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工业经济发展实施建议(精选7篇)
1.农场工业经济发展实施建议 篇一
实施工业企业“一套表”制度后的问题及建议
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 “一套表”以来,统计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存在的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解决,下面我结合县级工业统计工作实际情况谈谈对企业“一套表”制度的一些看法。
一、工业企业“一套表”统计工作运行现状
全县6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参与并实施企业“一套表”统计工作,从直报情况看,辖区内所有企业基本都能完成联网直报工作,个别停产、半停产企业在报送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网上直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工业企业直报又是执行企业“一套表”重中之重,增强统计数据来源的真实性,提高统计数据源头质量,但要真正执行起来绝非易事。
二、工业企业“一套表”统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在共同努力下,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实施后的统计工作进展非常顺利,实施后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从效率来看,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基层负担得到减轻;二是从名录库来看,推动了名录库的建设和维护更新,有利于实现名录库建设的总体目标,促进建成一个全国统一的、完整的、不重不漏且可动态维护更新的名录库,对调查单位实现了统一管理;三是从信息化建设来看,促进了信息化的建设,改善了基础设施。
三、工业企业“一套表”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推行工业企业“一套表”网上直报工作以来,给县级统计部门及企业统计员都带来了好处,但由于该系统尚需进一步完善,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网络环境不优。“一套表”平台运行以来,出现过多次网络问题,诸如无法登陆、无法下载报表数据等,尤其是在报表期间出现此类问题时,企业统计员怨声载道,专业统计人员心里也焦急。
(二)镇级统计基础薄弱。目前,镇级统计人员不稳定,频繁出现工作调动,人员轮换较快现象,乡镇对统计工作重视度仍然不够,尤其是乡镇还存在统计工作多头分管现象,这样容易出现工作衔接脱节,分工协作机制未建立,统计人员“单兵”作战的困局。
(三)企业基层统计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工业企业填报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或未指定专人填报,或填报人员缺乏专业的统计知识,造成报表走样,需要县级专业人员多次催报并指导才能上报成功。少部分统计员积极性差,填报报表拖沓,不认真进行联网直报业务学习,统计、计算机方面的业务能力欠缺,对报送过程中常见问题束手无策。
(四)联网直报系统审核公式不完善。从县局联网直报情况看,全县工业企业上报的报表表内差错不少,表间差错更多,而“一套表”系统尚未设置较为完善的审核公式,县级专业统计人员往往还得将数据导入久其程序再次进行综合审核。有的企业只录入一个数据敷衍上报了事,个别企业只填一个数据或空表就上报了事,而这些错误在网报过程中仍然可以强行上报。
(五)“一套表”改革对统计执法检查带来困难。过去执行常规统计制度时,一部分企业原始报表就不很健全。实施企业“一套表”改革后,大多数企业为了节省时间和人力,认为更没有必要填报纸质报表,统计人员每月直接上网将数据报出后难以养成保存原始统计报表的习惯。因此,统计部门为了保证数据质量而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时,往往难以查看到企业的原始统计数据,给执法取证造成一定的麻烦。
四、完善“一套表”网上直报工作的几点建议
工业“一套表”网上直报工作是统计局为了提高统计公信力、统计能力和统计数据质量而采取的一项根本措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此项工作旨在减轻县级综合统计部门工作负担,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统计数据来源的真实性,提高统计数据源头质量,对县级统计部门是一项利好的工作,也得到了企业的广泛支持。因此对于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
(一)规范名录库管理。名录库是否规范是关系工业企业“一套表”改革工作成败的关键,是“一套表”改革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对名录库的规范管理,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单位基本信息准确无误,做到信息真实、代码正确、名称详细、地址准确、行业清楚、字段齐全、维护及时。
(二)优化网络软件环境。在不断完善全省“一套表”系统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实现人性化,在相互理解基础上、按照层级关系,适当扩级放权,尽量争取县级综合统计部门能够在特殊情况下有处理各种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达到对基层适合,工作减负,纠错便捷,数据处理方便,使用资料同步等目的。
(三)完善系统功能。进一步增加审核公式,完善数据的汇总、计算功能,杜绝错误还能强行上报问题,使之与久其程序同步,真正达到减轻县级统计人员工作负担的目的。
(四)强化统计培训。要在上级的直接指导下,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工作,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和多种形式的统计培训,使县级统计人员对统计网上直报软件应用自如,企业统计人员的统计业务技能全面提升。
(五)继续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要广泛开展宣传,督促企业设置统计机构,稳定统计人员,严格执行统计工作流程和统计制度,建立和健全统计台帐、原始报表和统计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数出有据。
(六)加强依法统计,提高统计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对《统计法》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统计法律意识,同时加强统计执法,对各类虚报、瞒报、拒报、迟报统计数据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杜绝代报。要建立健全统计违法案件通报制度,对一些重大统计违法案件要及时进行查处曝光,促进企业遵守统计法,维护统计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推行“一套表”的改革是国家统计局提出统计“四大工程”的核心之一,是整个统计系统、统计工作方式改变的系统工程。相信在所有统计人同心协力的努力之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套表”网上直报工作一定能按照国家要求,有条不紊地推行下去,真正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
2.农场工业经济发展实施建议 篇二
1 发展家庭农场能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1.1 发展家庭农场是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举措
发展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专业化和经营化发展方向的转变,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首先,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经营中人地的比例关系,提高了劳均土地占有量,进而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其次,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农业技术进步与推广,增加了农业资本投资,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最后,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提升人均产出。2010年我国农业平均劳动生产率为24818.63元/人,而新疆建设兵团农业劳动生产率为117058.77元/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72倍[2],进一步的诠释了适度规模经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之所以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重要原因也是因为他们的家庭经营的农业土地规模较大。因此,发展家庭农场,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有利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继续提高。
1.2 发展家庭农场是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的重要抓手
当前,我国农村一般家庭经营的土地规模较小,土地平均化和细碎化问题比较突出,2011年我国户均经营土地的数量仅为0.46 hm2[3],这种土地小规模的分散经营阻碍了土地产出率的进一步提高。发展家庭农场,实现土地经营的规模经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首先,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科技化,进而提高土地产出率,以黑龙江农垦系统为例,2009年黑龙江农垦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为8460kg/hm2,比处于相同生态区的非规模经营地区高2067kg/hm2[4];其次,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再次,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等其它农业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提高维护自身利益能力;最后,发展家庭农场对于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难题很有裨益。据农业部一项调查显示,现阶段种粮户的经营规模达到6.67hm2以上时,土地产出率会提高10%以上,经济效益会提高25%以上[5]。
1.3 发展家庭农场是尽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与推广,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将不断减少,2011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本地农民工9415万人[6],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日益凸显。发展家庭农场可以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民工既不离土也不离乡,家庭农场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首先,发展水果、蔬菜、畜禽养殖、旅游观光等劳动密集型家庭农场可以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据笔者在四川省金堂县的调研,该县的绿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天和食用菌产业园、三溪镇脐橙生态观光园吸纳了当地70%以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其次,家庭农场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及农产品的营销和加工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又一重要渠道。此外,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可以给予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更多的关怀,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创新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和引导土地向种田能手、家庭农场等流转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2 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现状、机遇与挑战
