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机械八年级物理

2024-09-05

简单机械八年级物理(精选13篇)

1.简单机械八年级物理 篇一

(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

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教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答:2×104厘米)

500微米=______米。(答:0.0005米)

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巩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新课的引入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简单的运动

一、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

(1)什么是机械运动?

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2,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答:图2—2中运动员、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问:图中的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是运动的吗?

答: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他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小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板书:“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组织学生看课本图2—3,讨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

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汽车中的乘客,这位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以车厢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车厢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

问:男孩看到乘客运动得很快,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男孩以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他说乘客是运动的。

教师小结: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板书:“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①: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②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提问:看课本图2—4,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答: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

教师追问:在甲图中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在乙图中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答:另一物体是静止的。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教师小结: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

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

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举例说明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4.匀速直线运动

(1)自然界中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2)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演示实验:启动节拍器,使两响之间间隔1秒钟(如果没有节拍器,可由学生读秒表)。将1米长的内封气泡的玻璃管竖直靠放在黑板上。使气泡由管底竖直上升,从零时刻开始,在每个节拍时,在气泡所在的位置旁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个短横线(以气泡的上沿或下沿为准),这些横线由下到上等距离排列。

改变节拍器摆锤的位置,增大(或减小)摆的周期,重做上述实验。此时要平移玻璃管在黑板上的位置,每组记画横线不可重叠。

用刻度尺测相同的时间间隔内,气泡通过的距离。

提问:你认为气泡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教师讲述:运动的气泡经过的路线是直的,并且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距离相等,即快慢是不变的。这种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板书:“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自然界中并不多见,但是许多运动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提问:百米跑运动员,从起跑线起跑,跑到终点,他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答: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5.小结本节知识要点

三、布置作业

课本P2—4,练习1、2、3、4。

2.简单机械八年级物理 篇二

1. 是感性的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科学之旅》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科的第一节课。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 我首先设计了这样两个实验:一是碘的升华和凝华, 二是干冰的升华 (固态二氧化碳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 。第一个实验, 在烧瓶底部放黑色的固体碘, 经加热变成紫色的碘蒸气慢悠悠地升起, 然后迅速将烧瓶放到冷水中冷却, 紫色碘蒸气消失得无影无踪, 只见在烧瓶壁附有许多黑亮黑亮的固体碘。第二个实验, 干冰升华, 一团一团的雾气从容器向外流溢, 又慢慢地向下流淌, 再配以红、绿、蓝的色彩灯光, 好一幅雾气飘渺的图画!教室里一时鸦雀无声, 一时欢呼雀跃, 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得到彻底的放松。学生流露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 对物理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平时上课或者是做演示实验, 出彩处学生都兴趣盎然, 惊奇不已。

学生产生这种兴趣, 源于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八年级学生年龄大都在13岁左右, 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 他们的思维能力、好奇心、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显著增强, 对具体的、形象的、新鲜的事物有强烈的情感趋向, 有新鲜的情感体验, 有强烈的尝试冲动。物理现象的巨大趣味性, 加上物理实验以其形象、有趣、摸得着、看得见等特点, 正好迎合了学生的强烈好奇心。但是, 学生这种兴趣只是对物理现象的表象感兴趣, 依靠具体的、形象的、新奇的经验作支柱, 而对物理现象的本质没有足够的认识。

2. 是理性的兴趣

少部分学生的兴趣逐渐由有趣的物理现象了解, 发展到进一步探求现象变化的原因, 理解它的实质。当知道一个原因, 其兴趣会追寻将发生的结果;当知道一个结果, 其兴趣又在想知道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总企图想要通过个别事物的因果关系找到和掌握更多事物乃至整个物理世界的一般规律。习惯于事物的因果关系, 进行综合分析的思维活动, 形成这种理性的兴趣。例如上面提到的碘的升华、凝华实验, 学生在学习升华、凝华知识后, 兴趣转移在类似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 以及整个自然界的升华、凝华现象及规律中。又如他们在学习浮力知识之后, 思考人在空气中受不受到浮力, 有浮力人为什么感觉不出来?受浮力的大小又与什么有关?他们会积极探究, 直到得出结果为止。形成这种兴趣的原因, 源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他们的思维能力、自信心、进取心处于半成熟状态, 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曾有个学生, 在学了压强跟流体流速关系后, 就问:“轻的物体能比重的物体容易飞起来吗?飞起来的物体一定要有翅膀吗?那为什么火箭飞得那么快那么高?”这就是学生对物理的理性思考。但具有这样理性兴趣的只是少数学生。

