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图画ppt课件

2024-11-05

秋天的图画ppt课件(共7篇)

1.秋天的图画ppt课件 篇一

●PPT常用的交互方式

PPT课件给人的普遍印象是结构化程度高, 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递信息, 无法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这是对PPT课件的误解。超链接、动作设置和触发器是Power Point用来实现多种交互的主要手段。超链接和动作设置本质上差别不大, 只是操作界面和设置方式略有区别, 两者都可以对图片、图形、形状、文本等对象创建超链接, 实现打开文件、运行程序、幻灯片跳转、打开网页和发送邮件等交互操作。超链接和动作设置实现了幻灯片页面对象与外部文件、幻灯片之间的交互操作;而触发器重在设计页面元素间的交互, 实现对动画、声音和电影的播放控制。触发器功能强大、使用简单, 在PPT课件交互性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

●触发器的设置

触发器像是一个启动开关, 点击这个开关会触发另一个对象的动作, 而如果不点击这个开关, 那个对象的动作就不会自动执行。比如, 幻灯片中有3张图片和3段对话, 图片就是触发器, 分别点击不同的图片, 就能播放不同的对话。操作时, 可以单击任意一张图片, 自行控制对话的播放顺序。利用触发器可以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或者希望挑战的题目, 而不需要按照教师设计的顺序来回答问题;可帮助教师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 引导学生进行猜测, 使他们感到愉快, 激励他们进行思考、学习、总结错误;触发器还可以控制动画的播放进度, 能更加灵活地演示动画, 还可以反复播放动画等。

触发器也是Power Point中的一个对象, 它可以是图片、图形、按钮, 甚至可以是一个段落或文本框。触发器的制作是以动画或书签 (仅针对音频和视频) 为基础的, 所以只有为对象设置好动画效果或添加书签后, 才能使用触发器功能, 否则无效。触发目标和触发器对象可以是两个不同的对象, 也可以是同一个对象, 即自己触发自己完成一个动画。一个触发器既可控制单个动画, 也可设置控制多个动画。触发器的制作有四个步骤: (1) 给对象添加动画效果; (2) 在“动画”功能区的“高级动画”组中单击“动画窗格”; (3) 在“动画窗格”中选择要触发的动画; (4) 在“高级动画”组中单击“触发”, 指向“单击”, 然后选择要触发动画的对象。

只要幻灯片中包含动画效果、声音或影片, 就可以为其设置触发器。根据动画效果的类型和交互特点, 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常见的交互类型。

1.进入动画型交互

为添加进入动画的对象设置触发器, 控制对象由无到有、由隐到显的动态交互。填空、选择、判断、解释、问答、热区响应等可设置此种交互类型。例如, 在幻灯片上创建一个问题和若干选项, 为每个选项添加判断结果和解释文本, 将答案选项设置为显示对应提示信息的触发器。当放映幻灯片时, 单击任一选项, 就会出现判断结果和解释文本。这种触发动画在虚拟实验动画中用得也较普遍, 控制对象的显示和隐藏。例如, 用一个按钮控制小球运动轨迹线的显示状态, 分别为小球添加进入和退出动画, 把两个动画的触发器都设置在同一个按钮上, 此时, 一个按钮就可以控制轨迹线的两种状态。

2.强调动画型交互

为添加强调动画的对象设置触发器, 使对象在幻灯片播放过程中得以突出, 以引起注意。教师在课件播放状态下, 需要对某些重点、难点、要点、关键词或重要的提示语、图片、图形等予以强调的, 可设置此种交互类型。例如, 在教师讲课过程中, 点击文字, 使文字变色或者加粗展示。

3.退出动画型交互

为添加退出动画的对象设置触发器, 控制对象由有到无、由显到隐的动态交互。这种交互类型适合于需要控制对象的退出消失时间、弹性调用预设资源、灵活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况。例如, 幻灯片上有8张生活用品图片, 要求学生根据图片用英语说一句短语。制作时, 用彩色方块遮住图片, 每个方块都添加了“缩放并旋转”的退出动画效果, 方块的动画触发器设为自身。放映幻灯片时, 单击任意一个方块, 它就以“缩放并旋转”退出, 露出被遮盖的图片, 从而达到了弹性调用图片的目标。

4.路径动画型交互

为添加动作路径动画的对象设置触发器, 控制对象开始运动的时间, 并可以掌握不同对象运动的先后次序。这类交互在演示型虚拟实验动画中最为常见。例如, 一个小球在旋转的同时围绕另一个球作圆周运动 (如图1) , 给小球分别添加“陀螺旋”强调动画和“圆形扩展”动作路径, “圆形扩展”动画的开始属性设为“与上一动画同时”。为自由掌握小球开始运动的时间, 在幻灯上插入一个“开始”按钮, 设置“开始”按钮为“陀螺旋”动画的触发器。这样设置后, 在放映幻灯片时, 只有点击“开始”按钮后小球才会运动, 小球的运动时间完全可由教师控制。触发器和路径动画相结合, 可以制作出“定滑轮”、“滑轮组”等各种物理实验演示效果 (如图2) 。

5.音视频播放控制交互

音视频播放控制交互是指通过播放控制条和触发器控制声音的播放、暂停和停止三种状态。在Power Point2010中, 音视频的播放控制功能得到了加强。在非播放状态和播放状态下, 鼠标移到音频图标或视频窗口上会自动显示播放控制条, 使得直观简单地控制音视频的播放成为了现实。

