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与大洋说课稿

2024-07-25

大洲与大洋说课稿(9篇)

1.大洲与大洋说课稿 篇一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大洲和大洋之各大洲分界线》是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各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情况,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六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七大洲的分界线;

能力目标:通过对七大洲的位置及相对位置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图的观察、分析、理解、归纳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与理论。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以及爱护地球的意识。

三、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七大洲的分界线。

教学难点:对大洲的分界线的理解与掌握。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地理是一门培养人的读图分析、理解能力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讲授、讨论、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讨论与自学中得到认识。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讲授法:利用地图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集体讨论法:提出本节课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有以下个环节:

1、复习导入:

由上节课演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的未知。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的作用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对知识的进一步的拓展与巩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4、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各大洲的分界线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2.大洲与大洋说课稿 篇二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工业的分布与发展———“工业与我们”》是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中国的位置、中国的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这些都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而且,本节内容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工业生产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交通、商业和国防的现代化,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极为密切,同时也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2. 教材处理

“工业与我们”标题下讲述了三方面的内容:鉴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宜采取“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思路,对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和授课顺序作如下调整:工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工业生产过程、类型→工业的地位、作用。

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理解认识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各类工业产品和景观图片及文字说明,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工业的地理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国富民强,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

4.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类型和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法

1. 小组合作学习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 角色扮演

在教学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体会工业生产与各行各业的密切关系。

3. 计算机辅助教学

利用课件将文字、图形、视频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研究性学习

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布置课外研究性学习,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1. 学会合作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培养互动能力,学会合作学习,这对学生今后学习与工作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 学会用图

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 学会归纳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逐渐树立概括归纳的意识,并能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某一问题的含义。

4. 学会探究

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工业的分布与发展》的课件。

学生准备:以《我的小天地》为题照出自己居室的工业产品数码相片,可用打印机打印出来。

[引入新课]课前老师请大家拍了自己房间的工业产品的照片,这些工业产品都是由众多的工厂生产的。而由众多的工厂组成的部门,我们称为工业部门。下面请各小组结合自己房间的图片说说都有哪些工业产品?

[小组讨论交流]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自己房间有哪些工业产品,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小组代表发言](学生照片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教师提问]通过小组交流,大家了解了自己房间有各种工业品,那么在我们的教室又能找到哪些工业产品?[小组抢答]

[教师追问]这些工业产品又是由哪些工业部门生产的?我们以电视机为例,仿照P109图4.24“追根寻源”。

[小组抢答]参与电视机制造的生产部门。

(采用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抢答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的引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体现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教师小结承转]通过对我们房间及教室的分析知道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工业吗?(通过提问引起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播放视频]“汽车工业的生产过程”(视频形象直观的特点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小组活动]结合视频介绍及图4.23“什么是工业”,讨论交流工业生产的三个阶段,体会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活动]以课桌为例说明工业生产的过程。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承转提问]每一种工业产品都与多个工业部门有关,这么多工业部门是如何分类的?

[课件出示多种工业部门]哪些是提供生产资料的,哪些是提供生活资料?引出轻重工业概念。

[学生讨论交流课件下表]

(用图表形式边提示边回答并填表,知识脉络清晰,比较记忆。)

[教师提问]前面我们知道工业部门是由众多的工厂组成,你知道镇江哪些工厂属于重工业,哪些属于轻工业呢?[学生抢答]

(列举身边的实例,激发学生兴趣,体现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教师承转]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呢?

