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在基层军事训练质效管理中的应用

2024-11-10

项目管理在基层军事训练质效管理中的应用(共10篇)

1.项目管理在基层军事训练质效管理中的应用 篇一

全球基金项目在我国基层疾控机构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体制转型,政府越来越多的使用通过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方式开展一些社会管理工作,在这种模式下,部分财政资金会以项目的形式进入包括疾控机构在内的各个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如何通过财务管理方式管好这部分资金,让有限的医疗卫生经费切实用到所要求的人群,从而保证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成为当前主要课题。本文首先从全球基金管理模式的优势出发、阐述其管理模式在我国基层疾控机构财务管理应用中碰到的问题,针对问题,结合我国基层疾控机构现状,所采取的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根据全球基金项目在我国成功实施的经验,认为我国相关机构可以借鉴全球基金项目的管理模式,使其应用于我国基层疾控机构今后的项目管理工作,提高我国基层疾控机构项目管理水平。

【关键词】全球基金项目;基层疾控机构;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一、引言

全球基金项目是在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倡议建立的一种国际卫生融资新机制,是一个政府与民间合作创办的国际金融机构,在全世界致力于抗击最恶性疾病的工作,旨在遏制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三大疾病的传播。自2002年开始到2015年3月底项目全部结束,作为一个国际性援助项目,我国共成功申请了3个病种19个项目,累计获得8.04亿美元资金援助,是我国政府在卫生领域争取的规模最大、资金量最多、执行时间长、覆盖地域最广、涉及防治领域最全的国际合作项目,在执行该项目过程中,全球基金项目依托包括疾控机构在内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项目的开展工作,其本身所具有的国际先进管理模式,结合了我国国情,经过长期磨合,使我国基层疾控机构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和项目财务管理经验,建成了比较完善的项目管理机制,不但提高了中国疾病防治队伍的能力,而且让参与该项目工作的基层疾控机构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二、全球基金项目财务管理的特点

1.机构组织结构设置合理?财务管理制度健全

按照全球基金的要求,为加强中国全球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建立了中国全球基金项目中央执行机构(PR项目办),内设财务部等相关内部机构。省级、市级分别设SR项目办和SSR项目办,内部分别各自对应设置SR财务部和SSR财务部等内部机构,明确各级职责,实行自上而下,分级管理。上级项目财务部门不仅对本级项目资金进行管理协调,而且有权对其所辖项目点财务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以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为配合资金管理,PR项目办专门印制了《中国全球基金项目财务管理手册》,里面包含了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如内部控制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通过文件形式对会计核算等实务工作做出具体要求,各级项目办结合各自单位情况,分别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项目经费使用办法,为项目财务人员保证项目资金运转安全和规范,专款专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项目预算内容清晰?资金管理要求规范

根据中国全球基金项目财务管理的要求,其预算是由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完成,每个项目制定一级活动目标,然后一级活动目标再根据需要继续细分为二级和三级活动目标,每个活动目标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任务,根据这些活动计划任务,编制开展这些活动所需要的项目资金预算,要求项目经费预算、工作计划及经费执行情况一致,为每一笔项目资金的使用提供了可靠的支出依据。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求财务人员全程参与,让项目财务人员了解其项目预算的构成,从财务角度对预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让项目在预算阶段就具有合法合理和可操作性,降低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概率。项目资金的支出强调必须与预算相结合,有预算才可以支出,没有预算不能支出,不能擅自调整项目目标经费,没有预算或者违规支出要收回,结余资金要退回等等,这些具体规定和要求,让项目财务人员能够及时全面掌控项目资金使用进展情况,为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进行资金预算控制有了切实可行的依据,也让上级财务部门在开展督导检查时对发现的问题有了处理依据,确保项目财务人员对项目资金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这些实用性措施保证了全球基金项目资金运用效果。

三、全球基金项目在我国基层疾控机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基层疾控机构单位负责人的项目管理能力有限

在全球基金项目启动前,基层疾控机构的单位负责人拥有单位资金支配权,资金支出随意性较大。在检查中,经常发现个别基层疾控机构单位负责人财务管理意识薄弱,喜欢按照自己的安排支付资金,这种思维管理模式,让项目资金的安全受到威胁,极容易造成资金流失。全球基金项目资金的管理模式恰恰限制了单位负责人的这些权利,在项目开展初期,让受传统管理观念影响较深的基层疾控机构单位负责人很难理解,消极、抵触情绪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对项目的执行增加了困难,导致我国在刚开始的几个项目中执行率偏低,或不知应该如何支出,或因?橹С霾环?合要求,最后让这些项目资金被退了回去。出现了基层疾控机构一方面有些工作因为缺少防治经费开展不了;另一方面有项目资金而支不出去的怪现象。

2.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项目财务管理知识缺乏

当前基层疾控机构普遍有重业务轻财务的观念,比较注重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训,而很少招收专业财务人员,部分的财务人员是从其他业务岗位转到财务部门从事财务工作,专业财务会计不足,管理会计几乎没有,加上有效的针对性的培训缺乏,专业交流机会少,知识结构老化等,让很多基层疾控财务机构合格的财务人员青黄不接。财务管理不到位,内控制度缺失,账务处理不规范的情形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制约着基层疾控机构财务工作的开展,许多基层疾控机构财务人员只是做些核算、记账等一些基础类的财务工作。会计工作质量不高,财务管理工作缺失,导致财务人员在业务工作中丧失话语权,逐渐被边缘化。

全球基金的财务管理模式、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科目的设置、报表的格式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现行的要求完全不同,一些管理理念基层单位财务人员甚至都未听说过,无论对其业务素质,还是管理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这些对基层项目财务人员来说,形成很大挑战。

四、对全球基金项目在我国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的应对措施

1.对基层疾控机构单位负责人项目管理能力问题的应对措施

要做好全球基金项目财务工作,单位负责人的思想是关键点,为了解决单位负责人的思想问题,PR、SR、SSR项目办对下级项目单位负责人采用培训、座谈等方式进行交流沟通,逐步让他们了解全球基金项目管理理念,熟悉全球基金项目财务运作方式,消除抵触情绪,提高主观能动性和项目执行力。同时上级财务部门根据职责,对下级财务机构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项目资金使用的问题在督导报告中明确指出,对于违规支出、预算外支出、超预算支出的行为进行纠正,必要时给予收回,期末对各地资金使用情况,利用财务数据进行对比评价,对项目执行率较低的单位进行督促,利用这些措施增强项目单位负责人的财务管理意识,提高项目管理能力,让项目工作能够科学规范开展。

2.对基层疾控财务机构财务管理和账务处理能力的应对措施

(1)由于传统财务会计工作已经满足不了全球基金项目财务管理的需要,项目财务官员不但要承担账务的核算,还是项目的执行人员、项目的参与者,要使项目财务官员完成从账房先生到管理者的转变,相关的培训是必要的,从项目启动到项目结束,财务管理的专业培训以及在检查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一直贯穿其中,使基层项目财务官员了解项目财务管理流程,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逐步提高项目财务管理水平,运用财务管理手段保证项目工作规范有序执行。