虽然播放控制条可以极方便地控制播放, 但我们还是习惯使用播放控制按钮来操作, 而且这样也比较美观。在幻灯片上分别插入音乐和表示播放、暂停、停止的3张图片, 选中表示音频文件的图标, 在“动画”功能区的“高级动画”组中, 单击“添加动画”, 分别添加“播放”、“暂停”和“停止”动画, 然后通过“高级动画”组中的“触发”按钮分别为“播放”、“暂停”和“停止”动画添加触发器, 具体操作步骤如图3。

在课件中, 经常需要实现点击某个对象后播放声音或视频的效果, 把媒体动画和触发器结合起来, 可以完美地实现这个想法。例如, 在音乐课件中, 点击幻灯片上的乐器播放不同的音乐;在英语课件中, 点击单词播放一段视频或读音。先插入所有的音乐, 给每个音频文件图标添加“播放”动画, 接着单击“高级动画”组中的“触发”图标, 指向“单击”, 选择要触发这段音乐的图片或文字。

●书签在互动中的妙用

书签是Power Point 2010中新增加的功能, 我们可以添加书签来指示视频或音频剪辑中关注的时间点。使用书签可快速跳转至视频 (音频) 中的特定位置。在进行演示时, 书签非常有用, 我们可以利用书签来快速查找视频 (音频) 中的特定点。

1.添加书签快速切换时间点

选中视频 (或音频) , 在播放控制条中把时间线定位至要关注的时间点, 选择“播放”选项卡, 单击“书签”组中的“添加书签”。演示时, 单击播放控制条上的书签标记, 就可以快速跳转至书签位置播放。书签的这一功能, 减少了视频 (音频) 剪辑、分割的麻烦。

利用书签的“搜寻”动画和触发器相结合, 能实现点击幻灯片上的对象就能快速跳转至指定时间点的功能。例如, 在“并联和串联的判别”视频中有四个实验 (如图4) , 单击不同的实验名称就能跳转到对应片段播放。制作方法也比较简单, 在视频上添加四个书签, 在每个书签上分别添加“搜寻”动画, 在“动画窗格”中选择动画项目, 设置相应的触发对象 (如图5) 。

2.利用书签触发对象动画

书签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触发器, 当课件中需要播放音乐 (视频) 到某一时间点, 自动出现一个单词、问题或图片时, 可以通过书签触发这个动画。例如, 在《计算机硬件》教学时 (如图6) , 我在视频的三处时间点分别呈现不同的问题, 这种方法可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 学生在观看视频时, 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学习注意力也得到了提高。利用书签触发对象动画的设置方法同前面类似, 不同的是把书签作为触发器 (如图7) 。利用书签触发的功能, 可提高音乐 (视频) 与页面各元素间的交互性, 丰富课件的表现效果,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书签的触发功能和对象动画巧妙结合, 可以实现音画同步、同步字幕等交互。

●用VBA实现PPT课件的互动

V i s u a l B a s i c F o r Applications (VBA) 是微软在其开发的应用程序中共享的通用自动化语言。在Power Point中, 结合控件工具, 利用其内嵌的Visual Basic编辑器编写代码, 可以制作出良好的反馈式交互课件。VBA在课件中通常适用于制作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等题型, 也能够实现随机出题、拖动对象等交互方式。Power Point 2010中, Visual Basic编辑器和控件工具箱在“开发工具”选项卡中, 因为Office 2010默认情况下不显示“开发工具”选项卡, 所以必须完成下列步骤才能启用该选项卡:在“文件”选项卡上, 选择“选项”以打开“Power Point选项”对话框, 单击该对话框左侧的“自定义功能区”, 在该对话框右侧的“自定义功能区”下, 选择“主选项卡”, 然后选中“开发工具”复选框。与其他程序设计语言相比, VBA最大的特点是简单、易学、灵活。互联网上有很多关于利用VBA制作交互课件的教程, 在此不作过多介绍。

2.对PPT课件教学的思考 篇二

关键词:PPT课件 多媒体教学 制作 使用

笔者从事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深刻体会到使用PPT课件给教学带来的方便,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谈谈对PPT课件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PPT课件已成为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的好帮手

机械类专业课程的知识普遍比较抽象,在以往的教学中,模型、挂图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必备工具,但其准备、携带和使用都很不方便。PPT课件将大量的信息(包括图片、动画、视频等)整合在一起,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感性认识,让学习变得更愉快。

例如,在机械制图课程的《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一节中,使用PPT课件的动画效果,就可以把由立体空间到平面图形的转化过程表现得非常自然,有效地引领学生进行空间概念和平面概念的转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若采用传统教学法,这一教学过程将变得非常繁琐。再如在机械基础课程《铰链四杆机构》一节的教学中,用PPT课件可将四杆机构的应用以图片形式展现出来,形象地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既让学生感到亲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这样的效果是传统教学所无法实现的。

