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2024-10-08

学校课堂教学管理制度(精选8篇)

1.学校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篇一

为全面贯彻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树立质量与安全并存的意识,确保每位学生在校的人身安全,为尽量减少因伤害事故造成的损失,班主任、任课老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严格课堂教学管理,确保课堂教学安全。特制定课堂教学安全管理制度:

一、室内课堂教学

1、按时上下课,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中途离开,不拖堂。如不按时到岗、提前下课以及上课时教师无故离开教室而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教师要负全部责任。

2、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坚持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导室同意,不准私自调课。

3、教师教育学生要讲究方法,不剥夺学生上课权利,不得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4、在课堂教学中,安全工作实行任课教师包保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5、教师要关心学生出勤情况,做好点名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缺课原因,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如原因不明,班主任要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避免学生出现意外事故。

6、关心爱护学生,如遇学生身体不适,及时与班主任或家长联系,妥善处理。

7、严格检查学生学习用具,不允许带包括削笔刀在内等利器。

8、上课期间,学生离开课堂必须征得上课老师同意,外出校门需要找班主任履行请假手续,门卫方可放行。

9、学生因事因病请假,需具备有家长签名的请假条。

10、下课铃响后一分钟内,结束上课,以免拖堂影响学生上厕所、活动和做好下节课准备工作。因拖堂影响下节课的,按教学事故处理。

11、上实验课教师及实验员要切实上好实验课,保证实验课的安全。

(1)上课教师要严格按教材要求做好实验准备,对所用药品、器材要在课前检查并进行预做,确保药品器材安全有效。不得让过期变质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药品进入课堂。

(2)上课教师要认真组织实验课的教学工作,必须做到:课前教师对要做的实验的整个过程能熟练操作;对存在一定安全问题的实验,教师上课时一定先讲实验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处理安全事故的必要知识;并对重要操作进行必要的示范和演示;同时对实验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指导和全面监控,确保学生安全。

(3)所有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及实验步骤进行。

12、到专用教室上课,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组织工作。

二、室外课堂教学

体育课:

1、上课铃响前,体育教师必须站在上课场地上等待学生的到来,切实加强责任心,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2、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关注体质较弱学生和特异体质学生。

3、严禁学生上体育课衣服上别胸针、校牌等证章,不佩带金属或玻璃装饰品及穿皮鞋。

4、对于因身体原因不能上体育课的学生,对于在教学场地休息,旁观的学生,体育老师要给予关注,不可放任不管;如遇有特殊病因不能到上课场地的,班主任必须做好管理工作,坚决杜绝出现学生脱管的现象。

5、如果体育课上,发生学生呕吐、晕倒、受伤等突发情况,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置措施:

(1)迅速通知班主任和学校领导。

(2)如果学生病(伤)情况较为严重,要立即送往就近医院进行诊治或抢救。

(3)班主任要及时将学生病(伤)情况通知到学生家长。

(4)体育教师事后及时写出现场情况书面报告,并上交学校。学校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情况调查和性质认定。

6、教学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做好学生的组织工作,保证学生在准备、学习、练习等环节均队列整齐安全有序,不得出现学生散乱教师离场等严重违纪行为及安全问题。

2.学校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篇二

我们加强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 首先必须要确立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 使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更加规范化、更能发挥出其整体功能。尤其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 为了加速素质教育的进程, 达到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必须要坚持以下几点作为新时期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

首先, 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首要指导思想就是要以学生为本, 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们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也就在于此。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科学知识与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 充分尊重学生, 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 使学生真正的主动学习。

第二, 注重个性教学, 培养创新精神。因材施教, 注重学生个体发展也是我们建设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现代培养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真正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工作, 不是为了培养“千篇一律”的人才, 而是要从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出发, 促进每个学生能够在学校教学中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因此,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制度建设必须重视学生差异等各方面的问题。同时, 积极鼓励并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精神和能力。以个性教学、独立创新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 建设适宜的规范制度, 才能更好的启迪学生崇尚科学、独立创新、追求真理。

第三, 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中, 并没有加入实践能力作为评判学生能力的标准, 而当今社会需要会学习也会动手的人才。在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制度建设中, 要突出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 积极要求学生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

因此, 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建设, 在以素质教育作为思想理论基础之上, 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的个性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建设中贯穿培养学生独立创新与实践并重的教育思想, 真正体现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内涵及要求。

2 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的最根本的问题。首先, 是教育法规对现代教育行为的约束力比较小。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必然受到国家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的规约,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条文不能与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及教育政策相违背或相抵触。即是说,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应以国家有关大学教学的政策法规为上线, 学校不能超越国家政策法规限定的权限制定教学管理制度, 否则就会因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越权而使制度失去效力。

其次, 要在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常规制度中贯彻好启发式教学的规定。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的重点及目标。

第三, 在以素质教育为思想理论基础之下, 充分重视新课程的要求,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并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把国家有关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条规融入到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建设中去, 保证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的合法性、科学性及规范性。

3 完善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的措施

完善我国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建设一定要从教师教学常规、学生学习常规、教学评价管理常规等三部分进行, 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整规范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体系, 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进行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首先, 教师教学常规建设:丰富教师教学内容, 突出新课程标准在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三个方面的新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注重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及时间, 让学生们能够独立思考问题, 突出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性。树立新的教学关系,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不断指导和帮助学生的学习, 促进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教与学的支配关系更是平等合作教学相长的关系。另外, 教师必须建立新的教学观, 认真学习教育心理, 掌握好学习心理发展的规律。

