这个学生通过整个活动完成了自己的确定目标后, 他就会对自己的此类活动确定明确的要求, 而明确的要求, 特别是适度的、切合自身特点的要求, 对于一个学生完成自己的确切任务尤为重要。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明确的要求是前提, 只有当学生能根据目标自觉地对自己提出切合自身特点的严格要求的时候, 才能使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成为可能。
二、通过自定目标的实现, 让学生逐渐适应某种努力程度, 坚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为了使学生把努力完成限定任务、追求目标变成自觉行为, 师生共同讨论定出目标和要求是其前提, 但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与监督以及集体环境是学生主动地、自觉地从事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 慢慢地形成一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必要条件。只有在一定的外界条件 (优质的学校教育、高素质的家庭教育、良好的班集体及校园环境) 下, 使学生逐渐适应了完成任务的某种努力程度, 把完成任务看成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实践过程, 树立科学的革命人生观, 把完成目标内的事看成是一种乐趣, 也看作是一种责任, 也就是说乐其道而甘愿努力劳作, 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人民大众的统一, 才能使学生的自我调控成为必然。当确定一项任务后, 例如, 当孩子要书写一篇作文时, 不但孩子要能及时着手去写, 发现各种思路, 寻求各种帮助去完成这件事, 教师和家长也要时常督促其努力完成, 并检查完成情况, 给予褒奖或批评, 使其感受成功的喜乐或失败的痛苦, 强化动机, 逐渐形成思维定势。
通过以上两个步骤, 学生不但能够对自己根据具体任务提出明确的要求, 而且知道了自己的责任, 尝到了完成任务的乐趣, 经受了不能完成任务的痛苦, 这样就使学生把按照明确要求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看成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只有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认真地、努力地、勤奋地地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学生的自我调节与控制, 学生的自我奋斗才能成为现实, 他们的远大理想才能实现。只有把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正确地统一起来, 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修养有机的结合起来, 督促学生完成自己的阶段学习目标, 逐步接近自己的远大理想, 才能使学生逐渐适应某种努力程度, 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 为实现他们的理想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有了明确目标和要求以及为此而努力的自觉行为习惯, 并不等于就能进行高效率的自我调控, 只有具备了下列条件, 才能形成较完善的自我调控
1.指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 制订可行的学习计划, 把订计划当成一种习惯。
首先, 在制订个人的学习计划前, 要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正确、客观的认识。我们在制订计划之前先做一下自我分析是非常有用的, 必要时可以找老师、同学帮忙指出自己的优缺点, 以便在制订计划时扬长避短, 有的放矢。
其次, 个人计划要与老师的计划协调起来, 绝不能相互脱节。个人计划应该是老师计划的有益的补充, 老师的教学经验比较丰富, 老师提出的学习计划, 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第三, 一份可行性的学习计划, 一定要把握好“量”, 要给自己留空间, 不要贪心。
第四, 及时检查效果, 灵活调整学习计划。通过检查,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修订, 及时和同学交流心得, 向老师请教学习方法, 不断充实学习计划。
2.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 推广优秀生学习经验, 指导学生在课内外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习方法之一: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根据遗忘规律去记忆, 即当天的内容当天复习, 本周的功课周复习, 一月还有小复习, 考前再做总复习, 这样才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学习方法之二:抓好关键的4个学习环节, 即预习、听课、复习、作业。
学习方法之三:及时做好笔记、完成作业。记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听课习惯, 笔记不是全记, 不是漏记, 不能只听不记, 更不能只记不听。可以记在课本上的教学内容附近, 这样记录的内容不易丢失, 既与教学内容相联系, 又有利于今后复习。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 做作业前首先要阅读一遍课本内容, 复习一下老师所讲的内容, 然后再做作业, 就能保证作业质量, 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学习方法之四:交叉学习效果好。不少同学在读书学习时, 长时间单一的学习同一内容, 时间用了不少, 但效果并不理想, 心理学者告诉我们, 人的大脑是有分工的, 大脑长久接受同一类信息刺激, 使某一部位长久兴奋, 就容易产生疲劳, 降低学习效率, 若及时转换学习内容, 合理调节“兴奋灶”。这样既能缓解疲劳, 又能开阔知识视野, 延长连续阅读的时间。
学习方法之五:学习时间的安排要服从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有主次、详略之分, 人的精力不可能始终保持同样的旺盛, 要根据自己的特点, 合理分配时间。并且要充分利用零星时间, 零星时间看似很少, 但将零星时间集合起来, 就是宝贵的整段时间。
总之, 我们要经常和同学们探讨学习方法, 相互交流各自的优秀学习经验, 探究和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评价的能力
学生做完作业后, 往往不会或不愿意检查作业, 一般准确无误者不足一半, 这些出错的学生常常不是不懂做题的方法, 而是没有养成一种良好的自我检查的习惯, 以致出错。因此, 应让学生学会自我检查。我们可通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查习惯加以弥补, 切实提高学习效率。要使学生逐步形成自查习惯,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 创设条件, 为学生提供自查机会。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机会, 多问几个“为什么”, 为学生提供自查机会。
3.教师情绪的自我调控 篇三
