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精选7篇)
1.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篇一
签约须知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保证向对方提供的与履行劳动合同有关的各项信息真实、有效。
2、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3、除提供专项培训费用约定服务期和竞业限制的人员两种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甲方(用人单位)名称: 单位住所: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乙方(劳动者)姓 名: 户籍所在地: 现居住地址: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甲乙双方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订立劳动合同。
一、劳动合同期限第一条 本劳动合同期限经双方协商一致,采取下列第 种形式:
(一)固定期限: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其中,试用期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二)无固定期限:自 年 月 日起,到法定的终止条件出现时止,其中,试用期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三)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自年月日起至时止。
二、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第二条 甲方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安排乙方从事 工作,工作地点为。甲乙双方可以签订岗位协议书,约定岗位具体职责和要求。第三条 乙方应按照甲方安排的工作内容及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按时完成工作任务,遵守甲方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根据甲方的工作需要,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工作内容。
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第四条 甲方安排乙方执行 工时工作制。
(一)标准工时工作制:乙方每日工作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不超过四十小时。
(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平均日和平均周工作时间不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
(三)不定时工作制:甲方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并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应采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实行综合计算工时或者不定时工作制的,由甲方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后实行。第五条 甲方依法保证乙方的休息权利。乙方依法享受法定节假日以及探亲、婚丧、计划生育、带薪年休假等休假权利。第六条 甲方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乙方加班。确因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乙方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乙方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超过三小时,每月不超过三十六小时。
四、劳动报酬第七条 甲方结合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制度。乙方的工资水平,按照本单位的工资分配制度,结合乙方的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条件、劳动贡献等确定,实行同工同酬。第八条 甲方按下列第 种形式支付乙方工资。
(一)计时工资。乙方的工资标准为 元/月(周),绩效工资(奖金)根据乙方实际劳动贡献确定。
(二)计件工资。乙方的劳动定额为,计件单价为。
(三)按照甲方依法制定的工资分配制度确定。乙方在试用期期间的工资标准为。第九条 甲方于每月 日前以货币或银行转账形式足额支付乙方工资。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应提前到最近的工作日支付。甲方应书面记录支付乙方工资的时间、数额、工作天数、签字等情况,并向乙方提供工资清单。第十条 甲方安排乙方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在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应依法安排乙方补
休或者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向乙方支付加班工资。
五、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第十一条 甲乙双方必须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其中,乙方负担的部分由甲方负责代扣代缴。第十二条 乙方在劳动合同期限内,休息休假、患病或负伤、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生育、死亡等待遇,以及医疗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期限及待遇,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第十三条 甲方为乙方提供以下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
六、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第十四条 甲方建立健全生产工艺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工作规范和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危害防护制度,并对乙方进行必要的培训。乙方在劳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各项制度规范和操作规程。第十五条 甲方为乙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劳动工具及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安排乙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定期为乙方进行健康检查。第十六条 甲方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岗位,应当向乙方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对乙方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预防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发生,减少职业危害。第十七条 甲方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乙方人身安全的,乙方有权拒绝。乙方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条件,有权对用人单位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七、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第十八条 甲乙双方按照本劳动合同的约定,依法、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第十九条 甲方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本劳动合同的履行。第二十条 甲方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本劳动合同继续有效,由承继甲方权利和义务的单位继续履行。第二十一条 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本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并以书面形式确定。
八、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第二十二条 甲乙双方解除、终止本劳动合同,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
十三、第四十四条的规定进行。第二十三条 甲乙双方解除、终止本劳动合同,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情形的,甲方应依法向乙方支付经济补偿。第二十四条 甲方违法解除或者终止本劳动合同,乙方要求继续履行本劳动合同的,甲方应当继续履行;乙方不要求继续履行本劳动合同或者本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甲方应当依法按照经济补偿金标准的二倍向乙方支付赔偿金。乙方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甲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二十五条 解除、终止本劳动合同时,甲方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出具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乙方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乙方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应当支付经
