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精选8篇)
1.浅谈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篇一
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
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
提要:农村中学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农村初中教师应从提高认识、激发兴趣、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等方面入手,指导学生选择书籍、科学的阅读方法、做好积累,并在阅读活动中进行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等训练。
关键词:农村中学阅读写作
课外阅读是相对于课文阅读教学而言的,是指学生在课外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方面。课外阅读是语文课所必须的和独有的,这是由语文课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语言文字的积累,其途径是听和读;语言文字的表达,其形式是说和写。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课外阅读由于脱离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同时也具有不确定性。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心理尚不成熟,因而大部分未能形成自觉的阅读习惯。同时对课外阅读缺乏明确的目标,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这都需要教师作具体指导。
农村学生除上述特点外,更是受到了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课外阅读的机会相对城市学生少得多。首先是来自家庭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家长本身是农民,一年到头从不读书看报,片面地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课本内的知识就行,看课外书是闲书,不必看。而相当一部分家庭经济捉襟见肘,每学期支付学杂费、伙食费已力不从心,何来钱购买课外书?因此很多学生在家里几乎就没见过课本以外的书籍。再加上在家中或多或少都要从事一些劳动,自由支配看书的时间也是少得可怜。其次是社会环境的影响。生活在知识贫乏的农村,耳濡目染父辈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自然接触不到多少有益的文化生活和文学作品。再次是农村学校的条件限制。众所周知,农村的办学条件普遍比较落后,学校的教学设施不够完备,有的学校连图书室都没有,学生根本没有课外阅读的资源。即使有图书室的学校,藏书量也相当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再加上部分教师并不重视课外阅读,更未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这些条件限制的直接结果就是:农村学生知识贫乏,理解能力普遍偏差。口头表达词不达意,毫无文采可言。当这些问题一次又一次暴露在我们面前时,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农村学生从一开始就不能与城市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要想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外阅读的指导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笔者多年来一直执教于农村初级中学,以下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一些指导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体会。
一、作好思想指导和心理指导,让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明确阅读目标,端正阅读态度。
农村学生的求知欲大都很强,他们会踏踏实实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努力把课本知识学好,但正如上文所说,他们受到了太多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并未对课外阅读引起重视。所以一开始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农村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的缺陷,告诉他们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因为知识的贫乏,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增加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在语文阅读教学上的要求首先从阅读数量上入手: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大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量达400万字以上。教师把这些阅读要求列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使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和主动要求。
二、从引导阅读兴趣入手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是不能持之以恒的。这就得在激发兴趣上下功夫。
首先,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刚进初中,很多农村孩子未接触过课外书。笔者就曾碰到一个初一学生坦言,从小到大未看过任何一本课本以外的书,连《故事会》这样非常普及的书都没见过。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从单纯的学习和玩引导到对课外书感兴趣,就要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可以从他们都感兴趣的电视入手,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少儿节目,并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上台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然后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并趁机向学生推荐一些故事书,如《安徒生童话》、《365夜》、《西游记故事》等,让学生自己到学校图书室借阅。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其二、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竞赛,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可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成语擂台赛等活动,还可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读书笔记、手抄报等作品,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第三、立足课本,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不妨藉此机会,乘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或相关作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可向学生介绍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绿》等,把陶醉于朱自清感人的父子之情中的学生引到优美的自然景色之中;学习了李煜的《相见欢》,可介绍并教唱他的另一首同样表达亡国哀思的《虞美人》,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一个亡国之君的悲愁;学习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的行侠仗义、嫉恶如仇、报打不平的英雄形象鲜明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可趁热打铁,向学生介绍《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名著,让学生去关心鲁智深后来的命运,激起学生阅读探知的兴趣;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可请来席慕容的《乡愁》,让学生又认识一位有同样情愫的诗人;学《爱莲说》,可引进《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品质的诗歌,引导学生进行背诵比赛……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接触到了不少名家名作,完成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阅读,且觉得兴趣盎然。
三、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多渠道多角度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
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农村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1、争取家长支持。大部分农村家长把课外书看作“闲书”,对看课外书的子女横加指责、劝阻,更不用说会花钱给子女买课外书了。学生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课外阅读在家中就无从开展。可利用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反复向家长说明当今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让他们明白课外书的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项重要途径,使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和肯定,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报。
