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项目管理的一点杂感工学论文

2024-09-07

关于项目管理的一点杂感工学论文(精选12篇)

1.关于项目管理的一点杂感工学论文 篇一

关于宿舍管理的一点做法 淮北市第七中学

李新峰

宿舍管理目前是各个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宿舍管理到位,学生的生活就有规律,有良好的生活规律,无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或者是生活习惯乃至学习的有效性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宿舍的管理方面,淮北七中的全体领导班子十分重视。

自2012年开始,学校在宿舍管理的人选方面。全体班子经过反复的研究筛选,定下了男女宿舍14名工作人员,其中男女宿舍各聘用5名生活班主任及2名宿舍管理员,学校严格的对他们进行了职责的划分,制定了生活班主任管理制度、生活班主任聘任书、生活班主任管理量化考评表、宿舍管理员聘任书、宿舍管理员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员考评表等,这七人对宿舍进行无缝隙管理,只要学生在宿舍就有生活班主任或者宿舍管理员在宿舍进行管理,具体时间主要划分为四个时间段对学生进行管理。早上、中午、晚上学生放学。在这三个时间段里,具体的职责为:

一、早上起床铃响宿舍管理员打开大门。生活班主任上楼督促学生起床、洗刷。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离开宿舍。凡事在规定时间没有离开宿舍的要及时登记张贴并通知班主任,等学生全部离开宿舍后,生活班主任再每个宿舍检查学生宿舍卫生情况、被子床铺整理情况,洗漱用品摆放情况及鞋子摆放情况。同时宿舍管理员打扫宿舍公共卫生,结束后停水锁门。

二、中午放学前宿舍管理员打开大门并送水。生活班主任放学时进入值班室看管学生并不定时的上楼常规检查,到规定就寝时间生活班主任锁大门并督促学生午休,同时安排值日生检查宿舍就寝人数。在午睡到上课之前二十分钟,生活班主任要不定时的到宿舍检查学生就寝情况,凡事不按时午睡或者做与午睡无关事情的及时制止并登记,上课前二十分钟督促学生及时起床、整理床铺等。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离开宿舍准备上课,学生全部离开后,生活班主任锁门。凡是没有按时离开宿舍的登记。

三、晚上学生晚自习结束前,宿舍管理员提前打开大门。生活班主任放学后进入宿舍并对学生进行常规检查管理。在熄灯铃响前十分钟督促检查学生人数的值日生就位,熄灯铃响后,值日生及生活班主任一起检查宿舍就寝人数,并对不在宿舍的学生及时询问学生去向并登记。结束后检查学生就寝情况并对违纪的学生督促登记。检查到11点半后生活班主任对一天的宿舍的整体情况进行总结汇总。第二天由当天的生活班主任早上检查结束张贴以便于各班班主任及时查看并第一时间找学生了解情况。学校定期对宿舍管理员和生活班主任开会,总结近期宿舍情况。并对宿舍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通过学校领导班子和宿舍管理员及全体生活班主任的共同努力,近几年来宿舍情况大为好转。

在宿舍管理方面,各班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宿舍管理决不是几个领导或者几个宿舍管理员或者几位生活班主任几个人的事情,它是几条线共同努力的结果,领导班子——住宿学生,生活班主任——住宿学生,宿舍管理员——住宿学生,班主任——住宿学生,寝室长——宿舍学生,宿舍值日生——住宿学生。每天由生活班主任张贴一天的学生在宿舍的情况,然后由各班班主任委派的一名值日生誊抄并汇报给班主任,班主任根据情况逐一找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宿舍管理方面,宿管办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生活班主任和宿舍管理员在上岗之前签订责任书,宿管办值日人员严格按照宿舍检查要求进行检查,任何人不得缺席,发现无故迟到早退或者脱岗的情况,根据责任书上的条文不折不扣的执行,宿舍值班室和宿舍门上均有宿舍学生名单。学生严格按照张贴的名单住宿,不得随意调换,每个宿舍均有12个床铺,并按统一的规律排列,生活班主任在检查的时候发现有违纪的情况,只要记宿舍床号,班主任就可以找到违纪学生。公物管理制度要求张贴到宿舍内规定位置,每学期开始每个宿舍的学生都要在公物财产一览表上签字,如有故意损坏公物的情况,按财产的1——2倍赔偿,并给相应的处分。

在宿舍管理方面,学校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也认认真真的去做,这样把平时管理过程中收集的第一手资料,加以汇总,结果就出来了。宿管办每个月都对男女宿舍住宿的情况进行总结、排名。然后利用周日的晚上自习课的时间开全体寝室长会,对在平时表现较好的宿舍提出表扬,并在物质上给予适当的奖励,比如发放点洗衣粉、拖把、把子等,并对宿舍较好的颁发流动红旗。对在平时表现不好的宿舍,认真总结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并提出改进意见。学校每学期结束会把这些结果按班级汇总,并对班级进行排名、评比。宿舍评比的结果作为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的重要依据之一。

经过全体领导班子、生活班主任、宿舍管理员、班主任的共同努力,淮北七中宿舍已经步入正轨,向着良性方向发展,但是仍有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我相信通过大家孜孜不倦的努力,淮北七中的宿舍管理会更好,淮北七中会更好。

2.关于项目管理的一点杂感工学论文 篇二

关键词:素质,班级管理,反思,集体

一、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素质和自身修养

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 因此, 新时期的班主任在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 要不断地完善自己。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以身作则, 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才干、品格、情感等来提升自身的形象魅力, 这样也可以无形地让学生更加佩服你。这样管理起班级来也容易一些, 一个班级里总会有那么几个调皮的学生, 管理这样的学生需要动脑子, 不能蛮干。班主任只有让学生心服口服才会更好地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学生在这样的班级学习也会心情愉悦, 这样无形中也给学生创建了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班主任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提高自身素质, 才能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 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

二、以身作则, 严明班纪

作为班主任我严格要求自己, 以身作则, 做到了勤抓、紧跟、严管。第三周轮到我们班升国旗做国旗下演讲, 可是当全校师生肃立在国旗下, 当国歌奏响时, 我班的升旗手却站在那里没有动静, 所有的人先是诧异焦急, 然后就是哄然大笑, 严肃的升旗活动被搞得一团糟, 原来我们这级学生去年在南校区上学时, 周一升国旗总是在国歌第二次奏响时才升旗, 而今年升入高中在北校区升旗时只奏一遍国歌, 所以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和“事故”。虽然对于负责升旗学生的粗心大意我进行了批评, 但是作为班主任我觉得自己更应该受到惩罚, 因为作为班主任我没有把这种变化了的情况考虑进去, 才使得本来很严肃的升国旗活动变成了“笑话”。在周一下午的班会课上, 当我在全班同学面前检讨自己并且宣读自己就“升旗事故”所写的2000字说明时, 我能清楚地感受到学生对我的钦佩。作为班主任要以身作则, 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 只有这样才可以服众。

