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疗活动新闻稿(通用6篇)
1.中医医疗活动新闻稿 篇一
蒲城中医医院
2011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
自2009年开始开展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对进一步促进医院规范医疗行为,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部署和要求,今年我院继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在总结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有关要求和卫生部指定的《2011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李清林
副组长:赵养田 李全信 郭晓明 种应征 蔡红杰 成 员:周亚娣 李亚玲 徐金玲 党艳艳 王华芳
韦文侠 张立博 曹 丹 王 莉 张新蒲 及各临床科主任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主要工作安排》和《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有关部署,按照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和《2011年卫生工作要点》有关要求,紧密结合“三好一满意”、创先争优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继续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改进医德医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三、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四、活动内容和重点要求
(一)努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强化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和医疗安全意识。
继续开展面向全院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活动和相关培训,举办医疗文书书写培训班和医疗安全教育专题讲座,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风险、医疗安全责任意识,强化医德医风教育,更新质量安全观念,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围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
(二)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加强医患沟通,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
1、继续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和中央文明办《<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的任务分工方案》,积极推动志愿者服务,逐步完善志愿者服务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认真组织开展志愿者医院服务和医务人员志愿服务相关工作,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2、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部《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继续将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作为加强医疗服务工作的创新点和突破点,落实便民、利民措施,通过实行预约挂号、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简化门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对医保病人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等,积极探索、创新,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各项改善医疗服务的措施,做到安排合理、服务热情、流程顺畅,不断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继续贯彻落实《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1、在各专业质量控制中心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内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按照相关规定报送质控信息,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和质控中心的质控检查,并根据反馈信息组织整改,改进医疗质量。
2、积极开展临床路径、单病种质控、常见肿瘤性疾病、病例信息登记工作。
3、认真学习《二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和《二级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管理与评估,促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持续改进。
(四)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推进临床合理检查、合理诊疗;规范科室建设,实施院务公开。重点要求:
1、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新技术准入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医患沟通制度、转院转科制度等十六项核心制度,将核心制度打印成册,做到全体医务人员人手一册,并能落实到日常诊疗工作中,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继续大力推行临床路径,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坚持合理检查、合理诊疗,促进医疗质量科学管理;执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和单病种费用控制工作,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3、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新版《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在定期进行常规病历点评的基础上,组织一次全院范围内的病历展评活动,进一步规范病历书写行为,加强病历内涵建设,提高病历质量。
4、认真学习《电子病历基本规范》和《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
5、按照有关规范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重点科室和重点部门的建设和管理,着重加强新生儿病房的建设,做到人员、设备、设施配备与功能、任务相适应,开展科学、合理、规范的医疗服务。
(五)进一步加强护理工作,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1.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进一步完善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服务规范、标准,完善护士岗位责任制,规范护士的执业行为。2.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7号)及相关规范性文件,改进护理服务,加强护理管理。
(1)组织专科师资讲课比赛,加强专科护士培训,提高专科护理质量。
(2)进行护士礼仪培训,组织礼仪比赛,提高基础服务能力。(3)进一步学习分级护理服务项目,引深护理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
(4)修订完善基础护理工作服务规范如留置尿管的护理、协助患者更衣等,做好培训。
(5)合同制护士与编制护士同工同酬。
3.严格按照《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1)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革临床护理工作模 式,召开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协调会,改进排班方式,落实 “责任包干”制
(2)依据各病区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病情配置护士,力争年底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做到不依赖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护理患者。
(3)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建立有效的护士绩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护理服务的质量、数量、技术难度和患者满意度相结合,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4)提高护士待遇,营造良好执业氛围。(5)召开“示范病区”亮点总结会将问题集中反映,争取院领导支持。
(6)对后勤、器械科物品实行下收下送,减少护士外出(7)修订、完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向住院患者、出院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整理统计,进而改进护理质量。
(六)继续做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认真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临床合理应用。
