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美丽乡村(共9篇)
1.如何创建美丽乡村 篇一
XX村“美丽乡村创建”情况总结
XX村共有村民XX户,总人口数XX人,其中党员XX人,村“两委”班子XX人。该村共有土地XX亩,其中果树XX亩,农民以种职业、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年均收入XX元,集体收入XX万元,收入水平逐年提高。“XX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开展以来,XX按照市委统一安排部署,把创建工作作为部门包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积极发动、迅速行动,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与村庄的对接工作。认真贯彻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XX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以“听民声纳民意、办实事促发展、强班子打基础、抓宣传凝共识、受教育转作风”为目标要求,做好动员部署。结合XX全年工作安排和职能特点,制定创建工作方案。XX月XX日,与XX镇党委对接,参加了镇党委组织召开的座谈会,通过介绍初步了解“美丽乡村”重点创建村XX村概况,与村干部进行先期接触。XX月XX日,XX带领XX班子成员来到XX镇XX村,与村“两委”干部和部分党员代表座谈,讲明市委对“XX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总体安排和活动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广泛听取了村干部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与他们共议村务、共商发展,合理规划村庄未来。同时,对创建“美丽乡村”提出了要集中搞好宣传、要走出去学习、要争取好政策等要求,力争创建美丽乡村。
二、深入调查研究,着眼实际确定创建项目。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多次到XX村进行实地调研,对走访调研中了解的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发现的村庄发展和基层工作中的困难、问题,与村干部一起,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归类,科学制定“XX美丽乡村”创建项目管理台账,明确完成时限和责任人。为美化村容和周边环境,计划投入XX万元对该村XX河道进行清淤,并建设XX个拦水坝,投入XX万元对村庄XX米主干道进行硬化。为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计划投入XX万元为该村实现自来水联网,同时打XX眼机井,优化水质。
三、注重挖掘特色,协助合理规划村庄发展。为切实把握好XX村的地理位置、现有资源、风情文化等优势资源,找准特色看点,把优势放大,把劣势缩小,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看点,XX月XX日,XX同志又带领XX班子成员来到XX村,实地考察了采摘园、河道美化等项目,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要求镇党委、政府协助村里尽快拿出村庄规划建设方案,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以便整体向外推介。目前XX村村庄整体规划建设方案已初步完成,并正与有关单位进行沟通对接,尽快完成村庄规划效果图等。
方案中列出的重点项目,基本都已开始开工建设。其中,XX村集农业观光及采摘休闲于一体的农家乐项目,长达5000
米的山路已初步完成整修,同时计划打造1000亩苹果园、梨园、杏园、桃园、樱桃园等,做到四季休闲,三季观光,二季采摘。计划投资约200万打造的长约5公里的休闲山谷,一期工程约1公里已基本建成,整体建成后将成为花香鸟语,溪水潺潺的休闲圣地。计划打造的三处约2000平方米休闲垂钓池塘,已全部完成浆砌。投资500万的仁和酒庄,选址已确定,正在进行勘测等工作。投资约200万元的欧式饭庄,已完成土地平整。投资100万元,占地2亩的绿色特色养殖项目,已完成土地平整。
2.如何创建美丽乡村 篇二
盘锦市委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以问题整改开局, 以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为抓手, 以“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为目标, 对全域农村环境进行大规模全面治理。
大洼县唐家镇北窑村是盘锦市农村环境治理的标杆, 2013年被农业部评为中国第一批“中国美丽乡村”。2012年6月开始, 唐家镇围绕生态抓发展, 围绕健康抓民生, 重点突出生态、美丽、健康、幸福的理念, 经过一年多的整体改造, 一个粉墙黛瓦、绿肥红瘦、古朴典雅、生态健康的新型农村社区初露端倪。截止到目前全镇修建沟渠生态护坡70000平方米, 普及环保冲水厕所500座。整合资金3000万元, 为482户房屋铺设琉璃瓦、设置景观栅栏7400米、修建村屯环路12公里、通行桥45座、入户桥500座。
3.如何创建美丽乡村 篇三
蓬莱在“美丽乡村”创建中,把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财政投入与多方筹资、创造美丽与经营美丽结合起来,将风景变成产业,将美丽转化为生产力,真正使乡村由内而外美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美丽乡村”如何创建?
