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成功的名人

2024-07-07

抗癌成功的名人(精选7篇)

1.抗癌成功的名人 篇一

罹患癌症已经是二十几年前的事了。尽管日久年深,但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毕竟伤的太重。因为癌症不仅差点要了自己的命,更毁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如锦的前程。作为一个当年仅三十出头年龄的我怎能会没有奋斗的欲望和梦想?然而痛定思痛,过去的已然过去了,再去为当年自己所做的一切的不应该去懊悔,显然是愚蠢和毫无意义的。倒不如静下心来,把自己这二十多年来的抗病经历和体会总结一下,为后来的癌症病人提供些参考,也不失为一件善事。这也许正是老天爷让我活下来的原因所在。

遭遇癌症不甘就范

1991年元月2日凌晨两点多钟,浑身疲惫近半年的我,终于被四十度的高烧加上桑拿般的盗汗撂倒了。这种有规律的高烧盗汗持续了三天,使我不得不搁下手中的活计寻医问药。因为那时的我正处风华正茂,心气十足的年龄,不是万不得已的情况,咋能忍心停下工作走进医院?初诊为急性肺炎,当时也没有太多的疑虑,在门诊输了三天抗菌素就又一头扎进工作中去了。

引起重视是在春节后的二月间,因为那一段老感觉浑身乏力,胸部也不时有一些莫名的隐痛,刚好赶上节后工作闲暇,我又到医院找熟人作进一步检查,而这一次的检查却有了新的发现。放射科医生讲:在我的左肺上有一处阴影,很像是结核一类的东西,建议我做抗结核治疗。半个多月的抗结核治疗结束后,肺部曾经像云絮状的阴影逐渐散开,那个结核块显示出更加清晰的轮廓。家兄获知此情又专门带找一个做胸透很有经验的朋友重新观察,并与我先前的X光片做了比较。然后把我哥哥拉到一边嘀咕了一番。过后家兄告诉我,这个大夫讲:“你弟弟肺上这个东西要么就没啥事,要么就是大事!”听了这些话,我才意识到问题似乎有些超乎想象,便赶忙带着全部的检查资料到省肿瘤一位权威家中求证。尽管求证的过程比较简短,但“这是一张典型肺癌的X光片”的结论,无疑像晴天霹雳击碎了我心中所有的梦。刹那间,我由一个曾经的国家二级运动员,一个被同学同事公认的壮汉沦落为癌症患者。这种突变和强烈的反差是让任何人都难以接受的。而那一年的我还不足33周岁。

接下来的病理活检报告无情的印证了那位专家的预判,病例报告显示,我得的是左肺中心型小细胞未分化癌,病灶4*2*2cm,伴有锁骨上淋巴转移。尽管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尽管又四处托人找国内许多专家求证,但最终还是无法推翻先前的结论。

用自己的理性所能接受的事实(罹患癌症)一旦确立,要想保持冷静和从容是非常困难的。心中极度的愤懑和无奈,像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在我的周身急速蔓延,并无情地摧毁我的精神防线。那段时日里,再好的天气,再好的环境也扭转不了我沮丧的心情;平时再喜欢做的事儿都丝毫勾不起兴趣。就像是一个行将临池的死囚犯,默默地等待大限的到来。

我是从91年的三月开始入院治疗的。按照一般程序,医生在患者入院时总是要和患者做一个简单的交流,以便书写病案。尽管木已成舟,但心存侥幸的我还是想趁着家属不在跟前,从医生口中套出些能够提振我信心的东西。对话是这样展开的:“医生:我得的是什么病?”“你真想知道吗?”我点头默许。“你得的是小细胞肺癌。”“这种病能治好吗?”“说实话不太好治。”“能手术吗?”“不能!”“为什么?”“一是因为你这种类型的癌细胞太活跃,易转移;二是你肺上的肿块位置长得不好,在肺门处贴近主动脉血管,手术风险太大。”“那该怎么治疗?”“按常规,小细胞肺癌对化疗药物敏感,首选化疗。”“像我这种情况,大概还能有多长时间?”“按临床分期,大概是6—11个月。”

和医生的对话让我领会到两层含义:一是这病不好治;二是最多还能活11个月。这就意味着我的生命在那个时刻已进入了倒计时。

当人知道自己的确切死期,生活对他还会有什么意义?当时对我而言,治疗,就是一种形式。是一场让家人宽慰,医生尽责,我本人领受的真人版的舞台戏。结局也非常明了,那就是以我的死亡而闭幕。

但是明了归明了,该受的罪还是免不了的。尤其是化疗。这种治疗形式给我身心带来的痛苦是无法用语言来准确表述的。以至于到后来我对它的态度是:再化疗,我宁死!