2、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开展阅读。学校图书室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教师可经常到里面翻阅,了解书目,以便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每周安排一节固定的阅读课,尽量调到课外活动前,让学生到图书室、阅览室自由借阅书报。另外,对于一些教学条件较好的农村中学,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一些好的文章篇目或好的网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利用电脑课或课余时间,自行上网阅读。
3、建立班级图书角。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的主阵地,可以让学生这个主要场所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建立班级图书角是一个极好的形式。图书角的书由学生从家中带来,没有的也可以买新的,只要每人至少一本,多多益善。由班委造册登记后派专人管理,每天课外活动时间为借书还书时间。这样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在班上就可读到至少几十本书,然后这些书每学期更换一次。教师也可把自己藏书中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拿到班级图书角来填充,还可到市区的夜市旧书摊上购买一些旧书籍拿到班上给学生看,这些书既便宜又有用,很受学生欢迎。
4、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每年报刊征订的时候,教师可筛选一些适合学生订阅的报刊目录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订阅。同时要根据农村学生的经济状况,建议他们几个人合订一份报纸和杂志,尽量不要与班上其他同学订阅的相同,拿到报刊后交换看,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让他们能花最少的钱读最多的书。
5、推荐美文、名作。受农村条件的限制,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名家名作。可由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作品。简短的美文,可打印张贴,让学生抄录。还可由学生轮流互相推荐。可开设美文欣赏课,让学生开展朗读、品味、交流等活动。
6、充分利用农村的乡土资源开展课外阅读。农村虽然相对城市落后,但同样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只要能充分利用,对课外阅读会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如很多民间谚语、歇后语、成语等都出自劳动人民之间,可引导学生注意收集。在广西的壮乡瑶寨更是有丰富的乡土语言,还有农村的民间习俗、传说故事、山歌、对联等,均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绝佳素材。我们在教学中,就曾利用电影《刘三姐》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中的歌词作为媒介,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仿写练习和文学修辞手法的分析,让学生觉得兴趣盎然。另外,在农村尚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国家工作人员、在校大学生等,他们家中或多或少均有一些藏书,可鼓励学生多与这些人接触,大胆向他们借阅书籍,让自己有更多的阅读机会。
四、指导科学的阅读方法
1、指导学生选择书籍。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好事,但如果一个人对所有见到的书都来者不拒照单全读的话,也并非什么好事。别林斯基就曾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事,比不读还坏。”更何况中学生有学业负担,课外挤时间阅读已属不易,如不加选择,只能虚度时光而没有收获。可以说,学生能否正确选择读物,关乎课外阅读的成败。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大都不大明确自己该读什么书,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首先应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近年来的《中学生》、《课外阅读》、《少年与法》、《奥秘》等类刊物均是值得向学生推荐的好书。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其次是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如学习了《小橘灯》,可推荐学生阅读冰习的《往事》、《繁星》,学习了《狼》,推荐学生阅读《聊斋志异》等。特别是与新课标相配套的课外《读本》中的美文,则更应重视阅读积累。
最后,还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如喜欢探索的可介绍自然类书籍,喜欢军事的可推荐他看看有关军事的书籍,作文语言平淡的可提醒他多看些优美的文章……这样可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各有所获。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曾把书分为五类,认为“有当读之书,有熟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当备以查考之书。”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例如对经典性的书籍和文章,要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体会真情实感,应用细读和精读方法。对于一般性书籍和文章,只想作一般了解,可让学生略读,或选读其中部分章节或片断进行阅读。
3、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的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人光读书不做笔记,其效果远远比不上边读边记。初中生应学会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要写好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不拘一格,可以分门别类,也可以是综合性的,或是索引式的,或是节本式的。有时摘取书一二个句子或部分章节,有时也可以把自己认为是佳作的文章作为精读,做好摘录并作简单的评价,对自己订阅的报纸,也可以作剪贴分类,做成剪报本。
五、指导学生以读带说促写,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听说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积累。但这还远远不够,阅读积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综合运用,要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使阅读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结合课外阅读,可对学生进行一些语文能力的指导训练。
1、口语交际能力训练
口语交际与阅读、写作等方面内容一样,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农村的学生往往诎于言辞,常有“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困窘。因此除了语文课堂教学外,课外阅读同样应该把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们可以根据课外阅读材料,设计若干个训练方案。
⑴介绍类:介绍家乡的风俗、介绍一本书(一篇文章)、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副春联等。
⑵独白类:说小笑话、讲故事、说读后感等。
⑶表演类:演童话剧、演小话剧、专题演讲等。
⑷讨论类:讨论孙悟空的性格、曹操是英雄还是奸臣等。
2、写作能力训练
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学生阅读后“自己有了意思、情感,便能动手写出来,这是学习上必要的习惯”。多读的同时多写才能使我们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强。作文训练也可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⑴写读书心得。要求学生在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甚至一个片段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下来。如“《××××》给我的教育”、“我从《××××》中明白了道理”、“我体会到了《×××》中的亲情”等。
⑵仿写、缩写、续写、扩写、改写。可模仿某篇(段)文章的结构、句式、开头、结尾等进行训练,对一些长篇名著进行缩写。续写或改写某个故事等。
⑶鉴赏训练。如评价一本书或一个作者的风格、向同学推荐一本书,阐明推荐的理由
⑷自由写作训练。鼓励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抒写成文,或创作一些童话、小小说、小剧本等,在班上发表或指导学生投稿。每学年指导学生将自己平时写得满意的作品收集起来,装订成册,写上序言和后记,收藏起来,留给未来作回忆。
读书是一件伴随我们终生的事,“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改变自我、发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当课外阅读不再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阅读成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学生方能在自主的状态下,读得广、读得深,也才能写得灵活,写得更有个性。在这时,身为语文老师,便会体会到课外阅读指导中“润物细无声”的成功喜悦。
参考文献:《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语文课程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浅谈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篇二