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九、其他事项第二十六条 甲方为乙方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双方可以订立专项协议,约定服务期。乙方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支付违约金。第二十七条 乙方负有保密义务的,双方可以订立专项协议,约定竞业限制条款。乙方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支付违约金。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二十八条 以下协议作为本劳动合同的附件:
1、岗位协议书
2、培训协议书
3、保密协议书
4、……第二十九条 双方约定的其它事项:。第三十条 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第三十一条 本劳动合同未尽事宜,按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二条 本劳动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甲方(公章)乙方(签字)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签字日期:年月日 签字日期:年月日
2.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篇二
一、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现状
根据2012年《河北经济年鉴》数据显示, 截止2011年, 河北省总人口7240.51万, 其中, 农业人口3938.837万, 占总人口的54.40%;在农业人口中, 农村劳动力总量为1439.63万, 占农业总人口的36.55%。如图1, 2002~2011年, 10年间河北省农业劳动力在劳动力总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 呈下降趋势, 特别是2004年较2003年下降了3.55个百分点, 可见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正在进行转移。
二、河北省待转移农村劳动力测算
目前关于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计算方法主要有劳动生产率比较计算法、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农业技术需要法、陈先运的劳均耕地面积计算法, 本文采用劳均耕地面积计算法对河北省待转移农村劳动力数量进行粗略估计。该方法待转移劳动力公式如下:
劳均耕地面积计算法认为1952年我国农业劳动力是充分利用的, 即不存在待转移的劳动力。公式中, Mt表示第年劳均耕地面积;St表示第t年实有耕地面积;Lt表示第t年农业实际劳动力数量;SLt表示第t年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β表示经营耕地变动率, 它反映随着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每个劳动力所经营耕地的变化, 经过论证β的数值为0.0018[2]。
将β=0.0018, t=2011代入公式1, 求得Mt=0.5522;将St=598.89万公顷, Lt=1439.63万人代入公式2, 求得St/Mt=1084.55, SLt=355.08, 即2011年河北省有355.08万农村劳动力待转移。
三、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
(一) “阳光工程”培训现状。
为了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 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 在科技部、建设部的共同组织和实施下, 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即“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河北省是从2004年开始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 到2013年培训基地已经达到了439家。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 农村人口基数大, 人均耕地面积2.28亩, 阳光工程的开展, 将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的以自发为主, 呈现无序、盲目流动状态, 变为合理、有序的流动。既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就业, 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改善了生活水平, 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 培训模式。
目前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要有以下六种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按需设课, 由职业学校主动出击, 与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签订联合办学和劳动力开发培训协议的“订单”模式;让农村劳动力向流出地转移, 主动为当地企业培训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以实现本地产业升级的就地转移培训模式;利用乡镇成人学校对回乡初中毕业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教育的新增劳动力“3+1”培训模式;职业学校主动与外省市职业学校、企业、中介机构联合的联合办学模式;通过中外合作办学, 打开向境外输送劳动力渠道的国际劳务合作模式;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实行减、免学费等优惠政策的扶贫培训模式;利用网络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及时把信息和技术送到农民手中的网络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模式。
(三) 培训主体。
根据组织培训的主体不同, 可以分为国办职业学校 (国家出资兴办) 、民办职业学校 (社会组织或个人出资成立) 以及各类企业组织的业务与技能培训。其中国办职业学校在现有的培训机构中占据较大比例, 包括职业中学和各类劳动技校;民办职业学校正在蓬勃发展, 是农村转移劳动力不可或缺的培训机构;各类企业开展的培训主要由企业内部人员负责, 培训对象主要是即将在企业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 有时也将培训对象扩展为待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
(四) 培训内容。
河北省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 培训项目主要以交通运输、建筑、家政服务、计算机和机械制造等方面为主, 涉及的内容涵盖农机使用、建筑工匠、动物防疫、农产品加工、旅游服务等, 大体可分为专业农业知识与技术 (农业相关的实用知识, 比如动物养殖技术、农作物种植技术等) 和非农业知识培训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领域的实用知识与技术, 比如机械维修、驾驶技术、服装制作、家政服务、美容美发、金融知识, 并注重法律意识、权益意识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两类。
(五) 培训周期。
培训周期包括短期培训 (三个月以下) 、中期培训 (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 和长期培训 (一年以上) 。长期培训主要由职业院校开展, 学员通过一年以上的全日制在校培训和学习, 最终取得有关的学历;中期培训, 学员主要采取集中授课或者利用业余时间, 对有关技术和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 最终取得培训证书;短期培训, 以某项实用技术为培训内容, 针对性强, 以迅速掌握为目的。
(六) 培训方式。
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要采取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以理论为指导, 以生产实践为手段, 提高农民在生产中的实践操作能力, 进而提高其就业能力。同时注重组织农村劳动力参观发达农村的生产、生活以及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情况, 通过实地考察, 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事迹, 对于农村劳动力来说, 能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他们参加转移培训的积极性。
另外, 跟据农民的实际情况, 可选择异地培训或就地培训方式:一是异地培训, 是在培训学校集中培训, 有利于保证学习的效果, 要求学员根据学校制定的培训计划, 在规定的时间到学校参加统一学习。二是就地培训, 是针对那些没有条件到培训学校参加集中培训的学员而开展的, 包括在学员聚集地培训和在工作单位培训。前者是由组织培训的单位选择学员比较集中的地点, 利用一定的时间对学员进行培训;后者是由企业内部的培训人员或者外聘的培训教师在企业内对员工针对岗位需求进行的培训。
(七) 培训经费。
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社会赞助。财政拨款由国家专项培训资金和省培训经费两部分组成, 其中一部分拨付给培训学校, 作为专项资金支持, 还有一部分以代金券的形式发放到农村转移劳动力手中, 可用于支付学费, 从而降低参加培训的成本, 提高了其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社会赞助来源于一些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出资, 目前在河北省的培训经费中占据的比例还比较小。