二、PPT课件需要精心制作与设计

中职类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资源,但这些资源还需要教师精心挑选出有用的、合适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特点,制作出合适的课件。若只是将资源机械地堆砌成粗糙的课件,不但收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在不久前笔者学校组织的一次听评课活动中,一位老师在PPT课件中欲播放一段视频,但点击播放按钮后视频却无法播放,这位老师反复操作了好几次都不成功,造成了教学时间的大量浪费。最后这段视频没有播放成功,让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失色很多。在笔者看来,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如退而求其次,用独立的视频播放器播放。PPT课件的视频插入比较繁琐,若掌握不熟练,很容易造成尴尬的局面并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对PPT课件的制作一定要用心,制作后要反复演示放映,确保没有技术问题,若能找同事看看或参考一下更好。

要制作出完美的课件并不容易,教师不但要掌握好PPT这一主要软件,对其他的相关软件也应该熟悉,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PPT课件放映时要讲究技巧

教师不但要在PPT课件制作上下工夫,在PPT课件的放映上也要掌握技巧,要把PPT课件的放映方法作为备课的一项内容,这样教师教学才能游刃有余。

在PPT课件放映时,掌握一些快捷键操作方法会让教学变得轻松自如。例如在讲CAD制图时,需要在PPT与CAD间切换,巧用快捷键能使两个软件间的过渡非常自然。又如CTRL+P,激活“激光笔”功能;Esc键,取消“激光笔”功能;W键,PPT进入、退出空白页面状态; CTRL+T,查看任务栏等。快捷键的使用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可以在幻灯片放映时按F1查看,或者到PPT学习网、PPT论坛等地方学习。

四、不要让PPT束缚住课堂

PPT可以帮教师实现多彩的课堂,但如果设计制作和应用不当,则会让教学变得呆板,使教师不能发挥自如。

2005年,笔者精心制作了一个PPT课件参加山东省优质课评选。在试讲过程中,笔者的思路紧随着幻灯片切换,对问题不敢展开,更不敢大胆补充,总担心后面的幻灯片接不上。一堂课下来,只觉得晕头转向,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事后,笔者全盘否定了这一课件,修正设计思路,将PPT课件做活,给自己留有“空间”。结果在那一次的评课中,笔者获得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因此,笔者认为PPT课件帮助了教师,但它不能代替教师,更不能让它束缚住教师的思想,教师要“进得去”,也要“出得来”。

五、明确板书与PPT课件的关系

板书是传统教学中师生沟通、交流的教学方式;PPT课件是把多种媒体信息通过人机交互操作,来完成教学过程的现代教学方式。对于板书与PPT课件,一部分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可以实现只用PPT课件教学;另有一部分教师则认为PPT课件与板书应分别占课堂的一定比例,两者需要结合。在教学中,笔者用PPT课件教学时,确实感受到了多媒体给教学带来的方便,它可以让课堂活起来,让更多的信息充实学生的头脑;而当笔者在PPT中结合板书教学时,抽象的问题在一步一步地推导中水到渠成得到解决。故笔者认为,只要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没有必要一定要在板书与PPT之间“划清界限”,应该是由教学的内容来决定教学的形式。

3.设计制作PPT教学课件的原则 篇三

众所周知, PPT课件能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高度集成, PPT课件的运用不仅使枯燥无味、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直观, 而且大大增加了课堂信息容量。既让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得到强化, 又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通过近几年PPT课件的运用及制作设计, 我得出几点体会, 认为PPT课件制作设计应遵循几点原则。

1 课件制作设计应体现教学性

制作设计教学课件, 制作者首先应考虑到的是这一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 所以课件内容应展现出它的教学功能性质。PPT课件应用是为教师课堂艺术的创新教学提供有效信息的一种工具, 课件制作设计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每个模块必须以当堂课的教学目标为中心, 并为这个教学目标服务;课件设计要以教材内容为基本依据, 确定每个具体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以课件生动形象的多媒体信息演示, 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 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内容;由于课件的直观、生动性会对学生记忆产生刺激, 课件中绝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 以免使学生接受到错误信息。

2 课件制作设计要体现教育性

PPT课件设计应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既能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又要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实现主导与主体的双边互动。在制作设计课件时要考虑教师的教学方法、授课策略、教学特点, 同时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等因素。在制作课件时要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把PPT课件使用得称心如意。

3 课件制作设计应具有运用的必要性

PPT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要能辅助教师阐明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他们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正因此, PPT课件在教学中才有其运用的必要性。反之, 对于整个课堂教学无足轻重, 该课件就没有运用的必要了, 并且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对于多媒体实验演示课件, 可用于演示微观、宏观以及具有破坏性的不易或不能做的试验, 如果PPT实验演示课件代替常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给学生造成非真实感,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对于课堂教学起不到辅助作用的课件, 不能抱着为了课堂教学手段信息现代化的虚荣而运用。

4 课件设计应赋予网络化的特性

目前, 全国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 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已不同程度地建有校园网并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 信息终端正逐步进入农村学校;因特网覆盖范围的迅速扩大和校园网的快速普及, 使利用有限的教学信息资源, 通过网络共享已是教育者的共识。所以制作设计PPT课件自然要赋予网络化的特性, 适用于网络上的动态浏览, 快速传输、文件下载、音视频截取、交互通讯等技术特性。

5 课件制作设计应富有观赏性

课件背景要美观大方, 色彩 (环保色) 界面图片布局合理, 大小适度;字体选择、字号的大小、粗细、颜色选用必须要讲究;动画音乐交替互动, 辅助提示材料要简洁明了;与教学无关的插图不宜过于繁杂。如果过于追求电脑特性所带来的视听效果而忽视了课件为教学服务的本质, 不仅给人一种哗众取宠的感觉, 而且会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相反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4.秋天的图画ppt课件 篇四