(2)实行例会制度,加强项目人员与项目财务官员的沟通,让业务人员了解财务管理制度,项目财务官员了解项目内容,及时解决项目进程中的问题和矛盾,使项目业务工作与项目财务工作融合,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实施,最后达到预期项目目标任务。

(3)会计工作基础是否扎实取决会计核算数据是否准确,数据的准确与否和一线财务人员的能力相关联。PR财务部、SR财务部和SSR财务部根据基层疾控财务机构面临财务力量和能力较弱、针对性培训缺乏等问题,采用办培训班和在督导中发现解决问题等方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加强一线财务人员账务处理能力培训,同时利用现代化的信息交流方式,建立国家对省,省对市、市对县的交流平台,实现上级财务部门与下级财务部门直接对接,能够将账务处理的具体要求及时传达到一线财务人员,也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和解决一线财务人员在账务处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同时增加同级财务人员相互交流的机会,解决财务人员在工作中的孤独无助感,能够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处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结束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单打独斗、孤立无援的现象,上下级和同级之间行成良性互动,无形中提升了基层疾控机构财务人员的实务操作水平,为建立规范账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总结

全球基金项目工作在全体项目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于2015年3月顺利结束,而全球基金项目以资金管理为核心,以财务管理为主线的资金运作方式,以及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并没有?S着项目的结束而结束,其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模式和经验,至今还在或多或少影响着基层疾控机构的项目管理甚至单位管理,对今后国家其他项目资金的管理、监督和使用,也具有很强的研究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宋菲菲.全球基金艾滋病滚动整合项目的财务管理.财务与审计.卫生经济研究,20131期总第309期.[2]宋菲菲,潘国明,史虹.山东省全球基金艾滋病滚动整合项目2010 年经费执行情况分析[ J].预防医学论坛,2010.17(5):394-395.[3]张雁.从全球基金项目的财务管理看财政卫生专项经费的管理[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5,12(4): 318-319.

2.项目管理在基层军事训练质效管理中的应用 篇二

1 实施方法

1.1 成立三个5S管理质控小组

(1) 透析设备组:负责水处理系统及透析机管理; (2) 感染控制组:负责透析液、物表及环境消毒等感染控制; (3) 药品及抢救设备组:负责药品、除颤仪及监护仪的管理。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和职责, 使工作有章可循, 每组设负责人一名, 负责管理及对低年资护士的指导和培训。护士长每月两次组织小组成员按质控管理评价标准进行全面检查, 将所有检查结果汇总评价, 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参照相关资料[3,4,5]制定5S管理质控小组评价标准, 具体见表1。

1.2 5S管理的具体内容

(1) 整理:对科内所有耗材及药品进行整理, 分为不再使用、使用频率低和经常使用3种, 分类存放。清除不再使用的耗材及药品, 将经常使用的耗材及药品存放在易取放的位置。 (2) 整顿:所有耗材及药品固定循环基数, 及时补充各类药品的循环基数。通过分类管理, 使物品的放置一目了然, 标识清晰, 循环基数合理, 减少了物品取用所花费的时间, 保证了物品的快速取用, 并且保证急救物品呈完好的备用状态。 (3) 清洁:定期对所有物品、仪器、设备进行清洁, 保持外观整洁。 (4) 清扫:及时清扫垃圾, 保持科室环境的整洁。 (5) 素养:班班有质控, 环环有交接, 及时纠正问题, 让全科人员养成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良好习惯, 提高素养。

注:1、2、3分别为透析设备组、感染控制组、药品及抢救设备组实施5S管理前后评分比较

1.3 评价方法

质控管理小组分别对两家医院血透室的透析设备组、感染控制组、药品及抢救设备组实施5S管理前后的评分进行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P E M S3.1统计软件进行分析。5S管理实施前后测评的得分用 (±s) 表示, 实施前后测评比较均采用配对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5S管理后, 两家基层医院的透析设备组、感染控制组、药品及抢救设备组评分均较实施前有所提高, 其中感染控制组和药品及抢救设备组评分与实施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透析设备组评分较实施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5S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 注重的是细节管理[6], 是通过建立规范, 潜移默化地改变员工的思想, 培养员工自觉遵守规定、自觉维护环境等良好的工作习惯。其关键是要持之以恒, 简言之就是人和物的标准化, 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素质[7]。

血液净化技术是高风险的体外循环技术, 随着透析患者生存率的提高, 透析患者的老年化、病情的复杂化, 致使患者难以配合, 常出现各种并发症, 如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抽搐、心肺功能衰竭、生命体征不稳定等, 治疗后果难以预料[8]。这就要求血液净化工作者不断总结管理经验, 探索好的管理方法, 提高管理质量, 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本文结果显示, 两家基层医院血透室实施5S管理后感染控制组、药品及抢救设备组的得分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该项管理措施实施后以上两组的工作质量较前有明显改善;透析设备组得分较实施前也有所提高,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分析原因为实施5S管理前, 两家医院透析设备组的工作已按照卫生部《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2010版) 》[9]进行规范管理有关。

总之, 在基层医院血透室推行5S管理, 可以提高血透室管理质量, 推行5S管理的过程, 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不能生搬硬套, 要结合基层医院的实际, 汲取5S管理的精华, 在素养上下功夫, 重在改善血透室的各项管理和环境, 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 提高血透室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全体医护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胡晓明.5S, 8S及6Sigma管理[J].企业导报, 2011 (10) :79.

[2]聂云楚.如何推进5S[M].深圳:海天出版社, 2001:7.

[3]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209.

[4]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08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医发[2008]27号《医院管理评价指南 (2008版) 》[S].2008.

[6]周梅.收获“5S”管理[J].中国核工业, 2011 (2) :34.

[7]刘跃, 张道伟.“5S”管理的推进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10) :125.

[8]付瑶, 常明, 刘书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 10 (1) :58.

3.项目管理在基层军事训练质效管理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军事基础教育管理;应用

军事院校是培养军官的摇篮,近年来,新军事时代已经全面到来,国际格局的变化对我国军事基于教育工作提出了比之以往更高的要求,军事院校必须要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办法优化军事教育的综合水平。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军事基础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引入其中即可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如何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应用在军事基础教育管理工作中呢?

