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

2024-10-18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精选8篇)

1.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 篇一

现代教育原理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A B C E)。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方针E.教育手段

2.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递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它们是(B C D E)。

A.学会反思B.学会认知C.学会做事D.学会共同生活E.学会生存

3.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B C D)等方面。

A.教育目的B.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教学设备E.教学组织形式

4.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AD)。

A.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B.教育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C.教育与课程之间的矛盾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

E.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

5.我国学生要学会(A B D)的学习方式,才能适应课程改革所带来得变化。

A.合作学习B.自主学习C.创造性学习D.研究性学习E.接受性学习

6.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学说,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是如下多种智力的组合(A B D E)。

A.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B.视觉/空间关系、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C.解决问题的能力D.人际交往智力E.自我反省智力、自我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

7.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有(A B C)。

A.教学B.综合实践活动C.咨询与指导D.家庭教育E.社区教育

8.英国“新学校”模式推行的教育方式是(B D E)

A.教师中心B.儿童中心C.书本中心D.社会中心E.活动中心

9.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B D E)。

A.无歧视原则B.保护儿童原则C.儿童利益最佳原则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E.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

10.下列内容哪些属于社会教育的特点(B C D E)。

A.系统性B.多样性C.群众性D.补偿性E.开放性

11.未来的学校教育将呈现以下的特点:(A B D E)。

A.追求教育民主化的纵深发展B.追求教育的多样化C.追求教育的标准化

D.追求教育的国际化E.追求教育的终身化

12.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A C D E)。

A.生存的权利 B.婚姻的权利C.受尊重的权利 D.受教育的权利 E.安全的权利

13.当代社会存在的基本教育形态是(A B C)。

A.社会教育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终身教育E.高等教育

14.学校教育内容的具体规范形式包括(A B C D)。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科书D.作业E.考核

15.赞可夫依据其一般发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原则(A B C)。

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C.掌握学科结构原则

D.发现学习原则E.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原则

16.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AB)。

A.人口数量B.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C.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D.社会文化 E.法律制度

17.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A B C D E)。

A.先导性B.感染性 C.权威性 D.终身性 E.针对性

18.课程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B C D E)。

A.培养目标B.教学科目C.学科开设顺序

D.各门学科教学时数E.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19.夸美纽斯提出的影响至今的三个教学原则是:(A C D)。

A.直观性原则B.前景教育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E.平行影响原则

20.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B C E)。

A.教育即生活B.社会即学校 C.生活即教育 D.学校即教育 E.教学做合一

21.咨询与指导的主要形式有(A B C E)。

A.学习指导B.职业生涯指导 C.心理咨询与指导D.社会交往指导E.休闲指导

22.赫尔巴特把教学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A C D E)。

A.清楚(明了)B.识记C.联合D.系统E.方法

23.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

24.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包括(A C D)。

A.增强学生实践能力B.健全学生的体魄C.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D.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E.增长学生的知识

25.教师专业结构的构成要素有:(A B D)。

A.教师专业精神B.教师专业知识 C.教师职业道德 D.教师专业能力 E.教师专业态度

26.教育先行的理论基础在于教育是具有(A C D)的产业。

A.基础性B.教育性C.先导性 D.全局性 E.可持续性

27.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B C D E)等规律。

A.稳定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不平衡性E.个别差异性

二、填空题

1.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著有《我的教育信箱》与《民主主义与教育》等著作。

2.实现“两基”是优先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

3.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特点,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

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主要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习”,由“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由接受学习转变为“研究性学习”。

6.教育活动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教育的基本矛盾。教育中的两在基本矛盾是教育与展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

7.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两个基本特性。

8.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

9.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的很多重要思想中,最核心的思想是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育思想最早出自。

11.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一个现有的发展水平和一个可能的发展水平,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范围是最近发展区。

12.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13.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作为教学的任务之一,其核心或者说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4.传统的老师职业是传授知识,信息时代的老师职业是教人学会学习。

15.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应以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为指导,即“以

与实践能力为重点”。

16.在教育学发展史上,第一本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来讨论教育问题的教学专著是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三、名词解释

1.教育思想泛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2.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各种探索活动,获得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3.教育观念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教育工作者或其他社会成员头脑中的直接影响人们的教育行为的教育主张、教育观点和教育评价标准等。

4.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

5.教育方针是由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提出的,带有法系效力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向、目的、道路的总体规定。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和宗旨。

6.社区教育指的是以一定的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具有共同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并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学校为服务社区,社区依赖于学校,旨在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黑市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

7.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8.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9.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要求

10.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1.学校教育即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四、简答题

1.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主体性表现有哪些?

(1)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2)教育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播者;(3)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4)教育者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5)教育者也是一个具有自我提高能力的学习者。

2.终身教育体系下学校教育面临哪些挑战?

(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方法和内容;(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性和教育的组织。

3.简述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1)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2)重视早期教育;(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4.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有哪些?

(1)删除了原有课程内容中艰深、晦涩、陈旧的部分,使课程内容呈现出简洁、明了、有条理和新颖的特征;(2)增加了与学生和社会现实生活相关的成分,使课程内容更加具体、更富有生活气息;(3)放弃以往对课程内容进行统一尺度的界定,实现课程内容标准的层次化。

5.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1)教育观念现代化;(2)教育内容现代化;(3)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4)教育管理现代化;(5)教师素质现代化。

6.简述教育的本质特征。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社会活动。

7.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简述教学任务。

(1)培养学生基础学力;(2)建构学生个性化的多元智力结构;(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简述当代学生观。

(1)以人为本的理念;(2)尊重的教育理念;(3)重视学生发展性的教育理念;(4)依法施教的理念;(5)自我教育的理念。

8.简述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主要是针对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

(1)教育观念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2)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3)部分课程内容陈旧;(4)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教育和社会实际;(5)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课程评价基于只重视学业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7)课程管理过于集中,使课程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

9.简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4)倡导建构的学习;(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10.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1)由传统的“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2)由传统的“个体学习”到“合作学习;(3)由传统的“接受学习”到“研究性学习”。

11.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产生的影响。

(1)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影响教师常规教学方式;(3)使教师重新审视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4)课程改革对教师之间的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论述题再加上实例

1.如何发挥教育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人的身心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教育发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它要受到以下多方因素制约:(1)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制约;(2)教育的自身状况;(3)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4)教育管理现代化;(5)教师素质现代化。

2.对学会学习的思想内涵的认识?

(1)学会认知:“认知”不仅是书本上、课堂上的知识,还包括社会规范;要学会认识,掌握求知手段;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探求热情、科学的态度与方法;“求知”是一个

不断反复、不断“完成”的过程。

(2)学会做事:注重培养劳动者的综合者的综合能力;不仅获取智力技能,还要获取社会行为技能等;在“求知”过程中养成科学素质基础,培养应变能力和革新能力。

(3)学会共同生活:首先要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做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会关心、分享、合作,学会平等对话、相互交流;学会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主要途径是参与社会活动,在磨合中找到认同、共识,获得体验。

(4)学会生存: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它超越了单纯的首先、意义上的“做人”,而包括了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3.结合实例,谈谈你对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各种探索活动,获得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包括:(1)问题性;(2)开放性;(3)综合性;(4)社会性;(5)实践性;(6)主体性。

4.结合当代学生的特点,谈谈教育者如何针对这些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

(1)主体意识增强。主体性主要指三方面内容: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2)信息获取方式多样;(3)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4)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

5.我国为什么要进行素质教育,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内涵与特征的认识。

原因:(1)根本原因是国家推行科教兴国战略,要提高人口素质;(2)直接原因是要从根本上治理“片面追求升学率”。

内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特征: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充分发展、可持续发展。

6.结合当前我国教育中存在的“忽视人”的实际问题,论述什么是“尊重的教育理念”如何贯彻这种新型学生观?

尊重的教育理念:尊重的教育就是把人看作教育的出发点,坚持人是教育的最高价值,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理解教育的本质与功能,并依据教育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对其进行价值判断。

贯彻:(1)尊重教育规律。教育必须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2)尊重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自尊。要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每一位受教育者;要用心去了解对方;师生间建立平等、自由、关心、鼓励、帮助的关系;把受教育者看成是一个个活生生、有独特个性的人;意识到自我尊重的价值。

7.从教师专业结构的构成要素出发,结合实际,谈谈应该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

(1)教师专业精神:①教育信念;②教育态度和动机;③自主发展。

(2)教师专业知识:①普通文化知识;②专业学科知识;③一般教学法知识;④学科教学法知识;⑤个人实践知识。

(3)教师专业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8.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教育应对措施及改革趋势是什么?

