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利润表怎么看

2024-11-10

财务报表利润表怎么看(4篇)

1.财务报表利润表怎么看 篇一

选择题

1、通过利润表各项目的比重,分析各项目在企业经营收入中的重要性,即利润表的(结构分析)。

2、下列指标中反映企业全部财务成果的是(利润总额)

3、提前确认销售收入的操纵手法有(利用补充协议,伪装销售实现、填塞分销渠道,诱使经销商提前购货、将尚未达到收入确认条件的收入确认为当期收入)

5、判断企业的收入质量应考虑(收入的含金量、收入的持续性、收入的稳定性)。

6、企业外部投资者对企业收入进行比较分析时可使用(历史标准、行业标准)。

7、下列成果中反映企业全部财务成果的是(利润总额)

8、费用的确认应当与(销售收入)相联系。

9、企业合并重组收益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10、分析投资收益的来源的目的是分析投资收益的(持续性)。

11、将本应采用净额反映的业务改用总额反应是(虚增收入)的一种手段。

12、当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均为负数、二者的比值小于1且相差较大时,可能存在(少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和扩大税前扣除范围)

13、所得税纳税评估体系中,预警指标包括(利润总额变动率大于50%、亏损年数超过三年、主营业务利润率小于零、资本收益率小于一年期商业银行存款利率)。

14、以丰补欠、平滑收入是为了(推迟确认收入)

15、分析投资收益的来源的目的是分析投资收益的(持续性)

16、所得税纳税评估体系中,预警指标不包括(亏损年数超过四年)

判断题

1、三角交易本质上也是一种双向交易,其目的是为交易双方创造收入(√)

2、净利润数额大说明企业收入质量高。(×)

3、制造费用也属于期间费用的一种。(×)

4、确认费用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划分原则。(√)

5、判断企业的收入质量应考虑收入的含金量、持续性和稳定性。(√)

6、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不属于非经常性收益。(×)

7、企业成本总额的增加意味着利润的下降和企业管理水平的下降。(×)

8、利润表附表反映了会计政策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9、如果企业某一期的存货周转率偏高,则说明该企业可能存在少结转迎接成本而虚增利润的问题。(×)

2.财务报表利润表怎么看 篇二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中主要的任务是在母子公司个别报表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抵销内部交易对报表的影响项目。所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主要是进行调整和抵销处理, 并将调整抵销的分录反映在工作底稿中, 从而编制合并后的各种会计报表。

一、合并财务报表的主要内容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2) 编制合并工作底稿; (3) 将母公司、子公司个别报表中的各项目过入到合并工作底稿, 计算合并后各项目的合计金额; (4) 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和调整分录, 将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有关项目的影响进行抵销处理; (5) 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金额; (6) 填列合并财务报表。

在整个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中抵销分录和调整分录最为重要, 也是关键点所在。本文所要阐述的是在调整处理中近两年教材的变化及笔者对这一变化的看法。

二、2009和2010年教材中合并财务报表部分的主要不同之处:对净利润的调整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调整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 首先需要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

2009年《中级会计实务》的处理是先进行调整, 直接根据母公司的投资份额进行调整, 按照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确认母公司应享有的份额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同时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如果有其他资本公积的变动, 同时进行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某公司 (子公司个别报表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 ;贷:投资收益——某公司,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010年的处理是: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首先应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其次编制内部交易抵销分录、债权债务抵销分录、债券投资业务抵销分录;然后编制按照权益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分录;最后编制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分录以及投资收益抵销分录。之所以在编制内部交易抵销分录之后编制按权益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分录, 是因为按照权益法确认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时, 需要根据子公司个别报表以及内部交易抵销分录调整净利润。

对于应享有子公司当期实现净利润的份额的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某公司 (子公司调整后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 ;贷:投资收益———某公司,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两年的处理中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依据上, 2009年仅按照子公司的报表上实现的净利润乘以母公司的股份比重将成本法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调整, 从而引起“投资收益”账户的变化。这一调整可以先进行, 然后编制母子公司内部交易抵销的会计分录。2010年后是在对净利润进行调整后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必须先编制内部交易抵销分录, 内部交易会对利润有所影响, 比如未对外销售的内部购销应该编制分录为:借:营业收入;贷:营业成本, 存货。

这一抵销分录会对利润产生影响, 需要调减利润, 但是中级实务上直接调减子公司个别报表的净利润, 然后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 调整基数的变化引起的抵销分录的变化。

