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下期末复习

2024-10-03

高一物理下期末复习(精选6篇)

1.高一物理下期末复习 篇一

第二章 章末复习

【学习目标】

准确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推论,并能灵活应用公式与规律解决具体问题。【学习重点】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推论 【学习难点】

灵活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及规律解决具体问题

【请回顾本章所学习的内容,并完成本章知识框架图】

【探究案】

题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与推论

例1.物体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第2s内的位移是6m,则其加速度是______m/s,5s内的位移是________m,它运动最初18m的时间是______s,速度从6m/s增大到10m/s所发生的位移是__________m.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例2.子弹恰能穿过3块叠放在一起的同样厚的木板(即穿过第3块木板后子弹速度减小为零).设1

子弹在木板里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的,则子弹依次穿过3块木板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____.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题型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和应用

例3.某物体作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

(1)物体在OA段作________运动,加速度为__________m/s,在AB段作________运动,加速度是_________m/s.(2)物体在2s末的速度是________m/s.(3)物体的最大位移是__________m.总结x-t图象v-t图象各自有什么特点?分析图象问题的几个主要要素是什么?

题型三:追及和相遇问题

例4.甲车以加速度3m/s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落后2s钟在同一地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4m/s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求:(1)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多少?

(2)乙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可追上甲车?此时它们离开出发点多远?

222

总结分析追及相遇问题的主要突破口是什么?

题型四:纸带问题的分析

例5.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点。用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是:(单位:cm)8.78 16.08 21.87 26.16 28.94。由此可求出2点的即时速度v=______m/s,打4点时的速度是,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m/s,物体做_______运动。(所标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

总结纸带问题中某点瞬时速度、加速度如何求?

题型五:对加速度的理解

例6.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时,取物体的初速度方向为正,甲的加速度恒为2 m/s,乙的加速度恒为-3 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物体都做加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变化快 B.甲做加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变化快 C.乙做减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变化率大 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例7.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质点在0~t1内速度、加如何变化?t1~t2内质点的速度、加速度各是多少?

速度223

【课堂小结】

2.厦门高一下期末英语作文 篇二

One day,I went to school as Usually. All of a sudden,I heard a voice crying.I knew there were something wrong . So I walked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the voice .Then I found a child and his mother wandered off.My heart full of compassion . So I decided to help him find his mother , and I took him to the police station nearby . Then I went to school in a hurry , but when I arrived,I found I’m still late . After my teacher’s preaching , I went back to the classroom .I was so upset.

In the afternoon, my teacher asked me go out,he said he had wronged me. And then I saw the child’s mother,she thanked me a lot,and I smiled shyly.

3.初二下期末复习教案 篇三

第一单元单元期末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掌握重点生字

2、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3、掌握文学常识

复习过程:

一、分项复习:重点字词、文学常识(1)、生字:琐屑 凹凼 尴尬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冰伛 荒僻 骷髅 滞笨 愧怍 唏嘘 噩耗 颠沛 吊唁 文邹邹 长途跋涉 穷困潦倒 焦灼接济 癖好 祈盼 萦绕 憬悟 取缔 对峙 要塞惧惮

粗拙 哀悼

震悚 差使

奔丧 琐屑 锐不可当 疟子 寒噤 仄歪 颓唐 溃退 歼灭 督战 芜湖 张皇失措 转弯抹角 阴惨 拂晓 瓦砾 颤巍巍 地窖 琉璃 赃物 箱箧 制裁 杀戮 荒谬 缭绕 健忘 疮疤 诘问 渴慕 疏懒 霹雳 孤孀 交卸 狼藉 簌簌 赋闲 蹒跚 颓唐(2)、文学常识:

1、《新闻两则》新闻的六要素以及它的结构五部分,位置、作用;

2、《诗两首》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相关知识;

3、《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代表作《荷花淀》;

4、《蜡烛》西蒙诺夫,苏联作家。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创作。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1950年出版《战斗中的中国》,描写了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9年到1971年发表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获1974列宁奖金。

5、《就英法联军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1802-1885),是十九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生于军官家庭。代表作有小说《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笑面人》、《“诺曼底”号遇难记》等。

6、《亲爱的爸爸妈妈》聂华苓,女,美国华裔女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已出版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台湾轶事》以及长篇小说《千山外,水流长》等,还有《梦谷集》等散文集,《百花文集》等翻译集;

