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概论)(精选8篇)
1.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概论) 篇一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概论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要点
概论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要点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改造的优点和主要流程,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的技术要点,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改造
中图分类号: TM41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数字化变电站建设改造的优势
智能开关设备、电子式电压(电流)互感器、高速可靠的数据信息网络通信技术、电气设备在线检测与集成智能保护技术、变电站IEC61850标准等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广泛推广使用,使变电站调度运行模式由常规继电器保护进入了数字化集成智能保护时代。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改造相比常规变电站在系统自动化水平、调度运行可靠性、管理经济性等方面具有多个方面的优势。
(1)数字化变电站中的电子式电压(电流)互感器具有测量精确度高、测量范围大、响应快、数据信号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有效解决了常规变电站CT容易出现磁饱和等问题对变电站二次继电保护保护系统带来影响的弊端。
(2)系统二次回路接线变得简单清晰,用光纤电缆取代了常规二次控制信号电缆,减少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际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工作量。
(3)数字化变电站二次系统具备自检等功能,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性,使整个系统几乎没有安全问题。
(4)基于统一通信规约标准的网络信息通信平台,实现了各设备间数据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互操作,同时集成化功能系统,有效避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时功能单元的重复配置,在保证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调度运行自动化水平的基础上有效减少了变电站投资,提高了变电站建设技术经济性能水平。
2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技术支持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电气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集成网络化、调度运行管理经济自动化是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改造的重要特征。利用高效精确的电子式互感器,结合IEC61850变电站统一通信标准,建设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不仅实现变电站内部各种数据信息高度实时共享,同时智能集成化电子设备(IED)具备的即插即用集成运算分析功能,构筑了集保护、实时测控、在线运行监视、以及状态检修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基于IEC61850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与基于IEC60870标准的常规变电站间逻辑拓扑架构对比如图1所示。
2.1智能化电气一次设备
数字化变电站智能化电气一次设备是变电站高效经济调度运行的重要信息载体,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提供系统运行的实时可靠数据信息,主要包括电子式电压(电流)互感器、智能集成型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智能型动态调压装置、以及其他辅助单元智能电气设备等。从图1可知,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电气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间的数据通信接口媒介由原来的继电器、电缆等模数转换数字通信接口模式转化为光纤光缆的光电数字直接通信接口模式,且数字接口满足数字化变电站相关通信规约标准,能够被变电站通用的保护、测控、以及其他IED智能电子设备访问。此外,数字化变电站中智能化电气一次设备还能对设备自身运行工况特性进行实时自检,拥有实时数据信息记录和运行状态检测等功能,并把其运行的健康状态、运行工况模式等数据信息直接以数字信号形式传输给相关数据运算分析单元,实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在数字化变电站中,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一般遵循IEC60044-8通信规约标准,而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则遵循IEC60044-7通信规约标准,经过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智能设备合并单元(MU)进行通信规约转换后,就能满足变电站二次继电保护系统IEC61850-9-2实时运行数据信息采样值的发送,经GOOSE变电站通信过程总线与变电站层中的工作站、远动站等功能单元进行实时数据信息通信。
2.2网络化电气二次装置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以变电站IEC61850标准形成的变电站各种二次装置,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各装置间的集成自动化水平,同时有效增强其相互间的互操作性。数字化变电站中的各类电气二次设备,如:保护测控装置、防误闭锁功能设备、电压无功实时调节等设备装置不再像常规变电站那样相互间通过独立静态耦合方式进行简单数据信息互联,而是通过具有数据信息传输速率大、传输精度高等特性的以太网形式进行平行互联,且各二次设备间接口通信规约具有统一IEC61850标准,不仅优化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减少了设备间电缆连线复杂性,使整个系统变得简洁明了,提高了系统调试维护、生产运行的综合效率;同时实现了数据信息资源间的高度实时共享互操作,避免了常规变电站二次设备间功能重复设置、采集数据传输转换延时性等弊端。
2.3变电站调度经济运行自动化管理
常规变电站在进行调度运行时,需要运行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维护管理,不仅会造成日常大量人力物力浪费,同时还会由于运行维护措施不及时、不合理等影响系统精密仪器设备的综合使用性能,严重时还可能造成设备内部一些隐性故障由于没有及时发现处理,使故障演变为事故,给变电站经济运行带来巨大损失。数字化变电站中的所有电气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均具备完善可靠的自检和互检功能,不仅能够快速、可靠、准确的识别出各类设备系统中的轻微异常信息,同时还能根据设备实时自检数据信息,构筑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策略,利用设备“状态检修”自检功能达到对整个数字化变电站设备的自动化调度管理。
3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方案
某城市拟对一座220kV变电站进行数字化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以作为该区域变电站后期建设改造的典型示范变电站。在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设计过程中,选用电子互感器和智能控制单元作为变电站过程层主要数据信息采集、现地操作功能设备;采用数字化电能表进行电能数据计量统计分析;采用符合变电站IEC61850标准的二次智能电子设备IED和具备在线智能分析运算的集成监控系统,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方案如图2所示。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从图2可知,在拟实施改造的220kV数字化变电站中,整个综合自动化系统将完整采用变电站统一IEC61850标准通信规约。过程层合并单元MU将电子式电压(电流)互感器通过光纤通信媒介,直接与间隔层的保护、测控装置进行互联,同时采用光纤以太网点对点通信模式,完成数字化变电站过程层交流数据信号的实时采集和远程传输。采用现地安装的智能控制保护单元和操作执行控制机构实现对智能开关、刀闸运行状态的采集和“分合闸”操作的动态控制。过程层中的智能控制单元和间隔层中的测控、保护等装置间的数据信息交换通过间隔层中的内组网方式(GOOSE网),并按照双网冗余设计原则构筑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间隔层中的保护、测控、以及其他智能电子设备IED通过系统总线式100M双以太网与变电站站控层中的工作站、服务器、工程师工作站进行互联。对于变电站中少数不支持IEC61850通信规约的智能设备单元而言,可以通过相应规约转化器转换后接入到变电站站控层各功能单元中。
4结语
