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疾病护理常规

2024-09-21

神经科疾病护理常规(共8篇)

1.神经科疾病护理常规 篇一

一、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l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2严密观察颅内压增高等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现象。

3观察有无褥疮及肺部并发症。

护理措施

1按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颅内压增高清醒及手术后清醒者取头高位(15~30度),昏迷者偏向一侧,休克者平卧位。

3有意识不清、走路不稳、视物不清、失明、定向障碍,精神症状、幻觉、复视及癫痫病史者,应用床栏、约束带固定,防止坠床。

4加强呼吸道管理,认真做好基础护理、预防褥疮及肺部并发症。

5颅内压增高者,输液速度宜慢.每分钟30—40滴,使用脱水剂时速度应快,每分钟60一80滴。

6开放性颅脑损伤,保持局部清洁,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7严重颅脑损伤.有昏迷高热者,头部置冰袋或冰帽。

8脑部疾患不宜使用吗啡和杜冷丁。

健康教育

1病人应注意保持充足的休息、养精蓄锐,避免过度的脑力活动。

2出院后一个月到医院进行复诊,以及时准确了解疾病的治愈和机体的恢复情况。

3准时、正确遵医嘱服药,以预防并发症,促进脑神经功能的恢复。

4出院后一个月内保持头部伤口的清洁,避免碰撞、抓伤口及洗头。

5加强营养,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6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大便用力引起颅内压增高,发生意外,故多食蔬菜、水果、蜂蜜,必要时服用缓泻药物。

7有肢体活动障碍,要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并定时按摩、活动关节,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的挛缩。

8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最大限度地促进机体的康复并重返社会。

9如遇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

2.神经科疾病护理常规 篇二

关键词:心肌梗死,舒适护理,常规护理,应用效果

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临床疾病, 心肌梗死在心血管内科中较为常见, 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近年来, 心肌梗死发病率的明显增长使该病成为了人们生命安全的威胁, 需予以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1]。我院对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统计调查后发现, 该病对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以及心理功能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表明, 采用有效的护理方法进行针对性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能够提高治愈率[2]。为探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 我院特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对患者实施了护理,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90例, 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 女17例;年龄40岁~72岁, 平均年龄 (58.71±6.32) 岁;发病时间10 min~90 min, 平均 (40.38±5.78) min。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 女18例;年龄40岁~73岁, 平均年龄 (58.94±6.29) 岁;发病时间10 min~92 min, 平均 (40.81±5.80) min。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 (1) 心理护理。为帮助患者排解因疾病带来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加强沟通, 及时了解其需要, 告知患者自身实际病情以及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帮助患者树立起与疾病抗争的信念。 (2) 疼痛护理。患者发病时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痛感, 造成强烈的不适, 此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立即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 并在医生的嘱咐下给予相关止痛药物, 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 避免患者呼吸循环受到抑制, 必要时可予以吸氧治疗。 (3) 吸氧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而定, 处于急性发病期时吸氧量以4~6 L/min为宜, 病情缓解时在此基础上将吸氧量适当减少, 大约减少至3~4 L/min左右。同时护理人员应每隔24 h为患者更换1次吸氧管, 并定期进行鼻孔清洁。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的心率、呼吸进行相关常规监测, 监测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1.3观察指标

将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作为生活质量指标进行评分, 并进行对比[3]。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行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t、P为2组组内比较检验值, t1、P1为2组护理后比较检验值。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中的一种临床常见病,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较大影响[4]。对于心肌梗死患者而言, 护理是治疗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 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显得至关重要。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迅速且易导致死亡的疾病, 应及时予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治愈率。因此, 如何选择有效的护理方式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 成为促进患者恢复健康的关键[5]。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社会功能评分为 (45.87±5.69) 分, 躯体功能评分为 (46.71±6.03) 分, 心理功能评分为 (47.48±5.98) 分,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与常规护理相比, 舒适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愈率,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丽萍.舒适护理在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与分析[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14 (6) :61-62.

[2]杨春燕.舒适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感染控制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 (10) :1723-1724.

[3]毕春晖, 谭霞, 尹淑华.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16) :33-35.

[4]曾秋容, 吴焰, 胡淑芬.舒适护理在126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14) :129-130.

3.神经科疾病护理常规 篇三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神经内科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202-01

神经内科疾病的特点是病情多危重,变化大,致伤率和致死率较高,因此,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中有着重要意义为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应用和效果,对在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受治疗的120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48.45±7.53岁;体重15~85(61.36±4.73)kg;其中男65例,女55例;住院原因包括急性脑梗塞23例、脑出血34例、癫痫25例、帕金森综合征16例、脑膜炎22例。根据就诊顺序奇偶数法分组,奇数者归为对照组60例,偶数者归为试验组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年龄、体重、性别、住院原因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患者的主治医师和护士,告诉患者物品摆放、保管等,并给患者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患者入院第二天,医护人员指导患者饮食,让患者多食蔬菜、水果等,并指导和告诉患者家属给患者喂食的正确方法及一些注意事项。患者入院第三天,医护人员要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一定的认识;患者入院四五天医护人员指导患者用药指导(包括用法、剂量等);患者出院前三天医护人员告诉患者相关知识,让患者进行锻炼;患者出院当天,医护人员让患者定期来医院复查[2]。第4~10d加强常规护理,进行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遵医嘱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3]。第11~20d加强常规护理,遵医嘱用药。视病情拔出导尿管、鼻饲管等。进行康复训练。病情恶化者转入ICU治疗。第21d后进行出院指导,办理出院手续[2]。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试验组护患满意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见附表。

