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艾灸(通用11篇)
1.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艾灸 篇一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全身推拿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preven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ystemic manipulation
前 言.II 引 言.III 1 范围.1 2 术语和定义.1 3 指导原则.1 4 准备工作.1 5 操作方法.1 5.1头面部推拿.1 5.2 颈肩背部推拿.45.3 腰背部推拿.4 5.4 胸部推拿.5 5.5 腹部推拿.5 5.6 四肢部推拿.5
目 次
6禁忌症.7
7施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措施.7 7.1意外情况.7 7.2处理措施.8
前 言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系列标准包括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脊柱推拿》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全身推拿》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少儿推拿》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膏方》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砭石》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艾灸》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药酒》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贴敷》8项标准。本《规范》依据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编制。本《规范》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发布。本《规范》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归口。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雷龙鸣,庞军,伦轼芳,甘炜,唐宏亮,周海丰,王开龙,向古生,李艺专,苏海玲,卢莉。
引 言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全身推拿》(以下简称《规范》)是我国用于指导和规范传统中医全身推拿方法临床操作的规范性文件。编写和颁布本《规范》的目的在于为目前众多的保健医师与保健技师提供技术操作规程,使日趋盛行的中医推拿更加规范化、更具安全性,从而使之更好地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服务。
《规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立项的标准化项目之一,于2008年12月正式立项。2009年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在北京成立《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编写委员会,设计论证了《规范》整体框架,首先组织编撰《膏方》部分作为样稿,并对编写体例、内容、时间安排和编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2009年4月,《膏方》初稿完成并提请邓铁涛、余瀛鳌、颜德馨等著名中医专家审定。2009年5月,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组织召开《规范》编撰论证会,同时对编写内容进行了分工并提出具体要求。《规范》由中医养生保健技术领域权威专家编写。每一具体技术规范以权威专家为核心形成编写团队,并广泛听取相关学科专家意见,集体讨论后确定。2009年8月,召开《规范》编撰截稿会议。编写委员会就编写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专业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广泛听取了相关学科专家意见,为进一步的修订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9年12月,《规范》8个部分的初稿编写工作完成,以书面形式呈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工作咨询组专家王永炎、王琦、郑守曾、张其成等审阅。2010年1月~4月,听取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就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标准化工作的建议,讨论了初稿编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2010年5月~8月,经过多次沟通交流,编写委员会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意见,反复修改完善了编写内容和体例,之后将有关内容再次送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审订。2010年9月,初稿修订完成并在北京召开了审订工作会议。根据审订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修订的参考样本,参编专家对《规范》进行了认真修改并形成送审稿。之后,编写委员会在综合专家建议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讨论和修改,并最后定稿。
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调摄保养的方法,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体正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使机体的生命活动处于阴阳和谐、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
