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方面的论文(共8篇)
1.台海方面的论文 篇一
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1、台海问题事实呈现:
台湾问题本纯属中国的内政问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始终受到复杂的国际因素的影响。美国出于自身利益需要,介入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是台湾问题产生、发展和至今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台湾问题归根到底是美国问题。
台湾问题是由于美国的介入而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支持国民党打内战,阻挠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美国政府本可以从中国内战的泥潭中拔出来,自我解脱,但是它没有这样做,而是继续采取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和做法,阻挠新中国统一台湾,从而造成海峡两岸长期分离的局面。50 年来,美国对台政策的核心是三个联合公报(即1972 年的《上海公报》、1979 年的《建交公报》、1982 年的《八·一七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实质是维持海峡两岸不战、不统、不独的状态,最大程度地谋取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在具体做法上,美国在海峡两岸实行“双轨政策”,一方面发展与中国大陆的正式官方关系,另一方面又保持与台湾的非官方实质关系;一方面公开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支持台湾独立,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国用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并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装备,阻挠中国统一进程。
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的崛起,美国视中国为潜在对手,加紧实行“以台制华”。1994 年9 月克林顿政府正式宣布美国对台新政策,其主要精神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扩大同台湾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交往与合作,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社会。1999 年7 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克林顿又明确宣示了美国对两岸政策的三个支柱,即“一个中国”政策,两岸进行对话,两岸和平解决歧见。实际上既要求台湾方面不要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又反对大陆用武力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小布什当政后,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美对台政策作出新的调整,进一步加大了介入两岸事务的力度。美国因素已成为我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
总体而言,今后一段时期内,由于美国对台的基本利益和战略目标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从“以台制华”的战略考虑出发,美国发展美台实质关系,尤其是大幅度强化美台军事关系,阻碍中国统一的做法不会改变。对此,两岸中国人要有清醒认识。另一方面,受多种因素制约,美国因素的影响力也不可能无限度地扩张。毕竟,美国不会因为美台关系而完全牺牲美中关系。美国对台政策的根本目的仍是维持台海两岸不统不独的现状,使台湾始终成为其亚太战略布局中的一颗重要棋子。因此,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较量将是长期的。(黄丽芬:《试析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载《常熟高专学报》2003 年第5 期;王成兰:《透视当前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9期。)
2、台海问题讨论:
1、针对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我们该如何对待。
2、有专家认为对台湾问题,美国有三种不同的政策选择:(1)支持台湾未来的特定结局,或是与祖国大陆统一,或是台湾独立;(2)乐于维持现状,除支持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外,继续实行目前不卷入政策;(3)彻底与台湾问题脱钩,不认为是美国的问题,与美国利益无关。你认为美国会如何选择。
3、美国因素点评:
美国因素已经并将继续对台海局势、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表现在:
一、助长了岛内“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
二、增强了台军的军事实力,是台湾当局“以武拒统”的主要靠山;
三、影响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
不过美国因素在台湾问题上的影响力,并不是无限度地扩张的。它必然要受一些因素的制约:一是中美关系的制约。美方十分清楚,从战略上讲,中国大陆对美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台湾省,中美关系是亚太国际关系中的主轴,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之间在经济利益方面,在战略利益方面,在亚太地区平衡方面,都需要合作。这决定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不可能走得太远;二是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在经过了1996 年和1999 年的两次“台海危机”以后,美国政府认识到台湾问题在对华关系中的严重性和敏感性,因而在对台政策上适度“降温”,倾向于务实;三是国际环境的影响。尽管世界和平还存在各种各样的潜在威胁,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要特征。维持和平、减少争端、预防危机、加强对话,已成为世界上广大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心愿,这一国际大环境客观上为中国追求以和平方式完成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撰写人:杨果 学号:41081230 日期:2010年5月2日
2.台海方面的论文 篇二
台湾海峡西岸地区是以福建为主体, 面对台湾, 邻近港澳, 北承长江三角洲, 南接珠江三角洲, 西连内陆, 涵盖周边的区域, 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建设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贯彻落实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伟大实践, 这对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迫切需要一种直观而真实的手段来体现该地区的全貌, 并对重点区域进行考察, 以便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为有关部门宏观规划和决策服务, 这种手段就是沙盘。
沙盘是指人们根据地形图、航空图片或实地地形按一定比例, 用泥沙等材料制作而成的, 其要素分别代表各自属性的物体。但是传统工艺上的各种沙盘有着诸多的缺点。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地球技术的日益成熟, 基于三维GIS的电子沙盘已从实验室逐步走向实际应用, 它是以传统沙盘理论为依据, 以地图数据库数据为基础, 结合现代先进的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 自动生成的形象逼真的地形立体透视图。台海西岸电子沙盘系统就是综合利用了地理信息系统 (GIS) 、遥感 (RS) 、网络 (Internet) 、数据库 (DB) 等高新技术, 采用了大量不同尺度的空间数据、工程基础信息数据, 为建设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决策支持。
二、数据的获取和处理