常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调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变电站安全可靠、节能经济的高效运行。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改造是变电站安全经济高效运行的重要技术平台,同时也是真正实现智能电网远程调度运行的基本保障基础,必将是国内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以适应智能电网建设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建设改造必然方向。
参考文献
[1]高翔,张沛超.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和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06,30(23):67~71.[2]高翔,周健,周红,等.IEC61850标准在南桥变电站监控系统中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30(16):105~107.------------最新【精品】范文
2.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概论) 篇二
当代城市管理理念和实践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一是在城市管理中, 体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柔性化趋势。二是把管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建立在数字化、自动化基础上的管理数字化趋势。三是不断完善民主制度, 增强管理透明度的管理民主化趋势。在这“三个趋势”中, 信息化管理是关键。通过建立城市管理数字化基础平台, 形成以数字化为标志的体制协调、运作高效、方式先进的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
1 数字城管系统概念及总体架构
数字城管系统是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 集成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单元网格数据、城市管理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 以数字城市技术为依托, 运用3S (GIS、RS、GPS) 技术、工作流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地理编码技术等, 将信息化技术、协同工作模式应用到城市管理中, 对城市管理的日常业务工作进行系统的流程化管理, 对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动态监控管理以及辅助决策的业务应用系统。
系统可分为基础平台层, 数据资源层, 业务支撑层, 应用系统层, 用户层等几个层次。同时, 通过数据交换接口与专业部门业务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外部地理信息系统等外部系统实现连接。
2 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内容
2.1 硬件环境建设
建设大屏幕显示系统、服务器、网络及存储系统、安全控制系统、音响扩声系统、前端监控、移动应用终端等硬件系统。
2.2 系统支撑软件平台建设
配制系统运行所需的系统软件平台, 包括GIS平台、数据库管理软件、服务器操作系统。
2.3 呼叫中心建设
建设接受城管信息员、市民呼入热线反映问题的受理接入、数据录入、问题分析和信息传输系统。
2.4 数据及地理信息普查建设
通过部门协调获得城市基础地形图, 基于地形图开展数据普查、城市部件信息采集录入, 形成城市管理综合数据库。
2.5 城市管理应用系统建设
建设城管专业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城管综合监管指挥决策平台;建立数字城管信息化标准;构建九大基础应用模块, 扩展视频综合监控应用管理系统、防汛监测调度系统等。
3 数字城管系统软件平台
3.1 城管专业资源管理平台
城管专业资源管理平台, 是采用中间件、元数据、数据仓库、分布式计算等技术建设的资源管理平台。具体功能包括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模块、实景影像数据管理模块、专题设施数据管理模块、数据备份与恢复模块、系统维护模块。
3.2 城管综合监管指挥决策平台
城管综合监管指挥决策平台是在城管专业资源管理平台基础上, 集成数字城管框架内所有系统的业务数据, 通过对全局数据的挖掘和分析, 在统一的运行监督平台上将当前全局系统运行情况进行集中展现, 全面监督系统运行情况, 实现对基础数据的全面管理, 对各项数据的综合分析。功能包括城市运行监控预警、服务质量监测监管、应急指挥管理系统、业务决策支持等。具体包括监管数据无线采集、监督中心受理、协同工作、地理编码、构建与维护、基础数据资源管理、数据共享交换、大屏幕监督指挥、综合评价等在内的9个应用软件子系统, 按照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主动发现并处理城市管理问题。在标准功能基础上可扩展信息公布与公众监督、部件专项普查等应用功能, 同时与其它系统互联融合, 实现多元化的城市管理问题发现手段和问题处理机制。
4 数字城管专项业务管理应用系统群
专项业务管理应用系统群是针对城市管理各行业进行的信息化建设, 内容包括视频监控管理系统、户外广告管理系统等系统。
4.1 视频监控管理系统:
建立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统一的视频监控平台, 实现主要路段、重点场所、重点区域、重要设施的实时监控。
4.2 户外广告管理系统:
包括户外广告空间设置资源、规划、标准、审批、监管、广告位出让等六个子系统, 实现对城市空间资源的整体规划和管理, 特别是通过大型广告位的出让使城市资源逐步走向市场化有偿使用。
4.3 防汛监控调度系统:
通过对市区降雨遥测、河道水位监测、铁路立交道和低洼地区积水实行录像实时监控和数字监测以及物资储备和调运等信息处理, 并在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准确地显示出汛情、险情和灾情。
4.4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系统:
包括城区保洁管理、城区清扫管理、城区洒水管理、生活垃圾收集点管理、生活垃圾运输及中转站管理、生活垃圾处置场管理、建筑垃圾清运处置管理等系统。
4.5 GPS定位管理系统:
通过实时定位可对环卫部门渣土车辆和执法部门的车辆进行监控, 把GPS车辆的数据读取到指挥中心, 进行统一监督和指挥调度。
4.6 数字执法管理系统:
采用手机终端移动执法、便携打印机现场打印等高科技手段, 建立起集现场执法、执法处置、现场打印、行政审批、评价考核于一体的新型执法管理模式。
4.7 园林绿化管理系统:
对城市绿地资源实行动态管理, 准确监测和预测城市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 为城市绿化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8 业务消息管理系统:
通过短信设备进行信息收、发的双向传递和交互式传递, 包括:案卷到达提醒、催办短信超时提醒等等、群发短信功能。
4.9 城市市政设施管理系统:
对城市市政设施登记入册建立数据库, 通过历史图片、视频对比, 可以更科学高效的对市政设施进行管理。
4.1 0 领导移动督办系统:
领导专用移动办公工具, 主要实现对城管业务宏观数据的展示和对城管业务的监督和监控。
4.1 1 公交车辆管理系统:
通过安装车载GPS系统, 同时根据城市公交线路规划情况, 建立完善的公交车辆管理子系统, 同时可通过大量数据分析, 辅助进行公交线路规划。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中央高度重视的创新工程。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 对城市管理水平与时俱进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双轴心管理体制和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等先进技术建成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将极大完善形成以数字化为标志的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汪光焘.推广东城经验稳步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J].城乡建设, 2005, (10) .
[2]陈平.解读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J].城乡建设, 2005, (10) .
3.南宁的数字化城市管理 篇三
与普通的南宁市民交谈,他们描述的几个月前的南宁却是另一幅景象。那时南宁城中的脏、乱、差,尤其是沿街摆摊、垃圾乱扔、公共设施被损坏等现象也严重扰民。面对市容环境已变得整洁有序的南宁,市民们称赞说,是政府的管理变得认真而高效所至。到底是什么使南宁的城市管理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发生了质的飞跃?笔者参观了南宁市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后,找到了答案。
南宁市的“数字城管”起建于2007年3月底,投资4千万元,7月底开始运行。笔者参观时看到了一个直观的案例:一位市民发现某一大道路口的一个井盖丢失,拨打了“12319”市政热线,当时是上午9点半。5分钟后,一位市政监督员到达现场,用随身携带的具有GPS定位系统的“城管通”手机进行现场拍照,并在手机上录写“案件上报表”,然后通过“城管通”手机将图片与信息发给“数字城管”监督中心。10点整,市政工程人员携带新井盖和工具赶到现场,对井盖进行修复。10点半,井盖修复完毕,监督员再次来到现场,对修好的井盖进行拍照,并发送给监督中心结案。整个过程用一小时就解决了问题。与过去修复井盖最快也需24小时相比,南宁政府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几十倍!