我始终弄不明白,化疗在癌症治疗上究竟能有多大作用?以至于能让它成为半个多世纪、全世界范围内独霸肿瘤临床治疗领域的不二法门。看着身边因它而一个个倒下的病友,我不仅是迷茫,更是痛惜!如果世界医学是秉承这种管治不管活的理念对待病人,我觉得还不如放弃这种野蛮、残忍甚至是愚蠢的治疗模式,让那些癌症病人自我主张,寻求活路。最起码他们活的过程不痛苦,有尊严,有质量。

在1991年3月—9月近半年的时间里,我经受了两个周期的化疗,期间行左肺A干动脉成形术,紧接着又做了一个周期(20个电)的放疗。治疗结束后的各项检查发现,我的右肺、食道、眼底等多个部位又有转移迹象。这种结果对我的打击是强烈的。按常理,全面的治疗过后应该是促进疾病的好转才是,既便是不好转,总应该保持现状吧?怎么会越治越糟糕呢?那么接下来的治疗还有意义吗?从那一刻起,我既往的绝对尊崇医生的立场开始动摇了。更加糟糕的是,医生当时对我病情的快速蔓延一筹莫展。不久,我便从家人那里听到“你将活不过今年的11月份”的医学判定。我几乎愤怒了。

反正已处于绝境了。那个时候,再企盼依靠外界的力量来扭转困局显然是不现实的。摆在我面前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把自己的生命作为赌注,按自己的想法,寻找相应的手段去做最后的拼争。我的转变里充满着复杂多样的情感,里边既有对人生的眷恋,也有对亲人的不舍,更有对医学判定的逆反。我决定按自己的意愿走完自己的最后人生,无论如何都不会再动摇和懊悔!

其实,当一个人真正能把死放下,剩余的几乎都是生门。我当初并没有想到自己能活多久,哪怕是一年也是一种奢求。我只是想着只要自己当下活着,就该按自己的意愿完成所需,不考虑任何无关和不切实际的事。在和家人沟通过后,我基本确立了自己最后时日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每天坚持必要的气功锻炼;坚持必要的中药治疗。除此以外,保障必要的营养供给和睡眠时间。再有剩余时间就找些能让自己轻松开心的事情去做,比如弹弹吉他,打打桥牌,间或和朋友去河边垂钓,以调剂自己的生活情趣。

敢于突破勇于担当

至今想来,连我自己都不理解,为什么那样一个全身转移的晚期小细胞肺癌病人在23年后的今天依然活着。仔细盘点,自己在整个康复过程里确实没有比别人特殊的地方。我的治疗路径大体如下:确诊后,进行了一个周期的化疗---在北京行左肺A干动脉成形术---接一个周期的化疗---又接一个周期的放疗(20个电),治疗结束后出现右肺转移、食道转移、左眼底转移(还附带着初诊时的左锁骨窝上淋巴转移)的局面。随即医生宣布不治。出院后,吃中药三年、练气功三年、吃了一年半的鸦胆子油乳(注射用)、肌肉注射胸腺素一年半。这就是我当时的全部治疗内容。那么有人会问,你就凭这些就把自己从死亡的境地拉过来的吗?如果从表象看,我的确就做了这么多的努力。而且我一直以来都对所有关注此事的朋友们讲,我的治疗内容和过程与大多数癌症朋友并没有什么高明之处,甚至还远远不及。那么这种质的转变究竟是在哪个环节起了作用?这只能从治疗和药物以外的方面寻找答案了。

院方曾明确地向我的家人表态:“这个病人的病情极度恶化,有可能活不过当年的十一月份”。家族内部也因此产生过一定的恐慌。作为我本人而言,对自己的死期也是有心理准备的,只是从求生本能讲不想让这一天来得太早而已。回顾自己半年多的治疗过程,可以说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而每走的一步也都是在医生的科学指导下完成的。正像当年一位参与我治疗的沙主任所说:在你的身上已经把现代医学最好的办法都用上了。即便是在这样完美的治疗模式,仍未阻挡住癌魔肆虐的步伐,这又能说明什么?结论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现代医学的最佳配置也控制不了癌症的蔓延。那么作为一个年仅33岁的男人而言,要想继续生存,只能从现代医学模式以外的领域寻找破解的方法。

通过对前面经历的反思,使我对治疗问题产生了新的认识,那就是无论外界怎么讲,自己一定要结合自身感受。凡是经过自己的亲身验证是无效的东西就没必要坚持,并且后续治疗必须由自己来做主,因为这种治疗关乎人的生命安危,不能让别人来承担这样重大的责任。

大量的参阅有关癌症康复书籍资料和现场走访抗癌明星们,我最终决定:把中药治疗和气功锻炼作为自己有生之日的不二法门。不管这条路能把自己送多远,我都无怨无悔!在接下来三年多的时日里,我每天必须坚持的只有两件事,一是6-7小时的郭林气功锻炼;一是上下两晌中药。基本是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我之所以能够在2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活着,除了选择方向的正确,还得益于坚定的执行力。往往有些事情光有想法是不够的,必须把想法和行动完美结合才能最终成功。

有关中药治疗,我的理解是:正规医院的、从事中医肿瘤临床治疗多年的医生,有一定数量的康复病人,在患者中有一定的口碑。而且选医生不要朝秦暮楚,人云亦云的跟风。我觉得除了上述选择医生的原则以外,还有个投不投缘的问题。比如对医生的第一印象,是不是你能认可和接受的。假如你觉得他行,就应该把自己放心大胆的交给对方,不论治疗的过程里出现什么不测都不要轻易动摇。坚信对方的能力,坚信对方能够治好自己的病,既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能量。或者说这里边蕴藏着良性的心理暗示和正能量的活动,它在你们相互信赖和努力的基础上就会产生良好的预后。

我是一个生性固执的人,一旦主见生成是很难被动摇的。我又是一个崇尚忠诚的人,一旦我认定的人或事被确定后,我都会始终不渝的追随到底。这可能是我成功抗癌的特有品质。而现实中,我接触的很多病人很少具备这种特质,我相信,坚守这种品质会给更多癌症朋友带来生机。