纵观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课堂教学中,在有限的教材读本中,要想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囿于现有的教材,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无法实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目标。只有通过学生的课外阅读来拓宽视野,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完善的人格。正所谓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因此,教师应将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的延伸,把学生从课堂教学引领到一个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的海洋中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而课外阅读正是众多语文实践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因此,语文教师应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指导,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
一、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 树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师观
在长期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指导,紧紧围绕高考的模式、题型,在高中三年反复训练。然而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厌倦这样的语文教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机械重复,耗时大,学生没兴趣,学生的成绩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可以说是事倍功半。而平时长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语文成绩较好。语文教师深知,只有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才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获得阅读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于是教师们将眼光投向语文阅读指导课上。但是往往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有的教师担心会影响教学质量,有的担心学生的学习任务重,语文阅读课搞不起来,语文阅读指导课还在酝酿之中就被扼杀了,有时是半途而废。学生的课外阅读有如此重要的功效,语文教师就更应扎实开展好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因此,语文教师应转变观念,让语文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教学以及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一大亮点。
(二) 树立大力开展课外阅读的学生观
教师的观念转变了,就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高一新生入学后,笔者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平时完成教师布置的课业后,很少看课外书。有的是跟风阅读,读些当下流行的时尚类书籍; 有的是“因为无聊”,偶尔翻翻一些通俗浅显的杂志; 有的是“功利目的”,阅读一些作文类学习辅导书籍; 有的是“应付任务”,看简易版的“名著”或故事梗概。可见,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极不乐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阅读观念,把课外阅读当作是语文学习的必修课,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激发兴趣,触动学生的课外阅读神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要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阅读课外书籍上来,光靠一味地讲大道理,规定学生一定要认真读他们认为“乏味”的课外读物,效果绝对不是最佳的。只有激发出他们的阅读兴趣,从学生的主观因素入手,将“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将课外阅读转化为内需,感受到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实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
(一) 利用阅读课,开好阅读推介会
教师或学生做好阅读推介准备,在阅读课上阐述推介阅读作品的理由,激发阅读兴趣。如在课堂上讲述曹操、诸葛亮、孙权等人物的故事,以及《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战役,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三国故事,也可以阅读名著《三国演义》,去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激起学生的阅读愿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借助语文课,拓展导入课外阅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的相关内容,相机做好学生阅读的拓展,将课内的相关知识扩展延伸到课外阅读中,把学生带入课外读物的世界里。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时,向学生推介《红楼梦》,让大家去感受这块纷纷扰扰的“石头”。这样,将课内学习向课外阅读延伸,从而引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三) 着眼生活,寻找阅读触发点
针对学生看的电视剧,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开展课外阅读。如抓住学生看《汉武帝》这部电视剧的契机,引导学生要想更真实、全面、深入地了解汉武帝,了解相关的历史故事,可以去阅读《史记》《汉书》,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可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四) 引领示范,促“言传身教”之效
作为语文教师,自己必须喜欢读书,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如对经典作品的阅读,教师就要发挥学生课外阅读的激发者、点拨者、讲解员的作用,引发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接受优秀作品的熏陶,培养健康的阅读情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指导阅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一) 方法指导是关键
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顺利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
1. 圈点批注法
学生在阅读《三国演义》时,由于作品人物众多,可以将主要人物做好圈点,帮助学生认真、深入阅读。对于文章的重点、亮点,引导学生做批注,如在吕布“辕门射戟”的情节中做吕布性格的批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2. 涂抹摘录法
如对作品中重要的词句、精彩部分、经典情节等,可以用荧光笔涂抹,把重点内容凸现出来,也可以将它摘录到阅读摘录本上。
3. 概括点评法
阅读文本后,加以概括或适当的点评。如看了《三国演义》第一回,可以概括主要情节,还可以对优美的语言加以点评。这样,能够提高阅读的质量。
(二) 阅读训练是主线
在学生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训练,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1. 开展课前口语训练
利用课前几分钟开展口语训练,学生之间交流阅读心得。先从规定的篇目入手,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如开学期初先将《三国演义》《红楼梦》作为阅读指导的范本,要求学生每天读三回,在课前口语训练环节交流阅读心得,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避免了课外阅读的随意性,也增强了阅读的实效性。之后,教师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课外阅读篇目,如《读者》《小小说》《青年文摘》等刊物的精品,在课堂上分享文本、谈谈选择此文本的缘由、文本的精妙之处以及自己读后的感受等。通过课外阅读、课上交流的训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能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达到较好的阅读效果。如阅读《三国演义》后,有学生谈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刘备,他胸怀大志、宽仁爱民、知人善任、至诚待士、信义为上,是作者眼中的“圣君”,也是人们所景仰的一代枭雄。他远得人心,近得人望,三顾茅庐,礼贤下士,韬光养晦,大智若愚。正因如此,一个做草鞋的,从一无所有到三分天下得其一,赢得百姓的爱戴和将臣的忠心。这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激励与表扬,肯定学生的阅读成果,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阅读动机,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 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如开学初召开好书推介会,推荐《读者》《视野》《中国青年》等杂志,推荐高考必考篇目《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文学名著; 每周组织召开精品欣赏交流会。精选一两篇精品文章,印发给学生,在交流会上,围绕着人物形象的评价、作品精神思想的感悟、作品主题探究等方面进行欣赏; 期末开展读书笔记展活动。将阅读笔记整理成册,开展评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达到共同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引导学生制订计划、做好阅读反馈