由此可见, 多数学生处于感性兴趣阶段, 这类学生缺乏毅力和自制力, 学习积极性中断, 感性兴趣就消失了。因此, 教师在培养学生感性兴趣的同时, 即让学生对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感兴趣的前提下, 进一步让学生发展到分析、概括现象的实质, 抽象出概念, 总结出规律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等产生理性兴趣就显得非常关键。

3.我和“八年级物理”的俏皮事儿 篇三

BNJWL的名字来得很可笑,有一次她的物理只考了七十来分,,那时上八年级。她便把BNJWL作为了她的英文名,看上去很酷。其实,只是由“八年级物理”的拼音首字母组成。她想激励自己好好学物理,当然,这个方法很不错,再考物理时,她居然考了96分。

我的名字被叫做MJZZX,因为看过《宫》后我开始疯狂学韩语,穿哈韩服,找朱智勋的最新消息。不知怎的,傻乎乎的我竟成了我们班的“哈韩领头羊”。我还固执地把我家朱智勋称为“勋勋”。BNJWL和许多朋友就拿朱智勋的名字逗我,BNJWL说:“MJ是你名字缩写,MJ跟着朱智勋就是MJZZX。”我顿时无言。

不过我跟BNJWL确实够互补的:

我很哈韩,BNJWL呢?她只会穿着一成不变的裤子与外套。不会打耳孔,不会看韩剧,不会追星,不会唱饶舌歌曲。

我是耐心起来没完没了、最没极限的人,总是一心求好,但BNJWL相反,她是耐心最有极限的人。我想如果我去拍电视的话,我一定超敬业:NG一次我就再拍一次,NG两次我可以拍十次!而BNJWL不同,比如买东西,每次我都极有耐心地挑来挑去,她却在一边大喊大叫:“我要抓狂了!你随便拿一个吧!”我不理她,她就随便抓起一个,向收银台飞奔,边跑边说:“大小姐我服你了,我给你买行不?”我说:“要买就买好的,等等我,这个比那个好。”她说:“大小姐我白给你买你就别嫌这嫌那的了!拜托大小姐你别挑战我的耐心了行不?”我笑:“你一口气说那么多话不累呀?”然后她就很不屑:“我是谁呀?”我喷饭。

不过这样的快乐时光总是很少,因为我和BNJWL都不是多么受人瞩目的人。“丑小鸭会变成天鹅的吧?”站在纯净的天空下,我们这样想。

“真想变天鹅!”BNJWL轻轻在我耳边说。

这次,我认真地想了想,然后郑重地说:“我有选择恐惧症,就像跟你一起买东西一样,不知道该挑哪一个。做丑小鸭,或做天鹅,我还真不知道哪个好。”

“……”BNJWL沉默下来,“那我还是BN—JWL,你是MJZZX!”

4.简单机械八年级物理 篇四

大茂中学

熊妹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分为: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中,机械运动的概念较为简单学生理解也相对容易,所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后两部分,五条教学目标中有四条是围绕着“参照物”展开的。并且书写时将三维教学目标和在了一起。例如:“通过研究同一物体运动的实验,明白通常研究机械运动选择参照物的方法。”这条教学目标既包括了方法和手段目标又包括了知识目标。这样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是教学目标变得更加实际,可操作性得到了提高。

二、和谐教学内容的营造

在课题的引入部分,用的是“几张连续拍摄的神六升空的照片”来说明物体的位置变化,请学生画出“运动中的汽车”来解决这个问题。我在以往的教学中曾经用过“请学生讲解一次足球比赛中射门全过程”的方法,然而发现,课堂气氛的确不错,但存在耗时过长,无法突出机械运动中“相对位置变化”这个要点,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一般学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正因为诸多问题的存在,也限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于是我将课题的引入部分改动两部分,一方面将内容改为“哥德堡号下水”以符合当时的时事背景,同时顺利地完成了“引领学生注意关心观察社会”的情感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更注重营造课堂气氛,即在正课开始前便播放了一段有关哥德堡号的资料片,事后阶段的课堂教学衔接显得较为顺畅。这样一改课题引入变得简洁顺畅,机械运动的定义被顺利地推出。为下阶段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内容的组织