2.抗癌成功的名人 篇二

2008年初春, 我们几个护士闲聊时, 玛丽还笑呵呵地对我说:“张护士长, 眼看我离退休不足4年时间了, 真高兴啊, 我早巳在心里规划好了退休后的蓝图, 喜爱旅游的我, 退休后要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过去的岁月, 由于忙于工作, 忙于养育孩子, 忽略了自己的爱好, 都抽不出时间来实现自己年轻时的梦想。”我说:“好啊, 我比你先一年光荣退休, 等到你退休后, 我们相约一起出去旅游, 不但游遍全中国, 还要去国外旅游。”“那要花好多钱啊, 你老实坦白, 是不是买彩票中了大奖?还是写文章发了大财?那你可要赞助我。”大家不约而同都哈哈笑了起来。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 在两个月后, 玛丽就被一纸病理诊断书确诊患了胃癌。

让我们为她担扰的是她母亲患胃癌去世仅两年多, 她母亲确诊时已是晚期, 在我们医院做的手术。作为护士, 对母亲她说一直心存愧疚, 母亲住在县城, 生前她若能陪伴在母亲身边, 就可以观察到母亲身体里患癌的蛛丝马迹, 可以早日手术和化疗, 会延长母亲很多年的生命。好在她从母亲身上吸取了经验教训, 当她的胃部反复极度不适时, 她及时找医生作了相关检查, 诊断结果还算乐观, 为胃癌早期, 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第二天就作了手术, 跟着是熬过难挨的化疗关, 头发掉了大半, 心疼妻子的爱人去买了一个假发套让她戴上。

俗话说“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这句话在玛丽身上得到了应验, 老天爷跟玛丽开了一个很不好玩的天大玩笑。2009年的秋季, 有一天她在洗澡时触摸到右胸部有一个包块, 第二天让医生取了标本做病理检查, 诊断为乳腺癌。

两年内患上两种癌症, 对玛丽的打击是很惨痛的, 大哭了一场之后, 又躺上了手术床, 作了切除右乳的根治术, 紧跟着又要面对难熬的化疗阶段。她干脆叫丈夫为她剃掉头顶那稀稀拉拉的头发, 外出时才戴上假发套, 在病房或家里干脆以光头示人。此时的她与两年多前的她判若两人, 吃什么吐什么, 体重从60公斤掉到40公斤。我去病房看望她时, 看得出她的心情很沮丧, 她对我说:“张护长, 对不起, 我可能要爽约, 不能和你去旅游, 提前去另一个世界旅游了。你说, 我怎么就这么倒霉啊, 第一个胃癌还未赶尽杀绝, 又跑出来一个乳腺癌折磨我, 化疗的巨大副作用真的让我生不如死, 现在我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真的连自杀的心情都有了。”我说:“玛丽, 现在医学那么先进, 癌并不那么可怕, 何况你身上的两种癌是独立的, 不是转移过来的, 又被你及时发现, 及早确诊做了手术和化疗, 你活到80岁应该不成问题。你可别胡思乱想, 我肯定会等到你退休后一起去旅游。深爱你的丈夫和儿子、我们这些喜欢你的同事都盼望你早日康复。”

作为老护士的她, 也深知癌症病人的精神支柱特别重要, 她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在精神上被癌细胞打败。她很快从沮丧中走出来,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化疗时根本没有胃口吃东西, 她把食物当药品来吃。吃了吐, 又再吃, 再吐, 再吃, 一直吃到不吐为止。手术后有一段时间, 妇产科的护士们轮着去肿瘤病房护理她, 她总是不愿意麻烦她们, 硬撑着走进卫生间大小便。出院后, 她的病假还沒有休完, 听说科室人手不够用, 她主动要求去上班。别人都说她傻冒, 劝她应该多泡些病假在家疗养, 干脆提前病退, 别人也不会指责你。她就笑着说:我热爱护士工作, 不会提前半小时离开这个岗位的。

过去, 玛丽是一个追求生活、形体完美的人, 每天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上班, 把家里打理得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如今的她, 已走向阳光, 依然爱美, 依然喜欢干净。没有有右乳房, 她笑着告诉我, 她亲手用一些碎海棉填充做成一个“义乳”, 戴上后, 夏季穿上连衣裙, 显示两侧乳房依然坚挺对称, 不知情的人根本看不出她是一个割去右乳房的女人。她现在的生活安排得很充实, 她和几位同住一个病房同城生活, 切掉乳房的“癌友”互留了电话、电子邮箱。她们常在网上聊天, 交流调养身体的经验体会。她是这些“少乳”的女人们中独一无二的护士, 又特别善良真诚, 她们特信赖她。每月她们这个“圈子”里的11个人相约到茶楼喝茶。2012年三月初, 她们几个癌友还结伴去了不太远的桂林、北海旅游, 开开心心地玩了五天。4月, 我和玛丽、护士娟、阿花去了云南美丽的丽江。我们相约明年春天去西藏。

现在的玛丽, 面色红润, 体重已升到54公斤, 她坚强乐观, 不仅战胜了病魔, 而且活得有滋有味。其实癌症并不可怕, 你强它弱, 你弱它强。只要坚强、快乐, 生活重会绽放出灿烂的火花。

3.抗癌成功的名人 篇三

本刊记者:苏州的王先生来信讲述了非常痛苦的一段经历。他奶奶82岁了,去年被查出乳腺癌,并立即做了手术。过后便是漫长又痛苦的化疗过程。看着奶奶因副作用而受了很多“折磨”,王先生无比心痛。好在医生表示“抗癌”成功了。但他奶奶似乎只剩下了“半条命”,卧床不起。让人无比崩溃的是,不久前癌症复发了!而此时的奶奶也经不起再次手术了!