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制订好自己的阅读计划并做好自我阅读反馈。计划包括长期计划,如每学期完成多少部作品的阅读,完成多少精品文本的阅读笔记,最终达到怎样的阅读目标等。还有细化目标,如每周大约读多少页,摘录多少内容,记录下多少阅读感受和体会等。同时,做好自我的阅读反馈。
总之,语文教师要本着提高学生的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浅谈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篇三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虽然一直在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外阅读量少
目前已有很多语文老师对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过调查,其结果令人担忧。李燕芳老师对省一级的初中生进行了调查,从收回的113份问卷中发现能够达到《新课标》的“每年读两三本名著”的学生只有16%。即使降低评价标准,也只有40%的学生总共读过四本及以上的名著。从学生课桌上的“书山”里很难找到课外书籍,光是形形色色的学习资料、测试卷就让学生应接不暇了。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名家”“名著”的认知程度非常低。一方面是学生的惰性;另一方面是家长只看重学生课内知识,认为课外阅读会占用孩子宝贵的学习时间从而影响成绩;再者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满满的课程表挤兑了学生的阅读时间;还有快餐文化、影视文化的盛行减少了学生的阅读时间。
(二)课外阅读具有盲目性
夏艳平老师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八年级某班学生爱看什么类型的课外读物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把文学名著的阅读仅仅当做老师布置的任务应付了事;对诗歌散文更是望而却步,认为这些作品枯燥无味,反而把漫画、言情、武侠作为自己主要的课外读物。这远远不能达到中学生所应达到的阅读水平,更谈不上阅读能力的极大提高。很明显,中学生由于受年龄和心理特点的限制,缺乏独立思考和正确判断的能力,阅读具有盲目性,容易只关注故事情节而缺乏对高雅严肃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课外阅读方法不对
即使有些学生达到了课外阅读的规定量,但是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不对。他们虽然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但大量学生既不做读书笔记,也不进行有意识的搜集和整理。有时只是走马观花看看故事情节,毫无阅读质量可言。除此之外,只有20%的家长有平时在家看书的习惯,对孩子进行阅读指导的家长少之又少。语文老师虽然意识到了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性,但也只停留在形式上的强调,并未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调查,也很少上专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针对目前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加强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势在必行。但是单靠学校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这需要学校、家庭、老师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语文老师正确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语文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起着主导作用,一方面要抛开应试观念,通过正确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并达到最佳效果。课堂上,老师可以和同学分享精美时文、经典作品,开阔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人生,陶冶学生情操。课后,老师可推荐一些深度适中、范围宽广的书目让学生阅读,并利用时间和学生交流阅读心得,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激励学生阅读。教师所推荐的书目要紧密配合课内的讲读,使课堂所学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实际的运用;也可以配合作文教学推荐可供学生仿效和品读的作品。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阅读水平,给学生安排课外阅读任务。对七年级学生主要是注重阅读习惯的培养;八年级学生是阅读的高峰期,可以多推荐一些名著;九年级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可以减少阅读量,只推荐一些跟课本相关的名著。
(二)学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目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中学都没有为学生开办图书馆。学校要通过多方力量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书籍。在网络普及的时代,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多媒体教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室的电教设备,给学生播放精彩的影像资料。通过视觉冲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为了避免学生只爱读“图”不爱读“书”,只爱接受不爱思考的阅读惰性,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通过观看后自己先思考和判断,之后老师再进行讲解。学校要多举行有关课外阅读方面的大型活动,比如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读书竞赛活动、读后感写作比赛等。以竞赛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可以利用暑假漫长的时间开设读书沙龙活动,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三)家长配合老师要求督促孩子阅读
家长在为孩子营造阅读环境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孩子全方面能力的培养。第二,家长自己最好要有读书的习惯,这对引导孩子阅读有很大的潜移默化作用。如果家长在家不是上网就是玩游戏,甚至坐在牌桌上,孩子是很难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的。第三,即使家长自己没有阅读习惯,也要督促孩子完成老师列出的课外阅读篇目。也可以与孩子同读一本书,并交流读书心得。最后,由于影视、网络挤兑了孩子的阅读时间,家长要适当控制孩子在这方面的时间,多留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4.浅谈小学课堂课外阅读指导 篇四
[摘要] “要热爱读书,它会使你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能和心灵。”这是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的名言。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要热爱读书,它会使你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能和心灵。”这是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的读书名言。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许多作家、学者成功的经验表明,语文素养的提高,大都得益于大量且广泛阅读。“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三至五年级独立阅读书报杂志总量为150万字~200万字。这都充分体现了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多样化阅读,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要营造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首先自己要多阅读书籍,阅读各种书籍,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教师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如我在教学《蜜蜂》一课时,我发现学生对蜜蜂是生活习性很有兴趣,于是我就适时地找来法布尔的《昆虫记》,选取了其中一段读给学生听,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有的还睁大了好奇的眼睛。从此之后他们就对《昆虫记》这本书很感兴趣。学习了《盘古开天地》后,我让学生收集如《精卫填海》、《女蜗补天》等许多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像这样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既能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间接地促进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班级读书会”也是小学生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重要形式。大致地流程是:先引导学生用课外时间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书,在书籍的选择上也应该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内容,比如童话书籍、儿童小说等等。然后选择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教师共同对阅读过的书籍进行自由讨论,交流阅读感受等等。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活动的进行中,教师始终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不要用教师个人的价值观去左右学生的发言,除非讨论的过程中出现了道德层面的偏离,那么教师应该进行指正引导。