三、小题大做, 借题发挥

作为班主任, 我深知“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的真谛。我没有像一些班主任那样, 老喜欢揪学生的“小辫子”, 相反的, 我刻意淡化每个学生的弱点, 夸大他们的优点, 而且总喜欢“小题大做, 借题发挥”。我们班有些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 他们还经常影响身边的其他学生, 比如, 一开始支龙华、赵桐等几个学生就是这样。上课的时候我就刻意问他们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如果回答正确, 就让全班学生鼓掌鼓励。如果他们有时候上课认真地听讲了一会儿, 我就借题发挥, 说某某某你看我们支龙华、赵桐这么认真刻苦, 你怎么做不到呢?他们在班上的任何一点点做得好的事情,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事情都会被我拿出来小题大做, 并借题发挥, 到目前为止, 班上再也没有人捣乱影响他人, 更重要的是这几个学生觉得大家都在关注自己, 所以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学习上, 学习进步了, 也爱学习了。这对其他学生都是一个榜样, 他们觉得支龙华和赵桐同学能做这么好, 他们应该也能做好。

四、爱的目光, 均匀播撒

在班级管理中, 我们有些教师很容易看到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也因此把更多的关注倾注在了这些学生身上, 从而忽视了“后进生”, 无形中把这些学生放在了被爱遗忘的角落里。所以我觉得一定要把爱均匀地洒在每个学生身上。从外校转入我班的韩伟每门成绩都很差, 而且性格非常内向, 当我第一次叫他起来读单词时, 虽然读得不好, 但是我热情地表扬了他清晰的读音和认真的态度;杨润溪同学虽然成绩是班级倒数第一, 但是她擅长美术、音乐, 而且乐于助人, 我们班墙报我请她负责, 在我的赞扬声中, 她在全班找到了自己的自信;魏选同学个子不高, 长得很胖, 学习很差, 为此以前总是成为其他学生的笑柄, 可是她的声音特别柔美, 我们学校诗歌朗诵比赛时我极力推荐她代表我们班参加比赛, 魏选获得了第二名, 从此使所有的学生改变了对她的看法;我们班有很多农村的孩子, 比起班上城里的孩子, 他们衣着简朴, 我在班上刻意赞扬他们淳朴上进的优点, 使他们丝毫没有在同伴们物质光环的映衬下失去自我。

五、运用正面的疏导方法

管理班级不能强干和蛮干, 要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 即使是犯了错误也要讲究批评的方式和方法。一旦学生取得了进步, 班主任要给他们适当的鼓励和赞美, 给予他们信心。有的时候鼓励相对于批评是一种更好地教育方式。要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 自觉改正。在表扬的时候应把握时机对他们说:“你做得很好, 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学生经过教师的一番鼓舞, 会对自己的行为充满成就感, 会对自己的心理有一种成功的暗示。所以, 教师正面的疏导和表扬可以比批评更好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3.关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一点反思 篇三

关键词:素质;班级管理;反思;集体

一、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素质和自身修养

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因此,新时期的班主任在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要不断地完善自己。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以身作则,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才干、品格、情感等来提升自身的形象魅力,这样也可以无形地让学生更加佩服你。这样管理起班级来也容易一些,一个班级里总会有那么几个调皮的学生,管理这样的学生需要动脑子,不能蛮干。班主任只有让学生心服口服才会更好地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学生在这样的班级学习也会心情愉悦,这样无形中也给学生创建了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班主任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

二、以身作则,严明班纪

作为班主任我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到了勤抓、紧跟、严管。第三周轮到我们班升国旗做国旗下演讲,可是当全校师生肃立在国旗下,当国歌奏响时,我班的升旗手却站在那里没有动静,所有的人先是诧异焦急,然后就是哄然大笑,严肃的升旗活动被搞得一团糟,原来我们这级学生去年在南校区上学时,周一升国旗总是在国歌第二次奏响时才升旗,而今年升入高中在北校区升旗时只奏一遍国歌,所以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和“事故”。虽然对于负责升旗学生的粗心大意我进行了批评,但是作为班主任我觉得自己更应该受到惩罚,因为作为班主任我没有把这种变化了的情况考虑进去,才使得本来很严肃的升国旗活动变成了“笑话”。在周一下午的班会课上,当我在全班同学面前检讨自己并且宣读自己就“升旗事故”所写的2000字说明时,我能清楚地感受到学生对我的钦佩。作为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只有这样才可以服众。

三、小题大做,借题发挥

作为班主任,我深知“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的真谛。我没有像一些班主任那样,老喜欢揪学生的“小辫子”,相反的,我刻意淡化每个学生的弱点,夸大他们的优点,而且总喜欢“小题大做,借题发挥”。我们班有些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他们还经常影响身边的其他学生,比如,一开始支龙华、赵桐等几个学生就是这样。上课的时候我就刻意问他们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如果回答正确,就让全班学生鼓掌鼓励。如果他们有时候上课认真地听讲了一会儿,我就借题发挥,说某某某你看我们支龙华、赵桐这么认真刻苦,你怎么做不到呢?他们在班上的任何一点点做得好的事情,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事情都会被我拿出来小题大做,并借题发挥,到目前为止,班上再也没有人捣乱影响他人,更重要的是这几个学生觉得大家都在关注自己,所以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学习上,学习进步了,也爱学习了。这对其他学生都是一个榜样,他们觉得支龙华和赵桐同学能做这么好,他们应该也能做好。

四、爱的目光,均匀播撒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有些教师很容易看到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也因此把更多的关注倾注在了这些学生身上,从而忽视了“后进生”,无形中把这些学生放在了被爱遗忘的角落里。所以我觉得一定要把爱均匀地洒在每个学生身上。从外校转入我班的韩伟每门成绩都很差,而且性格非常内向,当我第一次叫他起来读单词时,虽然读得不好,但是我热情地表扬了他清晰的读音和认真的态度;杨润溪同学虽然成绩是班级倒数第一,但是她擅长美术、音乐,而且乐于助人,我们班墙报我请她负责,在我的赞扬声中,她在全班找到了自己的自信;魏选同学个子不高,长得很胖,学习很差,为此以前总是成为其他学生的笑柄,可是她的声音特别柔美,我们学校诗歌朗诵比赛时我极力推荐她代表我们班参加比赛,魏选获得了第二名,从此使所有的学生改变了对她的看法;我们班有很多农村的孩子,比起班上城里的孩子,他们衣着简朴,我在班上刻意赞扬他们淳朴上进的优点,使他们丝毫没有在同伴们物质光环的映衬下失去自我。

五、运用正面的疏导方法

管理班级不能强干和蛮干,要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即使是犯了错误也要讲究批评的方式和方法。一旦学生取得了进步,班主任要给他们适当的鼓励和赞美,给予他们信心。有的时候鼓励相对于批评是一种更好地教育方式。要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自觉改正。在表扬的时候应把握时机对他们说:“你做得很好,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学生经过教师的一番鼓舞,会对自己的行为充满成就感,会对自己的心理有一种成功的暗示。所以,教师正面的疏导和表扬可以比批评更好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总之,每一位班主任都希望成功,但是责任心才是成功班主任的前提。有了责任心,班主任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用自己的光和热去照亮和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有了责任心,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就会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最终使自己的事业成功;有了责任心,班主任才能在学生的积极配合下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责编 齐秋爽】

