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里县档案局2012年工作计划

2024-07-07

托里县档案局2012年工作计划(精选6篇)

1.托里县档案局2012年工作计划 篇一

2012年托里二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

我校安全保卫工作将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重点。以狠抓安全管理常规工作为突破口,加强治安队伍建设,努力完善“技防”建设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强化管理、创新工作,全力开创我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新局面,确保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县教育局学校安全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本学期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统一思想

紧密结合我校实际及安全保卫新形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和全局意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落实我校有关精神,充分调动安全保卫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扬“无私奉献、爱校如家”的优良传统,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努力维护学校稳定和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争创安全、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二、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

1.广辟信息渠道,积极做好保卫工作。通过安全保卫情况问卷调查、设立举报投诉电话等形式,掌握信息、把握动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把影响校园稳定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积极了解师生思想状况及存在的安全问题,全面掌握校园安全隐患和不安定因素,有的放矢,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2.做好校园重大、重要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制定重大活动安全保卫工作预案,确保校园重大活动的安全稳定。

三、加强治安队伍建设、强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1.加强门卫人员及巡逻队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治安队伍整体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力争做到文明值班、规范值班、严格值班,树立良好的学校风貌,加强管理和监督力度,坚持值班巡逻制度,及时掌握安全信息、解决安全问题,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感。

2.进一步加强前门、后门出入管理秩序,严格出入登记制度,认真落实交接班签到制度,加强值班人员夜间及节假日巡逻次数,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工作责任心,力争做到无案件、事故发生,确保我校广大师生员工人身财产安全。

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和安全教育活动

1.积极推进依法治校进程,让法制进校园,多方面、多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板报、图片展、校园网络、国旗下讲话、广播、电视等载体和观看安全教育片等形式作好宣传教育工作;更新维护好网页,及时发布安全常识及安全信息,加强校园网络宣传力度;通过张贴警示标语等,使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到班级进宿舍,受教育于每位学生,做到点面结合,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增强遵纪守法和自律意识。

2.举办“法制进校园、创建平安校园”为主题的法律知识宣传安全教育周活动;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会议;邀请法制副校长等相关人员来我校为全校师生作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讲座1-3场(次)。

五、加强治安综合治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1.加强与当地派出所及司法部门联系,充分发挥“警校共建”职能,提高

“校园110”报警安全防范机制,确保快速有效地处理各类报警求助,帮助师生解决各种应急事件;建立我校违纪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档案,有重点、有目标地做好违纪学生思想转化工作,提高其自律能力,营造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2.严格落实值班、巡逻制度,建立健全门卫、巡逻队值班配合制度。加强不定期检查,督促我校各部门、各班级、学生宿舍及公共场所的安全防范工作,加强技防设施的检查维护工作,加大“防火、防盗、防毒、防伤害、防破坏”的建设力度,按照“人防、物防、技防”三防要求,做到“制度、人员、设施”三落实。

3.加强对实习、实验有毒、有害药品管理工作的检查,做好对易燃易爆物品、放射源、剧毒药品的控制,做到底数清、责任明,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保危险品的安全管理;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4.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影响校园稳定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切实提高公共安全的保障能力,杜绝恶性事件的发生。

六、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认真落实消防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运行机制,做到“定人、定期、定点”的消防常规检查和专项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整改,并认真检查整改落实情况,确保消防安全。

1.做好消防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重点检查消防栓和干粉灭火器安全状态,同时对重点部门、要害部位、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严格排查,严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2.加强学校消防责任人管理工作。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组织门卫、巡逻队、楼道值班教师、辅导员及部分师生参加消防演练和消防知识、技能的培训活动;定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义务消防员的教育管理,明确任务和职责。

七、创造良好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

1.加强对校区暂住人口、外来人口、外来车辆的管理,严格落实物品出入管理制度;严禁社会闲散人员随意进入校区,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2.针对校园外部环境特点,积极配合辖区派出所及交通管理部门加强对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特别是前门、后门的交通安全管理,与交管部门积极联系,做好学校门前交通安全标志及辅助设施的增设工作。

八、努力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1.积极配合学·校工程建设的相关安全工作。2.做好师生的安全及管理工作。

3.做好学校重大活动、节假日的安全保卫工作。4.完成学校交办的其它工作。

附件:2012年学校安全、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

托里二中

2012年3月11日

附件:

