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课程游戏化问题

2024-10-17

幼儿课程游戏化问题(共10篇)

1.幼儿课程游戏化问题 篇一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六个支架学习反思

近日,我们幼儿园全体教师在周园长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六个支架。在此之前,我认为《课程游戏化》的颁布与实施意味着旧的课程体系的结束,通过此次学习我们了解到《纲要》和《指南》和《课程游戏化》要求是一致的,是相互融合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已提出了“游戏是基本活动”的问题。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常常疑惑于如何平衡“教和玩”的难题。在过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生硬的体现教育教学活动中游戏的存在。我们通常只是植单一的插入一些游戏。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困惑,为什么在教学活动中孩子的兴趣缺缺,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学。通过学习我才了解,课程游戏化是要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去考虑,简单的说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

结合这次学习来反思自身发现,在以往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年也能注重体现游戏化,但是在活动中并不能体现幼儿为主体的自主性游戏,由于害怕孩子“不会玩”“玩的不好”“玩的有危险”通常我在玩的过程中没能体现孩子的自主,这样的游戏往往只是在我的操控下“听我玩”!所以往往在玩的过程中孩子没有自我的意识,只是在我的控制下被动的接受。用虞永平教授的话来说游戏不是教学,不需要教师去“导演”和指挥,因为教师指导过头了,就成了“导演”,孩子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和创造就会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应该融入课程文化,形成习惯。

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焦点在幼儿,幼儿行为总能折射教师的思想和作为。课程游戏化的核心追求是幼儿积极投入活动过程并充分探索、交往与表现,是幼儿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不是教师说什么和做什么,而是幼儿说什么和做什么。良好的幼儿园课程会不断促发幼儿的兴趣,催生新的活动,能让幼儿专注地投入当前的和不断生发的行动中去。

此专题学习,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行为,在日常教学中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要珍惜孩子们有限的童年生活,探索有质量的幼儿园课程。而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反思。六个支架中提出的一些解决措施,给了我启发和思考,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中,我将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学习先进的理念,与幼儿共成长。

XXX 2016-4-6

2.幼儿课程游戏化问题 篇二

杜威指出:“游戏性是一种精神态度, 游戏是这种态度的外部表现形式。”游戏性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素质 (包括动机、情感、能力与态度等) 。”提倡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并不是要幼儿园课程都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 而是强调游戏精神在课程中的体现。那什么是幼儿游戏精神?当代家长对孩子的爱是充分的, 孩子们要什么, 家长总想方设法去满足。电脑、电子游戏、动画、精美的玩具, 应有尽有。孩子们缺少的是在宽广的天地间奔跑, 和同伴一起搭草房, 捉迷藏, 用贝壳玩抛接, 用积攒的卡片、糖纸、玻璃球去和小朋友们交流“收藏”的乐趣。孩子们在享受丰富物质滋润的同时, 却少了许多童年游戏的乐趣。孩子们言语之间没有了童年的纯真, 成为了模式化游戏的误导。所以, 我们要视游戏为一种幼儿存在的模式, 把游戏视为教育幼儿的一中方法, 让幼儿在游戏当中得到起发, 这才是真正的幼儿游戏精神。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是指使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游戏或具有游戏特征的过程。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关注课程的游戏性 (指活动的客观特征) , 体现幼儿的游戏精神。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实践中, 联系一些先进幼教理论, 结合笔者对游戏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粗浅认识, 现就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可能性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新解读幼儿游戏, 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成为可能

游戏对孩子的诱惑力是巨大的。面对孩子, 只要你告诉孩子说, 我们来玩个游戏吧!孩子马上高声应和, 两眼发光, 可见, 游戏对孩子有着很深的吸引力。游戏中的孩子沉浸其中, 百玩不厌。在游戏中, 孩子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情绪体验,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游戏性体验, 这是其他活动无法比拟的。

游戏是一种自愿、自主、自由、快乐的活动, 与工作、学习有本质的区别。从理论上来说, 工作和学习都是受外在力量驱使的。工作是为了产出可以消费的产品, 为了获取金钱、名誉或地位, 学习是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 是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而游戏是受内在动机驱动的, 它可以仅仅为了获得快乐。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工作和学习也可以是一种游戏。如捕鱼、种植等工作, 参加者如果带着游戏的心态, 就变成了一种娱乐活动, 也就是游戏了。

幼儿园的孩子, 所有的活动可以说都不带有功利性, 都可以是快乐的, 也就是说, 在幼儿园, 不管是生活活动, 还是学习活动, 是课内还是课外, 是老师组织还是自发产生的, 所有的活动都可以成为孩子所喜欢的游戏活动。游戏还是最具综合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它是培养幼儿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这就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成为可能。

二、注重幼儿园游戏的开展, 使教学游戏化

按照传统游戏分类, 幼儿园游戏分为两大类, 即教学游戏和创造性游戏。

1.首先, 我们来看看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游戏。教学游戏有很多种类型, 常见的有音乐游戏、体育游戏、语言游戏、科学游戏等。一般来说, 教学活动游戏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 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 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在绘画活动中, 我常和孩子们玩“猜猜这是什么”的游戏, 慢慢地, 逐步画出物体的局部, 让孩子一次次猜想我要画的是什么东西, 在越来越明朗的绘画过程中, 把孩子的注意力一步步抓牢, 学习兴趣便也被调动起来。当然, 也可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 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如认识完各种车, 我便设计了“请你来乘车”游戏, 让孩子在游戏中巩固对各种车辆的认识, 快快乐乐找到自己要乘坐的车。另外, 一些师幼互动的小游戏如“鳄鱼和猴子”、“手指谣”等, 顺手拈来, 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小插曲。活动中, 教师应灵活利用这些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 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游戏化程度。