电子沙盘所表现的是真实的地形与地理特征, 它不仅可以使公众能够对工程进行更全面和更直观的了解, 而且还可以为决策者进行有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因此, 就必然要应用真实可靠的数据。台海西岸电子沙盘系统应用的基础数据是权威测绘机构提供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缩写为 DEM) 数据以及其它矢量数据如城市、河流等。本系统研究就是应用地理坐标为北纬24°~27°、东经117°~120°这一区域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DEM数据以及其它矢量数据, 这样不但能用DEM真实地显现地形信息, 而且可以用卫星遥感影像的色彩来表示地表覆盖的特征, 辅之以其它数据就可以更全面更合理地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一) DEM数据的准备和处理。
DEM数据是指其数据值的大小具有连续变化特点, 并且数据随二维平面位置的变化而连续变化。它以数值形式存储了地表的空间分布坐标 (X、Y) 和高程信息 (Z) ;然后通过计算机三维立体处理, 重现地形实况。常用的DEM数据有地面高程数据 (如等高线数据、高程点数据) , 各种物理场数据 (如重力场数据、地磁场数据) 。DEM数据一般可向测绘主管部门获取或购买, 如果不能获取现成的DEM数据, 也可以自己在Google Earth软件中提取, 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二) 遥感影像数据的准备和处理。
遥感数字图像是地面景观在成像平面上的投影, 它客观反映了某一特定时刻地表的真实景观, 具有现实性强、色彩丰富、表现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遥感影像不仅是建立电子沙盘的重要数据源, 而且由于其具有丰富的地表信息, 用作三维显示时的地表纹理效果很好。遥感影像数据一般可向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及地学或测绘等部门获取或向其购买, 也可以自己用Google Earth软件下载, 再通过彩色合成、几何校正、图像增强、图像镶嵌、行政区开窗、地理及人文要素注记等处理后, 与上述DEM高程模型迭合显示, 最终实现在计算机屏幕上重现地表景观的目的。处理的内容包括: (1) 遥感影像的几何精纠正; (2) 不同分辨率影像数据的融合; (3) 坐标变换; (4) 纹理映射。
三、电子沙盘系统的流程和功能设计
(一) 系统设计流程。
本电子沙盘主要采用中国地质大学中地公司研制的MAPGIS作为软件开发平台, 并运用Google Earth和Global Mapper等软件进行辅助。将DEM数据、数字遥感影像数据以及其他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的步骤包括: (1) DEM数据的准备与处理 (裁剪) ; (2) 数字遥感影像数据的准备与处理 (几何纠正、融合、裁剪等) ; (3) DEM数据和数字遥感影像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各种专题规划数据等的叠加; (4) 地物模型的制作与叠加; (5) 电子沙盘的编辑与整理。系统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
(二) 系统的主要功能设计。
电子沙盘系统以数字高程模型 (DEM) 为基础, 提供了强大的三维交互地形可视化环境, 利用DEM模型与遥感图像相结合, 可生成二维和三维透视景观。包括以下功能: (1) 三维飞行鸟瞰功能:可以像鸟一样沿着任意方向以任意速度在电子沙盘这一个虚拟的环境当中飞行,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鸟瞰现实中的一切。 (2) 观察 (飞行) 参数设置功能:可根据需要任意设置观察或飞行的参数来改变三维立体地图的显示效果和飞行观察效果。 (3) 导航、漫游及其它显示控制功能:应用鼠标和键盘就可以随意浏览电子沙盘内的各个部位, 能够快速、形象地了解建设中各种宏观、微观的情况。 (4) 空间与属性双向查询功能:可以对诸如功能区、地块、重大工程建筑物等的属性信息进行查询;也可以从属性信息访问其空间表达。
四、基于MAPGIS开发平台上的电子沙盘研制
台海西岸电子沙盘是利用中国地质大学中地公司的MAPGI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的, 主要是应用该平台上的电子沙盘系统来实现台海西岸地区规划的实用功能。
MAPGIS开发平台上电子沙盘系统是一个32位专业图像软件。本系统提供了强大的三维交互地形可视化环境, 利用DEM数据与专业图像数据, 可生成近实时的二维和三维透视景观, 通过交互地调整飞行方向、观察方向、飞行观察位置、飞行高度等参数, 就可生成近实时的飞行鸟瞰景观。系统提供的交互工具, 可实时地调节各三维透视参数和三维飞行参数;此外, 系统也允许预先精确地编辑飞行路径, 然后沿飞行路径进行三维场景飞行浏览。电子沙盘系统完全支持MSI图像所有数据类型的三维地形可视化, 可以用鼠标实时控制飞行方向和飞行高度。它提供了绝对和相对的飞行高程, 用户可以任意调节三维场景质量和飞行速度。它支持24BIT的彩色显示设备, 支持地形日光照射模型, 各种灰度变换的动态显示和任意大图像的自动浏览显示。
电子沙盘的实现对硬件的要求很高, 硬件配置对系统的显示速度和显示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硬件基本配置为:CPU主频333以上、内存64M以上、支持OPEN GL且8M以上显存的3D图形加速卡、4.3G以上的硬盘, 支持800×600×64K以上显示分辨率的彩色显示器;若能接到大型投影仪上, 观察效果将会更好。总之, 硬件配置越高, 系统的显示速度和显示效果越好。
电子沙盘的制作主要完成DEM高程数据, MSI影像纹理数据的处理以及静态场景的输出, 其内容包括: (1) 高程文件。台海西岸地区的DEM高程数据是三维显示的基础, 在本系统中, 用户可以选择的DEM文件类型有两种:一种是格网GRD数据, 它是数字地面模型系统 (DTM) 中的一种数据格式, 可通过DTM系统来建立高程模型, 以获取相应GRD数据;另一种是描述高程信息的单波段MSI数据, 它可以通过多源图像分析系统来处理并获取。 (2) 彩色文件。彩色文件实际上是贴在高程文件之上的纹理。将与DEM数据相对应的专题MSI数据作为三维景观的彩色数据, 迭加显示于原始数据之上。当高程文件和纹理文件的分辨率不同时, 需要对纹理数据进行重采样操作, 以保证实时绘制的效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在DEM数据与专业图像数据 (纹理) 进行联结三维场景显示时, 要求DEM数据与专业图像数据的有关参数相同, 这些参数包括图像的行数和列数, 并要求DEM数据与专业图像数据的相同行和列对应的实地位置相同。对不符合上面要求的DEM数据和专业图像数据需要通过DTM系统和图像分析系统进行预处理。 (3) 成果展示。台海西岸电子沙盘的实现成果如图3、图4所示。图3为该地区电子沙盘的三维显示窗口, 用于显示当前三维透视参数和三维飞行参数对应的三维透视景观。图4为该地区电子沙盘的二维显示窗口, 主要用于显示DEM数据或彩色数据的平面二维视图。此外, 二维显示窗口也提供了一些直观的交互控制手段, 以控制三维透视参数和三维飞行参数。
在分析研究电子沙盘前首先按需要对相关参数进行设置, 包括: (1) 设置飞行参数, 包括观察者的视点位置 (平面X、Y) 、观察点的高度、观察方向、观察视角、视张角、视倾角方位角、光照角度、光源方位角、光源倾角、飞行方向、飞行高度、飞行速度、视点偏移、比例、高程和绘制等参数, 以达到最佳的观测效果。 (2) 设置飞行路径, 包括加飞行路径、添加路径点、删除路径点和移动路径点等。 (3) 设置显示参数, 包括光源、材质、雾、三维飞行浏览、按路径飞行、RGB图像设色索引图像设色及图像变换参数设置等。参数设置完后, 就可以按已设置好的程序进行MSIFLY飞行研究。通过修改模型和场景参数, 可以实时改变飞行的状态。
五、结语
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区电子沙盘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网络、数据库等高新技术以图、文、表等多种方式动态形象地展示地形地貌及地物的局部场景, 实现了在三维环境下的各种信息显示、查询, 可以为该地区的建设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具有一定的示范和推广价值。将电子沙盘的研制工作建立在GIS软件平台的二次开发的基础上, 可以节约人力、物力, 并使各应用开发软件具有数据的统一性, 可进行数据共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人类需求的提高, 必将会有更多更好的软件和方法应用于电子沙盘。
参考文献
[1].吴信才.MAPGIS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9
[2].王黎明, 文辉, 王英.重庆市区域规划电子沙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地理研究, 2005, 24 (2) :304~311
[3].靳宏昌, 王铁强, 朱庆利.山东省南水北调电子沙盘系统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7, 5 (2) :35~37
[4].任波, 陈新, 李利军, 王乘.城市规划电子沙盘系统设计[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6, 34 (10) :124~126
3.伴手礼,贴心的台海情谊 篇三
台湾伴手礼,单单从字面上便可以了解这家店一定和台湾有着深厚的关系。伴手礼,在古代有很美的名字,台湾话发音叫“丹禄”,指的是出门到外地时,为亲友买的礼物,一般是当地的特产、纪念品等。“伴手”是伴人送手礼,也就是古人“伴礼”的意思。
礼轻情重的伴手礼,一乡镇一特产
在中国,自古以来人们外出或是返乡,为了表达关怀,都一定会带些独具当地特色的美食特产或纪念品给亲朋好友,所谓礼轻情义重,小小的一份礼物却是充满着送礼者温馨的情意,让收礼者感受无比喜悦的幸福感!
