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4-09-10

婴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精选8篇)

1.婴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一

也谈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

这几年来,儿童阅读的问题受到了世界范围内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共同重视。面对这个日新月异、多元价值并存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然而,幼儿又 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怎样才能使孩子有阅读的兴趣、自我阅读的能力,就成了我园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惊喜地发现:幼儿的大脑就象被重新整理与安排,外表的记忆力和反应力增强,学习兴趣浓,注意力集中,思维也变活跃了,认识的字“宝宝”也越来越多。为了能科学地、有效地达到阅读的目的,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我做了以下的几点尝试:

一、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材

幼儿的思维直观、形象,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水平、兴趣,我

会选择一些内容简单,语言简捷、流畅,情节集中,篇幅短小,画面形象逼真、新颖有趣、幅面较大的内容为体裁。如儿歌《蜗牛》、《我们都是好朋友》等;故事《放学啦》、《小花猫的铃铛》等;因为这些内容容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读起来也会琅琅上口。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延伸自己的情感、思索与经验,这些适合幼儿努力特点的教材能使幼儿将阅读过程内化成一种阅读的能力。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幼儿带来激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我的教学中把环境的创设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教室里,我添设了“字宝宝的家”、“天天读句栏”以便 幼儿随时都可以进行阅读。同时,我还把教室里的每一件物品用字宝宝来代替,以达到实物与字一一对应的效果,来加深幼儿对这个字的印象。除此之外,我还会积极地加入到孩子们的中间去,利用晨间活动、放学等业余时间与幼儿共同阅读来调动他们的兴趣,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同时在图书角提供内容丰富、画面生动有趣、知识面广的多种书籍,特别是百科全书知识全书来开阔幼儿的眼界,培养他们广泛的阅读兴趣。张

三、吴世豪、张如儒等几位小朋友可棒了,还能象小老师一样带领其他小朋友进行阅读,透过阅读环境情境、互动关系、阅读材料和阅读形式,孩子们可以体会阅读的行为和趣味,因而在构建中丰富早期阅读的经验,另外还要求家长经常带孩子到新华书店看看、读读、讲讲;或者把孩子在幼儿园学过的内容抄下来,回家后与幼儿共同阅读,养成良好的在家阅读的习惯。

三、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

汉字是具有很强识别特征的字块图形,如何使幼儿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认识、记住它成了教学中的重点。由于幼儿好动、易激动,因此枯燥地、反复地读是不易提起幼儿兴趣的,为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采用了以下方法: 1. 先背后认法,故事提放法 由于幼儿是凭借的“印象记忆”,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上两种方法来进行引导,如儿歌《袋鼠家》,我先教幼儿学会儿歌,然后自己以扮演袋鼠妈妈的角色带领幼儿进行游戏,在游戏中让幼儿复习儿歌,学习目的字,并通过比赛、模仿等游戏来增加 幼儿对目的字的印象,运用顺读、顿读、呼号点名等游戏来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同时不忘激发幼儿的情感,理解“爱是相互的”,整节课都是在游戏中完成,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率也很高。2.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幼儿的兴趣是广泛的,如果你总是用同一种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那你一定是一位失败者。例如:游戏识字课《色彩谣》。在一次美术课上,我发现孩子们对五颜六色的颜色非常感兴趣,他们喜欢用彩笔画出美丽的东西,同时还喜欢把不同的颜色涂在一起,当看到颜色发生变化时,他们就会发出喜悦的欢呼声。看到一张张笑脸和活跃的课堂气氛,我顿时灵机一动,创编了儿歌《色彩谣》。色彩谣

红和黄手拉手变成橙色画桔子 红和蓝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葡萄 蓝和黄手拉手变成绿色画西瓜 红黄蓝手拉手变成黑色画蝌蚪

由于孩子门特别容易把几种颜色混淆,因此我把它与五大领域的课程整合,精心设计教案、准备教具。刚开始,我采用以前的方法进行教学,发现孩子们的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散漫,即使是有兴趣的颜色也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当时的我很苦恼,怎样才能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我和课题组的成员一次又一次的讨论、想办法、设计教案,最后根据幼儿爱看动画片的特点,决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电脑。

然而,怎样才能使电脑在整节课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是摆设,课件的制作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了使 课件做的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我课题组一次又一次的研究、修改,多少个日夜,我都是在紧张而繁忙中度过。最后,我以简捷而充满童趣的画面把图形宝宝、字宝宝用动画的手段表现了出来,并给它配上了有趣的音乐。

当我把生动有趣的电脑课件展现在幼儿的面前时,幼儿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了,他们就象在欣赏一部完美的动画片一样专注。同时,我将儿歌的四句话在课件中用不同的游戏形式表现出来,吸引幼儿不断的思考。这样既开拓了幼儿的思维,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当一幅幅有趣的画面对应着一排排的字宝宝时,幼儿也能很快的读出来。为了突出目的字(桔子、西瓜、葡萄、蝌蚪),我特别设计了游戏环节“找宝宝的家”,让幼儿和电脑娃娃进行比赛,看谁先找到字宝宝的家,并模仿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将字宝宝送回家,找对的就会得到电脑娃娃的夸奖,这时候孩子们的战斗气势好象都被点燃了,大家都争先恐后抢答问题,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就是在这样动静交替的氛围中幼儿很快掌握了目的字,并轻松、愉快的学会了儿歌《色彩谣》,电脑在这节课的运用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一学期的实践和研究,我惊喜的发现,透过以上的阅读方法和经验,我班幼儿已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和习惯,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幼儿认识的常用字达500个左右。《幼儿听读游戏识字》两册幼儿用书能完整的指读,任意抽取其中的汉字都能很快地读出,图书角的图书成了他们最忠实的伙伴和朋友。且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由阅读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词汇丰富,语言流畅完整,思维活跃,为今后的阅读和学习打下了坚实的铺垫。在知识日新月异、终生学习的时代里,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是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特别是早期教育应当为人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今后对幼儿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时,我不会走入单单识字教育的误区,将本着培养兴趣、发展口语、丰富 幼儿的生活经验为目标,为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2.婴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二

一、利用多种方法, 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 这是指导阅读的关键。怎样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呢?

