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管理复习(通用8篇)
1.卫生事业管理复习 篇一
Sunshine工作室
卫生事业管理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
1.卫生事业:是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由政府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费补助。
2.卫生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将卫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及时合理的提供给全体人民,并对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管理。
3.卫生事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
对象: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方法、政策、资源、组织、系统、行政和绩效,这些构成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基本要素。
内容:①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②卫生组织体系③卫生政策
④卫生行政管理⑤卫生事业管理的方法
4.卫生事业的特点
①政府在卫生事业中发挥主导作用②卫生事业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
③卫生事业服务全体人民④卫生事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
5.卫生事业管理的内容
①优化卫生政策 ②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③科学的编制和实施卫生计划 ④提升卫生系统功能
6.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①以农村为重点②预防为主③中西医并重④依靠科技与教育
⑤动员全社会参与 ⑥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服务
第三章 卫生管理常用研究方法
1.卫生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学科,它的任务是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与国情相适应的卫生政策;研究与正确的政策相适应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方法,研究我国及世界各国卫生事业管理的经验。
2.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是探索性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它主要依赖于研究这个人的直觉和哲学的思辨思想,然后根据主管经验判断,相应的提出一些看法,最终用演绎的方法对自己的摄像进行验证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强调一种对整体的宏观把握与哲学思变的观念。
3.卫生事业管理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
①观察法②访谈法③专题小组讨论④选题小组讨论⑤文献分析⑥德尔菲法
新进展:①swot分析②利益相关者分析法③政策研究情景分析④循证政策分析
第四章 卫生组织体系
1.卫生组织体系:是指狭义的健康组织体系,包括直接提供卫生服务的组织,如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组织等;具有直接管理卫生职能的卫生行政组织,以及卫生第三方组织等。
2.卫生组织体系的构成①卫生行政组织:是指那些对卫生事务实施管理的政府组织,通过制定和执行卫生政策、法规来引导和调控卫生事业的发展。
②卫生服务组织:以保障居民健康为主要目标,直接或间接向居民提供预防服务、医疗服务、保健服务、康复服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服务的组织。
③第三方组织:主要是指由非政府部门、职业群体或群众自发组建的与健康相关的组织。
3.我国卫生行政组织体系设置
①卫生部②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厅;
③地区、省辖市、自治州、盟卫生局;④县、县级市、区、旗卫生局
4.第三方组织:即非政府组织,通常是指是一个不属于政府,不由政府部门建立的组织。一般应具有以下五个特征: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
第五章 健康保障制度(全胜)
1.医疗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团体对劳动者或公民因疾病或其他自然事件及突发事件造成身体与健康损害时,对其提供医疗服务或对其发生的医疗费用损失给予经济补偿,而实施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2.医疗保障制度的分类
①基本医疗保险②补充医疗保障制度③商业性医疗保险④医疗救助⑤农村医疗保障
3.国家卫生保健制度模式的主要形式
①政府直接举办医疗保险事业②老百姓纳税③政府手税后拨款给公立医院④医院直接向军民提供免费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⑤覆盖面是本国全体公民⑥医疗资源实行计划配置
4.新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框架
①以“基本水平、广泛覆盖、双方负担、统账结合”为基本原则
②建立新的筹资机制,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负担
③建立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④合理确定基本医疗保险统筹范围,加强基金管理和监督机制
⑤强化医疗服务管理,提高质量和水平
⑥妥善解决特殊人员的医疗待遇
第七章 卫生服务规划工作(梨花)
1.卫生服务规划:卫生组织或系统进行某项卫生活动的目标,制定全局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结合全局战略开发一个全面的分层计划体系,以综合和协调各种活动。
2.卫生服务规划的作用:
①使卫生事业管理者展望未来,预见变化,制定适当的政策
②外界环境变化,对卫生事业发展的冲击
③发现可能存在的偏差,采取必要的矫正行动
④减少浪费和冗余
3.卫生服务规划的原则:
①协调发展的理念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③系统的理念④目标和过程的理念
4.卫生服务规划的步骤:
①背景分析 ②拟定目标 ③修订目标 ④制定战略 ⑤实施战略 ⑥监测评估
5.卫生服务规划评价的主要内容:
适合程度 足够程度进度 效率 效果 效益和影响
6.区域卫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区域的范围内,根据其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不同人群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卫生机构,使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
7.区域卫生规划的特点
①针对特定区域 ②核心是优化配置卫生资源 ③涉及社会各个部门 ④从战略角度研究卫生问题
8.开展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
①区域卫生规划是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
②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
③是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卫生事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④是区域内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卫生资源的必然要求
9.开展区域卫生规划的基本原则
①从国情出发,与区域内公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实际健康需求相协调 ②要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重点加强农村卫生和预防保健 ③要符合成本效益,提倡资源共享,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④对区域内所有卫生资源实施全行业管理
⑤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第九章 卫生服务质量管理(梨花pbl)
1.质量:产品或者服务所固有的一组满足要求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越高,质量就越好,反之就越差。
2.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从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3.全面质量管理原则:
①顾客至上②领导重视③全员参与④系统思维
⑤预防为主⑥强化控制⑦持续改进⑧以事实为依据
4.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三全一多)
①全方位的质量管理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③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④多种方法实施质量管理
5.全面质量管理基本实施步骤(PDCA循环):
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6.卫生服务质量管理模式:
①服务过程导向的管理模式②客户需求导向的管理模式
③供求互动导向的管理模式④整体质量管理模式
7.整体服务质量的要求:
①满足顾客期望 ②具体 ③员工接受 ④强调重点 ⑤及时修改 ⑥既切合实际 又有挑战性
8.整体卫生服务质量管理模式特点:
①卫生服务机构为感情密集型机构
②卫生服务是在开放式服务操作体系中为顾客服务的③卫生服务的顾客必须参与服务提供过程
④卫生服务的提供与消费过程同时发生
⑤信息沟通是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⑥关系质量是服务整体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⑦卫生服务质量受可控和不可控因素影响
9.卫生服务质量:医院、CDC等卫生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与服务利用者的需求之间的符合程度。
第十二章 卫生系统绩效评价(梨花)
1.绩效:指的就是对一个组织、机构或内部成员的成绩与效果的全面、系统的表征,它通常与生产力、质量、效果等概念密切相关。
2.绩效评价: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等的程序,通过定性定量对比,对企业或组织一定经营时期内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的业绩作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
3.卫生系统:是指所有致力于产生卫生行动的组织、机构黑预案
4.卫生行动:是指任何行为,不管是私人健康护理还是公共卫生服务,或者是部门交叉性的促进因素,其最初的目的都是要增进健康的行动。