全身推拿疗法是指在全身相应部位施行相应保健推拿手法的一种养生方法,它是中医推拿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下,针对健康人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而施行的一种推拿方法。全身推拿通过调整阴阳、补虚泻实、活血化瘀、疏经通络及理筋整复从而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全身推拿具有简便易行、效果显著、施术安全及容易推广等主要特点。
本《规范》的编写和发布,对于规范全身推拿的概念及其操作规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适于广大推拿从业人员使用。
本《规范》审定组成员:沈同、许志仁、桑滨生、李俊德、王琦、孟庆云、郑守曾、徐荣谦、刘红旭、刘平。
王永炎、邓铁涛、颜德馨、余瀛鳌、张其成等专家对《规范》进行了审订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全身推拿的术语和定义、指导原则、施术前的准备工作、常用推拿方法、禁忌症、施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等。本规范适用于养生保健行业内的保健推拿(按摩)从业人员,指导从业人员开展全身保健推拿服务工作。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全身推拿Systemic manipulation 指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下,在全身相应部位施行某些特定的推拿手法,从而达到保健及延年益寿目的的推拿方法。3 指导原则
3.1全身推拿主要应用于亚健康状态的调治;此外也可以用于延年益寿及美容等。3.2对于受术者在过饥、过饱、酒后、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时一般不予立即推拿。3.3保健推拿师在操作时必须选择适当的体位;推拿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和询问受术者的反应,随时调整操作所施的力度,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4操作后,受术者要饮适量的温开水;为年老体弱者操作操作后应嘱其卧床休息片刻再起来,以防发生意外。4准备工作
4.1 受术者在接受保健推拿前应注意清洁皮肤,使皮肤清洁干净,宜穿宽松的专用衣裤,同时还应排空二便,并保持身心安静。
4.2周围环境宜安静舒适,可根据受术者的需要放一些轻音乐。4.3 施术者操作前应去除戒指、手链、手表等硬物,并清洁双手。4.4 准备好操作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推拿介质。5 操作方法 全身推拿包括对头面部、颈肩背部、腰背部、胸部、腹部及四肢部等全身部位的推拿。5.1头面部推拿 5.1.1坐位 5.1.1.1体位
受术者取坐位,施术者立于受术者身旁。5.1.1.2操作步骤 ——揉印堂(约30sec)——开天门(6~8遍)——分阴阳(6~8遍)——点按睛明(2~3遍)——点按印堂(2~3遍)
——点按攒竹、鱼腰、丝竹空(每穴2~3遍)——点按太阳穴(2~3遍)——抹眼眶(6~8遍)——捏双眉(1~2遍)——揉捏耳廓(2~3次)——搓耳根(8~10遍)
——按揉、搓运太阳穴(8~10遍)——沿督脉点按印堂至百会穴(1~2遍)——按揉头部(约1 min)——拿头部(约1min)——叩击头部(约30sec)——拿颈部(1~2遍)
——点按风池、风府(每穴1~2遍)——拿肩背(1~2min)——点按肩井穴(约30sec)——叩击肩背(约1min)5.1.2仰卧位 5.1.2.1体位
受术者取仰卧位,施术者坐在受术者头侧。5.1.2.2操作步骤 ——开天门(6~8遍)——分阴阳(6~8遍)——揉面部(1~2遍)——点按睛明(2~3遍)——点按印堂(2~3遍)
——点按攒竹、鱼腰、丝竹空(每穴2~3遍)——点按上关、下关(每穴2~3遍)——点按颊车穴(2~3遍)——点按廉泉穴(2~3遍)
——点按人中、承浆(每穴2~3遍)——点揉地仓穴(2~3遍)
——点揉迎香、鼻通(每穴2~3遍)——点揉承泣、四白(每穴2~3遍)——揉颧弓(约30sec)——抹眼眶(3~5遍)——搓鼻翼(3~6遍)——捏双眉(1~2遍)——分抹前额(2~3遍)——分抹面部(2~3遍)——揉捏耳廓(2~3遍)——搓耳根(8~10遍)
——按揉、搓运太阳穴(8~10遍)——沿督脉点按印堂至百会穴(1~2遍)——按揉头部(约1 min)——拿头部(约1 min)——叩击头部(约30sec)——拿颈部(1~2遍)——托顶胸椎(1~2遍)
——勾点风池、风府(每穴1~2遍)——搭肩抬颈(1~2遍)
——侧向牵拉颈部(每遍牵拉10sec,1~2遍)——按肩井(1~2遍)——点按肩井穴(1~2遍)5.2 颈肩背部推拿 5.2.1体位
受术者取坐位;施术者立于受术者左侧后方(以操作左侧颈肩背部为例,以下同)。5.2.2操作步骤
——拿颈部(约 1 min)——弹拨颈部(约2 min)——拿肩井(约1 min)——按肩背部(约3 min)—— 肩背部(约2min)
——点按风池、风府、翳风、天柱、璇玑、肩中俞、肩外俞、肩井(每穴约15sec)——叩击、拍打肩背部(约1 min)——上肢操作(注:可以选择性地操作上肢,受术者仍取坐位,施术者取立位。操作:拿揉、弹拨三角肌、腋后大小圆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前臂肌群,三至五遍;点按合谷穴、手三里穴、曲池穴、内外关穴、臂臑穴、肩贞穴、肩髃穴、肩髎穴;摇转肩、肘、腕关节;拿揉整个上肢。时间约5 min)5.3 腰背部推拿 5.3.1体位
受术者取俯卧位,施术者站立于受术者一侧。5.3.2操作步骤
——拿颈部(约1 min)——按揉肩背(约2 min)——拿肩井(约1 min)——按肩背部(约10 min)——按压肩胛内缘(约1 min)——肩背部(2 min)——揉腰背部(1~2遍)——横擦腰骶部(8~10遍)——弹拨膀胱经(2~3遍)——臀部(3~5遍)
——点按膀胱经穴及腰眼、秩边、环跳(每个穴位各1 min)——捏脊(4~5遍)——直推背部三线(督脉及其两侧,2~3遍)5.4 胸部推拿 5.4.1体位
受术者仰卧位,施术者站立于受术者头顶部。5.4.2操作步骤
——按揉肩前部(3~5遍)——直推任脉(6~8遍)——分推胁肋(5~8遍)
——点按云门、中府、膻中(每穴3~5遍)5.5 腹部推拿 5.5.1体位
