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研活动总结

2024-06-26

主题教研活动总结(精选11篇)

1.主题教研活动总结 篇一

主题教研活动总结

五年级数学教师做课《

2、5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时通过游戏的情境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新知的热情,分别直观地找出2和5的倍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方式概括出2和5的倍数特征,以“检测—判断—结论”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2的倍数特征,进而让学生认识、理解奇数和偶数含义,再通过学习获得“既是2又是5的倍数特征”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数学简单的生活问题,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成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大家也应注重以下方面的问题:

1、有效的问题的探究,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结构特点,能诱发学生小组合作深入思考、积极回答,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有效的课堂参与、互动, 注重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倡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应充分参与到教师教学过程中来教学过程中师生积极交流、沟通、理解和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感情思想及观念,以促进师生双方共同发展。创设有趣的活动激起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新方式、新内容。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多样化地呈现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都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钻研、探索,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较容易解决了。它为每位学生参与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发展学生的合作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它使每一成员都溶入集体中,增强了集体意识。

3、课堂教学结构紧凑、合理,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各部分衔接自然、流畅,时间长短适当,教学重点、难点突出,合理高效的教学结构安排并能恰当的组织材料,学习重点、难点。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后进生也起到了优待学习改进的作用。

2.主题教研活动总结 篇二

一、实施背景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结束后, 为及时将学生在校学习和技能训练情况及取得的成绩报告给家长, 实现“家校共育”, 我首先利用短信平台向全班32名同学家庭群发了信息, 通报了放假时间、假期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下学期开学时间及各项收费标准。希望家长督促子女认真反思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技能训练等, 积极参加健康的寒假获得。在家长反馈的基础上, 我又带领部分团、班干部前往杨滩、柏垫、桃州、郎溪等地, 对部分生病和特异家庭的同学进行了家访。

在信访和家访过程中, 家长也向老师和团、班干部反映了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 特别恳请老师加强管理, 想方设法矫正不良习惯, 为学生的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新学期开学后, 部分同学懒、散、不求进取的现象在绵绵不断的春雨中, 开始暴露出来——早赖床、寝室卫生不好、晨跑以各种借口不参加、技能训练怕苦怕累, 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如果任其发展, 对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极其不利, 给就业留下隐患。为帮助全体学生树立学习积极性, 杜绝不良行为习惯, 我及时分层次与部分同学谈话, 了解具体需求, 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 召集班级团支部、班委会组成人员, 开会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激烈的讨论, 最后决定借助主题实践的载体, 开展系列活动, 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自觉成长。为此, 自三月份起到五月底的时间内, 在全班同学中开展了以“学习雷锋精神, 弘扬高尚品德”主题实践为主线, 以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娴熟的专业技能为目的的主题实践活动, 并于3月5日“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举行了启动仪式, 学校党支部、德育处、团委领导莅临指导, 广德新闻网、《今日广德》等媒体进行了报道。“如何矫正不良生活习惯”主题活动作为起始活动开展起来。

二、实施过程

为认真组织好该项活动, 使其达到预期目标, 在班主任指导下, 团支部、班委会制定了《“倡导低碳生活建设美好家园”主题团日活动方案》, 将“如何矫正不良生活习惯”作为整个活动的第一步骤。让全体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到网管中心、图书阅览室收集有关全球环境污染的资料, 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结合乱买乱吃零食给校园、教师、寝室带来的卫生状况展开讨论。

印发“如何矫正不良生活习惯”主题班会问卷, 进行调查:你认为你身上有那些不良习惯?你打算怎样矫正不良习惯?全班同学敢于面对现实, 自觉敞开心扉, 将自觉的不良行为习惯坦诚暴露出来。通过问卷调查, 全班共收集涉及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等在内的带有共性的20余个不良习惯。在此基础上, 我们于3月19日召开了“如何矫正不良生活习惯?”主题班会。

“你自身存在哪些不良习惯?如何矫正不良生活习惯?”

主持人——学习委员樊晶晶首先介绍了习惯和不良习惯的概念, 并列举了问卷调查中暴露的问题。然后班级团支部书记、班长、小组长、寝室长等不同类型的同学代表坦诚发言, 将班级同学中和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例举出来, 并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展开剖析, 寻找矫正的方法。

同学代表依次发言, 畅谈自己的感受, 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大家充分发言的基础上, 主持人进行了总结, 提出了三思而后行、多尝试、自律、制定计划等多种矫正不良习惯的方法。

在整个会议过程中, 本人只是以摄影师的身份为学生做好服务, 最后因主持人要求对班会开展情况进行了点评, 提出了具体希望:“如何矫正不良生活习惯”主题班会活动是“学习雷锋精神, 弘扬高尚品德”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倡导低碳生活%建设美好家园”主题团日活动的具体表现。希望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学习雷锋精神, 弘扬高尚品德”主题实践活动, 以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娴熟的专业技能为目的, 抛弃不良习惯, 共建和谐校园。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

在热烈的掌声中, 全体同学一致通过了修订的《班级一日常规》。班会结束后, 大家立即行动, 小到茶杯摆放、卫生清理, 大到学习习惯的养成、技能训练的强化等。

三、活动成效

本次活动的组织, 完全由学生自己负责, 从会议议程、发言的安排、最后通过《班级一日常规》等, 即让学生在自主、自律、自愿的基础上认识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 又使班级精神文化在轻松愉快的主题班会中得到了提升。

班级常规工作一直是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 开展此次主题活动的目的, 就是把开展的活动制度化、规范化, 提升班级凝聚力, 培养学生参加活动和组织活动的能力。

通过开展该项主题实践活动, 班级卫生、教室环境优良;学生课前早读、视唱和课余练琴、练舞的积极性普遍高涨;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教学方法的试讲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两操”活动“快、静、齐”, 达到了锻炼的目的;部分同学的行为习惯得到矫正, 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班级团支部被评为县级“五四”红旗团支部、市级“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 (十佳) 、班级被评为县级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示范”班级;团支部书记吴梦被评为县级“优秀共青团员”、班长鄢赵娟被评为省级“德能双优”学生;樊晶晶、戴璐在全县首届“道德文明之星”评选中, 双双入选;在全市2012年“职教情”文艺汇演中, 我班学生参加的三个节目, 获得一个一等奖、二个二等奖。

