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研究0066(共2篇)
1.杜甫研究0066 篇一
揭牌仪式上, 徐金安分别向杜甫研究所学术顾问、客座研究员颁发了聘书。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张忠纲教授和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博士生导师葛景春教授担任学术顾问;一批在杜甫研究方面成果丰硕的教授担任客座研究员。与会嘉宾也向杜甫研究所赠送了个人专著供研究使用。
吴泽强在揭牌仪式上指出, 杜甫研究所的成立是成功学院的一件大喜事, 标志着学院的科研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科研工作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 是注重内涵发展、扩大社会影响力的现实需要。杜甫研究所的成立必将有力地提高学院科研工作水平, 逐步形成以科研提升师资队伍, 从而增强办学实力的良性发展局面。杜甫研究所的成立, 还将增强学院的学术文化氛围, 为促进学术交流与繁荣提供空间和舞台, 从而提升学院的文化品位, 扩大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杜甫研究所所长韩成武在揭牌仪式上说, 巩义是诗家之“圣地”, 在这里成立杜甫研究所意义重大。杜甫研究所将起步于对杜甫河南诗歌的研究, 进而推及全部杜诗, 研究和总结杜甫的优秀思想、艺术造诣, 整理古代的杜诗注本, 将杜诗研究推进到更深的层面。
2.“杜甫很忙”的社会心态值得研究 篇二
说网民的这场狂欢纯粹是为了好玩,恐怕并非如此简单,但愣要说这是辱没传统,又显得过于上纲上线。在笔者看来,“杜甫很忙”更多地反映了现在的一种社会心态。一个无厘头的涂鸦引来如此多的围观、追捧,其中也许有网友的无聊寂寞,也许有个别人的幕后操作,但不管怎样,这场对杜甫的“再创作”风潮无疑是在某一点上触发了社会公众的兴趣点。这个点是什么,对于我们研究网络恶搞背后的社会心态尤为重要。
其实,像“杜甫很忙”这样的网络恶搞已不是第一次出现了,且如今的网络舆论似乎也有这样的趋向:越是解构的、无厘头的话题就越容易引来共鸣,而那些主流的、严肃的、立意宏大的题材却往往受到戏谑和调侃。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到“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从创意PS到课本涂鸦,这些在平常看来都不是个事的事,在网络上竟能如此惹人关注,也不能不说是“奇事”一件。这一方面固然有一些网民盲目跟风的因素,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反思,传统的宣传引导方式是否契合人们今天的口味。
一种社会现象出现,必然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网络恶搞层出不穷,其中有网民热衷参与、释放创意的因素,也不乏社会批判的意味,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恶搞已成为一些网民宣泄情绪的重要渠道。网络传播有其独特的地方,对于这类网民狂欢,我们不能仅停留在某些义正词严的道德批判上,更得思考这种无组织的集体行为背后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社会心态。只有把握住这种社会心态,我们才会对一些现实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原载《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