在我国,家庭农场刚刚起步。由于家庭农场适应了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2.1 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现状
尽管“家庭农场”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但在上海、浙江、吉林、湖北、安徽等省(市)的一些地区早已开始了这一经营模式的尝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据统计,农业部确定的33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已有家庭农场6670多个[7]。近年来,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
(1)经营规模差异较大,经营品种逐步增加。由于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区域特征差异明显。因此,各地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差异较大,经营规模小的不到1 hm2,大到几十甚至上百公顷。如山东栖霞果农,如果不雇员工,一对夫妇最多只能经营0.33 hm2规模的果园;密云县城南的北京周末农场,其规模大多在1.33-13.33 hm2之间;而黑龙江农民由于机械化作业,每个劳动力可以种20hm2以上,家庭农场的规模可以达到几十甚至上百公顷;江苏常熟古里镇田娘农场直接经营面积136.67 hm2。家庭农场经营的农产品品种逐步增加,涉及到农林牧渔业,如江苏田娘家庭农场主要种植小麦、稻米;上海松江家庭农场除生产粮食外,还从事养猪;宁波家庭农场中种植蔬菜瓜果的242家,粮食28家,生猪50家,禽类34家,其他31家[8]。
(2)经济效益较好,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强。由于家庭农场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同比其他非规模经营的农户,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如上海松江每个家庭平均年收入10.1万元[9];湖北武汉市家庭农场户均农业收入均达20万元以上[10];安徽省郎溪县2012家庭农场人均纯收入达28910元,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5.7倍[11];宁波市385家家庭农场2010年平均每个场分别为214万元和38万元[8],大大超过普通农户的收入水平。而且,由于家庭农场实现了土地的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的资本装备水平,进一步降低了农产品成本,大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有些家庭农场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发展速度较快,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规模效应日益凸显,政策扶持环境不断优化,我国家庭农场发展速度逐步加快,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上海松江区截止2012今6月底,家庭农场已经发展到1173户,经营面积占全区粮田总面积的77.3%,每个家庭平均经营面积7.61hm2[9];浙江省宁波市截止2012年底,通过工商注册登记的种植、畜牧养殖的家庭农场687家[5];湖北武汉市截至2012年底,各类农业家庭农场共167家[10];安徽省郎溪县截至2013年2月,已发展各类家庭农场216个[11],家庭农场发展较快的地区还有吉林延边州、北京的密云等地,其他地区相对较少,家庭农场的发展呈现出区域间的不均衡性。
2.2 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机遇
家庭农场适应了我国当前农业的发展水平,不仅促进了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及现代化发展,而且大大提高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和水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1)中央高度重视、积极引导为发展家庭农场提供了政策基础。中央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可以追溯到1984年,当年提出“鼓励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时隔近30年,在我国处于农业经营体制深刻变革,农业结构深刻调整、农村经济深刻转型的新的历史时期,2013年中央果断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中央首提“家庭农场”,是因为家庭农场既坚持了以家庭经营为主的经营特性,又扩大了土地经营规模解决了原来小规模农业经营方式暴露的成本过高、风险过大等问题,将以农业集约化、商品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央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家庭农场健康发展,进一步彰显了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心及信心,意味着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倾向和扶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强,必将推动我国农业由传统承包户小规模经营向现代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转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之旅。
(2)各级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及城镇化战略的稳步推进为发展家庭农场提供了新的契机。2013年以来,各级地方政府在家庭农场的登记、注册、培育、建设、发展等方面,陆续出台了指导意见及扶持政策,旨在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如中共海伦市委规定家庭农场可以享受如下优惠政策:优先承包村级机动地、优先获得农业开放和优质粮食建设等农业项目、优先获得农机补贴、家庭农场主优先进行技能培训、享受优先贷款保险等,无疑这些扶持政策将使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进入“高速路”。同时,城镇化战略的稳步推进将大大促进我国家庭农场快速发展。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首次突破50%,达到51.3%[6]。因此,在未来二、三十年里,如果城镇化率按照目前的水平的提高,中国将有约3亿人从农村进入城镇[12],这可以撬动巨大的消费需求,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3)利润最大化的驱使及农民工“离农”意愿的增强,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微观基础。在市场理性的指导下,农民的生产行为及经营方式受利润最大化的驱使,其选择经营方式的意愿受成本、收益的制约。农民选择原来的小规模经营还是家庭农场经营,取决于二者的净收益。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家庭农场经营的净收益远远大于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净收益,因此,农民有强烈的愿望经营家庭农场;同时,农民工“离农”意愿的增强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2012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6261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年内在本乡镇以外从业6个月以上的)16336万人;本地农民工(在本乡镇内从事非农产业6个月以上的)9925万人[13]。这些农民工不以农为业,其非农业收入份额较高,不以农为生,因而对土地的依赖性较低,他们具有强烈的“离农”意愿,其土地承包权退出的意愿相对较强,这为加快土地承包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土地向家庭农场集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3 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挑战
“家庭农场”这一经营模式符合了农民的需要,符合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但目前家庭农场毕竟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1)土地权属模糊、承包政策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家庭农场的必由之路。然而,当前农民对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权属认识不清。根据笔者对河北省某县5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发现样本农户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知模糊,对经营权的认知最为模糊,甚至不知经营权为何物。
根据笔者2012年寒假在河北省的调研数据发现,如果把村民小组和村集体作为集体看待,并考虑到大多数农民把县(乡)政府视同为“国家”,那么,在全部样本中,仅有不到两成的农民(19.7%)认为土地所有权是属于集体的,而超过半数的农民(51.1%)认为土地的所有权是属于国家的。再加上16.4%的农民认为土地所有权是属于个人的,则由67.5%的农民不认为土地所有权应该是属于集体的。而对于承包权、经营权的权属认知,认为属于个人所有的农民分别只占到35.7%和25.7%;不知道承包权、经营权归谁所有的农民占样本总数的8.4%和32.0%;认为承包权、经营权归村集体所有的农民占样本总数的41.8%和28.0%,认为承包权、经营权归村国家所有的农民占样本总数的14.1%和14.3%。这个结果和大多数学者的调查是一致的,即多数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的权属认知模糊不清。而且有些地方随意调整承包地的情况时有发生,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政策未能落到实处,担心土地流转出去,自身权益受损而不愿意流转。
