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全程控制

2024-07-06

质量安全全程控制(8篇)

1.质量安全全程控制 篇一

华西医院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提升我院的医疗质量和确保医疗安全,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度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组成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医疗护理部负责人和科主任组成,业务院长任组长,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疗护理部作为医疗质量控制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分述如下: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核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定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义审议。

2、医疗护理部职责

(1)、医疗护理部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

(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

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每月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工资挂钩。

(6)、定期编辑医疗质量简报和不良医疗文件公示栏。

(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和科室质控人员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4)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医务人员自我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把关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要求分述如下:

1.门诊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建议专科就诊;b.请上级医师诊视;c.收住院。

(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请科主任会诊b.收住院;c.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10)按专科收治病人。

2.病房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24小时、危重病人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急诊病人术前完成)。

(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未完成的病程录中注明原因。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

(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小结、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记录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全愈者主治医师审签,好转、未愈者需科主任批准,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3.病房主治医师

(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48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查房内容要求有:①诊断及诊断依据;②必要的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诊治中的注意事项。

(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

(5)入院3天未能确诊或有跨专业病种的病例时应及时举行科内或科间会诊。

(6)待诊病人在入院1周内仍诊断不明时,向主任请示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

(7)根据抗菌素的合理使用原则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8)手术和介入治疗前亲自检查病人,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订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术后即刻完成术后记录,24小时完成手术记录。

(9)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工作。

(10)负责治愈患者出院的审批手续,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4.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

(1)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科质量管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和操作常规。

(2)指导下级医师做好医疗工作,督促检查下级医师执行各项制度和诊疗常规。

(3)对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求72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危重病人至少每日查房1次;病人病情变化应随时查房;每周组织全科查房1次。

(4)查房内容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普通病人应有:①诊断及其诊断依据;②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有关方面的新进展。未确诊病人应有:①鉴别诊断;②明确的诊断思路和方法;③拟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危重病人应有:①当前的主要问题;②解决主要问题的方法。

(5)疑难病例及入院1周未确诊病例,组织科内讨论或院内会诊,必要时向医务处申请院外会诊。

(6)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7)组织术前和重要治疗前病例讨论,指导下级医师做好术中、术后医疗工作。重大手术和重要治疗要亲自参加。

(8)审批未愈患者出院,并指导病人出院后的继续治疗。

(9)审签主治医师审查的转科、出院病历。

5.医患沟通

各级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要增强自律和维权意识,重视患者知情同意权、知情选择权,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落实谈话、签字、记录、报告、实物保存等有关工作制度。不停的工作 2007-11-16 22:03

三、考核内容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院外部分医疗活动等多个组成部分。其考核内容按过程分为:

(一)门诊医疗

1、挂号、分诊

咨询处、挂号室:按照专业病种及病情轻重缓急指导患者挂号。

分诊护士:

①对一般病人应测量血压,发热患者应测量体温。

②加强巡视,视病情轻重,决定病人是否需要提前就诊。

③根据病人主诉指导分诊,发现传染病患者要及时隔离,并指导就诊。④复查再分诊,保证患者专科专治。

2、首诊医师:

(l)、首诊医师负责制:a、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拟定初步诊断,做出恰当处理,同时按病历要求书写门诊、急诊病历。b. 建议专科门诊就诊。c.收住院。

(2)、第二次就诊仍未明确诊断或治疗无效者:

①原接诊医师应:a.应提请上级医师会诊,b.建议专科就诊;c.收住院。②新接诊医师应:a收住院;b门诊治疗。

(3)、第三次就诊:仍未能确诊,接诊医师应:a.请科主任会诊b.收住院,患者拒绝住院应履行签字手续。

(二)、病房医疗:

l、24小时内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应给予初步处理。

(2)、由经治医师做出初步诊疗意见并完成病历书写。

(3)、必要时由主治医师提出并请示上级医师组织科内讨论、科间或院内会诊。

(4)、急、危、重病人随时请上级医师查看并于6小时内完成病历书写。

2、入院三天内

(1)、确诊者按诊疗常规进行。

(2)、未确诊者,做进一步检查,必要时组织科内讨论、科间会诊。

3、入院后1周未确诊者,必须进行科内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可请市一院专家会诊,确诊者按诊疗计划实施,2周内仍未能确诊者须进行院外会诊。(特殊专业按诊疗常规执行)。

4、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①药物选择:a制定专科用药规范并严格执行;b.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②用药后注意观察疗效;③根据病情、疗效及时更改、调整用药方案。④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作用,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注意药物对其它脏器及其它疾病的影响。

(2)、手术治疗①.术前按诊疗常规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审批;②.按手术常规操作;③按诊疗常规做好术后处理。

(3)、特殊诊疗按各专业诊疗常规执行。

5、转归:

(1)、治愈——出院,专科门诊随访。

(2)、好转——专科门诊随访。

(3)、未愈——患者要求出院或转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4)、死亡——24小时内完成死亡记录,l周内完成死亡病例讨论并及时上交病案。

(三)出院

1、治愈者由主治医师审批出院。

2、好转者由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向患者交待专科门诊继续治疗或返院治疗的注意事项,并批准方可出院。

3、未愈者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向病人做继续治疗指导并批准方可出院。

4、管床医师必须在患者出院时出具“出院小结”。

(四)病案归档

凡出院病历应于患者出院后5个工作日完成,未完成者有病案室统计,上报医务科。

注:

1、根据病情,不受时间限制及时组织各种形式的会诊,如院外会诊等。

2、重危病人应床边交接班,每天有交接班记录。

3、报告方式:对病危病人须将病危通知单送交医务处;对特殊、紧急抢救病人须电话报告院部;对死亡及入院两周未确诊病例应书面上报医务处。

四、考核方法和奖惩制度

1、门诊医疗质量由各门诊部负责考核、统计;基础质量由医务处、护理部职能处室负责考评。住院医疗环节质量由质控小组对正在诊疗过程中的“活病历”随机抽查,按考核表内容逐点考核,一般每个月对每个医疗组考核1-2次;终未质量主要由科室质控人员、病案室负责考评。