礼轻情重的伴手礼概念,原本就是流行于闽台民间的古老习俗。近几年来,美丽的宝岛台湾将伴手礼进行了全面提升,成为一大产业。台湾积极推动“一乡镇一特产”的规划之后,全台各乡镇便致力推广专属于自己独特的伴手礼,让台湾各地的风土人情能透过送礼的方式,传达到世界各地的每个角落。让全世界都能看见台湾引以为傲的台湾特产和台湾特色!
糕饼伴手礼,花样繁多,味道迥异
台湾食品以糕饼最为有名,其品种琳琅满目,像一些历久不衰的名品如凤梨酥、太阳饼、嘉义方块酥、咸糕仔、黑糖饼、绿豆椪、麻薯、牛舌饼等等,每一种糕饼都记录着时光的点滴,都能牵引出不同的生活细节与品尝感受。
曾有人认为台湾糕饼只有两种味道,一种是甜的,一种是咸的。听了不禁为台湾糕饼叫屈,希望在短短的分享里能破除一些人对于台湾传统糕饼的刻板印象,让更多的人了解台湾传统点心。台湾糕饼每一份都有属于所在地的文化感情,所以虽然品种众多,但总也能让吃在嘴里的人感到舒心,进而去体验、尝试台湾糕饼独有的神奇滋味与饮食美学。
甜的、咸的、半甜半咸的口味,每品尝一小块,配上两小口的台湾乌龙茶,就足以让台湾人怀念过去时光,让台湾人的朋友,爱上台湾的那个味道。台湾人在品尝糕点的时候,一般都会配上乌龙茶类的热茶,得先喝个两小口的茶,象是漱漱口的感觉,然后再吃上一口糕点,再喝口茶,融合口中糕点与茶的味道,才算是真正品尝这些传统糕点的美味,所以台湾人经常以“吃饼配茶”招待他的至亲好友。
不容错过的八样伴手礼
台湾茶叶:在台湾可以买到的茶叶品项众多,其中以文山包种茶、冻顶乌龙茶、白毫乌龙茶和铁观音为台湾茶叶的四大主流,可以作为选购时的参考。
在台湾的百货公司、购物中心、茶庄都可买到各式各样的茶具。如果想要有更多元化的选择,感受陶艺文化,不妨到有“台湾景德镇”之称的台北县莺歌镇选购。
金门贡糖:以金门贡糖最为著名。由于金门空气新鲜,水质冰洌清爽,加上岛上风大、土壤干沃生产的花生粒小扎实,口味香浓。在与麦芽糖混合制作后,就成为香酥的可口甜点。
金门高梁酒:金门高粱酒是台湾第一名酒,与阿里山、日月潭并称“台湾三宝”,金门酒厂创始于1952年,比茅台酒厂小一岁。过去,由于两岸的隔绝,大陆乡亲很难喝到金门高粱酒,也很少有人知道。台湾金门高粱酒,利用特产旱地高粱,并且引用当地水质甘甜的“宝月神泉”,加上当地酿酒师傅的专业经验,酿造出风味独特,香、醇、甘、冽的第一名酒。
蜜饯:举凡李子、梅子、芒果等新鲜水果,在经过盐的搓洗、糖的发酵后,可变化成数百种不同的口味。
台中太阳饼:在台中,无处不在的太阳饼店,都爱用鲜艳的大红色或金黄色作为店面装饰色,让人老远就能看见。卖的虽然都是太阳饼,但也各有旗号,“阿明师”、“太阳堂”、“元明”是较为知名的品牌。有趣的是,每家太阳饼店都自称是发明店,若有哪家不这么说,才真是怪事。
太阳饼又叫“酥饼”,是用酥皮和麦芽加工而成,因形状近似太阳而得名。19世纪中叶太阳饼传到台中市后,即在此地开花结果,目前全市已有太阳饼店300多家,太阳饼也成了台中市的标志。
台中大甲奶油酥饼:位于台中西北方的大甲以奶油酥饼最著名,香Q、有层次的口感,每每随着香客流传全台湾。说起奶油酥饼,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前身“酥饼”;“酥饼”原来是海线地区的订婚喜饼,由于做工、原料与盒装喜饼相比,较不精致,因此又称为“俗饼”,而现在的酥饼则是更精致化,现在成为游客到大甲必购买的特产。
新竹米粉:新竹米粉与新竹贡丸齐名,为台湾新竹市的名产。新竹米粉之所以会名闻全台主要在于当地特殊气候所致。每年中秋起迄翌年清明,东北风长驱直入到新竹后,受地形影响导致风势转骤,变为干燥的风也因此造就了新竹第一名产。新竹市又昵名“风城”也是因为当地常起风。
4.台海危机 篇四
刘连昆同时在两岸拥有少将身分达七年之久,是台湾国防部军事 情报局改制以来最重要的策反工作,代号「少康专案」。国安局长丁 渝洲曾形容少康专案是军情局的「镇山之宝」。刘连昆从一九九二年正式加入台湾军情局工作,至一九九九年被北京当 局逮捕、处死,七 年期间提供无数重要情报给台湾,被认为是中 共 建 政五十年来最严重 的间谍案。
据美国《世界日报》(6.26)报导,江 泽 民的亲信、解放军总装备 部部长曹刚川的周边人士,数年前也曾被刘连昆渗透策反。香港媒体报导称,刘连昆军中人脉很广,在八○年代大陆武器发展和售卖的黄 金时期,刘连昆和一批负责军工武器系统的主管们居功不少。刘连昆与这批少壮军人,包括贺平(邓 小平女婿)、粟戎 生、贺 鹏飞及曹刚 川均有交情。
间谍这最古老的行业,随冷战结束似乎没落了,但在两岸,因意 识形态对立增强,反更形活络。前军情局长殷宗文在八 九 民 运后强化 「进入大陆、建立据点」的活动,更催化了刘连昆事件。
事件的高潮是九六年叁月台湾总统大选时的军事演习。根据刘连 昆提供的情报,演习的底线原先是:实弹射击、越过海峡中线、动员 潜舰、攻占外岛。整个演习的预算,解放军编列了四十亿人民币以上,约合台币近二百亿元,规模惊人。
但在演习前,台湾开始展开反制的军事部署,同时美国也表达强 烈关切,及派出两个航空母舰战斗群。中 共高层因此担心爆发大战,立即下达「叁不原则」:导弹不飞越台湾本岛、战机和军舰不过海峡中线、不占外岛。这些讯息,透过刘连昆即时提供,让台湾领导人「 老神在在」,顺利完成选举。
至于台湾如何和刘连昆搭上线,主要和中 共大校邵正宗有关。
少康专案殷宗文亲自主控邵正宗和刘连昆同在总后勤部军械部任 职,刘是军械部部长,邵则是职级较低的大校处长。根据邵正宗被捕 后向中 共 国安部人员透露,他是一九九一年正式加入军情局的工作,被台湾方面封以「少康一号」,在他的积极运作下,中 共 军方层级极 高的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刘连昆少将才愿意加入台湾军情局的工作。
台湾方面成立的「少康专案」,则以争取「少康二号」刘连昆为 首要目标,并决定由前军情局局长殷宗文亲自主控这条「大线」。九 二年十一月,台湾方面派出军情局第六处王姓上校副处长,加升一级,以少将身分前往大陆,亲自争取刘连昆为台湾工作。
台湾代表在当时担任「少康专案」驻港「越界交通」(跨区联络 人)安排下,住进广州「白天鹅宾馆」。此时,安排会面的邵正宗正 式告知刘,台湾代表抵达的消息。刘人在北京,如果搭机南下,要向上级请假,行事机警的他,改搭火车南下,花了一天半时间,才住进
见面礼两万美金的红包
紧张的时刻来临,如何确定这场高层谍报会不是陷阱。台湾方面 先由「越界交通」与刘共进早餐,探个口风。王姓少将则单独前往双 方预定会面的广州越秀公园,沿路则在新华书店等地点暂停,观察有无被中 共人员跟监。
进入这座位于广州郊区的公园后,双方人马保持可见的距离,然 后利用无人的羊肠小径,爬上隐密的山岗,于大石上席地而坐,展开 两岸情报圈首次层级最高的「目视接触」。刘开始有点紧张,会后双方分别前往广州「东方轩」酒店聚餐时,气氛才转为轻松。刘连昆当 场还点了一瓶茅台酒,双方闲话家常,完全看不出是一场惊心动魄的 间谍会。
在这场间谍会中,台湾告知了刘的待遇、联络方式、重点工作。待遇比照国军少将编阶,月薪是每月叁千五百美金(以九二年币值计约新台币九万元),工作奖金另发,每批情报少则台币四十万元,多 则百万元以上,并代为转存于海外银行专户。退休后由军情局照顾生活及福利,并依个人意愿安排至国外或台湾居住。为表示对这次会面 的重视,台湾方面拿出两万美金红包,做为见面礼。
9X年我们台湾关系很紧张,军委已下命令攻打台湾外岛了。后来又没打。。只射了3颗导弹飞过台湾上空。为什么不打了就是应为J。。具体我不敢说,总知就因为这个!大家想想这个罪有多重!
当时台海局势紧张的气氛,局外人是根本无法想像的。当时在海峡前线演习指挥部(实际也是准备攻台的司令部)几位少壮派军官听说北京把撤消一级战备状态,并下令不准对通过台湾海峡的美军航母开火后把帽子一扔,不顾军令返京力谏,立下了“打不下台湾就提头来见”的军令状,但此时中央的态度已经很坚决。几位军官在力谏无效的情况下泪流满面,一位甚至说出了“让美国军舰过海峡简直就国耻”的话后拨枪准备死谏,幸好他的同僚手快将枪抢了下来。
5.陈启懋教授论台海危机 篇五
中评社香港3月24日电/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名誉会长、上海台湾研究会顾问陈启懋教授在《中国评论》月刊三月号发表专文《当前台海形势和两岸进行政治对话的条件》,作者提出:“认为两岸关系今后已不可能出现大的反复的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这次台湾的县市长选举以及部分‘立委’补选的结果,已经敲起了警钟。”“现阶段的任务是力争在若干年内构筑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开创稳定的两岸和平发展的大局,并使之不可逆转。”“如果国民党在分裂派制造的政治舆论压力下,在民进党‘卖台’的攻击下,无所作为,连一个中国都不敢讲,那岂不是自丢旗帜,自废武功?这样下去,怎么能引导人民,营造两岸进行政治对话的共识?又怎么能长期保持政治上的主导权呢?”文章内容如下:
对当前台海形势应有全面清醒的估计
自2008年5月以来台海形势发生了重大的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出现了和平发展的好势头,受到海峡两岸人民的热烈欢迎,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这是有目共睹的。但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估计两岸关系中的负面因素,而不应过分乐观。必须清醒地看到,迄今所获得的一切进展不是不可逆转的。
笔者提出这个观点远在最近台湾的县市选举之前。早在09年5月一次海外学术讨论会上,笔者就提出对当前两岸关系的发展不宜过分乐观,后来还以此为题在网上发表了文章。根据主要是:
(1)在分裂派将近20年的统治下,台湾民众中的中国意识日趋淡薄,国家认同发生了问题,台独倾向有发展。不少人认为自己是台湾人而不是中国人。据台湾当局“研考会”09年5月所作民意调查,认为自己是台湾人而不是中国人者在岛内民众中所占比例竟达64.6%,而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包括认为自己是台湾人又是中国人的)只占29.6%(注1)。又如同月台湾《远见》杂志发表的民调,明确主张台独的人达到24.5%,其中15%主张立即实行台独;在回答两岸最终应否统一时,69%的人说不(注2)。该杂志稍后一些的民调显示,82.8%的台湾民众认为两岸事实上是“两个国家”(注3)。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在台湾绝大部分民众中,台湾人是中国人不是一个问题。两岸终将统一是岛内的主导思想,主张台独的人只是一小部分人。但是现在,不少认为台湾终将与大陆统一的人甚至因为怕被戴上“卖台”的帽子而不敢公开说出自己的主张。岛内的政治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这种情况不会因岛内政权的更迭而很快改变。
(2)目前两岸间存在的政治争议现阶段很难解决。岛内绝大多数人包括统派人士都认同“中华民国”,认为“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目前仍在岛内进行有效治理。而大陆认为“中华民国”已在1949年为中国人民推翻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取代。这是两岸关系中一个高度敏感的棘手问题。如果处理不当,随时可能引发两岸之间的紧张局势。
(3)尽管目前民进党在岛内失去了行政权力,又受到陈水扁贪污案的严重困扰,但它仍然是一个有力量的政党,有众多“台独”社团作桩脚,在民众中有40%的支持率。民进党“维护台湾主权独立”的口号在台湾民众中有相当市场。民进党搞街头政治、舆论宣传的能力都强于国民党。而执政的国民党是一个有百年多历史的老党(从其前身兴中会、同盟会算起),本身也有很多弱点,如派系众多、黑金残余、官僚主义、论资排辈,对处理突发灾变事件缺乏经验(如在不久前应对莫拉克台风中表现的),等等。在台湾现在的政治体制下,新的政党轮替仍会出现。问题是迄今民进党仍保持着台独政纲,而且似乎难以改变。如果民进党再次上台执政,很难预料它会在台独道路上走得多远。因此我们对一年多来台海形势的积极变化只能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而不能太乐观。认为两岸关系今后已不可能出现大的反复的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这次台湾的县市长选举以及部分“立委”补选的结果,已经敲起了警钟,从这一点上说是好事。
抓住历史机遇巩固发展两岸和平发展的好势头并使之不可逆转
上述情况也说明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国家的和平统一,依然是将来的事,什么时候能实现,是十年二十年之后,或更长一点时间,目前尚难预测。
现阶段的任务是力争在若干年内构筑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开创稳定的两岸和平发展的大局,并使之不可逆转。在今天台湾民意状况、政治生态下两岸关系出现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是弥足珍贵的,为实现这一任务提供了特殊的历史机遇。海峡两岸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先经后政、先易后难,逐步推进两岸关系,争取在若干年内通过政治谈判,签订和平协定,正式终止两岸敌对状态,建立起两岸和平发展的框架和各种相应的机制。
台湾现已仿效西方国家建立起民主体制。尽管这种体制还很不成熟,还带有很大的民粹成分,容易为一些政客操弄,但法制毕竟是基本上建立起来了。签订两岸和平协定必须得到法律认可和大多数民众的支持,因此协定签订后两岸和平发展的局面和趋势就不可逆转。即使民进党再上台也难以破坏。反之,如果不能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则两岸关系仍有可能出现重大反复,会给双方带来重大损害,而且也会严重影响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两岸签订和平协定的政治基础
两岸签订和平协定必须以一个中国原则为前提。台湾有些人士主张在签订和平协定时在一中问题上采取模糊的方针,这是我们不能同意的。因为和平协定如果不以一个中国原则为前提或在此问题上含糊其辞,那无异大陆方面自动废止反分裂法为台独开绿灯。因此要达成两岸和平协定,就必须争取大多数台湾人民认同一个中国原则。
台方有些人士强调政治谈判和签订和平协定只能以“九二共识”为基础。不错,“九二共识”是双方对话和合作的基础,当然也包括政治对话。现在的问题是根据目前的情况,在政治对话中需要进一步澄清“九二共识”的内涵。“九二共识”的基本内容就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方面可以对这个“共识”的内涵有自己不同的表述,但不管你如何表述,一个中国原则必须明确表达并坚持,绝不能动摇、含糊。目前台湾有些人士在分裂派的政治压力下,在讲“九二共识”时模模糊糊,不讲一个中国,甚至把一个中国与“九二共识”对立起来(如说“我们现在只讲‘九二共识’不讲一中原则”),这是对“九二共识”的歪曲,大陆方面当然不能接受。重申、明确了海峡两岸均坚持的一个中国的原则,“九二共识”成为政治对话的基础自然不成问题。
还有些台方人士认为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与大陆签订和平协定,无异于根据大陆条件接受和平统一。这是一种误解。胡锦涛主席在08年12月31日讲话中说得很清楚,一个中国的原则,就是“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台方可以有不同的认知和表述,但不能违反一个中国的原则。我们并不要求台湾人民都要承认台湾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是要求他们认同两岸同属于一个国家。这实际上也是台湾原来的立场,即台湾的现行“宪法”、“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例”和台湾当局1991年制定的“国家统一纲领”中表达的立场。在台湾的这些官方文件中都很明确的说,大陆与台湾都是中国的一部分。(注4)我们只是要求台湾回到自己的一个中国的立场,并不是要求台湾接受大陆版的“一个中国”,也不是要求台湾在签订和平协定时对和平统一的前途表明态度、承担义务。事实上两岸签订和平协定并不以台方放弃其对一个中国涵义的认知为前提,协定签订后双方的政治争议依然存在。
台湾方面签订和平协定后不会损失什么,而是可以获得许多重大的实质利益,包括:(1)长期稳定的和平发展环境,可以集中更大的力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不必再担心“大陆威胁”;(2)北京承认台湾当局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对于台湾、澎湖、金门以及马祖岛的管辖权,这是签署和平协定的必然产物;(3)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获得更多的国际活动空间;(4)两岸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准,有利于台湾经济繁荣和人民福祉的进一步提高。如果说有损失的话,那就是分裂派搞台独更不可能了。但这与其说是一种损失,倒不如说丢掉了一个包袱,或者说,消除了一种隐患。因为台独就是战争,就是台湾人民的灾难。