在如何引出“参照物”这个问题上,用了较为直接的过渡方式,即:在观看神六升空录像后便得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而播放了“沧海中的孤舟”视频短片后由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两种方法的效果都很好,而且后者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用语言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要求较高的语言能力和一定的物理学知识,作为课题的引入要求偏高了,但却是引出“参照物”这个物理模型的好方法。因为此时学生已了解了机械运动的物理定义,即: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因此先请学生连续观看一组物体机械运动的视频,然后请他们用语言来复述所看到的机械运动,这样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就无意识的讲出了“参照物”的存在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观看两段,视频资料(“直升机平飞”和“直升机悬停”)的比较,再让学生在有比较的情况下得出参照物的结论。这样做既为学生的认知设置了由简到难的坡度,同时起到了巩固机械运动概念和提升理解层次的作用。比较适合我校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教材内容的处理

运用了较多的时间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的相对性进行试验和讨论,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于这个环节的处理,我收集了大量的视频资料,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其中有一段特技摄影的视频,学生观看后体会到了“参照物”这个物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经验与教训:本堂课由于内容较为丰富,也比较贴近生活,所以可选取的多媒体资料很多,而且从质量和数量两方面都较高,因此在选择上必须注意如何取舍,原本选取了将近20段视频资料,但在授课时反而出现了时间不够用,每个片段只能一扫而过,根本无法起到作用,在经过仔细的筛选后,只留下7个片段,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给学生活动和思考,这样一来效果反而好了。教师的语言必须有效而精炼,指向性强,否则会引起学生听觉疲劳,教学效果反而不好。

5.简单机械八年级物理 篇五

三次实验中测得的机械效率一样吗?分析你的测量结果,看看影响滑轮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1) 减少额外功(使用较好机械)

(2) 在额外功一定的情况下,增加有用功(增加物重)

一、巩固提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对水做的功是总功

B、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提一桶水和提半桶水做的有用功相等

C、水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把水桶捞上来的时候,对水桶做的功是有用功

D、水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把水桶捞上来时,水桶里带了一些水,对水桶和水做的功是有用功

2、用图示滑轮组把重G=120N的物体匀速提升1,绳端的拉力为F=50N,则:绳端移动的距离为_____,有用功W有用=______,总功W总=______,额外功W额外= ______,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______。

3、如上右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20N的泥桶,动滑轮重为20N,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若工人在5s内将绳子匀速向上拉6,则泥桶上升_____,手拉绳子的力为____N,拉力的功率为____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

4、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机械效率可以提高到100% B.机械效率总小于1

C.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高 D.机械效率越高,有用功就越多

5、通过测

A.增加动滑轮,减小拉力 B.减少提升重物重力,减小拉力

C.减少提升高度,减少做功 D.增加提升重物重力,增大有用功

二、拓展延伸

1、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功率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B.机械效率大小与功率大小有关

C.机械效率越低的机械,做的功就越少

D.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因此机械效率总小于1

2、下列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B.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C.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D.做功多的机械,效率一定高

3、如图,小冯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l,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 )

A.Wl=W2 l=η2 B.W1=W2 ηl<η2

C. W1η2 D.W1>W2 ηl<η2

4、甲乙两台机器,甲的机械效率是85%,乙的机械效率是60%,则( )

A.相等的时间内,甲机器所做的功多 B.做同样多的功,甲机器花的时间少

C.甲机器比乙机器省力 D.上述说法都不对

5、要提高某机械的机械效率,应该 ( )

A.减小外力所移动的距离 B.减小额外功占总功的百分比

C.减小总功 D.减小外力

6、工人师傅常利用斜面把重物搬运到汽车上,如图,车厢底板高度h=1.5,斜面长度s=3,用力F沿着斜面把G=1800N的重物匀速拉到车上,若不计摩擦,拉力F为多少?若实际拉力F′=1200N,则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6.简单机械八年级物理 篇六

教授课形式一对一个辅导 育

教教育理念: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师沟通理念: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教学习理念:相互学习共享知识 案工作理念:快乐工作有效执行 简单机械杠杆 学法指导:(1)杠杆支点的辨识:杠杆转动时(瞬间)唯一不动的点;

(2)力臂的确定:延长力的作用线,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量取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即为力臂。(3)动力和阻力没有绝对的分别,具体分析时可以认为以使杠杆朝某个方向转动的力动力,反之则为阻力。(4)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前先调整杠杆平衡,注意记录数据,应用表格(P154)分析数据归纳关系得出结论。

(三)教学内容1.认识杠杆。2.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1)支点:杠杆转动时所绕的点(轴)。(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4.杠杆的分类及应用:

(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省力(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省距离(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天平5.我国古代的杠杆 杠杆的平衡

1、提问:什么是杠杆的平衡呢?