○何裕民:何谓“抗癌”成功或胜利?肿瘤治愈的经典概念认为: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的唯一前提是借助各种疗法以达到体内无癌程度。但这显然既不现实,又造成过度治疗及无谓的伤害。我们早在10多年前就呼吁:是到了好好思考这得不偿失的目标合适不合适的时候了。

著名肿瘤学家孙燕院士就曾指出:“人们不再满足将肿瘤治好而患者变成残疾或功能严重失调因而过着悲惨生活的情况,‘病是好了,人也残了’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更何况,按照过去的思路,多数情况患者的病情只是暂时得到控制,癌症并未真的完全治愈了!

癌症已成为人类新正常态

本刊记者:人们对癌症太惧怕了,一旦癌症来袭,人们就是恐惧、绝望,直至要彻底战胜它!

○何裕民:悉达多在《众病之王·癌症传》中曾分析说:希腊人用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词形容肿瘤:“onkos”,表示“肿块”或“负符”。癌,确实是基因组中的负担。希腊人使用“onkos”形容肿瘤有先见之明。癌症天生就“搭载”在我们的基因组中,等待着被激活。而我们注定在基因里携带着这种致命的负担,这就是我们自己遗传的“onkos”。”

现在来看,换句话说:癌症是人类的新正常态。人类不可能彻底摒弃它,战胜它。因为它天生就存在于我们的基因组中,等待被激活;我们注定在基因里携带着这种致命的负担,这就是宿命。因此,一心只想与癌症宣战是典型的科学主义之狂妄!

抗癌成功是活得长和好

本刊记者:究竟应如何应对癌症来袭?

○何裕民:用著名专家韩启德院士的观点来表述。他认为据其进展程度,癌症(恶性肿瘤)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发展极快,一旦发现后,即使立刻治疗也往往难以逆转;第二类:进展较缓慢,症状出现前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可被检出,且病理上还属早期,通过治疗后可减缓或中断其病理进程的;第三类:属惰性很大的停滞型,其发展非常缓慢,病人的生命终结时还不会出现症状或引起死亡,有些甚至自动消失。

结合临床四万余例癌症患者的长期观察,我补充来说,就总体而言,临床第一类约占5~15%左右;第二类则占35~45%之间;第三类不少于45~50%。根据临床观察,每种癌症都包含这三种类型,但其百分比大不相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中,约1~3%属于第一类型。胰腺癌、胆管癌等中,超过40%属于第一类型。而且,不同细胞病理类型也大有差异。例如,同为肺癌,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很高,60~75%属于第一类型的,不过特点是来得快,若积极有效控制,去得也快。第一时间错过,则后果严峻。而肺泡癌则85~95%属于第三类型,除非过度化疗等,激活它。

对于癌症,第三类的,人们无需过度关注,定期观察即可。对第一第二类癌症,人们所能做的,或说合理对策只是尽量让它晚一点“光顾”,让它发展减缓,对健康及生活的危害和影响尽可能小一点,并努力减少它对寿限的消损!我们的定义是:所谓对癌症胜利,标准是活得长,活得好!有生存质量的生存时间越长越好。

本刊记者:谢谢何教授的讲解,我们下期见!

4.名人成功的故事 篇四

名人成功的故事

成功人士的故事一:以努力创造奇迹的林书豪

2010年夏天,林书豪大学毕业后没能在NBA选秀大会上被选中,但随后作为自由球员加盟了家乡球队金州勇士,在效力勇士队的一年里林书豪并不显山露水,还曾经三次被下放到发展联盟。2011年12月,NBA停摆结束后,林书豪被勇士队裁掉,随后短暂加盟火箭队又被裁掉。正在他痛苦等待机会甚至考虑加盟CBA的时候,缺少控球后卫的纽约尼克斯队决定在这个华人小子身上试试运气。加盟尼克斯之后的一个多月里,林书豪仍然表现平凡。但就在2012年2月,林书豪突然爆发出了超级巨星的能量,在一周之内的连续四场比赛里,以一己之力率领困境之中的球队打出了四连胜,震惊了整个NBA。奇迹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尽管长期不能上场,林书豪仍早早来到体育馆训练并主动与教练沟通,令教练在没有计划用他时也会考虑给坚持不懈努力付出的人应有的机会。

[品 读]