一、促进军事教育理念的转变

就目前来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已经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在军事基础教育管理中的应用还很少,实质上,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对于促进军事教育成效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效用,要想达到这一效果,必须首先应用这一管理观念促进军事教育理念的转变,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实施“人本化”战略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核心就是“人本原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人的质量。在这一理念当中,人不仅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人对于管理工作成效的影响是最大的。考虑到这一因素,军事院校管理人员必须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并积极的将其贯穿于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2.采取“精干化”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要求实施“精干化”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够创造出最大的管理成效。我国军事院校编制体系经过了多年的改革,已经基本形成管理统筹、结构优化、规模适宜的军事基础教育体系。但是由于一些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这些管理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需要进行深化。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要求,可以按照“学校——军教系——学校教务处(教保处)——学员大队”的“精干化”模式开展管理工作,学校为管理的最高层,军教系是开展军事基础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学校教务处(教保处)负责管理教学保障事宜,而学员大队则负责学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学校、军教系、学校教务处(教保处)、学员大队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各类管理事实也证实,这种“精干化”管理模式对于优化军事基础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有着十分积极的效用。

二、遵循循序渐进的实施原则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军事基础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需要一定的过程,必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应用之前,需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好适宜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计划,对参与管理工作的各个部门分发管理任务,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制定出完善的考核计划与考核标准。

此外,要注意到,每一个阶段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制定考核计划与标准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入学时间,将其分为入学、低年级、高年级三个阶段,对于入学与低年级学生,需着重锻炼其军事素质,这一阶段也称之为基础训练阶段;对于高年级学生,需将教育重点放在学生管理能力、活动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上,注重发展学生的特长,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

三、重视对学生军事基础素质以及教员综合水平的评价

1.学生军事基础素质的评价

学生军事基础素质的评价是军事基础教育管理水平的主要体现,基于这一因素,对学生军事基础素质的考核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在评价时,需要严格的遵循《军事基础教育训练标准》中规定的相关内容,同时将学生管理能力、合作能力与心理素质的考核纳入评价体系中。

此外,还要意识到,学生军事基础素质应该涵盖到军事技能素质与军事体能素质两个方面,军事基本技能素质包括战术基础、射击等基础训练科目,军事体能素质则包括速度、力量、反应灵敏度、身体柔韧性等内容;对于学生合作能力的考核应该包括沟通能力与团队意识两方面。只有完善考核标准与考核内容,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教员综合水平的评价

教员的综合水平是促进教学水平提升的前提条件,对于教员综合水平评价的内容应该涵盖到教学水平、业务水平、个人素质、教学态度几个方面,采用严格的评价标准,遵循客观、公正的评价原则,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教员予以相应的鼓励,这样才能够起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总而言之,实施全面性的军事基础教育管理工作是提升我军战斗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军事变革的根本保障,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融入军事基础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的提升军事院校的管理成效,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该种管理模式是值得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参考文献:

[1]黄赐英.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应用[D]. 湖南师范大学,2006(03)

[2]吴晶.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军校本科军体教育管理方法研究[D].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11)

4.项目管理在基层军事训练质效管理中的应用 篇四

摘要:管理论英雄,决胜在基层,当“决策在高层、执行在中层、决胜在基层”的组织结构职能定位成为管理经验共识时,无论现行企业组织结构如何扁平化,企业文化传播、道德约束、质量管理、成本控制、资源整合等关键环节依然决定于基层管理的品质和能力。笔者基于对烟草商业基层管理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撰成拙作,聊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烟草 管理 作用

1.内涵:

企业管理就是由企业经理人员、机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通过对管理对象、职能、环境应用有效的管理原理、方法、手段,以便达成既定组织目标的全过程。

2.烟草商业企业基层管理角色演进:

通过对企业管理内涵的认知,烟草商业企业市场化改革取向步伐加快,从官商、坐商、行商到渠道商、服务商的深刻转变,进一步推动了基层管理角色的市场化演进。当前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渠道商、服务商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基层管理所有经济活动过程必需以服务为纽带,特别是高度分权化的扁平化组织结构中,基层管理更是肩负着“纪律约束、质量监控、资源配置、现场管理、全面协调”等企业基础管理重任,而基层管理者既是管理员,同时又是办事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3.烟草商业企业基层管理现状浅析:

规范管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前奏。地市级烟草公司独立法人实体的实行,进一步完善和理顺了地市级公司市场经营主体地位和商业管理体制,当前烟草商业管理体制改革也乘势而为,按照“分类管理、科学设岗、明确职责、严格考核、落实报酬”的总体要求,“定岗、定责、定员、定薪”(四定)配套工作如火如荼开展,基层管理力量更是得到显著增强和保障。笔者从企业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多重角度分析认为,目前就烟草商业企业基层管理和思相政治工作而言,已经基本实现“从粗放到精细和集约全面并重,从行政到服务和管理有效转型”,但基层管理现状依然值得思考。

3.1基层管理队伍人力资源现状:

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和经济目标,最终要由基层管理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来付诸实施和实现。目前烟草基层管理岗位人力资源获取、整合、保持与激励、控制与调

整、开发等资源管理环节,不能满足“打造一流的现代卷烟流通企业”愿景对人力资源配置的迫切需求。

3.1.1基层管理队伍文化素质现状分析:

基层管理队伍文化素质主要体现于管理人员个人的人文精神、专业学识、教育程度三个重要文化层次的集合。目前烟草基层管理队伍通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能岗匹配、人员招聘、文化感召”相结合模式,文化素质得到持续提升,但仍然难以满足企业愿景对管理人员文化素质的需要,资源隐性流失现象比较突出。

一是基层管理人员文化素质的升华和凝聚没有完全体现责任、义务、效率、关怀等基层管理人文精神内涵。智者不惑、仁者爱人,也有人说“管理”不是“官理”,就是对管理环节人文精神外延的有力诠释;

二是基层管理人员专业学识更新速度明显低于企业管理要求或专业学识与岗位分析不匹配。笔者认为,“宽、广、深、厚”的岗位专业学识是基层管理的有力武器,而“属龙的不下海、属猴的不上树”则是基层管理最大的文化隔断和切肤之痛;

三是基层管理人员学历教育程度不齐难以造就高素质一线员工。“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有什么样的企业就有什么样的员工”是企业管理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值得基层管理人员深思,也是当前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的必解课题。

3.1.2基层管理队伍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按照常见的经济学划分方法,资源被划分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加工资源。笔者主要从人力资源管理学角度,对烟草基层管理队伍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进行肤浅分析。

一是烟草专卖制度下的商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定历史条件,决定了基层管理队伍人力资源配置相对落后于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控制、开发等需求,政企一体、工商分离、成长阶段等特定的、渐进的烟草专卖体制、机制改革节奏导致基层管理队伍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二是基层管理队伍人力资源保持与激励措施相对不完善。笔者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认为,人力资源保持与激励主要针对员工“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求进行定向完善和保持。由于改革节奏加快,基层管理者的配备出现经常性波动,特别是用工条件、用工身份的敏感性弱化了基层管理者对职业安全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感,甚至形成管理不到位、管理脱节等危害现象,也同步引发了基层一线员工对职业前景的期望值波动而失去工作活力。

3.1.3基层管理队伍薪酬设计现状分析:

企业基层管理队伍集“现场管理、终端管理的领导、执行、战斗”功能于一身,既是指战员、又是主战员。但从“四定”工作后的薪酬设计现状分析来看,“以岗定薪、易岗易薪”的薪酬设计原则没有完全贯穿到基层,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敬业精神相对钝化。

一是基层岗位工作重要程度、岗位工作复杂程度、岗位工作劳动强度等岗位薪酬工资占工资总额的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薪酬设计的公平激励、情感激励原理对管理人员产生一定的规律性负作用;