1. 在班内创设宽松、愉快、和谐的阅读环境

大班幼儿开始对文字感兴趣, 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 我们就在教室的每个橱门上, 张贴班内幼儿的各个姓氏, 定期更换。看到自己的姓氏张贴出来, 孩子们的兴趣无比高涨, 纷纷主动向同伴介绍, 同时也认识了别人的姓氏。而且我们还在班内创设小小图书屋, 请大家一起携带各种图书, 放在幼儿触手可及的地方, 方便幼儿取阅, 在餐后、游戏、自由活动时, 孩子们会主动进行阅读。老师也经常利用简短的空余时间, 和孩子们一起讲故事、听故事, 聊聊故事中有趣的内容, 进一步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2. 为幼儿准备的图书要进行有目的地挑选

画面和内容健康、生动、活泼, 特别是色彩和图案的印刷要清晰、真实, 内容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那些夸张、奇特、拟人化、趣味性的图书更能激发起幼儿阅读的兴趣。针对不同性格、爱好的幼儿准备的图书也不同。比如, 一些安静、内向的女孩子, 他们喜欢《童话故事》《走迷宫》《找不同》等相对比较静态的图书。而一些接受能力比较强, 好学好问, 对新事物感兴趣的男孩子, 给他们准备的图书, 可以带有一定的知识性, 信息量比较大, 如《百科全书》《恐龙世界》等是这些男孩非常感兴趣的内容。

二、循序渐进, 教给幼儿阅读的方法

教会幼儿阅读技能、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幼儿阅读活动的前提。

1. 学习按一定顺序看书

要让幼儿知道书的组成部分以及不同部分的不同功能, 如封面、封底、目录、前言、页码。由于大班幼儿已认识1~10的阿拉伯数字, 因此, 可引导他们按页码顺序翻阅图书。看书时, 我们一般按照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顺序看, 只有一页页地翻, 一幅幅按顺序连贯起来看, 才能知道故事内容。在看书过程中, 使幼儿亲自感受到图书是一页一页组成, 故事是由一幅画一幅画有序接下去的。

2. 提高幼儿的理解力

指导幼儿学会观察每幅画面上人物、动物的形象、表情、背景、色彩及一些小细节, 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 知道书中所表达的意思。老师可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 引导幼儿关注画面中的有关内容,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如故事《点点和多咪的信》中, 提问点点的心情怎样?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而引导幼儿注意故事中人物的表情。

3. 逐步学会独立阅读

幼儿刚开始阅读时, 主要以老师讲为主, 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回答问题, 目标是引导幼儿在观察、启发、想象的基础上讲述故事的少部分内容。渐渐地引导幼儿独立阅读一些情节比较简单的故事, 如《祝你新年快乐》《耳朵上的绿星星》等, 首先提示书名和简述故事中的人物;其次让幼儿独立看书, 学着讲述, 再过渡到帮助孩子对图书中的有关词语用实物、表情、图片进行解释, 帮助他们理解词意, 并鼓励幼儿在讲述时用上这些词语;最后引导幼儿领会作品主题, 独立看书和大胆想象、讲述。幼儿独立看书后, 可以按照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归纳出自己认为合适的名称、情节、主题。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 用自己的语言, 大胆描述, 并且利用区角活动、自由活动时启发幼儿自由选择, 自由结伴相互交流、讨论和共同讲述阅读活动中的内容。尤其是在一些幼儿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后, 可以让幼儿进行续编故事, 并且画下来自制成小图书, 讲给父母或同伴听。看着大家人手一份色彩鲜艳的自制小书, 津津乐道地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我和孩子们—样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三、持之以恒, 培养幼儿阅读的习惯

书籍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窗口,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 对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这些内容:定时、定点看书的习惯;分类整理图书的习惯;定期上书店及图书馆的习惯;与同伴互相分享交流图书的习惯。我们带领幼儿参观图书馆, 感受安静气氛, 了解一些图书馆借阅方式, 教育幼儿在看书时不大声喧哗, 不随便打扰别人。回到教室后, 和幼儿共同制定我们的图书馆规则:看完书要懂得放回原处, 放时封面向上, 封底向下;看书时不折书、不抢书、不撕书、不在书上乱涂乱画等。要想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还必须在老师和家长共同督促教育下才能形成。我们向家长详细讲述阅读图书的重要性, 并教给家长一些指导孩子阅读的正确方法;在“家长园地”经常登载有关早期阅读方面的文章, 指导家长配合开展幼儿家庭阅读活动;我们鼓励家长在家给幼儿树立阅读的榜样, 家长本身多看书, 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为之所带动,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这样, 家园共同配合, 持之以恒, 孩子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幼儿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也就实现了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的转化, 从而提高了自主阅读的能力。

3.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关键期;早期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6-238-01

幼儿早期阅读的目的在于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促进幼儿心智的发展,语言能力的增强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何谓早期阅读呢?早期阅读是指在学前阶段,通过大量的图文并茂的读物,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对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个性、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

在《纲要》中提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各种方式引导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书写技能。我们该如何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呢?