摘要:河北省位于我国华北平原, 是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 2011年农业人口3938.837万, 占人口总量的54.40%, 农村人均耕地面积2.28亩, 人均年收入7119.69元, 远低于城镇居民18292.23元的年均收入水平。要切实提高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 解决“三农”问题, 关键是要通过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 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本文采用劳均耕地面积计算法测算出河北省2011年有355.08万农村劳动力待转移, 并对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城镇化
参考文献
[1] .赵排风.河南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模式研究[J].河南农业, 2011
[2] .邱晖.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测算与趋势研究[J].商业经济, 2011
[3] .周静云.湖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2
[4] .张安良.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2
[5] .张雪聪.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2
3.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篇三
关 键 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5-0040-02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农村劳动力能否合理有序地转移,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良好运行,也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河北省农业人口众多,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剩余劳动力规模较大。因此,研究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
1. 转移以较高素质劳动力为主。据统计,河北省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从文化程度上来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约占22%,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约占78%。由此可见,外出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明显高于整体劳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有优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劳动力的素质高低与其转移方式、转移的成败、转移的社会影响等关系极大。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的高低,专业技术的强弱,决定了他们在转移就业中对产业、区域空间的选择。农村中高素质的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也说明了市场对素质较高或有一定专长的人才的迫切需要。
2. 转移以青壮年男性为主。 与农村劳动力总体进行比较,河北省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年龄构成具有明显的青壮年特征,主要集中在18~35岁。该部分人群占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的65.41%,其中男性劳动力所占的比例超过70%。青壮年男性因其具有较高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对新事物、新环境的较强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
3. 转移区域以京津及东南沿海地区为代表的跨省输出为主。近年来,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趋势日渐增强, 区域转移劳动力人数不断增加。 从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输入地情况看, 河北省各市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以异地就业为主,其中,在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以跨省劳务输出为主。河北省跨省劳务输出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区,由于环绕京津地区这一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向京津等周边省市地区转移就业最为突出。另外,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且有很多劳动密集型的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这一地区也是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流向的又一主要区域。
二、影响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关系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分析影响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比较各因素的不同影响力就具有重大意义。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有很多,我们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指标, 以保证分析结论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另外,所选评价指标应能揭示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同时能够进行指标量化。因此,本着典型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本文选择人均耕地面积、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率、第二产业贡献率、第三产业贡献率等8个指标作为自变量,考察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
(二)模型分析
1. 模型的构建
在模型分析上,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在回归分析中,自变量为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8个主要指标,因变量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河北经济年鉴》(2001-2010)中2000~2009年各指标数据。下面采用将因变量和自变量各自取对数的线性变换方式,进行回归拟合分析。
令y'=Lny,x1'=Lnx1,x2'=Lnx2,……,xP'=LnxP
回归方程为:
y'=β0+β1x1'+β2x2'+……+βpxP'+ε
其中,y为因变量,x1,x2,…xP为自变量;β0,β1,β2,……βP为P+1个未知参数,β0称为回归常数,β1,β2,……βp称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误差。
在回归分析中,本文采用最小二乘估计法对未知参数进行估计,即寻找β0,β1,β2,……βp各未知参数的估计值,使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离差平方和达到最小。
2. 变量功能描述
本文选择人均耕地面积(x1)、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x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x4)、人口自然增长率(x5)、城镇化率(x6)、第二产业贡献率(x7)、第三产业贡献率(x8)等8个指标作为自变量,来分别描述土地对劳动力的吸纳程度、劳动力文化素质对转移率的影响、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劳动力支付转移成本的能力、人口增长对劳动力的排斥程度、城镇化水平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及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并综合比较各变量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
3. 模型分析
我们采用SPSS13.0进行最小二乘回归估计,运用向后筛选方法,得出以下回归结果。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率影响因素模型
依据回归模型,回归方程表述为:
Lny=-4.521-1.451Lnxl+1.520Lnx2-0.033Lnx3+0.314Lnx4+0.160Lnx5+0.080Lnx6+0.564Lnx7+0.305Lnx8
(2)回归系数的检验
由表1可知,样本决定系数为修正后的R2=0.966,由此可以说明回归方程高度显著。
(3)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根据表2可以看出,F=38.426,P值=0。这既说明模型很好地拟合了样本数据,又充分说明自变量整体上对因变量高度显著。
nlc202309040449
(4)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根据分析结果可知,各自变量回归系数的P值均小于0.05,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各变量对因变量具有高度显著相关关系。
由此可知,该回归模型成功通过各项统计检验,且自变量能够很好地解释因变量,利用该模型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具有科学合理性。
三、回归结果分析与结论
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各自变量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具有以下相关关系:
1. 人均耕地面积的回归系数小于零,表明人均耕地面积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呈负相关关系,并且人均耕地面积每减少一个单位,劳动力转移率将增加1.451个单位。因此,人均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人多地少矛盾的日益突出,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被迫转移。近年来,随着河北省土地流转规模的增加和人均耕地面积的骤减,大量农村劳动力加速向城市转移,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因此,如何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是土地流转背景下河北省下一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2. 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回归系数为1.520,说明大力开展农村教育,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水平可以促进其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大量新增农村劳动力将在城乡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寻找新的就业岗位,非农产业将是农村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这就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技能差,大多数农民只掌握了粗放型、浅层次的劳动技能,对技术要求高的二、三产业经营难以适应,这不仅制约了其转移数量,而且制约着其转移层次,一方面直接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供给,另一方面加剧了低层次就业领域的竞争,使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面临重重障碍。因此,为了使农村劳动力得到有效转移,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重视九年义务教育,增加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推广适用技术教育,实施素质就业;其次,各级政府要投入专项资金,积极开展引导性培训,集中力量搞好职业技能培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
3.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回归系数为-0.033,说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呈负相关关系。农业生产条件得以改善,农民收益得以增加,故而减少了其向城市的转移。
4. 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呈正相关关系,P值为0.042,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这是因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需要支付一定的经济成本,经济成本主要是农民进入城市后“获取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把握投资机遇”等城市化所带来的共同利益而付出的成本, 主要包括用于进城的路费和路途其他开支,寻找工作过程中的开支、支付务工培训等的转移成本和房租、饮食、日用品、医疗等生活成本。以上各项开支均要有一定的收入基础作为保障,因此,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不仅能够增强农村劳动力支付经济成本的能力,加速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提高其转移的稳定性,而且它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结果和意义所在。
5.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回归系数为0.160,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呈正相关关系。 这反映出随着河北省人口的不断增长,剩余劳动力的被排斥程度不断增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压力也不断增大。
6. 农村城镇化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率正相关,提高城镇化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河北省城镇化水平较全国偏低。河北省人口城镇化水平低,第二、三产业对农村劳动力吸纳能力弱,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与规模。因此,要努力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7. 第二产业贡献率的回归系数为0.564,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正相关, 表明加快第二产业发展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第二产业发展,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现代加工制造业,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同时,要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制造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 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鼓励企业增资扩产、技改挖潜等手段,改造提升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条件,大力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现代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大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精细化工、家电制造等产业,提升其规模和水平,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第二产业的优化升级。
8. 第三产业贡献率的回归系数为0.305,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正相关, 表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弹性较大,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有利于解决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首先,应优化投资体制改革,广开第三产业资金来源和筹资渠道,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增加第三产业资金投入力度;其次,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仓储和交通运输业、通信和信息服务业等;再次,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增加第三产业的城市载体,促进第三产业农村劳动力的总量扩张。
综上所述,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民人均家庭纯收入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农村城镇化率、第二、三产业贡献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率正相关,人均耕地面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负相关。因此,政府应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等来推动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
(责任编辑:李丹;校对:龙会芳)
4.河北省职工劳动模范管理规定 篇四
《河北省职工劳动模范管理规定》已经2005年12月28日省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2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季允石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河北省职工劳动模范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职工劳动模范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职工劳动模范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职工劳动模范,是指省人民政府命名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的职工身份的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河北省劳动模范和河北省先进工作者。
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每3年至5年召开一次表彰大会,对评选出的职工劳动模范集中进行命名表彰。
对做出特殊贡献的先进人物,省人民政府可以在表彰大会间隔期间适时予以命名表彰。
第四条 职工劳动模范的评选名额,由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劳动模范评选表彰工作机构根据各设区的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和有关部门、单位的具体情况以及职工人数提出,报省人民政府审定,并在表彰大会召开之日3个月前下达设区的市和有关省直部门、中央驻冀单位。