[关键词]情绪;教师情绪自我调控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与否的反映。当客观事物能够满足人的需要时,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喜悦、满意;反之则会使人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悲痛、愤怒、生气等。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物质需要又有精神需要,涉及到方方面面,因而也会产生出复杂多样的情绪。现代生理医学、心理医学研究成果均表明,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的作用。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情绪良好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学习和工作效率高;而在情绪低沉或郁闷时,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学习工作效率低。低沉而消极的情绪会骤然中断正在进行的思维;持久而炽热的情绪,则能激发无限的能量去完成任务。对于教师来说,如果每天我们都能以精神饱满,面带微笑这样良好的精神状态走进教室,以一种乐观、豁达、快乐、幽默的情绪走进你的学生,这样不仅能使老师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语言表达准确,在教师的感染下,学生回馈我们的也会是一种充满自信、快乐喜悦的精神状态,我们所传授给他们的任何一种信息他们都能欣然接受,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乐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在学校里,经常可以听见老师发一些牢骚——“我烦死了”“气死我了”“这帮学生真讨厌”“累得受不了了”等等,有的教师虽然不说,但显得神情忧郁、心事冲冲。那么,教师的不良情绪来自于哪里呢?教师的不良情绪来自于教师个人、学生、家长、学校等多个方面。它包括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学校班级竞争的压力,学校行政主管的领导风格,学校风气,同事关系,考核及升迁的压力,较大的工作负荷,无适当充足的休息时间;家长不关心子女教育;另外,教师的情绪有时还会受到学生的影响,比如一个教师本来情绪不错,若讲课过程中有些学生调皮捣蛋,不认真听讲,教师的情绪也会受到不良影响。风欲来,自绸缨。要想有效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和方法:
一、教师应该善于转换态度去聆听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姑娘在海边散步捡到了一个美丽的海螺,—个人惊喜的把海螺贴在耳边聆听,结果被吓得花容失色,慌忙把它仍在沙滩匕,并大声喊道:“天哪,我听到了魔鬼的喊声,好可怕!”而另一个人听到的却完全不一样,她听到了草原上的万马奔腾、球场上的呐喊声、胜利者的欢呼声。在后者的引导下,前者再次聆听海螺,她也听到了马奔腾、球场上的呐喊声、胜利者的欢呼声。为什么同样的声音,会听出不同的结果呢?其实它的结果取决于聆听者(当事者)不同的情绪、态度,如果用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事情,那么不管事情有多么糟糕,你都会找到对你有益的结果,如果用一种消极悲观的态度去对待事情,那么即使事情取得了许多成果,你也不会发现,眼光只会去关注那些失误或不尽人意的地方。对于教师来说何尝不是如此,面对的学生怎能尽如人意?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处于发展关键期的学生,不仅渴望教师的关怀和爱,而且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生,均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要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换种态度看待学生,并增加感情投入,给差生以信心、好感,久而久之,师生的关系就会融洽起来。
二、教师应当让心中盛开一片太阳花
学校是心灵接触最微妙的地方,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我们的喜怒哀乐就是一种神奇而巨大的力量,带给学生的可以是一股向上的清风,也可能是一场急骤冰冷的雨。许多时候,教师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学生的思维状态和心理情绪。当然,教师是人,都有着“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所带来的烦恼与快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谓“境由心生”,我们改变不了现实,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态!当我们在心底种下—颗颗充盈着快乐的太阳花的种子,美丽的不仅是我们的心情,更将为学生的心空渲染一片灿烂。阳光心态,给人希望,让人温暖。
教育就是一种生活,一个过程,一段经历,一种体验。它虽然是有科学根据的有规律的,但却又无规律可循,他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培养。你给学生种植的是“太阳花”般灿烂的心情,你将收获五彩斑斓的天空。
三、教师应当幽默的处理学生存在的问题
在一次专业理论培训课上,一位中学校长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开学初期,王老师接了一个新班,班上的学生很顽皮,爱搞恶作剧。一天老师去上课发现黑板上画了一座坟墓,还写着“王老师之墓”,但是老师看见了又生气又难过,真想狠狠地“狂批”一顿。但王老师克制住自己的怒火,叫学生全体起立,向已经死去的王老师默哀半分钟。半分钟过去了,王老师微笑着对大家说:“王老师又活过来了,现在开始上课。”当时所有的学生都在责怪那个画墓碑的学生,而那个学生也是羞愧难当,下课找到王老师承认的错误。听完这个故事,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为王老师的冷静、幽默而叫好。
苏联教育家斯威特洛夫说过:“教育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教育工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尴尬,这时,老师首先要让自己冷静下来,压制心中的怒火,进行“冷处理”,想出一个幽默的应变方式。这样既能在轻松中使学生受到教育,又能提高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然而,幽默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有赖于教师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更有赖于教师博大的胸怀,乐观的心态。因此,教师要不断读书,“读有字之书,读无字之书”,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气度,有魅力的教师。
四、教师应当学会引导学生的情绪
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授课的信息质量和信息强度,还应研究学生的心理态势和学习情绪。学生的心理态势、学习情绪与课堂气氛息息相关。课堂气氛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其中,积极的课堂气氛可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反之,消极的课堂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习,对抗的学习情绪则有害于学生学习。