2.就是创造性游戏。在幼儿园, 创造性游戏俗称三大块游戏, 即表演游戏、角色游戏、建构游戏。在表演游戏中, 幼儿会用自己独特的喜爱方式, 表达自己对游戏中角色、情节, 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活动的理解和认知, 从而变成新的游戏。这类游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具有模仿性质的角色表演, 比如幼儿学习《三只小猪》后, 在游戏时常常模仿故事情节, 对话, 创设故事情境进行表演;另一种是情节性较强、内容丰富、角色较多的主题游戏, 比如文学作品《月亮姑娘做衣裳》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 于是围绕什么东西也在变, 幼儿生成了一系列的主题游戏活动。另外, 在社会认知活动中, 幼儿常常在教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参观生活的环境, 了解社区周围的设备、设施, 如参观幼儿园、到菜市场买菜、去医院看病、到银行存取人民币、上超市购物等, 有了这些活动经历、生活经验, 孩子们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对环境和角色的理解, 在建构游戏及角色游戏中表现出来。

创造性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影响是其他游戏不能替代的, 因此在幼儿园每日的活动中必须有专门的创造性游戏时间。但由于创造性游戏的目的不像其他的游戏的目的来得直接有效, 所以常常会被教师设计的语言、音乐、体育等游戏或被为学习活动而延伸的区域活动所代替。在课程设置中, 教师应保证创造性游戏的游戏时间、空间, 提供材料和帮助, 引导幼儿积极开展创造性游戏活动。

三、利用游戏因素, 注重幼儿的游戏性体验, 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幼儿园的非游戏活动是对幼儿园除游戏以外的全部教育活动的总称。要求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就必须使得幼儿园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1.以游戏性语言组织活动, 激发幼儿游戏性体验。孩子的天性是爱游戏的。使用游戏性语言来组织活动, 能很好地调动孩子活动欲望。有了这种游戏的情绪体验, 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投入到活动中, 并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在进餐时, 我常和孩子们玩一些进餐游戏:饼干咬一口, “我吃出了一个月亮!”“快看, 小山!”……馒头一块块掰开, “这是鸡腿哦, 谁吃?”“来一口冰淇淋, 味道好极了!”……不一会儿, 一个馒头变成了孩子们心中的一道道美食吞进肚子里。又如, 在活动之前, 请出某种小动物, 让它与小朋友一起参加活动, 活动中又让这位小客人和小朋友说说话, 鼓励和表扬幼儿, 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或玩个小游戏什么的, 调节一下活动的气氛, 活动后用小动物的身份来评说活动情况, 相信孩子们会更喜欢这样的活动组织方式。

2.用假想的方式组织活动, 增强活动趣味性, 提高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 思维非常活跃。他可以把一个圆圈想象成太阳, 水果, 面包, 呼啦圈……, 同样, 他可以把一条线当成小河, 大海, 草地, 大房子……, 并自得其乐, 玩得不亦乐乎。在组织活动时, 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作不同的假想。可以对角色的假想, 也可以对活动情节的假想, 更可以对情境进行假想。在这类活动中, 老师较多的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来引导幼儿开展活动。在一次认识图形活动中, 老师以假想活动情境引入:兔妈妈家门前的路被雨水冲毁了, 请小朋友帮兔妈妈铺路。老师提供的材料就是各种图形卡。在铺路的过程中, 孩子享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喜悦, 又有了游戏的快乐体验, 还认识了各种图形, 大大提高了集体教学活动效果。

3.让幼儿自己设计, 制作游戏所需材料、道具, 为游戏做准备。游戏中, 孩子往往需要各种各样的玩具、道具作为游戏过程中的辅助材料。现成的材料固然为孩子所喜欢, 而自制的玩具却魅力独具。在一次民间游艺主题活动中, 我们让幼儿用洗衣粉塑料桶加工成大鼓, 用蛋糕盒子、桶盖、硬纸板等材料制作凉伞, 再提供纸箱、水管、球、红布条、竹竿等自制舞龙道具, 一场别开生面的大鼓凉伞舞龙舞狮活动在我园轰轰烈烈地开展着, 全园的孩子都想动动这些特制的大鼓凉伞, 参加长长的舞龙队, 游戏活动气氛空前活跃。教师要引导孩子利用各种材料, 可以是利用废旧物动手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和游戏道具, 还可以用这些幼儿自制的玩具材料进行游戏。这样, 使得幼儿园课程中诸如手工制作, 劳动等非游戏活动赋予了游戏的特性, 为幼儿所喜欢。

4.以比赛的形式组织学习操作活动, 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常常喜欢用比赛的形式来开展一些诸如体育、生活方面的活动, 这也是促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一种手段。比如, 练习穿衣、穿鞋、叠被、整理抽屉之类的比赛活动, 还有以练习走、跑、跳、钻、爬等基本动作为目的的竞赛, 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活动具有游戏性, 大大激发了孩子的活动积极性。

关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尊重幼儿的权利;关注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 强调儿童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关注游戏活动的过程, 将目标隐含在过程之中。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不是要求幼儿园课程都要以游戏的方式表达出来, 而是强调游戏精神在课程中的体现。让游戏精神去设计幼儿园课程, 用游戏精神渗透于课程之中, 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思想, 更是重要的组织策略。总之,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一个动态的课程建构过程, 我们将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寻求有效的整合策略, 使得课程和游戏有机地融为一体, 让孩子的活动具有游戏性体验, 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参考文献

[1]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0.