[学生活动角色扮演]学生自愿扮演农民、建筑师、军人、科学家分别评述对工业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学生扮演其他多种角色谈认识。

(角色扮演,学生体会不同的社会角色,加深了对工业生产对各行各业的影响的认识。且表演比课本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较易突破重点与难点。)

[教师出示“2008年国内三大产业比重”图]结合刚才同学的表演,我们再看一幅三大产业比重图,这些都说明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工业占到了48.6%,说明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与农业、城市建设、科学研究、国防现代化等都有着密切关系。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自由发言](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新课巩固]完成教学案练习 (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使学习落到实处。)

[课外探究]安排探究内容:工业在镇江市三大产业部门中所占比重;当地“龙头”工业部门。

3.“锋与天气”说课稿 篇三

“锋与天气”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常见天气系统”的第一目。本部分内容对应的课标要求为“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分别从全球尺度和地区尺度认识这一要素。本章前两节介绍大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大气环流与气候,本节从生活需要出发,讲述影响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因此,本部分内容在本章不可或缺。教材在呈现这部分内容时,叙事性课文和活动性课文并重,图文并茂,让学生对锋面系统有较直观的认识。教材中知识的铺垫也很到位,为学生扫除认知障碍。教材紧扣课标要求,对冷、暖锋过境的天气特点分析得很详细,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

二、说学情

学生对天气现象虽不陌生,但对各种天气的成因并不了解,还不能从更加专业、科学的角度加以解释。但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很想探寻生活中地理现象背后的原理、规律,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心向。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立体感较强,加上有初中地理、物理学习和本章节的两节知识做铺垫,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比的方法,自己分析、归纳出锋面系统控制下天气的特点并不是很难。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在锋面结构图上指出锋面、锋线和锋;能够借助简易天气图说出冷锋和暖锋在过境前、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特点,并分析原因;能够结合示意图,说出冷锋和暖锋在锋面坡度、降水位置等方面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暖锋过境的天气,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更加科学、深刻地认识到不同天气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而体会到地理的实用价值和学习地理的意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简易天气图上判断不同类型的锋,并分析它们在过境前、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特点。之所以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是课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简易天气图,这就要求首先能从中辨认天气系统,其次要根据其发展趋势分析某地区某时段的天气情况,以便为更舒适的生活或生产需要做好准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就是为了达到该目标。

教学难点:用所学锋面知识分析一些天气实例。之所以将其确定为教学难点,是因为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可能在知识理解方面还有困难,要求他们立即学以致用、分析天气实例是难上加难;再加上天气现象的成因本身是复杂多变的,所以这成为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我国很典型的天气实例。

五、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在解释气团的特点及冷锋、暖锋影响下的天气实例时主要用讲授法。因为“气团”不是本节重点,不需要学生花大量时间去摸索,但它又是学习“锋面”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做讲解、铺垫。教师讲锋面控制下的天气实例,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刚接触时还不具备学以致用的能力。

启发式问答法:主要是在学习冷锋过境的天气特点时使用。这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之一,由学生自主构建,才能理解得更深刻。但在刚刚接触时,让学生自己去分析,他们可能会有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合作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主要是在学习暖锋过境的天气特点时使用。由于教师已带领学生学习了冷锋,学生已掌握分析思路,因此这部分可以让他们小组讨论,然后请一个小组来表演。学生在活动时教师要做好讨论指导,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也督促全员参与。

六、说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以板书、板图为主,计算机多媒体为辅。计算机多媒体主要展示冷锋、暖锋形成的动画,一方面很生动,另一方面也方便表示锋面的移动过程。其它内容的教学主要采用板图和板书,一方面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也能学画简单的示意图,板书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

七、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问武汉的气候类型,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学习回答。引导学生认识气候是长时间内比较稳定的大气状况,而天气则是易变的,所以经常要关注天气预报。请一名学生模拟天气播报员播报此时的天气情况。学生将会从气温、阴晴、空气污染情况等方面播报,这时板书“气温”、“气压”、“风”、“阴晴”几个关键气象要素。然后教师说明天气现象与天气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引出本节课主题:常见天气系统之锋面。这样导课一方面实现前后内容的平稳过渡,另一方面从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入手,提高学习兴趣。