(2)新型家庭农场经营主体短缺是制约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全国农村有1.5亿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就业,农村适用人才和新型农民大量短缺[14],农村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青壮年荒”、“劳力荒”,原来村里留守的是老人、妇女和孩子,现在有知识、有头脑的女性,甚至部分青壮年妇女都去城里发展、打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大量的农业生产活动只要靠老人打理,他们的决策能力、市场拓展能力、信息采集能力、管理能力及风险承受能力明显不足,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家庭农场经营主体少之又少,这已成为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严峻挑战。
(3)资金短缺是成为家庭农场持续发展的掣肘。根据笔者在四川崇州的调研,发现几乎所有家庭农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资金短缺问题。其原因主要有:首先,由于国家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一直明显偏低,2012中央财政对农业农村基础建设投资共支出5995.98亿元,仅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9.35%[15],造成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还上农业基础建设欠的账,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其次,由于近年来,土地租金、人工费用大幅度上涨,以及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上升导致了化肥、农药、农膜等现代化农资投入大幅度增加;再次,规模化及机械化运营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是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因素。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但是,当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着总体水平仍然偏低,体系建设仍然滞后,公共服务能力仍然薄弱,服务内容与家庭农场需求差距较大等问题,已经成为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的瓶颈。
3 加快发展我国家庭农场的政策建议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发展家庭农场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及我国家庭农场正处于起步阶段,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3.1 确定土地权属关系,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为发展家庭农场解决“土地”的问题
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农地存在着三种权利:所有权、承包权及经营权。因此,要明确界定土地所有权永久归村集体所有;承包权归承包方——承包土地的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所有,可以考虑给农民颁发土地承包权证,以法律的形式赋予农民拥有长久的承包权,强化承包权具有继承、转租、转让及抵押等功能;经营权归经营主体——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所有,经营主体发生变更,经营权随之变动,经营主体可以是村集体成员,也可以是非村集体成员。相应的土地的流转租金归承包方所有;而国家给予农业生产经营的各项补贴应归经营主体所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对土地经营权流转给予规范性政策指导,为发展家庭农场解决“土地”的问题,并收取相应的佣金。“三权”的权属及各主体的权益如图1所示。
3.2 构建新型家庭农场经营主体培育机制,为发展家庭农场解决“人才”的问题
发展家庭农场,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科学文化素质至关重要。因此,要着力构建新型家庭农场经营主体的培育机制。当务之急,要在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中,设立新型家庭农场主培育专项基金,由省(市)级政府出资委托农业高校、科研院所、职业技术学校对当前种田能手等进行文化知识和农业生产技能教育与培训,使其尽快掌握农业生产的新知识、新技能,并转化成现实的农业生产力,增强其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长远看来,要结合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实际,支持和引导农业高校、科研院所、职业技术学校增设家庭农场发展所需专业,积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大学生,并引导他们到农村去创业,为家庭农场的持续发展提供合格人才。
3.3 加强家庭农场金融扶持政策创新,为发展家庭农场解决“资金”的问题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更新农业生产设备及投入现代化农资都需大量资金,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要积极创新家庭农场金融扶持政策。一要调整农业补贴投入方式,将农业补贴资金大幅度向家庭农场倾斜,但要严格规定其使用方向,不得改变农业用途,或者将农业补贴资金打捆使用,直接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节约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成本。二借鉴美国经验,政府责成有关金融机构对家庭农场进行低息甚至免息贷款,对金融机构的损失由政府买单。建议考虑家庭农场的贷款,在农产品生产周期内实现免息,农产品生产周期后实行低息。三要减免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活动的相关税收,增强其持续发展的能力。
3.4 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发展家庭农场解决“服务”滞后问题
针对我国当前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问题,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努力提高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水平,为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优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一要以县为单位,设立农民电视台或者通过农民报的形式及手机信息形式,把家庭农场所需农业生产信息传递给农场主,如天气预报、农资及农产品的供求形势及价格变动趋势等信息。二借鉴日本经验,由政府牵头,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利用现代物质装备提供规模化、机械化作业,确保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3.5 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避免“一刀切”
我国地形多样,气候区域差异大。因此,发展家庭农场,要因地制宜,规模要适度,宜大则大,宜小则小。规模过小,不能产生规模经济;规模过大,会产生规模不经济。因此,平原和山区、丘陵地区要有区别;南方水稻和北方小麦、玉米要有区别,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要有差异;种植粮食和生产蔬菜、水果的家庭农场规模也要有区别,总之,要尊重自然规律,实现农业生产产出最大化;尊重市场规律,实现农业生产利润最大化。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即家庭农场呈现出经营规模差异较大、经营效益较好、发展速度较快等特征,其发展面临着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农民有强烈愿望发展家庭农场等大好机遇,但也面临着家庭农场经营主体缺失、资金短缺等严峻的挑战。总结了国外发达国家发展家庭农场的做法与经验及启示,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践,提出了要明确确定土地权属关系、着力构建新型家庭农场经营主体培育机制、加强家庭农场金融扶持政策创新、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等政策建议,以期为实现家庭农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和良好环境。
3.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建议 篇三
一、对家庭农场发展趋势的认识
目前家庭农场在很大程度上是从种养大户进化而成的,其主要特征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的家庭成员是主要劳动力,土地集中是以土地流转实现。随着土地流转增加,经营规模的扩大,家庭农场解决了单个农民由于占地少,耕地碎片化不利机械操作等矛盾,为传统农业生产经营向现代农业过渡提供了条件,有利于保证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各项农产品供给。家庭农场的发展,培养了新型职业农民,克服了家庭承包经营下“单干”的许多弊端,较好地回应了“谁来种地”等问题。同时,家庭农场注入现代农业的各项要素,有助于实现现代农业梦。因此,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一条途径,将成为我国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二、家庭农场发展遇到的难题
虽然家庭农场在克服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业生产、流通过程的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农业整体生产力水平还比较落后,土地等基本资源紧缺,家庭农场目前还面临一些发展难题。一是土地流转难。农民承包土地多年了,不愿意长期出租土地。从政策层面看,怎样保证政策贯彻执行不走样,需要有一套制度。从农民自身层面看,农民对如何办好家庭农场缺乏经验。二是发展生产资金短缺融资难。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制约,效益低,无抵押资产,商业金融不敢向农业投入,贷款规模很小,解决不了扩大规模经营的根本问题,融资难成了家庭农场发展的一大障碍。三是现代新型农业生产方面科学知识不足,种田能手不具备新型职业农民知识、管理能力,尤其是生产成本核算业务,有的还处于空白阶段等。四是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服务平台还不健全,没有与其发展配套的服务体系等。
三、扶持家庭农场的几点建议
从永吉县的情况看,目前全县还没有成型的家庭农场。因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扶持:一是落实好中央有关“关于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实行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政策”的要求,财政部门应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普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帮助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解决资金短缺等问题,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二是建立规范、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做好土地确权登记工作,规范农民合法流转,确保农民从土地流转中得到应得的收益,同时解决好转出土地的农民再就业问题,消除后顾之忧。三是财政部门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家庭农场承办人员科技知识、管理能力等方面培训,尽快从种养大户向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农场转型。四是农业科技、农业保险、农村经济管理等部门,要发挥本部门职能和优势,联合组建家庭农场服务平台,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家庭农场和广大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永吉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4.农场工业经济发展实施建议 篇四