3、讨论

神经内科疾病的特点是致残率高,突发情况多,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重、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等临床特点,这也直接造成了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繁重、人力资源缺乏的现状,护理工作质量往往不尽如人意,导致护患纠纷时有发生,临床护理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着预后[2]。临床护理路径是通过预见性的护理计划,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实时控制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对护理服务的管理,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护理流程,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已成为某一类患者所设定的高效住院护理模式。由于神经内科疾病治疗过程中从大的方面来讲属于一种侵入式的操作,患者治疗过程中必须做好消毒准备;其次,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年龄较大或者患者伴有神经系统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此时,患者在进行治疗时需要家属进行协助和配合,最大限度的降低检查过程中患者的不适,保证治疗能够顺利进行;治疗后,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这样既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分心(可以通过音乐法等),同时还能够减轻患者痛苦,此外,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进行按摩,改善胃部血液循环。此外,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情况,让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并指导患者做好日常护理工作。临床护理路径根据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特点进行预见性分析,明确何时该做哪些检查、如何治疗和相应的护理对策。对诊疗过程、护理操作、配合事项、出院时机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实时评价每个阶段的护理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不仅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疾病的治疗过程,增加健康知识,又可促使患者参与到治疗和护理工作中来,增进了护患之间的理解和体谅。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更注重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即从入院开始就遵医嘱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护理、治疗、检查、康复和健康教育计划,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减少护患纠纷具有积极作用。为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内科疾病的应用,笔者对本院120例患者进行了不同护理方法的分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满意较高。

综上所述,,观察组入院15d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高对照组,提示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神经内科疾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在神经内科疾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增进护患关系,今后可将其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储兰芳.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應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1:3522-3524.

[2]唐洁,李淑琴.临床护理路径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A].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护理学术高峰论坛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2013:4.

4.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篇四

 肾部分切除及肾切除手术护理常规 

5.神经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篇五

【术前护理】

一、心理护理

有针对性的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消除病人对手术的紧张、恐惧心理,让病人树立信心。

二、饮食护理

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对有营养不良、脱水、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情况的患者,遵照医嘱术前适当补液、输血。

三、呼吸道准备

对吸烟患者劝其戒烟,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四、检查准备

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心肺功能检查、磁共振、CT等,垂体瘤病人还需要做内分泌系统及视力视野的检查。

五、生理功能准备

护士指导病人练习床上大、小便,正确的咳嗽、咳痰、吞咽方式。

六、特殊手术准备

垂体瘤经蝶入路的病人,术前三日开始用氯麻滴鼻液滴鼻、朵贝尔液漱口,术前一日剪鼻毛。

七、手术前一日

1)配血或自体采血,以备术中用。

2)做抗生素皮试,以备术中、术后用药,预防感染。

3)常规备皮、剪指甲、洗澡、更衣,检查头部是否有毛囊炎、头皮是否有损伤。

4)交代病人术前夜十二点开始禁食水,按医嘱给与镇静剂。

八、手术晨护理

1)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2)按医嘱给与术前用药。

3)协助病人脱去内衣,换上干净的病员服,并让病人排空膀胱。

4)若病人发生异常情况,如女病人月经来潮,发热,及时通知医生。

5)准备好病历、磁共振片等以便带入手术室。

6)手术室护士接病人时和当班护士共同查对床号、姓名、护送病人进入手术室。

【术后护理】

一、卧位

手术后平卧,头偏向健侧,4—6小时后可取头高位15—30°,躁动不安者要约束四肢,或加床档。

二、了解术中情况及术后治疗措施

三、呼吸道管理

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放置通气道者应等病人有吞咽反射才能拔除。

四、生命体征观察

1)严格按医嘱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同时注意观察肢体活动的变化,并记录。

2)若病人意识由清醒转入昏迷,瞳孔双侧不等大、对侧肢体偏瘫、血压升高、脉搏和呼吸变慢等,提示有继发颅内血肿或水肿的危险,应立即报告医生,并作好抢救准备工作。

3)体温高者按发热病热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五、引流管的观察

1)各种引流管要妥善固定好,防止脱出,翻身时注意引流管不要扭曲、打折。

2)引流袋的高度不可随意调整。一般脑室引流时引流袋出口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硬膜外、皮下引流时与头颅平齐。

3)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引流管内液面有波动示引流通畅,如不畅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六、饮食护理

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全麻病人术后禁食水6h;术后1—2天给流食,以后逐渐改半流食、普食。昏迷及吞咽困难者,术后3—5天开始给鼻饲饮食,暂时不能进食者或入量不足者,按医嘱给与补液。

七、药物治疗

术后遵照医嘱按时输入脱水剂,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颅内有感染者,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以利于选择合适药物及决定有效剂量。

八、高颅压治疗

有头痛、烦躁不安的患者,要查明原因后再给止痛药或镇静药。出现颅高压时,患者表现全头剧烈头痛且进行性加重、呕吐、意识障碍,脉搏慢、呼吸慢、血压高,甚至呼吸停止,应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治疗,必要时做持续脑室外引流,并遵医嘱按时给予脱水剂。

九、伤口护理

术后应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若过多时应及时报告医生更换外层敷料,检查伤口有无裂开。

十、癫痫的观察

术前有癫痫或手术部位在中央回及颞叶附近者,术后应观察有无癫痫发作,注意患者安全,定时给抗癫痫药物。

十一、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1)昏迷病人和不能进食者要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2)术后病人注意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防止压闯和肺部感染。

3)有深静脉穿刺的患者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定期更换穿刺部位敷料,应尽早拔出

以防止静脉血栓的发生,周围静脉循环不良者,应在对侧重新穿刺。

4)术后老年人要注意活动下肢、观察下肢皮肤的色、温及有无水肿的形成,发现异常及

时处理,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或静脉炎发生。

5)术后有肢体偏瘫,要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足下垂。

6)眼脸闭合不全,应注意保护眼睛,防止角膜溃疡,必要时行眼脸缝合术。

【健康教育】

1、入院健康教育 责任护士自我介绍,介绍病房环境、作息时间,是病人不感陌生减轻心理压力。主动与病人沟通,讲解疾病的一般知识及病友愈合的例子,以激发其配合治疗、护理及战胜疾病的信心。