5.卫生系统的目标:①促进健康;②增强反应性;③卫生筹资公平性
6.卫生系统反应性:是卫生系统的产出之一,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对个体普遍合理期望的认知和适当的反应。
7.卫生系统的构成(论述)
两个部分七个方面:第一部分是对个人的尊重,包括尊严、保密性和自主性。第二部分是以病人为中心,包括及时关注、社会支持、基本设施质量和选择性四个方面。
1)尊严:①尊严指的是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受到卫生服务提供者尊重的一种状态
②医患双方是平等的,都有独立的人格,患者在接受卫生服务时理应受到尊重,这体现了病人的基本权。
2)自主性:①病人有自主参与治疗决定的权利
②任何人在获得了必要的信息之后,都愿意自己作出决定,而不是服从于他人
3)保密性:①病人信息有获得保密的权利
②一个医生绝对保守病人的隐私,这符合病人利益是医疗卫生服务最高宗旨的观点
4)及时关注:①病人应得到及时诊治
5)社会支持:治疗过程中病人应得到社会支持
6)基础设施质量:基本环境设施应该舒适整洁
7)选择性:病人可以自主选择卫生机构和卫生服务提供者
第十三章 卫生项目管理
卫生项目的生命周期
项目的最大特点是有始有终。为了管理上的方便,人们把项目从始到终的整个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这些不用的阶段便构成了项目的生命周期。一般卫生项目可划分为概念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和终止阶段。
第十六章 医政管理
1.医政管理:是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医疗机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疗服务及其相关领域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
2.医政管理的主要职能
①拟定医疗机构的发展规划、管理法规和服务标准,并监督实施
②拟定医务人员职业标准,服务规范,并实施监督
③负责医疗机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疗新技术(项目)准入审批和监督管理工作 ④监督管理医疗服务质量
⑤依法监督管理采供血机构的采供血及临床用血质量
⑥协助政府及有关部门对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实施紧急救护
⑦负责其他相关医疗政务的综合管理
⑧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
⑨负责医疗事故争议的受理和处置。
3.医疗卫生行业准入管理
1)医疗机构准入管理:①医疗机构设置规划②医疗机构的分类③医疗机构准入程序④医疗机构设置与登记⑤医疗机构分级管理
2)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准入管理:①医师准入管理;②护士准入管理
3)医疗卫生技术准入管理:是指国家为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制定有一定强制性、规范性的医疗卫生技术评估、准入和技术应用的规章制度。
4)大型医疗设备准入管理:是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卫生资源配置宏观管理,加快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和控制卫生资源的存量和增量的重要措施。
5)医疗机构药品准入管理:是药品准入控制的行政执法部门,但卫生行政部门也要行使对医院药品准入控制监督管理职能。
第十七章 疾病控制管理
1.疾病管理:指以疾病发展的自然过程为基础的综合的、一体化的保健和费用支付体系。目的是通过各医疗机构的低成本高效益的疾病管理和相应的医疗保险补偿机制,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卫生保健的质量。
2.疾病管理过程
①确定疾病管理的病种 ②确定干预受益的目标人群 ③强调预防和有效的治疗 ④测量结果
3.健康管理
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干预的一个全面管理的过程。
4.健康管理的特点
①以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为核心②体现一、二、三级预防并举③.服务过程呈环行运转循环
5..健康管理的实施步骤
①健康监测②健康评估③健康干预
第十九章药械监督管理
1.药械监督管理: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有效、维护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对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使用、价格、广告等各个环节的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2.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是药品生产过程中,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3.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是针对药品在流通环节所有可能发生质量事故的因素,为保证药品质量,防止质量事故发生而制定的一套药品经营管理的质量保障规范,是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第二十二章 卫生改革与发展
1.卫生改革的目标
1)三个核心:①改善人民健康 ②提供经济风险保护 ③提高公众满意度
2)在预算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改善公民的健康状况,建立最优秀和最公正的卫生系统。
3)具体目标和附属性目的:
①提高卫生系统的运行效率②有效和均等地为卫生服务融资③改进资源配置
④保证享受卫生服务的机会均等 ⑤改革卫生服务的付费机制⑥提高卫生系统的反应性
2.我国卫生改革的目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3.卫生改革的步骤
①确定问题 ②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③政策开发 ④做出政治抉择 ⑤实施改革 ⑥评价改革效果
2.卫生事业管理复习 篇二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教育模式,应用型人才
二十一世纪是竞争日益加剧和知识迅速更新的世纪,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管理者同样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社会对卫生管理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世纪八十年代,卫生管理教育在我国兴起,自1982年上海医科大学设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全国有百余所医科院校陆续开办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教育[2,3],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等不同层次教育为基础,并且具有一定办学规模和较为明确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的学科体系。但是,相对于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等其它历史积淀深厚的管理学科和专业而言,卫生事业管理的教育模式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和缺陷,如何完善专业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
1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卫生事业管理的主体既包括具有公行政权力、承担卫生管理行政职能的行政性组织,也包括不具有公行政权力,但要承担"保护公民健康,提高国民素质"责任义务的大量社会性组织(如: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所以,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要通过对国内外卫生事业管理新知识的深入学习,使学生具备坚实的管理理论基础、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从而能在医疗、教育、卫生行政等部门从事管理、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2 应用型卫生管理人才的特点
2.1 敢于大胆创新,勇于科学决策[4]
美国知名教育家杜威(Jahn Dewey)将实用主义哲学与美国教育实际相结合,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其中鼓励探索与创新是其思想的精髓。在2007年1月29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国家教育部发出题为"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大力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会议交流材料,文章指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我国大学要全面发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引领文化等多方面的作用,特别要注重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应当说: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是民族崛起的脊梁,卫生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边缘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结合的产物,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是高级卫生管理人才具有的基本素质,也是卫生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中国的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卫生管理者不断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勇于决策,使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路在不断的完善中变得更加清晰:农村普遍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市推广社区卫生服务,两种方式并举,为中国老百姓提供基本医疗保障。这一新制度的实施,将会解决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等诸多问题,让每个老百姓都能就近看得上病、花少量的钱看得起病。这些创新决策,不但符合我国国情的需要,同时为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等现实问题起到了制度性引导作用,使我国卫生管理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和发展。
2.2 甘于全心奉献,善于把握全局