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会收到真实的效果。古人云:“学贵有疑”,每个人的阅读势必会有点滴阅读感受。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来检验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比如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等等。阅读感受也不一定非是用文字形式,如“剪贴册”、“手抄报”、“绘画展”、“诗歌朗诵”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都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才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的步步深入。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不仅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更提高了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二、挑选合适的书籍,让孩子受益一生
走进书店、各种各样的图书琳琅满目,面对面对如此庞大的种类繁多的书籍,我们常常不知道如何选择,图书的选择如果不适当往往会让学生失去对阅读的兴趣。
不同年龄的孩子对于书籍内容的选择往往会有所不同。比如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别于低年级孩子,他们对于社会生活和整个世界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他们不再完全满足童话故事中的幻想,他们开始关注现实,对整个社会的各种现象有了自己的思考。我们发现这个年龄的孩子开始反问老师 “这件事情是真的吗?”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开
始仰慕英雄人物。根据这些特点,老师需要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像《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不但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又能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优秀的儿童读物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刺激的历险,优秀的儿童读物是在儿童的心灵上播种下梦想和希望,播下美的向往和追求。
人们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相反老师是孩子们的另一个父母。当我们老师在学校中发现有的孩子遇到心灵的困惑时,不妨可以推荐一些书籍给孩子阅读,因为阅读也是治疗内心疾病的一剂良方。当一个孩子担心自己长得丑常常被人取笑而变得不自信时,我们可以推荐他去看看安徒生的《丑小鸭》这个孩子定能明白老师的用心,只要不断努力,丑小鸭终有一天能变成白天鹅的;当有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认为自己愚笨时,我们可以告诉他《爱迪生》的故事;当孩子厌学时,我们可以和他一起去阅读都德的《最后一课》。这些优秀的书籍都在潜移默化中救治了我们受伤的心灵,不断地让我们的内心变得强大。
三、正确的阅读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加强课内外沟通,拓宽阅读渠道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阅读方法,拓宽阅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经常以课本为出发点,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新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翻阅与课文相关,相近的文章、资料等等。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大量的知识积累,课堂学习兴趣大增,就能在课堂上争相发言。我们的教科书中的文章大都是编者删改整合过的,文章的内容含义与原文可能会有所不同,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使知识纵横沟通,不会偏颇。
2.不同的文体,分类指导
各种课外读物的阅读指导方法是不同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指导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怎样阅读连环画、童话、寓言、故
事、小说、科普读物、优秀作文和少儿报刊进行分类指导。如指导学生读少儿报刊,我们应教会学生浏览和细读两种基本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拿到报纸先统览全貌,大致了解有哪些消息和文章,然后选择重要的、新鲜的和自己感兴趣的进行细读。除此之外还要教给学生根据不同的专题收集资料,进行剪贴、学写摘要、学做卡片等等。
3.重视技能训练,培养阅读方法
在阅读经典的简短的文章时,我们则要重视加强阅读步骤与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文章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粗读,了解主要内容,并进行简要的复述。第二步要学会细读,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试着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看看作者的写作方法、表现手法等等。第三步是对优美的经典文章进行熟读,甚至背诵,还可以写一写读书笔记。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变得自觉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使人受益一生。古人说:读书有三到,谓之“眼到”“心道”“手到”。
1.训练读书用眼的习惯。减少眼动次数,逐步扩大阅读视野,缩短注视字词时间,减少回视,这样既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又能提高读速,形成默读习惯。
2.训练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定时阅读指每天某一时间内阅读,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为了保证阅读时间,我们可以开设大阅读课。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全班同学在一起进行阅读,阅读时老师进行及时的点拨、引导,提高阅读质量。
3.训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指导阅读上要求学生学会“圈、点、画、找、记”。圈出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优美的片段进行熟读、背诵,养成“摘记”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丰富自己的词汇,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提高阅读的综合效益。
总之,开卷有益,课外阅读的益处人人都懂,但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是一个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并努力实践的事情。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不要让巨大的阅读压力消磨了孩子的阅读信心。只有在培养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才能收到阅读的效果。我们要注重正面引导,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充分享受阅读,让他
们享受思考带来的欢愉,我们应促使学生从小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在阅读过程获得个性的张扬。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006年8月
5.浅谈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篇五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 自主 阅读 方法
内容提要: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由此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文化与精神活动方面的改变。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显示着它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为了确保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创“书香校园”特色,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势在必行,但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作好恰当的指导,本文从“调动阅读兴趣,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传授阅读方法”三方面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以期达到改变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重庆市武隆县白云乡中心小学校
胡 容
浅谈“书香校园”引领下的课外自主阅读指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我校在“书香校园”的引领下,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加强课外阅读的推荐,指导、评价工作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为了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特色,课题组的老师们经过几年的实践与跟踪,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指导,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多渠道)调动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泼,最现实的因素。因此,教师要努力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保持学生阅读的热情。