3.幼儿课程游戏化问题 篇三

一、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含义

幼儿课程游戏化是指以游戏的方式展开幼儿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组织相应游戏。游戏化课程相对于传统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锻炼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游戏往往会构建一个生活化的场景,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积极思考,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游戏,同时不要忘记教授学生知识。

二、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都应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幼儿教师在制定教学活动时,要尊重幼儿的意愿,制定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这样,才能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当中。例如,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音乐和游戏的特点,编排一个音乐游戏,教师可以让全体幼儿站成圆圈,圈内一名或多名幼儿边听音乐边跟着音乐一起唱英语歌曲,圈上的幼儿拍手。音乐停止,圈内幼 儿与圈上幼儿交换位置,继续游戏。

2.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传授单一方面的知识,而要德智体美全面培养,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全方面的能力,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抽牌凑数游戏,即每人三张同样大的纸片,用小纽扣在纸片上分别画1-3个小圆点,并写上相应数字。幼儿自由结合,每两人一组游戏。以“石头、剪刀、布”决胜负,胜者先抽牌,另一名幼儿凑数,进行三以内的组成、加减运算练习,算得对又快的幼儿得红花一朵,游戏结束时红花多的为胜。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分析、概括及速算反应能力,为理解加法互换,加减互逆的关系做准备,而且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差异性原则

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是不相同的,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乐趣,实施真正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

三、如何将游戏精神融入幼儿园课程游戏中

1.教师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效的教学课堂,愉快的游戏氛围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的。幼儿教师要积极和学生互动,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和兴趣,消除学生和教师相处时的紧张感,加强师生互动。例如,在组织游戏“两步一级上楼梯”时,开始时,教师可站在上一级楼梯上,伸出双手协助孩子并同时给予口头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可把零食放在楼梯上,等孩子踏上后给予奖励。注意开始时可在每一级楼梯放零食,逐渐地,只在几级楼梯或最后一级楼梯上才放。如果有的孩子哭闹,教师应鼓励孩子,并坚持让孩子配合才能给予奖励物。教师在开始游戏时,应先给孩子做示范,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激发幼儿的兴趣。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引导学生努力尝试,突破极限。在学生完成游戏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奖励和言语夸奖,游戏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保证教学游戏是否能够高效进行的决定性因素。

2.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多元化游戏场景

幼儿喜欢新鲜事物,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多样化的游戏场景,才可以让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英文时,教师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超市。教师当售货员,幼儿当顾客。顾客来到商店,看见商店摆满了各种水果及玩具非常高兴,主动问好(good morning)。售货员则回答(how do you do)。顾客说出要买的东西的名称。(banana,pear,orange,watermelon,peach,grape 等),学生买完东西后用英语致谢(thank you),售货员说不客气(you are welcome),游戏时,幼儿必须用学过的英语与老师对话,发音要准确。这样生活化的场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有的学生忘记英语表达,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学生,帮助学生完成商品的购买。这种新奇的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还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3.在游戏中引入竞争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游戏中融入竞争,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增强游戏的趣味性。例如,在组织游戏阳光隧道时,教师让幼儿俯卧着身体穿过隧道。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赛,最快穿过隧道的孩子可以得到三颗小红星,第二穿过隧道的可以得到两个,依次类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全程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如果有的学生不愿意继续完成游戏,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边爬边推一个中型球前进,增加游戏难度。在游戏中引入竞赛因素,可以使原来相对无聊的游戏变得更加有趣,激发孩子的积极性,锻炼了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

4.幼儿课程游戏化问题 篇四

幼儿教育笔记:且说课程“游戏化”

《3-6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不能缺少游戏的环节,无论是进行室内的活动还是进行室外的活动。室内活动诸如: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这些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主体部分,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幼儿园中幼儿学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和这五大领域的学习密切相关。室外活动就包括:体育游戏活动、区域游戏活动、体育教学活动、亲自运送会、幼儿园晨间操等等。这些都作为幼儿一日生活之中无法避免的组织活动形式。它们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学习与生活。

然而在实际的幼儿教育实践环节当中,常常会碰到如何在集体教学活动的同时又不缺乏给予幼儿游戏的自主自愿的主体性需求;如何避免集体教学活动的比例超出幼儿作为学习与生活主体对教学活动的适应能力,即满足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内在需求的满足;此外,集体教学活动能否延伸出新的游戏活动,以充分实现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发挥,兴趣得以培养等。

5.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 篇五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给我国幼儿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使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下,教师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积极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以幼儿的兴趣为线索来设计活动,同时又注重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使幼儿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在主题活动中积极地感悟、体验、投入、参与,使幼儿在获得各种知识、各种经验、各种能力的同时,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 幼儿园课程 生活化 游戏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同时又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课程应关注幼儿的生活,积极利用周围环境和社区资源,关注课程各领域的有机整合,促进幼儿整体、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注重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全面贯彻《纲要》的需要。生活和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综合的重要途径。《纲要》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如何整合课程资源、整合各领域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一. 课程的生活化

