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营理念与案例

2024-10-29

公司经营理念与案例(共9篇)

1.公司经营理念与案例 篇一

《公司经营管理理念案例集》编写工作安排

一、案例采写范围: 公司及各分子公司

二、案例采写要求:

挖掘采写2007年以来,在产品制造、市场服务、科研开发、投资发展、精益管理等理念的引领下,公司经营管理涌现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三、案例编写体例:

案例要包括“背景、实施举措、成效、价值或意义”等要素;案例采用故事化的写法,要体现公司相关经营管理理念。

示例:事业部“敏捷式生产”

1、实施“敏捷式生产”的背景(简单介绍)。

2、何谓敏捷式生产,举措是什么?(体现做法创新、先进)

3、敏捷式生产的成效(以故事形式来反映——典型事例)

4、实施敏捷式生产的价值和意义(揭示、点评)

四、汇编进度

6月初—6月15日 启动汇编工作、确定案例题材 6月15日—7月15日 完成文章初稿 7月15日—8月15日 初稿修改完善 8月15—9月15日 定稿并完成编排

五、汇编分工

潜江:事业部、江汉机械厂、井下动力钻具、天祥化工——赵伯荡、卢晓枫、孙海涛、焦刚、张跃军、杨珍

武汉:总部、国贸公司、销售公司、技术中心、天然气、武汉钻头制造厂、压缩机分公司——黄平福、吴州、刘新兰、张新兰

上海分公司、承德江钻——黄平福、吴州、刘新兰、张新兰

2.公司经营理念与案例 篇二

建筑企业由于受工程施工资质限制和建筑业政策要求, 为拓展建筑市场, 往往在新开发市场新设分公司。一般而言, 为激活分公司经营积极性, 总公司往往对下属分公司每年绩效评价一次。近年来,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绩效评价模式的变革。建筑企业分公司经营层作为利益相关者, 其价值创造、经营行为将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 这必将在关注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也要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温素彬、黄浩岚 (2009) 认为企业的目标不再是单一地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 而是按照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 为利益相关者创造持续发展的价值, 绩效评价表现为以“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和均衡化”为目标的“共同利益”模式。毛洪涛、王新 (2008) , 陆庆平 (2006) 也提出类似观点。本文将根据该绩效评价模式, 基于企业实际情况, 尽量克服传统的绩效评价体系过于强调股东利益的观点, 实施科学全面的绩效评价。

但由于分公司是非独立法人机构, 无民事法律行为能力, 机构经营层与公司存在的受托代理关系有别于具有独立法人的子公司, 控制代理人的代理成本, 防止代理人通过盈余平滑, 利用信息不对称操纵利润等风险很必要, 对其绩效评价既要看其财务指标, 又要关注其非财务指标;既要看其当期经营业绩, 又要关注其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绩效考核指标选择与理论分析

(一) 财务指标的选择

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年报中的分公司财务数据为依据, 选择以下三类财务指标:第一类是获利能力指标, 有总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增长率;第二类是资产管理能力指标, 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环比减少率、主业收入收现率;第三类是业务能力和经营规模指标, 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收入增长率、分收入占总收入的占比。

首先, 从获利能力指标看, 本文比较看重总资产利润率, 因为它比较综合地反映了分公司合理运用总公司给予财务资源的获利能力, 从而比较全面科学地体现经营层的受托代理责任。该指标可以横向比较, 也可以纵向比较。其次, 从资产管理能力指标看, 本文比较看重主业收入收现率, 该指标实质是反映收入的“含金量”, 从而也可以表达对应收帐款的管理能力, 进而体现主业项目的资产质量高低和财务管理水平。其三, 从经营规模指标看, 本文想强调分机构占总机构的收入比重及其增减变化量。因为它可以体现一家分公司在一段会计期间的业务承接积累能力, 反映分支机构在整个公司发展战略考量上的分量和分公司整个团队的综合经营和管理能力。

(二) 非财务指标的选择

张川、潘飞、John Robinson (2008) 认为不管企业具有什么样的权变特征, 非财务指标采用的程度越高都会带来越好的企业业绩。而且, 相对选择差异化战略的企业而言, 选择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 采用非财务指标后会得到更好的业绩后果。根据A公司的建筑行业细分特征, 以及它的行业利润率远远高于行业平均化水平, 在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绩效考核时, 有必要采用一些非财务指标。为此, 该企业拟选择以下非财务指标:承接业务合约额、工程创优数、在职技术管理人员增长率、新发展业主个数、新开辟市场个数。非财务指标更看重分公司的内在竞争能力、未来发展潜力和对新市场的开拓发展水平。

三、研究设计和主要结论

(一) 数据采集和考核指标计算

(二) 描述性分析

1、从表四可见:各个分公司主业收现率均很高, 说明各分公司应收帐款管理比较好, 资产管理质量较好, 应收账款周转率比较正常合理。由于该公司在年度业绩指标考核时, 把主业收入现金回收率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对经营层的绩效报酬敏感度相对比较高, 经营层为取到期望的报酬, 对该指标的管理投入就多, 这样也保证管理层的努力程度与考核指标正向相关。因而, 正确处理好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 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价值实现最大化。

2、从表四比较来看:就各个分公司的获利水平来考察, 各个分公司存在的差异就较大, 总资产利润率差距较大, 该指标考核效应有三个:一是建筑业是有规模效应的产业, 一个分公司市场占有率高, 承接合约量大, 就会产出更大的资产利润率;二是分公司在一定的业务区间内, 其固定费用比较稳定, 边际收益就能增加, 利润率上升就高;三是与应收账款周转率有关, 周转率快, 收入与总资产的比例就高, 总资产利润率也会提高得快些。因此, 这一指标比较综合体现经营层的承接业务、控制费用、加快资金周转等几个方面的努力程度。