1.创建“书香教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书香教室”的布臵以调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为目标,突出体现浓厚的读书氛围。我们力求做到班班有标语,如“师生共读书,书香满班级”,“阳光书屋”“我读书,我快乐”,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好
读书,读书好。”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书香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由学生自己命名,自己管理,自己统计书目,不断丰富藏书量使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使之成为学生的阅读乐园。2.开展多样阅读,诱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教师的言行是学生表率。特别在小学生心中,老师就是他们的领路人。教师的阅读兴趣会感染学生,激起他们对读书的向往。因此,教师要走进教室陪同学生读书,或用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多彩的表情以及充沛饱满的情感示范朗读课外文学作品;或讲述自己阅读课外读物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诱发学生的阅读欲望。3.感悟文本,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中要多层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和创造激情。以教材为载体,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学生精神敞开面对文本,走进文本。与作者和稳重人物进行情感的沟通,心灵的对话,品字读文,亲历语言,欣赏语言,积淀语言,运用语言。对自己
喜欢的部分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让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获得自己的真切感受,培养阅读兴趣,享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教学如此赏心悦目,学生自然而然会对阅读充满向往,并把阅读的内容由课内增至课外。课外文本丰富多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不但能净化心灵,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在书中感知积极向上,乐观顽强,好学敏思,还能和书中人物同悲喜,共欢乐,让学生不断成长,心智不断成熟,真正做到乐于读书,乐于探索,乐于学习。
二、亲近文本,助推课外阅读,让学生有书可读。
叶圣陶说过,教材仅仅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要能够举一反三。教材是施教的基础,但仅限于课本是远远不够,现在提倡大语文观,要求学生身在课堂知天下。这就必须以文本为基础,辅以课外读物,最终形成以课文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式的阅读方式。教材的课文内涵丰富,引导学习领悟之后,就做好课内与课外的链接,寻找最恰当的链接点,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1.推荐主题阅读
人教版教材编排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主题涉及人与自然的维度、人与社会及人与自我的维度,每个单元的文章围绕主题安排,一个主题单元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学生通过学习,在感知、体验、领悟中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建构。因此在单元教学中,就可以联系内容与可连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全面整合向学生推荐阅读。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的几篇课文,有神话故事,也有民间传说,这些故事生动有趣,让我们感受到古人丰富的想象力,都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文章有怎能不吸引读者呢?如果此时向学生推荐中国神话故事 :《神笔马良》、《哪吒闹海》、《八仙过海》 民间故事:《蝴蝶泉》、《黄道婆》这些故事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学生通过阅读,不仅扩大了视野,激发了情感让他们对古人的想象力固生爱慕之心。又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了解世界遗产”,每篇课文都带我们观赏了“世界文化遗产”,领略了宏伟壮观的长城,还有风景如画的颐和园,震撼人心的秦兵马俑。学生们肯定有一种走出课堂,走遍大江南北,去了解“世界遗产”的冲动,借此推荐《世界遗产大全》、《中华上下五千年》让他们了解神秘的大千世界,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体裁扩展阅读
教师在教某种体裁的课文时,可向学生推荐同类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如说明文有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办法等构成要素;童话的特点是富有想象力,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等。依据文本重新整合教材,这样依体而教的方法,能让学生掌握规律性,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例如四年级上册“中外童话”单元中,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童话。在学习这四篇童话的基础上,推荐学生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王尔德童话》、《世界童话名著》等经
典童话,引领他们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使其在其中尽情的徜徉、幻想,从而更喜爱童话、更乐于品读童话 如古诗文诵读,教五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时,可推荐学生读中国古代十大著名诗词《长安春望》、《江南春》、《将进酒》、《满江红》、《梦李白》等、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了古人的文化韵味。
又如教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巴金的《鸟的天堂 》、第二单元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等优秀散文时,可以向学生推荐冰心的《寄小读者》、朱自清的《背影》、叶圣陶的《没有秋虫的地方》、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语文文字美的熏陶。3.作者溯源扩展阅读
教材的选文出自名家之手,文质兼美,是语言学习的典范。如何更加全面的了解作家的语言特点、文学特色呢?根据学习课文的需要,或课前或课后布臵学生阅读与文章人物相关的文章。如教学四年级上册老舍的《猫》和《母鸡》时,让学生感受了这位语言艺术家的幽默风趣质朴的语言特色。也激发了学生对这位小说家、文学家,“幽默大师”羡慕之情。课后向他们推荐老舍的中篇小说《月牙儿》、《火车集》、《我这一辈子》、《赶集》等。通过这样的补充阅读,学生对某一位作家的了解不再是单一的,因为在不同文体的的阅读中使得作者极其作品在学生的脑海中变得丰满。这样立足课内,以课内阅读为依托,拓展课外阅读,把学生带向古代文化,带向现代文化,沟通课堂内外,让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会学生做阅读记录卡。教会学生像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2.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学生认
真写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在校园广播里,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6.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篇六
何桂莲(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文峰中心小学)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语文教学必须思考的重点问题。本文就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读书氛围;授之以渔,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运用各种手段,提高阅读的效果等方面做以浅显的指导。[关键词]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09)07-047-02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语文教学必须思考的重点问题。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它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纭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学生的阅读指导。
一、激发读书兴趣,营造读书氛围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老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一般的做法如下:
1.巧设疑问,激发阅读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疑问时,老师要因势利导,从而激起他们阅读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我强调学生一定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上下功夫,学会设疑、释疑。如《挑山工》一文,让
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你们见过挑山工吗?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他们要走折尺形路线?为什么他们的行走速度并不比游人的慢呢?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把握了整篇文章的脉络及所饱含的深刻道理。