四、点评

“矫正不良生活习惯”是一个课题, 也是一个漫长的德育工作过程, 作为班主任, 我感到任重而道远。虽然, 我们做了一些工作, 但对于中职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习惯完全改变还有待时日, 必须持之以恒, 耐心工作。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中, 围绕教育主题, 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以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生活技能, 起到“知识育人、专业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的德育教育目标。

3.主题班会竞赛活动的总结与反思 篇三

一、主题班会竞赛的特点

参赛的每一节班会课都是设计出来的,它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主题班会的设计意义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样板”。这种“样板”有利于提升当下中学生主题班会的品质和效率。

1.主题鲜明

本次参赛的14节主题班会课,每节课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诸如“Hold住幸福”“战胜挫折”“放飞理想”“树立自信”“感恩父母”“学会容忍”“传递温暖”“向幸福出发”“我的健康我做主”等。

2.贴近实际

从主题确定到活动设计与开展,绝大多数参赛课都是以学生生活为原点,从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紧紧抓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走近生活,直面社会问题。

3.推进有序

班会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遵循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层次性要强,并能逐步推进,从而保证活动的实效性。例如,“Hold住幸福”的班会流程是:认识幸福,感受幸福,传递幸福,珍惜幸福;“拥抱亲情,感恩父母”的班会流程是:感受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的爱,报答父母的爱等。

4.触及心灵

在本次大赛中,几乎每节主题班会课都有亮点。例如,在“Hold住幸福”的班会课上,学生在做“谁是最重要的人”这一游戏时,3名学生泪流满面,情撒全场;在“放飞理想”的班会上,学生用相声的形式谈理想,新颖别致。

可见,主题班会竞赛为我们今后设计班会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思路。

二、主题班会如何“更上一层楼”

1.深化认知,震撼心灵

班会都是有主题的,而对于这些主题,学生并不陌生,但都识之甚浅,例如“幸福”“宽容”“感恩”等。所以,在班会上,应该围绕主题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和感悟来加深对主题的认识。例如, “Hold住幸福”这节主题班会就设计了认识幸福(讨论)、感受幸福(故事)、传递幸福(帮助)、 珍惜幸福(游戏)等四个活动,从而让学生远离麻木,理解幸福,热爱生活;“向幸福出发”这节班会设计了三个活动:我把幸福弄丢了(反思与述说)、谁“偷”走了我的幸福(情景剧)、敲开幸福的大门(探究——找秘诀),从而让同学们明白了在生活中幸福无处不在,只要换种心态就会获得幸福,懂得了“让别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幸福”。可见,从主题确定到情境创设,班会一定要有冲击力,能够震撼学生的灵魂。

2.重视学生个体幸福生成和集体文化建设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就是灵魂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可见,幸福与道德具有一致性。道德是幸福获得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享有的欢乐和幸福。”在学生德性养成的过程中,既要有那种沧桑在肩的厚实与沉重,又要有那种清风拂面的惬意与畅快。班会是一种灵魂的洗礼,也是一种幸福的体验,更是一种价值的提升。

班会应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软文化”,包括班级规约、价值观念以及言谈举止等,如合理的班纪班规、向上的精神状态、合作的团队意识、和谐的班级氛围、浓郁的学习风气、求真的探索品质、爱美的人格魅力,等等。例如,“放飞理想”这节班会通过认识理想(相声“谈理想”)、畅谈理想(成长路线图)、放飞理想(现场采访)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想。明确不同的理想会造就不同的人生,从而树立正确而崇高的理想,并能为理想的实现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坚持不懈。这样,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体的幸福感,也有利于创建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从而使道德教育与文化传承很好地统一起来。

3.重视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品性的培养

班会同其他德育活动的功能一样,主要是引领学生从道德他律走向道德自律,从而实现道德自觉以及人格的成长与完善。丰子恺先生曾把人格比作一只鼎,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分别为思想的真、品德的善、情感的美。可见,一个人要具备完善的人格,三者缺一不可。例如,有一节班会的主题是“拒绝冷漠,传递温暖”,活动涉及的案例主要是天津许云鹤案、南京彭宇事件、广东小悦悦事件等。在整节主题班会中,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处于一种无助、伤心、恐惧和冷漠之中,根本就无法达到班会课的目标——传递温暖。所以,班会内容包括主题确定以及素材选取,应尽可能突出思想性、正面性和愉悦性,符合真、善、美的标准。同时,班会还应重视学生品性的培养。品德教育在培养人的“幸福感”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英国思想家罗素认为,品性教育的功能与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感受和追求幸福的能力;品性教育应基于现实,突出主体性和实践性,重视健康教育(身体和心理)——增强学生的活力,重视技能教育——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在本次主题班会竞赛中,有一节涉及中学生为举办生日聚会而进行大额消费的问题,同学们只谈“消费”,而老师却没有给予正确的价值引领。学生品性的养成,关键看学生怎么做。“生日”本是母难日,青少年过生日应该以感恩和孝敬父母为主题。当前,中学生大摆生日宴会的现象相当普遍,教师很有必要对其进行引导。

4.重视主体对生活情境的体验与反思

班会应当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的。在课堂上,我们应当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增强体验,深入反思。这样的道德课堂才可能有学生德性的自主建构。长期以来,在班会课上,尤其是德育故事或案例的教学,往往存在以附带刻板结论替代思辨的现象,试图将需要宣扬和确立的价值观直接植入学生的头脑。显然,这样的德育课堂是低效的。品德立于生活,源于反思。所以,在班会活动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反思自己和他人经历过的生活,反思教师提供的成年人的生活情境,从而获得感悟和认知。例如,在本次大赛中, “拥抱亲情,感恩父母”这一主题班会设计得比较好,它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设计了四个活动:一是再现生活——爸爸妈妈为你做的哪件事最让你感动;二是反思生活——两个连续的情景剧 “一碗面,两句话”和“两行泪,一颗心”;三是践行生活——孝敬与感恩父母;四是升华生活,师生同唱歌曲“母亲”。遗憾的是,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作为道德生成的主体,往往置身“事”外,成为了他人道德的旁观者和评判者。只有经过反思和内省的道德,才可能具有力量,才可能被真正内化,才可能蕴含着新的价值和意义。