关键词:制作;PPT课件;改进与优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8-0026-03

一、PowerPoint课件及教学运用现状

PowerPoint是Microsoft公司Office办公软件包中的幻灯片制作软件,它以其易于使用、操作方便、多媒体集成、图文并茂、表现手法丰富、预设性强以及便于保存和修改等优势,成为展示软件中的主流,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和各种学术讲座与会议中。一项调查表明,高校教师使用的课件中,PowerPoint课件(以下简称PPT课件)占90%以上,处于绝对统治的地位,一直都受到了教师们的青睐,应用十分广泛。[1] 然而笔者在对许多教师自制的PPT课件及课堂教学进行考察时发现,许多教师自制的PPT课件质量急需提高,教学运用方式有待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件制作质量不高

课件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①滥用媒体信息。为了增加花样,在多媒体课件中滥用音响、动画及特技效果,不仅淹没了主题,而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②对文字教材简单“翻版”或板书搬家,需用形、声、视、动等多媒体元素表现的教学内容却因为自己的水平问题不能制作或制作不科学、不准确。③课件外观凌乱,没有美感,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表现为:一张幻灯片上内容过多、过密;色彩搭配或选择不合理,对象位置或布局不合理;对象大小不合适、不协调。④课件结构不清晰。整个课件的信息量巨大,但没有一个清晰的层次结构,在教学时常使学生迷失,难以做笔记。

2.课件信息量大

和黑板相比,电脑屏幕更新快,更容易显示大量的信息,于是,电脑屏幕成了信息的海洋,不管学生能否来得及阅读和消化;通过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制作的课件仅是其课本的电子翻版,普遍存在着信息量过大的缺点,由于其信息量大于学生正常思维和笔记能力,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节奏,进而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3.课件内容极其简单

这是因为有些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板书,或节约板书时间,因此制作课件时只是把书本上的要点列在幻灯片上,名为多媒体教学,实为单一媒体,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二、提高PowerPoint课件质量的途径

一个成功的PPT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以及自身对PowerPoint软件掌握熟练程度设计而成的。笔者收集了四川理工学院各系几十位教师自己制作的PPT课件,发现大多数教师的PPT课件制作水平不高,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选题要有针对性

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照搬教材,缺乏创意,只是将课本的内容大段地照搬到了屏幕上,甚至就是课本内容的翻版。制作PPT课件时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考虑学生实际,选择合适内容,有针对性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要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体现启发性。一般来说,内容的选择依据是:①课程体系中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如微观与宏观、现象与过程、历史与现在等。②要重点强调的内容,如公式、定义、章节标题,以提示学生,作为学生的记忆索引。③教材的延伸或超越教材的内容。[2] 如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和面向社会,选择那些学生感兴趣的,并富有鼓动性的跨学科的知识内容,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强化教学设计

PPT课件一般用于课堂辅助呈现知识,在开发时要详细分析教学内容和合理安排学生活动,注重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组织、引导和控制作用,协调好课件与其他教学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时间流程上,要安排学生交流反馈的时间,保证教师在课堂上的话语引导权,以实现学生注意力的适时转移,合理分配注意力。将幻灯片播放的物理结构、知识体系的逻辑结构与教学设计的活动结构三者统一,在三者合理设计并有机结合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知识会感到清晰有条理,易于理解。为此在制作时应适当插入一些问题、情境、交互幻灯片,并编写课堂教学实施过程方案,不能用课件代替一切。

3.强化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在课件制作中的运用

在制作课件时,应注意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在课件中的运用,完善课件细节。例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习过程不是从外界刺激产生感觉开始,而是从个体的学习动机和由此产生的对于感觉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开始。因此,没有注意就不可能产生学习, 注意有选择性、新异性、简洁性、期望性。依据选择性、新异性,在制作课件时重点、主题应与周围对象有明显的对比和差异,以便于引起注意。常用的手段有下画线、画箭头、加边框,不一样的大小和色彩,不一样的动画效果等。但运用新异性手段时,切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异性手段本身,而应设法引向学习内容。依据简洁性,在课件画面中应尽量删除无关的背景和多余的细节。再比如,依据认知心理中学习者“概念形成”的规律,在处理概念教学任务时,从实例出发而不要从定义出发。在制作PPT课件时按“从实例到属性,再到定义,然后得出概念”的顺序来处理,才有可能帮助学习者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同时,列出属性表比直接用文字定义概念有效。

4.避免文字教材的翻版,尽可能使用多种信息表现形式

心理学实验也证明:人们学习同一份材料,只靠听觉3小时后能记住60%;只靠视觉,3小时后能记住70%;如果视听觉并用,3小时后能记住90%。实际教学中学生也反映,仅仅是单一文字的幻灯片,学习效果并不比书本好,少了思考的时间。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PPT课件呈现信息时应当采用多样的媒体形式,如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表等。多媒体性、大容量性、非线性正是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所在,应当充分发挥。根据多感官配合原则合理组合媒体,选择合适的、有效的媒体形式和恰当的媒体范例,将有助于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平时要为自己所任的科目准备足够的、有效的教学素材并且研究不同媒体的组合应用。为此教师应加强多媒体知识的学习,并具有在PPT课件中添加各种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的能力。