7、《阿长与<山海经>》作者鲁迅,原名、字、代表作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8、《背影》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匆匆》《荷塘月色》等;

9、《老王》杨绛及钱钟书简介、代表作;

二、教师点拨、总结、归纳易错的字词

惧惮 疟子 寒噤 仄歪 颓唐 溃退 尴尬 交卸 狼藉 簌簌 赋闲 蹒跚 唏嘘 噩耗 颠沛 吊唁 文邹邹 骷髅 滞笨 愧怍 癖好 祈盼 萦绕

三、学生整理消化

四、检测(听写)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

1、掌握第一单元课文基本内容

2、赏析特色的语言

3、理解文章作者的情感 复习过程:

一、明确复习重点

1、掌握第一单元课文基本内容

2、赏析特色的语言

3、理解文章作者的情感

二、小组为单位自由复习

三、教师点拨、总结

1、《新闻两则》这篇新闻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面临彻底崩溃。

2、《诗两首》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相关知识;

3、《芦花荡》是孙犁的代表作,写于1945年8月(日本投降是1945年8月15日),当时抗日战争已进入最后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展。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根据地的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同(tóng)仇(chóu)敌(dí)忾(kài),奋起抗敌,保家为国,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表明了中华民族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文章具体讲述了一位利用白洋淀中的芦花荡为在荡中的抗日武装队伍运输粮草、护送干部的老英雄接受任务,运送两个女孩到淀中养伤,结果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而导致行动失败;第二天,老英雄为女孩们报了一箭之仇的故事。表现了这位老英雄的爱国抗日热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和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赞扬了革命者不怕艰险、豪迈乐观的精神,同时也告诉我们: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4、《蜡烛》这篇通讯写了一位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的老妇人,冒着生命危险掩埋烈士的动人事迹,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5、《就英法联军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英法联军焚烧、洗劫圆明园后,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给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1861年11月25日,雨果写下了这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代表世界的正义、人类的良知,勇敢地和被侮辱、被损害的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他热情赞颂了代表东方艺术和亚洲文明的圆明园,愤怒谴责了英法殖民主义者洗劫、焚烧圆明园的野蛮行经,表现了他不畏强暴、仗义执言的伟大气魄。不朽的雨果永远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朋友。;

6、《亲爱的爸爸妈妈》本文通过记述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二战期间的残酷历史,表达了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呼声: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四、检测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期末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掌握重点生字

2、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3、掌握文学常识

复习过程:

一、分项复习:重点字词、文学常识(1)、生字: 骇死 掳去 震悚 疮疤 诘问 粗拙 琐屑 拭擦 举箸提笔 颓唐 簌簌 踌躇 门槛 涎水 黏性 着落 旺盛 塞进 荒僻 塌败 取缔 骷髅 攥着 愧怍 私塾 昏厥 吊唁 焦灼 猝然 伎俩 癖好 狭隘 萦绕 阔绰 眸子 憬悟(2)、文学常识:

1、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蕴涵深刻的佳作。在这篇文章里,鲁迅通过对幼时保姆长妈妈以及她为我寻找《山海经》一书的有关情景的追忆细腻而饶有风趣地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认识过程,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

2、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主要作品:诗集《毁灭》《踪迹》 散文:《匆匆》(七年级学过)、《荷塘月色》(高一学)、《背影》

3、《台阶》父亲总是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总是对人家的高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经过漫长的准备,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父亲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喜上心头,但是为此却付出了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的代价。

4、《老王》社会中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应该有责任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不够,感到很愧怍。

5、《信客》信客的职业已经逝去,并不再回来,让我们目送这曾经承载过无数有信客精神的人的职业,但是,也不要忘记,这种精神却永远的被刻在了历史,现在,和将来,是你我都因去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6、《冬日看海人》每一个最平凡的小人物,只要以敬业精神点燃执著追求的火把,都能使自己的人生闪烁出童话般美丽的灵光!