其次, 学生学习常规建设: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材施教, 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 促进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注重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创新性学习的培养, 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自主调查及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转变传统的学生学习的观念, 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及教学氛围, 促进在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下富有个性地成长与发展。

与此同时, 建立互动互助的课堂教学结构, 让学生们能够在富有乐趣与生机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积极开展集体教学, 组织小组讨论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个别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 让学生从学习中真正体会学习的成就感与乐趣。通过重视学生学习常规管理制度建设, 不断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等学习机制, 彰显新时期我国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的新特色。

第三, 教学评价常规建设: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中必须要对教学评价做出相关的调整, 促进基础教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首先, 对于学校教学评价管理应该坚持发展性, 学校教学评价常规建设要能促进师生的共同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能力的锻炼, 对于教学内容的评价要坚持综合化、多元化等特点。同时, 教师应该充分参与到评价管理体系的建设中, 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评价, 激励学生进步。

同时, 建立和谐的学校管理模式也是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 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 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 新时期的学校教学管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解放传统教学模式、评判标准, 已经成为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教学管理文化的必然要求。

4 结语

综上, 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才能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需要。本文从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存在的问题、完善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说明建立切实有效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的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合理变革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要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评价等三方面入手, 积极融入新时期素质教育发展所需的新思想、新要求, 全面推进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建设, 使之不断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苏秀侠.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研究报告[J].当代教育论坛, 2010 (15) .

3.小学学校教学的管理 篇三

一、以先进的理念带动学校发展,在办学理念的定位上校长应当有全面的思路

1、制度管理到位,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我校近年来制定出了一整套符合本校实际的规章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日趋科学合理。对学校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目标、工作措施、注意的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并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以制度规范教职工的言行,建立起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励教职工奋发向上、开拓进取、求实创新,形成一种人人能做事、事事有人管、事事能做好的良好氛围。

2、考核管理到位,提高办学质量。

科学化的考核方式是检验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一是认真研究制定考核细则。依据制度要求制定各项工作考核办法,经过自上而下的研究讨论,修改完善,达成共识,形成考核细则;二是在严格落实考核上下功夫。在考核方法上,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工作成绩考核与基本技能考核相结合,突出教学工作全程考核这一重点。三是执行考核公示制度,提高考核透明度。凡学校组织考核的结果都必须向全体教师公布或公示,使教师认识到自己工作中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激发教师改进工作的主动性和认真做好工作的积极性。四是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挂钩。做到评先评优不举手,严格按照考核走。形成激励竞争机制,人人力争上游,积极主动做好工作,提高工作质量的良好局面。

3、校长必须率先垂范且与教师共担教学任务

当一个好校长,必须先当好一个好老师。校长必须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其言行和举止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教风与学风,其信心和干劲是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前进的原动力。校长身体力行,教师才会与你同心同德,共同战斗,出色地完成任务。作为小学校长而言,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校教学水平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校长将学校教育的发展作为学校综合实力提升的前提工作来做,在教学上应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与实践,在教师队伍结构上的优化,最终规范完善学校的教育体系。通过这些教学改革步骤来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发展。

4、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有学校发展计划和办学愿景。

学校管理工作量大面广,要求具体,学校管理者只有纲举目张,化繁为简,才能有力推进学校管理建设。因此,学校校长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办学思路,找准学校发展的着力点,找准学校发展方向的突破口。学校校长一定要善于设计学校办学的计划,学校的发展愿景,从管理关键环节入手,把握计划,抓住时机,对学校发展问题做认真分析研究,做到学校发展心中有数,在办学过程中碰到重大问题校长要亲自解决。在实际工作中,校长应理出每年、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工作重点,把主要精力用在抓计划抓落实中。

二、抓队伍管理,重培养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我校坚持抓教师的理论学习不放松,确保学习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一是组织教师系统地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二是抓好师德行风建设,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十不准》,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

2、切实抓好校本教研工作,促进新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一是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吸收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把先进的教学经验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二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重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每学期组织上好1-2节示范课,组织广大青年教师听课评课,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和借鉴平台。三是开展课堂大练兵活动。在上好示范课的前提下,组织广大教师参与课堂教學练兵活动,根据说课、做课、评课的基本要求,为每位教师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抓好教师基本功训练。

一是建立教师培训制。利用学校的校本研修时间,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教育方法,以此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二是完善全员听课制度。校长、中层干部深入课堂,采取听、说、评、研等方法。开展新教师上见面课,全校教师上转转课,骨干教师上优质课,青年教师上合格课,以此提升教师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三是积极主动申请教学研讨课。以此开阔教师视野,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四是要采取请专家进来讲学,走出去参观、学习、培训的方法,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

三、校长自身素质的提高

1、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

要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教育,拥有一颗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引导教师对党的教育方针从理论高度到具体实践的清醒认识,确保教育方针的贯彻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过硬的业务管理能力。

在学习上除了参加上级主管部门正常的业务培训外,要坚持写好业务学习笔记,平时在校内多听课,自己坚持上好一门主课,并力求做到多带课,带好课。管理中要尊重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全面的沟通协调的能力

要学会沟通的技巧,除了协调好学校与社会、家长的关系之外,还要处理好学校内部的各种关系,确保各部门、各个人都能获得工作所需的信息,并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合作,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4、积极的开拓创新意识

创新是发展的载体,校长要带动教职工创新,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站在高屋建瓴的高度,管理要有新办法,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运用新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管理学校。

总之,学校管理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只有通过在优化中实践,在实践中优化,才能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更加实用。才能发挥科学管理的职能作用,真正达到提高办学质量的目的。