归纳结论: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作缓慢的匀速转动时,我们说杠杆平衡了。

2、实验探究: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总之,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板书)滑轮

1.定滑轮2.定滑轮的作用: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3.动滑轮4.动滑轮的作用: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5.滑轮组

6.滑轮组的作用:省力和改变力的方向。承担动滑轮的绳子的几根,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7.滑轮、滑轮组的应用。

8.现代复杂机械的许多部件老师由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组成的,小的如手表,大到机械人、大型挖机等。机械功

1.机械功: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2.做功的必要条件:(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 3.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

W=Fs W表示功,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表示物体沿力方向移动的距离 4.功的单位:牛顿·米,专用名称:焦耳,简称“焦”,用J表示。

1J的大小: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约为1J;将一瓶500ml的矿泉水从地上拿起飞,做功约10J;„„ 功率

1.做功有快慢。2.如何描述变化现象的快慢? 3.功率:单位时间做功的多少4.公式: 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做功的时间 5.单位:

基本单位:焦耳/秒。专用名称:“瓦特”,简称“瓦”。用W表示。辅助单位:千瓦(kW)、兆瓦(MW)换算关系:1MW=1000kW,1kW=1000W 6.功率的意义:表示做功的快慢。功率越大,做功越快;功率越小,做功越慢。7.常见物体功率的大小:(课本P135)

8.机器上都有一个小牌子,叫做铭牌。上面标明这台机器的工作性能和结构特征的一些数据,功率也是其中一项。机械能

1.能源危机与能源

2.能量,能: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3.能量与做功的关系:物体做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物体做的功越多,说明某种能量为别的形式的能量就越多。

4.能的单位跟功的单位一样,也是焦耳(J)。5.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物体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其动能越大。

6.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8.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的统称。

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就是它所具有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

11.实验探究:弹性势能与物体弹性形变程度的关系结论:形变程序越__________,弹性势能就越大。

7.简单机械八年级物理 篇七

一、启发性教学、奖励式授课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5分钟,使这45分钟高质量高效率!

1. 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新章节。

预习是学习好物理的起点,首先通读全文找出重点,用红笔将重点画出来,并将这些重点记在预习本上。其次,寻找疑点也是预习的重点,所谓的疑点是经过反复思考,依然寻找不到答案的知识点,将这些疑点都写在疑点本上,并用红笔勾画出,作为标记,上课要注意听。再次,将预习到的知识和后面的小实验、小制作联系起来,如果能做,自己做一做,锻炼自己的动手与动脑、逻辑思维、判断能力。最后,做一下预习反馈,将书本合上,分析这一章节讲了什么,头脑中要有一个知识网络,并和相应的习题做一下对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用铅笔写)

2. 在授课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与学为重点,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导演、引导、指导、辅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而不是单纯品尝前人创造的成果。教学中首先注意引入方式:启发式、实物式、对比式,或是兼而有之。讲述中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

3. 层次性、渐进性提问与追问。

提问的技巧对于激励性教育来说,也是功不可没。因为对于学生而言,如果提问太难或太易,他们都会觉得是在故意羞辱自己。因此,提问的同时应掌握一个技巧。

二、赞许式评价

无论在哪些方面,尽量去挖掘学生们身上的优点,鼓励他们的信心,并给以赞许式的肯定。“优点单”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使每个学生看到了老师与身边同学的评价,自己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本事没有发挥出来,我也能行。

三、反馈式聊天

沟通向来是师生之间共同进步的催化剂。课上是导师,课下是朋友。这是师生共同的向往。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困难,(生活、学习、工作等)并且能尽最大能力来帮助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及时地改正,不断地完善自己。适时开展问卷调查,可以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为主体,也可以以学生的特长为主体,及时地发现其闪光点,并给予欣赏式的评价。这样,教师便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

