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信息员培训

2024-10-19

气象信息员培训(精选8篇)

1.气象信息员培训 篇一

2015年8月30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在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四川分院组织的2015年第二期全省县局综合业务岗位培训班。作为一个刚踏入气象部门的新人,在这为期一个月的学习中,我获益良多,不仅认识了很多全省来自各地区县市气象局的同行们,同时让我更快地转变角色,更好的融入气象这一大家庭。在学校里,我们只是很浅显地学习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而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对气象事业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此次培训,主要包括开学典礼与拓展训练,县局地面气象观测(含信息网络、装备保障),县局气象预警预报,县级气象公共气象服务,学员座谈考试与结业汇报等五个单元。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使工作在县局综合业务岗位的学员掌握县级气象部门综合业务岗位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基层人员适应业务岗位的素质。

参加这次培训的同行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每一个人都认真的聆听和记录,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知识,学习气氛十分浓厚。

听专家、老师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地讲课,心中十分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佩服他们对气象事业的热爱。尤其是张杰老师的雷达课,讲得浅显易懂。“人生是一个长跑,要一直坚持下去。”学习如此,工作同样如此。工作中也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日复一日,永无止境。培训虽然已经结束,但后面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了知识和友谊。一个月的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我对气象知识的学习才刚刚开始,气象工作也才刚刚开始。作为一名气象人,要注重细节,强化责任心。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气象人,在以后的工作一定要加倍学习,多向前辈们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使命感,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把所学的新知识,所形成的新理念、新思路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适应“综合业务一体化、一岗多责”的要求。

2.气象信息员培训 篇二

“没有一流的人才,就没有一流的业务”,“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培训须先行”已经成为气象部门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共识,培训在现代气象人才培养中已发挥越来越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层气象部门是气象事业发展的基石,没有基层气象部门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气象事业的现代化,气象部门要在2020年率先实现现代化,气象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先行,为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一、“省-市-县三级气象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目的和意义

(一)党和国家对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培训工作的要求

中组部在《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发[2013年]8号)对基层干部队伍的培训工作明确提出了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规定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要切实负责本系统基层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大力建设和发展部门多层级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四川“省-市-县三级气象教育培训体系”是贯彻中组部文件精神指示,也是加强对四川基层气象部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中国气象局党组对加强基层气象部门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

中国气象局在《2013-2017年气象部门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进一步强调“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气象干部教育培训应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气象干部的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施教”。

(三)四川气象教育培训工作需进一步强化

1. 拓宽职工参训渠道,满足四川基层气象部门日益增长的培训需求

通过对四川省部分市县局的实地调研发现:基层气象部门领导和业务人员、管理人员都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尤其是在推进工作中,对新业务、新方法、新政策的培训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

2. 培训内容的普适性和本地性充分结合,提高培训效果

在调研中也发现,由于各市州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别很大,各市州职工综合素质高低不平,培训的个性化、本地化需求突出,国家级、省级培训项目的培训内容具有很强的普适性,但针对性还需因地制宜进行提高。

3. 加强培训工作管理,建设学习型组织

基层气象部门人少事多,工作任务繁重,工学矛盾突出,影响培训学习效果。建设省-市-县三级培训体系,加强对市州局培训工作管理,建立多方向、全方位的培训学习机制,促进基层气象部门学习型组织建设。

二、“省-市-县三级气象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思路

目前,基层气象现代化建设对基层气象部门人才队伍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基层气象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基层气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省-市-县三级气象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可充分发挥各级气象部门在培训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应有的作用,通过搭建省、市、县级各级气象教育培训组织管理机构,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能职责,集中省级培训优良资源,统筹省内培训工作,为四川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三、“省-市-县三级气象教育培训体系”的模型设计

(一)培训体系的基本内涵和模型

培训体系是指实施培训的组织机构、职责、方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诸多要素构成的整体,这些要素形成一套结构化的动态体系,能够在组织内部建立深层次的学习循环,不断提升组织的学习力,进而不断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中国气象局气象已在国家级这个层面上构建完善以中国气象局人事司牵头,干部学院+分院(省级培训中心)上下联动的培训体系,经过多年建设,已成为部门内外标杆型的培训体系架构,面向四川基层气象部门的“省-市-县三级气象教育培训体系”以此为模型进行设计。

(二)“省-市-县三级气象教育培训体系”的模型设计

参照中国气象局人事司、干部学院对全国气象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模式,结合四川省气象部门的实际情况,以四川省气象局人事处、四川分院为中心,在四川各市州局建设市级气象教育培训中心,在县局建设县级气象教育培训点(远程培训点),建立省-市-县三级的培训体系。

四、“省-市-县三级气象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目标

(一)成立三级气象教育培训机构

省级气象培训管理机构+市级气象教育培训机构+县级气象培训教学点。

(二)明确各级气象教育培训机构的职能职责

1. 省级气象教育培训组织管理机构

省级气象培训管理机构:统筹和管理“省-市-县三级气象教育培训体系”,对各市级气象教育培训中心的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协助市州局进行师资培养,积极开发特色培训项目,加强远程教学课件建设。

2. 市级气象教育培训机构

市级气象教育培训机构:负责在省局人事处和四川分院指导下承担本市州局内的“二次培训”、新技术、新业务应用培训及其他相关培训,严格管理所在市州的培训相关工作,按照规范的培训流程进行培训组织管理,确保培训覆盖面和培训针对性。对所辖县局培训教学点工作进行督导和考核。

3. 县级气象教育培训机构

县气象局培训教学点(远程教学点):加强远程培训能力建设,协助所在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人影作业人员培训、气象信息员培训等,推进县局学习型组织建设,配合四川分院进行体验式教学和培训评估等相关培训工作。

(三)制定《四川省“省-市-县三级气象教育培训体系”运行管理办法》

制定《四川省“省-市-县三级气象教育培训体系”运行管理办法》,确保三级培训体系能规范、有效运行。

五、“省-市-县三级气象教育培训体系”的运行保障

(一)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专职师资队伍建设:组建特色学科的师资团队,利用多种途径,加强骨干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建立跟踪培养机制,为中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通过各级各部门间的业务学习交流和开展教学工作经验交流会,提高培训专职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培训课程体系建设

按照中国气象局党组对气象事业发展的部署,将基层的主要培训领域分成“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预报预测、综合气象观测、信息网络与资料应用、气象综合管理”五个大类,结合各级气象部门业务和管理实际需求进行培训课程体系建设。

(三)远程培训能力建设

一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依托四川省气象部门办公系统或中国气象局干部学院远程教学网站,加强数字教室建设;

二是加强县局远程培训点建设;

三是培训精品课件库建设。

(四)制度建设

健全四川省气象职工继续教育登记制度,逐步建立职工培训基础档案,完善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制度,推进实施岗位持证上岗制度。

六、省-市-县”三级气象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困难

培训体系建设初期也遇到一些困难:一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存在要不要建立这样的培训体系的争论;二是培训环境及培训平台建设一次性投入经费较大,难以在短期内有效完成;三是我院现有专职培训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还不够高,对市州局兼职师资的培训指导还有一定差距。为有效解决这些困难,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思路逐年推进建设。

七、结语

综上所述,“省-市-县三级气象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有理论支撑,从实践操作上也可探索前行。加强三级培训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建设,建立适应四川气象事业发展的气象教育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切实提高面向四川省基层气象部门气象教育培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组部,2013.