5.坚持活动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从活动内容来看,班会应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一节以“架起与父母沟通的桥梁”为主题的班会就有些不够贴近学生;有的班会课让学生体验的故事情境,全是古代人的经历,显然既不贴近生活,又没有贴近时代;有一节主题为“战胜挫折”的初中班会课,学生的活动--表演小品“招聘”,就明显没有贴近学生,也没有贴近生活。从活动的形式来看,常见的班会活动形式有情景剧、小品、故事会、讨论交流、访谈、朗诵、讲座、竞赛,等等,主要由学生主持。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好的主题要有好的形式。无论什么样内容的班会都不能硬套形式,牵强附会。班会要利用这种特定的德育形式,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所以,班会采用何种形式,既是内容的需要,也是学生自主的体现。在一节“放飞理想”的主题班会上,有一个相声活动“谈理想”,根据内容,角色应是两位男生,但在表演时却是一男一女,显然,内容与形式就没有很好地统一起来。

总之,我们要以学生为主,选择恰当的主题,采用合适的形式,使主题班会成为一种心灵教育,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性、社会现象的公正心、异质事物的宽容度,个体生命与基本人权的伦理观等,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刘建德,湖南省常德市教科院德育教研员】

责任编辑/张红灵

4.主题教研活动总结 篇四

一、活动概况

这次教研活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教研组成员的大力支持,各教研组教师积极投身到这次教研活动中来。活动中,任课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和媒体设备,对英语、品德、音体美等学科进行了公开教学。课后,在教导处的引领下,所有听课教师结合本学科教研主题进行了分组研讨。因为这些教研主题源于教学实践,具有实效性和指导性,所以任课教师在研讨中打破了教研组间的壁垒,坦诚直言,通过相互学习、反思和领导的点拨,不但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急需解决或感到困惑的一些难题,更主要的是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教师的思想意识、教研理念等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主题教研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通过研讨,不仅让教师参与了教研、投身于教研,而且在浓郁的教研氛围中,大家真正享受了教研。

在集中研讨总结会上我学校的李校长和和张校长分别做了总结性发言,对这次教研活动深入浅出地进行了全方位分析评价,对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对课堂教学的个别环节不同程度地提出改进意见,为我校今后主题教研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课堂实践

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究,着眼点必须聚焦课堂教学,在这个主阵地上要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师的主体性,同时弘扬团体精神。我们要求部分教研组推出一节涉及实验教学的研究课,即形成一组能反映课题思想、解决其中问题的教学探索课。最后选拔徐淑珍老师上《学会控制情绪》汪涵的《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展示课,采用学校评价奖励相结合,可以克服教师的一些惰性,挖掘教研内驱力。组员对课堂进行定性和定量地观察。课后全组老师参与评课,写评课材料。每位教师听课观察角度不同,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无形中会对照自己的课堂,在反思中提高教学能力。

三、研讨反思:

每位教师就自己的研究主题进行反思和汇报,交流成果,资源共享。学校领导鼓励教师深刻反思,积累资料,多出成果,写好相关教学设计,评课稿,论文或案例,及时推荐参评或发表;并建议我们加强科技手段,把活动过程拍摄下来,以便反复研究。源于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实用有效的培训。 活动后叙:以这种主题教研为平台,通过这样循序渐近的,持续的主题教研,老师们都认为:“其实不是我们没有什么可研究,而是我们对许多研究点视若无睹,就在我们教学中,就蕴涵着无限丰富的研究对象,以前是我们缺乏一种敏感性 。”相信通过我们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主题教研将会更加出彩,我们的教学质量将会更加出色!

四、具体情况

徐淑珍:

1、教研课题合理,能够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够围绕教研课题设计课堂教学,学生活动积极,探究富有实效性。

2、教师有亲和力,走到学生当中,及时巡视指导,确保课堂活而不乱,有效掌控课堂。

3、以一个案例贯穿教学始终,课堂线索清晰,随着案情的发展,完成教学内务,重点问题有所强化,学生参与教学较积极,达到互助提升的目的。

4、课堂教学有时代气息,联系生活实际,合理拓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有很好的思想教育。

王涵

1、教研课题符合学校总的教研课题的要求,教师很精心围绕教研课题设计课堂教学,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富有激情。

2、预习交流有创新,便于激发学生兴趣,对单词有很好的落实。

3、小组探究时,教师课堂掌控不够,大部分学生不能够有效参与教学,课堂的实效性不高。

五、查找不足

虽然我们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对整个活动过程做了周密部署,但是在整个教研活动过程中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个别问题,这些问题将会成为我们今后教研工作的课题,督促我校主题教研工作深入开展。

1、课堂教学

(1)教学设计的优化意识不强。

在教学中,有个别教师的教学环节,有冗余现象,可有可无的环节常常在教学中出现。问题设计缺乏序列化,不能很好支撑教学的结构与程序。有时会在不必要的地方补充活动要求。在学生独立活动或是小组合作时,教师常常会把没想到的要求,不间断的重复并强调,实则学生并没有听清楚老师的意图。

(2)学生活动(独立操作与合作交流)时,教师成为“局外人”。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就在前面或是在某一个位置,“眼巴巴”地站在那儿,等待学生自学成果的出现。即使有时会深入学生中间,也是在观望学生的合作学习或是独立操作的进度,看似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给人留下了“局外人”的印象。

(3)忽视了板书功能,板书缺乏设计。

因为是公开研讨教学,所以很多教师把注意力都转移到媒体屏幕上,利用课件将教学中需要展示的.内容播放给学生,而将板书忽视,忘记了板书的功能与其即时的互动性。

2、分组研讨

(1)注重主题,忽略分题。

在研讨过程中,多数教师能够围绕本学科的教研主题结合课例进行研讨,在分题的研究上说得不足、不透。

(2)注重形式,脱离主题。

在研讨过程中,个别教师对教师提供的课例评价得多,注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教学效果的评价,完全脱离了教研主题。

(3)个别教师的发言缺少理论支撑。

下一步工作打算

1、以常规教学工作为基础,进一步加大主题教研工作的监控力度,把全镇主题教研工作抓实、抓紧、抓严。

2、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促进主题教研工作深入开展。

3、以主题教研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对优质教学资源的运用,强化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5.教研组长总结(主题教研) 篇五