第五条 职工劳动模范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模范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职业道德规范;
(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在本职工作中业绩突出或者工作成果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并被群众公认。
职工劳动模范评选的具体条件,由劳动模范评选表彰工作机构依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以及前款规定的基本条件拟订,报省人民政府审定后执行。
第六条 评选职工劳动模范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面向基层、工作生产第一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行业以及社会各阶层;
(二)公开、公平、公正,接受社会监督;
(三)推荐人选一般从设区的市劳动模范或者享受设区的市劳动模范待遇的先进个人中产生,工作业绩特别突出的先进个人可以直接列为推荐人选;
(四)妇女和少数民族职工占有适当比例。
第七条 评选职工劳动模范应当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推荐人选由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按分配的名额自下而上、民主推荐产生,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后逐级上报,被推荐人选是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主要负责人的,在上报前应当征求其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意见;
(二)设区的市和有关部门、单位以及劳动模范评选表彰工作机构接到被推荐人选的材料后,按规定的条件进行审查核实;
(三)劳动模范评选表彰工作机构通过媒体公示被推荐人选名单,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
(四)劳动模范评选表彰工作机构根据核实情况和公示结果,提出拟命名表彰的职工劳动模范名单,报省人民政府审定;
(五)省人民政府经审定后对企业推荐的人选授予河北省劳动模范称号,对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推荐的人选授予河北省先进工作者称号,对河北省劳动模范和河北省先进工作者人选中事迹特别突出的个人,授予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称号。
第八条 省人民政府对职工劳动模范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章,并给予一次性物质奖励。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工会组织做好职工劳动模范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及时解决职工劳动模范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宣传职工劳动模范事迹,弘扬劳动模范精神。
职工劳动模范所在单位应当发挥职工劳动模范的作用,并加强对职工劳动模范的培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其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职工劳动模范所在单位应当确保职工劳动模范就业。因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在机构改革中被撤销、合并或者裁减人员以及企业停产、破产、解散、改制等原因致使职工劳动模范面临失业的,其所在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安排职工劳动模范就业;不能安排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责成有关部门、单位解决。
第十一条 职工劳动模范退休后,获得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称号的,其退休费在规定标准的基础上提高百分之十五,获得河北省劳动模范和河北省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每获得一次,其退休费在规定标准基础上提高百分之五,最高不超过百分之十五。提高后的退休费不得超过本人原工资总额。
职工劳动模范所在单位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提高退休费所需的费用由原开支渠道解决;所在单位是企业的,所在单位应当在其获得劳动模范称号的当,按前款规定的标准为其一次性缴纳企业年金,退休后按规定发放。
第十二条 职工劳动模范所在单位应当依照本省有关规定,自职工劳动模范退休(离休)的次月起,向其按月足额发放荣誉津贴。职工劳动模范退休(离休)时的所在单位被合并或者改制的,由合并或者改制后的单位负责发放,退休(离休)时的所在单位被撤销或者破产、解散的,由同级人民政府确定的机构负责发放。
第十三条 职工劳动模范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进行医疗时,医疗时间不足6个月的,按本人原工资标准或者医疗前3个月的月平均工资全额发给工资;医疗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按本人原工资或者医疗前3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百分之七十五的标准发给病伤救济费。
第十四条 职工劳动模范所在单位整体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应当参照公务员医疗补助费的标准,为职工劳动模范缴纳医疗补助费;未整体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应当在当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为职工劳动模范个人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并按公务员医疗补助费标准缴纳医疗补助费,或者参照当地公务员的医疗费报销标准为职工劳动模范报销医疗费。
第十五条 对职工劳动模范每年组织一次健康体检。所需费用,由职工劳动模范所在单位的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解决。职工劳动模范没有工作单位的,由其所在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解决。
第十六条 在职职工劳动模范每1年至2年参加一次休养活动。所需费用由组织休养活动的工会组织和职工劳动模范所在单位共同负担。休养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第十七条 职工劳动模范报考本省成人高等院校的,省成人高校招生机构可以在其考试成绩基础上增加分数投档。
第十八条 职工劳动模范的家庭符合当地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条件的,当地人民政府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优先为其提供住房保障。符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条件的,应当优先批准其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第十九条 对生活困难的职工劳动模范,依照本省有关规定给予生活困难补助和特殊困难救济。
第二十条 职工劳动模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人民政府撤销其劳动模范称号:
(一)伪造先进事迹骗取劳动模范称号的;
(二)被推荐时隐瞒严重错误的;
(三)受到开除公职处分的;
(四)被劳动教养或者受到刑事处罚的;
(五)非法离境的。
第二十一条 职工劳动模范称号被撤销后,应当收回其荣誉证书和奖章,并停止享受有关待遇。
第二十二条 由国家有关部门命名并按规定应当享受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先进工作者待遇的本省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的职工身份的先进个人,参照本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5.河北劳动合同 篇五
乙方:
《劳动合同书》说明
1、甲方,指用人主体。填写用人单位全称。
2、乙方,指劳动者。填写劳动者姓名。
3、委托代理人,指受法定代表人委托(授予委托书)并代理其签约的人。
4、甲乙双方除签订本合同书外,可以签订其他专项协议书,作为本《劳动合同书》的附件。
甲方:乙方:
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码:
法定代表人:出生日期:年 月 日
或户口所在地住址:
委托代理人:所属街道办事处:
地址:本人现住址:
邮政编码: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甲乙双方经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并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
一劳动合同期限
第一条:甲乙双方同意按以下第--种方式确定本合同期限:
1、有固定期限: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合同期限为---年----个月;
2、无固定期限:从--年--月--日起到法定的或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时止;
3、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从--年--月--日起至--工作任务完成时止,并以--工作任务完成为终止合同的标志。
试用期----个月,自---年--月二日始,至--年--月--日终止。
二工作岗位和内容
第二条:根据甲方工作需要,安排乙方担任--岗位工作。
第三条: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按时完成甲方规定的工作数量,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第四条:工作岗位职责要求,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因生产经营发生变化,甲方有权调整乙方的工作岗位。乙方不适应本岗位工作或对本岗位工作不能胜任时,甲方有权决定对其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