2.教授新课

新课教学共有“认识气团”、“熟悉锋面结构”、“引导学习冷锋”、“合作学习暖锋”、“了解准静止锋”、“区别冷、暖锋”几个活动。

(1)认识气团。“气团”是学习“锋”的基础,所以要做铺垫。先让学生在教材P41第二段中勾出气团概念,然后教师解释其中两个关键词。“物理性质均一”指气团内部的温度、湿度差不多,因此受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比较单调,一般是晴朗的。“大范围”有多大?让学生看教材P37冬季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和夏季的“夏威夷高压”,它们都属于气团。基于这两点解释,一是让学生认识受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是单一的,与后面的锋作比较;二是让学生直观认识气团的大小。借助刚才图像,顺便认识气团的性质。引导学生回忆影响我国的气团,冬季主要是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大陆气团,夏季主要是来自太平洋的海洋气团,询问学生两个气团的温度、湿度是否一样,学生很快能总结出大陆气团冷而干、海洋气团暖而湿,顺利引入冷、暖气团,但教师要强调冷、暖气团是相对的。

(2)熟悉锋面结构。为了自然过渡,教师指出“受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是‘平和的,但当冷、暖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时就会发生‘交锋,形成锋”,形象地将二者联系起来。先请学生阅读教材P41,找出“锋面”、“锋线”、“锋”的概念,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板图“锋的结构”,然后请一名学生在图中将“锋面”、“锋线”、“锋”标出来;紧接着提问学生锋面结构有什么特点,提示从锋面倾斜方向、锋面附近天气情况等方面回答。

(3)引导学习冷锋。过渡:由于气团势力不同,锋可以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教师播放冷锋的动画,让学生注意观察冷锋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认识锋前、锋后,这是进一步学习冷锋过境天气特点的前提,也直接影响到暖锋的学习,因此这个基础要打扎实。待学生有明确、清晰的认识后,让学生从气温、气压、风、阴晴方面分别分析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特点。提问时要有提示,以免学生初次接触,不知如何下手;也可以先请地理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以做示范。学生在回答时教师做表格式板书。最后教师列举受冷锋影响最典型的天气实例。

(4)合作学习暖锋。有了冷锋学习过程的铺垫,暖锋可由学生合作学习。学习的思路可参照冷锋的学习。待学生讨论完成后,请一个小组学生上台分别扮演冷气团、暖气团、城市并播报暖锋过境的天气情况,最后一名学生板书天气播报情况。形象的表演不仅可以辅助理解,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5)了解准静止锋。过渡:当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时就形成准静止锋。这里着重向学生解释“梅雨”的成因。由于学生生活的武汉是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的典型地区,所以要做比较详细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6)区别冷、暖锋。过渡:既然锋面系统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从图中判断是哪种类型的锋,进而预测天气?请学生看地图册P37“冷、暖锋比较图”,让学生从中总结冷、暖锋的不同。教师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剔除非实质性的区别,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团势力、锋面坡度、降水位置、雨区宽窄方面比较。这部分虽然不是本节重点,但它是判断天气的基础,所以要让学生学会认识天气图并识别冷、暖锋。

3.课堂练习

本部分内容学完可能所剩时间不多,可让学生完成教材P42“活动”。该活动的情境中蕴含着地理知识,通过此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提取信息、交流表达等能力。

4.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指出本节学习的内容,并强调重点要掌握冷、暖锋过境的天气特点。本节内容比较充实,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可能是同等重要的知识块,所以小结时要指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重点。

5.板书设计

将黑板分为三部分,左边板书气团的相关内容和锋面结构示意图。中间用表格板书冷、暖锋过境的天气特点,因为这是本节重点。右边是讲“梅雨”时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和学习其它知识时用。

4.大洲与大洋优秀教案 篇四

本节课程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地图内容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并记住“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特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还在适应期,因此,我们在讲课时要注意做到生动有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只有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才能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步,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培养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观看加加林初等太空的电脑动画及对“地球”、“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全球海陆分步特点。

5.大洲大洋教案 篇五

吉林省磐石市明城中学 高飞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启发、互助、探究、讨论、提问等方法。