2012年学校安全、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一月份

1、安排寒假期间学校值班护校工作;

2、检查学校春节期间安全稳定工作。二月份

1、学校开学前安全隐患排查;

2、学校监控设备检修、维护。三月份

1、制定2012工作要点和学期工作安排;

2、与各处(室)、系(部)签订2012《学校安全、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

3、师生思想动态、治安情况调研;

4、学校外来务工人员情况摸排登记;

5、消防设施检测复查工作;

6、召开警校共建会议,签订共建协议书。四月份

1、校巡逻队和保安培训工作;

2、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系列活动;

3、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

4、整顿校内车辆行驶、师生自行车停放秩序;

5、食品卫生、建筑工地安全专项检查;

6、春季防火工作以及“五一”节前安全检查;

7、组织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周”活动。五月份

1、“五一”节值班护校工作

2、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

3、公共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工作;

4、组织师生灭火、疏散演习;

5、继续开展校园及周边专项整治工作;

6、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

7、组织开展预防溺水教育活动。六月份

1、安全生产月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2、安全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3、继续开展校园及周边专项整治工作;

4、做好禁毒宣传教育活动。七月份

1、学期工作总结;

2、综合安全大检查;

3、毕业生离校安全教育工作

4、布置暑期安全保卫工作;

5、研讨下学期工作要点。

八月份

1、检查督促暑期值班护校工作;

2、组织保安人员业务培训。九月份

1、开展学前安全工作检查;

2、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工作;

3、组织新生军训;4消防安全工作检查。十月份

1、做好国庆前后学校安全稳定工作;

2、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十一月份

1、组织开展“119消防日”宣传教育工作;

2、开展消防安全工作检查;

3、更换部份老化变质消防器材。十二月份

1、组织开展“12.4法制宣传日”教育活动;

2、冬季防火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3、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宣传教育工作;

4、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及资料整理工作。

托里二中

2012年3月11日

2.托里县档案局2012年工作计划 篇二

1 相关概念、指标界定及数据来源

1.1 文中的档案馆仅指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不包括国家专门档案馆、部门档案馆、企业档案馆、文化事业单位档案馆、科技文化事业单位档案馆。

1.2 文中的图书馆仅指公共图书馆。不包括少儿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企业图书馆、文化事业单位图书馆、科技文化事业单位图书馆。

1.3 相关比较项目以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涉及档案馆与图书馆的已有对应性可比统计指标项为准。没有直接对应的指标项,由作者根据已有可比指标项拟订,拟订方法在文中给予说明。此类比较项目后标记为※。各指标及说明见表-1。

1.4 相关比较项目的数据以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数据为准,数据采集时间为2014年9月15日。没有直接对应指标项※的数据,通过已有指标数据计算得出,计算方法在表-1中给予说明。其他来源均在表-2中标出,并说明出处及计算方式。表-2为整理后的统计数据。

1.5 为了方便计算与比较,全部数据均按统计单位取整。

2 总量比较

以下是使用表-2数据对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进行的对比情况。图-1为2004年~2012年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对比图。从图-1和表-2中可见:

2.1 2004年~2012年,档案馆馆藏量一直低于图书馆馆藏量。2004年基期差为28551(万卷、件、册),基期差亦为最小年度差,2012年最大年度差为39776(万卷、件、册)。比较期内年度平均差为30965(万卷、件、册)。档案馆馆藏规模一直小于图书馆馆藏规模,其馆藏量处于图书馆馆藏量的38.14%~52.16%区间,平均为45.76%。两者的馆藏数量比在缩小。

2.2 2004年~2012年,档案馆馆藏量与图书馆馆藏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比较期内档案馆馆藏量增幅为120%,图书馆馆藏量增幅为70.85%。档案馆馆藏量增幅高于图书馆馆藏量增幅49.15%。说明档案馆馆藏增幅高于图书馆馆藏的增幅。

2.3 2004年~2012年,档案馆馆藏年度最大增幅为15.88%,最小增幅为5.81%,增幅极差为10.07%,平均增幅为10.53%;图书馆馆藏年度最大增幅为13.10%,最小增幅为4.06%,增幅极差为9.04%,平均增幅为6.98%。从馆藏年增加幅度的极差看,两者十分接近,档案馆以1.03%的优势领先于图书馆。从馆藏平均年度增幅看,档案馆高于图书馆3.55%。因此,档案馆馆藏增速明显高于图书馆馆藏的增速。

