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政发〔2010〕31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的汇报(精选6篇)
1.关于鲁政发〔2010〕31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的汇报 篇一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
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
鲁政发〔2010〕31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把握定位,明确新时期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近年来,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着眼于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探索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的定位和发展途径,从创新农村现代流通起步,拓展到建设“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再到全面推进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建设,经营领域不断扩大,发展活力日益增强,经济实力快速提升,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已成为新时期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当前,我省农村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省委省政府“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的决策部署,加快探索整合聚集资源的新模式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加快供销合作社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加快健全供销合作社组织新机制,努力使其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二、突出重点,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
(一)继续推进农村现代日用品流通网络建设。从县域整合资源起步,继续加快日用品流通网络建设。在发展县乡村连锁经营、将规范化服务向农民身边延伸的同时,大力推进联合与合作,加快搭建全省联合采购平台,进而推进产权联合。
(二)全面推进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与农民及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建立从基地到市场终端的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蔬菜、果品、畜禽、水产、粮食、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创新经营方式,探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优质农产品直接进入终端市场的运营模式;发挥联合优势,组建农产品经营公司和交易中心,搭建农产品信息、合作、交易平台。
(三)大力推进新型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重组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公司,与基层组织紧密结合建立农资市场新秩序。减少经营环节,实施由县域配送中心对农户的化肥直供;开展以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为重点的技术服务,将农资经营和生产服务紧密结合。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种子、农机具、成品油等商品经营,不断拓展经营服务领域。
(四)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着眼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供销合作社积极参与再生资源经营业务。把握机遇,迅速发展壮大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公司;以省公司为龙头,依托市、县供销合作社,在全省建立集散、分拣中心,建立布局合理、运作有序的再生资源经营网络;投资建设深加工项目,形成回收、分拣和加工利用一体化经营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供销合作社企业依法开展废旧家电、报废汽车等回收拆解业务。
(五)扎实推进以经营性服务项目为主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立足于农民的物质生活,坚持“政府引导、供销合作社主办、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探索有效的运营管理模式,在继续搞好各地试点的同时,选择财力和各方面条件较好的一批县(市、区),全面推进服务中心发展。各级政府可依托供销合作社主办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六)探索推进农村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依托生产经营合作,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部开展信用合作。支持县及县以上联合社组建融资性担保机构,搭建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服务的融资平台。支持供销合作社利用系统内安全统筹业务平台,在其领办的专业合作组织内部开展互助合作保险试点。各金融机构要加强与供销合作社的合作,探索建立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新型金融组织之间的资金调剂机制。鼓励供销合作社参与组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创新农村融资服务。
三、改革创新,加强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
积极适应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的需要,以联合社为核心,以基层组织为基础,以社有企业为龙头,推进联合与合作,建设植根“三农”、三位一体的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直接组织农民、为农民提供有效服务为标准,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发展。彻底转变观念和经营方式,改造、重组、壮大原有的基层供销合作社。在建设农村现代经营服务
新体系过程中,带动发展新型经济组织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其成为新时期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快社有企业发展。着眼建设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支持供销合作社适应“三农”需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据供销合作社特点,发展公司企业。支持县级供销合作社加快发展日用品、农产品、农资、再生资源和信用担保等公司;支持基层供销合作社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基础上,发展公司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省、市联社组织推进联合与合作,发展大公司、建设大网络、搭建大平台。对为农服务的骨干企业,要保持供销合作社的控制力,同时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支持其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三)深化联合社改革。加强联合社机关建设,健全理事会、监事会机构设置。明确联合社工作职能,将建设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的各项任务赋予联合社。县及县以上联合社要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对棉花等重要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再生资源以及本系统烟花爆竹经营活动的管理。县及县以上联合社在严格核定人员的情况下,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对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联合社机关,由当地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管理办法。
(四)推进联合发展。加快省、市、县供销合作社的纵向联合和各地供销合作社之间的横向合作,构建全省和区域性经营服务网络。吸纳和联合各类经营服务主体,构建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积极组建行业协会、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为农民专业合作搭建服务平台。
四、加强领导,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协调配合,切实解决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供销合作社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加大公共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省财政要进一步增加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资金规模,支持供销合作社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各市、县政府也要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并逐步加大扶持力度。在省和各级政府用于发展服务业的专项资金中,安排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中央财政设立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厅、商务厅会同省供销合作社研究确定有关扶持项目,共同开拓农村市场。支持省供销合作社组建融资性担保公司,给予必要的经费补贴。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支持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体系创新。
