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育专业的毕业留言(共12篇)
1.历史教育专业的毕业留言 篇一
明清历史专业毕业留言
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对联》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2.历史教育专业的毕业留言 篇二
曾经以为两千多个日子很长很长, 可以慢慢度过, 细细回味。蓦然回首, 发现六年是那么的短暂易逝, 短暂到分别在即, 却还有很多的话没说, 很多的事没做。仿佛昨日般, 你们懵懂的笑脸还在我眼前浮现, 稚嫩的童音还在我耳畔回响。不知不觉间, 你们已长成意气风发、风华正茂的少年。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小蜜蜂”读书节中, 你们独特的创意闪亮校园, 带给四方来宾一个个不可思议;公开课、观摩课上, 你们精彩的展示语惊四座, 带给所有老师一次次惊喜;我们是全校第一个特色班级;我们将这个集体载入《教育时报》……你们书写了无数的辉煌, 而这些辉煌也见证了你们的成长。
你们从不张扬, 总是那么低调。当我激情澎湃地追问你们的回答时, 你们的语气中还带有羞涩与迟疑;当宣布我们班在竞赛中取得优胜时, 你们只是微微一笑。知道我多么想听到你们慷慨激昂的回答声, 多么想看到你们欢呼雀跃的情景吗?我为此烦恼过、反思过, 但渐渐地我明白了, 羞涩迟疑是因为你们内心对自己要求高, 担心自己做不到最好, 而淡然面对名利说明你们懂得了“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你们是有要求、有追求的好孩子!
与你们相依相伴的这六年, 也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六年。你们使只理解爱的字面意义的我懂得了如何去付出爱, 感受爱;你们使我行我素、天马行空的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与义务;你们使空有一腔教育热情的我拥有了坚定的教育理想与信念;你们不仅使我具有仰望星空的教育情怀, 也使我具备了踏地而行的教育能力。所以你们也是我的老师, 两千多个日子里同, 我们在共同成长。
孩子们, 我对你们的希望你们一直都知道, 不是重点高中、名牌大学, 不是功成名就、位高权重, 我希望你们能保持最初的美好, 追求自己的理想。或许多年之后你们会明白, 这份美好与理想会使你生活得更幸福快乐。这并不是空洞的说教。可能理想在最开始时只是你独特的一种兴趣、爱好, 经过你持久地付出和努力, 它成为了你的谋生途径。能做自己最喜欢的事, 并依靠此独立生活, 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样的一生难道不是最幸福、有意义的吗?在保持美好、追求理想的过程中, 可能你们会有迷茫、彷徨、挫折的时刻, 但请记住:你不是踽踽独行, 你永远拥有这样一群善良美好的同学, 这样一个进取美好的班集体!他们永远支持着你!
孩子们, 向着理想启航吧!
3.古文专业学生的毕业留言 篇三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人世间,比青春再可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最可宝贵的东西都不甚为人所爱惜,最容易消逝的东西却在促进它的消逝。谁能保持得永远的青春的,便是伟大的人。
任何人要达到自己的目的,爱也罢,追求也罢,目标必须明确。
如果你希望在年老时受人爱戴,那麽在你年轻之时就应待人有礼。
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
要冒一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愿意去冒险的人。
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4.法律专业毕业留言 篇四
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要克服生活的焦虑和沮丧,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转变你的心情。
孤单寂寞与被遗弃感是最可怕的贫穷。
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希望,是一种甜蜜的等待;想念,是一份温馨的心情;朋友,是一生修来的福分;爱情;是一世难解的缘分。祝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多点快乐!多点开心!