1、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对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进行技术审核,严格管理。同时做好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第三方技术审核的申请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开展相关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2、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制定本机构手术分级目录,严格按照规定对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审核并通过后,方可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并实施动态管理。
3、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和完善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
(七)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中国国家处方集》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
1、按照新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建立健全药事管理组织,完善相关工作与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2、贯彻落实《中国国家处方集》,制定本院处方集,并认真组织培训、实施和评估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3、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4、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切实采取措施推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
5、以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6、认真做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按照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及时、准确做好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7、严格贯彻执行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8、进一步加强临床药师工作,制定明确的临床药师岗位职责和相应的临床药师工作与管理制度,明确其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责任和任务并认真落实。
(八)贯彻落实《患者安全目标》,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1、继续推进与落实《病人安全目标》。
2、贯彻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认真做好手术安全核查工作。
3、贯彻落实《医院工作制度》、《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等规范性文件,落实查对制度,认真做好输血、用药、检验等医疗服务重点环节的安全核查工作。
4、落实《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保证医学美容安全。
(九)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和指南,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1、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职责明确,合理配备专兼职人员,制定并落实符合本院实际的相关规章制度。
2、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建立医院感染信息报告制度,做到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
3、贯彻落实《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规范性文件,加强手术室、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防控。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防控符合规范。
4、贯彻落实《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加强血液透析室管理。血液透析室的组织管理、质量控制及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符合规范要求。
5、贯彻落实《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等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手术及置管前、中、后的各项操作技术应当符合医院感染防控要求。
6、贯彻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隔离、消毒灭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等各项工作措施,认真做好重点部门、重点人群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7、开展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强化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十)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医疗机构内实验室生物安全、质量控制和管理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制度建设、硬件设施、人员管理、应急处置、执行落实等方面情况。
(十一)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1、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严格禁止非法采集血液,确保临床用血来源合法,确保临床用血技术符合规范。
2、充分发挥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做好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3、临床科室应当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实际情况,科学合理使用血液,制订年、月用血计划,并对医务人员用血情况进行评估。
4、各临床科室和输血科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输血不良反应和紧急用血应对预案,并认真落实。
(十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后勤安全保障。建立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单位领导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相关部门领导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完善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安全生产定期排查、整改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安全生产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安全生产资金落实到位。
1、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足安全生产人员,规范安全生产管理程序和操作程序。
2、加强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安全正常运行,完善劳动保护用品的配置和安全使用。
3、确保消防设施、设备配置齐全,使用有效,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消防标识醒目,确保消防预警系统功能正常运行。加强在建工程和装修改造工程的消防安全管理,严控违规使用不符合消防要求建筑材料的行为,确保建筑工程依法安全有序完成。
4、加强对放射源、危险化学品、压力容器、电力设施、电器设备的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生产人员的业务培训,全体员工安全意识的教育培训,加强应急处置和逃生演练。
5、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配齐治安监控设施,规范安保人员的履职行为,维护医疗机构的正常医疗秩序,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十三)贯彻落实《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一步做好放射诊疗防护工作。重点加强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的防护管理工作。
1、进一步建立完善放射诊疗防护组织机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明确专(兼)职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并认真组织落实;
2、对全院医务人员加强放射防护知识教育;
3、做好放射诊疗设备定期检测工作;
4、做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以及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5、合理使用放射防护用品、自主检测设备。
五、活动步骤
(一)动员部署(2011年4月)。对本“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行安排部署,积极宣传发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二)组织实施(2011年5月—10月)。