2.分析各项诊疗活动对整体医疗质量的影响程度,对各质控点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按合格(√)、轻度缺陷(1)、中度缺陷(2)、重度缺陷(×)分为四个级别进行定性标化,并在质控考核表扣除相应分值。

具体评分要求如下:

1.病房医疗质量监控量化考核的满分为80分,如检查的各项所得总分大于64分为合格。

2.各质控点(考核中每单项)检查实得分数占应得分数的百分数≥80%者为合格,70%~79%为轻度缺陷,60%~69%为中度缺陷,<60%为重度缺陷。

3、质控小组每月对各质控点缺陷发生情况统计分析一次,与科室考核分值与科室绩效工资挂钩。

4、重大医疗质量问题按医院有关规定视情节给予罚款,取消先进科室评审资格和对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等处理。

5.无门诊病历、不合格处方(低于考核分值5分)和未在规定时间完成住院病历的按医院规定处罚到责任人。

2.质量安全全程控制 篇二

在我国,环境问题是除了经济发展之外最广受关注的问题,基于原先“先污染,后治理”的惨痛教训,我们务必需要将环境保护提升日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要齐头并进。而要对现阶段已经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就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环境污染数据,这就对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空气质量的数据监测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在环境空气监测方面虽然已经基本摒弃了传统落后的人工监测时代,转而向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转变,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仍然需要我们在全程质量控制阶段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继而保证监测质量。

2 当前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现状

从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水平来看,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总体的监测水平还比较落后,不仅各个监测和数据分析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而且在数据的分析环节,有些地方仍然采用的还是人工分析方式,其差错率比较高,而且效率还低下。面对着当前我国不断变化的空气质量,相关人员应该及时对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结合所在地区的实际特点,对合适的环境空气监测点进行选取,当然为了能够达到让这些监测点数据可以更好地传输,还应该构建一个合适的传输系统,因此,最好能够采用网络化的操作平台,继而提升各个城市的控制质量监测效率。

3 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

3.1 实验室准备阶段

实验室准备阶段的工作对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来说非常重要,工作的好坏还会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过程中,试剂的空白试验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采用没有采集过的空气对溶液进行吸收以替代样品溶液而进行的空白分析,而经过该试验所得出的数据还被称之为试验的空白值。而试验的空白值在实际的空气监测过程中,主要是和实验条件以及其重复性有着直接的关联。在具体的实验中,玻璃容器的纯净程度以及精密程度都需要密切关注。当然,实验的质量和实验室人员素质和水平有着直接的关联,继而对空白测量值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继而对实验的整体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来说,应该尽量采取措施不断提升空气监测的精密度。

3.2 监测点位与样品的布置和采集

在环境空气的监测过程中,监测点位的布置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在监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相关人员还需要按照相关的方法,对点位进行优化,使点位采集到的样品更加具备代表性,从而使得最终获取的数据也具有代表性。同时,工作人员还应该在样品的采集中,合理设置采样器的位置,通常情况下在采样器周围10m~15m的范围内,不应该具有污染排放源头,比如炉窑等等。在对采样器进行设置时,还应该根据不同被测物的不同性质,设置采样器与地面的高度,一般在3m~15m。同时,工作人员采用两台采样器进行平行采样时,需要在中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以防出现感染,一般大流量的采样器,在采集悬浮颗粒时,两台仪器之间应该相距2 m~4m。

3.3 实验室分析阶段

如果要达到对环境空气监测进行更好地质量控制的目的,还需要采用标准的物质进行考核,然后对样品进行仔细的分析。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相关人员还应该对标准样品的质量进行重点监控,这也是有效保证实验室分析阶段监测质量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发现在实验室中出现的系统误差。监测工作人员还需要首先确定校准曲线,当然,在校准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实验的条件以及试剂的配置方法都会对校准曲线的斜率带来一定的影响。当然,还需要对检测仪器的稳定性引起足够的关注。因此,在实验室的准确阶段还需要做好曲线的回归。当然,在对数据的处理过程中,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也是需要采取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然后在合理的检验措施之下,从而有效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 结语

总之,虽然我国在环境空气监测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基本有效摒弃了传统落后的人工监测时代,转而向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不过仍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都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变动较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在京津唐区域,这种现象显得更为突出,因此,加强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实践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现状,然后对具体的控制途径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焦宝玉,陈建文,廖乾邑,但德忠.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系统运行管理的质量控制[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1,01:1-7.

[2]赵甜甜,王淑贤,徐婷.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8:40.

[3]张钧,杨文武.空气和废气中甲醛测定全程质量控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12:128-133.

[4]李小平,司瑶冰,赵永刚.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02:4-5+7.

3.浅谈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的控制 篇三

【关键词】空气质量监测;质量标准

1.充分认识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是贯彻落实《意见》和《规划》的重要举措

推进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考核体系建设,优化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提高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水平,提升区域特征污染物监测能力,推进典型农村地区空气背景站或区域站建设,对于促使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状况,更加接近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具有重要意义。

1.2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是全面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重要保障

开展对新增指标的监测评价,需要实施分析方法选取、仪器检定选型、设备购置安装、数据质量控制、专业人员培训、系统调试运行、监测数据分析、监测信息发布等一系列工作,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是保障上述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1.3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是提高环境监测公共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

良好的环境空气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为满足社会公众环境知情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检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应及时准确发布环境监测信息,尽快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

2.自动质量控制监测系统的构成

总所周知,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部分组成。 监测子站的主要任务:对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状况进行连续自动监测;采集、处理和储存监测数据;按中心计算机指令定时或随时向中心计算机传输监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