主题教研带着它的理念和目标走进了我们校园,改变着实验小学一百多名教师的生活。几年来,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道路上,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和探索,这其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挫折时的懊悔,更不乏摸索中的迷茫,但执着的实验小学教师始终以高昂的热情,谱写着主题教研的新曲,使我们的智慧在研讨中充盈,思想在反思中升华。我是五年语文组的组长徐忠成,我结合我们五年语文组开展主题教研的一些经验介绍给大家。

一、主题的确立需要组长带好头

主题教研活动开展以来,学校经过研究,确立了“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主题,针对年段以及学生的特点,我们确立了年级组的分题“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其实,这一过程说来容易,记得主题教研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比较糊涂,还弄不明白 如何进行,甚至有的教师有抵触情绪,有的老师认为自己的工作热情有,积极肯干,热爱自己的职业 而且这么多年教学成绩也都不错,为什么非要进行主题教研呀?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把学校领导开会时的一些理 念讲给大家庭,遇到一些难题,我先尝试进行,不明白时再 向领导请教,然后给大家做出一个范例来看,渐渐地,老师 们找到了一些门路,熟悉了这种教研的方法。慢慢地接受了这种研究方法。

按照学校的部署,组织组内教师进行学习,学课标,学习主题教

研的相关理论,学习如何提出研究的问题,如何确定自己的分题等等。可以说,这个过程是值得回忆的,现在想来,正是因为这个过程,才使我们对主题教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想当初,填写一份个人分题表,几乎没有一位教师是一次成功的,多的甚至重写了四遍五遍,教师个人的一个分题,在负责领导那里要经过几次的推敲,审核,才能合格,因为我们追求的是实效,是为了最终能有一个美好的结果,而不是走走形式和过场,我想这与我校领导的认识和定位是分不开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开好学科组动员会议,确定大方向。

大方向是指学校的主题,即“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这是一个比较广的研究题目,也是我们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我们的课堂中存在着大量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学校才提出了这样一个主题,针对这一主题,结合五年级的年段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由年部领导牵头,我来组织,所有组员坐在一起,共同商讨,确立一个什么样的分题比较适合,如何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有效,经过激烈的研讨,最后确定了“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样的一个分题,以阅读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来进行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践证明,这一分题的确立是成功的。

2.分头行动,到教学中去寻找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

组内分题确定之后,要确定每个人的分题,那么个人的分题从哪里来来,最好的来源就在教学实践中,请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最好找到那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属于教学低效的问题,其实,说到教学问题,大家都有很多,但是要把它上升到研究的分题,是不能随便拿出的,怎么办,给大家时间,在教学中留心,去发现,去提取,经过一段时间后,大家坐在一起,共同研究。记得那段时间,大家谈论的最多的话题就是,你看我这个问题怎么样,然后两个人或几个人便会在一起开个小会,谈论一番。

3.组员碰头会,共同商议,选取有价值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段时间过后,组内会议上,大家拿出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价值,具备了研究的意义,对于不合格的,就再去实践,发现问题,这样经过几次的组内会议后,终于,不下于十几个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出来了,那么,个人的分题就将从这其中产生。

4.筛选,确定分题。

请负责的领导到学科组内指导确定分题,最后,结合个人的特点,以及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每个人的研究分题。

二、开展组内学习需要组长做好引领

(一)加强自身学习

1.学习主题教研相关理论,及时写出心得体会及时。

2.坚持以《新课程标准》和课改理论为依据,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活动计划。

3.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进行分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正确把握教学的特点,并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实际精心备课。

4.自学相关的教育教学文章、书籍,作好学习笔记。并做到学以

至用,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自己对理论的理解。

5.平时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各项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和评价。

(二)引领组员学习1.积极参与校级的培训活动。

按时参加学校和年级组织的教研学习、听课、评课、交流、讨论、座谈等活动。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同事们交流讨论,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先进的课改理念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研力。

2.组内集体学习

(1)集体集中学习课程标准。

(2).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录像。一起学习名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贯彻新课标理念。

(3).进行组内辩论赛。(4).请教学校长到组内辅导。

(三)充分发挥学科组的作用

1.在确定好主题后,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大家有了一定的心得,确定一课,大家分别备课,再到一起,相互交流,拿出一个最优的教学设计,由一位老师进行讲授,其他教师集体听课。

2.听课结束后,回到办公室,就这节课,大家共同议课,围绕主题进行,找出有点以及不足,再次进行修改,成型后,各位老师回到各班上课。

3.上课结束后,再回到办公室,说自己的教后心得和教学反思,最后,针对不同课型,初步确定讲课的一个基本模式。经过这样几次的探索与研究,逐步完善了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1)揭题设疑,导入新课。(2)组织自学,读文识字。(3)寻点定位,读背积累。(4)模仿范文,各自习作。(5)交流互评,自改眷清。

在活动中,我们还摸索出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一些方法:(1)观察生活,力求写实(2)积累材料,迁移运用(3)提倡模仿,培养文风(4)以说促写,下笔成文(5)多加肯定,少点批评(6)多写片段,多记日记(7)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对于高年级的古诗教学,我们也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五分钟左右)(2)知诗人,解诗题(三分钟左右)(3)读诗文,识字词(五分钟左右)(4)抓字眼,明诗意(十五分钟左右)

(5)想意境,悟诗情(七分钟左右)

6.学校教研主题活动总结 篇六

1、完成三年加强初中工程总结

区教科室要求下,顺利完成并撰写了我校三年加强初中建设工程学校发展总报告,具体介绍了我校三年中围绕“主体教育”思想在学校制度管理、校本培训与师资队伍建设、主体德育和主体型课堂教学研究等各方面的工作,总结报告获得了区教科室的认可,并将被编撰于徐汇区加强初中校学校发展案例集中。