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某一方面的心理情绪,采用精心设计一堂课、应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以热烈、欢快的课堂气氛来烘托情绪。例如,当学生心理状态出现消极情绪时,这时教师要及时校正学生的心理,灵活驾驭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应针对具体情况不失时机地表扬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哪怕是学生小小的一点进步,教师都要及时予以表扬。如某次提问学生回答得很棒(尽管那问题很简单),或是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到位等等,教师应该当众表扬他。值得—提的是,教师不仅应当表扬学生在本学科方面的成就,也应该对日常生活中其它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予以表扬,如某次球赛、歌咏比赛等取得好成绩,教师真诚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这种面向全体学生的表扬,会让所有的学生深受感动,因为他们觉得这位老师真正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教师的崇敬和热爱,他们就会积极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到老师的教学中来。
4.生命的自我调控 篇四
1.注重情感教育,提高幼儿的情感认知能力
幼儿期是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如果孩子在这一时期得不到相应的教育,可能会产生相应的消极情感,影响其以后的发展。首先要对人情绪情感有所识别,知道与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相对应的面部表情,要让幼儿识别到什么会引起各种情感。其次,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感对幼儿的行为有巨大的推动、调节作用,培养幼儿正确地是非观念,对幼儿的发展起巨大作用。
要让幼儿了解基本的表情,可在活动区建成幼儿自己的情绪角,幼儿可以时刻对自己的心情进行评定。教师随时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对于出现消极情绪的幼儿,及时地询问原因,帮助他们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由于情绪是具有社会性的,因此产生情绪的情境,对其情绪的判别非常重要,可利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幼儿通过故事情境去理解情感状态。并通过角色扮演来表演,让他们真实的体验某种情境下的特定状态。亦可渗透在孩子们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不仅可以通过自我表现更好的认识基本的情绪,更为重要的是幼儿可以充分体验游戏本身带给他们的快乐。这种快乐体验不仅培养了他们积极的情感表达,而且使他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产生基本的信赖和信心。
2.提高幼儿觉察自身情绪变化的能力
一个人只有能够觉察、分辨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的来源,才有可能以适宜的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帮助幼儿觉察自身情绪的变化,如:幼儿观察不同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请他们说一说这是什么表情动作,想想在什么情景下,自己或他人会出现这现这样的表情。教师还可以结合幼儿的具体活动,如美术活动《不同的表情》,幼儿通过绘画来反映脸部的表情,并描述出不同的心情;再有,利用或创设某些环境,让幼儿明确感知他在这种情境中的情绪状态,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为提高幼儿认识自己情绪情感的能力,成人还应帮助幼儿认识那些没有显露出来的、正在感受的情绪。如:妈妈带幼儿去游乐园,但下雨了,没去成,孩子悻悻地回到家,母亲看到后说:“你好像很失望。”孩子说:“是的。”母亲说:“因为下雨去不成了,只有另选时间了。”孩子说:“只好以后再去了。”由于母亲的积极引导,孩子不快的情绪很快消失了。
3.引导幼儿学习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3.1 帮助幼儿调整对触发情绪反应情境的认识。
儿童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久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触发情绪反应情境的理解。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分析该情境,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如:某幼儿由于生病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去幼儿园。当他回到幼儿园时,在某些方面跟不上同班的小朋友,时常闷闷不乐。他有时对同伴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回到家对妈妈说:“我比别的小朋友笨。”整日看他闷闷不乐的。教师主动找他谈话,打了比方说:“有红绿两辆汽车一起开,开到一半时,红车拐弯了,而绿车还在继续向前开,当红车拐回来时,同绿车已经有了一段距离。这时候,红车再追绿车就吃力了。你能说红车马力不足吗?”孩子摇摇头。教师说:“你现在的情况就像这辆红车,并不是你笨赶不上其他小朋友,而是因为你离开了一个段时间,只要你开足马力,一定会赶上其他小朋友的!”之后,这名幼儿在各项活动中变得十分积极和自信。正是在教师的帮助下,他正确认识了挫折情境,成功经历了从自我否定性情绪向自我肯定情绪的转化,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了。
3.2 帮助幼儿学习以适当的方式宣泄消极情绪。
在生活中,每个孩子都会有消极情绪,这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不是要求幼儿一味压抑、控制消极情绪,而是帮助他们学习选择对自己和他人无伤害的方式去疏导和宣泄这种情绪。因此,把情绪表达出来很重要,鼓励幼儿“说出来”的方法为幼儿缓解心理压力提供了支持和帮助。所以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为幼儿提供机会诉说自己心中的感受,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
4.培养幼儿积极的心态,鼓励其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培养幼儿积极的心态,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在生活中,我们要引导幼儿积极乐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能用积极的方式评价他人,看待他人所做的事情。如,“娃娃家”里,乐乐和万万两位幼儿闹矛盾了,万万去向老师告状。教师经过了解,原来是乐乐拿着注射器到娃娃家给告状的幼儿“打了一针”。教师马上对这件事做出了积极的反应:“乐乐小医生今天上门服务,来为娃娃家的小朋友打预防针了。”听老师这么一说,万万消了气,又和小朋友在娃娃家高兴地做游戏了。当幼儿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发现事情中隐含的积极因素,鼓励其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并能乐观地看待它时,孩子们的生活中就会拥有更多的快乐。
5.生命的智慧源于自我意识的觉醒 篇五
你是否见过这样一种现象,偶然翻开石头,下面却生长着幼嫩的小草,它们努力地向石头边缘生长着,这是因为它知道,如果要继续生长,就必须得接受阳光的照射,于是它用尽全力终于让我们看到石头缝有小草长出,使我们感受到它的顽强,这是否在向我们诠释着生命的智慧在于自我意识的觉醒呢?