卫生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大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卫生管理人员作为这一工程的直接操作者,首先就要深刻的认识到我国卫生事业"公益、福利"的性质,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握全局,甘于奉献。卫生管理涉及范围广泛,其中包括:卫生方针政策,医疗保健制度,卫生计划,卫生组织,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医政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妇幼卫生管理,药品监督管理,中医药管理,医学科教管理等诸多内容,与"社会、自然、人文、政治、经济、科技、健康"等领域都有交叉点,这对卫生管理者如何开展管理工作、协调各种因素以适应社会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在卫生行政管理的运作过程中,卫生管理者应当了解卫生事业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提高认识,拓宽思路,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系统策划,全面控制,以饱满的热情为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3 转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教学体系
3.1 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实践教学,推进教学改革
3.1.1 我国高等教学活动中长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过分强调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这种错误的理论定位严重限制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对此,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思想转变。
3.1.1. 1 转变高校教师"灌输知识"的教学思想,化灌输为引导,培养学生自由探索性意识。
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以教育思想观念的创新为先导,作为师者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深刻认识到:大学教育应该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融为一体,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3.1.1. 2 转变学生被动学习思想,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实践创新活动。
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局限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这一代,从小到大习惯了在家长和老师"面面俱到"的呵护下成长,疏于思考和判断,在生活上和思维上都充满惰性。为此,要大力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从浅显的社会调查扩展到新理论构建,在实践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3.1.1. 3 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多重的,如果单单理解为"教"与"学",师生间信息的传递则是单向的,缺少及时的反馈[5]。如果能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朋友的关系,这种沟通不畅的问题就会得到有效的解决。这就需要老师能够顺应人才培养要求,转变教学思想与方法,用"真心"和"创新"打破界限,消除学生碍于面子的顾忌,通过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老师通力协作,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运用WORD、PPT、板书、视频短片等各种教学方法自主完成一次"备课"与"讲授",老师仅仅作为听者给出意见和建议,实现老师和学生的换位思考与共同进步。实践证明这种大胆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性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3.1.1. 4 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之上引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
在西方发达国家,医学本科教育是以四年工科学习为前提的,而我国的医学本科生,仅仅通过了高中课本的学习,学习理念和学习动机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如果在教学改革中将国外成形的PBL教学法生搬硬套,只会事倍功半,所以,要结合现有学生自身特点,制定符合学校现状的PBL教学模式,将"引导"与"指导"并重,老师在学生自由讨论中只做辅助指导,这样不仅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表达和通力协作,而且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3.1.2 我校自2005年陆续建立了30个本科生创新教育基地,3个本科生创新教育建设基地,并成功举办了"本科生课外科技活动",活动中,公共卫生学院2004级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在老师指导下申报"医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等课题6项,其中"农村医疗现状的调查和研究""高校教师亚健康的调查研究""卫生事业管理互动式专业网站的建设"三项课题列为学校重大项目研究,学生通过自行设计主题,实施调查,使实践教学得到了不断深化。
3.2 调整课程设置,完善学科体系
3.2.1 我国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成形较晚,存在着诸多问题。
主要可归纳为:(1)课程设置基于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忽视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管理学"的本质,淡化了基础课程的着重培养,管理学课程比重较低;(2)医学课程拖沓冗长,使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医学基础课程的实践性较少,学生的自学自研能力得不到锻炼[2];(3)课程内容陈腐老化,脱离实际形式的变化,对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改革、新思路介绍不足。
3.2.2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需要,我校构建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框架,新的课程结构逐步形成。
3.2.2. 1 政治素质课程群。
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形式与政策等。
3.2.2. 2 医学专业课程群。
以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加重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的课程比例。
3.2.2. 3 工具性课程群。
其中包括:统计学(SPSS软件应用),计算机基础,VB程序设计,文献检索,应用文写作等。
3.2.2. 4 经济学与法学类课程群。
其中包括:管理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社会医疗保险学,医疗机构营销,法律基础,卫生法学等。
3.2.2. 5 管理学类课程群。
其中包括:管理学基础,西方管理思想史,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危机管理学,领导科学,项目管理,管理运筹学,行政管理学,卫生信息管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医院管理学等[2,3,4,5,6,7]。
4 建立具有"理念创新、学科优化、特色明显"的新型教育模式
新形势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才教育模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中明确指出:2010年在全国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健康所需要的比较完善的卫生体系。而卫生领域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就是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医院作为医疗服务机构的中坚力量,其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国民的健康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民众的人权意识、保健意识逐渐提高,对医院医疗服务整体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医院在具有一支高质量的医技队伍外,必须加强医院管理人才的培养,以建立一支高质量的、职业化的医院管理队伍[8]。我校从2005年积极深化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建设,招收"公共事业管理(医院管理方向)"本科生,其专业定位就是培养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计划总结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公关交往能力、理念创新的医院管理人才,将专业的知识结构专向"医学专业知识"加"市场经济知识"加"医院管理知识"的"H型"多元结构[8],以适应公立医院的并购、重组与改制,民营医院迅速发展,国外资本大量涌入等等给卫生管理带来的挑战,其专业特色明显,学科设置优化,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软件"之一的卫生管理人才队伍素质已经成为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9],近年来,我校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在全体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有学校特色的卫生事业管理教育思路和模式得到了充分肯定。我们将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标准、严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把我校卫生事业管理的教学工作带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卫生管理人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11):23-26.
