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2024-09-12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精选8篇)

1.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篇一

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积极引导,用激励性语言肯定学生的成绩,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关键词】语文;自主学习;主体

【中图分类号】G568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23-01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学习方式。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是学科对象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儿童畅所欲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氛围,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思路纵横,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发创造的潜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其次,精心设计好“导入语”,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要吊起学生的“胃口”。一堂课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引人入胜的导语尤为关键。据说魏书生上课前,先让学生猜一猜今天上哪篇课文,为的是激发一下兴趣。我在上《太阳》一课时,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心中最最喜欢的太阳。学生想怎么画都行,让学生在画太阳中经历一番独特的体验。通过绘画导入新课,激发了兴趣,活跃了思维,开启了想象,学生学习课文自主性更强了。

另外,开展一些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竞赛时往往处于紧张、兴奋的心理状态,能高效地进行知识传递和吸收。分组讨论问题开展比赛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我教完《将相和》一课后,开展一个“历史人物评论会”,既发挥集体的智慧,又培养团结协作能力。教《草船借箭》时,安排学生分男女两组开展复述比赛,分片段抽签进行,大家情绪高涨,越比越放得开。不少同学对人物的神态、语气把握十分准确。

二、教师积极引导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掌握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学习中往往存在“你一说我就明白,可一做题就糊涂”的状况,问题在于教师没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导学”―开辟自主的空间。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时,导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讲究教学方法。以《太阳》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这样有步骤、分环节引导学习:(1)让学生自由的读,并把读懂的内容大胆的说出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2)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认识(学生自主学习有选择的空间,并有合作学习的时间)。(3)在学生学习完太阳的特点后,设计了一个写“月亮”的小练笔,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写”中去(知识迁移,读写结合,训练能力)。改变过去以教师串讲为主的方法,学生在教学中不是消极的受教,而是主动地探求,探求的兴趣引发了,探求能力得到培养,基本学习能力与积极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提高了。

2、“启思”―激发积极的思维。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智力的襁褓。教学时应让思维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善于多角度思考,善于纵深思考。如《司马光》一课,课后让学生想一想除了“砸缸救人”,还能有哪些办法?这个问题新颖,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而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将相和》 一课时,可以这样启发学生:(1)课文主要写“将”还是写“相”?(2)将和相为什么不和?(3)将和相又是怎样和好的?学生带着问题很快理解了文中三个小故事,了解了故事中“不和”到“和”的内在联系,还懂得了做人的一些深层次道理。

3、“质疑”―点燃创造的火花。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对标题进行质疑;对矛盾处进行质疑;对篇章中的详略安排,叙述顺序的变化,标点符号运用质疑;甚至对课文插图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三、良好的课堂激励机制能有效促进自主学习

建立一个激励评价机制。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评价中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绪态度。老师的评价如“很有自己的见解”、“你肯动脑筋”、“分析得很准确”、“读得真仔细”等。这些激励性评价创设了一种让学生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有一位老师上《五彩池》一课,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对“漫山遍野”的水池的理解。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她说:“你读得这么响,我却只看到几十个池。”第二位读得有进步,她就说:“哦,让我看到几百个了。”第三个情感到了位她评道:“呀,这下真看到三千多个啦。”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下,每个学生学得都趣味盎然,参与热情十分高。

课堂是属于孩子们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生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能探求知识的过程,才能孕育学生创造的能量,点燃创造的火花。

2.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篇二

1. 培养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自主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驱使人接近自己所喜欢的对象, 驱使人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钻研和探究、创新和追求。对于初中生来说, 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因为一个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 他就会积极主动地要求学习、喜欢学习和坚持学习。学习兴趣表现为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喜爱, 是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许多调查材料表明, 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自觉性强的学生, 大部分都能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认真做笔记、肯动脑筋、爱提问题, 能认真按时完成作业, 主动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 并且有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 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 丰富教学的内容, 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有赖于他们的心理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的教学氛围, 能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轻松愉快的氛围能使学生感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心理自由。因此, 只有激活学生与生俱来的问题意识,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 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 在教学《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 在学生熟读文章的基础上,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可以问:“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济南冬天的美?作者是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的?作者在描写济南冬天的山这段时用了什么顺序?”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 要体现出教与学的双边性, 即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统一。