1、按照统一部署,全面开展2011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继续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2、开展医院自查,要在2011年7月底前完成自查工作。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整改,对严重违反有关规定,或造成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3、准备迎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检查。
(三)总结交流(2011年11月-12月)。认真总结“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经验和不足,研究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克服松懈情绪,加强组织领导。连续三年开展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是继“医院管理年”活动以来,卫生系统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具体体现,是卫生系统全面开展的“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09-2011年重点改革任务的关键一年。全面实现“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目标,需要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克服松懈情绪,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强化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建立长效机制,逐步转向常态。要按照医疗卫生管理各项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卫生部工作部署,逐步完善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将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工作从阶段性活动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常态管理轨道,逐步形成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向专业化、精细化、系统化纵深发展,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蒲城县中医医院
2011年4月1日
2.中医医疗活动新闻稿 篇二
随着中医医疗纠纷的不断出现, 在中医医疗纠纷案件中, 传统的医疗过错认定方式已经暴露出其缺陷:现行的医疗过错认定更多地是通过鉴定, 并依赖西医专家作出鉴定结论。虽然中医和西医一样, 其医疗行为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但两者却有显著差异, 而目前我国在医疗过错的认定问题上, 并没有意识到中西医区别, 而往往是以对西医标准的标准来判定中医的医疗行为。这种认定过错的方式没有兼顾中医的特殊性, 将不利于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也不利于祖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因此, 探讨如何认定中医诊疗活动中的过错显得异常重要。
1 一般医疗过错的认定
在法国, 医疗过错是指医疗行为不符合一定的行为规范或行为规则, 医疗行为违反任何一种行为规范或行为规则[2]。在英美法系, 医疗过错被定义为“专业人员的失职行为”, 即医师未能按医疗行业在当时的通常医疗水平提供一般医师应具有的医疗技能、知识, 或应给予的诚信和合理的医疗服务, 致使患者受到损害的失职行为[3]。
在我国, 大多数学者对于医疗过错概念之界定都趋于相同, 认为医疗过错主要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违反应尽的注意义务。《侵权责任法》第57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 造成患者损害的, 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此处的“与当时的诊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即可以作“注意义务”理解。国内外对医疗过错概念的界定主要关注的都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注意义务的违反, 对医疗过错的认定也主要考虑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是否尽到了必要的注意义务。换言之, 医疗注意义务的判断标准, 就是医疗过错的判断标准。
在西医中, 不论是诊断标准还是治疗手段, 都有相对明确的、量化的规范, 可以作为衡量医务人员是否尽到注意义务的标尺, 这些规范化的标准也常常在鉴定中被使用。而目前, 由于医疗纠纷的鉴定大多仍由医学会来组织, 西医专家在专家库中也占绝大多数, 所以, 由西医专家根据西医标准来鉴定中医医疗过错的情况也并不少见。事实上, 由于中医与西医在多方面的差异, 决定了西医的这些标准不能套用到中医中来, 以西医的标准与方式来鉴定中医的医疗过错是不合理的。
2 中西医之间存在的差别
中医与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医学模式, 一个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不易被证明, 一个则是以现代科学研究为依托, 具体而明确, 两者在对疾病的认识方法和诊断治疗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
2.1 中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方法不同
中医主要是从宏观和感性的角度来认识人体和疾病。中医认为人是脏腑精气、气血经脉组成的有机整体, 疾病发生的原因无非为“三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及不内外因。中医往往通过望、闻、问、切的综合方法将收集到的感性材料加以整理, 结合中医师的经验, 运用分析推理的方式确定疾病的性质、部位和程度, 通过辨证论治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
西医则更为理性和微观, 运用视、触、叩、听、嗅等诊断方法, 并在诊断中大量运用影像、检验、病理、超声等先进的科学技术, 以实验结果为依据, 认识和治疗疾病。在这样庞大的辅助系统的帮助下, 西医的诊断正确率相比之下会更高。
两者对疾病认识方法的差异是由两者的思维差异决定的, 既然思维有差别, 那么用西医的标准来衡量中医, 就很难说是公平的。
2.2 中西医对疾病的诊断标准不同
中医诊断强调宏观辩证、司外揣内, 西医则强调微观分析、眼见为实。中医辩证主要是根据患者主证进行分析, 辨病因、病名、病性、病位, 病势, 并没有相对客观的诊断标准可以参照, 大多仅凭医生的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其主观性体现得十分明显, 中医中的脉诊就是典型的例子。
西医在发展过程中, 除了经验积累外, 还有经过大量、客观的医学试验研究证明的标准作为诊断依据, 同时再借助先进的辅助检查, 从而在疾病诊断中排除了医生的主观臆断, 表现出更加精确的客观性。
因此, 相对于西医, 中医是一门经验性很强的医学, 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中医应该有一套自己的评判标准。
2.3 中西医对疾病的治疗不同
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有砭、针、灸、药四种方法。以中药方剂为例, 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配方, 往往只记载了方剂的治疗作用, 却很少涉及服用后的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因为中药成分复杂, 一个方剂十几味中药, 要对药品成分进行定量、定性是很困难的, 所以很难对其发生机制进行判断。而对方剂的加减, 也缺乏严格的科学实验, 往往是依据中医师的主观判断。
西医的治疗方法或药品在应用于临床之前一般要经过严格的实验, 对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或使用的禁忌症等, 都会有相对详细的说明, 医生在使用该治疗方法或药品时, 按标准操作, 一般就不会产生问题。
可见, 在西医中, 要证明是否存在过失是相对容易的, 而作为传统医学, 中医本质上是经验医学, 主观性很强, 缺乏西医那样明确的量化指标, 更多地是依靠长期以来积累的实践经验和临床疗效得到民众的信赖。如果在医疗过错认定过程中运用主要针对西医制定的标准来判断中医师在诊治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 显然是不合情理的。所以, 应遵循中医理论与规律, 在鉴定主体的确定及判断过失的标准上应与西医有所区别。
3 探讨合理的中医医疗过错认定方式
3.1“Bolam测试标准”和“Shakoor案”的启示
“Bolam测试标准”是在英国一个涉及精神病人的治疗案件中建立的。在Bolam诉Frien HMC (1957) 一案中, 原告罹患精神疾病并接受电刺激治疗。那时接受电刺激治疗的病人需要按情况给予放松药物或者身体限制, 也可以两者均不实施。原告没有被给予放松药物或者身体限制, 结果他的髋部受伤。后来法院认为医生的行为符合“负责任医护人员”的标准, “遵循了已经被认可的某一学派的观点”, 没有医疗过错, 不对原告的髋部受伤负责[4]。“Bolam测试标准”也称为“同行业”标准, 是指在判断医务人员是否存在过错时应以与该医生处于同一专业领域的同行的专业判断为标准。对于医务人员这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员来说, 他们应履行的注意义务达到“其所属群体”的“合理谨慎标准”就够了[5]。该标准赋予了医学观点和做法以及大的权威和尊重。它将某一做法是否过失的判断交给了医学界, 而且以这种做法是否被“同行业”“负责任的人”所接受来判断是否为适当[6]。
英国的“Shakoor案”涉及一位中医师的医疗过失认定问题, 一位患有良性脂肪瘤的患者Shakoor (原告) 拒绝了运用西医手术摘除肿瘤的治疗方法, 转而来到Situ (被告) 处进行治疗。Situ是一位经过适当培训的、有较好资格和经验的中医草药从业人员。被告根据传统经典药方为患者开处了一个包含有12种不同中草药的处方。但是, 在服完第9付药之后, 原告出现了致命性的特异体质反应———急性的肝功能衰竭, 在进行了肝移植手术之后死亡。审理该案的法官认为, 从中医从业者的角度看, 被告并没有违反一个合理中草药医生的注意义务, 因此被告无需对原告的死亡负责[7]。在选择中医从业者的注意义务标准时, 法院注意到了中医与西医的区别, 并没有要求中医从业者达到西医从业者的注意标准, 而是坚持了让中医同行去做判断的Bolam测试标准, 这是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值得借鉴。