科学巨人钱伟长曾经是一个文科生。在18岁那年的高考中,他中文和历史考出了两个100分,但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学习如此偏科,但他却仍被当年的清华录取。这样的成绩,放在今天别说清华,就连普通的高校,也只能望门兴叹。
事情远不至此。钱先生进入历史系的第二天,发生了震惊中外的“9·18事变”。面对侵略者的飞机大炮,钱先生拍案而起: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要转入物理系。但物理系主任吴有训不同意入学物理考试只有5分的钱伟长转系。但随后因钱伟长执着的等候、说服让吴有训做了有条件的让步:试读一年,如果数理化有一门不到70分,就回文学院。一年后,钱伟长终于考到70分。毕业时,他成为了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试想想,如果不是这一次转系,中国只能多了一个历史学者钱伟长,却少了一代科学大师钱伟长。
这又使人想起鲁迅的弃医从文。
1898年,18岁的鲁迅,离乡背井去寻求人生之路。1902年,他东渡日本,两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希望毕业以后回国救治像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但是有一次课堂里放映记录日俄战争的幻灯画片,看到一个
替俄军当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旁边竟站着一群中国人在围观。鲁迅受到极大刺激,由此觉悟到医治精神上的麻木比医治身体上的病弱更为重要,改变中国第一要紧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于是鲁迅决定回国弃医从文。后来于1918年5月,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从此走向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最终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试想想,如果鲁迅不是这一次转变,中国只能多了一个医务工作者,却少了一代文学泰斗。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很多人没有自我意识或意识不够,发现不了自己的优缺点,就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个得力弟子,苏格拉底在临终前希望他能找一个最优秀的弟子,可这位得力弟子找了半年也没有找到,苏格拉底要告别人世时对他说:“本来你就是最优秀的,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忽略了。”苏格拉底最后说:“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挥和重用自己。”可见这位弟子自我意识不够,体会不到自己就是苏格拉底想要找的人。生活中的我们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我们要培养这种自我意识,认识自我,敢于面对生活。只有拥有自我意识才能引领我们行走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而不变得世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向我们充分展示了这一点,他曾为了养家糊口来到彭泽当县令,不久,郡太守派来一名督邮来督察,这位督邮粗俗而傲
慢,而陶渊明平时藐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又不能不见,于是没穿官服就去见,县吏拦着他要他穿上官服,说要是督邮乘机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下去,于是长叹一声,我不能为五斗米而折腰。索性取出官印,写了一封辞职信,从此,陶渊明就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陶渊明原本可以衣食无忧,但要丧失人格和气节,这与陶渊明对生活的意识、觉悟不符,于是他选择放弃,无忧无虑的生活,而坚守自我。拥有自我意识,使生活自由自在,活得真实,拥有自我意识,创造更有意义的人生。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坎坷,身受府刑,精神打击到了极点,但他想到了父亲,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那些在逆境中奋发的人,他意识到我不能放弃生命,不能被困难压倒,生活给予我再多的痛苦我也要将其化为动力,展现自我,带着这种意识他坚持创造,最终创造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这更充分向我们展示了生活的意义非凡,自我意识不可缺少。
6.生命的自我调控 篇六
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真实感受到:
一、千万不能小看学生。整个养蚕活动,学生是主人,我是一名组织者、服务者。他们的问题,他们的知识面之宽出乎我的意料。许多同学是从网上下载的资料,有的同学发现可以用牛奶来喂养蚕,这样蚕生长的速度变快,茧子的产量增加。有的同学为了照料生病的蚕,晚上11点还起来,母亲叫他好几次后,才睡觉,其关心程度让我吃惊。这不是科学探究精神的真实写照吗?