3. 培养求异思维, 将自主学习能力落到实处

求异思维, 即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 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活动, 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份。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求异思维, 只有这样训练, 学生才能不再是被动消极的“听客”, 而成为求知的“主人”, 学生的应变素质、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这样, 才能真正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落到实处。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手法的学习方法, 称作“立体思维法”。在阅读课文的时候, 所着眼的不是点、线、面, 而是多维的思维空间。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时, 可拿这篇课文与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进行比较, 这两篇文章的共性是借景抒情, 但在如何描写景物特点上是有区别的。《春》所表现的是不同事物 (小草、花、风、雨、人) 在同一条件 (春天) 下的各自特点, 而《济南的冬天》所表现的是同一事物 (济南的冬天) 不同角度 (上、下、整体) 的特点。前者是多方面的写, 后者是多角度的写。这样比同求异, 让学生了解作家的不同风格, 学会找出同类型不同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相同和不同点, 从而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这种学习方法, 有助于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 开拓思维的空间, 对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 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

3.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三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欲望

语文教學是一门艺术,它应艺术地展现作品中所描述的情境。要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就得努力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再别康桥》这首诗歌时,我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画面中,在一首首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康桥的柔波里,沉浸在康桥的美景中,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进石头,让学生激起思维的涟漪,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创设情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灵活运用。只有当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如饥似渴地学习丰富广博的知识,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每个教师都应是一名出色的演员,以丰富有趣的语言、真诚的情感进入每个角色,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成效。

二、打造出轻松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为学生营造出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关怀与理解,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教师不仅要熟悉新课标的宗旨,还要熟悉教材和学生,在教学时坚持“三个沟通”的理念。即人际沟通、文化沟通与心灵沟通。语文教师要把“亲和度、自由度、参与度”视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将自己放在学生朋友的位置,为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在课堂教学时,老师可以走到教室中间,在讲授知识的同时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如果学生做出积极反应,比如答对问题等,老师要予以夸奖和鼓励,以此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学习兴趣。如果学生有不同见解,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

三、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培养其自主学习习惯

老师要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成为符合世纪要求的“能力型”人才,就应该把质疑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质疑、释疑。教师只在何处质疑及如何质疑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那么,教师该如何进行引导呢?首先对文章的主旨性内容进行质疑释疑。这种质疑释疑,抓住了阅读的关键,具有针对性和集中性,在阅读中起到向导作用。因为人们阅读文章时,不可文章中每一词语、每项内容都进行同等深度的加工,而是选择对文章某些部分(如重要内容)作精细加工,对另一些部分(如次要细节)作粗略加工,甚至忽略不做加工。在阅读中,围绕文章的主旨对内容进行质疑释疑,正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完成学业任务而需要深入加工的信息之上,使信息加工更有效。其次,针对文章整体提出质疑。老师要引导学生提问,比如“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文中主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可以采取合作探索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最后,要教会学生找出文中的核心词句进行质疑,例如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每一个段落的开头与结尾等。此外还有记叙文中的抒情语句、议论文中的过渡段等。学生学会对文章进行质疑之后,其自主学习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四、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水平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手段,使学生能在知识的海洋任意遨游。学生掌握了学习的窍门之后,就会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运用现有的条件处理未知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到更多的新鲜事物,吸收到更多知识。一堂语文课的教学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学生学到了多少,而并非老师讲了多少。老师只需给学生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让学生自己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在学生产生疑问时,老师也可予以点拨,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获取知识。

五、活动教学中张扬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

教育的核心应该是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主的素质教育。从人才发展的角度来说,社会实践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在语文教学中可适当组织手抄报绘制、读书笔记分享、诗歌朗诵、成语接龙、故事会等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通过更多途径学到语文知识。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够获得练习与延伸的平台,在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同时,还能彰显出自己的个性特色,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精神。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其课堂所学知识能得到巩固,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也会获得极大程度的飞跃。在语文活动中,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和支配权,有了空前的学习热情,学生自觉用敏锐的眼光观察世界,用自己的主观感受领悟生活,以自己独特的思维去感悟人生,这种全开放的、自主的收集信息,综合分析信息,并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式,是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学习意识的深化,这正是学生在今后成长中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4.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篇四