目前,国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构成较为简单,监测站所得的数据由当地环监部门整理分析,在以行政管理系统依级次上报。与此不同,在英国的系统中,监测站数据直接上传至国家中心数据服务器,数据中心管理控制单元予以校正,处理及分析,各次级行政单位的空气信息均由中心管理控制单元发布。除此之外。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部门在两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位置大相径庭。在英国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由独立的质控部门管理,处于核心位置,它贯穿于整个系统的各个环节,相比较而言。国内质控和质保部门并非独立于监测及中央控制系统,所有的质保和质控手段基本由监测站人员实施。而英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系统的完善程度和复杂程度要明显优于国内系统,其数据的集中化,密集化管理为数据的可靠性,比较性,追踪性提供了优良的先决条件。其次,英国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由独立部门承担,不同部门的工作更加专业化,细节化,分工更为明确,值得国内借鉴。

3.自动空气质量监测中质量保证控制环节

3.1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我国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汇编》中,对于空气质量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目的进行了阐述:“规范监测手段,确保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准确可靠。”此规范中对于输出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两重要指标外,还对数据的可比较性及追踪性提出了要求。由国家空气质量监测部门对空气污染物的趋势分析,空气污染预报,以及数据校正,对数据的制式化,标准化做出高要求的工作可以看出数据的可比较性,追踪性尤为关键。

3.2具体完善促进实施手段

3.2.1质量保证环节包括

A.监测人员培训;B.设定标准监测方法;C.分析员筛选;D.站点考核;E.检测仪器的阶段性维护; F.仪器使用,校准,维护历史记录。

3.2.2质量控制环节包括

A.数据检查;B.数据处理;C.监测仪器的日常校对;D.监测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

从完善的角度来讲,质量控制环节应该做到数据的多元化比较,之后进行科学性的校准,最后完成独立评估,有效的为全程质量监测做出完善和促进。所以为更好的做到全面性的务实工作,以下将对空气监测实际操作过程中做出相应的具体规范,我国规范中的主要具体控制手段为:

3.2.3主要控制手段

A.监测时间与频次控制;B.监测数据有效性质质量控制;C.监测仪器校准;D.监测仪器性能审核;E.检测仪器,校准装置,标准物质等的质量检查;F.落实数据审核。

因在我国操作规范中并未明确的划分进行上述操作的明确责任范畴和权限的划分,在实际操作中很可能会导致责任重叠和责任空白的情况下发生。所以关键性的可行措施必不可少,对于不同的质控操作要做到有明确的权限以及责任划分。

4.质量控制操作责任划分

4.1监测站操作员质量控制环节责任范畴

(1)按照操作条例,执行监测站的例行操作和仪器的站内例行校准。(2)鉴定和设备报告,监测站环境的潜在变化和潜在问题。(3)鉴定和报告监测站的潜在安全问题。(4)对监测仪器进行简单的站内测试和维修。(5)定期参加质量控制部门的组织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操作培训。(6)当被要求时,参与质控和质保方面的监测站审计工作。(7)在监测站点巡查后24小时内,完成仪器校订电子记录表格并上传至中心数据服务器

4.2设备供应商、设备服务商部门质量控制环节的责任范畴。

(1)例行和紧急设备维护和维修监测及辅助设备。(2)保证所有监测站的年数据捕捉率高于90%。(3)保证两个自然日内到达故障站点排除问题。(4)保证所有设备非站内维修,非站内校准的历史记录。(5)保证所有校准原始数据的保存管理,为全局数据鉴定提供可靠的校准数据。

通过全面的测试及校准,对所有监测仪器的关键功能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评估做到完善行的独立质量控制。

5.建议与总结

就我国的自动环境空气监测工作目前形势所提出的质控质保过程的可实行的优质化建议与总结: 对于环境监测部门质控质保责任范畴划分的明确化,对于不同阶段的质控质保责任分配到户。如,仪器日常校准,仪器的年度审核,数据的分析,处理,优化应由专人负责。对于监测站获得数据,经手人应有明确的修改权限,和筛选权限,保证数据的原始性,在未来的审核或者调用中,有据可查。逐步建立空气质量区域化网络系统。21世纪是网络化与信息化的时代,大规模的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信息的透明化可以作为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发展的一个目标,建设和完善空气质量信息系统,促进数据的集中处理、优化,提高空气监测数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曹守仁.居住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术语[J].卫生研究,1986,(06).

4.全面规划 全员参与 全程控制 篇四

对标管理,又称标杆管理,是指企业持续不断地将自己的产品、服务及管理实践活动等同行业内或行业外的标杆企业做比较,借鉴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改善自身不足,从而追赶或超越标杆企业,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它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对标工作作为一种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管理方法,与流程重组、企业再造一样,其基本思想是围绕企业各项指标,通过规范连续的比较分析、系统优化、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帮助企业寻找、确认、跟踪、学习并超越先进企业的一个循环渐进过程,体现了现代管理中追求竞争优势的特性,被认为是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有效有力有用的管理工具。

烟草行业全面开展对标工作,既是积极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危机,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提升管理水平,有效控制成本费用的重要举措,也是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中国烟草的有效手段,更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烟草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笔者认为,烟草行业好对标工作要取得切实成效,需要努力做 到“三全”,即全面规划,全员参与,全程控制。

一、全面规划是对标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基础

对标的过程实质上是优化工作流程、改进工作方法、提升管理水平、挖掘内部潜力的过程。对标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需要通过深入调研,结合各自实际,制定详实严谨的实施方案,对对标工作做出全面科学规划。