有限的政府财力不能“撒芝麻盐”,整合涉农资金,撬动村级、企业及社会多方投入。
“美丽乡村”创建前,蓬莱4年中先后投入4.2亿元“三农”资金,但平均到全市577个行政村,看不到明显变化。这让蓬莱决策者陷入了沉思。
“政府财力是有限的,‘撒芝麻盐’式的帮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落后面貌。乡村要美丽,必须整合资源,重点突破,形成以点带面,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进而带动全域,这才符合农村实际。”市委书记张代令提出“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示范带动”的思路。
从点上突破,“点”如何确定?市长孙业宝介绍,蓬莱实行“村申请、镇认可、市评价”的重点创建村遴选机制,由村向镇提出申请后,镇里派出评价团评价认定并上报,由市专家评审团对申请村最终认定。
在此基础上,蓬莱创新涉农资金管理模式,建立财政投入、村级自筹和社会多方支持“三位一体”的资金保障体系,实现了“小资金撬动大投入”。
蓬莱市岳家圈村的做法很有代表性。岳家圈村总共投入400多万元创建资金。这么多钱从何而来?村党支部书记付景兵细算了一笔账:市里财政补贴80万元、奖励65万元,镇里和部门帮扶130多万元,企业援助60万元,村里自筹10万元,村民个人出资40万元……各方面资金汇拢,成就了一个“美丽乡村”。
坐等“输血”,不如主动“求变”,那些眼巴巴盯着财政投入的乡村变得积极起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木兰沟村投资1000多万元,依托葡萄酒庄搞起乡村游;山上宋家村投资587万元,建设滨湖休闲度假旅游区;马家沟村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涵盖13个村,集采摘、垂钓、酒堡于一体的规模化、集约化大型社区。
你追我赶,四年来蓬莱市级财政投入4亿元,撬动村级、企业及社会多方投入近10亿元。
点上突破,带动面上创建,蓬莱启动“提质、扩面、连片”工程,规划并全力推进八大示范片建设,把示范村建设的“盆景”,变成全域创建的“风景”,进而把蓬莱建设成一个大景区。
“美丽乡村”靠啥支撑?
农民最盼增收致富。打造景观,更要打造产业
马家沟村获评3A级景区在当地是个大新闻。从一个脏乱得“插不进脚”的小山村,变成大景区,其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蓬莱旅游、葡萄酒两大优势产业向农村延伸。
今年“五一”小长假,村子里停满了私家车,游客吃住在农家,享受淳朴的乡村生活。“村里成立了生态旅游公司,注册了‘马家沟八大碗’特色餐饮商标,规划了餐饮、购物、文化娱乐、土特产四个功能区。”马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马继业说。
“创建‘美丽’,更要经营‘美丽’。”张代令表示,“农民盼这盼那,最盼的是增收致富。因此,我们不仅要打造景观,更要打造产业,让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用产业发展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是蓬莱创建工作的独到之处。蓬莱依托葡萄酒和旅游两大优势产业,挖掘各村优美景观、民俗文化等资源,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作为发展重点,发展一批乡村旅游项目,推进传统农产品向休闲商品、农业园区向休闲景区转变。
目前,蓬莱乡村游涵盖观赏采摘、田园风光、特色村寨、葡萄酒庄等20余个类型,发展“农家乐”4200余户,培植赏花节、采摘节、民俗文化节等乡村游项目23个。仅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创造综合收入近亿元。
“美丽乡村”如何升级?
不能把农村变成城市,要让群众主动参与,保留乡土风情
“乡愁”是乡土文化和农耕文明的记忆。创建伊始,蓬莱本着一个遵循,就是全力保留乡土风情,一村一韵,把乡村打造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和谐画卷。
“门前小河流水,石板路串村连户,青瓦白墙的老房子随处可见……这一切让我找回了小时候的感觉。”阔别家乡数十载的沙向明一回到潮水镇费东村,顿生感慨。
留住“乡愁”,“文化符号”成为“美丽乡村”创建的统领。蓬莱根据村庄自然禀赋、文化特色、民风民俗等特点编制规划,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历史街区、传统民居进行原生态保护,共改造农房1.6万户、修缮村落200多处,保护传承民间艺术200多项。
“美丽乡村”创建既尊重农村历史文脉,又让农民尽享现代化便利。“房子还是那些房子,村路还是有那么些弯儿,可垃圾围村的现象消失了,村里的路灯也亮了起来,上学、看医、吃水、走路都方便多了。”炉上村退休老教师吴伯美说。
“美丽乡村”创建,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参与的积极性自然高了起来。“不让参与都不行”。刘家沟镇董家村召开美丽乡村创建动员会时,当场募集资金126万元。一名返乡老板个人捐资100万元,外嫁媳妇王晓华当天从100多公里外赶到现场捐款,在河北保定治病的齐化州,提前出院把妨碍村路硬化的宅基地让了出来。
“美丽乡村创建,农民是参与者,更是共享者”。这成为当地农民的共识。广大农民主动拆违修屋,500多名在外能人和200多家企业捐助资金和物资共计亿元。
有了群众的积极参与,蓬莱因势利导,市里筹措4.5亿元,启动实施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等重点项目,镇村加快推动112个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了市镇村三级联动的创建热潮。
4.村创建美丽乡村情况汇报 篇四