受术者仰卧位,施术者站立于受术者侧边。5.5.2操作步骤
——运八卦(顺、逆时针各6~8遍)——拿腹肌(6~8遍)——分推腹阴阳(6~8遍)——顺时针按搡腹部(2~3 min)
——点按天枢、气海、关元(每穴1~2 min)——震腹(1 min)5.6 四肢部推拿 5.6.1上肢(俯卧位)5.6.1.1体位
受术者俯卧位,施术者站立于受术者床边的一侧。5.6.1.2操作步骤 ——拿上肢(1~2遍)——按上肢内外侧(1~2遍)——上肢(1~2遍)
——点按上肢常用穴位(每穴约30sec)——叩击上肢(1~2遍)——搓上肢(1~2遍)——牵拉抖臂(4~6次)
——按上述同样的顺序及方法做另一侧上肢 5.6.2下肢(俯卧位)5.6.2.1体位
受术者俯卧位,施术者站立于受术者床边的一侧。5.6.2.2操作步骤
——臀跟牵拉(1~2遍)——拿下肢(1~2遍)——分推下肢(1~2遍)——揉按下肢(1~2遍)——按压、弹拨胆经(1~2遍)——点按下肢常用穴位(每穴约30sec)——下肢(约1min)——活动下肢关节(约1min)
——按上述同样的顺序及方法做另一侧下肢 5.6.3上肢(仰卧位)5.6.3.1体位
受术者仰卧平躺于床面上,施术者站在受术者上肢床边的一侧。5.6.3.2操作步骤 ——拿上肢(1~2遍)——上肢(约3min)——捻手指(约1min)——推掌心(约30sec)——活动上肢关节(约1min)——拔伸、牵抖上肢(约30sec)
——点按中府、云门及上肢常用穴位(每穴约30sec)——叩击、拍打上肢(约30sec)——按同样的顺序及方法做另一侧上肢 5.6.4下肢(仰卧位)5.6.4.1体位
受术者仰卧平躺于床面上,施术者站在受术者上肢床边的一侧。5.6.4.2操作步骤: ——拿下肢(约1min)——分抹下肢(约30sec)——按压、弹拨下肢(1~2遍)——下肢(约3min)
——点按下肢常用穴位(每穴约30sec)——叩击、拍打下肢(约30sec)——活动下肢关节(约1min)——按同样的顺序及方法做另一侧上肢 6禁忌症
6.1有出血倾向者(如血友病、过敏性紫癜)及关节扭伤36小时内的关节局部。6.2皮肤病病变局部,如湿疹、疖疮及癣等的患处。6.3皮肤破损(如擦伤、裂伤)处及水火烫伤处。
6.4妇女妊娠期与月经期的腰骶部、臀部和腹部禁用推拿操作,其它部位尤其是易于产生较强酸胀“得气”感的穴位处手法宜轻柔。6.5剧烈运动后、极度劳累、进餐饱食后、醉酒后及饥饿状态者,不宜立即接受保健推拿。
6.6身体极度虚弱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者。6.7精神过度紧张者。
7施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措施 7.1意外情况
实施全身推拿过程中可能皮肤破损、软组织损伤及骨与关节损伤等推拿意外。7.2处理措施
7.2.1如出现皮肤破损则要涂上龙胆紫以防感染;如出现肌肉等软组织损伤则应停止操作,必要时进行医学处理。
7.2.2一旦发生骨与关节损伤等推拿意外应及早送往医院处理,不要随便搬动受伤者。
2.中医保健:推荐足三里艾灸法 篇二
在足三里一穴施予艾灸,操作方法简便而又安全,且具有健身、防病、治病的三重作用。
取穴方法:足三里穴位于膝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1横指处。一般可取端坐位定穴,其方法是以自己的手掌握住同侧膝,并使中指平行于胫骨前嵴,此时中指指端所触及的部位,就是我们所要取的足三里穴。
施灸方法;选准穴位后,即可以便予施灸的自然体位,将已点燃的艾条对准穴区进行熏灼,燃烧艾条的端点与穴区的皮肤一般约保持0.5~1寸的距离,这‘样既可使其局部有较强的温热感,又不至于引起烧灼疼痛,通常需灸至皮肤略泛红晕为度,每次约需8~5分钟左右。当然,也可以采用反复旋转施灸法或如同鸟雀啄食样的施灸法,甚至于可以采用发疮灸法。 为了便于长期坚持,一般可子每晚临睡之前进行一次。
适应证:《神农本草经》早就指出:“艾叶,能通十二经”,“善于温中,逐冷,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难经》则将作为特定穴之一的合穴的主治作用归纳为:擅疗“气逆而泄”。足三里既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借助艾叶施灸,无疑可以治疗因脾胃虚寒或气机紊乱而引起的诸如脘腹胀痛。呕吐、泄泻、食欲不振之类病证。然因足三里又是一个全身性强壮要穴,所以,举凡身体亏虚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种病证,都属于艾灸足三里的适应证。
基于《伤寒论》曾经指出;“微数之脉,慎不可灸”,“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于是历代针灸专著几乎均将热病列为忌灸范围。然而,诸如电疗、蜡疗,泥疗之类物理疗法,既然也是藉温热刺激来治疗某些以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热病,那么热病又为什么一定要忌灸?所以有人认为热病同样也可以施以艾灸,只不过需要慎重一点而已。
效果:有关艾灸足三里治疗各种病证的具体效果,不仅早已被千百年来的临床实践所证实,而且近年来的实验研究又为此阐明机理。仅就艾灸足三里对胃运动机能的影响而言,人们已在X线钡餐透视下发现,它既可以使胃痉挛者逐趋弛缓,胃蠕动强者逐趋减弱,叉可以使胃蠕动弱者瞬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出现蠕动,说明它对胃运动机能基本上是实施良性双向调节作用。
正因为艾灸足三里具有良性双向调节作用,所以藉它又可以进行预防性治疗,这就是我们中医所说的“治未病”。如脑血栓形成患者之所以常常反复发作,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血浆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FDP)含量比正常人显著增高,实是一个主要原因,而艾灸足三里恰能显著地降低血中FDP的含量。因此,如能坚持艾灸足三里,就可以有效地防止脑血栓形成的再次发作。
3.艾灸的养生方法 篇三
取艾条一支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又不致灼痛或烧伤皮肤为宜。
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也可以配合各种艾灸器使用,如温灸盒、温灸架等,主要是为了固定艾条、使用方便。
温馨提示:
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要灸的穴位或患处,进行熏烧
回旋灸: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