2、落实教育科研成果推广项目

本学期,区教科室积极组织区内曾获得市教育科研成果奖的各校向其他兄弟学校介绍各自的研究成果,我校向区教科室申报了“小班化个性分层教育,初中生学习品质培养”的教育科研成果推广项目,且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了樱花中学的对外教学交流,且在六、七、八年级中结合我校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培养的经验,分别有所侧重地开展推广研究。六年级侧重于中小学教育方法的衔接和对困难学生学习方法的个别辅导,七、八年级重抓学生的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认真纠错、系统小结的习惯养成,并在两个年级中推广、实施学生自我学业档案记录本,此外,六、七年级均引进了樱花中学的个别学习辅导方案。强调对学习困难学生个体的分层辅导与培养。

3、积极推进“二期课改”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工作

7.主题教育活动:我爱妈妈 篇七

随着班级的扩展, 我园的教师队伍迅速壮大。本专业教龄不足三年的占70%, 而且其中有不少是非幼教专业的转岗教师。为了促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我园采用传、帮、带的形式, 再结合切实有效的研讨活动, 来促使年轻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 我们倡导教师围绕主题“我爱妈妈”, 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并进行了展示交流和专题研讨, 帮助教师们进一步明确了如何解读、选择和拓展教材, 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成为活动真正的受益者。以下介绍的是其中的两节活动:

活动一社会活动:带着娃娃出去玩 (小班)

执教:赵卫东吴娟

活动目标

1.参与角色扮演, 体验父母的辛苦。

2.感受父母对孩子的关爱, 萌发爱父母的情感。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向父母了解小时候父母是如何带自己出去玩的。

物质准备:收集小时候用过的物品, 如奶瓶、推车、尿片等, 多媒体课件。为“爸爸妈妈”准备好旅行包。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孩子收集的物品, 引发兴趣。师: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处?

二、观察讲述

1. 提问:

你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是怎样带你出去玩的?播放多媒体课件:宝宝坐婴儿车, 妈妈推宝宝……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讲述。小结:有的坐在爸爸肩上, 有的坐小推车, 有的妈妈抱着, 有的坐在自行车后座, 有的累了还在妈妈怀里睡觉……

2. 提问:

你喜欢和爸爸妈妈出去玩吗?小结:因为宝宝喜欢出去玩, 所以爸爸妈妈下了班和休息日总要带宝宝出去玩。

三、游戏体验

1. 过渡:

带宝宝出去玩要准备些什么东西? (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大胆地参与讨论, 了解外出时要带宝宝的食品、衣服等。)

2. 出示为“爸爸妈妈”准备好的旅行包, 介绍包里的物品。

3. 游戏:

孩子扮演毛绒娃娃的爸爸 (妈妈) , 挽上旅行袋,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带娃娃出去玩。教师不时用语言提示:宝宝口渴了, 宝宝要小便了……深化游戏情节。

4. 送娃娃回家睡觉。

师:宝宝玩得真开心, 现在我们送宝宝回家睡觉吧。

四、讨论提升

1. 引导孩子表达带宝宝出去玩的体会。

提问:你刚才和宝宝怎样玩的?你有什么感觉?小结:原来带宝宝出去玩, 宝宝很开心, 宝宝的爸爸妈妈很累。

2. 激发孩子做个爱父母的好孩子。

师:小时候爸爸妈妈带我们出去玩, 他们很累。现在我们长大了, 和爸爸妈妈出去玩, 可以做些什么事?结合多媒体画面引导幼儿讲述:自己走, 自己背小包, 跟好爸爸妈妈……

幼儿园评价

本次活动选材较为贴切, 针对小班孩子好模仿好游戏的年龄特点, 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父母的辛苦, 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以“情”贯穿活动的始终。游戏活动中, 教师的提示语对游戏情节既有提醒作用, 又有丰富内容的功能, 但如何设计, 还需再做斟酌。

活动二亲子活动:我帮妈妈拧毛巾 (中班) 执教:钟桢

活动目标

1.在妈妈的协助下, 学习双手配合反方向拧毛巾的正确动作, 进一步锻炼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能力。

2.感受“三八”妇女节带来的欢乐气氛, 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为妈妈服务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 (内容为妈妈教红红拧毛巾、红红自己擦脸和为妈妈擦脸) , 幼儿每人一块小方毛巾, 一只小面盆, 制作红花的材料, 布置亲子游戏场地, 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胸牌。

活动过程

一、结合PPT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1.直接出示小毛巾提问: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处? (擦嘴、擦脸)

2.在家里一直是谁帮你拧毛巾擦脸的? (妈妈、奶奶)

3.妈妈辛苦吗?为什么? (妈妈要上班又要照顾宝宝, 真辛苦。)

4.那我们应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幼儿自由回答)

5.我们看看隔壁中 (2) 班的红红是怎么做的?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PPT后讲述)

6.教师小结:红红真懂事, 在妈妈的帮助下学会了拧毛巾。你瞧:红红不但自己会洗脸、擦脸, 还会帮助妈妈擦脸呢, 妈妈好开心。

二、妈妈教宝宝学习拧毛巾

1.提问:今天是什么节日?是谁的节日?

2.平时, 妈妈、奶奶一直为我们拧毛巾擦脸, 辛苦了。现在宝宝长大了, 要向红红学习, 学会自己拧毛巾, 也为妈妈、奶奶擦擦脸, 好吗?

3.现在请宝宝向妈妈学习拧毛巾的本领, 看哪个聪明宝宝学得快。

4.请最快的一组宝宝和妈妈上来示范拧毛巾的动作, 妈妈在旁边解说。

5.多请几名宝宝上来表演。

6.教师小结:我们先把湿过水的毛巾一折二, 双手捏紧向相反的方向用力拧, 直到没有水滴下就行了。

三、亲子游戏“我为妈妈拧毛巾”

1.让幼儿带上不同颜色的胸牌分成四组站在起点, 妈妈坐在中间, 爸爸在终点做红花。

师:今天是妈妈的节日, 宝宝和爸爸要为妈妈服务、送礼物, 让妈妈过个开心的节日。

2.了解亲子游戏合作的要求:A.宝宝在起点拧干一块毛巾, 小心地走过一段独木桥;B.来到妈妈身边, 为妈妈擦脸;C.小跑步到爸爸处拿礼物;D.爸爸抱着宝宝跑步来到妈妈处为妈妈献上大红花;E.爸爸、妈妈再搭成轿子, 抬着宝宝回到起点, 第二个孩子开始游戏。