(1)追求教育民主化,发展全民教育;(2)实行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倡导学会关心,加强人文教育;(4)追求教育的终身化,构建学习化社会;(5)谋求教育的国际化,注重教育的本土化。

2.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 篇二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相互关系如下所示:

主要考察点归纳如下:

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要注意应用以下知识分析问题:

1.判断是否是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否有其他物质产生, 化学变化的宏观特征是物质发生了变化, 微观原理是原子重新组合, 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 个数和质量均不变化, 因此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依据, 是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

2.化学反应的分类。

a.按反应前后的物质种类分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A+B=C

分解反应C=A+B

置换反应A+BC=AC+B

复分解反应AB+CD=AD+CB

b.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3.溶液中的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溶液中的置换反应包括金属跟酸溶液、金属跟盐溶液的反应。这两类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要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跟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另一种盐;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 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 金属活动顺序只适用于在水溶液里发生的反应, 不适用于在高温或非溶液状态下发生的反应;有铁参加的置换反应只能生成亚铁盐。

复分解反应是指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其实质是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生成两种新化合物。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要考虑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要正确应用以下观点分析问题: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即核内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2.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金属、固体非金属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3.原子与离子的比较

三、物质分类

★要注意应用以下知识分析问题:

1.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比较。

2.单质与化合物的比较。

3.酸碱盐的归纳纯净物

四、化学用语: (是学习化学的语言工具, 必须理解并掌握)

★要注意应用以下知识分析问题:

1.化学符号的意义:

⑴元素符号的涵义

(1) 表示一种元素; (2) 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3) 有时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元素符号的左边一旦配上化学计量数, 则只表示某元素的几个原子例如:“H”表示氢元素, 还表示一个氢原子;“2H”只表示两个氢原子。

⑵离子符号的涵义

离子符号的写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及其正负。化合价的表示法与离子符号的写法要严格区分。元素化合价的正负及其数目要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3) 化学式的涵义

(1) 表示一种物质; (2) 表示该物质由何种元素组成; (3) 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 (4) 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构成。如果化学式左边出现化学计量数, 则只表示某物质的几个分子。例如2O2表示两个氧分子, 5H2O表示五个水分子。

(4) 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1) 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 在什么条件下生成了什么物质。

(2) 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微粒数量关系。

(3) 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2.根据粒子示意图判断阴阳离子和原子。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核外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从里往外排, 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第二最多容纳8个电子, 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3.化合价是元素的性质;单质的化合价为零;离子化合物中化合价与得失电子有关, 得电子为负, 失电子为正, 数目与得失电子数目相同;化合价规则:化合物中, 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 篇三

回答

对于算法初步这章内容,考查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思想的可能性不大,而应重视流程图表示的算法及算法语句(伪代码)表示的算法.虽然不同版本教材中的算法语句不同,但是流程图是相同的,因此更应该重视对流程图的复习.在对本章内容进行复习的时候,不宜搞得太难,掌握基本思想及格式即可.另外要注意的是流程图与其他知识相结合的实际应用型题目,如2008年江苏高考第7题.

要做好算法的题目,首先必须熟练掌握程序框图和基本算法语句.不管做哪种形式的算法问题,都要特别注意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常常用条件结构来设计算法的有分段函数的求值、数据的大小关系等问题,而循环结构主要用在一些有规律的重复计算的算法中,如累加求和、累乘求积等问题.在循环结构中,要注意分析计数变量、累加变量以及循环结构中条件的表达和含义,特别要注意避免出现多一次循环或少一次循环的情况.

问题二 复数问题会以什么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哪些知识点?

回答高考对复数的要求还是围绕着“数系扩充”和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展开的,在考查时,题型仍以小题为主,难度不大.

复数的基本概念中,难点在于对复数中诸多概念的正确理解.特别要领会和掌握的有以下几点: ① 复数是实数的条件:z=a+bi∈R(a,b∈R)b=0z=z-;② 复数是纯虚数的条件:z=a+bi(a,b∈R)是纯虚数z+z-=0(z≠0);③ 两个复数相等的条件:a+bi=c+dia=c且b=d(其中,a,b,c,d∈R),特别地,a+bi=0a=b=0;④ 复数z=a+bi(a,b∈R)的模|z|=a2+b2,共轭复数z-=a-bi.

复数的代数形式运算类似多项式的运算,加法类似合并同类项,乘法类似多项式相乘,除法实际是分母实数化(类似分母有理化).复数运算常用的结论有:① i2=-1;② i4n=1,i4n+1=i,i4n+2=-1,i4n+3=-i,其中n∈N;③ (1±i)2=±2i;④ ω=-12+32i,ω2=ω-,ω=1ω2,ω3=1,1+ω+ω2=0.

复数的几何意义是复数中的难点,化解难点的关键是对复数的几何意义的正确理解.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① 复数z=a+bi(a,b∈R)的模|z|=a2+b2实际上就是指复平面上的点Z(a,b)到原点O的距离;|z1-z2|的几何意义是复平面上的两点Z1,Z2之间的距离;② 复数z、复平面上的点Z及向量OZ一一对应,即z=a+bi(a,b∈R)Z(a,b)OZ.

解答复数问题,要学会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去分析和求解.如果遇到复数就设z=a+bi(a,b∈R),则有时会给问题的解答带来不必要的运算上的困难,如能把握住复数的整体性质,充分运用整体思想求解,则能事半功倍.

问题三 概率统计部分考查的侧重点是什么?会出哪些题型?

回答统计初步主要考查对统计思想、统计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统计初步的考查重点是:

(1) 随机抽样的三种方法,即简单随机抽样:适用于总体中的个体数量不多的情况;系统抽样:适用于总体中的个体数量较多的情况;分层抽样:适用于总体中的个体具有明显层次的情况.三种抽样方法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等概率抽样,体现了抽样的公平性.

(2) 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是表示样本数据的图表,在频率分布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样本数据在各个组内的频数以及频率;而频率分布直方图更加直观地表示了样本数据的分布情况,值得注意的是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纵轴上的点表示频率除以组距.解答频率分布图表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楚其含义.

(3) 理解样本数据平均数与方差的意义和作用,能从已有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方差).

概率部分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以及随机变量的概率问题.古典概型是学习以及高考的重点,几何概型是等可能概型的一种,直观性强,特别要注意对几何图形的构造,体会测度的含义——对线段而言为长度,对平面图形而言为面积,对立体图形而言是体积.对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考查多以小题的形式出现,以中等难度题目为主.

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复习关键是:

(1) 一个事件是否为古典概型,在于这个实验是否具有“有限性和等可能性”这两个基本特征.

(2) 几何概型具有“无限性和等可能性”这两个特点.化解实际问题向几何概型的转化过程中,要清楚几何概型的意义和计算公式,特别要注意的是很多几何概型往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才能转化到几何度量值的计算上来.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转化,如把从两个区间内取出的实数看成坐标平面上的点的坐标,将问题转化为平面上的区域问题等,这种转化策略是化解几何概型试题难点的关键.

(3) 在求互斥事件概率时,要合理利用公式P(A+B)=P(A)+P(B).在求对立事件概率时,要运用公式P(A-)=1-P(A).对于比较复杂的概率问题,可尝试利用其对立事件求解(即逆向思维),或分解成若干个互斥事件(即分类讨论),利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求解.

概率初步研究的是孤立的事件发生与否的概率,而随机变量研究的概率问题是在一次试验中,某类现象发生概率的状态(即分布).要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意义,掌握其计算公式,而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需要引起重视.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公式是E(X)=x1p1+x2p2+…+xnpn+…,此外有:E(aX+b)=aE(X)+b;方差公式是V(X)=(x1-μ)2p1+(x2-μ)2p2+…+(xn-μ)2pn=∑ni=1(xi-μ)2pi或 V(X)=∑ni=1x2ipi-μ2,此外也有:V(aX+b)=a2V(X).

问题四 近几年高中计数原理的重点在哪里?会以什么样的题型进行考查?

回答近几年高中普遍提高了对计数原理应用的考查要求,即高考对计数问题的考查更多着眼于对计数原理的应用,而淡化了技巧与繁琐的运算,很多考题已经很难区分是单独地考查计数原理还是排列组合,更多的是趋于统一与融合.

计数原理的复习关键是:

(1) 要理解两个原理的含义,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强调完成一件事有若干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完成这件事,各种方法互不干涉;而分步计数原理强调完成一件事分成几个步骤,各步之间彼此依赖,只有完成所有的步骤才能完成这件事,缺少其中任何一步都不能完成这件事且各步中的方法是相互独立的.

(2) 解排列、组合应用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是组合问题还是排列问题,可以按元素的性质分类,按事件发生的过程分步;然后要弄清楚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在”与“不在”,“相邻”与“不相邻”等,常用的方法有“先排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捆绑法”、“插空法”等.

(3) 常见的解题策略有以下几种:① 特殊元素优先安排的策略;② 合理分类与准确分步的策略;③ 排列、组合混合问题先选后排的策略;④ 正难则反、等价转化的策略;⑤ 相邻问题捆绑处理的策略;⑥ 不相邻问题插空处理的策略;⑦ 定序问题除法处理的策略;⑧ 分排问题直排处理的策略;⑨ “小集团”排列问题中先整体后局部的策略;⑩ 构造模型的策略.

(4) 对于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计算问题,要注意依据排列数与组合数公式及其变形,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阶乘的运算、组合数性质的使用和提取公因式等方法的运用.另外,含有排列数或组合数的方程都是在正整数范围内求解.利用这一点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将方程及时化简.证明题一般用Amn=n!(n-m)!或Cmn=n!m!(n-m)!及组合数的性质,证明过程中要注意阶乘的运算及技巧.

