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电气控制期末总结

2024-08-06

机床电气控制期末总结(精选8篇)

1.机床电气控制期末总结 篇一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数控机床电气控制》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432)盗传必究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是数控系统的核心。

A.进给伺服系统 B.数控装置 C.可编程序控制器 2.主轴提供切削过程中的转矩和功率,主轴电动机一般使用()。

A.直流伺服电动机 B.笼型异步电动机 C步进电动机 3.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变频器的工作原理中运用了:冲量(窄脉冲的面积)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时,其效果()这一采样控制理论重要结论。

A.不同 B.基本相同 C无关 4.位置检测装置按检测量的测量基准,可分为()和增量式测量。

A.绝对式 B.直接测量 c.回转型 5.旋转编码器是一种()检测装置,在数控机床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A.直线位移 B.角位移 C短距离直线位移 6.()是各种PLC通用的一种图形编程语言,在形式上类似于继电器控制电路。它直观、易懂,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编程语言。

A.语句表 B.梯形图 C功能表图 7.目前,数控机床主要采用变频调速等先进交流调速技术,由电动机学基本原理可知,该交流调速技术通过改变()进行调速。

A.定子供电频率 B.磁极对数 C.定子供电电压 8.位置检测装置输出信号的变化量相对于输入信号变化量的比值为()。

A.灵敏度 B.测量范围 C零漂 9.用来表明各种电气元件在机械设备上和电气控制柜中的实际安装位置电气控制系统图是()。

A.电气原理图 B.电器元件布置图 C.电器安装接线图 10.数控机床的进给运动是由()完成的。

A.进给伺服系统 B.位置检测装置 C可编程序控制器 11.传统的继电接触器控制装置体积大、动作速度较慢、耗电较多、功能少,目前大都用()取代。

A.可编程序控制器 B.数控装置 C通用计算机 12.如图,PLC中块的“或”操作就是将梯形图中以LD起始的电路块和另外以LD起始的电路块并联起来。当输入点10.1与输入点I O.2的状态都为“1”时,输出Q O.0为(A.)。

13.由于()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点,(比如,有电刷,限制了转速的提高,而且结构复杂,价格贵),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A.直流伺服电动机 B.交流伺服电动机 C.步进电动机 14.()又称主轴准停控制,即当主轴停止时能控制其停在固定位置。

A.开环控制 B.主轴定向控制 C辅助控制 15.位置检测装置能检测的最小位置变化量称作分辨率。位置检测装置的分辨率应适当()机床加工精度。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16.()一般要在两点间移动的同时进行加工,所以不仅要求有准确的定位功能,还要求从一点到另一点之间按直线规律运动,而且对运动的速度也要进行控制。

A.直线控制的数控机床 B.轮廓控制的数控机床 C.点位控制的数控机床 17.采用安装在电机或丝杠轴端的回转型检测元件测量机床直线位移的检测方法叫做()。

A.绝对测量 B.直接测量 C间接测量 18.按照电动机学原理,当()的定子三相绕组接通三相交流电源时,就会产生旋转磁场。

A.交流电动机 B.直流电动机 C.步进电动机 二、判断题(对认为正确的题标注“√”、错题标注“×”;

每小题2分,共20分)19.中间继电器实际上也是一种电压继电器,只是它具有数量较多、容量较大的触点,起到中间放大的作用。(√)20.由电动机学基本原理可知,交流电动机的同步转速与定子供电频率无关。(×)21.语句表又叫做指令表,是各种PLC通用的一种图形编程语言,在形式上类似于继电器控制电路。(×)22.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控机床位置检测装置的精度。(√)23.PLC内部可以看作是由许多“硬继电器”等逻辑部件组成的。(×)24.常用的位移执行机构有步进电机、直流伺服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25.直接起动是一种简单、可靠、经济的起动方式,也适合于较大容量(大于10KW)的电动机。(×)26.绝对式位置检测是:每个被测点的位置都从一个固定的零点算起。(√)27.数控机床位置检测装置的分辨率与数控机床的分辨率精度是相同的。(×)28.主轴定向控制又称主轴准停控制,即当圭轴停止时能控制其停在固定位置,对M06和M19指令有效。(√)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9.步进电动机的环形脉冲分配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环形脉冲分配器是用于控制步进电动机的通电方式的,其作用是将CNC装置送来的一系列指令脉冲按照一定的循环规律依次分配给电动机的各相绕组,控制各相绕组的通电和断电。

30.数控机床对检测装置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数控机床对检测装置的基本要求如下:

(1)稳定可靠、抗干扰能力强。

(2)满足精度和速度的要求。

(3)安装维护方便、成本低廉。

四、分析题(14分) 31.永磁式同步型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试分析其工作原理。并回答转子磁极轴线与定子磁场轴线e夹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交流伺服电动机的转子是一个具有两个极的永磁体(也可以是多极的)。(3分)按照电动机学原理,当同步型电动机的定子三相绕组接通三相交流电源时,就会产生旋转磁场(Ns,Ss)以同步转速ns逆时针方向旋转(3分)。根据两异性磁极相吸的原理,定子磁极Ns(或Ss)紧紧吸住转子,以同步转速ns在空间旋转,即转子和定子磁场同步旋转。(3分)当转子加上负载转矩后,转子磁极轴线将落后定子磁场轴线一个8夹角。转子的负载转矩增大时,定子磁极轴线与转子磁极轴线间的夹角e增大;

当负载转矩减小时e角减小。

(5分)

2.机床电气控制期末总结 篇二

关键词: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改革

0 引言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是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属于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涉及机械学、电子学、控制学、计算机技术等众多学科, 是高度综合的技术学科。另外,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又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课, 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等方面结合高职教育的特色, 进行全面的教学改革。

作为一个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大学,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一直是学院最为重视的一种培养方法。

1 本课程的现状

1) 由于各种原因, 2010级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开设的《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不得不选用高等工科院校的本科教材, 这本教材对于专科生来说, 存在着教材内容详略不当、理论性强和实践性教学内容不足等问题。