生活是完整的、多姿多彩的,对幼儿而言,生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幼儿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以适合幼儿的方式,组织我们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而教育与生活是互动的,教育应具有生活的意义,生活应具有教育的意义;教育要向生活回归,使生活成为课程源泉,让生活融入课堂教育之中。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立足生活,以生活为背景,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经验,发展积极的情感,发展必要的技能。比如:幼儿园生活就具有大量的对幼儿发展有益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的花草树木、种植园地、饲养角、玩具、图书及同伴、教师等均是幼儿学习的资源,融合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幼儿熟悉的,也是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因此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应该是趣味的;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以完整的生活为资源的,因而是整体性的,不是分割的;生活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

(一)生活是丰富多采的,生活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路边的小水坑、草地上的蟋蟀、窗外的雨滴、雨后天空灿烂的彩虹、街上来往匆忙的行人……无一不是孩子们好奇的焦点,兴奋的来源。这里,有孩子们数不清的奇思妙想,脱下鞋袜,光脚跳进泥坑,体验一下皮肤触水、触泥的感觉;穿上雨衣,聆听雨的声音,体验雨打在身上的感觉,观察雨落地时所造成的奇特效果……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地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使他们融入自然,融入社会。如在组织“青蛙捉害虫”这一主题 时,我们并不勾画田野,草地,害虫知识网络,而是和幼儿一起去结识田野朋友草地朋友帮他们捉害虫,以朋友的目光感受朋友、理解朋友,关心、照顾朋友。幼儿把自己装扮成青蛙,为田野,草地捉害虫。于是,在情感愿望的驱动下,他们徜徉在田野的怀抱里,沉迷在美妙遐想中,为“青蛙捉不到害虫”着急,为“被害虫吃掉的庄稼”伤心……在音乐的旋律中他们用自己的形体语言表现青蛙的高兴、学着青蛙的跳跳,他们表现出无比开心快乐,把夏天的生机勃勃的精神富有神韵地表现出来……也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中,他们积极地探索,幼儿与自然交融,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获得了发展。

(二)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课程可以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凡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地纳入到课程和活动中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在一次中班幼儿感受自己长大了的活动中,我们提供了水彩笔、报纸,建议孩子躺在报纸上,让同伴描画他的身体轮廓,一个孩子看到自己的身体轮廓图说“我怎么没戴眼镜呢?”于是,马上有孩子给轮廓添上五官,当发现有点五官位置不对时,一个孩子立即提议:“做个记号再画就不错了。”有个孩子突然想到还要画小鸡鸡,于是就添画了小鸡鸡和一串尿珠,几个孩子围成一团。这就是生活中孩子的成长。

如小班主题“轱辘轱辘”中,“汽车”“轮胎”“红灯、绿灯”都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根据幼儿对“车轮”的观察角度和兴趣点不同,教师组织了多种活动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为深入,更为主动。于是,围绕“轱辘轱辘”孩子们展开了探索、讨论并与爸爸妈妈一起查找资料。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活动的主题是幼儿所喜欢、感兴趣的时候,幼儿就会调动全部的智慧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二、课程的游戏化

缘于对生活、游戏、综合的思考,我们设想使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成为游戏活动展开的过程。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如在小班“小小蛋儿把门开”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孩子及家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蛋和蛋的图片、画册,把各种蛋的图片布置在活动室四周,俨然一个蛋的小世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时观察、讨论。圆溜溜的蛋惹人喜爱,会滚、会转;薄薄的蛋壳一不小心就会破碎;圆圆的蛋里还会孵出小鸡、小鸭……一只只蛋就是一个个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打开它的神秘之门。我们还组织幼儿设想各种游戏,于是,各种游戏活动生成了:科学游戏——滚蛋比赛、体育游戏——我是小鸡蛋、感官游戏——真假蛋宝宝等等。根据彩蛋鲜艳的色彩、美丽的花纹、图案,我们设计了美工活动“制作蛋壳画”和亲子游戏——欢乐蛋蛋碰。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投放一些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学习,制作蛋娃娃等等。按数量让幼儿做数学游戏——生蛋比赛,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不断展开主题探究活动,及时调整、更换活动材料,使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密切结合并相互影响,在主题活动的展开过程中,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有机整合在了一起。

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不只为教学服务,游戏也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教学也应为游戏服务。孩子以“融合式”的认知方式来认识世界,这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通常转化为幼儿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和生活实践中,通过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等互相交往和接触,学习和积累相关的经验,游戏既是课程的内容,又是课程的实施途径。于是,我们充分利用孩子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调整和实践我们的课程,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游戏和教学一体化是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到幼儿游戏中去,并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整合,积累经验。在组织了一个教学游戏化及自主游戏的半日活动后教师问:“今天你们做了什么?”幼儿开心地回答:“我们一直在做游戏、在玩。”事实上,教师只是在教学环节上追求了游戏化效果,幼儿便有了置身游戏中的体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到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活动。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同时也张开想象的翅膀尝试解释科学,或者萌生用歌唱或舞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知……只要我们做到心中有目标,把教育目标从有形转化为无形,渗透到游戏之中,孩子们就能在游戏中自主地学习。

