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

2024-10-02

繁荣(共7篇)

1.繁荣 篇一

祖国繁荣我成长,教育发展我成才

泸县兆雅明德小学张晓荣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3周年,回顾祖国这几十年以来一步一步发展的脚印,我们不由得非常感慨:祖国越来越强,日子越过越好!

20年前我还住在学校的集资房里,那时房屋不能满足职工的需求,几个人住一套房子,狭小的空间,但有房就感到非常高兴。一九九五年后国家开始住房制度改革,我也购到了一套房改房,虽然条件较差,但确是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十年后又买了套百多平方米的商品房,宽敞明亮,环境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日子也渐渐宽裕起来,这种幸福无法言说。

在我和我的家庭发展的这些年,支持我们的是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我来说是非常幸运的,我出生在六十年代末,还在上小学时的1979年,中国在伟人邓小平的领导下,正式开始改革开放,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令国人瞩目,也令世界震惊。祖国改革开发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从此祖国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二十年,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老人们都说现在是最幸福的,条件优越,不愁吃愁穿,生活就像蜜罐一样,许多以前没有的电器也随之进入普通家庭,比如电视,电脑,冰箱等等家用电器。这些高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更加快捷,电视电脑让我们能够了解许多知识,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也能让我们娱乐放松心情。这都是以前人们所没有,甚至不能想象。

到了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个载人航天宇宙飞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全世界震惊,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终于梦圆今朝了。在发射了“神舟五号”后,又发射了“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和“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神

七、神八。

2008年在首都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和残奥会,圆了中国人百年的奥运梦,更是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北京奥运会以优秀的设施,良好的服务,公平公正的竞赛精神被罗格主席称为“最无与伦比的一届奥运会”。中国运动员以优秀的竞技水平和顽强的精神取得了51块金牌并名列金牌榜榜首。这都预示着中国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走向灿烂的未来。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教育事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教师的社会

地位和待遇日益提高,全党全社会对教师日益尊重,教师的环境待遇逐步好转。教师不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且已经实实在在是令人羡慕和向往的职业。我也非常幸运,青少年成长时期正赶上伟大祖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阔步前进的伟大时代,并且有幸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通过党和政府的教育和各种培训,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青年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我自己为作为一名教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选择教师,我无怨无悔。

祖国的变化让国人对未来充满信心,但是每个人的肩上都是有责任的,因为这繁荣这发展是要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力量撑起来的,而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培育这一代代支撑祖国发展的栋梁。我相信,祖国一定会更美好,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认真学习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将来为社会,为祖国出一份微薄的力,将青春年华奉献给祖国教育事业。

2.繁荣 篇二

5年来, 安宁市 (县级市) 聚集各方智慧与力量, 践行“1366”发展思路, 积极适应形势变化, 全力破解发展难题, 负重自强, 攻坚克难, 锐意创新, 合力争先, 加快建设富强安宁、活力安宁、魅力安宁、生态安宁、和谐安宁,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取得了一个个让世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国民经济增速迅猛, 财政收入节节攀高, 农民人均收入年胜一年,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硕果累累, 项目建设遍地开花, 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社会事业日新月异, 发展舞台日趋扩大, 全市上下呈现出一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喜人景象……

无数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若干个“安宁模式”为安宁市经济提速、社会发展铺平了道路, 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难怪有人这样说:“每次看安宁, 都令人激动和振奋。”从数字中的变化最能看出一个地方的发展速度。2010年, 安宁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GDP) 预计达135.18亿元, “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2.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5.17亿元, 年均增长19.0%, 完成计划的11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5.41亿元, 年均投资47.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38亿元, 年均增长19.5%, 完成计划的136.8%;非公经济增加值52.04亿元, 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8.5%。

在历史的长河中, 5年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在安宁的发展史上, “十一五”, 却是一曲充溢着祥和欢快的乐章, 是一首记载着安宁人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诗篇:先后被评为云南省工业十强县 (市) 、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 (市) 、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 (市) 、2009年度中国科学发展百强县 (市) 、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2010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 (市) 、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 (市) 。目前, 安宁处于工业化进程后期, 发展质量在云南省处于前列水平, 在昆明市处于领先水平, 位列西部百强县 (市) 第17位。

纷至沓来的荣誉并没有让安宁停下脚步, 通过认真落实“543”倍增计划, 安宁市一手抓工业化加速, 一手抓城市化提升, 围绕打造现代新昆明西部新城, 大力建设太平新城、温泉旅游小镇、宁湖新城、职教基地, 实施旧城改造, 再次掀起大规划、大建设、大开发高潮。

1、大手笔——“组团”打造品质安宁

65岁的刘为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 退休之后, 就买了数码相机, 想把安宁的点滴变化记录下来。刘为民说:“安宁城变化太快了, 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如今宁湖公园变身成园博园, 美丽湖景让人赏心悦目。相比住在宁湖附近的市民, 住在宁湖新城的居民“幸福指数”也不低。无论是布局、环境, 从大处到小处, 处处透着股“精细劲”。

根据组团式的城市空间布局原则, 围绕打造中等城市、品质安宁的目标, 安宁实施太平新城、温泉旅游小镇、职教基地、旧城改造四个城市重点片区建设。全市城镇化率达64.8%, 主城区建成区面积21km2, 人口约15万人。安宁加快全域城镇化步伐, 基本形成了“一主四镇” (主城区、八街、太平、青龙、禄脿四镇) , 主次分明、特色突出、功能配套、经济繁荣的城镇体系。安宁市还完善规划建设机制, 统筹城市总规、产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 做到“四规合一”, 按照“四个集中”的要求, 编制完善城乡一体化规划, 实现规划的全覆盖。

2、太平新城——滇西旅游门户休闲宜居之城

位于滇池湖畔、安宁市东北郊的太平新城, 是环滇池都市圈的重要功能区, 总规划面积69.03km2。总体定位为:以体育产业为先导, 以旅游产业为核心引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物流贸易产业、现代城市服务业, 形成多元化产业结构, 最终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滇西旅游门户, 休闲宜居之城”的生态新城。

