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的读后感(精选15篇)
1.亲子阅读的读后感 篇一
亲子阅读《会走路的人》读后感
推荐理由
2015级一班 朱懿轩妈妈 王玮
“耕读传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孩童时期开始陪同孩子阅读,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父母送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读书不仅可以让孩子从中学到丰富的知识,也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跟孩子一起布置个小小的图书角,在安静的午后或傍晚,一家人坐下来同读一本好书,将会是孩子一生美好的回忆。
给大家推荐一本我跟女儿最近读过的好书——《会走路的人》,这本书的作者是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林良,书中国共产党收录了三十篇短篇故事,通过一件件你我身边都似曾发生过的小事,告诉了我们宽容、冷静、守信、坚持等美德。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与书同名的一则故事——《会走路的人》,主人公士凡买了厚厚的一套中国历史书,大家都认为他一定没有时间读完,可是他利用工作、休息的间隙,今天一行明天十页,坚持不懈地读完了整套书籍。回想自己,常常以工作忙、时间紧作为搪塞的借口,却忘记了最重要的不是每天做了多少而是能否坚定每天去做的信念。这就是阅读的力量,让我们反省自身的不足,找到前进的方向。
从现在开始,沉下心来,与孩子一起享受宁静的共读时光。
学生作品
读《会走路的人》有感
2015级一班 朱懿轩
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字叫《会走路的人》的书籍。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的道理,比如:守信用、冷静地做事、彬彬有礼、尊敬长辈、有耐心、遇到任何人都要公平对待、要细心、懂得宽恕别人……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书中一篇名为《放心》的小故事。故事里讲述了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想从澳洲的悉尼自己坐飞机去台湾探望自己的外孙阿仁和其他亲戚。在澳洲经商的儿孙很不放心,怕老奶奶万一出了什么事情却没有人照顾,但是,最终还是被老奶奶的乐观精神所折服了,顺从了她的决定。第二天,这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便独自一人乘坐上了悉尼飞往台湾的飞机,但是飞机因为台风的原因晚点了八个小时,到达台湾已经是深夜两点了,同机的其他旅客先后被在台湾的亲戚朋友接走了,几位澳洲的商人也都陆陆续续地打上了出租车,直奔订好的旅馆。只有一位老奶奶还留在机场,她身材高大、脊背挺直,肩膀上挂着咖啡色的挂肩包,一头柔软蓬松的银色头发很是引人注目。有位机场的工作人员正要下班回家,突然看到这位老奶奶,就问她:“请问您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老奶奶笑着摇摇头:“不用了,谢谢!我的外孙会来接我的,他是一个守信用的人。”工作人员点点头便转身离开了。老奶奶刚要坐下,便看到一辆车停在了门口,这时阿仁从车里匆匆忙忙地跑了过来,对老奶奶说:“外婆,对不起,让您久等了。”随后两人一同上车回家了。
这个故事讲述了老奶奶的外孙是个讲信用的人。故事又告诉了我们:跟别人不管约定多大多小的事,都要尽力去完成。比如说:小红和小刚是好朋友,有一次,小红和小刚说好一起写完作业后下去扔沙包,结果,因为小刚没有写完作业,所以他们俩就不能玩扔沙包了。最后小红和小刚都履行了自己的承诺,直到小刚写完作业两人才一起玩扔沙包。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也把《会走路的人》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2.亲子阅读的味道 篇二
418期,《父母必读》杂志至今已出版的期数。每一年,杂志都会有栏目与板块的调整,但“共读时光”“睡前故事”栏目却一年又一年被保留,并始终小心地被放在同样的位置——杂志最后的几页,你总能很快地找到它。
9年,《父母必读》杂志推出中国自己媒体童书排行榜的年头。
9个亲子阅读推广主题,“为孩子打下精神底色”“创意阅读”“阅读的力量”……
所有这一切,都抱有一个朴素的愿望:让阅读点亮童年。
“你或许拥有无限财富,但你可能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阅读的魅力究竟是什么?亲子阅读的味道究竟是什么呢?
在《我在国际阅读日——连线国际阅读妈妈》中,你会找到这样的文字,这样的味道:
“和爸妈一起共度的亲密时光与那份温暖感。”
“亲子之间有了良好的阅读体验,在孩子心里便种下一粒爱好阅读的种子。”
“如果是温馨的气氛,感兴趣的主题,孩子们在我们的言传身教中品书,并能真正以
此为乐。”
“现在,4岁3个月的小朋友已将亲子阅读视为必备的‘睡前糖果’。”
“这些丰富的精神资源,宛若一盏盏温暖的小橘灯,将会陪伴女儿成长的每一段历程,成为她前进中最为持久的动力。”
我想,那味道一定是与愉悦相联接的,就像胶水一般,能黏住孩子所有的专注力。当他们把书摊开的时候,让他们的眼睛和双手一起享受读书的兴奋。
因为,人类向来喜欢享乐的,对于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情,总会自愿反复地去做——与喜欢的人在一起,吃自己喜欢的美食,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当阅读散发着愉悦的、放松的味道,孩子没有理由不去一尝再尝。
关于亲子阅读的味道,我确信,在本期《绘本里的祖孙情》中,你还能找到另一种味道——浓浓的、暖暖的。
我想,那味道一定是与生命的养分相联接的,是营养均衡的大美餐,让小小的心灵受到了滋养。
关于亲子阅读的味道,不妨,从每天短短的10分钟开始,去品味,并一品再品,终身享用。
3.亲子阅读读后感 篇三
春暖花开的早春,阳光明媚,公园里、花园里、还有广场上,灌木和乔木开出漂亮的花儿。这时,第一批昆虫出现了……
燕子、鸽子、蝴蝶……都飞来了,好热闹呀!
蝴蝶好漂亮,它的身上有各种图案和颜色的`花纹,有时候我经常会不小心把飞蛾误认成为蝴蝶,嘻嘻……
蝴蝶和飞蛾的幼虫都是草食动物,成虫都是以吸取花蜜卫生。它们都有翅膀,而且翅膀上覆盖着细小的翅鳞,这赋予了它们鲜艳的颜色和斑纹。
4.亲子阅读成果读后感 篇四
这个故事发生在1864年,苏格兰贵族格雷纳万爵士从海上的漂流物中获得了一份文件,从中得知两年前在海上遇难失踪的格兰特船长尚在人间,于是便带着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等人驾着自己的游船邓肯号开始了寻找和营救格兰特船长的冒险之路......