2) 在专业设置上, 往届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开设的《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和《可编程控制器》这两门课程所选择的教材在内容的设置上有很多重复的部分, 如低压电器的部分、电动机的控制类、可编程控制器基本指令等部分内容在这两门课程中都有涉及, 只是详略侧重点不同。这样, 如果两门课同时都开, 就造成了一种学时上的浪费。但是, 又不能单纯的将某一门课程去掉。因为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中, 虽然也讲到了可编程控制器的相关知识, 但讲得较为粗略, 如果没有《可编程控制器》这门课程的相关知识作为基础的话, 学生很难理解、接受;而同样, 在《可编程控制器》这门课程的内容中, 会牵涉到很多低压电器、电动机的控制类的知识, 这部分知识又是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这门课程里所重点讲的。

3) 由于受客观条件和传统控制技术的限制, 本课程的课程设计仅能进行一些理论方面的验证, 一般都没有进行实践性训练。因此, 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吃力, 这样就激不起学生的兴趣, 老师在教学中也没有成就感。

2 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 是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以岗位要求、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 理论知识“必须够用”为原则, 具有鲜明的行业性、岗位性和操作性。根据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多样性与选择性、大专门化与小专门化”的培养模式, 结合以上提出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课程设计改革, 我们作了如下的教学改革设想并逐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2.1 教学内容的适当调整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内容分为继电接触电气控制技术和可编程控制技术两大模块, 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需要, 我们对教学内容做如下改革:

1) 适当调整教材的内容。教学内容要体现最新的科学知识, 与时俱进, 对教材中已过时的知识该删的就删, 把与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时补充进去, 使教学内容跟上时代步伐。

具体做法:一方面我们在教材的选择上进行了调整, 选择了比较适合专科学生的教材。适当地删减了部分传统接触继电器的控制内容, 一定程度上增加可编程控制技术模块的内容。另一方面, 我们尝试将《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和《可编程控制器》这两门课程紧密的有机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将原本60学时的《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和70学时的《可编程控制器》这两门课程, 融合成一门90学时的《机床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来讲。

2)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根据高职教育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 突出应用性、实践性, 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我们将实验课的学时由10学时增加至20个学时。

3) 教学内容要注重实用, 让学生能看懂、能学会、能用上, 不拘泥于原有的条条框框, 不盲目追求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适当减少理论公式的推导。

2.2 教学方法的大胆改革和创新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采用“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叉进行, 这样不仅可以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性, 以及理论服务于实践的从属性, 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可以避免连续上理论课使学生感到枯燥, 边学边干, 不断充实和巩固理论知识, 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的学习, 使学生真正“学做合一”。

在理论教学中, 一要精讲, 重点突出。老师要深入把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 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课程教学中, 抓住重点, 讲透难点。如讲解可编程控制器 (PLC) 时, 结合现今机床电气中所用的PLC大多采用欧姆龙或西门子公司生产的PLC产品, 很少采用其他公司的PLC产品的现状, 因此应侧重讲解前两种产品。二要以学生为主体, 实施分层教学。机电一体化专业领域的人才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操作型三种, 专科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和操作型人才, 可以设定为机床操作、数控机床编程工艺、机床设备维修、机床设备营销等职业岗位。针对不同的职业岗位, 培养目标各有针对性, 知识和能力结构各有特点。三要采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学习、分析、讨论, 使学生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 实验内容的安排一定要合理。专科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重心, 教学的着眼点是实践能力, 因此要大大加强实验课, 在实验课的安排上要合理。实验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演示性实验, 对一些实验过程简单, 只对某一理论或现象起说明作用的实验, 通常采用演示性实验。例如在讲常用电器元件的知识及电动机点动控制的内容时, 如果配备的有相关实验室的话, 可以考虑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去讲解, 教师拿着实物, 一边讲, 一边演示, 效果会非常好。另一类实验是验证性实验, 即验证已有的规律和学习过的理论知识, 通过电动机点动、正反转、降压起动和制动控制及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维修与调试实验, 可以培养学生具有控制线路的接线、维修与调试的初步能力。

3 小结

根据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这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的改革, 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不仅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综合的课题, 涉及面非常广泛, 如师资力量的建设、教辅人员结构的配备和教学环境的建设等诸多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这些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进程中进一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熊幸明等“.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改革初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4 (6) .

[2]茹秀荣.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6 (6) .

[3]夏燕兰.高职两年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9) .

[4]安徽新华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7月.

[5]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改工程2011年度项目指南2011年4月.

[6]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彰显民办高校特色2010年7月.

[7]鲁远栋.机床电气控制技术[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3.浅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 篇三

【关键词】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现场维修;技术发展

1.我国从2003年开始就成了全球最大的机床消费国,也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数控机床进口国

目前正在提高机械加工设备的数控化率,1999年,我们国家机械加工设备数控化率是5-8%,目前预计是15~20%之间。

因此,随着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数控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微处理器为基础,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标志的数控设备,已在我国批量生产、大量引进和推广应用,它们给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并带来很大的效益。

“九五”期间,为促进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机床工具行业针对我国数控机床产量低、形不成规模,提出了数控机床产业化。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数控机床生产已有一定规模,技术也有一定基础,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产品,数控机床的可供品种超过了1000种。

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是机床使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控制系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的高低。

2.下面就对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部分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数控机床一般由NC控制系统、伺服驱动系统和反馈检测系统3部分组成。数控机床对位置系统要求的伺服性能包括:定位速度和轮廓切削进给速度:定位精度和轮廓切削精度,精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在外界干扰下的稳定性。这些要求主要取决于伺服系统的静态、动态特性。对闭环系统来说,总希望系统有较高的动态精度,即当系统有一个较小的位置误差时,机床移动部件会迅速反应。下面就位置控制系统影响数控机床加工要求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2.1加工精度

精度是机床必须保证的一项性能指标。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位置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因此位置精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位置精度,一方面是正确选择系统中开环放大倍数的大小,另一方面是对位置检测元件提出精度的要求。可以说,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主要由检测系统的精度决定。分辨率不仅取决于检测元件本身,也取决于测量线路。在设计数控机床、尤其是高精度或大中型数控机床时,必须精心选用检测元件。所选择的测量系统的分辨率或脉冲当量,一般要求比加工精度高一个数量级。总之,高精度的控制系统必须有高精度的检测元件作为保证。

2.2开环放大倍数

在典型的二阶系统中,阻尼系数x=1/2(KT)-1/2,速度稳态误差e(∞)=1/K,其中K为开环放大倍数,工程上多称作开环增益。显然,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是影响伺服系统的静态、动态指标的重要参数之一。