学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及时动手记笔记。

六、说课时要求和教具使用 课时:第一课时

教具使用: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互动一】世界海陆分布

1.读教材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读教材P26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让学生通过读图知道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

3.读教材P27图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设计目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而是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球仪和地图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

阅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谈感想。

设计目的: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互动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绘图:读课本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把这幅立体景观图绘成平面图。在学生画好示意图后,小黑板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组讨论。

设计目的:采取对比的方式,学会识别海陆分布的不同形式,重在读图识别,避免死记概念,同时注意及时应用,实现知识的迁移。

2.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查找)

(1)请几个同学上台,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

(2)读图册P14世界陆地各大洲面积比较图,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用口诀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出示大洲轮廓图卡片,让学生按照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在黑板上排列出来。

(4)读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洋?“四大洋面积”,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洋?最小的是哪个洋?总结成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设计目的:观察图的同时,了解大洲的命名,使形象记忆(轮廓)与意义记忆(名称由来)相结合,以加深印象。

【互动三】各大洲的分界线

根据书后的世界地形图,师生共同完成下列各地的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设计目的:通过识图,要求学生学会读图,读懂图,从图片中获得文字信息。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七大洲、四大洋有所熟悉,下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加强读图训练,强调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

(四)课堂作业:完成活动题。

6.《大洲和大洋》教案 篇六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要求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内容点析1.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面貌的基本特征,并且控制着地球表面其他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的分布格局。因此,教材以“地球?水球?”为题,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全球海陆分布大势。2.教材以“地球?水球?”为标题,其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更不是说地球起错了名称或要给地球改名,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图和数据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3.加加林是原苏联的一名宇航员,也是世界第一名航天员。1961年4月12日,他驾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飞行,使人类从太空观察到了自己居住的地球。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他的出生地改为加加林地区;月球背面有一座环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教材以加加林本人提出地球是一个水球的论点,使学生感觉更加真实,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更有积极性。4.关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大势,教材正文主要说明了两点:一是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二是海陆分布的特点(即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5.本节活动1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至于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的问题,这是因为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6.图2.4水陆半球是根据地表海陆分布状况而划分的两半球,水半球是海洋面积最大的半球,陆半球则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但即使是在陆半球,也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7.七大洲和四大洋一段正文,介绍了大洲、大洋的概念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这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正文删去了原教材中的一些常用地理名词,图2.5表示的大陆、半岛、岛屿、海和海峡等,不是让学生死记概念,而是重在读图识别。8.大洲大洋的位置、轮廓及分布特征,教材安排了一组读图、绘图、填图活动,意在通过运用地图让学生掌握这一重点内容。这组活动主要围绕世界地形图展开,4项活动前后呼应、自成系列,内容由浅入深,并且设计了一定的读图顺序、层次及认知阶梯。9.图2.8是由极地方位投影和分瓣伪圆柱投影等结合制成的世界地图,主要用于说明大陆的轮廓和分布特征。从图中可以看出,除南极洲外,其他六个大洲南北成对分布,即亚洲与大洋洲、欧洲与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构成三个南北向的瓣状图形,故称为大陆瓣。图中还点出了这种分布特点,科学家们目前还没有作出合理解释,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教学建议【地球?水球?】1.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引入陆地和海洋是极自然的,因为地球内容涉及到的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和五带划分等都已经出现了陆地海洋的分布及轮廓;地图知识又为辨方向、量距离、识高低、认图例等打下了基础。