从表一、表二、表三分析, 浙江分公司作为老的分公司, 其应收账款周转率比较稳定;广东分公司、江苏分公司作为新设的分公司, 正处于发展上升势头, 应收账款周转率变化就较大。原因在于主业收入收现率变化大, 应收账款增减额幅度也比较大所致。

3、企业要长期、稳定发展, 需要不断兼顾客户满意度、员工受教育培训机会、品牌的维护和增强以及对新市场开发能力等多方面的努力。因此, 企业对包括分公司经营层的绩效考核, 要长远、要全面、要科学考核, 必须兼顾以上这些非财务指标的考评。

对分公司经营层绩效评价的正确导向, 关系到员工、管理层等代理人的经济利益和公司价值的最优化。本文的价值在于挖掘分公司经营层作为企业利益相关者, 其业绩报酬如何与管理努力程度更好体现出正相关, 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过本文仅就单一建筑企业下属分公司近三年审计财务数据分析, 样本采集数很有限, 会影响文章结果的严谨性和说服力, 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温素彬, 黄浩.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的企业绩效评价——绩效三棱镜的应用案例[J].会计研究, 2009 (, 04) .

[2]张川, 潘飞, John Robinson.非财务指标采用的业绩后果实证研究——代理理论VS权变理论[J].会计研究, 2008, (02) .

[3]陈震, 张鸣.业绩指标、业绩风险与高管人员报酬的敏感性[J].会计研究, 2008 (, 02) .

[4]毛洪涛, 王新.代理理论、经营层行为与管理[J].会计研究, 2008 (, 09) .

3.公司经营理念与案例 篇三

华泰证券在媒体回应,公司坚决拥护、支持中国证监会等国务院多部委为稳定资本市场,维护经济健康发展做出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目前公司经纪业务交易服务运行正常。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要求,严格清理整顿外部接入的各类信息技术系统,只留下合规部门认可的接入系统。公司将积极与相关机构沟通协商,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妥善处理相关问题,促进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9月10日,北方国际信托向华泰证券发出沟通函,就外接系统数据服务终止问题,向华泰证券“要个说法”。

9月11日,外贸信托向国泰君安发出措辞强烈的沟通函,沟通函中称,根据双方签订的证券经纪服务协议,国泰君安有义务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如因其单方面暂停服务导致的损失要求由国泰君安承担;如果双方未能就《协议》内容达成一致,希望国泰君安能于16日前提供书面通知,包括停止服务步骤,停止服务给投资人、当事方造成损失处置方案等。

据媒体报道,国泰君安通知外贸信托,要求重新签署《客户自备客户端准入协议》,若今年9月16日未能完成上述协议的签署,将于16日起终止向信托方提供任何外接系统的数据服务。

4.公司经营理念与案例 篇四

创新思维与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实战应用

课程大纲(金超老师|2天)

电话:***QQ: 104934198

5市场千变万化,竞争十分激烈,资本跨国流动,全球一体经营!同质化时代,如何脱颖而出?行业微利时代,如何跨越台阶、超速成长?思路决定出路,创新决定未来!变革领先一步,创新无处不在。

创新已经成了时代的主旋律,创新正在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金超老师《创新思维与企业经营管理创新》课程,思维导向与工具导向并用,基于企业真实案例与实战策划剖析,极受学员欢迎。《创新思维》从企业经营管理观念和文化、制度和流程、战略和模式、技术和组织、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全方位阐述竞争环境下企业管理创新之道,对企业激发创新热情、掌握创新方法、促进企业快速成长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复杂经济环境下企业应对挑战、把握机会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详细内容见:http:///jdkc/ShowArticle.asp?ArticleID=31

1来自:网络

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良认为:在战略决策正确的前提下,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船舶管理体系,关系到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在企业内部机制上,公司以实现企业管理的高效率为目的,通过各种改革和创新措施来激活企业机制。在组织结构上,强调“一盘棋”的大局观念,打破条块和部门分割的不合理局面,最终建立起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流程化管理模式,实现了管理的扁平化和柔性化。

如人事管理创新就是一个典型。中远集团率先实行了船员“上船有薪、下船无薪”制度;在今年5月,公司总部也出台了新的薪酬方案。通过设计“一岗一薪”、“一薪多级”的薪酬跑道,打破了原来单一的职务取向,改变了只有晋升职务才能晋升工资的固有模式。通过新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积极应对航运市场变化,创新船舶管理方式是中散船舶管理的又一特色。经过多年的实践完善,中散在船队推行星级管理的构想,该设想即仿照星级宾馆的管理模式,将各船舶生产单元所承担的各项工作、管理内容和工作标准全部予以量化,按照标准,定期进行考核打分,依据考核情况,给船舶核定星级,根据星级决定劳动报酬。大大提高了船员、船舶、船队的科学管理水平,真正实现了由指标管理向全面质量管理质的飞跃。该项成果被中交企协授予“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为解决船岸信息沟通不畅、对船多头管理、管理职能交叉重叠等低效行为,中散又在星级制管理的基

础上,推行“船舶总管制”,以加强对船舶设备和船员的集中高效管理。同时,具有中散管理特色的“虚拟小船队项目”也开始了实质性的运作,通过定期例会、不定期沟通等形式润滑了管理流程。实现了对航运经营、船舶技术管理、安全质量管理、船员管理等职能有效的整合,组织结构扁平化,提高了船队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

经营创新:捕捉市场变化之魂

中散在实施“从拥有船到控制船”