2.创设情境,引发阅读兴趣。虽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情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思。因此,我在上每一篇课文的时候,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情境材料,如教学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做到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巧用故事,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妈妈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不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老师声情并茂的渲讲,被渲染了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听,期待结局之际,老师嘎然收声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他们将带着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的去阅读。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
阅读讲究的是数量和质量的结合。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不少于150万字。”这就将阅读的数量界定了。有了数量才能谈质量。在保证数量的同时,教给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1.学会选择读书。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这些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
糕。因此,对于小学生各年龄段阅读书的篇目,采取了稳中有降学生推荐和向家长列书目清单介绍的方法,让学生和家长有选择性的购买、阅读书籍,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扩大阅读视野。如学习了《太阳》一课,可指导学生阅读《人与自然》一书。
2.学会精读。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针对小学生读书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现状,我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生学会精读。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学生精读感悟的能力,让学生做到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3.学会速读。速读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是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多的信息。
4.学会写读书笔记。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边读边想,边批注。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一是摘抄课文,二是提纲式摘录,三是写读后感。
二、运用各种手段,提高阅读的效果
阅读需要有时间、空间和措施的保障,才能获得真正的实效。
1.组建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老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级书柜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
展览,把被介绍的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建立读书汇报制度。我在每天的阅读课上抽出10分钟的时间、安排两名学生讲述自己读书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如此一来,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内外的不踏步不足,还能借助同学之口,拓宽其他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做图上卡片,剪贴报,手抄报„„通过多种多样的读书汇报形式让学生尽情地吮吸精神营养。
3.确保读书时间。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低,加上贪玩的天性,绝大部分学生需要老师监督指导。课内阅读有充足的时间保障,这就要求课外阅读也应有时间保障,才能达到实效。把课外阅读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经常把学生领入阅览室、图书室,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之中自由泛舟。并且,平时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书至少20分钟,做好读书笔记,将自己感兴趣或优美的字、词、句、段、篇随时摘抄,也可以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时间长了,学生的习惯就成了自然,有了时间的保障,学生读书的质量自然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7.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篇七
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对材料进行精心选择, 使之难易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同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和技巧指导。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做法谈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的具体做法。
一、译林出版社出版的与教材课文配套的《高中英语读本》
英语读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训练他们快速阅读的技能。此书文章大多选自英美出版的英语读物, 题材较为广泛, 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活动。一是读前活动, 通过提供未知的背景知识, 提出关注的问题, 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读中活动, 专门设计了读中思考的简短问题, 编加了大量的边注。这些边注有词汇词义注释、复杂语句解释、背景知识补充、文化知识补充、值得模仿的语句摘录等。三是读后活动, 这部分主要有阅读理解活动或学习写作活动。我在每上完一单元教材后就利用一节课时间, 安排学生当堂独立完成相关阅读活动。
二、《新概念英语》
笔者认为《新概念英语》是培养学生四会能力的最好的一本书。我们一般利用周五的早自习进行阅读训练。第一步,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文章, 口头回答课后的问答题及理解选择题, 然后要求学生认真模仿录音朗读课文。第二步, 要求学生利用一些连词把理解题内容按要求连句成文, 写在专门的作业本上。第三步, 向学生解释KeyStructures部分, 为了节省时间, 让学生口头做后面的语言点专题训练。此书文章短小, 课后练习的归类性又很强, 学生容易接受, 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感觉收获明显, 因此学习兴趣浓厚。结果, 学生任务完成得很好, 写作也形成了一定的套路。
三、外国文学简写本
进入高二, 笔者要求学生每人备一本英语简写本 (即英汉对照本) , 重点推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牛津大学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书虫》系列, 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阅读, 然后写出读后感或故事的梗概。拥有同一本书的同学阐述各自不同的观点和体会。有些同学写得很好, 不但很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在英语语言的表达上也下了一番工夫, 可谓刻苦用功。教师把好的作文张贴在墙上, 供学生阅读欣赏。
通过两年不断的课外阅读训练, 学生尝到了阅读的甜头。同时笔者鼓励学生间交换读物阅读, 以方便学生之间切磋。
四、《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中版》
进入高三, 在我的推荐下, 学生订了《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中版》。此报提供时事新闻、文化教育、娱乐体育等各方面报道, 是能够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提高英语阅读水平、思维和交际能力的报纸。该报在版面设计和栏目设置上颇具匠心, 特别吸引学生眼球, 加上选文语言地道, 文字优美, 图文并茂, 报道信息新、时效性强, 贴近学生生活, 成为学生扩大视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好帮手。
笔者在使用《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中版》进行辅助教学前, 先仔细研究该报的栏目设置, 每周专门开设一节读报课让学生阅读报纸, 以保证阅读的时间和质量。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要求“习作共赏”的文章必须阅读, “Testyourself”题目必做, “Help”中的词汇及短语必记。利用报刊阅读辅助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值得继续坚持和推广下去。
通过教学实践, 学生开阔了视野, 提高了学习兴趣, 语言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笔者认为应先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然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给予学生一些阅读技巧的指导, 以更好地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简单交际的能力, 为今后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
[3]范泽民.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外语教与学, 2006 (4) .