4.关于项目管理的一点杂感工学论文 篇四

目前,全市上下正如火如荼开展市容环境提升行动,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使我市旅游环境实现大变样,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全市上下总动员,各单位,各中小学其上阵,效果是显著的,好多以前的卫生死角都被清理干清了,上了街我们发现了延安城确实变得好看了,人也觉得挺舒服的,但是令我们担心是这种措施的长久性,现如今,领导重视,上下齐抓,众多单位放弃本职工作,全来搞卫生,这样大家齐上阵与原来的群众运动作法有许多相似性。但是这种情况往往持久性差,社会成本也大。

以下是本人的一些简单想法,欢迎指正:

一、如何保洁的问题。

1、运用多种媒体宣传方式,提高年轻人参与创卫的热情。

目前通过各个单位值夜班巡查的方式,效果明显,但是这会影响到各单位的本职工作,与其如此,我们还不如发动群众,通过网络微博的方式,有奖应

征的方式,鼓励广大年轻人通过手机拍摄卫生死角、不讲卫生的人和事照片上传到微博来监督巡查。这样的话,人数要远比指派专人多的多,效果也应该比现在好。我看到有人已经开通了“随手拍照晒延安”的微博,看来有人已经想到了这个办法,但这需要我们的政府进行宣传与鼓励,以实现它的效果,调动起广大年轻人的热情。

2、必须制订一套完备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

城市管理方法中最根本的是建立了一整套严格、具体、周密、切合实际、操作性强、没有回旋余地的法律体系。应对城市中建筑物、广告牌、园林绿化等城市管理硬环境的方方面面都作具体的规定。完备的法规体系是城市管理的基础。政府对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进行全面立法,做到了“无事不立法”,使城市执法人员的每项工作都有法可依城市管理法规对规定的内容、制定办法以及惩罚都进行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既避免执法随意性又增加了可操作性。

3、可操作的城市管理考评制度

建立一套完备的、操作性强的考评体系也是城市管理的一个有效方法。考评项目应该体系化,对每项指标都有十分具体的评分标准,这就减少了考评中的人为主观评判程度,硬化了考评工作。考评项目主要分为

城市硬件设施的维护管理和城市的清洁管理两大类,包括建筑物、广告牌、园林绿化等方面。

二、如何清洁的问题

1、对卫生清洁工作应尝试采用市场化方法进行操作。在这方面,应学习一下深圳,从2003年起,深圳市实施了道路连续性保洁制度,特级道路、一级路保洁、二级路保、三级路、四级路保洁时间依次缩短。保洁的清扫、频次、力度、作业难度等均高于新加坡。

目前,特区内清扫保洁市场化程度达95%以上,特区外达75%以上。近几年,深圳还重点推进城中村环境卫生专业化、社会化管理。目前,特区内约98%、特区外约70%的城中村实行这一目标,环境卫生质量普遍较高。待建地、集贸市场、城乡接合部等薄弱环节环卫管理力度也明显加强。

5.关于项目管理的一点杂感工学论文 篇五

由此,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难道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成长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我国, 自古以来就有“望子成龙”之说, 今天更是如此。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想, 有一点毋庸讳言, 那就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虽然有着共同的目标, 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 形成了其殊途不同归的反常现象。这应该引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关注家校合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认为重视家校合作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从十多年的工作实践来看, 在当前形势下, 搞好家校合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尝试。

一、明确职责, 强化优势, 拓展家校合作领域

众所周知,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整个大教育体系中两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由于在教育者、教育场所、教育手段以及内容等诸多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 二者在教育工程中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合作得好, 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反之, 则事倍功半。因此, 无论是学校, 还是家庭, 都应先认真审视自己。

目前, 我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育人方向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颇。具体说来, 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方面, 学校教育试图囊括一切教育功能, 以期让学生走出校门时, 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另一方面, 家庭教育 (其实还有社会教育) 被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与其说是学校单方面漠视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能量, 不如说是家庭和社会赋予了学校过多的责任。而这直接带来的是:学校教育职能被无限地放大, 达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地步, 家庭教育沦为学校教育的补充。

鉴于此, 我认为有必要强化家校合作, 引导学校、家庭重新审视自己, 找准自己的位置。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 学校无论是在教育设施还是人力资源上, 相对于其他教育机构, 都具有极大的优势。然而, 由于班级授课制的存在、教师业务水平的参差、孩子的个性差异等, 使得教育工作者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上仍然存在先天性的不足, 这势必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

相对于学校教育, 家庭也承载着同样的教育使命。家庭成员的亲近性、教育的随机性与细致性等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与学校教育类似, 家庭教育同样存在种种缺陷, 竞争氛围的不足, 学校教育的许多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家庭教育的软肋。因此, 家庭、学校教育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达到相辅相成, 就必须先正确为自己的定位, 了解相互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 才有可能各司其职, 而不与俎代庖。

时下, 学校教育无疑在诸多教育机构中具有突出的优势, 特别是教育理论的系统把握方面以及教育影响方面, 为此, 学校教育应该在突出自己优势的同时, 加大分析研究, 与时俱进, 与家庭教育携手拓展家校合作的新领域, 从而向实现殊途同归的教育理想迈进。

二、注重策略, 加强沟通, 提高家校合作效益

明确了自身职责, 就为家校合作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作为主体教育机构, 学校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巨大优势, 为全面提高家校合作效率做出更多的努力。为此, 学校应该静下心来, 深入检讨过去在家校合作方面的得与失, 并在此基础上着眼于今后, 注重策略研究, 加强沟通, 增进了解, 切实提高合作效果。

首先, 发挥学校自身优势, 尽可能地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家长教育素质。

前面讲过, 由于国民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要么停留在对自己成长的经验水平, 要么随波逐流, 于是, 信奉“棍棒教育”的为数不少, 认为教育权是学校的事情者同样大有人在。由此来看, 提高为人父母者的素质已刻不容缓。因此, 学校应该切实重视通过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 对家长进行系统的、体现时代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指导。这里, 我觉得值得需要特别提出的是, 对家长的培训要注重实效, 千万不可走过场, 而应让家长通过这些活动, 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取得极大的收获。另外,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也应真正尊重每一位家长, 虚心向家长学习, 努力与学生的家长共学习、同成长, 如此才能在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提高合作伙伴的整体素养, 为真正提高合作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试想, 如果家长的素质, 无论是教育水平还是人文、科学素质都达到了一定水准, 我在本文之时所说的现象还会发生吗?