太平新城经过6年的开发, 完成市政道路建设工程9项19.4km, 配套建设18km供水主管工程、完成沿道路4.2km绿化, 水电路讯基础设施基本覆盖了一期11km2的开发建设区域及门户区改造工程。今年完成了太平新城长8.4km的集镇主干道二期工程, 实现全面通车。目前建设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有:3#次干道延长线、东环干道、西环干道、始甸集中安置居住区、主干道峭壁水景工程、集镇3#次干道景观绿化工程、集镇5#支路工程、老峨山苗圃工程、太平主干道二期绿化工程等项目。

目前, 太平新城共引进项目37个, 其中, 地产项目11个、工业项目15个、商业项目11个, 协议总投资467亿元, 完成投资108亿元。2009年, 太平新城地方财政收入9622万元, 工业总产值103592万元。

3、温泉旅游小镇——全国温泉休闲度假目的地

温泉是云南省2005年确定重点建设的60个旅游小镇之一, 将打造为以温泉资源为基础, 特色温泉泡浴为核心, 包括泛户外运动、古镇休闲、宗教朝觐、康疗养生、会议会展、乡村旅游、居住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名镇及全国温泉休闲度假目的地。到2010年规划区总人口为1.5万人, 远期总人口为2.44万人。

目前, 温泉镇抓好两大建设:提升改造核心区;打造为接待国家领导人及外事公务活动的重要场所。打造金色螳川4A级景区。以螳螂川河谷自然景观为主轴, 以三大片区 (温泉、牧羊湖、青龙峡) 为支撑, 以洗浴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为核心, 将金色螳川打造成为集温泉养生、乡村休闲、主题游乐、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复合型休闲旅游区。

温泉镇累计引进温泉国际会议中心、龙山别墅、云南安宁金叶科技园、英之源五星级酒店度假村、“凤山明珠”健康养生项目、德安医院、国际网球赛事中心、心景·汤天下温泉博览园和心景·禅佛禅文化酒店、金方森林温泉二期等18个项目, 协议引资58亿元, 完成投资16亿元。

4、安宁职教基地

教育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 云南安宁职业教育基地位于安宁中心城区西南部, 距安宁主城3.5km, 规划区总面积为15.52km2。基地以建设立足昆明、服务全省、辐射南亚、东南亚、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体制多元, 集产、学、研为一体, 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规划建设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

安宁职教基地的主导功能为教育, 同时, 职教基地十分注重积极培育与教育有关的产业, 注重职教基地的产业多元化发展。从安宁职教基地的总体规划中, 我们可以看到, 安宁职教基地对研发、实训科研等配套产业的用地在规划中也进行了足够的预留, 能保证规划区实现产业多元化目标。到2012年, 安宁职教基地将成为入驻院校8~10所, 入驻学生8~12万人的高端城市新区。

随着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项目、云南技师学院项目、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项目、云南工程职业学院项目的一期建设相继完成, 云南轻工职业学院、云南省工艺美术学院项目的规划设计也在加快步伐。在安宁, 一座职教新城已经初具规模。

5、旧城改造——建中央商务区、文化核心区

安宁市把旧城改造作为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实施。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市场运作, 准确定位、统一规划、渐次推进”的工作思路, 以打造安宁城市中央商务区、综合中心区、文化核心区为目标, 形成“一心、三带、三组团”的功能布局。包括一个文体娱乐核心, 行政办公服务带、商务办公服务带、商业休闲服务带, 滨水居住组团、综合居住组团、生态居住组团。

新社区规划总面积约1.6km2, 规划总建筑面积83.29万m2。涉及3个社区, 75个单位 (集体) , 2487户住户。拆迁约38.87万m2。项目概算总投资约30亿元, 建设期5年。

6、宁湖新城——服务大工业、现代服务业的城市综合区

安宁宁湖新城是配套服务大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城市综合区, 总规划面积15km2。其中, 大屯片区、宁湖片区7.1km2为重点核心区, 以行政办公、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商业金融、康体休闲及居住为主。宁湖新城于2004年1月15日启动建设, 截至2010年9月, 累计开展各类投资项目40个,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

7、大投入——构建中心城市

如果说大手笔的规划是凝固的智慧蓝图, 那么随之而来的行动则是一场果敢坚毅的行为艺术。城市建设者们用火热的激情, 浇灌这座城市的一砖一瓦, 筑就着雄浑强健的城市体格。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十一五”期间, 安宁市实现硬化路面、洁净水、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村村通, 移动信号全覆盖。全市自然村道路硬化率和行政村公交覆盖率达100%。实施“三纵三横”交通路网建设, 安县 (安宁~县街) 公路、安禄 (安宁~禄脿) 公路、珍泉路、螳川西路, 石安一级公路入城段改造, 昆明绕城高速西南段浸长村立交联络线、望海路等道路正在建设或即将竣工, 形成十字形骨架的区域交通干线, 基本构建市域全面覆盖、便捷通达的交通体系。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 利用“445”工程, 新 (扩) 建水库5座, 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7件, 实施大批饮水工程项目建设, 基本破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市供水二期、煤气管网扩建和城区电网改造等重点工程, 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建成投产。主城和集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100%和80%以上。建成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6%, 燃气普及率达到95%。

一座城市的品位还体现在城市的绿地、园林之中。从2006年起, 安宁市在建成区开展大规模的植树活动, 城市环境进一步美化, 建成了近30个公园和街头绿地。据统计, 截至2009年末, 安宁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0.81%, 绿化覆盖率达45.13%,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7.82m2。

商业楼盘是城市的肌肤。昔日“木楼青瓦、石板小巷、矮檐板门”的景象已成为渐远的尘埃。如今漫步在安宁街头, 样式别致、风格迥异的各种建筑鳞次栉比, 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展示着安宁的风采与魅力。