6.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篇六
【文 件 号】冀劳社办[2006]151号 【颁布部门】河北省其他机构 【颁布时间】2006-11-01 【实施时间】2006-11-01 【时 效 性】有效
河北省电力公司,石家庄、邯郸、保定、邢台、沧州、衡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所辖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冀政[2006]57号,进一步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行为,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现就规范管理河北省南部电网供电企业(以下简称供电企业农村电工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规范供电企业农村电工管理的重要意义
农村电工是供电企业招用的农民工,直接从事农村供电生产和服务工作。加强和规范管理供电企业农村电工,对于维护农村电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电网可靠运行,提高农村用电优质服务水平,全面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于河北省南部电网供电企业招用的从事农村低压电网运行维护和农村用电服务工作的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用工的农民工。
三、规范劳动关系
(一各供电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和制度,招用农村电工必须依法订立并履行劳动合同,与农村电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文本分别采用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监制的《全日制农村电工劳动合同书》(附件
1和《非全日制农村电工劳动合同书》(附件2。签订劳动合同后要按有关规定到供电企业所在地县级及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办理用工备案手续。
(二各供电企业应根据农村电工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岗位科学合理地确定实行全日制工作制或非全日制工作制。对于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累计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0小时的农村电工应采用非全日制用工,按小时计酬。
(三招用的农村电工应符合《河北省乡(镇电管站改革实施细则》(冀经贸调〔1999〕479号第十三条规定的条件,同时招用的农村电工要经过专门培训,取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和《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
四、农村电工的工资福利待遇
(一实行全日制工作制的农村电工按月(日计酬;实行非全日制工作制的农村电工按小时计酬。其工资收入不得低于地方政府规定的月(日最低工资标准或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各供电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职工休息休假的规定,延长工时和休息日、法定假日工作的,要依法支付加班工资。实行非全日制工作制的农村电工,其日平均工作时间和累计周、月工作时间由各供电企业根据其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和工作范围等因素核定。累计周、月工作时间超出核定工作时间的,按《劳动法》有关规定计发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
(二各供电企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电工工资支付管理办法,确保农村电工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给本人,做到工资发放月清月结或按劳动合同约定执行。
(三各供电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职业安全和劳动保护规程及标准,按规定配备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护设施,发放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
(四各供电企业要高度重视农村电工的社会保障工作,优先解决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
1、依法将农村电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各供电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和《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为招用的农村电工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
2、积极将农村电工纳入医疗保险制度范围。各供电企业要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办字[2006]74号要求和各统筹地区的统一部署,为本企业招用的实行全日制工作制的农村电工建立基本医疗保险。有条件的供电企业,可直接将稳定就业的实行全日制工作制的农村电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已经按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为实行全日制工作制的农村电工办理了参保缴费手续的,按有关规定继续执行。
实行非全日制工作制的农村电工可以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发〔2003〕12号和统筹地区关于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以个人身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按照待遇水平与缴费水平相挂钩的原则,享受相应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3、研究探索适合农村电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出台以前,有条件的供电企业可以尝试将稳定就业的实行全日制工作制的农村电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经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实行全日制工作制的农村电工,企业要继续为其缴费。
实行非全日制工作制的农村电工可以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发〔2003〕12号的规定以个人身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企业代缴的,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按有关规定由个人负担。
五、规范和加强农村电工管理
(一各供电企业要建立使用农村电工的动态管理机制,严格按照录用条件招用农村电工。在规范劳动关系的初始阶段,条件成熟的单位应按照劳动定员数量招用农村电工。
(二按照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根据农村电网的安全可靠性和提高农村用电优质服务的要求,各供电企业要加大对农村电工生产技能的培训力度,并进行生产技能考试考核。
(三各供电企业要加强农村电工劳动合同管理,与农村电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要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暂
行规定〉废止后有关终止劳动合同支付生活补助费问题的复函》(劳社厅函〔2001〕280号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助费。
(四各供电企业要依法招用农村电工,根据本意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规范管理农村电工实施细则。遇国家政策调整,按调整后的政策执行。
附件:
1、全日制农村电工劳动合同书(略
2、非全日制农村电工劳动合同书(略
7.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篇七
1 劳动者权益保障现状调查——以河北省为例
本文数据来源于课题组对河北省不同行业、不同单位性质、不同岗位、不同职位、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多名企业员工的真实问卷调查和现场采访。将问卷和采访数据进行整理并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从而得到河北省企业员工的劳动者权益保障指标, 通过对样本的解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河北省企业员工当前在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 本文对劳动者权益保障和幸福感两个问卷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其中两个问卷的平均得分如图1、图2所示。
(1) 在对劳动者权益保障问卷的描述中, 6个主要因素的得分情况都不容乐观, 说明多数劳动者对自身权益的获得情况并不满意。其中, 工会建设形同虚设, 并未对劳动者权益保障做出实质贡献;劳动合同的相关制度存在合同不规范、签订率低、执行差等情况;劳动双方之间的关系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尚未达到信任程度;劳动争议状况相对良好, 但尚有很大上升空间;薪酬待遇结构不合理, 缺乏竞争力;劳动者权益存在不同程度的受侵害现象。