其次, 学校应该增强开放性, 让家长尽可能地融入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学校、家庭虽然分担着不同的教育职能, 但不是互相排斥的。过去, 家校之间的隔阂在相当程度上源于相互的封闭性。而这种封闭性直接导致了学生“双重人格”的产生, 孩子在校是一种表现, 在家又是一种表现, 形成了独特的“5+2=0”现象。

在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学校药切实加强开放性, 调整沟通策略, 吸取国内外先进教育经验, 让更多的家长融入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前一阶段, 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关注的新“三好学生”的提法, 体现了时代的先进性。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让家长参与各种“荣誉”的评比呢?试想, 如果学生珍惜的荣誉必须由学校、家庭等诸多方面共同评价, 那么教育的合力有多大, 不言而喻!如果学校邀请更多的家长来到学校担任义务劳动者, 或者传授技能, 或者交流人生, 或者服务……这样的合作怎能不其乐融融呢?因为这既是学校对家庭的尊重, 又是对教育资源极大的开发与整合, 更是对孩子人生的一种积极引导。

6.关于古诗教学的一点思考 篇六

关键词:古诗教学 认知 理解 评价 创造

去年11月底笔者代表学校参加了桓台县课堂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并在本次活动中获得了优质课一等奖。本次优质课评选,参赛课题大多为古代诗歌,我们这一组的课题是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拿到这个课题笔者有些不知所措,因为平时对古代诗歌的教学,大多停留在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译一译的浅层面上,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分析,诗中意象的把握,以及诗人情感的理解,凝练、含蓄的诗歌语言的欣赏都很肤浅,甚至有时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却依然不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因此,对古诗的教学始终有一种挫败感。但冷静下来思考这个课题,笔者发现:组织者也正是源于以上的现状,想以这次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为契机,让语文教师们反观自己目前古诗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总结,已达到引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涵泳、鉴赏古诗的能力的目的。

有了这种顿悟,笔者不再茫然。备课前笔者查阅了许多与杜甫、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关的资料,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曾播出的一期有关杜甫的节目《唐诗的故事——杜甫篇·草堂之谜》,对笔者启发很大,让笔者一下子找到了突破口,于是就从杜甫草堂入手,设计了整堂课的教学环节。整堂课在学生们对杜甫的悠悠情思中展开,又在与诗人、与文本的深层对话中结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很多时候,古诗赏析是一种敷衍式的,被动地赏析,是一种情感与智慧双重缺席的赏析。这种赏析是低效的,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我们要学会沉静下来赏析古典诗歌,努力走进作品,走进作者,去体验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痛苦、欢悦。因此,上这节课笔者想到了如何给学生赏析古典诗歌寻找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

一、以朗读教学达到认知性赏析诗歌的目的

赏析古诗的第一步,往往是朗读吟诵,体味古诗所传达的音韵美,初步感知古诗。诗歌语言以凝练、含蓄、意象丰富、跳跃性强为特质,特别是古诗更讲究平仄、押韵,强调音韵的和谐、悦耳,节奏的强弱、变化,读来往往琅琅上口,余音绕梁。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一小节“号、茅、郊、梢、坳”全都押“ao”韵;第四小节“间、颜、山”押“an”韵,“屋、足”转“u”韵,音调和谐,富于音乐的美感,因此赏析这首诗,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反复涵泳、体味这首诗语言所传达出的音乐美。这堂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合作读、个别读、齐声读等多种形式来感知,并力求通过教师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地范读引领学生以声传情,用自己投入、激情的朗读来探查诗人的情感世界,达到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的目的,获得自己本真的、原生态的对诗歌文本的理解。

当然,朗读教学要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而非课前预习时,或上课的开端部分进行。这节课笔者也是将朗读吟诵穿插在整节课当中,课堂上始终有师生吟诵的声音响起。这节课上完,感到学生对古诗的朗读产生了新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过去干巴巴的阅读上,懂得了运用声音的变化,感情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这也就达到了认知性赏析诗歌的目的,其实这也是赏析古典诗歌的第一步,这一步训练扎实了,对以下几个层面的提升会大有益处。

二、以诗意探究、背景引入达到理解性赏析诗歌的目的

教学的第二步,重心放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诗意上。这是一首叙事诗,学生对诗意的把握比较容易,课堂上采用让学生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复述大意的方式,基本完成了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补充杜甫其人及时代背景的相关资料: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建成后,诗人十分喜悦。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春色。《江畔独步寻花》中的“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就是茅屋建成后诗人在江边独自散步和雨中凭栏远眺时喜悦心情的反映。不料,两年后的一个深秋,风雨大作,屋破雨漏,长夜沾湿,诗人推己及人而作此诗。这场暴风雨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为国为民忧思。诗人总是这样推己及人,使自己从来都被苦难压扁的目光撑出一片树荫,苦苦地去为别人遮雨。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穿越历史的时空,这一千二百年前的百姓的哭声犹在耳际。宋代诗人黄山谷写杜甫:“醉里眉攒万国愁”,后人评此句:“状尽子美平生矣”;闻一多《杜甫》中写道:“他是我们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1961年,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次年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四位世界文化名人,其中一位就是杜甫,他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上述背景资料的引入,教师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对这首诗在理解性赏析的层面上,对文本作深入的探究。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与这首诗相关的资料为佐证,进一步探究这首诗的丰富的意蕴。从课堂效果看,较好地达到了对学生情感熏陶的目的。

三、以品析语言达到评价性赏析诗歌的目的

对诗歌文本的关键词语、句子进行赏析,会使学生在细节上更深层次地理解诗歌的内涵。这节课上,教者首先抓住几个关键词语,例如“卷”、“铁”引导学生分析,采用词语置换法,看能否换成“吹、刮”或“石”?其次引导学生揣摩“怒号”、“雨脚如麻”等词语的表达效果,展开想象设想这种情境。抓住含义丰富的词语赏析:诗人“叹息”什么?“长夜”一语双关,引导学生分析。抓住情感复杂、丰富的语句:最后一节,怎样读出情韵?让学生反复试读、揣摩诗人复杂的情感。教师再适时抛出问题:①“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当时杜甫只有49岁,“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②“盗贼”怎样理解为好?在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诗为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关键词句的品析,往往能加深学生对诗歌意蕴的理解,再适时地引入学生熟悉的相关佐证,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此时可引入杜甫诗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一细节刻画,杜甫虽只有49岁,但因为他站在唐朝往下走的一侧,头是低着的,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深沟的阴暗,因而忧心忡忡,歌声凄苦,怎能不早早愁白了头?