二、教师点拨、总结、归纳易错的字词

骇死 掳去 震悚 疮疤 诘问 粗拙 琐屑 拭擦 举箸提笔 颓唐 簌簌 踌躇 门槛 涎水 黏性 着落 旺盛 塞进 荒僻 塌败 取缔 骷髅 攥着 愧怍 私塾 昏厥 吊唁 焦灼 猝然 伎俩 癖好 狭隘 萦绕 阔绰 眸子 憬

三、学生整理消化

四、检测(听写)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期末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

1、掌握第二单元课文基本内容

2、赏析特色的语言

3、理解文章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明确复习重点

1、掌握第二单元课文基本内容

2、赏析特色的语言

3、理解文章作者的情感

二、小组为单位自由复习

三、教师点拨、总结

1、《阿长与山海经》作者通过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刻画出了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助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通过写阿长寻购、赠送给“我”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2、《背影》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

3、《台阶》父亲总是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总是对人家的高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经过漫长的准备,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父亲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喜上心头,但是为此却付出了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的代价。

4、《老王》社会中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应该有责任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不够,感到很愧怍。

5、《信客》信客的职业已经逝去,并不再回来,让我们目送这曾经承载过无数有信客精神的人的职业,但是,也不要忘记,这种精神却永远的被刻在了历史,现在,和将来,是你我都因去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6、《冬日看海人》每一个最平凡的小人物,只要以敬业精神点燃执著追求的火把,都能使自己的人生闪烁出童话般美丽的灵光!

四、检测 教学后记:

第五单元期末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词、句的意思

2、能流畅地翻译文章内容

3、能背诵默写重点章节 教学过程::

一、分项复习:重点字词、文学常识

1、重点字词:

阙 曦月 襄 沿 溯 奔 疾 飞漱 属引 引 欣然 念 遂 寝 相与 空明 交横 纵横 盖 但 耳 歇 颓 交辉 竞跃 与

重点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文学常识及文章内容:

《三峡》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四十卷。《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答谢中书书》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齐时官至奉朝请,后去官,隐居于句曲山,设帐收徒,自号“华阳隐居”。帝有大事,无不咨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卒谥贞白先生,有《陶隐居集》。

《记承天寺夜游》本文描写了苏轼和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的情景。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对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二、教师点拨、总结、归纳易错的词、句

1、阙 曦月 襄 飞漱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学生整理消化

四、检测(听写)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

1、掌握第五单元课文基本内容

2、赏析特色的语言

3、理解文章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明确复习重点

1、掌握第五单元课文基本内容

2、赏析特色的语言

3、理解文章作者的情感

二、小组为单位自由复习

三、教师点拨、总结

《三峡》该文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答谢中书书》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全文只有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先以感慨发端,然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实是欲界之仙都”,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记承天寺夜游》短文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所见的月下美景,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观潮》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文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湖心亭看雪》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四、学生整理消化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期末单元复习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掌握重点生字

2、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3、掌握文学常识 复习过程:

一、分项复习:重点字词、文学常识(1)、生字:

鳌头 雍正 迥然 琉璃瓦 湛蓝 额枋 矗立 中轴线 蟠龙 鎏金 后妃 紫禁城 檀香 击磬 藻井 金銮殿 池沼 嶙峋 着眼 琢磨 丘壑 轩榭 相间 对称 煞 颐和园 险峻 点缀 孕育. 拱桥 弧形

洨河 陡坡 饮涧 悠久 桥墩 破损 惟妙惟肖 河堤 长虹 合拢 石砌 匀称(2)、文学常识: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作为一名教育家,茅以升在教育界工作的二十余年中当过五所学校的教授、两个大学的校长、两个学院的院长。他积极倡导科普教育,撰写了《桥话》《中国石拱桥》等大量的科普文章。吴冠中教授,江苏宜兴人,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他是当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同时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叶圣陶:(1894~1989),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他原籍是江苏苏州,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陈从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

二、教师点拨、总结、归纳易错的字词

蟠龙 鎏金 紫禁城 檀香 击磬 饮涧 洨河 匀称 饮涧 悠久 桥墩 破损 惟妙惟肖 桥墩 点缀 煞 颐和园 险峻 湛蓝 额枋 矗立

三、学生整理消化

四、检测(听写)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

1、掌握第三单元课文基本内容

2、赏析特色的语言

3、理解文章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明确复习重点

1、掌握第三单元课文基本内容

2、赏析说明文特色的语言及说明方法、结构

3、理解文章作者的情感

二、小组为单位自由复习

三、教师点拨、总结

1、说明结构:一般有两种一种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分—总两种),一种是递进式。