南宁的“数字城管”为何能使职能部门快速行动?这要得益于它能明确责任的设计。在这一系统中,市区被分为多个责任格。责任格中的每个部件,大到一个停车场,小到一棵路树、一个果皮箱,都有自己的“数字身份证”。只要在数据库中输入任意部件的“身份证号”,就能轻松找到该部件的名称、现状、归属部门和准确位置等信息。一旦接到市民的举报电话,监督中心便通知在该责任区巡逻的监督员进行核查并拍照。收到照片后,监督中心立即在电脑上建档,内容包括:事件来源、事发时间、事发地点、事件内容、事件编号等,然后事件按紧急程度分为五个级别,被移交给“数字城管”的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所掌握的数据库找到相关责任单位,将任务分派落实到市级、区级或街道办事处,令其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并予以解决。事件得到处置后,监督中心通知监督员核查拍照,才算圆满完成。笔者参观时,监督中心电脑上显示的当天报案的内容有:绿地枯死、路灯护盖丢失、街头座椅损坏、乱堆建筑垃圾、电线杆倒地、路面有坑等。
“要是一个问题涉及多家责任单位,部门相互推诿咋办?”听到笔者的这一提问,指挥中心负责人说:这样的事发生过。后来他们制定了一个规矩:谁先收到分派任务的电话,谁就要对任务的完成负责,否则,相关责任人将被问责。这一来,南宁政府不同专业的管理部门出现了相互协调的新气象,部门间推诿,部门内工作拖沓的风气发生了根本性扭转。
在指挥中心的电脑上,笔者看到了“数字城管”分派任务填写栏,内容有:任务编号、分派时间、分派说明、分派人、分派单位、接收单位、接收时间、完成期限、是否完成、反馈意见。它的记录清晰,内容透明——这就是促使政府部门高效工作的法宝,使南宁的城市管理水平在短期内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南宁的做法值得北京学习。
4.数字化城市管理 篇四
随着永安洲镇城镇化范围的不断拓展,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多,设施的老化,以及人为的破坏,城镇管理的问题层出不穷,城镇管理者必须不断创新管理的理念、体制、模式与手段,对城镇进行高效管理,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
现行的城管体制机制制约了管理效能的提高,存在各部门办事处责任不清,城市管理手段落后,信息滞后,突击式管理、粗放式管理等问题。城市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导致政府管理部门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因此,永安洲镇迅速开始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一、永安洲镇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内容
1、总体架构
永安洲镇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包括:一个综合信息平台、一个监督指挥体系、一个自动评价机制,共三个方面。
构筑一个综合信息平台,依托统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运用单元网格管理方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方法,对单元网格派出监督员,利用信息采集器采集网格内的部件和事件信息,通过采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问题处置、处理反馈、核实结案、监督评价七个环节,实现城市管理的协同与闭合,实现城市管理快速便捷。
一个监督、指挥体系。为了保证工作流程的顺利进行,加强统一管理,在管理机构设置上要求建立一个监督指挥体系,同时对已有的城市管理机构资源进行整合。监督、指挥体系通过协同办公平台和政务专网实现全天候无缝对接,信息互联共享。
设立自动评价机制。监督考核体系既能及时发现管理城镇中发生的事件、部件等问题,又能监督各运行环节中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绩效。通过考核各专业部门、街道办事处的立案数、办结率、及时办结率、重复发案率,评价和促进各部门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我们基于两点考虑:一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内部考核指标,实现自动评价,将系统考核的结果纳入政府部门管理目标并定期向镇政府关部门通报。二是实行外评价,在政府网站上实时公布各部门办结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和社会满意度评价,进行社会监督。
2、系统平台建设
包括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监督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信息发布与公众监督子系统、移动督办子系统等;开发配备满足永安洲镇实际的监督管理数据无线采集网络。在逐步完善和优化国家所规范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各项功能的同时,根据永安洲镇镇政府的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和地下管线系统、环卫车辆GPS卫星定位系统、城市防汛指挥系统、燃气应急预警系统等逐步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综合应用平台。
二、永安洲镇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永安洲镇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软硬件设备、人员、信息等进行有效整合。建设中注重系统整体性的同时,还要为将来扩展预留各级部门之间联网接口,为将来进一步完善和扩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到整合资源,节约投资。
(1)整合大屏幕监控系统
永安洲镇数字城市路灯节能监控指挥大厅控制室要安装大屏幕、微机等操作控制设备。系统建设保留原有大屏幕监控系统,大大地节约投资。
(2)整合路灯监控视频信号系统
镇区要安装视频监控探头,对建成区主干道和重点场所进行全时段监控。将现有视频监控信号与城镇管理信息平台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对城管问题的全方位、全时段的可视化监控管理,对城镇的综合管理做出准确判断并及时响应,对监控范围内的突发性事件录像取证,起到综合治理效果。
(3)整合地理信息系统资源
整合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利用现有的数字正射影像数据、数字线划数据等,统一搭建永安洲镇数字化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库,提供更完善、更高效的城市管理电子档案数据。
(4)整合广域网
依托现有政府专用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建立连接社区指挥体系和政府部门、专业部门的广域网络,实现无线通信网络和有线网络之间的连接,为监督、评价、指挥、处置提供快捷、稳定、安全的运行环境。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物理隔离与访问控制,体现安全性和保密性。
(5)整合其他资源
整合永安洲镇数字城市三维可视化系统、城镇路网、管网、建筑垃圾运输车辆GPS智能监控调度系统,降低信息系统建设成本,节省政府的资金投入和运营成本,切实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最大效益。
(6)拓展应用系统,打造永安洲镇数字城管新特色
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要求,不断优化和提升永安洲镇数字城管应
用功能,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技术规范标准确定的功能基础之上,拓展城市防汛指挥、水系信息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等系统建设。
三、永安洲镇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对于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城市品位,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十分重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把它作为政府的重点工作和实事工程来抓,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共同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
2、整合资源,信息共享。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涉及多项技术、多个部门,内容广泛。因此,要整合相关部门的资源,实现管理信息资源共享。要与市电子政务平台、各部门已建立的电子平台、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呼叫中心、城管热线和公安、交通等视频系统整合,实现互联互通;各区、各部门已建设的信息化系统要实现与数字城管系统的联接,凡政府投资开发建设的信息资源,应无偿共享。