4.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篇四

下窝头中小

一、学科计划规范

1、计划项目齐全,书写认真规范。

2、对教材分析要透彻,教材重难点把握要准确。

3、对学生分析要客观,实事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得力,即具科学性,有具针对性。

4、时间分配恰当,内容具体,安排合理。

二、备课制度

1、所任教学科都要有备课,备课要及时、规范,字迹工整、符合要求。

2、备课要既备教材,有备学生,既备教法,又备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3、环节齐全,内容具体,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把握准确。

4、精心设计板书,做到简明扼要,布局合理。

5、作业布置,语文科要写明具体内容,数学科要写清“练习几”“第几题”。

6、课后反思内容充实,要有针对性。

7、不准少备、漏备,抄袭教案。

8、提倡超周备课。

三、上课制度

1、教师要严格遵守课堂教学常规,不准无备课上课,不准私自调课,确需调课,自己提出申请,排好代课,待领导批准后方可实行。

2、在课堂上不准喝茶、抽烟,不准擅自离岗、串岗,不准坐着上课,不准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3、提前1分钟进课堂,不准拖堂。

4、上课时不准在教室附近逗留,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5、课前准备要充分,上课要抓住40分钟时间,精心组织教学,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6、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提倡并鼓励教师在课堂上积极运用先进教学理念进行教改实验。

7、体育课教师不准穿皮鞋,认真组织教学,不得放任自由。

四、作业制度

1、课内外作业布置分量要适当,内容要有针对性。

2、学生作业书写要认真清楚,字迹工整。

3、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正确,批改等第书写规范、认真,占两格,日期写在右下角。

4、作文批改要认真,符号规范,批语要有针对性、启发性、激励性、指导性。略批要做到文通字顺,每次习作要求在一周内改完。

5、课任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家庭作业的督促与检查,提倡批改。

五、辅导制度

1、科任教师不仅要抓好课堂教学,还要积极进行课外辅导。

2、要做到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既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又注重对优生的培养。

3、学校定期对教师的辅导成效进行检查,作出客观的评价。

六、教学检测制度

1、教师要通过单元检测,对所在班级的教学进行阶段性评估,及时反馈信息,每个单元检测一次。

2、试卷命题要深浅得当,既要侧重“双基”,又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还要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试卷命题力求全面。

3、学校对学生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根据学生成绩评价教师的工作。

4、所有任课教师都要做好迎接县调考工作,尽最大努力取得好成绩。

七、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一)上课检查

1、课堂教学要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紧扣教学目标,着重于学,着眼于导,师生合作达标,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突出精讲多练,突出素质教育,注重学法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2、按新课程标准、教材确定教学进度,制定教学计划。

3、没有教案不得进教室上课。

4、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板书工整,布局合理、科学。

5、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上课期间将学生赶出教室者,按体罚学生的处罚条款处理。

6、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二)教案检查

为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确保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性和严肃性,特制定检查教案的办法。

1、教案由校长评价,评价结果分优、中、差三档。检查结果计入教师教学档案。

2、教案要有教法和学法指导,要书写工整,目的明确,重点突出,难点有突破办法,要有科学的授课构想,明确的授课的过程,还要求有必要的合理的电教辅助手段、课堂提问、板书、实验、图表展示、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

(三)作业检查

教师批改作业,是教师上好课和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必要的信息反馈,因此,作业批改要求:

1、严格按学校对各年级学生作业量的规定布置作业,将减负落实到实处。

2、教师必须用红色钢笔批改作业。

3、作业批改必须有日期、评语。

4、批改中出现的错误之处,必须要求学生订正,及时查漏补缺。

5、对于特殊学科的作业,如语文的作文,有眉批和尾批相结合,批语要具体,力戒抽象、模糊。字、词、句的错误必须指导学生自己订正。

6、作业由学校每学期抽查两次,由年级组长长检查评比,评价结果分优、中、差三档。

八、教研活动制度

1、教研组活动由教研组长负责。

2、每两周集中活动一次,教研组长负责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内容,召集并主持活动,做好活动考勤记录。

3、教师教学常规的规范化教育、检查、评比、教学计划的制定、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教学工作总结。各个教学环节都要纳入学期考核。尤其要加强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这三个环节的检查评比。教研组要加强听课的组织与评议。每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一次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研讨活动,要求本组的教师必须参加研讨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

4、积极开展听课活动,认真做好听课记录与评议。

5、期末由教研组长执笔,写出教研总结。

6、培养年轻老师,提高年轻老师的业务素质。

九、评比表彰制度

1、每学年评选先进或优秀一次。

2、凡符合先进班级条件,并在本年级中明显先进于班级的班级可评为本先进班级。

3、各种先进、优秀均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鼓励。

5.学校课堂管理制度 篇五

学校课堂管理制度1

为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根据我校校情、学情特制定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如下:

一、常规要求

1.坚持课程安排的严肃性

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表上课,不得擅自改课、调课、旷课。教师因故需要调课、改课的,须提前书面向教务处申请备案。

外籍教师上课时,该班原英语教师必须跟班听课、学习并协助管理;实习生上课时,指导老师必须跟班听课指导。

课堂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发生冲突时,须按照上述调课规范要求安排好课务,严禁无人上课(即旷课)现象的发生。

2.保证课堂教学的时间

教师必须在上课预备铃响前到班级候课,在专用教室或体育运动场地上课的教师在预备铃响后要立即组织学生排队前往,做到按时上课、下课,不提前下课、不拖课(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除外)。

3.坚持课堂教学行为的规范性

教师进入课堂,通讯工具应该处于关闭或者静音状态,中途不得会客和接打电话。无特殊情况,不得坐着上课(午间、晚间值班管理时间除外)。体育老师在室外上课时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