在这个故事中你会看到两个坚强的`儿女、机智的格雷纳万爵士、慈祥善良的海伦夫人、深沉的麦克那布斯少校、粗心的巴加内尔地理学家和精通航线的梦格尔船长,还有老水手奥斯丁,一群乐于助人善良的人们。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感到,培养孩子做事勇敢,持之以恒是必要的,现在的孩子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从书中我们可以感到格兰特船长的儿女那勇于探险、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去寻找,去营救他们的父亲,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做父母的去借鉴,也值得孩子们去学习。
5.亲子阅读的读后感 篇五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父与子》亲子阅读读后感(通用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父与子》亲子阅读读后感1在前几天,我刚刚读完了《父与子》这本书。书中以漫画的形式讲述了一位父亲与一位儿子,两人发生的生活趣事,如:父亲把自己藏在蛋糕里吓唬儿子;父亲醉酒,给镜子里的自己剃胡子;儿子用父亲的光头画画等搞笑幽默的事,这些事经常逗得我哈哈的笑,笑得我上气不接下气。
书中主要以生活中的小事写的,我认为这样很亲切。但是读久了,我也会发现书中的道理。
在有趣的发明中,父与子在设计各种发明,有:象棋领带、无顶的帽子、带锁的上衣等有趣发明。我十分羡慕父与子:为什么它没能设计出这么多的发明?后来我才发现,这些仅仅是想象!我陷入了沉思:生活会中是不是也有像父与子一样的人?
我想到了邻居洋洋。洋洋有一次来我家做客,他见我在画大公鸡,也想学。于是,我一心一意,教他学画大公鸡。我一边低头小心翼翼的画画,一边告诉洋洋:要画好大公鸡的肚子……下笔要轻一点……肚子要画圆,不然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结果,我让他画大公鸡时,他却说他只是想画,并不想画。
后来,我把《父与子》这本书给他看,洋洋似乎也明白了,一心一意跟我学。最后,他画了一幅很好的风景图。我认为:做事不能只想不做,想做就要好好的,认真的做,坚持做下去就一定会成功。
《父与子》教会了我许多:要孝敬父母,要体谅父母,不能糊涂地办事……父与子是一本好书,我决定要好好珍藏它,让跟多人知道父与子的精神。
《父与子》亲子阅读读后感2在我的床头总是放着一本我最爱的书,它就是德国漫画家埃·奥·卜劳恩所作的《父与子》。这本书虽然一个字都没有,但是通过一幅幅幽默、滑稽而富有哲理的画面,向我们讲述了父亲与儿子之间发生的一件件有趣的事。一个个故事幽默、生动、易懂,让我爱不释手。
每次打开这本书,都不由的让我想起和爸爸之间的趣事。在生活中,爸爸更像是我的朋友,我们一起玩,一起去植物园散步,一起去买菜,一起踢足球……
记得世界杯期间,我千叮呤万嘱咐老爸:夜里不管多晚,我睡得多香,一定要把我叫醒看球赛,爸爸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便安心去睡了。
第二天一睁眼,天都亮了,可爸爸还在呼呼大睡,听妈妈说爸爸昨晚看球赛到凌晨4点,让我安静些。可我早就按耐不住了,妈妈的话还没落音,我就冲进爸爸的房间,掀起被子正准备找老爸算账,爸爸却翻了个身,一把把我抱住,晕呼呼地说:“儿子真……好……,来……来陪爸爸睡……睡会……”跟着又是鼾声大作!我被老爸粗壮的胳膊圈住,动弹不得,也是哭笑不得。
我的爸爸可爱吧!
我非常喜欢《父与子》中幽默善良的爸爸,但我更爱在生活中陪我开心,伴我成长的老爸。
《父与子》亲子阅读读后感3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妈妈就给我买了《父与子》全集,里面的一个个故事幽默搞笑,充满温情,我经常一边看一边忍不住哈哈大笑。
书里的父亲是一个胖乎乎的人,秃着头,慈爱而亲切,还有点童心未泯,儿子留着刺猬头,调皮而可爱。父与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处处蕴含着父亲与儿子之间深深的爱。而我更喜欢那个顽皮,有点爱捣乱,却又透着机灵的儿子。在漫画《绘画的局限》中儿子的顽皮捣蛋和机灵就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天,儿子在家里打曲棍球,一不小心打破了镜子,几块碎片掉在了地上。儿子害怕父亲批评,焦急的坐在地上冥思苦想。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先用曲棍球棒把镜面全部打碎,再用颜料在原来的在原先挂镜子的墙壁上画上父亲的样子。
画好后,父亲正好来照镜子,儿子看着父亲,生怕他看出破绽。父亲一边照“镜子”里的自己,一边打着长长的领带,当他身时,突然发现“镜子”里的自己是带着领结的,可他刚才明明是打领带的呀!儿子观察到父亲疑惑的表情,急忙溜走了。
“瞧,文中的儿子机灵吧!”
还有一集特别好玩,父亲带着孩子去拾破烂,被门前的管家拦住了,管家气愤的说道:“唉,唉这不是你们该来的地方!”父亲愤怒的拉着孩子走掉,换了一件新衣服。大摇大摆的走了进来。管家见了忙说:“贵宾,你请。”到了里面父亲说了一句:“这下可以安心捡破烂了吧!”
其实这篇小说没有说明什么,它也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只是记录了一对父子的美好生活,记录了这位父亲对孩子的付出,父亲对孩子的期盼。他带领着孩子跨向了成功的道路!
《父与子》亲子阅读读后感4我曾经看过《父与子》这一则漫画,画中的父亲与儿子表达了各式各样的。
《父与子》是一本书,也是一则漫画,表达了一位父亲与一位儿子之间的爱。有人觉得它是一本搞笑的漫画,也有人觉得它深深的体现了父与子的爱,我也试过品尝过这一则漫画,里面的内容:当儿子每一次有困难的时候,父亲也会不顾一切的帮助自己的儿子。还有,他们会把得到的东西一起分享。他们父与子不会求之不劳而获的东西。
这则漫画让我回想我学过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位父亲在别人的劝阻之下没有停下来,不顾一切的去救自己的儿子。这位儿子体现了先人后己的行为在废墟底下,鼓励自己身边的同学,告诉他们:“我爸爸一定会来救我们。”同学们听到他的话之后,重新的振作,同学们也会想着有活下去的希望。这两部书和漫画同时表现了父与子的爱!