4.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 篇四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的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它与一定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道德风尚及风俗习惯相联系,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

1、必须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操作。

2、必须是联系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一种形式,主客体可借助这种形式发生互动。

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构成要素之间、运行阶段的本质的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1、教育要求与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

2、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具体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许多具体矛盾,因此也就存在着许多具体规律。

(1)双向互动规律。即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辩证统一的规律。(2)内化外化规律。即内化与外化辩证统一规律。

(3)协调控制规律。即协调自觉影响与控制自发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

六、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一定社会思想品德要求的表达者和体现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施加者和调控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教育影响的接受者和教育效果最主要的体现者。

2、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即使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者的教育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同时存在且辩证地统一在一起。

3、根据这个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注意调动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确实发挥其主导作用,更要注意是两者统一起来,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七、思想政治教育矛盾:

1、主体和客体、思想和行为的矛盾;

2、主体意识形态和客体思想行为的矛盾;

3、主体的正确思想政治意识与客体的错误思想政治意识的矛盾;

4、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意识和非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意识的矛盾;

5、主体传播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与客体思想行为的矛盾;

6、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八、为什么说“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

1、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

2、这个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推动着它的发展;

3、这个矛盾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其他矛盾;

九、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指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和社会生活所能发挥的积极的有利的作用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其功能有如下特点。

1、客观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便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2、多方面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得,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决定的。

3、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层次性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所作用的对象的层次性所决定的。

4、发展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发展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特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保持旺盛生命力之所在。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

1、个体生存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人类个体遵循客观规律、服从生存原则以便求得更好的生存状态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2、个体发展功能(1)引导政治方向(2)约束规范行为(3)激发精神动力(4)塑造个体人格

3、个体享用功能: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和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并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和幸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

1、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功能

(1)传到主导意识形态,调节社会精神生产;(2)传到主导政治意识,引导人们的政治行为

(3)沟通社会信息,确保社会有机联系,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与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

(1)是经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可靠保证

(2)是推动社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

(3)是营造经济建设发展的和谐社会环境的重要手段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

(1)文化传播功能

(2)文化选择功能

(3)文化创新功能

九、“四有”新人的培养

1、“四有”新人指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2、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途径:

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2)引导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接受和顺应社会变革的心理和强烈的责任感)(3)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4)增强人们的法制纪律观念(5)促使人们养成重视教育的态度,提高人们的知识文化素养。

第一章 绪论

一、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辨析

1)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建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

2)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

3)思想政治工作: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

4)思想政治教育: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是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1)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2)研究对象: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3)特点:a阶级性、b实践性、c综合性

三、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一)个人与社会

(1)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

(2)社会则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二)思想与行为

(1)思想是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部分理性认识,又包括有感性认识、情感和意志等成分(2)行为则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

(三)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

(1)教育主体是指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教育者,教育客体则是指接受教育影响的受教育者,两者的双向互动过程就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四)内化与外化(1)内化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外化则是将个体品德一是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2)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

(五)教育与管理: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影响的实践活动,它主要靠说服教育,启发人们的自觉性。管理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纪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以维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实践活动,它主要靠规范约束,带有强制性。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的主要经验有哪些 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知道与博采众长相结合。2)坚持思想解放和学术民主的原则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 4)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行理论研究 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队伍的建设。

五、在新时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2)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 3)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更

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怎样贯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原则 1)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 2)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3)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1)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2)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3)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 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5)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6)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7)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8)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 9)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10)关于执政党的建设理论

3.在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建设中怎样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与技术

对待小至一个家庭,大至全球问题,最重要的事情是克服学习的智障。一个组织,应成为“学习型组织”,使其中的人们得以不断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持续学习,共同学习,提升组织整体运作的“群体智力”,全力实现共同的愿望和目标。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为什么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

1)因为无产阶级政党充分运用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有力武器,社会主义才由理论变成现实,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取得由一国到多国的胜利。

2)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表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它在党的事业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党的工作的一条重要的战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引领人们参加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始终不渝地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和群众工作的一大特色,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在现阶段更不应该松懈。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传家宝,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以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联系实际说明其中一种功能。

1)个体生存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人的物质生活的顺利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

2)个体发展功能(引导政治方向;约束规范行为;激发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

3)个体享用功能

3.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联系实际说明其中一种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功能(传到主导意识形态,调节社会精神生产;传到主导政治意识,引导人们的政治行为;沟通社会信息,确保社会有机联系,促进1.1.社会政治的稳定与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是经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保证;是推动社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是营造经济建设发展的和谐社会环境的重要手段)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文化传播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创造功能)4.怎样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1)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既有区别又紧密相联,不可分割。

2)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到适当的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作用的前提条件。一般而言,“有为”是为了“有位”,“有位”才能“有为”,“有位”要求“有为”,同时“有为”才能“有位”,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才能体现和落实“有位”,才不会有名无实。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 简述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 1)社会发展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其目的就必须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共的奋斗目标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奋斗目的要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来确定;为了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2)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思想实际: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教育对象多层次多角度的精神需求,还应考虑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实际,教育对象思想层次的不同决定的。

2.为什么将培养“四有”新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1)这一根本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中心,全部思想政治教育都必须围绕这一根本任务的展开活动

2)培育四有新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

3)培育四有新人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 4)培育四有新人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3.简述“四有”新人内在精神素质的培养

1)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2)引导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a.接受和顺应社会变革的心理;b.强烈的责任感

3)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4)增强人们的法制道德观念

5)促使人们养成重视教育的态度,提高人们的文化知识素养 4.完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坚持抓好地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 2)突出主旋律的教育

3)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努力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1.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它有哪些主要特点?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1.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2)主要特点:1广泛性2动态性3特定性4可创性 2.联系实际谈谈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1)宏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a经济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我国的经济情况可能使我国的经济制度发生变化,从而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由经济制度决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尤其是个人的经济生活条件,对人们的思想品德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对人们的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b政治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政治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根本的影响和制约,决定着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权;现实政治状况更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品德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

c文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文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的特征:属人性,社会性,创造性,时代性,复杂性)

d大众传播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大众传媒形式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信息,会形成一种舆论环境)2)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a家庭环境的影响(具体影响是通过其特点表现出来的:普遍性和长久性;渗透性;针对性;家庭环境的主体具有血缘伦理的亲和性和权威性)

b学校环境的影响(是通过其特点表现出来的:全面性;阶级性;渗透性;导向性)c社会组织(工作)环境的影响(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社会组织效益;社会组织风气;组织领导的形象)

d社区环境的影响(影响因素:社区生活秩序和经济发展程度;社区风气;道德规范;人际交往)

e同辈群体环境的影响(特点:自由性,渗透性,独特性)3.如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1)优化经济环境:加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理顺分配关系,在全社会建立和谐的利益关系

2)优化政治环境:坚持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推进机构改革;加强反腐倡廉和干部道德建设

3)优化文化环境:首先也是最根本的是要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持续发挥全面提高公民综合素质的作用;促进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努力建设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乡镇文化、社区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优化亚文化环境;最后要抓好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

4)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当合政府要有效地控制电视广播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体,弘扬主旋律,加强正面宣传、正面报道、正面教育;敢于通过媒体剖析现实,澄清是非,开展道德评价,实行舆论监督;采取有效地措施进化网络环境;加强媒体自律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1.解释下列名词:思想品德、思想品德结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1)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2)思想品德结构:是指人的思想品德的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3)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简述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1)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主客体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产物。

2)人的思想品德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

a.主体的知情信意行在发展方向上由不一致到一致。b.在发展水平上由不平衡对平衡的矛盾运动。

3.试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

1)明确的计划性和鲜明的正面性 2)突出的复杂性和广泛的社会性 3)积极地引导性和明显的长期性

4.试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1)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表现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3)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 4)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 5)受教育者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方式(条件)之间的矛盾 5.试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1)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 2)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 1.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特征、职能和基本素质。1)特征:阶级性、主导性、客体性 2)职能:

a教育职能和管理职能(教育职能: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传授思政知识和品德规范;促使教育对象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b引导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管理职能:确定目标和计划; c进行制度管理;协调教育活动的各种因素)

3)基本素质:

a政治素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较高的政治水平;较高的政策水平);

b道德素质(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热爱和尊重教育对象;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思想素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思想作风素质);

c知识素质(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根据工作对象和所处环境的需要应该掌握的有关知识); d能力素质;e生理心理素质

2.如何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1)思政教育的对象是人,进行思政教育就是培养人们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教育对象,这是思政教育的起点和基础

2)思政教育对象就是思政教育活动所作用的对象,思政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也就是受教育者;

3)特征:a、广泛性(社会群体成员,随时间地点和条件而转移)b、层次性(分层施教,因人而异)c、可塑性(受环境影响和教育作用两者共同塑造)d、主体性(对象具有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3.为什么说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1)这主要是由青年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以及青年的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2)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青年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青年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3)青年的生理心理特点(青年时期人的身体发育迅速,体力精力都处于最旺盛的时期)青年的心理特点(青年时期是人生由少年向成年的过渡阶段,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发展中逐渐成熟的阶段)4.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1)思政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联系:a、思政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相互规定相互依存;b、思政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变化不居、相互转化

2)思政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区别:a、角色不同;b、任务侧重点和活动方式不同;c、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

5.如何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是思政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微妙也是最难处理的关系。

1)平等。思想政治教育是平等、自由、民主的教育。没有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平等,就没有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平等,并不意味着否定两者之间的教育关系,也不是要解构两者之间的教育关系。

2)理解。理解就是了解、沟通,他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更不是某种同情,他是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一种理性过程。要饱含感情,重视教育对象的差异性。

3)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精神共享,共享是两者关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处理两者关系的原则。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原则有哪些? 1)整体性原则:在实施教育内容时,必须使思政教育内容系统各要素协同作用,使教育内容成为具有良好功能的系统

2)相关性原则:必须充分注意教育内容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以及教育内容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3)层次性原则: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时,要注意到它的层次性;在不同教育时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确定、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的要素构成的。

4)目的性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内容和每一项内容的实施,都必须1.有明确的目的性。

5)重点要素原则:是指在确定教育内容时,要把作用相对较小的要素放到次要位置,把作用相对较大的要素放到主要位置,从而突出重点要素。2.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教育各包含哪些内容?