摘 要: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激发兴趣能够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主动探究能够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创造性。语文实践活动能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只有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学生的自主学习才会持久。

关键词:兴趣 探究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a)-0163-01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本作者把重点放在课堂上,下面就是本作者自己教学的一点建议。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气氛,使学生其乐无穷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学与玩同时,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1.1 创设情境

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例如在教《颐和园》时,我创设了用图片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我先将有关的图片展示出来,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去过颐和园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参观一下美丽的颐和园吧。然后请学生说出看完图片的感觉。有的说“太美了”,有的说“很迷人”,还有的说“很清新”,于是我就顺势问他们:“你们想进一步了解颐和园吗”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引入到对课文的学习中去了。通过图片情景的创设,既给了学生直观的认识,又引发了他们的探究的欲望。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如《送别冰心》一文中,我播放了配乐,使学生的情绪先受到感染再学习课文。在这种预设的情境中使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1.2 利用情境

引入情境把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起来,还要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让情境持续在课堂上。下面还是以《送别冰心》为例,课前利用音乐渲染了悲哀的气氛,使学生融入情景中去。然后请学生想象,假如你在这种情景之下,你会想什么,说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看法,由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不用我教授,学生也能体会到人们悲痛的心情和对冰心老人的热爱。学生自主学习的源泉是主动探究

2.1 主动探究让快乐充满课堂

比如在一次写水果的作文课上我这样安排的。孩子们自由的坐在一起,都拿来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老师提示孩子们可以从形状、颜色、大小、味道等方面去观察。孩子们兴趣高涨,有的用手摸,有的用鼻闻,有的离开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还有的把水果切开,美滋滋地尝一尝……往往令老师及孩子们头痛的作文课竟然如此快乐。我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实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这样给孩子们创设相应的情景,弥补了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使孩子们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学习。

2.2 主动探究让学生走进生活

学完《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后,学生们对丰富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我因势利导,把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来一个“海底世界”知识展览。于是,他们兴致勃勃地忙开了,有的去请教家长,有的去图书馆,有的去上网……一周之后,展览如期举行。我发现学生们仅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个个真正地成了海底世界的探究者,在探究海底世界的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真正地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我们可以想像,他们兴致勃勃地去探究、去获取新知识,这是一件多么快乐、多么有趣的事情。老师引导学生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实践,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扩展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提炼学生的情感、道德、价值观。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在让学生学到课堂上的知识,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方方面面的能力。例如在教《差别》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模拟表演课文内容。让学生仔细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更深一层去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表演中去合作,去交流学会自主学习。表演结束师生再共同评选出最佳演员。这样学生自主探究思维在不断提高、升华,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又如我在执教《东北大森林》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大森林的美丽景色,要学生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表现出来。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几种方案便各自显现出来。有的用诗歌来赞美大森林的美丽景色,有的用水彩画画出大森林的美丽景色。有的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现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也有一位学生用一段琴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接下来一段悠扬的琴声,把我们带进了空旷、幽静、深远的境界。一曲下来,教室里响起了一阵雷呜般的掌声,对促进学生思维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课堂充满乐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只有让学生主动探究,才会使真正的创新思维火花常开不败。只有强化实践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展现。做到这些就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5.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篇五