一般情况下,数控机床伺服机构的放大倍数取为20-30(1/S)。通常把K<20范围的伺服系统称为低放大倍数或软伺服系统,多用于点位控制。而把K>20的系统称为高放大倍数或硬伺服系统,应用于轮廓加工系统。

假若为了不影响加工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和精度,希望阶跃响应不产生振荡,即要求是取值大一些,开环放大倍数K就小一些,若从系统的快速性出发,希望x选择小一些,即希望开环放大倍数一增加些,同时K值的增大对系统的稳态精度也能有所提高。因此,对K值的选取是必需综合考虑的问题。换句话说,并非系统的放大倍数愈高愈好。当输入速度突变时,高放大倍数可能导致输出剧烈的变动,机械装置要受到较大的冲击,有的还可能引起系统的稳定性问题。这是因为在高阶系统中系统稳定性对K值有取值范围的要求。

2.3提高可靠性

数控机床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设备,如果发生故障其损失就更大、所以提高数控机床的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可靠度是评价可靠性的主要定量指标之一,其定义为: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对数控机床来说,它的规定条件是指其环境条件、工作条件及工作方式等。这里的功能主要指数控机床的使用功能,例如伺服性能等。

2.4宽范围调速

在数控机床的加工中,伺服系统为了同时满足高速快移和单步点动,要求进给驱动具有足够宽的调速范围。

3.机床的控制系统在使用中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结合实际应用,下面对一些故障进行分析

从所使用的元器件类型上.电气控制系统故障通常分为“弱电”故障和“强电”故障两大类,“弱电”部分是指控制系统中以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为主的控制部分。数控机床的弱电部分包括CNC、PLC、MDI/CRT以及伺服驱动单元、输为输出单元等。

“弱电”故障又有硬件故障与软件故障之分。硬件故障是指上述各部分的集成电路芯片、分立电子元件、接插件以及外部连接组件等发生的故障。软件故障是指在硬件正常情况下所出现的动作出锗、数据丢失等故障,常见的有,加工程序出错,系统程序和参数的改变或丢失,计算机运算出错等。

“强电”部分是指控制系统中的主回路或高压、大功率回路中的继电器、接触器、开关、熔断器、电源变压器、电动机,电磁铁,行程开关等电气元器件及其所组成的控制电路。这部分的故障虽然维修、诊断较为方便,但由于它处于高压、大电流工作状态,发生故障的几率要高于“弱电”部分。必须引起维修人员的足够的重视。

故障排除方法。

3.1初始化复位法

由于瞬时故障引起的系统报警,可用硬件复位或开关系统电源依次来清除故障,若系统工作存储区由于掉电,拔插线路板或电池欠压造成混乱,则必须对系统进行初始化清除,清除前应注意作好数据拷贝记录,若初始化后故障仍无法排除,则进行硬件诊断。

3.2参数更改,程序更正法

系统参数是确定系统功能的依据,参数设定错误就可能造成系统的故障或某功能无效。有时由于用户程序错误亦可造成故障停机,对此可以采用系统的块搜索功能进行检查,改正所有错误,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3.3调节,最佳化调整法

调节是一种最简单易行的办法。通过对电位计的调节,修正系统故障。最佳化调整是系统地对伺服驱动系统与被拖动的机械系统实现最佳匹配的综合调节方法,其办法很简单,用一台多线记录仪或具有存储功能的双踪示波器,分别观察指令和速度反馈或电流反馈的响应关系。通过调节速度调节器的比例系数和积分时间,来使伺服系统达到即有较高的动态响应特性,而又不振荡的最佳工作状态。在现场没有示波器或记录仪的情况下,根据经验,即调节使电机起振,然后向反向慢慢调节,直到消除震荡即可。

3.4备件替换法

用好的备件替换诊断出坏的线路板,并做相应的初始化启动,使机床迅速投入正常运转,然后将坏板修理或返修,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排故办法。

4.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未来发展的趋势

a.继续向开放式、基于pc的第六代方向发展。基于pc所具有的开放性、低成本、高可靠性、软硬件资源丰富等特点,更多的数控系统生产厂家会走上这条道路。至少采用pc机作为它的前端机,来处理人机界面、编程、联网通信等问题,由原有的系统承担数控的任务。pc机所具有的友好的人机界面,将普及到所有的数控系统。远程通信,远程诊断和维修将更加普遍。

b.向高速化和高精度化发展。这是适应机床向高速和高精度方向发展的需要。

c.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在计算机领域的不断渗透和发展,数控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润孝.机床数控原理与系统[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2]曹琰.数控机床应用与维修I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

[3]陈吉红.数控机床实验指南[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3.

4.机床电气控制论文 篇四

【摘要】本文介绍了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与驱动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分析了故障树分析方法以及3F分析方法的特点,并阐述了元件质量、制造工艺水平、虚接虚焊、电源问题以及机械噪声等因素对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与驱动系统的可靠性影响,指出了对电气控制与驱动系统采用分立模块结构,可以有效的提升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关键词】电气论文

1前言

随着科技快速的发展,制造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以及创新,而数控机床则是制造技术最为重要的载体,数控机床的发展以及可靠运行对于制造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数控机床的发展,而数控机床的可靠性更是评价数控机床先进性与否的关键性指标。在数控机床之中,电气控制与驱动系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子系统,同时也是数控机床中最易发生故障的系统。所以,要想确保数控机床的运行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必须要确保电气控制与驱动系统具有非常好的可靠性。在对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与驱动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时,故障树分析的方法极为重要的一种可靠性分析方法。由于故障树分析方法具有非常强的系统性,所以,故障树分析方法也被应用在很多的领域之中。不过,现阶段数控机床技术不断的革新与发展,数控机床的结构也更加的趋于复杂化,数控机床的故障发生也逐渐的突显出了动态失效的特点。所以,故障树分析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对复杂数控机床结构的动态失效问题分析的要求,也逐渐的出现了基于动态失效的故障分析方法。近年来,3F技术开始出现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在分析系统可靠性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的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被用来分析不同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2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与驱动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2。1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与驱动系统的故障树分析方法