雀啄灸: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
按照上面正确的方式艾灸,如果发现皮尤有灼痛或是灼烧感,那就要检查一下艾条的质量了。
【局部艾熏】
4.参加艾灸养生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跟刘全军老师学习艾灸的学员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艾灸学习学员的角色转换,谦虚、虔诚地接受培训的知识,学习氛围你追我赶、学习专注,大家都能静下心,全神贯注,认真的学习和记录,及时完成学业,如饥似渴地接受着艾灸刘老师及其他老师的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气氛十分浓厚,特别想回到了学生时代,从新在来一次。一、五彩纷呈,讲解课程全面系统。
刘全军老师讲课就象是非常美味的盛宴,所有知识大餐都毫无保留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堂课,胜读十年书”。各位大师们把自己在学习和艾灸临床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刘老师的艾灸技术不愧为当代名师,对指导临床工作有较大帮助,使我们不仅了解了全国艾灸市场的现状,也对如何做好自己管理方法有了新的思路。做好艾灸临床工作,需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能心存侥幸。一心助人。有大慈恻隐之心来帮助顾客。
二、学无止境,更新学习观念。
听大师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艾灸课,心中十分佩服他们,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想想如此才气从何而来?所有人都是走着同一条道,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关注专业知识,关注国家大事,日复一日,永无止境。就像听课时孙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人生是一个长跑,要一直坚持下去。”学习也是如此,要让读书学习已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我虽然不能成为名家,但我可以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像专家一样投入到读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读书学习也成为我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将所学知识为我所用。
5.艾灸常用顺口溜必成养生高手 篇五
艾条灸血海、气海、阳陵泉,能有效调理慢性前列腺炎
艾条灸关元、中极、命门、肾俞,让你不再有早泄的尴尬
艾条温灸关元、肾俞与命门,治疗阳痿,重振雄风
艾柱灸中极、曲骨、膏肓,补肾藏精,不再遗精
六、女人更需要“艾”,艾灸是女性健康的秘诀
隔姜灸三阴交、气海、血海,调顺月经不调
艾条悬灸至阴穴,通则不痛经
隔药灸关元,不再无端闭经
艾灸隐白、大敦,灸到血止,不再崩漏
隔姜灸气海穴、中极穴和归来穴,没有带下,没有异味
艾条悬灸膻中穴、乳根穴和少泽穴,产后不缺乳
6.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艾灸 篇六
樊翠红 路聚更 王庆雷 王红全 池招民
(河北省沙河市中医院沙河054100)
[关键词] 艾滋病,中医药,艾艾灸。
艾滋病(HIV/AIDS)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自2005年10月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在省中医院毛宇湘等有关专家指导下,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开展了中医药辨证施治结合艾灸疗法治疗艾滋病的研究,通过20例病人的治疗观察,对HIV/AIDS有一定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均为我院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内病人,其中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11-54岁,平均年龄35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16例,性传播2例,母婴传播2例;病史8-15年,平均12年;20例中无症状期患者11人,发病期患者9人;中医药辨证论治三期十二型分布情况:气血两亏型10人,气阴两虚型3人,气虚血瘀型2人,肝经风火型1人,脾肾亏虚型4人。
1.2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方案选择经CDC确认的无症状和发病期艾滋病患者,在中医药辨证论治基础上,随机选取20例患者,加用艾艾条施以灸疗。
1.3治疗方法
1.3.1辨证论治法
1.3.1.1气血两亏型 治宜补气养血。予八珍汤或人参归脾汤加减。药物组成:人参、白术、甘草、黄芪、茯苓、熟地黄、白芍药、当归、川芎、山萸肉等。
1.3.1.2气阴两虚型:治宜补益肺气滋肾养阴。予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加减。药物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熟地黄、百合、甘草、元参、桔梗、山药等。
1.3.1.3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活血化瘀解毒。予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白术、人参、当归、川芎、赤芍、甘草、桃仁、红花、牛膝、杜仲等。
1.3.1.4肝经风火型:治宜清肝泻火利湿解毒。予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组成:龙胆草、黄芪、栀子、泽泻、当归、车前子、柴胡、地肤子、板蓝根等
1.3.1.5脾肾亏虚型:治宜健脾利湿,和胃止泻。予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砂仁、山药、白扁豆、薏苡仁、黄连、黄芪等。
1.3.2艾艾灸疗法(艾艾灸法)
取双侧足三里穴为施灸部位,选用艾叶、白芷、丁香、樟脑等组方,宣纸包装,加工成1.5x20cm之艾艾条,供患者使用,名为艾艾灸法。该艾艾条具有辛香走窜,开表透里,提神醒脑之功。