一要明确对标工作原则。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指标设定和标杆企业的确定要体现“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既能够激发企业发挥最大潜能,又要避免因目标设定过高而影响积极性。目标考核工作要注重地区差异性,不能搞一刀切。认真分析企业发展现状,结合各单位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发展水平不平衡和经营业务不一致等实际情况,力争做到“两个结合”,即实现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绝对量考核和增长速度考核相结合。要坚持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标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提升的过程,在制定标准、确定目标的时候,要切实加强对各项对标指标的动态对比、动态控制、动态调整。始终瞄准行业的先进水平,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不同需要,对一些不适宜的指标,从实际出发,及时进行调控调整。要坚持改革创新原则。力争通过对标工作,探索出既能体现先进性,又能突出行业和企业特色的新思路、新办法、新制度,在发展理念、思想观念、管理举措上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二要明确对标工作重点。对标工作要紧扣企业发展脉搏,不能脱离企业实际。要针对企业存在的基础不牢、管理不严、工作不细等方面的问题,突出对标工作重点,明确对标工作内容,界定对标工作范围。当前,要把效率成本费用控制作为对标工作的重点。工业企业要重点关注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员人均销售收入、设备有效作业率等效率指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万支卷烟综合能耗等能耗指标,卷烟三项费用率、在岗人员人工费用、宣传促销和管理费用等费用指标,烟叶、香精香料、盒皮、盘纸、嘴棒等成本指标。商业企业要重点关注人均劳动生产率、人均卷烟销售收入等效率指标,三项费用率、人工、物流等费用指标。要通过全面开展对标工作,查找管理差距和薄弱环节,降低成本费用,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打牢管理基础,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实现科学节约发展。

三要明确对标工作目标。要把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促进行业科学持续健康发展作为对标工作的总体目标。对照行业公布的先进指标,认真分析,查找差距并根据本企业各项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确定对标工作三年、二年、、半年的阶段性目标,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确保完成国家局党组提出的“烟叶防过热,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的工作任务。具体到企业来讲,就是通过对标工作,客观评估企业在本行业发展中所处的位置,清晰定位,知己知彼,帮助企业 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通过对标工作,改变以往基于本企业过去业绩确定未来绩效目标的做法,以开放的姿态和更高的追求,参照先进企业的业绩确定本企业的工作目标;通过对标工作,系统、全面地与先进企业进行比较,及早发现工作中的差距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分析原因,寻找对策;通过对标管理,从模仿到创新,创造适合自己实际的最佳实践方案,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全程控制是对标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

目标的实现需要靠有力的执行做保障,任务的完成需要靠有力的措施来落实。实现对标工作的目标任务,需要建立健全一套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科学规范、全程控制的执行保障体系来推进。

一要建立制度。要围绕“宣传发动、现状分析、标杆选定、对标比较、最佳实践、指标评价、持续改进”的对标工作闭环管理路径,制定出台工作规划、组织领导、工作分工、过程控制、信息发布、宣传报道、经验交流、对标评估、监督检查、保障措施等事关对标工作的规章制度,建立对标工作常态管理机制,以制度的规范化和体系化确保对标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要健全机制。要健全完善以实施方案、计划进度、时间安排、考核办法为抓手的对标工作推进体系,健全完善以 现场会、座谈会、研讨会为抓手的对标工作引导体系,健全完善以实地检查、定期通报、电话询问为抓手的对标工作督导体系,健全完善以月度控制、季度检查、半年评价、评定为内容的工作考评体系,努力实现对标工作的重点从对结果的评价向对过程的控制转变,全面增强对标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持续性和科学性。

三要痕迹管理。对标的目的不是简单的数据对比,而是要通过指标的比较,看到公司在业务流程、管理理念上的差距和薄弱环节,挖掘隐在指标背后的本质原因,运用差异、阶段、典型和综合等多种分析方法,分析指标存在的差距及原因,制定改善措施。通过及时召开分析会议,定期检查工作成果,不断确定最优指标,确立新的标杆,对指标进行及时跟踪,动态调整,不断完善,充分挖掘管理潜力,不断纠偏与总结,达到查错纠弊、持续改善、不断超越的对标目的。这就需要加强现状分析、标杆选定、对标比较、最佳实践和持续改进等方面工作中的过程控制和痕迹管理。

三、全员参与是对标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保障

只有全员思想认识到位、积极主动参与、认真负责执行,勇于创新、自我加压、永不满足,实现从“要我对标”到“我要对标”、从“不会对标”到“我会对标”的转变,让“对标”成为一种工作习惯,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取得实在成效。

一要领导重视。领导重视与否是对标工作能否取得实效 的关键。单位主要领导要真正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对标工作在企业发展和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对标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对对标工作方案的制定、标杆的确立、措施的出台、制度的完善、机构的设立、人员的调配、问题的解决等都要亲自过问、高度关注、全力解决。

二要部门协同。对标工作作为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工作,要防止部门化、走过场、流于形式、简单评比,就需要加强部门协作协同。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和发挥牵头组织的职能作用,增强责任意识,站在全局的角度,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日常工作,确保对标工作整体推进、高效运转。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根据对标工作需要,搞好本部门工作与对标工作的有机融合和结合。

三要责任到人。要把对标工作目标与责任层层分解,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做到全员参与、分级控制、人人有责,使每一位员工都明白自己的职责、任务与时限,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和齐抓共管、齐心协力的工作局面。要建立健全激励奖惩机制,对工作成绩显著的先进单位和人员要大力宣传,进行必要的物质与精神奖励,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模范事迹,在员工中形成“时时找标杆、处处立标杆、人人创标杆”的浓厚氛围。

5.教学质量全程监控方案 篇五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构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前提。结合我校的师资状况、学生来源等特点,特制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形成“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事事都是教育过程”,切实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一、建立学校教育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为了确定教师的教育工作认真负责和学生学习质量稳步提高,建立全员参与的质量监控体系,成立校教育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曾文杰

副组长:王新人、黄桂兰、杨思广

下设办公室:曾任

成员:邓旭辉、曾生明、李昆前、张友群、胡莹、曾艳葵、邓从猛、薛清兰

二、教育质量监控的对象

监控的对象包括对教师的监控和对学生的监控,教师的监控主要是端正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作风,确保教师的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的监控主要是端正学生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态度,确保学生学习质量稳步提高,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三、教育质量监管内容