3、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由于数字化城市管理需要庞大的技术力量支撑和巨大的资金投入,永安洲镇在推进数字化管理时应根据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选择一条适合本镇实际的路子。建议采取统一规划,同步开展,分步实施的原则,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全面覆盖。一期工程,首先开通电话服务热线,同时制定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建设,并再逐步扩大覆盖面和管理的深度、广度,管理地域范围扩展到各社区,实现城市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4、明确分工,完善考评。明确责任分工,各社区、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分工职责,完成工作任务,增强责任意识,遵守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流程和规范,自觉服从问题的派遣,不折不扣地完成问题的处理,杜绝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效率低下等现象的发生,在建立
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中要建立考核机制,完善工作责任制,科学规范地对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表现和业绩实施考核和评价。
5.讲义-城市数字化管理 篇五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数字化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符合中国目前工业化和信息化并行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将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融入城市生活和管理的各个方面,才能真正建成数字城市,使城市的各项数据均能得到整合,令政府治理、企业发展、社区规划和个人生活都将更为方便、快捷、有序。带来城市管理方式的转型。以丽江为例,当地政府以旅游为切入口,打通旅游业数据“孤岛”,接入旅游综合治理大数据平台,通过各监管部门之间的数据融合共享与开放,平台融合全网数据,具备全时监测、分析预测预警、联动处置决策、联动应急指挥、综合治理优化五大功能。1.1数字化城市的相关定义(1)数字城市
在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以及城市生产与生活中,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城市的各种数字信息及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理、合并充分利用。城市的规划者和管理者可以在有准确坐标、时间和对象属性的五维虚拟城市环境中,对城市进行科学的规划,决策和管理。
数字城市在广义上指城市信息化。数字城市工程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劳动社会保障等信息化社区,逐步实现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管理系统、网络、多媒体等技术,以包括城市空间数据库和城市基础数据库的数据仓库为基础,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城域网三网为骨架,政府、企业、公众数字应用系统和数字小区为终端,城市中的任何元素都有其对应的坐标、时间和对象属性的五维数字虚拟城市。
对物质城市及其相关现象(经济社会特征)统一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是用数字化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促进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协调。充分利用数字化及其相关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对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活发展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具有对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的数字网络化管理、服务与决策功能的信息体系。
(2)城市数字化管理
一类观点认为城市数字化管理是城市管理的新模式; 一类观点认为城市信息化在城市管理领域的体现。
我们认为—分权制衡为基本理念;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与之适应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流程和方法;目的在于构建现代城市治理结构;精细,快捷,高效处置城市问题;竞争力,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城市。1.2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构成分析 1.2.1 管理手段及其技术构成分析(1)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分析(2)城市部件管理法分析(3)专用信息采集通讯工具(4)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分析
1.2.2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管理流程分析(1)数字城管具体工作流程分析(2)数字城管管理流程特点分析
1.2.3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管理体制结构(1)数字城管监督轴分析(2)数字城管指挥轴分析(3)数字城管处置机构分析
1.2.4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管理理念分析(1)以人为本的理念(2)信息化的理念(3)系统的理念
1.3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行政生态环境分析 1.3.1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外部环境分析(1)数字城管的经济环境分析(2)数字城管的社会环境分析(3)数字城管的沟通网络分析(4)数字城管的符号系统分析(5)数字城管的政治构架分析
1.3.2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内部环境分析(1)机构和职能的重叠性(2)群众参与和监督的形式主义(3)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异质性 1.4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优点
(1)发现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2)问题的处置效率快速提高(3)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1.5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体制机制问题(2)推进主体问题(3)队伍建设问题(4)参与主体问题
课外阅读:数字化城市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状况 1 国外政府城市管理中的绩效管理经验 2 数字化城市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3 数字化城市管理职能绩效评价的决定因素 4 数字化城市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分析 5 数字化城市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6 数字化城市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案例分析 7 国际主要发达国家数字化城市管理经验借鉴
思考题:美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概况?新加坡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概况?国外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对我国的影响?
第2章 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 2.1相关概念
2.1.1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
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是整个城市管理体制的信息枢纽与集散地,负责城市管理状况的监督与评价,负责管理和调配城市管理监督员。
• • • • • 工作内容
对城市管理实施全时段监控和问题信息实时采集功能; 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理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功能; 客观评价城市管理各部门工作功能; 沟通市民群众参与监督城市管理的渠道。
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为调度、指挥和协调中心,领导各专业管理部门,对城市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 • • • • • • 工作内容
统一指挥、调度各专业管理部门处理问题; 负责城市管理的统一决策、规划和部署; 受理城市管理监督中心送报的任务单;
根据任务单情况派发任务单,并提出任务完成标准; 收到各专业部门的完成任务信息,反馈给城市管理监督中心; 接收领导的督办单后,向各专业部门进行催办。