两岸政治对话的时机和条件
最近台湾亚太研究所所长赵春山教授提出了两岸进入政治对话的三个条件:(1)签署两岸金融监理备忘录(MOU)和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定(ECFA);(2)台湾内部形成共识;(3)取得美日等国的支持。(注5)这第一条已不成问题,MOU已经签定。ECFA虽然还有些障碍,但也有望在今年中签订。第三条并非必要条件。两岸政治对话毕竟是两岸中国人的事,能够争取大国支持当然很好。争取不到也不应影响中国人处理自己的事。而且奥巴马访华已表示美支持两岸加强经济政治和其他领域的对话。
问题是第二条。大陆内部对两岸进行政治对话签订和平协定没有什么歧义,但台湾内部对要不要与大陆进行政治对话协商签订和平协定,意见还很分歧。广大台湾民众赞成与大陆发展经贸关系和人文交流,期待藉此早日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台湾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但在分裂派的长期影响下,相当多的人(不仅是绿营的群众)担心签订和平协定会使台湾“丧失主权”,因而对两岸政治谈判有顾虑。民进党正是利用这种情况,操弄舆论,打击国民党,攻击马英九要通过政治谈判把台湾“出卖给大陆”,企图藉此重整旗鼓,再次夺权。目前不要说是政治对话,就连两岸讨论经济合作这样经济性的问题,民进党也在大做文章,鼓噪要搞全民公投,而且看来他们还能煽动部分民众。
国民党执政后政绩不彰,民望下降。这次县市选举受挫,今明年面临几次更大的选举,忧心忡忡,唯恐处置不当失去选票。因而在政治对话问题上畏首畏尾,连一个中国原则都不大敢讲。这些都说明目前立即进行政治谈判建立两岸和平发展框架的条件尚不成熟。两岸双方应共同努力,为适时举行政治对话创造条件。两岸学者、专家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就破解政治对话中的种种难题进行研讨,是这种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6.台海方面的论文 篇六
——从ECFA看两岸经济发展前景
摘要:2010年6月29日,海峡两岸两会领导人签订ECFA。2010年8月17日,台湾立法机构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框架协议的签署是两岸经济合作路线中至为重要的一步,是为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所作的特殊安排,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次签署的协议确定了两岸经济合作的基本精神、内容、目标和措施;将逐步减少或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和投资障碍。协议签署后,以往两岸经济往来的间接、单向、局部的不正常状况将得到改变,迈向直接、双向、全面的两岸经济往来新格局,有望最大限度地实现两岸优势互补,最大可能地促进两岸互利双赢。关键词:经济 CECA ECFA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原称为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协定或称两岸综合经济合作协定(英文简称CECA)
2005年4月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历史性的会谈后共同发布的《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中,明确提出:“促进海峡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到了2008年 海峡两岸关系出现历史转折后,台湾方面先提出希望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在2008年底,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的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海峡两岸可以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于是2009年12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领导人在台湾省台中市举行第四次会谈,同意将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纳入第五次两会协商重点推动的议题。2010年1月关于《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两会第一次专家工作协商在北京举行。海峡两岸就《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名称、基本结构、建立协商工作机制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取得多项共识。2010年2月~6月的5个月里,两会又分别在台湾省桃园县和北京举行了两次专家工作协商,逐渐敲定《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文本构成、早期收获计划等重要内容。2010年6月29日两会领导人第五次会谈在重庆举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和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会谈中就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两会后续商谈议题等交换意见后陈云林和江丙坤分别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上签字,然后互换文本。2010年8月17日晚间台湾立法机构二读表决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10年9月11日两会完成换文程序,同意《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于2010年9月12日实施。至此再一次见证了海峡两岸历史性的时刻——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从此开启新篇章。
在从提出到签署ECFA的过程中台执政当局与工商界积极主张两岸签署ECFA,但其出发点并不完全是“互惠互利”的,不是实现“双赢”,而是完全是在站在对台湾有利的一面,是如何让大陆开放市场,如何让大陆取消关税与非关税障碍,而台湾却不仅在政治立场上十分坚定,以“守护台湾主权”为前提,而且在经济领域坚持“不该放的坚持不放”,要“拿得多,给得少”,其实就是要“政经利益两得”。
马英九在选举时就提出了“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这一处理两岸关系尤其是两岸经济关系问题的基本原则。台“陆委会”负责人具有强烈的“本土意识”,在ECFA问题上,不断强调“以守护台湾为原则”,“不容许台湾主权有丝毫的损害”。“陆委会”主任赖幸媛在《联合报》发表的“守护台湾,经济协定非倾中”一文中,尽管是驳斥民进党蔡英文反对两岸签署ECFA,但却一再表示,“未来不管以哪种协议的形式出现,台湾都不可能向中国大陆‘全面开放’,八百项农产品也不会开放大陆货登台;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不容许台湾主权有丝毫的损害,力求在主权与繁荣两方面‘人财两得’”。台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表示,“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过程,不能伤及国(岛)内产业”。可以说,台湾方面完全是在想搞一套“只利己”的经济合作协议。