1、教师教育质量的监控

通过日常观察了解教育教学情况,通过对家长、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口头问卷,通过教师的教案、学生的作业、学生的试卷等资料进行分析,监控教师的教育质量。根据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和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研究制定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发挥教学评价在改进教学中的导向作用,探索研究民主参与、价值多元、异步提升的教学工作和学业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对教育质量管理过程的监控

⑴、对教师备课的监控。教师备好课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按教务处的备课要求备好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学期计划,心中有数,目中有人,手中有法。具体做到:A、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三维目标;B、教学内容安排注意主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教学过程思路清楚,注意课堂容量、密度和深广度;C、注意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D、选择和设计好学生练习;E、写好每节课的教案;F、课后反思即教学后记每月不少于2篇,保证质量。

⑵、对上课进行监控

上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定性环节,是决定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其主要形式是由质量监控小组随堂听课和计划中的“示范课”、“汇报课”,与老师探讨教学,以此来实现监控教学现状,及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意见,努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随堂听课制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事先不通知直接进课堂,查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监控小组成员每月至少听本教研组成员两节课,不一定要听完一节课,可只听5—10分钟,主要检查教师的上课状况,即上课是否有准备、组织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管理好了本堂课的纪律、课堂气氛等,听课后一般采取或跟踪指导、或当面批评指出、或积极扶持、或悉心帮助方法等,这样“传、帮、带”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⑶、对布置的作业和考试进行监控

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是教育质量监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关于学生作业:教师规范学生作业题的质量和数量,教师事先要做一做以了解题目的可做性;每位教师对待学生作业要批改及时规范,并做好学生共性错题、学生作业情况登记;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利用学习小组监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含抄袭的);对学生作业是否进行了共性错题讲评,对学困生是否进行了辅导或面批面改。学校不定期抽查教师批改作业情况和学生的登记情况进行督查。

关于考试:学校实行月考制度,严格考试制度,制卷老师要认真、及时制好试卷,每次考试后认真批改,任课教师要对该学科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并写出质量较高的试卷分析;班主任要对本班成绩进行质量分析,找出学科差距和下一次考试目标,并写出质量分析报告上交教务处。

⑷、对合作学习小组辅导监控

学习小组是我校为促进学生合作、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而进行的一项措施。教师主要对学习小组成员从思想、纪律、生活、心理、学法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每月对所负责小组成员不少于两次谈话,做到有爱心、细心、耐心,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扶植起步点,把握反复点,促进飞

跃点,以真诚的心来感动学生,巧妙的方法教育学生,以无声的行动带动学生,使师生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

⑸、对教师教育科研的监控

教育科研是现代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必须参加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每位教师都要加强教学理论和实践理论的学习研究,每学期每个教师要撰写一篇以上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或案例分析,学校推荐向上一级进行评比。

⑹、对教师教学反思的监控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每期每位老师至少撰写二篇教学反思,其撰写内容可分为:课堂教学自我评价、问题反思、教学重建。并在双周周末上交教研组长登记检查,由教研组长汇总教务处存档,学校定期评比并推荐。

⑺、对班主任工作进行监控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比拟和无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不仅是优良班风建设的排头兵,而且是优良学风建设的权威人物。因此,班主任必须要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热心;要有教书育人,以教管导的诚心;要有善于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耐心;要有善于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恒心;从而在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发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用。具体做到:A按学校要求做好班级的日常工作;B加强学风建设,及时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业成绩;C关心学生的生活,爱护学生,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D及时处理班上偶发事件,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热情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凡重大违纪事件要及时向政教处提供调查情况,并提出参考性的处理意见,对犯错误的学生做到不嫌弃、不姑息、不护短;E注重家校交流;F认真做好学生的期末评价工作。

⑻、对教学效果的监控

质量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市、县组织的“四统”考试和学校组织的考试其考试目标均按学校教代会讨论的目标进行量化。

对的监控。

2、学生质量监控

通过日常学生行为的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动向,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教育措施,通过个案分析,对学生作全面的质量分析,并跟踪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变化,建立动态有效的质量分析。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全面发展。

四、监控的方式

监控的方式分为个别(含家长)反映、座谈会、问卷调查、记录调研、学生访谈、定期与不定期检查。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质量的管理,而建立有效全面的质量监管体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将整合资源,教改功坚,内涵发展,创新机制,发展特色,使学校更上一个台阶。

附表:

民族中学常规检查表

民族中学随堂听课记录表

民族中学走听课记录表

民族中学教师上课情况表

民族中学学生作业情况登记表

民族中学考试质量记录表

民族中学学习小组工作记录表

民族中学教师教研情况记录表

民族中学教师反思评价表

民族中学班主任工作记录表

民族中学每周情况调查表

民族中学学习小组辅导教师评价表

蓝山县民族中学

6.浅谈人防工程施工质量全程监管 篇六

人防工程是国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公共安全的社会公益事业。自1997年1月《人民防空法》实施以来,人防工程建设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针对人防工程施工特点并结合质监实践经验,就如何做好人防工程施工质量监管浅谈几点看法:

一、开工前抓好图纸会审及参建人员资格核查工作

由于人防工程具有防护功能、密闭性能等不同于一般土建工程的特殊要求,人防主管部门应积极参与人防工程图纸会审并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查阅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重点审查关键部位和主要分部分项的质量保证措施,完善质保体系;督促施工单位落实质量管理制度,核查项目部成员资格证书,加强对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针对建设单位通常将监控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等弱电工程另外发包设计的现状,在交底时提出凡涉及人防工程建筑弱电的设计方案应在施工前报人防部门审查备案,防止今后随意在有防护密闭要求的墙体凿墙穿孔破坏其密闭性能,设计图中应明确综合布线系统的线路进入人防区的位置,并有防护密闭要求措施的详图。