战略转变过程中,由单一的船东身份向“三位一体”的市场定位转变,即在市场上同时扮演三种角色:船东(Owner)、租家(Charter)和经纪人(Broker)。在这三种角色中,“船东”是已被业内承认的传统身份;“租家”和“经纪人”则是中散人大胆实践的产物,是中散开拓经营领域的创新。中散目前租入船舶70余艘,约600万载重吨。租进来的船可以自己经营,也可以转租出去,同样,拿进来的货可以自营,也可以转卖。同时,中散把自有运力中一部分船龄较大,营运成本较高的船舶以期租方式租出去,获得了稳定的经营收入,达到了“锁定效益、规避风险”的目的。

中散还通过调整船队结构,增强了对市场的应变能力。结构不合理是国企中普遍存在的老问题,作为大型航运企业,运力结构不合理是不可能通过大量造船、买船在短时间内解决的矛盾。中散采取的办法是,不断寻找机会适时租进市场竞争力强、转手容易的现代型船,不断寻找机会适时租出成本高、船型又不合理的自有船,结合货品运输市场需求变化进行运力置换。船队结构调整带来运力结构的调整,为捕捉战机赢得了主动。最佳时一个航次就赚到96万美元。如今中散已被视为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的生力军,它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受到同行的高度重视。中散的“买进”、“卖出”,已经直接影响到权威性波罗的海运价(BDI)指数。

作为精明的经纪人角色,中散在经营中采用了类似金融领域中的“期货”、“对冲”手法。“对冲”本身虽然为了平抑风险,但也是要冒风险的,它可不是玩儿“空手道”。中散在租入船的同时又租出船,在拿到新运力的同时又转让运力,在寻找低租金的同时也寻求高租金,在力图控制船的同时也在力图控制货,它在买货的同时也在卖货,在退出某些市场的同时也进入某些市场。就是在这进进出出、一买一卖之间,利润之神开始垂青于中散,中散成为敢“吃螃蟹”的勇敢者和成功者。

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永恒动力。经营创新和管理创新相辅相成,互为作用。可以说抓住了这两方面的创新,就抓住了企业创新的重点。企业必须通过不断的经营和管理创新,迅速建立起一套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努力促使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当前正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布局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

力。在这种形势下,国企的创新就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

企业背景

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散运)是隶属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的大型国际海上干散货运输企业。公司自有灵便型、巴拿马型和好望角型等各类大型散货船舶70多艘、400多万载重吨,实际操作运力超过900万载重吨。公司以“创造卓越、服务全球”为经营宗旨,为海内外客户提供矿砂、煤炭、化肥、钢材、木材、农产品等货物的海上运输服务,船舶航线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个港口,形成了以干散货海运为主,以船员劳务和船舶服务业、IT业、房地产开发、宾馆服务业等为辅的多元化经营格局。

5.营销理念与环境案例 篇五

红叶超级市场营业面积 260平方米,位于居民聚集的主要街道上,附近有许多各类商场和同类超级市场。营业额和利润虽然还过得去,但是与同等面积的商场相比,还是觉得不理想。通过询问部分顾客,得知顾客认为店内拥挤杂乱,商品质量差档次低。听到这种放映,红叶超市经理感到诧异,因为红叶超市的顾客没有同类超市多,每每看到别的超市人头攒动而本店较为冷清,怎会拥挤呢?本店的商品都是货真价实的,与别的超市相同,怎说质量差档次低呢?

经过对红叶超市购物环境的分析,发现了真实原因。原来,红叶超市为了充分利用商场的空间,柜台安放过多,过道太狭窄,购物高峰时期就会造成拥挤,顾客不愿入内,即使入内也不易找到所需的商品,往往是草草转一圈就很快离去;商场灯光暗淡,货架陈旧,墙壁和屋顶多年没有装修,优质商品放在这种背景下也会显得质量差档次低。

为了提高竞争力,红叶超市的经理痛下决心,拿出一笔资金对商店购物环境进行彻底改造。对商店的地板、墙壁、照明和屋顶都进行了装修;减少了柜台的数量,加宽了走道,仿照别的超市摆放柜台和商品,以方便顾客找到商品。

整修一新开业后,立刻见到了效果,头一个星期的销售额和利润比过去增加了 70%。可是随后的销售额和利润又不断下降,半个月后降到了以往的水平,一个月后低于以往的水平。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观察发现,有些老顾客不来购物了,增加了一批新顾客,但是新增的顾客没有流失的老顾客多。对部分顾客的调查表明,顾客认为购物环境是比原先好了,商品档次也提高了,但是商品摆放依然不太合理,同时商品价格也提高了,别的商店更便宜些,一批老顾客就到别处购买了。听到这种反映,红叶超市的经理再次感到诧异,因为一般来说,红叶超市装修后商品的价格并未提高,只是调整了商品结构,减少了部分微利商品,增加正常利润和厚利商品,其价格与其他超市相同。

究竟怎样才能适应顾客呢?