(2) 在幸福感的问卷中, 各个因子的表现同样差强人意。对于职业愿景, 多数人持观望态度, 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信赖感不强;工作环境满意度总体趋于正常, 但两极分化严重, 部分特殊行业工作环境仍旧很差;人文关怀尚且存在冷漠, 劳动者对于竞争压力下人与人之间温情的缺失表现出不满;在工作状态方面, 由于竞争和就业压力的影响, 有些职业选择更多是迫于生活压力而非喜爱;工作胜任力的表现结果相对乐观, 但还未达到完全契合;关于个人发展前景, 同样有很多人是屈从于现实, 并没有更高的理想抱负。
从两份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 河北省企业员工的幸福指数偏低, 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也并不到位。
注: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式计量法进行设计, 得分区间为1~5, 依次递增, 1表示很不满意, 5表示非常满意。
2 劳动者权益保障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对河北省企业的调研情况分析, 将河北省企业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进行梳理总结, 问题突出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如表1所示。
3 劳动者权益问题的成因分析
3.1 经济利益的驱使
价值增殖一词出自马克思的《资本论》, 而所谓的价值增殖发生在资本的生产过程中, 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购买原材料, 加工和销售。在这三个过程中, 对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的投入是必要条件, 这些固定资本的投入是不可变资本。在将原材料变成商品投入市场时, 其销售价格和最终利润也要受到市场规律的影响, 企业家并不具备决定权。如此一来, 只有加工这一过程是可由企业家支配的, 这也就意味着“剥削”劳动者是企业家实现价值增殖的最直接途径。因此, 调控劳动者工资、工时、保险、培训等可变资本便成为最简单有效且法律风险最小的一种手段。在这种雇佣关系本质和资本剥削的驱使下, 劳动者权益首当其冲成为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牺牲品。
3.2 维权意识薄弱和维权途径、成本的权衡
首先, 在我国, 对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的相关教育并不普及, 许多劳动者对于法律所赋予的自身权益和企业应当承担的义务缺乏认知, 不懂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其次, 一些不良企业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尽可能的降低劳动成本, 由于劳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许多劳动者又迫于生活压力不想丢掉工作机会, 因此只能是委曲求全。再次, 在维权通道方面, 企业工会的不作为让劳动者缺乏信任, 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又将承担巨大的时间、精力、财力和不一定胜诉的风险成本, 另劳动者望而生畏。最后, 劳动保障监管力量薄弱、手段落后。许多劳动争议由于监察职权受限、调查取证困难、审判程序复杂等原因, 导致劳动者权益无法及时得到申诉和补偿。监察监管工作的开展缓慢、成效低下、执法效果甚微、行政处罚不严等缺点都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3.3 工会维权职能的缺失
按国际惯例, 工会组织是解决劳动双方纠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代表职工同企业抗衡的力量载体。在西方国家, 工会组织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 机制已比较健全, 人们通过工会维权的意识也比较成熟, 现如今工会已然成为工人维护自身权利必不可少且行之有效的手段。在我国, 工会组织虽然是依法成立, 在法律上属于人民团体, 但一直存在着“脱离人民群众”的现象。针对我国企业工会的这种特性, 有的学者提出了工会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是有选择性的, 工会保障劳动者的“底线型”劳动权益, 而对“增长型”劳动权益效果甚微, 我国工会这种“稻草人机制”无实际威力, 更多的是具有象征意义, 给违法乱纪者以威慑, 作用有限。还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工会组织的性质是“类政府机关”因此, 中国工会要处理的最核心问题是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事实证明, 在我国, 工会基本都是迫于法律压力而成立的闲置组织, 经费来源主要由企业和政府提供, 管理成员也都是企业员工兼任, 并不是劳动者自发自治的社会团体, 这种工会组织基本属于“半独立”性质。因此, 在现实生活中, 这种形同虚设的组织团体是不具备同企业抗衡的力量和作用的, 所以其难以取得劳动者信任并肩负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任。
3.4 劳动双方缺乏信任
吴中伦等学者从心理契约的视角分析了企业劳动关系的信任治理, 得出结论表明心理契约是维系组织内信任的内在保证, 加强培育关系型心理契约和情感型信任是构建私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很多企业中的实际表现是, 用工方高高在上, 劳动者则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心态, 使得劳动双方缺乏建立信任的基础。这种信任的缺失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传统意识形态对当今劳动关系产生的影响。
在几千年的封建等级制度统治下, 极少数的权贵势力掌握了绝大多数的生产资源, 广大劳动者长期处于被剥削阶级, 劳动者以自身劳力来换取生存条件, 有些甚至连自己身体、意识都是权贵阶层的附属品, 根本没有自主支配和选择权。这种封建尊卑思想深入人心, 人们缺乏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到了计划经济时代,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有企业大量涌现, “铁饭碗”这种行政化劳动关系模式使职工必须紧紧依附于企业, 劳动者的各项权益得失完全取决于企业, 用工单位对劳动者的工作和福利有绝对的支配和处置权。在这种情况下, 劳动者为了保住“铁饭碗”, 往往选择忽视自身权益被侵害的事实。改革开放之后, 市场经济蓬勃发展, 但传统思维惯性的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 需要通过相当长时间先进理念的洗礼。因此, 劳动双方若无法摒弃地位和心理上所存在的落差, 双方之间就会难以产生信任。另一方面原因是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和发展理念与员工的期许背道而驰,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二者之间气场不同是很难真正融合在一起的, 这也是企业和员工之间难以互相产生认同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4 基于劳动者权益保障提升员工幸福管理的策略
保障劳动者权益是提升企业幸福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提升企业幸福管理, 势必要从保障劳动者权益入手, 相信随着人们劳动者权益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保障策略的有效实施, 必将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企业的幸福管理。如今, 随着劳动者权益范畴的不断扩大, 从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方方面面入手去提升企业幸福管理也不太现实, 针对以上对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成因的分析, 从主要矛盾入手, 现针对各个成因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4.1 逐步实现薪酬福利合理化
众所周知合理的薪酬福利一方面可以提升员工生活水平, 增加人员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会吸引更多的人才, 调动员工积极性, 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实现薪酬福利待遇合理化, 其原则只有一个, 即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性。对内公平包括三个层次:分配公平、过程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依托于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 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充分注重考核标准的科学性和执行过程的公正性。要实现过程公平离不开对各个环节明确的考量标准、对考核过程的公开以及各成员的监督。机会公平指组织向内部成员提供相对公平的发展机会, 包括晋升机会、学习机会、参与机会等, 需要组织建立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充分尊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要做到对外公平需通过行业薪资调查, 充分了解同行业薪资平均水平、结合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岗位级别等确定该人力的市场价值, 进而确定薪酬福利标准。具体实现路径如图3所示。
4.2 确保劳动合同更人性化