为加快我县工业调整振兴步伐,()组成调研组,于近日对*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实地考察了()等企业。
一、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上级党w、zf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紧扣创新赶超“一个主题”,围绕经济提速和民生改善“两条主线”,大力实施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大战略”。
确立了“创新赶超、前移进位、打造经济强县、冲刺全市发展第一方阵”的工作目标,把工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并依托()等优势资源,规划建设了*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个市级园区—化工园区、食品工业园区,*个县级园区—商贸物流园区、羊山景区。致力于打造了煤化工、机电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新型能源、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九大产业”。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县工业已初具规模,企业膨胀发展势头强劲,煤化工、食品加工、机电制造、纺织服装等四大主导产业已经形成。截至目前,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
二、工业经济发展措施
(一)高点定位,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县委、县zf把产业体系发展规划编制作为加快推进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工作,将产业提升作为*工业企业二次改革来抓,全面调研,多方分析,科学谋划,高点定位。
按照“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增强辐射,形成产业集群”的要求,以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为目标,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项目带动、品牌带动为抓手,积极编制机电制造、煤电化工、轻工食品、纺织服装四大工业产业规划。
(二)推进银企对接,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县按照“zf引导、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滚动式发展”的思路,整合资源,融通资金,加大投入,强行起步。先后成立了金源投资发展公司和金洲投资公司两个融资公司。同时,加大担保公司建设力度,制定扩资规划,提高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及民间担保公司注册资金规模,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积极运作还贷周转金,帮助企业还旧贷新,避免因资金链断裂影响生产经营。
(三)高标准规划建设园区,走集群发展之路
*县委、县zf在全面分析工业产业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以园区建设为载体,走集群发展之路。以规划建设*市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大力发展煤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以华光、宏昌、东运、宏泰等龙头企业为基础,规划建设*市食品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金樱公司为基础,规划建设如意工业园。
同时,整合机电产业资源,以开发区机电工业园为平台,以金曼克电气集团为龙头,利用现有的品牌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全力打造机电制造工业园区。
三、工业经济分析
(一)特点分析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规模不大,缺少龙头企业带动。
从*县*年与*年上半年工业指标在全市位次来看,大部分指标都比较靠后,工业产业结构不优,投资强度不够,工业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都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二是产品附加值较低,深加工能力不强。
企业个数占比较大的农副产品冷藏加工业多为规模小、实力弱、以贸易加工为主的初加工企业,在产业分工中处于低端劣势位置,产品多为初级产品。三是产业机构相对单一。
农副食品加工业是*县工业的重要支柱,*年*-*月,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二)存在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与全市其他县市区相比,*县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非常突出,差距十分明显,形势相当严峻。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链条短。
在全县*个规模工业企业中,大部分为农副产品贮藏加工企业,且多数以出售初级农产品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少,附加值低。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装备制造业企业不多,缺少核心竞争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二是企业规模小,综合实力弱,缺少龙头企业。
据全市统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和其他县市相比,差别却不是很大。但在工业增加值、利税、利润等方面差距明显,关键在于*企业规模小。三是新上产业大项目少,工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不足。
今年以来,*县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前来考察对接的客商也不少,但落地的项目不多,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性、生产性的大项目更少,装备制造业项目更是寥寥无几。同时,园区和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承载产业集聚升级的能力弱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四是管理机制不活,创新能力不强。
企业经营者思想不解放、观念落后,缺乏做卓越优秀企业家的追求和理想,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步伐。一些企业走不出家族式管理、小作坊式经营的模式,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机制不活,体制不顺。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科技人才短缺,技术装备落后,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五是交通问题限制了*县工业经济发展。
至今*县境内还没有铁路、高速公路。仅有南北*国道、东西定丰线两条道路穿越而过。现有的交通条件越来越难以满足煤矿建设及园区建设的需求,交通问题是影响招商引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因素。四、工业经济发展建议
一是改善*现有的交通运输条件。
对现有公路进行扩建,提升交通运输能力,提高道路网络的整体服务水平。在*港建设协议已经签订的基础上,加快建设进度。同时,加大同上级的对接力度,争取在规划铁路、高速公路等的建设时,优先考虑欠发达地区。把*建设成为集公路、铁路、水路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体系。二是进一步整合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培育自主品牌。
整合金曼克、鲁特电工、金人电器等企业技术优势、市场优势、人才优势,全力打造*电器品牌优势,实现电器制造的集群发展。同时,利用好*大蒜的品牌优势,整合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形成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品牌优势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集团。5.进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调研建议 篇五
和平台,****工业园区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工业园区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园区是发挥投资的规模效应,吸引资金、技术、人才、信息集聚的有效途径。
首先,工业园区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助推作用。自二十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国内工业园区的发展十分迅猛。统计资料表明,由科技部批准的全国53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工业增加值、利税与建区初期相比分别增长了100倍以上。一些地市、县级工业园区也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如江苏苏州工业园、连云港工业园、湖南湘潭天易工业园等除了基础设施投入成倍增长外,对当地工业经济发展的拉动均在20个百分点以上,有的已经超过了50%,我市工业园区担负市区69.1%的财政收入,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
其次,工业园区对招商引资具有特殊的平台功能。工业园区的位置一般都是根据区位、资源、生态环境、产业环境等要素精心选择的。园区内的道路、交通、通讯、水电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形成的硬环境,与经过着力打造的制度、行政、市场、服务等软环境,对投资人或客商具有较大吸引力。可以说,园区特殊的、优越的环境,是最适宜经济发展、企业成长壮大的环境。因此,工业园区不仅能在高层次、宽领域的范畴内吸引生产要素的集聚,而且可依靠其优良的软硬环境更好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在有资源、有效益的前提下,有了工业园区这个平台,客商或投资者才会来,招商引资工作才能收到实效。
再次,工业园区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在越来越重视资源的最有效利用、追求经济比较效益最大化的背景下,工业园区是通过节约成本、增加效益来发展工业经济的科学模式。一是工业园区可节约土地资源,既能有效、合理地保障建设用地,又能防止乱占耕地,从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工业园区是依托地方区域和资源等优势建设的,可以使地方的资源优势得到有效配置,产生最大的资源集聚效能。三是把企业集中在工业园区,可以引导产业相同、相近或相似的企业集中起来实施规模发展,产生规模效应。四是企业集中在园区发展,既方便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降低配套建设成本,又有利于企业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同时,企业间信息交流、优势互补等活动更是极为有利。