[2]张旭,陈立明.高等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重庆医学,2006,35(6):564-566.
[3]封云,刘石柱,邵荣光.关于卫生管理专业学生教育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2):96-97.
[4]郭淑英.试论创新型卫生管理人才的特点[J].现代医院管理,2004(3):28-30.
[5]胡志.卫生管理专业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2):29-31.
[6]王昕,姚兰.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2007,34(1):91-93.
[7]周简.从美国高校的卫生管理课程看该领域的学术内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4):222-226.
[8]汪金鹏,江启成.当前卫生管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9):543-544.
3.卫生事业管理复习 篇三
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学生;就业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学生的就业情况不乐观
公共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公民的利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受到社会、民众和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卫生事业是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重点领域。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公共事业尤其是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其管理状况不尽如人意。当前,我国人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突出,整个社会对于医疗卫生系统有诸多不满,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为此,必须提高卫生事业管理的科学性和管理水平,这就要求有专业化的卫生事业管理者。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高等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1998年由国家教委批准的新专业,从1998年至今,全国已有超过132所高校设立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但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并不乐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量毕业生并未进人公共事业专业领域就业”,根据有关统计机构统计分析,公共事业管理的毕业生就业率为:79.53%。
二、造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社会认知度低
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发展时间短、社会认知度较低,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会中遇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甚至不了解其专业培养的方向,提到“公管”专业,用人单位更多理解为“工商管理专业”,相对于其他发展时间长、社会认知度高的专业,在求职竞争中,首先就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
2.专业设置不合理
(1)从目前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设置情况看,主要是医学院校,包括一些综合类院校。各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方案各有其特点,但基本方向都是培养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事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但从就业渠道来看,当前,我国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于本专业尤其是本科层次学生的需求极其有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需求也不高,就业渠道较为狭窄。毕业生就业分布统计中:录取研究生:l8.41%、中小学及其它教学单位:10.00%机关、其它事业单位:14.5%、国有企业、民营及私营企业:12.05%、三资企业:0.87%、医疗卫生单位:5.71%、科研设计单位:2.73%、金融单位:1.51%、高等学校:7.65%、出国:0.17%、部队:2.22%。而各大院校争相开办该专业的结果使得毕业生的供给越来越超过需求,必然造成本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2)相对于对实践有较高要求的其他专业例如医学类专业而言,作为社会科学类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在专业培养上,对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考核评价最为重视,而实践课程设置较少,评价更是流于形式,这使得学生在大学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很多学生所忽视。
3.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存在不合理之处
首先是普遍存在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专科生能从事的工作,非本科生不招;本科生可以胜任的工作,非研究生不用。这种用人观念给广大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包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其次受传统经验的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对口就业单位,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于本专业学生的认同度不高。从我国医疗机构管理的传统来看,医院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临床工作的或者有过临床经验的医务人员负责,对于拿管理学学位、仅接受过粗略的医学知识学习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学生,认为无法胜任医院管理的相关工作。这种用人观念对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影响较大。而实际上,作为临床上成绩突出的医务人员,因为没有接受过专业性、系统化的管理学教育,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对于医院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一种经验性管理,因个人经验不同可能使管理工作显得随意而缺乏规范性、效率不高;而作为医院管理人员,扮演的是组织管理者的角色,并不在临床一线为病人诊治疾病,不需要具备系统、高深的医学知识就可以胜任。
4.学生的就业择业能力有待提升
本专业学生就业难还存在学生就业择业能力欠缺的原因。如前所述,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经验,主动性不够,对于工作、职业的了解很少。在参加就业招聘前,很多学生几乎未参加过一次用人单位的面试,缺乏相关的知识准备、信息准备和实际经验的积累,而这些是提高就业成功几率的必要条件。
三、促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1.开展专业宣传,提升社会认知度
