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煤技术产业化是山西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4-09-17

洁净煤技术产业化是山西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2篇)

1.洁净煤技术产业化是山西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篇一

使用国产数控机床是中国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为争夺中国这块市场,与国内企业展开了激烈竞争.我国机床进口额为31.5亿美元,为40.4亿美元,为了迎接挑战参与竞争,振兴和发展中国数控机床工业,南京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原南京机床厂)坚持走技术进步道路,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当今世界先进技术,通过与德国TRAUB公司合作生产,在国内率先制造出了具有国际水平的TND360、TNS42/60型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并在消化吸收德国技术的基础上先后开发出CK1416、C K1420、CK1425、CK1440A、CK1450、CK1463、CK1480和N-084、N-088、N-089、N-090、N-091、N-092、N-093、N-094、N-095等系列的`数控车床.现在我公司的数控车床产品有两大类(棒料类、件料类),40多个品种,为我国航天、航空、军工、汽车及零部件、摩托车、能源、电子、化工、精密仪器和纺织机械等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了大量装备,现在已成为生产数控车床主导厂家之一,国家“九五”、“十五”重点科技攻关承担单位之一.

作 者:李建军  作者单位:南京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刊 名:机电新产品导报 英文刊名:MACHINERY & ELECTRICAL NEW PRODUCTS GUIDE 年,卷(期): “”(10) 分类号:F4 关键词: 

 

2.洁净煤技术产业化是山西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篇二

一、文化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1. 文化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发达国家, 文化产业不仅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传统产业, 而且在产业规模和财富创造能力上也日益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实力。据报道, 美国的视听产品已经成为仅次于航空航天的主要换汇产品;英国文化产业的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日本的娱乐业产值早已超过汽车工业;加拿大的文化产业规模也远远超过农业、交通、通讯及信息产业。在我国, 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增长率年均超过9%, 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8%, 出现了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共同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局面。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之后, 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天津、四川、重庆等地也都纷纷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所有这些规划中, 力图使文化产业产值在未来5至10年内占GDP的5-6%, 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几乎成为共识。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人们开始追求一种精神———文化含量更高的生活和消费, 社会经济开始向精神———文化消费转型。精神———文化需求以及由它带动的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为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市场的崛起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 文化产业是优化升级区域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

在经济指标评价体系中, 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指标, 同时也反映着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程度。文化产业是智能化、知识化的产业, 它以几十倍、几百倍的增幅使其产品价值升值, 迅速提高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 它是三大产业比例趋于合理的重要途径。首先, 文化产业扩展了就业渠道。近几年, 美国加强对信息科技投入, 创造就业岗位近8000万个;日本1990年的文化产业就业人员就占总就业人数的58.4%。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增长1%, 就减少了126万个劳动力;第二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增长1%, 可创造26万个就业岗位;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增长1%, 能创造100万个就业岗位。可见, 文化产业是一个巨大的就业“蓄水池”, 已经成为未来吸纳劳动力就业, 顺利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渠道。其次, 文化产业是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的基础。区域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包括经济实力和文化实力, 它主要依赖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促进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实力, 经济实力又影响区域中心城市的文化实力。再次, 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战略地位还表现在对其他行业的带动上。一方面, 文化产业直接带动信息服务业、旅游业、体育产业、科技教育业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 文化产业对信息产业的吸收利用, 反过来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又一个新兴的市场。在发达国家, 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已经非常明显。文化产业对这些国家已不再仅仅是提供娱乐产品的普通行业, 其影响力已渗透到许多领域, 与其他产业相互交融。比如, 文化产业进入以网络业为主的科技产业市场, 诞生了信息文化产业;进入旅游市场, 形成了旅游文化产业;进入教育领域, 创造了新型的教育娱乐产业;进入体育、城市规划、建筑、装潢、广告、美容、美发、摄影、环艺、餐饮、工业设计等形象领域, 形成了新的产业形态和产业分支。

3. 文化产业能迅速启动区域文化资本。

我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积累了难以估价的文化资本。启动这些文化资本, 就有可能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 从而在市场经济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种种局限, 我国区域文化资源的价值大多没有体现出来, 文化资源的商品转化率低, 文化产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精致程度不高, 很难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数字技术革命为代表的新经济为激活文化资源、实现空前规模的产业整合准备了条件。在高科技、数字化的条件下, 资本的形式已发生变化, 单一的货币逐渐转化为货币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等多元资本形式。因此, 文化资本的加入, 为一些经济资本相对较弱而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提供了新的机遇。在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上, 传播与文化产业已经进入上市公司13个基本产业门类前列, 一些重量级媒体已经拉开了进入资本市场的架式。一些从事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 如上海强生通过投资入股方式进入文化传媒领域, 希望通过资本与媒介的结合来分享行业的高收益。