二、让学生在“做”中获得体验。“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这也是对“做中学”的一种理解。学生在养蚕活动中,发了很多问题。其中有一小组养的蚕死了一条,他们一大早,跑到办公室问我。当时我并没有告诉他们,而是先让他们找原因。最后,他们确定问题出在桑叶上。经过调查,原来给蚕吃的桑叶是冰冻过的。为了证明这一切,我建议他们重新做个实验。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后来他们做了实验,证明蚕的`死因确实在桑叶上。
7.钢琴演奏心理及自我调控 篇七
一、钢琴演奏心理因素的产生缘由
一场成功的钢琴演奏会, 钢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钢琴演奏取得成功尤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平日中的练习只是对于演奏者演奏技巧以及手指的灵活程度进行提升, 而真正的演奏却是将平日中的练习能够展现在演奏会的舞台上, 并将之完美的呈现出来。这样两种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演奏对于表演者的心理素质的要求是较高的。
(一) 产生心理因素的主观原因
1. 演奏者的自我认识。
很多钢琴演奏者对于自我水平的认识具有积极的特点, 具有相当的自信, 他们认为, 自己的技巧对于应对钢琴演奏会是足够的了, 在这样的心理下, 钢琴演奏者在演奏中也能保持良好的状态。恰恰相反的是, 很多演奏者对于自己的演奏水平极为不自信, 认为自己的能力并不能演奏好一首曲目, 因此很多激昂的曲目, 在这样的心理影响下, 往往会变的毫无激情, 甚至失败。演奏者的心理对于演奏成功与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自信的演奏者往往能够取得成功, 对于自己没有充分自信的演奏者, 往往也会受到影响。
2. 演奏者所独有的个性特征。
演奏者的不同个性特征对于演奏也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性格较为开朗的演奏者往往比性格较为内向, 沉默的演奏者具有更好的心理素质, 并且对于心理的调控能力也具有明显优势性格乐观开朗的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往往更放得开, 对于演奏往往能够投入更多的注意力, 而不会分心。性格内向的演奏者则往往在演奏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患得患失的情绪, 一旦他们将自己不自信消极心理带到演奏中, 往往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而导致整场演奏会的失败。
3. 演奏者对演奏效果的期待。
一般来说, 技艺娴熟的演奏者由于具有很强的自信, 因此对于演奏也具有较高的期待性, 只要每一个技艺娴熟的演奏者能够在演奏中保持这样的心理去完成演奏, 一般来说, 往往都会取得成功。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演奏者对自身的认识不足对演奏的期望值较高, 高于自己的实际水平。对演奏的效果期待过高, 往往会导致演奏者心理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导致预期期望值无法实现。因此, 演奏者对于演奏效果的期待是影响演奏成功与否的一个因素。
4. 演奏者的经验。
通常情况下, 音乐学院修习钢琴专业的学生只有较为丰富的学习经历, 并不具备很多的舞台演出经验, 不过也有例外的是由于自身素以及天赋优越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有了演奏会的经历。这一部分天赋较高的学生能够获得演出经验, 因此在演出积累的过程中也就锻炼了较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自我调控能力。在面对演奏会的情况下能够较好的处理紧张, 焦虑等负面情绪。与之相反的是, 缺乏演出经历的学生在面对真正的演奏时, 由于经验的不足紧张心理就更加容易出现, 从而导致演奏会的效果受到影响。由此可见, 演奏者的演奏经验对于演出能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二) 产生心理因素的客观原因
1. 外在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心理因素。
音乐学院中钢琴专业的学生是需要经常进行练习的, 通常钢琴教室都是很封闭的狭小空间, 并且由于需要采取隔音的措施, 因此练习钢琴的学生就相当于被安置在一个幽闭的空间中, 基本上都是一个独处且相对熟悉的环境。而在学生进行演奏会的时候, 面对的将是一个开阔、陌生的舞台, 从独处的环境一下也变成了座无虚席的舞台, 环境的变化是极易导致演奏者产生心理变化的一个因素, 在这样的心理下往往会导致演奏的失败。
2. 观众变化所导致的心理因素。
钢琴专业的学生进行钢琴弹奏的练习时, 一般处于独处的状态, 无论是弹得完美或者是弹奏的有任何瑕疵, 都可以自己发现并改正, 而面对众多观众的情况下进行演奏, 往往由于演奏的状态以及对观众的反应过于在意, 导致演奏者的注意力无法专心集中在钢琴演奏上, 从而出现分神以致弹奏错误的情况, 由此可见, 观众反应的变化对于演奏者的演奏能否圆满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二、钢琴演奏心理状态的调控方法
(一) 端正表演态度
音乐学院的钢琴专业的学生一般都会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 对于钢琴演奏的自身实力一般能够具有较好的认识, 在面对众多观众时应该以怎样的心理去演奏需要演奏者能够进行正确的把握, 因此, 端正表演的态度对于举办一场成功的钢琴演奏会是很重要的。
(二)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在进行钢琴演奏会的过程中, 需要强大的自信, 换言之, 就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面对巨大的压力时, 就要求演奏者能够具有良好的自我调控的能力。概括来说主要是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对自我的演奏水平有正确的认识;其次, 演奏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演奏会本身, 不要受外界影响, 此外, 还应向周围的老师与同学多问多请教。只要学生能够做到端正表演态度以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两方面, 那么就一定能够在演奏过程中发挥出自己最好的实力, 使钢琴演奏会得以取得圆满成功!
参考文献
[1]庞卡.试论钢琴演奏的心理训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5, 02.
[2]贺德梓.钢琴演奏与心理调节[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2, 02.
[3]艾希.钢琴演奏者心理调节与心理素质培养研究[D].东北大学, 2013.