一、积极引导幼儿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为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丰富的养料

1、建立图书角

在教室里,我们为幼儿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学习的小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孩子们可以获得许多阅读信息,在丰富班级图书的同时也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相互交流。

幼儿可以将自己最喜欢的图书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由于图书角就在孩子身边,孩子可以在晨间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时随时翻阅。久而久之,阅读活动成了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就像人类需要水和食物那样自然,在不经意间逐渐养成了自觉阅读的习惯。

2、每周开展一次阅读活动

在教室,有一个小舞台,在幼儿园当然也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个舞台,可别小看这个舞台,这是幼儿园为我们的孩子准备的各种类别的儿童图书,在这里可以培养孩子们感受和模仿成人的阅读方式,保持良好心态,让幼儿处在安静、明亮、优美的环境里,专心阅读,是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3、为幼儿提供一个“说”的机会

我们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阅读的场所,当然也要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达到巩固的目的。根据幼儿的早期阅读材料,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将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幼儿的日常生活,周围的环境与小伙伴,童阅读材料相结合,让幼儿充分享受书面语言,或讲给其他小伙伴听,以此锻炼幼儿的胆量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4、定期开展讲故事比赛

通过让幼儿参加班级举办的讲故事比赛活动,激发幼儿阅读图文并茂图书的兴趣,从而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幼儿通过简单的肢体语言表达故事中的词或词组,有利于幼儿对故事中词或词组的理解。

二、为幼儿阅读提供广阔的环境

1、向家长推荐优秀刊物,亲子共读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园所优势,积极向家长推荐有儿童读物,并向家长建议每天与孩子共同学习,引导孩子共同读书,讲故事,朗诵儿歌等等。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家长充当合作者与幼儿共同阅读,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对幼儿来说,书籍更是学习语言的重要载体,观察发现,“刚进园的孩子看书时,往往出现这种现象,一下子翻到中间,又一下子翻到前面,看了些什么却不知道。长此以往,他们索然无味,针对此类情况,我们家长应该挑选短小,有趣,色彩鲜艳的小故事,阅读时培养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图画的内容,最佳方法,家长应示范讲述画面内容,引发孩子兴趣。

2、孩子与家长共同表演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活动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幼儿是好动、好模仿的,例:在一次亲子活动中,宝宝们的眼睛情不自禁地跟随妈妈,妈妈的每一個动作,孩子们都会用手学着比划一下,一个下雨的动作,做饭的动作,怎样用筷子,如何擦地板等等,孩子们对这种活动乐而不疲,兴奋不已。

3、孩子与家长一起自制图书

合适的图书是幼儿自主阅读,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所以为了使图书能更好地适合幼儿发展的需要,家长应选用不同质地的材料与幼儿自制自编图书。因为在自制图书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还促进了幼儿的逻辑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丰富和调动了幼儿的感官。

4、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在一次观摩活动中,利用电脑与教学相结合,不仅加深孩子的印象,而且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力,启发孩子的想象,提高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及社会性。

5、发展幼儿的主体性

鼓励阅读中操作,如排图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鼓励幼儿在看懂每幅图意的基础上,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理解分析,将图片按顺序排列,然后再把图片内容完整地讲述下来。

研究表明,父母越早开始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知识面就越广。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同时家长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伙伴。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是我们取得教育成功的必要途径。

4.如何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论文 篇四

早期阅读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在高度信息化知识型学习型社会里,早期阅读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差异,幼儿学习随意性大,注意力不稳定。早期阅读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环境,提高幼儿阅读兴趣

阅读环境,即一种气氛。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幼儿带来激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因此我们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自在、有趣、丰富的阅读环境,帮助幼儿建立阅读习惯。

(一)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材料

幼儿所接触的书面语言一般是他们已知道的东西的文字代码。在阅读活动结束后,开展角色游戏活动,让幼儿挑选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或者讲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二)提供阅读的机会和场所

早期阅读活动重在为幼儿提供阅读经验。我根据幼儿的早期阅读教材,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将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幼儿的日常生活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让幼儿充分享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语言的知识,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我们发现幼儿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活动,会自由地选择阅读内容,挑选自己喜欢的字宝宝、说上一段小故事,幼儿也会戴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头饰进行交流。

二、保持良好的阅读心态

幼儿对某一事物的情感常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良好的阅读环境是维护幼儿良好阅读心态,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让幼儿处在安静、明亮、优美的环境里,专心阅读,带幼儿到阅览室看书,感受和模仿成人的阅读方式。

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一)自创设然的语言环境

幼儿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会语言的。幼儿不是为了储备而学习的,也不是先学会基本功再进行实际演练而逐渐掌握的,而是一开始就在听、在试着理解,试着表达,因此在做中学、在用中学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下,幼儿在通过模仿和重复语言的过程中学会语言。

(二)与幼儿交流

孩子们不是直接学习语言规则,且也没意识到这些规则,但交流的结果可帮助孩子获得相应的语言规则。同时教师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孩子语言发展的水平,而孩子通过交流,也能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

(三)赞赏和鼓励

赞赏和鼓励是语言发展的催化剂。创造性的语言的生命,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具体情景和交流意图的变化而不断创造出新的语言,包括错误的`和正确的。这时不要急于纠正错误,而应给予鼓励和赞赏,再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语言规则。这样孩子的学习会处于积极的状态,对学习语言充满兴趣,能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四)发展幼儿的主体性

鼓励阅读中操作,如排图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鼓励幼儿在看懂每幅图意的基础上,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理解分析,将图片按顺序排列,然后再把图片内容完整的讲述下来。再如:图书制作活动,尝试让幼儿当小画家、小作家,把自己想说的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再讲给别人听,请父母帮忙配上文字,加上封面,封底,制成一本小图书。

四、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一)学习按页码顺序看书

幼儿看书时,大都不会按顺序翻页,翻到哪里就看到哪里。这时候我就教幼儿认识书的封面,告诉幼儿有书名的一面是前面,看书时应由前到后,一页一页地按顺序向后翻。

(二)学习按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

在看书的过程中,幼儿亲自感受到图书是一页一页组成的,故事是由一幅画一幅画有序地接下去看,才知道故事内容。

(三)提高幼儿的理解力指导幼儿观察每幅画面上人物、动物现象、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

五、亲子阅读,营造温馨的家庭阅读环境

许多研究表明:父母越早开始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知识面就越广。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同时家长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伙伴。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是我们取得教育成功的必要途径。

5.婴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五

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在幼儿阶段,开展早期阅读所形成的良性循环,越来越引起幼儿园的关注。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唤起并组织幼儿兴趣,以便激励他们持续地、愉快地、主动地进行阅读学习。