4. 文化产业能有效规避区域经济竞争风险。

文化产业的形成在于它有强大的市场需求。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特别是大城市尤为迅猛。“九五”后期, 全国有相当部分省市完成了“十五”乃至未来十五年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随着这些规划的全面实施, 文化产业在带动地区经济增长、提高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方面的重要性将日益突出。有专家指出:区域经济的竞争, 实质上就是文化板快的竞争。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 可供人们自由调配的资源大概可分为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在这三大资源中, 物质资源是“死物”, 在一次性的投入———生产过程中, 就被消耗掉了;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是“活物”, 是一种再生资源。这三者互为因果, 但由于文化资源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或思路, 因而决定着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分配能否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将在各个方面全面展开,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自主性选择倾向将更加明显, 若干个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将最可能在那些最先发动并且已经获得占位优势的省份和大城市出现。由于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宣传诉求功能和资源吸纳功能, 这些挟新经济之势的文化“巨无霸”, 将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而我国幅员辽阔, 文化类型极其丰富、多样, 在经济学的竞争理论中, 保持产品差异被认为是维持产品在市场上的力量的关键, 文化产品的差异首先是来自价值观及表达手段的独特性, 文化差异正是区域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可以依赖的比较优势。因此,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能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从而规避竞争风险。

二、文化产业战略的实施路径

1. 正确认识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冷战结束后即向世人宣告: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经济的竞争、军事的竞争, 而是文化的竞争。区域文化是区域经济活动的反映和结果。一定的区域经济形成了一定的区域文化, 而区域文化又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不同类型的区域文化致使区域经济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同时, 区域文化也影响着区域经济的运行。表现之一是区域文化对区域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有着巨大的影响。不同区域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文化是千差万别的, 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就建立在各自区域文化的依托之上。表现之二是区域文化造成了区域内群体的经济价值取向, 影响着人们的经济行为。中国历史上徽州文化重学兴教, 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徽商”;三晋文化重商轻文, 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晋商”;齐鲁文化尊孔重儒, 由此产生了中国的“儒商”。此外, 区域文化活动促进了区域经济的交往。从某种意义上讲, 文化活动是一种行为形态, 既可以成为传递感情信息、思想信息、经济信息的载体, 又可以成为传递科技信息、成果信息的载体。地区间的经济联合、商贸往来, 都需要一座桥梁来沟通, 在区域经济的交往中, 区域文化活动常常起着粘合剂、催化剂的作用。

2. 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产业方针。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首先, 从文化产业的生产经营者的角度看, 各类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与提供, 必然是生产者观念形态和意识追求以及智力创造的体现。因此, 真正受到消费者欢迎和喜爱的文化产品与服务, 必然是这些产品与服务的创造者经过人生体验所凝聚的崇高的理想追求、坚强的人格力量和正确的价值取向的深刻再现。这些既反映社会客观关系又体现主观意志与追求的产品与服务, 不仅是文化产品与其他物质产品在属性特征上的根本区别, 也是文化产业所具有的独特的能直接作用于生产力的优势所在。其次, 发展文化产业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创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的文化基础。在这一过程中, 人们必然会通过大量的文化产品与服务获得精神世界的满足与影响。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不仅能够起到振奋人们精神、鼓舞人们斗志、陶冶人们情操的作用, 也能担负起为知识经济提供知识创新和智力支持以及文化传播等社会功效, 从而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重要基础。

3. 结合实际情况, 科学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一个好的规划, 对于一个地方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文化产业是一项新兴产业, 必须以创新的精神, 跳出“部门文化”的小圈子, 面向社会文化来研究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文化产业的概念, 既是一个社会概念, 也是一个行业形态的概念。在行业门类上以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音像、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旅游、教育为主体, 传统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摄影、舞蹈、电影电视创作甚至工业与建筑设计以及艺术博览场馆、图书馆都是文化产业正在争夺的前沿。因此, 规划文化产业, 一定要深入实际, 进行市场调查, 研究消费者对文化的需求, 研究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心理、消费习惯, 研究所有直接或间接影响文化市场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等等, 用以趋利避害, 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尽快使文化产业由目前的自发性发展转变为政府政策引导下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4. 广泛吸纳社会、民间资本, 壮大文化产业。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 一个产业中有了社会、民间资金的投入, 这个产业就会焕发生机和活力。社会、民间力量在带来资金的同时, 也带来了灵活的经营机制、全新的经营理念。据统计, 目前全国约有10万多亿的社会资本没有合适投向, 民间资本潜力巨大。从我国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所有制结构来看, 总体上是国有大于民营, 国有文化单位中, 企业、事业两种体制并存, 产业意识淡薄;民营文化企业实力还比较弱小, 机制灵活的特点不能充分发挥。因此, 必须积极改革文化投资体制, 建立文化开放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准入程序及管理监督办法, 采取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内资与外资相结合、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投资于文化产业, 想方设法把闲置的社会资本吸引到文化产业中来。

5. 开展品牌经营, 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

【洁净煤技术产业化是山西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荐阅读:

洁净区清洁消毒规程08-29

洁净区工作服清洗记录07-30

江苏洁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介绍06-26

上一篇:江西省乡镇卫生院名单下一篇:国庆节促销方案201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