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1

2024-06-16

敬畏自然1(共8篇)

1.敬畏自然1 篇一

2019年的年末2020年的年初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年份,因为武汉的冠状病毒全国上下都被隔离,无论在乡里还是城市到处都封村封城,乡里每天都在播报让我们好好呆家里,不要出门,不要串门,更不要聚集,戴好口罩,做好个人卫生,这是我记事以来最特殊的一次寒假。我们每天也会从新闻网络知道每天被感染的人数,每天看数据都是深深地痛心,一个数据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庭的命运啊!同时也看到那么多的逆行者医务人员奔赴前线也是深深地感动。我从妈妈的口中得知,这种病毒由于它长得像皇冠,所以叫冠状病毒。这次的罪魁祸首就是大肆捕捉野生动物的人们,专家说病毒源于野生动物身上所携带的病毒。

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别小看地上的一只蚂蚁,如果如果它和我们一样高大,它可以把卡车轻松举起:别轻视天上的一只小鸟,如果它有害人之心,它可以与庞大的飞机同归于尽;别小瞧草丛里的一株小草,它的力量足以撑破石头。

爱吃野味的人们,难道你们没有听到这些野生动物的呐喊吗?难道没有听到它们对生命的呐喊吗?难道没有听到它们对人类的控诉吗?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视频一些渔民为了利益和金钱的诱惑而肆意屠杀海豚,他们会把海豚驱赶到一个海滩上,然后就地屠杀,只有极少数的海豚被选中作为观赏动物送到海洋馆。每次捕杀完毕,海滩上都会一片血红……而那些渔民们却一个个面带笑容,更让我震惊的是,这些海豚卖的竟然比牛肉还便宜!

大自然母亲给了我们她的一切,给我们可口的蔬菜水果,家畜的盛宴,但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无知的人啊!人类不能和自然和谐相处而导致的危害,已经比比皆是了,2003年的非典,澳洲森林大火,菲律宾火山喷发……人和自然相互吐纳交流,没道理人类予取予夺,却永不失手。正在经历的这场疫情,我希望可以真正唤醒更多的人,让大家更加懂得敬畏,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好好珍惜当下!

爱护自然,敬畏生命,就是保护了人类自己。不要让蝉声鸟鸣鱼跃以后都只存在于我们的诗句中。拒绝野味,给野生动物一线生机,给人类一份安宁,不要让悲剧重新上演!不要再造成血与命的教训!

关于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作文 (二)

如果达尔文生活在今天的话,他的工作可能集中于物种的讣告,而不是物种的起源。

人类作为蓝色星球上智力的动物,逐渐地成为了这漂泊在浩瀚宇宙中孤零零小岛上的主宰,掌握着任何其他物种的生杀大权。

人有时候比饕餮更加贪婪。动物美丽的皮毛,人类用它裹着自己孱弱的身躯;动物强壮的身体,人类用它填满自己臃肿的肥肠。人类更可以厚颜无耻的把有益于自己的昆虫称为益虫,而没有办法让人类榨取的昆虫便被划分到害虫的行列。每年人类都会大刀阔斧地消灭这些所谓的害虫。可是它们也是生活在这个星球的一份子,它们也是这里的主人。可事实却像旧社会的大地主强行强占了农民们的土地,还要受害者为他们干苦力。稍稍造成点损失,农民便会遭到灭顶之灾。

人是霸道的强盗!明火执仗的行凶者!假如动物们穿你的皮,吃你的肉,不知道还会有人把生命视如草芥吗?

你有多久没有听过蝉叫鸟鸣了呢?也许它们没日没夜的歌唱惹恼了没有心情的你。可是,你知道吗?蝉要在又黑又冷又湿的泥土里辛苦四年,才能换来一个月在阳光下的欢唱。这难道不值得人去敬畏吗?它虽然渺小,但他并不卑微!因为它懂得生命最深刻的意义,它不会浪费每一个瞬间去争取欢唱的机会。而自诩清高的人类呢?有的却像行尸走肉一样的活着,成为这个世界的寄生虫,这才是真正的卑微!

别小看地上的一只蚂蚁,如果它和你一样高大,它可以把卡车轻松举起;别轻视天上的一只小鸟,如果它有害人之心,它可以与庞大的飞机同归于尽!

敬畏生命,别让蝉声鸟鸣鱼越以后只存在于我们的诗句中,而是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关于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作文 (三)

一直以来我们自负地认为人类可以力挽狂澜,可以上天入地,总以为我们是这个地球的主宰,在食物链的顶端,我们可以肆意妄为!

然而,澳洲大火,非洲蝗虫,03年SARS病毒和12年MERS病毒,再到今天的新冠病毒,一次次血淋淋的事实无不在给我们敲警钟: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与地球的关系了!

