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作业警戒方案

2024-07-28

爆破作业警戒方案(共5篇)

1.爆破作业警戒方案 篇一

爆破现场安全警戒和信号的要求

一、人员疏散与警戒

起爆前,烟囱相邻建筑物内的人员需进行疏散,房内不得留人。警戒范围为:以待爆两烟囱各自为圆心,半径200米以内的人员必须撤至安全警戒范围之外。围观人员一般不宜站在倒塌方向,可站在相反方向(主公路上)或侧向规定的安全距离外观看。

二、信号与组织

1、一次信号(预警信号):为喊话或慢长哨音,区内、周边人员撤离危险区,向边界派出警戒人员实施警戒。

2、二次信号(起爆信号):为喊话或紧急哨音,必须在确定机具、人员撤离危险区,具备起爆条件后方可由现场负责人发出起爆信号。

3、三次信号(解除警戒信号):为喊话或连续缓长哨音。爆后15分钟,检查人员方可进入现场检查,确认坍塌稳定、无盲炮、无险情后,向指挥长提出正式报告,指挥长确认安全后,方可下达解除警戒信号。未发出前,警戒人员应坚守岗位,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危险区。起爆时,各路口、通道处均由负责警戒工作人员职守。待对各点巡视检查、联络工作均完成后,巡视人员回到安全警戒点后,方可由指挥长下达起爆命令。

三、安全警戒

本次爆破警戒距离按200米警戒线确定。警戒人数暂定为15人,两烟囱四方各设置一名警戒人员,共8人,机动人员7人,临时调派增设警点岗位和处置突发事件,设置一名警戒指挥长(由阆中市七里街道办事处负责指定)。

四、起爆程序

1、起爆前召开安全警戒工作会议,总指挥长布置警戒工作,根据控制爆破的要求召开现场警戒预备会,明确警戒线位置;

2、距离起爆1:00小时 , 各警戒点到位,确认地形,清理人员;

3、距离起爆0:30分 一切道路断道,警戒范围内人员撤离完毕,各警戒点向指挥长汇报;

4、距离起爆0:20分 爆破区内所有工作人员撤离到指定地点,主要干道断道。各工作点向指挥点汇报;

5、距离起爆0:10分 所有警戒准备完毕,进入起爆最后程序。指挥长最后确认警戒完成,下达进入起爆程序;

6、安全警戒负责人向总指挥汇报,口令:警戒全部完成,具备起爆条件;

7、起爆指挥向总指挥汇报,口令:连网全部完成,具备起爆条件;

8、距离起爆0:05分 总指挥下达允许起爆指令,口令:起爆指挥请注意,我现在下达允许起爆指令;

9、起爆指挥回答,口令:起爆指挥明白,请求总指挥下达起爆器连线指示;

10、总指挥下达允许连线指示,口令:起爆指挥注意,起爆器可以连线;

11、起爆指挥回答,口令:起爆指挥明白,起爆器连线; 起爆器连线完毕,请求起爆器充电指令;

12、总指挥下达起爆器充电与起爆指令,口令:起爆器充电;

13、起爆指挥汇报充电完毕,口令:起爆器充电完毕,请进入到计时;

14、指挥长:各警戒点注意,现在进入五秒钟倒计时,5、4、3、2、1、起爆!

15、爆后技术人员现场检查,随后向总指挥汇报:爆破顺利完成,可以解除警戒;

16、指挥长:各警戒点注意,爆破顺利实施,解除警戒。

五、警戒信号

警戒采用扬声器,各警戒点采用对讲机或手机进行联系(使用时必须离烟囱50m之外联系);警戒时采用扬声器广播,警戒解除后再用扬声器发布信号。

2.爆破作业警戒方案 篇二

炸药爆炸时,无论介质是空气还是岩石,都将有空气冲击波从爆炸中心传播开来。炸药若是在空气中发生爆炸,其高温高压的爆炸产物就会直接作用在气体介质上;炸药若是在岩石中爆炸,这种高温高压的爆炸产物就在岩石破裂的瞬间冲入周围空气中,强烈地压缩邻近的空气,使其压力、密度、温度突然升高,形成空气冲击波。冲击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将会形成压缩区和稀疏区。压缩区内因空气受到压缩,其压力大大超过当地大气压,称之为冲击波超压;稀疏区内由于紧随冲击波后面的爆炸产物的脉动,其压力低于当地大气压,即出现负压。

由于空气受到压缩而向外流动,这种向外流动的空气所产生的冲击波压力称为动压。由于冲击波具有较高的压力和流速,所以不但可以引起爆破点附近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破坏,而且还会造成人畜的伤亡。如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长崎和广岛所投的原子弹爆炸后,其中死伤者70%是由冲击波造成的。由此可见,冲击波的破坏作用是十分严重的。大量的试验和事故表明,冲击波的破坏作远远超过爆破地震波和飞石的作用。