在我们现代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有一次,我在共工汽车上,我看见一位年轻的妇女让座给一位上了一把年纪的老奶奶。
父与子之间的爱是多么的伟大!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向前驶去。
《父与子》亲子阅读读后感5在暑假里,我看了一本漫画书,名叫《父与子》。这本书通过一个一个幽默、温馨、感人的故事讲了一个父亲和一个儿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故事里的父亲可爱、童心未泯、脾气暴躁、具有正义感,儿子调皮、聪明、善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非常的爱对方。有一个故事名字叫《足球》,让我非常感动:有一天父亲和儿子在玩球,一不小心把球踢到了一个坑里,父亲不顾一切的下到坑里去帮儿子找球。球找到了,可是父亲的光头先从坑里露了出来,儿子误认为是球,用脚踢了一下,父亲头上起了个大包。
儿子吓哭了,又自责又愧疚。父亲忍着着痛笑嘻嘻的说:没事,没事。还有一个故事,儿子向父亲要一个玩具火车,父亲就是不给,表情很凶恶,把儿子吓的哇哇大哭。
当父亲在镜子里看到自己凶恶的表情时,知道了自己的错误,很自责,就自己打自己屁股来惩罚自己,我又好笑又感动……许多感人温馨的故事,让我理解了我的爸爸对我的爱,虽然有时他会打我、骂我。但我知道,在他心中我是第一的。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更加的爱我爸爸,也更加体谅他。
《父与子》亲子阅读读后感6最近,老师让读一本名叫《父与子》的书,结果,书里面的一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夜晚,静悄悄的,但,整个小区都灯火通明,其中也包括他们家。
饭点到了,母亲与父亲都到了,唯独儿子没到。
父亲瞪大眼睛,伸出无名指,指向儿子的座位,说道:“孩子他妈,儿子还没到。“
”对,孩子他爸,你去叫他过来!”母亲对父亲说。
话音刚落,父亲就大步流量星地走向儿子的房间。拉开门,见儿子正趴在地上,腿一上一下地摆动着,他双手托着下巴,正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书。便走过去,大叫:“儿子!去吃饭吧!”
儿子没办法,只好走出门去,父亲准备把书放好,却不由自主地弯下身子去看书。
儿子和母亲都坐在了位子上,饭腾出的热气飘荡着,夜仍是静悄悄的。
母亲一脸茫然,伸出指头,指向儿子的房间说:“儿子,去叫你的父亲来吃饭!”
儿子麻利地起身,走向自己的房间,自己的父亲正趴在自己刚刚看书的地方,津津有味地读着自己的那本书,情不自禁地皱起了眉头,随即又哑然失笑了。
夜还是静悄悄的,在月光之下,映着一间开着灯的房间。这个故事,我看了又看,看了好几遍,因为,我家也经常是这样的。
《父与子》亲子阅读读后感7《父与子》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的埃.奥.卜劳恩。讲的是秃头、大胡子、和蔼、幽默的爸爸和刺猬头、调皮、可爱的儿子之间发生的许多有趣的故事。在暑假里,它让我爱不释手,哈哈大笑,回味无穷。
《父与子》的漫画中虽然没有文字,但是特别容易读懂,里面所讲的小故事,都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车子坏了便用脚蹬;蛋糕忘放葡萄干了,便用枪射过去;爸爸和儿子刚要睡觉,突然闯进来一个强盗,爸爸和强盗用枪对打,他们中间只隔了一座墙,机灵的儿子在地上洒了一个图钉,便都跑了,强盗见他们跑走了,赶紧追上去,结果踩到了钉子,趁他倒地时,爸爸用绳子绑住了他。
《父与子》不但丰富了我的课外知识,而且也给我带来了欢乐。
《父与子》亲子阅读读后感8伟大的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创作的《父与子》,这本深受大家喜爱的连环画用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无言地流泻出纯真的赤子之情与融融的天伦之乐。
书中的父与子其实就是卜劳恩与他的儿子,而书里描绘的故事也就是卜劳恩父子之间的故事。幽默搞笑的一个个故事,让我废寝忘食,大笑不止。
看过这本书后,我觉得里面的父亲很爱很爱他的儿子,有一篇叫《寻找出逃的儿子》,儿子用球打破了玻璃,父亲打他,儿子逃走了,父亲在家等,等了几个小时也不见儿子,心急了出去找,没找到,回家时儿子又打破一块玻璃,还被球撞了一下,看见儿子,父亲激动地抱起儿子……孩子犯错是不可避免的,父亲虽然严厉,但是爱子情深呀!还有一篇《哄儿入睡》,父亲用尽了各种方法,哄他的儿子睡觉,可儿子十分顽皮,不管父亲怎么哄,他就是精神十足,最后,父亲哄得筋疲力尽,倒在儿子的身边睡了,这时候,儿子也搂着父亲的脖子甜甜地睡着了……
6.亲子旅行中的阅读 篇六
亲子旅行中,孩子的脚步就是他的目光,一寸一寸地阅读这个世界。旅途之前,无论是长途还是短足,在整理行李的时候,别忘记带上一两本书,让孩子的脚步在旅行的同时,心灵也跟着旅行。
旅行的间隙,随手从背包里拿出两本书,一本给孩子,一本给自己,静静地坐下来。在人来人往的机场,在农庄里,在酒店的树荫下,阅读让光阴也变得更加多彩。一个人在喧闹的背景中迅速让自己安静下来,进入一个相对自我的阅读状态,是一种特别的能力,需要来自根植于内心的自省自觉。
我不止在小米的面前做到随时随地地阅读,在他看不见的地方更要阅读,只有阅读才能让我跟上他的成长的脚步。人生有两个黄金阅读期,第一个是成长时期,另外一个就是初为父母时期。推动我汲取知识的力量,不再是考试、升学和就职,而是孩子,这种力量是无穷的,并且是具有生命力的。如果有一段时间我懈怠偷懒,或者将太多的精力投注到外界,我就发现跟随小米的脚步就些踉踉跄跄,回答小米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为什么”时就有些力不从心。一旦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深入骨髓的习惯,成为他获得知识和力量的源泉,他的为什么都可以在书中寻找到答案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地安静地坐在角落里,不再烦扰你,享受属于他自己的一个人时光。
在东京的地铁、公园和街头,虽然大部分的人都步履匆匆,总有一部分人在坐下来的瞬间,掏出一本书来读。比起壮观的自然景色,这是更美的另一种人文风景。法国塞纳河边的繁华书市至今依然让我常常怀念。