5.历史教育专业的毕业留言 篇五
关键词:林科类专业,林业行业,就业问题,对策
面对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 “扩招”等原因造成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一直是引人瞩目的话题之一。尤其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建设后, 对林科类专业毕业生而言, 他们的就业问题就变得更为瞩目。然而, 林科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向较为突出。众所周知, 由于林业行业自身特点的限制, 林业领域往往存在毕业生找不到理想工作, 用人单位往往招不到优秀人才的现象, 常常出现大部分人才资源浪费的现象。因此, 如何更好地引导林科类专业毕业生服务林业行业, 帮助这些毕业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 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出力, 促进我国整个林业、生态行业的有序发展, 就变得极其拥有现实意义。
一、林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1. 就业区域较为集中
从七所林科类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情况看, 国内高校林科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区域都较为集中, 基本都选择在学校所在地进行就业, 尤其是A校和G校的毕业生, 五年来的平均数据分别达到了78%及91% 。究其原因, 主要是这些高校所在地大多处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其中A校和G校更是处于经济在全国都较为领先的长三角地区。由此可见, 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很显然, 毕业生就业区域的过于集中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流向时的不理性, 进一步加剧了就业竞争的激烈性, 从而造成大部分林科类毕业生只能选择与所学专业并不对口的工作岗位来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2. 升学出国比例较高
2006 ~ 2010年七所林科类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流向统计结果表明: 林科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流向与其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基本一致, 依次是各类企业、升学出国、事业机关单位, 这表明非公企业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近年来七所高校林科类专业毕业生的升学出国率一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甚至部分高校在2009年起, 升学出国已成为毕业生首选的就业流向。究其原因, 这与这些学校的学科优势、整个社会大背景下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持续下降以及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等因素密切相关。
然而, 较高的林科类专业升学出国率对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来说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目前, 我国的林业产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林业生产一线人才极为匮乏和流失严重。一般而言, 较高学历的人才由于对自身的未来期望较高, 在选择就业时一般持有非机关事业单位不去的想法, 因而, 常常出现有业不就、难下基层、即使下去也待不住的常态, 近年来出现的研究生就业率不如本科生就是这一现象的最好佐证。
3. 工作与专业对口率低
一般, 社会上普遍认同“毕业生工作与专业对口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这一行业从业人员的质量”这一观点。因此, 文章在分析林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过程中, 将“工作与专业对口率”作为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在此次研究中, 我们将“工作与专业对口率”这一概念定义为拥有全职工作并且与专业有关的大学毕业生数与有全职工作 ( 包括与专业有关及无关) 的大学毕业生数之比, 并将理想值赋为100%。七所林科类高校2006 ~2010年林科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对口率整体偏低, 并显现出逐年下降趋势, 除部分年份突破60%外, 其它各年度均维持在50%左右, 甚至G校五年来的平均数据只有43% 。
由此可见, 林科类专业毕业生往往在进入职场的初期便与林业行业无缘, 期望这部分早已流失的林科类专业人才能在后期职业发展中再走回林业行业的想法只能是无稽之谈。
二、导致林业行业就业比例低的主要原因
1. 林业行业工作的艰苦性
毋庸置疑, 林业一直是我国最为艰苦的行业之一。由于我国的主要林区大多分布在经济较不发达、气候较为恶劣、基础设施较不完备的地区, 而林业产业又大多为资源依赖型产业, 需要以林区资源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因而, 我国的大部分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就都位于交通不甚发达、信息较为闭塞、经济环境较差的林区附近。
正如笔者在上文中提及的, 区域经济、环境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职业的选择。因此, 林业行业在地理及环境这些因素上就很难很好地帮助林科类专业毕业生无法实现个人事业理想, 甚至是导致这些毕业生连最基本的生活福利都得不到保障, 从而无法获得吸引人才的优势, 更不要奢望能在后续的发展中切实地留住人才。由此, 我们不难断定林业行业所处的艰苦生活环境是导致林业行业就业比例低的关键要素之一。
2. 毕业生求职的功利性
导致林业产业就业比例低的第二个主要原因在于毕业生的求职功利性太重。根据有关的文献资料显示, 薪酬待遇是否丰厚、单位所在地是否在经济发达地区、职位类别是否属于机关事业类等正成为当代林科类专业毕业生选择工作的重要考量标准。
很明显, 这一标准带上了极高的求职功利性标签, 但却也很好地表现出林科类专业毕业生对能在大城市有一份薪酬待遇较好、有利于未来发展的工作渴望。然而, 众所周知, 林业产业具备如此优异条件的单位是很少的, 很难满足大部分林科类专业毕业生的这种现实需求。而相反, 薪酬待遇一般、所处地理位置较偏的单位却常常是无人问津。为此, 帮助毕业生合理定位, 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 减少就业过程中的盲目性, 为提高毕业生前往林业行业基层单位就业的成功率而形成建议对策就变得极为重要。