其实人类并非是地球的主人,真正的主人是地球,是大自然,作为客人的我们应怀着虔诚和谦卑的心态来与自然和睦相处,而不是肆意践踏主人的尊严,无所畏惧的猖狂、无限膨胀的欲望和永无休止的掠夺!此次新冠病毒,难道不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残忍报复?

恩格斯有句话我们必须牢记:“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 ——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

这其实在警告我们:人类与自然万物是一体的,必须休戚与共,绝对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此次疫情过后,愿我们重新定位自己与地球母亲的关系,我们是地球的客人,而不是主人,作为客人,我们应遵循主人的规则,感恩主人赐予我们的资源。

此次疫情之后,愿我们可以痛定思痛,深刻反思,消除狂妄自大,消除对自然界的傲慢。让我们心存敬畏,敬畏自然,敬畏地球上一切生命,友好对待地球上的其它物种。

此次疫情之后,愿我们谦卑些,怀着谦卑之心与自然万物相处,与一切生命惺惺相惜!

史怀哲敬畏生命的伦理认为,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它有赖于其他生命和整个世界的和谐。因此,我亲爱的孩子,让我们心怀善意,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唯如此,我们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2.敬畏自然1 篇二

《敬畏自然》这篇课文出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本单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科学理性精神,树立人文关怀意识,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等。我们知道,人类对自然的情感,有古老的原始敬畏,也有当下情境里的科学、理性的敬畏。这篇散文具有现代情怀,作者试图从观念上影响现代人对自然的态度。《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的关系。作者对长期支配人们的一些观念进行了质疑,并提出了“敬畏自然”的命题,强调“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告诫人们应该与自然和谐发展,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文章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极富意韵,所以本课应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结合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对本文的教学我选择默读法、圈点勾画法、情境引导法、讨论法,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来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从而认识自然、爱护自然。

[教学实施]

师:我们曾意气风发地相信“人定胜天”,宣传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阅读本文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分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教师板书课题,并用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学生集体朗读学习目标。)

师:下面大家针对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开始自学,10分钟后看谁对课文内容掌握得比较准确。

(学生埋头自学,边读边进行批注。)

师:自学时间到,下面我们做几道检测题,来检查大家自学的情况。(小黑板出示题目。)

师:大家先独立思考,觉得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先在练习本上做,并对有疑惑的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

师:大家做得都很认真,下面我请个别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进行评判。

……

师:看来大家对词语的掌握很准确,下面再来讲一讲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请想想本文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1:本文写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不够具体,哪位同学再来补充一下?

生2:本文谈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应该宣称要“征服自然”,而应该“敬畏自然”。

师:刚才这位同学提出我们要“敬畏自然”,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呢?文章又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理解与大家共享?

生3:敬畏自然就是对大自然要尊敬。

师;大家说这位同学的回答准确吗?

生4:他只说对了“敬”的意思,没说“畏”的意思。

师:那么,哪位同学能更准确地解释一下呢?

生5:“敬畏自然”就是对自然既要尊敬又要畏惧,也就是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本文作者通过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一种忧患意识。

师:这位同学的理解很准确。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有哪些?

生6: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不错,大家找得很准确,正是这一段集中体现了作者的观点。那么,联系课文内容并结合实际进行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敬畏自然?

生7: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

师:这位同学说得虽然对但不够具体,哪位同学再来具体谈谈?

生8:因为人类常常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环境,所以导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只有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所以作者提出要“敬畏自然”。

师:这位同学谈得很具体也很准确,下面我们再进一步探讨:作者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生9:人类与自然都是地球的一部分,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

师:说得很好,还有同学要谈自己的看法吗?

生10:人类与自然都是地球的一部分,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爱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也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交流,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课文内容都有了深入理解,那么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家有哪些想法?请举例说明。

生11: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比如,要植树造林,不乱砍滥伐,减少污水、废气的排放等。

师:这位同学举例说明了自己的看法,办法具体可行,下面我们再请一位同学谈一谈。

生12: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如不乱扔垃圾、不攀折花木、不踩踏小草等。

师:刚才两位同学谈得都很好,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但这篇文章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万物机体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于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生13:我认为人类与其他生物应该是平等的,我们不该肆意破坏环境,捕杀动物,由于人类的自私,现在已有许多物种灭绝,这将直接威胁我们的生活。

师:很好,这位同学的理解很深刻。哪位同学再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生14:我认为人类就是万物之灵,从古至今人类都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如,山谷变成平地,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还有南水北调等等,这都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结果,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我们如今的美好家园。人类用智慧征服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如今我们人类可以上天入地。

师:这位同学的见解很独特,人类确实做了许多伟大的事,哪人类真的是万物之灵吗?