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包括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由外到内、由前到后、由左到右等)

3、说明方法:(1)举例子:增加文章可信度,使文章血肉丰满。(2)作比较: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3)打比方:使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4)列数字: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让读者准确了解说明对象。(5)引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6)下定义:归纳说明对象的内涵和外延。(7)分类别:使文章条理更清楚。(8)列图表:直观有条理地展示说明对象的特点。(9)摹状貌:使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4、作者首先说明了一般石拱桥的特点,然后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接着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从一般到特殊,顺序合理。全文可分三部分。本文的结构特点是“总—分—总”。

5、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例子。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6、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尽管文中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园林的名字,没有描述某一处具体的景色,但读者得到的关于苏州园林的知识,是全面、明确的。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7、《故宫博物院》一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了故宫的建筑群,介绍了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成就。

8、这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作者怀着对传统文化浓厚的感情,凭借古建筑专家深厚的学养向读者介绍了“屏风”的有关知识。文章从情感经历的角度赞赏屏风的功能与独特的美学价值,并具体讲述屏风的作用、类别,还有设置屏风的技巧等等。

四、检测 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期末单元复习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掌握重点生字

2、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3、掌握文学常识

复习过程:

一、分项复习:重点字词、文学常识

(1)、生字:

竺 翩然 销声匿迹 农谚 草长莺飞 衰草连天 鬓毛衰 连翘 翘尾巴 观测 道观 播 种 耕种 差异 差遣 差劲 参差 落叶 丢三落四 落枕 三棱镜 萎谢 灼伤 蜜腺 分泌 并蒂 蒲班克 繁衍

分泌 胚胎 蟾蜍 乳腺 卵子 囊胚

鲫鱼 顷刻 面颊 喷嚏 嘈杂

唠唠叨叨 过滤(2)、文学常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1901~1988),浙江海宁人,1920年毕业于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曾任商务印书馆开的书店编辑。解放后,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辑,兼编辑室主任,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等职。贾祖璋先生是著名的科普作家,早在30年代他就已是我国科学小品的开拓者之一,60年代笔耕不辍,他的作品以多姿多彩的文学方式生动活泼地传播。以生物学为主的科学知识,实现了文学与科学的联姻,1981年3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获全国科普作品一等奖。

谈家桢,1909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国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是我国遗传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获得首届上海市教育功臣的殊荣。1934年赴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摩尔根实验室深造,跟从多布然斯教授从事果蝇进化遗传研究,1936年获哲学博士。1937年回国任浙江大学生物学教授。1946年在亚洲异色瓢虫发现色斑嵌镶显性遗传现象,受到国际遗传学界重视。1952年担任复旦大学生物系主任、遗传研究所所长等职。

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他写这些文章一是回顾科学近期的进展,一是评价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过程。这两篇文章的突出特点以论证为主,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见解新颖。

二、教师点拨、总结、归纳易错的字词

鬓毛衰 连翘 翘尾巴

观测

道观

耕种 差异

差遣

差劲

参差

落叶

丢三落四

落枕

三、学生整理消化

四、检测(听写)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

1、掌握第四单元课文基本内容

2、赏析特色的语言

3、理解文章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明确复习重点

1、掌握第四单元课文基本内容

2、赏析特色的语言

3、理解文章作者的情感

二、小组为单位自由复习

三、教师点拨、总结

1、《大自然的语言》简述了物候学研究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文章语言准确、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还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介绍了有关花朵为什么呈现红色的科学知识,说明花朵的红色它自身的各种条件和需要,以及自然、人工等因素作用的结果。

3、《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文章分四个版块先介绍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的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遗传学家谈家桢根据多篇相关文章改写而成的。此文发表在1997年第4期《中学科技》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生化技术和遗传基因技术的前进,克隆从最初的理论模型经过漫漫长路,终于走近我们的生活。在生物技术愈演愈烈的今天,作者总结成果,展望未来,深入浅出地阐释克隆知识,提出相关研究的热点、难点,警示人们正确对待克隆的发展,是大有裨益,影响深远的。