3. 机关事业单位凡进必考制度的约束
在2006 ~2010年七所林科类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流向统计情况中 ( 见表2) , 我们除了发现林科类专业毕业生的升学出国比例较高外, 还不难发现这七所高校林科类专业的毕业生在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上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究其原因, 我们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点: 第一, 还是由于毕业生求职的功利性过强。过强的功利性择业观使得众多毕业生只选择进入好的机关事业单位, 导致这些岗位的竞争过渡, 自然影响了进入这些单位部门的成功率;第二, 林业行业机关事业单位凡进必考制度很大程度上对林科类专业毕业生成功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就业进行了制约。“凡进必考”的设置往往使林业人才产生抵制情绪, 并且这样的设计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及运气成分, 使得很多优秀的人才无法进入林业行业, 为我国林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引导毕业生服务林业行业的教育对策
1. 优化生源结构, 给予鼓励政策引导, 提高工作与专业对口率
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造成毕业生在毕业后将自身母校所在地作为首选就业区域的原因主要在于, 招生时林科类高校就忽视了生源地的影响作用。一般情况下, 家乡是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仅次于母校所在地的重要影响因素, 但在目前招生时, 很多林科类高校却忽视了这一要素。我们以坐落于华东地区的A校为例, 该校所处的省份并非我国的林业大省, 但在每年招生时, 该校在本省与外省的林科类专业招生比例却一般为2:1。由于非林业大省的缘故, 该省的林科类企事业单位多为机关事业单位, 自然每年所需的这方面人才数量就比较少, 竞争激烈度本就比较高。而受到生源地和母校所在地的影响, 大多数毕业生在毕业时也倾向于选择在本省就业, 意味着就业的竞争强度更大, 多数学生只能选择从事与自身专业并不相关的职业。
因此, 若想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最好的方法是在招生时就仔细考虑林科类专业的生源问题, 很好地优化林科类专业的生源结构, 将林科类专业的招生指标合理地投放到我国的那些林业大省中区, 如广西、贵州、云南、福建等;此外, 国内的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适当赋予这部分高校的招生自主权, 化被动为主动, 给予来自林业大省并报考林科类专业的考生加分奖励政策, 并在入学时提供给这些学生更多的奖、助学金机会, 帮助这些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生活。
2. 加强思想引导, 激励林科类专业学生爱林献林
无可非议, 发展好我国林业对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林业行业专业口径窄、条件艰苦的原因, 可选择的就业单位多为基层林场、林业站等基础设施较差的地方, 所以往往造成多数林科类专业的毕业生在实习体验过环境后, 就产生了要远离林业行业的抵触心理。因此, 若想很好地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进行专业教育时加强对学生们的思想引导, 要在入学初就让学生们做好扎根林业基层、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 并采用引入鲜活案例、塑造典型形象等手段, 将理想信念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帮助林科类专业的学生将国家发展、社会需要和社会理想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激发林科类专业学生投林、爱林、献林的热情。
3. 加强就业教育, 帮助林科类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
当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林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更是一片重灾区, 虽然受到扩招和体制改革带来的影响, 但与学生自身的非理性的求职择业观也是息息相关的。随着2013届本科生的毕业, 我国正式迎来了首个“90后”毕业潮。而“90后”大学生因多为独生子的缘故, 从小就受到家人百般的呵护, 是家里的“小皇帝”或者“小公主”, 所以更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 他们在选择职业时更为物质和功利, 对薪资待遇、工作环境要求更高, 以致对真正需要人才的基层和艰苦行业不屑一顾。
因此, 帮助这些“90后”学生, 尤其是位于“就业重灾区”的林科类专业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 就变得极为必要。我们建议高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渠道加强对这些林科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 一是合理地利用社团文化, 发挥“朋辈教育”的优势, 采用身边人讲故事的形式, 将学校近年来的优秀基层就业典型编写成案例, 帮助林科类专业学生能摆正心态、合理定位, 营造出良好的基层就业氛围; 二是积极邀请专家学者和心理咨询师帮助林科类专业学生治愈心病, 要让这些学生看到长久、看到未来, 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受益于基层”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引入竞争危机意识教学和职业规划意识教育, 帮助他们从进入大学起就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实现不随波逐流、不盲目就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孟雪, 张福新, 郭岩.林科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及对策与思考[J].林区教学, 2012, (8) .
[2]杜大鹏.浅谈当代林科大学生就业问题[J].林区教学, 2011, (3) .
[3]褚必海, 孙学江.关于高校林科类专业招生就业问题的探讨[J].江苏社会科学, 2012, (12) .