在两岸经济整合机制问题上,大陆方面原本倾向借鉴内地与港、澳签署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模式,有关主管部门官员曾多次公开表达了这一立场。但台湾方面一直认为CEPA模式是将台湾香港化,是矮化台湾,表示了反对意见。于是马英九提出两岸可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CECA),认为CECA是介于自由贸易协定(FTA)与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之外的“第三模式”,于是CECA就成为马英九当局执政后极力推动的两岸经济合作或整合模式。
在两岸关系尤其是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大陆方面从两岸关系发展的现实出发,正面回应马英九关于CECA的提议。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期待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推动经济合作制度化,两岸可以为此签订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这是大陆首次明确提出两岸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概念,也是对马英九提议的善意回应。尽管目前马英九将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CECA)名称调整为“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但两岸经济整合或制度化合作的内容不变,两岸共同推动的方向与立场不变。
大陆在明知道台湾只想签“只利己”的经济合作协议下仍积极回应并与其签订ECFA表明了中国收复台湾的决心,协议为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所作的特殊安排,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协议还确定了两岸经济合作的基本精神、内容、目标和措施;确认将逐步减少或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和投资障碍。协议签署后,以往两岸经济往来的间接、单向、局部的不正常状况将得到改变,迈向直接、双向、全面的两岸经济往来新格局,有望最大限度地实现,从这份协议中我们也看到台湾经济越来越依靠大陆,经济将与大陆越走越近。
参考文献: [1] 王建民,《对目前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势的几点观察》,《台声》,台声杂志社,2009年第5期。
7.台海方面的论文 篇七
1. 网络时代电视面临的挑战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 传媒之间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 这对传统媒体的电视传播来说, 从内容到方式都带来一定挑战, 这对提升电视新闻传播效果和增强电视新闻受众满意度都带来较大影响。
(1) 电视新闻的报道方式面临挑战
网络时代, 网络媒体充分利用其自身的传播迅速、时效性强、实用性强的优势, 依托互联网提供的平台, 对新闻信息的报道采用滚动报道的方式, 大大增强了新闻信息的时效性。除此之外, 网络时代新闻的采访方式也有所改变, 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记者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网上采访等多种方式在第一时间进行采访, 大大减少了采访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网络新媒体的新闻报道方式对传统电视新闻报道方式所带来的挑战成为影响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关键。
(2) 电视新闻信息传播的个性化服务面临挑战
电视新闻信息传播具有声画合一、直观性强的优点, 而这种个性化服务也得到了受众的肯定。因此, 目前为止, 在所有的媒体类型之中, 电视媒体的受众数量是最多的。然而, 网络新闻则融入文字、声音以及画面等多媒体传播手段, 这有利于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新闻。
(3) 电视新闻对受众的影响力面临挑战
相较于电视媒体, 网络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强大的开放互动性。在网络时代, 人人都是新闻事件的记录者。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新闻都是由“公民记者”报出来的。例如, “7·23”温州动车事故, “小悦悦”事件, “郭美美”事件……此外, “公民记者”还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互动来推动事件的发展, 促成事情的解决。
2. 网络时代电视新闻面临的机遇
虽然网络时代的电视新闻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但是相较于网络媒体, 电视媒体自身的优势也给网络时代的电视新闻带来了新的机遇。
(1) 电视新闻的权威性高于网络新闻
电视新闻在采、编、播的整个产制流程中严格遵循着把关制度, 把弄虚作假和新闻出错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相比之下, 网络媒体的历史则比较短, 新闻娱乐化倾向较为严重。网络媒体由于监管缺失, 为了追求新闻的发布速度往往会忽视新闻的真实性, 这使得网络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大打折扣。
(2) 受众对电视新闻的认可度高于网络新闻
某项专门针对网络新闻用户的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网络新闻不符合自己获取资讯的习惯。这说明目前大多数受众仍不认可网络新闻。至少是在一段时间之内, 网络新闻尚不能为广大受众所接受, 所以目前仍无法成为主流的新闻形式。
(3) 电视媒体的普及程度高于网络媒体
虽然截至2011年12月底, 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 但是由于接入因特网的成本和门槛比较高, 因此考虑到终端以及网络带宽的情况, 网络新闻受众的绝对数量要大打折扣。然而, 电视媒体却早已进入千家万户, 覆盖全国。不仅如此, 从相对数量上来看, 集中于某一网站之上的受众数量也无法与同一个级别的传统媒体相抗衡。
由此可见, 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向。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应该“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
二、电视与网络融合的可能性
1. 网络电视台
网络电视台是指以宽带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新兴信息网络为节目传播载体, 融合网络特征与电视特征为一体的多终端、立体化传播平台, 是新形态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网络电视台是三网融合背景下的产物。网络电视台具有及时性、数字化、多终端、互动性等特点。网络电视台不仅是电视媒体在网络时代的生存之道, 也是电视媒体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的发展方向。
2. 台海宽频及其改版升级
2009年5月15日, 央视网 (中国网络电视台) 与厦门广电集团共同创办的台海宽频正式成立。台海宽频是面向两岸, 构建以视听、互动为核心的, 具有浓郁时尚气息的专业对台网络电视台。台海宽频以“民间身份、草根视角”直接面向两岸受众, 旨在“传播中华文化, 沟通两岸未来”。台海宽频所用语言为普通话、闽南话和客家话, 新闻报道权威生动、言论观点新锐独到、沟通对话真诚平等、技术服务细致周到。