(二)支持供销合作社强化为农服务功能。要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综合服务功能,鼓励供销合作社积极领办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对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级财政要继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鼓励有条件的供销合作社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产品经纪人、农民技能培训,并将其纳入当地农民培训总体规划,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支持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国家和省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示范、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等有关涉农科技项目。支持供销合作社申报承担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将供销合作社系统信息化网络建设项目,列入各级信息产业发展资金支持范围。支持社有企业参与“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以及农超对接、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工作。支持供销合作社符合条件的企业承担化肥、农药等重要物资的商业储备和救灾储备,承担棉花储备、进出口等任务。重视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依法承接政府委托的职能。
(三)妥善解决供销合作社使用土地问题。加快供销合作社现有土地的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对供销合作社使用的原国有划拨建设用地,经批准可采取出让、租赁方式处置,土地收益优先用于支付破产和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用、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对供销合作社建设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的项目用地,应纳入各级用地计划,给予重点支持。
(四)加快处理供销合作社历史遗留问题。对2002年财政部等七部门共同核复的地方政策性挂账,从2010年起,由省、市、县政府制定办法抓紧处理,未消化前由地方财政贴息。支持供销合作社多渠道消化经营性财务挂账,加快处置供销合作社拖欠的金融债务,特别是对停业、破产企业的呆坏账要尽快处置。各地政府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社员股金专项贷款问题,对供销合作社目前尚拖欠的中央专项贷款本息,确实无力偿还的,可给予豁免或减免。抓紧落实相关政策,切实解决好供销合作社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问题。
(五)切实维护供销合作社合法权益。县及县以上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会是本级社集体财产和所属企事业单位财产的所有权代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侵占、平调其财产,不得随意改变供销合作社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进一步规范企业改制行为,切实防止社有资产流失。基层供销合作社的资产处置、权益转让及重大投融资计划等事项,须报经县联社审批,其改制后的剩余资产由县联社代为行使所有权和管理权。因城市建设、道路拓宽等需要拆迁或占用供销合作社资产,应按原有的规模和性质予以回迁和重建。
(六)加强供销合作社队伍建设和文化建设。实行“人才兴社”战略,大力引进和培养各类经营管理与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吸引高校毕业生到供销合作社就业,广泛吸纳农村各类能人加入供销合作社队伍,不断优化干部职工知识和年龄结构,培育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继续弘扬“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真心为民”的光荣传统和时代精神,加强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确立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的核心价值观,确保供销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
山东省人民政府
二○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 合作社 意见
抄 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济南军区,省军区。各民主党派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0年3月26日印发
2.关于鲁政发〔2010〕31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的汇报 篇二
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
工 作 情 况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发2号)下发以来,宣传部高度重视,按照相关要求,迅速行动,组织宣传文化系统干部职工对文件精神进行了系统学习。要求各单位、各股室认清形势,以国发2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做好工作规划,有的放矢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今年,我部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宣传工作
1、为抓好国发2号文件精神的宣传,我部制定了《宣传方案》,县内媒体对各乡镇、各部门学习情况进行了集中宣传。
2、加强干部的学习,一 实施纳入中心组学习计划,并已开展学习;二是文化宣传系统干部组织学习,结合自身工作,谈想法和打算,进行学习交流。将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转化为每个干部的自觉行动。
3、组织外宣中心和电视台记者到各乡镇、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进行专访;《绥阳报》在重点位置开设新闻专栏进行跟踪报道,开设论坛刊发评论文章;县电视台策划专题
报道;门户网和政府网开设新闻栏目,并更新及时。同时开设网上论坛,刊登对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中涌现的新观念和新方法。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
为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广“四在农家”创建活动,2012年力争完成新创建点44个、新建黔北民居1200户,使1.7万农户受益,使创建惠及面达全县85%以上的自然村寨。
1、围绕创建目标,经多次调研,确定了4个市级领导挂帮的精品点,即蒲场镇高坊子村、风华镇溪源村、洋川镇雅泉村、郑场镇卧龙村。目前,各相关镇乡正在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做好资源整合工作。
2、将“四在农家”创建点与其它项目捆绑整合,要求精品点要有一间农家书屋、一个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一个“农家店”、一个垃圾集中处理点、一个好产业、配套一个“一事一议”工程、实施一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3、将精品点的创建与党建扶贫工作、基层组织建设、文化资源共享、平安村寨、文明村镇、沼气建设、改厕、危房改造、广播电视村村通、产业结构调整等融为一体,使这些点具有多方面的示范功能。
4、各创建点要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使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垃圾、污水等得到有效治理,乱堆乱放得到
全面清理,环卫保洁机制基本建立;使生态环境更加优良——自然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集约利用,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高;使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历史文化得到弘扬,建筑特色得到彰显;使公共服务更加配套——相关基础设施完善,公共管理、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服务水平提高。
5、加大高速公路、机场连接线、省道等公路沿线村庄整治力度,开展脏、破、乱的治理和民居外观诶美化改造。
三、“整脏治乱”工作
2012年我县“整脏治乱”以“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提升素质”为目标,努力达到组织机构得到健全,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卫生、交通秩序进一步好转,城镇管理水平基本实现常态化、精细化、数字化,城乡管理基本实现一体化,市民基本养成礼让、文明的良好习惯,为建设魅力绥阳,创建文明县城打好基础。
1、围绕工作重点,突出抓好重点区域和难点区域的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和完善各项协调、检查、考核制度,规范县城秩序;强化职责,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大县城主要街道的秩序和卫生整治力度。
2、进一步完善县城综合管理机制。一是形成三级督查巡查制度;二是将秩序改善和卫生保洁分区域落实到有关单
位进行协管;三是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四是将整治工作纳入了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业绩考核内容。
四、文化工作
1.开展文化工作专题调研。
3月上旬,我们对文化单位进行了广泛调研,对文体工作提出了如下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对内沟通,对外衔接,围绕十八大的召开做好系列宣传工作,打好诗乡文化牌。具体要做到六个加强和五个提升: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加强市场监管和建设力度、加强体育公共服务、加强文化队伍和基础建设、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文化的培育;提升县委和县政府凝聚力、提升公众整体素质、提升公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提升诗乡文化影响力、提升绥阳美誉度。