在数控机床的运行过程中,对于运行的可靠性有着极为重要影响的便是电气控制与驱动系统。在数控机床之中,位于机床内部不同部位之中的一些电气元件和相应的连结线路便属于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与驱动系统,其也是数控机床中极为关键的一个子系统。而且在数控机床之中,该子系统发生故障的概率是最高的,同时也是对于数控机床可靠性影响最大的一个子系统。在对数控机床进行可靠性分析的过程中,应用的最为多的一种方法便是故障树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已经在很多的领域之中得以应用。通过故障树分析方法,能够找出系统中所发生的一些基本的故障、故障产生的具体原因以及故障事件出现的概率大小等。所以,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进行可靠性的分析是极为必要的。故障树分析方法最早是在上世纪的60年代初由美国学者Watson所提出的,其主要是用来对结构相对复杂的一些系统进行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的相关评价工作。并且,在之后也逐渐的`对故障树分析方法进行了一定的完善与改进,使得该分析方法在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更为广泛,故障树分析方法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在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时,若想防止形成一个不正确的故障树模型,要对构建故障树的一些边界条件加以严格的确定,并且也应当对一些事件进行严格的定义。同时,在构建故障树的过程中,也不能出现有所遗漏的问题,应当自上向下对故障树进行逐级的构建。

2。2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与驱动系统的3F分析方法

3F分析方法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而得到的,其能够有效的使系统中的故障得以减少或者彻底的消除,可以最大限度的确保系统的运行具有可靠性。通过利用3F分析技术,能够对系统中的故障模式、危害进行分析,还可以进行故障树分析,同时也能够进行故障的分析以及纠错处理,是确保系统可靠运行的一种有效以及实用的分析方法。

3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与驱动系统的可靠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3。1元件的质量

在对以往对数控机床的维修经验来看,导致数控机床运行故障的原因,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元件的质量出现问题而导致的。(1)对于数控机床的一些外围电气元件来说,会使用到一些接触式的机械元件,例如,继电器以及接触器等元件。若是这些元件的质量较差,极易的导致数控机床中电气控制与驱动系统发生不稳定的问题。在这些接触式的机械元件之中,所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主要是触点位置处的簧片不具有良好的弹性,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疲劳问题,在动静的触点位置,接触过程中所形成的电阻较大。同时,受到外界环境温度升高以及元件的骨架发生一定的形变等因素影响,极易的导致这些接触式的机械元件出现失灵问题。(2)电容器元件出现失效问题同样也将出现一些噪声,尤其是电容器的形状为管状时,在引出线和内部的电极发生接触的过程中,要是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时,极易的产生较强的噪声,如果问题较为严重时,极有可能使得电解液发生并流问题,并流至电极以及引线的中间位置处,从而引发漏油现象,使得两者的接触电阻急剧增加,几乎的等同于将两者切断。并且,电容器的内部绝缘层易发生老化以及破坏问题,导致电容器的内部出现一定的放电现象,同样会导致非常大的浪涌冲击问题产生。

3。2制造工艺水平

(1)虚接虚焊。进行电气控制与驱动系统的安装作业时,对于导线端子应当充分的压紧,避免出现松动问题,要不然极易导致一些接触问题以及腐蚀问题的发生,使得在接触位置处的发热量急剧增加,接触位置的电阻值会急剧的增大。若在这一时期内有干扰电流的出现,那么接触位置便会形成非常大的电压降。而若是电压属于放大器装置的输入电压,那么会导致放大器在进行电压输出的过程中,存在极大的噪声电压。而对于一些焊接元件,若是发生虚焊问题。那么,在管脚的位置处易出现元件的锈蚀问题,虽然元件刚开始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但是在较长一段时间之后便会诱发一些噪声电压的出现,使得系统受到极大的干扰,引起系统的可靠性不良问题。(2)电源问题。在电气控制与驱动系统中,计算机装置发生故障的原因很多情况下是由于电源出现一定的故障而引起的。由于电源经常的会受到各个因素的干扰,所以电源极易出现一些较强的噪声,而会对电气控制与驱动系统造成可靠性极大的不良影响。另外,由于电网在供电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供电不稳定的问题,同样也极易的导致系统产生一定的波动,使得系统的可靠性受到较大的影响。因为不同的企业之间的用电具有相对大的差异性,仅仅是电网中电压出现波动情况,就会产生相对大的误差,另外,在输送的线路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谐波干扰,也易导致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不稳定,使系统极易发生故障。(3)机械噪声。数控机床自身的固定结构或者一些传动的装置,在数控机床的运行时,若是由于设计以及安装等一些原因而未能全面的考虑周全,便易导致数控机床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较为严重的振动,也可能导致个别的器件的振动频率和电机发生转动的频率相同,形成共振现象。而若是这些元件所在的电路之中含有谐波电路的电容装置或者是电感线圈装置时,便会导致一定的干扰问题出现。若是一些接触式的机械器件发生振动,极易导致压力的不断变化而引起接触位置的接触不良问题出现,而电流在经过此位置时就会形成相应的电压波动,从而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4结语

5.传统机床电气控制的维修实践 篇五

传统机床电气控制的维修实践【1】

摘 要: 结合工作经验,简要阐述传统机床电气设备的检修程序、方法、要点,以及部分维修技巧,对机械加工企业电气维修人员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传统机床;电气控制;维修实践

随着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新型机床主要依据CPU控制,大大简化电气控制器件,减少控制环节,提高控制效率和可靠性。

但是,在部分中小型机械加工企业,传统机床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对这部分机床的电气控制维修主要依靠员工的传帮带,院校教育涉及较少,对年轻人员来讲,这项维修工作不易熟练掌握。

本文通过浅显论述,使维修人员快速掌握维修的主要方法和技巧。

1 传统机床电气设备维修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条件

1)熟悉工作原理。

要掌握各控制部件、执行部件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结构,熟悉各种电机的应用范围和工作特性,各种接触器、继电器的使用参数和主要结构,以及各规格导线的工作电流,以及电磁阀、制动器、放大机等工作部件的相关知识。

另外,对车床、铣床、刨床、磨床、镗床、剪板机、折弯机、起重机、液压站等各种加工设备的主要工作原理、执行机构、工作程序有较为熟悉的了解,也是电气设备维修的必备条件,既要懂电,又要懂机。