3.亲子游戏在《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声中开始、进行、结束。

四、颁奖

1.在歌曲《我的好妈妈》音乐中按获胜顺序颁奖。

2.爸爸为妈妈戴上亲手做的大红花, 宝宝在旁边说祝福话:祝妈妈节日快乐, 妈妈给宝宝贴个五角星并给宝宝一个吻。活动在愉快的歌声中结束。

幼儿园评价

8.主题教研活动总结 篇八

关键词:主题教研;体育单元教学;篮球运球上篮;课例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4-0054-02

一、提炼主题,设计方案

主题教研活动的策划首先应明确教研主题,根据集体视导、课堂观察和教师交流中发现的问题,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问题作为研究活动主题,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是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再次是确定教研形式、时间、地点等。本次主题教研活动以篮球运球上篮课例研修为例,面向区域初中段体育教师。

1.体育单元主题教研活动目标:通过篮球运球上篮教材的课例研修活动,“以点带面”使参与教师能根据体育课堂教学的原则和规律,运用体育教学理论,剖析解决篮球运球上篮教材的疑难问题,创新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主题教研活动的对象与时间:区域内初中段体育教师近70人,总计用时两天。

二、教研员引导,突出校本教研

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教研员首先要组建教研团队,充分发挥区域骨干教师和学科中心组教师的作用,做好活动的相关准备,每个研讨组要有明确的负责人和组织者。

其次,根据教材单元计划要求,安排的课时计划呈相互递进关系,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的策略是建立在前一次课的基础上,如承担第二次课的班级先完成第一次课的教学内容,承担第三次课的班级应完成前两次课的内容。

1.篮球运球上篮教材课例理论专题讲座。确定篮球运球上篮教材为主题后,先由教研员给参研教师做题为《篮球运球上篮教材分析》的专题讲座,讲座包括运球上篮的技术构成分析、运球上篮教材的目标制定及重难点分析、运球上篮教材的教学方法、手段、运球上篮教材的教学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讲座使参研教师在了解教材、熟悉教材后,能更深层次地挖掘教材的内涵,形成完整的教材体系,同时使参研教师根据已有教学经验,总结明确基本的教学思路,在备课中扬长避短,提高集体备课质量。

2.小组(片区学校)集体备课。活动对象为区域初中学段体育教师,按照区域特点和篮球运球上篮单元课次要求,共分三组。每组由两所高完中学校和两所初中学校组成,承担一课时教学内容,各小组进行集体研讨备课,并推选一名体育教师上课。在小组集体备课过程中,要求研讨小组教师畅所欲言,讨论中相互启发,拓宽思路。经过深入讨论,确定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以及最后上课展示交流教师。

三、联动展示,教学实践

观摩体育课堂教学是一种最直接的学习活动,是对课堂教学设计的直接检验,让听课教师带着任务去听课,在听课过程中更专心观察,认真思考。根据评课设计要求,把听课教师分为六组,每组确定学科中心组教师为组长,小组观察工作在组长分工下做好记录,为观课后有效的议课打下基础。

在篮球运球上篮教学观摩课中,确定从六个角度来评析课堂教学。第一组观察教学设计是否合理,重难点突破措施及教学步骤是否流畅。第二组观察课中的组织调动以及场地布置是否合理。第三组监测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是否科学、合理。第四组则观察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练情况反馈、技能学习中是否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五组则观察课的开始和结束部分情况。第六组观察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教师的教态、语言、动作示范能力、讲解是否清楚。

四、名师引领,提升迁移

观摩篮球教材为主题的单元教学实践课后,首先组织各小组开展充分研讨,引导参与活动的教师加强自我反思。随后,小组推举教师代表分享本组教师的看法和心得。最后,邀请体育教学名师做课例研修的微讲座,引导体育教师如何围绕主题去研究自己的课堂、改进教学。

在篮球运球上篮单元教学活动后,各片区研讨小组根据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和研讨交流反馈,进一步完善篮球运球上篮单元教学设计,形成教学资源包,通过区域网络教研群共享。

开展体育单元教学主题教研活动,体育教研员要发挥体育骨干教师、体育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的引领、示范作用,将主题教研同常规体育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目标引领和任务驱动,组织策划以体育教材研究、集体备课、体育课堂观察、体育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为主要环节的教研活动,可以引导体育教师关注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玉东.基于课例研究的实作式教师教育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0(5).

[2]王丽红.在主题教研中与教师共同成长——吉林省大安市基地教研工作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9.教研2022主题的活动总结报告 篇九

20__年11月22日—11月25日,我和四位来自不同学校的数学老师一行五人去泰安参加了“山东省小学数学学科德育优秀课例评选”现场观摩活动,在这几天的时间里,聆听了来自山东省各市__位优秀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展示。走进名 师课堂,一睹名 师风采是每个老师的心愿。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提供了这样的一次学习与提升自我的机会。回来后,教研室毛老师又专门召集我们去泰安听课的5个人开了2个多小时的座谈会,并给我们布置一个任务,让我们回各自的学校组织一次“立德树人,融入数学课堂”的主题教研活动,传达一下此次泰安之行的学习精神。

回到学校后,我把召开教研活动的事和杜校长、原主任进行了沟通。两位领导对此次教研活动非常重视,亲自和我对这次教研活动进行了规划和安排。杜校长让我独自主持这次会议,第一次担任全校数学老师参与的教研活动主持人,我既紧张又兴奋,杜校长和原主任对我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和鼓励,我才有信心承担了这个任务。两位领导先让我准备好发言稿,要求会议上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出现在发言稿上,然后对我写好的发言稿进行把关阅读,再次提出意见改进。

12月21日下午,“立德树人,融入数学课堂”的教研活动在学校的录播室召开,全体数学老师都参加了会议。邱校长对此次会议也非常重视,本来也打算参加,但由于去外地学习而错过了,但临走时提了个要求,每位参与会议的老师都要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发到各自的博客上,他会关注阅读。

10.主题团日活动总结 篇十

2013.5.15

级药剂一班团支部

2010

一、活动主题: 青春践行中国梦

二、活动背景:

十八大的精神在社会上引领了时代的潮流,传递着催人振奋的正能量。为了深入学习十八大的精神,并在行动上践行,我们团支部举办了以“青春践行中国梦”为主题的主题团日活动。