[2]2013-2017年气象部门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国气象局,2013.

[3]徐尤峰,谢汉竹.电力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实践与创新中国电力教育[J].2008.2.

3.空管气象人员培训方法浅析 篇三

关键词:培训实施;培训方式;培训评估

1 概述

作为空管基层单位,本文就空管气象一线保障人员培训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便于实施有效的培训。

2 培训的目的和内容

在做培训之前,首先要确定培训的内容和目的,即要进行什么培训以及培训要达到的目的。针对工作实际,空管气象培训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新进人员的培训,另一种是针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对于第一种培训,目的是把刚出学校、不懂业务的人员培养成合格的气象保障人员,让他们完成角色转变,熟悉各种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熟练使用各种工作系统和工作设备,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这就需要对新进人员进行系统的岗前教育,让他们清楚作为一个空管人的自豪和责任,同时让他们清楚学校教育和在职培训的不同,学校教育是让他们有所知,在职培训是让他们掌握工作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培养好的工作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于新进气象人员,这一阶段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空管文化、安全理念、安全责任、规章制度、航空气象基础知识、各种工作系统的操作。对于新进气象设备保障人员,除了进行空管文化、安全理念、安全责任、规章制度等内容外,还应进行气象设备基础知识、维护维修方面的理论知识培训。对于第二种培训,目的是使在职人员得到提高,成为独当一面的气象保障骨干,这就要求组织培训的单位先做好调研,不能闭门造车,要深入工作一线,根据上一年的培训实施情况,结合本年度运行工作实际,明确培训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目的,年初制定好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随后的培训工作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开展。

3 培训对象

明确培训对象就是要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培训需要有的放矢,因此在制订具体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时,需要具体培训具体分析,这样教员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和培训,保证培训的效果。譬如对于新进气象人员的岗前培训,针对不同的个人特点,组织培训的单位应该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有的新进气象人员,气象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到单位后,可以直接进行空管职业道德培训、民航气象规章规范培训,再跟着教员学习工作流程、熟悉典型天气特点,作工作总结和天气总结,积累经验。有的新进气象人员气象基础知识欠缺,那就要从天气学原理、基本天气概念、天气模型讲起,尤其是一些转岗人员和支线机场的气象人员。而对于新进气象设备保障人员,岗前培训的任务就比较重,由于目前机场气象台设备保障人员短缺,不能分岗位值班,所以上岗人员必须获得自动气象观测设备保障、气象信息系统设备保障、天气雷达设备保障三个执照,而新进设备保障人员在学校学习侧重方向不同,或通信或电子或计算机技术,若让学计算机技术的新进设备保障人员去考天气雷达设备保障执照,在岗前培训时就要从电子基础开始学习。

4 培训教员

培训教员的选定主要依据的是培训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以及培训的成本。一般说来,教员应是具有一定的培训才能,即除了具有指定培训内容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表达及传授的才能。从2013年起,分局已经在各专业聘用了一些初级讲师,并推荐参加西南空管局组织的TTT培训,掌握了基本的授课技巧。对新进人员的理论培训,先期由在聘讲师承担,后期的岗位培训,采用师带徒的方式,由各岗位技术骨干承担。对于新进气象人员的岗位培训,由观测员、预报员轮流带,“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现在预报天气基本还是主观预报为主,每个预报员、观测员对天气的理解角度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新进气象人员把老预报员和老观测员的班都跟一遍,学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新进设备保障人员的岗位培训采取固定师傅的方式,全程跟班,熟悉设备手册、工作流程、日常维护、常见故障排除等。而针对在职人员的培训,例如重大故障或重大天气案例分析,一般是谁当班谁做教员,作为将要讲授的教员,亲历了当时的处置过程,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处置,自己下去找原因,查资料,做课件,在讲解过程中可能会有争议,这就要求做教员的同志必须充分准备。

5 培训方式

为了保证培训的效果,考虑使用什么样的培训方式是重要的。培训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可以通过讨论的形式,可以通过上课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师带徒、人跟人、手把手的形式。针对新进人员的培训,根据《民航气象人员培训大纲》按计划进行,先集中系统学习,再到岗位跟教员学习。考虑到新进人员刚从学校出来,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属于可塑期,带培的教员可以在休息时,同学员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聊聊生活,谈谈爱好,通过交流,引导新进人员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考虑到工作的运行周期及气象台自身特点,针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可以采取几种方式:一是坚持进行现场培训,一般是科室组织学习,侧重于日常业务技能的培训,例如气象预报室一般安排在每周三,这样不用给大家增加负担,安全讲评后进行业务学习,对于上一周的重大天气过程,由当日值班预报员主讲,大家再进行讨论。二是充分利用外出培训机会学习新业务、新知识,外出学习人员回来,派出单位组织二次培训,把培训效果最大化。三是注重同行业之间的交流,互相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微信、电子邮件、电话、交流会等形式互相交流学习,还可以依托地方气象部门,进行交流学习。

6 培训评估方式

为了使培训效果明显,必须建立评估机制。目前采取比较多的是考试的方式,用分数等级来进行简单的划分。其实针对不同的培训方式,可以采用灵活的评估手段,可以作一些调查表,可以模拟一些场景,考察受训人员的处置能力等等。针对不同的培训,组织单位应该设计不同的评估方式,使培训效果得到准确评估。对于时间较长的培训,还应分阶段进行评估,未达到预期目的或效果不明显的要从培训方式、教员、学员等多个环节查找原因,改进薄弱环节,促进培训。

4.农业气象测报业务系统培训教程 篇四

旬邑县气象局

窦慎

二〇一〇年三月

农业气象测报业务系统由系统管理(AgMOManage.exe)、农业气象测报数据编辑(AgMOEditor.exe)和农业气象测报数据应用服务(AgMOService.exe)三个主程序,以及相关的系统参数文件、输入与输出表单模板、数据库文件和系统帮助文档等组成。

1.1 使用AgMOManage

启动AgMOManage程序。从程序组“AgMODOS”中选择“AgMOManage”程序项,启动系统管理程序,实现用户管理、数据库维护、测站信息设置、土盒编码和作物参数、物候、畜牧、灾害等观测参数设置。

AgMOManage菜单与工具栏 :

首次使用,请使用系统初始默认的高级管理员(Admin)身份登录。从主菜单上选择“文件->登录”项或点击工具栏中【登录】按钮,进入用户登入界面:

从管理员栏中选择系统默认管理员为Admin管理员用户,输入密码(123456),点击【确定】按钮。然后建立一些用户,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分配的使用权限。

1.1.1 用户登录注册

使用具有管理员身份的账户登录(系统登入界面中仅列出管理员帐户名单)。从主菜单上选择“用户->登录”项或点击工具栏中【登录】图标按钮,进入用户登录注册界面.1.1.2 用户权限管理