Bolam测试标准和Shakoor案给予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一方面, 法官由于专业知识的局限, 不能对医疗领域的技术问题妄加评判, 因此需要医学专家参与到过错认定中来;另一方面, 由于医学专家专业领域不同, 中医与西医也有本质区别, 要遵守“同行业”判断的标准, 不能把对中医医疗过错的认定权交给西医专家。因此, 我国在对中医医疗过错进行认定时, 需要在鉴定方式及判断标准上进行完善, 而不能直接套用西医的标准。
3.2 完善中医医疗过错的认定方式及判断标准
3.2.1 充分发挥中医专家在中医医疗过错鉴定中的作用
鉴定意见是处理医疗纠纷案件的重要证据, 我国一直存在着“二元化”的鉴定模式:一种是医学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负责组织的医疗事故责任鉴定, 一种是司法鉴定机构作出的医疗损害技术鉴定。在《侵权责任法》出台后, 这一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目前大多数的医疗事故鉴定仍由医学会作出。虽然医学会都建有专家库, 并且依据2002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学科专业组名录 (试行) 》设置有“中医科”和“民族医学科”的分类, 但实际情况是, 医学会的成员大多是西医医生, 由西医来鉴定中医的情况难以避免。即使专家库的学科组中有中医专家, 但在依“过半数通过”的原则出具鉴定意见的鉴定小组中, 如果西医专家多于中医专家, 那么中医专家发挥的作用仍是有限的。虽然同是医学, 但西医与中医的思维方法、诊治手段的差异, 使其在判断是否存在过错、因果关系上都有差别, 它们并不是完全的“同行”, 由西医来鉴定中医, 结论难免会让人质疑。
而在2012年8月《民事诉讼法》作出修订后, 中医专家在认定中医医疗过错中的作用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六条规定, 当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实的专门性问题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 双方当事人可协商确定具备资格的鉴定人, 也可由人民法院指定或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人进行鉴定。以此法律依据, 对于医疗纠纷中中医的医疗过错, 将不必然由医学会来进行鉴定, 完全可以选择更恰当的鉴定人来完成鉴定工作, 例如中医学会。将中医医疗过错的认定交由中医专家来进行鉴定, 使其可以依据中医的特点来判定是否存在医疗过错, 实现“同行业”的判断, 这比由西医来进行鉴定更为合理。
3.2.2 充分发挥中医专家作为“专家证人”的作用
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时, 作出鉴定结论的鉴定人员往往无需出庭质证, 而对于未经充分质证的鉴定, 审判人员便无从判断鉴定依据的事实是否可靠, 鉴定手段和方法是否科学, 不能有效地发现鉴定中存在的问题, 往往只能直接采信, 形成了鉴定结论必然作为判案依据的现象。而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将“鉴定结论”的表述修改为“鉴定意见”, 这表明, 质证的过程将被重视, 作出的书面鉴定“结论”将不再被必然采纳, 而只是作为法官审理的参考“意见”。同时,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 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或者专业问题提出意见。”这里“有专门知识的人”即是英美法系国家所称的“专家证人”。依据这一规定, 在法庭质证过程中亦可充分发挥中医专家证人的作用。在针对中医医疗纠纷案件中, 当事人完全可以请有经验的中医专家以“同行业”者的身份出庭, 用其中医的专门知识对有关证据进行质疑、辩驳, 有利于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 有利于法官查明案件事实, 作出判断。
3.2.3 不断完善中医诊疗规范
中医与西医对疾病有完全不同的认识方式, 认定中医医疗过错时采用西医标准显然是不恰当的。除了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医务人员是否具备获得认可的医疗资格外, 中医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是否有医疗过错, 是否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也是认定其过错必须要考虑的因素。而中医作为经验性和主观性很强的医学, 对中医治疗行为的过错认定仍是一个难点, 即使由中医专家来进行鉴定, 也需要采用有说服力的依据。
中医的很多做法被传承和推广, 并不是基于循证医学的系统严谨的实验获得的证据, 而是基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获得的经验。而即使是经验医学, 也应当有一个大致正确的方向。比如, 某单味中药或方剂可能有严重的毒副作用或不适合治疗某种疾病, 若医师错误地使用了这味药或方剂, 则应当对患者的损害承担责任。所以, 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遵循正确的方向, 制定和完善针对中医的诊疗规范, 将其作为中医医务人员从事医疗行为的指南和鉴定中医医疗过错的重要标准是极有必要的。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等8个临床专科229项标准, 加上已发布的中医内科、糖尿病、肿瘤等诊疗指南, 中医常见病诊疗指南系列标准共涉及11个临床专业397个病种, 涵盖了中医临床常见的大部分病种, 初步形成了中医常见病临床诊疗技术规范体系[8]。而这将为中医医务人员的工作实践提供重要指导, 也会在中医医疗过错的认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并为科学合理解决中医医疗纠纷提供重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梁超.孕妇同仁堂就医被诊月经不调[N].京华时报, 2012-08-11 (10) .
[2][3]杨立新.医疗损害责任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101.
[4]赵西巨.医疗过失与因果关系之认定:英美法中的理论与具体规则[J].东方法学, 2011, 1:126-140.
[5][德]克里斯蒂安·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 (下) [M].焦美华, 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373.
[6]赵西巨.医生对新疗法的使用和告知[J].东方医学, 2009, 6:121.
[7]赵西巨.中医的医疗过失认定——英国的Shakoor案[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1 (1) :28.
3.中医医疗活动新闻稿 篇三
应急医疗救援演练活动情景脚本
一、演练仪式
2013年9月10日下午3:00-3:10 分,参加演练人员和车辆集中列队。
场景: 全体参加演练人员列队
(演员不列队,化妆好后直接进入车厢各就各位)
现场指挥:下面,进入演练程序。
场景:
1、现场指挥跑步到主席台下中央,向演练领导小组组长XXX院长报告:(手持式扩音器)报告总指挥,“2013年 海阳市中医医院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援演练”各项工作准备完毕,参演队伍集结待命,是否可以开始演练,请指示!
2、演练总指挥宣布:“海阳市中医医院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援演练”开始。
3、现场指挥返回现场,向参加演练的人员发出指令:各参演队伍注意,请大家各就各位做好准备,开始演练。(手持式扩音器)
4、参演人员和车辆疏散,到待命点准备。
视频内容: 解说人XX【解说词】: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成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类。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突发公共事件逐渐增多。重大灾难事故的发生,对所有的应急救援队伍都是严峻的挑战,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我们的白衣战士总是快速反应,迎难而上,迎接挑战。我院全体医务人员人员有信心、有决心战胜一切灾害,履行我们的光荣职责。本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援是由海阳市中医医院组织的,是模拟在鱼台县城近郊出现的重大交通事故的应急医疗救援演练。
二、3:20分,120 急救中心接警。
场景:120 急救中心接警员接到求救电话后,派出距离事故地点最近的一辆救护车赶往现场,随即又通知市各急救医疗机构派出救护车参与救援,请求派人派车赶赴现场。
三、现场指挥向领导电话汇报事故情况,要求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场景:
现场急救指挥向医院应急领导小组打电话报告事故情况。“报告XXX院长,县城附近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请求启动《海阳市中医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XXX院长指示:立即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现场指挥:“是”。
解说人【解说词】: 领导决定立即启动《海阳市中医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随着一声令下,开始通知各科室急救绿色通道做好接收和抢救危重伤员的准备(包括床位安排、专家准备和手术室准备);保证临床需要。
视频内容: 现场指挥打电话特写镜头通知各应急处置队、医疗救治队、后勤保障队。应急医疗救援队员、装备(氧气筒、面罩、吸氧管、简易呼吸器、颈托、心电监护、呼吸机、创伤急救箱、担架、绷带、输液的器具、气管插管器具、电除颤、夹板 纱布、换药碗、病人标识卡片及场地标识牌子等)【每组提前打包放置】到达后展开并设置救治区域画面,放置各颜色救治区域的标志牌!