“孩子认识世界有其独特的方式,在幼儿的世界中,不健全的逻辑嬗变以一种诗性的逻辑,不完善的科学演绎为想像的艺术。”孩子正是以这种“融合式”的认识方式来认识世界的,这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通常外化为幼儿的游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孩子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调整和实践我们的课程,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到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他们的学习活动。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空间,让他们享受童年的快乐;给孩子一个嬉戏的舞台,让他们展示儿时的风采;给孩子一个求知的启迪,让全心全意深究自然界的神秘。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是快乐的学习,我们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置身于快乐的生活和游戏之中。总之,幼儿园课程建设要立足生活化、游戏化,这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与实践中获得的实实在在的感悟。

河南省尉氏县限制幼儿园------马春云

6.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开发策略 篇六

游戏是幼儿成长具备的基本活动,幼儿园的课程与游戏密不可分。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新趋势,对于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课程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现有课程和资源的整合、优化,提升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但游戏课程的建设需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放飞个性。

一、整体构架,有序推进

提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对于改变传统幼儿教育片面注重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弊端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有效地推进游戏课程呢?在这一过程中,容易产生零散性、随意性等问题。要使游戏课程的实施落到实处,首先要对整个课程架构做一个顶层的设计。在整个幼儿园层面上,要对课程有一个整体的设计思路,对课程板块、教学目标、游戏设计、活动组织和效果评价等都要有明确而科学的规划。同时,要对幼儿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系统而深刻的把握,还要对已有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梳理、归类。在实施和推进游戏课程的过程中,一方面对现有课程进行游戏化改革,另一方面进行新的设计和创作,并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修正和变革,循序渐进地推行游戏课程,从而使幼儿教育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整合资源,有效开发

游戏不仅是形式,更是一种内容,为了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将丰富多彩的生活融入到游戏中去。游戏设计就要注重贴近幼儿的生活情境,选取富有特色的素材,创设生活化、游戏化、情趣化的游戏环境,从而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游戏。

例如,可以利用幼儿园的食堂设计一个“餐厅”游戏,老师和幼儿扮演服务员、客人等不同的角色,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再如,虽然幼儿对打电话并不陌生,但是对于通话中的一些文明用语却不能熟练运用,对于不同角色、不同场景下的对话不得要领。为此在游戏过程中,可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身份,设置不同的事件背景,引导幼儿恰当、得体地进行对话。此外,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家长、社区等资源,开拓游戏的空间,给幼儿创造实践的机会,从而让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幼儿乐于参与,玩有所得。

三、善于观察,及时反思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和实施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和感受对于改进和优化课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游戏过程的各个环节,并适时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如何有效地进行游戏过程观察呢?首先要设计一个科学的观察记录表,栏目有游戏流程、活动组织、幼儿活动„„便于分类记录。其次要全方位关注幼儿的表现,不但要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还要观察幼儿的情绪、情感等表现,倾听他们的感受和解释。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进行反思,基于幼儿的表现去分析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去评估他们的能力和发展,对整个游戏活动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从而修订和优化游戏活动方案,同时也为后续的游戏活动设计提供思路,教师也才能进行有效的组织、指导和引导。只有这样,课程的游戏化才能收获成效,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四、适时放手,激发创造

对于幼儿来说,玩游戏是一件开心快乐的事情,但是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有一些教师仍然固守原先的教学模式,经常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去约束和控制幼儿,要求孩子按照游戏环节按部就班地游戏。这样的游戏势必会让幼儿感到压抑,造成的后果就是幼儿成为了游戏中的演员,抑或是老师“导演”的木偶,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也就无从谈起,长此以往幼儿的积极性势必会削弱。为此,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给幼儿充分活动和展示的空间,确保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自由。对游戏的指导和调控要相机而行,根据幼儿的个性和游戏中的表现适度点拨和帮助。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全身心地参与到游戏过程中去,能力也才能得到切实的提升。

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是时代的召唤,游戏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幼儿的天性,确保他们游戏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实现游戏和成长的有机统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群力幼儿园)

7.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尝试 篇七

1.拓展游戏空间

游戏空间与环境是幼儿活动的有效载体, 同时又与幼儿的“游戏”互生共长, 环境能够引发幼儿的游戏行为, 同时在幼儿深度参与时我们又要适时丰富和支持幼儿参与活动的环境。我园主要从延展户外“生活场”、丰富室内“实习场”、优化班级“游戏场”三个维度展开了优化。

(1) 延展“生活场”。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蕴藏了“隐性课程”因素, 延展“生活场”就是将原先幼儿以室内活动为主要生活场的格局拓展到“户外空间”来, 改变“户外”局限的“体育”或“大肌肉”活动的单一性, 从而在带给幼儿更多的生活体验中促进幼儿经验的生长。我园对户外游戏空间进行了适宜性的拓展, 除了利用楼道间空地做成攀援区、组合器械区、木质钻爬平衡区等区外, 还增加了玩泥区、大型积木户外建构区、帐篷角色区、野战区等, 力求让每个角落都焕发生命力。

(2) 丰富“实习场”。幼儿从小就喜欢模仿周围的生活, 他们渴望探究他们所好奇的事物, 但很多时候局限于环境、安全、卫生等, 难以满足幼儿探究的欲望, 为此, 我们设想提供多个“实习场”, 给予幼儿模拟真实场景的机会, 带给幼儿真切的“小小社会”的体验。例如我们利用幼儿园小游戏室以及各专用室, 打造各种各样满足幼儿兴趣的工作坊, 逐步开辟玩沙坊、木工坊、石头坊、科学坊、图书坊等, 提供全园幼儿小组个别化学习、幼儿同龄或混龄互动游戏的“实习场”。