传说二战时,在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纳粹法西斯在对犹太人进行残酷折磨和疯狂屠杀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犹太人在那种极其艰难的时刻.甚至就要失去自己生命时,他们随身携带的竟是几本书。除了《圣经》,还有一些科学、自然、地理、文学方面的书。面对黑洞洞的枪口,许多人走向刑场时,手里还紧紧地拿着一本书,就连小孩子手里攥着一本书。纳粹法西斯虽然残酷,却感叹:这是一个真正不可战胜的民族,他们内心强大的力量,足以抵挡住向他们射来的子弹。
德国这个从多灾多难中重新站起来的国家,对书业有极好的保护措施,当季图书从不打折,却不影响每个德国人人手一本书。波兰的地铁列车上,人们的眼睛不是望向窗外的美景,就是盯着手中的书籍。
我一直相信,阅读是有力量的,而文字是有养分的。一个常常读书的孩子,他身上有一股别于他人的气息,叫做书卷气。书卷气不是赢弱和呆滞,而是他眼瞳中的神采飞扬,和望向你时的笃定安然。
旅行中的阅读,不一定要深邃深刻,但一定要有行走的状态,一定要有对远方的渴慕。有时是陌生城市中的车水马龙,有时又是长郊野外的鸟语花香.或者是几万米高空的悠然远眺,又或者是初初第一眼的相视而笑。那些来自灵魂深处的震颤,在你千里迢迢的路途中,悄然借助纸墨的力量提前来到你面前。
路途中,小米最喜欢读的是《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叫蒂皮的法国小姑娘从小跟野生动物一起长大,她跟狮子豹子嬉戏,与鳄鱼拥抱,坐在大象的背上,她与蛇一起睡觉,原来野生动物一点儿也不可怕,甚至大部分的时候,他们比人类更友善更温顺更安静,他们懂得什么是友谊。动物怕人类比人类怕他们还要多得多,所以小米说,我要对动物们好一些,再好一些。
旅行永远达不到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因为目光永远比行走要快得多,思想永远比脚步要深刻得多。但是不能因此停止行走,脚步踩在陌生土地上的力量,是另一种切入体肤的阅读。当你停止行走时,世界会很大,大到你无法企及。当你开始迈开步子行走时,你又会感到:世界很小,小到你迈开双脚就可以抵达。这就是旅行和阅读之间神奇的关联。
去东京吉力卜美术馆之前,宫崎骏的每一部动画片对于小米都是奇迹。参观完吉力卜美术馆之后,他知道了动画片的构思、设计、创作、制作的过程,原来那些动画片是一张一张的地画出来的。东京之行后,他甚至尝试自己制作动画,虽然因为技术上的原因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但是到底在朝“动画”这个领域起航了。
我在路上阅读的,常常是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书中写到: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我写下这些文字时在想,其实天下每一个母亲都一样,我们都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慢慢地陪着他走,陪着他第一次迈开步子,第一次走出家门,走过世界,过生命中无限的山水风光。
这一路走来,我和小米一路行一路读。阅读不仅是旅途锦囊攻略的来源,更不止是填补旅途空闲闲暇打发时光,阅读是用心灵行走我们从未走过的远方,是用灵魂抵达我们从未抵达的圣地。
外面的世界是一本比任何书籍都要精彩生动形象的书,当书上的场景、脑海中的想象变成了现实时,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最美好的回忆。幼年的记忆是短暂的,但是小米记得阳光漫过吉力卜美术馆里的鸟笼式旋转楼梯,记得香港迪斯尼飞天游行中与王子公主跳的一场圆舞……这些记忆都是他成长中的养分。我们每一次归来时,偶尔提起这些记忆点滴,仿佛翻开了存在内心的一本书,时光的况味扑面而来。
每一次旅行之后,回到我们居住的城市,就好像是从一場抽离状态的“阅读”回到现实的世界。
而开始每一场旅行开始,我们仿佛再次打开了这一本叫做“世界”的书。
生命是一场浩大而漫长的单程旅行,每一步足迹都值得纪念。
文章节选自亲子散文集《宝贝,我们一起看世界吧》
7.火鞋与风鞋亲子阅读读后感作文 篇七
本书以父子俩的旅行生活为主 线,串联了,《星星兔》、《老鱼的故事》、《猪尾巴上的蝴蝶结》等十多个妙不可言的故事,给人以心灵的启迪和艺术美的享受。而且,本书在德国家喻户晓,历年被选为小学教材。
本书的大致内容:主人公小迪姆认为自己是最不幸的孩子:全班中数他最胖;全校数他最矮;爸爸是个鞋匠,家境窘迫。可就在他过7岁生日时,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那就是穿上新鞋,跟着父亲走进大山旅行。旅途中,小迪姆爸爸的一个故事使他有了自信。
本书说,小迪姆很自卑,一次旅行让他有了自信。我非常喜欢他,因为他受到了父亲的启发,不再自卑,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的玩耍和成长。我非常欣赏他知错就改这一点,有些人不但知错不改,反而为了不让别人发现,就又去犯了一个错误,错上加错,我非常讨厌这种人,大家一定要做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好孩子。
8.亲子阅读的好处 篇八
神奇世界绘本馆推荐
亲子阅读的定义
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从参与人的角度看,孩子一方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可以是自家的孩子,也可以是别家的孩子。
从阅读活动的内容来看,除了核心的阅读活动外,亲子阅读可以从选书的时候开始,一直到读后的交流,形成一个“选书—读书—聊书—再选书—再读书……”循环立体的过程。从共读的形式上看,亲子共读可以是大人读给孩子听,也可以是孩子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大人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孩子读给孩子听,也可以是自己读给自己(默读或读出声音);除了“读”的形式,还可以有表演、图画、手工、实验等等多种形式,重要的是,大人与孩子一起享受这个过程。
“亲子阅读” 重在家长、优在兴趣、乐在过程、趣在形式、贵在坚持!