以管理员身份登入后,选择“用户->用户管理”菜单项,或点击工具栏中【用户管理】图标按钮,显示“用户管理”对话窗:

增添:用户名“DSH”全名:“窦慎:设置为系统管理员,在权限栏对“管理员”“修改”“写入”“读取”进行打勾。

增添:用户名“LZM”全名:“李志民:设置为农气观测员,在权限栏对 “写入”“读取”进行打勾。

设置完成后点“应用”。1.1.3 测站信息的设置

首次使用必须设置本站的基本信息。

本地台站信息包括台站名称、区站号、经度、纬度、海拔高度、所属省份以及台站的人员信息,在观测数据的管理和应用中,经常使用这些信息。为了方便操作使用和避免操作失误而导致出现同一台站的数据记录存在不同的台站的信息,系统运行中将直接使用默认的本地台站信息资源。因此,要求各农业气象观测站在使用本系统对观测数据进行管理与应用时,事先必须创建本地台站信息表。

选择“设置->测站信息”菜单项,或点击工具栏中【测站信息】图标按钮,显示“测站信息”对话窗:

使用前,选中“编辑”项,出现 “√”标志方可编辑测站信息。首次使用时,从右上方的省会及相应的台站信息表中选择本测站的信息,自动添加海拔高度以上信息,手工添加以下信息后保存。1.1.4 测站土盒参数的设置

首次使用或更换、新增土壤测墒用的土盒时,必须进行本项设置。在录入土壤水分观测数据之前,做好土盒编码工作,创建土盒编码与土盒重量的对应关系。

选择“设置->土盒编码”菜单项,显示“土盒编码”对话窗: 注意:为了避免使用过程中土盒重输入、调用错误,建议作物地段土盒编码“小麦”编M,玉米编Y,水稻编S。固定地段编A/B 如小麦地段水分用盒,首先在“自动生成”栏内“编码特征”中填M,土盒个数选20,点新添一组,再找新添组的M001,按实际称量值修改盒重。修改完后保存。

1.1.5 农业气象观测数据极值初始化

首次使用必须进行各类观测数据极值的初始化工作,在进行观测数据录入过程中,其极值将被新的观测数据动态更新。初始化农业气象观测数据(数值型)的极大值和极大小值,自动生成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的极值数据库,并在今后数据的录入中不断自动更新完善。极值数据库可以控制观测数据输入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操作失误而输入超出范围的数据。

选择“设置->观测数据极值设置->作物、土壤水分、自然物候或畜牧气象”菜单项,分别进入各类观测数据极值的设置界面,如“作物生育观测与生长量测定极值数据编辑”对话窗,进行修改,也可对原数据不作修改。

1.1.6 修改观测参数

与观测项目相关的参数设置。系统默认的参数是根据《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制定的,本地对于作物、土壤、物候和畜牧的观测有特殊规定或需求时,可以修改这些参数,包括作物观测参数、植物动物名称、植物物候期、牧草名称、牧草发育期、灾害名称、气象水文现象。

从AgMOManage模块的“设置->观测参数”菜单下选择相应的参数设置项目:

1.1.6.1作物参数

关于《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中的常规的作物观测项目&大田调查项目的各项观测规定。下表为没有生长量观测的冬小麦、春玉米观测项目&大田调查项目的各项观测规定。

1.1.6.2 植物动物名称

从程序组“AgMODOS”中选择“AgMOManage”项,启动系统管理程序,并以管理员身份登录系统。选择菜单“设置->观测参数-植物动物->植物动物名称”项,显示“植物动物名称”对话窗:

1)浏览项目内容。操作“操作命令”栏下的【第一个】、【最后一个】、【下一个】和【上一个】按钮查看植物动物的名称、科别、类别和学名等内容。

2)修改项目内容。操作【修改】、【保存】和【放弃】按钮实现修改、保存项目。

3)添加项目。操作【新增】、【保存】和【放弃】按钮实现添加和保存项目。

1.1.6.3 植物物候期

从程序组“AgMODOS”中选择“AgMOManage”项,启动系统管理程序,并以管理员身份登录系统。选择菜单“设置->观测参数-植物动物->植物物候期”项,显示“植物物候期”对话窗:

1)浏览项目内容。操作“操作命令”栏下的【第一个】、【最后一个】、【下一个】和【上一个】按钮查看植物科别、物候期名称和子物候期集(名称列表,以半角逗号“,”分开)。

2)修改项目内容。操作【修改】、【保存】和【放弃】按钮实现修改、保存项目。3)添加项目。操作【新增】、【保存】和【放弃】按钮实现添加和保存项目。1.1.6.4 灾害名称

从程序组“AgMODOS”中选择“AgMOManage”项,启动系统管理程序,并以管理员身份登录系统。选择菜单“设置->观测参数-灾害名称”项,显示“灾害名称”对话窗:

1)浏览项目内容。操作“操作命令”栏下的【第一个】、【最后一个】、【下一个】和【上一个】按钮查看主要农业灾害类别和灾害名称集(名称列表,以半角逗号“,”分开)。

2)修改项目内容。操作【修改】、【保存】和【放弃】按钮实现修改、保存项目。3)添加项目。操作【新增】、【保存】和【放弃】按钮实现添加和保存项目。1.1.6.5 气象水文现象

从程序组“AgMODOS”中选择“AgMOManage”项,启动系统管理程序,并以管理员身份登录系统。选择菜单“设置->观测参数-气象水文现象”项,显示“气象水文现象”对话窗:

1)浏览项目内容。操作“操作命令”栏下的【第一个】、【最后一个】、【下一个】和【上一个】按钮查看植物科别、物候期名称和子物候期集(名称列表)。

2)修改项目内容。操作【修改】、【保存】和【放弃】按钮实现修改、保存项目。3)添加项目。操作【新增】、【保存】和【放弃】按钮实现添加和保存项目。

第二章 农气簿管理

2.1 农气簿记录编码规则

记录簿编码是同类观测数据记录的唯一识别符,各类观测数据的记录簿封面中“记录簿编码”段与储存该类观测数据的数据库中的“记录簿编码”字段是一一对应的。记录簿编码由系统自动生成的13位编码,根据不同类别的观测数据采取两种不同的编码方式:

2.1.1作物类的编码

在作物生育状况观测记录簿和作物生长量测定记录簿中,记录簿编码由区站号、和作物编码组成。前5位为“区站号”数字;第6-9位4位为“”值;第10-11位2位为“作物名称”编码,由系统参数数据库中的作物参数表的作物内容确定;第12位为“品种类型”编码,按“品种类型”组合列表中的顺序位置决定;第13位为“品种熟性”编码,按“品种熟性”组合列表中的顺序位置决定。

2.3.2其他类的编码

在土壤水分、自然物候、畜牧气象的观测记录簿中,记录簿编码由区站号、和顺序编码组成。前5位为“区站号”数字;第6-9位4位为“”值;第10-13位4位的“顺序编码”由数据库中的同站、同的记录所决定,即若某站某的第一个记录的“顺序编码”部分为“0000”,则同站同的第二个记录的“顺序编码”部分为“0001”,依次类推...。