作为反映一个城市成长的重要“指标”, 安宁房地产业景气指数连年攀升, 其中2009年共完成商品房合同鉴证9022件, 成交面积145万m2, 金额56亿元, 涉及20个楼盘。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 使得安宁房地产业厚积薄发, 在昆明各县 (市) 区“昆明后花园”争夺战中逐渐拔得头筹。推窗见绿的宁静、游园踏水的休闲、购物的便利实惠、厚重的多元文化, 吸引大批昆明人来安宁投资置业, 房地产业蓬勃发展, 更吸引了大批房地产企业来安宁投资, 厦门住建、中国保利、广州恒大、云锡集团等省内外大型房企纷纷进驻安宁。

8、大变化——城乡统筹福泽农民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不断加快, 无论是安宁的乡镇还是村庄都发生着令人鼓舞的变化。集镇靓丽变身, 2010年5月, 青龙镇继国家卫生镇、云南生态镇等荣誉称号之后, 又从北京捧回一块国字号招牌:“国家园林城镇”。从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小镇, 到积聚现代文明神韵的花园式城镇, 青龙镇经历了全方位的“升级”考验。很多到过青龙镇农村的人, 都会对该镇四通八达、平坦宽阔的道路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随处可见的健身路径、园林小品更让人眼前一亮, 让人恍若置身于环境优美的都市大社区。

按照“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的发展思路, 青龙镇率先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城乡垃圾收集处理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形成了道路硬化、环境洁化、河道净化、村庄绿化、民居美化的农村新景观, 青龙已成为安宁全域城镇化过程中的新型集镇。

时间是奇迹的创造者, 几年间, 八街镇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先后建成的东湖、西湖和南湖公园, 成了镇上5000多常住人口茶余饭后的最佳去处。而通过“修旧如旧”的老街, 自成一体, 形成了八街镇最具特色的历史街区和重要商贸之地。

承担着安宁市水源地保护这一重大任务的八街镇, 长期以来没有引进任何工业, 一些生产性企业拿着资金上门来谈合作的时候均被八街镇政府予以婉拒。在这种情况下, 八街镇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大力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朝最适宜居住的环境区、安宁“543”倍增计划中人口居住的承载地迈进。走在八街镇的街道上, 你可以感受到处都是清静、安逸和古色古香的情景。三和寺经过重修后, 更兼具观光和旅游功能。作为一个古建筑群聚集地, 佛教兴胜、文化发达、经济繁荣、人杰地灵, 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古镇, 现有完整的文庙、青云楼、关圣宫、北门楼、旧残城墙等, 古建筑群就是当时佛教兴盛的见证。2010年, 按照“1+3”统归统建模式, 八街镇建成一个集贸市场、一个集中居住小区和一条商业街。投入1900万建成占地80亩的集贸市场, 作为农产品零售点, 一改往日以街为市、以路为市的局面。目前, 八街集中居住区规划方案已经通过, 年内开建, 到2012年, 21个村委会300多户农民将入住新小区。

村庄改头换面, “出门走山路、烧饭用柴禾、饮水河里挑”, 这曾是安宁市太平镇火龙村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现在的火龙村可大变样了。只要绕着村子转转, 就能看见村里家家门前都通了水泥路, 村口还有一个偌大的沉淀处理池。“为了确保村里不再出现脏乱现象, 村里还开展了“园林绿化示范村”创建, “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 不仅提升农村文明水平, 也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提起县街镇好义村, 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的。近年来, 好义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发展的项目, 培育特色产业, 村里不仅建起了优质红梨基地、规划化种植的烤烟、磷资源整合开发, 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经济实力上去了, 村居更整洁了, 公共服务也得上档次。2010年12月2日, 尽管寒气袭人, 但县街镇好义村的健身广场上仍然是热闹非凡, 老人们三三两两, 或闲聊漫步, 或在健身器材上扭动腰身, 举手投足间尽显安逸。

“过几天我们舞蹈队有个演出, 这不, 姐妹几个赶早过来练练, 也好活动活动身体。”60岁的夏大娘正在广场上指导伙伴排练舞蹈。她说, 舞蹈队一成立, 就吸引了许多老年人, 现在, 编舞、排练、演出已经成了她们生活的主要内容。

9、大未来——城市化更显“安宁气质”

按照一步城市化的要求, 安宁推进全域城镇化的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三化”化“三农”、带“三农”, 着力推进城乡“七个一体化”, 即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建设、政策措施一体化, 促进“三农”实现“九化”, 即农业产业化, 中心村集镇化、中心镇城市化、主城区现代化, 农民生活市民化、居住社区化、就业常态化、保障同等化、素质文明化。

5年以来, 安宁市紧紧围绕工业开发和城市扩张需要, 扎实推进“四个集中”, 着力建设高标准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同时, 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其中连然、金方两个街道作为主城城市化的试点, 青龙镇作为城乡一体化的试点, 八街镇作为城乡统筹的试点, 太平镇作为开发区城镇化试点, 草铺镇作为园区城镇化试点。今后, 安宁市将加速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推进城乡一体化, 一步实现城市化, 打造现代新昆明西部新城。用3~5年时间, 使建成区面积达30km2, 城镇化率达75%以上。

推进城乡“七个一体化”, 促进“三农”实现“九化”。加强规划引领, 实现规划100%覆盖。之处还着力完善城乡形态和功能, 构建“一主四镇”的新型城乡空间布局。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着力深化城乡管理体制改革, 重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迁移制度。着力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推进“三重三置换和三区联动”建设。着力推进城乡社会保障接轨, 建立健全住房、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基层民主政治权力保障体系。着力推进发展要素向农村流动, 引导资金、土地、科技、人才、管理、市场等发展要素流入农村。

根据组团式的城市空间布局原则, 围绕打造中等城市、品质安宁的目标。安宁打算实施四个城市重点片区建设突破, 把太平新城建设为生态良好、经济活跃, 集体育运动、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创意研发等为一体的创业、活力、宜居之城。温泉旅游小镇建设成为国家4A级景区, 建成昆明的养生文化中心和养生产业基地、高原温泉养生天堂。职教基地则按照建校即建城理念, 建设成为云南省重要的职业教育培训和实训基地及高端城市新区。旧城改造片区规建设成为高端的商业、居住、文化、休闲区。