所以无论从学习内容或学习工具等方面看,前后是可以衔接的。不过由于学生年龄所限,有些内容距其生活较远,需要特别加强直观手段的运用,通过大量感性认识建立表象,以便发挥想象,进行思考,从而获得理性认识,形成科学概念。2.本章第一幅出现的地图就是世界海陆分布图,这是一幅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图,它可以和前面已经出现过的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等对照判读,本图上虽无大洲大洋名称,但在第一章的图中已出现过大洲名称,可从轮廓上进行辨认,初步建立大洲相对位置的概念。3.对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要突出海陆面积百分比数字的记忆。图中用鲸和袋鼠分别表示了海洋和陆地,形象地加深了海洋和陆地的印象。观察本图对应与课文中内容对照(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4.对“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阅读材料的阅读建议。这段阅读材料很精炼地把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展示在学生面前,从空间上看,自中国至世界,不断拓宽;从时间上看,自公元前2世纪至16世纪直至近代,不断延伸;涉及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以至近代的航天英雄。学生从中不仅了解到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探究与拼搏奋斗的结果。当然尚有许多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去发现探究。阅读本材料与学习课文不同,要给学生以更多自主选择、主动参与的空间,教师可提供一定地图(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路线、哥伦布及麦哲伦航行路线图),让学生去观察。有条件也可请学生就其中一两项内容向大家介绍。对阅读的内容无须作“掌握”的要求。5.对“地球还是水球”阅读图和讨论活动的建议。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说“我看到的地球更像水球!”小朋友在地球上的谈话,说明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都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叫地球,这反映了从古到今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对水半球和陆半球的读图活动,可联系前面看过的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图,并配合看地球仪演示,印证图侧所讲“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可提示划分界线(联系经度与纬度知识),水半球和陆半球的确定,可指出各自的中心(见参考资料)。【七大洲和四大洋】1.对“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的读图建议。该图以景观图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示了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等的分类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使概念的理解通过感知观察、概括描述、比较分析,进而独立说明,摆脱背诵定义文字的记忆概念的学法。①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看图说明,如果用投影图片可去掉说明文字,使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而理解海陆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②通过该图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迁移能力,可把立体景观图结合地图知识绘成平面图(参看第一章的分层设色地形图)。③有条件的学生还可让他们创造一幅多种海陆分布形式的平面图,以激发其创新思维。2.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和阅读材料“大洲的命名”的阅读建议。①大洲和大洋分布图以东、西半球的形式展示了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并在图上出现了洲界,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第一章已出现,此处可让学生说明20°w和160°e所在位置。②观察该图要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的涵义。③观察图的同时,可结合阅读“大洲的命名”逐一从图上了解其轮廓位置,使形象记忆与意义记忆结合,以加深印象。④同时将各大洲名称与课本最后的“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进行对照,要求学生会读,并写在笔记本上。3.关于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的活动建议。①第一道题是观察地球仪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可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某大洲面临哪些大洋?某大洋被哪些大洲包围等。②第二道题是查阅世界地形图(课本最后)了解大洲之间的关系,如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等),并结合观察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图。③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和分布特点,如各大洲几乎都是一南一北成对称分布,像北美洲与南美洲、欧洲与非洲、亚洲与大洋洲,南极洲在顶端。亚洲最大(4 400万km2)、大洋洲最小(897万km2),二者约占世界陆地35.4%;非洲次大(3 020万km2)、欧洲次小(1 016万km2),二者约占陆地面积27%;北美洲第三(2 422.8万km2),南美洲第四(1 797万km2),二者约占陆地28.2%;南极洲居第五(1 400万km2),约占陆地9.4%,从大陆瓣图也可看出,这种分布似乎在保持某种平衡。此外大陆轮廓多为北宽南窄,大致呈三角形,岛屿多在大陆东面等,可让学生观察,由于目前对以上现象尚无合理的解释,故不宜作过多的讨论。④第四题绘图要求不要太高,但应让学生抓住几条关键控制线与有关大洲的相对位置关系,先观察,然后动笔,只求大致“神”似,而不计细节,这种图宜粗不宜细,宜简不宜繁。

7.大洲与大洋说课稿 篇七

1.教材特点及编写意图

《“问号”之歌》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树立爱学习的信念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旨在让学生懂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到敢问、乐问、善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会好问、多问,明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古今名人从小好学、勤学的故事,搜集相关的格言和谚语。

(2)能力目标:通过视频播放、玩中提问、生活中提问、讲故事和制作书签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好问的良好学习品质和敢于探究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动手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善问的良好学习品质;明白爱学习源于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