二是技能类、技术类、管理类岗位工资系数与用工身份不协调,系数跳动幅度过强,特别是基层管理类岗位薪酬设计的期望激励功能不全面;

3.2基层管理组织行为现状:

“一般企业看高层队伍、优秀企业看中层队伍、卓越企业看基层队伍”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评价维度和思想政治工作好坏的度量标准。笔者从组织行为学角度认为,企业卓越于否关键在于基层队伍,核心在于基层管理,通过对目前现状分析来看,目前烟草商业企业基层管理组织行为现状如下。

一是基层管理队伍通过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晋升通道,管理力量得到充实,有创业精神和工作负重感,但专业管理力量相对薄弱,打造知识型、学习型管理团队迫在眉睫;

二是基层管理组织架构扁平化特征日益明显,基层管理队伍职业前景广阔,但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用工身份、价值取向等思想、文化、政治、观念因素依然成为组织行为效率的绊脚石;

三是烟草商业企业目前从增长型向成长型深刻转型,企业组织转型产生的基层管理需求与基层队伍管理水平提升不对称,基层管理人员管理思想过于传统,强化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依然艰巨;

四是基层管理队伍在企业前沿肩担着企业“文化传播、道德约束、质量管理、成本控制、资源整合、纪律管理、客户服务”等工作重责,但长期处于高节奏、满负荷工作状态容易致使心理、生理出现问题,基层管理人员的心理行为、组织行为波动落差较大。

4.浅析基层管理在烟草商业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合肥市局(公司)项建安局长(总经理)在年度工作报告中曾强调指出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发展靠两条腿,一是经营,二是管理。企业增长型发展阶段重的是经营,成长型发展阶段重的就是管理。对于成长型企业来讲,成长的关键不是经济环境,也不是市场条件,而是企业自身的管理条件,要实现由增长型企业转向成长型企业,就要从管理上下功夫”。笔

者也试图通过上文“企业管理概念、管理角色演进、目前管理现状”的全面剖析,意在揭示企业管理存在的客观规律性和基层管理的重要性。

4.1基层管理水平决定企业发展前景:

随着企业间人才、品牌等综合资源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基层管理人员综合管理素质的要求也同步递进,基层管理者的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

笔者鉴于目前烟草商业基层管理队伍存在的人力资源和组织行为现状分析认为,基层管理队伍人力资源构成、配置和角色关联等要素决定了基层管理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也是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和人才管理市场化的必然选择。

4.2基层管理方式决定企业战略思维:

“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有什么样的企业就有什么样的员工”,集中诠释了企业管理队伍的管理方式对企业战略思维的高度影响力,在高度分权化的扁平式组织结构中,基层管理队伍既是管理员,又是执行者,双重角色决定其管理方式对企业战略思维和管理条件的深远影响。

烟草商业由增长型向成长型企业转变,成熟的基层管理定位、管理条件、管理方式是确立企业战略思维导向的根本途径。法律垄断的市场、客户、品牌三大企业资源竞争优势突出,容易产生行政性经验管理和以垄断资源为本的战略思维误区,而基层管理队伍由于优势资源获取的有限性,决定了其灵动、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管理方式,对企业战略思维具有持续改良和补偿能力。

4.3基层管理决策决定企业管理成本:

从管理层次核心管理职能来看,高层是决策和用人,中层是用人和协调,基层是业务和落实。但在任何一个层次中,决策是每个管理人员的首要工作,也是基层管理在“正确的环境中,做正确的事”的基本决策要求。如果基层管理的决策不当,就会形成企业中、高层“决策架空”,直接造成企业沟通成本、协调成本和控制监督成本快速上升。

烟草商业基层管理者大多是优秀基层员工和基层业务技术骨干选拔而来,但基层工作佼佼者在基层管理岗位上却可能成为索然无味的“夹心饼干”,特别是缺乏管理经验、管理素质的基层管理者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决策失误一方面会带来人才隐性浪费和企业效率下降,另一方面显而易见会形成企业各项管理成本剧增。

4.4基层管理行为决定企业管理文化:

基层管理者作为“兵头将尾”,管理者与基层成员和广大客户信息基本对称,其管理行为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企业经济、人文、政治、思想环境产生直接影响,是真情打造

责任烟草、诚信烟草、和谐烟草的文化基石,是“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企业责任文化的内涵体现。

当前烟草商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如何做到企业文化内外兼修并“内化于心、固化于行、外化于品、软化于德”,离不开中、高领导层的文化管理和推广、实践、发扬,但基层管理者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管理行为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管理文化的核心内涵。笔者认为,基层管理者是当前烟草商业企业管理文化的忠实践行者、代言者,是企业基层“讲责任比奉献、讲诚信比能力、讲和谐比民主、讲纪律比执行”的思想政治局面和企业管理文化的凝聚者。

4.5基层管理效率决定企业管理活力:

规范是基础、效率是保证、活力是目标,全面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烟草商业企业,给烟草商业企业基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基层管理者主要通过职能管理手段,全面调动团队下属成员在“严格规范”的基础上高效进行业务分工和合作,努力完成既定工作目标,使企业持续保持管理活力、竞争活力和成长活力。

烟草商业企业发展阶段由增长向成长转型,坚持“规范、效率、活力”的科学发展观是关键,科学管理是本质诉求。笔者辩证分析认为,基层管理者是企业管理效率、效益的生力军,是企业基层团队的效率标杆和活力保障。基层管理“讲规范”能辩证听从基层一线的意见和声音,为企业管理带来决策效率;基层管理“讲效率”可以对相对分散的企业管理要素集中提升管理动力和活力。.基层管理方法浅析:

基层管理的对象是企业主体作业层,管理内容包括工序管理、物流管理、项目管理、制度管理、秩序管理、环境管理、规范管理、自主管理、组织管理等综合管理目标,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企业管理的理论基础。基层管理者主要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注重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以电子计算机和各种信息、通讯技术为手段,借助多种管理方法去执行管理职能。.1基层行政管理方法:

鉴于目前烟草商业企业的发展阶段要求,一是通过制度明确基层员工“什么事情应该做,应该怎么做事情”;二是通过项目管理明确一线员工“如何更好更快完成本岗位应该做的事情”;三是通过组织管理设计简明、顺畅的工作流程,清除所有工作障碍;四是通过环境管理形成企业执行思维和文化,提高基层管理效率;五是通过工序管理确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后台为前台服务、机关为一线服务”思想。.2基层经济管理方法:

笔者认为基层管理要突出成本领先战略,离不开经济管理方法,这是烟草商业企业成长的主要管理条件,也是当前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基层管理者要以节约成本、合理分工、扩大产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能为目标,综合考虑基层管理规则的合理性,只能从大多数一般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行为出发进行假设、简化分析和导向,不应浪费更多的精力去设置质量控制故障或折叠工作流程。因此,基层经济管理方法是比较适宜的基层管理方法之一。.3基层法律管理方法:

烟草商业企业大部分已经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贯标认证,全体员工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工作经验、严谨的质量意识等企业发展必备条件,但依然不能满足企业健康成长的法律环境需要,基层管理者更应切实强化法律方法意识,积极利用法律方法维护基层稳定的思想政治大局。所谓法律方法是指基层管理者应站在维护法治的立场上,根据法律分析事实、解决纠纷的方法,即把法律的内容应用到企业基层管理中的方法。基层管理者要知法、懂法、守法,做企业宣法、用法、护法的法律维护模范,管理行为要有合规性、合理性。.4基层教育管理方法:

5.项目管理在基层军事训练质效管理中的应用 篇五

引言(1)

通过对大量事故的调查的分析,我们发现事故预防根源在基层站队,所以在基层站队大力推广和实施HSE管理体系,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或将事故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一谈HSE管理体系在管道储运公司基层站队的推广和应用。

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全员HSE意识和技培训(2)

1.1 组织领导干部进行意识培训

领导重视是开展HSE管理工作的前提,推广和实施HSE管理体系,离不开领导的支持,离不开人、财、物的支持,所以必须组织领导干部进行意识培训。

1.2 选拔骨干集中进行培训

加强HSE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的能力培训以及员工的HSE意识和基本知识培训,成立精干的宣传培训小组,以点带面,才能全面带动开展HSE培训推广工作。

1.3 建立培训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HSE技术和要害岗位的专业强化培训,使每一位员工都清楚本岗位的HSE技术要求。推广培训工作贯穿于整个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始终。

认真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做到全员参与(3)

2.1 成立风险评价小组,认真开展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

风险评价是所有HSE要素的基础。基层站队应建立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流程,成立由工艺、设备、电气、仪表、HSE管理人员和生产骨干组成的风险评价小组。

评价小组应首先着眼于防范,依据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不间断地组织识别作业活动和设备的危害因素和隐患,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价。其次,评价小组围绕HSE方针、目标和指标以及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结果,结合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并落实整改,按不同的隐患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分别建档,做到全面统筹、限期整改、定期检查。对某些暂时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项目,按照体系的要求,制定风险控制和应急措施,确保其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中。

2.2 坚持会员参与的原则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最终目标是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要实现这个目标,全员参与是关键。因此,培训推广小组要经常深入班组,采用多种培训方式,让所有的员工掌握风险评价的基础知识、方法和方法的选择以及如何确认危害的根源和性质;发动全员参与本岗位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认真分析本岗位的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工作环境存在的不符合项,使员工明确本岗位的职责;清楚工作区域和作业活动中实际和潜在的危害、风险和环境影响,以及危害的程度,明确要采取的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清楚工作区域和作业活动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和应急措施;作业前,让员工亲自参与危害识别的风险评价,不仅体现了体系的管理思想,而且可以强化和提高员工的SHE素质。

2.3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风险评价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只有这样,评价结果才有可操作性,才能为制定运行控制文件、管理方案、应急预案和作业指导书提供科学依据。

2.4 选择正确的识别方法

正确的识别方法是能否识别出危害、风险和环境影响的关键。在选择识别方法时,应考虑以下因素;活动或操作性质;工艺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危害分析的目的;所分析的系统和危害的复杂程度及规模;潜在风险度大小;人力资源及其他资源;信息资料及数据的有效性,是否符合法规的要求,等等。

统一规范基础管理,是开展HSE管理 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4)

3.1 建立危害识别登记制度

对危害识别工作应进行动态管理。在体系建立和运行初期,基层站队开展的危害识别工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系统性不强,分析内容不全面、偏差大,分析人员的主观性大,连续性不强,因此,必须建立危害识别登记制度,以充实和完善今后的危害识别工作。

3.2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是隐患治理工作的基础

风险控制措施是HSE管理体制体系建立并有效运行的核心基础。实施HSE管理体系,可以及时确定、评价、更新危险源及环境因素,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确定隐患治理方案,促进隐患治理工作的贯彻落实。

强化作业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5)

4.1 强化作业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1)针对危险性大、易出事故的作业如动火、进设备、高处作业等,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作业前必须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即由站队长组织HSE管理人员及生产技术骨干共同研究,把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或与作业过程有关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程度和范围,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作业前,作业人员对照方案进行现场落实,确认签字后方可作业。

(2)对与直接作业环节有关的HSE管理制度、作业文件,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出发,进行充实和完善。尤其是对动火作业、进设备作业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加强作业前准备、作业过程控制和作业检查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进行作业活动检查和运行控制符合性检查分析,以强化直接作业环节的监督检查。

4.2 建立应急管理制度

建立应急管理制度,对所有生产设备设施、要害部位、重大危险作业以及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大面积泄漏、环境污染的场所、设施及运行系统,制定应急预案,明确相关人员在应急处理中的职责,规定演练和组织方式,以提高员工反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风险评价与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6)

(1)在制定站队HSE计划、隐患治理、员工培训、安全教育等工作时,应以风险评价的结果为基本依据,制定相应的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2)充分利用班组安全活动,组织员工开展危害识别的风险评价工作。

(3)增强事前预防的HSE管理理念,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在不同的作业场所,都要设置有相应的HSE警示标志和标语,有效地引导和提示员工的行为。

(4)站队HSE管理人负责组织自查自改活动,对查出的隐患要整改、分析、查找根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5)站队应对设备的危害性、作业场所的危害因素、工艺操作规程过程、作业环节的危险性进行分析,提出并组织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建立HSE程序化管理模式(7)

6.1 建立分级管理制度

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在资料和文件控制程序中规定哪些是处级控制的,哪些是基层站队控制的,在相应的层次中建立基层站队的受控文件清单,接收、发放文件记录等。

6.2 编制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作业指导书

基层站队在组织业务骨干编写应急预案和作业指导书时,应注重发挥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力求做到“写我所做,做我所写“。使应急预案和作业指导书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组织审核、实施操作,进行持续改进。

6.3 建立受控文件清单

基层站队要建立适合本单位的受控文件清单,受控文件至少包括基层单位的HSE目标、员工的职责、风险因素清单、适用于本单位的程序文件,作业文件、上级下发的有关HSE管理方面的文件,以及法律法规及其符合性评审报告。然后,根据不同层次和岗位的职责和作用的不同按照适用于自己岗位的体系文件去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增加或减少一部分程序或作业文件,并且在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应有动态修改的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体系,才能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规范HSE考核制度(8)

6.项目管理在基层军事训练质效管理中的应用 篇六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强化机关工作创新社会管理

——为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凝心聚力

市直机关工委

市直机关工委作为市直机关党建工作的牵头部门,担负着组织、落实上级党委和市委部署的党建工作任务的重要职责。当前工委的主要任务就是充分发挥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动员、组织市直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努力提升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营造良好氛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下面,我就市直机关工委如何服务于创新社会管理谈谈自己的看法,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存在问题

主要有三个方面:

1、党建工作与社会管理结合不紧密

在市直机关,党建与社会管理“两张皮”的问题依然存在,认为党建就是组织学习,发展党员,而社会管理就是信访、综治问题,是毫无关联的两项工作,没有找准党建工作与社会管理的结合点。对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如何与创新社会管理相得益彰思考不够,效果不佳。