3.怎样创造文化繁荣和思想繁荣 篇三

大家知道,在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发展史上,真正意义的文化繁荣和思想繁荣只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在春秋战国之交,第二次在上个世纪初至1930年代。第一次文化繁荣思想繁荣的典型表现是百家争鸣,我们现在仍然津津乐道的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庄子、孙子等都是那个时期光辉耀眼的思想明星,他们的文章,他们提出的思想在两千多年时间里一直成为打开中国人智慧之门的钥匙。第二次文化思想繁荣时期亦同样呈现出天才人物成群结队而来的景象,梁启超、王国维、陈独秀、胡适、鲁迅、陈寅恪、郭沫若等一大批超级文人相继出现,就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明辉煌景象一样,这一时期的超级文人也为中国之后社会进步埋下了伏笔,奠定了中华文明现代进步的根系基础。我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实事求是地说,在历史上,晋唐以降,也曾出现过书法繁荣和文学繁荣,但遗憾的是,其间都不存在思想繁荣,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口号的提出,两千多年中配合科举制度这一硬件条件,中国文化虽然在一直发展,但多样化的思想都已被禁锢,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一直延续下来的故事就是有文化繁荣却看不到思想繁荣。从这一点似乎可以总结出一条规律性线索,即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两次文化大繁荣和思想大繁荣都是以社会制度的根本转变为前提条件,春秋战国之交文化思想繁荣正处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上个世纪初至1930年代那次文化思想繁荣则恰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彻底解体并酝酿向新的社会形态转变的时期。制度根本转变阶段无政治压制无思想禁锢直接为文化繁荣和思想繁荣提供了合适的环境和土壤,一大批天才文人因而才应运而生,文化思想大繁荣的景象才得以出现,并且,两次大繁荣景象的出现都不是官方倡议和督导的结果。

我不知可不可以将环境土壤、天才人物和民间自发这三点概括为一个时代文化和思想大繁荣形成的三大基本要素。

中国目前正处于重要社会发展转型期。三十多年来,我们创造了经济神话,成就了经济繁荣,但遗憾的是,伴随经济起飞和繁荣,文化繁荣和思想繁荣却始终没有出现。这其间的原因值得每个有头脑的中国人去认真思索。我们业已看到,伴随着老百姓住房宽敞了钱袋鼓了出有车食有鱼了,人们的价值观却越来越混乱,思想越来越空虚,无论知识界还是实务界最司空见惯的现象就是浮躁,各种食品安全丑闻爆出后,有人甚至惊呼:“中国已变成了一个相互投毒的社会!”有几个城市的老太太被汽车撞倒被送医院救治后,神志清醒的老太太立即反口咬定好心的施救者是交通肇事者;在这样的事件影响下4岁的小女孩被汽车碾压后18个过路人视若无睹地从身边走过去最后被一个拾垃圾的老太婆送到医院;在政府主导一切的体制下,全社会最聪明的大学毕业生都把跻身公务员当成第一选择,全社会普遍认为只有行政级别是中国当前阶段的“一般等价物”;在政界,一个人一旦成为高官,社会出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附带景象;在知识界,人们也普遍存在以短平快成果谋求名利的现象,以致中国的学术造假学历造假成果造假成为一大世界奇观。

以上种种现象常常认人感叹:中国社会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我们在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却没有给社会带来文化和道德上的进步当然更遑论繁荣?为什么在科技飞速进步的今天我们中国社会道德文化修养水平却不及封建社会的某些时期?我们的确需要反思,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果然及时。

现在的问题是:彼岸和目标已经明确,桥和船在哪里?

党中央的笔杆子们对于文化建设文化繁荣的重要性及伟大意义的理论认识已达极致,但真正培育文化繁荣和思想繁荣的正确道路却需几十年后的实践检验,这就是真正问题之所在。也就是说,作为统治阶级的政治代表所倡导的文化建设文化繁荣最终还要靠你是否具有找到实现这一目标的操作能力。

按照我在前面所总结的中国历史上两次文化想繁荣所必备的三个要素:(1)环境和土壤,(2)天才人物,(3)民间自发来衡量,现阶段中国似乎是三条要素一条不条。

首先,我们目前在文化思想领域还管制颇多,而任何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要形成文化思想的繁荣其要件都是宽容,只有形成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氛围减少和去除种种不必要的管制和压制,文化思想才能在无禁锢条件下出现昌明兴盛局面。

其次,在人文社科领域我们还没有发现一个更不消说一群天才人物,目前的情形是学术侏儒、拍马屁者、思想平庸者居多。通常情况下,文化天才人物的出现比培育文化思想繁荣的环境土壤更难,因为特殊人物不仅需要特出基因而且还需要长久的积淀和文化思想写作表达锤炼。环顾左右,现成的文化天才人物在哪里我们不得而知,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80后、90后会不会有人具备这种文才人物潜质并最终成功,则有待今后几十年大浪淘沙式的历史检验。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谈到人事问题,情形总要复杂许多。

最后,“民间自发”这在前两次文化思想繁荣中成为共同特征的要素性理念,在本轮中国的文化建设文化繁荣中可能要被颠覆,在党领导一切的国家里,我们难道想在一次伟大的文化建设文化繁荣运动中撇开党的领导吗?没有党的领导能够出现不脱离正轨的文化思想繁荣吗?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文化思想繁荣难道可以脱离统治阶级的主导意识形态而独立发展吗?这一切的一切,都难以想象。

在中国现代领袖中,毛泽东的文化修养最高,但不知什么原因,他总是把知识分子划为另类还搞了文化大革命。毛泽东之后的领导人由于教育背景等原因,个人文化修养似乎都不能同毛相提并论,但邓、江、胡都重视知识分子都不搞运动,特别是胡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前仍然能主持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大繁荣问题,这十分难能可贵。