6.档案专业毕业留言大全 篇六
听人说过,知识可以启迪人的智慧,打开人的心扉,开阔人的视眼。因此,为了学的更多的知识,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拥有自己的一席之位。我,独自背上行囊,开始了一段漫漫的求学之路。
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我曾经想过放弃,但是,我真的可以放弃吗?放弃,就意味着父母对我二十年来的教育在一瞬间荡然无存;放弃,就意味着我二十年的梦想毁于一旦。所以,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永不放弃是我对它最好的诠释。
在永不放弃的同时我又学会了放弃。因为面对大量的书籍,我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面对大量的数学题目,我必须放弃错误的解题思想;面对失败,我必须放弃懦弱。就像冰心女士说的:“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只有适时懂得放弃,才会收获更多。
7.历史教育专业的毕业留言 篇七
一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理解
第一,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分解指标点为: (1) 结合环境系统工程等专业知识, 能够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数学知识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之中; (2) 能够运用物理、化学等相关知识掌握复杂工程问题的技术原理; (3) 较好地掌握工程制图、环境设备及设计基础等环境工程领域的工程基础, 并进行改进; (4) 较好地掌握“三废治理”等环境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 并用以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第二,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 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 以获得有效结论。
分解指标点为: (1) 针对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物理、化学等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分析; (2) 能够运用数学、物理及化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并结合环境领域专业知识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与实施; (3) 在充分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
第三,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 (部件) 或工艺流程, 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分解指标点为: (1) 掌握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基础化学知识; (2) 掌握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专业基础知识; (3) 具备环境工程专业所需的设计/开发技能, 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 (部件) 或工艺流程; (4) 能够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5) 能够在工程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等因素; (6) 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工程人才。
第四,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 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分解指标点为: (1) 结合环境工程原理和专业基础知识, 设计实验进行探索和分析讨论, 并优化实验技术与工程方案; (2) 掌握开展初步工程设计的工程知识, 并将其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探讨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3) 掌握复杂环境工程实施活动中涉及的重要工程技术指标, 研究达到指标的工程技术途径。
第五,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 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 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分解指标点为: (1) 理解工程活动中获取相关信息的必要性与基本方法, 能够运用图书馆资源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 (2) 掌握开发、选择、使用恰当的技术和资源, 运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获取专业信息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方法。
第六,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 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分解指标点为: (1) 能够运用所学的环境规划与管理、系统工程的知识分析和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2) 理解应承担的责任、具有社会责任感。
第七,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分解指标点为: (1)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2) 能正确认识并评价工程实践对客观世界的影响。
第八,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 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履行责任。
分解指标点为: (1) 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2) 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具备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懂法守法;热爱环境保护事业, 注重职业道德修养, 用人单位评价好并具有一定社会反响。
第九,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分解指标点为: (1) 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 能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 用人单位和社会评价好; (2) 能够在团队中根据角色要求发挥应起的作用, 工作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第十, 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分解指标点为: (1) 能够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2) 至少掌握一门外语, 对环境工程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国际状况有基本的了解, 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第十一,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分解指标点为: (1) 理解工程活动中涉及的重要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2) 能够将相关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多学科环境中。
第十二,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分解指标点为: (1) 对于自我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 (2) 能够采取适合的方式通过学习发展自身能力, 并表现出自我学习和探索的成效。
二基于指标点分解建立的反馈与调查机制