1)世界观:科学的世界观教育是思政教育带有根本性的教育内容,进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主要就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2)政治观:就我国现阶段而言,政治观是特指人们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所持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和根本方法。包括基本国情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

3)人生观:无产阶级的人生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看成人生的最高目的,它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进步的人生观,内容主要有:理想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成才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4)法制观:社会主义法制观教育就是人们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以使人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正确行使民主权利,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纪律,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秩序,内容主要有:社会主义民主教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以及遵守纪律的教育

5)道德观教育:道德教育就是为使人们践行某种道德义务,而对人们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恋爱婚姻家庭道德教育、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3.简述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基本内容。

1)深入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教育 2)深入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 3)深入进行改革开放的教育

4)帮助人们正确把握“两个基本点”辩证关系 4.如何进行理想、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以及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答案仅供参考)

1)进行理想教育,就是要使人们把共产主义理想内化为个人理想,树立共产主义目标并为之奋斗努力。要做到以下几点;A、要把远大理想即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和现阶段理想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教育结合起来,激励人们胸怀远大理想,脚踏实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B、要结合各行各业、各个集体的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进行理想教育,引导人们立足本岗职位,做好工作,为实现共同理想做贡献。C、要把社会理想的教育与个人理想的引导结合起来,帮助人们把个人理想会与崇高的社会理想之中并在为实现社会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D、要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确定不同的教育起点,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

2)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长期生活在一定疆域里的人民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3)社会主义民主教育要人民群众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社会主义法制教育要突出重点。

4)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就是要引导人们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把集体主义原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作为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关系的根本标准。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1.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科学依据主要是什么?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反映,因而确立思政教育原则的主要依据只能是思政教育的客观规律,这也是确立思政教育原则的内在依据。2.思想政治教育有哪些主要原则?如何在思想政治家教育中坚持这些原则? 1)方向原则:方向原则指全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始终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

意义:第一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保持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色;第二坚持方向原则才能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第三坚持方向原则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根本要求。

如何坚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高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性原则的自觉性;必须讲究科学性。

2)求实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原则。

意义: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贴近人们的思想实际,落到实处,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何坚持:要有强烈的求实精神;要将理论和时间结合起来;要注意方法;坚持与时俱进。

3)民主原则:全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该体现和落实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民主精神,坚持民主作风和民主方法。

坚持民主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决定的;是有思想政治教育索要解决的矛盾的性质所决定的。

如何坚持:首先要正确理解民主原则;要畅通渠道,营造氛围,发扬民主,广开言路。4)渗透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到经济工作、文化工作、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工作乃至日常生活中去,结合各项具体工作的实际进行。

意义: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如何坚持:必须强化结合经济业务工作开展思政教育的渗透意识,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各种具体工作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对人们实施全方位的教育影响;其次要加强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使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形成合力。

5)层次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从实际出发,承认差异,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思想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育,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将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有机结合起来。

区分层次是由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决定;是克服过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刀切”“一锅煮”等弊端的迫切要求;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迫切要求。

如何坚持:要深入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准确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思政教育目标要求和内容;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和适宜的氛围,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需要。

6)激励原则:思政教育者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对教育者施加正强化和负强化的信息反馈,以引起心里和情感变化,使其产生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反应,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

坚持激励原则是人们行为活动规律的要求;是完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务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如何坚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各种激励手段的运用应于思政教育的目标一致。7)主体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主义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

坚持主体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所决定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特质所要求的。

如何坚持: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着力培养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要注意将每个人自己教育自己与集体成员间的互帮互教结合起来。

8)示范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和感染受教育者,以促进其思想到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如何坚持:思政教育者要加强理论学习和人格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身体力行,带头实践自己提倡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艺术 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何意义?

1)定义:思政教育方法,承担着传递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的使命,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意义:a思政教育方法是实现思政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

b思政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的扭结;

c科学的思政教育方法是增强思政教育成效的重要条件。

2.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有哪些?联系实际谈谈其中一种方法。思政教育的基本方法:理论灌输法(又称说理引导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比较鉴别法;咨询辅导法

(联系实际的部分大家就自己看一下)

3.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1)针对性:根据思政教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具体内容选择和运用方法;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特点选择和运用方法;针对具体思想热点问题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方法。

2)综合性: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多种方法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构成的协调、有序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产生综合效果。

3)创造性: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运用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方法的创新,整体上思考问题;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创新思政教育方法。

4.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有什么意义?

1)思政教育艺术:指思政教育者为了有效地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而创造性运用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技能和技巧的总和。

2)意义:a加强教育艺术的运用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水平;

b加强教育艺术的运用有助于增强思政教育的时效性。5.联系实际说明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艺术有:运用语言的艺术,选择时机的艺术,选择突破口的艺术,把握适度的艺术,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式的艺术。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1.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其特征有哪些?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载体:指承载、传导思政教育因素,能为思政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

特征:

1)客观性和主观性。客观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与物质紧密相联的一种现实的活动形式,是一种客观存在;主观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和运用体现了人的主观认识,是一种主体活动。

2)实践性和发展性。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的要素和方式,其产生1.和运用都具有突出的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3)承载性和传导性。

2.简述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载体是思政教育过程的综合组织形式或具体的活动形式; 2)载体是思政教育过程各要素相互联系的枢纽,是各要素相互作用实现的形式。

3.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大众传播载体各有什么特征、功能?如何运用好这些载体?

1)管理载体: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于管理活动之中,并与管理手段相配合,以达到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规范人们的行为、调动人们生产、工作、学习的积极性的目的。

特征:a普遍性;b制度化;

功能:a有利于更好地把思政教育与经济、业务结合起来;

b有利于对人们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益; c有利于人们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运用要求:a提高思政教育者运用管理载体的自觉性; b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c建立健全“一岗两责”制度;

d将思政教育的某些要求和内容制度化;

e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运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2)文化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者充分利用各种文化产品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文化建设之中,借此对人们进行教育,以达到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特征:形式的多样性;对人影响的全面性;影响方式的渗透性;

功能:a有利于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扩大思政教育的影响面; b有利于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c有利于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全民一致的价值观;

运用:a保证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充分发挥文化载体培养四有新人的作用;

b大力发展各项文化事业,提高文化建设的水平,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c大力强群体文化建设,把思政教育落实到城乡基层;

d促进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文化载体的运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3)活动载体:教育这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有意识的开展各种活动,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活动之中,使教育者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二是必须是联系教育者和教育客体的一种形式,主体可以借助这种形式发生互动。

特征:明确的教育目的性,广泛的群众参与性,突出的社会实践性。功能:a能较好的使思政教育内容“活化”,从而为人们潜移默化接受; b能促进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并较好的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 c在一定意义上使思政教育的客体主体化,有助于扩大思政教育面。运用:a加强对活动的指导,组织好各种活动;

b各种活动都应有明确的目的并根据活动目的确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c活动应因地制宜,丰富多彩,具有吸引力; d活动应讲求实效,不可过多过滥; e充分发挥活动参与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大众传播载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工具想广大群众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人民群众在广泛的接受社会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特征:覆盖面广;传递迅速,时效性强;大众传播的影响具有增殖力

功能:a能直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国人民树立共同的理想; b能满足人们社会化需要,促进人们不断地与时俱进; c能通过调剂人们的生活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 d能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强化思政教育效果。

运用:a坚持大众传播的社会主义方向以及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标;

b注意不同传媒的优势互补,发挥多种传媒的综合效应,形成大众传媒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态势;

c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大众传播的过程,实现传播者和受众之间有效地互动; d注意大众传媒的局限性,努力消除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1.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它具有哪些有别于其他管理活动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指思想政治教育领导部门、主管机构及其管理人员,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手段,对思想政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的创造性活动过程。

特征:a、方向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性原则的体现,它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和计划中,体现在管理者的观念和管理行为中,体现在具体的管理运行机制中。

b、民主性,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必须充分发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一种民主性的管理。

c、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具有开放性的特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处在一个开放的时代,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是一个封闭和开放相结合的过程。

2.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1)目标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管理首要的基本内容,是对目标的管理,包括对目标确定的权限、程序和考核等,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要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2)计划管理:是通过编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案并促使它顺利实施,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计划的内容,计划的层次性,计划的落实。

3)规范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管理的俄主要内容是制定、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则以及纪律、管理制度与行政法规等,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工作任务的完成。主要包括:岗位职责,教育制度,管理制度,工作制度,行政法规,行政法规,4)信息管理:通过对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进行系而科学地收集、加工、传递、控制、反馈,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过程。

5)队伍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是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能否实现、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重大问题。3.形成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应该做好哪些重要工作?