2、术前健康教育 向病人讲解术前准备事项,注意口腔及鼻粘膜卫生。术前禁食、禁水以防手术麻醉后呕吐引起误吸。术前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以减轻病人术前恐惧、紧张的心理。

3、术后健康教育 要指导病人配合治疗、护理,应与家属沟通。为预防感染,限制探视病人的家属的人数、遵守探视时间;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康复。

6.ICU疾病护理常规详解 篇六

加强治疗科的基础护理常规

加强治疗科(简称ICU)是现代化医院中收治急危重症及多系统脏器衰竭病人的特殊科室。它以先进的临床监护技术和综合性治疗手段,依靠专业人员丰富的临床积累及先进的监护设备对患者实施密集的加强治疗和整体护理,协助病人尽快恢复健康。ICU医师所得到的关于病人病情发展及是否需要修正治疗方案的大量信息来源于护士。当病情突然发生改变时,患者的生命在几秒、几分钟内通过瞬间诊断和处理被挽救,这常常被认为是护士的职责。ICU护士的筛选时十分严格的,ICU的护理工作是十分严谨而有序的。1.护理工作应分工明确,互相协作。

2.护士应了解护理病人的所有情况,依据医师查房意见确定当日护理重点,及时准确地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

3.做好所有病人的护理记录。

4.危重病人需持续24小时心电监测,动态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每小时测量病人的HR、RR、BP、SpO2,每4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凡新转入或新入院的病人要作入室评估。5.危重病人应置Folley尿管,保留并长期开放,记录每小时尿量,每日计算24小时出入量。

6.每日做好病人的晨晚间护理及物理治疗。

7.保持床单位整洁,及时更换床单。做到“六洁”,即口洁、头发、手足、会阴、床单位的清洁整齐。

8.q2h为病人翻身1次,使病人卧位舒适,严防发生压疮。9.做到病人全身无臭味,无血、痰、便、胶布迹。

10.每周一统一为病人剪指甲。若发现指甲长,应随时为病人修剪。11.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条件下,每周五为病人洗头。

12.所有护理表格书写要清晰,描述客观确切,记录及时。

13.凡有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等特殊监护时,要按各护理常规操作。14.保持输液管及引流管的通畅。

15.静脉补液速度应均匀,必要时使用输液泵。

16.必须遵医嘱用药,不允许执行口头医嘱(紧急抢救时按抢救工作制度执行)。使用所有药物时都必须三查七对,特殊药物的剂量和浓度要精确计算,必须经过2人核对。17.正确处理医嘱。

18.每班交接班要严肃、认真、无误,不仅要写好交班报告,还要口头床边交班。19.每日进行护理查房,对护理病人时遇到的问题,共同研讨,及时解决。20.熟悉常规仪器及抢救仪器的使用,并注意保养。

21.护士要随时准确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及时给予解答,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疾病痛苦。以镇静的神态、亲切的语调护理患者,充分注意患者的各种情况变化,使患者以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中心静脉插管护理

一、目的

中心静脉插管可以保证抢救时药物及时输入病人体内,同时经上腔静脉可获得准确的中心静脉压值,以指导病人的经脉液体入量,故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二、护理措施

(一)置管前护理

(1)用物准备:治疗车、安尔碘、治疗车、换药包、无菌敷料、刀片、缝针、注射器(5ml2个)、生理盐水、肝素盐水、局麻药、中心静脉导管等。

(2)患者的心理准备:置管前向病人解释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必要性及操作的过程,以取得病人的理解与合作。

(3)患者的准备:①清洁穿刺处的皮肤并备皮;②颈内静脉置管的体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肩下垫薄枕;③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体位:去枕平卧,肩下垫一薄枕;④股静脉置管的体位:平卧,穿刺侧下肢伸直平放;⑤患者置管处的环境宽敞整洁,以便操作。

(二)置管后护理

(1)严格各项无菌操作技术,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2)妥善固定中心静脉插管,预防高管脱脱出。

(3)应用非透明敷料,每班次更换敷料1次,观察穿刺处皮肤有无红肿,有无液体渗出,并在敷料上注明更换日期及时间,如有污染、潮湿、脱落应及时更换。

(4)床头交接班时,明确交接中心静脉插管的深度,预防导管脱出。

(5)每24小时更换输液装置、一次性三通、肝素帽或可来福接头、肝素盐水,若有泵入药则同时更换泵管,并注意连接紧密,预防接头松脱漏血或形成血栓。

(6)每4小时用稀释肝素盐水(12.5U/ml)2~5ml正压冲管1次,如见回血应及时冲洗管腔并检查各管路接口是否松动脱开,以预防管路堵塞。

(7)除紧急情况(如抢救),中心静脉不允许输入血制品或采集血标本。

(8)若患者出现高热、寒战及穿刺点炎症等表现,应立即拔除导管并留取做导管培养及血培养。

(9)拔除中心静脉插管后,穿刺点应按压3~5分钟,有凝血障碍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以防出血及血肿形成。

人工气道护理

一、目的 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维持人工气道的有效功能,保持呼吸道的持续通畅,预防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二、护理措施