5.尽量做到课件的结构清晰明了

使用PPT课件使课堂的信息量大大丰富了,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没有清晰的层次结构,巨大的信息量会让学生晕头转向,记录课堂笔记也很困难,因此课件的结构是否清晰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如图1所示的课件结构是常用的,也是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要做到结构清晰,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①首先课件中的文字要精练,教材上的大段文字阐述不必在课件中重复出现,即使要出现,也尽量浓缩,以浅显、精练的文字归纳出要点。②课件的第二张应制作成目录幻灯片(第一张为课件标题幻灯片)。③在目录上使用超级链接跳转到具体内容,并在具体内容播放完后使用超级链接跳转回目录幻灯片。这样在教学中可多次重复目录页,每讲完一个大问题,都能重复播放目录页,使走神的学生也能追上课程的思路。④整个课件的项目符号和编号要统一,项目的级别正确,并尽量与教材保持一致,以方便学生做笔记。

6.善于利用绘图工具和空白版式制作多对象、结构不规则幻灯片

有些教师在制作幻灯片时会受制于版式的限制,遇到结构不规则的内容时不知道利用空白版式来制作,其实使用空白版式制作幻灯片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随意添加对象,移动对象,组合对象。使用绘图工具,选取空白版式制作幻灯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熟练掌握绘图工具箱中的各种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②能为各种对象添加适当的填充色、三维或阴影效果;③利用文本框工具来添加文本对象;④利用组合命令使分散的对象组合成一个对象,成为整体。有了以上技能就可以制作出美观、结构复杂、立体感强的幻灯片。

7.改进外观

一些课件制作者认为多媒体课件是为了演示教学内容,只要把内容显示出来就可以了,这类课件往往画面单调,单张幻灯片文本字符数多、密,版面布局凌乱、缺乏美感、重点不突出,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①把信息量大的幻灯片改进为多张。②增加行距,一般行间距设置为1.5至2倍行距。③认真研究幻灯片上各种对象布局(即各种对象大小、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匹配)。④利用网络资源精选模板,利用模板制作课件。⑤改进色彩。在一个画面中,不要运用太多的色彩,色彩搭配要协调,重点内容要突出,重要的文字颜色和背景对比应强烈,比如用深色的背景,文字就设置成浅色。⑥文本幻灯片上适当增加与主题有关的图片,使内容形象化,直观化。

8.合理选择放映动画效果,正确设置对象放映的先后秩序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的课件放映动画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①动画类型运用不恰当,太过于花哨,看得人眼花缭乱;②动画的时间过长或过短;③对象出现的先后秩序不对,或没有先后秩序而整体出现。为此在课件制作时需要做如下的一些改进:①当用才用。比如两张标题相同的幻灯片,第二张幻灯片的标题可以不用设动画。另外同一个知识分散为多张幻灯片时,它们之间不用切换效果。②合理选择动画的类型,课件中对象的放映动画一般应在基本型、温和型和细微型中选择,尽量避免变化强烈的、复杂的动画类型,的确需要强调的部分可以使用华丽型或强调,但不宜过多,不宜对多数对象使用。③对象动画的时间应控制在两秒以内,不宜过长。④对象出现的先后顺序一定要正确。认知心理学中关于“知觉”的“整体性”特点告诉我们,应将欲呈现的一系列步骤标上序号,按照逻辑次序、因果关系或层级结构呈现复合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只要在以上几个方面加以改进,课件的质量就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董艳,丁明明.信息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

[2]周中云.创新性学习课件若干设计原则的探讨[J] .中国电化教育,2006,(3):80-84.

5.秋天的图画ppt课件 篇五

今天,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理论课的教学,PPT课件的使用愈加广泛。下面,以高校文学概论课上PPT课件的运用做一简单分析。

文学概论课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年级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课,他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文学观;最终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对作家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对各类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为文学接受、其他文学课程的学习以及文学分析、文学创作打下理论基础。

文学概论课的整体内容是:有关文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整体特点是:理论性强。显而易见形成了文学概论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能够让学生理解理论,掌握理论,学会运用理论。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文学理论课和其它课程一样,课堂上是以教师讲授和学生听讲,教师板书和学生记笔记,指导学生阅读相关作品、史料为主。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主讲老师在遵循教学大纲和相关教材的前提下,有条理的指导学生掌握文学基本概念,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归纳综合能力等,都能起到重要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是有效的,至今也是必需的。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带来的显而易见的弊端是:教师在课堂上用大段时间讲述抽象理论,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让PPT课件走入课堂,参与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一、营造气氛,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1、创设教学情境。做为一门课程的教学,首先得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讲究在课堂上的前五分钟,使用导语。一节课的开始,必须有一个好的导入语,才能引人入胜。而使用PPT课件导入课程时,可以起到很好的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如:讲授《文学形象》一节,使用PPT课件分别播放这样几个幻灯片,第一幅,宝黛共读西厢图,第二幅,诗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诗配图),第三幅,诗歌苏轼的《琴诗》(诗配图),进而导出课题《文学形象》。在选取导入材料时,一方面,选图尽量做到人物生动形象,色彩鲜明,用图象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学生极大的注意力和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了解文学形象的概念,树立新的文学观念,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通常,将文学形象简单理解为人物形象,而在这里需要让学生明确的是: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所以,在第一个课,首先让学生树立文学形象的观念,正如我们所选的例子:典型性格的人物、情景相生的景物、蕴含哲理的意象。同时,也对应了文学形象的三个理想形态:典型、意境、意象,使整个课堂教学浑然一体,前后呼应。