一、 创设生动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环境创设是一种特殊的潜在的课程,幼儿园应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阅读特点,努力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选材和构思,多功能、多形式地利用创设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应有的教育功能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1、提供幼儿喜欢的阅读材料

幼儿图书的阅读主要是感官上的需要,必须有可爱的动物、有趣的物品、色彩鲜艳的画面及与自己生活经验相似的内容,如《娃娃画报》《小青蛙故事报》《彩图幼儿故事100集》等等,如此之多的花花绿绿的图书呈现在孩子面前时,对他们无疑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大大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在提供阅读材料的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到针对能力差异的特点来投放不同的材料,如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可提供一些具有具体意义和形象生动的单一画面、文字少的阅读材料;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提供一些画面复杂些、文字多的阅读材料。

2、提供丰富的阅读环境

首先,在班中设立阅读角、图书架,不断更新阅读的内容,还随时让幼儿带自己家中喜欢的图书,同时还要注意提供充足的图书阅读时间,保证幼儿的兴趣得到满足。

其次,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在观赏性和艺术性的基础上辅助以文字,这样图文并茂,就能引导幼儿去喜欢它,读懂它,帮助幼儿在文字和实物之间建立联系,逐渐从具体向抽象转化,培养其阅读能力。在阅读角中,我和幼儿一块儿给阅读角取名叫“快乐书吧”,并用文字标签来布置,而且在“娃娃家”“结构角”等区域都贴上相应的文字标签。甚至在幼儿的照片旁都注上幼儿姓名,通过让幼儿点名的方式,使幼儿依据照片来认读同班小朋友的名字,这样,便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巩固和强化了文字和实物之间的联系,认识掌握了很多的抽象语言符号,在阅读时就可凭记忆将认识的字套上去,逐渐培养了幼儿自己阅读的能力。

再次,创设互动的阅读环境。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幼儿阅读兴趣的产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与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交往等的相互作用。在阅读中,除了进行师生共读、师生交流外,同伴交流、合作阅读也能补充、完善发展幼儿的阅读技能,令幼儿产生阅读的愉悦、快乐之感。如让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弱的幼儿一同阅读,互相讲述书中故事,这样还能起着带动的作用。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

二、追求教学艺术,吸引幼儿阅读兴趣,提高幼儿阅读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而且积极参与,如果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是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在组织活动时,我认为只有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才能做好因材施教,才能实现“每个儿童都能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

经验表明:一堂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课,必然能调动幼儿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我极力追求言语、动作、表情在教学方法上的适度运用,寓乐于学,寓学于乐。

1、追求声情并茂,强化文学作品中的语气语调

如果将文学作品平平淡淡地呈现于幼儿面前,是不会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了让幼儿很快地溶入文学作品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我会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在朗诵过程中时快时慢,抑扬顿挫,让幼儿处身于一种亲切、美好的语感环境中,同时,再配上优美、动听、富有想象的音乐,以及形象生动的教具运用,使幼儿在融融的气氛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2、开展操作性阅读活动,提高幼儿阅读能力

在早期阅读中,操作包括:动手操作(感知),动脑操作(思考)、语言操作(交流)等,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让幼儿在动作体验中,积极思维中,多向交流中动手、动脑、动口,以更好地感知画面,模仿运用语词,想象迁移经验,创造表达表现。例如:我在设计散文诗《圆圆的春天》时是这样进行的:先让幼儿感知圆圆的东西→结合形象生动的教具,优雅的音乐,来朗诵诗歌→边玩圆圆的东西边根据刚丰富的词汇“圆圆的”进行仿编诗歌→师生、生生之间互相交流→将仿编的诗歌录在磁带中互相倾听、欣赏。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下来,幼儿在看看、玩玩、说说中,不仅使幼儿的情感、兴趣得到了满足,这样不仅满足了能力强的幼儿的表现欲望,又可激发能力弱的幼儿的表述愿望,都有成功的体验,促进幼儿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还拓展了幼儿的思维,有效地提高幼儿阅读认知能力。

3、结合多种途径,提升阅读兴趣

为了引发幼儿阅读兴趣,我还引导幼儿开展一些制作图书的活动,如让幼儿当小画家,将自己编的作品用美术形式表现出来,制订成图书;提供一些废旧图片,让幼儿将图片剪下来重新组成一本新故事等,为了丰富幼儿阅读的有趣性,我还引导幼儿运用木偶将文学作品的内容表演出来……

4、掌握评价尺度,增强阅读的自信

正确把握好激励方式,能使幼儿阅读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采用语言激励:如“你真聪明”“你真棒”;采用了动作激励,如伸出大拇指,鼓鼓掌;还采用了物质激励等方法,充分激发幼儿阅读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在阅读中体验成功,产生自信,从“要我读”→“我要读”。

6.婴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六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003年12月18日在北京成功地召开了关于早期阅读的学术研讨,中国教育学会郭副会长在大会上强调:“未来社会是个学习社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阅读社会。80%以上的知识要通过阅读来获得,就是每个人都要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每个人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当然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培养。我们早期阅读的教育要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正确的阅读方法,使他们有终身阅读的能力和意识。”2001年8月教育部制定并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地把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前阅读主要指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以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习惯,发展他们基本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而这就是早期阅读教育的最关键。阅读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历程,儿童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寻找到适合的途径,积累阅读经验,从而建立起自主阅读的能力。