劳动合同本该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合法协议。各用人单位应当自觉订立并保证其内容的合法有效性。但是从调查结果看, 在劳动合同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诸如不签订合同、合同条款不合法、不按合同执行等, 即使签订了合同, 得到保护的一般也是企业。确保合同合法化, 力求更人性化任重而道远。仅仅靠企业的自觉, 员工个人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企业、个人、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保障实施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劳动者应增强自我权益保护意识、能够辨别各条款的合法性, 增强维权意识。了解合同法知识是劳动者增强自身对合同合法性辨识力的基本前提, 我国劳动合同法专门规定了劳动合同的有关事项, 如果违反了该法的规定, 则可以认定劳动合同不合法。比如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哪些劳动合同是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对劳动合同的有效性有争议的, 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进行确认。
(2) 企业严格遵守劳动法相关规定, 依法制定合同的同时, 应结合自身特点更人性化。在劳动合同中体现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明确规定当员工做出何种贡献时企业应当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 给员工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等。而不仅仅是注重在制定劳动合同时过分强调企业的权利和员工的义务。相信更人性化的劳动合同可以在提升员工幸福感的同时无形中也保护了劳动者权益, 进而实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双赢。
(3) 相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保证劳动合同内容的合法性以及执行的有效性。虽然大多数用工者与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签订了劳动合同,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劳动者无论是在市场交易领域还是在生产领域, 都不占主导地位。客观现实决定了不能完全靠资方的自觉性, 去按照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必须加强劳动监察部门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合同订立解除情况、遵守国家规定情况等其他劳动监察事项的监督和检查, 在确保劳动合同合法性的同时, 保障其在执行过程中的有效性。
(4) 社会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引导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高对劳动合同的重视程度。加强宣传, 引导全社会树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念, 需要社会各界提高认识, 齐抓共管, 形成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社会合力。正确的舆论导向也可以促进用人单位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规, 主动配合执法维权。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 注重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才能逐步形成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氛围。
4.3 促进工会组织务实化
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是员工与企业沟通的桥梁, 承担着维护员工利益, 维护企业和谐稳定的重要责任。然而调查显示, 目前企业在工会组织建设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其改善的关键还在于务实化。可以从渠道建设、人员队伍、制度建设、指导思想四方面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务实化。
(1) 建立与员工密切联系的通道, 走好群众路线, 真正了解员工的心声。工会作为服务于员工的组织机构, 要加强下行沟通渠道建设, 保障职工的知情权。一是及时向职工传达上级部门的决策和意图, 使职工知晓企业发展目标以及经营现状;二是让职工知晓工会的组织架构以及工会的各项制度以及工作职责。除此之外, 工会还要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员工的诉求, 及时解决员工工作以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2) 提高工会队伍的整体人员素质, 组建以服务员工为工作宗旨的工会队伍。工会队伍是工会整体工作的承担者, 其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工会组织的发展和工作的开展情况。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不断创新、提高效率、加强工会队伍建设, 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全面提高工会队伍人员素质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一是增强工作责任感;二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三是推进领导机构建设。
(3) 以合理的机制作引导, 使工作在开展时能够自觉落到实处。合理的工作机制可以起到科学的引导作用。张丽在《非公企业工会机制建设探讨》中指出在工会机制建设中, 一要设置工会组织机构是工会机制建设的首要前提;二要强化工会组织领导是工会机制建设的必要保证;三要开展工会组织活动是保持工会组织活力的重要环节。
(4) 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企业文化, 时时处处为员工着想。工会作为员工利益的维护者和表达者。在工作过程中应当走好群众路线,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增强员工对企业现状的了解, 充分参与到管理当中。“以人为本”的工作思想可以团结职工、凝聚队伍, 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企业发展过程中更具人文关怀, 使员工深切的感觉到企业对人才的重视, 对员工的关怀。
4.4 增强双方之间的互信度
增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互信可以减少内耗, 提高工作效率。信任是相互的, 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在企业员工之间的磨合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要想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 畅通的沟通渠道是基础。由于高层和员工的站位不同, 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以及对全局的把握程度也不同, 在工作过程员工的行为就有可能偏离最终的目标。畅通的沟通渠道可以使双方相互交流意见, 统一思想认识, 相互协作, 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企业伦理与员工职业道德是建立彼此互信的重要保障。一个是靠自觉实现过程, 主要靠最初人才选拔时注重德才兼备, 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关爱信任的员工, 员工乐于奉献、认真负责的企业文化;一个是靠制度约束, 信任的建立完全靠自觉难以实现, 在建立的过程中还需要制度的适当约束, 管理者要做到信任有度, 监督结合。企业与员工之间信任的缺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 良好的企业文化难以形成, 企业的经营战略难以贯彻和实施, 人员流失严重, 反馈机制效果减弱等。因此企业和员工要充分认识到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来讲可以降低管理成本, 加强团队合作, 对于员工而言, 可以有良好的工作氛围, 增强工作幸福感, 有利于双方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参考文献
[1]吴清军, 刘宇.劳动关系市场化与劳工权益保护——中国劳动关系政策的发展路径与策略[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3 (01) .
[2]孙中伟, 贺霞旭.工会建设与外来工劳动权益保护——兼论一种“稻草人机制”[J].管理世界, 2012 (12) .
[3]许小军, 吴清军.中国工会性质特征与核心智能的学术辨析——基于国家体制框架内工会社会行为的视角[J].人文杂志, 2011 (5) .
[4]吴中伦, 陈万明, 沈春光.私营企业劳动关系信任治理实证研究:心理契约视角[J].统计与决策, 2010 (7) .
[5]王赣华.提高企业薪酬竞争力的措施[J].现代企业, 2007 (12) .
[6]左剑君.论大学生就业与劳动合同法的适用[J].鄂州大学学报, 2009 (03) .
[7]秦国荣.劳资均衡与劳权保障:劳动监察制度的内在功能及其实现[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6) .
[8]蒋燕玲.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中旬刊) , 2015 (06) .
[9]王俊海.新形势下加强工会队伍建设的探讨[J].赤子, 2015 (6) .
[10]张丽.非公企业工会机制建设探讨[J].改革与开放, 2007 (6) .
【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推荐阅读:
2022年河北省申论热点——善行河北08-19
河北省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安全保卫工作暂行规定(河北省人民11-07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北省实施文化市场管理责任制09-27
河北省新民居建设08-05
河北省新农保政策08-23
河北省肥料协会文件11-12
河北省高中会考试题08-18
河北省市场的薪资调查09-22
河北省文科高考试题11-05
河北省建设执业信息网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