2.4 依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的判断:档案馆馆藏量低于图书馆馆藏量,两馆馆藏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档案馆增速高于图书馆。

2004年~2012年,档案馆馆藏规模一直小于图书馆馆藏规模。档案馆馆藏量与图书馆馆藏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档案馆馆藏增幅高于图书馆馆藏的增幅。从馆藏平均年度增幅看,档案馆高于图书馆3.55%。档案馆馆藏增速明显高于图书馆馆藏增速。

这一判断与2008年刘秀花、吴雁平在《1991年~2005年档案馆与图书馆若干总量指标比较研究》一文中关于馆藏量总体印象的描述“档案馆馆藏总量低于图书馆馆藏总量。档案馆馆藏总量与图书馆馆藏总量总体呈加快增加趋势。档案馆馆藏总量增幅高于图书馆馆藏总量增幅”基本相同。按照目前的速度与增幅,档案馆馆藏规模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仍然难以达到图书馆馆藏的规模。虽两馆馆藏均呈增加趋势,但各自原因并不相同。

档案馆馆藏增速高于图书馆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2000年档案整理单位由“卷”改为“件”,致档案数量倍增,随着这些以“件”为单位的档案陆续达到进入档案馆的期限,被接收进馆,使档案馆馆藏数量大幅增加。二是从2008年国家档案局印发《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后,全国档案馆调整改变进馆接收范围,大量以前不在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民生档案”(实际上属于政府职能部门产生的业务档案)被接收进馆,这些数年乃至数十年没有进馆的“民生档案”集中进馆,也促使档案馆馆藏数量大幅增加。随着以件为单位的档案和“民生档案”进馆成为常态(没有积存只有增量),档案馆馆藏数量增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与档案馆馆藏增加受整理方式与进馆范围调整影响不同,由于图书馆的馆藏基本上来自外购,与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成正比关系。因此,图书馆馆藏的增加速度受国家文化事业建设布局、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大、更直接。

3 发展速度比较

3.1 环比发展速度比较。对照表-3中的数据,我们可以从图-2中形象地看出:在馆藏量指标项上,2004年~2012年期间,档案馆与图书馆环比发展速度均为持续上升态势。

档案馆的最高环比发展速度为115.88%(较上年增加15.88%),最低环比发展速度为105.81%(较上年增加5.81%),平均环比发展速度为109.36%;图书馆的最高环比发展速度为113.10%(较上年增加13.10%),最低环比发展速度为104.06%(较上年增加4.06%),平均环比发展速度为106.21%。

档案馆的环比发展速度只有2个年份低于图书馆的环比发展速度,绝大多数年份均高于图书馆。两馆最高环比发展速度差为11.78%,最低环比发展速度差为-2.87%,平均环比发展速度差为3.16%。

3.2 定基发展速度比较。对照表-4中的数据,我们可以从图-3中形象地看出:在馆藏量指标项上,2004年~2012年期间,档案馆与图书馆各年度定基发展速度均高于基期(2004年)发展速度。档案馆与图书馆相比,档案馆各年度定基发展速度始终高于图书馆。两馆最小定基发展速度差为2.05%,最大定基发展速度差为51.15%,平均定基发展速度差为27.21%。整体上看,2004年~2010年档案馆的定基发展速度是一个愈来愈高于图书馆定基发展速度的趋势,2010年至2012年两馆定基发展速度逐渐趋同。

3.3 平均发展速度比较。对照表-5中的数据,我们可以从图-4中形象地看出:在馆藏量指标项上,2004年~2012年期间,档案馆与图书馆几何平均发展速度均为上升,上升幅度均超过6%,档案馆馆藏量几何平均发展速度更是达到了109.27%,成为本文中五个比较指标中唯一一个超过图书馆的指标值,档案馆的几何平均发展速度超过图书馆3.13%。