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都有一个过程,各高校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途径和方式,例如网络、电视、报纸等,开展专业宣传,提升社会认知度。首先应该让社会上的用人单位了解该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了解其专业设置的目的。同时,可以在宣传中,介绍国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状况和趋势,通过对国外先进意识和经验的引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转变社会用人单位不合理的用人观念。
2.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加强专业建设
首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用人单位希望招聘到的是可以胜任工作的人才,对于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较好而实践能力缺乏的问题,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该加大实践课时的设置,多给学生提供进行专业见习、实习的机会,加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评价,使学生对实践能力更为重视并有所提升。
其次,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从目前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看,就业去向为医疗机构的所占比例不高。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于本专业学生的需求量不足以消化每年的毕业生,就业渠道较为狭窄。而从学历层次上来看,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作为本科毕业生,已经属于社会主要的一般性人才,相对于研究生来说,对于专业对口的要求并不高。尤其相比工科、医科等专业,社会科学类专业间的替代性较强。在专业设置中,应注意拓宽基础,改革单一就业方向的专业培养方案,使本专业学生既可以从事卫生事业管理工作,也可以实现多元化就业,从事公共事業相关的基础性管理工作,甚至是管理大类的工作。
3.引导用人单位形成合理的用人观念和用人制度
用人单位不合理的用人观念的转变和合理用人制度的建立要依靠政府、社会、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共同努力。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政府应制定适宜政策,例如,对于医院管理人员的聘任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通过规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员的任用比例等方式,转变我国传统依靠临床医务人员进行经验性管理的不恰当做法。
4.提升学生就业择业能力
首先,要加强学生就业择业意识的培养,在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就给学生传达有关就业的信息和知识。其次,开展就业知识的教学和交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时应注意避免流于形式,也可以采取与往届学生座谈、邀成功人士开讲座等方式,使学生获得一些就业经验。第三,就业能力提高关键在于实践,可在就业指导课中,开展相关比赛和模拟面试等锻炼学生;利用实习、见习机会,例如组织实习面试选拔决定实习单位分配;在求职招聘季,学校就业部门除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外,还应及时组织学生间进行经验交流,引导已参加过面试的学生反思自身就业能力的欠缺,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毛新伟.“211”模式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考——基于本土化的视角[J].经济师,2011(11):124-125.
[2]雷丽珍.高校公共事业专业发展的困境与挑战[J].焦作大学学报,2010(1):118—120.
作者简介:马春燕(1983-)吉林松原人,硕士,讲师,成都医学院人文信息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
4.卫生事业管理复习 篇四
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题中下文推断题是常见题型之一。巧解下文推断题。
一、题型介绍
下文推断题即要求在阅读给定文段的基础之上,推测接下来谈论的话题和语句信息,这类题目的解题关键就在于把握整个文段论述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预测。
主要取决于对作者观点的正确领会,同时注意话题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二、解题要点
首先,排除文段中表述过的内容。
其次,根据表达的逻辑层次推及其接下来要谈到的内容,考虑其内容和逻辑上的完整性和连贯性。通常文段由两部分构成,前半段交代背景,进行铺垫,引出话题;后半段重点阐述文段内容。考生阅读时应重点把握后半段的谈论主题,正确答案要求与后半段的主题保持一致和连贯。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后半段不一定是最后一句,有可能是最后两三句,需要根据内容上的表述进行划分。
最后,要学会用读者的角度去进行上下文的揣度,这样是为了增加阅读的语感,加强正确答案的判断。
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题中经常会出现背景铺垫的段落。面对此类段落我们该如何处理呢?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片段阅读中的背景铺垫。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是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来烘托、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的一种表现手法。铺垫是为主要情节蓄积酝酿的过程。而铺垫的种类之一即是背景铺垫,即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背景铺垫是为中心思想所做的时间的铺垫、地点的铺垫或者是环境的铺垫,一般情况下放在中心思想论述的前面。作用是为中心思想作一个烘托或铺垫。当片段阅读中出现了背景应该如何对待?
一、背景铺垫的判断
当文段中出现“随着……”、“在……的背景趋势形势情况下”、“近年来”、“目前、日前、当下、当前”、“从……以来”等,我们可以直接判断是背景铺垫。
二、背景铺垫的作用
当文段中,根据以上标志判断出是背景铺垫之后,首先我们可以根据背景的位置来判断主题句的位置,一般情况下,既然是背景铺垫,所以背景位于主题句之前,主题句位于背景之后,也就是说先进行背景铺垫,然后阐述中心思想。其次当判断是背景铺垫之后,我们要略读,之所以如此是由背景铺垫的特征和作用所决定的。在最开始我们给大家涉及到,背景铺垫只是为了更好的交代中心事件和中心意思而进行的时间、地点、环境的铺垫。所以对背景铺垫进行略读不会影响答案的选择。但有一点需要提醒各位考生的是,是否略读背景,具体情况还是依个人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对文段的主题句理解不够透彻,建议可以通过背景铺垫的阅读对文段主题句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从而能对文段的主题句进行正确的、全面的同意转换。最后,当选项中存在围绕背景设置的选项的时候,应该排除。
5.卫生事业管理习题 篇五
1、从特定任务的角度划分,医院可分为以下类型(B)
A城市医院B军队医院C综合医院D康复医院
2、医院组织类型中最早最简单的一种是(A)
A直线组织B矩阵组织C其他复合组织类型D直线参谋组织
3、医院管理学科体系建立是在(B)
A.20世纪20年代左右 B.20世纪30年代左右
C.20世纪40年代左右D.20世纪50年代左右
二、填空题
1、医院的基本条件包含硬件设施、______软件设施____。
2、我国目前按照医院的功能将其划分为一定级别和等次的标准化管理,即_____医院分级管理_____。
3、现代医学模式为_____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_____。
4、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根据人群卫生服务需求等因素,统筹规划,提高效率,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制定的卫生发展的目标和模式,即__规划区域卫生________