四、现场救援
3:25 分,伤员到达。
场景: 医务人员检伤分类。
视频内容: 医务人员对伤员进行检伤分类的画面。
解说人【解说词】:医务人员立即对受伤人员进行检伤分类。检伤分类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受伤人群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对整体救治的合理安排有着重要意义,主要评估伤员的项目有:能否行走、呼吸、循环、意识四个方面。伤员分别用红色标识代表重伤员(需要第一优先救治)、黄色标识代表中度伤员(需要第二优先救治)、绿色代表轻度伤员(可以延期处理)、黑色标识代表死亡遗体无救治希望的伤员(放到最后处理)。经过现场检伤表明,本次事故共造成 N名人员伤亡,其中 1人死亡,多人重伤。
现场医疗急救实施。
1、场景一: 医护人员【急诊科、内科负责】将一名头面部外伤、呼吸微弱、继而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模拟人)抬到红区抢救。
视频内容: 镜头从医务人员将病人抬至红区。并将镜头移至抢救病人实况。(停留时间:3 分钟)
解说人【解说词】: 医护人员将一名头面部外伤、呼吸微弱的伤员抬到红区抢救。⑴ 医护人员对伤员进行开放气道,面罩吸氧,对头顶活动性出血部位进行包扎止血,建立静脉通道,上心电监护。⑵ 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停止,颈动脉搏动消失,心电监护显示直线。医护人员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2010 版)。①医生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至少 100 次/分钟。②护士开放气道后用简易呼吸器进行人工通气,按压与通气比 30:2。③进行了 5 组复苏后医生与护士交换角色,再进行 5 个循环的心肺复苏。④然后护士进行单人心脏按压和人工通气。⑤医生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接上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后,与护士交换进行心脏按压。经抢救后,患者恢复了心律、呼吸,但意识仍未恢复。立即送如ICU!
2、场景二:将一名胸部开放性损伤、呼吸困难的伤员(群众演员)抬到红区抢救。
视频内容:镜头从医务人员【胸科负责】将病人抬至红区。并将镜头移至抢救病人实况。(停留时间:2 分钟)
解说人【解说词】:医务人员将一名胸部开放性伤口、呼吸困难的伤员(群众演员)抬到红区抢救。医生对伤员进行检查发现右侧胸部有一开放性伤口,约 4×3cm,活动性出血,呼吸困难。⑴ 医护人员立即用大块的无菌棉垫覆盖超过伤口边缘范围5 厘米进行封闭,将开放性伤口变成了闭合性伤口。⑵ 医护人员检查患者气道通畅并给予高流量吸氧,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开通静脉通道。陪同辅助科室检查.......3、场景三: 医务人员将一名全身多处外伤、休克、意识模糊的伤员抬到红区抢救。
视频内容: 镜头从医务人员【急诊科、骨外科负责】将病人抬至红区。并将镜头移至抢救病人实况。(停留时间:2 分钟)
解说人【解说词】:医务人员将一名全身多处外伤、休克、意识模糊的伤员(群众演员)抬到红区抢救。医生检查发现患者头部、四肢、颈部等全身多处受伤,伴有活动性出血,血压 70/40mmHg,意识模糊;评估伤情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输液抗休克,包扎、固定出血部位;医生发现患者头顶右侧有一皮下血肿,约 4×3cm,无出血,考虑有颅脑损伤;检查颈部疼痛,考虑有颈椎损伤,上颈托;再次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监测生命体征,评估病情变化,视察包扎、固定、解救套松紧度,胸部呼吸运动情况。送相关科室检查......4、场景四: 医护人员【普外科负责】将一名头部、腹部开放性外伤的伤员(群众演员)抬到黄区抢救。
视频内容: 镜头从医务人员下车一直跟到将病人抬至黄区。并将镜头移至抢救病人实况。(停留时间:2 分钟)
解说人【解说词】: 医护人员将一名头部和腹部开放性外伤的伤员抬到黄区抢救。⑴ 医生拿创伤急救箱到伤员右侧,检查发现患者瞳孔及头部,可见右头额部有一开放性伤口,对伤口进行包扎止血。(2)检查腹部发现左上腹部有一伤口,约 8×3cm 大小,活动性出血,对伤口进行包扎止血,检查患者四肢无其他伤害。(3)护士拿复苏箱在患者左侧,监测生命体征,吸氧,上监护仪,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给予平衡盐 500ml 静滴后再次监测生命体征有所好转。急送相关科室检查......5、场景五:医务人员【神经外科负责】将一名头面部外伤、流血不止、意识清楚的伤员(群众演员)抬到黄区救治。
视频内容: 将镜头移至抢救病人实况。(停留时间:2 分钟)解说人【解说词】:医护人员将一名头面部外伤、流血不止、意识清楚的伤员抬到黄区进行救治。医生检查发现患者头面部有大小不一的伤口,伴有活动性出血不止,意识清楚,立即对患者头面部伤口加压包扎止血,建立静脉通道,测量生命体征:血压 70/50mmHg,给予吸氧,上心电监护。
6、场景六: 医务人员【骨外科外科负责】将一名桡骨骨折伤员(群众演员)扶到绿区救治。
视频内容: 将镜头移至抢救病人实况。(停留时间:2 分钟)
解说人【解说词】:医护人员将一名桡骨骨折伤员(群众演员)扶到绿区处理。
医生让桡骨骨折的伤员采取坐位,清洁局部皮肤后用夹板、棉垫、绷带固定,悬吊于胸前,陪同到放射科拍片!