4 结语

依据上述分析,从总量上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的判断:档案馆馆藏量低于图书馆馆藏量,两馆馆藏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档案馆增速高于图书馆。2004年~2012年,档案馆馆藏规模一直小于图书馆馆藏规模。档案馆馆藏量与图书馆馆藏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档案馆馆藏增幅高于图书馆馆藏的增幅。从馆藏平均年度增幅看,档案馆高于图书馆3.55%。因此,档案馆馆藏增速明显高于图书馆馆藏的增速。图书馆馆藏增加主要受政府投入影响,而档案馆馆藏变化则主要受档案整理方式和归档范围的变化影响。

从发展速度上,以环比发展速度衡量,档案馆与图书馆发展速度均为持续上升态势,档案馆的发展速度只有2个年份低于图书馆的发展速度,绝大多数年份均高于图书馆,但出现了下降并低于图书馆的苗头,从趋势上看,图书馆较为平稳,档案馆则起伏较为明显。以定基发展速度衡量,档案馆各年度定基发展速度始终高于图书馆,档案馆的定基发展速度是一个愈来愈高于图书馆定基发展速度的趋势,并使这个速度差保持在50%左右。这种情况虽然不能改变档案馆馆藏总量少于图书馆馆藏总量的状况,但也遏制住了两馆馆藏规模急剧拉大的趋势。以平均发展速度衡量,在馆藏量指标项上,图书馆与档案馆同为上升,档案馆平均速度高于图书馆。

3.档案局2012年工作计划 篇三

2012年全县档案工作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以“三个体系”建设为目标,以规范化管理为抓手,高标准组织实施好县档案馆建设,突出特色抓好档案资源建设,突出重点抓好信息化建设,突出管理抓好档案安全保护,多措并举抓好档案服务,努力推进全县档案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高标准组织实施县档案新馆建设

一是严格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和《关于县级档案馆新馆网络设计建设基本要求》,认真抓好县档案新馆的设计;二是实施建设的过程中,建立严格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认真抓好工程质量;三是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二、突出特色抓好档案资源建设

按照建立覆盖广大人民群众档案资源体系的要求,抓好档案资源建设,逐步打造具有特色的核心馆藏。

一是按时接收到期档案。按时依法接收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到期档案,做到应收尽收。暂不具备接收条件的,也要采取委托代管等形式,抓好进馆档案的管理。同时,做好撤销、合并、转制单位和企业档案处置进馆。

二是创造条件扩大接收范围。凡是具有地方特色、对国

家和社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有保存价值的“三重”、“三名”、“三特”等档案,尤其是革命历史和反映本地历史事件、城市变迁的档案,不论载体形式,都要纳入接收范围,做到应收尽收。并督促有关单位及时报送已公开的现行文件。

三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档案征集工作,形成档案征集的长效机制。

三、突出重点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一是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全面完成馆藏档案案卷级目录和文件级目录的信息化录入,全面完成土改证、山林权属证、现行文件等利用频率较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

二是推进网站建设。加强网站管理,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做优网站栏目,提高网站质量,充分发挥网站的应有功能。

四、多措并举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按照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的要求,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加快档案开放步伐。对已满30年和未满30年可开放档案,经鉴定主动向社会开放。

二是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深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充分挖掘馆藏、社会、民间资源,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打造服务亮点,推出一批有质量、有品味的编研成果。

三是加强服务场所建设。重点是建设好开放档案和已公开政府信息的查阅场所、档案展览陈列场所,进一步完善利用制度,健全检索体系,简化利用程序,出台便民措施。

四是扩大农村档案信息资源覆盖面。积极贯彻全省新余农村档案工作现场会议精神,动员各乡镇高标准建立机关档案室,实行档案存放与查阅场所分开,配备相应的设备,完善档案工作各项制度,规范各种门类档案,实行集中存放,并开展有效利用,已通网络的乡镇要主动协调把档案信息上传到网上,未通网络的乡镇要想方设法把有关档案信息刻录成光盘或汇编成册,送到农村和社区,使广大农民和城市居民也能够享受到开放档案的成果,争取一次性通过全省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县验收。

五、规范有序抓好业务建设

一是推进综合档案馆管理上水平;二是加强机关档案工作;三是抓好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四是推进企业档案工作;五是强化农村档案工作;六是拓宽民生档案工作。