用法:擦净施灸部位,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相距3-5cm,6个月为一疗程,以局部温热能耐受为度,避免灼伤。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20例患者经一疗程治疗,临床症状和CD4数值均有不同程度改善。CD4数值治疗前后有3例下降,17例还有升高。
2.2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见表
1表1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症状
乏力
纳呆 治疗前 20 20 治疗后 14 16
多汗 睡眠 精神 8 15 16 4 10 1
2从表中看到,乏力、纳呆、多汗、睡眠、精神均有明显改善。改善率分别为70%、80%、50%、66.7%、75%。
2.3 治疗前后CD4数值变化情况比较见表
2表2治疗前后CD4变化情况比较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治疗前 222 175 356 460 576 196 324 385 554 713 490 425 274 317 439 453 488 374 81 38
1治疗后 268 242 538 633 709 283 350 386 776 406 488 552 435 334 539 554 459 558 147 437
升降值(±)
+46 +67 +182
+173 +133 +87 +26 +1 +222-307-2 +127 +161 +17 +100 +101-29 +184 +66 +56
从表中看到,CD4数值治疗前后比较:3例下降,总值338,均降112、67。17例升高,总值1749,均升102、88。CD4数值有增长趋势。4 典型病例
4.1 刘某,男,45岁,农民,沙河市柴关村人。因其妻受血感染HIV而接触感染,2004年被CDC诊断为艾滋病。2004年10月接受中医药治疗,患者素有乏力,纳呆,伴腹胀,恶心,关节酸痛数年,经中医药辨证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2006年12月CD4检测为549,2007年7月CD4为555,2008年1月CD4为356,2008年7月15日CD4为538。血常规:2006年WBC为5.0×109/L,Ly为2.2×109/L;2007年WBC7.7×109/L;Ly为3.3×109/L。2008年WBC5.0×109/L,Ly为2.2×109/L。艾艾灸以来,疲劳感消失,正常参加工作和劳动。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明显改善。
4.2 王某,男,37岁,沙河市柴关村人,1997年因其妻分娩受血感染HIV,2003年其本人经CDC诊断为艾滋病。患者经常感觉困倦,乏力,纳呆,关节肿痛,时见皮疹。2005年接受中医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已下地参加劳动。2006年12月CD4检测为416,2007年7月CD4检测为459;2008年1月,CD4检测为425,2008年7月16日CD4为552;血常规:2006年12月WBC 6.0×109/L,Ly为2.7×109/L;2007年7月WBC6.9×109/L,Ly为3.4×109/L;2008年1月WBC6.8×109/L,Ly为3.4×109/L。从检测结果看,患者免疫力得到提高。5 讨论
5.1 艾艾条灸疗足三里穴,配合中医辨证论治,确实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客观指标,不论从主观感觉还是试验室检查均得到了验证。5.2 艾艾条研发思路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为强壮要穴。根据针灸学理论,针刺和艾灸足三里穴具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行气和血之作用,临床上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特点。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针刺不宜,但艾灸值得应用,艾灸本身具有扶正补益作用,适合于虚证表现者,邱茂良主编五版《针灸学》教材记载“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并阐述其有双向调节功能,助消化,增加裂解素(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体的格兰氏阴性杆菌,也能灭活某些病毒),增强免疫能力。
依据艾滋病的特点,从患者发病过程看,多数患者在较长时间内,表现为五脏气血阴阳虚损,尤其是脾气亏虚为主要病机证候。因此培土固元,健脾益肾法则当贯穿于艾滋病治疗用药的全过程。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属土,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功能赖脾胃得以充养,脾胃虚则五脏俱虚。足三里穴作用与之相合,且选取方便,施灸容易。
5.3基于以上分析,选取双侧足三里穴为施灸部位,选用艾叶,白芷,丁香,樟脑等组方,配制之艾艾条供患者使用,经6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比较,从临床表现看,对患者心情,精神,睡眠,体力、多汗等症状有明显疗效,CD4数值多数有不同程度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值得进一步观察应用。
参考文献
中国中医研究院艾滋病中医药防治中心.5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培训资料.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2004.08
7.中医养生保健活动小结 篇七
2015年12月11日,我院成立了“中医药文化知识健康咨询活动宣传队”,开展中医药知识咨询活动,为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和利用中医药在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养生康复等方面的基本理念和知识方法进行宣传。