在篮球明星大腕林立的NBA舞台,当替补,坐冷板凳,时时面临被裁员的威胁是家常便饭。也许有的人就被消磨了意志,放弃了梦想,而林书豪却始终明白自己该做些什么,每天信心十足地进行体能训练,聚精会神地“阅读”比赛。机会往往会出现在不经意间,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林书豪抓住了微小的机会,用努力扭转了命运。科比曾为林书豪的表现折服:“那些具备真才实学的球员很多时候只是无展示之地,如果你回头看看,你可能会发现,事实上他从一开始就那么优秀,只是从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成功人士的故事二:用美德约束自己的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伟人之一。作为科学家、作家、外交家、发明家、画家、哲学家的富兰克林博学多才,他自修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并引导美国走上独立之路。富兰克林在年轻时就发明了一种方法,他首先列出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十三个条件:节制、沉默、秩序、果断、节俭、勤奋、诚恳、公正、中庸、清洁、平静、纯洁和谦逊。然后,富兰克林决心获得这十三种美德,并养成习惯。为此,他设计了一个成功记录表,每一项美德占去一页,画好格子,每天晚上反省时若发现有当天未达到的地方,就用笔作个记号。

[品 读]

美国教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富兰克林的一切成功与幸福可以说都来自于将美德化为习惯的发明,那就是对习惯的控制。好的习惯,意味着游刃有余,举重若轻;意味着淡定从容,处变不惊;意味着自由快乐,心怀坦荡;意味着信守承诺,风雨无阻;意味着自强不息,勇于攀登;意味着良好的个性和一生的幸福。所以,成功绝不是偶然。

成功人士的故事三:诚信立药的胡雪岩

在杭州的胡庆余堂,可以看到药堂上挂了两块匾,一块朝着顾客,上书“真不贰价”四个字,另有一块对着柜台,上面是胡雪岩亲手写的“戒欺”两字。旁边还有一段小字:“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致欺予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善为余谋也可,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亦可。”据说在胡庆余堂开张之日,胡雪岩还亲自站柜台,并在店堂里放下一只大香炉,终年香烟缭绕,倒不是敬菩萨,而是给顾客来烧药的。凡是顾客不满意,拿药来,一律扔进香炉,重新配药。有一味药叫“金鹿丸”,制造这味药需要在鹿身上取30多种东西。为了保证原料的质量,他便自己开辟了一个养鹿场,以保证原料绝对地货真价实。在制作“金鹿丸”的那一天,店里的伙计拉着将要宰杀的活鹿上街游行,向大众表明胡庆余堂做的药绝无假货。

[品 读]

“胡庆余堂”是红顶商人胡雪岩毕生的心血。在世纪更迭、战火纷飞的岁月中,无数金字招牌都未能幸免于难,“胡庆余堂”却以胡雪岩提出的诚信传承到今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胡雪岩用诚信与良知经营胡庆余堂,不但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而且成就了他“江南药王”的美誉。胡雪岩对事业的态度、对生命的尊重也足以对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所启迪。

成功人士的故事

四、在枪弹声中练琴的马克西姆

克罗地亚天才的古典钢琴演奏者——马克西姆,从小在钢琴演奏上天赋过人。1990年战争爆发,他被困地窖八天。在此期间,他每天自我激励:“我们的小镇到处都是枪弹,但是你不能因此而停滞不前——你必须生存下去,钢琴就是你的唯一。”于是,在四周的一片枪弹声中,他依旧坚持每天练琴七小时,并在战火中举行了音乐会。“我总是想尝试些新的不同的东西。我衷心希望的就是能把古典音乐传播给所有年龄段的,更多的听众。这是我的梦想。”这个有着俊秀脸庞的东欧男人如是说。

追求成功

[品 读]

“逆风的地方更适合飞翔,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就像歌词中唱到的那样,马克西姆不放弃自己的信念,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守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钢琴玩家”。人在旅途就好像渔船在海上航行,总免不了遭受风雨的袭击。困难的冲击总会令人感觉难以忍受,但也唯有这样的冲击才能使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这样的磨砺总会过去,心头的苦痛也迟早会化作幸福的泪水。不要畏惧前方的路途有多么黑暗,只要意志坚定,信念就会化作一盏明灯,驱散心头的所有恐惧。

成功人士的故事五:斯皮尔伯格:从小就是“大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1946年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他从小就是一名“大导演”。12岁时,他成了家里的“家庭摄影师”,先是用8厘米摄影机记录家人的生活;不久,就开始试验各种特殊效果,譬如夜空中的异光、玩具火车的撞毁等;后来更开始编排情节,自己搞起剪辑和配音来。

为了满足这位“小导演”的少年梦幻,他爸爸、妈妈和3个妹妹都成了随唤随到的免费而忠实的演员。有一次,他母亲还用压力锅闷煮30罐樱桃,让它爆开来,将厨房喷得“血淋淋”,好让他能拍些“非常恐怖的理想画面”去参加摄影比赛,而他也真的夺得了奖章。

15岁时,他就完成了40分钟长度的作品——《无处可逃》,后来又拍了十几部作品,经费都来自假日打工。

至今,他已3次荣获奥斯卡奖,并且是有史以来电影总票房最高的导演。

成功人士

[品 读]

斯皮尔伯格自小就不与其他孩子思维相同,不沉溺于游戏中,而是执着于自己的兴趣,为以后的艺业打下基础。不一样的思维,造就了不一样的人生。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爱好是激发我们努力的一种无形的催化剂,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但有了兴趣还不够,还要为之努力,坚持不懈。如果父母能为孩子的成才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创造有利的条件,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那孩子就离成功更近一步了。

成功人士的故事六:虚心拜师的梅兰芳

京剧大师梅兰芳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全不因自己是个名演员而自傲。梅兰芳不仅拜名画家为师,也拜普通人为师。有一次他在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梅兰芳来不及卸妆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敬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人指出:“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为“老师”。