四、激励式谈话

犯了错误,不能一棒子打死,毕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和蔼、平易近人、蹲下来看学生是谈话的调和剂。了解他们犯错的原因,并帮助他们及时改正,并制定一些措施或制度,约束自己,使他们能健康地成长。

五、作文式反馈

作文与物理是不是风马牛不相及?是不是天方夜谭?否!在物理教学中,采用作文式反馈也是必要的。作文不但能体现一个人的水平,也能体现一个人的思想。如果将作文用于物理,那么将是学好物理的升华,也是学好物理这一门综合学科的最佳体现。

六、激励性评语

评语本来是班主任的特权,那么任课教师不时地在反馈内容或形式上(作业、试卷、问卷等)给出适当的评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8.如何有效提高八年级物理教学效率 篇八

一、教师要认真备课,多搜集材料,平实多积累,争取让每一节内容都充实

新教材淡化了概念、规律的严密体系,设计个性化教学时,必须把教材和教师本身的资源及当地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为科学实施探究教学,在认真分析探究内容、特点和学生水平基础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良好秩序是前提,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必须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

教师可以借助玩具、动画、魔术、游戏、“顺口溜”等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例如:学习引言时,可以演示“开水煮活鱼”及动手完成“吹不动的乒乓球”实验;学习电学时,可以就地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插头、电灯、电扇等;可以安排学生课下制作——水瓶琴、验电器等,借助实验激发学生兴趣;从生活点滴出发提问,从有趣的事物和言语引入。

2注意教法,多与生活联系

充分把握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创造力,要及时转变师生定位,认真履行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重视交流、评价;因物理学“寓理”于“物”,所以要尽一切可能,在课上为学生展现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而真正实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目标。

例如:学习蒸发时,可以直接用手蘸一些水摸到黑板上,让同学们观察现象,从而顺利展开教学探究;反射定律强调“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反过来说,对于这一问题可以这样讲解“都说孩子长得像妈妈(爸爸),没有说妈妈(爸爸)长的像孩子”,这里有一个逻辑——因果关系,帮助学生学习。

3充分把握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创造力

“学问千千万,关键是一问。”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所以它们总在不断地探索未知世界,以求扩大自己的疆域,正是在这种探求中种族也得以延续壮大,这就是“狼性法则”,由此可见创新意识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注意转换师生定位,认真履行其主导责任,重视交流、评估,体验团队精神。

二、多鼓励学生,使其树立良好信心

因为学生对失败较为敏感,所以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满足其精神需求,多采用鼓励评语促其上进;坚信“没有差生,只有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充分交流,指导学困生,变不让说为我要说;运用成功原理,变厌学为乐学;相信“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要能容忍学生的缺点,用客观、理智、科学的方法处理日常问题;用赞赏的目光看待学生,用爱感召学生,因为“大爱无边”。

三、传授行之有效的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练习时要做到精做与泛做结合,逐步提高分析能力;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随时、及时复习;逐步形成知识网络;指导学生科学预习新课——课前独立阅读教材,了解体系结构、重点、难点、范例,要对概念和规律抓住核心,以及与其它的联系、区别。

9.简单机械八年级物理 篇九

编写人:杨春旺 校审:物理科备课组 校订:胡雪飞

§9.6 合理利用机械能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能量,动能,势能以及机械能定义。

2.探究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势能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习要点

1.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简称。2.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做,物体由于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具有的能叫做,前者叫做,后者叫做。动能和势能的统称叫做。3.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 和 有关,越大,越大,物体具有的 就越大。

4.物体被举的越,质量越,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5.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

学习过程

一、认识机械能

活动1 列举几个物体做功的例子:。

概念:1.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简称。2.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做,举例:。

物体由于被举高具有的能叫做,举例:。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具有的能叫做,举例:。动能和势能的统称叫做。

二、探究动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想一想:同一辆汽车以不同的速度运动,具有的动能大小相同吗?汽车、摩托车与列车如果速度相同,它们具有的动能大小相同吗?有什么不同?

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和、有关。活动2探究动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1)器材:木球、钢球、斜面、木板。(2)阅读课本第174页“加油站”1,2.(3)交流讨论,谈一谈你们小组的方案。实验中注意什么?(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5)分析论证,得出结论:1.质量相同时,速度 的物体具有的动能。2.速度相同时,质量 的物体具有的动能。(6)反思:实验中我们应用了哪些物理方法?