炸药爆炸有很大一部分能量转化为冲击波。在进行露天矿爆破时,因装药问题,或由于被爆体中存有某种薄弱带,被爆体内炸药爆炸后爆轰气体迅速冲出,形成空气冲击波。冲击波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人员伤亡、建筑物损坏等方面,而其中的人员伤亡是冲击波的最大危害。空气冲击波对人体的损害程度[1](见表1)。事故树分析法是安全系统工程中常用的一些方法,它是应用数理逻辑的方法,从一个可能的事故开始,一层一层地逐步寻找引起事故的触发事件、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并分析这些事故原因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是一种演绎分析法[2]。

1 事故树编制步骤及建立

1.1 确定顶事件

对露天矿爆破作业过程产生的爆破冲击波危害进行事故树分析。因爆破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空气冲击波,故以“爆破冲击波伤人事故”作为顶上事件进行事故树分析。

1.2 事故原因分析

造成“爆破冲击波伤人事故”,有可能是在警戒区内对人员造成伤害;也有可能是作业人员或其他人员在警戒区外受到伤害,具体分析如下[3,4,5]:

1.2.1 人员在警戒区内受到伤害

(1)由于对爆区清查工作不到位,导致有人在警戒区内滞留;

(2)由于警戒力度不够,有人误入警戒区。

A有人警戒区内滞留

有可能是在起爆之前未发出信号,或者起爆信号不清楚,在警戒区内有作业人员;

未设置明确的安全警戒线,导致警戒距离混乱;

虽有警戒信号,但警戒区内作业人员存在侥幸心理,滞留在警戒区内。

B有人误入警戒区

警戒距离的划定未按设计要求,导致距离不够,人员误入;

未设置明确的安全警戒线,导致警戒距离混乱;

警戒区域内有其它工地在进行作业,未进行彻底清查。

1.2.2 人员在警戒区外受到伤害

(1)爆破作业的设计、审核方面存在问题;

(2)施工方面未按设计要求,造成施工不当。

C设计、审核方面存在问题

c1方案审核不严格,没有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c2爆破作业过程中一些重要参数选取不合理:

①对炸药单耗选取过小,造成爆破需要药量增大;

②设计的单响起爆药量过大;

③由于设计填塞长度过短,造成能量大部分冲出,形成空气冲击波过大;

④设计的警戒范围过小。

D施工存在的问题

d1填塞不到位,或者填塞质量差

d2网络连接失误,错连想象存在,在网络复查时未发现。

1.3 绘制事故树

绘制爆破冲击波事故树见图1所示。

2 事故树定性分析

利用布尔代数化简事故树;求取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分析;定性分析结论。

2.1 列逻辑方程

T=A1+A2=A3+ A4 +A5+ A6= A3+ A4 +AX7+ A6

= X1+ X2+X3+X4+ X5+X6+ X7(X8+X9+X10 + X11)+X12+ X13

= X1+ X2+X3+X4+ X5+X6+ X7X8+ X7X9+ X7X10 + X7X11+X12+ X13

2.2 求最小割集

上述逻辑方程的展开式共计12项,均为最小割集,即该故障树的最小割集为12个:

P1={X1}、P2={X2}、P3={X3}、P4={X4}、P5={X5}、P6={X6}、P7={X7X8}、P8={X7X9}、P9={X7X10}、P10={X7X11}、P11={X12}、P12={X13}

12个最小割集表明了顶上事件发生的12种模式。以P7={X7X8}为例,若X7、X8两个基本事件同时发生,则顶上事件发生。其它模式的物理意义也类同。

2.3 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分析

若不考虑基本事件发生的难易程度,或假设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相等,仅从事故树的结构上研究各基本事件对顶上事件的影响程度称为结构重要度分析。它的求解方法有多种,但较为常见的求解方法是用最小割集求结构重要度[6],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xi—基本事件;pj—最小割集;nj—表示基本事件xi所在最小割集pj中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I((i)—xi的结构重要度系数。

用上述公式可计算出12个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系数。经计算可得结果如下: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知:

(7)>(1)=(2)=…=(6)=(12)=(13)>(8)=(9)= (10)= (11)

2.4 分析结论

根据对故障树定性分析中求得的12个最小割集及其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计算结果的分析可知:12个割集说明事故的发生有12种可能的原因,并且它的发生必然是12个最小割集中的某个最小割集所有基本事件同时作用的结果。通过结构重要度的计算可知,基本事件X7(方案审核不严格,没有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占的比重较大,说明该事件较容易发生。另外,为防止爆破冲击波事故的发生,加强爆破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正确设计爆破参数也十分重要。

3 爆破冲击波的主要预防措施

为减弱爆破冲击波,根据事故树分析针对基本事件X7(方案审核不严格,没有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预防措施[7,8,9,10]:

(1)对于爆破设计方案的制定,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通过现场的勘察以及现场实验[7]等方法,确定炸药单耗、填塞长度等。

(2)应根据实际的待爆岩体的性质选取所适合的炸药类型。

(3)对于爆破安全警戒距离的制定,应严格按照《爆破安全规程》的规定和实际工程周围的情况进行划定。

(4)爆破设计方案必须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制定。

(5)对爆破方案进行审核时,应根据设计里确定的各个参数进行一次试爆,对试爆的效果进行分析。

(6)合理确定装药量。在其它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很显然装药量越大,爆破冲击波距离就越远,能量就越大。但是如果装药量不够,则又达不到爆破效果。因此,一定要根据爆破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装药量。

(7)控制一次起爆炸药量,从分散布药,分段起爆两个方面,将爆区总药量均匀分布到各个爆破部位,使爆炸能量最大限度地得到有效利用,将耗于爆炸冲击波的无效能量减至最小限度。

(8)不在清晨、傍晚或露天等有利于空气冲击波传播的气象条件下实施爆破。

参考文献

[1]GB6722-2003,爆破安全规程[S].2003

[2]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3]张景林,崔国璋.安全系统工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4]汪元辉.安全系统工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5]刘铁民.安全评价方法应用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6]郝彩霞,许彦,龚声武.事故树分析法在LPG储罐火灾爆炸事故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1)154-159HAO Cai-xia,XU Yan,GONG Sheng-wu.Application offault tree analysis on fire and blast accidents of LPG tank[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8(1):154-159

[7]蒋复量,周科平,钟永明,等.小型爆破漏斗试验技术在中深孔爆破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5):24-27JIANG Fu-liang,ZHOU Ke-ping,ZHONG Yong-ming,etal.Application of small blasting crater testing technologyin moderate-long hole blasting[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4(5):24-27

[8]周传波,何晓光,郭廖武.岩石深孔爆破技术新进展[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

[9]王玉杰,黄平路.土岩爆破作业安全评价与事故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11(1):95-97WANG Yu-jie,HUANG Ping-lu.Safety appraisal of theearth and rock blasting and accident analysis[J].Safety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004,11(1):95-97

3.爆破作业警戒方案 篇三

认知性警戒作业绩效与刺激率、记忆负荷的关系

研究采用2种刺激率和3种记忆负荷条件,以击中率作为绩效测量指标,要求12名被试在不同条件下对CRT显示的数字奇偶性做出判断,考察了认知性警戒作业绩效与刺激率、记忆负荷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①刺激率是影响认知性警戒作业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低刺激率条件下的作业绩效显著地优于高刺激率条件下的作业绩效;②认知性警戒任务绩效也与记忆负荷有关,随着记忆负荷的增加,警戒水平呈下降趋势;③在高刺激率和单/双记忆负荷条件下,认知性警戒下降趋势更明显.

作 者:罗园园 许百华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310028 刊 名:人类工效学  ISTIC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RGONOMICS 年,卷(期): 12(1) 分类号:B849 TB18 关键词:认知性警戒   记忆负荷   刺激率  

4.爆破作业警戒方案 篇四

我儿子经有关部门批准, 获得了爆破作业许可证。四个月前, 一家建筑工地由于急需细石, 请我儿子前去爆破。期间因缺少炸药、雷管, 我儿子出于逞能, 在未经主管部门审批的情况下, 从别人手中购得炸药100公斤, 雷管32发。近日, 我儿子被法院以非法买卖爆炸物罪判处刑罚。而我认为其并非无证爆破, 不应构成该罪, 对吗?

读者:肖冬兰

肖冬兰读者:

虽然你儿子具有爆破作业许可证, 但确已构成非法买卖爆炸物罪。

5.爆破作业警戒方案 篇五

1 不稳定煤层的爆破采煤

1.1 小分段爆破采煤

1) 巷道布置。在垂高较小的区段内, 沿煤层走向掘进若干小分段平巷, 把区段划分成若干小分段, 沿煤层走向每隔30~70m开掘一条或两条上山眼与区段运输平巷和回风平巷相联, 运输平巷与工作面间布置溜煤眼, 并随工作面推进提前将溜煤眼上部爆破成漏斗状。分区上山与小分段平巷均沿煤层底板掘进, 小分段之间的斜长5~8 m, 一般为炮眼深度的两倍。2) 采煤工艺。在小分段平巷内沿倾斜和俯斜两个方向钻眼放炮落煤, 仰斜钻眼深2.0~3.5m, 俯斜钻眼深1.2~2.0 m, 煤层较厚时, 还需增加帮眼。各小分段间落煤的顺序, 一是由下向上落煤顺序;二是上分段超前下分段的落煤顺序, 上匹分段的超前错距不超过1.0m。回采空间不支护, 但要沿煤层走向每隔1 5~3 0 m留宽约3~5m的切顶煤柱, 以防止采空区顶板大面积垮落。3) 适用条件。该采煤法能适应较复杂的地质条件, 生产安全、工艺简单, 但掘进率高、通风管理复杂、顶板不稳定时煤矸容易混杂。该采煤法适用于煤层倾角大于50°, 煤厚3.5~7.0 m, 顶板较稳定, 底板不易滑落的不稳定煤层以及小型矿井。