为什么要进行亲子共读
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孩子成为早慧的天才,也不是要用读书识字充塞童年的快乐时光,而是充分开发孩子的潜能,让阅读成为孩子认知和交流的重要途径,成为童年快乐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让孩子们成为自觉的、独立的、热诚的终身阅读者,让阅读为他们带来一生的幸福。
9.亲子阅读的读后感 篇九
关键词:亲子阅读;小学语文阅读;阅读材料;阅读方法
亲子阅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具体是指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书籍的一种活动。与简单的家长阅读、孩子聆听方式不一样,它是一种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智力能力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更好地学习和获取知识奠定基础。但目前亲子阅读仍然存在不足,需要采取完善的措施,文章将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策略,希望能为低年级语文阅读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亲子阅读的不足
将亲子阅读引入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能调动他们的阅读热情,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促进其创新思维发展,对他们以后从事写作和交流也具有积极作用。但由于一些老师思想观念落后,阅读教学方法不到位,未能将亲子阅读有效引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
1.理解认识不足
尽管家长普遍认同亲子阅读对学生的重要作用,但调查显示,有82%的家长未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亲子阅读的内涵和价值。没有认识亲子阅读在情感交流、兴趣培养、智力开发等方面的作用,纯粹将其作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制约亲子阅读作用的有效发挥。
2.材料选择不当
市面上的出版物种类繁多,良莠不齐,很多家长不知如何恰当选择阅读辅导材料。或者在选择时存在主观性、盲目性、随意性、功利性等问题,没有选择真正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不利于陶冶情操,激发阅读热情,制约亲子阅读作用的发挥。
3.指导策略失误
调查访谈显示,很多家长不具备有效指导学生阅读的技能和策略,未能准确把握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难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制约亲子阅读质量的提高。例如,重视阅读材料讲解,忽视与学生互动,所提问题多数是封闭式的,影响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4.阅读环境较差
虽然家庭环境的硬件配置质量在提高,多数家庭能为学生提供独立的书房和书架,但阅读环境氛围不理想。一些家长的情绪不稳定,缺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的意识,或者自身阅读习惯较差,难以发挥表率作用。
二、亲子阅读引入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辅导的对策
为弥补亲子阅读教学的不足,结合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需要,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完善对策。
1.正确认识亲子阅读的性质和意义
亲子阅读需要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将其有效融入学生的日常阅读活动中。亲子阅读强调阅读过程,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家长和孩子增进思想情感、阅读体验方面的交流,培养学生思考、质疑、表达技能,锻炼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阅读奠定基础。因此,家长要转变思想观念,认识亲子阅读的性质和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克服阅读困难,逐步实现从依赖阅读向自主阅读的转变。
2.合理选择阅读材料,调动阅读热情
选择新鲜有趣,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读物,让他们更好地开展阅读,获得愉快的阅读体验。选择材料时,体裁应该多样,文学、科普、童话、寓言等都应该涉及。内容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图像和文字结合,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让他们逐步实现独立阅读。书中的角色拟人化,人物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选择新奇、趣味性强的材料,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感受,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亲子阅读效果。
3.采用灵活新颖的指导方法,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例如,从亲子听读或图画书开始,逐步将学生引入阅读中,让学生感悟阅读的美好。还可以采用亲子共读方式,按照“阅读—讨论—思考—再阅读—再讨论”的流程,帮助学生解决阅读困难,提高阅读效果。还可以设置悬念,先给学生讲解一段故事,在最精彩的地方停下来,让学生自主完成后续阅读任务。采用故事改编、故事表演等方式,丰富阅读形式,逐渐提高阅读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4.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学生选择良好的阅读材料,丰富阅读素材,注入新鲜、有趣的阅读材料。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亲子共读,亲子常读,增进相互交流,获得愉快的阅读体验。
总之,阅读能力培养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亲子阅读满足教学需要,合理引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际工作中应该认识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对策,利用亲子阅读辅导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达到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蔡颜.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中,2014(08):194-195.
[2]王光华.将“亲子阅读”引入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辅导的构想[J].理论观察,2009(02):118-119.
[3]杨玲.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的问题分析与指导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14(05):33-38.
10.亲子的阅读活动方案 篇十
【活动目的】
为了让家长充分认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营造书香家庭氛围,各班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亲子共读的好处,让书香计划走进每个家庭。建议在家庭中每天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选择孩子喜爱的绘本,和孩子共同阅读,坚持做到持之以恒。
【活动时间】
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四年级部本次活动将历时1个月进行,准备分三个阶段开展。11月初为导读阶段,由老师根据亲子阅读的推荐书目,通过家访、平安校园等多途径动员家长与孩子共同选择书籍进行阅读,11月为亲子共读阶段,要求家长与孩子每周共读半小时,用多种形式记录亲子阅读内容,12月中旬月为分享共读成果阶段,评选故事大王、书香家庭、我喜欢的故事妈妈。