2)掌握电气原理。

对电气控制的维修,主要是依据机床的电气原理图及各元器件位置排列图,同时要熟知线路连接走向。

最好把各种机床原理图分门别类整理出来,熟悉各种机床的控制相似和相近部分,找出差别以及各自独有的控制方式,对各基本控制单元熟悉组合运用,如继电器自锁与正反转互锁、点动与自动,超载保护、过压保护、过电流保护、超行程保护,y-△启动、延时启动、延时停止等。

俗话说“熟能生巧”,熟练掌握机床电气控制的维修技术,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别人几天修不好的机床,你可能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手到病除。

3)勤学多记。

由易而难,由难而易,先掌握简单机床电气维修,再逐步掌握复杂机床电气维修。

传统机床电气控制中,龙门刨床属于比较复杂较不易维修的,其电气控制包括交流拖动电机、直流发电机、直流电动机、电机扩大机、励磁机等,包含电压给定、电压反馈、电压稳定、电流反馈、欠补偿制动等诸多控制回路。

因为其线路复杂,牵扯元器件多、执行机构多、维修知识点多,对电气维修人员有较高的技术要求。

一般来讲,如果能够熟练维修龙门刨床电气控制的话,其他传统机床的电气维修一般不成问题。

一定记住,再复杂的线路也是由基本的简单回路组成的,遇到复杂的设备,要按照其功能、执行机构予以分解,一步一步摸清各控制单元、各控制回路的工作原理和最终控制结果。

出现故障后,要先确认该故障回路中的可靠部件,再寻找可疑部件。

4)另外要准备必要的扳手、钳子、螺丝刀、万用表、兆欧表等工具,预备常用的备品备件、连接导线,包括各种规格的熔断器、熔体、开关、电刷、继电器等。

2 传统机床电气设备的检修程序

2.1 分析故障原因

对于有故障的机床电气设备,应先询问操作者产生故障的前后经过及故障现象,包括故障外部表现、大致部位、发生故障时环境情况,如有无异常气体、明火、热源是否靠近电器、有无腐蚀性气体侵入、有无漏水、是否有人修理过、修理的内容等等。

分析故障发生在那个程序段?故障发生在多高速度下?以前是否发生过类似故障?现场还有何异常情况?然后根据电路原理和结构特点,初步分析形成故障的几种可能性,排除不可能产生故障的部分。

把问题分析透彻,基本上就解决了一半。

检查电路故障时,要理清查看电气与机械的运作关系,确认属于机械故障还是电气故障,同时要确认是否是由于机械故障引起的电气故障,若是则要同时检修机械部分,才能再次投入运转。

2.2 初判故障点

对于故障机床不要盲目运转,以免故障进一步扩大,造成更大损失,可以先通过静态观察、断电测试等手段对设备进行检修。

一是进行静态观察,看有关电器外部有无损坏,是否存在断路、短路 、漏电、破损等现象,熔断器、断路器、热继电器是否因过载等原因引起保护性故障,电器有无进水、油垢,开关位置是否正确等。

二是对脏污的电气设备,如按钮、接线点、接触点进行检查、清洁,部分故障是由脏污及导电尘块引起的,一经清洁往往会排除部分故障。

三是对线路断电测试,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利用万用表、兆欧表检查线路和器件的通断以及绝缘工况,确认故障部位。

2.3 确定故障点

对于自动运转或者连续性运转的机床,大多数要通过运转观测和运转测试才能判断出故障点,不过一定要在排除机械过载、电气短路、漏电等前提条件下,确定不会造成故障扩大和人身、设备事故后,才能进行运转检修。

一是排除机械零件无过载故障后,再进行电气方面的检查,以免引起其他机械或电气部件的更大损坏。

二是首先检测电源,电源部分的故障率在整个故障设备中占的.比例很高,所以先检修电源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三是采用部分运转方法,对各运转单元分步骤单独运转,缩小故障范围,最后在自动运转,检查各部分的协调性。

五是将主回路断电,使控制线路空运转,注意检查电器的温升及电器的动作程序是否符合电气设备原理图的要求,从而发现故障部位。

六是利用测量工具通过对各工作点的交直流电压、电流测量,并与正常值比较,判明故障所在。

七是短接法,用一根良好绝缘的导线,将所怀疑的断路部位短路接起来,如短接到某处,电路工作恢复正常,说明该处断路。

2.4 修复或更换故障器件

确定故障点以后,对故障部件予以拆卸,拆卸前要充分熟悉每个电气部件的功能、位置、连接方式以及与周围其他器件的关系,对照原理图标明的线号拆除连线,必要的情况下,一边拆卸一边画草图,并记上标记,防止更换器件接错线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对于连续烧坏的元器件应查明原因后再进行更换,可能真正的故障点还没有找到。

更换部件的规格参数也要匹配,特别是机床出厂时间较早,更换部件目前已经淘汰使用,需要其他系列替换的情况下,一定要留足负荷安全系数,对主要工作部件宁大勿小。

2.5 调试运转机床

故障排除后,再进行运转调试,一般遵循先静态后动态、先局部后整体、先慢速后快速、先空载后负载的原则进行。

先断开机床的主电源回路,调试控制回路;先分别调试各个局部工作执行机构,再联合调试各机构协调统一性以及自动工作流程;先低速调试正常,再根据工艺要求逐步提速,一般不要超过其最高工艺车速;空车调试正常以后,再逐步增加工作负荷。

调试的时侯,要和操作者配合好,随时做好停车和拉闸准备,注意观察机床设备和电气设备的声音、味道、温度等,确保检修彻底成功。

机床电气控制教学实践的体会【2】

摘 要:传统的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教学是我院机电专业维修电工必修的实验课程。

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理论分析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机床控制线路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在实际授课过程当中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理论分析;排故演示;实践操作;考核

机床控制线路是我院机电专业维修电工必修的实践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的实验课。

该课程通过介绍几种典型机床的结构、动作过程、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可以使学生掌握机床控制线路的设计、选料、原理分析及如何正确排除故障,让学生掌握了机床的工作原理和安装接线及工艺要求,突出了实践性。

为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提高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搞好机床控制线路教学提出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1 带学生到企业、校办工厂实地参观,增加感性知识