这一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赏析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句,来达到评价性阅读的层面,使学生理解承载诗人的感情的载体是语言,通过语言的鉴赏分析,我们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言外的韵味。

四、以立足本诗的拓展达到创造性赏析诗歌的目的

赏析诗歌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性地运用,把本节课所感悟、发现的这首诗以及诗人杜甫,经过自身的情感熏染,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才真正理解了这首诗以及诗人。非常喜欢读著名作家梁衡的一些写历史文化名人的散文,如《乱世中的美神》、《把栏杆拍遍》等,作者以自己独特的对李清照、辛弃疾的情感,试图抵达诗人的内心世界,探究诗人以及诗人所处的那个时代,剖析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让我们读者对这些名垂千古的诗人有了更质感的认识,仿佛我们就在与他们面对面交流,他们的一声叹息,也会触动我们的情思。

这一环节笔者设计了立足文本进行拓展的开放性思维、写作训练:假如让你充当杜甫草堂的导游员,你将怎样向游客介绍这位光照千秋的伟大诗人?试写一段介绍杜甫草堂,寄寓自己情感的解说词。教师引入《草堂情思》:茅屋为秋风所破,你想的是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自己身陷敌城,悲的却是“四万义军同日死”。一个又一个子夜,你在如豆的青灯下披衣而坐,咀嚼着时代的苦难,任那种叫做“愁”的植物,在心中疯狂生长,瘦削的肩头,便有推不掉的重量。“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三十五岁的你就如此透彻,为什么就是迷途不返呢?

通过思维的碰撞,不少学生当堂完成了对杜甫其人以及这首诗认识的提升,因此写出了不少佳作,交流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一是使整节课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自杜甫草堂始,至草堂情思终。二是以期让学生在创造性阅读的层面上,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

7.关于课外阅读的一点思考 篇七

中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减少,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人文素养,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从远的方面来说,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一个人的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还可以修身养性,培养一个人独特的气质。古有“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词句,说的就是这一点。从近的方面说,阅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多思考多动笔多积累,提高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更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倘若在高考的考场上,“下笔有神”了,那岂不是美事?不仅是作文,书读多了,同学们的阅读能力也自然会得到提升,有专家的研究证明,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4-5倍的时候,才会形成語文能力。也就是说,语文能力的养成与提升,离不开“海量”的阅读。同时,阅读也是一种乐趣,它会给我们枯燥乏味的生活带来一种情趣。高中生面对高考的逼近,在升学的压力下,很多学生面对机械的学习,感觉苦不堪言,这时增加一些课外阅读,可以调剂生活,调节心情,重新调整心态,积极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

但是面对日益加重的课业负担,我们该如何弥补学生课外阅读量的不足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读书的时间问题。

要解决时间问题,首先要更正学生观念。阅读是快乐的体验,而不是痛苦的折磨,只要他们爱读、想读,时间就会被“挤”出来。欧阳修曾有“三上”的佳话,他在《归田录》里写道: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后人将此概括为“马上”“枕上”“厕上”,欧阳修的时间也是这么挤出来的。只要阅读的对象是学生感兴趣的,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他们阅读的时间自然会有。

还有一种方法也可以借鉴。昌乐二中的课程表中,每周至少有四节阅读课,这样学生的阅读时间就可以得到“低保”,既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可以增长学生见识,何乐而不为呢?

那如何让学生的阅读快乐起来呢?

这时老师的作用显得很重要。老师推荐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且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的书最好了,针对个别学生,也可以制定相应的阅读内容。

除了传统经典的名著之外,老师可以推荐“特色”类作家作品。例如:对于喜欢小品文的同学,不妨推荐林清玄等人的作品;对于文静、内敛的同学,我们可以推荐亦舒、林晓娴的作品;对于喜欢诗歌的同学,可以推荐海子、席慕容等人的作品给他们;喜欢散文的同学,不妨看看余秋雨;喜欢历史气息浓厚的人,可以看看演义类作品;喜欢都市气息的,可以看看青春励志类……特色类的作家和作品,更能引起学生的阅读激情。

再次,老师可以推荐部分网络作品。老师们大没有必要谈网而色变。社会的多样性造就了网络文学的多样性,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面对这些,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是要正确引导,切不可“防民之口”般地“防生之目”,更何况,不论我们如何“防”,学生的眼睛和心灵终究是防不住的,不健康的东西会包围在他们的周围,我们虽然禁止不了他们的好奇,但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正确取舍。语文老师还可以根据课堂内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看一些文章。例如,我在讲《赤壁赋》时,谈到苏轼的乐观、幽默,就提到苏轼与苏小妹互相取笑的故事,课堂中,我说,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查查关于苏轼还有哪些趣事。第二天上课,苏轼吃鱼,东坡肘子,苏轼与黄庭坚,苏轼与佛印,以至于“一屁过江来”这些雅俗共赏的故事,一股脑地都涌现在了课堂中,大家在谈笑间,苏轼的旷达、乐观已了然于胸。这样的课堂氛围既轻松,课程进度也快,这就说明,老师的激发兴趣在学生主动阅读中的重要性。

8.关于文学概念的一点质疑 篇八

什么是文学?众所周知,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是逐步形成的,对于这一点中外文学理论家、文学史家都有共识。

英国的特雷·伊格尔顿对英国现代“文学”概念的成型作了简单的梳理。他指出,18世纪,英国文学概念表示社会上有价值的写作的总和,所谓有价值的写作包括哲学、历史、杂文、书信以及诗歌等等。在那个时代是否能称为文学完全取决于思想意识方面,只有体现了占统治地位的贵族阶级的价值准则和口味的写作方可称为文学,“而街头小调、通俗传奇乃至戏剧,则没有资格称为文学”,“小说这种形式是否可以算是文学,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当时的文学包括一整套意识形态方面的事物:杂志、咖啡馆、社会和美学方面的论述、宗教说教、经典著作的翻译、指导礼仪和道德的小册子等等。英国现代意义上的文学19世纪以后才逐渐流行,最初的变化是文学的范畴逐渐缩小 , 所谓文学 仅仅限于“创造性的”和“想 象性的”作品。

我国著名学者郭绍虞梳理了中国文学概念演变的情形。他说:“周秦时期的所谓‘文学’,是最广义的文 学观念…… 当时所谓‘文学’,是和学术分不开的,文即是学,学离不开文,所以兼有‘文章’和‘博学’两重意义。到了两汉,‘文’和‘学’分开来讲了,‘文学’和‘文章’也分开来讲了。他们把词章一类的作品称之为‘文’或‘文章’,把含有学术意义的作品称之为‘学’或‘文学’。……进到 魏晋南北朝,于是对‘文学’认识得更清楚,看作学术中间的一种,遂有所谓‘经学’‘史学’‘玄学’‘文学’的名称。这时‘文学’一名之含义,始与现代人所用的一样,这是一种进步。不但如此 ,他们再于‘文学’中间,有‘文’与‘笔’之分。‘文’是美感的文学 , ‘笔’是 应用的文 学 ;‘文’是情感的文学,‘笔’是理智的文学;那么‘文’‘笔’之分也就和近人所说的纯文学、杂文学有些类似了。”

从他们的论述中可 以看出 ,文学概念是由最初的无所不包的泛指到最 后的“创 造性的” 和“想象性 的”、富于 “美感” 的“情感”的特指,与最初的情形相比,其所指的范畴“逐渐缩小”。

试想,如果我们都同意并运用上述概念,或者有相当一部分论者同意并运用上述概念,那么,今后的文学领域该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以生态文学为例,假若你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影视剧本写生态文学,我用消息、新闻、专题报道写生态文学,他用小结、总结、心得、体会写生态文学,在你我他之外还有人用社论、广告、标语口号、微博、微信、路牌、指示牌或者其他什么形式写生态文学;你分析人民币图像上的生态叙事,我分析公交卡、银行卡、购物卡、优惠卡、贵宾卡上的生态叙事,他分析身份证、工作证、学生证、通行证、驾驶证、房产证、教师资格证、复员军人证、退休证、老年 证、护照上的生态叙事(所有这些所谓的生态叙事与文学又有多少关系呢?)……到头来生态文学岂不是一片乱象吗?如果生态文学之外的其他所有文学都如法炮制,文学界岂不也是一片乱象吗?