三、活动目的:

1、为了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导广大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

2、让大家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理想与民族振兴紧密相连,让青春在时代进步的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3、锻炼大家的团结协作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增进大家之间的交流。

四、活动时间: 2013年5月10日

五、活动地点: 二教203教室

六、参加人员:

2010级药剂一班全体学生

七、活动流程:

1、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搜集关于中国梦的有关信息,深入理解中国梦的含义;搜集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中国梦的践行者或事例。

2、大家将自己搜集整理的东西交给团支书,在座谈会上大家一起商量如何制作中国梦的相册,并分享自己对中国梦的看法。

3、将大家的印象深刻的中国梦照片制成相册,发给每一个人,激励我们坚定不移的追求梦想,并用自己的青春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八、活动优缺点分析:

优点:本次活动很好的利用了互联网资源,锻炼了大家搜集资料的能力;集体制作提高了我们班同学的团结协作能力,而这恰恰是我们每个人实现自己的小梦想所必须的;每个人都动手参与活动的前期准备,每个人都是活动的主导者,提高了大家的活动积极性。

缺点:活动在校内进行,没有走出去。

九、后记:

11.主题教研活动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教研活动     主题式研修     策略     农村小学

教研活动是教师们围绕学校教育工作,特别是学科教学工作展开的一种学习与交流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然而作为一所薄弱的农村小学,近几年才对教研组建设加以重视,传统的教研文化氛围不浓,专业引领队伍缺失,教师合作研究意识淡薄,导致教研组活动出现重形式、轻内容,重展示、轻研究,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低效现象。

一位专家指出教研组活动有效性指标是:研究主题与形式的针对性;活动过程的可参与性;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设性;关注过程的生成性;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性。根据这几项指标,同时借鉴其他学校成功经验,依据本校实际和实践反思,本文阐述了主题式系统研修的教研组活动策略。

主题式研修即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系列教研组研修活动。一般按照“实践反思,确定主题—细化主题,形成系列—规划主题,策划活动—实践研讨,总结提升”的研修流程。下面主要就主题的提炼与分解、主题的互动与拓展、主题的延续与突破几方面阐述本校教研组的实践策略。

一、主题的征集与提炼

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或问题,校本教研的策划,要变校方“强迫参与”为尊重教师的“因需教研”,因此活动主题的确定应建立在教师需求的调查基础之上,有的放矢。在每个学期期末,教导处发放《研究需求调查表》,了解教师的困惑,征集教研活动主题。

教导处与教研组组长筛选教师的研究需求,提炼近期研修的主题。例如,教师普遍提出口语交际课难上,通过访谈得知主要原因是“话题难以切合实际,学生参与面不广”,进一步分析其根本原因,跟情境创设是否有效与教师的积极评价密切相关,于是提炼出“如何设计链接学生生活的交际话题”“口语交际中有效情境的创设”“口语交际中关注学生参与状态的研究”等系列研修活动主题。对于教学疑难问题,语文组开展“略读课文简中求效” “习作讲评课如何设计”“单元导读课、总结课实践研修”等研修主题;数学组开展“概念的有效教学”“空间几何图形的有效教学”“自主梳理,有效提升——数学复习课板块教研”等主题研修。

主题的提炼源于教师的教学困惑,同时要与上级部门的研修主题相吻合,追求有效教学,倡导生本课堂,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满足了教师的研修需求。

二、主题的分解与梳理

确定好一个研修主题后,需要将研修主题进行分解与梳理,将主题分解成几个循序推进的子主题,一方面要系统策划,另一方面要精细策划每一次研修活动。

(一)分解主题,系统策划

案例1:“关注学困生,提高教学质量”数学教研组学期活动策划。

时  间 活动形式

第2周 计划研讨

第4周 问卷访谈,分析原因

第5~6周 自学理论,观点交流

第7周 “关注学困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一

第8周 “常态课如何关注后进生”课堂实践经验交流会(成熟型教师)

第13周 “关注学困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常态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二

第14周 “关注学困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常态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三(行为跟进)

第16周 “关注学困生”成功案例分享

第17周 “关注学困生”复习策略交流会

本次活动从理论到实践,将书本的专业引领、校际同伴互助与个人的深刻反思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了教学中的困惑,改变了原有的只靠课外辅导解决学困生的学业问题,使教师认识到课堂应该给学困生一个学习成功的舞台。

(二)罗列问题,提供菜单

为了细化主题,具有可操作性,还需将主题分解成若干研究点,以研修菜单形式罗列出来。例如,一次主题为“有效的习作课堂评价”研修活动,围绕课例《熟悉的小伙伴习作讲评》,评课就围绕以下主题式研修菜单进行。

1. 结合课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2. 结合课例与个人教学实践谈谈学生互评的有效操作策略。3. 习作讲评课中教师如何开展即时评价。4. 谈谈你在习作教学中成功的评价经验。

这样的主题研修操作性强,容易形成观点交锋。实践证明,以主题式研修菜单代替笼统式评课,有效地解决了课堂的疑难问题,促进了教师的互动研讨。

(三)梳理问题,分点评课

主题式研修关键是引发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明晰原因,然后通过行动研究,改进教学行为。要使每一次研修都成为教师成长的加油站,应尝试角色分工、分点评课。例如,在主题为“关注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促进有效教学”的高段语文教研组活动中,我们尝试“点式评课”,即将课堂观察点分化为教师导语、评价语、提问语,由教研组的三组教师分别记录、汇总并点评,阐述自己的观点。如以下的研修案例中听课的教师分四个不同的观察点进行观课:关注优等生的思维发展、中间生的参与状态、后进生的注意状态、师生的交往状态。

案例2:让每朵花儿都灿然开放

活动主题:课堂中如何关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状态。

活动背景:课堂存在中间生、后进生被冷落导致学生参与面不广的现象。

活动准备:1. 打印班级座位表,用不同的符号标出优等生、中间生、后进生三类学生。2. 学习有关课堂观察的技术。

活动感言:这样的评课活动有利于促进执教教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关注,扩大了课堂的参与面。评课的教师也深刻地认识到一堂好课应该让每一个层次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主题的互动与拓展