(1) 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

借:实收资本 (子公司期末数) , 资本公积 (子公司期末数) , 盈余公积 (子公司期末数) , 未分配利润———年末 (子公司期末数) , 商誉 (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大于应享有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 (调整后的母公司金额) , 少数股东权益, 营业外收入 (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小于应享有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

(2) 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 (子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 , 少数股东损益 (子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 未分配利润———年初;贷:提取盈余公积, 对所有者 (或股东) 的分配, 未分配利润———年末。

(3) 递延所得税的调整。调整投资时子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不同导致的摊销或者折旧、所得税费用对净利润的影响;编制抵销调整分录使合并财务报表上资产的账面价值发生了变动, 而计税基础不变, 因而产生了暂时性差异, 需确认递延所得税, 但是在调整净利润时又不考虑。比如调整内部购销, 应收应付账款的抵销处理:

2009年的处理:借:应付账款;贷:应收账款。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

2010年后的处理:借:应付账款;贷:应收账款。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借: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变化之处在于对所得税费用进行了调整, 但是调整净利润却是调整损益类账户发生额对利润的影响, 而对所得税费用没有进行处理。

三、对合并财务报表净利润调整处理的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这一调整有所不妥, 原因有二:一是增加了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难度。其实改变之后对整个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之处就在于合并财务报表中商誉的金额有所不同, 其他的各项都会通过抵销处理。既然合并财务报表那么重要, 现实生活中也很普遍, 就没有必要把它搞得那么复杂, 这一现象就如同10年前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是一样的。1998年, 会计制度规定大中型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 当时各级财政部门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财务主管人员的培训, 结果还是很少有人真正精通现金流量表的间接编制方法, 公式太多, 太复杂, 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 结果是好多单位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流于形式, 经过10年的修订改革, 现如今采用直接根据凭证编制现金流量表对一般会计人员来说已经很容易了。

二是对净利润的调整口径不一致。调整处理的主要内容是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要求, 对根据被投资单位的经营成果 (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 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确认投资收益。而2010年后的处理是根据内部交易抵销处理中损益类账户的发生额调整被投资单位报表上的净利润, 口径不一致。所谓净利润, 是利润总额扣减所得税后的利润, 在这里只对损益类账户的发生额调整而对所得税费用发生额却不进行调整, 显示不符合净利润的含义。

3.怎么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篇三

一、要清楚明白地知道报告阅读的对象(内部管理报告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公司管理者尤其是领导)及报告分析的范围。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报告的写作应因人而异。比如,提供给财务部领导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尤其对本专业相当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时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

二、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我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我们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我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了解的信息”。

三、报告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

“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

“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

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

“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具体分析”部分,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分析思路。例如:某集团公司下设四个二级公司,且都为制造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思路是:总体指标分析—集团总部情况分析—各二级公司情况分析;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累计分析展开;再往下按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展开。如此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各部分间及每部分内部都存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

四、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地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财务数据毕竟只是一个中介(是对各样业务的如实反映,或称之为对业务的映射),因而财务数据为对象的分析报告就数据论数据,报告的重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受挫,对决策的“有用性”自然就难以谈起。

五、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手法。如何才能将报告写活并有自己的特色?这里仅介绍本人在报告写作过程中几点所悟:

1.分析要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原则。因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停留在反映问题、揭示问题上,而是要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重要角色。唯此,报告的有用性或分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华。

2.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采用交集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并存手法揭示异常情况。例如,某公司有36个驻外机构,为分析各驻外机构某月费用控制情况和工作效率,我们以“人均差旅费”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在分析时,我们采用比较分析法(本月与上月比较)从增长额(绝对数)、增长率(相对数)两方面比较以揭示费用异常及效率低下的驻外机构,我们分别对费用增长前十位(定义为集合A)及增长率前十位(定义为集合B)的驻外机构进行了排名,并定义集合C=A∩B,则集合C中驻外机构将是我们重点分析的对象之一,这就是“交集原则”。然而,交集原则并有一定能够揭示出全部费用异常的驻外机构,为此“重要性原则”显得必不可少。在运用交集原则时,头脑中要有重要性原则的意识;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同样少有了闪集思想。总而言之,财务分析人员要始终“抓重点问题、主要问题”,在辩证法上体现为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