二、实施人防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

防空地下室工程,既要满足防护结构的抗力要求,又要满足防化等级的密闭性能要求,因此对主体结构工程和孔口防护工程的施工质量监督是人防工程实行质量目标的控制,是质量监督工作的重点。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特别是基坑验槽,底板、墙体、顶板的钢筋安装,管道、预埋件等隐蔽工程,必须通知人防主管部门和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到场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规范的质量行为,要靠规范的程序来体现。通过规范程序,抓质量行为,促实体质量。在检查前要求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提供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监理通知以及整改回复等,从中查看施工单位是否真正落实自检、互检、交接检的“三检”制度,对检查发现工程质量存在问题时,视情签发检查意见书或出具责令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落实,促使相关人员提高业务水平与质量意识。

三、加强防护设备产品质量与安装的管理

防护设备是人防工程的重要设施,防护设备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防工程整体防护功能,事关工程质量的达标与否,加上防护设备产品加工图纸为涉密载体。首先要把好防护设备进场验收关。在进场时首先核查许可证,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型号、外形尺寸、材质与外观。其次检查防护设备的安装质量。在检查防护设备时,应熟悉人防工程防护设备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懂一些防护产品的设计原理以及上级有关管理规定,同时利用互联网搜索来获知相关信息,确保防护产品的质量。

四、规范人防专项验收程序,把好工程建设质量关

人防工程专项竣工验收是保证工程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落实人防法规和人防工程建设规范的具体措施。因附建式防空地下室附建于地面建筑之下,是地面建筑的一个功能区(同时相当于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工程),应在地面建筑竣工验收之前进行人防专项验收。这样能促使施工单位重视人防工程施工质量,人防工程专项验收不过关,则不能进行地面建筑的竣工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人防工程,应责令采取补救措施,限期整改,对拒绝整改或经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依法收取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

7.质量安全全程控制 篇七

1 把好养殖场地选择关

必须从源头抓起, 要求小龙虾养殖场位置适宜, 远离物理、化学等污染源。尤其是周围无化工厂和邻近农田无化学污染物进入, 如果小龙虾养殖水面与农田、工厂或矿区相连, 杀虫剂或其他化学物质必然会通过土壤等途径进入养殖水体, 引起对小龙虾的化学污染。工、农业及居民生活废水, 都可能带有过量的重金属、农药、病毒细菌等, 小龙虾养殖场要远离它们, 以避免水源受到污染。养殖小龙虾水源的水质必须经过资质部门检验, 各项指标要求符合NY5051标准。

2 把好池塘清整消毒关

虾池经过一定时间养殖后, 要进行清塘消毒。因此, 在苗种放养前, 必须将淤泥取出池外, 然后经冰冻、日晒一段时间, 再用高浓度生石灰、茶籽饼等药物进行清毒, 以杀灭敌害和致病微生物。

3 把好养殖环境营造关

池塘严格消毒后, 必须在虾池种植水生植物和投放底栖动物, 营造适合小龙虾生存、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水草是小龙虾栖息的场所, 也是良好的饵料, 同时又能改良水质。水草移植面积一般占养殖池的1/3~1/2, 有选择地进行移植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如水花生、水浮莲、水葫芦、水芹菜和马兰眼子菜、伊乐藻、苦草等。池埂四周的杂草要保留, 如没有水草, 可在池坡上栽种水花生, 便于小虾挖洞穴居。螺蛳营养丰富, 还含有小龙虾生长发育所必须的钙、磷等物质, 尤其能吸附水和土壤中的肥份, 有助于改良底质和水质, 一般每667 m2投放鲜活螺蛳200 kg以上。

4 把好苗种选购放养关

在小龙虾苗种选购时, 必须摸清来源, 原生存环境, 捕捞方法, 离水时间和有无发生过病害等, 最好是来源于天然水域的野生虾。外购苗种必须有当地检疫部门出具的检验合格证, 防止外来病源进入养殖区。放养密度要合理, 密度过大容易因相互攻击造成肢体损伤, 从而引发细菌性疾病。虾苗放养要遵循就近选购原则, 最好采用带水运输方式。放养前必须用池水浇淋10 min, 以降低应激反应, 然后用20 mg/L浓度的高锰酸钾或聚维酮碘溶液浸泡消毒5~15 min, 以杀灭虾体表的寄生虫。

5 把好饲料选择投喂关

小龙虾的天然饵料包括有机碎屑、腐殖质、水草、浮萍、水蚯蚓、螺蛳、河蚌和水生昆虫等, 人工饲料有豆粕、菜粕、麸皮、菜叶、动物内脏和配合饲料等。选用全价人工配合饲料时, 饲料质量必须符合NY5072标准, 必须从经检验检疫部门登记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选购。要求幼虾饲料蛋白质含量大于30%, 成虾的饲料蛋白质大于26%, 饲料溶散时间5h以上。饲料中使用添加剂种类和用量要符合国家法规和标准, 饲料中不得添加国家禁止的如己烯雌酚、喹乙醇药物。饲料投喂必须做到投匀、投足、投好, 不得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投饵量根据季节、水温、虾的活动吃食情况灵活掌握。

6 把好水质调节检测关

养殖期间, 必须经常监测水质的pH值、溶解氧、温度、盐度、透明度、总氨氮、亚硝基氮、硫化氢、碱度以及有毒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厌氧菌的种类和数量等主要水质参数。可定期加水、换水和增氧, 保持适当的水位、水温和充足的溶氧。每季度要测定一次水质环境指标,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在养殖中后期, 根据底质、水质情况, 每月使用1~2次生石灰、沸石、光合细菌等水环境保护剂。高密度小龙虾养殖池必须配备底层微孔管增氧设备。

7 把好预防和选用渔药关

坚持“全面预防, 积极治疗”的方针, 强调“防重于治, 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消灭病原体, 切断传播途径, 推广健康养殖技术, 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等措施控制疾病发生。发现病症应及时携带病虾送病防机构检验, 确诊病因, 使用病防机构出具的处方, 切不可盲目用药。使用药物须符合NY5071标准, 杜绝孔雀石绿、五氯酚钠、呋喃唑酮、呋喃西林、硝酸亚汞、诺氟沙星和氯霉素等药物进入小龙虾养殖场地。