2015年12月12日,我院组织的中医药宣传队共8人,活动现场,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发放宣传折页,普及中医养生与药膳食疗的相关知识,设立咨询台为群众现场义诊常见病。吸引了大量群众前来参与。此次活动发放宣传页5种①中医药健康知识
(二)宣传折页②中医药健康教育讲座折页③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折页④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折页冠心病防治知识折页。共1300份,接受居民咨询300余人次。
通过本次宣传活动使居民了解了中医养生与药膳食疗的相关知识,学会如何在生活中使用药膳食疗以达到养生的目的,使居民对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合理的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达到了达到了预期宣传目的,圆满完成此次宣传任务。为今后的健康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石莲子中心卫生院
8.秋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篇八
2、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事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3、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秋燥最容易伤人的津液。多数蔬菜、水果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另外,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
4、是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
5、是重视精神调养。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搂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的另一环就是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
6、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7、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
8、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懒床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
9、平时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经常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纳新,以收敛“神气”,使肺气不受燥邪的侵害。
10、白露过后,气候逐渐变凉,一早一晚更添寒意,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就容易受凉,轻则易患感冒,重则易染肺疾。因秋气主燥,燥易伤肺。
11、及时增减衣服。立秋之后,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不宜赤膊露体,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
9.老人中医夏季养生保健常识 篇九
夏季在人体主心、脾,因此心气、脾气在夏季自然旺于冬季,热邪和湿邪最宜伤及心、脾两脏,因此夏季的按摩养生应以心、小肠、脾、胃经上的穴位为主。也可在机体相应的穴位上,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贴敷。如常用的三伏贴,利用“三伏天”阳气最盛,机体气血旺盛、腠理开泄的“两阳相合”之有利时机,通过外敷中药来刺激穴位,畅通经络,调和气血,宿疾可以得以治愈或减轻。
下午锻炼
老年人大都比较喜欢晨练,有的一大早就开始进行长跑等剧烈运动,其实上午6―9点的时候污染是最严重的,而且老年人早晨的基础血压比较高,进行剧烈运动的话对身体非常不利。所以,锻炼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
养阳
10.四种不同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篇十
中医养生讲究时令季节,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养生妙方,立春以后,阳气开始升发,所以春季养生保健一定要顺应春令,注意气候多变,中医专家提示,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调养养生。
一、御寒防风莫忽视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别容易损阳气,春季养生保健别急着减衣服。稍受风寒,易发宿疾。
二、饮食调养是关键春季养生保健的饮食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因此,宜多食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宜选用甘辛、性温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腻、生冷、酸涩、粘硬和大辛大热之品,防止助热生火。
三、锻炼运动很重要春季养生保健运动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有规律的活动,适当的运动,这是古往今来长寿的秘诀。不过“动”有主动、被动之分,为适应春季之生气,当以主动运动,持之以恒为主要。
四、精神调养很有益春季养生保健精神调养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
11.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艾灸 篇十一
1.常用推拿方法 揉脾经
主治:腹泻、便秘、痢疾、食欲减退、黄疸等。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见图1)。
操作:操作者一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螺纹面按住小儿拇指螺纹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100~300次。揉肺经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见图1)。