六、形式多样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按照九江市档案局关于《九江市档案系统“六五”普法规划》的文件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推进依法治档进程;二是结合开展创建全省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县活动,开展农村档案工作执法大检查;三是针对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查处违法案件;四是加强档案信息的采集和报送,推出一批有广度、有深度、有影响的专题报道。

都昌县档案局

4.2012年健康档案工作计划 篇四

根据县委、县政府和县卫生局的安排部署,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和县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院实际,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成立资料收集小组,居民卫生调查组,汇总统计组及质量控制组,保质保量的完成健康档案任务,资料收集组:邱小林陈欢

居民卫生调查组:赖芳

汇总统计组:廖利平

质量控制组:郑三平

二.工作目标

1.到2020年,全乡基本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以健康档案为载体,为城乡局面提供联系、综合、适宜、经济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2.2012年底全乡居民规范建档率达到60%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规范建档率城市达60%以上。孕产妇、0—6岁儿童规范建档率达60%以上。电子档案建档率达总建档人群的60%;健康档案合格率达90%。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

1.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记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和其它卫生服务记录。农村增加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和变更情况,家庭成员主要健康问题,社会经济状况,家庭厨房、厕所使用,禽畜栏设置等信息。

2.建档工作方式。通过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日常门诊、健康体检服务,医务人员入户调查等多途径的信息采集方式,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为全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3.确定建档对象。以孕产妇,0~6岁儿童,老年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慢性病人群为重点,逐步为全体居民建立乡居民健康档案。

4.填写档案表单,发放信息卡。按照《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档案填写要求,填写居民基本信息,记录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并发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详细说明用途与保管要求。初次建档,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表、信息卡。要求记录内容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儿童保健科室医务人员在新生儿访视时建立0~6岁儿童健康管理和预防接种服务专项档案;妇产科或妇女保健科医护人员在早孕诊断确认后建立孕产妇保健服务专项档案;医疗技术人员填写初建健康档案个人基本信息、实施健康体检并填写体检表。

5.表单记录归档。健康档案相关记录表单装入居民健康档案袋,农村可以家庭为单位,统一存放于乡镇卫生院。按照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实施步骤和要求,及时将有关信息录入电子健康档案。

(二)健康档案使用与居民健康管理

1.健康档案记录补充更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在居民复诊、医护人员入户服务时,调取、查阅健康档案,由接诊医生或入户服务的人员根据居民健康状况,及时更新、补充健康档案相应内容。其它医疗机构在居民就诊、转诊、会诊时负责填写接诊、转诊、会诊等服务记录,通过例会等形式定期进行信息沟通,保持资料的连续性。对需要转诊、会诊的居民,由接诊医生填写转诊、会诊记录,负责向社区转诊医疗卫生机构双向反馈。所有服务记录由责任医务人员或档案管理人员统一汇总、及时归档。已建档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就诊须持健康档案信息卡。

2.及时分析居民健康问题。乡镇卫生院至少每半年整理、分析辖区内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有关信息,列出各类人群健康状况、主要健康问题、重点管理对象。项目初期以重点人群为主整理、分析辖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书面向县卫生局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3.制定辖区居民健康管理工作计划。乡镇卫生院制定辖区居民健康管理工作计划,明确主要健康管理对象、主要健康

问题、干预办法。

4.实施辖区健康问题干预和效果评价。乡镇卫生院要有计划有重点地采取相应的适宜技术和措施,组织实施辖区健康问题干预,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咨询、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等健康管理服务,并及时实施干预效果评价。

5.农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可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相结合。利用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居民发病情况信息,进行居民健康问题分析和干预等健康管理;利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项目整理分析的居民主要疾病发生状况,指导合作医疗报销范围和比例等政策的制定,逐步提高疾病干预能力和医疗保障水平。

(三)规范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1.配备健康档案管理人员。乡镇卫生院健康档案管理人员要符合《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接受本项目的培训,并且成绩合格。

2.统一居民健康档案编码。采用17位编码制,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以乡镇(街道)为范围,村(居)委会为单位,编制居民健康档案唯一编码。同时以建档居民的身份证号码作为身份识别码,为在信息平台下实现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3.严格健康档案使用的管理。居民健康档案为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健康档案管理和服务人员在使用、管理、考核等工