***村地处***。全村现有 *个村民小组,***户****人,共有党员**名,*个党小组。主要以劳务输出和种植、养殖为主要产业,20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先后荣获**省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村、***市卫生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市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村、**市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村、**市先进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年**市委市政府授予美丽乡村示范村称号。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生态经济型新农村示范村为目标,稳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创建市级美丽乡村,在协调发展、村强民富、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等方面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积极组织,深入宣传,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积极创建市级美丽乡村。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合理规划。几年来,村两委班子多次调查研究,讨论座谈,多方征求意见,结合本村地理位置、土地情况、产业结构等制定了发展规划。对深山居住的农民实施搬迁,建立了3处移民点;对泥泞土路、出入不便的村主干道、居民小巷进行了水泥硬化;对主干道安装了路灯、并实施绿化美化; 1 合理利用土地,实施规模化养殖业;对街道进行整治,做到宽敞干净整洁。经过多年的努力,村庄基础设施得到了提升,居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基础建设。村两委班子根据规划,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筹集资金1500万元,建立了70户259人的移民搬迁点,解决了居住环境问题,成为我村一处靓丽风景;筹资160余万元,实施主干道和居民小巷道路改造硬化、饮水、亮化等工程,解决了村民方便出行、生活等问题;筹措资金220万元,对街道进行了整治,实施了绿化、文化项目提升等工程。现在村主干道进出畅通,路面全部硬化,村内巷道硬化基本完成,路网布局合理。农户饮用水达到国家饮水安全标准,饮水安全达到全覆盖,居民基本生产生活用电保证率达到了100%,土地、山林全部完成了确权登记。合理配置建造了村庄内公厕7座,做到了专人管理,保持干净整洁。
三是建设服务设施,健全服务体系。2012年,经过努力,先后筹资108万元,建成了村委会办公楼、农村幸福院、村卫生室、文化娱乐广场、村民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设备齐全,规章制度健全,活动经常。村民普遍享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村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8%以上,全村5户五保户,实现了五保 2 供养,学前一年儿童全部入园,适龄学生九年制义务教育达到了全覆盖。
二、因地制宜,努力增收,发展产业带动全村致富
几年来,村两委班子认真规划,因地制宜,想方设法努力增加村民收入,发展产业带动全村致富。
一是因地制宜,规划发展模式。结合我村实际,因地制宜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我村耕地面积2309亩,林地7137.5亩,主要以劳务输出、干杂果种植和家畜养殖为主导产业,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为主,花椒、核桃、蔬菜为辅,养殖业主要有牛、羊、猪、鸡等。本村主导产业占产业收入达到了75%以上,对本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做出了贡献。
二是努力增收,发展规模产业。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村两委班子的责任,积极发展规模产业。全村规模养殖户13户,在党员干部、致富能手带领下,规模养殖户不断增加,提高了部分村民收入。本村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并高于本县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5%上。近三年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本县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速。
三是产业带动,促进经济发展。结合本村实际,村两委班子积极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2017年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花椒种植,在原有花椒1460亩的基础上,新栽花椒366.4亩。同时成立宝鸡市渭滨区晁凤花椒农民 3 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三变改革”,学习先进经验,动员群众资金入股、土地入股,搞活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利用地域、气候条件,发展核桃、中药材种植;利用离市区近的优势,发展牛、羊、猪、鸡等规模养殖;利用城乡结合部位,鼓励村民到市区自主创业,进行多种经营;利用在外工作人员,搜集信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村两委班子采取多种措施,进行产业带动,促进了我村经济发展。
三、整治环境,建立长效,扎实推进土坯房屋拆除
我们按照“点面结合、重点突破、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快了***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环境。
一是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整治。经过持续环境综合整治,我村道路、房前屋后、墙体周围干净整洁,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安装了路灯,适宜绿化地段、主干道全部实现了绿化美化,树种丰富,农家小院环境优美。我们以全长1050米的主街道环境整治提升为重点,建设有村史村情墙、商贸一条街、文化传承墙、民俗风情墙等,体现了晁峪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地域特色。修建仿古式文化墙140 米, 外围墙水泥粉墙716㎡, 围墙仿古式围墙拾脊230米,仿古式广场前文化墙31米 ,粉刷墙面6800㎡ ,水渠加盖板480米,水泥硬化580㎡, 桧柏(高2米,全冠)300 株, 白皮松(2米高)6株,绿化回填土方(深度50cm)453m³,通过整治达到了效果。