生15: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们人类与自然都是地球的一部分,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我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不是万物之灵,人类如果肆意破坏自然,就会遭到自然的惩罚,比如,前不久发生的玉树地震,就夺走了2000多人的生命,而人类却束手无策。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3.敬畏自然1 篇三

敬畏自然还是敬重自然

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但是在地球生态系统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发展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并建立起极其复杂而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自古以来,人类不断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同自然之间形成各种复杂的关系,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处,因此得以发展。

在原始社会,人对种种自然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消极地顺从自然,对自然产生一种敬畏心态。这种心态是同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同人类自身的无知和愚昧联系在一起的。此时人与自然还谈不上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是二者继续发展的条件。胡锦涛同志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民日报》2005年2月20日)其中生产发展是生活富裕的基础和前提,生活富裕是生产发展的动因和目标,生态良好是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的保证和条件,三者的统一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天灾人祸的巨大打击面前,把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定位为“心存敬畏”,这未必是生态理念的进步。对自然持敬畏心态,势必导致不敢大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终将难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统一,难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撇开畏惧自然的成分,敬重自然则包含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自然具有广阔性和复杂性,总是存在未知领域,而人类认识、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无论古代和现代,人类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违反了自然规律,最终必遭惩罚。因此,敬重自然,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才不失为现代人明智的态度。敬重,本身就包含着对自然的顺应、探索和利导,包含着对自然的更深层的认识。当然,敬重自然不是盲目崇拜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强调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要和谐共处就不要企图征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改造和控制自然的能力日益增强,过去对自然的种种畏惧打消了,但又一度走向另一极端,高喊主宰自然、征服自然的口号。翻开一些社会科学的教科书或工具书,可以看到这样的定义:“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这反映了近代社会形成的生产力观,一直流行并影响到现代社会。

应当肯定,上述生产力观包含着科学的、合理的成分。人类社会要进步,改造自然无疑是必要的,这种生产力观对认识和改造自然曾经起过很大作用。但是,“征服自然”的说法反映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错误认识,用这个概念来描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把人摆到了自然的对立面,导致人对自然肆无忌惮的掠夺,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直接危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许这样做,社会生产会有发展,生活水平会有提高,但是生态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状态严重加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陶醉于从自然获取的成就,以为是征服和战胜了自然。例如,在江河上筑起大坝蓄水发电和拦洪,宇航员乘航天器到达月球并返回地球,登山队员登上了山巅,探险者冒险乘皮筏漂过急流险滩,这类事情常常被视为征服自然的壮举。诚然,人类取得改造自然的成就值得自豪,但这些成就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自然规律而取得的,决不是征服了自然。何况这些成就的取得可能已产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最终招致自然的报复。恩格斯曾经告戒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页)联系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来思考,倍感恩格斯所说之真切。国内一些地方毁林开荒,导致土地荒漠化,最终不得不退耕还林;一些江河沿岸盲目建设工业项目,大量排放废水废气废渣,严重污染环境,最终为治理污染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超过这些工业项目所带来的收益;一些杀虫剂的发明及用来对付害虫,最终却危害人自身而不得不禁用。类似事例不胜枚举。

2004年12月发生在印度尼西亚海域的里氏9级地震引发印度洋海啸,造成数十万人死亡和巨额财产损失。这次灾害的发生,是否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惩罚,现在还不能下结论。但1998年长江洪灾的发生则与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密切相关。

面对自然灾害和其他人为祸害,人类需要冷静地反思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我们无需回到敬畏自然的状态,也无须在巨大的自然力面前感到迷茫,而应保持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的心态,抛弃“征服自然”的观念,依靠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4.自然观:敬畏自然 篇四

摘要:面对自然,科技可以主宰一切的观念是极端错误的,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是福祉与祸害同行。正确的自然观应建立在生态伦理与生态科学这两个基础上,“检视科学”与“敬畏自然”应该成为人类文明前进的“护佑神”。人类不应该将作为智慧结晶的科学置于自然的对立面,在运用科学对自然进行改造时一定要谨慎行事,有所为有所不为。对科学技术进行批判、监督、制约和改造,是对科学技术负责,更是对人类、对整个宇宙负责。敬畏自然,才是真正的科学观,也才是真正科学的自然观。

2008年5月12日,里氏8.0级的大地震突然造访四川,一瞬间,数以万计的人们被埋进了废墟。在全世界紧急救援 的过程中,我们听得最多的口号可能要数“地震无情,人间有 爱”了。而1966年的邢台大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发 生时,铺天盖地的救灾口号却是“人定胜天”。这~救灾口号 的改变,无疑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面对可知亦不可知的大自然,中国人的意识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信奉“人定胜天”到主张“敬畏自然”。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入

而发展的,大致是循着“畏惧自然一崇拜自然一藐视自然一 尊重自然”这样一个过程演进的。虽然这种阶段的划分不一 定准确,但也基本上反映了人类对大自然认识的曲折性和渐 进性。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人类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对大自 然持敬畏态度的。当然,在不同的阶段,“敬畏”的含义可能 不完全一致。在人类发展的“初级阶段”,面对神秘不可知的