[品 读]

5.成功的名人事迹 篇五

20岁的那时候,钟彬娴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英国文学专业毕业。迅速,她就进到布鲁明百货商城工作,变成一名最农村基层的营业员。凭着自身的勤奋和对工作中的一腔激情,以后,钟彬娴就刚开始承担起企业全部的女装业务流程。

34岁时,钟彬娴与比她年老15岁的布鲁明百货商城CEO麦克风·古尔德结了婚。以便保持距离,在婚后的第二年,钟彬娴就离职走了这一企业,并下手找寻另一个新的公司。

在挑选就业的全过程之中,雅芳作为生产化妆品的百年老字号得到了一直从业女装业务流程的钟彬娴的亲睐。她迅速就添加了雅芳。

在钟彬娴不久添加雅芳没多久,她与CEO吉姆曾有过一次见面。那一次,钟彬娴去他的公司办公室里汇报时,捡到一块装饰面板上印着四个足印:猿类、男生的光脚、男士皮鞋和一只高跟鞋子。上边还含有一个题词:它是领导权的演化!不知不觉,吉姆对钟彬娴说过那样的话:“我完励志人生全坚信,在将来的10年,一定会有一位女性来领导干部雅芳!”听后CEO的一番话,钟彬娴的心里磅礴无比,她在自身的内心深深种下一个理想。

只是一年的时间,钟彬娴就凭着丰富多彩的管理心得和非凡的工作能力变成了雅芳企业的领导核心之一。在接下去的时日里,她的初入职场职业生涯一直全是顺心如意。

,CEO吉姆准备离休了,钟彬娴和别的两人变成了雅芳CEO的候选人。这一那时候的钟彬娴早已是雅芳的COO(首席技术官),承担雅芳的许多事务管理,并被业内人员所熟识。能够说,她早已在国外企业界放射出非常惊人的光芒。

但是,优秀的主要表现和外部的毫无疑问依然抵不过女性在职人员在工作中的缺点。一直感觉自身是CEO最好候选人的钟彬娴最后還是与这一岗位擦身而过了:此外一个全名是查尔斯·佩林的男士出任了新CEO的职位!股东会挑选查尔斯·佩林的缘故就取决于:雅芳的百年老在历史上不曾有过一名女性CEO!

董事会的此次决策,给了钟彬娴挺大的冲击性。在她失落的那时候,许多别的公司代表纷DJ舞曲纷上门找过她,都想聘用她出任她们的CEO。应对那样挫败以后的盛情邀约,钟彬娴在痛楚挣脱以后,保持微笑一一拒绝了:“名字、称号不如我对雅芳的激情!”

更是这类激情,钟彬娴一直默默地的坚持不懈出来了。

年,雅芳面遭受了一场危机:个股一落千丈!来到11月,企业第四季度的市场销售和盈利大幅度下降,个股猛跌了50%!以后没多久,ceo查尔斯·佩林引咎辞职了,雅芳深陷了生死攸关的時刻,董事会迫不得已物色另一个CEO候选人。她们想到了钟彬娴。

钟彬娴获知董事会要她临危授命推动雅芳的那时候,她沒有分毫埋怨,挑动了这一重任。善良的谎言因为以前钟彬娴在企业界名气运好,加上她对雅芳开展的诸多改革创新,雅芳的危机迅速就解决了,并逐渐迈向完善。当这次危机完毕的那时候,钟彬娴禁不住赶到前CEO吉姆坐过的那个公司办公室里。看见墙壁的那四个足印,她感觉吉姆的这句话宛如在耳,他毫无疑问不清楚,当时在听过这句话以后,自身曾定好那样一个理想:要变成雅芳百年老在历史上的第一任女性CEO!

6.名人成功的事例 篇六

1、的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对梦想从不放下。他以前想考重点小学,但却失败了;考重点中学也失败了;考大学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但他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透过自已的努力,最终成功了。他说:梦想,要脚踏实地,和眼泪是息息相关的。

2、诸葛亮喂鸡: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向被后人所传颂,许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明白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一些故事,好玩极了!

3、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最终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4、西汉司马迁少年时就涉猎群书,立志继承父业。正当他撰写的《史记》进展顺利的时候,“李陵事件”的牵联,使他遭受宫刑。应对这奇耻大辱,他不是叹息沉沦,而是锐意进取,“幽而发愤”,他含冤蒙垢数十年,最终写出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流芳后世。

5、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她完全能够放下她的梦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没有人会责怪她,她也完全能够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服侍。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教师的帮忙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仅仅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梦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6、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仅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最终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之后,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7、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我的前途。他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写了3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仅有6个字,这天先告诉你3个,供你半生受用。’”30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悲哀事。归程漫漫,到了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他到了族长家里,才明白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这是老先生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30年前他在那里听到人生的一半秘密,拆开信封,里面赫然又是3个大字:不要悔。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这是经验的提炼,智慧的浓缩。

8、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最终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9、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10、车胤囊萤照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十分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样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搞笑的故事,你务必会明白。

11、有一次上课时,苏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的弟子们做一件事,每一天把手甩一百下,过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此刻还坚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坚持做了。一个月后,他又问了,此刻仅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后,他再问了,此刻仅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那个人就是柏拉图。