案例思考、红叶超市原先的购物环境中哪些因素不利于吸引顾客的注意?、红叶超市原先的购物环境导致顾客对其所售商品怎样的认知?装修后的购物环境导致顾客怎样的认知?、红叶超市应当怎样改造和安排购物环境才能增加消费者的注意,并诱导消费者的认知朝着经营者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参考答案、红叶超市作为一家坐落在居民聚集区内主要街道上的小型超市,其营业额和利润不佳与其购物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购物环境中存在许多不利于吸引顾客注意的因素:(1)柜台安放过多,过道太狭窄,购物高峰时期造成拥挤;(2)店内杂乱,柜台和商品摆放不合理,入店后不易找到所需商品;(3)店内灯光暗淡、货架陈旧,墙壁和屋顶多年没有装修。也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消费者认为店内拥挤杂乱,企业经营的商品质量差、档次低。、商场针对原来不利于经营的购物环境进行了改造,即对商店的地板、墙壁、照明和屋顶进行了装修;减少了柜台的数量,加宽了走道,仿照别的超市摆放柜台和商品。改造后的购物环境确实对吸引顾客、增加营业额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仅仅维持了一周,却又回到了从前的状况。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吸引小批新顾客的同时丧失了大批原有的老顾客,顾客规模缩小;(2)商品结构的调整只考虑到企业经营的需要(减少微利商品,增加正常利润和厚利商品),而未考虑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求廉心理);(3)店内商品摆放不合理,不便于消费者选购商品。、红叶超市要想改变目前经营的不利状况,必须认真研究顾客心理,重新调整店内布局,突出自己的特色,以吸引新老消费者。(1)恢复那些对企业来说是微利,但原消费者喜欢的商品,增加部分同类型企业目前没有经营的商品的经营,以吸引更多的顾客进店,扩大顾客规模;(2)调整店内货柜和商品摆放位置,将消费者购买时可能会连带购买的商品就近陈列展示,以方便顾客选购,增加连带商品的销售;(3)重新设计陈设商品的货柜和货架,使其既符合充分展示商品的需要又能体现本企业的市场定位和特色,使企业与其他企业形成明显的差异,依靠特色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哈默预测

1931 年,罗斯福提出解决美国经济危机的“新政”获得了一些人的赞同,但仍有一些人对“新政”持怀疑态变。从前苏联回来的哈默潜心研究了当时美国国内的政治形势和经济状况,认为“新政”定会成功。从这点出发,哈默预见一旦新政得势,1920 年公布的禁酒令就会废除。那时市场将需要空前数量的酒桶,而当时市场上却没有酒桶。哈默在前苏联住了多年,知道前苏联有制造酒桶的桶板可供出口,于是,他向前苏联订购了几船桶板,并在纽约码头附近设立了一个临时桶板加工厂,当酒桶从哈默的造桶厂源源不断而出时。正好赶上“新政”废除禁酒令。于是,哈默的酒桶被酒厂抢购一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问题:

(1)请分析说明哈默预测的根据是什么 ?

(2)结合实际分析说明政策、法令的变化对市场带来的影响。

(3)结合“入世”后我国企业面临的各种政策法令变化,分析企业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提示:可分析我国企业出口所遇到的各种贸易壁垒及反倾销法案等)?

参考答案

(二)(1)哈默的根据就是通过市场调研,预见到政策法规的变动将导致酒桶供不应求。

(2)政策因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政治因素往往制约着企业的营销活动(可结合 78 年以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加以说明)。法律因素:法律对市场活动具有制约作用,但法律作为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会受到社会各种组织、政府机构和各种压力集团的影响发生变动或调整,企业要加以注意,掌握其变动趋势,制定相应的策略。

(3)由于“入世”,我国企业会不断遭遇“反倾销法”,目前已经初见端倪。一些出口企业不得不制定相应的策略,在尽量避免被起诉的同时,也要在面临诉讼时积极应诉,消除其不利影响。同时也将面临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如:卫生条件、环境保护、技术标准等一系列问题,企业不得不对进出口的各种政策法律详加了解,积极应对,稳定出口,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可举例加以说明)

日美汽车争霸

美国汽车制造一度在世界上占霸主地位,而日本汽车工业则是 20 世纪 50 年代学习美国发展而来的,但是时隔 30 年,日本汽车制造业突飞猛进,充斥欧美市场及世界各地,为此美国与日本之间出现了汽车磨擦。

在 60 年代,当时有两个因素影响汽车工业:一是第三世界的石油生产被工业发达国家所控制,石油价格低廉;二是轿车制造业发展很快,豪华车、大型车盛行。

但是擅长市场调查和预测的日本汽车制造商,首先通过表面经济繁荣,看到产油国与跨国公司之间暗中正酝酿和发展着的斗争,以及发达国家消耗能量的增加,预见到石油价格会很快上涨。因此,必须改产耗油小的轿车来适应能源短缺的环境。其次,随着汽车数量增多,马路上车流量增多,停车场的收费会提高,因此,只有造小型车才能适应拥挤的马路和停车场。再次,日本制造商分析了发达国家家庭成员的用车情况。主妇上超级市场,主人上班,孩子上学,一个家庭只有一辆汽车显然不能满足需要。这样,小巧玲珑的轿车得到了消费者的宠爱。

于是日本在调研的基础之上作出正确的决策。在 70 年代世界石油危机中,日本物美价廉的小型节油轿车横扫欧美市场,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而欧美各国生产的传统豪华车因耗油大,成本高,使销路大受影响。

问题:

(1)试分析在日美轿车大战中,造成美国汽车工业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请分析日本制造商的市场营销调研结果在其汽车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3)请结合日美轿车这一发展情况,试分析对我国企业有何启示 ?

参考答案

6.媒介经营与管理案例分析 篇六

姓名:

班级:

学号:

文章摘要:

一段段窝心的真情,三千六百秒赤诚对话,千万次殷切回响,《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节目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谈话记录。主持人鲁豫对人关注,与被采访者进行心灵的对话,鲁豫相信,没有一个人的故事是不精彩的。

《鲁豫有约》为香港凤凰卫视的电视谈话类节目,1998年开播,后进入中国大陆电视,在各个地方电视台播出。经过十数年的发展,电视访谈节目已经逐渐成为各电视台的一档主打栏目,凤凰卫视播出的《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更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档栏目。《鲁豫有约》凭借其轻松愉悦的谈话氛围和贴近普通大众的栏目定位,拥有了一大批忠实观众,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一、栏目简介:

《鲁豫有约》为香港凤凰卫视的电视谈话类节目,1998年开播,后进入中国大陆电视,在各个地方电视台播出。2008年湖南卫视购买中国大陆区独播版权并于4月14日开始播出。2010年1月4日,《鲁豫有约》登陆安徽卫视,每周一到周五的晚间21:27分播出,并更名为《爱传万家——说出你的故事》。