作中有权使用健康档案,使用健康档案要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

4.严格健康档案保存与保管。要为居民终身保存健康档案,要遵守档案安全制度,不得造成健康档案的损毁、丢失,不得擅自泄露健康档案中的居民个人信息以及涉及居民健康的隐私信息。除法律规定必须出示或出于保护居民健康目的,居民健康档案不得转让、出卖给其他人员或机构,不能用于商业目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故发生变更时,应当将所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完整移交给县卫生局或承接延续其职能的机构管理,拒不执行并造成档案流失、损毁的,依法追究责任。

5.强化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县卫生局负责为健康档案管理提供必要条件,配备档案室和基本设备,按照防盗、防光、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等要求妥善保管健康档案,保证健康档案完整、安全。

洋地卫生院

5.2012年半年档案工作总结 篇五

2012年上半年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总结

2012年上半年,我中心在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方案》以及市卫生局各类文件精神,加强内部管理,严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充分调动全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我中心半年来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及整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居民健康档案开展落实情况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主动建档意识。为提高我辖区居民主动参与建档意识,我中心大力宣传发放各类宣传材料,让每一名社区居民了解居民健康档案,积极主动配合我中心建档工作小组顺利完成居民建档工作。

2、将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成绩与效益挂钩,实行绩效考核制度。

3、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保质保量完成,我中心对每一名参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让每一名工作人员熟悉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练掌握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建档程序。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一)、人才缺乏,影响了健康档案项目的开展进度。

(二)、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认识尚有距离,上门建档和随访主动配合存在一定困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强化职能,加大项目资金投入。

(二)、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吸引——再宣传,以逐步改变社区居民的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

(三)、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四)、配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五)、落实各项服务规范、强化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建立整理居民健康档案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

2012年7月10日

6.托里县档案局2012年工作计划 篇六

摘 要: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平台,选取2003年~2012这十年间发表于十种档案学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这十年间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重点及发展趋势。其中,年度分析反映出自2003年以来电子政务一直是档案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主题分析反映出中国电子政务的研究内容侧重于技术、组织、应用与其他四个大类,作者分析反映出作者以单独研究为主且已形成核心作者群,期刊分析反映出电子政务研究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档案学;电子政务;文献计量学

1 引言

适时地对一门学科研究进展进行回顾、探讨与反思,是该学科日渐成熟的重要表现之一。[1]在学科研究中,对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反思与解决是学者的使命与责任。作为一门交叉性质的学科,电子政务涵盖了公共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引发了实践部门及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关注,也给档案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通过对2003年~2012这十年来我国档案学核心期刊上刊载的有关电子政务的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试图了解我国档案学领域对电子政务的研究概况,以期为进一步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2 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

2.1 数据来源。一般来讲,某学科核心期刊集中刊载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具有刊载论文数量多、论文使用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等特点。本文涉及十种档案学核心期刊以戴龙基、蔡蓉华主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为准,分别为《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浙江档案》、《档案与建设》、《兰台世界》、《山西档案》、《北京档案》、《档案管理》、《档案》。研究数据通过利用“关键词=‘电子政务or‘题名=‘电子政务and‘来源=‘《档案学通讯》”——十种核心期刊依次作为来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得。

2.2 统计方法。按照以上方法,通过初步检索,得到169条结果,除去学术性不强的杂谈、心语、报道等,最终得到可用于全文统计分析的论文156篇。其中,一稿多投的以一篇计算,合著的只统计第一作者。3 统计结果及分析

3.1 年度分布。论文按年度分布的统计可以大体反映出我国档案学界2003年~2012十年间对电子政务研究的进展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03年~2012年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年度分布统计

从表1中可以看出,自2003年以来,电子政务一直是档案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关电子政务论文的数量经历了先上升略有下降然后又上升再开始回落的发展趋势。这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有关,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萌芽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1993年底国家正式启动“三金工程”;(二)孕育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央各大部委机关及全国主要城市政府部门开展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三)启动阶段:21世纪初: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十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电子政务成为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所以,经过长达十余年的萌芽和孕育阶段之后,在2003年~2008年,国家的电子政务发展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也就相应地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2009年之后对其关注度在很长一段时间趋于稳定。