12、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家境贫寒,没有文凭没有导师,地处穷乡僻壤,但他却成功了。他靠的是什么正是锲而不舍这一精神!他卧床三月翻书不止就能够作证。

13、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断遭受失败的他一向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最终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14、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最终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15、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一天都坚持到街头去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述,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述,从而成为英国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16、亚历山大大帝在远征波斯之前,将他所有的财产分给了臣下。其中一个叫皮尔底加斯的大臣十分惊奇。问道:“陛下,那你带什么起程呢”“期望,我只带这一种财宝。”亚历山大回答说。听到这个回答,皮尔底加斯说:“那么请让我们也来分享它吧。”于是,他谢绝了分配给他的财产。期望是创造人生的路标,在任何时候都别放下它。

17、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应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最终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18、松下刚刚陷入事业的困境,这天他无助地走在路上。一对姐弟的谈话,引起了他的注意。姐姐正在烫衣服,弟弟想读书,却无法开灯,因为那时插头仅有一个。“你能不能快一点开灯,让我怎样看书呀”“好了,好了,就快了。”“老是说好了,都过了30分钟了。”松下突然想:仅有一根电线,的确太不方便了,何不想个能够两用的插头呢他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不久,就想出了两用插头的构造。试用品问世后,很快就卖光了,订货的人越来越多,简直供不应求,松下的事业也从此走上轨道,利润大增。遭遇任何问题,都是激发创意的好机会。

19、中国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为了周的嘱托搞棉花试验,他“吃也想棉花,睡也想棉花”,浩劫人家不让他搞试验他就在自我家里偷偷搞。最终,培育出棉花新品种,为祖国的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20、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导师马克思为著《资本论》化了40多年的时间,在大英博物馆翻阅了超多的资料,他所坐的位子下水泥地上竟磨掉了一层水泥。透过他不懈的努力,马克思最终著成了全世界无产者所需的《资本论》。

2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教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教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明白,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一样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最终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22、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我手下的窗户竟是教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十分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23、梵高的执着的绘画梦想,虽然很遗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没有受到是人的欣赏,但在那种世人漠视穷困潦倒的环境下,仍坚持着自我的梦想,画自我想画的画,这也着实十分人所能的。

24、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样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先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25、华佗拜师学艺: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十分巨大。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

26、玄奘苦学佛法: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最终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提高世界礼貌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27、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那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先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所以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28、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教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样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听后,想到自我,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愤读书,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

29、张三丰创太极: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当时以前广泛流传于民间,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们大家都明白太极拳吧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柔中带刚!你明白张三丰到底怎样创造的太极拳吗本片要说的,正是这个故事。

7.靶向抗癌药推广应用的瓶颈及思考 篇七

关键词:靶向抗癌药,瓶颈,思考

1 癌症高发凸显, 靶向药应用于抗癌

肿瘤登记是国际公认的癌症信息收集方法。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 我国肿瘤发病率为285.91/10万, 死亡率为180.54/10万, 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50万, 因癌症死亡约250万例。全国每6分钟就有1人被确诊为癌症, 每天有8550人确诊为癌症患者, 每7-8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预计到2020年, 我国每年癌症患者总数将达660万, 死亡总数将达300万。

肿瘤医学正在进入个性化治疗、精确治疗的崭新时代, 抗肿瘤药物研发理念发生重大转变——针对肿瘤细胞内异常信号系统靶点特异性的新一代抗肿瘤药物产生。这类药物针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的差异, 通过抑制多重信号通路或一条通路上下游的多个分子达到协同治疗、克服耐药的双重功能, 具有高选择性、低毒性的治疗效果。

世界上首个被批准进入临床应用的靶向抗癌药, 是1997年美国基因技术公司生产的利妥昔单抗 (美罗华) , 用于治疗何杰金氏淋巴瘤。2001年瑞士诺华公司推出甲磺酸伊马替尼 (格列卫) 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获得60%的缓解率和80%的临床受益率。同年, 克唑替尼 (赛可瑞) 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 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我国, 多种靶向抗癌药已进入临床应用, 肿瘤的药物治疗从传统的化疗向分子靶向治疗过渡, 用于指导用药的相关基因突变检测也已逐步开展, 靶向抗癌药的用药指导逐渐步入正轨。

2 靶向抗癌药应用瓶颈

2.1 性价比考量

伴随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成为抗癌治疗的终极目标之一。以药物经济学的角度, 用有限的药物资源实现肿瘤患者最大的健康效果改善是抗癌治疗的经济目标。从效益分析看, 如果挽救了肿瘤患者生命、改善了生活质量或降低了肿瘤发病率, 那么生存者的货币金额值、改善生活质量或避免因发病所消耗的全部卫生资源的货币金额值就是效益。从效果分析看, 比较健康效果差别和成本差别, 其结果以肿瘤患者单位健康效果增加所需成本值 (成本效果分析比值) 表示, 如延长患者生命时间等。