3.问题集中点法亦可称之为焦点映射法。这种分析手法主要基于以下想法:在各部分分析中,我们已从不同角度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零散分析。这些问题点犹如一张映射表,左边是不同的分析角度,右边是存在问题的部门可费用项目。每一个分析角度可能映射一个部门或费用项目,也可能是多个部门或费用项目。由于具体到各部分中所分析出来的问题点还不系统,因而给领导留下的印象比较散乱,重点问题不突出;而领导通过月度分析报告,意在抓几个重点突出的问题就达到目地了。故而财务分析人员一方面在具体分析时,要有意识地知道本月可能存在的重点问题(在数据整理时具有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财务分析人员能感觉到本月可能存在的重大异常情况),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前面零散的分析中筛选出一至两个焦点性问题

六、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1.对公司政策尤其是近期来公司大的方针政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吃透公司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在分析中还应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未来,以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

2.财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应多一点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尽可能捕捉、搜集同行业竞争对手资料。因为,公司最终面对地是复杂多变的市场,在这个大市场里,任何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行业竞争对手政策的改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公司的竞争力甚至决定着公司的命运;

3.勿轻意下结论。财务分析人员在报告中的所有结论性词语对报告阅读者的影响相当之大,如果财务人员在分析中草率地下结论,很可能形成误导。如目前在国内许多公司里核算还不规范,费用的实际发生期与报销期往往不一致,如果财务分析人员不了解核算的时滞差,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4.如何看懂财务报表 篇四

1、反映企业财务结构是否合理的指标有:(1)净资产比率=股东权益总额/总资产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的资金实力和偿债安全性,它的倒数即为负债比率。净资产比率的高低与企业资金实力成正比,但该比率过高,则说明企业财务结构不尽合理。该指标一般应在50%左右,但对于一些特大型企业而言,该指标的参照标准应有所降低。2.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 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生产能力,一般该指标应超过75%为好。该指标对于工业企业生产能力的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3)资本化比率=长期负债/(长期负债+股东股益)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需要偿还的及有息长期负债占整个长期营运资金的比重,因而该指标不宜过高,一般应在20%以下。

2、反映企业偿还债务安全性及偿债能力的指标有:(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一般而言,该指标应保持在2:1的水平。过高的流动比率是反映企业财务结构不尽合理的一种信息,它有可能是:(1)企业某些环节的管理较为薄弱,从而导致企业在应收账款或存货等方面有较高的水平;(2)企业可能因经营意识较为保守而不愿扩大负债经营的规模;(3)股份制企业在以发行股票、增资配股或举借长期借款、债券等方式筹得的资金后尚未充分投入营运;等等。但就总体而言,过高的流动比率主要反映了企业的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该比率过低,则说明企业偿债的安全性较弱。(2)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费用-待摊费用)/流动负债 由于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包含了一部分变现能力(流动性)很弱的存货及待摊或预付费用,为了进一步反映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通常,人们都用这个比率来予以测试,因此该比率又称为“酸性试验”。在通常情况下,该比率应以1:1为好,但在实际工作中,该比率(包括流动比率)的评价标准还须根据行业特点来判定,不能一概而论。

3、反映股东对企业净资产所拥有的权益的指标主要有: 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总额/(股本总额×股票面额)该指标说明股东所持的每一份股票在企业中所具有的价值,即所代表的净资产价值。该指标可以用来判断股票市价的合理与否。一般来说,该指标越高,每一股股票所代表的价值就越高,但是这应该与企业的经营业绩相区分,因为,每股净资产比重较高可能是由于企业在股票发行时取得较高的溢价所致。第四,在以上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结构、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上述这些指标是单一的、片面的,因此,就需要你能够以综合、联系的眼光进行分析和评价,因为反映企业财务结构指标的高低往往与企业的偿债能力相矛盾。如企业净资产比率很高,说明其偿还期债务的安全性较好,但同时就反映出其财务结构不尽合理。你的目的不同,对这些信息的评价亦会有所不同,如作为一个长期投资者,所关心的就是企业的财力结构是否健全合理;相反,如你以债权人的身份出现,他就会非常关心该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最后还须说明的是,由于资产负债表仅仅反映的是企业某一方面的财务信息,因此你要对企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还必须结合财务报告中的其它内容进行分析,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上一篇:高中数学环境保护教案下一篇:三年级作文我真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