2、群众意识与社会管理步调不一致

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以人为本,党员干部要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但实际上,不少党员干部仍没有把群众看成是社会的主人,也没有把群众看成自己的服务对象,更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仍时有发生。党员干部群众意识跟不上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步调。

3、组织生活与社会管理融合不深入

一些机关党支部在抓党建工作中找不到有效载体,党支部活动要么“业务化”,要么“娱乐化”,不能将组织生活深入地融入到社会管理中。服务群众的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活力,社会管理功能少,且尚未形成长效机制。

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思想认识方面的,也有工作机制、工作方法等方面的,需要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

二、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以党组织全覆盖引领社会管理全覆盖,以各项工作创新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整体水平,为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凝心聚力,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1、整合组织资源,完善丰富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内容。

各基层党组织必须自觉地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和新任务新要求,切实转变工作理念,努力整合组织资源,以完善丰富群众工作内容,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式。坚持把“党组织结对共建”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在自愿平等、因地制宜、互促共进的原则上,组织开展各项结对共建活动。一是深入开展“结对共建,先锋同行”活动。组织市直机关党组织与各村(居)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整合党建工作资源,力争实现支部共建、党员共管、人才共育、工作共抓、困难共帮、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互促互进。二是深入开展“岗位结对,深入一线”活动。选派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到信访局、基层村等一线岗位进行挂职锻炼,让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实践课堂”历练,以增强他们的群众工作能力。

2、健全服务体系,精心打造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平台。

为增强党组织生活中服务群众活动的活力,增强社会管理功能,我们搭建了一个服务群众的新平台—党员义工,旨在充分发挥154个基层党支部和2048名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的声音和政府服务延伸至整个社会肌体的“最末梢”。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市已形成“8+14+1“的党员义工服务格局(即市区有8支专业服务分队、乡镇有

14支服务支队、社会有1支“1+1”特别服务队)。自发参加义工服务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群众已经超过4000人。党员义工服务活动已基本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在新形势下,党员义工的发展趋势就是转向社会化,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型。为此,我们将在党员义工组织延伸、党员义工活动载体上多做文章:一是延伸组织。探索建立4支特色服务队,分别是夕阳红党员义工队、巾帼党员义工队、青年党员义工队,职工党员义工队,服务对象重点是老年人、妇女、儿童、职工等二是拓宽内容。在农村社区,普遍设立卫生保洁、老幼关爱、产业发展服务、矛盾纠纷调解、红白喜事筹办等服务内容;在学校,结合学校工作需要,设置交通协管、心理辅导、贫困生救助等服务内容。同时,建立四种服务形式即上门式服务、定点式服务、日常式服务、代理式服务等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三是创新载体。以网络为手段建立党员义工网上平台,以此作为党组织在虚拟世界的阵地延伸。目前我市“1+1”特别服务队建立起了自己的QQ群,并在德兴论坛上将自己的活动计划,每次活动情况图文并茂地展现,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3、创新活动载体,努力拓宽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渠道。

7.项目管理在基层军事训练质效管理中的应用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6例肿瘤患者均为本院肿瘤科2011年5月-2012年5月住院患者, 其中男54例, 女42例;乳腺癌23例, 食管癌5例、肺癌19例、胃癌14例、肝癌18例, 结肠癌、直肠癌、胰腺癌等合计17例。

1.2 方法

1.2.1 做好动员工作, 传达核心思想

医院关于开展优质护理工作的通知下发到科室后立即召开全科室护理人员大议, 务必保证全员参会。全面传达医院关于开展优质护理工作的决定, 根据本科室具体情况, 讨论优质护理工作如何能够更好地实施和执行, 以加深护士对优质护理工作核心要求的理解[2]。

1.2.2 纠正偏差, 统一观念

要让护士能尽职尽责的履行对患者的护理职责, 熟练掌握护理技巧, 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要从部分护士思想认识上偏差的纠正开始。组织优质护理工作文件学习和考核, 深化护士对于优质护理工作的思想观念及统一认识。

1.2.3 科学配置护理人力, 恰当安排工作

依据科室实际情况, 不拘泥于传统, 根据护士人数和人员结构特点, 灵活调整时间段, 科学改变排班模式[3]。实行护士责任制, 根据患者数量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护士中选择经验足、能力强、技术好、有责任心的护士任组长, 组长除从事检查监督工作外, 还要负责接受患者的投诉和意见的反映, 并指导年轻护士的工作。责任护士在工作中要尽职尽责, 想患者所想, 急患者所急。在排班时要做到人性化, 在照顾患者的需求的同时还要尊重护士意愿和权力, 但根本是要做到使患者能享受到随时随地的及时护理。

1.2.4 优化工作流程, 锻炼技术能力

优化护理工作流程, 建立药品统一配送、病历电子化系统, 完善岗位职责, 减少不必要的缓解。开展护理技术培训和评比活动, 调动护士积极性, 主动熟练掌握护理技术。通过以上措施使科室在护理人力资源不住、工作繁忙时能忙而不乱, 发挥最高的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保证工作质量, 做到把护士还给患者, 这样才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1.2.5 加强与患者沟通, 体现人性化服务

肿瘤科患者由于花费多费、治疗时间长、疗效缓慢, 所以常常有很重的心理负担[4]。定期召集患者开展交流咨询活动, 能直截了当的知道患者的需求, 解答患者的疑问, 对有不良情绪、心理负担重的患者能及时发现。对于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要进行一对一的交谈, 鼓励患者树立起希望。

1.2.6 调查统计患者满意度

建立完善的满意度调查制度, 调查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以便更好的提供护理服务。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实施优质护理工作前后96例患者的满意度及舒适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实施优质护理工作后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度有显著提高, 见表1。

3 讨论

优质护理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给患者提供全方位、优质、有效、可靠的护理服务, 主要工作就是在临床护理服务活动中增加“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生活的”服务。也就是说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时, 医院提供的护理不能仅仅停留在治好病的程度上, 而是要提供能令患者满意的护理。

在本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96例患者, 其对护理的满意度与舒适度在接受优质护理前后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说明优质护理服务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虽然在实施优质护理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但是运用管理手段进行护理工作的统筹安排还是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首先, 在开展优质服务工作之前进行宣传和讨论是非常必要, 再加上对错误认识的纠正, 能使护士们对优质服务活动有更深刻的认识, 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其次, 在管理安排时能恰当安排工作、科学配置护理人力, 能保证护理的及时到位。工作流程的优化可以节约护士大量的时间, 让护士有充足的时间用到患者身上。技术能力的培训考核更是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 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最后, 对患者满意度的调查, 掌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同情况, 促使护理工作不断改进。

综上所述, 优质护理工作应该成为医院的标准护理工作,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 对改善医患关系及提升医院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郏群林.浅谈全科护理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工作体会[J].全科护理2011, 9 (4C) :1096-1097.