播出频道:凤凰卫视

主持人:陈鲁豫

栏目定位:人物访谈类

宣传语:寻访昔日英雄和有特殊经历的人物,它将见证历史,让人思考人生,直指人们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的秘密。

开播时间:2002年1月开播

2005年1月改版

栏目时长:改版前30分钟

改版后50分钟

播出时段:首播:周一至周五10:05-11:00

周六:16:40-17:35

重播:周二至周六01:20-02:15

周日:21:35-22:30

二、栏目分析:

《鲁豫有约》是我国大陆地区少有的一档具有持久生命力的访谈节目,它既有娱乐性,又兼具新闻性,或许这也正是它成功的原因之一。当然,它在栏目定位、语言风格以及话题的选择上都是促成其成功的主要因素。

1、大众化的栏目定位

“我相信故事的力量,我相信温暖的价值,我愿意倾听不一样的人生。”鲁豫用这样几句独白,简单直接地将观众带入了明星大腕或新闻人物背后的生活。

1993年1月28日,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一档新栏目《东方直播室》,开创了我国国内谈话节目的先河。1996年3月16日央视正式推出《实话实说》栏目,成为我国影响巨大的谈话类节目。随着访谈节目的不断发展,优秀的谈话类节目渐渐形成了自己特定的受众群,并凭借着自己的影响力和收视率,在电视节目的挤压中脱颖而出。

准确的栏目定位,受众群体针对性强,使得这些节目拥有超高人气。不过跟《艺术人生》、《杨澜访谈录》、《实话实说》(《小崔说事》)等节目不同,《鲁豫有约》的受众群并不是非常固定的,他们有学生、工人、军人、白领,也有老人、中年人、年轻人、小孩,任何职业、任何学历的观众都能成为它的忠实粉丝。而其他访谈节目的受众群体就要相对固定的多了。就拿《杨澜访谈录》访谈来说,它的栏目定位是高端的理性访谈,所采访的对象多是商业精英或政坛人物等具有“国际化”特点的名人,所涉及的问题也多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热门话题。杨澜通过与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进行广泛探讨,关注人的性格特征和独到见解,以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表现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寻找人类智慧的光芒,折射出特有的历史瞬间和社会背景。虽然这样的栏目定位可以对社会产生更大更深远的影响,可是这些过于专业的问题也限制了节目的受众群体,很多缺乏新闻敏感度或专业知识达不到的观众就只能充当看热闹的外行角色。

《鲁豫有约》去掉这些过于专业的提问,多从明星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重在与他们进行平等轻松的交流,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明星也有老百姓的一面,同时也用这些正面的故事引导观众们产生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不会专门针对某些观众的爱好来进行栏目的设计和包装,但是却会用有价值的故事,使用多元化的人物经历来留住观众的心。针对观众的不同需求,他们会不定期地选择一些比较偏门,但是却足够吸引力的人物进行采访。特别是针对一些社会热点新闻,他们会特别采访当事人,让他们来介绍自己的经历,同时也希望观众可以借此获得想要的信息。

在整个栏目的定位问题上,《鲁豫有约》一直保持着它的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引导嘉宾讲述自己的故事,通过调动采访对象的热情来达到双方的互动交流。同时,在微博兴起之后,《鲁豫有约》也适时的进行了改版,增加了采访嘉宾回答网友提问的环节,增强了场外观众与场内的交流。

2、把握语言风格

《鲁豫有约》一直以平民化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坚持节目以讲述故事为主的宗旨,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谈话记录。主持人鲁豫对人的关注与被采访者心灵的对话。鲁豫相信,没有一个人的故事是不精彩的。她说:“我对人、对故事比较感兴趣,对讲道理半点兴趣都没有。”

抛开高深艰涩的专业问题,抛开彼此身份的等级差异,抛开编导限定条条框框,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谈话氛围,给嘉宾一种“这不是在做一个电视节目,而是和朋友谈天说地”的感觉。再配合一些谈话节目的访问小技巧,嘉宾自然而然地就会顺着主持人的意思讲述下去。此外,在观众眼里,这也不是一种以政治、经济为目的的商业活动,而是两个真正的好朋友在交谈,因此乐于选择听下去。

对比其他电视台推出的谈话节目,我们可以从语言风格上找出明显的不同。如湖南卫视在2008年推出至今的娱乐节目《天天向上》,就是一个与《鲁豫有约》风格截然不同的栏目。对于喜欢《天天向上》的观众来说,由始至终穿插于节目中的各种搞怪、嘻哈、无厘头是其赢得超高人气的原因。然而同样是脱口秀,《鲁豫有约》却更倾向于谈话,《天天向上》更像是娱乐。同样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访谈节目,《艺术人生》就显得拘谨许多。央视的大背景下,沉稳、深厚的基调,知名艺术家的头衔和缺乏谈话氛围的节目内容令年轻人望而生畏。

因此,《鲁豫有约》因其轻松舒适的谈话氛围,平易近人的谈话,不断发展壮大。陈鲁豫的风格和杨澜的不同,不仅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生活经验、社会背景,还在于他们对于自己节目的不同定位杨澜的节目更倾向于它本身具有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而陈鲁豫则更看重人物背后的故事。

三、栏目特色

一档栏目的好坏常取决于该栏目主持人水平的高低,主持人的形象往往代表一个节目的形象,主持人独特的风格也往往成为受众对节目是否认可的最基本认知,也形成了栏目的风格特色。