2、创设问题情境。在讲授《文学意象》一节时,授课一开始,第一张图呈现出红枣、花生、桂圆等实物,同时向同学们提问:“大家看到的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大家平时喜欢吃的一些食物。但是,它们却又经常出现在婚礼上,为什么呢?这些食物又象征了什么呢?”启发学生想象。紧接着第二张图用动画,展示出几个古代象形文字和标识。这时再引出了课题《文学意象》。聚精会神地观察欣赏,再加以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实物及古文字标识产生联想――我国传统的喜庆婚礼,各种实物代表的涵义,各古文字标识所寓意的各种祝福,如“万事如意”,“百年合好”,“永结同心”等。通过课件的展示和教师问题的引导,使学生初步了解“意象”的概念,又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兴趣盎然,提高了学习效果。

3、创设作品情境。因为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所以以往在教学过程中,当讲到一个理论,需要以作品加以辅佐证明时,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学生对作品知之甚少,而运用PPT课件,可以将作品中的重要片断投影在大屏幕上,学生有了作品依据,就可以参与到对作品的分析讨论当中,对理论的理解就轻松很多,而且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创设了作品情境。比如,当讲到文学创作心理说中“深层心理说”这一问题时,对于弗罗伊德的无意识说,要阐释作家儿童时期的经历对作家一生创作的影响时,比如以余华为例,需讲述他的相关创作经历概况,这些知识仅靠教师用语言诉诸学生的听觉,想让学生产生深刻印象是比较困难的。而PPT课件教学通过教师的讲解辅以图文并茂的幻灯片演示效果要好许多,几幅出版的著作图片的叠放,不仅拉近了与历史的距离,也增强了形象性,学生对作家的主要创作一目了然,再讲相关的理论就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了。

二、使课堂授课形式活泼多样,让课堂变的有“声”有“色”有“影”。

1、变“无声课堂”为“有声课堂”。在传统的文学概论课上,我们能听到的声音主要就是教师讲授,学生发言的声音。而运用PPT课件,可以将多种声音带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系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热情。比如在讲到《文学意象》一节时,谈及文学意象“象征性”的特点时,比如以“蝴蝶”为例,谈其在古今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蕴时,运用PPT课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播放一段音乐,因为课堂时间关系,只用40秒,由两首歌各剪辑20秒之后,用编辑软件粘贴而成,这两首歌分别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和庞龙的歌曲《两只蝴蝶》,在音乐播出30秒时,PPT课件画面用动画形式,飞出两只蝴蝶,同时用打字机形式,播出标题“蝴蝶的意象:两只蝴蝶千载飞”,这时,学生已完全进入到对古今千年来“蝴蝶”之象征意蕴的探寻之路上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参与互动,最后归结出“蝴蝶”的象征意蕴:第一,“爱之蝶”;第二,“梦之蝶”;第三,“自由之蝶”。同时,也能给学生留下了拓展空间,可以在课后继续查阅相关资料,去思考“蝴蝶”更多的象征意蕴。

2、变“灰色课堂”为“彩色课堂”。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唯生命之树常青。”所以,有人就借此话说,文学概论课是灰色的。而PPT可以做到变“灰色课堂”为“彩色课堂”,以图片导入课题,以图片展示作家肖像、作家的代表作品封面,同时也可以使用PPT自带的模板,动画,彩色字体等,更可以使用超链接的方式,将音乐,视频文件做进课件,进入课堂。这样,从形式上,拥有了色彩,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眼球,以强有力的视觉刺激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掌握理论。因为,色彩的作用早已在自然界、生理科学界得到了体认,由于色彩的作用,万物因此而增色生辉,人们的生活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大自然则更加美丽壮观。所以,将色彩带入课堂,能够点亮课堂之光,带来文学概论课的一个新时代。

3、变“无影课堂”为“有影课堂”。电影是一门视听综合的艺术,因其综合性的特征而被称为“第七艺术女神”,因其综合性的表现方式为大家所接受所喜爱,老少皆宜。我们同样能够运用电影的表现理念,将文学概论课堂打造成一个视听综合的大餐。在讲授理论时,如需要以作品为例加以分析时,在作品原文讲完之后,可以使用PPT的超链接功能插入片断视频,辅助学生理解理论与作品。比如,在阐释作品语言本色化特点时,以刘恒作品《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张大民的语言为例时。教师在讲授了理论与作品之后,再选播电视剧中一经典片断,影像声音的刺激,无疑使学生的体会更加深刻,更加难忘。

但是,在使用PPT课件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一些不良的发展趋势:

1、从“满堂灌”演变成“屏幕灌”。

在一些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里,由于设备限制,经常把教师的操作台放在讲台下的边角上,教师由于要操作电脑,整节课常站在讲台下侧边一角,导致一节课下来,学生直接看到的是屏幕,整节课与教师的声音为伴,极少与教师有目光的沟通。传统课堂中单纯的教师讲解造成“满堂灌”固然不好,但像PPT引入课堂教学后若演化成“屏幕灌”也同样值得警惕。