二、****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工业园区成立于2006年9月,是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务院审核公告的省级工业园区,也是宁夏唯一的“穆斯林用品产业园”。园区位于**市区西南7公里至20公里范围内,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控制面积120平方公里,西临京藏高速公路,东连211国道,银平公路和吴青公路穿境而过,距青铜峡火车站25公里、距河东机场46公里,交通发达、运输便捷。自去年以来,园区管委会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打造**第一园,园区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基础设施取得新成效。建成了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园金纬三路等5条8.9公里道路,新建了造纸园区1.58公里侯新路工程,四大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六纵七横的路网结构。在造纸循环经济园建成库容60万立方水库1座,日供水达到6万吨,具备了向各造纸企业供水能力。完成了穆斯林用品产业园10千伏专项供电线路2250米,实现了向恒枫乳业公司的正式供电,完成了关马湖110变电所建设,大大提高了园区供电能力。同时管委会还大力实施了路灯、给排水、通信、网络等配套工程,为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金世纪包装印刷公司迁建项目去年4月份正式投产以来,规模和效益不断攀升,截至去年底实现产值1.3亿元,解决就业900人,已发展成为全区最大的包装印刷企业。**恒枫乳业2万吨全脂奶粉项目,仅用7个月时间就建成投产,完成投资6000万元,日收购鲜奶达到200吨,发放奶款1500万元,工业产值达到3000万元,实现了企业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创造了**工业项目建设的新速度。金牛集团、常信化工、昊盛纸业、万胜生物等优势骨干企业,通过资本运作、项目带动,争取各方面支持,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强经济实力。今年兴达粮油6000吨食用植物油、夏进乳业15条生产线技改、万胜生物4万吨无水谷氨酸钠、王国旗5万吨动物杂骨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园区向着的循环、健康的方
向发展。
――招商引资迈上新台阶。近几年,市委政府对工业园区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政策,目前已形成符合园区实际的政策体系,为招商引资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围绕清真食品、粮油加工、包装印刷、生态造纸、化工冶金等产业,编制了清真牛羊肉加工、造纸污水处理等47个招商项目,通过项目推介会、招商会等多种形式,进行了
对外推介。引进河南神马集团,投资7000万元建设了2×31500千伏安密闭式电石炉技改项目。规划建设了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清真粮油加工基地等招商平台,加大招商力度。引进兰州田元民族用品有限公司,开工建设了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项目。针对该公司资金短缺的情况,积极引进新的投资主体,推进项目建设,目前正全速推进项目建设。同时与宁夏杞叶青生物有限公司、金瑞清真食品等20家中小企业签订了入园协议。
――园区环境呈现新面貌。去年以来,园区对主要交通道路、厂区周围、园区道路进行了全方位的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在金纬四路栽植苗木7000棵,对银平公路企业外围、昊盛路新安路两侧、昊盛纸业周边环境进行了绿化美化,清理垃圾1100多吨,拆除土墙3150米,栽植树木2.1万棵,拆除预制板厂1家。完成了银平公路两侧50米范围内的环境整治和高速公路景观墙绿化带工程,平整绿化带12公里。铺设输水管道3.8公里,建设了天辰湖、同盛湖、昊盛湖、鑫盛湖4个生态湖及供水泵房工程,生态湖共蓄水28.5万立方,形成湖面250亩。共挖运土方70.6万方,拆除违章建筑1万平方米,迁移输电线路2000米。同时还投资38万元,实施了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园金纬三路、金纬五路等五条道路的绿化工程,共栽植国槐等树木3000棵,今年又完成金经六路等五条道路绿化带土方填筑4万方,栽植各类苗木5万棵。通过园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整治工程,为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特色优势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的现代工业园区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去年年底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5亿元,完成增加值7.8亿元,实现利税1.08亿元,园区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可以说,自成立以来,****工业园区在推动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客观地讲,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园区机制还不健全。目前园区内设机构为三个职能部门,即:综合部、发展招商部、建设管理部。市职相关职能部门在园区应设而未设办事机构,很难为企业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可以说,目前的工业园区管理机构承担着类似乡政府管理的职能,职责仅仅是衔接和协调一些事务,没有规划管理权和建设管理权,不具备依法行政主体资格,为入驻企业提供土地审批、征用、规划、建设等最关键的服务往往需要上报区、市甚至自治区批准,办事效率低,有时甚至贻误招商引资时机。
二是融资范围和渠道狭窄。一方面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狭窄,只靠政府投入的依赖性较强,没有真正形成商业化开发、吸引多方投入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由于诚信体系和担保体系不健全,对企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有限,融资比较困难。
三是招商引资困难。园区虽然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资源和产业优势,但与省内许多园区特别是与银川高新技术开发区、贺兰德胜工业园区、石嘴山工业园区相比,缺乏竞争力。因此,在招商引资方面,成效不是很显著,特别是在吸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方面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从主观因素分析,我们的招商理念比较落后,招商方法和手段不够先进,园区的载体功能较弱,一定程度上影响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果。
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包括企业创新和园区创新两个层面。目前入园企业规模偏小,科技含量低,缺乏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不强,产业和技术关联度不高,科技型创新孵化项目和企业短缺,园区整体创新能力不足。
五是园区规划问题。2007年6月27日,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对**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吴政函【2007】37号),正式批准了《****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06-2020)》。但目前所有的入园项目,都还要经市规划和城市管理局重新审核,并报市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后,才能确定选址意见,土地部门发布征地公告。由于市规划局项目审批及规划选址的周期较长,程序较多,影响了项目的开工建设。
六是园区土地问题。今年以来市区的工业用地标准由原来的12类调整为13类,下调了一定幅度,但与德胜、望远等园区相比,土地价格还相对较高,招商引资优势不突出,特别是一些大项目、高科技项目在洽谈过程中对园区地价过高提出意见。
三、加快发展工业园区的对策和建议
要实现全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把开发建设工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立足市情实际,充分挖掘潜力,狠抓政策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是实现“兴工强市”战略的必由之路。
三项对策:
一是把“两大任务”做为园区发展的第一突破口,强力推进。今年市委、政府把招商引资和上争项目、争取资金这“两大任务”做为全市的“一号工程”,摆在了突出位置,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园区也将2009年确定为“招商引资年”。**工业园区做为“两城五园”的第一园区,承担着市区工业崛起的重任,发挥着工业项目发展的平台作用,如何发挥好这一作用,真正担起重任,是我们这次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课题。对园区而言,就是要树立大招商、招大商意识,把“两大任务”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抢抓机遇的第一抓手,在招商引资上下“大”功夫。要结合园区产业特色和优势,在做好各类重点项目包装策划的同时,加大走出去招商的范围和力度,尤其要创新招商引资、上争资金的方式方法。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举,百试不爽的老招要用,五花八门的新招也要出,要积极探索专业招商、有偿招商等新型招商模式,主动灵活运用,只要能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我们都全力支持和鼓励。要紧盯深圳福荫、吉林皓月、辽宁高科能源等大公司与园区企业的合作,力争完成6亿元的招商任务。要加大项目申报力度,加强和业务部门的沟通衔接,做到政策向上对路,上争资金对口,确保完成上争资金6000万元的目标任务。