在我看来,中国的文化繁荣和思想繁荣特别是所谓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问题,还要主要靠民间智慧,靠人民的最终选择。我们现在的一些专家写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解读文章官员套话太多,这不符合毛泽东、邓小平所一再倡导的实事求是精神。实际上,中国现代的核心价值体系到底会形成什么样的主流说法,我们尚不得而知,但它一定是要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现中国与世界的融合大趋势,一定要简明易记(不超过10个字),一定要符合常识常情常理常德。核心价值观有了,中国社会就会结束认知混乱的现状,大家就能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去从事各种文化思想产品的创造活动,假以时日,待文化天才人物大量涌现时我们党提出文化建设文化繁荣思想繁荣的目标就能落到实处。

4.繁荣街道党建材料 篇四

——铁西区繁荣街道党建材料

繁荣街道位于铁西区的东南部,总面积0.95平方公里。辖5个社区,共13358户,31000人。全街基层党组织42个,其中基层党委4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26个,非公党支部11个,共有党员863人。几年来,繁荣街道牢牢把握“提高思想认识、改进思想作风、破解发展难题、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建设、促进科学发展”的中心理念,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党建工作措施得力,特色鲜明,全力打造成为党的坚强堡垒,人民群众的贴心后盾。

一、谋划经济发展,打造坚强堡垒

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繁荣街道党工委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全面开展了如何发展街道区域经济大讨论活动,通过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讨论、到辖区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走访调查等形式,提高全街广大党员干部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认识。同时,繁荣街道党工委在条件成熟的三家非公有制企业中先后成立了党支部,相应组建了工会、共青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发展党员三名,培养党的积极分子五名,通过各种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的建立,使文明经商在地区商户中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地区的商业氛围,吸引了鞍山温州商会、美来防火涂料公司、东安工程装饰

公司等企业落户繁荣。

二、服务人民群众,铸就贴心后盾

为了更加贴近群众,在生活点滴中发挥人民后盾的作用,繁荣街道党工委坚持把丰富载体活动作为工作重点,着力在突出特色上下功夫。开展特色载体活动,针对5个社区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实现“一个社区一个特色”,将“人民群众得实惠”和“党员干部受教育”有机结合。虹桥社区党委结合“环保攻坚惠民”活动,成立“党员绿化环保小分队”,党员对社区的绿地进行认养、带头清扫楼道等,为百姓提供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利洲社区党总支把学习实践活动与社区稳定工作相结合,利用老年志愿者和“十大员”的优势,加强对社区巡逻队伍的领导和管理;清真社区党总支调动温州商会党支部的积极性,开展“爱心银行”活动,发动私营企业家们为辖区困难户捐款、捐物献爱心;新华社区党委将学习实践活动与社区“三比”活动相结合,既“比学习”、“比文明”、“比贡献”。扩大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拓展社区为民服务范围,加强下岗失业职工培训安置和贫困户的政策落实;千龙户社区党总支利用地区优势,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居民群众参与到发展区域经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工作中,大家献计献策,营造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发挥党建作用,创建和谐街区

为了更好地加强党组织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繁荣街道党工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探索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创新工作。通过五年来的谋划筹备,在新华社区

率先成立了铁西区第一家社区服务促进会,组建了促进会党支部。社区服务促进会本着“社区党建共商、社区事务共管、社区资源共享、社区文明共创、社区难题共解、社区活动共办”的原则,以促进社区居民团结、民族和谐、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为目标,联系和团结社会各界力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促进工作和大型公益活动。围绕增强社区党建工作,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开展了“谈心交知音”活动。支部书记和秘书长经常与支部中的党员和成员谈心,了解他们的所求、建议和意向,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各尽所能,积极探索非公经济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为提高支部党员的凝聚力和奉献精神,开展了“爱心作奉献”活动。每年春节前夕,党支部成员带着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和慰问金对辖区内的孤寡老人和退休老党员、军转干部进行走访慰问,并送新春祝福和党组织的温暖。2011年6月10日,社区服务促进会还特别邀请到“新时代的活雷锋”郭明义等爱心人士到鞍山“天使之翼”孤独症儿童培训中心,看望那里的孤独症孩子,并与他们亲切交流,送上学习和生活用品,孩子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5.繁荣昌盛的祖国 篇五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60年过去了。穿着金纱裙的小姑娘把整个天安门广场铺满金色,今天我们迎来了祖**亲60岁的生日,全世界的华人都在祝福伟大的祖**亲生日快乐!

今天,是祖**亲60华诞的光辉日子。上午10点,《义勇军进行曲》呼醒了中华民族的人们,那60声礼炮齐鸣,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共走过60年的光辉岁月。接着,胡锦涛主席向所有参加的人问好:“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道:“首长好!为人民服务!”

然后,分列式检阅式开始!17个徒步方队先接受检阅。有那昂首挺胸的陆军方队,有威武庄严的海军方队,有精神饱满的空军方队,还有那团结一致的女民兵方队。这17个徒步方队检阅完毕后,到我们战斗时候用的机械接受检阅。当这些机械接受检阅时,我国的军事科学技术是多么高啊!有坦克、步兵战车、自行火炮、防子弹的坦克等。

还有那五六十个民族,为了表达诚意,他们穿着五彩缤纷的衣服,在音乐的伴随下唱起了动听的颂歌,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6.繁荣教育学术书评刍议 篇六

关键词:教育学科,学术书评

通观当下诸多不同类型、层次的学术书评, 我们得出一个基本结论, 即反映教育学术 (教育科学及其分支学科) 研究进展方面的学术书评少之又少, 作为教育学人之一员, 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为此, 我们提出要繁荣我国的教育学术书评, 为教育学术研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这不仅会扩大教育学术研究的声誉, 而且也能够很好地夯实一线教师的教育学术底蕴进而提升他们的专业境界。

一、为什么要繁荣教育学术书评?