为实现上述毕业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目标, 本专业除了通过传统的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训练等途径外, 还建立了一系列反馈与调查机制, 保证毕业生达到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目标。第一, 建立毕业反馈机制。针对31位近3年的毕业生, 通过校友及用人单位等对其毕业能力的信息反馈来评估学生的毕业能力。评价总结为:本专业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 吃苦耐劳, 爱岗敬业, 勤学好问, 适应能力强。本专业的许多毕业生在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已成为部门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可保证“毕业要求” (第八) 职业规范、 (第九) 个人和团队、 (第十二) 终身学习目标的达成。第二, 建立跟踪调查机制。为了解中南大学环境工程毕业生根据角色发挥作用的情况, 每年进行社会调查。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总结为:本专业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有较好表现。可保证“毕业要求” (第九) 个人和团队、 (第十) 沟通目标的达成。第三, 学院设立冶金与环境论坛, 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平台。近3年来, 共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来学院讲座百余次。据统计每次学生提问参与度达30%, 体现了跨文化背景下较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可保证“毕业要求” (第十) 沟通目标的达成。
总的来说, 不同高校基于自己的学科特色与专业特点, 对“毕业要求”的指标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阐释, 更能保证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以中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 为适应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需要, 结合本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定位, 将培养目标制定为“培养具有扎实的理工科基础和环境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宽广的知识视角, 既有创新务实精神又有协调沟通能力的环境工程专门技术人才。系统掌握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生态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 具备污染防治工程相关工艺和设备的设计与研发能力, 能在环保部门、科研院所、工矿企业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学和科研。”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所需的环境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毕业要求”规定:专业必须有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专业应通过评价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应完全覆盖认证规定的“十二条”要求。本文根据环境工程专业规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2015版) , 以中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 对专业认证中“毕业要求”规定的十二条内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解释, 对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环境工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玲、盛敏.深化认证标准理解, 提升自评工作质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 (5) :113~118
[2]黄钰铃、周宜红、董晓华.三峡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建设规划若干思考[J].大众科技, 2011 (5) :176~178
[3]张秋根、陶友青、陈素华.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特色化构建[J].江西化工, 2011 (1) :49~51
8.汉语专业学生毕业留言 篇八
无论怎样,原谅他们。
如果你心地善良,人们可能会指责你别有用心;
无论怎样,要心地善良。
如果你成功了,你会赢得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正的敌人;
无论怎样,要争取成功。
如果你诚实坦率,人们可能会欺骗你;
无论怎样要诚实坦率。
你数年苦心营造的东西,有人可能会将毁于一旦;
无论怎样,要努力营造。
如果你找到详和与幸福,他人可能会嫉妒你;
无论怎样,要享受幸福。
你今天去做好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
无论怎样,应去行善积德。
献给世界你最好的一切,也许永远都不够;
无论怎样,去献给世界你最好的一切。
你笑,全世界都跟你笑;你哭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哭。
9.历史教育专业的毕业留言 篇九
一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
由于在职的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态度。笔者发现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认识不足和主观态度不认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 投入的时间极其有限, 花费的精力少之又少。在部分学生看来, 论文成绩不会影响其毕业, 在这种功利之心的支配下, 产生一种应付的心态;另外, 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已是成年人, 指导老师不会太严格, 老师一定会让过关的, 只要应付一下就行了, 这就导致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出现消极的情绪, 毕业论文问题较多。
2. 学生盲目选题
选题缺乏科学性, 缺乏现实指导意义。学生在选题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一时兴趣来定题, 而且学生选题时对课题的了解不够充分, 也没有一定的资料积累, 只是很表面地根据题目来判断是否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因此这样盲目选题, 导致论文写到一半后发现写不下去了, 想要更改课题, 或者只能勉为其难, 硬着头皮往下写。还有个别学生选题时特别被动, 没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选题时举棋不定, 最后甚至要求指导教师直接给他命题。
3. 学生缺乏撰写论文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由于不少学生对如何撰写毕业论文知之甚少, 平时又不注重对相关专业课题的思考、钻研, 直到要毕业时才匆匆上阵。既不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 也不知晓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和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 更谈不上查找资料、运用资料, 盲目地选题、定题, 这必然会影响论文的质量。
4. 学生论文的书写格式不规范
学生对论文写作环节了解不到位, 导致论文的格式不够规范。不少学生把论文的大写、缩写、斜体、字体、标题、序号、列举、著录等都当作枝节小事, 无关紧要, 完全忽略了这些方面的要求。因此, 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如论文的标题空泛, 旨意不明, 拟写的提纲、摘要、关键词不具备应有的功能;列出的参考文献不够规范, 其结果是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很难达到教学要求。
5. 学生语言基本功差