1)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为提高管理水平,避免错误决策,必须按照决策流程和科学化、合理化的要求进行有效决策。

2)决策流程分为八个步骤:确定问题和目标,搜集信息,确定决策标准,拟定方案,分析方案,确定方案,实施方案,评价决策效果。

5.教育原理工学院资料 篇五

3.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萌芽,尚未形成体系。

7.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个体的先天因素。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它是物质基础。8.教师的劳动特点:(1)特殊的复杂性:教育对象、任务、时间空间。(2)独特的创造性:教育有法,但无定法。(3)鲜明的示范性: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4)个体性和协作性(5)显效的长期性

9.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哪方面的素质?

(1)学科专业素养(2)教育能力培养(3)心理素质(4)创新素质 4我国古代奴隶社会,教育内容主要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7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论语》一书收集了他关于哲学,政治和教育方面的方论

8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就是西方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9卢梭的教育代表作诗《爱弥尔》 10被人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 11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可分分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12.师生在教育内容上构成授教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13【上课】 是教学过程诸环节中的组进行教学。

情感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

四、简答题:

1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一: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

2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答: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三: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3如何理解素质教育的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答: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1.经济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

A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人力与时间

B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财力与物力

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一方面,物质资料的生产力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包括需要的劳动力的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

3.经济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的作用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而培养人的规格要求,除了受社会政治制度制约之外,同时还要受社会物质发11.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学校一切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

12.教学的首要任务: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3.教育体现了人们的教育思想

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基本观点:教育目的完全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

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福禄培尔、马斯洛、罗杰斯。基本观点: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的本性和本能得到自然的最完善的发展。

文化本位论:达标任务:狄尔泰、斯普朗格。基本观点:强调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教育活动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教育目的的制定应围绕着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

14、“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是体现教育的循序渐进原则。

15、以语言为主的教育方法有以下几种: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方法。它是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他它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讲读四种具体方式。

16、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以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科学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步骤的教学方法综合方式。

17、范例教学法:20世纪50年代德国的瓦·根舍因首创。

18、“教学最优化”是巴班斯基。

19、迄今为止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20、教师备课必须做好: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三方面的工作。

21、上课是教学过程诸环节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2、根据一节课完成任务类型的数量,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3、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的类型是综合课。

24、上好课的具体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

25、考核和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是测验法。

26、教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因素构成。

27、德育规律有:学生在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28德育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

29我国中小学生班级管理主要的四种模式:

1、常规管理

2、平行管理、3、民主管理

4、目标管理

30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二、填空题:

2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是由专门培养人的是社会实践活动

【中心环节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中学德育的内容 【1 政治教育】【 2思想教育】【 3道德教育】【 4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用的最多的课的类型是综合课。

17、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一般发展”理论和“心理发展论” 最近发展区:(苏联)(维果茨基提出),至少应该判断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即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将来的发展水平,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或间隔,维果茨基称之为“最近发展区”。

18、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其决定性作用的是(个体的实践活动)。

1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20: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

发现法: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家(布鲁纳)提出的以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步骤的教学方法综合方式。

范例教学法:20世纪50年代德国的瓦·根舍因首创。

三、名词解释:

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

学科课程:又称为分科课程。这是以学科逻辑编排的课程,各学科均有特定的内容、一定的学习时数和学习期限。我们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属于古老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里课程。它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儿童需要、兴趣和能力为基础,以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为中心而实施的课程,主要倡导者是杜威。

综合课程:它是为了克服学科课程的封闭性和活动课程的随意性而通过合并相邻领域学科的办法,把若干门学科内容组织在一门课程中综合而成。

隐性课程:又称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是指那些难以预期的、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影响的教育因素。教学原则:是指师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个别教学制:在同一时空里,教师只同个别学生发生联系。

班级授课制的概念:把年龄相仿、水平相近的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老师根据预先指定的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表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和上课时间进行分科教学。

分组教学制:是指学校按学生的能力或学生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教育。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4素质教育的重点是什么?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1.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 2.课程综合化的趋势

3.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的趋势 4.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5.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 7教学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辩证统一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辩证统一规律

3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规律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题地位的辩证统一规律

8演示法的基本要求:

一是演示前充分准备;二是有效进行演示;三是引导学生注意演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联系,加深理解和认识。9学校是怎样产生的?1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物质上的准备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要,为学校的生产提供了社会条件,3文字的生产和文化的发展,为学生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10现代教育的特点?(1)鲜明的生产性,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程度加强(2)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3)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基础组织形式5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学体系

11教育必须适应并遵循以下基本规律?(1)有顺序性和阶段性,做到循序渐进(2)不均衡性和差异的规律,做到英才施教(3)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规律,做到从实际出发(4)互补性规律,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12、怎样培养良好的班集体?(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成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人生权,身心健康权,人生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等。

如何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1树立新型的师生观,2建立教师威信,3善于同学生交往,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14德育规律学生在在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15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 目标明确 2 内容正确 3 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 5 气氛热烈 16榜样示范法榜样要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榜样是真实可靠,具有向导性 3 榜样要能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重视教育者形象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

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

4.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经济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也必然促进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更新。承认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并不否认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以及经济发展对教育的依靠。

六、论述

1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涵义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其一,教育与社会其他系统关系,区别显著,相互影响,相互影响,互相作用,而且教育的能动作用不容忽视。其二,教育的独立性是相对的,从社会的平面图与时态来看,教育总是受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因素所制约,教育的能动作用往往只有在世纪的长河中才会明显展现。

2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2.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滞后性和超前性。3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德育时,使各种德育力量互相配合、协调一致的对学生施加统一的、系统连贯的教育影响的德育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校内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协调一致 2统一社会各个方面的教育影响 3要加强德育的计划 4哲学去学的教学理论

1.赫尔巴特学派(传统教育思想)的教学理论

2.实用主义的教学理论:杜威是代表人物(现代教育思想即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如何理解二者思想流派的关系?

6.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内容 篇六

一、名词解释

1.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的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人们的思想,进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概念)

2.思想政治工作:

政治工作:是一个大概念,它是指人类社会实践中诸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建设等有关政治方面的全部实践活动。

思想工作:是整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

思想政治工作:是政治工作的一部分,主要是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

3.思想:思想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斯通,它包含全部制约人的行动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有直接支配人的行动的因素——动机系统,包括“兴趣”“爱好”“动机”等;有调节人们行为动机的因素——心理过程系统,包括“认识”“情感”“信念”;有指导人们行动动机的因素——观念系统,包括“哲学观点”“政治观点”等。

4.思想政治教育学以及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先进思想形成发展规律,在揭示规律的基础上探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学规律用于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应用科学。

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是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前提和基础,但并不可以说自从有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有了思想政治教育学。

第一、从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到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区别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知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科学。

概括起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关系式: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理论概括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并用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

5.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一定的时期内进行的各项活动,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以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体改他们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最远期目标:把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培养成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6.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品德影响和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组织教育活动,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把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它包括教育者施加影响和受教育者接受影响这两方面的活动。

7.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关于人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意识形成发展的规律,是研究依据人们的思想发展规律科学地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8.疏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就是疏通和引导。疏,就是广开言路,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导,就是在广开言路的基础上,对不正确的意见通过循循善诱的说理教育,或者善意的批评,引导到积极、健康、正确的方向上来。疏导是解决人民内部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的重要方针。

9.灌输:思想政治教育所说的灌输,就是利用各种舆论工具想受教育者系统传播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或者受教育者自己通过各种渠道系统学习和接受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灌输从广义上讲,也可以理解为宣传。灌输有普遍灌输、个别灌输、形象化灌输、启发式灌输集中方法。

10.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管理:主要是指,充分认识系统工程的特性,从该系统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大系统的关系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决策和总体设计,并根据这个宏观决策与总体设计,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加强与其他并列系统的联系和协作,从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造成一个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11.形象熏陶法:是借助文学艺术等特殊手段,通过典型形象,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方法,也可以说是寓教育于娱乐之中的方法。它一般的理论教育不同,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逐渐渗透等特点,易于被人们接受。

12.实践锻炼法:是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义务劳动等社会活动对群众进行教育的方法。这种方法丰富具体、生动活泼,可以使群众从大量的感情认识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是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的好方法。

13.集体主义(原则):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思想意识。

1.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2.在二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并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

二、简答题

1、怎么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简答)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就是说这一门学科是独立的,它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解决的特殊矛盾,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特有矛盾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千百万人民群众,但它并不研究人的社会属性的所有方面,只研究人的一个特定领域,即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品德表现。