(3) 优化“游戏场”。“游戏场”就是立足班级原有的区域游戏资源, 不断优化和改进, 满足幼儿随时随地入区参与活动的需求。为此, 我们组织教师梳理本区域的资源, 丰富班级区域游戏的内容, 建立区域游戏内容与课程之间的联系, 各年龄段各班结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和幼儿兴趣需求, 充分利用走廊、楼梯拐角等精心创设各个主题活动的项目、目标、材料、幼儿参与等, 优化同龄幼儿互动游戏与学习的“游戏场”。

2.优化组织方式

作息结构与组织方式直接关系到每个幼儿是否参与到所喜欢的游戏活动中, 是否能够获得自主的发展, 我园主要从“游戏区域”的组织优化和“一日生活皆课程”的优化组织展开探索。

(1) 以“游戏区域”实行课程游戏化, 促进每个幼儿健康发展。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和“最近发展区”目标, 我们合理预设必需的集体教学内容, 尝试适度改进整齐划一的集体教学模式, 利用“游戏区域”组织、开展个别化学习, 让教师重点观察、介入游戏活动, 以促进每个幼儿获得自主成长。

(1) 改进空间布局。我们变桌子排列为常态化入区, 变平面布置为立体空间的有效利用, 方便幼儿随时自主进行区域游戏活动。我们利用玩具柜进行间隔, 幼儿在操作时空间上显现出独立性。在区域设置中, 一类是静态;一类是动态的, 也就是声音比较响、操作或动作幅度比较大的。因此教师尽量动静分开, 既可以满足操作区域安静的学习与操作的条件, 又可以满足其他区域幼儿淋漓尽致的表达与表现。 (2) 改进参与模式。每天的“游戏区域”在晨间、上下午游戏时间段均开放, 满足不同层次幼儿参与的需要。每个幼儿可以根据自主意愿选择参与, 采用投放豆子、黏贴标记等自己记录入区游戏情况, 这样便于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调整策略。 (3) 改进观察评价。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预设三个目标, 并制定详细的记录表, 观察每个幼儿选择该区的批次、达成的目标程度、学习中的品质倾向等。平时我们借鉴新西兰“学习故事”的观察记录方式, “注意、识别、回应”, 结合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解读》 中推荐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结构图”, 运用结构图方式呈现幼儿个体的整体发展状况, 确保教师了解和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

(2) 以“一日生活皆课程”实行课程游戏化, 让每个幼儿时时处处“玩中学”。 (1) 改进每个环节组织方式。幼儿园将幼儿的学习有效融入一日生活中, 让幼儿自主参与, 设计图标、自己统计、学习对应收纳整理, 获得生活经验和技能的积累。园内试行幼儿自主餐点, 幼儿按需进行。 (2) 改进过渡环节。我们整理了各年龄段适合幼儿兴趣的朗朗上口的儿歌、动听悦耳的歌曲, 全部数字化拷贝到迷你音响中, 由教师在过渡环节、餐点时让幼儿倾听, 利用餐前游戏、离园前组织利用多媒体、图片、图谱等帮助幼儿回忆。这样的过渡没有强行要求, 没有指令、没有等待, 隐形教育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3) 鼓励幼儿自主经验建构。我们努力发现和捕捉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主题, 鼓励幼儿围绕活动主题或项目自己“提出问题”, 再让幼儿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寻找各种路径, 自主去探索、去求证, 从而获得经验的延续提升。如小班下学期“我喜欢”这个主题, 教师可以先问幼儿“你们最喜欢什么”, 幼儿畅所欲言, 教师再请幼儿一起或将提一样问题的幼儿分成小组, 对照自己记录的问题清单启发幼儿分别采用采访、调查、观察等去探索。

8.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篇八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乡土材料

在2012年9月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曾明确指出: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需要将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基本思想,并进一步明确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地位。随后在各地召开的全国幼儿游戏与课程、教学关系研讨会都对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做了阐述并形成相关报告。至此,幼儿园教学与幼儿园游戏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幼教界工作人员的普遍关注。但是,现阶段的学前教育仍旧存在重理论学习、轻游戏的现象。在这种现象下,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时候充当着“配角”的角色,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处于边缘地带,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一、学前教育教学游戏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1.幼儿园环境中游戏因素的缺失

在杜威提出的“活动课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经验是机体与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学前儿童而言,依赖于感知器官是他们认知周围环境的主要方式。目前,很多幼儿园在课程设置和空间布置方面还没有完全注意到需要给孩子们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和广阔的游戏空间,这就严重制约了游戏教学活动的开展。

2.教师自身素质问题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但是在这种教学制度的影响下,教师习惯于扮演“领导者”的角色。而游戏教学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灵活化,需要具备随机应变能力,要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差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在调查中我发现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幼儿教师虽然基本上都具备扎实的基本教学功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缺乏将游戏化思想转化为实践的技能。