2012年5月10日起, 台海宽频正式改版升级为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此次改版升级, 页面更加时尚, 内容更加丰富, 互动更为突出, 功能更加强大, 成为电视与网络融合的又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
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改版上线的新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 内容相互融合, 资讯更丰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内容融合势在必行。新版的内容大幅提升, 扩充了近一倍内容, 九个自办频道涵盖了新闻资讯、休闲生活、综艺、娱乐、军事纪实、影视剧、少儿动漫、原创互动等各个领域;越来越丰富的合作频道, 集合了厦门市各行政区在电视、广播及平面媒体中的新闻资讯。另外, 厦门大嶝小镇、厦门路桥工程物资有限公司、厦门海翼集团等实力雄厚的企业也开辟了内容丰富的专属企业频道。这些合作频道不仅为机关和事业单位提供了对外宣传的窗口, 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更丰富精彩的视听资讯。
(2) 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 新闻更专业。由于电视媒体的可信度和权威性高于网络媒体, 因而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自身特色, 坚持把重要新闻做专做深。新闻频道包含看台湾、看海西、看天下、台海热评等板块, 重点突出“台海”和“本土”特色。如“看台湾”, 报道台海最新鲜资讯, 网罗两岸最好看视频。同时, “i厦门”频道, “立足厦门”, 深挖本土新闻, 力求为网友提供离家最近的资讯服务。
(3) 以受众为中心, 功能更强大。目前, 传媒市场上的竞争异常激烈, 要想在“强手如林”的传媒市场之上求得一席之地, 自然要重视受众的需求。改版之后, 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着重增加了富有区域特色的内容和生活服务类频道——“i生活”频道。频道囊括了本地美食、旅游、时尚、健康等内容, 这些内容信息都是以“实用的生活信息”为取向, 充分提升网站对于本土用户的生活服务功能。
(4) 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 互动更热络。相较于传统媒体, 网络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其开放互动性。网络媒体的开放互动性有利于提高公民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改版后新增“台海拍吧”和“筼筜论坛”, 以更贴近两岸网友的方式, 拓展对话沟通渠道, 沟通两岸未来。新增的互动功能在增强网友参与性的同时, 也为厦门广电集团各广播、电视节目借助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开展台网联动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5) 重视反馈, 体验更亲切。由于受众反馈的意见性信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和显示了其自身的接受动机、需求和心态, 表明和体现了他们对传播者及其所传信息的态度和评价, 提出了应如何调节、修正当前与未来的传播行为的建议与意见, 因此, 对于传播者来说, 它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次改版对网站页面设计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同时增加了许多更方便网友浏览网站、获取信息的贴心功能。在视频播放优化、页面呈现和使用友好度上, 都进行了改动提升, 以实现网友使用的便捷性。
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改版上线不仅完成了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内容融合, 还完成了两者之间的终端融合和网络融合。它使得网友可通过PC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各种终端, 随意点播, 时时回看, 让受众化被动为主动, 有效弥补了广播电视节目稍纵即逝的缺憾。这次改版升级, 不仅意味着台海宽频从厦门广电集团与中国网络电视台合作的二级频道、二级子台, 向独立网络广播电视台方向迈进, 也意味着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 (即网络电视台) 正在逐渐走向成熟。
三、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改版上线之后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应对措施
1. 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改版上线之后仍存在的问题
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改版上线是成功的,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 内容同质化现象很严重。由于新闻报道方面的创新未被纳入知识产权保护的范畴, 而且媒体数量众多、竞争激烈, 因此近年来盛行“拿来”主义。往往是“一家创新、百家模仿”。厦门媒体的趋同化倾向也越来越严重。“如何在同质化下找到自己的出路”已经成为台海宽频面临的重要问题。
第二, 新闻报道更新慢。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上的讯息相对滞后。其中有些讯息是几日之前的讯息, 有些讯息虽是今日的讯息但是却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出。这使得其权威性和影响力大打折扣。
第三, 新闻报道出现娱乐化倾向。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中的某些新闻过于娱乐化, 只想通过耸人的标题、夸张的写法来吸引受众的眼球, 而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问题。这将会损害台海宽频的美誉度。
2. 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 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应该发挥其内容优势, 办成一个真正具有自身特色的媒体。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应该努力做好新闻, 借助电视新闻的采访权, 发挥其对台优势, 努力实现台海新闻的原创化, 台海评论的专业化。
其次, 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要始终贯彻落实贴近市民生活的宗旨, 要在其报道手法上有所创新, 培养一批善于挖掘新闻的百姓摄像师, 在台海新闻上走权威的同时, 进一步贴近百姓。
再次, 要充分发扬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重策划、重改革”的传统, 积极主动地策划一些能够吸引观众注意并参与的品牌活动, 增强互动性。
最后, 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还应该在打好台海牌的同时, 紧跟时代, 高效利用其他新媒体, 树立一体化的品牌形象, 走出一条具有台海特色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向延桃.论网络时代电视新闻面临的挑战[J].编辑之友, 2012 (2) :77-79.