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3~8岁是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如果能养成“爱阅读、会阅读、能阅读”的良好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就能为幼儿终身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学理层面上姑且不说,从实际生活来看,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至少有以下两大好处:第一,能帮助幼儿找到知识的钥匙。我们一向鼓励孩子提问,并主张家长积极、耐心地回答这些问题。但家长的精力乃至水平毕竟有限,这时候让孩子向书本发问也许不失为良策,而且与家长张口就来的回答相比,孩子对于自己查阅书本找到的答案印象会深刻得多。第二,可以为幼儿将来写作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少孩子到了小学、中学,开始学习写作才发现不懂下笔,或下笔文字味同嚼蜡,幼年时就博览群书的孩子则会与众不同,其一下笔就如有神助。原因很简单,文字对他来讲早已投轻就熟,各式修辞、描绘手法不过是童年经验的再现而已。总之,热爱阅读,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2003年,我园确立了“运用图谱法培养幼儿前阅读能力的探究”的研究课题,由于此课题具有其现实意义,因而深受家长欢迎,孩子们喜爱,上级的重视。于2004年,本课题被批准为东莞市普教系统教育科学科研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维果茨基认为:“幼儿的任何学习活动都需要中介因素,需要通过符号来帮助他们提升和巩固学习经验,因而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什么样的中介能使幼儿在学习儿歌过程中实现口语向书面语的有效过渡,获得前阅读技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的研究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言语、第二信号系统包括三种互相联系的信号刺激物,即听到的、说出的和看见的词的信号,看见的信号是在听和说的词的信号联系的基础上产生的。……这就是书面语的生理机制。”也就是说,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期应同时培养,而对于缺乏书面文字阅读能力的幼儿来说,图画应是他们已有概念的“文字代码”。借助这种“文字代码”进行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幼儿逐渐实现口语学习向书面语学习的转化,遵循了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感兴趣的年龄特点。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培养3-6岁幼儿看图谱爱阅读的兴趣,由易到难,利用图谱识字词、听儿歌、朗诵儿歌;利用图谱,规范幼儿的阅读习惯及日常行为习惯。让图谱法融入到日常生活及其它领域中,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养成爱阅读,细品味;勤阅读,善思考的阅读习惯,为以后自身获得广博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课题实施的方法及原则。

1、课题研究的实施原则。本课题研究遵循四个原则:

(1)参照性原则。在遵循《幼儿教育纲要》和《广东省幼儿园教育指南》的前提下,参照我园地方实际情况以及幼儿的自身条件拟定各阶段要达成的子目标,在实践中,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不断进行调整。

(2)生活性原则。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生活、运动、游戏、学习都是幼儿的课程。幼儿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是生活活动,在生活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帮助幼儿理解的图谱,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环境。从生活活动中提取阅读内容,制作各种图谱,使生活活动成为阅读的载体,使图谱成为阅读的拐杖。如充满文字的生活环境,电视、钢琴、玩具柜上的名称,区域的标志等,将阅读活动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使幼儿在不经意间萌生了阅读的兴趣。

(3)主动性原则。如何引导幼儿成为阅读的主动参与者,培养幼儿看图谱主动阅读的兴趣至关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注重将阅读活动与幼儿个人生活经验和社会的学习相联系,知道文字符号是有意义的,它可以用来沟通。比如用图加文方式记录幼儿的讲述谈话内容,鼓励幼儿涂鸦,创编符号。

2、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分析法、实验研究法、观察法、案例对比法等研究方法完成研究。

五、课题展开的过程和步骤。

以学期为阶段,实验过程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问卷调查分析阶段,对幼儿阅读水平、阅读兴趣、阅读内容、阅读习惯等进行研究前的调查、了解、分析,以及对家长的前期调查,如:家长对幼儿阅读是如何指导的?是否有专门的时间陪幼儿阅读?会为幼儿选购什么书籍?等等。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阶段小结。第二阶段通过图谱法从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等方面入手,采用生活阅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相结合的形式,探究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第三阶段为新体验阶段,在教学中全园大胆实施体验新的教学模式,以论文的形式交流新的体验。第四阶段调查、实施、研究、分析、对比等形成一定的有效评价。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增强幼儿阅读兴趣。开展阅读活动,没有良好的文化设施和大量的幼儿喜欢的图书,无异中“水中月,镜中花”。与环境相互作用是幼儿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因而有效的图书阅读教育得依赖于良好的图书环境。

(1)丰富而温馨,图书量大,放臵位臵合理的阅读环境。我们把每个班活动室光线最充足的地方,用矮柜隔开,铺上地垫,放几个靠垫,作为阅读区,书架的高度低于幼儿的身高,方便幼儿随时取放。同时,经常更新各种画报、刊物、儿童

读物,让幼儿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2)与幼儿经验相似的阅读识字环境。我们在教室里,凡是幼儿能接触到的,视线能看到的玩具、物品上标上汉字,让他们在一个充满文字的环境中生活,体验文字的实际意义,在潜移默化中认识汉字,为幼儿的早期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3)创设主墙面与图书融为一体的阅读环境。我们根据主题开展情况的需要,在阅读区提供与主题有关的书籍,如:故事书、自然科学、社会知识等方面的书,以满足幼儿在开展主题活动时,遇到问题时根据自己的需要查阅资料,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与同伴相互讨论,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2、利用图谱,规范幼儿行为,养成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行为习惯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幼儿早期阅读的习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幼儿终身受益,因而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善于引导幼儿,制作关于阅读顺序的图谱,提醒幼儿正确地拿书、翻书、看书,能按顺序专心地阅读,并坐姿正确。但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通过这些图谱的运用,经常提醒,持之以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图书架与图书上都贴有相对应的标签,让幼儿通过看对应的标签,养成图书在哪里拿,看完后就放回哪里去的好习惯,通过图谱对幼儿的提醒,减少老师的说 教,也让幼儿每天都能保持图书摆放整齐。

(2)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并爱护图书。在阅读区贴有安静、不损坏书的标记,每当看书的时候,提醒幼儿拿了一本看完之后放好再拿另一本,看书时要安静,不抢书。发现有破损的就及时修补好。

(3)提供充足的时间,利用图谱,让幼儿倾听、欣赏文学作品。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时间,把生活阅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让小朋友参加阅读。如,晨间活动、饭前、午睡前与离园前,回家后和父母共同阅读等等,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倾听、欣赏活动,让幼儿倾听教师朗诵文学作品。翻阅图谱让幼儿把倾听的内容与图谱对照,从中不断体验和品味作品。通过倾听与图谱的对照活动,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丰富了幼儿的词汇,激发想象,拓宽视野,萌发情感,从而为广泛阅读打下了基础。(4)了解书的结构,引导幼儿掌握阅读的方法。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封面信息,帮助幼儿了解书的结构,知道书有封面,封面上有书名。阅读每一页时,告诉幼儿每页有页码,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角色表情、姿态,帮助幼儿理解画面间的关系,克服幼儿随意翻阅的不良习惯,逐步习得读书的方式、阅读的策略。