4.坚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育性

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学科特点潜移默化做好育人工作,避免科学性错误,严禁散布消极言论。

5.坚持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使用职业语言、礼貌语言,讲究语言艺术,严禁语言粗俗。

6.坚持课堂教学管理的规范性

要面向全体学生,认真组织教学,让每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对违反课堂常规要求的学生要及时提醒、教育,严禁将学生赶出课堂。

7.坚持教学的实效性

组织教学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容量适当、讲授正确、结构清晰、重点突出,达成度高,避免低效或无效。

8.坚持依法治教

教师不得歧视、讽刺、辱骂学生,不得以补做作业等理由将学生滞留在办公室影响学生正常上课,不得以罚抄课文、作业的形式对学生实施惩罚。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撕毁学生书本。

二、管理措施

(一)每日巡课,规范教学秩序

1.教务处每日安排值班人员,对全天的课堂教学进行巡查,并将巡查结果及时上传到教师平台。

2.课堂巡查结果作为教师学期教学工作考核的依据。

(二)随机抽签听课,构筑高效课堂

1.教务处每天以随机抽签的方法确定被听课的教师2人(全学期各任课教师被抽听的次数约为2节),早晨七点前公布抽签结果。

2.未抽到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听课。每位老师必须听常态课15节以上,其中,其他年级组和其他学科的课至少各2节。每人一课及校内公开课与当日随机抽签课一同公布,但不计算在开放式常态抽签课内。

3.开放式常态抽签课由评委组进行听课、评课和评价,评委组组长及时将评价结果通知到教师本人并报教务处,教务处每月汇总一次。

4.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学期教学工作考核的依据。

(三)跟踪听课,加强教学指导

1.对参加工作不久或在随机抽签听课中发现课堂低效的教师,将进行跟踪式听课指导。

2.听课节数不受限制,视课堂教学改善情况而定。

3.跟踪听课可事先通知也可不事先通知,但听课后须与上课教师及时沟通,客观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以便促进上课教师快速成长。

4.每月底听课人员需将听课评课记录交教务处存档。

学校课堂管理制度2

1、为了加强学校教育管理,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保障学生人身安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2、学校课堂教育管理要以预防为主,本着保护学生,教育先行,明确责任,教管结合,实事求是,妥善处理的原则,做好教育管理和处理工作。

3、学校课堂教育管理,要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落实学校管理责任人,具体落实至每位任课教师,每位班主任,切实加强教育。

4、任课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一分钟进任课教室,并做好点名工作,对发现缺课学生,要问清情况后及时向所任班级班主任以及相关责任人汇报,所任班级班主任要及时向缺课学生家长联系反馈情况,并向相关责任人汇报备案。

5、任课教师对教学的实验设备,体育器材等可能具有安全隐患的教学工具要及时修理,避免学生受伤而出现安全事故;对容易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体育课,活动课要及时进行使用说明和安全教育;活动要求班主任做好组织管理工作,体育教师要做辅导工作,要全程控制局面;对那些因身体原因或本身有残疾但可以做轻微活动的学生,要求上操场,确实不能出操的学生,应安排留教师复习,预习文化功课。学生在日常教学及各项活动中应遵守纪律和有关规定,听从指导,服从管理。

6、学生发生意外事故情况时,学校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学校课堂管理制度3

为了加强学科课堂教学安全管理,确保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学科课堂教学安全管理制度。

一、按时上下课,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中途离开,不拖堂,如不按时到岗、提前下课以及上课时教师无故离开教室(或活动场所)而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教师负全部责任。

二、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坚持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导处同意,不准私自调课。

三、循循善诱,不讽刺挖苦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四、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要落实点名制度,对缺席的同学要查明去向,并及时向班主任老师通报,安全工作实行任课教师包课堂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五、上实验课的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实验,保证实验课的安全。

1、上课教师要严格按教材要求做好实验准备,对所用药品,器材要在课前检查并进行预做,确保药品器材安全有效。不得让过期变质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药品进入课堂。

2、上课教师要认真组织实验课的教学工作,必须做到:课前教师对要做的实验的整个过程能熟练操作;对存在一定安全问题的实验,教师上课时一定先讲实验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处理安全事故的必要知识;并对重要操作进行必要的示范和演示,实验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指导和全面监控,确保学生安全。

3、所有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实验步骤,不懂就问,有问题及时向老师汇报。

六、到专用教室上课或室外课,要求学生排队前往,班主任教师必须亲自将学生送到上课地点,下课后由任课教师将学生送回到教室交给班主任教师。任课教师必须在上课前对器材及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禁止使用。

七、教学中的安全隐患及时报告。严格执行学校提出的首遇责任制,即谁发现、谁教育、谁处理、谁汇报。

学校课堂管理制度4

为了加强学科课堂教学安全管理,确保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学科课堂教学安全管理制度。

一、按时上下课,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中途离开,不拖堂,如不按时到岗、提前下课以及上课时教师无故离开教室(或活动场所)而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教师负全部责任。

二、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坚持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导处同意,不准私自调课。

三、循循善诱,不讽刺挖苦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四、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要落实点名制度,对缺席的同学要查明去向,并及时向班主任老师通报,安全工作实行任课教师包课堂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五、上实验课的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实验,保证实验课的安全。

1、上课教师要严格按教材要求做好实验准备,对所用药品,器材要在课前检查并进行预做,确保药品器材安全有效。不得让过期变质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药品进入课堂。