二、实现游戏化教学的策略

1.创设魅力十足的游戏化环境

幼儿园环境主要是幼儿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的一个整体的感知背景,这一背景为幼儿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提供了直观的感官刺激。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为幼儿创设出富有教育性与游戏性的学习环境。我园是江苏省优质幼儿园,在课程游戏化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做了很多的尝试,包括创设适宜的游戏化环境,合理地安排游戏化课程……我园还多次就游戏化课程和环境向姐妹园开放,这也是我园的办园特色。近日,我园把《乡土材料在户外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作为十三五课题的研究方向。首先,我园充分利用幼儿园原有环境创设出一个安全、舒适的教学环境。只有安全,教师才能放心大胆地开设各种游戏;只有舒适,孩子们才能投入到游戏之中。接着,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幼儿游戏材料少成为教育游戏化的一大限制,我们就想方设法挖掘身边的乡土材料,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游戏材料。在游戏材料准备过程中,我们可以做到就地取材。比如,我们利用汽修厂的废旧轮胎,上色后放置于操场,既美观又实用。孩子们在户外游戏时,自由取放,可以滚、攀登,或可以用作孩子玩乐后休息用的板凳;我园就利用废旧课桌椅和报废的滑梯做成了沙池,供孩子自由玩耍,体验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常常根据孩子的学习需要带领他们一起到户外去收集一些常见的材料,比如利用远足参观活动,我们搜集花瓣、麦穗、树叶等,然后,孩子将收集到的材料通过自己的想象动手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不仅可以增添游戏材料,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2.完善教师专业化教学技能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加入游戏因素。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完善专业化教学技能。而且在开展游戏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将孩子带出教室,带到室外组织活动。比如,我园在开展园本化课程时,常常会利用本地稻草来创设名为“稻草之家”的活动区。在不同活动区内,我组织孩子们利用常见的稻草来进行不同的游戏教育。例如,在手工区内可以用稻草来进行编制活动;在体育区内可以利用稻草编制长绳、飞环等,并利用这些劳动成果来进行体育锻炼……在这种活动中,我们不仅可以为孩子营造和谐有趣的教学氛围,锻炼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更可以在实践中充分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我们还在路上,对如何使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有趣,如何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能动性,使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更深入,我园会不断地做更多的深入研究,并付诸行动。

参考文献:

[1]范元涛.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宋慧慧.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

9.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实施探究 篇九

(江苏省昆山市周庄中心幼儿园,江苏昆山 215300)

摘要:在有效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高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熟练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着力实现“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家园合作的课程游戏化。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育理念;幼儿发展规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3-0076-01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课程游戏化就是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课程游戏化的精神是: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幼儿园如何实现课程游戏化,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教师要提高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熟练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着力实现“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家园合作的课程游戏化。

一、教师要提高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

教师是课程游戏化的实施主体,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尤为重要。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就是课程,一日活动中的很多环节都可以以游戏的方式展开,教师应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尽可能将课程活动游戏化。比如,在晨间活动中,教师可结合实际场地布局,根据幼儿的年龄段规划一些运动项目。教师要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让同一年龄段的幼儿自行分组选择,这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运动技能,还能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虞永平教授指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给幼儿充分活动的机会,尽可能让幼儿动用多种感官,在行动中获得经验。对于既可以集体教学也可以分散教学的项目,应该尽量减少集中教学活动,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自主探索,自行寻找答案。开展区域活动时,幼儿可自由选择区域,共同制定进区规则,教师则要根据活动需要及时调整布局。在活动中,教师要及?r观察并记录幼儿的游戏情况,不断调整规划,适时投放相应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更好地进行游戏。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可让幼儿根据需要自主设计活动,和小伙伴开展创造性的游戏,从中获得愉悦感和经验。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关注幼儿的活动,适时给予幼儿帮助。教师只有提高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才能积极主动地为幼儿提供有层次、有变化的学习和游戏空间,才能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探索,体验自主、自由、创造和愉悦的游戏精神。

二、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为了推动课程游戏化进程,教师需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这才能为更好地开展活动打下基础。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相关理论知识,开展知识竞赛、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分析研讨、教学问题解决策略沙龙等活动。还可以邀请专家来园,有针对性地讲解游戏化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定期开展专题研讨,结合一日活动中常见的问题,确立专项研究小课题,制定近期、中期和长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分组研究,定期总结、反思,不断优化一日活动。教师只有牢固掌握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才能真正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让幼儿更好地参与游戏,通过游戏获取不同的经验。

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推进课程游戏化

首先,加强园本特色课程游戏化建设。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园本特色资源,在一日活动中开设特色课程。在活动过程中,渗透课程游戏化精神,构建园本特色文化,让幼儿园更具自身特色。例如,在以“自然资源”为特色的园本课程活动的过程中,要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寻找相关的素材,让幼儿自主设计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在“水文化”专题研究中,幼儿们从不同的地方取水,对水的颜色、成分、味道、微生物含量等进行研究,寻找差异。在“蚕宝宝成长记”主题研究中,幼儿对蚕宝宝从蚕卵到蚁蚕、吐丝、结茧、破茧产卵的成长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不仅对蚕的生长规律和变化特点等知识有了充分了解,而且培养了爱心、耐心和观察力。可见,园本特色课程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园本课程的实施应实现游戏化,从而让幼儿享受游戏过程,并获得一定的经验。其次,充分挖掘家庭和社区课程游戏化资源。幼儿的发展,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关注。学校要充分挖掘家庭和社区课程游戏化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合作共育的模式,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游戏化。例如,学校可以开设“家长进校园”活动,让不同职业的家长如警察、点心师、银行工作人员等走进校园,和孩子们互动,参与角色扮演活动等,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另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等,以丰富课程内容,密切家园联系,加强亲子关系。有的学校就在社区里面,而社区里的很多资源可以共享,因此,学校可以和社区联合开展一些活动,让幼儿走进社区参观和学习,让幼儿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所以,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挖掘和探索身边丰富的课程资源。