2、图像声音视频使用过于频繁,分散学生注意力。

有些课件纯粹就是放电影式的,一幅接着一幅的图片令学生目不暇接,或在文字出现时配以各种声音,或是课件始终有音乐声。造成的结果是学生除了看热闹外,没有获得多少知识。

PPT课件在文学概论课上的运用,确实起到了营造气氛,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使课堂授课形式活泼多样,让课堂变的有“声”有“色”有“影”等作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一些不良的发展趋势,避免从“满堂灌”演变成“屏幕灌”,避免图像声音视频使用过于频繁,分散学生注意力。通过恰当合理的运用,促进教学改革。

6.秋天的图画ppt课件 篇六

大学数学是高等院校非数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近年来,各校大学数学课程普遍存在学时被压缩、课堂教学时间紧张的问题,于是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但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和学生感到,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效果反而不如传统的黑板教学方式。更有人从根本上反对使用课件进行大学数学教学,认为这是教师懒惰的体现。

事实上,多媒体课件作为最基本的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毫无疑问有着黑板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可以制作各种三维图形或动画,生动地展示数学中的各种空间几何关系;可以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节约课堂时间,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可以大大减轻粉尘对教师和学生健康的危害。之所以效果不如人意,不是因为这种教学方式不好,而是因为使用不当。其中,课件的质量不高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以用来制作大学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软件有很多,最基本的当然是Power Point,用其制作完成的课件称为PPT课件。大学数学教师通常教学任务繁重,没时间去学习、精通其它软件的使用方法。但软件只是辅助手段,不能指望使用软件解决教学中的一切问题。能用好PPT课件,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就很不错了。PPT不是万能的,不善使用PPT是万万不能的。该文主要探讨如何提高大学数学PPT课件的质量。

2 大学数学PPT课件在质量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网上能够下载的大学数学PPT课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翻页频繁。数学的逻辑性很强,前后联系密切。如果学生前一页的内容尚未理解、熟悉,屏幕就翻到下一页了,自然就难以适应这种教学方式。

2)没有悬念。一页内容直接完全显示在屏幕上,学生还未搞清逻辑推理过程就已经看到结果了,失去了训练思维能力的好机会。

3)文字繁杂。课件基本上就是教案复制过来的,学习要求、解题思路等完全可以口头上讲清的内容也显示在屏幕上,显得啰嗦、重点不突出。

4)美观不足。比如字体大小不一,颜色单调,不对齐,文字过于靠近屏幕边缘。看起来不舒服,自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5)显示不清。字体较小,使用深颜色的背景,在电脑上可能看起来很漂亮,但若多媒体教室的投影仪稍有老化,屏幕内容就较难看清。

6)喧宾夺主。经常插入一些有趣的图片、动画或声音,意图引起学生的兴趣,但这些东西多了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课件不理想的原因是:没有很好地模拟优秀教师的板书过程!

如果说一个教师课上得好,好在哪里呢?不外乎两点:第一,嘴上说得好;第二,板书写得好。当然这两点还要配合得好。怎样做到第一点不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关于第二点,好的板书应该是怎样的?当然应该是:字迹美观工整,清晰有力,书写速度较快。内容有条理,按计划书写,通常不是写了就擦。学生往往很怀念自己中学时黑板教学搞得好的老师。现在,如果因为课时紧张不得不使用课件教学,但使用的课件存在前述问题,上课情形就与传统的黑板教学情形大不一样,学生自然会不习惯,觉得现在的老师大大不如从前。这样的课件当然不可能成为优秀课件。

3 改革课件制作方法,提高PPT课件的质量

传统的大学数学PPT课件制作方法是“搭积木”式的:先想好要在屏幕上先后显示什么内容,然后依次输入这些内容(通常是文本框与数学公式),排列整齐,然后设置动画让这些内容依次显示出来。采用传统方法制作PPT课件,固然也能较好地模拟黑板教学过程,但制作难度较大。如果“积木”多了,难以排列整齐,让人从整体上看起来舒服。一旦觉得某一部分的讲法需要改进,修改难度也很大。

例如,想演示定积分的换元法:

将上式直接显示在屏幕上显然不利于学生掌握解题思路。我们希望在屏幕上先后显示:;3∫;4 | cost| ;5 costdt ;60 ;7π2,这个过程也是正常的解题思维过程。如果用传统的“搭积木”式制作方法,就要在Power Point中分别输入1—7项,摆好位置,再设置动画让各项内容逐个显示出来。显然,这种方法编辑麻烦,且不利于以后的调整、修改。

我们推荐使用“预制件”法来制作上述课件:先输入整个算式,将其转化为图像,然后将七个部分分别用方框盖住,再将这些盖子依次揭开。

“预制件”式制作方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预制阶段。运用Word强大的编辑功能,对拟讲解、显示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与编排。传统方式教学时该在黑板上写什么,就在Word里输入什么。内容确定不再修改后再设置文字与公式的颜色。其实预制阶段也就是教学设计阶段。由于Word的编辑十分方便,教师在这一阶段可以专注于教学设计,不会因为制作技术问题分心。我们将编好的Word文档称为“预制件”。制作高质量的“预制件”是制作高质量课件的关键。

第二阶段是后期制作阶段。先用屏幕截图功能将“预制件”转化为图像,再将图像粘贴到Power Point中。然后画一些白色的方框将各部分遮盖,最后利用Power Point的“自定义动画-退出-自左至右擦除”功能,将这些遮盖依次揭开。这样,实际放映时,我们看到的情形就是白色的屏幕上依次显示出黑色的文字,与黑板教学情形完全类似。