5、医院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决策、协调、___控制_______。
6、我国的医院可以分为_______三___个级别。
三、判断题
1、医院的功能是以医疗工作为中心,包含医疗、教育、科研、预防和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对)
2、岗前教育的对象除了刚毕业的医、药、护、技人员外,还包括医院各部门中工作变动、职称变动的各级人员和即将走上各部门、科室领导工作岗位的人员。(对)
3、医院的发展逐渐从医疗型向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化。(对)
4、医院在区域卫生规划的需要范围以外,只要条件较好,经过申请,可以跳级。(错
5、现代化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和职业化的管理队伍是医院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对)
6.卫生事业管理总结 篇六
名解:
1卫生事业管理 2卫生政策 3社会问题 4卫生计划 5区域卫生规划 6适当性评价 7适宜度评价8过程或进度评价9影响评价 10两周患病率 11卫生服务利用 12卫生人力 13人力资源 14卫生技术人员 15信息 16卫生信息17信息系统 18卫生信息系统19卫生统计信息20办公自动化系统(OA)
21医院信息系统(HIS)22管理信息系统(MIS)23临床信息系统(CIS)
24医疗质量25公共卫生26公共卫生管理27公共卫生系统28体质 29卫生行政体系30卫生监督31婚前保健服务32社区 33社区卫生服务 34健康管理
简答:
1卫生事业的特点。
2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
3公共政策主体的特征。
4简述公共政策的功能。
5政策制定科学程序。
6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7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能。
8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和主要工作任务。
9简述中国卫生服务组织的类型。
10计划的分类。
11制定卫生计划的步骤。
12区域卫生规划的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
13卫生需求和利用的特点。
14.卫生人力资源分类。根据卫生人力从事的专业和工作不同,可以分为几类?
15.述人力资源的特征。
16.述卫生人力规划的步骤。
17.中国卫生人力的主要构成形式有哪两大类?
18.中国居民健康水平和卫生状况可以分为哪几种模式?
19.医学科技信息管理的内容。
20.政府在公共卫生方面的五大责任。
21.述公共卫生的特点。
22.公共卫生的功能。
23.公共卫生管理的内容。
24.公共卫生方面的十大法。
25.卫生行政执法的步骤或程序。
26.公共卫生监督根据其内容可划分为?
27.卫生行政处罚的种类。
28.疾病流行模式有哪三种?
29.妇幼卫生工作的意义。
30.简述我国不同时期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
31.妇幼卫生工作的基本内容。
32.婚前保健的主要目的。
33.儿童时期分为哪五期?
34.妇幼卫生信息分类。
35.妇幼卫生信息的资料来源。
36.1996年我国正式实施妇幼卫生监测“三网合一”方案,”三网”是指?
37.社区的基本要素。
38.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
39.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
40.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
41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
42.健康管理的宗旨。
43.社区卫生服务方式。
7.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构建和路径研究 篇七
一、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 必须坚持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既要接受学校自身对高等教育内部质量特征的评价, 又要接受社会对高等教育外显质量特征的评价, 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需求的变化[2]
1.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学生满意度差。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突出表现是专业见习、实习抓得不实, 缺乏规范要求。见习、实习没有量化的评价标准, 使质量难以控制。目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见习、实习大多在医院行政职能科室或卫生行政部门, 在见习、实习过程中与结束后缺乏质量评价标准或评价程序, 学生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满意度差。
2. 办学方向不明确, 专业特色不突出。
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还没有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 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只是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方向而开设, 加上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多学科交叉性, 办学主体对卫生事业及其管理的基本内涵与学科属性还缺乏一个明确的科学认知, 基本上是依托本校原有学科基础及专业师资力量进行办学。致使其办学方向并不十分明确。而如何把握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管理知识技能乃至相关学科的交叉结合关系, 形成专业教育特色, 已成为本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
3. 课程设置比较散乱, 专业教材建设滞后。
第一医学课程整体套用临床专业,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疲于应付书面知识的学习和考试, 学习缺乏主动性。二是预防医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有的卫生事业管理课程体系中预防医学课程课时少, 所占比例很低,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预防意识和技能, 也不利于学生适应以后的工作。三是卫生管理专业课程比重过低。由于受总学时的限制, 一些专业课程只开设应用性的课程, 不开设相关基础学科, 不成体系。如法学课程, 只开设卫生法规与监督学。而法理学、宪法、民法等很少开设。这样, 卫生法规与监督学就如空中楼阁, 没有根基, 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卫生法规的条款, 更不利于培养法律意识。另外, 课程内容陈旧, 专业教材建设滞后, 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近年来, 卫生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以及医疗事故处理的变革都进行得如火如荼。但由于所选教材使用周期较长, 且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在全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专业, 这些新的改革、新的思路还没有被写进教材。[3]
4. 师资力量薄弱,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从全国来看, 公共事业管理学科还属于新兴学科, 现在还没有公共事业管理博士点, 其他相关专业, 如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经济与管理等专业的博士点也比较少, 有的近两年才开办。这方面的人才和师资力量准备严重不足, 更不用说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我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 或者以新近毕业的教师居多, 普遍存在对卫生事业管理缺乏整体认识, 更缺乏实际的专业实践技能和教学经验的现象。[4]