8.大学生如何进行自我情绪的调控 篇八
步入高等院校之后,大学生往往经历着一系列的生活与学习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会形成一些消极性的影响,使大学生在不适应变化的情况下,频繁出现负面情绪,进而对其个人的生活、学习、社交乃至健康形成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帮学生积极调解情绪,把握心理状态就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重点。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如何进行自我情绪调控的相关内容,旨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 自我情绪 调控
一、大学生进行自我情绪调控的作用分析
高等院校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生活学习环境,在校园中大学生往往经历着更加贴近社会的生活与学习情境。相比于高中阶段比较封闭单纯的环境,大学生在处理个人生活、学习安排以及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面对的问题相对复杂,容易产生一定的矛盾冲突,进而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这种矛盾冲突的形式与内核,包括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其中,内向型不良情绪的产生根源,在于学生自我认知与客观实际之间的偏差,例如大学生在步入校园后,往往会因为高中阶段自己的优秀表现而存在一定的优越感,而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生活与学习后,则可能发现身边的同学比自己更加优秀,在学习成绩或者校园文化活动的表现上,自己落在别人的后面。这种心理落差导致的陌生情境与感受是学生未曾经历的,很可能导致学生自卑情绪的产生或者自我否定放弃行为的出现。相对于内向型不良情绪,外向型不良情緒则相对直观,主要体现在大学生与周边的老师、同学进行的人际交往中形成的摩擦。在缺乏一定情感纽带与基础的条件下,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在他人的表现与自己预期结果出现偏差时,往往因自控能力不足而产生直接的矛盾,出现厌恶、敌视甚至肢体上的斗殴行为,而针对特定对象的不良情绪往往会左右大学生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的行为选择。
上述不良情绪的产生与积累会在短期与长期两个层面对大学生的个性品质与思想品德形成不利影响。在不良情绪的作用下,大学生可能对学习知识提不起兴趣,频繁早退、旷课,在宿舍与同学态度冷漠,对身边的人漠不关心。长期下来,就会出现精神、认知以及行为上的非正常表现,甚至性格或人格扭曲。
通过情绪管理与调控教育,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身的情绪特征,对自我情绪波动变化的根源有着准确的认知,认识到不良情绪对于自身和周边同学的不利影响。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建议,大学生能够了解掌握相应的情绪调节技巧,在处于特定情绪状态的情况下,积极寻找宣泄途径,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最终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学习态度,在校园中建立理想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全的人格与高尚的思想品德。
二、大学生如何进行自我情绪的调控
1.正确的自我认知
正确的自我认识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情绪调控的基础,只有对自身客观条件与性格情感特征有着准确的把握,才能了解不良情绪的产生根源,选择针对性的方法加以疏导。大学校园是学生初步社会化交往的环境,在校园中学生间往往在学习成绩、文体活动、社团组织等形成直接的竞争关系。部分不良情绪的产生就是在这些竞争的过程中,学生自我认知的偏差而形成的。因此,大学生应正视自己的现实条件,发现自身优点与长处,对于自己的不足之处有着清醒的认识。不一味为追求竞争的结果,将自我完善与提升放在重要的位置之上,通过自我认知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
2.注重情绪的合理表达
不良情绪产生后应予以及时的疏导,才能使其得以宣泄,而不会抑郁在内心之中,形成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大学生在进行情绪调控的过程中,在自我疏导宣泄形式的选择上,应注重表达的合理性。社交是人的内在本质需求,通过理想的社交情境,不良情绪往往会成功消弭。大学生在班级或宿舍这个集体中,在产生不良情绪后,可以向身边的人进行倾诉,倾诉的对象可以是知心好友,也可以是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在不良情绪表达的过程中,情绪的影响作用其实正在逐渐减弱,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说出来就不难过了”。大学生应重视情绪表达形式与尺度的把握,在倾诉的过程中应相对克制,说出不良情绪形成的根源,而非单纯的哭诉或者喊叫,避免过激表达对他人造成负面影响。
3.转移自身注意力
不良情绪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往往是在学生的脑海中构成一个应激性的负面影响氛围,学生处在这一氛围当中往往很难自拔,通常是一想到这些事就会焦虑、伤心甚至愤怒。因此,在自我情绪调控的过程中,大学生当发现自己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的影响而调控行为又效果有限的时候,应学会转移注意力,规避不良情绪氛围。在校园中,常见的注意力转移方法有,运动、散步、听音乐等。当前,人们的出行更为便捷,大学生也可适当的安排一些旅行,到大自然或者陌生的地方,放松自我。这些注意力转移的方法,能够帮助大学生创设出一个理想的情绪氛围,有效的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
4.积极寻求外力帮助
大学生在进行情绪自我调控的过程汇总,除了和老师同学交流外,还可以积极寻求外力的帮助。目前,我国高校大多建立了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免费为在校的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当大学生无力调整自己的情绪问题时,应端正态度,消除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学会利用校内资源,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早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结语
综上所述,情绪调控是大学生对自身情绪进行觉知、控制与调节的手段,与大学生自身联系紧密,它既能从情绪产生原因上做到以理服人,又能从情绪感染的角度做到以情感人,有效地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自我情绪调控的作用,详细阐述了相应的方法与策略,具有一定借鉴价值与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郝宗英.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长江大学,2012.
[2]潘明军.情绪智力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预测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0,04:442-444.
[3]丁凤琴,马淑娟.大学生情绪智力及与自尊和学业满意度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3,04:568-570.