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特殊矛盾,即一定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是其他学科难以承担的。

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这个特殊矛盾,要完成这样一个艰巨复杂的任务,就必须把握人们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并根据这个规律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概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关于人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意识形成发展的规律,是研究依据人们的思想发展规律科学地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与思政教育相关的马列原理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重要原理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提供了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生产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社会主义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提供了理论指导。

这些原理主要是:

⑴、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重要能动作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②克服人们错误观点、改正错误的思想,不能离开社会存在;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④人的思想除受社会存在决定外,还受上层建筑影响。

⑵、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

①当和经济发展方向相一致时,起促进作用;②反之,会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会使经济体系崩溃;③阻止某一种发展而使之朝另一方向发展。

⑶、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灌输。(怎么理解?)※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向人们灌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灌输概念首先由考茨基提出,列宁进行了补充。这一原理主要核心思想是:工人运动不能自发产生,受制于意识;社会主义意识的产生是革命的知识分子思想发展的产物;把社会主义意识灌输给工人,目的在于防止工人受资产阶级思想控制。

这一原理的“从外面灌输”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是向工人灌输工人不了解的先进东西,其二,主要指领导工人从政治角度认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队里的性质。“从外面”不仅指从工人群众头脑的外面,更主要是指从经济斗争范围外面,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可见,列宁提出从外面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并不仅仅是指向工人提供解答某些问题的现成结论,最重要的是指引导工人群众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灌输丝毫没有越俎代庖的意思。

这一原理没有过时,原因在于从阶级来说,阶级意识不断地自我发展,对每个个体而言,先进的理论要靠灌输才能确立,不可能自发形成。现阶段对灌输的理解应该是:除灌输共产主义外,通过劳动人民和工人的相互启发逐步引导个人从家庭和单位眼前利益之外,充分认识社会和阶级的历史地位,认识个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宣传和解决新的任务。

但同时应注意解决几个认识问题:在强调灌输理论中,应使灌输环境适当;强调灌输理论与重视人民群众的主导作用相一致,(表现在,一方面,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其次,人民群众在档领导下进行实践活动。)

⑷、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为什么)※

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由社会属性所规定和制约的。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些关系主要有经济关系、职业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文化关系、伦理道德关系等等。在诸多的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是经济关系。所谓经济关系,就是生产关系,职业关系则是从一定侧面反映经济的一种社会关系,而政治关系是基于经济关系上的社会关系,它包括阶级、政党、国家、民族等关系,文化和伦理道德关系也是基于经济关系上的一种内容丰富的社会关系,它们包括文化、宗教、各种人际关系等,所有这一切关系构成了社会关系的总和,他们规定者着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具体的、变化的。因为社会关系是历史的和变化的。

人的本质要通过相应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思想是表现本质属性的一个重要方式。

⑸、培养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

⑹、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

3、思想政治教育学要吸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知识:P46

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要符合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要掌握道德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学要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

4、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看课本★P145

所谓职能,就是职责和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责和功能就是:灌输、转变、调节、激励。

1.灌输。思想政治教育所说的灌输,就是利用各种舆论工具想受教育者系统传播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或者受教育者自己通过各种渠道系统学习和接受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灌输从广义上讲,也可以理解为宣传。灌输有普遍灌输、个别灌输、形象化灌输、启发式灌输集中方法。

2.转变。转变就是纠正受教育者已经存在的某些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思想或行为。转变的必要在于,客观实际是充满矛盾的,反映在受教育者的思想上也是充满矛盾的。在实施转变职能时,教育者要注意:一,全面了解,积极引导;二,摸清情况,对症下药;三,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四,耐心等待,持之以恒。

3.调节。调节就是协调,节制的意思。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职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调节环境气氛,为人们创造一个心情舒畅、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二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是调节人自身的心理状态。

4.激励。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思想政治教育中激励的职能,就是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人们努力学习、工作、劳动,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给予精神、物质奖励,用以巩固和发扬他们的好思想、好行为,促其继续努力。在奖励时要注意:一是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辅相成,配合得当,二是奖励要逐步满足、逐步提高,分期分批的进行,三是奖励方式要不断创新。激励的方法有民主激励、关怀激励、强化激励等。

5、青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P171

青年的生理特点:青年时期正处于生理发育旺盛时期,集体的新陈代谢能力极强,同化过程高于异化过程。青年时期是身高体重的第二增长高峰,胸腔扩大,心脏迅速生长发育,心率逐渐减慢,肺呼吸增加,消化功能增强,循环系统功能健壮,高级神经系统发达,性功能趋于成熟。总之,青年时期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生理状态处于一生中的黄金时期。

青年的心理特点:青年时期是独立性、自觉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自我意识发展到新阶段,独立意向增强,自我认识和批评能力提高,形成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好强好胜,好模仿,情绪波动大,易偏激。

青年时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发展很快,记忆力达到高峰,理解力不断增强。青年情感更加丰富,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与年龄俱增,集体观念也赋予新内容。

6、青年学生的身心特点:

(一)思想观念的特点:

①关心祖国富强,人民幸福,有振兴祖国的强烈愿望,原以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②对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表现出巨大的热情,关心改革,支持改革,积极投身与教育体制的改革。

③不断追求新知,注意进取,奋发成才。

④关心党风,社会风气的好转,愿意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

(二)思维方式的特点

1.对传统思维方式的反思。

2.多维性思维的形成。

3.创造性思维的确立。

(三)生活方式的特点

1.当代青年学生的生活方式从大众化、一体化向个性化。多样化趋势发展。

2.当代青年学生的生活方式是有竞争、有目标、空间广、节奏快的硬性生活方式

3.注重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努力创造美好生活。

4.当代青年学生呢个大胆、热烈的追求美好的生活方式。

(四)行为方式特点

1.较高的自觉性

2.较强的意志力

3.较强的自主性

7、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辅相成的。

⑴、世界观教育。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们生活在世界上,每日每时都在和和周围的事物打交道,和他们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随着社会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人们同周围事物的联系不断扩大,就会对整个世界形成某种总的看法,这就是世界观。包括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⑵、政治观教育。

政治观是指人们对党和国家在内政外交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和根本看法,它关系到人们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素质。无产阶级政治观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项基本远侧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⑶、人生观教育。

由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环境不同、文化素养不同,因而产生了不同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他指导着人生道路的方向。包括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人的价值观教育、成才教育、审美教育。

⑷、道德观教育。

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侧和规范的总和。共产主义道德,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之上的新型道德,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共同生活得基本准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恋爱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

⑸、法制观教育。

法制即法律和制度,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就是进行遵守社会主义法律和制度的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是完善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是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等一系列改革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

8、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P208

⑴、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人们必须遵守的一些基本准则。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疏导,它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原则和方法的总的指导思想。

疏导,就是疏通和引导。疏,就是广开言路,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导,就是在广开言路的基础上,对不正确的意见通过循循善诱的说理教育,或者善意的批评,引导到积极、健康、正确的方向上来。疏导是解决人民内部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的重要方针。

疏导和引导是辨证的统一,两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疏通是引导的前提,引导又是疏通的目的。

⑵、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原则:含义

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解决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生的大事以及人们思想认识上发生的各种问题。

要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就要求在进行思想教育时,有针对性地回答群众中的思想认识问题;就要求了解实际,熟悉实际,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落实到业务上,渗透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是政治和业务紧密结合起来。

②、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对物质利益的要求始终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们从事生产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贯彻物质利益原则,不能离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包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三者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着矛盾,解决的办法就是统筹兼顾三者利益,使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之间比列适当。

把物质利益和精神鼓励结合起来,是实现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好形式和重要内容。

③、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种规范相结合:这些规范主要有:行政规范,是指行政所规定的规章制度,条例守则等人们所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纪律规范,是指党和国家指定的,要求人们自觉遵守的对人们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的、表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强制执行的社会规范。

④、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对人民群众中的好人好事进行表彰和赞扬,对他们中的错误言行加以批评和指正。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基本方法。通过表扬和批评,可以树立正气、鼓舞干劲,发扬积极因素,转化消极因素调动人们的社会积极性。

9、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P222含义

所谓方法,就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所采取的手段。人们在认识世界中所采取的方法叫做思想方法,在改造世界中所采取的方法,叫做工作方法,两者紧密联系,统称为方法。

①、说理教育发:就是教育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方法。说理教育法的基本精神就是针对群众中的具体思想认识问题,运用革命大道理进行正面教育,提高认识,启发自觉,求得进步。

②、比较鉴别法:就是对不同事物的属性、特点、要素进行分析对照鉴别,从而获得正确判断的一种科学方法。在运用比较鉴别法时要注意同类事物之间或不同类但有某些联系的事物,才能比较,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是不能进行比较的。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比较。要用多种方法进行对比。

③、典型示范法:就是通过先进的典型教育群众,鼓舞群众,典型反映着时代的精神,代表了共产主义的风格,典型的人和事,包含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和广大群众相联。因此,树立典型,通过典型事例的宣传和推广,就能起到鼓舞群众,激发群众奋发上进的作用。