大自然,人们主要是一种畏惧,而在今天,我们重提敬畏自然,已经不是因为对自然“无知”而畏惧,而是在科学认识自然的基础上,在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上,对自然的一种敬仰和尊重。从畏惧、崇拜自然到藐视自然,这其实也是一种“进步”,说明人类已经掌握了大自然的秘密而滋生出战胜自然的欲念。然而,尝够了“征服自然”的苦头之后,人类又很快发现,认识了自然并不等于就能战胜自然,“战胜自然”永远都只能是相对的,是细微局部的,而敬重自然,在自然规律许可的范围内生存和发展,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再次发生了转变——从藐视自然到尊重自然。

在人类的参与下,大自然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当生产 力还很低下的时候,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被限制在一个较小或较低程度的范围之内,但是,近代以来,随着人类掌握的科

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大规模的工业革命开始,大自然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遭到人类的毁损。如今,人类已经不得不面

对一个千疮百孔的大自然,不得不在一种日益恶化的环境中 求生存。人与万物是息息相关的,智慧的人类,应该懂得处 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应该将作为智慧结晶的科学置于自 然的对立面,在运用科学对自然进行改造时一定要谨慎行 事。“检视科学”与“敬畏自然”应该成为人类文明前进的 “护佑神”。

一、检视科学:有所为有所不为

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揭示自然、社会和 思维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进步的象征。然而,纵观近百 年科学的发展历程,我们也应该看到,科技进步实际上是一首悲喜交集的交响曲。用苟子的话来说,它既带来“用之以

治则吉”的福祉,也带来“用之以乱则凶”的祸害。科学技术 的发展“具有为善和作恶的巨大可能性”¨。,控制论之父、美 国科学家维纳看到控制论存在着“为善”和“作恶”这两种相 反的社会作用,但却无法使“为善”的作用都能实现,而把 “作恶”的方面予以消灭。为此,他觉得自己虽对这门科学做 出了贡献,但却是站在一个至少是令人不安的道义的位置 上。当爱因斯坦看到原子弹显示出的巨大毁灭力量时,也曾 深感痛悔。⋯⋯

不可否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增长的有力

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由荒蛮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得到了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使人类在更大程度上进入了“自由王国”。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都表现为正确认识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范围内适度地增加人类的物质财富,在很多情况下它又表现为干扰自然进程、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美和生态平衡,透支甚至耗尽自然资源。人们在享受科技发达所创造的便利、舒适时,也开始为科学发展所困惑。德 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2O世纪30年代就看到了技术世界中 存在的巨大危险,发出了“拯救地球”的紧急呼吁。在他看 来,由于科技的进步,地球和人的生存根基遭受着严重的破 坏;人类生活对现代科技的依赖已达到极端,就像吸毒的人 离不开毒品一样。科技作为现代人与自然交往的中介,特别 是与工业化的密切联系,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负有不可推 卸的责任。现代化带来的城市化造成了森林锐减,水资源严 重匮乏,能源危机频频出现,环境污染日益突出,这些累积的 问题成为一笔越来越大的“生态赤字”。“生态经济学家告 诉我们,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也正是生态赤字最

严重的地区。”_2 即使撇开这些显而易见的危机不谈,科学发现和发明的本身也往往蕴涵着一种不可知的危险:神奇的生物技术,使人们维护自身的伦理道德成为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转基因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对自然界物种的未来来说,很难说不是一种祸害,在英国科学家应用基因技术克隆出绵 羊“多莉”后,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克隆技术的讨论和恐 惧——科学的发展不正在对人类的存在与未来构成某种威 胁吗? 为了维护生态和社会的正常运转,科学应该在其中寻找

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当前,在“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 的时候,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有所为有所不为”方面如何正确 地进行抉择,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如何择取其造福人类 的一面而规避其负面效应的问题。科学技术绝对不能置于被监督的范围之外,失去了制约的科学技术,就像失去了制约的权力一样,将会因为失控而给人类给地球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我们不能拒绝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到来,但是我们 需要将知识变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媒介,而不是征服自然的工具。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上,由于我们人类认识的局限性,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确实是福祉与祸害同行,甚至是祸害大

于福祉。当然,科学技术本身并没有错,错在人类不恰当地应用科学技术。在众多技术灾难中,有的是由于少数人好大喜功,急切地使用尚不成熟的技术造成的;有的是为了某种征服的目的,使用了具有危害人类安全的技术造成的;有的是因为滥用科学技术,酿成了技术灾难;有的是因为管理技术落后于工程技术,违规操作,麻痹大意,或者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技术规程造成的等等。神奇的生物技术,使人们