(一)预防人工气道的意外拔管

(1)正确的固定器官插管和气管切开导管,固定牢固,松紧适宜,每日检查并及时更换固定胶布和固定带。

(2)气管切开导管的固定方法:固定带应系2~3个死结并系紧,与颈部的间隙以一横指为宜,每日要检查固定带的松紧度。固定带切忌用绷带。

(3)保持病人脸部的清洁,以防汗水、分泌物或脸部动作降低胶布的附着度。(4)每日检查气管插管的深度。

(5)对于烦躁或者意识不清的病人,应用约束带适当约束病人双手,防止病人自主拔管。同时遵医嘱适当应用镇静药物。

(6)呼吸机管道部宜固定过牢,应给病人头部活动的范围。为病人翻身时,应将呼吸机管道从固定架上取下,以免被牵拉面脱出。

(二)预防下呼吸道的细菌污染

(1)与人工气道有关的各种操作前后要注意洗手,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和无菌生理盐水。

(2)要及时彻底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坠积、干结、脱落而阻塞气道。(3)正确的吸痰方法:①为提高效果,吸痰前应听诊肺部呼吸音及查看胸片;②应用机械通气的病人,吸痰前应吸入100%氧气1~2分钟,吸痰后逐渐降低吸入氧浓度至吸痰前水平,以达到预充氧的作用,可避免在吸痰过程中发生低氧血症;③未用呼吸机的病人,吸痰前后应用建议呼吸器予以膨肺;④放入吸痰管至气管插管远端前,要关闭负压,以免过度抽吸肺内气体;⑤放入吸痰管至气管插管远端前,要关闭负压,将吸痰管360°旋转上提吸痰;⑥吸痰管在气道内的时间不应超过15秒;⑦吸痰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心律失常或末梢血氧饱和度降至90%,应立即停止吸痰;⑧气道吸痰后,应抽吸口、鼻腔内的分泌物。抽吸过口、鼻腔内的分泌物的吸痰管不能再次抽吸气道内的分泌物;⑨痰液粘稠吸出困难时,嘱患者深吸气,向气道内注入2%NaHCO3 10ml冲洗气道,以稀释痰液,刺激咳痰。

(4)为防止气道分泌物潴留。促进分泌物的清除,可采取体位引流、胸部叩击、刺激咳嗽等物理治疗方法。

(5)预防医源性污染:①病人使用的呼吸治疗管路及装置要固定使用;②呼吸治疗使用灭菌蒸馏水;③每次添加湿化器及雾化器时,需先倒掉里面剩余的水,再添加新的无菌蒸馏水;④呼吸机和雾化管道应按时更换、消毒;⑤呼吸治疗装置储存时应保持干燥,包装完整,保持密闭性及外层的清洁。

(6)加强人工气道的温、湿化管理,以替代上呼吸道的温、湿化功能:①机械通气时应将呼吸机的湿化器打开,时吸入的气体适度保持在34~36C,注意及时添加无菌蒸馏水;②遵医嘱定时为病人做超声雾化吸入或持续雾化吸入,根据病情需要加

入氟美松、沐舒坦、支气管扩张剂(舒喘灵或博利康尼)等,利于痰液排除和降低气道阻力;③吸痰前向气道内注入10ml生理盐水,也可以持续响气道内滴入生理盐水,每日量不超过250ml.(7)护理人员应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沟通:①除工作需要外,护士不要离开病人身边,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②护士离开病人时,应将呼叫铃放置病人手中;③护士应经常关心询问病人,以及时了解病人的不适;④护士应采取一些有效的交流方式和示意方法,如写字板、认字板、图示等,了解病人的想法和要求。

(8)拔除气管插管前后的护理:①拔除前应让病人了解拔除管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消除病人心理负担,使其充分合作;②为防止声门水肿,可遵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③充分湿化气道,扣背,充分吸引气道内及鼻腔分泌物;④提高吸入氧浓度,增加体内氧储备。同时备好急救设备及插管用物,做好再次插管的准备;⑤将吸痰管置于气管插管中,一边抽吸,一边放掉气管插管气囊内气体,同时迅速拔除气管插管;⑥采用合适的氧疗措施,嘱病人深呼吸,有痰要咳出;⑦观察病人有无声音嘶哑、喘鸣、呼吸困难、气道梗阻等。

(9)拔除气管切开导管前后的护理:拔管前,应清洁创口皮肤,充分吸引气道内分泌物;拔管后吸引窦道内的分泌物,以油纱覆盖切口,并以无菌纱布固定。嘱病人咳嗽时压住切口;切口每日换药1次,直至愈合。

机械通气护理一、二、概念

是利用呼吸机把气体送入及排出肺部的一种技术。

护理目标

(一)增进通气效果。

(二)增进供氧效果。

(三)减低呼吸工。

三、护理措施

1.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呼吸机类型,例如,小儿患者体重在15Kg以下或婴幼儿患者,应选用具有小儿呼吸参数设置功能和小儿管道的呼吸机。

2.呼吸机在使用前用检查工作性能及运转情况,用检测呼吸囊与呼吸机连接试行通气,确认呼吸机无异常。

3.呼吸机各管路、接头、湿化器等使用前均应清洗、消毒,并正确连接呼吸机。

如病人意识清楚,应向病人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及安全性,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4.如病人意识清楚,应向病人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及安全性。以取得病人的配合。5..根据病人的病情、体重、性别预设呼吸机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和呼吸比等参数,然后接通压缩空气气源和氧气气源,开启主机和湿化装置。

6.调整适当的参数报警上下限,如气道压、潮气量、每分通气量等,并再次确认呼吸机工作正常。

7.使用呼吸机后应及时确定呼吸机是否为病人提供了适当的换气功能,随时听诊两侧肺部呼吸音,注意呼吸情况。

8.护士应及时准确记录呼吸机的工作参数。

9.使用呼吸机30分钟后,或改变呼吸机条件30分钟后应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以了解病人的气体交换功能是否改善。

10.保持病人呼吸道的通畅,及时为病人吸痰,吸痰前后要给予纯氧吸入。11.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呼吸情况和Spo2的变化。