二、对策
1. 构建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 体现专业特色, 课程体系
设置要强调课程的优化整合, 既要考虑学科知识体系的纵向关系, 也要考虑课程诸要素之间的横向关系, 体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的主线”。[5]本专业人才的培养, 要求构建宽厚的基础课平台, 同时要理性对待医学课程所占比例的大小, 恰当地调整与之对应的实习时间的长度, 体现出与临床专业不同的人才培养过程, 并改善专业课程开始介入学员学习的时间, 及时正确地树立学员的专业观念。
2. 提倡研究型教学, 培养学员创新能力, 针对卫生事业
管理学员的特殊性, 在教学中应提倡打破学科间界限, 组织和鼓励学员主动学习和获得所需的材料, 通过交流和讨论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 让学员通过合作解决实质性问题, 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 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6], 符合实际工作的客观要求。
3. 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 提高实践学习效果, 针对目前
学校本专业学员实习单位分散、各实习单位人数差别较大等造成管理不便的原因, 适当安排使学员实习的单位相对集中, 方便队干部及时把握学员的思想动态, 帮助解决和处理学员面对的各种困难;同时, 还应加强学校与各实习单位的交流与沟通, 为学员争取参与各项工作的机会, 采取有效措施使学员始终保持对自己学生身份的清醒认识。[7]
4.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应当遵循“用课程规范引导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子。在目前情况下, 不宜片面强调建立一支庞大的专职师资队伍, 关键要从狠抓科研和加强师资培养等方面着手进行。一是通过引进相关专业高学历的年轻教师, 缓解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师资不足、师资学历偏低的矛盾;通过在职学位教育、各种专业培训班、学术研讨会以及国内访问学者等多种途径, 达到提高本校师资水平的目的。二是倡导开放式教育, 加强校际间的学科交流与联系, 加强教学科研横向合作, 整体提高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科研水平。同时, 还可以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聘请一批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卫生政策娴熟、理论基础扎实的高职人员, 担任专业课程教师或主办专题讲座, 充实师资力量。三是积极组织专业教师申报省级以上的有关卫生事业管理的科研、教研项目。让教师在有一定经费支持下, 系统地进行科研、教研活动, 以提高其专业学术水平, 促进专业教学。
三、发展路径
更新教学理念, 有的放矢, 因此在教学中引入ERP教学理念和PBL教学法。
1. 体现专业特点, 分而治之。
医科院校中的卫生事业管理有专业特性, 应区别于其他管理类的教学。作为医科院校的专业学生, 他们的医学知识相对深厚而管理知识相对薄弱, 如把握不好重点则会出现“专技不如医学生, 管理不如科”的尴尬局面。因此, 在运用ERP教学时应根据课程将模拟竞技进行专业化改良。对于公共课、临床医学课采用较为传统的L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法, 打实医学。而对于专业课及选修课则应将实践教学放在首位, 提高学生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
2. 把握课程结构, 循序渐进。
按照专业学制的安排, 卫生事理方向的学生会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学习医学相关知识, 管理知识架构上与非医学管理类学生有不同步性。因此引入ERP理念时需把握课程设置的结构, 找准切入点。学生们不具备足够的管理知识与技巧, 只能“赶着鸭子”乱管一气;过晚, 则会与生产实习、撰写论文相重合造成心不在焉”影响教学质量[8,9]。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企理进行的实训, 因此在教学中主要引入的是我们, 在第三、四学年之间即专业课开始时引人ERP教学模式较为合理, 但也应针对部分具备模拟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展开。
3. PBL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实
际的现场操作, 引导学生运用管理理论知识去分析并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同时, 学生通过对现场实际问题的解决, 更好地适应了管理工作, 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用新的工作, 实现理论知识的一种转化。PBL教学法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的过程中, 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随时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以此同时, 学生可以在解决实际的问题时, 综合运用不同的信息, 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 让学生进行各种理论知识的融汇贯通, 在对各种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基础上, 实现能力的提升。[10]
摘要:我国已进入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这对卫生事业管理的科学发展来说, 机遇与挑战并存。卫生管理专业从学位教育的层面为适应我国卫生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而培养职业化卫生管理人才。因而, 加强专业建设, 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体现专业特色, 满足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当今的主题要旨。[1]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科构建,路径
参考文献
[1]周虹, 陈正红.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海南医学, 2012, 23 (20) :128-131.
[2]李宗浩.创立发展中国救援医学事业[J].中国全科医学, 2004, 7 (24) :1803.
[3]张屹立, 陈立明, 万成松.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构想[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3) :443-444, 453.
[4]张有录.大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问题与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 2006, (5) :38-39.
[5]周蒲芳.对如何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思考[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2004, 2 (62) :70-71.
[6]欣荣, 张川, 李武宏, 等.提倡研究型教学, 培养学员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12) :74-75.
[7]周敬, 齐亮, 刘勤勇.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方略[J].解放军医院管理, 2009, 16 (4) :317-367.
[8]陈朝晖.完善ERP课程体系提升主动实践创新能力[J].2008, (3) :16-18.
[9]陈朝晖.ERP沙盘模拟对抗教学方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I) :27-29.