1、主持的艺术

鲁豫在与嘉宾的交流中特别善于倾听,总是面对微笑地稍微前倾着身子,完全是一副与好友聊天的架势,而在发问和谈自己的印象时则是带着真诚与坦率,这样的发问丝毫不会让人觉得咄咄逼人。我们都知道,节目主持人是栏目的标识,是观众直接审视的对象,问话的技巧对于一个谈话类的节目主持人来说是必修课,因此作为一个主持人要善于把握时机,充满智慧的发问。

1、谈话的氛围

1200平米的演播室,300位观众,演绎了演播室里的社会与人生。一个好的谈话空间和谈话氛围,对谈话的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被访嘉宾而言,在轻松、愉悦的气氛里,更容易敞开心扉,与主持人之间的交流才能达到最佳的状态。通过短短几十分钟的节目故事,通过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有助于深入挖掘被访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品牌化的栏目运作

《鲁豫有约》每期节目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嘉宾,都会突出嘉宾的主体性,重点关注嘉宾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经历,深入挖掘嘉宾最能触动人心,最为引起观众成生共鸣的东西,通过嘉宾真实的故事打动观众。此外,定位于思索人生,栏目和“有故事的人”一起再次走过那些故事,让观众有心思索人生,从而取得较高的节目价值,形成栏目的品牌效应。

从谈话类节目本身的角度来说,做一档收视率较高的谈话类节目在地方并非十分困难,关键在于这个栏目主持人的个人魅力、栏目的内容以及栏目的影响力。

7.公司经营理念与案例 篇七

一、基本理论与国际经验

1. 收购与反收购相关概念。

收购是指购买整个公司或者购买足够多的权益资本以达到控制公司的目的的行为。反收购是在敌意收购出现之后产生的目标公司为反抗收购企业进行敌意收购的经济行为。最早出现于第四次并购浪潮时期。进行反收购的公司采取防御性反收购措施或者主动性反收购措施来防止公司控制权的转移。

2. 反收购的原因。

收购反收购战中, 当目标公司发现自身股票被其他收购方收购了一定的数量, 控制权发生了部分转移时, 将会面临两种选择即反收购或者接受收购, 可以用非合作博弈论进行分析。A、B两家公司皆有收购 (反收购) 、不收购 (接受收购) 两种策略选择。选择的不同决定两家公司付出的代价不同。

3. 调整资本结构。

调整资本结构策略主要是目标公司通过调整自身的财务杠杆来增强公司的反收购能力。资本结构的变动主要有四种方式:资本结构调整、增加债务、增发股票、回购股票。通过增加负债在总资产中的比重, 使目标公司的财务风险增大, 从而增大收购方进行收购的风险。增发股票则是在债务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稀释敌意收购方的股权, 增加其控制目标公司的难度, 但是这种方式也会导致其他股东股权的稀释, 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抵制。回购股票也会增加收购方的收购难度, 充分利用了企业内部的闲置资金, 防止收购方利用其进行融资。

在我国调整资本结构需要经过董事会批准, 股东大会同意才能够进行, 是在我国可行的反收购策略。但是回购股票由于受到公司法的限制, 不能使用。但是在2005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办法》则允许上市公司高管和员工获得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或者股票期权, 不过用于股权激励的股票数量不得超过公司流通股股数的10%。

二、我国的反收购策略及其案例分析

1. 医药行业背景分析。

医药行业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跨国公司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 通过大规模的联合与兼并和国际资本市场运作, 建立全球性的生产与销售网络, 扩大市场份额。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 使得我国医药行业的竞争对手变得空前强大。国内市场国际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 使市场竞争变得更为直接和生死攸关。

我国的医药行业如果想要做大做强, 就需要尽快提高国际竞争力, 使得行业内的资产重组迅速发展, 获取规模效益。我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的医药制造企业2002年为3681家, 大多数企业的经济规模相对较小, 产业集中度明显较低, 与国际医药行业相比差距很大。世界医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 CR10已经由1993年的25%上升到了2002年的50%, 美国医药批发行业的CR10高达96%。而我国医药制造行业的CR10还不足25%。由此可见我国医药行业的企业经济规模和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 并购重组能够带来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 尤其是营销和研发的规模效益。

与此同时, 国家处于国计民生的考虑, 将医药行业列为国家政策支持并购重组的主要行业之一。十一五规划确定了医药行业发展方向, 就是培养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 发展大公司、大集团、大医药格局;“十二五”时期我国将以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等八大行业为重点, 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 提高产业集中度。因此医药行业在长期内都是我国重点扶持的产业。

2. 丽珠集团反收购背景简析。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医药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公司注册资本为3.06亿元, 是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丽珠集团于1993年完成股份制改造, 成为全国医药行业首家A、B股上市的公司。

丽珠集团在医药行业的成绩有目共睹, 特别在消化道用药, 心脑血管用药和抗感染用药三大优势领域成为全中国的领导者, 并具国际竞争力, 同时, 实现客户最高满意度、股东福利最大化和员工福利最大化。

丽珠集团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强而且持续, 每股收益和每股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都显示了丽珠作为一个潜力股的特质。资本结构属于医药业中的平均水平, 没有风险过大的担保项目, 属于稳健的财务杠杆企业。

与此同时, 丽珠集团的股权结构却非常特别。丽珠集团有接近77%的流通股在市场上自由流通, 也就是大量的散户持股, 股权结构分散。只需要持有数量较少的股份就可以成为控股股东。因此第一大股东中国光大持股不足15%就取得了公司话语权。

丽珠作为一个现金流量稳定为正, 且经营良好无重大负债风险的企业, 由于股权过于分散, 很容易成为其他企业进行并购的目标。再加上2002年又是丽珠股价走势偏弱的时期, 很容易让别的恶意收购者在二级市场上囤积大量股票。