4、《恐龙无处不在》这篇科普短文选自阿西莫夫晚年的著作《新疆域》。阿西莫夫在本书序言中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阿西莫夫认为,“科学是个极具活力的领域,而且它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充满活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科学的新进展而欣喜,“对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令人敬畏的新疆域感到惊奇”。

5、《生物入侵者》本文是一篇介绍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移迁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的事理性说明文。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原因、科学界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见解和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所采取的措施。

6、《你一定会听见的》课文描述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对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了可贵的探讨,强调声音对我们的意义,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

四、学生消化整理

4.初一下期末复习资料 篇四

(一)1、现在早已并①屋子一起卖给朱文②公的子孙了。

①连同

②朱熹的谥(shi)号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①。

①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长方形田地

3、敛①在盒子里。

①收拢

4、人迹罕至①。

①少有人来。迹,足迹,脚步。罕,稀少。

5、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①。

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宿,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

6、真是人声鼎沸①。

①形容人声喧闹。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具,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沸,水开。鼎沸,本义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7、燕然勒功①。

①燕然,山名。勒功,刻石纪功。

8、仰之弥高①。

①更高。弥,更加。

9、钻得越锲而不舍①。

①缕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10、兀兀穷年①。

①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11、如群蚁排衙①。

①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

12、情况就迥乎不同①。

①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13、警报迭起①。

①这里指国民党当局蓄意杀害闻一多的信号多次出现。迭,屡次。

14、时而义愤填膺①。

①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膺,胸。

15、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①。

①懂得水性,善于游泳使船的人。弄潮。在潮头搏浪嬉戏。

16、容不得羁绊①.。

①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17、进退维谷①。

①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维,是。谷,穷尽,指困境。

18、相得益彰①。

①益,更加。彰,明显。

19、即更①刮目相待。

①重新。20、屠暴①起。

5.八年级历史下期末复习教案 篇五

一、复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复习使学生识记、理解并掌握以下历史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教育与文化、社会生活等,培养学生联系整合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复习提纲,结合提问方式进行复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在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通过复习再次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及我们心中的伟人——邓小平。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改革开放、中国外交成就。

难点:复习内容多且杂,要学生能融会贯通比较困难。

三、复习方法:

利用复习提纲进行分析

四、学法指导:

归纳法、练习法

五、复习过程:

教师根据复习提纲,师生互动,进行复习。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内容──见课本P2(2)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3)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2、开国大典:(时间、主要仪式)P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斗争胜利的信心。

4、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5、抗美援朝(1950年10月25日~1953年7月)

(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2)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战。

(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的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决心和信心。

(4)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①英雄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P9)②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6、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底)

(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影响: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4)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它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①原因: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解决生产工具、资金和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效果:促进了农业产生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年年增高。

(4)三大改造的完成:①时间──1956年底。②意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任务,在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共八大:(1)内容:P27(2)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3)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

①两次会议的相同点:都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②两次会议的不同点:实施的情况及影响不同。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正确的路线没有得到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

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时间:1958年

(2)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表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

(4)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5)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雷锋。他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P29~P31。他们的精神品质: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同点:

①土地改革是1950年开始,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②农业合作化是1952年开始,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在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人民公社是在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在实行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8、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10月)

(1)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他希望通过“文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被中央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迫害致死。

(3)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致使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4)教训和启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我们必须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

(2)内容:P39(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3)影响:P39

2、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1)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成就:198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3)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道路迈进。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2)影响:使农业生产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3)乡镇企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端,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4、国有企业改革:

(1)开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2)主要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④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组、联合等,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了步伐。

(3)效果: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工业的发展,5、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的开始──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2)对外开放的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3)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6、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①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②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1、民族团结:

(1)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2)经济上: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2、香港和澳门回归:

(1)“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目的是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最后统一。(2)“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实行“一国两制”原因:“一国两制”正是从历史和现实考虑,一要实现香港、澳门、台湾的主权回归,二要维持香港、澳门、台湾经济的繁荣。(4)英、葡政府同意把香港、澳门归还给中国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5)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改革开放,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海峡两岸的交往:

(1)我国的对台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江泽民又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成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放弃“三不‘政策;②1992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③20多年来,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3)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必然性): ①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③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④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⑤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和外交