3、以图谱法为基础,运用多种活动形式,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1)故事比赛。我们每学期举办一次幼儿故事比赛,为幼儿提供舞台,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通过听同伴绘声绘色讲故事,激发自己想讲的欲望。(2)创编故事。我们会给幼儿提供一些图片,引导幼儿想象,让幼儿创编故事。或者由教师阅读一段故事开头后,请幼儿创编结尾。让幼儿获得对故事结构的理解和创作的经验。

(3)看图讲述。利用幻灯片、图书等教具,让幼儿学习按序仔细观察画面,对背景和人物间的关系进行联想,理解图画、文字、口语等。

(4)表演性阅读。通过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木偶剧等形式,重复已熟悉的故事情节、人物对话与旁白,在身临其境中运用和领悟局部语言,体验使用优美语言的乐趣,例如:幼儿在熟悉了故事《皇帝的新装》后,萌发了表演的欲望,于是幼儿便自己商量起角色来,起初幼儿都不愿意扮演骗子的角色,认为他们是坏蛋,后来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孩子们终于认可了,这只是表演,在现实中大家依然是好孩子。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用丰富的表情、恰当的肢体语言表演故事,帮助幼儿更深层次地了解故事的内涵。

(5)创造性阅读。老师和幼儿一起制作图书。平时,幼儿在听读了一些图书以后,大部分幼儿会有创作的欲望。在这个时候,我们及时给幼儿提供画纸、笔、蜡笔、各种几何图形、以及一些破烂的图书中剪出来的各种人物等,指导幼儿幼儿自制图书,让小朋友自由选择、拼图、粘贴、添画,师生共同制作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一个个动听的故事,把它装订好,画上封面,写上页码,然后把它摆放在阅读区里,互相交流,共同分享,培养孩子爱书的感情,体会到制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6)休闲式阅读。采取比较分散、随意阅读的方式,幼儿选择阅读材料后,可三三两两、自由、分散的到小型活动区进行阅读,教师可观察个别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指导解答孩子们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指导幼儿将自己阅读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的同伴,使幼儿的理解、想象、概括、倾听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4、图谱法在各领域的运用,奠定幼儿阅读基础。图谱是提高幼儿阅读水平的有效“中介”,只有把图谱灵活地运用到各领域,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才能实现口语向阅读的转换。

(1)在音乐活动中,通过图谱可以诠释歌词,帮助幼儿掌握节奏,理解声音的强弱。

(2)在科学领域中,运用图谱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把自己种植的种子的变化运用图谱画出来,从中可以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还可以培养幼儿爱护花草,种植花草,爱护环境的意识。

(3)在健康领域中,教师可以准备图谱,引导幼儿看图谱排队的好习惯。还可以准备一些动词及相应的图片,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不同的图文字图片,做相应的动作,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学习文字,加深对文字的印象。(4)在社会领域中,更少不了对图谱的运用,上下楼梯贴有脚丫的标记,提醒幼儿上下楼梯有序。喝水时,有排队的标记,在厕所有男女卫生间的图标,在洗手盆上方贴有洗手步骤的图谱,玩具与玩具柜相对应标记等等,这图标的存在规范了幼儿的日常行为。

5、运用图谱法,提高幼儿阅读效果。

(1)运用图谱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儿歌、故事的内容,增强幼儿朗读儿歌、讲述故事的兴趣。图谱的制作可以将复杂的语言意义分解成若干较简单的图谱单位,这些图谱没有背景。突出与词相关的事和物,使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如:儿歌《过桥》,通过这种文字与图谱相结合的运用不仅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而且帮助幼儿很快记住儿歌。

(2)幼儿在看图谱朗诵儿歌时,图谱与儿歌一一对应。视觉活动与听觉活动同步进行,口语表达与图谱感悟一一对应,幼儿的学习呈现一个主动学习的状态,因而有效地促进了口语和书面语的转换,提高了幼儿阅读的效果。(3)在学习儿歌中,我们通过挂图让幼儿完整感知儿歌内容,幼儿不易理解的难点也在此时突破,在幼儿完整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阅读图谱,就赋予图谱一定的意义。当幼儿对儿歌内容充分理解后,也就会对图谱产生极大的意义,阅读图谱活动就显得轻松、愉快、有效。

七、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1、通过研究初步形成了课堂教学模式。

在运用图谱法培养幼儿前阅读能力探索实践中,总结出了图谱法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图谱法教学一般是按照总体感知理解---倾听儿歌翻图谱---看图谱学习朗读----动作表演这几个环节进行的。实践证明,借助图谱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为让幼儿更好的适应小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1)、运用图谱法指导幼儿学习儿歌,先整体后部分,实现挂图和图谱的有机结合。石井勋博士指出:“成人的了解方式是先部分再整体,可孩子的思考过程是先整体再部分”。根据幼儿的这一思维特点,在学习儿歌时,我们先给幼儿出示挂图(需要时配合实物、情境等),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从中对儿歌的内容有初步的理解,感受儿歌中的背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过程等等。在对挂图内容有了整体的认识、了解后,接着就有针对性的引导幼儿掌握不易理解的地方,如同样一张嘴的图谱,在一首儿歌中可以表示“嘴”这个词,而在另一首儿歌中表示“吃”“吹”等词;同样是翘大拇指的图谱,在一首儿歌中表示“夸奖”,在另一些儿歌中却又表示“真好”、“真棒”。实践中我们感觉到,当教师应用挂图让幼儿对儿歌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后,阅读图谱活动就显得轻松、愉快、有效。