三、收购与反收购的辩证反思

收购的存在有其独特意义。首先收购能够重新整合社会资源, 淘汰掉在竞争中不能够有效利用手头资源的企业或管理者, 实现全社会的资源优化配置。其次收购可以提高企业的实力, 迅速扩大企业的规模, 获得规模效应。

对中国的现实来讲, 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 中国的企业要直接面对全球金融环境的考验。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东南沿海中小外贸企业之殇更是让人认识到提升中国本土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必要性。中小企业如何做大做强, 如何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减省成本、提高效率, 这些问题都是兼并收购能够解决的。

但是有些投机者为了取得买卖差价短期利益的收购却会打断企业原本的发展秩序, 导致生产的中断甚至停滞。而且由于收购花费了大量的资金, 收购方很可能为了偿还债务而变卖目标公司的一些核心资产。等到这些投机者谋取到暴利离场时, 目标公司早已失去了原有的竞争力。因此管理层有时候拒绝某些收购者的收购要约。采取一些措施来抵制收购行为, 防止公司控制权的转移。

反收购有其合理性, 却不能被随意滥用。特别是在我国, 股权分置改革虽然已经完成, 但代理问题仍然比较严重的国情下, 滥用反收购无疑是给不负责任的管理层撑起了一把遮风避雨的大伞。监管部门应当更加警惕。

四、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的五道防线

1. 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公司的股价是对公司经营业绩的表现。经营业绩欠佳、不被市场看好股价偏低的公司很容易成为被收购的对象。因此企业要提升硬实力, 做好基本功。只有自身实力强大了, 才不会担心总成为其他企业收购的对象。即使面对敌意收购, 业绩良好的公司由于拥有卓越的品牌, 充足的经营性现金流和丰富的融资渠道也能够从容地开展反收购措施。

2. 股票预警系统。

由于我国现在已经实现了全流通, 为进行二级市场上的收购提供了基础。因此股权较为分散的企业就应当实时留意自身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交易情况, 对大量的买进卖出都应当格外留意, 做好反收购的准备。

3. 董事会章程。

修改董事会章程是反收购策略中成本较小也运用最广泛的方法, 虽然修改章程无法抵制意志坚定的收购者, 却可以放缓收购者控制公司的步伐。董事会成员轮换安排可以延长收购公司更换目标公司董事会成员的时间, 使得收购企业实际控制目标公司经营决策权的速度放缓。

4. 友好企业互相持股。

友好企业相互持股可以增加恶意收购者难度和成本, 因此相对不容易成为敌意收购者攻击的目标。当遭遇敌意收购时, 友好企业将继续持有目标公司股票或者与敌意收购者竞价提高收购价格增加收购成本, 从而扮演白衣骑士的角色。

5. 降落伞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

8.公司经营理念与案例 篇八

关键词:案例教学;公司战略;课程组织

一、课程特点分析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知识体系比较丰富,是一门实践性和整合性很强的课程。讨论的是企业在复杂多变情况下为求得长期生存和发展,如何在分析内外部竞争环境的基础上选择战略并保证战略实施效果。它具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一)内容综合全面。2009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中新增了这一科目。在此之前,注会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无一不是针对某专业方向进行的职业能力测试,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站在公司战略高度分析并解决公司问题,这门课程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金融、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等课程内容,内容更加宏观、综合。

(二)贴近实务。这门课程分为两大块,公司战略管理(一至四章)和风险管理(五章和六章),实务性很强,因此课程对老师把握理论和诠释知识点的能力有一定要求。既不能光讲知识点,使其变成一门高调的理论课,又要带有一定深度,不能成为一门讲故事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以及教学互动等问题。

(三)表述方式不符合中文习惯。这门课程的教材大多翻译自国外教材,因此文字阅读起来有些拗口,一些表达比较模糊,容易引起歧义。在学习过程中就不能逐字逐句深究,而应强调学生的理解,这需要众多案例进行解说。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是一门融知识性与操作性为一体的应用性课程,其特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结合具体教学情境,选择和引入案例,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和决策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过程,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热情,强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进而转化为综合应用能力,为其以后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或者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环节欠缺。(1)案例选择不当。就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来说,可供选取的案例很多,但案例有时并未依据知识点而选取,光靠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却忽视了案例本身所能带来的启发和思考。很多时候选择的案例与本节课所将知识点不是非常契合。同时,目前所用教材很多都使用国外案例,这固然有扩宽学生国际视野的优势,但是国内外企业的经营环境、法律环境毕竟不一样,过于引用国外案例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有些晦涩。(2)课堂组织不规范。目前会计学院班级多,开展本门课程教学的老师少,虽然案例教学法比较适合小班级,但因客观条件的约束,常常在大班级开展。如果是小班级授课(50人以内),案例教学法开展的形式会比较多样,使用起来会更加灵活。如果是大班级授课(50人以上),则多是老师讲述案例,学生在下面听适当举手回答问题,或者是老师播放财经案例视频,师生间的互动少很多。更因课堂组织问题导致大家参与度不高,出现老师与一部分学生互动,而另一部分学生置身事外的情况。