8 把好日常饲养管理关

一是定时巡视养殖水体, 观察小龙虾吃食、活动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二是搞好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 定期或经常清除剩渣残饵、粪便及动物尸体等, 勤清除杂草, 驱赶敌害生物, 以免病原生物繁殖、传播和侵袭。三是定期检查小龙虾的生长情况, 可据此判断阶段性的养殖效果好坏和调整下一阶段饲养管理手段, 如发现病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四是日常操作必须细心、谨慎, 避免小龙虾受伤, 为病原的入侵提供“门户”。

9 把好捕捞包装运输关

小龙虾捕捞可采用傍晚沿池边放置虾笼或地笼网进行诱捕, 笼中可放些新鲜小杂鱼作诱饵。小龙虾包装可采用蒲包、窗纱网袋、竹筐、塑料箱等, 包装品及垫充物应清洁、无毒、无污染。长途运输宜用冷藏运输车或其他有降温装置的运输设备。运输工具在装运前应清洗、消毒, 做到洁净、无毒、无异味, 严防运输污染。运输途中, 应有专人管理, 随时检查运输包装情况, 观察水草 (垫充物) 的湿润程度, 每隔数小时应淋水一次, 以保持运输途中湿润。

1 0 把好全过程的记录关

8.质量安全全程控制 篇八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31)

引 言

座椅悬架是车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通过座椅悬架的主动/半主动控制来降低车辆振动,提高驾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业已成为研究的热点[1~7]。然而,由于座椅悬架是一类多自由度的复杂振动系统,并且地面激励常常以持续干扰的形式作用于系统中,而且随着座椅悬架的使用,系统中的相关阻尼系数、刚度系数不可避免发生一些变化;此外驾驶人员及负载的变化也是必然存在。所以,实现座椅悬架系统的良好控制非常具有挑战性。目前,部分学者正在尝试着把一些先进控制方法用于座椅悬架控制系统中。文[1]针对带有电流变阻尼器的座椅悬架系统设计了滑模控制器,但是没有分析阻尼系数和刚度系数变化对系统的影响。文[2]针对座椅悬架系统设计了H-inf控制器,没有区分匹配干扰和不匹配干扰,而且需要全部的状态变量进行反馈控制。文[3]针对带有磁流变减振器的二自由度座椅悬架系统,设计了基于积分滑模的控制器,没有考虑人体动态的影响。文[4]基于传统滑模控制思想,设计了车辆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仅仅考虑了匹配干扰的影响。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针对含有人体动态的三自由度座椅悬架系统,同时考虑系统中存在的匹配干扰和不匹配干扰的影响,仅仅基于输出变量而不是全部状态变量,为座椅悬架系统构造全程滑模输出反馈控制器。

本文通过选择合适的状态变量及干扰变量,将地面激励视为可从控制通道输入的匹配干扰。对于系统中不可避免会发生的质量、阻尼系数和刚度系数变化,本文将这类干扰视为不从控制通道输入的非匹配干扰,并为之设计了非匹配干扰估计器。基于Lyapunov理论,设计滑模控制器,并证明了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基于座椅位移和人体加速度,利用滑模观测器,实现了对系统状态变量的观测。

1 座椅悬架模型

考虑三自由度的座椅悬架系统[7],如图1所示。其中,m1,m2,m3分别为座椅、大腿臀部及坐垫、人体上身的质量;z1,z2,z3分别为相应的位移;k1,k2,k3和c1,c2,c3为相应的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其中k3,c3用来表征人体内部如脊柱等部分引起的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u是可用于控制设计的减振器可变阻尼力,z0为外界路面对系统的位移激励。本文中假设悬架系统仅存在垂直运动,忽略俯仰及旋转运动。

图1 三自由度座椅悬架系统

根据图1可知系统的动态模型为

(1)

y=Cx

(2)

其中

考虑到mi,ki,ci(i=1,2,3)不可避免存在一些摄动,假设

(3)

状态方程(1)从而扩展为

(4)

(5)

其中,fu=ΔAx表示不匹配干扰项,Bfm=ΔBu+(Bw+ΔBw)w表示匹配干扰项。

对于fu和fm,做如下假设

(6)

此外,假设(A,B)可控,(A,C)可观。

2 座椅悬架滑模控制

由座椅悬架状态方程式(5)可知,系统动态方程的干扰由匹配干扰Bfm和不匹配干扰fu两部分组成,鉴于滑模控制方法对匹配干扰具有绝对鲁棒性这一良好特点[8],并且来自地面的干扰量w为一类持续的干扰这一特性,本文通过设计全程滑模面来处理匹配干扰Bfm,而对不匹配干扰fu则采用不匹配干扰估计器来抑制。

2.1 全程滑模切换函数设计

KpE1(t)X1(0))

(7)

其中,E2(t)=diag[e-λ21t,e-λ22t,e-λ23t],E1(t)=diag[e-λ11t,e-λ12t,e-λ13t],Re(λij)>0(i=1,2;j=1,2,3)为滑模态移动参数,X1(0)和X2(0)分别表示X1和X2的初始值。

不难发现,当t=0时,有S=0成立,因此,系统的状态从一开始就位于切换面上,式(7)是一类全程滑模切换函数。当合理设计控制力,使得状态保持在切换函数面上时,系统将不存在经典滑模控制系统中的滑模到达过程。

(8)

2.2 不匹配干扰估计器(NMDO)设计

针对不匹配干扰项fu,设计如下不匹配干扰估计器

(9)

由于在全程滑模控制的作用下,滑模切换面上对匹配干扰Bfm具有完全鲁棒性,因此有

(10)

2.3 滑模控制器设计

定理1:在滑模控制律(11),全程滑模切换函数(7)和不匹配干扰估计器(9)的作用下,当条件(6)和(12)成立时,座椅悬架系统是鲁棒稳定的。

(11)

(12)

证明:由悬架系统状态方程(5)和滑模切换函数(8)可得

(13)