3.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善问和勤奋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难点是激发学生从小对学习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法

品德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教育内容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其认知规律,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探究问题。因此,整堂课我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看、想中思考问题,以“一休”贯穿,与“一休”共同学习、共同思考,提出问题,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做、自己想、自己解决,成为课堂的主人。

本课我以四个活动为主线,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和场所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敢问、乐问、善问的学习品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促学生开“问号”之花、结“问号”之果、繁殖“问号”之森林,以此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课标提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解决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在情境寻找、体验“问号”是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课前我用小魔术调动学生兴趣,又以在“百宝箱”中、生活中、图片中寻找“问号”,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情境,运用身体多感官寻找“问号”,体验在各种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的乐趣,让学生乐学。

四、说教学过程

品德课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为主的课程。我紧扣教学目标,挖掘教材,设计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家培根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用“火山喷发”的壮观场面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起学生的兴趣,为多问个为什么做好铺垫,让“问号”贯穿课堂。

活动二:在百宝箱中发现问题

新课标指出:应挖掘对学生有意义的题材,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在玩百宝箱的过程中,我用“一休哥”送来百宝箱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动手去发现问题的欲望。在箱内装有源于生活的小玩具,让学生在自主选择想玩的玩具,并提出问题。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在玩中发现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为引出“问号”之歌奠定了基础。

活动三: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新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本课以“问号”之歌促发世界中充满了问号,大胆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问号”的足迹,扩展学生的思维广度,让学生提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培养学生好问的品质,为寻求解决方法作基石,引出:勤学(板书)。通过思考、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四:巩固升华

我设置了一系列有梯度的活动,从观察对比图片到讲牛顿的故事,得出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源于问号。通过收集名人名句、赠送书签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回归生活,体验生活。

五、说重点、难点的突破

本课的重点是:懂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善问的良好学习品质。在处理重点上我紧扣教学目标,在寻找问题中培养他们敢问、乐问、好问的品质。我大胆的创设百宝箱,引导学生大胆发问,又在生活中大胆探索,引导学生勤学,通过名人故事让学生知道从小好问、勤学的重要性。

本课的难点是:激发学生从小对学习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后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并利用名人名句激发学生爱思考、爱动脑、爱学习的品质。

六、说板书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出示卡通问号,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用简洁的板书突破了勤学好问这一重难点。

板书设计:

“问号”之歌

8.区域地理大洲大洋教案 篇八

总路咀高级中学 孙文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力利用地图说明海陆分布的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学生能够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

廓和分布特征;

(3)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的具体位置。2.能力目标:

掌握各大洲大洋的分界线,学会利用经纬网对地球上的大洲大洋进行定位,培养识图用图能力。3.情感目标:

通过对地球的七大洲四大洋的探索,激发学生的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相对位置和所跨经纬网。

2.教学难点:利用经纬网图对大洲和大洋进行定位。

三、教学用具: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参与式开放型教学,开展学生读图,拼图的活动。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地球的卫星图像,学生讨论地球的名称是“地球”还是“水球”,从而引入新课。

(一)、海陆分布不均匀:

给出地球海陆分布饼状图,学生读图,得出:地球“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由此得出:地球的海陆分布不均匀。不均匀的表现:

给出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学生观察得出: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集中于北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 但南北半球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

学生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观察得出: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集中于东半球,海洋集中于西半球。

由地球海陆分布不均,将地球划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

无论我们怎么划分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

在学习七大洲之前,先了解四个概念:

1.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大洲?