2.“二冉”纪实文学编撰启动。
3.关于鲁政发〔2010〕31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的汇报 篇三
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 我县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崇左市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精心组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文件精神,认真研究和谋划我县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工作思路及措施,努力为全
县十二五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我县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领导干部开展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宣传活动。在方法上做到了“四学”,即:领导干部带头学,组织生活集中学,相互交流促进学,工作效果检验学。县四家班子领导第一时间召开主题学习会,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并对学习活动做了安排部署。各基层党组织也分别以班子成员为单位紧紧围绕文件提出的八个方面和30条加快水利事业改革发展的措施进行认真学习与讨论。各部门组织党员干部采取集中传达学习、个人自学、讨论交流、撰写心得体会文章等多种形式,深刻理解、系统把握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截止目前,全县共组织专题学习116次;以专题辅导报告的形式举行学习活动
21场(次);进行专题研讨(座谈)12场(次)。
(二)形式多样,扎实做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舆论宣传报道。通过设立专题网站,在重要路段、人口密集的地方悬挂宣传标语、制作宣传专栏,充分发挥简报、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认真抓好学习贯彻活动的宣传工作。同时,从县直单位和各乡镇中抽调1378人组成11个宣讲工作队,深入全县各乡镇、各村屯,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原原本本地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让他们了解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义。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迅速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精神的舆论氛围。
(三)联系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开展学习贯彻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活动以来,我县始终注重把学习贯彻文件精神和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联系实际上做到了“四个结合”,即:把学习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与学习宣传贯彻自治区和崇左市经济工作会议及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把学习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把学习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与宣传贯彻县委、县政府各
项决策部署结合起来;把学习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与落实当前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积极谋划加快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利改革发展思路,努力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真正转化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动
力。
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科学谋划“十二五”农业生产发展和今年农业
生产工作
县委、县政府以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契机,科学制定并通过了《扶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谋划好“十二五”农业生产发展和今年农业生产工作。加强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努力扩大农用耕地有效灌溉面积;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坚持“兴水治旱,治水兴县”的方针,加强以水池、水窑、水塘、水井为重点的户办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确保农业生产用水。抓好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重点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抓好水源林、草皮、排污沟等建设。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解决全县16.2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把扶绥打造成首府的“菜篮子”基地和农业旅游、农耕体验首选地,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大力发展工业原料型农业,围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建好糖蔗基地、剑麻基地、澳洲坚果基地、林业基地等“四大基地”。加快发展服务型农业,面对首府大市场,突出抓好米袋子工程、菜篮子工程、果篮子工程、花篮子工程等“四大工程”。加快特色养殖业发展。突出发展水产畜牧业、优势特色养殖业、林下经济、农作物“三避”间套种技术等优势特色农业。扶持发展各类专业种养大户,扩大种养规模,实行标准化种养植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我县丰富土地资源,良好生态环境和毗邻南宁市及机场的优势,在龙头等乡镇培育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努力建设成为南宁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和空港特色农业园区。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整合农用耕地资源,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解放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比较效益,推进经营集约化。积极探索实行公司化运作,大力发展产销对接、信息对称的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产销一体化。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和推广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科技保障水平,加强农产品流通服务和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力争2011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以上,单产达到5.5吨以上,入厂原料蔗650万吨以上,产糖80万吨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00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0%以上,争取达到12%。
三、迅速行动,强化措施,掀起春耕生产大高潮
我县对中央一号文件高度重视,文件出台后,第一时间动员全县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深入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自治区、崇左市2011年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扶绥县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惠农促农增收实施方案》,切实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迅速掀起春耕生产大高潮。目前,全县翻耕田地3.12万亩,已整秧田0.56万亩;新种甘蔗29.27万亩;播种春玉米1.2万亩、春花生0.83万亩;春种木薯0.04万亩,西香瓜17.87
万亩,其中甘蔗间种西瓜16万亩;春种蔬菜3.06万亩。
(一)实施“三大工程”,切实提高农民收入。一是实施百里间套种惠农助农增收示范长廊工程。以山圩、渠黎、岜盆、东门等乡镇为中心,以推广甘蔗“三避”间套种西瓜模式为重点,大力实施扶绥县百里间套种惠助农增收示范长廊工程,加快甘蔗“三避”间套种西瓜基地建设,发展适宜长距离运输的外销型西瓜品种种植,实行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打造“上龙”西瓜品牌,目前全县完成甘蔗间套种西瓜16万亩。二是实施一批“万元增收”工程。努力铸造“一乡(镇)一品”、“一村一品”品牌,重点扶持发展庭院龟鳖养殖、皇鸽养殖等特色(种)养殖和淮山、葛根、台湾大青枣、甜杨桃等珍稀时令果蔬、保健果蔬为代表的高效特色种养业。目前已在中东和岜盆、龙头等乡镇形成龟鳖、皇鸽和蛇等特色养殖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在昌平乡建设700亩水肥一体化淮山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在渠旧镇建设300亩水肥一体化葛根高产高效示范基地,目前这两个淮山和葛根种植基地正在紧张备耕中。三是实施高产高效万亩“双高”示范区工程。重点在龙头、岜盆、新宁、渠黎、中东等乡镇建立一批以种植时令水果蔬菜和保健果蔬为主要内容的万亩高产高效示范区,积极引进和推广葛根、淮山、小麒麟西瓜以及其他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的优、新品种,大力推广黑皮冬瓜、大肉芥菜等高产、畅销瓜菜品种,集成推广节水节肥和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提高农业产业综合效益,形成一批高产高效、增收效果明显、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万亩“双高”示范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先后在昌平乡联豪村、渠黎镇渠凤村等建立了300亩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200亩西葫芦节水示范基地、150亩甜玉米微喷节水示范基地、200亩生姜水肥一体示范基地等37个示范基地,甜玉米、瓜类、辣椒等作物示范面积12500多亩,备耕示范基地12个,面积1560亩,有效带动全县“双高”农业快速发展。