二是把四大基地建设做为园区发展的第一抓手,强力推进。今年全市经济发展形势严峻,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同时中央出台了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政策,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面临的机遇也前所未有。去年以来,园区管委会在认真分析、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生产基地、中西部最大的印刷包装产业基地、宁夏重要的生态造纸和化工冶金基地的奋斗目标。通过一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但还远远不够。下一步要在四大基地建设上下“狠”功夫,凝聚内外合力,加大推进力度,促使企业做大做强。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基地要全力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步伐,力争6月份建成12栋标准化厂房。重点推进兴达粮油公司1.5万吨食用植物油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年内投产运行。切实推进恒枫乳业二期、4万吨无水谷氨酸钠、多晶硅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项目早日开工。包装印刷产业基地要紧紧围绕宁夏(**)包装印刷产业基地总体规划的实施,尽快完成土地报批、规划环评、招商项目编制等工作。加快推进恒通塑料5000吨清真食品包装材料、四中彩印厂的搬迁和夏进制箱厂的技改扩建等项目,力促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生态造纸基地要克服困难,切实加大项目协调服务力度,通过上争内聚外引,积极推进新源纸业集团与陕西扎县建筑公司、中龙公司与辽宁高科能源的合作,力促15万吨制浆、22万吨造纸等重点项目年内全面运行。化工冶金产业基地要充分利用牛首山区域的荒山荒地,加大项目引进,加快6000万块粉煤灰免烧砖、5000吨动物杂骨及混凝土工程拌合站等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促2万吨电解锌、12家砖厂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三是把优化环境做为园区发展的第一措施,强力推进。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工业园区与德胜、望远等园区相比,在硬环境还不够“硬”,软环境还不够“优”,在资源要素、区位条件上更没有明显优势,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在优化服务、打造环境上下“硬”功夫。因此,我们要将优化服务、创新环境列为园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实践内容,要让硬环境尽快“硬”起来,软环境尽快“优”起来。总体讲,在硬环境上要完善规划和基础设施。加快制定和完善《**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包装印刷产业基地环评规划》等专项规划。尽快启动**垃圾压缩中转站和第三污水处理厂项目,加快新南天然气管道和**供水工程净化厂等项目的建设进度。全面完成牛首山区域、银平公路两侧50米、石中高速公路东侧绿化带及昊盛湖等4个生态湖周边环境和北大街等8.9公里道路的绿化任务。在软环境上要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对园区各企业、各项目要实行定人跟踪服务,简化园区职权内的项目审批程序,对今年确定的29个工业项目实行一名干部负责一个项目,项目不投产,服务不停止,要突出重点,对重点项目要特殊对待,特事特办,实行主要领导具体负责制。同时要深入开展信用工业园建设工作,不断扩大企业融资规模,在优化入园企业绿色诚信环境上抓深入,求实效,把园区的优势、潜力与政策、环境相融合,乘势而上,使我们的工作取得新突破。
三点建议:
一是建议市政府能否考虑,今后凡是符合四个功能区产业性质的项目,直接由园区出具规划选址意见,部分中性项目可报市规划和城市管理局研究,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建议市人民政府对园区包装印刷、造纸循环和化工冶金等功能区的入园项目,参照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的土地优惠政策,将入园工业项目土地出让金的市政府收益部分,用于支持企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快园区招商引资步伐。
6.农场工业经济发展实施建议 篇六
[调研报告]
第五十七期(总第304期)
2008年10月24日
博湖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自改革开放以来,博湖县工业经济在历届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工业强县”的经济发展战略,全县工业经济建设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不断挺进,我县的工业经济发展也暴露了部分问题。为进一步了解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本人针对近年工业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博湖县2007年工业经济的基本情况
我县自建县以来,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在农副产品加工、电线电缆和人造板制造等产业领域,为县域经济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0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创历史新高,生产增速较快,工业总产值跃过3亿元大关,达到30363万元,同比增长25.2%,工业增加值793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8.0%。全县共27家工业企业和211家个体工业生产单位,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GDP)81034万元的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 1 业产值23236万元、增加值5676万元,分别占全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的76.5%、71.6%;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及产业活动单位完成工业产值4085万元、增加值1189万元,分别占全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的13.5%、15.0%;个体工业完成工业产值3042万元、增加值1065万元,分别占全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的10.0%、13.4%。近五年工业增加值变化及2007年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见下三图所示: 2002-2007年工业增加值变化图 单位:万元************7-37.528.6479410.2483146.***.77930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增减相对%60.050.040.029.630.020.010.00.0-10.0-20.0-30.0-40.0-50.02007年博湖县工业产值图2007年博湖县工业增加值图个体工业 1065万元,占 13.4%规下及产业单位1189万元, 占15.0%规下及产业单位4085万元,占13.5%个体工业3042万元,占10.0%规上企业23236万元占76.5% 规上企业 5676万元,占 71.6%工业产销衔接较好,2007年完成销售产值28836万元,同比增长20.4%,产销率为95.0%。产品出口为我县工业企业发展增添活力,全年出口交货值15080万元,同比增长3.6%,占销售产 2 值的52.3%。从主要企业统计的产品来看,近八成产品实现增产,番茄酱43387吨、钢芯铝绞线854吨、人造板33357立方米、辣椒酱3340吨、铜材(杆)155吨、白酒(折65度商品量)231千升,分别同比增长17.6%、63.3%、0.6%、3.2%、100%、30.5%。
二、2008年前三季度规上工业运行的特点及全年工业预计 因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近八成,在全县工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2008年前三季度,我县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下降、销售上升、企业利润整体实现扭亏增盈,规上工业经济运行忧喜参半,呈现以下主要特征:
(一)工业生产总量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8475万元,同比下降9.7%,工业增加值484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下降15.5%。累计生产主要产品铜材(杆)417吨、人造板21500立方米、分别同比增长541.5%、3.9%,番茄酱27930吨(部分产品未入库)、钢芯铝绞线360吨,分别同比下降27.8%、34.9%,因我县工业经济受后两种产品影响较大,从而引起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量呈现下降态势。
(二)工业销售产值快速增长,产销衔接较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4010万元,同比增长20.1%,其中:重工业销售产值5554万元,同比增长75.3%,轻工业销售产值8456万元,同比下降0.5%,重工业销售增速显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产销率为75.8%,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
(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整体盈亏相抵后实现了扭亏增盈。由于番茄加工行业利润拉动作用明显,番茄酱销售价格看涨,番茄加工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351万元(同期亏损278万元),前三季度利润增幅较大,成为拉动我县规上工业整体扭亏增盈的主要动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6079万元,同比增长 3 41.0%,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7785万元,同比增长23.0%,利润总额904万元(同期亏损809万元),实现了扭亏增盈。
(四)原料紧缺,番茄加工行业发展暂遇挫折。因今年天气影响,番茄原料单产减少近5%,种植面积也下降近6%,番茄原料总产量同比下降约25%,加之周边县市番茄加工企业不断增多并抢购番茄原料,使得原料收购竞争激烈,原料紧缺成为制约我县番茄加工企业生产发展的“瓶颈”,设备不能满负荷运转,大部分番茄加工企业已于9月20日前陆续停产。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番茄酱27930吨,完成工业产值14481万元,分别同比下降27.8%、20.9%。从整体看,番茄加工行业运行欠佳,发展暂遇挫折。
分析今年前三季度规上工业经济运行的情况,展望全年工业经济运行发展趋势,有利因素一是重工业特别是铜材(杆)线缆将加快马力生产,二是新建企业如红多多公司、江皓工贸公司、宏傅食品公司、众合源公司生产效益突显,三是农副加工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不利因素主要是原料紧张。综合各种有利、不利因素,我县工业经济预计将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全县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约3.14亿元,同比增长约3.5%,工业增加值约0.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左右,工业生产总量和增加值仍将突破历史最高水平,但完成工业年初制定的任务目标尚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产品产量增长的有:辣椒酱约3450吨,人造板约35000立方米,铜材(杆)约500吨,供热量约15万百万千焦,分别同比增长3.2%、4.9%、122.6%、19.5%;主要产品产量下降的有:番茄酱约31784吨,钢芯铝绞线约500吨,分别同比下降27.6%、41.5%。
三、当前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的不断好转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县企业制度建设渐趋完善,企业综合竞争能力逐步提升,但由于 4 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县工业企业运行中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源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才能促进我县工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目前,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深度、广度不够。有些企业、行业和部门对发展工业经济认识及信心不足,对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感和责任感不足,特别是对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缺乏了解,创新观念不强,工作力度不大,导致工业经济明显成为我县国民经济发展的“短板”。