[2]刘俐, 余春华, 钟婷.优质护理工作对肿瘤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1, 24 (6) :337-339.

[3]叶琳.优质护理服务在产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与实践, 2010, 7 (22) :2379-2380.

8.项目管理在基层军事训练质效管理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基层水利企业;应用分析

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管理两方面不同内容的综合性管理工程,其在当今的基层水利企业中应用范围极其广泛,且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与管理作用。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基层水利企业能够持续长期的稳定发展,就必须要对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并采取科学的对策提高其工作的效率与实效。然而,由于基层水利企业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企业内部的员工数量与人员众多,且职责混杂。因此,笔者就从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探索出一套适合基层水利企业不断进行内部管理与调整的实施方案。

一、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作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一)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作的基本概念

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作是一种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改革与新尝试。企业作为市场组成的重要部分之一,其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承担了重要的人力与企业之间的协调工作。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企业才能持续稳定的得到发展。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常常会从不同方面来考察人力资源的专业度,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从经济管理方面来考察该企业所使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企业制度是否相匹配。因此在该趋势的驱动下,一个新型的工作名词就此诞生,即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作。

(二)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

由于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作是涉及到人力资源与经济管理两个部门,因此其基本的工作内容就包含人力资源与经济管理两方面。从人类资源管理角度来说,主要为以下几部分内容:制定人力资源计划、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工作安排;岗位分析与工作设计与人力资源的招聘与选拔等。而从经济管理角度来说,主要是针对六大类会计要素展开工作,具体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以及利润等。

二、基层水利企业中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作的实施范围局限,力度不够

在基层水利企业的发展中,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作虽然也得到了一定的开展,然而,其所实施的范围较小,只局限于几个部门之间,并没有得到全方位的贯彻落实。同时在开展的过程中,该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作也并没有列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与企业的发展计划并没有保持着严格的一致性。这样不仅不能提高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也会对企业长期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在企业中对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作的监督与规范欠缺

在不断推进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作发展的过程中,其不仅要与企业的发展保持着严格的一致性,还需要一套科学严谨的考核与监管体系加以评估与管理。然而在大部分的基层水利企业中,笔者发现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不少部门都缺乏科学的监管体系,其主要表现在对员工的日常考核与出勤评估方面。这样不仅会减少管理工作的实效,还会影响企业内部的持续发展。

三、如何有效的促进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作在基层水利企业中的发展

(一)积极将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作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

一般来说,企业的发展战略不管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都代表着企业未来的发展中心以及所采用的发展模式。因此要想更好的提高基层水利企业的工作效率,促进其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就需将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作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从统筹规划的角度来看待人力资源的经济管理工作。在管理的过程中,严格遵循企业的发展指导规划,积极的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作实施全方面的监管。在人员部门的设置中,也要积极的遵循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争取最大化的调动起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更好的促进水利企业的发展。

(二)加强对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作的管理与监督

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作在基层水利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要想促进基层水利企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作的管理与监督,争取从制度与法制两个方面加大对该项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作的规范力度。从制度方面来说,在人才的选拔与任用上,要遵循所制定的严格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各大员工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在员工的考勤与审核方面,也要结合不同部门的工作特征,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员工考核计划,更好的实现人力资源的统筹管理。同时,也可以通过奖励等方式来激励员工,更好的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基层水利企业中大力推广人力资源的经济管理工作,使其更好的促进企业内部的发展,协调好员工、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那么就要重视该项经济管理工作的地位,并能够将其与企业发展战略进行有机结合,积极为部门员工的发展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玉芳.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水利科技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4(30).

[2]张二燕.如何提高水利水电建设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效性[J].中外企业家,2013(34).

[3]李杰.我国水利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的意义与对策[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8).

9.项目管理在基层军事训练质效管理中的应用 篇九

法院管理分为审判管理、队伍管理和司法政务管理三大管理体系,他们共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提升案件的审判质量和效率,其中法院管理的核心部分是审判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进一步增长,审判工作量也日益增长,法院的审判管理工作必须做出适度改进以适应新的形势。加强和改进法院的审判管理,是一种全面提升司法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最高法院所布置的一项重要工作。改进审判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认知,以提升审判管理水平。

一、审判管理的内涵

(一)审判管理的概念

审判管理是指人民法院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和制约等方式,协调并控制审判工作的流程,规范并监督审判组织,完成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司法任务,实现司法目的的过程。从内涵上讲,它是法院直接围绕审判活动所进行的审判程序及辅助工作的管理。公正与效率是审判管理所追求的基本价值,是构造科学审判管理体制的理论和价值基础。审判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法院的整个诉讼活动合法、有序、高效地进行。审判管理的最终目标应当定位在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树立司法权威上。

(二)审判管理的基本内容

审判管理工作的职责大致应为:1.案件质量评估。按照最高法院《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31项指标要求,依托信息化平台,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工作,对审判质效指标进行通报,对评估指标进行督察考核。2.案件质量评查工作管理。对案件质量评查工作进行实时监控、统计并通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审委会等领导报告并以领导的要求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3.审判流程管理。4.审判效果管理。及时发现审判工作中具有普遍性或全局性问题,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5.审判运行态势分析。定期收集、分析、发布反映案件审判质效的评估数据,及时将相关数据通报领导及相关庭室,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参考。6.审委会事务。7.落实向审委会报告工作制度。根据审委会的提议或审判管理工 作需要,要求审判执行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向审委会报告工作情况。8.相关案例编纂。9.电子数据检查。10.其他工作。

二、加强审判流程管理

审判流程管理是审判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审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加强审判流程信息化管理工作

当前,各地法院普遍建立起审判流程管理制度,并依托不断进步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使审判流程管理日趋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对新受理案件全部录入案件流程管理系统,对已审结的案件督促及时报结录入,掌握每一个案件的进度,实行动态信息化管理,严格监控案件审理全过程。

(二)加强审限监控

审限监控是审判流程管理的关键。要建立审限动态监控机制,找准影响审限的主要节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监控。要加强对审限延长、中止、扣除等案件的管理,杜绝违规审批现象。对临近审限的案件,依托信息技术,及时进行预警、催办、督办。

(三)加强程序监督

建立科学的分案机制,推行随机分案方式。强化对审判行为和过程的监督,确保司法公正廉洁。要通过各环节分工负责、有机衔接、协调配合,强化法官的责任意识,督促法官严格依法办案,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审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法院审判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需要以大量真实、准确、及时的审判信息为前提。审判管理离不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既是审判管理的需要,也是“科技强院”的应有之义。

(一)加强硬件建设

加强硬件建设是提升法院审判管理规范化的重要途径,加强信息化建设必须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因此,应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改善硬件设施,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排期开庭、质量评估、审判流程、档案管理、绩效考评等方面的应用,推进网上立案、远程视频提讯、网上查询等工作,完善庭审活动信息化记录方式,更好地为审判服务,为群众服务,为法官服务。

(二)加大人员培训

对书记员、审判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要加大培训,增加对信息录入工作的指导,以确保案件信息录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增强法院人员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应用能力,为信息录入工作的高效运行提供人员和技术保证。