(2)、运用图谱法指导幼儿阅读儿歌,听歌看谱,视听同步,实现口语和书面语的有效转换。以传统挂图为中介的儿歌学习活动,当教师应用挂图让幼儿观察图片,理解儿歌内容之后,幼儿对倾听儿歌和朗读的兴趣并不浓。为解决幼儿缺乏倾听兴趣的问题,教师会设计倾听儿歌翻看图谱的环节,例如:在教儿歌《圆圆歌》时,把儿歌里的“太阳”、“小鼓”、“皮球”、“气球”制成图谱,教师事先将图谱按顺序反面贴在黑板上,给幼儿提出任务:“听一听儿歌里说什么,听到了把它说出来”,老师就把相对应的图谱翻开,这样幼儿很快就能按顺序把儿歌说出来:“太阳圆圆红彤彤。小鼓圆圆响咚咚。皮球圆圆蹦蹦跳。气球圆圆飘空中。”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幼儿怀着对图谱内容的强烈好奇心,打开图谱对照,此时的倾听是有意倾听,注意力十分集中,幼儿经历了从听到的,说出的,最后看到的这样一个前阅读学习过程,正好符合了巴普洛夫所说的形成书面语的生理机制,看见的词的信号是在听和说的词的信号联系的基础上产生的。因而有效地促进了口语和书面语(图形符号)的转换,提高了学习效果。

(3)、运用图谱法指导幼儿朗读儿歌,具体直观,实现欣赏和阅读的有效转换。图谱的制作分别以单词、多词、句、段为单位,将较复杂的语言意义分解成若干较简单的图谱单位,这些图谱没有背景,突出与词相关的事和物,更加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例如:在教幼儿学习儿歌<<梳子>>时,第一句是“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第二句是“我也用梳子,梳着妈妈的头发”。教师将“妈妈”和“梳子”制成了两份图谱;将图谱排列的顺序与儿歌内容的顺序一致,并一一对应,幼儿可以做到边看图谱边朗读儿歌,不会将第一句和第二句混淆。第三句是“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第四句是“船是海的梳子,梳着海的头发。”我们将“风”、“树”、“船”、“海”和“梳子”制成了图谱,将图谱排列的顺序与儿歌内容的顺序一致,并一一对应,幼儿可以做到边看图谱边朗读儿歌,按图谱的指示从左到右的阅读朗诵,具体而直观,实现了欣赏与阅读的有效转换。

(4)、运用图谱法指导幼儿表演儿歌,动中学学中动,实现表演和学习的共同培养。儿童心理学理论家皮亚杰说:“儿童的语言习得过程就是头脑中建构客观实体的过程,只有婴幼儿主动发出的动作才能对客体建构”。在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初步学习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动作,表情配合朗读进行表演,完整并创造性地将头脑中的儿歌印象再现出来,从中巩固儿歌“阅读”成果,并建立语言与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结,以激活阅读情感,产生成功学习的愉悦体验。例如:在学习儿歌《过桥》时,教师设计了“桥”的场景。制作了“小兔”、“小鸭”、“螃蟹”、和“袋鼠”的图谱以及头饰,让幼儿戴着这几种小动物的头饰看着图谱来表演过桥,幼儿边朗读边表演兴趣非常高,实现表演和学习的共同培养。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内化”的过程。不仅使幼儿巩固了儿歌,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地表现力和创造力。

2、初步建立了幼儿阅读能力有效的评价手段。

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真实发展水平,提出提高策略,改进教学,我们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方式主要有:

(1)对幼儿日常阅读活动行为的评价。主要采取教师轶事记录观察幼儿活动时的行为,并用描述性语言客观的记录下来。如幼儿在图书角里是如何翻看一本书,如何与旁边的同伴进行交流,收集他们的谈话记录等。收集孩子的一些作品,如植物角的观察记录,阅读行为的照片,讲述的录音等,并在每件作品上标明时间、附上教师相应的文字、图画记录,来了解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

(2)对幼儿阅读活动进程的评价。教师通过表格的形式,观察记录了解幼儿阅读活动的进程,凭借记录对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真正的需要做出适当的回应,帮助幼儿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记录,让幼儿与同伴之间的水平对比、幼儿现在与过去的水平进行对比,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每个幼儿的阅读进程,做出适当的调整。能够适时地介入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幼儿。(3)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家长参与评价活动,一方面可以了解教学活动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能更真实地反映孩子的发展情况和对课程掌握的情况。如,在对幼儿前阅读行为作出的评价时,我们一方面要求家长通过表格的形式,将孩子的真实情况记录下来,另一方面将我们对孩子进行评价的标准也给家长,让他们对照标准自己进行一个评价。家长的参与提升了家园互动的品质和效果,使家园教育更趋一致。

3、开展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一所幼儿园能否有效持续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幼儿的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我园开展课题研究以来,促使全体教师形成持续发展意识,锻炼出一支勇于探索、刻苦努力、团结开拓的集体团队,真正实现低耗高效,为乡村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机勃勃的路子。决心成为知识型、务实型、学习型、研究型的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人人勇挑重担,积极参加科研培训理论学习。个个勇于实践探索,忙于搜集资料,一个“科研促教”、“科研促学”的氛围已在我园蔚然成风。也正是这样,近几年,我园有多篇论文在镇、市级获奖。

4、家园合作进入新境界。

在科研活动中,我们通过讲座宣传、交流、发放资料、请家长来园观摩等方式,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了解科研活动的总目标,家长也围绕幼儿园的活动,利用节假日,带幼儿参观社区的图书馆、书店。同时家长在家中也为幼儿营造一个温馨且富有童话般色彩的读书天地,每天抽一些时间陪伴幼儿看书、阅读,使幼儿有机会观察成人是怎样看书的,给幼儿树立好榜样。家长也将幼儿在家爱看的图书带到幼儿园来,让其它孩子也共同分享书中的乐趣。通过科研活动,使家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八、课题研究的思考。

7.如何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篇七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阅读能力,培养