较突出的问题是言语的表达,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论修养与思辨能力, 不会借助相应的理论知识对其论点予以逻辑分析, 也不善于以清晰的思路、严密的论述阐明自己的观点, 这就使得论文思路不清晰, 论证层次欠分明。 (2) 英语语言功底差, 用词、语法错误百出, 有的学生不会用英语表达, 只好借助电子工具, 结果机器翻译的东西, 内容可想而知。可见, 语言基本功成了影响论文质量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6. 与指导教师配合不力
大多数学生根本不清楚如何撰写毕业论文, 对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不清楚, 甚至是毫无计划。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 很少有学生能够及时和指导老师沟通并请教老师, 很大部分因素是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就是随便写写, 于是我行我素, 东拼西凑将就了事。结果是指导老师经常抱怨老是联系不到他们的学生, 因为学生总是以工作太忙为借口。
二导致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
1. 学生的学习动机
很多学生表明自己读书就是为了增加就业砝码, 说白了就是“混文凭”。这样不纯的入学动机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缺乏研究意识。安心学习、静心做学问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的事。他们的主要注意力不在学习和科研上, 而在于其结果;其努力的目标不在于如何去完成任务, 而在于完成任务的回报。为了文凭而学习成了部分学生的真实写照。因此, 此类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 会寻求用最少的时间完成学业, 以最小的努力获得足够的学分和完成粗制滥造的毕业论文。
2. 学校的课程设置
目前我校成人教育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专业课相对较多, 综合实践课少;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 “因人设课”现象较普遍。这就导致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不够宽厚, 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十分肤浅,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缺少问题意识, 不会发现问题。另外, 学生学习的很多知识要通过实践才更有意义和价值, 而理论课多, 实践课少会影响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仅停留在课本上, 不能通过相应的科研实践使其变成自己的知识, 同时阻碍了学生进一步开展创新活动。同时, 我国大部分成人教育培养缺少论文写作课程, 因此学生在学习阶段很少参与科学研究, 没有科研论文写作的经验。进入写作阶段也是从模仿论文写作起步的, 由于缺少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 到了写论文的时候就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三解决对策
为了加强本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 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实现培养目标, 针对本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 强化学生对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
无论是学校还是指导教师, 都应向学生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要求学生把毕业论文写作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认识到毕业论文写作是完成本科教学内容的重要步骤, 是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 是学生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强化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内在需求。从以往的经验和现实的情况看, 即便将来毕业生不是主要从事研究工作, 专业写作能力的强弱同样会影响到其择业和未来的职业生涯。
2. 完善课程设置, 改革教学方式
建议在成教学生培养计划中, 适当增加关于科研方法的课程内容, 提高学生应用综合研究方法的能力。开设一些关于从选题到开题再到写作, 从理论知识到写作等全方位的论文写作方面的选修或必修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应该包括论文写作的目的、意义、特点、写作原则、方法和论文写作需要遵循的各种规范、标准和语言习惯等。强调该课程是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论文写作课, 要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 构建学术道德, 使其掌握写作规范, 提高写作能力, 最终培养创新能力。此外, 学生进行课程学习不仅要学习知识, 更应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动机, 发挥其潜力, 创造性地进行科学研究。因此, 在本专业课程教学方式上应灵活多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渗透研究意识, 以自己的教学为示范, 让学生从教师分析问题的角度、方法中受到启迪, 从而培养学生自学的主动性和探索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毕业论文撰写是衡量和考核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 是本专业学生完成本科阶段学习的标志。成人教育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由于在职的特点, 在毕业论文撰写中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本文以常州工学院成教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试图揭示问题产生的根源, 探讨提高该专业学生论文写作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成教学院,毕业论文,英语专业,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尚凤、李美能、韦艳梅.广西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论文调查和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 (3)
[2]舒玲娥.论学位论文写作中的选题[J].文学教育, 2010 (15)
[3]于淑娟、朴正日.从编辑角度谈论文写作中的形式问题[J].东疆学刊, 2001 (4)
[4]朱健安.指导文科学生写论文的探索[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 (5)
10.商务英语专业同学毕业留言 篇十
character is the first and last word in the success circle.。人的品格是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
a little pot is soon hot. 壶小易热,量小易怒。
当香烟爱上火柴时,就注定受到伤害
when a cigarette falls in love with a match,it is destined to be hurt.
courtesy costs nothing. 彬彬有礼,惠而不费 。
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让你这么做的人不会让你哭泣。
no man or woman is worth your tears, and the one who is, won’t make you cry.
cleanliness is next to godliness. 整洁近于美德 。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remember what should be remembered, and forget what should be forgotten.alter what is changeable, and accept what is unchangeable.
爱情…在指缝间承诺 指缝…。在爱情下交缠。
love ,promised between the fingers
finger rift,twisted in the love
命里有时钟需有 命里无时莫强求
you will have it if it belongs to you,whereas you dont kvetch for it if it doesnt appear in your life.