(三)确保审判信息安全

信息化建设为审判工作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对信息安全带来新的考验。人民法院必须从人员、技术、制度等方面采取措施,建立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确保审判信息安全,保证法院工作顺利完成。

四、加强审判效率管理

在当前审判力量不足、案多人少、矛盾较为突出的情况下,加强审判效率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审判效率管理,就是要充分运用管理手段,合理配置司法资源,科学调度审判工作,理顺部门职能关系,加快执法办案进度,提高审判工作效率。

(一)优化司法资源配置

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才利于其发挥更大的效能。当前哪个环节工作任务重,就要在资源配置上向哪个环节倾斜;哪项工作薄弱,就要重点加强哪项工作,从而使司法资源配置符合形势任务要求,符合审判工作需要,使各项工作的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

(二)实行案件繁简分流

将案件进行繁简分流,是提高审判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进一步明确简易案件与疑难复杂案件的分类标准,根据难易程度、标的大小、主体情况等的不同,将案件在审前进行分流,实现简案快审,难案精审。同时,要完善简易案件速裁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审判工作效率。

(三)健全上下级法院沟通工作机制

中院在改判发回案件前主动与基层法院联系,听取一审法院关于事实认定或法律适用的意见,着重了解一审裁判时是否存在考虑社会效果等特殊情形,使二审裁判时对案情和案外因素均有充分了解。完善定期例会制度,通过例会通报和 3 分析具有典型意义的改判发回案件,加强对基层法院的业务指导。

五、加强审判绩效管理

审判管理必须与审判绩效考核紧密联系起来,与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法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对审判组织和法官设定合理目标,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评估系统,从质量、效率、社会效果等方面加强平时和年终的绩效考核,对于完成目标、有贡献的行为和结果进行奖励,对于不符合既定目标的行为和结果进行约束,以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审判管理的目标转化为审判执行业务庭室的部门目标和审判执行人员的个人目标。

(一)健全奖惩制度

从管理的角度而言,奖优罚劣对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非常有效。健全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对提升审判质效有很重要的作用。法院要推行案件质量评查、案件督查、错案追究和岗位目标考核责任制等制度,形成由政治部负责岗位目标考核、督查办负责案件督查、审监庭负责案件质量评查以及监察室负责错案追究四位一体的奖惩体系。建立审判管理与考核奖惩对接机制,将审判绩效考评结果引入到对法官的奖惩考核中,作为法官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主要依据,激励大家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坚持有功必奖、有错必罚、有责必究,充分运用审判绩效考评结果,实现审判质效的提升。

(二)完善评价方法

依托审判质效评估体系,建立具有法院特色的审判绩效考评体系,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法院工作和法官的司法能力。不仅要评价法官明辨是非、适用法律的能力,还要评价法官化解矛盾、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使每位法官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有针对性地发扬成绩,弥补不足,改进工作。

(三)形成正确导向

10.药学管理在基层医院中的发展研究 篇十

【关键词】药学管理;基层医院;发展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33-02

1 前言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医院药学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市场经济新形势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基层医院发展中药学管理工作。所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人才配备、管理模式等方面進行完善,对基层医院药学管理模式全面发展与改善,是医疗机构获得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1]。本文就药学管理在基层医院中快速发展的相关对策进行全面探讨,确保基层医院能够有着规范化、科学化的药学管理工作,对基层医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实现起到推动的作用。

2 构建有着较高职业道德水平的药师工作者

2.1 重视培养药师职业道德的工作。相关部门应该通过激励、培训等方面的措施,确保药师药学服务理念、奉献精神得到有效提升。药剂科应该确保药师的工作有着积极、良好的环境,让药师明白自己工作成效与工作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健康,确保药师对于自身的义务责任、道德使命能够主动承担。另外,药师在实际工作中还应该确保自身的业务素养得到明显提高。根据对临床药师岗位职责、职位等进行分析,构建健全的规章制度确保药师在实际工作中的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不仅能够通过规章制度对患者进行激励与培训,还能够通过规章制度做相关管理约束的工作。构建针对性的计划使药师在实际工作中的服务管理意识得到提高,临床药师在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的药物疗效以及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应该给予重视,对临床药师工作的方式、目标等进行确定。

3 分析患者的临床用药处方

临床调配药剂以及临床医疗的工作中处方属于重要的书面凭证,处方在技术层面、经济层面、法律层面等均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健康有着较大的影响。基层医院应该对自身具体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严格对待药物处方的治疗,深入分析使用药物的情况,对药物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的相关问题全面分析,并且探讨相关解决措施。基层医院药学管理工作中,用药处方是否有着清晰的书写,对用药安全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药剂科应该对给准确发放药品提供保障。药学工作人员应该严格审核处方的格式以及书写内容,严格规定处方的清晰度、正确与否、齐全过程等方面,工作人员应该按照相关规定确定流程,并且给予签字,倘若更改处方,则应该要医生亲自签字方能改变,确保医疗工作人员对处方质量的意识有所提升,从根本上促进处方书写的品质与规范程度有所提高[2]。另外,因为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使用药物,药学临床工作人员应该合理的指导患者的临床用药。

4 重视临床使用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

药学工作人员应该对临床药物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重视,加强分析以及收集药物方面的信息,并以报告的形式汇报药物信息。倘若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医疗事故、意外、差错等情况,则应该对相关教训、经验进行总结,合理的汇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的药物。应该有效的收集患者使用药物时出现的不良反应,深入分析相关因素,并且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是否因为药物所致进行核实,将所分析的报告通过相关流程、反应级别做上报处理。如果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事故是因为个人原因造成的,则应该将导致问题的原因找到,确保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得到有效避免或者降低。

5 重视基层医院药房管理规范以及工作质量

首先,基层医院应该全方位贯彻管理药品质量方面的工作,具体包括使用药物、存放药物、物流药物、采购药物等工作,核实药物是否与账目相符、差错情况、供给情况、损耗情况、库存量、占用资金链、处方量、利润率等方面的内容。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考核,给药品发出的安全性、质量提供保障。其次,加强基层医院药学管理工作人员的配置以及综合素质。通常情况下,基层医院十分关注患者的治疗情况,对于药学管理工作则没有足够的重视程度,药学工作人员有着偏低的素质,没有齐全的人员配备。所以,基层医院要想促进自身药学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则应该将传统观念有效改变,在医院管理工作中有效提高药学管理效率。另外,还应该确保人员配备的齐全,采取外派进修、定期培训等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专业素质明显提升,使药品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全面完善、改进药学管理工作是必然发展趋势,通过药学管理传统观念改变、全面开展药品科研活动、健全监督机制、健全药学管理机制、加强配置药学工作者等相关措施,能够有效促进基层医院由于药学管理的工作,确保药学管理在基层医院中获得较为快速的发展,使基层医院的发展中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孙淑芬.浅议基层医院药学管理的发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7 (06):162-163.

上一篇:特种凹印工艺技术下一篇:敬老院社会实践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