12..报警信号就是呼救,呼吸机报警后要了解报警原因,通知医师及时处理。13.呼吸机旁边必须备用简易呼吸器,以备急需。若呼吸机突然发生故障停止工作,应立即将病人的人工气道与呼吸机脱离,用简易呼吸器为病人进行人工呼吸。14.除.病房内应随时备用1台呼吸机,以备急用。

15.吸痰时护士需调节吸入氧浓度外,未经医师同意护士不可任意调节呼吸机的工作参数。

16.护士应采取一些有效的交流方式和示意方法,如写字板、认字板、图示,以方便病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肠内营养护理

一、概念

消化道是维持机体营养的生理途径,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吸收与调节的重要场所,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持肠粘膜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完整,减少内毒素释放与细菌易位,保持肠道固有菌丛正常生长,防止菌群失调;刺激免疫球蛋白(如分泌性免疫球蛋白,SigA)以及胃酸与胃蛋白酶的分泌,从而维护其机械、免疫与生物屏障。同时肠内营养刺激某些消化性激素、酶,如促胃液素、胃动素、胆囊收缩素等分泌,促进胃肠蠕动与胆囊收缩,增加内脏血液,减少淤胆及胆石的发生。

二、护理问题

(一)营养失调:与无法摄取、消化、吸收营养有关。

(二)有误吸的危险:与延迟胃排空时间有关。

(三)腹泻:与乳糖不耐受、灌输速度有关。

(四)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身体的调空机制失常有关。

(五)有感染的危险:与过多侵入性措施及营养不良有关。

三、专科评估

肠道功能

四、护理措施

(一)给予肠内营养前应保证鼻饲管的位置正确。

(二)肠内营养液要随用随配,1次配量不能超过500ml。

(三)从药房或营养房领取的营养液要注意保存条件。

(四)冷藏的营养液在鼻饲前要加热,注意营养液的温度合适。

(五)鼻饲时,床头应抬高30°左右,防止误吸。

(六)不使用胃肠营养泵,给予肠内营养液时也要尽量保证匀速注入。

(七)在两组营养液之间要检查胃潴留情况(夹闭30分钟或遵医嘱后回抽胃内容物),回抽量大于50ml继续夹闭30分钟,回抽量大于100ml停止注入(或请示主管医师)。

(八)每次鼻饲营养液后要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15~20ml冲洗鼻饲管。

(九)胃肠营养袋每24小时更换,疑有污染随时更换。

昏迷病人护理

一、概念

昏迷是因脑功能严重障碍引起,表现为病人意识丧失,感觉运动和反射功能消失,不能被任何刺激唤醒

二、临床特点

(一)病情重而复杂,变化快。

(二)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

三、医疗目标

(一)维持并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

(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四、护理目标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功能。

(二)保持皮肤完整。

(三)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五、护理问题

(一)低效性呼吸形态: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关。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状态不清无法自行咳痰有关。

(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病人无法自行翻身有关。

六、专科评估

(一)病人意识障碍程度。

(二)每4小时呼吸音的改变。

七、护理措施

1.病室环境干静,整洁,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清新。

2.绝对卧床,取侧卧位,头部抬高15~30°,每2小时为病人翻身1次,以50%的酒精按摩受压骨突处,观察受压皮肤变化,预防压疮的发生。

3.保证病人足够的摄入量,根据病情予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吸收的鼻饲流质饮食或遵医嘱补液,做好胃肠营养及鼻饲的护理。

4.保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病人口腔分泌物及痰液,预防误吸,防止舌后坠。定时为病人翻身、拍背、体位引流,防止坠积性肺炎。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病人,护理同人工气道护理常规。

5.根据病人的口腔环境选用不同的溶液,每日清洁口腔2次,做好口腔护理,及早拔除松动牙齿,预防口腔疾病。

6.每日为病人梳理头发,每周1次床上洗头,保持头发清洁,无污垢,预防寄生虫。7.每日2次为病人行床上擦浴,保持病人皮肤清洁,保持床单位整洁,避免皮肤感染。8.保护眼睛,避免感染,每日可用抗生素眼药水点眼,眼睛不能闭合者,用凡士林纱布覆盖。

9.加强防护,躁动时适当约束,避免坠床或碰伤,惊厥时用牙垫将上下牙齿隔开,避免舌咬伤。

10.保持各肢体处于功能位,采用丁字板预防垂足,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开始肢体按摩和被动活动。

11.严格执行医嘱,详细记录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12.行Glasgow评分并记录,观察有无脑膜炎刺激征和颅压升高的表现,备好各种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专人看护,及时记录各项生命体征数值,每4小时观察瞳孔及抢救药品

和用物,配合医师进行治疗和抢救。

13.保持尿便通畅,必要时可留置尿管,尿管每周更换,注意观察尿量、尿色、性状等。保证每日正常排便,便秘者使用缓泻剂或灌肠,观察粪便的颜色和性状。

八、健康宣教

(一)告诉患者家属有关病情变化和治疗计划,使其有心理准备。

休克病人的护理

一、概念

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量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综合征。

二、临床特点

机体处于细胞缺氧和全身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状态。

三、医疗目标

(一)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二)纠正微循环障碍。

(三)恢复正常代谢。

四、护理目标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功能。

(二)维持循环功能、防止失血。

(三)确定及根治病因,防止感染。

(四)及时发现患者变化、减轻患者及家人的焦虑。

五、护理问题

(一)循环血容量减少:与体液丢失或血液流失有关。

(二)心排出量减少:与心肌收缩力减弱、血容量减少及回心血量减少有关

(三)组织灌流不足:心脏、脑组织、周围组织,与心排出量有关。

(四)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五)气体交换受损:与心排出量减少导致携氧量减少有关。