现代学术繁荣的极为重要的表征就是相关学术领域学术书评的繁荣。它们之间自然地形成一个互为表里的关系, 学术繁荣作为学术书评得以繁荣的“里” (根本) , 对学术书评的繁荣起着基础性支撑性作用;相应地, 学术书评的繁荣作为彰显学术繁荣的“表” (景象) , 对繁荣学术研究也起着“广而告之”的作用。所以, 我们就拥有了一种洞悉当下学术研究是否繁荣的有效工具, 即与相关学术研究领域的学术书评的境况, 通过考察与各学术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书评的境况, 进而掌握各学术研究领域的真实进步 (进展) , 为推动学术繁荣贡献智慧与力量。

笔者之所以选择如上三种期刊来说明当今中国教育学术类图书的书评现状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这三种期刊本身的代表性及其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具有的代表性。《教育研究》作为刊载我国教育学术研究成果的国家级刊物, 代表了我国教育学术研究的国家级水平, 她所刊发的教育学术类图书因此也有相当的国家视野 (眼光) , 据此, 我们基本可以判定即使在我国教育学术界内部也存在着对于繁荣教育学术类图书的轻视 (总体平均为2.78%) 。《读书》作为我国高层次的学术刊物, 居然在十年当中没有刊发过一篇教育学术类图书的书评 (其实该刊自创刊以来的三十余年近400期当中也是很少刊发教育学术类图书的书评的) 。《中国书评》自2005年复刊以来就以打造中国专业的高层次学术类图书书评为特色, 在其短短的6辑当中仅发过2篇教育类图书的书评论文 (占比例为1.08%) , 这不能不让我们再次看到教育学的窘境。

二是其他学术期刊的情形 (指刊载有关教育学术类图书的书评) 也好不到哪里去, 诸如《课程·教材·教法》、《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学报》、《中国图书评论》等学术期刊刊发有关教育学术类图书的比例确乎很低 (总体上看都不会超过5%) 。

与其他那些所谓热门学科如经济学、法学、哲学、文学、社会学等等所营造出的繁荣的学术书评相比, 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学术研究 (教育学术研究) 所支撑 (支持) 的学术书评就显得大为落寞与冷清, 很难说得上有什么繁荣的教育学术书评, 更别说有什么高质量的教育学术书评。难道是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学术研究 (教育学术研究) 没有什么真实的发展与进步吗?难道是教育学人依旧背负着沉重的学科 (学术) 自卑情结?甚或难道是教育学术研究尚未繁荣到一定要带动教育学术书评的地步?

其二, 我国目前的学术评价制度对于教育学术书评的影响

与别的人文社会科学相比, 现行的学术评价制度对于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的负面影响恐怕要大得多。其实, 建立规范有序的学术评价制度原本对于繁荣学术研究不仅必要而且也是必须的, 这对于规范学者的学术研究行为、保护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培植学者的学术研究精神、建立良性的学术竞争机制等都会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可是, 任何事物总得有个“度”, 过了“度”就会适得其反。

正如有学者所针砭的那样:“目前实行的量化标准———即用课题级别及数量, 刊物级别及论文的篇数和字数等要素构建的指标体系, 其实质是学术行政化和学术企业化两相交媾后产生的一个结果。”[1]紧接着, 该学者还对构成量化体系的基本情况作出了颇令人信服的分析: (1) 课题级别与成果质量; (2) 刊GUANCHAYUSIKAO观察与思考

物级别与论文质量; (3) 论著数量与论文篇数。[1]最后, 该学者得出一个发人深省的结论:“管理需要规范, 但用管理经济活动的办法来管理精神创造活动, 效果一定适得其反, 有时还会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情形。学者有学者的品格, 科研劳动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生产劳动。”[1]

如此看来, 学术研究确乎需要认真对待制度规范, 既尊重制度规范又不只惟制度规范, 寻绎出学术研究与制度规范或曰人与制度之间的良性互动之理路, 甚至在两者不可得兼的情形之下, 我们应该尊崇学者的品格, 恪守学者的精神, 更愿意去关注那些“用血肉灌注的人格砥石, 往往更能打磨思想的锋刃, 留下后人无法企及、不可超越的精品。”[4]

倘若用现行的学术评价制度去考察中国当下的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状态, 可谓冷热两重天!那些与市场、与社会物质技术需求密切关联的学科 (专业) 如经济、法律、营销、外语等等受到热切的追捧, 形成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热门学科 (专业) ;而那些与市场、与社会物质技术需求没有太大 (多) 关联的学科 (专业) 如哲学、文学、历史等就门可罗雀, 形成所谓冷门学科 (专业) 。

与前述冷热学科 (专业) 更为不同的是, 至今教育学科 (教育学及其各分支学科) 尚处于身份迷惘的阶段, 有的学者将其拉入科学的“怀抱”, 有的学者将其引入人文的“家园”, 也有的学者则将其归于技术的“领地”, 等等。如此一来, 给教育学术研究带来的是不仅是研究难以定位, 而且更是研究者本人的迷离彷徨!加上现行的学术评价制度不恰当的导向示范效应, 更加剧了学科 (专业) 的对峙, 像教育学科 (教育学及其各分支学科) 这样自身身份都难定位的学术研究尤其受到现行制度规范的冷遇甚至被边缘化。于是, 我们一再地看到国内顶尖级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刊物如《中国社会科学》等很难刊发教育学科类的学术研究成果, 也一再地看到国内有相当影响力的学术书评类刊物如《读书》、《中国图书评论》等很难刊发教育学术书评。

其三, 教育学者对于教育学术书评普遍缺乏基本学术自觉

在当今中国教育学术研究的场域中, 教育学者深陷现行学术评价制度的规训之中, 他们更多地是看重学术成果的直接效益即与职称职务晋升、年度考核等挂钩, 动辄要看他在规定的时限之内发表了多少论文尤其是核心期刊论文、主持并完成了多少课题尤其是国家级课题等等, 在这样一个人人追逐论文 (核心论文) 数量最大化、课题 (国家级课题) 资金最大化的学术生产批量化的时代, 学者浮躁了, 学术泡沫了, 加上我国教育学术研究领域队伍之庞大的现状 (算上各级各类科研院所的教育学研究者, 总数应该在一千万人以上) 在短期内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可以断定“僧多粥少”的局面将长期持续下去。

在这样庞大 (庞杂) 的教育学术研究队伍中, 或许我们会看到许多被席勒所指斥所诟病的“利禄之徒”:“利禄之徒之所以用功学习, 完全是为了满足特定官职的任职条件, 并希冀官职所带来的好处;他之所以动思考脑筋, 只是为了改善其物质状况, 并求得些许虚荣。……他 (利禄之徒) 的一切努力, 都服从未来主人可能提出的要求, 只要自认为足以胜任这些工作, 就万事大吉。一旦完成课业, 达到其目标, 他们就会抛弃引导他们前进的学术。从此, 他们最大的愿望, 莫过于兜售其积攒起来的记忆性知识, 并防卫其知识的贬值。……对知识革新者的诅咒, 莫过于这帮利禄之徒!对知识王国中革命进程的阻碍, 也莫过于此辈……他 (利禄之徒) 长着一颗奴隶般的心灵。”[5]

二、怎样才能繁荣教育学术书评?