2、上课教师要认真组织实验课的教学工作,必须做到:课前教师对要做的实验的整个过程能熟练操作;对存在一定安全问题的实验,教师上课时一定先讲实验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处理安全事故的必要知识;并对重要操作进行必要的示范和演示,实验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指导和全面监控,确保学生安全。

3、所有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实验步骤,不懂就问,有问题及时向老师汇报。

六、到专用教室上课或室外课,要求学生排队前往,班主任教师必须亲自将学生送到上课地点,下课后由任课教师将学生送回到教室交给班主任教师。任课教师必须在上课前对器材及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禁止使用。

七、教学中的安全隐患及时报告。严格执行学校提出的首遇责任制,即谁发现、谁教育、谁处理、谁汇报。

学校课堂管理制度5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主要指教学秩序、教学环节、教学评价、教学科研与教学改革四个方面的管理。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学校教育任务的基本保证。

一、教学组织管理的基本要求

1、各教研组、备课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条例》,经常对照,做好自查,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

2、各教研组、备课组及全体教师,每学期期初都应根据学校对教学工作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认真地制订教学工作计划,落实好完成教学任务的各项措施,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切实实施计划,期末认真做好教学工作的总结。

3、全体教师必须认真地抓好教学过程中的六个基本环节—— (1)备课:全体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每堂课前都要认真地写好教案(新教师一定要写详案),充分做好教学的各项准备(包括直观教具、实验或活动器材、电教用具等),不上无准备之课。杜绝不备课、无教案进教室上课的现象。提倡各学科教师利用网络收集备课资料,拓展备课内容。

(2)上课:教师应严格按课表进教室上课或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不得私自调课、停课或擅自改上自修课。公出由教务处安排,因请假、或其它原因需调课、停课者,提前提出,经教务处批准;确实临时需要调课的,必须向教务处补办手续。杜绝上课迟到或提前退课现象(包括选修课,辅导课),体育课可以提前三分钟下课(不含室内课)。教师要尊重、爱护学生,不讥讽、嘲笑和侮辱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各科教师都应该按照教学需要,精选和设计作业。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强调格式、强调订正。作业必须由教师自己认真批改,掌握情况,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及时布置二次达标性作业,确保落实“段段清”教学要求,杜绝只有布置、不作批改或不及时批改的现象;

(4)预习和复习:教师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认真布置好学生每天的预复习工作,要提出具体要求,给予具体指导,并且落实检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倡各学科教师布置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学习资料、拓展学习内容作为预习和复习的要求。 (5)辅导:教师应重视课外辅导,提倡各学科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6)考试:全体教师都应按照教导处要求,认真做好复习、命题、打印、监考、阅卷、结分、统计、分析、讲评工作。限时做好测试质量报告、测试质量分析、及补救办法。

4、全体教师都应积极地投入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1)听课:积极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活动,研讨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可以在备课组内听课,也可以跨年级、跨学科听课。 (2)开课:根据各备课组、教研组确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专题或重点,主动争取,积极上好交流课、研讨课、示范课、评优课等。(3)课件:每位任课老师都要积极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注重通过改进教学手段来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青年教师必须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应该至少完成一个课件的制作,并积极参加学校或市区的多媒体课件评比。

二、教学常规制度的管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学校建立教学常规管理小组。管理小组负责日常的宣传、指导、检查、督促、考核、评价,提出奖惩意见,每学期末负责做好教师的综合考核工作。

1、对教师执行基本要求情况作常规检查。不能根据学校规定按时完成和上交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总结、教学专题总结,不能根据学校要求完成听课、课件制作等情况的,在期末常规考核时予以公布。

2、对教师认真备课情况作常规检查。课前缺乏准备,甚至无教案进教室上课的情况,查实后作为一次工作事故予以记载。

3、对教师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情况作常规检查。作业无布置,或者有作业布置而经常不及时批改的情况,查实后,作为一次工作事故予以记载。

4、对组织考试情况作常规检查。平时的阶段考查工作工作不负责任,一学期不进行阶段考查;或者考查全部采用外来试卷、不能够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出卷;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不能认真做好考试质量分析、不能认真进行试卷讲评,或者考试成绩弄虚作假的,查实后作为一次工作事故予以记载。

5、对尊重爱护学生情况作常规检查。课堂上讥讽、嘲笑和侮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查实后作为一项师德事故予以记载。

6、对调课情况作常规检查。未经教务部门同意,擅自调课或改上自修课的情况,查实后作为一次工作事故予以记载。

7、对准时上课情况作常规检查。没有特殊情况,不准时进教室上课或提早退课(包括辅导课)的情况,查实后作为一次工作事故予以记载。

8、对认真监考情况作常规检查。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包括学校接受的`其他监考任务),发生监考教师不能准时领取试卷进入试场,或擅自离开试场放任考生,或在试场内吸烟、看小说、看报等,以及在试卷的收发、整理、装订中因主观原因造成差错而影响阅卷工作的情况,查实后作为一次工作事故予以记载。

9、对遵守作息制度情况作常规检查。不能够自觉遵守学校作息制度,经常迟到、早退,擅离学校的情况,查实后批评教育,作为一项师德事故予以记载。

上述违反学校教学常规要求的各种情况,将作为教师在校工作表现的重要依据,在学期末纳入学校工作考核中。

学校课堂管理制度6

1、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坚持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务处同意,不准私自调课。

2、教师要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中途离开教室,不拖堂,反之,由此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将由该堂任课教师承担责任。

3、修身养性,涵养师德,不讽刺挖苦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4、任课教师要落实课堂点名制度,对缺席的学生应查明去向,并及时向班主任通报。