三、探究势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重力势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 活动3探究重力势能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1)器材:质量不同的砝码两个、小方桌、沙子、大烧杯(2)阅读课本174页“加油站”3

(3)设计实验,谈谈你们小组的做法。实验中注意什么?(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10.简单机械八年级物理 篇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效率和滑轮组的认识。②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③了解与机械效率有关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

①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

②通过参与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培养同学们的实验能力。③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使同学们进一掌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④培养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②通过实验活动来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教学过程

1.提问:在学生预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回答问题。本次实验的名称和目的;

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2.做好实验的几点说明。

⑴钩码的重由钩码的质量用G=m•g算出。

⑵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注意“匀速拉动”。测课本图9—32(甲)和(乙)两图中的拉力时,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秤上的示数读出。

⑶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

用心

爱心

专心

⑷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的测定,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可事先在细绳与定滑轮相切处用色笔在细绳上做个记号,再拉弹簧秤,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细绳色点到与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⑸在测完课本图9—32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后,再做图9—32丙图的实验,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⑹实验要严肃认真参照课本实验按要求去做。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中。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

⑺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放回原处。

3.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4.学生实验完毕,由几组报告实验结果。

5.学生交流讨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哪些因素有关? 6.布置作业:

写出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器材、步骤、记录有实验数据的表格、实验结果。教后记:

用心

爱心

11.简单机械八年级物理 篇十一

由于物理学科特点、教材、教法、学法等因素,部分学生一开始没能及时入门,初学物理后的首次考试成绩又低于自己和家长的期望值,学习的自信心锐减。为此,教师要有预见性,对学生及时进行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认识到: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相当于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物理学家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物理的学习过程就是观察实验,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减弱或消除学生对物理的畏惧心理,逐步学会观察,理解概念,掌握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形成解决物理常规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技巧。增加梯度,降低难度,尽量多地采用形象思维,尽量多地采用归纳法教学,等待学生积累了一些物理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再过渡到抽象思维。例如,弹性势能的教学,老师可以列举箭能被拉开的弓射出去,人能被弯曲的跳板弹起来,小孩能被形变的蹦床弹起等,让学生从这些事实中归纳出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让学生体验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

物理学习自信心受挫的另一个原因是获得成功的机会太少。在教学工作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可以也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常采用“一快一慢”的做法,即进入重点快,突破难点慢。比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中,笔者就单刀直入进入重点:“前面我们学习了凸透镜,凸透镜可以成像,那有几种情况呢?”然后按照物距由大到小的顺序,在五个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观察,再组织学生讨论得出规律。使学生从全局的高度把握凸透镜成像规律,不仅学生容易接受,而且树立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2同学真诚互助,在团队活动中增强自信心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学生能否得到同学真诚的帮助和鼓励,其行为模式会有不同的表现。笔者所教的班里有个男生许某,平时说话轻声轻气,做事卑怯懦弱,一副缺乏自信的样子。有一次,班级课外活动,由于要求参加的人数多,笔者就特地安排十六个男生踢足球,并把他分在其中一个较强的队里,由于每人都有自己的站位和任务,他不得不上场,活动开始时,他的身影很是显眼,球滚到他身旁,他却躲到一边,其他队员故意把球传给他,然后大叫“许某,传过来!”他勉强抬一下腿,连续三次球都没传到位,强队的好多获胜机会丧失,他也感到了自己的失责,队员们知道他是个胆小怕事的人,没怪他,相反,在球场休息时,都热情地跟他说:“许某,不要怕,大胆地传,勇敢地抢,我们需要你!”他涨红了脸,点点头……半个学期过去,再到球场看,许某的身影已融入在其他队员中,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勇往直前。课外活动中同学的真诚帮助和鼓励,增强了他的自信[JP3]心,而笔者的目标是还要让他把这种自信心迁移到学习物理上来。[JP]