当代教育理念随着现代经济科技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实效性,教育者开始认识到教育的真正内涵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们在学习新知识和新内容的时候,是由自身的意志推动他们的学习行为的,他们对于学习首先必须充满兴趣,并且有强烈的求知欲,不仅仅将学习视为一种短期行为,更是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自觉将学习作为一项有益的活动,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和语文素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促使学生们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加强自身的学习意识,在持续的训练和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容易发现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比较薄弱,很多学生们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已经逐渐习惯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他们更倾向于将自己处于课堂学习的被动地位,他们通常会很容易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和观念,而不会将自己视为课堂的主体,学习思考和反驳教师的观点。这样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初中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不利于促使学生们的自主思考和思维发展。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必须认识到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推动自主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性,积极寻求优秀有益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们在自主学活动中积极表现自己,参与到自主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开创自主学习之旅。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古语有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教学乃至所有学科的教学都是如此。现代社会的经济和科技都得到迅猛的发展,学生们作为新新人类,他们是未来的主人,必须积极面对社会的变化,并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去应对一切变化。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教书育人,在于将知识传播给学生们,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们学习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们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才能让他们能够积极应对变化。初中语文教学中,以基础知识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为主,而基础教学是渗透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的。笔者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个方面入手,讲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教师运用阅读教学,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大头”,也是教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要平台。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主导者的角色,从文章主旨解析到内容分析和解答统统一手包办,而学生们参与较少,不利于学生们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必须让学生们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在各个学习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学习意识,挖掘自己的潜力。教师必须加强师生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由教师主导更多地向学生参与转变。以《孔乙己》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在课前阅读文章并且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先生的基本资料,了解《孔乙己》出于哪种社会情境下,了解《孔乙己》的写作背景等,并且为学生们提出一些与文章主旨相关的问题,如孔乙己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塑造原型等。如此一来,学生们会在上课之前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对文章进行一番自我解读,从自身的角度思考孔乙己这一人物的一生。教师还可以从鲁迅先生曾评价孔乙己的话语入手,让学生们解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含义,理解鲁迅先生是否对表孔乙己怀有同情之心以及其中的原因。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解读类似的词句,为学生们设置相关的问题,如:孔乙己的“脸色”由“青白”而“红”,再到“灰”而“黑瘦”,是体现了孔乙己性格怎样的发展?

其次,教师利用写作教学,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多学生的写作能力较低,是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到自主写作学习和自主进行有效的写作活动的正确方式。以应用文写作教学为示例,应用文是现实生活常用的实用性写作体裁,它可以是简单的会议记录、总结、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和说明书等形式。教师为了让学生们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方式,可以先让学生们阅读如新闻的调查报告等文章,然后指引学生们提炼文章的中心,剖析应用文写作的要素,分析应用文写作的线索。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选择应用文的几种体裁中的一种,按照自己可以搜集到的资料,参照它们的写作方式和格式,选择相应的主题,写作一篇应用文。比如说,教师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联系,让学生们选择一种产品,要求他们写一篇产品的说明文。由于产品说明文涉及到产品本身的知识和其它相关的内容以及写作中要运用到的写作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到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他们搜集学习资料的能力,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他们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6.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篇六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强调:要转变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压抑的学习的状态下解出来。作为教师,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种种教学方式,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在近期的国培研修中,我校语文教师,在网上学习的同时,以“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为主题,在年轻坊主李海婷老师和教研组长张翠燕老师的组织下,结合自身和学校实际,边学习边研讨,边实践。现将自己线下研修后对“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这一主题的体会、收获进行梳理,以期与同仁们共享。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走路。

“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这段话就充分说明环境和学生的热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情绪,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主动介入主动参与;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好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尤其重要。首先要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自身能力和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其次,给学生主动参与质疑的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思考的起点却是疑问,“疑”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深究性反射,产生思维活动。传统教学使学生在无“疑”状态下被动接受,盲从依附,思维就被束缚在教学的圈子里,个性受到压抑。俄国作家杜勃罗留波夫曾经说过“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须咀嚼,只要把教师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能是独立思考的人。”老师的教学目标很明确,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精心设疑,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参与、主动思维的个性。教师不但要善于提问,还要引导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所疑,才有所思,才有所得,善问的学生往往思路敏捷,思考问题深刻,在思考中提高能力,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这样学生就学着自己走路,而且越走越顺。

二、老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动脑。

怎样引导、调动、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动脑?老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比如:讲名篇和名人故事,或把其他学科的优秀内容引到语文课堂中等。在讲课中引导学生去想去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不能完全脱离教师,只有通过教师有序的引导,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真正促进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力。

有数据统计,许多成名人士,在学校时大多并非是一流的学生,甚至是根本不起眼的落后学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并不冒尖甚至是落后的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成为拔尖的人才?这就是依靠了他们后天的努力,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而这种精神就是源自于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学生从小就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课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又与学生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做的是: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将语文学习看作是他们生命成长的重要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灵活性,打破课堂教学多年形成的有害规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原有语文水平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引导、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对语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评价标准,发掘树立学生认同的学习榜样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支持、鼓励学生采用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对学生在学习中有思想、有创造的问题不抹杀、不否定,而是更加积极地给予鼓励、赞扬。初中生的感情胜于理智,他们的行动不只受认识的支配,更多的还是受感情的支配。所以,老师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基础上还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感情培育,使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引导、乐于树立远大理想。这些都需要依靠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去完成。