(二)原始投入不足,企业综合竞争力有待加强。工业经济原始积累和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突出因素。近年来,我县私营经济和小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私营企业和小企业总体规模小、起步晚,一般以初级加工为主,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受原料供应制约影响较大,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偏弱。
(三)流动资金短缺,企业贷款难。企业原始积累小,流动资金十分紧张,特别是小规模贷款问题比较突出,政府和金融部门在资金方面协调困难较大,使大部分企业难以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同时,贷款手续繁杂,办理时间过长,使部分季节性加工企业难以保证正常生产。
(四)部分经营者自身素质较低,创新能力差,管理跟不上。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较低,没有技术开发能力,企业技术水平差,与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难以适应。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再加上作坊式经营和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存在,导致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二是部分工业行业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由于缺乏对市场的科学判断,投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造成产品结构趋同,低层次恶性竞争加剧,企业规模不大, 5 产品档次不高、科技含量低等问题。三是企业营销方式落后,生产经营不稳定,风险意识差,企业生存空间狭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县工业经济的发展。
四、今后工业经济的发展思路及对策与建议
发展工业经济是突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弱点的重要手段。以“特色兴博湖”为主题,以“工业强县”为目标,解决生产、流通、消费方面的问题,解决培植工业税源、扩大就业等问题,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转变工业经济的发展方式,促使工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今后工业经济发展思路: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坚持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把工业经济作为博湖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力量来抓;扩大招商引资,坚持项目带动,加大工业投资,进一步拓宽工业经济发展的领域,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坚持保护合法权益,加大扶持力度,营造有利于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坚持以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新思路、新方法,对工业经济提供服务、监督和管理,引导其依法经营,规范管理,提高素质,健康发展。
(二)发展工业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营造良好的工业经济发展氛围。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应当首先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做文章,认真清理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旧体制、旧观念、旧模式、旧框框中解放出来,切实摆正工业在博湖经济发展中的位置,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为工业经济创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生存空间。优化工业投资环境既包括基础设施、生产条件、资源供给等硬环境,更包括观念导向、法治水平、人文心理、社会氛围等软环境。一 6 是应尽快完善工业(园)区规划,在工业(园)区内进行合理布局,为工业经济发展搭建平台,创造载体,增加推动力,让相似或相近的产业、企业相对集中,既便于设施配套,又便于形成规模,便于自由竞争,更有利于企业形成集团,发展壮大。二是完善工业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措施,依法规范政府、部门、企业行为,减少随意性,做到依法办事、照章办事、服务企业,杜绝对企业的粗暴干预和随意处罚。
3、引进工业项目,扩大工业投资力度,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充分挖掘县域资源优势,兴办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策划和包装等一批工业企业项目。同时加大铜材(杆)线缆、泥炭项目投资生产,实施人造板行业的改造,加大南山矿产的开发,增强“湖泊资源”水产品加工出口创汇的能力等。
4、加大引导企业的科学管理力度。引导企业加强科学管理,按照国际、国内通行的规则,鼓励和支持企业主动获取各种认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和专业人才,增收节支,降低成本,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牌产品,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
5、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选择一批规模较大、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竞争力强、带动面广、有发展前景的优势骨干企业,实施扶优扶强政策。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解决部分企业贷款担保问题。探索多种企业融资渠道,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资金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引导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和盘活民间资金,通过多种方式强化企业信用观念,创造企业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6、大力推进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工业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合,按照利 7 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建立双边或多边技术协作关系,使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优势与科研机构的技术开发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工业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壮大能力。
7.农场工业经济发展实施建议 篇七
关键词:江苏省;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发展模式;存在问题;对策建议;扶持政策;新型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464-02
2013年初,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明确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目前家庭农场正在江苏省各地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表现出对开办家庭农场的极大热情。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家庭农场的合适规模、培育和扶持方式等问题迫在眉睫。本研究分析了江苏省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与特点,提出加快江苏省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江苏省更好地发展家庭农场提供依据。
1江苏省家庭农场发展现状与特点
根据农业部的定义,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也意味着家庭农场应符合以下条件:家庭农场经营者应具有农村户籍即非城镇居民;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即无常年雇工或常年雇工数量不超过家庭务农人员数量;以农业收入为主,即农业净收入占家庭农场总收益的80%以上[1]。目前,江苏省家庭农场发展迅速、态势良好,总数达3.4万家,经营土地24.2万hm2,平均收入达到36万元/户;专业大户23.5万户,经营土地63万hm2(按农业部统计口径,家庭农场总数为24.2万家,将大部分经营规模在3.33~6.67hm2的专业大户统计为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共经营土地87.2万hm2,占全部土地集中型规模经营的63.5%。江苏省家庭农场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1因地制宜,稳步推进,规模适度
发展家庭农场是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最佳载体。家庭农场以农民家庭自耕自作为主,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受家庭经营能力、自有生产要素数量约束,经营规模必须与之相匹配,既要避免因规模过大使农民参与难,又要避免因规模过小而致农民增收难。因此,江苏省推进家庭农场的重要原则是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对于家庭农场数量不考核、不下指标,对于家庭农场规模也不单纯求大。该省家庭农场平均规模为7.13hm2,高于专业大户平均规模(2.67hm2),远低于土地合作社(57.53hm2)、龙头企业(71.33hm2)經营土地的平均规模。其中:粮食作物家庭农场平均规模为15.07hm2,园艺业家庭农场平均规模为12.07hm2。种植业家庭农场平均规模13.87hm2,主要集中在6.67~33.33hm2,又以6.67~20hm2为主,33.33hm2以上的家庭农场仅占家庭农场总数的6.8%;养殖业家庭农场平均规模为4hm2;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平均规模为6.8hm2。
1.2产业覆盖面逐步拓宽,收益较好
江苏省家庭农场中,粮食生产家庭农场5931家,占17%;园艺业家庭农场4352家,占13%;养殖业家庭农场2.2万家,占65%;种养结合家庭农场1465家,占4%。从产业分布来看,粮食、园艺、养殖发展趋势各异,家庭农场有望成为粮食规模生产主力军。江苏省家庭农场收益较好,苏南、苏中、苏北单个农场年平均收入分别为45万元、40万元、28万元。