3家长恰当期望,在可望可及中保持自信心

所谓期望,是人们对某一行为导致的预期目标或结果之可能性大小的判断。家长适当的期望可以激励子女努力学习,家长过高的期望,由于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差距太大,反而会挫伤子女学习的积极性,多次反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反而会下降。笔者的一个朋友,他的小孩在初中阶段成绩中上等,他[HJ1。15mm]们对他的期望是考上一般高中,由于家长期望恰当,平时小孩都能完成家长制定的目标,结果中考时发挥了水平,考取重点高中,一家人都很开心。但高中半个学期下来,家长找小孩谈学习情况,小孩的话,着实让他们大吃一惊:“我不读书了,我太笨,我的成绩太差啦。”因为刚进高中时,家长期望他将来考重点大学,而按现状预测顶多在第二批本科线,他觉得达到家长的目标是不可能的事,已失去信心。所以学生自信心的保持是跟家长的恰如其分的期望结合在一起的。

4学生积极行动,在校园生活中提高自信心

鼓舞自己的斗志,增加心理力量,逐渐提高自信心。老师可以利用零星时间,走入学生中,帮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变自己的精神面貌,赢得自信。

4。1敞开心扉

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涯中有许多成功的机会,如果我们不去追求,离我们是遥远的。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而改变自己的开始,是改变我们的心态,俗话说:“山不转水转,如果山不向我走来,那我就向山走去。”在学生的课桌旁,在教室的走廊里,在去食堂的路上,多与同学交流讨论经典的物理问题,互相鼓励,激发热情,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有助于学生增强学习信心。

4。2举起胳膊

学生树立自信心的机会很多,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上老师常会为他们提供锻炼的舞台,每当挑战性的问题来临时,学生是主动迎接还是消极回避?一个衡量标志:他们的胳膊举起来了吗?有个事实,小学生,乃至七年级的学生上课时,面对老师的提问,有很多学生会举手,争着回答,但到了八年级,这种现象就大为减少:一是因为学生有了成人意识;二是自信心不足。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勇气累积出勇敢,一次次的积极应对,他们终究会到达自信的风口浪尖。

4。3亮出嗓子

物理学家福尔顿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测量出了固体氦的热传导度,他运用的方法是正确的,而测出的结果却比按过去理论的计算值高出500倍,福尔顿面对这令人惊异的差距,不敢标新立异,担心招致人们的议论、指责,没有公布自己的测量结果,也没有进一步地研究。没过多久,美国的一位年轻科学家也在实验中测出同福尔顿一样的结果,他立即发表论文进行公布,结果,马上在科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由此创造出一种新的热传导度的测量方法。福尔顿没有自信地亮出自己的嗓子,发出自己的声音,追悔莫及,多么鲜活的例子。课堂上或课间时,每一个可以表达学生观点的公众场合,请学生大胆地张开嘴巴。

4。4迈开步伐

12.简单机械八年级物理 篇十二

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二、能力目标: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三、德育目标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速度的概念。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2.难点

(1)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3.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阅读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生甲:比一比,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

生乙:比一比,用相同的时间,看谁跑得远。

教师启发学生思维:

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也就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越短,跑得越快;所以时间越长,跑得越慢。

用相同的时间,看谁跑得远。也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通过路程越长,跑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跑得越慢。

可见,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通常情况下,人们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相同时间内”最简单的情况是取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师:速度用来表示什么? 生: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教师板书。2.速度的概念。

师:在通常情况下,速度等于什么? 生: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教师板书。3.速度的公式。

师:如果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主着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s 生:v=

t教师板书。

4、速度的单位

师: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那么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表示。

1教师板书。

师: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单位是“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

1表示。

教师板书。

师:速度单位“m/s”与“km/h”之间换算关系如何? 师边讲解边板书: 1km/h=1000m1=m/s 3600s3.61km1m/s=1000=3.6km/h 1h3600课堂巩固练习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写出具体换算过程。(1)54km/h= m/s(2)15m/s= km/s 师:下面请大家阅读例题(课本P24例题)。生:你觉得这道例题值得注意的是哪几点? 生:(1)路程单位km要换成m。(或将速度单位换算成km/h)(2)不能直接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的,应先写出原公式,再写出变形式。(3)计算过程要带单位。(4)小数点后面保留两位小数。

(5)物理计算题解题格式:已知、求、解、答。师补充。

让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教师说明解答物理计算题解题规范:要求拿出已知,求、解、答。单位可在已知中统一。

课堂巩固练习:

猎豹是动物界的短跑冠军,速度可达28m/s,它5min能跑多远?