8.如何有效指导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 篇八
关键词:阅读教学;生活经验;主动积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072-01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就此而言,高中生的语文教学就不仅仅要停留在课堂上对课内文章的理解,而是放眼浩瀚的知识海洋,立足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年龄特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这样才会使我们的语文园地中百花齐放,才能让学生摆脱“读课文语不成句,背课文缺言少语,写作文胡言乱语”的困境,真正做到解放语文老师,解放课堂,同时也解放学生自己,所谓“百花齐放才是春满人间”,课外阅读要撑起高中语文教学的“半边天”,而不能让课本上那些有限的资源“一枝独秀”地占领学生的头脑。打造高中语文教学的百花园,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一转变观念,给课外读物展示的舞台
“好好学习,考一个好的大学”,这是每一个高中学生家长的殷切期望;“奋力拼搏,为自己争取一个灿烂的前程”,这是莘莘学子坚定的决心;就连我的各位同仁,那些耕耘在教学一线的高中语文老师们,也迫于高考的压力,不得不在课本上下很多的功夫,花很长的时间去讲解、分析。长此以往,学生的脑海里,生活里,只剩下课本上的文章了,语文成了题海战术,语文的学习成了每个学期捏着鼻子写几篇“八股文”,然后取得一个或高或低的分数。
我认为,这些都还不够,这些还不能概括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也不能代表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提高。学生的课桌上,除了课本,除了习题集,我认为还应该有一些课外读物,学校应该给学生留下课外阅读的时间,比如,我校每天下午的第四节课是雷打不动的读书课。在这节课上,学生的作业一律放下,课本统统“让位”,所有的老师都不能去讲课,课外读物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放登场。每班教室的后面,都有图书柜,里面的图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校图书馆里的书籍,还有一部分是学生个人拥有的图书,放在书橱里,供全班传阅,达到资源的共享。资源、时间有了保障,学生对课外读物的热情越来越高,语文课上,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身先士卒,为学生树立榜样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可见,不读书,就没有资格做教师。不爱读书,不会读书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对语文老师来说,多读书,是我们立于三尺讲台的制胜法宝,是锻炼自己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在我从教的两个班级中,我如果想让学生读什么书,自己首先会去把这本书或者这几本书读完,从而和其他老师讨论这本书是否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在课外阅读的领地,我尽力做到身先士卒,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在一种严谨的精神感召下,走进课外书籍海洋。
三、精心指导,为课外阅读指明航向
现在高中教材,在每册书的最后,都有名著导读这样的安排,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对名著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比如:必修一的课本最后安排的是《论语》和《大卫·科波菲尔》的导读,必修三的课本最后安排的是《红楼梦》和《高老头》的导读……这些名著导读有利于学生对名著内容梗概的了解,从而从全局的角度去看待这些名著。
但是,这些“导读”相比于浩瀚的知识海洋,相对于大语文包括生活在内的知识面而言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是非常必要的。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基本要求,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加大更新频率,缩短更新周期,并尝试开发使用多种教材,使教材多样化,尤其在阅读材料的选择和编排方面要紧随时代的潮流,尊重当前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阅读特点,适当安排学生喜爱的作品。在每学期的第一周,我都会呈现给学生两份表格,一份是高中生课外阅读必读书目,一分是高中生课外阅读选修书目。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要准备的那一本或几本书,报名、汇总、集体团购。利用节假日或者周末和学生一起去中原图书城或者通过网购来备齐这些书,从而充实班级的书柜,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宽而有边”,不至于让文化垃圾进入学生的阅读课堂。
四、合理评价,给学生读书的动力
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要求没有评价,会导致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减退,而评价手段的不合理,又会使课外阅读目标的达成大打折扣。因此做好课外阅读的评价颇为重要。
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方面,我尽力避免分数制,多用评语制,而在评语中,又以激励为主,提醒为辅。这样学生不会感觉到阅读带来的压力,就可以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阅读,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标。
【浅谈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推荐阅读:
关于高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07-14
高中散文阅读指导09-13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07-20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创新教学探究08-15
高中生物学习的方法指导09-16
初中生课外阅读体会09-25
高中课外活动实习计划08-28
青铜葵花高中生的阅读心得09-01
写作指导:高中写作的误区和策略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