将滑模控制律(11)带入(13),有

2.4 滑模观测器设计

(14)

线性变换矩阵T可有多种选择,其中一种合适的是T=T2×T1,

2.5 基于NMDO的座椅悬架全程滑模控制系统结构图

基于NMDO的座椅悬架全程滑模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NMDO的悬架全程滑模控制系统结构图

3 仿真验证

本文仿真座椅悬架系统的参数来自于文[1,2,13],m1=15 kg,m2=1(坐垫)+7.8(臀部) kg,m3=43.4 kg,k1=31 000 N/m,k2=18 000 N/m,k3=44 130 N/m,c1=830 N s/m,c2=200 N·s/m,c3=1 485 N·s/m。

文中针对以下四种情况进行仿真:

第一种(Case 1):假设地面激励为某种冲击形式,地面激励位移z0如下式及图3所示

(15)

式中 地面质量块高度为a=0.1 m,长度为l=2 m,假设前行速度v0=30 km/h。

第二种(Case 2):假设在冲击形式的地面激励情况下,系统中mi,ki,ci(i= 1,2,3)发生某些变化,如下式所示

图3 地面激励位移(Case 1 和 Case 2中)

m1=15×150%,m2=1+7.8×150%,m3=43.4×150%,

k1=31 000×70%,k2=18 000×70%,k3=44 130×70%,

c1=830×70%,c2=200×70%,c3=1 485×70%

(16)

第三种(Case 3):假设行驶的地面为D级地面,地面不平度功率谱密度满足Gq(n0)=256×10-6,n0=0.1,前行速度v0=30 km/h。地面激励位移量图4所示。

图4 地面激励位移(Case 3 和 Case 4中)

第四种(Case 4):假设地面激励如图4所示,同时系统中mi,ki,ci(i= 1,2,3)发生如式(16)所示的变化。

图5 座椅位移(Case 1)

LQR控制器中选择设计参数Q=103I6×6,R=1。

此外,表1,2对三种控制器作用下的座椅位移及人体加速度的RMS值进行了对比,

图6 人体加速度及其功率谱(Case 1)

图7 座椅位移(Case 2)

图8 人体加速度及其功率谱(Case 2)

图9 座椅位移(Case 3)

图10 人体加速度及其功率谱(Case 3)

图11 座椅位移(Case 4)

图12 人体加速度及其功率谱(Case 4)

表1 三种控制器作用下的座椅位移RMS值对比

表2 三种控制器作用下的人体加速度RMS值对比

从图5~8中可以发现,针对地面冲击形式的激励,本文所提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座椅位移及人体加速度幅值,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在4~8 Hz这个人体敏感的频率区域内,就所比较的三种方法中,人体加速度的振动分贝数在本文方法下最低;当系统中质量、刚度系数、阻尼系数发生变化时,本文方法相比于其他两种方法,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图9~12表明,针对D级地面这种恶劣地况,相对于滑模控制器(SMC)和LQR控制器,本文所设计的控制器(NMDSMC)可以使得座椅位移及人体加速度的幅值变化最为平滑,人体加速度的振动分贝数最低,对系统中的质量、刚度系数、阻尼系数变化鲁棒性最强。

从表1,2不难发现,座椅位移和人体加速度RMS值,在四种情况下,本文方法均具有最小值。

4 结 论

1)针对含人体动态的座椅悬架系统,基于滑模控制理论,实现了座椅悬架系统的良好控制。

2)由于滑模控制仅仅对于匹配的干扰具有完全鲁棒性,而当座椅悬架系统中的质量、刚度系数、阻尼系数发生变化时,对于系统而言,相当于受到了一类不匹配干扰的影响,因此,本文设计了不匹配干扰估计器,用于处理这一问题。

3)考虑到座椅悬架系统仅仅座椅位移量和人体加速度量是可测量的输出量,本文通过合适的可逆线性变换矩阵,采用滑模观测器,实现了对状态变量的观测。

参考文献:

[1] Choi Seung-Bok, Han Young-Min. Vibration control of electro rheological seat suspension with human-body model using sliding mode control[J].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7,303:391—404.

[2] Zhao Yingbo, Sun Weichao, Gao Huijun. Robust control synthesis for seat suspension systems with actuator saturation and time-varying input delay[J].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10,329:4 335—4 353.

[3] 朱茂飞,陈无畏,祝辉.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时滞变结构控制[J].机械工程学报,2010,46(12):113—120.ZHU Maofei, CHEN Wuwei, ZHU Hui. Time-delay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for semi-active suspension based on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J].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0,46(12):113—120.

[4] 陈云微,赵强.车辆半主动座椅悬架滑模变结构控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2,33(6):775—781.Chen Yunwei, Zhao Qiang. 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for semi-active seat suspension in vehicles[J]. Journal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2012,33(6):775—781.

[5] Gao Huijun, Zhao Yingbo, Sun Weichao. Input-delayed control of uncertain seat suspension systems with human-body model[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 2010,18(3):591—601.

[6] Sun Weichao, Zhao Ye, Li Jinfu, et al. Active suspension control with frequency band constraints and actuator input delay[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12,59(1):530—538.

[7] Wei L, Griffin J. The prediction of seat transmissibility from measures of seat impedance[J].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1998,214(1):121—137.

[8] 高为炳.变结构控制的理论及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9] Chen W H. Nonlinear disturbance observer-enhanced dynamic inversion control of missiles[J]. 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 2003,26(1):161—166.

[10] Jun Yang, Shihua Li, Xinghuo Yu. Sliding-mode control for systems with mismatched uncertainties via a disturbance observer[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13,60(1):160—169.

[11] Utkin V I, Guldner J, Shi J. Sliding Mode Control in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 Taylor & Francis, USA, 1999.

[12] Kim K H, Kim P J, You K H. Ultra-precision positioning system using robust sliding mode observer and control[J]. Precision Engineering, 2013,37:235—240.

上一篇:2009学年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网上申请说明下一篇:政治必修二第二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