5、实验课教师和实验员要组织好学生的实验教学,保证实验课的安全。

(1)上课教师要严格按教材要求做好实验准备,对所有药品、器材要在课前检查并进行预做,确保药品器材安全有效。不得让过期变质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药品进入课堂。

(2)上课教师要认真组织实验课的教学工作,必须做到:课前教师对要做的实验的整个过程能熟练操作;对存在一定安全问题的实验,教师上课时一定先讲实验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处理安全事故的必要知识;对重要操作进行必要示范和演示;对实验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指导和全面监控,确保学生安全。

(3)要求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不懂就问,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向老师汇报。

6、学生到专用教室上课,一律排队前往,整队和安全在由任课教师负责。

7、体育课上课铃响之前,教师必须站在上课场地等待学生开课之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提示,课堂教学中注意做到:

(1)严禁学生上体育课衣服上别胸针,校牌等证章,不佩戴金属或玻璃配饰品及穿皮鞋。

(2)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关注体制较弱学生和特异体制学生。

(3)对于因身体原因不能上体育课的学生,必须向体育老师请假,经体育老师同意后,在教学场地休息,旁观;如遇有特殊病因不能到场地的,班主任必须做好管理工作,坚决杜绝教室有学生,却无人管理的情况。

(4)如果体育课上发生学生呕吐、晕倒、受伤等突发情况,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置措施:

①迅速通知校医、班主任。事情稳定后汇报学校领导,情况复杂者,第一时间汇报。

②如果学生病(伤)情况较为严重,立即在校医指导下送往医院并通知家长。

③体育教师事后及时写出现场书面情况报告上交学校。学校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情况了解和性质认定。

(5)教学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做好学生的组织工作,保证学生在准备、学习、练习等环节均列队整齐安全有序,不得出现散乱行动,擅离场地等不严肃、不安全行为。

8、体育教师每十天对自己岗位自责范围内的教学设施、器材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填写自查表;体育组每月对体育设施全面检查一次,若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以书面形式汇报主管领导,主管领导核实准确后安排整改、维修。

9、对上课不及时到岗以及提前下课而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任课教师负全部责任。

10、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课和体育锻炼必须坚持“学生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天气、场地、设施、器材等方面的安全因素,尽量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教师必须全程参与,精心组织,全程监控。

1l、学生到校外参加各类活动必须做到:

(1)直接组织者要在活动前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以年级段为单位的活动,要在活动前一周向主管部门上报活动方案,主管领导必须进行安全审查,经批准后方可实施,条件不具备时,不得批准。

(2)班主任要在活动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学生的安全。

(3)重大活动校级领导要亲自带队,每个班安排一名教师负责学生的活动并指定学生安全员协助教师工作。

(4)带队领导、年级主任要保持通讯正常,确保联系通畅。

12、实践活动课要有计划、有组织、有专门的指导教师、确保安全。

6.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篇六

2、租用车辆必须经交通管理部门检查,维护合格,切驾驶员必须提前检车辆车况。

3、接送学生专用车辆应当粘贴统一标识。

4、学校不得租用拼装车,报废车和个人机动车接送学生。

5、所租车辆驾驶员当是身体健康,具备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

6、行驶途中教育学生头手不深出窗外,车未停稳严禁上下。

7、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严谨学生带上车。

8、严谨与驾驶员交谈。

9、与驾驶员认真签定用车合同。

10、严谨要求驾驶员超载,超速行驶。

7.浅析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管理 篇七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管理

一、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管理的必要性

1. 提高教学效率

任何管理都有计划、组织、控制和领导等基本功能,协调人、财和物资源,以期更好地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目前,管理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并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学校的教学管理也不例外,对学校体育教学开展有目标性的管理,同样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新课改的目标的重要手段方法。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一旦体育教学管理中存在漏洞,学校的体育课程实施是会出现问题的。因此,改善和加强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管理是有积极意义的。

2. 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在体育教学中存在诸多管理问题。领导管理意识不强,主观随意性较大;没有合理的安排教学及保障训练开展,开展体育训练受到学校条件的制约;体育运动会受到诸多原因未能如期召开,体育健身宣传力度不够;体育学术交流和职称评定时,相对于其他学科带有明显的被歧视现象;在组织学生上体育课时,学生参与率有时候很低,体育训练时间被其他课程占用的现象常常发生;部分体育教师对工作热情不足,信心不够,等等。

以上这些现象明显都影响到体育教学训练管理工作的开展,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但在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需要学校提升体育教学管理能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同时加快体育教学训练管理步伐,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有力保障。

总之,对于学校教学管理而言,体育教学训练管理是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而且将体育教学训练管理看作是影响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是有意义的。

二、体育教学训练的管理内容

(1)教学组织的管理。学校教师组织是体育训练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依据学校体育教学要求和任务确定具体的学校训练项目、选拔优秀的运动员,构建出与学校教育资源、能力相匹配的教学管理体制。

(2)教师队伍的管理。体育教学训练的质量和水平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尤其是教师的体育经验对于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和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注意选拔出一批技术技能过硬、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热爱学生的体育教师,同时,要有计划地评估出教师的业务水平、训练业绩。

(3)科学管理运动员。学校体育训练管理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运动员,要管理好学生首先要调动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开展有目的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训练习惯,激发他们体育训练的潜能。其次是抓好训练质量,尽管学校体育教训不像竞技体育那么激烈,但抓好教学质量要放在重中之重。