1.2 深孔爆破采煤法

为提高技术经济效果, 加大小分段平巷或斜巷之间的间距, 并同时加长钻眼深度后, 便形成深孔爆破采煤法。

1) 巷道布置。煤矿的巷道布置, 沿运输平巷每隔20~30 m向上掘进上山眼, 相邻两条上山眼之间用倾角15°的中间巷相连通, 并沿运输平巷每隔6~8m向上掘溜煤眼, 用倾角20°的超前巷把相邻的两个溜煤眼连通。2) 采煤工艺。在中间巷道内钻孔、装药、爆破, 落煤沿煤层底板通过溜煤眼溜到运输平巷。根据煤层厚度不同确定钻眼布置方式, 薄煤层用单排眼, 1.5~2.0 m厚的煤层用双排眼, 2.0 m以上的煤层用扇形眼, 钻孔间距一般为0.8~2.5 m, 钻孔直径一般为4 0~60m m, 钻眼深度一般小于4 0 m。孔径4 5~5 5m m时可用XMJ型煤层深孔钻机。每台钻机需钻眼工两人。采空区处理方法是用密集支柱或木垛切顶, 并隔离采空区, 留3~5 m的煤柱隔离采空区。3) 适用条件。该采煤法工艺简单, 劳动强度低, 工效高, 坑木消耗少, 成本低, 可开采极薄煤层, 顶板不稳定时煤矸容易混杂, 部分乏风进入采空区后不利于通风管理。该采煤法一般适用于煤层倾角大于45°, 煤厚大于1m, 顶板比较稳定, 无煤尘爆炸危险的低瓦斯矿井。

1.3 斜坡爆破采煤法

将小分段爆破采煤法的小分段平巷调成煤炭能够自溜的斜巷后, 小分段爆破采煤法就变为斜坡采煤法。斜坡采煤法对复杂地质条件适应性较强。1) 巷道布置。单向斜坡区段巷道布置, 沿煤层走向每间隔一定距离布置一组区段上山眼, 在溜煤上山眼与每一联络巷相交处, 沿煤层底板掘25°~30°的采煤斜坡, 形成生产系统后即可采煤。2) 采煤工艺。采煤在斜坡内进行, 下行式采煤是沿采煤斜坡由上向下进行, 钻眼前已采段与未采段之间用木支柱加上斜撑将采空区隔开, 炮眼深度和间距要根据煤层厚度和硬度而定。由斜坡上端逐段退采至上山眼, 爆破范围内采煤斜坡上帮及顶部的煤整层垮落后, 沿斜坡自溜到上山眼, 而后进入区段运输平巷内。3) 适用条件。斜坡采煤法属高落式采煤, 顶板不稳定时煤矸容易混杂, 掘进率高, 斜坡的掘进与采煤往往靠局扇通风, 通风系统不完善, 已采段与未采段未隔开前作业不安全。该采煤法适应于煤层倾角大于45°顶底板稳定, 瓦斯含量低, 自然发火期较长, 采用正规采煤法难开采的煤层。

2 普采工作面循环作业

2.1 炮采普采工作面的循环作业方式

炮采工作面的落煤进度一般为0.8m、1.0m和1.2m;普采工作面截深一般有0.5m、0.6m、0.8m、1.0m四种。炮采时, 一般落煤一次即放顶一次, 一次落煤进度即为循环进度, 对于普采, 当截深为0.5m、0.6m时, 一般割2刀放一次顶;当截深为0.8m、1.0m时, 一般割一刀放一次顶。即控顶采用“见四回一”的方法, 实现一天2~3个循环;对于顶板好的工作面, 也可采用“三、五”排或“四、六”排控顶, 二采一准备, 则一天完成一个循环。炮采和普采工作面基本是采用两班采煤、一班准备的另采一准的作业形式, 也有不少工作面采用三班采煤、采准平行作业。两采一准在准备班可进行回柱放顶、机械检修、掐接输送机和缩短平巷输送机等工作。三班采煤采准平行作业出煤时间长, 充分利用工时和回采空间, 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采准作业可以做到边采边回, 不仅缩短了循环时间, 也缩短了工作面支柱的承压时间, 有利于加快工作面的推进速度;但三班采煤作业方式准备时间少, 设备的维修时间少。

2.2 循环作业的工序安排

上一篇:5上书法教案下一篇:悯农李绅_悯农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