学术研究、理论探讨,首先要把概念弄清楚,定准确,不然要么是自说自话,要么是各说各的,难以展开学术对话和学术交流。学术研究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对所研究的论题要搞清楚它的来龙去脉以及它的历史和现状,不能像某些家庭主妇那样,到了冬天把压在箱底多年的陈旧的棉衣拿出来晒一晒或者翻新翻新就可以穿在身上过冬御寒了,换汤不换药不行。

9.关于适度消费的一点思考 篇九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而是有其理论和现实依据的。这里笔者想粗浅地谈谈对于适度消费的一点思考。

从理论上来讲, 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是适度消费?如何衡量消费是适度的还是不适度的?我们为什么需要适度消费?怎样才能进行适度消费?

什么是适度消费?

笔者涉猎资料有限, 所搜集到的有关定义自认为还不够明确, 甚至还有些片面。搜搜百科中介绍:适度消费对于整个社会来说, 是指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 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尚相适应的消费。所谓适度消费, 又称合理消费, 是指家庭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 量入为出, 不赶时髦。衡量适度消费的标准主要是国情和家庭收入 (包括消费者的家庭现实收入和家庭未来预期收入) 。只有适应了国情和家庭收入的消费才是适度消费。否则就不是适度消费。 (1) 闻潜、张军果在《论适度消费——对我国当前消费状况的分析》一文中没有明确定义, 但指出坚持适度消费, 使之既不超前也不滞后, 而应与当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洪大用则指出, “从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 界定适度消费的基本内涵应该既包括量的规定性, 也包括质的规定性。”并同时指出, “适度消费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回顾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 人类的消费水平是在不断提高的。与此同时,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人们消费的内容也有很大差异。因此, 适度消费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 其具体水平和内容, 则是可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调整的。”以上定义分别从社会和个人、经济发展水平与收入水平、质和量、静态和动态、超前与滞后的角度出发来定义适度消费, 但笔者认为还缺少适度消费的直接动因和根本特征。笔者理解的适度消费除以上之外, 还应当是而且主要是与需求联系起来考察的, 因为需求是消费的直接动因。凡因需而求, 因需而消费的 (当然也是如上所述“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尚相适应的消费”, 通俗地讲, 能买得到又买得起的) 就是适度消费, 当然这里的“需”是指恰当的、理性的和合理的需求。凡可有可无、不需要或虚假需求产生的消费都是不适度的消费, 这种亦可称作过度消费。另外, 即便有需, 无法消费或消费不起的也是另外一种不适度的消费, 也可称作消费不足。适度消费的行为并不意味着无限制的超前消费, 也不意味着抑制消费, 更不意味着铺张浪费。

如何衡量消费是适度的还是不适度的?

由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衡量消费是适度的还是不适度的标准。但笔者不同意仅以国情和家庭收入来衡量来评判。除此之外, 还应增加需求为标准。因真实合理的需求而消费才是理性的, 合理的消费。否则, 便会导致盲目的或过度的或不足的或超前的或滞后的消费。

我们为什么需要适度消费?

在我国现阶段还有没有必要再提倡适度消费呢?在我国现阶段提倡适度消费仍有其必要性。第一、我国当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发展从整体上讲还比较落后, 而且发展不平衡。全国还有几千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连最起码的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提倡适度消费是非常必要的;第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是中国人民的传家宝。中国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兴旺强大, 都是靠这一传家宝取得的。现在, 我们正在努力向着第三步战略目标前进。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仍然需要全国人民发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而提倡适度消费则是与这一精神相一致的;第三、从世界范围来看, 就连经济发达的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居民的消费也是很有度的, 他们亦然崇尚勤俭节约, 而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更应该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

怎样才能进行适度消费?

要进行适度消费, 首先要弄清楚的是什么是自己真正的需求, 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而言。置身于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产品世界, 只有你想不到的, 没有他 (生产厂家和卖主) 做不到的;千奇百怪、林林总总的产品和商品充斥了人类生存的整个世界, “乱花本来迷人眼”, 加上铺天盖地、欲说还休的广告这个大忽悠, 要想从其中真真实实地找出自己想要的, 真正需要的东西这确实是个难题, 需要一双慧眼, 还需要冷静理性的头脑。社会要弄清自己的发展方向, 个人要发动自己的智慧头脑, 拨开迷雾, 寻找来路和去路。其次, 要管住自己的腿和手。对于社会而言, 管住腿, 不盲目跟风, 跟着别人跑, 不综合长远衡量利弊而匆忙上马项目, 管住手, 别肆无忌惮地一味制造, 不顾人们的实际需求造出一大堆货品, 再为了解决消耗掉它们而一味的推销, 从而误导人们消费;对于个人而言, 管住自己的腿和手, 就是不去盲目购买当搬运工, 从商场里运回家再从家里运出去, 制造一大堆垃圾, 给环境去消解。无论社会还是个人, 别无限制地伸手从自然界索取,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聚宝盆只会在神话中出现, 而你我永远活在现实世界之中。

从现实依据来说, 一方面, 适度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消费具有动力功能, 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消费需求量的增长, 必然会推动生产量的增长。而生产的增长, 自然会增加就业。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 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 只有适度消费, 人类才能摆脱越陷越深的生存困境。消费不能超前, 否则, 它将缺乏收入条件和物质条件的保证, 从而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将不可避免;消费又不能滞后, 否则, 它不仅不能容纳经济发展所提供的成果, 从而造成市场疲软, 尤其他将担负不起启动经济运行之重任, 经济萧条必将发生。消费不能过度, 过度消费会将人们卷入消费主义潮流中去而永远难以满足, 从而加大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透支未来的后来者的消费能力和潜力, 造成发展的不可持续, 最终将生存的压力丢给人类自己;消费不能不足, 消费不足使人的生存和发展处处受到限制, 人永远处于追逐需求的层次而无法得偿所愿。