9.生命的自我调控 篇九
[关键词]人际关系 教师发展
[作者简介]周萍(1955- ),女,重庆人,昆明学院教育学科教研室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理论、心理健康教育。(云南 昆明 650031)
[中图分类号]G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6-0078-02
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有效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教师营造良好工作环境与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它对教师的发展、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的支持性作用。因此,人际关系与教师的发展密切相关。但是,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人际关系失调的现象随处可见,它影响了教师自我发展,影响了教师的教育成效。
一、教师人际关系失调的表现及特点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失调。师生关系失调的主要表现是教师的要求不被学生接受,师生情感对立、矛盾尖锐、冲突激化。师生关系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其深层原因,是教师的学生观不正确。一些教师忽视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的特性,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生的自尊需要和发展需要,对学生不符合自己期望的行为冷嘲热讽,羞辱责骂,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从而引起学生压抑、不满或怨恨的情绪,日积月累,发展为师生间的严重对立和冲突。此外,如果教师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自身的科学教育理念的建立,忽视了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心理素养、专业能力的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教师的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不满意、不信服,加之代沟的作用,教师和学生对许多问题看法不一致,师生关系的失调难以避免。
2.教师间的人际关系失调。教师的工作具有个体性的特点,任何学生的发展都需要教师集体共同对其起作用。因此,教师在发展中形成团结协作、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的团队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教师间的人际关系包括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同一学科教师、同一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既包括正式的工作关系,也包括非正式的不同程度的情感关系。由于教师的年龄、经历、专业、个性都存在差异,加之教师工作的个体性特点的影响,使教师间的交往普遍限于表面,彼此真正理解、信任、深交的不多。个别教师从个人情感好恶出发,对不喜欢的同事冷漠相待;或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交往的准绳,明争暗斗,不择手段;或自视清高,独来独往,使人敬而远之。教师间的矛盾冲突,对学校校风、凝聚力、心理气氛及教育教学工作起着负面作用,对自己成长为符合社会要求的教师也起着阻碍作用。
3.教师与管理者的关系失调。教师与学校管理者的人际关系同双方的品德修养、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及个性特征有关。从教师方面来看,对学校管理者工作的不尊重、不理解、不支持、不服从、不顾全大局是导致一些教师与学校管理者人际关系失调的常见原因。如有的教师或因个人利益和情感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或因对领导的要求偏激,或出于嫉妒故意与领导对抗,导致与学校管理者的矛盾产生。从管理者方面来看,有的领导思想素质低下、品德修养欠缺、私心重、工作方式不民主、不公正、不关心教师的疾苦、不尊重教师的人格和自尊心,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损害了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正常交往和健全的人际关系。这些都不利于教师的健康发展。
4.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失调。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教师也希望学生健康成长。在这一点上,家长与教师有一致性。但有的教师与家长缺乏沟通,或沟通内容只限于告状,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欠妥当,对学生不公正,个别学生在教师与家长之间制造矛盾,以掩盖自己的错误,引起家长对教师产生不满。加之许多家长未能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用一些不合理的方式教育孩子,对孩子或娇宠护短、或动辄打骂、或放任自流、或冷漠相待,对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及教师的教育方法不理解、不支持,反而误解教师和学校,使教师与家长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影响了学生的顺利成长,也影响了教师自身的发展。
二、人际关系失调对教师发展的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达到的相对来说是最佳的功能状态。教师的发展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成为优秀教师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人际关系失调,会严重影响教师的心理状态,使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从而阻碍教师的发展。
1.适应不良。在现代社会中,教师个体要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适应环境,并能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动态关系。个体能适应环境,意味着人与环境要求取得协调一致,意味着人与环境的动态关系取得相对的平衡。人际关系失调,即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亦指这种平衡遭到破坏。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教师,心理负担沉重,往往认为别人不理解自己、看不起自己、老跟自己过不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领导有眼无珠,不重视自己,产生失落感、冷漠感、无望感、不安全感,怨天尤人,多疑,对人怀有敌意,看问题主观、偏执,甚至导致人际关系恶性循环,社会适应不良,更谈不上顺利地发展。
2.社会性需要得不到满足。对教师来说,交往需要、爱的需要、成就需要是三种有密切联系的社会性需要。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工作繁重、琐碎,压力较大,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娱乐时间有限,如果教师的人际关系不良,失去正常的交往条件,交往需要更难以满足。教师与其他人一样,需要爱人和被人爱,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友情和支持。人际关系失调,意味着失去学生的爱戴和尊敬,失去领导的信任和赏识,失去同事的理解和帮助,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安全感。教师和广大知识分子一样,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都比较看重事业成就。人际关系不良,会影响教师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觉得自己无能、自我价值不高,导致工作热情丧失,工作效率低下,发展受阻。