8.卫生事业管理复习 篇八
关键词:Seminar教学法;卫生事业管理;教学模式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专业是一门以医学科学为基础,管理科学为主,融其他新兴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性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医学、管理科学及其他相关科学知识,组织协调能力、应急判断处置能力强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专业型人才。而当前卫生事业管理传统授课模式越发凸显出它的局限性,这种单向直线性的或满堂灌式的教学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学生缺乏深入的思考,课堂效果往往欠佳,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卫生管理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因此,现有的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Seminar教学法起源于18世纪德国的哥廷根大学,被广泛运用于欧美国家法学、管理学、文学、医学等课程的教学,是一种学生为研究某一问题而与教师共同探讨的交互式教学方法。它强调发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参与意识,培养和训练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卫生事业管理教学的质量,我校于2009年起,在卫生事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引入Seminar教学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实施运用
Seminar教学法以“讲授-讨论”的结构模式替代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模式。从由谁来领导课堂来分,可分为教师领导和学生领导两种基本的类型。而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目前已经招了五届学生,每届学生人数24~35人,均为小班教学,此外学校的公共网络资源及图书馆资源比较丰富,学生查阅资料及文献较为方便,为实施Seminar教学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校主要采用以教师领导的报告结合讨论形式的Seminar教学,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准备、发言、讨论和总结四个步骤。
1.准备。在开展Seminar教学的前一次课上,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说明Seminar的论题,论题由教师结合课程要求及当前卫生事业热点问题指定,或由学生自主选择。论题确定后,教师会建议学生通过适当的途径围绕论题查找相关的资料,并按照班级人数进行分组,7~8人为一组,同时将小组的各项任务如收集资料、整理并制作PPT、课堂报告发言等具体分工到每一位学生。在开展Seminar教学课堂上,由教师担任主持人并进行适当的引入。
2.发言部分。在正式开展Seminar的课堂上,经过充分准备的小组发言人向全班学生做报告,这是Seminar的主体部分。发言人围绕主题内容进行深入、系统的阐述及分析,然后清楚地表述自己所在的小组对问题的基本观点。发言必须让听众感受到该小组学生在准备过程中确实已经查阅了相应的文献,并对该研究领域的信息有一定的了解,最后还要给出主要的参考文献。发言时间可根据论题和课程安排来调整,一般情况下要求每组的发言时间在10分钟左右。这个部分既可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口语表达能力、多媒体制作水平、现场驾驭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礼节礼貌等方面进行考察,又可以从报告中对报告人的学术水平、查阅文献能力和准备程度进行综合考评。
3.讨论。学生在教师适当引导下开展讨论,主要根据发言人的报告内容,围绕其交流主题进行,各小组组员可以对主题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也可以是支持补充。在此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都会不同程度地加深,而其相关的卫生管理知识也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及积累,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展示。此阶段教师的引导作用相当重要,不仅要避学生讨论免偏题,同时也要注意掌控有限的课堂时间。
4.总结。讨论结束后,教师针对Seminar做简短的总结,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一要结合教学重点进行回顾和强调,二要针对各组的发言进行深化点评,同时也对教学内容中的难点进行解释;最后各组学生应该收集整理课上教师、各小组学生所提出的意见,将本组Seminar报告认真修改,最后写出总结报告。
二、Seminar教学的应用示例
下面将Seminar教学法在卫生事业管理课程中的应用举例如下。讨论主题是“我国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法制建设的背景”。课前,任课教师事先把一段新闻报道——近年来中国医疗场所暴力事件不断、医院内流血事件频频发生的视频通过学校课程网站或其他途径推荐给学生,同时布置下一次课的论题:医闹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解决“医闹”事件有什么对策?课堂上,学生对“医闹”事件频繁发生的现象展开讨论,分别从医院、患者、社会等方面分析造成医闹事件增多以及难以解决的原因,提出了有效解决医闹事件的对策。教师在总结各组讨论后讲述如何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及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法制建设的策略和途径,再结合教材,谈我国当前卫生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感觉教学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进而对卫生事业管理课程充满了兴趣。
三、对Seminar教学效果的调查
为了解Seminar教学的实际效果,课程结束后,我们向学生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对象为卫生事业管理课程采取Seminar法授课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10、2011级两个公共管理专业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75份,问卷当堂收回,回收率100%。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满意度比较高,普遍认为Seminar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其中认为Seminar教学法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口语表达能力的学生均占78.5%以上,认为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创造性思维、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学生均占75.6%以上,认为更加能拓展课外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占80.0%以上。
四、讨论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卫生事业复合型管理人才,它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在以往的本科卫生事业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基础理论课与实际教学课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往往只能传授抽象的理论,难以开设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往往反映卫生事业管理课程内容枯燥无味、缺少互动,学生动手能力差、满意度低,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自2009年起,我们采用Seminar教学法后,情况得到了明显的好转。现场调查发现,学生对Seminar教学法的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满意度较高,普遍认为其教法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授课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积极,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不仅要求大学生熟悉掌握理论知识以及研究方法,更加强调大学生能正确地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对于当前相关卫生政策的相关理论以及实践问题进行综合管理。而Seminar教学法恰恰能拉近教学情境和实践管理之间的距离,并且课堂场景真实,有代入感,学生在汇报、讨论的同时既能培养创新思维,又能切身体验到真实的管理工作,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也在汇报及讨论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当然Seminar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Seminar教学法的引入,变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为双向互动模式,强调主动参与性,但部分学生习惯了被动的“教师讲教材、学生背教材、考试考教材”的学习方式,因此对布置的任务有一些排斥感。再者,Seminar教法同样要求教师除了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外,一定的实践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个别教师缺乏实际的卫生事业管理经验,或者教师课堂掌控能力稍差,则容易让学生的汇报和辩论流于形式,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次,学生的主动学习活动在Seminar教学过程中占了很大的比重,部分学生自学能力差而使收集的资料往往偏离课堂的主题,都影响Seminar的实施效果。
实践证明,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卫生事业管理教学中开展Seminar教学,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Seminar教学法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但Seminar教学法的应用为我校本科生卫生事业管理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教学改革提供了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地改进,使这一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卫生管理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沈文捷,朱强.Seminar教学法: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Z2):43-47.
【卫生事业管理复习】推荐阅读:
卫生事业管理重点06-29
卫生事业管理考试总结06-26
预防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10-21
卫生事业现状调查问卷07-31
卫生事业单位考察材料07-22
卫生事业单位面试题目及答案09-02
遂昌县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09-12
我县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06-27
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情况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