各国肿瘤专家一致认为, 靶向治疗的疗效评价不同于传统治疗。第一, 肿瘤治疗观念发生改变。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肿瘤定义为慢性疾病, 晚期肿瘤的治疗观念亦从“根治肿瘤”转变为“带瘤生存”。第二, 抗肿瘤药物评价标准发生改变。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对抗肿瘤药物的审批, 由仅依据缓解率转而强调生存指标。如1990-2002年间,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57种抗肿瘤新药中, 仅有18种以生存期改善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2002年以后, 则以生存期改善作为抗肿瘤药物唯一的评价标准。第三, 靶向药物评价的风险比得到普遍认同, 风险比越小, 患者获益越大。以风险比衡量临床治疗中的获益程度, 可以排除入组人群、研究地域及方法的影响, 对不同肿瘤、不同研究、不同治疗方案进行直接比较, 更加客观地评价治疗的获益程度和药物的性价比。对分子靶向药物来说, 风险比是评估药物性价比和临床获益程度的一个比较客观的指标。如某种治疗方案使乳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平均延长4.8个月, 风险比为0.8, 另一种治疗方案使结直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平均延长4.7个月, 风险比为0.66。从生存期看, 二者基本相同, 但前者中位生存期和过去的治疗方案相比, 只延长了25%, 后者却达到51.5%。显然, 后者获益超过前者, 二者的风险比反映了这一差距。

2.2 费用高昂制约临床推广

分子靶向抗癌药物价格昂贵。如治疗肺癌的易瑞沙, 一粒药高达550元, 治疗乳腺癌的赫赛汀一盒更高达15000元;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 每月需要1.6-2万元费用, 而治疗肝癌的药物每月费用高达4-5万元。目前, 国内肿瘤患者靶向药物治疗每疗程的费用从10-15万元不等, 完成单例治疗需要10-50万元。许多肿瘤患者因承担不起昂贵的药费而不能坚持治疗, 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价值大打折扣, 降低了癌症患者得到理想治疗的机会。

3 靶向抗癌药应用的思考

3.1 靶向抗癌药的可及性

靶向抗癌药使用的前提是癌症患者体内有“靶点”, 即产生EGFR基因突变为阳性。即使患者处于癌症晚期, 如果适合靶向治疗, 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也会明显改善, 体现了靶向药物在癌症患者中的可及性, 最大化的发挥治疗价值。靶向药物的特点决定了其特别适合身体虚弱的晚期患者使用, 因为这类患者的身体状况无法承受化疗、放疗所带来的副作用, 也不能通过手术对病灶进行清除。此外, 靶向药物虽然不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最终生存率, 但在提高适应人群生存质量方面, 展现了有数据支撑的明显效果。

3.2 加快部分药物纳入医保目录

1971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实施“向癌症宣战”国家计划, 实施至今, 美国对癌症研究的经费投入增加了30多倍。索拉非尼等靶向抗癌药在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被医保体系覆盖, 肺癌常用靶向药, 在欧美日也早已纳入医保体系。

近年来, 跨国药企一直在积极推动靶向药进入我国医保目录。如, 3年前阿斯利康等企业就已向政府相关部门多次提出抗肿瘤药进入医保的建议;2010年广州将易瑞沙等靶向抗癌药纳入医保;2012年罗氏公司生产的赫赛汀被纳入青岛市和江苏省医保目录;2012年埃克替尼在浙江被纳入医保目录。伴随癌症的高发, 抗肿瘤药物纳入医保的呼声日渐高涨。医患双方 (下转64页) (上接61页) 都希望国家将此类药物纳入医保目录, 即使不能全额报销, 也希望能够报销一部分, 这样可以使至少一半以上的癌症患者能够接受和承担起靶向抗癌药的治疗费用。

3.3 探索慈善捐赠与医保结合的推广方式

福建2005年率先探索了昂贵药品谈判使用机制。省医疗保险管理部门、慈善总会通过与诺华公司对抗癌药格列卫使用的谈判, 将该药纳入2005年版福建省医保药品目录, 对恶性肿瘤患者给予一定政策倾斜。每年格列卫使用的费用由医保和患者各承担半年, 诺华公司以慈善捐赠形式无偿赠药半年, 为癌症患者提供帮助。

又如浙江经过准入谈判, 2013年2月将抗癌药凯美纳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但将保障期限定在5个月之内, 支付总额限定在5万元以内。不过, 凯美纳的生产厂家贝达药业与中国药促会合作, 对所有使用该药治疗5个月以上有效的患者 (含医保支付5个月期满后) , 给予后续用药免费的捐赠。

3.4 合理降价, 提高性价比

一方面, 跨国药企至今仍以研发投入等理由, 在专利保护期内或没有替代药品竞争的情况下, 维持着进口靶向抗癌药的高价;另一方面, 流通环节过多也导致靶向抗癌药药价虚高。曾有某跨国药企人员透露, 进口靶向抗癌药的价格成本中包含约6%的市场推广费。在全球药品费用仅占医疗总费用10%的大背景下, 我国靶向抗癌药的费用却占到医疗总费用的50%以上, 值得反思。据黄海红等人对上海某三级专科医院肺癌住院患者的经济负担研究, 肺癌住院患者年人均总费用为156950.09元, 显然肺癌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巨大, 其中由直接医疗费用引起的经济负担最重。因此, 合理降价, 提高靶向抗癌药的性价比是进一步扩大此类药物运用于临床的关键一环。

参考文献

[1]王肇炎.肿瘤的个体化治疗与辨证论治[J].中国癌症杂志, 2013, 35 (2) :158-160.

[2]石凯远.克唑替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选择[J].中华医学杂志, 2013, 91:1272-1274.

上一篇:顶级财务总监岗位职责下一篇:电子商务就业规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