(二)教学实施环节不足。(1)忽视对学生分析过程的引导。在教学实施环节中,教师很多时候比较注重于对知识点的分析,判断案例结果的正误。却会忽视学生运用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一般思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锻炼。学生思考的角度往往多种多样,但如果只用单一思维引导则会对学生思维的扩散产生“误导”,与实施案例分析法的初衷相违背。(2)忽视对相关学科的拓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与经管类课程相结合比较紧密,尤其与财务管理课程、审计课程内容互补。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常常依据某知识点来选取案例,倘若这个案例内容比较丰富,其能涉及到的知识点也会越多。若教师只针对本节课的具体知识点来讲解案例,而忽视相关学科的拓展,也是对案例的“浪费”,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将会大大降低。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完善教学设计环节。首先,要认真选择案例。选择的案例要与教学目标吻合,能反映课程所讲的知识点,并且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思考。要将“公司战略的分析、选择与实施”和“风险管理”与“公司事件”紧密结合,选取近年来引起关注的典型行业、典型公司和典型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知识点的学习讨论,并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加强案例讨论的效果。在案例的选择上,要遵循几个原则。第一,来源于实际。很多公司事件都会引发公众探讨,网络上会出现很多讨论版本。在选取案例之时,要注意甄别信息的真伪,尽量选取还原度高,能展现真实细节的案例。第二,多样生动。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师生互动,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案例的选择和编写上一定要展现多样生动的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乐于研究。其次,要规范课堂组织。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课堂氛围十分重要,倘若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大打折扣。在案例教学中,老师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案例学习和讨论的氛围。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的内容比较枯燥,一般又开设在大三,大三学生面临着兼职、实习的诱惑,因此在案例小组讨论时容易出现学生没有回应的情况。这时老师要多多扮演导演角色,引导并鼓励学生发言,尊重学生的思考和分析,允许分歧的存在。

(二)优化教学实施环节。首先,优化教学步骤。教学实施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完善教学步骤。一般在案例讨论前4周将案例以多种形式(如新闻报道、视频资料、文字材料等)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尽可能理解案例发生的始末,并针对性的提出几个开放式的问题,方便学生讨论。然后将学生分成5-6人一组,让他们课后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为避免小组成员参与度参差不齐,可以让3名学生在课堂上呈现PPt,另外2-3名学生在前3名同学展现完PPt后上讲台来回答老师和其他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在正式展现结果的前一周,小组成员将ppt发给老师和其他小组,老师和其他小组通过ppt了解他们的思考成果,并设计几个问题,等到展示当天提出,并现场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其次,扩展相关学科知识面。一个好的案例所含的知识可能包罗万象,作为老师一定要认真研读案例,并注意将相关学科的知识点找出,设计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扩宽知识面。这需要老师提高自身的水平,需要有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学等复合专业知识以保证案例的实施效果。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里的财务战略与财务管理课程联系比较紧密,内部控制与审计课程联系比较紧密,在案例分析中注意挖掘两者之间的结合点,有利于扩展学科知识面。

参考文献:

[1] 葛晶.案例教学法在《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中的应用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7

[2] 李鹏雁.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8.01

[3] 梁毕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2010.12

[4] 梁毕明.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增强互动教学效果的新探[J].中国教学与研究.2009.11

9.公司经营理念与案例 篇九

我国皮货洗染的龙头企业荣昌皮货洗染连锁企业,近年来采取多种虚拟经营方式,以品牌为核心展开连锁经营,取得了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规模经济的效果。该连锁企业由意大利伊尔萨干洗机厂、意大利安洁诺皮化厂、香港宏昌(亚洲)有限公司、北京皮舒隹荣昌有限公司及相关高等院校与全国近二百个皮货专营店虚拟集合而成,构成荣昌皮货洗染连锁企业(集团)(简称荣昌)。

虚拟经营之一:采取虚拟生产方式

荣昌集团于1995年研制出“荣昌”皮货返新乳剂后,委托江南某化工厂代为加工皮货半成品,进而加工配制成品创造了“荣昌”牌皮货返新乳剂,以品牌乳剂形式渗透到全国近200家皮货洗染专营店,进行整合连锁。荣昌总部集中控制核心资源(品牌、技术),专攻附加值高的乳剂技术开发和产品销售。并以巨大洗染连锁网点为依托,快速反馈“荣昌”皮货返新技术要求、及时对连锁企业提出“诊断报告”、适时加以“充电”改进。其市场反馈准确率、市场覆盖率及时效性均非常高。

虚拟经营之二:采取“共生”的策略联盟的经营方式

1997年,为了使网点用户洗染现代化的恳切要求得以实现,“荣昌”决定与意大利伊尔萨公司合作,研制生产出多种型号适合我国国情的清洗设备,引入网点进行经营。克服了公司不擅长皮货清洗机制造的短处,并利用品牌连锁带来的网点联盟优势,很快控制了伊尔萨皮货清洗设备在中国销售权。同时加速对原乳剂的开发进程,与意大利安洁诺皮货公司共同研制新一代“荣昌”品牌皮货返新乳剂(TR908),攻破了国内长期困绕着洗染业“手感硬”和“掉色”的两大难题。由于强化消化吸收,真正实现了与外企市场换技术的共生经营。

从1997年8月虚拟连锁企业扩充开始,荣昌已拥有全国近200家洗染店,还引来了意大利和国内的皮化公司。荣昌与各企业和网点间彼此各有自己的利益,又拥有不同关键优势;彼此之间有相似的需求,市场之间又有一定的分隔;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利益进行了策略上的联盟,相互交换资源,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这种高弹性组合,使荣昌连锁企业拥有了抗风险能力,并且不断地发展壮大。

虚拟经营之三:采取虚拟销售网络形式

随着洗染网点的扩大及国内外皮货原料与清洗设备销售网络形成,荣昌总部98年市场也采取虚拟销售网络的形式,销售网络伴随洗涤网点的产生而形成。这样,总部无需为下属网点办事处发放工资,也不必支出必要的管理成本和市场开拓费用。各销售网点的职工均利用关系积极在社会上推销,这相当于为总部投入了一笔销售资金,并使原有销售网络逐渐扩建,吸引一大批销售人才汇集在荣昌品牌旗帜下。荣昌在销售国外产品时,均带上自己品牌,并明确告诉买者:技术是国外的,产品是国产的。

——改编自《中外管理》

试评价荣昌集团的经营方式。

上一篇:高校教师教学反思下一篇:徐峥《囧妈》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