维护自身的伦理道德成为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转基因技术 的发明与应用,对自然界物种的未来来说,很难说不是一种 祸害。严正的生态警钟已经四处敲响:科学的发展正在对人 类的存在与未来构成严重的威胁!科学,既要研究事物的有益于人类的一面,也要研究事 物的有害于人类的一面,由于人类自己的幼稚,盲目使用或 者迷信技术而造成灾难,这显然不能将它归罪于科学。科学 技术这把双刃剑,掌握在爱神手里,可以造福人类;掌握在魔 鬼手里,给人类带来的只能是灾难。人类正是因为应用不断 发展的科学技术改造自然,创造了发达的物质文明,但是,作 为科技进步伴生物的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人与自然之问 的紧张关系也在不断向人们发出警示:人类必须重视科学技 术与社会进步之间的“二律背反性”。就建设性而论,科学的 97 精神是最强的力量,就破坏性而论,它也是最强的力量。技 术每提高一步,力量就增大一分,但这种力量既可以用于善 的方面保护生态、造福人类,也可以用于恶的方面破坏生态、危害人类。人类正是在“知识就是力量”的伟大口号鼓舞下从愚昧走向文明、走向现代,而同样,人类也可能在科学万能论的迷梦中悄悄地为自己执行“安乐死”。

二、敬畏自然:真正的科学观、科学的自然观

每发生一次“自然大灾难”之后,几乎都会有一场关于要 不要“敬畏自然”的讨论。2003年“非典”流行时,“敬畏自 然”曾经热议一时;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又制造了一次更 大的灾难,“敬畏自然”的讨论再度成为热点。反敬畏派认为 敬畏派的观点“反科学”、“反人类”、“伪环保”,而敬畏派则 给反敬畏派戴上了“科学主义”、“科学的迷信”、“伪科学”、“反人文”、“强权话语”等“帽子”。究竟,我们该如何看待 “敬畏自然”呢? 老子讲“自然”就是“自然而然”,也就是没有“外力”影响的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现在来理解,它既应包含所有“自然”的存在,也应包括“自然运行的规律”。“敬畏”,各种

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一般都是“又敬重又畏惧”或

“又敬重又害怕”。因此,“敬畏大自然”的字面意思,便是敬 重而畏惧大自然,包括尊重大自然的运行规律。敬畏自然首 先是对自然的崇拜,著名的生态思想家亨利·戴维·梭罗突 出强调了人类应当崇拜自然,因为这种在文明的更高阶梯上 的自然崇拜,不仅能够拯救自然,而且能够拯救人类自 己—— “如果人能达到足以对树和石头表示真正崇拜的高 度,那就意味着人类的新生。” 也有敬畏派认为,不管是 在汉语还是在别的语言中,“敬畏”并不是害怕的意思,可以 将“敬畏大自然”解释为要对大自然秉持一种谨慎的态

度。j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敬畏自然”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

题。哲学家告诉我们,自然和字宙是无限的,而作为人的个体的生命和认识是有限的,脆弱的人类生命在喜怒无常的大自然面前,不能迁怒只能迁就,并在逐步探索中加以适应和利用。“这种哲学意义上的‘敬畏’包含有顺应自然、尊重规律、保护生态、规避风险、以人为本等等多重意蕴。” 实际上,所谓敬畏自然,并不是说在自然面前人类应该 战战兢兢地去顶礼膜拜,不是说要让人无所作为或听天由 命,而是说在自然面前不能轻举妄动,要有谨慎之心。尊重 自然,保护生态,并不是原封不动。人类要改善生活,社会要 前进,大自然也永远不会重复自己,原封不动是不可能的,问 题是怎么动,是根据主观的愿望来动,还是根据客观的规律 来动。无论是敬重、敬仰还是敬怕,都是指人作为大自然的 一员,应当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生物、人与人的关系,因为人类不是孤立地生活于大自然中,我们与自然和其他生 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是 和自然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的生存空间,破坏 自然环境就等于破坏自己的生存空间。当人这个智慧生物 98 在改造自然并让其服务于自身时,要充分考虑大自然的规 律,而不能破坏自然规律,即使有破坏也应该是有节制的。我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头几年可能得点眼前利益,随后就 要为频繁的水旱灾害和荒漠化付出更大的代价。又比如,对 于江河湖海,即使危及到人类的利益,也不能以违背自然的 方式去征服它,光用“堵”的方式是不能解决或者是不能从根 本上解决问题的,而应当以顺应自然的“疏”的方式去治理。当代治理河流主要是两条路线,即工程治水和生态治水。工 程治水的主要标志是筑堤建坝,限制水道,强调用“人”的办 法来解决问题;生态治水的主要标志是保护森林,保持水土,强调用“自然”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关于这一点,黄河三门峡 水库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典型而沉痛的反面经验——三门峡 水电站建起来了,几十年的效益却抵不上一年之中因它的存 在而给陕西造成的损失!当然,敬畏自然也不是说不要科学 技术和发明创造,而是指人类在利用科技时,应当顾及科技 的应用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拿治水来说,我们主张生态 治水,但并不排斥工程治水,将生态治水和工程治水有机结 合才是真正的标本兼治。人类尽管有强大的科技力量,但不能以为自己拥有了这 样的力量就可以为所欲为。面对自然,科技可以主宰一切的