7、视频内容:(黑区)医务人员(急诊科负责)再次确认死亡伤员后,送太平间。
解说人【解说词】:死亡伤员经心电监护再次确认后,送太平间。
五、演练结束
解说人【解说词】现场救援结束,伤员转入各相关专业科室治疗!
场景:指挥用对讲机指挥:伤员已转入各相关专业科室治疗!演练结束,全体出演人员集中!
总结:
4.中医医疗学专业求职简历 篇四
简历编号: 319775002 更新日期: -01-12 11:21:44 无照片
姓 名: 郭xx先生 国 籍: 中国
目前住地: 广州 民 族: 汉族
户 籍 地: 河南 身高体重: 168 cm74 kg
婚姻状况: 已婚 年 龄: 33 岁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医院/医疗/护理/美容保健类:中西医师 、 医疗: 、 临床医学研究人员:
工作年限: 8 职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 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深圳 东莞
工作经历: 1995年-毕业于南阳理工学院国医国药系 学生 毕业 19-市医院县医院实践 实习中医师 完成实践 -2004年在县城开业 诊所主治医生 适调工作 2004-在萝岗 中医师 适调工作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河南南阳市理工学院国医国药系(原张仲景国医大学)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日期: -12-01
所学专业: 中医医疗 第二专业: 心理咨询学,法学
培训经历: 我是仲景医大95级毕业生,在校时,我勤奋好学,积极上进,多次获得科目第一名和优生奖学金,在课外又博览群书,多次获得个人读书第一名,同时,又利用课余时间去老师门诊部和校附属医院进行早期见习侍诊.毕业以后又在市人民医院县医院工作,在这期间虚心求教,工作认真,获得了老师们的赞许.后来又取得卫生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输液许可证,自主行医,期间获得病人赠送感谢锦旗.由于工作适调需要,后又到萝岗,学习不育症治疗技术.期间考取临床执业助理.曾发表论文,获得论文证书,
中医医疗学专业求职简历
,
国家正试承认学历证书编码:116535..........(附广东省高教厅学历验证证明)
语言能力
外 语: 英语 良好
国语水平: 精通 粤语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熟练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和治疗方法,尤其善于男性病.风湿.类风湿.不育症.中风偏瘫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善于使用医患合作的临床治疗方案。注重患者至上的治疗原则,注重身心治疗的全科观念。主要医学临床经验: 1.中医辩证配合针灸治疗脑血栓.脑栓塞引起的偏瘫,失语,半身不遂.2.针灸配合中药膏药,治疗风湿,关节痛,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3.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病,急慢性前列腺炎,死精,精子成活率低,无精,性功能障碍,不育症,及皮肤性病科常见病多发病,淋病,尖锐湿疣等。
可以利用手术器械比较熟练地进行一般的外科小手术操做,例如:清创缝合,外痔,内痔,脂肪瘤,尖锐湿疣切除术等。
详细个人自传
尊敬的贵单位领导:
5.江西中医医疗集团建设方案试行 篇五
为深化医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相关工作落地,并充分整合全省中医医疗资源,提升全省中医药服务整体实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17〕42号)、《关于加强医联体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赣卫体改字〔2017〕15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我省中医医疗集团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的方向,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结合我省中医事业发展实际,通过探索构建以医联体为基础的新型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全省中医资源配置,实现全省中医事业一体化发展,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全省中医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服务需求。
二、组建原则
坚持公益性。坚持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变,切实维护和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发展等要求,以市县中医医疗机构为重点,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满足群众健康需要。
坚持“四个不变”。江西省中医医疗集团由省内中医医疗机构自愿选择加入。坚持医院独立法人地位不变、人员身份不变、功能定位不变、财政拨款渠道不变。
以医教研为纽带。以医疗、教学、科研为纽带,通过专科联盟、人才培养、科研协作、院内制剂共享等多途径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平稳启动,根据实际,逐步向紧密的合作模式推进。
三、组建方式
依托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集团总医院),以医教研为纽带,各市县中医医院以及有合作诉求的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联合组建江西省中医医疗集团。集团作为一个工作平台,合作范围包括医疗、管理、科研、教学、学术交流、文化宣传、中药制剂生产流通、产业发展等。
四、组织管理
成立集团理事会。成立江西省中医医疗集团理事会,作为集团领导机构,负责集团总体发展规划、资源统筹调配、学科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事项的决策管理。制定《江西省中医医疗集团理事会章程》,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xx名、秘书长1名,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由理事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选举结果报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同意。
成立集团办公室。成立江西省中医医疗集团办公室,受集团理事会的领导。集团办公室负责理事会日常事务;对集
团成员单位合作项目、学术交流及相关事务的沟通协调和管理;密切联系集团成员单位,上情下达、横向联系,及时收集卫生和中医药及相关领域信息、资料,为理事会决策提供依据;组织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等;定期编辑发行集团工作简报;完成集团章程和理事会授予的其他工作。
工作经费。通过集团理事单位缴纳会费、投资收益、企业捐赠等多途径筹集资金,充实理事会工作经费。省中医药管理局安排项目予以适当支持。集团理事会工作经费主要对集团内理事单位科研课题、人才培养项目、继续教育项目以及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等进行资助。也可作为发展引导资金,对医疗机构开展兼并重组、托管或者投资中医药相关产业,扩大集团业务范围。
五、工作目标
提升中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整合中医医疗集团内各单位医疗资源,支持中医优势专病、专科,中医药专家,通过集团平台深度重组和共建,组建一大批中医优势专科专病协作联盟。实现不同区域同一专科水平能力的同质化发展,辐射带动各区域中医优势专科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推动医疗重心、资源双下沉,助推预防为主、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推动集团医院全方位提升常见病、多发病、部分急危重症的诊疗能力,打造中医复杂疑难专科病诊疗高地。通过深度对接,专科联盟逐步利用互联网技术,集团通过共建共享医学影像中心、检查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名中医工作室等,增强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提升基层中医药机构综合服务能力。