(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P26图2—26所示,一辆小汽车在乎直的公路上平稳地行驶,在这条路上任意取3段路程,并记录下其运动时间,请你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这辆小车在3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

生:V1=V2=V3=20m/s 师:由此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甲:这辆小车作直线运动时,快慢始终不变。

生乙:在这各段路程中,小汽车的速度是不变的。

生丙:小汽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师: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这只是一种理想的情况。自然界中严格地作匀速线运动的物体是不常见的。

我们把物体的什么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生:我们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P26图2—27所示,一只天鹅在空中沿直线飞翔,若在天鹅飞行途中取3段路程,并记录下这3段路程的运动时间,请你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天鹅在这3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

生:v1=10m/s v2=13.33m/s v3=20m/s 师:由此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甲;天鹅在空中作直线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生乙:天鹅在空中作变速直线运动。

师: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时,在各段路程中,它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变速运动是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

我们把物体的什么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生:我们把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四、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估

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得出:本节课我们学到了

1.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概念: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s3、速度公式:v=,变形式s=vt,t=

vt4、速度的单位:基本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换算单位:1km/h=1m/s=3.6km/h

1m/s 3.6

s5.速度的测量:(1)据v=,测出s、t,求出v。

t(2)用速度仪直接测。

6.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7.变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师;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五、课后练习

1.课本P28,作业3、4。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 快与慢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2.速度的概念: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3、速度的公式:v=(定义式)

ts=vt,t=s(变形式)v4、速度的单位:基本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换算关系1m/s=1km/h 1km/h=3.6m/s 3.65、速度的测量

s(1)据v=,测出s、t,求出v。

t(2)速度仪。

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3.八年级物理试卷 篇十三

姓名:

评分:

一、选择题(共48分,每小题4分)

1.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 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 C.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平面镜可以成像,也可以控制光的传播路径 3.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能说明光反射的是()A.镜花水月 B.坐井观天 C.海市蜃楼 D.立竿见影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星光闪闪 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 5.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 6.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凝固,后蒸发 C.先液化,后汽化D.先凝固,后升华 7.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 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D.天上飘落的雪花不是晶体。

8、夏天剥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的周围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时()A.升华形成的; B.凝华形成的; C.凝固形成的; D.液化形成的; 9.夏天剥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的表面附着一层“白霜”,这些“白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A.升华形成的; B.凝华形成的; C.凝固形成的; D.液化形成的; 10.平面镜前AB所成的像正确的是()

1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变小 B.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 C.物体靠近平面镜,像的位置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D.物体靠近平面镜,像靠近平面镜,像变大 1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看到游泳池中水的深度比实际浅 B.教室里的同学能看到黑板上的字 C.湖面上映出白云的“倒影” D.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3.如下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________ 不同。(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4.上物理课复习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反映一个共性是__________。15.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cm。

16.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是4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________。17.对于光的色散,白光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种单色光组成

18.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如上右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_____ h.19.根据表,你认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在700℃时的铝处于__________态;温度在-220℃时氮处于__________态。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相同、不同、无法确定)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钢1515 铝660 锡232

冰0 固态水银-38.8 固态酒精-117

固态氧-210 固态氮-218 固态氢-259

三、实验题 20.(10分)如图所示那样,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把一点燃的蜡 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面出现蜡烛的像.

(1)实验中,选用两根大小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方便确认像的____________(2)要完成这个试验,还需要____________。(刻度尺,停表)(3)试验中,应该选用____________(厚,薄)的玻璃板。(4)某同学在实际实验中测量如下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

次点燃蜡烛到镜面点燃蜡烛的高镜后蜡烛到镜面镜后蜡烛应有高数 1 2 3 距离(cm)14 18 度(cm)12 10 8

距离(cm)14 18

度(cm)12 10 8 由表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有:①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和像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②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

四、计算题(21、22题6分,23、24题8分)

21一火车以12m/s的速度匀速穿过1000m长的隧道,所用的时间为100s,求火车的长度.

22、向月球发射的无线电波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s,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求月球与地面的距离是多少? 23、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一辆公共汽车沿着平直的公路匀速行驶,5min内行驶了3km,到站后停车5min接着又在10min内行驶了12km。求:(1)该汽车进站前的速度;(2)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上一篇:职工擅自离职如何赔偿损失下一篇:《“和倍”“差倍”问题》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