因为机床设备比较昂贵,品种类型又比较多,一般学校设备不足,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但学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到社会上直接应用操作人员,如果学生对机床设备没有一个直观的、感性的知识,教学效果肯定不会理想,因为单纯讲解、分析线路原理图,学生不能把机床结构与运动方式结合起来。

比如X62W万能铣床由两个手柄操作四个行程开关实现工作台六个方向运动,T68镗床一台电机可拖动多个运动部件运动,学生难以理解,造成课堂教学与实践的脱节。

反之如果在授课之前先让学生亲眼看看、摸摸设备,并且在操作人员协助下,亲自操作设备,了解机床设备的结构及加工工艺要求,知道了机床在实际生产当中的作用,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而且这一教学环节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教学效果很好。

2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注重理论分析

在讲机床线路排故时,首先明确排故的基本方法和思路,通过线路工作原理分析,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知道查找故障关键的一步就是找到该设备的原理图,吃透吃懂原理图,在分析原理图时我采用边设问边讲解,通过学生与老师默契配合来完成原理分析,效果不错。

比如讲解T68镗床时,采用下列几个教学环节:

1、介绍每一个电气元件作用:该环节不仅对按钮开关各按钮启、停操作的应用讲解,还要对行程开关的SQ3、SQ1、SQ4、SQ2作用详细介绍,为线路分析原理打好基础,其它元件在前面线路中均已涉及,学生已有能力自己分析。

2、将线路总体上分成几大环节

(1)动力电路部分:从厂房动力线路接入机床电动机线路及总开关。

在这方面要学会计算机床电动机总功率的负荷大小,所配总开关的型号及操作位置的安装要求,对动力线路接线要求与安全事项提出严格要求。

并对机床电气设备的详细位置与开启方法进行熟悉和了解。

(2)主电路部分:从主电路中可以知道有什么样的控制要求,如有没有正反转、制动,是否采取降压起动等等。

(3)照明线路及指示电路部分:这部分电路比较简单,几乎任何一台机床设备当中都有,在讲解中可采取提问方式,如照明电路的作用,HL灯的作用等。

(4)辅助电路部分:介绍辅助线路时可采用边分析边讲解的方法,通过主电路分析可知主轴电机M1既可低速正反转,又可高速正反转。

3、在进行完上述四个环节之后对镗床原理进行综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为系统,从而对整个机床线路有了全面的认识。

也就是说在分析线路原理时可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明确哪部分控制线路控制哪部分主电路,各元件各部分电路的作用,形成正确思维,为排除机床线路故障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所学线路进行安装接线并通电试验,将理论转为实际的技能

机床线路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培养学生设计线路与分析线路的能力,更要注重实际操作,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材料和时间,通过接线实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掌握机床控制线路安装接线工艺要求。

为了让学生们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没有一定的训练量是达不到要求的。

另外,在安装接线的过程中,学生对机床的工作原理又会进一步加以分析,即提高了动手能力,又使学生了解了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 机床线路故障排除这一教学环节采取演示法

机床线路排故,既是授课过程中的重点又是难点,在实际工作中,一旦机床出现电气故障,怎么检修、如何确定检修步骤很重要。

在讲解前先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万用表等,除了采用前面的讲解法,讲明排故具体思路与方法外,在教学之前,应该准备好需排故的线路模拟板,在该模拟板上老师事先设置好故障,然后示范操作,演示排故过程,这一环节需要学生注意力集中,跟上老师思路。

6.数控机床知识点期末总结 篇六

4数控机床的精度指标包括: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分辨率与脉冲当量,分度精度定位误差影响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重复定位误差影响批量加工零件的一致性。5

6常用的主轴轴承:滚动轴承和静压滑动轴承

8数控机床上实现直线进给运动的形式有:丝杠副,齿轮齿条副,直线电动机 10 最常用的丝杠副是滚珠丝杠

11滚珠丝杠采用双螺母结构消除轴向间隙

12常见的双螺母丝杠消除间隙的方法:垫片调隙式,螺纹调隙式,齿差调隙式 13常用的消除齿轮传动间隙的方法有刚性调整法和柔性调整法

刚性调整法分为偏心套调隙、垫片调隙、斜齿轮调隙

柔性调整法分为直齿轮的调隙、斜齿轮的调隙、锥齿轮的调隙

14自动换刀装置根据其组成结构可分为回转刀架式、转塔式和带刀库式

15带刀库式自动换刀装置换刀方式:无机械手交换刀具式、机械手交换刀具式 16链式刀库的优点是:结构紧凑,布局灵活,刀库容量大,可实现“预选”,换刀时间短

17加工程序编制方法主要分为: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

18一个完整的加工程序必须有程序开始部分,若干个程序段和程序结束部分 19一个程序段是由一个或若干个指令“字”组成,指令代表某一个信息单元,一个指令“字”由地址符和数字组成,它代表机床的一个位置或一个动作;每个程序段结束处有程序段标志符,表示该程序段的结束。S和F功能指令均为模态指令加工工序划分原则是:工序集中原则和工序分散原则顺铣:切削速度V与进给速度Vf方向相同

逆铣:切削速度V与进给速度Vf方向相反从哪些方面可以衡量数控机床水平?

1)中央处理单元(CPU)

2)分辨率和进给速度

3)多轴联动功能

4)显示功能

5)通信功能

此外,伺服系统是直流还是交流;是交流模拟伺服还是交流数字伺服;以及可

编程序控制器功能的强弱,都是衡量数控档次的标准什么是定位精度与重复定位精度?

定位精度:指数控机床工作台等移动部件实际运动位置与指令位置的一致程度重复定位精度:指在相同的操作方法和条件下,多次完成规定操作后得到结果的一致程度 3 数控机床对主轴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主轴转速高,变速范围宽,并可实现无级变速

2)主轴传动平稳,噪声低,精度高

3)具有良好的抗震性和热稳定性

4)能实现刀具的快速和自动装卸主轴轴承配置有几种形式?

1)双列短圆柱滚子轴承和60°角接触球轴承组合特点:使主轴获交大径向和轴向刚度,可满足机床强力切削,普遍应用于

各类数控机床主轴,后支承也可采用圆柱滚子轴承,进一步提高后支承径向刚度

2)前轴承采用高精度调心球轴承

特点:前支撑采用背靠背组配方式,具有良好的高速性能,但承载能力较

小,适用于高速轻载和精密数控机床

3)单列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组合特点:使主轴承受较重载荷(尤其是较强的动载荷),径向和轴向刚度高,安装和调整性好,适用于中等精度、低速与重载的数控机床主轴三种调隙方式的优缺点?