2.1.2万米单元格管理法
指在城市的1/500或1/1000等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划分的边界清晰的、多边形的、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的闭合图形。通过确定网格的两个责任人(监督责任人和管理责任人),对网格内部件、事件实施管理的方法。2.1.3城市部件事件管理
(1)城市部件:即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主要包括道路、桥梁、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园、绿地、休闲健身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也包括门牌、广告牌匾等部分非公共设施。
(2)事件:为非部件类的城市管理事件。主要有7大类:大件废弃物,私搭乱建,垃圾碴土,宣传广告,街面秩序,工地管理,环境卫生。二.工作流程 案例教学:
1.采集员通过城管通上报问题; 2.南山区城管监督中心完成案件登记; 3.南山区城管监督中心立案; 4.南山区城管监督中心完成派遣; 5.市水务集团处理完毕前反馈信息; 6.两次督促采集员核查; 7.采集员完成核查反馈; 8.事件处理完毕;
9.南山区城管监督中心结案;
可见,在空间管理、对象管理、人员管理、过程管理以及目标管理上基本实现了高效率、精细化。三.构成
1.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 2.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 3.协同工作子系统 4.地理编码子系统 遵循建设部标准
《CJ/T 213-2005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 《CJ/T 214-2005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 《CJ/T 106-2005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对“地理编码子系统”的要求
实现资源信息与地理位置坐标的关联,建立起地理位置坐标与给定地址的一致性 通过对自然语言地址信息的语义分析、词法分析,自动和标准地址库匹配,确定出精确的地理坐标: 地名数据管理 地址数据管理 地址模型管理 地址匹配查询 地址内插计算
5.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 6.综合评价子系统
7.构建与维护子系统--四大模块?各个模块对应什么功能? 8.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使用基础信息资源管理子系统进行空间数据管理和维护;--实现对空间数据资源的管理、维护和扩展功能,--对空间数据的显示、查询、编辑和统计功能进行配置。9.数据交换子系统
--实现与市级城市监管信息系统以及区共享信息平台等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交换信息可包括城市管理问题信息、业务办理信息、综合评价信息、共享的业务信息、共享分析信息等。10.统一消息平台
四.标准规范体系
为了更好地在全国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部组织相关专家和机构,编制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四个国家行业标准,由建设部批准颁布,于2005年8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2007年,根据各地经验总结,修改完善了部分标准,并准备增加评价考核相关标准。
第3章 相关支撑技术 第1节 导引:支撑技术概述 1.数字城市支撑技术 天空地一体化的空间信息快速获取技术 海量空间数据调度与管理技术 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 空间信息分析与挖掘技术 网络服务技术
2.智慧城市支撑技术
(1)数字城市管理支撑技术(2)物联网技术
(3)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参与的计算模式,其计算资源(包括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交互能力等)是动态、可伸缩、被虚拟化的,而且以服务的方式提供。云计算支撑信息服务
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云计算中心通过软件的重用和柔性重组,进行服务流程的优化与重构,提高利用率。
云计算促进了软件开发商之间的资源聚合、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形成面向服务的计算,为智慧城市时代为机器增加了可以思考的大脑。3.智慧城市时代的空间基础设施(1)位置云
将手机接收到的导航卫星信号与其他定位相关的传感器信息传输到云计算中心,通过实时解算,实现室内外高精度的手机连续位置定位(分米级精度)。(2)遥感云
将海量遥感数据,复杂的遥感处理与分析方法放在远程的云计算平台中,利用云计算平台弹性的计算能力,用户无需搭建专用环境,只需要选择数据和算法后即可获取最终结果。(3)视频与GIS集成
(4)空天地一体化传感网与GIS集成
将被动的接收数据-分析数据-使用数据为用户需求-分析数据所需观测平台及参数-主动观测获取数据,按照用户需求制定卫星轨道及观测角度等,从而快速响应用户需求。
(5)室内与地下导航定位
室内与地下空间等无卫星信号覆盖区域的定位,可以利用射频、蓝牙、蜂窝基站等无线信号,以及陀螺仪、加速度计、电子罗盘等传感器进行室内与地下的导航定位。
(6)智能手机被开发为传感器
智能手机作为广泛接入的传感器,可以使得人人也成为移动的传感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移动的、多方位地采集实时信息,包括位置、影像、声音、视频、移动方向及速度,重力加速度等,需要开发相应的软件。
(7)空间数据与视频数据挖掘
城市中数十万个视频传感器,海量的实时影像和视频信息,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事件进行实时监控,设置例如徘徊、逗留、遗留物等规则实时预警,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提高安全等级和数据的智能应用,并将大量的无用数据及时删除。
第2节 物联网
引导问题:
作为城市管理专业学生,为什么在掌握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后,还要关注物联网及其发展?
关于物联网你都接触过哪些定义? 一.定义
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作为交叉学科,涉及:电子、计算机、测控、通信、信息系统等多领域专业知识。物联网强调全面感知及其能力,应该是对物的动态、连续、实时、在线的自动化的、智能化的全面感知,而不仅仅如RFID和二维码等静态、离线、非实时的局部感知。感知与控制(反馈)是一个闭环,感知是因,控制是果。感知与控制(反馈)是物联网区别于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二.物联网的基本架构
一、感知层:数据采集与感知
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包括各类物理量、标识、音频、视频数据。涉及传感器、RFID、多媒体信息记录与传输、二维码和实时定位等技术。
传感器网络组网和协同信息处理技术实现传感器、RFID等数据采集技术所获取数据的短距离传输、自组织组网以及多个传感器对数据的协同信息处理过程。
特点:感知与反馈控制一体,输出与输入交互。
二、网络层(接入网+中间件)技术
实现物-物互连,能把感知信息精确、无碍、可靠性、安全性地传送,需要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云计算、云平台的关系在此体现)
具体而言:
接入层由各类有线与无线节点、固定与移动网关组成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体。可用网络包括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等。
中间件层实现对应用层的支持。该层的发展是物联网管理中心、资源中心、云计算平台、专家系统等对海量信息的智能处理。
三、应用层技术
包含应用支撑和应用服务子层,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的功能;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电力等行业应用。
三.物联网的涉及的五个关键技术(一)RFID技术
---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和传输特性进行的非接触双向通信,实现对静止或移动物体的自动识别,并进行数据交换的一种识别技术。射频识别系统包括射频标签和识读器两部分。射频标签悬挂或安装在产品或物体上,由射频识读器读取存储于标签中的数据。
具有识读距离远(相对于条形码)、识读速度快、不受环境限制、可读写性好、可同时识读多个物品等优点。
(二)无线传感网
通过传感器和无线网络的结合,可自动感知、采集和处理其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各种变化的数据,让远端的观察者通过这些数据判断对象的运行状况或相关环境发生的变化,以决定是否采取相应行动,或由系统按相关模型的设定自动进行调整或响应等。
(三)嵌入式技术(Embedded Intelligence)
将硬件和软件结合、组成嵌入式系统的技术。嵌入系统是将微系统嵌入到受控器件内部,为实现特定应用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嵌入式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交通管理、智能建筑、信息家电等诸多领域。(四)纳米与微机电技术?