2.2 创建农气簿

通过农气簿封面管理方式,建立观测对象的基本信息及其观测数据记录的索引。因此,在观测数据录入之前,必须为之在农气簿封面中建立其相应索引档案,产生记录索引编码、记录名称以及保存该观测对象的基本属性数。根据《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制定的观测内容,分为作物、土壤水分、自然物候和畜牧气象四大类观测对象,设计相应的4个簿封面记录管理模块:

2.2.1 创建作物观测记录簿

1)从程序组“AgMODOS”中选择“AgMOEditor”程序项,启动农业气象测报数据编辑程序。2)先以具有“修改”权限的账户登录。从水平菜单中的选择“农气簿->管理->作物”项:

显示“作物观测记录簿管理”对话窗:

观测记录簿管理对话窗划分为三个功能区,上方的“浏览状态”区,显示记录簿中记录内容细节;中间的“属性”区,提供对数据库数据编辑;下方的“操作命令”区,提供数据库操作的功能命令按钮。——浏览状态:以列表方式显示农气簿封面记录的所有内容和数据录入状态。——属性:以文本编辑框和组合列表形式显示农气簿封面记录的内容。在“新增”和“修改”状态下,“编辑状态”栏中的大部项目处于有效状态,可以直接对各段的内容进行编辑。其中,测站相关信息、“修改次数”、“首次修改时间”和“最后修改时间”的内容由系统确定,操作员不能进行修改。

——操作命令:提供数据库记录指针移动命令(【第一个】、【最后一个】、【下一个】和【上一个】按钮)和数据库记录执行命令(【新增】、【删除】、【修改】、【保存【和【放弃】按钮)。

3)观测记录簿管理操作流程。——新增簿记录

在录入观测数据之前,先为之的数据库储存空间申请相应的记录编码,建立一条索引记录,并保存相关的基本信息,如给记录簿中该记录命名、保存创建的时间、修改的次数等信息,详见“属性”栏中项目。

在“操作命令”栏中点击【新增】按钮,“属性”栏中允许编辑的项目由无效状态转变为有效状态,等待操作员输入或选择操作,填写各项内容,并确定检查无误后,点击“操作命令”栏中的【保存】按钮,保存新建立的记录;若点击【放弃】按钮,则不保存新输入的数据,返回等待状态。

“属性”栏中的有关项目要求如下:

“作物名称”、“作物品种”、“作物熟性”、“栽培方式”、“”等项目可以直接从相应的组合列表框中选择或由键盘输入,无内容输入“/”,不可“空白”; “记录簿编码”由系统根据有关参数所决定而产生,操作员不能进行编辑。请参照“3.1农气簿编码规则”;

“记录簿名称”可自动产生。双击“记录簿名称”文本编辑框,自动产生由“”+“台站名称”+“作物名称”+本类数据特征名称组成的字符串,但操作员可进行修改;

“修改次数”、“首次修改时间”和“最后修改时间”的内容由系统确定,操作员不能进行编辑。—— 修改簿记录 当创建了某观测数据记录簿的记录后,若还没有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录入观测数据,则系统允许修改其内容;若该簿记录已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录入观测数据,则系统发出警告:

此时,系统只允许修改与“记录簿编码”的无关的内容;若修改与“记录簿编码”有关的项目后并进行保存操作,系统将发出警告,不保存修改的数据:

在“浏览状态”栏中的簿记录列表中,移动光标选择要修改的项目,或在“操作命令”栏中点击记录移动按钮,如点击【第一个】、【下一个】、【上一个】和【最后一个】按钮,则在“属性”栏中的各项内容将随之改变;当确认选择好要修改的簿记录后,点击“操作命令”栏中的【修改】按钮,进入编辑状态;当编辑完毕,点击【保存】按钮,则保存修改后的记录;若点击【放弃】按钮,则放弃修改,返回等待状态。—— 删除簿记录

未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录入观测数据的簿记录可以直接删除;但已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录入观测数据的簿记录不能做删除操作,系统发出警告:

3.2.2 创建土壤水分测定记录簿

1)从程序组“AgMODOS”中选择“AgMOEditor”程序项,启动农业气象测报数据编辑程序。2)先以具有“修改”权限的账户登录。从水平菜单中的选择“农气簿->管理->土壤水分”项:

显示“土壤水分测定记录簿管理”对话窗:

观测记录簿管理对话窗划分为三个功能区,上方的“浏览状态”区,显示记录簿中记录内容细节;中间的“属性”区,提供对数据库数据编辑;下方的“操作命令”区,提供数据库操作的功能命令按钮。3)观测记录簿管理操作流程。——新增簿记录

在录入观测数据之前,先为之的数据库储存空间申请相应的记录编码,建立一条索引记录,并保存相关的基本信息,如给记录簿中该记录命名、保存创建的时间、修改的次数等信息,详见“属性”栏中项目。在“操作命令”栏中点击【新增】按钮,“属性”栏中允许编辑的项目由无效状态转变为有效状态,等待操作员输入或选择操作,填写各项内容,并确定检查无误后,点击“操作命令”栏中的【保存】按钮,保存新建立的记录;若点击【放弃】按钮,则不保存新输入的数据,返回等待状态。

“属性”栏中的有关项目要求如下:

“地段类型”、“作物名称”、“作物品种”、“作物熟性”、“栽培方式”、“”等项目可以直接从相应的组合列表框中选择或由键盘输入,无内容输入“/”,不可“空白”; “记录簿编码”由系统根据有关参数所决定而产生,操作员不能进行编辑。请参照“3.1农气簿编码规则”。当地段类型选择“作物观测地段”时,“记录簿编码”将按作物观测的编码方式:

而选择“固定观测地段时”,“记录簿编码”将采取带具有特征码“9”的顺序编码方式:

“记录簿名称”可自动产生。双击“记录簿名称”文本编辑框,自动产生由“”+“台站名称”+“作物名称”+本类数据特征名称组成的字符串,但操作员可进行修改; “修改次数”、“首次修改时间”和“最后修改时间”的内容由系统确定,操作员不能进行编辑。—— 修改簿记录

当创建了某观测数据记录簿的记录后,若还没有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录入观测数据,则系统允许修改其内容;若该簿记录已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录入观测数据,则系统发出警告:

此时,系统只允许修改与“记录簿编码”的无关的内容;若修改与“记录簿编码”有关的项目后并进行保存操作,系统将发出警告,不保存修改的数据:

在“浏览状态”栏中的簿记录列表中,移动光标选择要修改的项目,或在“操作命令”栏中点击记录移动按钮,如点击【第一个】、【下一个】、【上一个】和【最后一个】按钮,则在“属性”栏中的各项内容将随之改变;当确认选择好要修改的簿记录后,点击“操作命令”栏中的【修改】按钮,进入编辑状态;当编辑完毕,点击【保存】按钮,则保存修改后的记录;若点击【放弃】按钮,则放弃修改,返回等待状态。—— 删除簿记录

未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录入观测数据的簿记录可以直接删除;但已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录入观测数据的簿记录不能做删除操作,系统发出警告:

2.2.3 创建自然物候观测记录簿

1)从程序组“AgMODOS”中选择“AgMOEditor”程序项,启动农业气象测报数据编辑程序。2)先以具有“修改”权限的账户登录。从水平菜单中的选择“农气簿->管理->自然物候”项:

显示“自然物候观测记录簿管理”对话窗:

观测记录簿管理对话窗划分为三个功能区,上方的“浏览状态”区,显示记录簿中记录内容细节;中间的“属性”区,提供对数据库数据编辑;下方的“操作命令”区,提供数据库操作的功能命令按钮。3)观测记录簿管理操作流程。——新增簿记录

在录入观测数据之前,先为之的数据库储存空间申请相应的记录编码,建立一条索引记录,并保存相关的基本信息,如给记录簿中该记录命名、保存创建的时间、修改的次数等信息,详见“属性”栏中项目。

在“操作命令”栏中点击【新增】按钮,“属性”栏中允许编辑的项目由无效状态转变为有效状态,等待操作员输入或选择操作,填写各项内容,并确定检查无误后,点击“操作命令”栏中的【保存】按钮,保存新建立的记录;若点击【放弃】按钮,则不保存新输入的数据,返回等待状态。

“属性”栏中的有关项目要求如下:

“记录簿编码”按顺序编码方式产生,操作员不能进行编辑。请参照“3.1农气簿编码规则”;

“记录簿名称”可自动产生。双击“记录簿名称”文本编辑框,自动产生由“”+“台站名称”+“作物名称”+本类数据特征名称组成的字符串,但操作员可进行修改;

“修改次数”、“首次修改时间”和“最后修改时间”的内容由系统确定,操作员不能进行编辑。—— 修改簿记录

当创建了某观测数据记录簿的记录后,若还没有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录入观测数据,则系统允许修改其内容;若该簿记录已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录入观测数据,则系统发出警告:

此时,系统只允许修改与“记录簿编码”的无关的内容;若修改与“记录簿编码”有关的项目后并进行保存操作,系统将发出警告,不保存修改的数据:

在“浏览状态”栏中的簿记录列表中,移动光标选择要修改的项目,或在“操作命令”栏中点击记录移动按钮,如点击【第一个】、【下一个】、【上一个】和【最后一个】按钮,则在“属性”栏中的各项内容将随之改变;当确认选择好要修改的簿记录后,点击“操作命令”栏中的【修改】按钮,进入编辑状态;当编辑完毕,点击【保存】按钮,则保存修改后的记录;若点击【放弃】按钮,则放弃修改,返回等待状态。—— 删除簿记录

未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录入观测数据的簿记录可以直接删除;但已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录入观测数据的簿记录不能做删除操作,系统发出警告:

2.3 修改与删除农气簿

创建作物、土壤水分、自然物候和畜牧气象各类观测记录农气簿后,若未进行相关的观测数据录入工作,可以对“农气簿”的内容进行修改或删除,记录编码也将发生变化,但已录入观测数据的农气簿将不允许修改或删除。

1)例如修改农气簿-1中的“2003年郑州农业气象实验站冬小麦生育状况观测记录”观测记录,系统检测未录入数据。可以点击【修改(E)】按钮进行修改,再点击【保存(S)】按钮保存修改后的数据:

2)又如修改农气簿-3中的“2001年郑州农业气象实验站自然物候观测记录”观测记录,系统检测到已录入观测数据。操作时系统发出警告提示:

即使修改了某些项目,如也无法保存:、三、数据的录入

3.1 作物观测录入

观测数据录入模块以农气簿记录表单的形式输入的各类观测数据中。该模块要求具有“写入”权限以上的操作员才能操作。对于作物、土壤水分、自然物候和畜牧气象四大类观测数据的录入方法基本一致,从以下几个过程开始:

1)从程序组“AgMODOS”中选择“AgMOEditor”程序项,启动农业气象测报数据编辑程序。2)从水平菜单中的“用户”菜单下选择“登录”项,或点击工具条上的【登录】图标按钮,并以“写入”权限以上的用户身份登录系统。

从水平菜单中的“农气簿”菜单下选择“打开”项,或点击工具条上的【打开农气簿】图标按钮,出现以树目录结构形式展示农气簿记录情况的“农气簿管理”窗体: 以下进入软件分步说明。

四、数据上传

4.1:进入数据服务模块,登录后点击生成——观测数据上传文件——农业气象观测要素

打开后进入下一页面:

点选项,进入

第一次上传时,在“编报参数”栏除第一个框外全打勾,同时填写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同时根据你上传的内容在“规定上传要素”栏内选要上传要素前打勾。

特别要注意右边初始日期的选择,要修改初始日期,在“重置初始日期”前框内打勾,修改“制作日期”然后点击浏览上传文件。

右 点击右下角编报,机子自动编报:进入下一页面:

如果没有新的数据文件,则出现以上内容,如有则生成上传文件。4.2.1 农旬月报观测要素上传

4.2.1.1 在自动站编报后读取报文数据。首先在自动站机上点击“气象旬月报”编报生成文件。然后打开“SSMO 2004”进入“SYNOP”目录下,寻找生成的报文文件,下载到农气机子,执行下列操作:

生成如下格式

点编报:生成上传文件,点浏览上传文件,可查看生成文件。3.2 传输路径的设置:

打开“生成”点击“观测数据传输”,出现下列对话框

首先设置FTP路径:我省为172.23.64.20,用户名:dqt,密码dqt 远程路径暂未定。设置好后对要上传的文件进行添加:

添加完毕点连接:

主机连通后左下角会出现:

再点击上传,出现以下对话框:

5.气象信息员队伍发展概况 篇五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 2010年08月06日 15:08:00

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农村、社区、厂矿、学校等基层一直是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央气象局召开全国气象工作会议,提出在农村组建民办气象机构。按照“自愿、自建、自管、自用”的原则,在人民公社建立气象哨,在生产队建立气象组,承担观察记载、天气预报传播、灾情收集和开展气象知识普及和宣传等任务,为农业生产服务。可以说,当时气象哨的工作人员就是现在气象信息员的前身。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曾多次分别就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作出重要批示。200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49号)明确提出“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设立乡村气象灾害义务信息员,及时传递预警信息,帮助群众做好防灾避灾工作”。同年9月,在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大会上,回良玉副总理再次强调指出“建立学校、医院、车站、码头、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气象灾害应急联系人和乡村气象灾害义务信息员队伍,加强气象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协助组织和指导群众采取科学避灾措施”。为进一步落实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2007年底,《中国气象局关于发展现代气象业务的意见》(气发〔2007〕477号)提出建立城乡气象灾害防御网络“在城市各社区、街道、企事业、学校、车站、码头、港口、医院等重点单位设置1名气象应急联系人。在各乡镇建立1名兼职气象协理员,下属每个行政村设1名气象信息员”。当年,部分省已经开始尝试乡镇气象协理员、村屯信息员队伍建设。

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国气象局继续把服务“三农”作为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健全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在全国各省(区、市)全面铺开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基层灾害防御队伍的管理和培训,积极推进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