出示一幅海陆分布图:学生读图,说出箭头指示的地方的名称:

大陆:面积广大而完整的陆地;

半岛:三面临水,一面与大陆连接的陆地;

岛屿:面积较小,四面环水;

大洲:是大陆和它附近岛屿的总称。

2.认识七大洲:

展示世界大洲分布图,学生找出七大洲说出它们的名称;

并思考:主要位于东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主要位于南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给出东西半球大洲分布图,并回顾东西半球的划分:以160°E和20°W为界。

学生回答: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赤道横穿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给出南北半球大洲分布图,学生回答: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大洋洲、南美洲、南极洲。3.七大洲面积的比较:

学生读七大洲面积直方图和轮廓图,比较得出,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序: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给出记忆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开展活动一:出示各大洲的轮廓图,让学生认一认各大洲,记住它们的轮廓,并动手画一画。4.主要的大洲分界线:

展示欧亚非三大洲界线图:根据图示,得出:

亚欧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

读亚洲和北美洲的界线图,得出,亚洲、北美洲界线:白令海峡。

读南、北美洲的界线图,得出,南、北美洲的界线是:巴拉马运河;

并指出: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拉丁美洲。

读欧洲、非洲界线图,得出,欧非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5.根据地图的“关键”经纬度进行定位:

给出地球上关键经纬线,学生回答,这些关键经纬线,经过的大洲:

重要的纬线:

如:赤道通过:南美北部、非洲中部、亚洲东南部、大洋洲;

30°N通过:北美南部、非洲北部、亚洲(西亚、中国中部);

40°N通过:北美中部、欧洲南部、亚州中部;

30°S 通过:南美南部、非洲南端、澳大利亚大陆南部。

重要的经线:

如:90°W通过:北美东部、南极洲;

60°W通过:北美东南部、南美中部、南极洲; 0°

通过: 欧洲西部、非洲西部、南极洲; 30°E通过: 欧洲中部、非洲中部、南极洲;

60°E通过: 欧洲东部、亚洲西部、南极洲;

90°E通过: 亚州中部(中国西部)、南极洲;

120°E通过:亚洲东部(中国东部)、澳大利亚大陆西部、南极洲; 150°E通过:北亚东部、澳大利亚大陆的东部、南极洲。

随即检测学生利用经纬网的读图能力,展示只有经纬线的图形,学生确定图中A、B、C、D、E五点的所处的大洲,并请同学回答:

A位于北美洲,B、C位于南美洲,D位于亚洲,E位于非洲。6.各大洲的关键经纬线:

北美洲的关键:三线:90°W、30°N、40°N

两点:(90°W、30°N)、(90°W、40°N)南美洲的关键:三线:60°W、0°、30°S

两点:(60°W、0°)、(60°W、30°S)

欧洲的四个关键点:(10°E、40°N)、(0°、40°N)

(10°E、50°N)、(0°、50°N)

非洲的十字坐标经纬线:20°E、0°

东亚的四条关键线:90°E、120°E、30°N、40°N

四个关键点:(90°E、40°N)、(90°E、30°N)

(120°E、40°N)、(120°E、30°N)

大洋洲的两个关键点:(120°E、30°S)、(150°E、30°S)

学生记住这些关键经纬线,并能够在经纬网图中确定七大洲的位置。

认识了七大洲,我们再来认识四大洋:

(三)、四大洋:

在认识四大洋前,先来了解以下概念: 1.什么是洋?海?海峡?内海?陆间海?

展示相应图片,总结出:

洋:指海洋的中心部分;

海:指大洋的边缘部分;

海峡:两个海区之间的狭窄水道;

内海:深入大陆内部,只有狭窄水道与海洋相通的海;

陆间海:介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大陆之间的海。2.认识四大洋:

展示世界地图,学生找出世界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读四大洋面积饼状图,可知: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排序:

太平洋>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给出记忆口诀:太大印,小北冰。3.四大洋之轮廓图:

(1)出示太平洋的轮廓图,太平洋:面积最大,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学生判断太平洋周围的大洲,如:西北是亚洲,东北是北美洲,东南是南美洲,以南是南极洲,西南是大洋洲;