就目前的消费状况而言, 我们既存在超前消费, 又存在滞后消费;既存在过度消费, 又存在消费不足;消费很不公平, 也不均衡。这些状况集中表现在房地产业, 目前不适度消费尤指过度消费。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谈到房地产业的时候, 温总理首次用了住房“适度消费”这样的字眼, 这个提法受到了大众的关注。其实, 在《2006年房地产调控工作重点》中, 国家发改委就已经提出过这个概念, “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社会宣传和舆论引导, 鼓励居民适时适度消费。”政府之所以强调“适度消费”, 就是为了要警示人们:切勿盲目“过度消费”。“适度消费”, 在房地产消费方面的主要表现就是“梯度消费”的理性消费观念。购房者应学会“量体裁衣”, 用现实的心态看待买房问题, 本着满足现有居住需求为主, 通过多种方式来解决基本居住问题。例如, 从租房向买房过渡, 从二手房向一手房过渡, 从小户型向大户型过渡, 从周边镇街向中心城区过渡。简单言之, 就是低等收入阶层“居者安其屋”、中等收入阶层“居者有其屋”、高收入阶层“居者优其屋”。

10.关于教育孩子的一点体会 篇十

我认为要教养出能适应资讯时代的高素质人才,仅为“舔犊之情”所倾注的爱和“望子成龙”所凝聚成的情 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做父母者必须首先学习如何做父母,要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不同年龄段孩子特有的言行,思维、情感方式,懂得与孩子相处的特殊技能,技巧,成为孩子喜欢亲近并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产业积极响应的人,即要求年轻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自己。

我深知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會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因而我们处处遵守家长行为规范;尊老爱幼,乐于助人.....

女儿被评为好儿童,欣喜之余,我想这与我们平日悉心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有人说:“有什么好方法能把孩子教育好?”其实,教育孩子并不像制作一个产品那样简单,“一个孩子一个样”,不存在截然统一的模式或万灵的妙法。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我教育女儿就是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寓教于乐,从不神经质地和别的孩子突出方面攀比,而是自己观察,研究自己孩子的发展特点,创造适宜的同步生长环境。我的女儿喜欢唱歌,在这方面我们给予适当的宽容,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瞬息万变,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未来社会中,大凡应具备以下基本品质和能力:出色的智慧;责任感和正义感;坚强的意志;高尚的情操和生活情趣;诚实和节俭的品质。所以,我们在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同时,更注意孩子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相对地有些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近日有报载:有一个女大学生考研,没有找到考场,情急之下乘车回家搬父母帮其找考场,让其父母随其赶到,考试时间已过大半;监考老师遵守考纪未准其入场,结果错过了一次成功的机会。考试结束,老师尊重其父母意见,在五分钟内帮助她找到了座位;这样的学生,自理能力是不是太差了!不能否认,这是教育中的缺憾,父母责任重大!

在我女儿入学之前,我们和她轮流做值日,收拾客厅和卧室,使之保持整洁,头两天我们值日,让女儿记住要做那件事,如擦桌子、扫地、拖地板,依次做完。孩子在家里曾做过值日,上学后就能遵守班上的规定,到值日时就能完成任务。这样提高她为大家服务的责任心,提高她的自理能力。

大家知道,注意力是学习的基础。如果不注意,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孩子年龄小,听课的专注力就差些。在培养孩子课堂的专注力方面,我们也做过一些努力。我们先预习一下女儿上课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让她听课后回答,孩子带着这几个问题听课,就会专注听讲,就会注意到老师怎样讲,记住答案以备回答。培养课堂专注力才能使学生学会老师讲授的内容,获得优秀的成绩。

小学生应全面发展,会学习,只有好成绩不行,还要有好的品德。那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要继承,比如节俭,现在的孩子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且不知珍惜。我就给女儿讲古往今来,关于节俭的故事。讲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不仅自己节俭,反对奢侈,还对子女严于管教;讲三国时代蜀国丞相诸葛亮,在繁忙的国务中仍然抽出时间来教育子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讲“周总理的睡衣”讲当今中国第一臣富李嘉诚,身为富豪,仍然生活节俭,尽管有时我的话女儿似懂非懂,但我从女儿的言行中看到了她的节俭,有一次我发现了女儿的记账单,上面记述着她花钱的项目和余额。还有一次,她对我说:爸爸,这星期我节约了五毛钱!这使我很受感动。

11.关于世界政府的一点思考 篇十一

一、马里旦的观点

摩蒂默·阿德勒先生在1944年出版了题为《对战争与和平如何看法》一书, 他断然的鼓吹世界政府是保证和平的唯一手段。这本书刚好是在人们称为原子时代来临的前夕写成的, 他认为世界的一个真正政治组织的问题是关于持久和平的问题。而且在某种意义上, 关于持久和平的问题, 它的意思就是说人类今天面临着抉择:或者是持久和平, 或者是全部毁灭的严重危险。这种抉择是这样事实的结果:现代战争是世界战争, 而且在某种意义上, 我们不妨说, 关于持久和平的问题简直就是关于和平的问题, 它的意思就是说人类今天面临着抉择:或者是持久和平, 或者是全部毁灭的严重危险。

但是建立持久和平有两个主要障碍:第一, 所谓现代国家的绝对主权;第二, 各国的经济相互依赖对我们目前非理性的政治演变阶段的影响, 在这一阶段上, 任何世界政治组织都不符合世界的物质统一。那么, 一种健全的政治哲学应该用哪一种方法来设想世界政府?设想世界政府的第一种可能的方法会把全部问题变为单纯地和专门地对国家和政府进行考察。这个可称为单纯政府的世界组织理论。设想世界政府的第二种可能的方法根据对政治体或政治社会的普遍的或综合的考虑来估量这一问题, 可称为完全政治的世界组织理论。完全政治的理论是正确的理论, 而单纯政府的理论可能是错误的和有害的。

二、爱因斯坦的世界政府

他主张建立一个超国家的世界政府, 相信这是获得永久和平的唯一方法。不属于那种生活在“象牙塔”, 一心只做自己的研究工作, 而不关心周围世界的那种人。相反, 作为一个敏锐的、持批评态度的观察者, 时刻关注着时代的趋势和要求。他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经常对时事发表文章和评论, 表达一个知识分子和科学家对社会政治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他一生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 战争所造成的灾难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原子弹出现以后给人类生存所造成的威胁, 他比一般人具有更深切的理解。怎样避免战争、维护和平, 成了他关注的首要问题。根据他的思考和理念, 以为组织一个超国家的世界政府是维护持久和平的根本途径。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三十年代初期, 他就隐约地表达了这种建立世界政府的主张。1931年11月22日, 在《纽约时报》发表的《主权的限制》一文中就指出:“除非所有国家都能一致同意限制它们的国家主权, 对承担义务采取行动, 反对任何明里暗里逃避国际仲裁法庭裁决的政府, 否则我们就永远摆脱不了目前普遍的无政府状态和恐怖状态。没有什么戏法能够把各国无限制的独立主权同反抗侵略的保证糅和在一起。”他的意思是, 要避免混乱和恐怖, 必须建立拥有仲裁权力的国际政府。但这个拥有仲裁权力的国际政府, 必定要以各主权国家让渡部分权力为前提。