一、新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1、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3、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首先得到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的肯定,并发表联合声明。见课本P77《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4、在亚非国际会议(又称“万隆会议”,1955年)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①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②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③使中国赢得参会各国的理解和尊重。5、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6、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正常化(见课本P81《中美建交公报》)。7、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终于重返联合国。8、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9、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简称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10、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11、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①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②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③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2)意义: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和文化

一、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1)核技术领域:①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②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2)航天技术领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州一号”。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将宇航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又成功地将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送上了太空。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又成功地将宇航员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送上了太空,并进行了太空漫步(翟志刚)。

(3)杰出科学家和技术人员:邓稼先、袁隆平(学习他们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品质,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2、籼型杂交水稻

(1)培育者: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1973年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2)启示:知识是最大的财富,也证实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1、“863计划”(见课本P94):确定把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等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应用:浏览新闻、查阅资料、发电子邮件(E-mail)、通话、购物、上课、看病等。

(2)影响:①正面:健康上网,有利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②负面:网络的不健康也会给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如:在网上浏览不良信息,有的超时无节制上网,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等。

第七单元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迁:(1)主要变化:

衣:改革开放前凭布票供应,色彩和样式单调,千篇一律的中山装、解放装。改革开放后衣着日益丰富,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改革开放前凭粮票供应,食物匮乏、单调,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未解决温饱。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还要讲“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改革开放前居住条件较差,多数是茅草房、土坯房、大杂院。改革开放后有很大变化,人均居住面积增加,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改善。

行:改革开放前公交车、自行车是城市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改革开放后出租车、私家车开始成为城市人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且旅游坐飞机也不稀罕。

用:改革开放前主要的高档消费品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录机(旧四大件)。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新四大件)在家庭中日益普及。

(2)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的变化:从前的“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3、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制度也迈开了步伐。

6.八年级下期末复习题8 篇六

(八)()1.There is __ “b”, ___ “u” and ___ “s” in ___ word “bus”.

A.a,an,a,B.a,an,an,theC.a,a,an,theD.a,an,a,a

()2.My brother is__ boy.A.a 8-year-0ldB.an 8-year-oldC.a 8-years-0ldD.a 8 years old

()3.--Does ___ come with you?--Of course.A.somethingB.anythingC.anyoneD.someone

()4.---He didn’t have his dinner 1ast night.---___.A.Neither IB.Neither meC.Me neitherD.I neither did

()5.---____ have you been studying at school?---For more than four years.

A.How oftenB.How longC.How oldD.How far

()6.He didn’t do his homework __.A.good enough B.well enough C.enough good D.enough well

()7.---He isn’t an excellent astronaut,is he?--____.A.Yes,he isn’tB.No,he isC.Yes,he isD.No, he hasn’t.()8.Lin Tao feels like ____ at home.A.watch TVB.watches TVC.watching TVD.to watch TV

()9.--___ do you go to see your grandpa?--Twice a month.

A.How longB.HowC.How oftenD.How soon

()10.It is enough ___ her so surprised.A.makeB.makesC.makingD.to make

Bill was fourteen years old.He had a part-time job.So he had to get up at five in the moring.He was a newspaper boy.Though it was hard work, he enjoyed it a lot.Each morning, Bill left his house at five fifteen to go to the corner.The newspapers had been sent to the corner by a truck at midnight.He always rode a bike to carry them.In winter it was still dark when he got up, but during the rest of the year it was bright.Bill had to send the newspapers to the houses of people in all kinds of weather.He tried to put each paper in the box.It would be kept safe from wind and rain or snow.His customers are in different places.Since many of them worked during the day, Bill had to get the money at night.Sometimes Bill’s customers gave him some more money for his good work.When Bill was ill, his elder brother had to send the newpapers.Once, Bill’s father had to help him.Bill had 70 customers, but he hoped to get more soon.Some day, if he got many more customers, perhaps Bill could win a prize for being a very good newspapers boy, he would win a visit to Europe, but his wish is that he could win a new bike.()11.Bill was a(an)_____ boy.A.12-year-oldB.13-year-old C.14-year-oldD.We don’t know.()12.How did Bill carry his newspaper? ___.A.By busB.By bikeC.on footD.all the above

()13.When Bill was ill, his ________ usually helped him send the newspaper.A.younger brotherB.customersC.fatherD.elder brother

()14.Bill’s customers gave him some more money for his ___________

上一篇:不妨做个懒教师下一篇:两会知识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