(二)开展“四大活动”,掀起春耕生产大高潮。一是开展万人千机闹春耕活动。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把抓好春耕生产和备耕工作作为2011年年初“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利用一个月时间突击组织了1000台农机、万名春耕生产工作队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惠农助农增收工作,努力形成“万人千机闹春耕助农增收”局面。出台发展超级稻生产和良种原料蔗生产补贴优惠政策,计划全县推广超级稻播种面积5.8万亩,每个乡镇已落实建立示范面积在1000亩以上,扩种良种糖蔗7万亩;利用农作物“三避”技术,全面推广农作物间套种技术,计划全县全年农作物间套种面积45万亩,其中甘蔗间西瓜种面积26万亩,以
此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今年澳洲坚果新种植面积3000亩,同时落实果树果实套袋技术推广面积2.3万亩以上,提高果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抓好水稻、玉米、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推广的落实,全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推广播种面积5.5万亩以上,任务已层层分解到乡镇、村屯。二是开展千名技术员到基层开展“增收技术大培训”活动。今年以来,共举办甘蔗等农作物间套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超级稻生产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班307期,培训农民群众2.3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65万份。同时,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技术指导农民群众1200多人次。三是掀起冬春大修水利助农增收活动。结合推进“万元增收工程”和“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工程,在沿河、沿江、沿溪的蔗区、重要的瓜菜生产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等农业种植基地大力开展冬春大修水利活动,全面实施蔗区水利化、基地水利化工程建设,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为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甘蔗单产和总产量,搞活多种经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促进全县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截止2011年2月9日,完成投资270万元,完成渠道清淤300公里,完成渠道防渗43公里。四是开展“增收技术大比武”活动。正在积极筹备开展一次以评比“种蔗大王”、“种瓜大王”、“种菜大王”、“种果大王”、“龟鳖养殖大王”、“种养大王”、“增收大王”、“销售状元”、“致富状元”以及“蔗王”、“蕉王”、“瓜王”、“鳖王”等为主要内容的“增收技术大比武”活动。通过评比看谁种的甘蔗(瓜、菜、果)最多、产量最高、效益最好,谁种(养)出来的产品最大、最好 ;谁的增收项目最多、最好,激励引导广大群众广泛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在全社会充分营造一股学科学、用技术、讲技巧、争致富、找市场的浓厚氛围,在全县农民群众中掀起干事创业新高潮,推动社会资本和各种资源投入农业生产,拓宽农民增
收渠道,实现增收致富,促进全县“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4.关于鲁政发〔2010〕31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的汇报 篇四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多次亲临新疆考察。2006年年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分别做重要批示,要求国家发改委、国务院研究室牵头,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系统调研。2007年1月调研工作正式启动,4月,国务院25个部门近百名同志,组成11个专题组分赴南北疆进行实地调研。至5月形成了11份专题和综合研究报告,为32号文件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8月,温家宝总理来疆考察,明确提出了加快新疆发展的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和主要措施。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稿。9月12日,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并讨论通过了该《意见》(国发[2007]32号)。9月2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务院32号文件是在新疆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落实中发11号文件的具体部署,是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新疆加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深刻阐述了新疆在全国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战略基地、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进一步明确了新疆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
一、国务院32号文件的主要内容
《意见》包括11个部分,共40条。
第一部分(第1—2条)的主要内容,一是充分肯定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认为新疆正处于历史上发展与稳定的最好时期。二是在论述新疆独特优势的基础上,明确了新疆发展在全国的定位,即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我国西北边疆的战略屏障。三是分析了新疆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四是指出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是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部署,是维护国家统一的迫切需要。
第二部分(3—6条),提出了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
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关于新疆发展与稳定的总体部署,大力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解放思想,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着力改善民生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全面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指导原则是“六个坚持”,即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科学发展;坚持市场导向,发展特色产业;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坚持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坚持自力更生,加大国家支持。
战略目标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10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位居西部地区前列;城乡居民收入接近或达到西部地区较高水平;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实现预期目标;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第二阶段到2020年,把新疆建设成为我国西部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各民族群众生活水平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显著提高,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消费模式和发展方式,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大为增强。
战略重点是实施“四大战略”,即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开发战略,加强薄弱环节的基础能力建设战略,南北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面向中亚的扩大对外开放战略。
第三部分至第十部分(第7—36条),提出了加快新疆发展的八个重点领域或地域的发展方向、主要任务、重大项目和支持政策。
农业领域,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建成国家粮食安全后备基地。切实加强农业节水,重点推广节水技术。积极发展特色林果业,建设现代优质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发展瓶颈制约。对水利、交通、电力的一些重点工程项目做了安排。