六、专科评估

(一)“看” 观察意识、呼吸、肤色。

(二)“摸” 触摸脉搏、四肢及皮肤的温度和湿度。

(三)“查” 检查受伤部位、数目、大小、出血情况。

(四)“测” 测量血压、尿量。

七、护理措施

1.卧位 取平卧位或中凹体位,即头偏向一侧,抬高头胸部10~20 °,下肢抬高20~30 °。保持病人安静,血压不稳的情况下不能随意搬动别人。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气道分泌物,避免误吸,清醒病人予吸氧,昏迷并呼吸衰竭病人,配合医师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

3.病室环境安静、温湿度适宜,加强对病人的保温。体温过高应采取适当降温措施。

4.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必要时建立中心静脉通路,以便及时输入液体和药物,注意配伍禁忌、药物浓度及滴速,用药后要及时记录。

5.创伤及大出血的病人应尽快止血,并遵医嘱尽早输入血液制品。

6.保持静脉通路和各种管道的通畅,并妥善固定,防止休克初期病人躁动而意外拔管。7.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配合医师进行治疗和抢救。

8.观察病人神志变化,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尿量、中心静脉压、心律、微循环及其他脏器功能,发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医师。

9.遵医嘱及时采集血标本,监测血气指标及血生化指标。

10.遵医嘱使用各种扩容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过程中注意病人的反应,防止补液过快发生心衰或液体漏至皮下造成下组织坏死。

11.加强生活护理,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八、健康宣教

(一)向患者或家人说明使用各种治疗的重要性。消除其恐惧心理。

(二)告诉患者和家属有关病情变化和计划,使其有心理准备。

(三)鼓励患者家属在病床边对患者加以安慰。

中心静脉压监测护理

一、概念

中心静脉压(CVP)是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通过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置管测得,它反映右房压。

一、临床特点

观察血液动力学的主要指标之一,二、医疗目标

了解有效血容量,心功能及周围循环阻力的综合情况。

三、护理措施

(一)备齐药物,连接测压管道系统,并保证连接紧密。将测压管道系统与稀释肝素盐水(12.5U/ml)相连接,冲洗管腔。

(二)向病人解释,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三)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将压力传感器置于与心房同一水平处。

(四)用稀释肝素盐水(12.5U/ml)冲洗管腔,调零点(使测压管道系统与大气相通)后开始测压。

(五)测量过程中保证无菌操作、无气栓进入。

(六)测量完毕后及时记录。

7.神经科疾病护理常规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组所研究的8例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神经外科疾病并发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综合征的病例中选取出来的, 其中男性有5例, 女性有3例, 他们的年龄在35~60岁之间。其中这些患者中有6例是颅脑外伤术后出现的并发症, 有2例患者是脑出血术后引发的并发症。这8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住院之初就检查出有糖尿病的病史, 在其入院之后对其进行胰岛素的输液。

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是:8例患者在病发的3~7d之内出现了HHNS病症, 其主要表现是:烦躁、意识障碍加深、口唇干枯、皮肤弹性差、四肢湿冷等。同时有1例患者被确诊为出现休克状态, 有1例患者出现颅发癫痫状态, 还有1例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的症状。

1.2 方法

充分利用实验室先进的医学器材对这8例患者进行详尽的检查发现:这8例患者的血糖值都超过33.4mmol/L, 血浆的渗透压高于330mmol/L, 血钠的含量超过155mmol/L。1例肾功能衰竭与1例休克的患者逐步呈现出中度酸中毒与轻度酸中毒的症状。

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的方式方法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要根据医师对患者的诊治状况为患者开设超过两条的静脉通道, 一条静脉通道接输液, 另一条静脉通道接胰岛素药物微泵泵入;二是快速静脉滴注20U的短效胰岛素, 再加入50U+50mL的短效胰岛素与生理盐水进行推进式的静脉输液微泵的持续静注, 每6h更换一次;三是遵医嘱执行补液, 从而纠正患者水、电解质的紊乱。

2 结果

利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对神经外科疾病并发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综合征的护理进行有效性研究, 得出以下结论:本组患者在经过推进式的静脉输液微泵的持续静注的护理方式的治疗, 有5例患者在术后恢复的很快, 有2例患者在住院之前患有2型糖尿病, 有1例患者因脑疝而死。整个病程时间在1~2周之间。

3 讨论

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外科并发症之一, 是高血糖所引起的高渗脱水威胁生命健康的疾病[4,5]。这种疾病不仅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而且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 在新时期就加强对推进式的静脉输液微泵的持续静注的护理方式对神经外科疾病并发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综合征进行治疗与护理的分析与研究, 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推进式的静脉输液微泵的持续静注, 其中持续静注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每小时每千克0.1U的短效胰岛素, 静脉滴注总量可以达到每小时6U, 已经休克的患者的静脉滴注量可以达到每小时12U的短效胰岛素, 从而使得患者的血糖可以以5.5mmol/L的速度降低, 但血糖下降速度过快的话会加重患者脑水肿的症状, 其中第一阶段静注的时间为4~6h, 在这一段时间内, 要每隔一小时监测一次患者的尿糖与血糖含量;第二阶段是当患者的血糖降到7~11mmol/L时, 静注短效胰岛素的数量不变;第三阶段是当患者的血糖降到7mmol/L以下时, 可以将短效胰岛素的静注速度下调每小时1U, 而当患者的血糖超过11mmol/L时, 可以将短效胰岛素的静注速度上调每小时1U。

按医嘱对患者进行补液操作, 以纠正患者体内紊乱的电解质。在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的时候需要运用胃管对患者进行胃肠道补水的辅助操作。患有HHNS疾病的患者通常的体征表现是钾钠元素的丢失, 因此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与护理, 需要及时地检测患者体内的钾钠状况, 钠元素的丢失可以通过NaCL的补充来纠正。