④、形象熏陶法:是借助文学艺术等特殊手段,通过典型形象,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方法,也可以说是寓教育于娱乐之中的方法。它一般的理论教育不同,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逐渐渗透等特点,易于被人们接受。

⑤、自我修养法:就是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自觉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严格解剖自己,克服缺点错误,自我完善,自己教育自己的方法。

⑥、实践锻炼法:是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义务劳动等社会活动对群众进行教育的方法。这种方法丰富具体、生动活泼,可以使群众从大量的感情认识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是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的好方法。

10、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要求、标准、途径、原则、方法)P233

⑴、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是要解决做得怎样的问题,就是通过科学的反馈对思想政治教育作出实事求是、准确的分析评估,以利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激励先进,纠正错误,克服缺点。

⑵评估的要求:第一,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包括从下属部门和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和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际情况出发。第二,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第三,必须坚持“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⑶评估的标准和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以实践的社会效果为标准。

第一,是不是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历史的进步,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客观标准。

第二,是不是有利于造成了一种对于完成四化大业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和政治局面,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实践标准的又一内在规定性。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只能标准。首先要看思想政治教育是否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顺利贯彻和落实。其次要看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再次要看思想政治教育是否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原则:

第一,党性原则。即紧紧围绕党的立场和任务来进行评估。

第二,历史性原则。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强调把评估对象放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去评估。

第三,全面性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社会效果作综合性评估。

(4)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方法(怎样进行评估):

第一,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所谓动机是指领导部门和教育者在实施教育之前的主观愿望。所谓效果,是指实施教育所产生的客观结果。按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动机来源于实践,动机正确与否,必须付诸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后才能知道。

第二,定性与定量的统一。定性评估是指通过对考核对象的整体以及性质的分析综合,以把握该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社会效果方法。定量评估,主要是指通过对考核对象表现出来的一些量的关系的整理和分析,以把握该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社会效果的方法。

第三,动态与静态的统一。动态评估就是把有关的任何事放到整个过程中去进行评估,坚持动静统一的评估方法,可以克服相对主义的错误。

第四,表扬与批评的统一。表扬与批评与最直接最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

11、如何实现科学管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管理的方法)

①、传统的管理方法,强调的是领导者的个人才能。

②、现代科学管理的方法有多种,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的特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管理的最根本的方法是民主的方法,即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第一,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关应实行目标管理法。

第二,为必须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积极参加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

第三,要在民主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系。

第四,还必须强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第五,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管理,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12、认知的特点

认知又称为知觉,主要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它是在人各种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其范围包括对人、事情、物的认识。

特点:互为认知对象;选择性;认知反应的显著性与防御性;首因效应性;常态特征——人对事物认识的停滞。

三、论述题

1、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矛盾、作用、主要环节

P110※

论述、简答

1、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品德影响和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组织教育活动,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把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它包括教育者施加影响和受教育者接受影响这两方面的活动。

2、从发展过程来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育者首先把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灌输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则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有选择地接受这些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个体意识,这是内化阶段。第二阶段,促使受教育者把个体意识内化为行动习惯和个体品德,这是外化阶段。第三阶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联系,把个体品德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反馈检验,以便进一步调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实施两个转化的行为,产生更好的行为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掌握的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规范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通过一系列的矛盾表现出来。

这些具体矛盾主要是:

①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周围人们行为之间的不一致和不符合。

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与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

③受教育者的企望和其能力之间的矛盾。

④个人经验与教育过程对之重新评价之间的矛盾。

⑤受教育者的内在精神世界的要求和满足这些要求的方式之间的矛盾。

4、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对思政工作的作用:

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培养人们知、情、意、行的过程。

人们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要素相互作用、辩证发展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有意识培养受教育者知、情、意、行的过程,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以求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化。第一,要提高人们思想政治品德的认识水平。第二,教育人们把思想政治品德认识转化为行为。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多端性。

⑵、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促进人们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

人们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需要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但归根结底要通过受教育者的自身思想矛盾运动才能实现。在完成受教育者思想矛盾运动和转化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教育者的教育引导。

总之,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形成知、情、意、行诸因素和促进其思想矛盾转化的过程。

5、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要环节:

⑴、确定教育目标和制定教育计划。

⑵、选择教育机制。

所谓教育机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内在工作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教育机制主要有集体教育、典型教育、教师示范和自我教育等方式。

⑶、指导受教育者践行社会要求。

第一,灌输社会要求。

第二,激发驱动因素。

第三,产生良好行为并形成良好习惯

⑷、总结检查。其目的是对整个教育情况进行监察和总结。

2、怎么认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是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重要的保证:

1.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2.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

3.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保证人民群众思想意识的纯洁性。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中心环节

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精神文明不会自发的产生和发展,而是要经过共产党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产生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建设精神文明的必不可少的手段,离开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产生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思想意识。

(3).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的思想基础

1.提高人民对改革的认识,清除各种思想障碍;

2.教育人们正确处理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的关系;

3.向人们说明改革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帮助人们做好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3、改革开放以来思政学科发展阶段、主要成就、存在的问题、要加强的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学实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其中新任务就是建设现代化的文明国家,纠正了“左”的影响,研究新时期思政教育的新特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条件成熟了。

(3).党的十二大报告充分肯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作用,提出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

(4).邓小平同志根据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提出了早就一大批有思想,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根本任务。

7.趣味教育的基本原理与发展方式 篇七

趣味教育是以人的心理情趣为主导,以全面发展人的心理素质和提高人的学习乐趣为目的,以受教育者的个体心理特征为基础,在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启发和引导下,让受教育者自主性地、创造性地、有规律性地、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理论和真理,从而最充分地满足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创造欲和幸福欲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和学习方式。

趣味教育以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为基础,特别强调育教于乐,育教于情,因材施教,分类教育、个性发展和自主教学。所谓自主教学,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各种科学理论和文化知识。而老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必要地引导、启发和讲解的作用。趣味教育不仅是培养人的智能、增长人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情感智能、提高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乐趣,把人培养成全面适应和社会发展,适应社会心理环境和自我心理作用的幸福人才。

一、趣味教育的基本特征

1. 趣味性

趣味性是趣味教育的最大特征,它表现在每一个学生全部的学习过程中。所谓趣味性,就是最大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最大的情趣。这种所谓的最大情趣,实际上就是人的最佳心理状态。趣味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想方设法地使每一个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达到这种最佳心理状态。

2. 实用性

所谓实用性,就是要使我们所培养的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能最好地为现实和未来的社会实践所服务;就是要使我们的教学方式具有最大的人类实用性。如果说趣味性是强调教学的过程,那么实用性就是强调教学的效果。趣味性与实用性之间的矛盾是趣味教育中最主要的矛盾。

3. 自主性

所谓自主性,是指学生在整个数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最大地发挥他自己的特性、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老师和学生以谁为主导的问题是区分趣味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基本的标准。

4. 创造性

所谓创造性,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自我创新能力。趣味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和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这种自我创新能力。

5. 个体性

所谓个体性,是指每一个学生自己独特的个体特征。发展个性与个性发展在趣味教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所谓个性发展,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各种知识、文化和理论。而发展个性,是指我们的教师和教学应该尽可能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理想的个体性教育是一对一的教育,也就是一个老师教一个学生。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个体性教育主要是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考查标准和个性发展等各方面对于每一个学生不同的、个体化的教学。

二、趣味教育的主要内容

1. 趣味教育的教学目的

趣味教育不是以学生学到了多少科学理论和文化知识为目的,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的,它提倡的不是学习的刻苦,而是学习的乐趣。趣味教育不仅仅是为社会、为将来培养人才,而且是为自己、为现在享受生活。

2. 趣味教育的教学内容

在应试教育中,所有学生的学习内容(教材)和所有老师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基本上是一样的。而在趣味教育中,每一个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应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各不相同,每一个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根据他所教的具体的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各不相同。当然,这里所说的不同,并不是绝对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每一个教师的教学内容应该是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怎样把握这种相同与不同的比例是趣味教育学中需要特别研究的问题。应试教育中,在某个特定的范围内(如某年级某班),每一个学生所接受的教学内容几乎100%是相同的。而在趣味教育中,50%以上的教学内容都应该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各种形式的分类教育。

3. 趣味教育中的分类教育

个性化的分类教学方式是趣味教育的一大特点,趣味教育特别强调因材施教与个性发展。所以,首先要建立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档案。学习档案要全面反映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成果、智商、情商、心商、学习兴趣和身体状况等各方面的情况。学习档案的建立要有一套科学的理论依据。它不仅是学生分配学校、年级、班级、小组和对组的依据,也是将来每个学生升入中学和大学的依据,更是学校和教师进行分类教育、因材施教和发展个性的依据。

趣味教育中的分类教育主要可分为五种类型:(1)学校;(2)年级;(3)班级;(4)小组;(5)对组。

每个学校的学生特点应该有所不同、有所分类。每个年级的学习进度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有所变化、有所浮动。每个班级的组成人员也应该具有相对的流动性与变化性。一个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一般有6个人或8个人。一个小组又分为3~4个对组,每个对组是由两个人组成。所有类型的分类教育在教学要求、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定标准等各个方面都是各不相同的。这样,趣味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课程种类就要比应试教育中的多得多。比如,在小学中,传统应试教育在课程种类上主要是语文和算术两门课。而趣味教育不仅把语文和算术进行了分解,并且增加了许多新的课程。其中主要有:文字课、阅读课、算术课、解题课、外语课、知识课、音乐课、体育课、道德课、生活课、游戏课、自由课、个人指导课,等等。