如何组织这种超国家的世界政府?爱因斯坦以为, 只能由美国、苏联、英国三个国家共同出面来协商解决, 因为只有这三个国家才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号召力。它们的行动会带动一大批的追随者。而它们的“全部军事力量”, 也应该移交给这个世界政府。世界政府应该有自己的宪章。宪章由美、苏、英三国各出一名代表来共同起草。他们可以有自己的顾问以备咨询, 但决不要更多的国家代表参与协商和讨论, 因为那样反倒容易把事情弄糟。一旦宪章被美、苏、英三大国接受, 就可以考虑邀请较小的国家参加。较小国家有不参加世界政府的自由, 当然也有建议三大国修改宪章的权力。

世界政府的主要职能, 是维护和平, 防止战争, 即它“应当有权威裁决一切军事问题。”原子弹当然应当交给它来管理, 只有它才有权决定使用武力。除此之外, 它还需要有一种权力, 对那些“少数人压迫多数人从而造成一种会导致战争的不稳定状况”的国家进行干预。为了维护和平, 必须“取消不干涉这个概念”, 因为在一定情况下进行干涉, 是“维护和平分内的事”。爱因斯坦在这里触及到了一个十分敏感、但近代以来似乎又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国家主权”的问题。看来, 他不怎么看重国家主权这个概念, 而倡导以全人类的利益为重, 不是以单个的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根据他的设想, 各成员国将军队交给世界政府之后, 自己仅仅保留地方警察。由各国军队混合在一起组成的世界政府的武装力量, 像前奥匈帝国兵团一样, 分配到世界各地, 担任维和任务, 但最好不要分配到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去执行任务, 以免受制于地方或种族的压力。爱因斯坦对这样一个世界政府在维护和平方面的前景充满了乐观的想象。由于它是一个联合体, 由于其组合的性质, 这会大大地减少战争的机会。它自己的利益比任何一个单独政体的利益都要复杂分散, 这样更不可能发动侵略性或预防性的战争。它的权力比任何单独的国家都要大, 因而也更强。它在地理位置上幅员广阔, 这样就更难以军事方式被打败。

三、世界政府对人类未来和中国的意义

这种主张可以解决或改善我们这个世界所面临的众多全球问题。归根结底, 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是由于人类全球化进程中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内在背离:经济社会与技术能力的全球化如此迅速而普遍但政治全球化过程却由于近200个主权的顽强存在而大大滞后。只有有效解决或缓解这种背离, 上述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或消化。也就是说:或者经济全球化大幅倒退, 或者政治全球化跟上来。从今天联合国的形势来看, 可能只有直接从全球选民中获得力量的世界政府才能真正实现政治全球化。

东西方两大阵营对抗在20世纪80年代突然结束, 为中国带来的最重大的影响是在意识形态上前所未有的孤立。就我们自身而言, 20多年经济改革的成功依赖于老练务实的兼收并蓄而非翻新教条。内外政治气候的变迁导致了一种思想的真空, 这种真空状态不仅在国内带来了很多现实问题, 不断侵蚀着政权的合法性与动员能力, 并且在国际上大大限制了我们的政治空间。所以, 时代给中国的理论工作者提出的任务是如何让我们的旗帜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已经空洞化的概念中注入新鲜的充满活力的东西。它对中国国家战略的意义还在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国摆脱“秩序挑战者”的角色预设。

摘要:世界政府的问题就是关于世界的一个真正政治组织的问题, 是关于持久和平的问题。人类今天面临着抉择:或者是持久和平, 或者是全部毁灭的严重危险。过度到一个单一的在政治上组织起来的世界, 只有经过一段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只有直接从全球选民中获得力量的世界政府才能真正实现政治全球化。

关键词:世界政府,和平,全球化

参考文献

[1]Jacques Maritain Man and the State[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8.[1]Jacques Maritain Man and the State[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8.

12.关于新课改的一点感触 篇十二

新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怎样迎接课改,怎样把握住这次机会,怎样推动课改?

一、明确英语课改目标

我们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时,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口语交际”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我们也要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拓展视野,增强世界意识。

二、改变英语教学方法

在我们过去的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自由练习很少,口语、听力非常差。现在我们应该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且按照学校的“双向六环”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重要作用。而且每一个步骤都充分遵循了学生是主体的这个原则。任何系统只有开放,与外界进行丰富的信息交换和交流,才能向高级发展,否则,只能是封闭、落后。我们英语教学也是如此。怎样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促进英语课改呢?

1.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浓,学习积极性就高,课堂效果就好。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活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到这一教学环节,我都要牢牢抓住,并事先认真准备:不同的知识该选哪些不同层次的学生;还要记住经常轮换,一旦弄错了,有些学生就会有“意见”甚至跟我“急”。尽管在最开始时,一些学生表演得不很理想,甚至惹得其他学生满堂大笑,但是哄笑声和“大红脸”刺激了这些表演学生,使他们不会忘记这一窘人时刻,从而在今后会加倍努力,在英语学习这个广阔天地里,进一步施展自己的表演才能,如教学打电话(make a telephone call)、购物(go shopping)、问路(ask the way)、就餐(have a meal)、看病(see the doctor)等,学生们身临其境的表演,把对话式的课文模拟得更接近于实际生活,学生们很喜欢这种方式,课堂被激活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们在实践中锻炼了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如我在教look及其组成的词组(look at、look for、look like、look after、look the same、look young、look old…)时就充分利用了表情、动作、图画、实物和真实的语境,加深学生对这些词的记忆、理解和适用。在教look like与look the same时,启发学生从班上学生当中,找出和我长的相像的学生来跟我对比;在教词组look young和look old时,我手指着自己脸上的皱纹与学生比较谁look young,谁look old,学生在笑声中深刻记住了这些知识。

2.许多学生上英语课不说、不读、不问,主要是存在心理障碍,怕读不好、说不顺,同学看不起,老师指责批评。因此,我在教学中,频频送给学生们激励的话语,尤其是对后进生,我采取这样的方法激励他们:六号回答对了这一组就加六分,五号回答就加五分,通过这样的加分方式促进他们的参与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胜心是很强的,这就要为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适当降低他们发言的难度,并及时肯定他们在发言中的点滴优点。帮助学生逐渐消除心理障碍,大胆发言,使他们大胆地开口说是英语课改成功的关键。

3.要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语言是人类交际工具,交际又是要有双向性或多向性的活动。“动”那就是让学生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通过“动”,使学生在精神、心理和身体活动诸方面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从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那么怎样使学生动起来?我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在课前准备阶段动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我们在备课时,不仅仅要老师自己备,同时也可要求学生参与。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在学生学案中设置了预习导学,让学生带着目的预习。

(2)引导学生在导入新课阶段动起来。是否成功地导入新课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顺利进行。很多老师都是通过值日报告来导入,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口语,一方面训练其他学生的听力。这种方法虽然好,但每天如此的话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如果教师能增加一些新花样,变换一下方式,学生的注意力一定会保持集中。如可以小竞赛、讲故事、做游戏等等。

(3)鼓励学生在练习中动起来。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合作探究和达标检测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三、善于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引起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就是好方法。”

上一篇: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律师批注版下一篇:有趣的活动700字小学三年级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