气象信息员主要承担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和传播以及气象灾情的收集和上报,协助开展气象灾害科普宣传,协助完成本地气象设施的维护,协助观测和报告本地特殊天气现象,参与制定本地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协助群众做好防灾避灾工作,协助开展气象灾情调查评估,协助收集反馈气象服务效果、需求和建议等工作。此外,安徽、四川、陕西、贵州和甘肃等省的部分信息员还协助传播农业气象知识,为当地农经网收集各类信息;山东等省具有资质的部分信息员还协助当地完成气象执法检查, 协助进行本区域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安全检测、防雷工程竣工验收等项工作。

目前基层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建设十分迅速。但是,如何让这支庞大队伍持续、稳定地运行下去,增强气象信息员队伍的气象意识,提高他们的气象科技素质,发挥他们在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作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各级气象部门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气象信息员队伍管理思路,取得明显实效。

一是完善气象信息员队伍管理机制。气象信息员队伍松散、庞大,特别是各乡镇和村的信息员大部分由乡镇、村干部担任,属于外部门编制,没有约束力,管理上存在难度。为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管理,各级气象部门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灵活的用人机制,凝聚各类群体力量,发展壮大信息员队伍;另一方面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把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纳入地方政府防灾减灾建设体系,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投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壮大队伍。中国气象局正在出台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管理的指导性意见,各地气象部门为规范对气象信息员的管理,制定了地方性管理办法。北京等24个省(区、市)气象部门已经联合当地政府部门制定了省级气象信息员管理办法,吉林、贵州、云南和青海4个省正在制定或修改完善中。

二是加大气象信息员培训力度。各省(区、市)气象局已相继启动培训工作,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了集中培训和远程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信息员培训。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气象信息员接受培训的比例约在28.2%左右,仅辽宁、上海和云南3省市的信息员培训比例达到90%以上,但上海和云南的信息员人数较少。而吉林、江苏、山东和湖北4省区气象信息员人数都在2万人以上,但接受过培训的比例一般不足20%。为配合气象信息员的培训工作,中国气象局组织统一编写了《气象信息员工作手册》和《气象信息员知识读本》培训教材;内蒙古等12个省(区、市)还专门编写本地气象灾害及防御知识的培训教材。国家财政部划拨了1000万元的经费支持,专门用于2009年10个试点省(区、市)的气象信息员培训工作。随后,各地气象部门将根据本地的防灾减灾特点,编写地方培训教材,开展气象信息员的轮训。

三是建立健全气象信息员激励机制。气象信息员选用基于自愿原则,是完全义务的,没有固定报酬。为调动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各地已经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定期对信息员进行评比考核,建立奖惩机制,激励信息员以更高的热情去开展工作。各地对信息员的考核和奖励方式主要有:(1)对认真负责、工作成绩突出,及时传递预警信息、主动报送气象灾害情况的信息员,向当地政府推荐给予表彰并直接给予物质奖励;(2)根据信息报送量给予适当的通讯和交通补助;(3)定期评选优秀气象信息员,颁发荣誉证书;(4)免费提供天气预报短信,赠送《气象知识》和《中国气象报》等;(5)向当地应急办推选优秀志愿者;(6)按照灾情上报的次数进行奖励,提供有价值灾情有报酬;(7)提供学习气象知识、观摩气象现代化建设及参观工作流程的便利等。目前对气象信息员的工作主要是以奖代补,调动整个信息员队伍的积极性,稳定气象信息员队伍。

四是探索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新方式。当前,构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必须有效整合各类农村信息服务站,联合各个部门,实现多站合一,充实农业信息服务人员,建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机构,把信息与防灾减灾、信息与农业生产、信息与科技、信息与文化、信息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村信息服务的集约化发展。2008年,中国气象局和安徽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气象为安徽农村改革发展服务合作协议》,按照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合作参与、气象部门具体实施的原则,以安徽农网、安徽先锋网和气象信息服务站等信息平台为基础,整合各类农村信息服务资源,充实农村信息服务内容,拓宽信息服务领域,建设多站合一、一站多能、一人多责的农村信息服务站,构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这一做法得到了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将逐步推广应用。

6.气象信息 篇六

内部资料春运天气专题服务仅供参考

(2012第14期)撰稿 范其平

签发 赵海林 舟山市气象台

一、节前和春节假期天气展望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综合分析,预计今天阴天为主,有时有小雨,今天半夜以后逐渐由雨转为雨夹雪或雪,降雪天气可能对道路交通特别是山间道路交通产生一定影响,23日(初一)转阴天,24日(初二)又将出现小雪天气,25日(初三)天气转好,长假后期我市以多云为主。受冷空气影响,气温将逐渐下降,春节长假期间我市气温将比近期明显偏低,22-25日最低气温大约在1-3℃。26-27日受辐射降温影响,最低气温在0~-2℃,有薄冰。今天、明天舟山沿海有9级,近外海渔场有9-10级偏北大风过程,海上风浪较大,对岛际交通将产生一定影响,需引起相关部门注意。23日风力减弱到7-8级,24-25日有弱的冷空气补充影响我市,沿海仍将有7-8级大风。

二、周边天气概况

受冷暖气流共同影响,预计今天、明天长江流域的江苏和安徽南部、湖北、湖南、浙江和江西等地区将出现大范围的中到大雪,局部大到暴雪,气温明显下降,大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将降至0℃以下,将出现较大范围的积雪和道路结冰;23-24日主要降雪区南压至长江以南的湖南、浙江和江西等地,25日起上述地区雪渐止转阴到多云,26-27日以晴好天气为主。我国华南地区节前和春节长假期间将持续维持阴雨天气。年前和春节初期的天气对出行不太有利。

三、逐日天气和舟山沿海风力预报

1月21日:阴天,有时有小雨,半夜起转雨夹雪,5~8℃,偏北风6-7级,阵风8级增强到7-8级,阵风9级。

1月22日(除夕):阴有雨夹雪或雪,3~6℃,偏北风7-8级,阵风9级。1月23日(初一):阴天,2~4℃,偏北风6级,阵风7-8级。1月24日(初二):阴有小雨夹雪或雪,1~3℃,偏北风6级,阵风7-8级。1月25日(初三):阴转多云,1~6℃,偏北风6-7级,阵风8级。1月26日(初四):多云到晴,-2~8℃,有薄冰,北到西北风5-6级,阵

风7级。

1月27日(初五):多云,0~9℃,有薄冰,东北风5-6级,阵风7级。1月28日(初六):多云到阴,2~8℃,偏北风6-7级,阵风8级。

7.气象信息员培训 篇七

1 气象信息在各大媒介中的特点

1.1 书面邮寄和传真

这是一种最早最基本的气象信息传播方式, 但至今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主要是为各级政府和农林水、交通、铁路、航运等重点部门的指挥、生产决策服务。优点是可以根据服务对象的生产实际及面I临的天气情况, 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产品产品可以比较详实、全面, 不足之处是传播速度较慢, 服务对象的数量也十分有限。