4. 趣味教育的考核标准

在应试教育中,学生考试的分数是评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而这种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又是高度统一的。趣味教育完全取消了这种统一的、简单的应试型的考试标准,取而代之是一种科学的、多样化的、全方位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定标准。这种综合评定标准所反映出来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分数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基本一致的,这就避免了应试教育中那种普遍存在的高分低能与低分高能的现象。这种综合评定标准有以下六大特点:

(1)多样性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统一的评定标准,而是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特点,按照优秀上进的原则(每一个学生都是成绩优秀的好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积极上进的好学生),把学生分成许多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每一种类型特殊的综合评定标准。趣味教育中的综合评定标准,也就是趣味教育的考核标准。

(2)综合能力性

趣味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生活能力和创造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某一门科学文化知识,也不是许多门科学文化知识的简单组合,而是抽象的、科学的、多种能力的最佳综合效应,特别是智商、情商和心商三大能力的综合能力。所以,趣味教育中的考核内容必须包括智商测验、情商测验和心商测验。

(3)创新性

创新是趣味教育的灵魂。所谓创新,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发挥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成果。创新作为趣味教育中最重要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还需要我们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创新理论和创新评定标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科学地衡量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成果。

(3)最少记忆性

趣味教育中所学习的内容和它所考核的内容,都要求其简单记忆的成份越少越好,也就是用最少的记忆量掌握最多的知识。

(5)抽象性

趣味教育特别强调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抽象性的归纳推理能力是趣味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考核内容。

(6)非特定性

趣味教育中的考核,大大减少了应试教育考试中存在的那种特定性。这里所说的特定性,是指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人物。趣味教育的考核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开放性。开卷考试、长期考试、组合考试和家庭考试,成为趣味教育考核的主要形式。那种应试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特定性的考试将会越来越少,而学生的创新一般不受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制约。

5. 趣味教育的教学方式

趣味教育有许多教学方式,而所有的教学方式中最关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的方法。这种所谓的学习方法,是趣味教育所有教学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也就是法中之法,它就如同宪法在所有法律中的地位。

趣味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那种特别的自主性与高效的创造性。而要达到这种自主性与创造性,我们的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各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趣味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自主教学法、启发引导法、主题分析法、趣味讲授法、创造发明法、解题法、小组讨论法、游戏法、影视法、归纳法、对话法,等等,但所有的方法都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为基本原则。

6. 创新方式

趣味教育的学习过程,绝不是一种简单性的记忆过程,而是一种自主性的创新过程。应试教育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越多越好,而趣味教育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越少越好。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记住了多少知识,而在于理解、应用和创造。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首先教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创新方法。而这种创新的方法,现在连我们教师自己都还不知道,这是我们的教学研究今后重点攻关的方向。

三、趣味教育的基本原理

趣味教育与应试教育和其它教育方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它所特有的八大原理方面。

1. 最大趣味原理

趣味教育的教学方式,必须能使每一个学生产生最大的趣味效应。如果一种教学方式对于某一个具体的学生不能产生其相应的趣味效应,那么这种教学方式对于这个学生就是错误的,就应该取消。

2. 自由选择原理

学生在分类教育中所处的类型、教学的内容、方法、进度和考核种类都必须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特点,按照有利于个体学生最佳发展的原则进行自由选择。

3. 优秀上进原理

学生的分类、教学的内容、方法、进度和考核形式都必须按照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是成绩优秀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积极上进的学生这样一个原则。

4. 自主创新原理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主性与创造性。

5. 最少记忆原理

学生所学习的所有知识都必须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学生学习所必要的简单记忆的内容应该越少越好。

6. 最大抽象原理

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应该在其头脑中形成最大的抽象性、最大的普通性和最本质的认识。

7. 综合考核原理

趣味教育中的考核方式,必须是一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最全面的综合考核方式;必须能够最准确的反应学生所真正具有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和创造能力。

8. 最大实用原理

学生所学的知识应该对其一生具有其最大的实用性。

四、趣味教育的发展方式

由应试教育逐渐发展过渡到趣味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特别是在开始阶段,一定会遇到许多阻力和困难,它需全社会成员、特别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和各级政府部门地大力支持。趣味教育是整个人类社会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的一场空前伟大的革命,它有着无限广阔、无限巨大、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

发展趣味教育必须由点到面、由实验到推广、由理论到实践、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首先是发展幼儿趣味教育和初等趣味教育,然后再逐渐发展中等趣味教育、高等趣味教育、职业趣味教育和成人趣味教育)。发展小学趣味教育是发展整个趣味教育的突破口。而教学方式的变革,又是发展小学趣味教育的突破口。

当前,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环境,还是从教育发展的环境,都要求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有一个革命性的变革。现在,已经到了该下决心的时候了。我真心希望能和各位有志之士真诚合作,为发展趣味教育这一伟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做出自己的贡献!

摘要:趣味教育是以人的心理情趣为主导,以全面发展人的心理素质和提高人的学习乐趣为目的,以受教育者的个体心理特征为基础,在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启发和引导下,让受教育者自主性地、创造性地、有规律性地、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理论和真理,从而最充分地满足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创造欲和幸福欲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和学习方式。

8.教育中的“木桶长板原理” 篇八

笔者曾经阅读过一篇题为《珍珠上的小黑点》的文章:有个渔夫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晶莹圆润,爱不释手,美中不足的是上面有一个小黑点。渔夫想,如能将小黑点去掉,珍珠将变成无价之宝。可是剥掉一层,黑点仍在,渔夫不断剥下去,等到黑点没有了,珍珠也不复存在了。一颗价值不菲的珍珠就这样没有了,究其原因,就是这位渔夫的眼中只盯着这颗大珍珠身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多可惜呀!其实那一个小黑点并不妨碍这颗大珍珠成为珍品,因为它有其他一些珍珠所不具备的“长板”——大、晶莹圆润,试问,这样的珍珠难道不是珍品吗?为了一块“短板”(小黑点)而毁了一颗大珍珠,这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呀!其实我们平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又何尝不是扮演着这位渔夫的角色呢?例如在对于孩子选择参加哪种兴趣小组活动的问题上,我们总是不尊重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性,强迫他们按我们的要求选课,作文水平差的非得参加习作小组,英语暂时落后的必须参加英语小组,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必须参加奥数小组……为了冷冰冰的分数,我们为孩子制定了整齐划一的要求,我们的双眼总是盯着学生的不足,抓住不放,却看不到学生身上的长处;我们总是一味地设法加长学生的“那块短板”,却没能发现他们的“那块长板”,当然也就谈不上将学生的“长板”变得更长了。于是乎,学生在强压下失去了自己的个性,自己的兴趣、特长也被扼杀了……

“经常盯着学生的短处,把学生当作魔鬼,那你就天天在地狱里煎熬;多看学生的长处,把学生当作天使,那你就天天生活在天堂。”(魏书生《赏识你的学生》)。笔者认为,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应该遵循“木桶原理”,只不过此“木桶原理”并非上面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常用的“木桶原理”。恰恰相反,我们不能只盯紧那根“短木板”,而是应该发现那根“长木板”,并积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其“加长”——得到更好的发展,即“木桶长板原理”。农村有句老话:“十个指头伸出来还有长短哩。”众所周知,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笔者并不反对帮学生去补“短板”,但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千方百计地去补“短板”,而是首先要研究他的长处,发挥他的优势,使他得以更好地发展。如钱钟书先生在考清华大学时数学成绩不够理想,学校没有苛求,他也没有刻意去补这块短板,而是将自己的强项发挥到了极致,成为一代国学大师;比尔·盖茨没有付出过多的汗水去读完大学,却靠开发软件的灵感和辛勤开拓成就了微软事业,并成了当今世界首富;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手工制作是全班最差的,但他从小就对科学充满了兴趣,并努力将自己的“长板”加长,在理论物理和对量子理论方面的贡献而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每个人的特长、兴趣,或在某些方面的灵感是不同的,如果我们没有认真分析学生的优势和特长所在就去盲目补短,那和渔夫剥珍珠又有什么区别呢?要知道,不顾具体情况和客观条件去刻意追求完美,则难以避免最终的平庸。

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村庄,土质不好,掺杂着碎石子,没有什么好收成;后来,勘探队来了,竟在这里发现了巨大的宝藏。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只要我们像勘探队员一样深深挖掘,挖掘出他们身上的“长板”,你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一块闪光的金子。虽然我们不指望能培养出多少“牛顿”和“爱迪生”,但也绝不能让“牛顿”和“爱迪生”在我的手中埋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在规定教育儿童的目的时指出:“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显然要达成这一目的,必然要以尊重他们的差异为前提。笔者认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运用“木桶长板原理”!

上一篇:个人党风建设学习心得感悟下一篇:机械使用安全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