(2) 李伟, 谭波.浅议网络时代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J].科技致富向导, 2010 (17) :293-295.
(3) 马博雅.电视新闻与网络视频新闻传播的比较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 2012 (4) :36-39.
(4) 张守信.我国网络电视台平台建设的现状考量与出路探析[J].南方电视学刊, 2011 (5) .
8.台海局势高危期的应对策略 篇八
2007年9月6日,胡锦涛主席在悉尼会见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会议的美国总统布什。谈到台湾问题时,胡主席强调:今明两年是台海局势的高危期。
布什政府对台政策的微妙变化
据香港中评社统计,胡布会至今已举行了8次,每次都会谈及台湾问题。布什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发生了一定变化:一是布什上任之初,曾说过要武力保卫台湾,在与胡多次见面后,就再也没有重复过这句话;二是多次胡布会使美国确信,如果不遏制台独,任其发展,两岸必将引发战火,从而危及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三是中美双方在遏制台独的挑衅方面增加了相互协调的空间和效果。
2007年12月21日,美国国务卿赖斯高调批评台湾的“入联公投”是挑衅性的政策,使台海紧张无谓地升级,也不能为台湾人民在国际舞台上带来实质利益。美国维持致力于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承诺,反对任何使用武力的威胁,也反对台海两岸任何一方片面改变现状。把“入联公投”定性为挑衅政策,是美国政府正式表态中的亮点,也是一枚不小的震撼弹,引起各方的关注和台独势力的躁动。
首先,这种定性意味着美国判定“入联公投”是民进党主动挑起事端,企图挟持民意,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引起台海局势紧张升级的责任在民进党,在台独势力,而非大陆方。大陆采取必要的回应是被迫的,正当的。
其次,将“入联公投”贴上了“挑衅”标签后,意味着台海地区一旦由于民进党的挑衅而出现失控,导致大陆动武,美国就有理由袖手旁观。美国历届政府都或多或少表示过,如因台湾挑衅引起大陆动武,美国没有义务承诺一定出兵介入战事。最近发表的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给总统当选人的备忘录》一书中就提到,美国未正式承诺在台湾受到攻击时必定救援台湾,因为美国不希望台湾因有恃无恐而挑衅北京。她还认为北京方面可以接受维持目前台海现状,美国新任总统的工作是说服台北也接受维持现状。可以看出,美国方面对此类挑衅是极为敏感和担忧的。正如一些评论家指出的,“急独”必导致“急统”,挑衅的不断升级,只能迫使大陆方面采取断然的非和平方式粉碎台独。这是美方极不愿看到的结果。
美方难以解脱的战略烦恼
美方对“入联公投”的官方回应,自然引起民进党及台独势力的不满。在赖斯讲话后的第二天,陈水扁等台独人物就迫不及待回击美国的严厉批评。这种反常的表现值得高度关注。它至少反映出民进党的两个判断:一是认为通过对美国的反击和对“入联公投”的坚持,可以挑起部分民众的民粹主义情绪,跟随民进党的所谓台湾主体尊严的悲情牌起舞。民进党在“立委”选举惨败后,十分需要这种外部刺激来重新整合深绿、浅绿甚至中间选民的意向,为下一步“大选”的危局解围。二是台独势力认定美国只会在口头上严厉训斥和反对,不至于采取实质性惩罚措施,因为民进党是可以帮助美国遏制并拖延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的基本势力。很明显,无论“大选”的结果如何,当前以及相当长的时期内,台湾岛内的台独与反独之争将持续存在。只要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理念不改变,美国悄悄支持与保护台独势力的政策就不会改变。例如,美国在训斥台湾的同时,承诺出售大批武器给台湾;在与中国军方高层商谈开通军事热线,增加交流互访之际,派小鹰号航母战斗群以战斗姿态穿过台湾海峡,为民进党当局的选战助威。诸如此类美国所称的“平衡政策”不胜枚举。但美国也认识到,中国的国力日益增强,参与国际事务的责任和能力一再提升,是美国处理全球事务不可或缺的利益攸关方,一旦触及并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将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如果美国明显偏袒台独势力,使大陆被迫采取非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美国的利益也将严重受损。这是美方难以解脱的战略烦恼。
对台政策:“软”的更“软”,
“硬”的更“硬”
笔者认为,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就台湾问题郑重表明的一个“主轴”、两个“维护”、三个“有利”及四个“决不”,是向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向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世人的政策宣示。中国人最渴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面对台独分裂势力的挑衅,还必须有遏制和战而胜之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有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更要有实现这一目标的实际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与国力相称的现代化国防的同时,做好用非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的实际准备。对台政策“软”的更“软”,“硬”的更“硬”是符合辩证法的。
【台海方面的论文】推荐阅读:
关于台海局势祖国统一09-27
山西文化方面的论文06-21
生物制药方面的论文10-01
教育社会学方面的论文11-09
毕业论文是指论文写作参考方面的10-20
计算机技术在电压无功方面的应用论文10-25
公司治理方面论文08-18
安全方面毕业论文08-25
企业投资经济管理方面类论文06-27
班子团结方面的讲话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