1.2 报纸、书刊

报纸、书刊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信息传媒之一。它的优点是覆盖人群广, 信息内容比较丰富;若版面允许时, 可附加气象图表, 撰写气象科普知识等, 便于读者详细阅读并保存。但它也存在传播速度慢, 满足不了受众对气象信息的时效要求等不足。

1.3 广播电视

这是一种覆盖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气象信息传播方式, 是当今公众气象服务的主导方式, 但它有时效性, 不能随时发布。

1.4 气象专用警报广播

气象部门通过专用的无线频率 (149.875MHz) 广播气象信息, 而用户则通过专用的警报接收机收听。优点是可以及时快速地将气象信息传给用户, 但它却存在需购买专用的接收机, 广播的发射、插转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目前这种广播方式在山西省已基本被淘汰。

1.5 声讯电话

全国统一号码“12121”电话气象信息服务已成为气象信息传播的又一重要方式。全省各市县均开通了“12121”电话, 它以新颖丰富的内容, 贴近社会大众的服务方式, 全天候滚动播送最新气象信息, 使市民得以和气象专家零距离接触。其优点是用户可随要随打, 内容十分丰富,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无法主动向用户发送信息。

1.6 计算机互联网

专门设计的气象网络信息平台, 友好的操作界面, 有针对性的气象预报显示, 在工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等无数个重大决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集报纸、电话、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具有许多特殊的功能。它可传播视频图像、语音、文字、表格、图形等信息。

2 手机气象短信息的优势

1) 到达率、浏览率高, 全新直投式媒体, 弥补传统几大媒体的空白。对信息而言, 第一重要的就专门设计的气象网络信息平台, 友好的操作界是能被看到, 手机是个人珍爱的随身媒体, 收到短信时每个人都要先看一眼。因此, 短信的到达率和浏览率是一致的, 精确锁定消费者100%阅读率。它不像电视、广播错过了时间或一闪而过看不清楚内容, 而报纸还需要去购买, 网络也需要花费时间去上网。而手机气象短信的最大特性是直达接收者手机上, 确保“一对一”传递信息, 强制性记忆, 保证100%阅读率。

2) 精致突出, 印象深刻。手机接受短信为70个字符, 因此内容要求精炼、突出, 不能做大篇幅的详细介绍。而报纸、网络上的气象信息虽然版面大、内容多, 但读者一般不会细看, 最多只是看看标题或主题, 如果和自己有关才会认真地看下去, 由于手机具有专有性, 个人收到短信时会更关注些, 因此会让人们更为深刻。

3) 发布时间灵活, 时效性强。气象短信可以随时发布, 没有时间限制, 而当手机收到短信后, 即使当时无暇查看, 空闲时还可以浏览。比一闪而过的电视、浩如烟海的报纸、网络等具有更优越的时效性, 同时还可以储存或转发给需要的人。

4) 针对性强。气象短信可根据不同的行业需求制定不同的产品内容, 并通过短信的形式轻松传面, 有针对性的气象预报显示, 在工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等无数个重大决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集报纸、电话、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具有许多特殊的功能。它可传播视频图像、语音、文字、表格、图形等信息。递到客户手中, 以求最大程度提升客户的需求欲。

5) 价格低廉, 每条短信包月仅需3元人民币, 用户既能每天按时收到所需的气象信息, 且成本低、速度快。

3 小结

手机短信气象服务平台作为气象信息发布的又一媒体, 为山西省的防灾减灾、为企业安排生产经营活动, 指挥调度、趋利避害, 预防和减轻各种气象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提高经济效益, 提供了及时、准确、便捷的气象信息服务;手机气象短信在成为公众气象服务重要手段的同时, 也成为气象预警的重要途径, 并在防灾减灾中发挥出日益突出的作用。

现在, 我们为了进一步拓宽气象信息服务领域, 还对天气预报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从增强服务内容的针对性和服务方式的灵活性、多样性开展了多种精细化的气象服务产品, 如为电力部门、高速公路管理部门、铁路部门、保险公司等行业提供了专业性气象预报, 我们已把农业气象信息通过短信的方式发送到了农民手中, 推广到了田间地头。现在, 手机短信正在为各行各业的决策服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要:手机气象短信是一种具有新闻性的通俗化、人性化的气象服务产品, 它具有传输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点, 使气象信息能够更快捷、更及时、更准确、更经济地传递给社会各行各业, 能够更多、更广泛、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服务于人民群众生活。本文从气象信息传播的效果人手, 阐明了气象短信在气象信息传播中的优势。

8.成人气象继续教育培训的有效实施 篇八

摘 要:成人继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教育培训,以气象部门新业务地面高空一体化培训为实例,从培训项目的设计、培训项目的实施、培训教学的亮点及培训项目的评估等方面对培训项目设计的针对性及有效实施进行实践探索。

关键词:教育培训;有效实施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十八大以来,对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干部教育培训新常态下,气象部门将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设计并组织实施提升综合能力和新业务新知识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不断加强。

一、培训项目的设计

(一)培训需求调研

加强培训需求调研,要综合考虑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个人需求。找到培训对象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之间的差距,通过培训项目的设计、教学计划的编制及培训,缩短两者之间差距。地面高空一体化培训集上述三层需求而开发设计。中国气象局以十八届三年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为指导,制定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全面深化气象改革重大部署。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一体化是气象现代化、观测自动化发展的趋势;是地面高空观测业务一体化实施台站工作岗位的需要,台站人员掌握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地面高空观测业务一体化的进程和岗位要求。

(二)教学计划编制

教学计划依据一定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编制,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指导教学和教育活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文件。成人继续教育教学计划虽然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计划有所不同,但其教学计划同样是决定教学内容和教育活动的基本文件。气象部门继续教育培训在实践中,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编制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形成了本部门继续教育教学计划编制要素及特点。

培训目标明确、培训对象强调针对性、培训内容依据培训目标采用模块化课程设置、培训方式注重成人教育规律和成人学习特点、培训时间结合培训对象与培训内容确定、教师选配采用开放式与多元式相结合、教材主要根据培训目标自主编写实效性讲义、考试考核采用多元评价机制。

(三)地面高空一体化教学计划编制

培训内容:培训引言、高空气象观测前沿与综述、高空气象观测基础与业务规范、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实习实训等教学模块。

培训方式方法:综合采用课堂讲授、操作演示、实习实训、个例分析、体验式教学、研讨交流等多种培训方式方法。

培训目标:熟悉高空气象观测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质量控制,掌握高空气象观测系统的日常维护和常见故障维修的基本技能,熟悉高空、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掌握地面、高空观测规范,初步具备从事地面高空观测业务一体化工作的能力。

培训对象:从事过地面观测业务,即将从事地面高空观测一体化的观测人员。培训对象的针对性保证了受训者业务基本知识在一个水平上,便于培训教学的有效性开展。

培训时间:20天(每周6个教学工作日,8学时/日,总学时144学时)。

二、培训项目的实施

地面高空观测业务一体化培训是气象部门面向全国的性特色业务培训项目,从项目开发到实施再到评估全过程引入项目管理机制,实行动态化管理。

(一)培训管理

注重入学教育、加强教学引导、明确培训目标;教师依据教学计划备课,认真传授知识;发挥班委作用,实现学员自主管理;实习实训环境优化,实习实训实效显著;学员培训第一手培训资料收集整理,建立培训档案。