3.情绪低落、焦虑增强。不良的人际关系,使教师不能在交往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不能从工作中找到乐趣。相反,它会让教师讨厌教育工作,疏远领导、同事、学生,工作消极被动,遇到困难绕道回避,工作成效不高,自尊心、自信心丧失,产生失败感、自责感或怪罪别人的想法和做法,使自己孤僻、怪异,成为不受欢迎的人,陷入难于应付和失去控制的焦虑之中。严重的焦虑会使教师心理紧张,忧虑不安、提心吊胆、烦躁易怒,学生的调皮、同事的玩笑、领导的眼神和举动,都会使其多疑、孤独、落寞,甚至迁怒于人,把学生或其他人当做替罪羊,导致不当行为产生。
4.不当行为出现。人际关系失调的教师,常表现出与教师职业规范不符的行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第一,自卑、狭隘、偏执。自卑的教师一般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但人际关系的失调使其自尊心、自信心受损,因而认为自己不如人,自我封闭,不愿或不敢与人交往,或故作清高自傲之态,胸襟狭窄,遇事斤斤计较,对人苛刻多疑,做事说话易伤人感情;看问题固执刻板、主观片面,工作中难以取得好成绩。第二,攻击。人际关系不良的教师,易产生愤怒情绪和各种攻击行为。如把矛头直接指向与自己有矛盾的人,讽刺挖苦,欺负辱骂,动手斗殴;或把无关的人(如学生)当做替罪羊,发泄不满,在课堂上大发脾气,骂人不止;攻击自己,过分责怪自己,认为自己无能、有罪,严重的有自残、自杀行为出现。第三,冷漠。这种教师常用冷眼看世界,对工作、对生活失去兴趣,对人和对事无动于衷、漠不关心,表面看来与世无争、无情绪反应,实际上是压抑痛苦、封闭自己的心灵。第四,嫉妒。轻微的嫉妒,使人意识到一种压力,如果调节得当,可转化为超过优秀者的动力。严重的嫉妒,如果调节不当,会导致焦虑和敌意,甚至采取不正当手段陷害他人。
三、教师应学会自我调控,学会促进自我发展
1.增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自觉性。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教师产生发展的内驱力,产生工作、学习、生活的热情,愿教乐教,从而能充分发挥潜能,克服困难,不断发展。教师要认识到良好人际关系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主动掌握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积极地进行良性交往。要努力与学生、领导、家长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进行愉快的情感交流,促进相互了解、支持和配合,共同使学生健康发展。如出现问题,要平心静气地进行沟通,达成共识,避免冲突产生。
2.外部因素的调节和控制。外部因素包括许多内容,比较重要的是学校管理者的作用。管理者的领导作风可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专制的领导作风下,群体的仇视和侵犯行为有明显的增加,甚至群体会挑出替罪羊,作为侵犯的对象。放任型的领导作风会导致工作无序,教师不负责任,形成多个消极型的小团体,不利于教师集体的建立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在民主型的领导作风下,群体比较团结,群体成员对领导者比较满意,教师工作也更积极主动、更有创造性。因此,学校领导的作风要民主,办事要公道,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多与教师交流和沟通,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多采用支持、激励的工作方式,谨慎采用惩罚手段;要满足教师正当的尊重、爱与归属需要,消除不良人际关系的隐患,创造出一种民主、团结、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发展。
3.内部因素的调节和控制。(1)认知与情感因素。认知因素制约着交往各方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和情感。人们对于肯定、赞扬、尊重、喜欢自己而给自己带来愉快体验的人,会乐意与他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看不起、指责、与自己过不去而给自己带来痛苦体验的人,会失去交往的动机和欲望,产生人际排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调整自己的认知,尊重别人,真诚、恰当地赞扬别人,往往能赢得朋友。学会接受别人、欣赏别人、向别人学习,这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方式。适当的赞扬和激励,在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它能满足学生爱的需要,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给学生发展以强大的动力和支持,对学生的成长、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起重要作用。(2)个人特质因素。个人特质是导致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它包括个体的外表和容貌、才华和能力等。作为教师,在人际交往中应避免偏见的产生,客观、全面、动态地看待学生、领导和同事,理解和宽容别人。自己则要利用“晕轮效应”的影响,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以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才华和能力,对人际交往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每位教师在发展过程中,应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发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表现出较佳的精神状态,又要尊重和理解领导、同事及学生,经常进行换位思考,才能成为一个才华横溢、善解人意、富于吸引力的教育者。(3)性格因素。个性的核心是性格,良好的性格特征具有持久、稳定、深刻的吸引力。如真诚、热情、友好、理解,讲信用、理智、可靠、有思想、体贴等。而作风不正、敌意、多嘴多舌、自私、粗鲁、自高自大、贪婪、挑拨离间等是不受人喜欢的。因此,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是教师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师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
教师的人际关系是动态发展的,需要做艰苦细致的培育工作,并注意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不断巩固和深化,只有这样,才能使良好的人际关系得以建立和保持良性循环,也才能使教师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周.教师心理训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83-292.
[2]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1-5.
【生命的自我调控】推荐阅读:
珍爱生命,善待自我11-07
自我调控系统06-29
静海县中学生“珍爱生命保护自我”知识竞答试卷及答案10-14
《生命生命》课文的原文07-30
《生命的壮歌之生命桥》说课稿07-27
感悟生命的作文400字 想要怒放的生命11-05
热爱生命,生命是独一无二的作文11-05
生命的感悟的作文400字:生命,生生不息09-26
生命的奥秘08-03
生命的辉煌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