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领域,要加大地质勘查工作力度,扩大开采规模,到2020年建成全国大型油气生产和加工基地、大型煤炭基地、全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示范基地。加快建设石化产业集群,有序发展煤化工深加工,建设国家急需矿产加工基地,提升纺织、食品、机电等传统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商贸物流。
生态建设领域,一手抓流域治理,一手抓防沙治沙,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加强环境污染防治,保护和建设好绿洲生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领域,要积极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中亚区域合作机制作用,着力构筑“东联西出”的向西开放新格局。继续推进扩大对内开放,吸引内地企业参与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加快口岸建设,扩大边境贸易。
社会事业领域,要以“双语”教育为基础,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事业,抓好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繁荣边疆文化事业。
南疆地区,重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着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积极支持社会事业发展,逐步缩小区内南北差距。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继续发挥兵团高度集中统一的集团化组织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建设,以及戍边维稳能力建设。
第十一部分(第37—40条),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和落实好保障措施。要求各有关部门和省市要切实加大对口支援工作力度,强调了新疆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做好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工作。
二、文件提出了对加快新疆发展具有长远意义的政策项目支持
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中央给予新疆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对既符合国家的政策框架体系,又符合宏观调控总体方向的政策,可以考虑在新疆先行先试,如资源税费改革。二是新疆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国家重点对依靠新疆自身能力难以解决的特殊困难给予政策支持,如重点帮助新疆解决民生问题。三是考虑到新疆发展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对新疆实施一些特殊的扶持政策,比如对南疆三地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一些特殊的政策。中央给予扶持政策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培育新疆自我发展能力,理顺体制机制,同时也有利于新疆放下历史包袱,加快发展。从政策支持内容看,主要涉及六大领域:一是提高矿产资源补偿费和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征收标准,在利益分配上加大对地方的倾斜。二是加大对新疆基础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的支持力度。三是对利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国有土地建设的工业项目,适当调整土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四是加大对“双语”教学、内地新疆班等的支持力度。重点是加强对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提高农村少数民族教育水平。实施计划生育奖励政策,鼓励少生优生。同时,对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也给予支持。五是对南疆三地州的特殊支持政策。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时间内免除地(州)、县配套资金,加大在扶贫开发、计划生育、边民补助、艰苦地区干部职工津贴等方面的转移支付力度。六是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2号文件也明确了支持的具体内容。据初步匡算,按照六个方面的政策,国家支持自治区和兵团的资金每年至少增加110亿元,其中自治区83亿元,兵团27亿元。文件中确定的项目支持方面,主要分三类情况:一是对于在建项目,支持新疆加快建设,尽早发挥效益;二是对于已列入规划的项目,要尽早开工建设;三是对影响新疆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和战略工程,要积极开展研究论证,加快前期工作。
三、新疆贯彻落实国务院32号文件的重点任务
在自治区党委七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国务院32号文件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十一五”后三年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并确定了符合中央总体部署、符合新疆实际的发展目标。我们贯彻落实好国务院32号文件,就是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加快发展上,放在解决民生问题上,重点在“调结构、强基础、增活力、稳物价、促协调、重民生”上狠下功夫。一是要突出优势资源的开发,加快粮食、棉花、林果、畜产品四大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石油天然气开采加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增强我区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二是要突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努力缓解水利、交通等瓶颈制约,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加大对南疆三地州的扶持力度,促进其跨越式发展,形成南北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四是以向西开放为主导,坚定不移地走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的路子,努力把新疆建成我国向西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商品中转集散地,建立国家能源资源陆上通道,真正发挥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作用。五是要改善民生,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城关镇党委 马
5.关于鲁政发〔2010〕31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的汇报 篇五
省纪委督查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萝北县纪委监察局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下面,将我县加强县乡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
一、黑纪发[2011]34号文件落实情况
关于加强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下发后,萝北县纪委监察局采取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进行专题调研,制定实施方案,建立落实台账,严格督导检查等措施,狠抓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1、乡镇纪委设立情况。全县8个乡镇全部设立了纪委,每个纪委设兼职纪委书记1人,专职纪委副书记1人,委员3人。8名乡镇纪委书记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 岁,其中女干部 人,占总人数的 %;8名纪委副书记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 岁,其中女干部 人,占总人数的 %;24名纪委委员学历也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 岁,女干部 人,占总人数的 %。(9月10日选举结束后,具体数字才能填报)
2、乡镇纪委书记的提名、任免情况。在本次乡镇纪委换届过程中,纪委书记、副书记和纪委委员候选人提名均提前报县纪委进 行审核,经与县组织部协商后,确定候选人资格。
3、乡镇纪委书记工作分工情况。我县8个乡镇纪委书记均为党委副书记兼任,分管纪检、党建和工会三项工作,能够保证纪检工作时间和工作精力。纪委书记全部参与乡镇党委工作决策、干部任免、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要事项决策前的酝酿协商和党委会议。
4、乡镇纪委书记列席乡镇有关重要会议情况。乡镇纪委副书记列席乡镇党委工作决策、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要会议。
5、乡镇纪委书任职交流情况。本次换届选举的8名纪委书记,新任职的4名,均为异地任职,其他4名任职均未满10年。
6、参加任职培训情况。按相关要求,制定培训计划,组织新任职乡镇纪委书记参加上级纪委组织的任职培训、轮训和专题培训;县纪委将适时组织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重点对新任职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任职培训,确保培训面达100%。
7、行政村党支部设立纪检委员情况。我县63个行政村党支部,全部设立了纪检委员。纪检委员参与新农村项目建设、惠农政策落实等有关会议及相关村务监督工作。
(二)乡镇纪委履行职责及开展工作情况。乡镇纪委在县纪委和乡镇党委、政府的双重领导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坚决维护党的纪律,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党纪教育、廉洁自律、案件查处等工作,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1.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凝聚反腐倡廉合力。各乡镇纪委坚持“统一认识是基础,领导重视是关键,源头治理是根本,责任追究是重点”的指导思想,认真抓好乡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工作。每年以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进行党委书记、纪委书记、站办所负责人和村三级责任制签约,保证了责任人与责任对象联系制度的落实。各乡镇纪委定期深入基层,通过听取基层站办所、驻在单位及村两委的工作汇报、查阅资料、看统计表、翻阅民主生活会记录和查阅群众信访记录等方式,及时掌握和了解各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提醒,督促整改,有力的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