欣赏太平洋中夏威夷风景图。

(2)从世界海陆分布图中,找到大西洋,它是世界第二大洋,轮廓略象“S”形。

学生判断大西洋周围的大洲,如:以西是北美洲和南美洲,以东是欧洲和非洲,以南为南极洲;(3)读印度洋轮廓图,确定印度洋的位置:

如:以北是亚洲,以西是非洲,以东是大洋洲,以南是南极洲;

展示印度洋海啸图。

(4)展示北冰洋位置图,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从中读出:北冰洋周围是北美洲、欧洲、亚洲。

欣赏北冰洋景观图。

学习完了世界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洋,开展活动检测一下学习效果。

(四)、活动二: 1.拼图:

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图中各大陆分别为不同的颜色,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各大陆和大洋的位置,请三位同学上讲台来拼图。2.拼一拼:

出示只有赤道、回归线和极圈五条线的东西半球图,图中只有南极洲和大洋洲的位置,给出另外五大洲轮廓图,学生先判断,轮廓图分别对应的大洲;后讨论五大洲轮廓图应在的位置,并请一位同学来拼图。3.练一练:

展示中国海南岛区域图,学生判断图中对应序号的名称:

海南岛

琼州海峡

雷州半岛 4.知识的运用:

给出“金砖五国”分布图,学生说说它们的海陆位置。

如: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印度位于亚洲的南部,它的南部是印度洋;

俄罗斯位于欧洲,它是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它的北部是北冰洋,并复习亚欧的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南非位于非洲的南端,以东是印度洋,以西是大西洋。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南美洲以东是大西洋,以西是太平洋,它与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等等。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内容,学生了解了世界上的海陆分布情况,认识了世界的七大洲和四大洋,学会了确定它们在经纬网中的位置,并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通过经纬网确定世界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六)、作业: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

问题:

判断PQ是哪个大洲? P点以西是哪个海洋?Q点以东是哪个海洋?

(七)板书:

大洲和大洋

1.地球的海陆分布: 2.七大洲:

(1)了解以下概念:

大陆、半岛、岛屿、大洲(2)认识七大洲

(3)七大洲面积的比较(4)大洲的分界线

(5)根据经纬网进行定位(6)各大洲关键经纬线 3.四大洋:

(1)学习以下概念:

洋、海、海峡、内海、陆间海(2)认识四大洋

(3)四大洋的面积大小(4)四大洋的轮廓比较

9.《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 篇九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够说出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其位置、轮廓等。其中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轮廓和相对位置是重难点内容。回顾教学实践过程,我总结如下:

一、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亮点

1.以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本节课内容我设计了四个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既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又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感受与他人讨论、交流的乐趣。学习活动的开展,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如七大洲的拼图,既可以让学生记住各大洲的名称,又能够根据经线和纬线找出其所在位置,进而联系四大洋。活动中,学生快速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2.丰富的图文,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本节课概念比较多,如半岛、岛屿、大洲、大洋等等,对这些概念的处理,我以丰富的图片以及文字,辅助学生的理解。

3.善于联系和扩展,让知识更全面。各大洲和大洋的学习,把各点知识相联系,进行扩展,进行一个全面的学习,能让知识更全面和系统化。

二、教学实践的不足之处:

1.学生讨论的自由度不够宽松。由于害怕课堂气氛难以掌控,让学生讨论的自由度不够宽松,没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性。

2.教师引导过位。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太过位,固定了学生的思维。

3.板书仍需提高。

三、教学建议

1.做好课前预习。本节涵括的知识点比较多,如海陆比例、海陆分布、半岛、岛屿、大洲、大洲的.洲界、大洋等,若学生没有课前预习,则达不到相应的效果。

2.以学生活动为主。这节课可以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取得事半功倍。例如七大洲的位置的拼图活动,可以让学生课后进行制作,课堂上进行位置的拼图,不仅让学生自动参与了课堂,激发其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加深了对七大洲的记忆。

3.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感性认识,助于学生的理解。本节出现新概念很多,在讲解的时候适当加与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上一篇:八年级地理气候教学课件下一篇:一年级语文比一比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