针对目前我国教育学术书评落寞与冷清的现状, 我们拟提出如下对策以繁荣我国的教育学术书评。

第一, 针对现行的学术评价制度本身存在的缺失, 将教育学术书评作为重要评价指标纳入对教育学者职称职务晋升、年度考核等, 尤其是可以考虑将其中一些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学术书评与所谓核心期刊论文甚至权威期刊论文进行有效地置换, 以解决他们投身教育学术书评的制度之忧。

第二, 在中国教育学会之下成立单独的分支机构即中国教育学术书评分会, 或者在有相当实力与影响的高校创办中国教育学术书评研究所 (中心、基地) , 争取用较短时间 (3~5年) 开发出一本相对独立的教育学术书评类刊物 (可暂时取名为《中国教育学术书评》) , 从不定期出刊逐步过渡到定期出刊, 切实为有志于从事教育学术书评的学者提供一块稳定的长期的学术园地。

第三, 争取在现行教育学术类期刊中开发出独立的“教育学术书评”栏目, 如《教育研究》可率先做起,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 等有了一些成功经验后, 再推广到其他教育类学术期刊如《教育发展研究》、《中国教育学刊》、《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学报》、《教育评论》、《教育科学》等, 以切实扩大教育学术书评的学术影响, 也为从事教育学术书评的学者提供更为广阔的学术园地。

第四, 通过与其他学术期刊尤其是已经有相当影响的专门的学术书评期刊如《读书》、《中国图书评论》、《书屋》等的联络与合作, 尝试开辟“教育学术书评”专栏, 介于这些刊物本身的性质与定位, 可以征求他们的同意与理解, 争取能每半年或者至少每年能做一个 (一期) 专栏。如此, 便可以让别的学科的研究者参与到教育学术书评的撰写中去, 进而扩大教育学术书评的学术影响。

第五, 在高师院校中可以考虑开设“教育学术著作导读与评鉴” (暂定名) 的课程。据笔者所知, 虽然目前国内已有不少高师院校的教育学专业大多开设了类似的课程 (具体名称可能有异) , 但存在的问题有三:一是课程性质为专业选修;二是授课时数偏少 (一般为每周两个课时) ;三是偏重于教师讲读 (导读) 而几乎没有学生的评鉴, 当然也就更没有要求学生撰写教育学术书评的机会。

以此观之, 教育学术书评便具有了与一般学术书评别样的价值与意义, 它不单单作为反映教育学术研究的参照点和“晴雨表”, 更彰显了教育学术书评鲜明的实践关怀。

参考文献

[1][2][3]张祥云.大学教育回归人文之蕴[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4:24、26~28、30.

[4]刘大椿等著.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247.

7.繁荣与危机 篇七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金德尔伯格的《金融危机史》与此不谋而合,书中专门讨论的是伴随经济繁荣而来的金融危机。按照金德尔伯格的说法,金融危机仿佛是这样一个过程,首先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经过种种努力,终于抓住了新的利润机会,并开始追求这一新的利润(这一阶段是坊间很多教科书传授的主要内容),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繁荣阶段的过剩本质就会真正体现出来,这时,金融体系将经历一个“痛苦”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急于扭转经济扩张的过程,这一扭转方式就像爆发了市场恐慌。在过热阶段,人们手中的钱都用来购买不动产或流动性较差的金融资产,没有钱的人则借钱从事这一行为。但随之而来的经济恐慌阶段正好与此相反,财富从不动产或金融资产转向货币,或转而偿还债务,这种行为终于导致商品、房屋、土地股票和债券价格的崩溃,也就是说,任何成为经济过热的投资对象的东西,其价格都将崩溃。

这是对历史进行类聚之后得出的结论。

历史上,从1618年到1997年的三百多年间,类似于上述过程的金融危机有三十多次,基本上是十年出现一次。其获取利润的对象早年从硬币到花卉到房地产或土地,近年则从债券到基金到股票乃至于衍生产品,举凡能带来利润的,都是投资(投机)的对象。但这种投资要转化成危机,还要经历一个理性的非理性过程。

理性的非理性过程可以用伟大的物理学家伊萨克·牛顿的经历加以说明。

1720年春天,牛顿卷入了著名的南海公司股票投机活动。作为一名科学家,牛顿对事物的认识比常人更具有理性,正因为如此,眼见人们疯狂地购买南海公司股票,牛顿理性地认为:“我可以计算天体的运动,但无法计算人类的疯狂。”因此,他于当年4月20日出售了他所持有的南海公司的全部股票,并从中获得了100%的利润,约为7000英镑。这实际上是一种理性的量度。不幸的是,眼看当年春季和夏季人们都在疯狂地投资股票,牛顿又“理性地”采取了非理性的行为,冲动地在市场最高点时买入了更大数量的股票,当然,南海泡沫的破灭使他最后损失了20000英镑。以致在以后的时间里,牛顿甚至不能再听南海之名。

实际上,理性的非理性过程仅仅是一个过程,投机要成为一种“热”,一般都要在货币和信贷扩张的助长下才能加速发展,有时候,正是货币和信贷的最初扩张,才促成了投机的狂潮。远的如举世皆知的郁金香投机,就是当时的银行通过发放私人信贷形成的;近的如1930年代大萧条之前,纽约短期拆借市场扩张所促成的股票市场繁荣。事实上,在所有的从繁荣到危机的过程中,都有货币、或者是银行信贷的影子,而且,货币的扩张也不是随机的意外事件,而是一种系统的、内在的扩张。