主题式研修活动打开了教师封闭的“心窗”,遇到课程实施的难点、争议点,教师们的互动就更精彩了。例如,《关注起点,有效引导》单元导读课《初识鲁迅》,教师的评课不仅围绕主题进行互动点评,也关注平时预习习惯、资料收集方法等提升点以及单元导读课的设计展开全方位的研讨。

案例3: 《关注起点,有效引导》单元导读课

主持人:导读课可以从导趣、导学、导读、导行几方面评价。

潘老师:学生交流资料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可以利用综合性学习时专题指导。

主持人:潘老师这节课注重了学生学法的指导,表现在两个方面:课前设计了“预习提示单”;课中引导学生交流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大家谈谈怎样设计预习提示单。

林老师:潘老师设计的“预习提示单”突出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鲁迅的品质”,这个提示单是否还可以增加本单元习作训练的重点“描写人物的方法”,分类摘记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环境描写的句子。

主持人:林老师说得很有道理,“预习提示单”应贯穿整组课文的学习,最好用不同颜色的笔摘记,不断补充。

四、主题的延续与突破

试图通过一次活动就解决问题是不切实际的。为了改进教学行为,解决教学中的某凸显问题,需要对某一主题进行全方位地持续研究,把若干个系列性、连续性、相关性的延续性研究活动进行主题式研修,体现“形成共识—行为跟进—进一步认识—进一步改进”的螺旋式上升的特点。例如,五校发展共同体语文协作组围绕“关注学生,追求语言实践的有效性”开展一年的系列研修。

案例4:“关注学生,追求语言实践的有效性”语文协作组学年活动策划

时  间 活动形式以及内容 参加人员

2009.3 主题讨论、理论学习 协作组成员代表

2009.4 第一次课堂研讨《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恐龙的灭绝》 协作组成员

2009.5 第二次课堂研讨《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恐龙的灭绝》 协作组成员

2009.5 评课稿、案例撰写 协作组成员

2009.10 深入学习理论、网络集体备课 协作组成员

2009.10 第三次课堂研讨《长征》《清澈的湖水》 协作组成员

2009.11 教研组集体磨课 本校教研那组成员

2009.12 第四次课堂研讨《长征》《清澈的湖水》 协作组成员

街道全体教师

2010.1 评课稿、案例撰写 协作组成员

以上学科协作组教研活动以课堂研讨为主轴,链接个人反思、教研组磨课、案例撰写与网络集体备课,形式丰富,主题不断深化,研修团队不断扩大,还引进专业引领,提升了研修质量。

农村小学校骨干教师缺乏,教研组活动形式单一,容易陷入“萝卜炒萝卜还是萝卜”的低效境地。 因此,它不应该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应该搭建多元、开放的研修平台。

(一)校内课堂展示,面的突破

校本研修要取得实效,首先要打开封闭的大门。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定期举行课堂开放活动。我校主要有四个开放平台:教坛新秀、名师教学开放、教师课堂开放周、新教师与骨干教师师徒结对课堂展示。特别每学年学校举行课堂开放周活动,老、中、青三代教师展现体现个人教学风格的课堂,搭建教师交流、展示、研究的平台,使不同学科的教师领略“别家田”的风光,打破年龄与学科的“围墙”,提高了教师上课的教学能力,展示了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例如,本学期我校围绕“关注学习状态,促进有效教学”开展了一周的教学开放活动,教师对关注学生、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了全面的认识。

(二)校际间联合研讨,质的突破

农村小学的培训资源比较缺乏,要打破校际间的“藩篱”,提倡城乡强弱结对或“校际联姻”,积极引进外校资源,新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建立“青蓝工程”,校际间组成学科协作组。例如,我校曾与其他四所农村小学结成“发展共同体”联盟,开展规模较大的联谊活动,2009年又成立骨干教师学科协作组,进行主题研讨活动。

案例5: “学校发展共同体”语文学科协作组课堂研讨

活动主题:关注学生,追求语言实践的有效性。

活动形式:主题确立研讨、网络集体备课、教研组没磨课、课堂展示、专家点评。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经历了“协作组骨干教师主题研讨—全体成员网络集体备课—首轮课堂研讨—专家引领后行为改进—教研组磨课—第二轮课堂展示”等环节,不断扩大研讨的教师范围,引进不同层次的专家,使主题研讨由浅到深、由实践到理论,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有效地结合起来。

(三)网络研修,空间的突破

网络研修是利用网络对话交流功能进行的跨地域的主题研修,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为信息共享、即时沟通、均衡发展、相互激励提供了机遇和可能。对缺乏校内专家的引领、已建立校园网的农村小学,要竭力发挥网络的功能。例如,我校在2007年利用校园网引领教师进行主题式理论学习,利用博客发表教育随笔,促进资源分享和交流;2009年,我校与其余四所学校成立学科协作组,进行专题网络研讨;2010年2月,尝试在低段语文组进行网络集体备课、主题研讨。以下是各教师围绕主题“口语交际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对二上口语交际课《骑驴》的网上课后点评。

好去处:我们本次研讨的主题是“口语交际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如何将每一环节创设的情境更有效地利用起来,还值得探讨。

倾云:邵老师在本堂课中创设了多个情景,第一个情景创设是在导入时穿插了《骑驴》这个故事的动画及配音,这个环节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个情景创设是让学生对四种不同的看法开展辩论,在辩论赛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第三个情景创设是在课堂的最后,老师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自己女儿长大了该学钢琴?舞蹈?书法?让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锻炼。这些情景的创设对目标的达成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等待花开: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应该以情景教学活动为主,让情景活动贯穿于课堂的全过程。邵老师和周老师的两堂课都为学生的有效交际创设了多个情景,但两位老师在课的导入环节的动画情景的创设显然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其他环节情景的创设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交际的愿望,只是在具体的操作中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改进的。

总之,围绕主题开展系统的教研活动,不仅可以有针对地解决教学疑难问题,改进教学行为,还促使教研组从事务型走向学习型,从被动接受型走向主动发展型,真正引领教师获得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丰.校本研修的活动策划与制度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校本研修模式与案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104-111.

[3]龚宝成,朱明山,殷世东. 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模式探析[J].教育探索,2006(04).

上一篇:2024浙江造价员通知下一篇:零担合同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