(Nanotechnology and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
为让各种对象都具备联网及数据处理能力,芯片微型化和精准度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微型化上,利用纳米技术开发出更细微的机器组件,或创造出新结构与材料,以应对各种恶劣的应用环境;在精准度方面,微电技术已有突破性进展,在接收自然界的声、光、震动、温度等模拟信号后转换为数字信号,再传递给控制器响应的一连串处理的精准度上提升了许多。
(五)分布式信息管理技术
四、物联网的起源
五、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特点 课外阅读:
(1)物联网信息资源架构--EPC标识体系(2)物联网基础技术
第3节 GPS技术 1.定位原理
GPS 采用交互定位的原理。已知几个点的距离,则可求出求未知所处的位置。对 GPS 而言,已知点是空间的卫星,未知点是地面某一移动目标。
卫星的距离由卫星信号传播时间来测定,将传播时间乘上光速可求出距离。R=vt 其中,无线信号传输速度为 v=3X10 8 m/s, 卫星信号传到地面时间为 t(卫星信号传送到地面大约需要 0.06s)。
最基本的问题是要求卫星和用户接收机都配备精确的时钟。但一般为降低成本,用户接收机都用石英钟。卫星上则采用原子钟——用金属元素制作的金色钟(耗资达 100 万美元)。
由于光速很快,要求卫星和接收机相互间同步精度达到纳秒级,由于接收机使用石英钟,因此测量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不过该意味着在通过计算机后可被忽略。同时,因为每颗卫星之间的时钟同步性十分精确,只要同时跟踪 4 颗 GPS 可见卫星后训能解算出经度、纬度、高度及接收机钟差。这是典型的由 4 个方程求解 4 个未知数的数学运算。
一个 GPS 接收机必须同是接收 4 颗卫星才能进行三维定位。对于实时厘米级定位精度,则要求同时接收 5 颗以上的卫星。在理想情况下,因为 GPS 系统有 24 颗卫星环绕地球运动,通常在水平角 10 度以上都能观测到 7 颗卫星。但如果附近有山、建筑物或其他遮挡物,则所能观测到的卫星会更少,这样接收机就很难定位,故有些应用还要与惯性导航技术相结合。
2.定位方法
GPS 定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采用不同的定位方法。GPS 定位方法可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做如下划分。(1)观测值定位
在 GPS 定位中,经常采用下列观测值中的一种进行数据处理,以确定也待定点之间的基线向量。
• L1 载波相位观测值
• L2 载波相位观测值(半波或全波)• 调制在 L1 上的 C/A 码伪距 • 调制在 L1 上的 P 码伪距 • 调制在 L1 上的 P 码伪距 • L1 上的多普勒频移 • L2 上的多普勒频移
GPS 定位时,除大量使用上面的观测值进行数据处理外,还经常使用一些特殊观测值,如宽巷观测值(Wide-Lane)、窄巷观测值(Narrow-Lane)、消除电离层延迟的观测值(Ion-Free)来进行数据处理。这些特殊观测值是由前面的观测值通过某些组合形成的。
(2)伪距定位
伪距定位所采用的观测值为 GPS 伪距观测值,所采用的伪距观测值既可以是 C/A 码伪距,也可以是 P 码伪距。伪距定位的优点是数据处理简单,对定位条件的要求低,不存在整周模糊度的问题,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实时定位;其缺点是观测值精度低,C/A 码伪距观测值的精度一般为 3m,而 P 码伪距观测值的精度一般在 30m 左右,从而导致定位精度低。另外,若采用精度较高的 P 码伪码观测值,还存在精度的问题。
(3)载波相位定位
载波相位定位所采用的观测值为 GPS 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即 L1,L2 或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载波相位定位的优点是观测值的精度高,其缺点数据处理过程复杂,存在整周模糊度的问题。
(4)静态定位 进行 GPS 定位时,认为接收机的天线在整个观测进程中的位置是保持不变的。也就是说,在数据处理时,将接收机天线的位置作为一个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量。在测量中,静态定位一般用于高精度的测量定位,其具体观测模式是多台接收机在不同的观测站上进行静止同步观测,观察时间有几分钟、几小时到数十小时不等。
四、GPS 定位的误差因素和提高精度的方法 1 GPS 定位的误差因素
在利用 GPS 进行定位时,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以下 大类。
• 卫星星历误差,在进行 GPS 定位时,在某时刻计算 GPS 卫星所在的卫星 参数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星历提供的;但不论采用哪种类型的星历,所计算出的卫星位置都会与其真实位置有所差异,就是是所谓的星历误差。
• 卫星钟差,是 GPS 卫星上所安装的原子钟的钟面时间与 GPS 标准时间之间的误差。
• 卫星信号发射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是 GPS 卫星上信号发射天线的标称相位中心与其真实相位中心之间的差异。
• 与传播途径有关的因素
• 电离层延迟。由于地球周围的电离层对电磁波的折射效应,使得 GPS 信号的传播速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称为电离层延迟。电磁波受电离层折射的影响与电磁波的频率以及电磁波传播途径上的电子总含量有关。
• 对流层延迟。由于地球周围的对流层对电磁波的折射效应,使得 GPS 信号的传播速度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对流层延迟。电磁波受对流层折射的影响与电磁波传播途径上的温度、湿度和气压有关。
• 多路径效应。由于接收机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得接收机接收到的卫星信号中还包含各种反射和折射信号,这就是所谓的多路径效应。
• 与接收机有关的因素 • 接收机钟差。接收机钟差是 GPS 接收机所使用的钟的钟面时与 GPS 标准时之间的差异。
• 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这是 GPS 接收机天线的标称相位中心与其真实的相位中心之间的差异。
• 接收机软件和硬件造成的误差。在进行 GPS 定位时,定位结果还会受到诸如处理与控制系统所用软件和硬件等的影响。
• 其他因素
• GPS 控制部分人为或计算机造成的影响。
• 由于 GPS 控制部分的问题或用户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引入的误差等。• 数据处理软件的影响。
• 数据处理软件的算法不完善对定位结果的影响。2.提高 GPS 定位精度的方法
(1)差分 GPS(Differential GPS)
针对美国有关政策,各国在 GPS 应用中为提高定位精度,都采用了差分技术。根据差分运算配置的位置不同可将其分为前向差分和后和差分(又称逆向差分)。
前向差分是以广播方式不断将差分估算,计算出自身的差分位置信息,并将该传给监控中心。广播差分基准信号的间隔时间直接影响多个移动目标的定位精度。间隔时间长,有些移动目标的差分运算定位精度就低。一般每 5s 广播一次差分基准信号,以保证定位精度在 10m~15m 的范围内。
后向差分占用各移动目标把 GPS 接收机接收的定位信息、星历、时间等传输到监控中心,再经中心结合差分基准站的住处由计算机进行差分运算。
前向差分占用无线信道多,中心工作量较小,并且一般 GPS DEM 板都具有差分运算的功能,不需另增投资。后向差分信道利用率高,中心系统计算机工作量增加,所以一般在常规通信 GPS 专用网情况下,采用前向差分方式。在集群通信,特别是公用移动通信网情况下,采用后向差分方式。这样有得于提高系统可靠性和系统效率,但要增加投资,技术难度也较大,并且需要建立差分运算的数学模型和修正系数。根据差分运算方法的不同,差分又可分为位置差分、伪距差分、多狭义相位差分和广义相位差分。位置差分精度低,相位差分精度高,但技术难度大,造价高,因此一般采用伪距差分。
位置差分的方法是建立一个固定点的坐标信号作为参考基准信号,让移动目标的 GPS 接收机接收到定位信息,利用位置的相对关系,消除测量中的系统误差,以提高精度。把参考信息用 SN+S 表示,其中 SO 是基准站的位置信息,为误差。移动目标的定位信息用 SN+S 表示,进行差分求出,并消除误差。这种方法要求差分基准站和移动目标 GPS 接收机接收相同的卫星信息,否则误差还是很大。这样就要求移动目标的活动范围要小,否则离中心太远,要使两个 GPS 接收机接收相同的卫星信号是不可能的。
伪距差分的方法也要依靠差分基准信号,但它不要求差分基准站和移动目标的 GPS 接收机接收相同的卫星信号。
GPS 接收机的时钟与卫星参考时间不同步,并且精度不高,所以 C/A 码的移动量中既包含 GPS 接收机于卫星的距离,又包含接收机钟差的偏移量,这样的实际测量结果被称为伪距,不是真实的距离。利用伪距差分运算出的定位精度可达 10m 左右,有时甚至能达到 1m~5m。
• 采用 GPS+GLONASS 定位可使精度提高一倍以上 • GPS 数字化系统,便于数字化设备构成系统; • 采用标准化总线 RS232,可方便与电脑连接使用; • GPS 早于 GLONASS 投入市场;
• 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使 GPS OEM 产品大批量生产,价格大大下降,性能也相应提高;
6.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篇六
一、区的基本框架 围绕构建,区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同时,从实际出发,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比较,初步确定数字化城管区域为:东到**路,西到**高速,北到**区交界,南到昌国路,约80平方公里,按照“一级政府、二级管理、三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机制的总体构想,确定了张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整体框架,可以概括为“发现及时、处置迅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
1、管理现状模式:双轴并行,监督到位。区里设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信息采集、问题立案、核查和绩效评价,并对系统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全覆盖监督检查。同时,区里设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负责数字化城管问题的派遣和处置。另外,在有关部门、街道(相关镇)设置数字化城管处置终端。
2、管理网络模式:分层构筑、条块结合。区政府城管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为一级网络平台,区相关部门(单位)和街道(相关镇)为二级网络终端。
3、信息采集模式:选聘239名监督员由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直接管理,对信息采集和处置后的核查两个重要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4、问题处置模式:部件、事件“以条为主,块块协同”。区城管指挥中心为城管问题的派遣中枢;各联动单位建立专业处置队伍对问题进行专业化处置;区城管监督中心对城管问题查处流程进行全程动态监控。