【活动准备】
1.各班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并发出“爱的心灵工程 亲子共读活动”的倡议书,向家长推荐一些有意义的图书书目,供家长参考。
2.教师指导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进行阅读,阅读中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3.制定适合本班的亲子阅读计划。
4.设计亲子共读记录本“温馨书屋”。
【活动过程】
1.11月初下发“爱的心灵工程” 亲子共读活动倡议书。
2.邀请家长举行“亲子共读”活动启动仪式,同时下发“温馨书屋”,指导家长共读的方法,明确共读要求及任务。
3.各班建立孩子自备图书目录,图书借阅记录,用电话、短信、面谈交流的形式来督促、指导家庭亲子共读活动的开展。鼓励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家庭氛围,鼓励家长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孩子阅读方面的信息,提高自身的辅导能力。老师经常主动和家长联系,帮助家长及时解决一些在阅读活动、记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请部分开展阅读活动好的家长,利用家长会的形式,向其他家长交流自己的经验。(面试网)
4.每周请一名家长利用离校时间开展故事妈妈进课堂活动。
5.每天晨诵活动时间开展“我是小小故事家”,由一名学生讲一个故事。
6.每周轮流让孩子带回一本图书,资源共享。
7.收集家庭实施亲子共读资料。(过程性资料:家庭阅读环境与亲子共读实例照片、亲子共读成长记录本等等)
【活动成果展示】
亲子共读展示会、亲子表演故事、小小故事王、书香家庭评选等等。
【活动反馈】
11.我的亲子共阅读体会 篇十一
我在朋友圈里经常看到,“亲子阅读”的家庭越来越多,给我的感受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亲子阅读”。
在我的小时候,是没有“亲子阅读”的。那时的我们,书籍很匮乏,我生活的农村更是很少有现今这么多丰富的书籍。我的父亲母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都被牢牢地绑在土地上。惟一幸运的是,母亲当时对我要求非常严格,在劳作了一天之后,在我睡觉前,都会要求我背诵当天学习的课文,并不识多少字的母亲,一边织着毛衣,一边听我背诵课文。这大概就是我那个年代的“亲子阅读”时间。
现下资讯非常发达,人人都是自媒体,神秘鸡毛蒜皮的事情都可以发个朋友圈……而我们了解这些事情更多的时候是通过手机。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回到家也是“机不离手”,生怕错过一条没有了解的事情。吃饭拿着手机,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看着手机,睡觉之前看着手机,甚至于起床的第一个动作是把手机拽在手机,这样感觉才“踏实”。
正是由于作父母的我们这样的习惯,让孩子也越来越喜欢上了“手机”,开始抢我们手中的手机,抢着玩游戏,抢着玩微信,抢着……因为有了这样的我们,所以就有了如此的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我们的一举一动,对孩子来说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孩子一生。
同样在今年,我在朋友圈看到这么一个故事。大概的意思是懂得做好示范的父母。文中的父亲一吃西红柿就会拉肚子,为了教育孩子不挑食,专门把菜里的西红柿全吃了,当天去了6次厕所。你想要孩子不挑食,那就先给孩子做出一个不挑食的榜样。在我们现在,很多父母一回到家就是玩手机玩电脑,自己玩的不亦乐乎,但是孩子却眼巴巴的看着,心思自然不在学习上。而故事里的父亲,从孩子上一年级开始,只要孩子在写作用,他就在旁边看书,孩子看见爸爸在专心学习,自己也赶紧把作业写完。写完后就一起出去玩。后来孩子养成习惯了,爸爸就不用陪着孩子了,孩子自己就主动会去学习。
这学期开始,学校让家长们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通过“亲子阅读”,让我有了更多与孩子相处的机会,也让她爸爸主动放下手机加入到“亲子阅读”里来。与孩子一起读书,我们共同经历着书籍带来的喜怒哀乐,同样的心情让我们和孩子贴得更近,可以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变化,更好的为孩子创造学习环境,家庭环境。通过“亲子阅读”,孩子的阅读兴趣变得浓郁了,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在逐步提高,让我与孩子也有了更深的沟通,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和情绪发展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作为家长的我,能有这些收获,还要衷心的感谢学校,老师的用心良苦,开展这样的“亲子阅读”活动,你们不止给予了孩子们的关爱,而为我们家长增长教育孩子知识搭建了平台。
12.不恰当的亲子阅读不如不读 篇十二
恰当的方法
我们在做阅读推广工作过程中,进行的时间越长,推广程度越深,越发现:一味地告诉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读绘本,如此简单、空泛理念推广是远远不够的。有了一些模糊理念的家长,更应该得到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只有使用了恰当的方法进行亲子阅读的家长,才能感受阅读带来的愉悦和对孩子的益处,感受到阅读对孩子的帮助后,理念会更清晰和深刻于脑中,然后乐意花时间和孩子亲子阅读。如此良性循环,则可有效推进亲子阅读。
“不恰当的亲子阅读不如不读”,如此绝对的表达是否过分了些?否。
不恰当的方法
如何为之“不恰当”?他们又对孩子产生何种影响?不恰当的表现有很多种,总的来说就是立足大人的需求和目的,背离儿童的心理规律和兴趣培养的原则,以下的“不恰当”,你有吗?
考试性的阅读
“你看,这是什么?”“告诉妈妈,这是什么动物。你知道的。我教过你。”“想想看,他对不对?”“他为什么这么做啊?”
以上的问题反映出这些大人可能有这样的想法:第一、阅读就是要知道各种知识;第二、不问怎么知道孩子懂不懂;第三、这是互动。
产生这样的阅读行为的原因在于,大人把亲子阅读中的大人和孩子的关系看成是教与被教的关系。殊不知,亲子阅读中,大人和孩子的关系是平等分享的关系,这样才能营造出温馨、愉悦的阅读氛围。细点说,这绘本本来就是为孩子而生的,家长不过是帮助写书的人把这个故事传递给孩子,所以,绘本的亲子阅读,应该是分享阅读的快乐。而不是通过这个绘本即时的考核孩子懂得多少。
考试性阅读的坏处多多。首先,从你口里问出的这些问题,大多是你想要孩子知道的,很可能会破坏这个阅读的连贯性和孩子沉浸书中的情感体验。其次,你问了问题,对孩子的思维发散性是一个很大的限制,因为你看问题的角度本来就定性了,提出的问题也很单一,没有听到问题的孩子,可能看到画面就会天马行空地理解和想象。最后,不恰当的问题提多了,孩子答不上来或者感觉无兴趣,他就会产生阅读焦虑感,看到书就紧张焦虑,并演变成拒绝接触阅读。
(在认字敏感期到来之前)点读字的阅读
很多家长认为点着字读可以帮助孩子更快地认字。
我们认为在认字敏感期到来之前,点读字的阅读是不恰当的。阅读的眼动研究发现:3岁及3岁前的孩子无论在有大人陪伴下阅读还是没有大人陪伴下翻书阅读,他们对文字都没有兴趣,他们都从图画里搜索信息。也就是说,大人点读不点读对孩子来说都无意义。不仅如此,这还是放弃森林捡了片树叶的做法(其实连树叶都捡不到),因为绘本对孩子的意义在于那些会说故事的图画,孩子的形象思维被那个具有情节的图画带动,他们自由徜徉,然后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去关注角色,关注他们在做什么,图画里有什么好玩的。这才是孩子的阅读,他们的理解能力也慢慢得到培养。不要背离孩子的心理去执着于那几个字的认识。
当然,到了认字敏感期的时候,孩子指着字很想知道,这是什么字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图文结合和孩子玩起认字认句的游戏。
道理归纳的阅读
类似《落叶跳舞》这样的书,要怎么总结?对一个以形象思维占绝对主导性地位的孩子来说,概括抽象的做法是否违背孩子的心理发展而揠苗助长?这样的道理归纳是否过早地让孩子不能本真地吸收阅读的童真意味?那个光屁股的大卫、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兔子、顶着嗯嗯去找别人算账的小鼹鼠,这些让全世界孩子都喜欢的角色难道还要一个老师或家长来毫无趣味地摆出讲道理的架势说明,这些都是不对的?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直接画那些我们认为对的“道理”,就像那些动画片里、点读机里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我很乖,我排队不插队,我爱吃青菜,我不骂人?