三、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

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就要求有教学的新理念,老师要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教学的方式。希尔伯曼认为开放式课堂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讨论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教师要致力于还学生以心灵自由,发挥群体相互激励机制,大胆地拓展课堂时空,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使其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学习能力。成功感是学生获得自由的最重要情素,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过程,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情境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学好基础知识。其次要根据教材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自由想象,让学生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充分展开想象翅膀,在想象的自由王国里遨游。

四、培养习惯,从抓差生入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最重要一点应从抓差生入手,学生刚入学,每一个人的知识层面不同,各自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同,老师对他们的语文学习中的要求也应该不同。老师要从刚进入中学就开始,作为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起点。由于个人能力存在差异性,对学生的要求要从实际出发,慢慢来培养其习惯。这时老师教学中要求慢,求稳,不能求快,使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培养学生自主习作的习惯,刚开始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习作的要求是不讲求格式,也不要求中心集中、至于哪些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更不用提了。刚开始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只要自主写两段、三段就可以。主要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心情。因为这是自主学习的开始,有一定的难度,老师要让学生克服这种开头难的现象。学生克服了这种习作的恐惧心理,就为以后自主习作的习惯培养起了关键的作用。因此在这阶段,老师对学生要有耐心,使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信心才有自主学习的冲动。老师对学生其余的知识学习要求也要相应降低台阶,为各种类型的学生设下不同的知识台阶,这样学生都可以攀得上。这样看起来很慢,但是每一个学生的大脑都自动地转动来了,比起原来有的停,有的转,还是有进步了。经过一、两个月慢而不快的自主训练后,学生的脑筋也开始动起来了,最差的学生也适应了这种习惯,当差生有了进步,其他学生就更在预料之中。

7.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篇七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 自己领悟。”而“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与创新。因为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学生学习才能自主,也只有在自主的前提下,学生的创新个性才能普遍得到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发挥有效的自主学习呢?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要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抓住两个切入点:

一是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因而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以学定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与意识。只有教师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思考,自觉交流,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是营造学生主动参与质疑的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思考的起点却是疑问“,疑”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思维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提问,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有所疑,才有所思,才有所得,善问的学生往往思路敏捷,思考问题深刻,在思考中提高能力,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

如在教学《五彩池》这篇课文时,有一位学生问:“五彩池能不能游泳?”我先是一楞,觉得这似乎与学习这篇课文无关,继而一想,既然学生有这样的好奇心,何不来个因势利导,以学定教,改变一下自己的教学预案。在略加思索后,我便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五彩池能不能游泳,要取决于四个基本条件:一是池子的大小;二是池子的深浅;三是池水是否干净;四是池底有没有危险的障碍物。让我们来仔细研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信息。”于是,学生从课文的第二小节中找到了答案“: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太小、太浅);又从课文的第三小节中读到了“水都来自同一条溪流”(水质应当是干净的);还从课文的第四小节读懂了“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池底有危险的障碍物)。于是,学生就自己学懂了课文,自己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五彩池是不能游泳。何况这样奇异的自然风光,应当得到很好的保护;即使能游,又怎能让许多人去游泳呢?于是,学生针对自己的质疑读懂了课文,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深读课文的自读任务。

8.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篇八

一、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新课标强调自主学习,“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掌握语文规律”。我们老师就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首先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当然要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我们众多教师经常在口头上说要改变教育观念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保留着落后的教育模式的惯性,总是不相信学生,不放心学生,认为以前讲得那么多,那么细,那么透,还有部分学生不懂,要是真放手了,岂不是更糟?这是教师首先应该解决的心理问题和认识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并不是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就越有知识。因此,语文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考虑如何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笔者认为每节课应给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的品味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世界观。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至少要保证有一半的时间是学生自己读的,写作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作更是天经地义的。