(二)教师选配

采用多元开放式培训,教师选配包括课堂授课教师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教师既有中国气象局职能司和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专家和领导又有气象业务单位一线业务骨干、气象仪器厂家工程师、湖南分院专职授课教师及地面高空台站观测人员的实习实训教师。整个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层级高,注重加强业务科研单位与培训机构之间优秀人才的交流协作,发挥专家学者、仪器厂家业务技术专家、一线业务骨干在气象新业务培训中的作用。

(三)培训学习

开辟“学习园地”,开设学习体会、学员心声、个例交流等栏目供学员学习交流;建立班级QQ群,将教师课件、“两个带来”、座谈研讨小结等学习资料上传,分享学习资源、工作经验;创办《学习简报》,开设重返校园、理论课堂、实习实训、交流研讨、体验式教学、文体活动、培训心得等板块,展示培训成果,同时,通过搭建的交流平台,学员自主学习,在线交流。

三、培训教学的亮点

(一)开展个性化的多样实训

1.量身制定实训方案

对不同需求学员进行定制化实习指导。如有的学员准备阶段时间掌握不准、操作程序复杂、精度要求高、心理紧张等现象,安排学员观测跟班、观摩,训练学员动手操作。

2.实训采取小班教学

全班分组、小组分工、分别轮番进行不同内容的操作演练。每组配备2名教师指导实习,确保每一位学员都能独立完成4~5个班次的探空值班操作。

3.业务跟班纳入实训

对有一定基础、单位马上要开展业务运行的学员,安排指导教师,采用一对一反跟班方式培训,训练学员单独完成全套探空值班流程,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二)有针对性开展个例教学

个例教学与个例点评。教师利用长沙站及其他台站日常值班中的突出问题,结合教学计划,开发教学个例,内容涵盖业务操作流程、雷达、仪器、预审等方方面面。充分利用學员的教学资源,学员相互之间开展个例研讨、教师点评、学员互评。

(三)制作课件上传远程平台

精心制作动态教学课件。利用动漫、图片,通过多媒体向学员播放讲授,让学员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全景实录课堂授课内容。编制36个48学时的远程教学课件,上传远程教学平台,便于基层业务人员根据自身需要,个性化地选择学习资源,扩大培训学习群体。

四、培训项目的评估

(一)学员对象

举办2期地面高空一体化试点培训班,来自全国25个省区的84名一线业务人员参加了培训。本科以上学历占73.8% 、气象类专业占85.7% 、中级职称以上占46.4%,学员整体年轻、专业素质较高、求知欲强,培训教学中提出了许多探讨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个例资料,给的教学和培训带来了很多启发(见表2)。

(二)模块设计

理论讲授。培训内容设计与课程模块设置是实现培训预期目标的关键。在地面高空观测业务一体化特色培训项目开发阶段,就地面与高空观测人员业务、岗位与实践经验的差别,课程模块和主体课程均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主体课程为高空气象观测基础模块和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模块。熟练掌握高空气象观测业务操作流程、常规高空气象观测规范和规章制度;全面学习软件使用、常见故障维护维修、数据处理及报文编制。目的在于紧密结合工作需要和实际,系统全面掌握一体化观测业务流程,符合岗位上岗要求。

1.个例点评

地面高空观测业务一体化培训,针对培训对象与培训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师生个例研讨点评占10%。既有学员带来的个例,又有教师根据工作实际与教学需要开发的个例。学员相互之间的讲解、研讨,师生共同点评交流的开放式、交互式学习方式,学员乐于接受,学习效果明显。学员普遍反映:个例研讨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既学到了知识又交流学习了经验还解决了工作中的困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2.实习实训

地面高空观测业务一体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培训必须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保证培训质量。基于此,实习实训模块64学时,占总课时比例的44.5%。学员普遍认为:实习实训环节非常必要,甚至有学员希望再增加实习实训课时。在实习实训平台上可以将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即学即用,在实习实训中消化,回到岗位就能发挥作用,收获非常大。

(三)跟踪反馈

培训中期,组织召开座谈会,反馈学员培训学习信息,及时了解学员学习动态及教师授课情况。培训后期,学员填写《地面高空观测业务一体化培训班教学质量调查表》,统计数据形成《地面高空观测业务一体化培训班教学质量汇总表》,进行教学质量调查、评估。对2期培训班质量调查表中的数据统计分析:培训设计与安排项目整体的平均满意率在96%以上,培训学员认可程度很高。培训教材的适用性指标满意率平均值为93.0%,学员对培训教材需求,湖南分院有较大提升空间(见图1)。

培训半年以后,湖南分院对培训学员进行跟踪评估,编制《地面高空一体化培训班行为层调查问卷》,通过网络进行跟踪信息反馈。调查问卷反馈30份,统计情况如下:目前从事地面高空一体化岗位18人,地面观测岗位12人;对工作素质有帮助29人;对工作态度转变有帮助29人;能熟练处理高空观测工作29人;成为单位高空观测业务骨干的10人。

(四)总结反思

1.培训特色

培训平台。充分发挥长沙高空气象观测站、马坡岭国家基本气象站业务资源优势,将培训和业务观测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理论学习平台和实训实操平台有效衔接,形成有别于体验式或观摩式等蜻蜓点水式的实习实训,具有比较独特的地面高空一体化业务培训平台。

学习资源。“实”字贯穿培训全程,学员自始至终处于实景、实物、实战、实用教学情境中。培训教学突出实用性,重點传授操作技巧、实用窍门,这种一点通式的教学方式,使学员在培训中学得实在,回到岗位上用得实在。

2.培训建议

培训内容。依据培训对象,合理设置地面高空理论知识学习与实习实训的比例,对于熟悉地面观测业务的学员,可对地面观测理论知识进行课时调整,加大高空观测技能实践的课时量,熟悉掌握高空气象观测业务流程,加强对复杂天气及疑难问题的学习辅导以及应急演练,提高业务人员应对复杂情况的处理能力。同时安排更多个例、案例教学。培训教材需要随着业务的调整与发展、仪器设备的更新,适时进行修订与完善。出台与一体化相适应的观测业务规范和配套的规章制度后,及时结合业务需要针对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运行监控、数据质量控制、观测设备维护与保障等方面开展专项培训。

培训教材。需要随着业务的调整与发展、仪器设备的更新,适时进行修订与完善。出台与一体化相适应的观测业务规范和配套的规章制度后,及时结合业务需要针对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运行监控、数据质量控制、观测设备维护与保障等方面开展专项培训。

参考文献

[1]高学浩,杨萍,罗林明.面向终身教育的气象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研究[J].继续教育,2015,(2).

[2]邹立饶,罗林明,马旭玲.气象业务培训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继续教育,2012,(6).

[3]戴旭.定制式教学计划的编制方法[J].继续教育,2012,(6).

[4]将芳芳.职工岗位教育培训的有效推进探讨[J].成才之路,2012,(10).

上一篇:刀具基础知识培训下一篇:游北京市规划展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