培育中医骨干人才队伍。依托集团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整合集团内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专科资源,根据中医临床人才成才的共性特点及不同专业的特点、条件,通过中医理论系统培训、中医临证技能实训、专业进修与拜师等多种方式,推动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中医药传承人才。在集团内开展中医临床硕士生导师遴选,丰富临床教学师资。鼓励以集团为平台,申报并积极主办(承办)省级、国家级中医药人才培养专项和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构建覆盖所有集团成员单位、辐射全省的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网络。根据集团单位实际需求,探索集团内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通过集团内部的“智力流动”,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价值,实现人才与生产要素、工作岗位的最佳结合,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孵化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建立集团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对集团内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等进行共享、重组和建设,构建开放、共享、高效的科研创新体系,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开展中医药重大课题联合攻关。根据中医药学科专科发展趋势,在集团内遴选中医重大课题,集合各单位优势和研究力量,跨专科、跨单位、跨区域,联合开展课题攻关,力争把重大课题项目做大做强。加强院内中药制剂研发。充分利用集团医院中医重点专科资源,深入挖掘名老中医经验
方。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激发中医药专家献方的积极性。整合省内外优质资源,通过加强对现代中药制剂生产技术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研究运用,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以国外先进剂型为目标,研制符合三小、三效、五方便的中药新剂型。
搭建全省中医药传承创新信息平台。整合中医医疗信息化资源,加强城市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加快基层中医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中医药信息服务能力。依托国家中医药管局江西省中医馆健康信息系统,打造中医药数据集成平台、中医药传承创新服务平台和临床科研信息共享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对集团单位临床数据同步、完整、全面、准确、规范、快捷采集,将临床数据转化成可分析的科研数据,实现临床中医理论和应用研究大数据分析,促进临床研究与相关产品、技术研发有效对接,促进中医理论与不同创新领域间的衔接与转化,构建中医药传承创新信息平台。
打造国内一流的中药院内制剂基地。按照GMP要求,高标准筹建全省中药制剂中心,建立颗粒剂、胶囊剂、软膏剂、合剂、溶液剂等多剂型生产线,集中药制剂、煎药、临方加工、饮片质检为一体的制剂中心,成为国内一流的中药制剂研发平台和生产基地。通过中药制剂中心,集团成员单位的院内中药制剂品种,实现统一生产、统一配送,节约资源,提高运行效益。建立中药院内制剂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通过
优化生产流程,建立规范化质量控制制度,实现中药制剂生产的全过程质量管控,确保中心中药制剂质量。建立中药院内制剂专家库,充分吸收现代药剂学的理论与方法,开展临床应用安全性评价,扩大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范围,提高临床疗效。
六、实施步骤
(一)筹备启动阶段(2017年)。讨论和撰写集团章程(草案),接收各单位集团理事申请。2017年12月底前,召开集团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集团章程,选举产生集团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召开江西省中医医疗集团成立大会。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8年-2020年)。组建集团办公室,征集和确定集团徽标,制定《理事会会议制度》等集团基本管理制度,制定集团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集团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集团简报等对外宣传窗口,形成推进集团发展的常态化机制。组建30个左右的中医专科专病协作联盟,以专科专病联盟为平台,积极开展医疗协作、人员培养、、学术交流、科研攻关等活动。创建江西省中药制剂中心,打通政策壁垒,在集团成员内部遴选100种左右的中药院内制剂,经药监部门批准后在集团内部调剂使用。通过3年的发展,集团在优化江西中医医疗资源配置、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江西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贡献度、保障和增进江西人民群众健康等方
面发挥引领作用,做出积极贡献。
七、保障措施
完善顶层设计。根据党和国家卫生方针及中医药政策,结合江西省中医药事业管理和发展需要,制定完善《江西省中医医疗集团章程》《江西省中医医疗集团章程实施细则》及其他规章制度。在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下,组织制定集团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等,指导协调成员单位相关工作;在区域卫生规划原则的指导下,对集团成员单位的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等提出建设性意见。
加强沟通联系。通过加强与药监、医保、物价等政府部门沟通,争取相关政策对集团中医药服务,尤其是对集团中药院内制剂品种定价、流通、医保报销等方面的支持,促进中医药资源的保护研究开发和合理使用,使更多价格低廉、疗效明显的中医服务和中药制剂惠及更多群众。
6.中医医疗活动新闻稿 篇六
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09年至2013年的四川省中医事业统计摘编, 数据真实、可靠。门诊医疗费用构成包括:挂号费、诊察费、检查费、化验费、治疗费、手术费、药费, 归纳为7项。
2 方法[2,3,4]
结构变动度是一个事物的各个构成比在某时期的末期值和期初值的绝对差的总额, 反映了时期事物构成变化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其值在0~100%之间波动, 波动值越大, 说明期内结构变动程度越大。结构变动值为正, 说明期末该费用占总费用构成比较期初增加, 反之则为负向变动。结构变动值、结构变动度、年均结构变动度、结构贡献率, 其计算公式如下。
(1) 结构变动值 (value of structure variation, VSV) =Xi1-Xi0 (i:费用项目序列号;0:期初;1:期末;Xi1:期末第i项费用占总费用构成比;Xi0:期初第i项费用占总费用构成比)
(2) 结构变动度 (degree of structure variation, DSV) =∑︱Xi1-Xi0︳ (i=1, 2, 3...)