对患者进行推进式的静脉输液微泵的持续静注所运用到的胰岛素泵注的特征是它可以有效地模拟胰岛素在进餐过程中的脉冲式释放与持续基础的分泌, 将胰岛素注射到患者的体内, 可以有效维持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与含量[6,7,8]。因此, 在现代医疗水平的背景下, 使用持续性的泵注胰岛素是有效治疗与护理神经外科疾病并发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综合征的有效手段与方法。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 治疗的效果相对比较明显, 患者的血糖含量下降速度比较稳定。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充分利用微量泵来静脉滴注注射液, 可以有效地将注射液输入患者的体内并催发胰岛素的药效, 胰岛素药效的最高峰在注射30min之后[9]。

在利用胰岛素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要严密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与低血糖的反应, 从而提升对患者早期病情的识别能力。在利用微泵进行静脉注射的过程中, 要定期定时对患者的血糖值进行检测。当前我国比较常用的检测仪器为Soft Test GLUCOTREND 2型的罗氏可携式的血糖仪, 其中主要的操作方法是在患者四肢中的任何一端, 在用酒精消毒后, 运用笔式测针刺进已经消毒的区域。对于刺入后的第1滴血要用干棉球擦干净, 然后再用手挤出0.1mL的血滴到血糖仪中, 等待10s的时间血糖仪会自动测出患者的血糖仪。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所面临的来自社会与家庭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害。因此, 在平时的生活中, 要坚持运动调节与饮食调节, 将体质量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 尽量避免使用影响糖代谢的药物。对于高血糖的患者来说, 要严格注意日常的饮食:一是宜选择可延缓血糖、血脂升高的食物[10]。如大豆及其制品:这类食品除富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之外, 在豆油中还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 既能降低血胆固醇, 又能降低血三酰甘油, 所含的谷固醇也有降脂作用。二是宜选择粗杂粮:如莜麦面、荞麦面、热麦片、玉米面含多种微量元素, 维生素B和食用纤维。实验证明, 它们有延缓血糖升高的作用。可用玉米面、豆面、白面按2∶2∶1的比例做成三合面馒头、烙饼、面条, 长期停用, 既有利于降糖降脂, 又能减少饥饿感。三是不宜吃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四是不宜食用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猪油、黄油、奶油、肥肉, 对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更应特别注意, 应该不用或少用, 防止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不宜饮酒。五是在蔬菜方面, 要多食用含糖量少的带叶子的青菜如大白菜、小白菜等;六是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文娱活动、体力劳动, 以促进人体内糖的代谢, 减轻患者体内胰岛素的负担, 每周患者可以锻炼5~6次, 每次锻炼30min;六是要严格避免饮用浓缩的碳水化合物与酒精饮料, 尽量避免食用高脂肪与高胆固醇的食物;七是要定期去医院检查足部的皮肤, 以防发生病变, 同时要用温水泡脚, 时间为5min, 严禁用暖水袋或者穿凉鞋与拖鞋, 注意保暖。

参考文献

[1]孔令珍.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综合征的治疗[J].医药论坛杂志, 2007, 28 (19) :321-324.

[2]王素真, 郑莉, 卫红, 等.神经外科疾病并发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综合症的护理6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4 (2) :16-17.

[3]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288-290.

[4]曾婕.胰岛素不同的给药途径及护理要点[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20) :955-956.

[5]李春晖, 崔增学, 史彦芳, 等.神经外科病人并发高渗性高血糖非酮症昏迷11例报告[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7, 24 (2) :231-234.

[6]兰新建, 万凤凤, 岑华, 等.神经外科高神高血糖非非酮症昏迷[J].中国伤残医学, 2010, 18 (2) :413-415.

[7]朱深义, 范志明, 张庆田.术后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诊治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7, 13 (4) :512-516.

[8]李文格, 田笑虹, 安新丽.药源性高血糖高渗性非酮症综合症一例[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8, 16 (2) :413-413.

[9]冯光辉, 叶景松.高糖高渗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前3例报告[J].北京医学, 2009, 31 (4) :523-525.

8.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篇八

1、新入院患儿根据病情及病种安置床位。做好入院指导。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每周空气消毒一次。

3、入院测血压(<7岁免测)和体重。以后每周测一次,并记录。

4、入院后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连测3日,3日无异常者改为每日1次。T37℃~38.4℃每日测3次,T38.5℃~38.9℃及病重患儿每日测4次,T39℃以上者及病危患儿每日测6次,并遵医嘱给予降温,30分钟后复测体温并记录。体温不升者给予保温。<3岁测肛表,<7岁免测脉搏、呼吸。

5、遵医嘱执行等级护理及饮食,注意饮食卫生。

6、入院后3日内收集大小便标本作常规检查。每日记录大便,3日未解大便者,遵医嘱给予通便处理。

7、保持患儿皮肤、口腔清洁及床单位整洁,修剪指甲。

8、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9、健全儿科病房安全设施,加强安全护理。

10、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出院指导。

一、小儿惊厥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刺激,一切检查、治疗、护理集中进行。

3、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以免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4、给予患儿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鼻饲或静脉营养。

5、遵医嘱给予吸氧,憋气或窒息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吸痰。

6、遵医嘱应用止惊药物,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7、密切观察患儿T、P、R、神志、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8、高热者应立即给予降温处理,以防诱发惊厥。

9、严密观察惊厥类型、发作时间和次数,防止舌咬伤和坠床。如有异常改变,及时报告医师。

10、降低颅内高压。对有意识障碍和反复呕吐、持续惊厥、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患儿,遵医嘱给予脱水疗法。在使用脱水剂时,要按要求和速度输入,防止外渗。