简单说来,我们声情并茂或者娓娓道来地把故事演绎了,孩子的阅读就完成了。画蛇添足地追加那些大道理,小孩听不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你用什么方式和孩子交往,孩子就学会什么方式和别人交往。你喜欢和孩子说道理,那么孩子不是变成懂道理的孩子,而是变成喜欢和别人说道理的孩子。所以,我们看到一些大人似地教训别人做得不对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是在家里经常能听到“道理”的孩子。
独自翻书的阅读
我们家里的书他都不看!带着这样的控诉的家长通常的做法是把书交给孩子,自己做别的事情去。要达到真正意义的独立阅读,必须要度过一个“共同阅读”的时期,这个没有哪个孩子例外。有人做过这样的差异化研究,有父母陪伴的阅读和没有父母陪伴的阅读,前者的孩子爱上阅读,建立阅读习惯可能更容易。这不是吸引孩子眼球让孩子无法自拔的电视,你放着他看,你离开就可以。如果孩子能有一个亲子陪伴的共同阅读期,并且坚持得越好,间断性越短,那么孩子就越容易自主地独立阅读。而阅读的力量也会在孩子的小学、初中以及将来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我认为如果人生是长跑,无所谓输赢,但是,在长跑中支撑自己的精神力量之一是阅读带来的。
基于以上所说的不恰当的阅读给孩子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看来,不恰当的亲子阅读还不如不读,保有孩子的天真无知或许更好。因为很多所谓很成功的人,包括爱因斯坦,在童年时期的发展都出现某些方面的滞后来保有其能量的部分。所以,用着错误的方法去糟蹋阅读,践踏孩子的童年,这是非常可怕的。
(胡海兰 学前教育学硕士,中英文早期阅读推广人)
13.温馨的亲子阅读时光教案 篇十三
【教案目标】
1、初步培养宝宝安静倾听故事的习惯。
2、学会正确阅读图书的方法。
3、亲子关系。
【教案准备】
大图书一本,宝宝书人手一本。
【教案过程】
1、出示大图书,述故事的题目。
2、宝宝和爸爸妈妈一起听老师完整的讲述故事一遍。
3、请宝宝说说故事里有谁。
4、宝宝按次序到老师手里领取小图书,和爸爸妈妈一起看。
指导要点:
1、提醒宝宝要一页一页有序翻书。
2、教育宝宝懂得爱惜图书。
托班小朋友进行培养阅读习惯的技巧以及好处:
早期阅读教育是指0—6岁学前幼儿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象,文字或凭借着成人的形象阅读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对于2——3岁的幼儿来说,图和声音是他们获的间接经验的唯一途径,2——3岁也成为幼儿读图的最佳时期。因此对于托班幼儿来说,培养早期阅读的兴趣最为关键。
一、投放适合的阅读材料,保证托班幼儿成功阅读的.体验。
(1)投放纸质好,画面简单的阅读材料。
(2)选择托班幼儿熟悉的阅读内容。
二、开辟多种渠道,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1)集体阅读活动
(2)故事欣赏活动
(3)讲读图书活动
(4)日常生活活动
三、科学,适宜的阅读指导,提高托班幼儿的阅读那能力
(1)教师进入图书区,带领阅读
(2)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分享快乐
(3)因人施教,适时指导
(4)亲子共读法
14.亲子阅读的读后感 篇十四
我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五年级语文书中看到的。现在拿到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看起来了。这本书的封面上画了父与子的拥抱,两人十分开心。当我打开这本书时,我发现整本书几乎没有文字,每一个小故事都以漫画方式呈现。每一个小故事讲述父与子在一起所发生的事。
当中,我最喜欢第14篇《忘加葡萄干怎么办》这个故事。当我看到这个标题时,我心想:父与子干什么事,就忘记加葡萄干呢?我带着疑问看起了这篇漫画。原来,父与子在做蛋糕,把没有加葡萄干的蛋糕放进烤箱,儿子发现了,指着葡萄干对父亲说:“我们忘加葡萄干了。”父亲看着烤箱想办法,儿子一只手摸着头走来走去,也在想办法。突然,儿子走向房间,把挂在墙上的枪拿了下来,告诉父亲自己的小方法。父亲也觉得儿子的方法可行,就用枪把葡萄干一发发打进烤好的蛋糕里。
看到这里,我不禁笑了起来,这父与子就是一对活宝啊!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了我的爸爸。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件T恤,我穿着十分得意。在课间时衣服不小心被勾出了一道缝,我看见之后,心想:怎么办呀?妈妈肯定要骂我,我该怎么办呀?放学时,我跟爸爸说了事情的经过,爸爸路上一边安慰我,一边想办法补救。
到了家,爸爸就想出了方法,他拿出了剪刀在我的白T恤缝的边上又剪下了一道又一道的缝。我想:爸爸这是帮倒忙吗?我急忙大声叫道:“爸爸你在干什么呀?”“你不要慌呀!等一下就知道了。”爸爸不紧不慢地说。当剪好时,那一道道缝变成了美丽的花纹出现在我眼前时,我对爸爸竖起了大拇指,说:“爸爸你好厉害呀!”“小意思!小意思!”爸爸难为情地说。当然,最后,我也没有被妈妈批评。
15.亲子阅读的读后感 篇十五
一、理解偏差:将阅读等同于识字
亲子阅读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观察力和想象力。但早期阅读的能力并不等同于识字量的大小,识字绝不是阅读。[1]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阅读的关键是让孩子认识更多的字,不识字就不能更好地阅读。有些家长在给孩子念故事的时候,习惯用手指着文字来念,还不失时机地问幼儿,“这是什么字?”“你认识这个字吗?”“怎么念?”可以看出这样的家长非常热衷于让孩子识字,但相对于家长的积极态度,孩子其实对认字还是有抵触的。家长在亲子阅读中把幼儿的注意力过多地导向了认字,所营造的沉闷阅读环境不利于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是被画面所吸引,很难注意到文字。但是通过阅读孩子们会发现:图画和文字之间是有关联的,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孩子将文字与图片形成对接,最终明白文字所代表的意义。如果家长在指导幼儿看图画书时,非常强调文字的作用,而忽略画面传递的信息,这恰恰丢掉了理解故事最好的帮手——图画。在阅读的启蒙教育中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对书中图画的好奇,引导幼儿凭借图画来猜测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幼儿在画上看出故事或知识、信息,对他们来说这就是读书的最初入口。图画有助于孩子萌发阅读的兴趣,这种兴趣是阅读的原动力,让孩子从“要我看”变为“我要看”,急功近利地让幼儿“识字”反而会让他们失去“学习阅读”的机会,甚至使幼儿产生厌恶阅读的情绪。
二、选择偏狭:追求购书效率,忽视阅读效益
曹文轩说:“一个人读书的兴趣应该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中你没见到好书,你一生很难培养好真正的读书兴趣。”所以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能选出最适合自己孩子看的书。那么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图书的时候是否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做到理性消费呢?下面罗列出家长为孩子选择图书时出现的问题。