3.2 主题分布。国外学者根据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不同,将之分为技术、社会和机构三个方面,并进一步把文献细分为技术标准化、安全与隐私、鉴定与授权、用户界面与交互隐喻、公民人口统计、增值效益和刺激、教育和控制、政策协调、变更管理、专业项目管理、组织与文化变革、公民政府互动等,构建了电子政务的研究框架。[2]从宏观框架来看,国外与国内对电子政务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很大差异,按照国外分类标准分类难以涵盖全部研究成果。所以,这种划分方法为本文所不取。

由于本文侧重于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的研究分析,结合我国研究现状,按主题进行分类,分为技术、组织、应用与其他四个大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级分类,具体如下:技术,包括成本控制、系统设计、信息安全和技术基础;组织,包括政府管理、绩效评估、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化、电子文件和信息资源;应用,包括政府、教育、企业和数字档案馆;其他,包括电子政务建设基础、建设经验与借鉴等。经过统计分析,研究主题的总体分类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2003年~2012年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主题分布统计

由以上数据可知,组织主题一直是关注的热点,占据所有研究比例的65%,这说明在我国现阶段,档案学研究的重点在电子政务的组织领域,主要是在电子政务的环境下进行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同时,技术和应用也占据一定的比例,这与电子政务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各种载体和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公民大众、服务于实践有关。

3.2.1 按照技术主题的二级分类。按照技术主题的分布统计如表3所示,可看出,系统构建是技术主题研究的主要部分,其中,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体系构建又占主要部分,有数字档案登记体系构建研究,还有企业信用档案体系建设思路等。除档案体系的构建外,还有少部分文章的研究面向用户的电子政务服务系统设计和行政监督仿真系统构建。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政务系统中文件风险的控制。

表3 2003年~2012年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技术主题分布统计

3.2.2 按照组织主题的二级分类。按照组织主题的分布统计如表4所示,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化是研究的主要部分,两者相加占十分之七以上。其中,档案管理占据组织主题总研究论文的三分之一之强。因为随着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档案管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愈加凸现。研究电子政务与档案管理关系,确定档案管理在电子政务中地位,规划档案管理发展目标与工作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电子政务发展,使得档案管理的对象和方式都发生新的变化,在研究中,档案学者提出档案部门要积极参与电子政务建设,研究出不少应对变化新对策。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分量稍次于档案管理,也是电子政务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政务信息公开催生了现行文件的公开,现行文件的公开又推动了档案开放,档案信息化和社会化的趋势日益加强,与电子政务的建设和运行相适应。在档案信息化的研究中,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合作共建是研究的重点。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办公自动化、文档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档案信息以惊人的速度向电子化、数字化发展,电子文件逐渐成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4]电子文件尤其是公文电子文件,是电子政务的主要管理对象和载体,其管理、储存和利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所分析的论文中,对电子文件的研究占近五分之一,主要集中在电子文件的管理和要求、电子公文的规范化及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等方面。在这十年中,也有一部分档案学者对信息资源、政府管理和绩效评估进行研究,但篇数较少。

表4 2003年~2012年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组织主题分布统计

3.2.3 按照应用主题的二级分类。按照应用主题的分布统计如表5所示。由于电子政务包括政府与市民、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和政府内部运作,所以在讨论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领域的运用时,会与组织主题中的分类(如政府管理)重叠,因此,在本主题的分类中仅关注政府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的具体应用,而不对政府管理方式、模式等进行分析。由表5可以看出,即使在档案学界,政府的应用也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其次是教育领域,研究大多集中在高校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电子政务专业定位和课程改革方面。再次是企业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子政务的视角下,档案管理制度的转变。最后是在数字档案馆领域,研究表明,作为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设施,数字档案馆的兴起与运用是提高电子政务效益的有效途径。

表5 2003年~2012年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应用主题分布统计

3.2.4 按照其他主题的二级分类。按照其他主题的分布统计如表6所示:

表6 2003年~2012年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其他主题分布统计表

在其他主题方面,主要包括电子政务建设基础、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经验等方面。电子政务建设概述主要是对电子政务基本概念的解读、框架结构以及相关知识的介绍等,电子政务的发展经验主要是介绍国外先进的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及其值得借鉴和学习之处。3.3 作者分布

3.3.1 作者合作率及合作度分布。论文作者合作度是指在确定时期内,某种或某类期刊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是衡量期刊论文作者合作度、智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度值越高则合作智能发挥得越充分。合作率是评价科研合作程度重要量化指标之一,可以反映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论文的深度和广度。[5]经过统计,得到作者合作度及合作率情况见表7:

表7 2003年~2012年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合作情况

由表7可以看出,十年来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论文中,单一作者发文数为107篇,占发文总数的68.59%;2人作者发文数为39篇,占总数的25%;3人作者发文数为9篇,占总数的5.77%;4人及以上作者发文数极少,仅有1篇。十年间论文的总体合作度为1.38,总体合作率为31.41%,这说明仍然以单独研究为主。按照年度统计,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合作情况如表8所示。可看出,2005年和2011年合作度最高,分别达到1.68和1.5。十年间合作度虽然小有起伏,但总体来说是稳中有升的趋势,这说明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的研究合作在不断深化。

表8 2003年~2012年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合作情况年度统计

3.3.2 核心作者。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的发文下限应为:“N=0.749×η(max)1/2”,其中“η(max)”表示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本次统计中最高单人发文量为8篇,据此可得出发文3篇及以上的作者即为十年来该领域研究核心作者。根据统计,十年来该领域共有核心作者十人,如表9所示。其中,十人的发文量为42篇,占发文总量的27%,已经达到文献计量学中核心作者发文数应占发文总量20%的下限,说明电子政务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已经形成。由这些核心作者所在单位可以看出,他们全部来自高校,这证明了高校在此领域雄厚的研究实力,但是也反映出以后研究需要加强与实践的结合。

表9 2003年~2012年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核心作者

3.4 期刊分布。对论文期刊分布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该学科的空间分布特点,是掌握该学科期刊学术权威的有效方法,便于人们和社会快速吸收、利用这些研究成果。表10对用于分析的所有论文的期刊分布作了统计,结果如下:

表10 2003年~2012年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核心期刊分布

从表10看出,《兰台世界》的发文数最高,为42篇,占发文总数的26.92%,其数量很大与其为半月刊、发文周期短相关。CSSCI源刊《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学通讯》的发文数分别为21篇和20篇,是除《兰台世界》以外发文最多的期刊,可以看出其对电子政务研究重视。除《山西档案》和《浙江档案》发文数量没有超过10篇以外,其他期刊发文数相对来说相差不大,都对电子政务作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各期刊发文数的差距除受各期刊办刊模式和特色,作者投稿偏好等影响外,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期刊等相互影响的关联性。

4 研究结论与发展趋势

4.1 研究关注度趋于稳定。纵观2003年~2012年,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论文一直有数量上的保证。2003年至2008年,论文数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2009年时有所下降,并在之后趋于稳定,这说明我国对电子政务的研究不断成熟,研究热度开始回温。4.2 研究内容相对集中。从论文的研究内容来看,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于适应信息时代电子政务的潮流,促进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应对传统档案工作的挑战,建立数字档案馆和档案网站,探索相适应的档案管理的新方法。

4.3 稳定的核心作者群。通过对论文合作度、合作率和核心作者群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档案学已形成了一批对电子政务有持续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群,但仍主要以单独研究为主。希望发表数量不多的研究者发挥潜能,加强集体合作,共同致力于电子政务建设。

4.4 持续、稳定的研究期刊。档案学的十种核心期刊上,都有一定数量电子政务方面的论文发表。虽然个别核心期刊刊载此方面研究成果数量还是过少,但CSSCI源刊《档案学通讯》和《档案学研究》在电子政务方面发文数量占据很大比重,其他核心期刊也非常重视相关研究,有助于电子政务研究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玉媛,曹晖,彭潇敏,王玉环.改革开放30年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主要成就[J].图书情报知识,2009(7):22~26.

[2]曾润喜,崔薇,曾忠平.我国电子政务的研究主题及其发展——基于2001年~2009年CSSCI期刊论文的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1):118~119.

[3]杨雯,于梅,张北建.电子政务与档案管理关系初探[J].档案学研究,2006(5):38~39.

[4] 方昀,林学奇,汤荣宏.电子政务建设与电子文件管理探讨[J].中国档案,2005(3): 60~61.

[5] 马波粉,周铭:2000~2009年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J].大众科技,2010(8):220~221.

上一篇:记叙文概括主要内容下一篇:青马班课程心得体会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