四、结束语

总之,课程游戏化的发展永远在路上,只要教师从幼儿出发,给幼儿足够的空间、时间和机会,让幼儿自由、自主地探索,幼儿就会体验游戏的愉悦、获得生活的经验和提高自身创造力。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关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并生成新的活动。课程游戏化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地实践和探究,不断地总结和反思。这样,才能不断优化课程,让幼儿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0.幼儿课程游戏化问题 篇十

摘 要: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游戏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是深受幼儿喜爱和欢迎的重要内容。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对幼儿内在发展需求的一种满足,是丰富幼儿课堂教学活动和改善幼儿课堂教学结构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主体;游戏化环境;游戏化氛围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成长发展的基础,是活跃幼儿思维的关键。我国幼儿教育细则中明确规定:幼儿园的课程教育,要严格按照幼儿的发展需求而进行,要将游戏穿插于课程教学之中,以游戏活动的趣味性与生动性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的课程教育,需要严格执行国家的幼儿教育标准,需要认真挖掘和剖析幼儿的内在发展需求,需要以游戏活动为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以游戏化的体验方式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充盈幼儿的精神世界,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充分享受学习和探究学习。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有效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倡导游戏化精神,凸显幼儿主体性

杜威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曾经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发表过这样的教育言论:游戏,代表的是一种态度,反映的是一种精神,游戏活动所呈现给我们的是另外一种精神态度。在幼儿园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渗透游戏化精神,以游戏化精神引导幼儿关注教学活动,以游戏化精神激发幼儿潜在意识的勃发,以游戏化精神激发幼儿主体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幼儿园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视为课程教学的核心主体,充分挖掘幼儿主体的差异需求和内在兴趣,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人格和选择权利,要引导学生正确认知游戏活动的具体理念,要根据幼儿的内在需求确定游戏活动的时代性与适切性,要将幼儿的天真、好动与游戏活动的趣味、生动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愉悦化的氛围中感知游戏化课程的无限魅力。例如,在《乌鸦喝水》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就先在黑板上贴上老鹰、乌鸦、喜鹊、啄木鸟等鸟类的图片,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思维意识告诉教师哪张图片才是真正的乌鸦,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幼儿展示乌鸦喝水的真实情境,之后试问幼儿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有谁能告诉老师乌鸦是用什么样的方法使自己得到水喝的呢?如果你是这只小乌鸦的话,你会用什么方法喝到瓶里的水呢?等等。将教师的角色定义为课程游戏活动的组织者,将幼儿主体作为课程游戏化的主体,以此激发幼儿主动参与课程游戏化活动的能动意识。

二、创设游戏化氛围,营造游戏化环境

课堂教学的氛围需要营造,而游戏化的氛围也需要刻意营造,只有以游戏化的氛围渲染课堂教学的整体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幼儿课程教学的游戏化。在幼儿园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整体环境的设置,要将教学场所与教学内容按照游戏化的方式进行统一设计,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游戏化实物器具,要根据学生的内在兴趣和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进行游戏化环境的设置,以此满足学生主体思维发展的趋势。另外,教师还要注重游戏化氛围的神秘感和奇特感,要以幼儿主体的视角进行游戏环境的布置和游戏器材的选择,要注重联系幼儿生活的实际环境,要充分挖掘游戏活动中的有效信息和资源形式,以此为课程的教学营造出适宜的游戏化氛围和游戏化环境。例如,在幼儿园大班“小汽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张贴关于真实汽车的图片和相关的卡通图案,将教室布置成一个汽车房的形式,让幼儿在众多的汽车图案中感受好奇之心与欢喜之情。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幼儿的内在兴趣和生活环境创设这样的游戏化活动:同学们,在我们的马路上来来回回地跑着各式各样的小汽车,你们都认识这些小汽车吗?知道都是什么牌子的吗?请你们按照自己的所见、所想画一辆属于自己的小汽车好吗?以此种方式进行课堂游戏化氛围和游戏化环境的营造,让学生在精心营造的游戏化氛围和环境下得以全神贯注的学习和孜孜不倦的探索。

三、创造性开发游戏,拓展游戏化内容

实现幼儿课程教学的游戏化,就不能一直墨守成规,也不能照搬照抄,要在各个因素的综合中进行创新,以此拓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内容,满足学生不断成长中的最新发展需求。在幼儿园课程的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具有开发性与创新性的思维,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和新的想法,要将幼儿兴趣的转移作为课程游戏编制与创造的支点,要将生活中的新鲜资源经过整编融入幼儿园课程教学中,进而满足幼儿内在的成长需要和广泛的兴趣需求。例如,在幼儿园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最近热播的动画片中的内容和角色进行游戏的创制,让学生主体的内在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满足。

总之,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首先教师要正确认知游戏化的具体精神,其次要在教学之中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再次要充分分析和挖掘幼儿的内在差异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重点开发和创新。

参考文献:

上一篇:餐饮部工作总结参考下一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