观念是极端错误的,正确的自然观应建立在生态伦理与生态科学这两个基础上。“敬畏”一词在表面上是伦理范畴的表达,但却有着深厚的现代环境科学作为支撑。现代环境科学,在摆脱了旧有的认识论与本体论的束缚后,形成了它自己新的理论基石:混沌理论(Chaos Theory)、系统论(SystemTheory)以及热动力学二定律(Thermodynamic Laws)。这三

个理论基石一方面修正了旧有的科学哲学,另一方面以真正 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揭示了科学本身的局限性以及人面

对自然的局限性。“混沌理论告诉了我们未来的不可预知;系统论告诉了我们,系统整体相对于原子、分子同样是科学意义的实体存在,但人却无法用任何实证或计算模拟的方法穷尽自然系统中所有可能的相互联系与作用;热动力学二定律道出了我们现在许多貌似科学的环保技术其实是与最根本的科学规律背道而驰的。” 现在我们普遍接受的、包含“预警原则(Caution Principle)”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正是对

这种新环境伦理的有力支持,它告诉我们,在未形成普遍接受的科学定论时,人们对自身应用科技、改变自然环境的行为应采取相对保守的态度。其实,敬畏自然,与其说是一种手段,不如说是一种态 度。这种态度是我们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的基本出发点。越来越多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只是考虑它的经济效益,还应考虑它的生态效益,才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实际上,“敬畏大自然”绝不是对发展的限制,而是为其提供了更加合理的方向与空间。“敬畏自然”不但不是反科学,而且是一种更加科

学的态度。那些习惯于以“征服者”自居、以征服自然为“自 豪”的人们,应该从历史和现实灾难的严重后果中醒悟过来,在将大自然视为亲密朋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然而不是强行“改造”甚至肆意破坏自然。只有当人类与大自然和谐

相处时,人类才可能创造出真正高尚的文明。从古代农业文 明图腾式的“畏惧自然”、“崇拜自然”,到近现代工业文明工 具式的“藐视自然”、“奴役自然”,再到今天生态学家提出的 “敬畏自然”,这不是历史的退步而恰恰是一种进步,正是科 学的发展,让人类逐渐认清了人与自然的真正关系。

由此可见,“敬畏自然”中虽包含“畏惧”或“恐惧”的成

分,然而这种畏惧本身却并不可怕。正是这种“畏惧”让我们生出真正的理性,正是这种畏惧让我们更谨慎地对待科学,正是这种畏惧,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让我们能够采用“预警原则”来应对我们未知与不可及的自然界的变化,善待我们的环境,自觉摒弃自以为能够对自然为所欲为的科技迷信以及对人自身的盲目崇拜。科学技术的正确 使用应以“敬畏自然”为前提,如果失去了监督、批判和制约,那就肯定会走向科技专制和疯狂,它所导致的后果很可能是人类和整个生态系统的毁灭性的灾难!过去,人们曾经为

“科学的自由”而浴血斗争,而今天,我们应当奋起限制科学 的“权力”。即使是出于对科学的真诚的热爱,人类也要努力 限制其滥用,使之不至于迷失了自己,不至于成为人类生存 的威胁。对科学技术进行批判、监督、制约和改造,是对科学 技术负责,更是对人类、对整个宇宙负责。从这个意义上说,“敬畏自然”才是真正的科学观,才是真正科学的自然观。美国印地安部落酋长西雅图在给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的

5.敬畏自然专题 篇五

11敬畏自然

学习目标

1.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字词音、形、义。2.通读两遍文章,把握作者观点。

3.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反问的作用。

4.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教学课时3课时 目标落实 [预习导引]

1.查询有关议论文的相关知识(要求网查更多资料):(1)概念:

(2)三要素及其意义:

(3)方法及作用(力求理解记忆):

(4)初中议论文常考题型及简单举例(这点一定要做到务实):

2.给加点的字注音,并将每个词语在下边各写三遍。鲲.()鹏斥鴳.(.)蓬蒿.()咫.尺()狼藉.()相形见绌.()美味佳肴.

()

3.至少用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四个词语写一段语意连贯的话。(多用词语,语意连贯,且勇于展示的同学加两个豁免权)

4.根据课文内容,找出作者观点,可勾画在书上。

定边三中 红柳沟中学 姬塬学校共同体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稿执笔人: 南方审核:学生姓名班级

5.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存在U盘里到时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展示,并介绍你的搜集,可获10分,也可观看视频《人与自然》片段,写下观后的感受展示给同学们,可获10分。

[导学释疑]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1.初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用省略号的方式简单记在下面,原句勾画在书中。

2.为什么要敬畏自然?