(3) 年均结构变动度=DSV/n, n为比较期数
(4) 结构贡献率=︱Xi1-Xi0︳/∑︱Xi1-Xi0︳×100% (表示第i项收入对结构变动影响的大小)
3 结果及其分析
3.1 2009年至2013年门诊医疗费用构成比统计
检查费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诊察费构成2010年至2013年也逐年上升, 与之相反, 挂号费构成2010年至2013年逐年下降, 化验费、治疗费、手术费、药费呈波浪式增长, 详见表1。
3.2 2009年至2013年门诊医疗费用结构变动值及结构变动度
2009年至2013年门诊医疗费用结构变动度为13.88%, 年均变动度为3.47%。
将2009年至2013年门诊医疗费用数据分为5个时区, 分别计算出每个区间的变动值及变动度, 见表2。从表2可见, 2010年至2011年、2011年至2012年其结构变动较其他两个区间剧烈;2009年至2010年变动振幅最小, 为2.42%;2012年至2013年结构变动度为2.92%, 说明门诊医疗费用结构变动趋向缓和。
3.3 各种门诊医疗费用项目的结构变动方向
2009年至2013年引起门诊医疗费用结构变动较大的项目有:化验费、检查费、药费。挂号费在2010年至2013年间的3个时区为负方向变动;与之相反, 诊察费在2010年至2013年间的3个时区为正方向变动;检查费2009年至2013年间的4个时区均为正方向变动;药费在2011年至2012年为正方向变动, 其余3个时区为负方向变动。
3.4 各种医疗费用对门诊医疗费用结构变动的贡献率
结构变动贡献率表示某项费用的变化对费用结构变动影响的大小。2009年至2013年我省中医医疗机构各种医疗费用对门诊医疗费用结构变动的贡献率情况见表3。通过表3分析得出, 2009年至2010年其检查费结构变动贡献率最大;2010年至2011年化验费和药费的结构贡献率分别为33.45%和31.80%;2011年至2012年检查费结构变动贡献率再次上升至第一位;2012年至2013年其结构变动贡献率最大的是药费, 结构变动的贡献率为38.70%。2009年至2013年检查费和药费是引起门诊医疗费用结构变动的主要项目, 二者累计贡献率为71.82%。
4 讨论
4.1 门诊医疗费用增长的主要因素
近5年来, 我省中医医疗机构门诊医疗费用呈持续上升趋势, 其结构也出现了较大变化。药费构成的下降和检查费构成的上升, 与冉崇宏等人[5]的研究结果一致, 我省2009年至2013年其检查费和药费二者的结构累计贡献率达到71.82%, 是5年来门诊医疗费用构成出现较大变动的主要因素。
4.2 关注新的费用增长项目
近5年来, 我省中医医疗机构门诊药费在门诊医疗费用中的比例有所下降, 但是药费的比例每年均高于55%, 仍然是其医疗费用的主要来源;而检查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 到2013年, 其所占的比例接近20%, 因此我省中医医疗机构在控制药费的同时, 还应该注意检查费的增长。
4.3 体现医护劳动技术价值的项目费用比例未增加
5年来, 反映医护人员劳动技术价值的医疗费用增加不明显, 如治疗费、手术费、挂号费, 3项费用其结构变动的方向均以负方向为主, 且3项费用对门诊医疗费用结构变动的贡献率均偏低, 从中也反映出医护人员的劳动技术价值没有得到体现。
摘要:目的 探讨该省中医医疗机构门诊医疗费用构成变化情况, 以了解导致该省中医医疗机构近年来门诊医疗费用增长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用结构变动度指标, 分析5年来该省中医医疗机构门诊医疗费用构成变动的情况。结果 该省2009年至2013年引起门诊医疗费用结构变化较大的因素有:化验费、检查费、药费;而诊察费、检查费是引起门诊医疗费用结构变动上升的主要费用项目, 二者的累积贡献率达到50%;药费、治疗费、化验费是引起门诊医疗费用结构变动下降的主要项目, 三者的累计贡献率达到42.43%。结论 该省中医医疗机构门诊医疗费用的增长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情况, 需要进一步控制药费比, 同时提高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费用占比。
关键词:四川省,中医医疗机构,结构变动度,门诊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杨婷, 王玉贵, 杨波, 等.结构变动度在住院医疗费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 2010, 27 (1) :90-91.
[2]沈琼, 仲立儒.结构变动度在住院费用构成分析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3, 20 (11) :1031.
[3]唐艺荣.结构变动度在医院门诊及住院收入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医疗质量, 2013, 20 (1) :51-52.
[4]路阳, 巩亚楠, 陆晨, 等.新疆某三甲医院2005—2012年住院费用结构变动度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14, 33 (1) :76-78.
【中医医疗活动新闻稿】推荐阅读:
中医科医疗质量评价11-19
中医医院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查情况报告08-15
封开县中医院平价医疗服务工作总结报告09-18
中医院关于开展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总结09-01
中医知识活动总结10-09
中医院医院义诊活动方案07-05
某中医院医院管理年活动工作总结06-20
XX县中医院医院管理年活动阶段小结08-15
龙州县中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活动自查自纠11-04
辉南县中医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活动总结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