如果只是遇见,不能停留,不如不遇见。
11.化学专业毕业留言 篇十一
不急于表态或发表意见,可以使人对你揣摸猜测。谨慎的沉默是精明人的帮手。一旦表态,你的决定就容易受到批评和非议。如果这些决定以失败而告终,你就会更加倒霉。
二、了解你的优势
了解你的优势,培养和扶持你的最突出的才能。
三、不要言过其实
夸大其词,会使人怀疑你的判断力。精明人表现出题严谨,有时还会故意缩小其词。
四、适应你周围的人
12.历史教育专业的毕业留言 篇十二
一、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 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主要是在大中专学校中小学等教学单位以、社区体育指导部门、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项目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
二、影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一) 社会需求的因素
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需求单位侧重的教育科目为田径、篮球、健美等, 同时大学生也更倾向于选择此类科目, 相反, 体操、跆拳道等需求量小的项目, 学生学习的热情度也不高。这一问题导致高需求科目竞争大, 低需求科目人才难寻, 过于集中的倒三角使得原本择业观念不科学的毕业生很难找到对专业的工作。实际上, 学校对于传统项目的需求较高, 但学校的人才更新率低, 需求量小, 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人数有多。而体育培训、健身会所对于非传统项目的需求高, 但人才少, 这一结构性差导致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很难初次满意就业。
笔者通过走访发现, 以学校为主的求职单位更偏向于招收男性体育老师, 对于女性求职者带有普遍的偏见, 认为女性求职者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不适合体育教学。这样的就业歧视, 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率低。
(二) 高校扩招发展因素
高校扩招是导致大学毕业生求职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体育教育专业也是如此。几乎每一所师范院校和体育专业学校都开设了此类学科, 导致专业人才拥挤, 加之上文提到的对于科目选择指导的缺乏, 使得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水平常年徘徊在平均线以下。以上饶师范学校为例, 目前体育类专业的在校人数为850人, 比78年恢复高考以来翻了好几倍。
(三) 毕业生自身因素
毕业生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职业预期过高, 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另一个就是自身水平层次不齐, 难以满足现代化的需求。本文开篇就提到, 不少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都认为未来的就业方向是学校, 也必须是学校, 进入地方教师编制更是终极目标。但是教师队伍更新速度低, 人员流动小, 需求量低, 很难满足如此大的就业人数。实际上,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并不窄, 随着服务业的兴起, 毕业生拥有越来越多的选择。
三、体育教育毕业生就业建议
(一) 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 对就业市场进行有效调控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 为了能够帮助大学生就业, 应该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 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的扶持力度, 这样既有利于更多的大学生创业、就业, 又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持久发展。现阶段, 我国市场经济状况总体良好, 但是也存在着诸如为了自身利益而破坏“三公”原则的行为和现象, 因此, 政府要构建和完善相应的制度, 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与督导, 监督用人单位招聘是否遵循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是否存在就业“潜规则”形象等等, 对于不正之风要严厉进行查处。同时, 要对就业制度服务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 使其发挥出真正的指导作用, 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有效的服务。
(二)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现阶段,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体制。在这一体制下, 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自身素质强, 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的毕业生能够找到较好的工作, 而各方面条件都不怎么突出的人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舞蹈专业毕业的大学生, 更要对自身的素养进行提升, 使自己的竞争优势愈发明显, 在就业和创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 学校加强就业指导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贯穿大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 按照不同的年级实施不同的就业指导策略。针对一年级的学生强调的是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认识, 在二年级着重大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三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喜好对自己的职业确定出方向;在四年级正对的是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通过就业指导达到理智择业。大学四年同时也是四个阶段, 他们的有机结合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摘要:我国高校多次实行扩招政策, 逐年增加的毕业大学生和逐渐走低的就业率之间的矛盾也愈发的突出,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作为体育专业类中的主要分支, 近些年屡屡出现就业困难的情况, 自2011年开始, 体育教育专业已多次成为十大就业困难专业之一。实际上, 就业问题突出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问题, 学校、社会和毕业生自己都是影响因素。本文就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生就业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以及就业形势严峻做简要的分析, 提出一点建议, 就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现状的改变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体育教育,毕业生,就业
参考文献
[1]蔺文革.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 (05)
[2]赵冰.我国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内容和实施体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 (04)
[3]沈芝萍, 王俊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与改革思路[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 (06)
【历史教育专业的毕业留言】推荐阅读:
历史系学生毕业留言07-26
历史教育专业专科学生见习报告10-30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09-09
高中历史教师的教育故事随笔07-26
历史教学中情景与情感教育的结合论文07-09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07-17
历史教育论文10-18
试论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09-23
历史教育实习报告10-18
历史教育因思想而精彩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