5、绩效评价模式:双轨运行,以外促内。整个评价体系由内评价系统和外评价系统两个部分组成。内评价系统指系统生成的运行数据;外评价系统指12319等公众评价形成的数据。对内、外评价系统的评价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获得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结果。
二、区整合应用先进数字技术和管理方法 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整合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视频监控系统等多项数字化技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研发“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手段,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准确定位,再造城市管理流程,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手段,加上动态、实时的评价体系,实现了定位精确、反应快速、适时控制、远程管理,全方位、全时段覆盖的城市管理运行新模式。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指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单位,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辖区管理人,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的方法。张店区数字化城管划分为99个责任区(仅统计地图边界内的6办3镇,750个单元网格,其中科苑**个,公园80个,和平84个,车站66个,体育场134个,杏园92个,**镇15个,**镇91个,**个。城市部件管理法指把物化城市管理对象作为部件进行管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对其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张店区共普查各类部件6大类(包括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设施、及其它设施)92小类,151135个,赋予每个部件代码,标注在相应的万米单元网格图中。如每一个井盖、每一杆路灯、每一个邮筒以及公交站牌、城市雕塑等,都拥有一个唯一的编号,相当于居民持有的“身份证”,实现了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准确定位,整合了城市管理资源。“城管通”是集手机、无限网络和GPS(卫星定位系统)等多项技术于一体,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员采集其管理区域内部件和事件信息,以及接收和报送来自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分配的任务而研发的专用工具。区已经建立起“发现及时、处置迅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7.浅谈赣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 篇七
赣州市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 正在迎接一个全新的发展契机, 城市管理与城市建设相比, 则显得相对滞后。数字化城市管理正可以整合管理资源、改进管理方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形象。以赣州市的交通管理为例,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 通路交通拥堵、秩序混乱的现象日益严重, 市领导对此极为重视, 所以现在动用了大量警力用来疏导交通、整顿秩序, 交通秩序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 但因为主要依靠的是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 所以也大大增加了管理成本。如果能找到一种有效的全新管理方式, 使之能变粗放低效管理为精确高效管理, 变突击运动式管理为长期持久的实时管理。那样的话既能够大大减少管理成本, 又可以切实提高管理效率及效果。建设好具有赣州特色的数字化管理系统, 既强化了城市的长效管理、巩固创建成果, 又提升了城市的人居环境, 是我市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2、赣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的可行性
近些年来, 全国各大中小城市都在发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 在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政府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赣州的城市建设正处在城镇化的关键时刻, 多年来, 赣州市市委、市政府对推进“数字赣州”建设高度重视, 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 要求尽快推进我市数字城市建设。在2008年1月7日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加强城市管理、创建文明城市”中提出要创建数字化城市, 提升城市管理能力。2010年9月28日, 由赣州市工信委牵头组织的《赣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会在市政中心召开, 对赣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进行了深入讨论, 赣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将很快展开。
3、基础数据普查工作机制
由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所涉及的数据量非常庞杂, 大致可将它们分为: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如何根据赣州实际情况做好项目数字规划、基础数据普查, 如何让这一工程有效地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促进城市系统各要素间的和谐, 是前期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规范化的数据体系是实现统一管理、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前提, 故而空间和非空间的基础性数据对整个系统的建立、运行将产生重大影响。建立健全一套可行有效的基础数据普查工作机制至关重要。如何对大量的城市数据进行系统、全面的分类研究, 并且对每一类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 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城市数字化基础数据框架体系将是十分必要的。在信息采集过程中, 我们大致可采用以下工作机制:
第一, 保证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数据的标准性及开放性。城市数字化管理必须形成统一规划的原则, 对数据进行必要的规范, 要先形成科学、实用的数字城市建设总体框架和适合不同部门使用和运行的基本模式, 政府要形成统一的数字化管理规划和指导, 这样才有利于保证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标准化以及各部门各单位间数据的通用性。
第二, 基础数据的收集。基础数据是整个系统能否发挥其功能的关键, 所以在基础数据收集过程中应当有一套完备的流程。可以采用部位单位、部门、社区服务中心、市政服务热线、市政网站共同完善的模式。对于现有单位、部门已有的基础数据, 可先行整合, 再逐步完善。同时建设一个普查工作队伍, 并对于如何保证该队伍的素质, 如何管理这支队伍进行认真调研, 统一规划。
第三, 对基础数据进行分类。为了使以后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能够职责更清晰、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适应性, 应在基础数据收集过程中做好数据分类。这样在对系统进行分支时可建立多个不同功能的数字化网络和监督指挥中心, 将使该系统变得更科学更高效。
第四, 对基础数据的实时更新。我市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的基础数据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变化, 如果未及时予以更新, 将势必会对监督指挥中心是否能实时反映情况并及时正确下达任务派遣产生重大影响。因此, 必须依托各个环节, 包括普通市民, 尤其是我们的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对数据进行更新, 以便及时解决数据不对称问题。
4、以人为本, 不能只重建设, 而轻应用;不能只重规模, 而轻绩效。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城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服务, 归根结底还是为人民服务。所以数字化城市管理绝对不是纯技术的, 我们还应深入研究影响“数字城市”建设的人文因素, 要利用数字信息系统为社会服务, 为生活在这个城市的百姓服务,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比如群众最为关心的城市道路、公共卫生、公共交通等, 使政府从管理城市向服务城市转变。
在工作开展初期加大宣传力度, 具体落实到每个单位、小区, 使大家能看得到, 也能管得到。充分利用手机、网络、服务电话等多种手段参与管理, 真正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受益, 形成良性互动, 让大家来共同管理城市。
5、总结
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各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我市已初步具备了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硬件条件。实现这一种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 将对于政府在解决城市管理中“政府失灵”、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政府管理水平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工作之初, 应建立健全一套完整可行的标准化的城市数字化管理基础数据普查工作机制, 以尽量避免工作的重复与资源的浪费, 在建设过程中, 除了抓好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技术层面, 还应充分考虑到我市的人文因素, 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能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实现共同管理城市的新格局。