到这里我们就看到了对当前中国经济最具启示的关键。即,政府总是要发展经济,否则无法增加就业,但要发展经济,就必须首先允许人们寻找利润增长点,一旦某个利润增长点被人们看到,一旦这个利润增长点所属行业不是政府控制进入之行业,如中国的房地产业、汽车业或其上游行业如钢材等,那么,经济“热’’上一点就不可避免。根据上面的逻辑推理,这时,如果银行信贷介入其中,就可能“热’’上加热。如果说,以信贷扩张启动经济扩张的观点正确,而此后以现行商业机会为基础进行的信贷扩张将导致灾难也是正确的话,那么,问题就出来了:一旦启动了信贷扩张,规定一个停止扩张的时点是否现实呢?并且,这能否通过自动法则完成呢?

对历史事件进行类聚研究后可以看出,只要当局稳定或控制一定数量的货币M,不管是控制货币的绝对量,还是根据既定趋势控制货币的供应量,都会导致经济更加过热。这是因为:(1)如果货币的定义以特定的流动资产形式被固定下来,并且经济过热后以该定义之外的新的方式将信贷“货币化”,那么,虽然以旧的方式定义的货币不会增长,但其流通速度会加快;(2)现代经济中,人们很难确定各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即,是否应该将M1定义为流通中货币+活期存款;将货币M2定义为MI+定期存款;M3定义为M2+流动性较高的政府证券或其他方式。何况有的经济学家已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到了M7。金德尔伯格认为,这一过程是无止境的:只要货币当局固定了任何一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Mi,市场都将在经济繁荣时期创造新形式的货币以绕过限制,从而迫使货币当局有必要固定一个新的货币供应量Mj。因此,货币扩张不太可能通过货币稳定政策稳定下来,再推而广之,货币还是会推动“热”之更热,危机还是不可避免。

上面所说的从繁荣到危机的过程仅仅是一种逻辑,这一逻辑要发展成现实,就得有一个导火索。金德尔伯格的《金融危机史》中有这样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喻。他说小孩子喜欢玩一种扔爆竹的游戏,但是,如果A小孩向B小孩脚下扔的是一个哑炮,B小孩拣起这个哑炮扔给了C小孩,C又扔给了D,依此类推,直至Y小孩扔给了Z,这个哑炮终于在Z的脸上炸开并炸瞎了Z的双眼。这里,A是远因,Y是近因,中间还有从B到W的一系列连接点。那么,谁该对这件事情负责呢?金德尔伯格用这种全世界的小孩都喜欢玩的游戏来比喻一次金融危机的到来。按照金德尔伯格的说法,远因是投机行为和信用扩张,近因则是某些不起眼的偶然事件,如一次银行破产、某个人的自杀、一次无关宏旨的争吵、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的暴露或是拒绝为某些人贷款以及仅仅是看法的改变。这些事情使市场参与者丧失了信心,认为危机即将来临,从而抛出一切可转换为现金的东西诸如股票、债券、房地产、外汇和商业票据。当所有需要货币的人都找不到货币了,金融领域中的崩溃便会传导到经济中的各个方面,导致总体经济的下降,金融危机的来临。

金德尔伯格根据历史现实,给出了一个金融危机的分析架构,即危机是一个从繁荣到崩溃的逻辑过程,他采用的方法是一种经验分析方法,即他用从1618年的南海泡沫到1990年的每一次危机的具体事例来对自己的框架进行实证。虽然对1929-1933年大萧条起因的分析与弗里德曼的分析有鲜明的区别。但1994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机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起源与发展及分散的过程与金氏理论框架的吻合,还是让人对其理论刮目相看。

金氏理论的精彩,在于他的理论基础,即他的认识论。金氏的理论基于他对人类非理性行为的认识,这从其书名的“Manias,Panics and Crashes”即可略见一斑。金氏指出,如果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独立的偏好,并以收入最大化作为行为的标准,这是一种过于简单的假设。但他同时也认为,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每一个个人可能是理性的,但个体的理性汇在一起,就有可能产生非理性的结果。这种行为就像运动场上的人类行为一样。在运动场上,每一个观众都想占据最佳的位置,以便看得更清楚一些,但结果可能是一片混乱。剧场着火时,每个人都冲向出口,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但产生的结果却是悲剧性的。

金德尔伯格认识到了个体理性的总和不等于理性,而是一种非理性。这与现代物理学霍尔效应所揭示的规律相同。霍尔效应认为,单个电子有单个电子的运动规律,但无数个电子组合到一起,就不再是单个加总之和的力量,而是产生出N种力量。实际上,在复杂的当代金融市场上,呈现的正是这种无数单个理性行为合成的非理性结果。比如1987年纽约股市大崩溃,现在我们有理由相信是由于价位风险套期行为引发的原本不存在的不稳定风险。一般来讲,这种风险很难出现,因为不同的市场参与者会依照自己的信息向不同方向移动,但其中也肯定存在向一个方向移动的概率。如果,风险刚好在一个方向上累积,就会在完全没有相应条件的情况下,引发价格的剧烈波动。

应该说,这是给人以悲哀的理论。因为从金氏书中的例子看,数百年来,或者,从人类进入市场经济以来,人类总是在不断重复着同样的错误,而且,这些错误的开头,都是无可指责的理性的行为方向。正如金氏在书中引用的1970年纽约股票交易所主席伯纳德.·J·拉斯克的一段话:我能感到它正在降临,不管有无证监会,一轮全新的灾难性投机正在降临。我们很熟悉它的各个阶段;先是蓝筹股受追捧,然后是二线热点,场外交易,再后是新发行的垃圾市场,最终是不可避免的崩溃。我无法知道它何时降临,但我能感到它正在逼近。该死的,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办。

上一篇:下半年历史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玩具进行曲说课稿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