2.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各乡镇纪委坚持把服务全镇经济发展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惩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全面检查,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紧紧抓住“教育、自纠、规范、查处”四个环节,以检查农村土地政策和惠民政策落实情况为重点,扎实有效的开展监督检查活动,切实解决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推动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3.积极参与“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工作,促进公开工作取得实效。协助乡镇党委、政府调整了“三务公开”领导小组。切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能,做到常抓不懈。按县委、县政府要求,制定了本乡镇“三务公开”标准化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三务公开”的 场所、内容和形式,有力地推进了“三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进程。我县团结镇被中纪委确定为全国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试点,2010被中央党务公开领导小组评为全国15个党务公开先进单位之一。
4.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各乡镇纪委结合实际,通过学先进、树典型、宣传讨论等形式开展教育宣传活动,使廉洁意识深入人心。积极探索廉政文化与反腐倡廉教育的有效结合点,在扩大乡土内涵、创新活动载体、拓展工作领域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在乡村组建了村廉政文化轻骑兵演出队伍,举办了《倡清廉、知荣耻、树新风》文艺演唱会16场次,在乡村设立廉政读书角16个,创作廉政公益广告22件,增强了党风廉政教育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营造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浓厚氛围。
5.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促进和谐稳定。各乡镇纪委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协助乡镇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三资”管理实施方案,制定了《村财务资产管理制度》,《村“三资”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村集体资产交易管理办法》等制度,并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规定的违纪违法行为,使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程序化轨道,有效地预防村干部腐败现象发生,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6.强化制约监督,转变工作作风。协助乡镇党委、政府制定了《机关工作作风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监督实施办法》、《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考评实施细则》等内部管理文件,加大对党员干部内部监督力度。在全县乡镇、村屯深入扎实的开展了“一查二评三述四公开”、群众最满意基层站所和“勤廉双述”评议活动,设立了村级纪检监督小组,为252名村干部建立了电子廉政档案;制定了《萝北县乡村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办法》,将重点工作进行了量化,明确了责任人,有效解决了乡村干部监督不到位,管理失控等问题。
7.加大案件查处力度,遏制腐败现象发生。各乡镇纪委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办案工作的新特点,加大查办案件工作的力度。同时,通过拓宽信访监督渠道,对群众上访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2010年以来,开展惠农政策落实、惠农补贴发放、“三资”管理、党务公开等检查110余次,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40余件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0余件,维护了农村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三)为乡镇纪委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情况。各乡镇立足实际,克服办公场所小,经费紧张等困难,全力支持和帮助乡镇纪委开展工作。我县8个乡镇均在办公场所大门前悬挂纪委牌子,纪委书记设有专门办公场所,副书记、纪委委员有办公室,配备了电脑、照相机、打印机等必备的办公办案设备。同时,各乡镇党委、政府为纪委开展工作及时提供车辆和经费保障,按规定落实乡镇办案人员补贴。
二、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情况
按照中央和省市纪委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有关要求和规定,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全县纪检监察系统领导班子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得到全面加强。2009年,县纪委监察局被市纪委授予“双创一争”主题实践活动先进集体,2010年被被省纪委授予“双创一争”主题实践活动先进集体,2011年被中纪委、人力资源部、监察部授予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抓学习培训,强化思想政治建设。一是狠抓领导班子自身学习。县纪委领导班子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完善了《县纪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做到每月中心组成员集中开展一次政治理论学习,并坚持做到学习有计划、出席有考勤、个人有笔记、讨论有记录。同时,每年认真组织开好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主动与机关党员进行学习交流,谈感想、讲体会,切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二是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全面创新式学习。在学习中努力做到“四化”。即,科学安排学习内容,做到内容系统化。坚持把政治学习放在首位,业务学习贯穿其中,系统安排,内容常新。创新学习形式,做到方式、方法多样化。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研讨相结合,电化教育和面授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地观摩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完善学习制度,做到管理规范化。坚持和完善党员培训制度、固定日学习制度、学习签到登记制度、检查制度、考核制度等,做到培训有计划、学习有登记、授课有讲稿、自学有笔记、检查有测试、交流有体会。活化学习载体,做到交流经常化。充分运用集中学习、业务交流、心得体会、主题教育简报等载体广泛开展学习交流,及时向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反馈信息和理论学习文章,总结学习经验,努力实现成果转化。三年来,县纪委先后选派40余人(次)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学习培训活动,组织科室主任、基层纪检书记及相关人员100余人次外出学习考察,提高了纪检监察干部创先争优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二)抓选人用人,强化干部队伍建设。认真抓好中纪委[2009]9号、10号文件落实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县纪委书记常委职务排序符合文件精神,参与县党委常委会讨论干部任免等有关重要事项之前的酝酿协商,担任县委反腐败协调小组组长;县纪委常委和纪委委员全部列席县委全会,县纪委书记和监察局长参加县委组织的干部民主推荐会议;县监察局长参加县长办公会议和政府常务工作会议;对县纪委班子成员的任免等工作全部呈报市纪委研究批复。二是充实了办案力量。按照县编委[2009]17号文件精神,给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增设案件监督管理室、案件检查二室、专项检查专项治理办公室和效能监察室四个室,通过增加乡镇纪工委编制的方式,为县纪委增加编制8名。目前,经县委组织人事部门和纪委联合考核从基层调入7名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县纪检监察机关,委内提拔重用干部8人,委内交流3人,对外交流1人,使纪检监察队伍年龄、知识结构得到进 一步优化。三是落实了职级待遇。经县委组织部2010年9月1日下发的《关于县纪检监察机关非领导职数控制的函》,核定县纪委监察局科级领导职数控制在23名,正、副科级检查监察员职数12名,其中,正科级检查监察员职数4名。截止目前,已配备正科级检查监察员3人,副科级检查监察员2人。四是提高了经费保障。建立健全了县纪检监察机关经费保障制度,将县纪检监察机关人员公用经费和纪检监察业务费全额纳入县财政预算,办公经费预算标准由原来每人每年1105元提高到26000元。