摘要:分析了赣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然后阐述了赣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础数据普查工作机制, 以及在建设数字赣州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人为本。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必要性,可行性,机制。
参考文献
[1]杨宏山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制度分析城市发展研究第16卷2009年第1期;
[2]仇保兴推行城市管理新模式[J]求是2007年第9期;
8.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概论) 篇八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问题;对策
21世纪的今天,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现代化城市管理逐渐趋向于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当前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仅为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动力支持,同时也为城市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推动了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然而伴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当前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严重影响着当前城市的科学先进性管理。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作为一种信息化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有着全新的管理理念,并以市场的应用和需求为主要的导向,并借助于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进而实现的一种全新的管理,而当前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现状并不容乐观,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具体体现。
(一)数字化管理方式难以和城市管理体系有效结合
当前数字化管理系统用用种,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对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意义进行明确,仅仅对于技术有着一定的依赖性,往往将市民的需求忽略,以至于难以从根本上保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有着一定的实效性。同时当前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中对于管理的专业化有着一定的追求,但是其经费落实缺乏一定的保障,相对落后的设施装备,对于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着一定的影响。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不适应城市管理要求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的过程中,虽然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带来了极其有利的影响,但是难以和现代化城市管理要求相吻合,各个管理系统难以对城市管理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缺乏互动性的联动机制,以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存在管理越位以及缺位等各种问题。
(三)数字化方式在对城市管理者职能重构中存在欠缺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城市管理职能履行的过程中,其强制性的行政方式难以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单一性的城市管理主体、单向性的城市管理过程以及强制性的城市管理手段,同样也有着片面性的城市管理目标,严重影响着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点,在实际的应用管理中,同样也存在更多的问题亟待发展和解决,仍然需要更多相关研究人员参与其中。
二、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的具体对策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作为当前城市管理的全新方式,更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并在时代经济的发展中,结合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有着更加有效的应用,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的对策具体体现如下:
(一)提高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思想认识
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应用,就要提高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思想的重视度,明确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职责,将城市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指明,并对数字化城管中心加以确定,进而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将数字化管理方式的认可程度显著提高.
(二)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巡查机制进行完善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更要对城市管理系统的巡查机制进行完善处理,并做好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将数字化管理方式的基础功能显著提高,重复发挥数字化管理方式的优势.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并将队伍的执行力加强,借助于技术力量,将视频监控规模扩大,实现精细化的业务,并在现代化数字化城市管理中,体现城管的特色和亮点。
(三)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的督察督办功能进行完善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就要对城市管理系统的督察督办功能进行完善,尽可能的保证整个城管系统督办机制中有着一定的数字化城管中心,将工作的目標显著增加,并落实决策,对政令的畅通加以确保。同时也要将督查人员的主动性显著增强,保证有着较为广泛的督查内容,对督查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进行保证,并将督查的工作力量显著增加。最后就要将工作的重点突出,并将督查结果的有效性显著提高,做好经费的基础落实工作。
(四)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加强
加快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同样也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中,就要结合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对数字化实施方案进行确定,并将技术网络建成,并保证城管的所有事项尽可能的依据于数字化技术进行的综合性管理。对城管广域网进行建设,将城市各个市区的监督中心以及指挥中心有效的统一,并保证各个业务有着一定的协同运作性。同时也要做好移动通信网络环境的建设,并借助于GPS定位技术实现监督员的一种科学管理,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综合性的采集和输入存储,并做好技术性的实践操作,将图文一体化的办公实现。
总而言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更要做好对城管人员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的综合培训,并加强其实践操作能力,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的有效性显著提高。
三、结语: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城市的建设发展,现代化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更要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进而借助于无线网络技术,对新的城市管理体制进行建设,并将新的城市管理架构形成,实现可计算的现代化城市管理,将城市管理问题解决的相应时间提高,并最大程度上推动现代化城市的全面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鸿祥,王德峰. 浅谈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 [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5):132-134.
[2] 王洪深,胡环宇 等. 基于SaaS模式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J]. 地理信息世界,2013,(2):83-88.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概论)】推荐阅读:
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系统介绍(20121015)07-08
测绘与数字城市建设10-15
数字城市信息化建设07-28
数字化加工室管理制度10-07
宜丰县煤矿数字化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方案08-04
初稿 数字城管系统介绍06-20
数字教学资源管理09-03
数字监控系统解决方案08-25
数字调度系统在铁路通信的应用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