一、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早期阅读能力对于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图文并茂的阅读训练,在视觉刺激之下,能够加快幼儿大脑的发育,为其思维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其次,通过阅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幼儿能够积累大量的阅读经验,这不仅能够充分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还能为其带来巨大的阅读乐趣;再次,通过不断阅读积累,幼儿能够掌握大量的词汇语言,知识面得到有效拓宽,其语言能力也就显著提高。通过教师或家长的有效引导,幼儿还能够对故事内容进行评价,实现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步锻炼。最后,幼儿在实现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后,其眼界和见识得到有效丰富,故事蕴含的哲理和道德品质均会对其产生巨大影响,其不良行为习惯将得到有效纠正,优良道德品质将得到培养。

二、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1.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阅读环境,只有在轻松而又浓厚的阅读氛围当中,才能让幼儿集中精力投身到阅读活动和能力培养当中。因此,教师应当对阅读环境进行有效布置,既保证环境的明亮和宽松,又确保其温馨和宁静。教师营造出自由而有趣的阅读环境,一方面确保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的平等和自由。幼儿能够向教师提出自身存在的疑问,教师能够认真仔细地回答,并通过有效引导实现相关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则保证阅读和交流过程的趣味性,幼儿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到巨大乐趣,也能在与人交谈中感受语言交流的乐趣。

2. 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习惯

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只有确保幼儿能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并能享受阅读过程,进而主动进行图书阅读,培养起阅读的习惯,其早期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因此,教师应首先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利用幼儿喜爱的阅读材料,如形象和色彩生动可爱的画面,或与幼儿生活经验紧密连接的阅读内容等,让幼儿能够在观赏和阅读中喜欢上阅读行为。若一些幼儿的阅读能力相对薄弱,可利用画面简单且文字内容较少的材料满足幼儿的阅读需求。在充沛的阅读时间内,幼儿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和快感,其阅读习惯也就能逐渐养成。

3. 指导幼儿阅读技巧和方法

指导幼儿掌握正确、高效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是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必要工作。首先,教师应指导幼儿认识页码,以页码数字作为阅读顺序参考,按照页码顺序进行翻阅,保证阅读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其次,应根据大部分图书排版的规则,指导幼儿从左往右进行阅读翻页,并从书页自上而下阅读。幼儿明确了阅读顺序,其自主阅读过程也就减少了阻碍。最后,教师应当指导幼儿分辨阅读材料的类型、关系等,让其仔细观察阅读材料中的图画形象和所要表达的意思,并结合文字内容以整体理解阅读材料的内涵和主旨。

4. 组织多样化阅读活动

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专门阅读,使幼儿在活动当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养成阅读习惯,并不断提升自主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首先,教师可组织集体阅读活动,先让幼儿完成初步阅读,大概了解阅读材料信息内容,进而通过过渡性和引导性问题,让幼儿通过讨论和分析,逐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并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故事,提升阅读组织能力。其次,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有声阅读,一方面提升其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则在激发其阅读兴趣的同时,实现文学语言对其的有益熏陶。最后,还可组织亲子阅读活动,通过家长和幼儿的有效配合,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

三、结语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幼儿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是幼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在明确其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良好阅读环境的构建,不断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习惯。指导幼儿掌握正确和高效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并经由多样化阅读活动实现其参与阅读兴趣的激发和提升。同时,教师应当与家长进行配合,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不断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艳.关于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基于钱伯斯阅读循环圈的视角[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5):30—34.

8.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八

关键词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 方法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117-01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幼教专家们都十分关注早期阅读,认为早期阅读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发展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程度,将会影响其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水平。在我国,随着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早期阅读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所谓早期阅读,就是指幼儿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如用拇指和食指一页一页地翻书,会用口语讲述画面内容,或听老师念图书文字等等。早期阅读并不在于单纯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等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成功的早期阅读教育能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几年幼教活动中,我不断尝试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教育实践的体验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为保证幼儿早期阅读顺利进行,我遵循感受理解、体验迁移、想象创造的规律和幼儿年龄特点,采取四种方法。

1.听读启蒙法

方法:老师抑扬顿挫、饶有兴致地朗读文学作品,引导孩子听和看的阅读形式。

作用:集中儿童注意力,诱发儿童阅读兴趣,丰富词汇、激发想象、萌发感情、拓宽视野,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孩子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为孩子今后的广泛阅读打下基础。

注意点:孩子听读越早越好,内容选择要生动有趣,由浅入深。

2.讲述提问法

方法:老师与孩子拥坐在一起,采用边讲边提问边解释疑难的方法,引导幼儿阅读理解阅读材料。

作用:促进老师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融,激发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对阅读材料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帮助幼儿掌握有序翻阅等基本阅读技能。

注意点:老师要以亲切的态度与孩子共读,当孩子初学阅读或阅读有困难时,以及提出共读请求时,多采用此种方法。

3.移情法

方法:让孩子站在阅读材料中某一角色的立场思考问题,提出见解。如:“如果你是小红帽,碰到大灰狼你会怎么办?”

作用:帮助孩子加深对角色的处境、心情、欲望等的感知和理解,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点:老师要帮助幼儿全面地了解角色所处的情景,突出矛盾,引起孩子的思考。

4.改编情节法

方法:在阅读中,鼓励孩子积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维,对故事中原有的情节进行改编。

作用:拓宽孩子思路,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

注意点:教师要小心呵护孩子的创造欲,不可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如遇上孩子改编不合情理时,要耐心地对其讲清道理。

5.生动有趣的识字法

方法:在阅读中将一些汉字变成有趣的图案或用有趣的指导语,将汉字编成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儿歌谜语,让幼儿在猜谜的有趣活动中认识汉字。

作用:识字增强了幼儿的阅读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趣味无穷。汉字是复脑文字,同时具有音、形、义等特点,幼儿在识字的时候要同时运用到左右脑,从而使整个大脑均衡发育。

注意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由浅入深,不能强迫幼儿的识字量。

上一篇:教学反思核心素养下一篇:我最喜欢的一堂课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