3.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巩固提升]

1.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两个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包含的深意。

2.根据本文内容,选所查初中议论文常考题型中一种题型自出一题,要附有参考答案。10分

[检测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阅读,你是否接受作者的观点了呢?这篇文章自1998年发表以后,很多专家学者纷纷写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们来看几篇。

驳“人要敬畏大自然”

何祚庥

这次海啸给人类另外一个启示是: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不能无所作为,还是要有所作为。我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一种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无所作为的观点。我认为,该防御要防御,该制止就制止。我们要尽可能减少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但并不意味着要敬,要畏。特别这个观点是在当时“非典”盛行的时候提出的。人类对“非典”怎么敬,怎么畏?这个观点实际上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伦理化了。这个由某位副教授在中央大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口号,实际上是批评科学主义,认为人类不该利用科学来有所作为,反映到人和自然的关系,就是敬与畏,不要老想去改造自然。这就在实际上走向了“反科学”

人与自然要对话

季羡林

东方的“天人合一”思想,是要求人与自然的合一,不要成为敌人,而是成为朋友。在东方,要求“天人合一”,理论上是这样,但没有做到。

若干年来,我有一个想法:人类自从成为“万物之灵”后,最重要的任务是正确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我称之为“天人关系”;要了解自然,认识自然,要同自然交朋友,我称之为“天人合一”;然后再伸手向大自然要衣,要食,要住,要行。

请在下面写下你思考小短文:

作业:《优化设计》30页阅读《再提“敬畏自然”》11-14题。

6.《敬畏自然》说课稿 篇六

————陈媛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XX好。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说课题目是《敬畏自然》。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说教材,(一)说教材内容:

《敬畏自然》一文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课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理,从而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学好本课将会为学习本单元其它课文做好铺垫。由于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观察,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思维条理性的训练。同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单元教学要求、本课特征以及八年级学生的状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它们分别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②分析、体会文中富含哲理、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作者的观点。

目的是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讨论问题,勇于回答问题的能力。

②学习本文有层次地表述观点的方法。

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目的是使自然界更美好,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更美好。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善待自然,自觉充当维护自然稳定与和谐的调节者。

总之,这三个目标涉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但并不是割裂存在,而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计,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三)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富含哲理、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作者的观点。

2、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我运用点拨引导法,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力求让学生和老师在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教学活动。

(二)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我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观点,把握全文。

三、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地震撼呢?然而,有些不自量力的人类却妄图面对充满了母性关怀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说:“我要征服你!”(播放图片)看了这些图片,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持理智的清醒和灵魂的温情吗?

带着情感和思考,我们来进行下一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请同学们简单了解本文的作者)。再此,我会向同学们介绍作者以及作者的重要作品,并让学生做好笔记。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学常识修养。

2、问题简介

我会给同学们这样介绍:

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不同于抒情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内容是议论性的,在文章中有许多体现作者观点的语句。它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本文的生字词。

目的是扫除学生的生字词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4、老师范读或播放录音,感知意境。

并且我会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展开联想和想象,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要你从文中选出一个短语表述作者的观点,你会用哪一个?”学生很可能会找到标题“敬畏自然”。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说理性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揭示作者的观点,养成从标题入手、准确把握文章的读书习惯。

(三)再读课文,品中心语段:

1、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如果要你从文中选用一个段落表述作者的观点,你会用哪那一段?”这一步的做法是让学生把视点放在最后一段。齐读课文,理出两个层次。分组朗读课文,一组读“再也不应该”,一组读两个“首先应该”。边读边悟,理解作者先将人类对自然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然后总结出自己的观点。

2、互动探究。

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对于文章的整体感知,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可以请同学回答,也可以老师回答,同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第2段:大自然窃笑人类。(理由:

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

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

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第3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第6段:人类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第7段:人类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硕大的永恒的生命。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第10段:在宇宙中处处都是人类的兄弟。

第11段:我们应当视其他生物为我们平等的生命,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合作讨论探究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安排时间让学生自主钻研课文,鼓励学生质疑解惑,从而理清文章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结构,完成教学重点: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四)三读课文,品核心句子:

1、首先我们要思考的题目是:“如果要你从文中选用几个句子支持作者的观点,你会用哪几句?”

首先让学生自读,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进行班级交流。这里运用“提取主句法”,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概括句、总说句、中心句等重要句子,以表现文、段中的关键信息。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组合要言发”将文中重要的词句组合起来,加以综合性的表述,比较详细、完整而概括地表现作者的思路。交流后做出以下归纳:

“如果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因为,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再说,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而且,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们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2、寻觅美点,合作探究。

我由罗素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引入本文也处处有美得存在。

(1)跳读课文,细读美点,寻找出本文美之所在,并说明理由。

(2)美点可以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个段落;可以从句式角度,也可以从情感角度。

这个环节,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而教师要及时给与点拨提示,多加鼓励。根据学生的回答,尽量设计丰富的活动。我想,学生一定能发现很多美点,比如:词语之美,句式之美,修辞之美,情感之美„„

(五)巧拟标题,拓展延伸:

在这个环节,我将在大屏幕上展示一组大自然受破坏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并引导学生为每年6月5日的世界环保日拟一条宣传标语。学习拟之前,我做提示,拟标语要简洁明了,生动形象,朗朗上口,感染力强。学生拟好后,交流修改,分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师生互动评价。最后,我出示一些标语示例。