(三)抓作风养成,强化队伍作风建设。一是扎实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根据干部的思想实际,相继开展了“双创一争”、“学习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委局机关开展了廉政格言进会场、廉政书画进走廊、廉政要求进科室的廉政文化“三进”活动,营造廉政做人、干净做事的良好氛围。二是注重团结协作。纪委班子每位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在实际开展工作时,事事做到协调沟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维护工作大局。坚持执行民主集中制,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重大事项均由领导班子集体决策,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形成工作合力。整个班子团结和谐,会上畅所欲言,会后高度统一,自觉维护班子威信,做到了互相信任,互相支持,配合默契,有效增强了领导班子合力。三是深入基层,扶贫济困。每年都制定调研计划,要求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解决反腐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探索反腐倡廉 的新思路、新措施,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三年来,在省市纪检监察刊物刊发调研及理论文章22篇,在省市调研评比中获奖13篇。实行纪委常委廉政建设包片联系制,加强对各单位反腐倡廉工作的联系、指导和督办。三年来,纪委领导领导深入8个片区的25个联系点督导工作100余次;开展汶川、玉树地震捐款和“一帮一”扶贫解困活动,捐款捐物2万余元,帮助困难职工协调解决实际困难120多件,树立了纪检监察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四)抓监督制约,强化制度建设。一是建立权力运行的科学机制。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建立了常委会负总责,机关各室各具体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了“下评上”制度,向社会公布了监督电话和网络邮箱,同时聘请“两员”为纪检监察机关干部监督员。实行信访举报、案件检查、案件审理、案件管理等四项工作分别由不同副书记负责的分权制衡工作机制。二是建立规范权力使用的制度体系。先后制定了《机关工作人员若干纪律规定》《机关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机关行政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日常行为规范。坚持实行请销假制度、八小时以外监督制度等,对纪检监察干部生活圈、工作圈、社交圈进行全方位监督,努力规范干部行为。在机关日常工作中,严格办文、办事、办会等程序,实行层次管理,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办案工作程序的暂行规定》、《关于违纪案件涉案款物处理程序的暂行规定》等制度,编制了县纪委权力运行公开流程图,促进机关工作、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三是建立规范权力使用的监督制约机制。在民主评议、办案工作、工作检查等活动中,建立了一系列适应新形势、符合新要求的干部监督制度。制定出台了《萝北县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监督工作暂行办法》,成立了由县纪委书记担任主任的内部监督管理委员会,推行了《案件主办责任人制》、《关于外出办案的若干规定》、《执行办案纪律情况调查卡》和《办案人员行为规范提示卡》等制度,规范了办案人员行为。
(五)抓实践锻炼,强化能力建设。我们紧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根本要求,不断加强创优能力建设,推动了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在创新工作方式上取得了新成效。总结推行了“86189”规范化工作模式,构筑了民主、开放的党务公开新机制。迎接了中纪委党务公开领导小组的调研检查,圆满完成全省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推进会在萝召开的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中央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省市纪委及兄弟市县领导的高度评价,党务公开工作成为具有我县特色在全省甚至在全国有了一定影响力的勤廉品牌。积极抓好县委权力公开运行试点,明确县党代会职权5项、全委会职权8项、常委会职权7项,创建萝北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打造县委权力公开互动平台。2011年,我县被中纪委确定为党的地方组织党务公开工作试点单位,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单位。探索开发了“电子笔录软件”、“案件文书管理系统”和“案件全程监督管理平台”,对规范办案程序、提高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自主研发了电子监察管理系统,该系统与县纪委效能办、驻乡镇纪工委、镇纪委联网,对中心所有办理情况和办理时间全程进行监察,填补了省内空白。二是在服务保障大局上取得了新成效。三年来,对90余个中央投资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了跟踪监督,共下发检查建议书26份;提出整改建议60余条;查处土地违法案件60余起;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5起;每年完成效能监察审核立项50个以上。三是在加强教育管理监督上取得了新成效。在全县集中开展了“千名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发展”实践活动和效能监察“五治”、“肃三风、扫三低”效能建设专项检查活动。深入开展了“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最满意单位评议活动,对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了集中清理,取消和停止收费项目8个,为全县群众、企业减轻收费负担419.8万元,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4起。查处公车私用、违纪违规车辆20余台(次);全县科级领导干部全部进行了廉政承诺,73名领导干部对重大事项进行了申报,52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廉政述职;为全县500多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建立了廉政档案,对27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16人被追究领导责任;对新提拔、调整的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任前廉政教育。四是在查办违纪案件上取得了新成效。三年来,委局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63余件,立案49件,涉及党员干部57人;结案49件,其中大要案17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党员干部57人,其中:科级干部13人。通过查办案件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在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乡镇纪检组织力量 略显单薄。从我县乡镇纪委实际情况看,我县各乡镇乡镇纪委书记为兼职,配备的3名乡镇纪委委员大多数是站所负责人,工作任务繁杂,在遇到纪检工作与其他工作相冲突时,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纪检工作上。二是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业务能力有待提高。纪检监察工作业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我县今年乡镇纪委换届后,50%以上的乡镇纪检干部是从其他岗位交流过来,未从事过纪检监察工作,存在业务知识不足,办案能力较低等问题。三是经费物资保障不足。乡镇纪委工作经费按乡镇机关人均经费拨付,虽然纳入乡级年度财政预算,但没有单独列支,业务经费明显不足。从乡镇现实情况看,乡社会劳动保障所、农经站、畜牧站等部门都有省市上级对口部门的资金或是电脑、车辆等实物支持,而对于乡镇纪检监察机关来说省市没有下拨专门的经费或相关办案设施。同时,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享受办案人员补贴问题,经我们与人社部门沟通,我县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属于行政编制,未列入纪检监察编制,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沟通协调中。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在减负上下功夫。作为基层纪检组织,其本职工作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强与各乡镇党委沟通和监督检查,确保乡镇纪委副书记专职专用,使纪检监察日常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在建立健全机制上下功夫。建立完善乡镇纪检干部纪律约束、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机制,增强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监督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交流和选拔任用 机制,使纪检监察干部进的来,出得去,盘活人力资源,激发热情,推进工作。工作成绩突出,达到一定年限的,应优先考虑,交流到其他部门领导岗位,与县纪委机关规格相一致,高看一等,厚爱一层。三是在教育培训上下功夫。一方面,根据工作需要,对新进入乡镇纪检组织的干部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对现有的纪检监察干部进行更新知识培训。另一方面,加大培训投入,增加外出学习、培训、交流、观摩的机会。并通过以会代训、以案代训、挂职锻炼等形式,进一步提升乡镇纪委监察组织的办信办案能力。同时,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为乡镇纪检组织匹配一定的资金,解决乡镇财力有限导致纪检监察业务经费不足的问题。