三、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融合性

从我国现有体育教学的状况来看,体育运动训练的项目是很多的。目前的体育教学需要遵循确立教学目的、制定教学任务、运用教学方法和接受教学反馈等多种教学步骤,这与运动训练所要求的内容存在相似性,但两者也存在不同。如在体育教学中,带有小部分竞技运动训练,可见,体育教学可以从运动训练中吸取养分,从多方面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的效果。

8.学校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篇八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是指学校制定和实施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不被师生所认同和接受,导致制度效率低下,甚至产生负功能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教学组织松散化、教学工作边缘化和教学研究原子化三个方面;制度文本与教师期待错位、制度表达与制度实践背离、制度稳定与制度变革矛盾、依附资源与契约资源分异是其产生的原因;保证制度文本合法性、制度执行适当性、制度变迁连续性、制度资源匹配性是其消解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教学管理 管理制度 合法性危机

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为提高教学质量,国家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很多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也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但是,深入研究发现,这些制度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努力仍然陷入重重困境[1]。那么,为什么很多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没有发挥提高教学质量应有的效力呢?很多学者从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性、执行力和科学性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过相关研究。根据新制度主义的观点,作为一种制度的教学管理制度要想在实施过程中获得应有效力,其本身首先要获得制度相关客体/主体的认同和接受,取得应有的合法性,否则就会陷入合法性危机,影响制度实施效果。本文从制度合法性角度,探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的内涵、表现、原因及消解问题,以期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一、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的内涵

马克思·韦伯最早从行政管理角度阐述了合法性概念,并认为合法性是习俗、利益关系等纯粹情绪动机或纯粹价值合乎理性的动机之外,统治得以巩固、稳定的不可或缺的更为重要的资源[2]。按照韦伯的观点,合法性既包括适合法律法规要求,也包括适合社会文化习俗要求,还包括适合重要人物的要求。制度合法性本质上是指制度在社会上或组织中获得了公众的广泛认同。学校管理制度的合法性指学校内部的利益相关者对学校管理制度发自内心的认同程度[3]。制度合法性危机与制度合法性相对应,是指由于公众对已颁布的管理制度产生了认同危机导致其难以有效地贯彻落实的一种现象,包括理性认同危机和情感认同危机两个层面。理性认同危机具体可分为手段危机、主体危机、价值危机、程序危机,其决定了制度“合不合法”的问题;情感认同危机则指利益相关者在心理、情感上对制度的认同危机,其决定了制度“有无效果”的问题。一般很难区分认同危机是在理性层面还是在感性层面,人们大多只关注对某一制度一个总体认同程度。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是指学校制定和实施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不被师生所认同和接受,导致制度效率低下,甚至产生负功能的现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可以表现在单一的某个规章或条款上,也可以表现在一整套教学管理体系上。由于内心没有真正认同和接受,利益相关者往往对教学管理制度采取消极接受或策略化遵守行为,这导致制度表面上仍在运行,而实质上已名存实亡。

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的表现

1.教学组织松散化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合法性危机首先表现为教师对其“口服心不服”或“口不服心也不服”等行为上,在具体形式上就表现为组织“松散现象”的此起彼伏,随处可见。如学校领导与教职员工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关系,隔阂逐渐增大;教学管理干部与普通教师之间彼此对立,彼此相互指责;二级部门之间各自为阵,以局部利益为重,缺乏有效的合作;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相互埋怨,缺乏默契与合作。这种长期的组织松散问题最终必然导致组织“离心离德”,内部凝聚力下降,师资队伍不稳定,有利于学校基本职能发挥和教学质量提高的良好育人环境难以营造,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和共享价值观难以形成。

2.教学工作边缘化

从内心里没有认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教学管理相关制度,教师在教学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和情感越来越少,教师把教学工作当作副业,且慢慢习以为常或理所当然。虽然很多学校制定了像《教师教学规程》、《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规范》之类的教学基本制度,对教师的课前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范,可是照本宣科、随便对付的课堂教学仍然很常见,教学工作逐渐被边缘化。学校的教学管理队伍虽然日益庞大,但敷衍了事,不务正业的“懒政”现象也比较普遍,把教学管理工作也逐步边缘化了。由于缺乏实质上的工作重心,学校内部的教师与教学管理者之间的相互指责和埋怨越来越多。

3.教学研究原子化

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促进显性知识的迅速传播和隐性经验的明晰化,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由于教学管理制度僵化,学校教师被迫独立地从事着机械重复的劳动,观念封闭,视野狭窄,只能关注眼前和局部利益。例如,现在许多学校实施以工厂理念为基础的“绩效管理”,促使教师把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仅仅当作获取“工分”的一种手段,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研究机制难以形成。普通教师很难对学校管理制度及管理者的行为产生影响,而往往以容忍、冷漠、被动方式来表达其态度,无法体验到教学工作的乐趣及教学研究工作的意义。在教学研究和投入上的这种对制度的消极态度影响了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的原因

1.制度制定:制度文本与教师期待错位

获得合法性的制度必须保持适度灵活性,体现服务于师生的价值取向,保证程序上公开公正,机会上平等地对待不同利益相关者。根据合法性要求,学校现有的很多教学管理制度本身质量较低。具体表现在:(1)程序危机。制度在制定时没有坚持程序上的公开公正,往往缺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过程,忽视教师的参与。(2)利益危机。制度常常为部分利益集团所左右,利益和资源分配方案偏向部分利益相关者,广大教师的合法利益经常受损。(3)价值危机。很多制度坚持消极的x理论假设,在价值上固守控制思维,抛弃了服务师生的管理价值取向,管理的机械化和考核的过度量化使教学管理制度也从“促进教师工作的强有力手段”异化为“控制教师工作的极可怕的魔杖”[4]。(4)规范危机。一些学校把教师教学活动的整齐划一和一致规范作为教学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在管理过程中要求一种绝对的规范性,这极大地挫伤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这些制度在程序、利益、价值和规范上的不合理性会引起教师的反感和厌倦,与教师内心期待发生极大错位。