这个环节体现学科的渗透意识:让学生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并学以致用;启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态,保护环境。

四、小结:

就智慧而言,自然是大海,人类是小水滴;就生命而言,宇宙是大生命,人类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人类应该敬畏自然。全文按照“概括——具体——推论——结论”的思路展开,层层推进,告诫人类要敬畏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做这个小结目的依旧是为了提高学生感悟事物的能力,巩固课堂效率。

五、作业:

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感想,课下交流。

布置作业这一环节的设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人、自然和生命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和理解。下面是我的板书设计部分:

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严春友(不可)征服人智慧生命自然(应该)敬畏和谐 本板书的设计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设计的原则是:简、实、新、精。目的是帮助学生们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说一下我的教学理念:

本课案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案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7.敬畏自然 适度重建 篇七

雅安震后,当务之急仍在救援与安置灾民,接下来重建家园将是重中之重。

重建家园要学会敬畏自然,尊重科学。从汶川、玉树,再到雅安,五年三次7级以上大地震,国民屡受重创,这提醒我们自然界仍有很多人类所不能掌控的东西,而我们需要学会敬畏自然,不再强求人定胜天。联合国全球风险指南今年有一个主题是“学会与灾难共存”。如何认识灾难、减少灾害,防治灾害,既是一个生存问题,也是一个科学问题。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有约70%的城市和一半的人口位于灾害高发地区。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科学防灾、减灾。政府、社会、媒体、民众等各个层面都须提高这方面的认识,汲取汶川震后重建的经验和教训(详见本期封面报道),真正学会珍惜生命,敬畏自然。

重建家园应及时规划,合理布局。无论政府官员,还是专家学者,在受访中都第一时间提到了科学规划,空间布局的问题。灾后重建要解决好空间合理布局和功能有效配置。比如清平乡,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却两度遭到泥石流袭击,损失惨重。其中2010年的泥石流更直接导致379户居民房屋受损,不能居住。处于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中的城市和乡村如何及时规划,合理布局,当成为科学、规划界重点研究的问题。

重建家园要关注农村,引导农民。此次雅安市受灾最重的芦山、宝兴、天全诸县中,农村房屋倒塌者超过90%,相对而言各城市房屋的抗震性和安全性都有了很大提高。农村住房安全问题须引起高度重视,四川农村自建房大多仍采用砖混结构,轻型建材推广较难,数位地方官员在接受采访时亦提到了这一点。政府应加强有效的指导,引导帮助农村农民建好房子。如何为农民的建房提供安全,是今后新型城镇化,包括农村建设和政务建设最应重视的问题。

最后一点,重建家园不宜急功近利,过度修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在汶川震后援建过程中,各地不遗余力的援建,确实使灾区短时间内迅速摆脱了困境,其正面作用不言而喻。但与此同时,灾区建设亦普遍存在赶、超、比的心态,以至于有一些地方出现过度建设的现象。比如有专家调研发现,汶川震后一些给农民设计的房子没有厕所,有了厕所没有化粪池。没有堆粮食的地方,农民粮食收回来无处储存。大到规划,小到细节,首要提供的都应是生存和生活的功能空间,急于工期,脱离实际,就难免会考虑不周。

8.敬畏自然教案 篇八

一、重点段落研读: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竟不知道;竟没想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1、这一段有两个比喻句,先找出来,再说出它们的含义: 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天真幼稚的孩童像一株小草 自然的智慧是大海―――对比―――人类的智慧是水滴 含义: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极其渺小的。

小结:这里作家给我们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人类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2、在现实生活中你知道人们干了哪些 “征服自然”的蠢事?

1、围湖造田

2、毁林开荒

3、开山造田

4、移山添海

5、过量捕鱼及其他野生动物

6、超采水资源

7、不合理开采矿产

……一切破坏自然生态和向自然过量索取的行为

二、思考

思考1:人类为什么应该敬畏自然?

1、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大自然的智慧则是无与伦比的。

2、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

3、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

思考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之所以说“敬畏自然” 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三、文学鉴赏

1、文体―――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叙事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

①、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有论点、论据、论证。②、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2、写法探究

从写作技巧的角度思考,本文是如何体现议论性散文的特点的?

①、哲理性②、文学性

哲理性和文学性

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找出来仔细体会: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理解:掉入陷阱,就是掉入危机。人类采矿破坏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自身。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理解: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出现,说成宇宙有目的的创造。宇宙创造了人类等于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既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理解: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他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4、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理解:使用反问,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③、生动性(体现在A反问句的使用B巧用对比)

A反问句的使用

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来为文章增色,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比较一下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把下面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谁也不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

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你应该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

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思考,发人深省。

B巧用对比

上一篇:破解瓶颈 稳定生产下一篇:白象家族读后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