(二)在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与时代的步伐还有些差距。目前,纪检监察干部虽然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但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功底还不够深厚,知识结构还不够完善,特别是经济、金融、财税、法律、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机关管理和机关作风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几年来,我们在加强机关管理和机关作风方面作了更多工作,机关作风有了明显转变,但表现个别干部身上,但还存在严格按制度规定办事的意识不够强,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等不足。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强化理论培训,注重加强队伍的素质建设。加强综合业务及相关知识培训,使纪检监察干部拓宽知识面,朝着“多能”的方 向发展。要充分发挥不同渠道在培训中的作用,提高学习效果。在抓好日常“四个一”学习培训的同时,积极采取 “送”出去的办法,选派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上级检察机关组织的各类培训;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奖励机制,鼓励全体干部加强业务知识学习,认真学习纪检监察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党纪政纪条规;认真学习检察工作业务,熟悉检察工作业务,熟练掌握与检察业务相关的法律和程序,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二是转变机关作风和干部作风,全面加强队伍的作风建设。真正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密切联系群众,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要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谦虚谨慎,求真务实,认真负责,严谨细致,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三是探索干部监督方式,不断加强队伍的内部监督。进一步探索和改革纪检监察机关的内部监督问题,切实保障和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职能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的监督制度,使纪检监察干部的行为纳入系统性、规范性的监督制度体系之中。同时要加强对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内部监督,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改进和强化对领导干部公务活动等方面的监督管理,要求别人做到的,纪检监察机关首先要做到。注重对新调入干部的培训,所有新调入的人员,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四是创新干部管理机制,保持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积极与县委沟通按要求抓好县纪委领导职数和非领导职数配臵工作。拓宽纪检监察干部的发现选拔渠道。通 过公务员公开招考、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从基层选拔有纪检监察工作经历、素质好的干部,充实到县纪委监察机关。加强系统内的上挂下派、多岗位锻炼等干部轮岗制度建设,推行干部输出机制,通过体内和体外循环增强自身队伍活力。加大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和定性综合考核的工作力度,做到奖勤罚懒,以进一步调动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主动性。
6.关于鲁政发〔2010〕31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的汇报 篇六
栖霞镇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全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情况报告
县委办、县府办:
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关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决策部署,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我镇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社会稳定。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保障有力
1、成立专门领导小组
为切实加强我镇重点信访隐患化解工作,镇党委成立
栖霞镇信访隐患化解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林冬利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人大主席曾勇任副组长,其余镇领导班子成员为成员。同时针对当前重点信访隐患成立高速公路信访隐患组、煤肺病人员信访隐患组、福星村滑坡区灾民信访隐患组、土地复垦兑付信访隐患组、集镇信访隐患组共5个小组。
2、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原则,强化“一岗双责”责任制,党委书记是辖区内安全工作的领导责任人,镇长是辖区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所有分管领导是分管领域安全工作的具体责任人。安全生产工作要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和空档。
二、信访措施有力有效,工作落实保质保量
1、深入推进干部下访接访活动
严格落实好“四访一包”(定点接访、重点约访、专题接访、带案下访、领导包案)、“四单一纪要”(登记单、交办单、督办单、办结单、协调会议纪要)等工作制度。镇领导干部每天接访群众,每月下访群众在4天以上,各驻村干部每月下访群众在6天以上。村(社区)干部每月走访天数10天以上。我镇每月10号前由专人录入下访接访重点解决矛盾问题的情况,纸质件归档。
2、及时有效处理交办案件
我镇对交办案件及重点对象严格按照“五个一”(一个
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要求实施,逐案落实领导包案制度,明确责任主体、承办人员,化解措施,办结时限以及信访者思想动态。
3、群众来访管理,切实规范信访秩序、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步入正轨
我镇对镇机关职工、村三职干部进行群众来访进行培训,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切实规范信访秩序。
重宣传,发放6000余份群众矛盾调处便民卡;各村及镇机关选拔优秀的矛盾纠纷调解员;3月份进行了矛盾纠纷大排查。化解处理了一大批矛盾纠纷。并由一名熟悉业务,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负责建立台帐,按时报表。村(社区)每日排查,镇一周一排查并及时上报。
4、涉稳人员日常活动情况严格调查,按时保质录入。专人、专场、专机保障涉稳人员客户端24小时在线运行。
5、积极与矛盾排查,化解纠纷相结合。组织民警深入辖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化解、不遗漏、不积累,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和问题,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多项措施并举,社会治安良好
1、从根本出发,意识入民心
积极开展教育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利用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震慑违法犯罪行为,教育群众懂法、知法、守
法。
2、重实际,做到有备无患
应急演练提升我镇应对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3、联合联动执法,提高见警率
在日常巡防基础上,将巡逻密度向治安混乱区域倾斜,加强对流动人员、暂住人员的管控,进一步扩大警力覆盖面,增加见警率。同时我镇成立了以群防群治为旨的治安巡逻队。
4、突击执法检查,打消少部分人侥幸心理
我镇进行多次突击执法检查,加大惩处力度,对存在侥幸心理人员进行严厉打击。进一步强化打非治违力度。
5、常态检查不放松
以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化学品、灯箱招牌、消防设施等为检查重点,开展“防中毒、防坠落、防触电、防雷击、防火”安全生产大检查,进一步加大隐患治理力度,做好事故预防工作。组织力量对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或重点抽查,随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科学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四、系统化、模块化保效率;量化、细化保质量
1、实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24小时值班,信息传递快速有效。
2、任务责任分解科学合理
安全责任安监办人员大安全责任分解到各个商铺及单
位;建筑施工安全集镇办人员责任分解每栋楼;地灾安全责任地灾办人员负责相应地灾点;森林防火责任由林业办人员分解至村小组;其中各自负责的各项工作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特此报告。
二○一二年八月十五日
抄送:县维稳办
【关于鲁政发〔2010〕31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的汇报】推荐阅读:
天津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津政发2010-35号)10-28
1--江苏省政府关于支持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政策意见苏政发〔2011〕88号09-02
关于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10-23
关于2021年全面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工作情况汇报07-25
关于贯彻落实《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妇女儿童发展纲要情况汇报08-19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安全管理的文件和指示精神09-02
关于畜牧产业发展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通报11-06
河曲县关于贯彻落实8月20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情况报告10-02
关于“四风”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汇报09-16
关于我市行政许可法贯彻执行情况的汇报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