二、营造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

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主动参与。科学实验证实;从极端恐惧或愤怒的人身上取出血液注射到天竺鼠体内,不到2分钟就会导致它们死亡,不愉快的情绪会促使大脑分泌一种思多芬的物质,抑制人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备课时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到熟悉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克服“以教代学,照本宣科”的倾向。教学过程要实现“三个沟通”——全员互动,人际沟通;教学整合,文化沟通;师生调适,心灵沟通;克服“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卖弄学问”的倾向,善于营造情景、利用情景、促变情景,建立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机制。树立“双主体”观念,提倡平等互动交流,着眼“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建立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讲课过程中可走到学生中间,一边讲,一边与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时地赏识、肯定或使用表示夸奖和钦佩的手势,如伸出大拇指、鼓掌等,这样做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或一个赞赏的微笑就是一束灿烂的阳光,足以照亮孩子整个人生。再者,不强迫学生一定要接受老师的答案,学生的意见往往有其独到的,适于孩子理解的优点。例如,在《背影》的教学时,一学生提出为什么要买橘子,不买别的水果?另学生脱口而出“橘子就是吉祥的象征”,我立即夸奖他这个解释多么富有文化内涵,说他读的书多,见识广,也许作者根本就没这么想,但这样解释应该是最好的。我这样一说,那位学生不知有多么幸福。

三、引导学生质疑,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帮助学生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现在有很多教师还是经常采取传统的老师先设计好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种方法。如果长期都是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之展开讨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惰性和依赖性,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就得不到培养。老师在备课时可以从课文本身和学生的理解出发设计好若干问题,但不要要急于在学生整体感知教材之前就把问题塞给学生,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是被剥夺了。老师所设计的问题的提出要等到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并有了心得体会之后才提出来,而且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知提出问题。

但是,何处寻疑?怎样质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刚开始时,肯定是有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诱导,教给方法,从扶到放,使学生学会发现,学会质疑,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我们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抓住课题质疑。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课文的标题。看标题是什么结构,中心词是什么,这样的标题适合写成什么样的文体,重点应该写什么,多問几个为什么。如果自己都能回答自己的“为什么”,就说明学生已经懂得了命题的意义,如果不能回答,这就是疑问,就需要探究。

2.就文章的整体把握质疑。要求学生学会问本文是谁写的,写了些什么,他为什么要写这些,是怎样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这些刚开始时是比较难,如果都能够回答,阅读能力就不错了;不能回答,就可以通过合作探究讨论解决,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够得到培养。

3.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句子质疑。告诉学生文章那些地方的词语和句子是关键词句。比如描写事物的定语和动作的状语,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每一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说明文中总结概括的句子,议论文过渡的段落等,看它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

4.从“看似矛盾,却又合情合理”的地方质疑。从标点符号的运用上发问,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发问等。总之,应该在学生想知道处,在学生易出错处,在学生理解片面处,多角度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兴奋点,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教给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埃德加?富尔所著的《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能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知道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认识新事物、产生积极联想的途径,这是他们一个发展受用的财富。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点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如字词学习的方法,写字的方法、造句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意思理解文章内容;或用肢体动作演示理解;或查字典等等,学生积累了这些字词学习的方法,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主动识字学词,不断扩大词汇量。对课文学习,可以先总体泛读,然后择其重点段精读,品词析句领悟审美;可以从审题入手,通过设疑直奔中心,有的可读后存疑,通过查找资料,上网获取信息,阅读课外书来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包括《读者》、《故事会》、《演讲与口才》、《语文报》等鲜活的报刊,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等。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細,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可以去广泛地自学,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 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初中学生好动,可以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设计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语文活动,在语文活动中,学习语文,提高能力。活动可以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不一定只指课外活动,课内也可以开展一些小型的活动。如课前5分钟的讲故事比赛,演讲与口才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的查字典比赛、书法活动、仿句练习、网络资料搜寻、网页制作等活动。专门开设语文活动课,分小组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自我介绍、家庭介绍、宠物介绍、家乡介绍、民居介绍;自创相声小品表演、自创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节目主持、社会热点评论、小辩论……

通过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淡化某一活动的具体目标,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大目标,在活动中重探究,重应用,让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到实际生活中马上能够应用,获得锻炼的机会,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重过程,重参与,要求全体学生主动经济参与其中,善于与他人合作。重方法,重体验,不需要讲太多的大道理。

上一篇:月球之旅作文百度文库下一篇:幼儿园园长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