1)垫片调隙 优点:结构简单,刚性好

缺点:调整不便,滚道有磨损时不能随时消除间隙和进行预紧

2)螺纹调隙 优点:结构简单,调整方便

缺点:调整精度较差

3)齿差调隙 优点:调整方便,可获精确地调整量预紧可靠,不会松动缺点:结构较为复杂,尺寸较大滚珠丝杠的支撑有哪些形式?

1)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特点是结构简单,轴向刚度低,适用短丝杠和垂直布置

丝杠,一般用于数控机床的调整环节和升降台式数控铣床的垂直坐标轴

2)一端固定一端浮动:轴向刚度于1)形式相同,丝杠受热后有伸长余地,需

保证螺母与两支承同轴,这种配置结构复杂,工艺较困难,适用于较长的丝杠或卧式丝杠

3)两端固定:轴向刚度越是一端固定式的4倍,固有频率高,可预拉伸,一端

装有碟形弹簧和调整螺母,使丝杠保持恒定预紧力,但结构和工艺复杂 7 预拉伸滚珠丝杠的目的?

采用预拉伸的方法可以减小丝杠的热变形,这种方法是加工滚珠丝杠时,使螺距略小于名义值,装配时对丝杠进行预拉伸,即使其螺距达到名义值,当丝杠工作受热,丝杠中的拉应力补偿了热应力,从而减小热伸长加工工序划分方式有哪些?

1)按零件装夹定位方式划分工序

2)按加工用刀具划分工序

3)按加工部位划分工序

4)按粗、精加工划分工序什么是数控加工走刀路线?

走刀路线是指加工过程中刀具相对于被加工零件的运动轨迹和方向。它不但

包括了工步的内容,也反映出工步顺序,而且与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密切相关。确定走刀路线要考虑哪些原则?

1)使工件表面获得所要求的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2)应尽量减少进、退刀时间和其他辅助时间,减少空进给时间

3)选择合理的进、退刀位置,尽量避免沿零件轮廓法向切入或进给中停顿以免

留下刀痕

4)尽量使进给路线最短,使程序段数减少,一提高加工效率

5)为保证工件轮廓表面加工后的粗糙程度要求,最终轮廓应安排在最后一次走

刀中连续加工出来

6)使到位点数值计算容易,以减少编程工作量

7)一般先加工外轮廓,再加工内轮廓,先完成对零件刚性影响小的工步,后完

成对零件刚性影响大的工步,以免工件刚性不足影响加工精度

8)要选择工件加工变形尽可能小的路线,对横截面积小的细长零件或薄板零件

应采用分几次走刀加工到最后尺寸或按对称去余量法安排走刀路线

此外,确定加工路线时,还要考虑加工工件的加工余量,机床于刀具的刚

7.机床电气控制期末总结 篇七

1 电气控制总体设计

1.1 机械设计

总体布局采用X、Y轴分立式结构, 装配简单, 两方向运动质量基本相同。X、Y轴的电机带动滚珠丝杠旋转, 通过螺母副带动工作台在X、Y方向上移动。Z轴结构对于高速钻孔极其重要, 设计和制造严格保证驱动电机主轴和钻孔主轴共线。采用上端固定下端悬臂丝杠结构, 采用弹性联轴器。滚珠丝杠和导轨采用国际知名品牌。机床底座, 横梁, 工作台采用全花岗石, 保证高精度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

1.2 电气控制原理

机床基本工作原理如下图1所示:

这个系统的工作原理是, 机读取文件信息, 把数据传递给SIMOTION D, 再根据这些收到的数据控制电机模块驱动电机带动工作台进行位置控制, 光栅尺实时检测工作台的位置信息并传递给SIMOTION D, 实现对工作台进行位置调整满足对位置的精度要求。由于光栅尺信号不能直接识别, 所以通过传感器模块转换为标准的信号传递给SIMOTION D。被接收到主轴的转速信息通过模拟量模块输出一个相应的电压控制变频器驱动主轴转动。工作台的工作状态可以通过多个传感器如接近开关、断刀检测传感器、深度检测传感器等检测到并传入系统。这些传感器的信号先送到扩展模块中, 再送入SIMOTION D中, 运用强大的工艺处理、逻辑处理能力, 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 从而完成整个的加工任务。

2 PCB数控机床电气控制

为了实现较高的控制精度, 采用变频器、电机、光栅尺构成全闭环控制系统。同时为了提高生产率, 数控机床具有工件自动夹紧、机械手自动换刀、断刀检测、通信检测自动建立通信连接以及刀位检测等多种功能, 实现机床监控的自动化。

2.1 硬件结构

数控机床是由上位机软件、下位机软件、硬件电路和机械部分组成。硬件电路负责机床的驱动、各部分之间信息的传递以及系统的保护等。

(1) 机械手换刀。

机械手为气动型有两个自由度, 向上伸出机械臂和刀具加紧。分别通过对电磁阀的开关控制实现对机械手气缸进气控制使机械手可以自由的伸出、收回、加紧刀具和松开刀具。为了刀具被正确的放回刀库, 机械手的伸出长度可以由SIMOTION D控制, 实现方式为机械手的运动活塞带有磁性, 在气缸外壁安装磁性感应开关, 当机械手运动到某一位置时感应开关接通, SIMOTION D收到信号后立即关闭机械手的进气路达到机械手限位目的。

(2) 断刀检测。

短刀检测采用光纤传感器, 为OC门形式, 三根接入线可以直接接24V电源, 信号线可以通过电阻介入24V构成电平输出。传感器的一根光纤输出一束红外线, 另一根光纤接受这束红外线, 这样可以通过是否被遮挡判断道具是否失效。其原理图如图2所示。

2.2 系统功能模块

软件的设计是整个系统的组成部分, 是硬件按照要求工作的指挥者。下位机软件是运行在SIMOTION D上的程序, 负责从上位机接收数据并控制执行部件工作和检测机床状态的任务。已经组态好轴以后就可以通过程序对轴进行操作。SIMOTION D内部程序是由操作系统调用的, SCOUT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功能块方便调用。