二、小儿肺炎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按呼吸道隔离,严防医院感染。

3、患儿卧床休息,咳喘患儿取半卧位。

4、给予患儿富营养、易消化的饮食,鼓励多饮水。呛咳患儿喂奶时应夹紧奶头;人工喂养儿用小孔奶头,喂奶时抬高头部或抱起哺乳。无力吸吮者用小匙或滴管喂奶。重症不能自行进食 者,可鼻饲或给予静脉营养。

5、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者及时吸氧,痰粘稠不易咳出时,作超声雾化吸入。

6、密切观察患儿T、P、R、BP、HR、神志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7、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总量,以防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的发生。

8、有高热惊厥、烦躁、腹胀的患儿对症处理。对心力衰竭患儿,一切治疗护理尽量集中操作,避免过多惊扰。

三、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患儿床旁隔离,卧床休息。

3、调整饮食。停止进食不易消化及脂肪类食物。除呕吐严重者禁食4~6小时(不禁水)外,均应继续进食。禁食停止后,逐渐恢复饮食。

4、严格执行补液计划,保证输液量的准确,掌握好输液速度和补液原则。

5、遵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注意观察患儿大便次数、颜色、气味、性状及量。

6、加强患儿皮肤护理,保持肛周清洁,勤换尿布,防止臀红和尿道感染。

7、密切观察患儿T、P、R、BP;注意有无腹痛、腹胀;观 察脱水、酸中毒纠正情况及有无低钾、低钠、低钙的表现。

8、加强健康宣教,指导科学喂养,注意饮食卫生。

四、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做好保护性隔离,防止医院感染。

3、给予患儿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饮食。饮食调整的原则: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复正常。

4、加强患儿口腔护理,防止并发口腔溃疡或鹅口疮。双眼干燥不能闭合者,滴鱼肝油,以免角膜溃疡。

5、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及坠积性肺炎。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III度营养不良患儿要随时观察面色、呼吸、脉搏、意识等变化。清晨3~5时,患儿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应加强巡视及督促喂奶。

7、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总量,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8、准确记录饮食量,有水肿者遵医嘱记出入水量。

9、指导家长科学喂养方法及添加辅食的重要性,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五、急性肾小球肾炎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急性期患儿绝对卧床休息2周。

3、饮食按医嘱。浮肿明显、高血压、尿少时给予低盐饮食,限制入水量;尿素氮增高时给低蛋白饮食;患儿无尿素氮增高时应给予优质高蛋白饮食。

4、正确收集尿标本并及时送检。

5、遵医嘱记录24小时出入量,注意尿量及颜色。

6、加强患儿口腔、皮肤护理。阴囊水肿者可用棉垫或吊带托起,并用50%硫酸镁湿敷,皮肤破损可涂碘伏。

7、密切观察患儿T、P、R、BP。如有高血压脑病(头痛、目眩、意识模糊、昏迷)、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的表现时,及时报告医师。

六、肾病综合症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患儿严重水肿和高血压时需卧床休息,一般患儿不需要严格限制活动。

3、饮食按医嘱。浮肿时给高蛋白低盐饮食,避免长期不合理忌盐。在激素治疗过程中,要协助患儿调整饭量,避免暴食,鼓励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4、遵医嘱记录出入量,注意尿量及颜色。

5、严重水肿者应尽量避免肌内注射,以防药液外渗。

6、加强皮肤护理。阴囊水肿者可用棉垫或吊带托起,并用50%硫酸镁湿敷,皮肤破损可涂碘伏。

7、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血压、浮肿程度、有无胸水、腹水,有无发热、腹胀、呕吐及抽搐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8、观察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注意有无恶心、呕吐、血尿及电解质失衡等。

9、出院时要交代长期用药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定期复查,加强营养,预防感染。

七、出血性疾病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患儿卧床休息,注意安全,预防外伤。

3、给予患儿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有消化道出血时暂禁食。

4、遵医嘱做好血型、交叉合血及输血准备。

5、凡穿刺后局部应加压,防止渗血。

6、高热者一般用物理降温(但禁用醇浴)。

7、化疗进行期间,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注意保护好患儿的血管,防止药物外渗,一旦外渗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8、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出血倾向。如发现剧烈头痛、便血、呕血、皮肤粘膜及鼻腔出血等及时报告医师对症处理。

9、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预防医院感染。

八、脑疾病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患儿卧床休息,注意安全。

3、给患儿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昏迷者鼻饲饮食。

4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昏迷者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引起窒息。

5、备好抢救物品:如氧气、吸痰器、压舌板、开口器、舌钳及镇静剂,脱水剂等。

6、密切观察患儿神志、瞳孔、T、P、R、BP的变化,发现脑水肿、脑疝及呼吸衰竭的早期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7、注意患儿皮肤和口腔护理,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8、患儿腰椎穿刺后去枕平卧4~6小时。

9、恢复期协助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能力训练。

九、休克护理常规

(1)执行儿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2)严密观察患儿的意识和生命体征,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患儿皮肤温度、颜色,有无呼吸困难及发绀情况等,并详细记录。

(3)去枕平卧,注意保暖,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及搬动。

(4)给予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5)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药物或补充血容量。给予升压药时注意其浓度和液速,防止药物外溢而造成组织坏死。(6)严格记录出入量,观察并记录尿量。

(7)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和安慰工作,消除紧张心理。

五、呕吐护理常规

(1)执行儿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2)给予头高侧卧位,以免呕吐物吸人呼吸道引起窒息。

(3)遵医嘱给予禁食或少量多餐喂养。

(4)严密观察呕吐出现的时间与饮食的关系、伴随症状,记录呕吐量、气味、颜色、性质、次数及出入量,注意观察有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5)保证人量,遵医嘱安排输液顺序及液速,并观察补液效果。

上一篇:山林转让的协议书下一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