操作:操作者一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螺纹面按住小儿无名指螺纹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100~300次。
揉板门
主治:食积、腹胀、食欲减退、呕吐、腹泻、气喘、嗳气等。位置:手掌的大鱼际平面(见图1)。
操作:操作者一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端按揉小儿大鱼际100~300次。
摩腹
主治: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位置:腹部。
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示指、中指、无名指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形有规律地移动的方法,称摩法。摩3~5分钟。
推七节骨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等。
位置:腰骶部正中,第四腰椎至尾骨末端处(见图2)。
操作:操作者用拇指桡侧面或示指、中指指面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直推100~300次。向上推为推上七节骨;向下推为推下七节骨。
揉足三里
主治:腹胀、腹痛、腹泻、呕吐、下肢痿软无力等。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见图3).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100~300次。
捏脊
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位置:背脊正中旁开1寸,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操作: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手心朝上,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各指要自然。施术时应从儿童尾椎下的长强穴开始(由于长强不易取穴,实际操作时可从尾椎骨下开始),术者用双手的示指与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儿童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着督脉,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的先后顺序,自尾椎下的长强穴向上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这叫捏1遍,如此捏6遍,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患儿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合作分别将腑脏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手的拇指腹部在患儿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是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2.推拿注意事项
操作前需要准备滑石粉、爽身粉或润肤油等介质;操作者应双手保持清洁,指甲修剪圆润,防止操作时划伤小儿皮肤;天气寒冷时,要保持双手温暖,可搓热后再操作,以免凉手刺激小儿,造成紧张,影响推拿;推拿手法应柔和,争取小儿配合;局部皮肤破损、骨折早期不宜推拿。3.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
大便干
揉脾经、摩腹、推下七节。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腹泻
揉脾经、摩腹、推上七节。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食欲减退 揉脾经、揉板门、捏脊。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
腹胀
推脾经、摩腹、捏脊。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
夜寐不安
摩腹、揉足三里、捏脊。宜在睡前或下午进行。
出汗多
揉肺经、揉脾经、捏脊。宜在饭前进行。
反复感冒
推肺经、捏足三里、捏脊。宜在饭前进行。
尿床
捏足三里、推上七节、捏脊。宜在睡前或下午进行。附注释:
(1)“四诊合参”概念: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四种基本方法,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为准确辨病证提供依据的中医诊断原则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调查了解疾病四种不同的诊断方法,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不应该相互取代,只能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四诊之间是相互关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临床运用时,必须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是“四诊合参”。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系统的了解病情,做主正确的判断。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艾灸】推荐阅读:
中医养生规划07-21
中医养生体会08-08
中医补肾养生方法09-01
中医养生经典语录10-05
什么是中医养生美容06-20
中医养生知识讲座总结08-05
中医养生会所筹备方案11-23
中医养生的格言与谚语08-07
小论文:探讨中医养生治未病07-30
中医养生馆的广告词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