与传统的“搭积木”法相比,“预制件”法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

这一方法便于解决前述劣质课件存在的问题。为了避免频繁翻页,我们应当尽量将与同一主题有关的内容都集中在一个屏幕上,但又要避免页面显得过于拥挤。为此我们需要反复修改“预制件”,力求使课件内容在保证完整、准确的前提下,尽量简洁而紧凑。这些都可以通过Word强大的编辑功能来实现。另外在后期制作阶段,我们可以制作出十分精细的动画。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让字符一个一个显示出来,完全像在黑板上写字一样。这样就便于学生掌握数学的逻辑思维过程。

这一方法便于课件的修改与移植。“预制件”应该妥善保存,以后若要改变讲法,修改课件,主要是要修改“预制件”。至于重设动画,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预制件”可以提供给其他老师,经过编辑、修改形成符合自己需要的课件。“预制件”还可以经过简单编辑后形成讲义,发给学生,供他们听课、复习时使用。

当然,传统的制作方法也有其优点。因此建议在制作大学数学PPT课件时,“预制件”法为主,“搭积木”法为辅。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杜绝拿来主义。有的教师直接使用网上下载的课件进行教学,这样不可能有好的效果,因为别人和自己的教学习惯不可能完全相同。至少应该修改之后再用于教学。事实上,与其修改,不如自制。就如同在城市建设中,旧城改造比新城建设难度更大。

2)坚持循序渐进。每年上课前都应修改课件,如果某一部分不理想又没有时间修改,就不要勉强使用。可以将传统的黑板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方式相结合,随着课件的逐步完善,逐渐降低黑板教学方式所占的比重,提高多媒体教学方式所占的比重。

3)课件内容要熟。使用课件教学决不能“先放再说”,那样就成了课件解说了,给人以业务不熟练、讲课没思路的感觉。应该是“讲解在前,放映在后”。为此,课前的模拟演练必不可少。在屏幕上出现下一个内容前,嘴上该说什么是应该事先想好的。

4)使用电子教鞭。上课时不应总是坐在操作台前摆弄鼠标,应当尽量站着讲解,还应不时走到学生中进行交流。这就需要借助具有遥控功能的翻页笔。还可以自制一个传统教鞭,代替激光束指点屏幕,那样更接近传统的教学方式,显得更加亲切。

5)要有敬业精神。课件制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在现行的高校教师评价机制下,此工作对教师的业绩贡献作用不是很明显。教师只有高度热爱教学工作,才会愿意在这方面投入时间与精力。

4 结论

理想的大学数学PPT课件应该能很好地模拟优秀教师的板书过程。采用传统的“搭积木”法来制作,Power Point是主要工具,设计与编辑的难度较大,且不利于课件的移植、修改。而采用“预制件”法来制作,Word成了主要工具,我们可以借助Word强大的编辑功能,从一开始就对课件制作高标准、严要求,最终产生高质量的精品课件。

摘要:目前很多大学数学PPT课件存在较大的质量问题,这些课件不能很好地模拟优秀教师的传统板书教学过程。以Word为基本工具,使用“预制件”法,可以制作出界面美观、布局合理、使用方便、效果良好的大学数学PPT课件。

关键词:大学数学,PPT课件,质量,传统板书教学,“预制件”法

参考文献

[1]赵连霞.多媒体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3(2):826-827.

[2]李尚明.PPT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使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3(7):4463-4464.

[3]方芳.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促进高等数学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8(5):703-704.

[4]李卫东.多媒体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信息技术,2008(6):35-37.

[5]任叶庆,韩旭里,等.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大学数学,2011(6):120-122.

[6]杨敏,李科强.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88-189.

[7]何春.多媒体与大学数学教学[J].高等数学研究,2013(1):96-98.

7.秋天的图画ppt课件 篇七

专业课的理论教学是十分抽象枯燥的, 这时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学生很可能听不懂而在课堂上呼呼睡大觉, 如果改用PPT课件教学效果会好很多。现以“数控机床及其应用”这门课程为例来分析PPT课件的优势。这门课程主要给学生讲授数控机床, 在开课之前学生根本不知道数控机床是什么样子的, 是怎样工作的。这时如果采用传统教学, 用语言描述数控机床是很难描述清楚的, 老师解释费力, 学生听着也模糊, 听课的效果也很差。如果采用PPT课件, 学生一看数控机床的图片就清楚了, 而且不同类型的数控机床业可以做个比较, 既形象又全面又省时, 还可以放动画、录像把数控机床的加工过程演示一遍。在这一过程当中老师省去了一系列的解释, 只需要引导学生点击几下鼠标就可以了, 而学生也容易看明白, 记忆也深刻, 掌握效果也好, 这可以说是PPT课件教学的一大优势。

二、PPT课件可以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 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PPT课件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演示课件, 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 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 老师不必再吸粉笔灰。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 增大了课堂信息量, 丰富了课堂内容,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PPT课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 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 3.5%来自嗅觉, 1.5%来自触觉, 1%来自味觉。显然, 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多媒体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教师通过PPT课件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 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产生了兴趣, 才能愉快、主动地学习, 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动精神和主体作用。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 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 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 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PPT课件还可以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

上一篇: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反思下一篇: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