(1) 轴使能功能块。

此功能块主要是对即将启动的轴进行初始化。在启动一根轴之前必须先对此轴进行使能。步骤为在中选择要使能的轴, 选择使能方式。

(2) 轴的位置控制功能块。

轴的位置控制功能块是驱动一根轴运动到指定的位置。

(3) 轴的回零功能块。

对于非绝对值编码器, 每次系统上电轴必须回零以确定轴的当前位置。

(4) 关闭轴功能块。

在轴不再启动时可以关闭轴。在关闭轴后如果在操作轴运动是非法的会造成停机。

2.3 调试结论

本系统具有6根轴, 使用了接近开关、深度检测传感器、机械手、压力传感器和变频器等多种输入输出器件, 各器件之间的相互融合性对系统的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本系统的调试工作极为重要。经过空载调试、主轴调试、传感器工作参数调试、自动换刀和上位机控制调试, 可以知道, 高精度PCB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是成功的, 具有高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具备较高的动态特性与快速反应能力。其中电机调试中的低速鸣叫与其载波频率相关, 而一般鸣叫则与其电流增益相关, 严重的振动则是伺服增益参数需要较大调整, 也就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寥常初.PLC编程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7) .

[2]邱公伟.可编程序控制器网络通信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7) .

[3]王永华等.现代电气控制及应用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版社, 2005, (3) .

[4]任玉田.机床计算机数控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 (9) .

8.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教学方法 篇八

【关键词】机床电气控制;教学方法;理论;实践

机床控制线路是我校维修电工专业必修的实践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的教材。该课程通过介绍几种典型机床的结构、动作过程、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可以使学生掌握机床控制线路的设计、选料、原理分析及如何正确排除故障,让学生掌握了机床的工作原理和安装接线及工艺要求,突出了实践性。为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提高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本人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搞好机床控制线路教学提出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适时而巧妙地启迪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学会动脑筋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它也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在控制线路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学KM控制单向运转电路,当该电路通电试车后,即进行KM控制的正反转线路。这时采用对比启发教学启发学生能完成电动机正转方向电路,那么电动机反转方向控制电路是否也是一样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在主电路上改变电源相序,在控制电路上是相同的。这样,学生学会了在电动机单向正转的基础上,采用同样的元件和控制原理实现电动机正、反两个方向的控制电路,采用对比启发教学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利用实际操作中出现疑难问题启发学生,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一个人的经验;就是他在工作实践过程中不断地碰到疑难问题又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加以解决,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学生没有经验,就是因为他们很少参加实践活动,很少碰到疑难问题。因此,在实习教学中,多提问,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互相渗透。

二、无法在课堂上演示的环节进行视频录制,给学生放映或到企业、校办工厂实地参观,增加感性知识

因为机床设备比较昂贵,品种类型又比较多,一般学校设备不足,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但学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一线人员,如果学生对机床设备没有一个直观的、感性的知识,教学效果肯定不会理想,因为单纯讲解、分析线路原理图,学生不能把机床结构与运动方式结合起来。比如X62W万能铣床由两个手柄操作四个行程开关实现工作台六个方向运动,T68镗床一台电机可拖动多个运动部件运动,学生难以理解,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反之如果在授课之前先让学生亲眼看看、摸摸设备,并且在操作人员协助下,亲自操作设备,了解机床设备的结构及加工工艺要求,知道了机床在实际生产当中的作用,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而且这一教学环节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教学效果很好。

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注重理论分析

在讲机床线路排故时,首先明确排故的基本方法和思路,通过线路工作原理分析,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知道查找故障关键的一步就是找到该设备的原理图,吃透吃懂原理图,在分析原理图时我采用边设问边讲解,通过学生与老师默契配合来完成原理分析,效果不错。比如讲解T68镗床时,采用下列几个教学环节:

(一)介绍原件作用

该环节可仅对SQ3、SQ1、SQ4、SQ2作用详细介绍,为线路分析原理打好基础,其它元件在前面线路中均已涉及,学生已有能力自己分析。

(二)将线路总体上分成几大环节

1.主电路部分:从主电路中可以知道有什么样的控制要求,如有没有正反转、制动,是否采取降压起动等等。

2.照明线路及指示电路部分:这部分电路比较简单,几乎任何一台机床设备当中都有,在讲解中可采取提问方式,如照明电路的作用,HL灯的作用等。

3.辅助电路部分:介绍辅助线路时可采用边分析边讲解的方法,通过主电路分析可知主轴电机M1既可低速正反转,又可高速正反转。

(三)对镗床原理进行综述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为系统,从而对整个机床线路有了全面的认识。也就是说在分析线路原理时可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明确哪部分控制线路控制哪部分主电路,各元件各部分电路的作用,形成正确思维,为排除机床线路故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所学线路进行安装接线并通电试验,将理论转为实际的技能

机床线路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培养学生设计线路与分析线路的能力,更要注重实际操作,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材料和时间,通过接线实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掌握机床控制线路安装接线工艺要求。为了让学生们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没有一定的训练量是达不到要求的。另外,在安装接线的过程中,学生对机床的工作原理又会进一步加以分析,即提高了动手能力,又使学生了解了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五、机床线路故障排除这一教学环节采取演示法

机床线路排故既是授课过程中的重点又是难点,在实际工作中,一旦机床出现电气故障,怎么检修、如何确定检修步骤很重要。除了采用前面的讲解法,讲明排故具体思路与方法外,在教学之前,应该准备好需排故的线路模拟板,在该模拟板上老师事先设置好故障,然后示范操作,演示排故过程,这一环节需要学生注意力集中,跟上老师思路。比如在排除T68镗床故障时,设一处隐蔽故障,通过通电试验,观察故障现象,从而将故障范围缩小到相应回路。

六、建立考核制度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积极性,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和提高,对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掌握情况也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且,对每一个课题及时进行考核评价,可随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七、结束语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使学生能够把理论联系到实践当中,提高正确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进行原理分析、设计线路、安装接线、调试线路和故障排除,教师可通过教学设计增加其探索性,从而达到全方位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子良.机床电气控制人才培养之我见[J].职教论坛,2012.10.

上一篇:成长的好好句下一篇:建筑企业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