1.3积极探索,家庭农场呈现多种发展形式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各地结合地方农业生产特点、资源禀赋情况积极探索,家庭农场发展形式主要有4种:一是“龙头企业+家庭农场”。李克强总理考察过的江苏省常熟市田娘农场,直接经营136.67hm2土地,同时还是一家生产销售有机肥的龙头企业,吸纳周边37户家庭农场为成员,合作经营面积近320hm2,户均8.67hm2,户均净收入超过8万元。二是“土地股份合作+家庭农场”。由村集体组织,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股权的方式,集中流转农民承包地,然后进行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再发包至农户发展家庭农场。截至2012年底,江苏省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5400个,入股农户110万户,入股土地面积23.33万hm2。江苏省首家经工商登记注册的“锡山区先锋家庭农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发展起来的,流转获得3.7hm2土地创办了家庭农场,专业从事设施园艺的生产和销售,年销售额达到800万元。三是“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常熟市虞盛镇30多个家庭农场,经营土地546.67hm2,联合组建合作社,实现抱团发展,合作社购置大量农业生产机械,建设基础设施,为家庭农场提供种子供应、技术指导、粮食烘干、仓储用房等服务,统一销售。四是“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江苏省高邮市、睢宁县等地积极探索以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主导发展家庭农场,依托专业服务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家庭农场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解决单个家庭农场某些环节生产要素不足问题,接受专业服务的家庭农场地块明显增产,成本明显下降。
2目前江苏省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问题
2.1对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些地方对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对家庭农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认识不足,因而也没有出台系统的、专门扶持家庭农场的政策和措施。作为家庭农场潜在发展对象的专业大户,市场意识和走向市场的能力欠缺,组建家庭农场的积极性不高。
2.2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品牌优势不明显
nlc202309040611
目前大部分家庭农场是种植、养殖大户发展起来的,很多种植、养殖大户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种植或养殖依靠经验和已有技术,创新意识不强,再加上对技术引进、品牌价值认识不足,往往是有面积无规模、有数量无效益、有特色无品牌,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高,难以形成明显的品牌优势,更缺少带动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和能力。
2.3制约因素多
首先是资金筹措难,农业的特点是投资大、投入周期长、见效慢,尤其是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实力不强的家庭农场自身很难应对资金需求压力,加上固定资产不多,大部分投入无法通过资产抵押等方式获取银行贷款,因此资金筹措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庭农场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设施农业。其次是土地流转难,土地的稀缺性不断显现,土地流出户少,加上受物价上涨和高收益农业项目刺激,土地流转价格逐年上涨,土地流转日趋困难,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规模越来越难。再次是用工难,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要求提高、劳动力不愿离家是导致家庭农场用工难的主要原因,加上新生代劳动力大多是“80后”、“90后”,与老一代劳动力相比,新生代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职业期望值也相应提高,自我意识明显增强,谋职时更注重精神文化追求,寻求体面工作,对去家庭农场工作兴趣不高,愿意去家庭农场工作的年轻人实际职业能力不强,勤勉敬业素质相对欠缺,实干精神也明显不如前辈,受上述多种因素制约,尽管一些家庭农场一再提高工资,但还是难以留住劳动力。
2.4农业社会化服务不完善
新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现有乡镇农技推广网络缺乏财力支撑,机制不活,不能适应现阶段家庭农场发展的新要求。民办服务组织特别是各专业协会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应有的制度规范和政策引导,组织机构与服务功能不健全,经营行为不规范,也不能适应家庭农场发展的现实要求。
2.5农场主经营素质有待提高
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最基础的就是要培育有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农场主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承接者和使用主体。现实情况是,尽管大部分农场主多年从事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丰富,但受学历、理念等因素影响,还难以有效承担现代农业发展重任,须进一步提高经营素质。
3江苏省加快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建议
加快培育和提升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家庭农场作为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的有效载体,在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中表现最为活跃,最具生命力。因此,要加大对其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加快发展。
3.1出台扶持政策,营造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氛围和舆论环境
首先是加大发展家庭农场的宣传力度。家庭农场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事物,家庭农场如何界定、为什么要发展家庭农场等问题,还缺乏统一的认识。要在江苏省范围内开展关于家庭农场的调查研究,制定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标准,同时加强对发展家庭农场的宣传,提高思想认识,形成发展氛围,促进家庭农场快速发展。其次是出台加快发展家庭农场的扶持政策。目前针对家庭农场的具体扶持项目还不多,扶持政策也不明确。应针对扶持家庭农场发展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包括把家庭农场列为涉农项目重要申报和实施主体、设立家庭农场扶持专项资金、农业保险补助和贷款贴息等金融支持政策以及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优惠政策等。再次是研究制定一些特殊扶持政策。在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过程中,应研究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特殊政策,如财政设立专项发展资金用于规模家庭农场提高生产能力建设、规模家庭农场自产自销的农副产品要给予农民自产自销的税收待遇,适宜规模家庭农场申报的农业项目要优先安排等,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绿箱政策”允许范畴内,加大支持力度,使规模家庭农场获得直接收益。
3.2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与家庭农场的合作,建立家庭农场农技特派指导员制度,指导家庭农场应用先进适用新技术,引进优质高产新品种、种养新模式,开展标准化生产。二是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帮助解决单个家庭农场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实现家庭农场与市场的无缝对接,同时围绕农资统供、技术指导、产品销售、品牌营销、农业保险加大农业社会化市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做大家庭农场规模,使家庭农场主更加专心地从事生产。三是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开展家庭农场信用等级评定,对信用等级高的家庭农场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并给予利率优惠,允许家庭农场以大型农用设施、流转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创新信贷品种,简化信贷手续,提供优質服务。
3.3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家庭农场生产力水平
首先,帮助家庭农场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家庭农场要实现快速发展,广大家庭农场主必须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实现自身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提高家庭农场的市场竞争力。鼓励家庭农场增加技术、资本等要素投入,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鼓励家庭农场创建自主品牌,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发展标准化生产,开展农产品加工和品牌销售,发展休闲农业,全方位提升经营效益。
3.4加强人才培养,培育一批有知识、技术、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
一是加大家庭农场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开展针对家庭农场主的培训,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全方位提升家庭农场主在生产技能、经营管理、法律意识、市场观念等方面素质,增强生产经营能力,此外还要开展专业指导和培训,引导家庭农场主开展企业化经营,树立成本核算意识,建立健全生产、财务管理等相关规章制度。二是通过政策引导,增强家庭农场发展后劲。鼓励引导大学生、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等投资创办家庭农场,尤其是要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农业院校毕业生返村务农,领办家庭农场,切实增强家庭农场发展后劲。
参考文献:
[1]王斌,孙健.家庭农场创建与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8-20.
【农场工业经济发展实施建议】推荐阅读: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7-19
xx农场“十二五”期间林下经济发展规划10-09
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因素研究综述论文06-23
农场叔侄范文07-21
农场岗位职责09-04
家庭农场推广方案10-16
家庭农场章程最新11-10
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增长关系06-21
关于开心农场成功创业06-16
农场农工负担工作汇报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