(一)不重视图书品质,价格经济是首选
有的家长可能为了便宜或方便等原因,给孩子买地摊书(包括盗版书)。这些书除了印刷质量差、错别字多以外,有的内容也不健康。比如某出版社出版的经典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图书装帧简陋,图画印刷模糊,没翻几次就坏了,特别是里面的白雪公主人物形象绘图粗糙,缺乏美感,故事内容更是荒诞离奇,颠覆原著,仔细阅读发现语法、标点、文字上都出现错误,这样的图书不读也罢。
(二)注重早期智力开发,重“学习”轻“阅读”
大多数家长认为“给孩子买书是一种教育上的投资”,他们不惜重金购买智力开发类的书,大班家长选书时较多侧重与小学相衔接的书,其目的是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做准备。但从图书的内容偏向来看,这类书多是测试类、识字类甚至是小学课本,文字多图画少,这样无形中给幼儿增加很大的负担。更有的家长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要求幼儿每天完成一定的内容,这更是有悖于幼儿自然发展的天性,实际并未提高幼儿的阅读技能和心理发展水平。
(三)从热门动画片衍生的图画书要理性选择
家庭儿童图书中一个突出特点在于以动画片为主要题材的较多,而家长对购买此类图书的理由是“孩子喜欢”。由于动画片的盛行,儿童偏爱动画人物的书籍本不足为奇,也应当拥有这类图书。但有一些充斥暴力、血腥的动画图书,如《奥特曼》,看了这些书孩子就开始模仿奥特曼的样子和想象中的怪兽(家人、小朋友等)进行战斗,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家长不能只为了满足幼儿一时的兴趣,对此类图书的适宜性要理性甄别。
三、态度偏移:因为职业活动挤占亲子阅读时间
柯南(1994)指出,幼儿虽然可以通过视觉直接感知图画书的某些画面意义,但是要独立读懂图画书却是困难的。这不只是指图文并茂的图画书中那些文字他们还不认识,要准确地读出图画所描述和表达的内容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幼儿欣赏和接受图画故事仍然需要大人的帮助。[2]学前儿童的图画书阅读能力比较有限,顺利地展开阅读需要来自父母的温暖陪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爱与归属的需要。[3]亲子阅读活动若以轻松、温馨的方式进行,如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一边欣赏幼儿读物,一边倾听有趣的讲解,一边交流感受,这会使幼儿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阅读对幼儿而言,首先是享受爱与快乐的过程,其次才是获得知识的手段。
大三班段涵嫣家长在亲子阅读感悟中写道:从涵嫣能够看书开始,每天我们都会抽出时间和她一起看书,讲故事。书桌前、沙发边、阳台上、被窝里,甚至泡脚盆旁,都是我们亲子共读的好地方。对于每一本书,朗读时我们都会做到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让她体会读书的快乐。长期的亲子阅读,让我的孩子与书交上了朋友,每周孩子都会准时从幼儿园借回自己喜爱的图书。每天放学回家孩子也会到自己的小书柜前拿出几本书,坐在一边静静地阅读。然而,现在的父母工作压力较大,导致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减少。虽然很多家长非常渴望与孩子在一起,但是工作已经大量占据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很难强打精神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或者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局面。
四、克服策略
(一)开展有效的家园合作
家长对亲子阅读理解有偏差的现状,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家园合作的不足,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早期亲子阅读的重要性、指导方法,以及幼儿的阅读能力水平、兴趣状况等及时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一起致力于提高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阅读能力。
(二)家长选择图书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阅读材料。对小班幼儿来说,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可以选择一些画面大、色彩鲜明、贴近生活、内容具体简单而又生动有趣、利于幼儿理解的图书;中班的孩子语言发展比较迅速,通过一年幼儿园的学习,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为这个时期的孩子选择从图画过渡到文字,图书内容略高于孩子本身发展水平的读物;大班的孩子知识面扩大、求知欲提高,可以给孩子多一些机会,选择多种类别的图书,如世界著名童话、神话故事、寓言,以及有关孩子生活方面的图书,以满足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和迅速发展的语言、智力的需要。
第二,选择优秀的图画书。优秀的图画书能给孩子带来愉悦和幸福感,让孩子从中体会阅读的乐趣;让孩子在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学会审美;学会理解图画中所体现出来的真善美。幼儿在图画书阅读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大量的知识经验和策略技能,更重要的是随着阅读经验的丰富和深入,幼儿的智力水平、语言能力、情感态度及审美意识等都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第三,多种途径了解图书信息。专业网站如当当网上会定期推出好书排行榜,都是值得借鉴的。幼儿园可定期举办亲子阅读交流会,“好书推荐海报”设计大赛等活动,通过这些平台,向孩子和家长们推荐适合亲子共读的图书。
(三)创造良好的家庭亲子阅读时间和空间
家长应根据家庭的具体情况,每天安排一个相对固定的、安静的亲子阅读时间。在这半小时里家长首先要做到精神集中,全神贯注,不要总被接电话、倒开水等事情打断,父母在读书时所表现出的认真态度、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于阅读这件事的重视程度。读书的过程,其实也是在培养孩子一种阅读的习惯,乃至一种做事的态度和专注的精神。相信只要做到持之以恒,阅读就会成为孩子自觉的行为准则,进而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柯南.图画书:幼儿文学的现代形式[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6).
【亲子阅读的读后感】推荐阅读:
亲子阅读的演讲稿08-20
让亲子阅读点亮孩子的启蒙教育10-04
亲子阅读书心得09-24
亲子阅读倡议书07-22
亲子阅读发言稿09-17
亲子阅读活动学生感言09-18
亲子阅读交流活动方案10-17
幼儿园亲子阅读活动总结09-04
亲子共阅读活动倡议书10-08
亲子阅读四大名著心得体会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