2.制度执行:制度表达与制度实践背离

制度执行和扩散是利益相关者不断互动博弈的动态过程,其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1)人情危机。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因照顾某些人情关系,而妥协退让,因人而异,执行不到位。(2)妥协危机。制度既是约束行动者的规则,也是激发行动者的使能器,因此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既要约束行动者的行动范围,也会受到多方行动者谈判妥协的影响。(3)竞争危机。由于当前学校组织边界受到外界各种力量的不断侵蚀,学校越来越行政化、庸俗化和物质化,教学中心地位日益受到多方力量的挑战,与之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自然也受到来自与社团活动、社会服务活动和科研活动等方面制度的竞争。(4)道德危机。按照制度的本源表达,学校管理者应是营造良好制度环境的主体而不是获取制度利益的主体。但是由于利己主义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管理者往往利用信息优势钻制度“漏洞”,管理者与教师界限的模糊也很会使教学管理人员集“裁判员”与“运动员”身份于一身,利用双重身份实施败德行为。因此,现实中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经常受到人情、竞争、妥协及道德危机的影响,制度的本源表达和制度的实践效果往往相背离。

3.制度变迁:制度稳定与制度变革矛盾

教学管理制度需要保持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才能为教师教学活动和行为选择提供相对稳定的预期,增强教师对教学管理制度的信念认同。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教育教学内外部环境经常性的急剧变革,很多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调整相当频繁,缺乏必要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必然导致学校广大教职员工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缺乏稳定的预期和认同。

4.制度资源:依附资源与契约资源分异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之所以能够被广大师生所接受、认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学校管理者拥有相当丰厚的合法性资源[5]。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物质激励措施开始在学校管理中越来越普遍化,同时教师与学校间的依附关系转变为契约关系,教师流动、离职现象逐渐成为一种常态,而目前学校的规章制度依然是以数字量化资源和身份依附资源为基础。由于精神激励法所能发挥的作用越发有限,学校过度依赖物质激励。因此,现实中教师-学校关系的变化导致制度实施资源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但制度实施理念和方式仍然固守传统,这必然导致制度在实施过程遇到抵制。

四、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的消解

1.理念转变:保证制度文本的合法性

现代教学管理必须适应世界教育发展新形势,用基于知识经济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替代基于工业模式的传统教育管理理念;从传统的基于控制主义的监控思维向基于互动主义的服务思维转变,明确服务于师生教与学是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宗旨;从自上而下的单向式、专制式制度制订程序向上下互动的双向式、民主式制度制订程序转变,保证制度决策的公开透明性;在坚持师生利益第一的基础上,从以部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为主导转向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各方合理利益的诉求;以人为本,从过分强调教学管理规范的效率性和统一性向适度保持教学管理的灵活性与和谐性转变。

2.决策变革:保证制度执行的适当性

很多学校在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时,由于过度集权,有关制度利益的决策权实质上多数掌握在个别重要的人物,如校长、副校长和教务长等人身上。决策权的过度集中降低了制度执行过程对人情、妥协、竞争和败德等行为侵蚀和影响的抵抗能力。因此,学校在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时,还必须设计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体系和教学管理民主决策机制,保证教学管理人员在制度执行中从人治管理转变为法治管理,从全能管理转变为有限管理,从权力管理转变为责任管理,从人治手段转为法治手段,真正实现教学管理行为的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强化制度执行效果。

3.变革引领:保证制度变迁的连续性

中国正经历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的重大转型,为适应全球竞争需求,国家层面的教育教学频繁改革和科学技术推动的教学理念及手段急剧变革已是新时期我国面临的新常态。在外部制度和技术环境的强大压力下,学校内部的各种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的调整也就不可避免。为了保持教学管理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和预期性,学校必须加强调查研究,认识教学管理变革的新常态,提高变革预见性,不是被动适应管理变革,而是主动引领管理变革;通过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保证内部教学秩序和机构的相对稳定性;使教学管理制度变革从激进式向渐进式、从集权方式向民主方式、从断裂式向连续性、从单一调整向体系优化转变。

4.环境优化:保证制度资源的匹配性

由于政治、经济体制等大制度环境的变化,计划经济时代与身份依附关系相关的教学管理硬性合法性资源的合法性效力正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逐渐丧失。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现代治理能力及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学校必须不断建构和优化内外部制度环境,从重物理环境向重文化环境转变,在制定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规制性制度的同时,更要加强良好的价值观念、信念体系、认知模式的建立与典型化,重视规范性制度和文化-认知性制度等正式或非正式制度的补充和调节作用,强化软性合法性资源的构建与管理,实现软硬资源的合理匹配和相互补充。

参考文献

[1] 张富安,靳敏.崇尚教学学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现实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

[2] 余华.管理主义合法性危机的反思与超越[J].求索,2008(7).

[3] 曹云亮.高校管理制度合法危机现象探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2(4).

[4] 包德鹏.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教学管理制度的反思与重建[J].教学与管理,2004(4).

[5] 王宁.消费制度、劳动激励与合法性资源:围绕城镇职工消费生活与劳动动机的制度安排及转型逻辑[J].社会学研究,2007(3).

[作者:张侨(1978-),男,湖南资兴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博士研究生。]

上一篇:会计大学论文下一篇:三年级上册 作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