二是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我村设置了公益性岗位,目前配备了卫生保洁5人、绿化养护和公共设施维护2人,已从事其工作7年时间。我们认真抓好这类服务队伍管理,完善考勤制度,保证街道、各组巷道路、排水渠、村内文化广场等公共区域干净整洁,环卫设施、公共设施完好。村内合理设置了垃圾站(台)、垃圾筒,做到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内规模畜禽养殖场得到了全面整治,畜禽粪便得到了综合利用,病死畜禽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我们以村民小组长为各组“三堆”巡查清理责任人,发现一处清理一处,建立“三堆”清理长效机制。
三是扎实推进土坯房屋拆除。土坯房严重影响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实施拆除。我们以区、镇党委和政府实施农村土坯房改造工作为契机,积极安排部署,多次进行思想发动,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小组会,宣传土坯房改造拆除政策,做拟拆除户思想工作。积极组织,统筹安排,分类施策,制定措施,建立台帐,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分组到户,做到拆除户满意,拆除土坯房220余户,保证了土坯房改造拆除工作稳妥推进,进一步美化了整体环境。
四、注重教育,倡导文明,建设民主和谐的新农村
近年来,村两委会不断加强村民素质教育,倡导文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是注重教育,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多年来,村两委班子注重农民教育,积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 5 心价值观进村入户。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 深入学习宣传党对农村的方针政策,增强了自我教育主动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强党员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政策水平和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转变了工作作风。扎实开展“四位一体”、“基层党组织提升年”活动,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学习科学种养技术,提高务农技能,培训数量逐年增加,今年举办了种植、养殖培训班3次,共330人次。
二是倡导文明,不断加强文明乡风建设。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组建了文体活动团队,建设了3个文化活动广场,游园1处,设置了文体器材,每天由村上组织广场舞,村上组织或自发进行经常性文体活动。教育村民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崇尚生态文明。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引导村民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村风民风淳厚朴实、文明和谐。“十星级文明户”宣传全覆盖农户参评率高于96%,悬挂了“星级文明户”标识,统一了悬挂位置,大力宣传“星级文明户”先进事迹。
三是和谐稳定,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村党支部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党心、民心,积极引领全村人员发展各项事业。班子结构合理,“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开展扎实有效,村“两委会”引领发展、促进和谐、服务群众的能力较强。我们积极进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到位,新农村建设、农村平安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等各项工作任务明确,落实措施。今年无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社 6 会治安综合治理、党风廉政建设等一票否决事项。通过几年来的建设,我村民主法治健全,邻里和睦,社会和谐,安全稳定,村民安居乐业。
***村村民委员会
5.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 篇五
(一)示范点建设情况
1、温溪自然村建设情况:自**年10月份开始,该村理事会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精心规划、细心操作,凝聚人心和财力搞建设,以村民自筹资金启动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截止目前,拆除了空心房2300平方米,完成了环村公路建设600米,巷道硬化4000平方米,实施了池塘整治与砌坡,亲水平台已平整场地。共完成投资60万元。
由于该点为自建点,建设资金一直没能按时到位,所以后期进度缓慢,加上投资远远不够,有待进一步完善。
2、油岭脚下自然村:该点位于县城北大门口,是县城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通道建设的主要节点,**年列为全县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点自8月份批准为示范点以来,镇、村即着手对该路段进行了重点整治,拆除了沿路的临时、违章及未规范的广告牌,及时完成了对该路段的规划设计,并于**年11月底完成了项目的招投标工作,预计投资30万元,对沿路房屋进行立面改造,对通道进行增绿、补绿和造景。
目前,施工方正积极开展了“三清三改”工作,计划2016年1月15日前全面竣工验收。
3、山头村1、2组。该点为县城蒙岗路的核心区域,是蒙岗岭森林公园出入口。**年9月份始,我镇结合县城的建设改造,就着手对该点进行了整治与建设,拆除了沿路的临时、违章及未规范的广告牌,对沿路房屋进行立面改造,对通道进行增绿、补绿和造景,共完成投资计80万元。
该点的居民区内,也正在进行整治与建设,主要是开展环境整治、池塘改造和污水处理等项目,总投资预计30万元。项目已于**年11月底完成了招投标,目前正在着手建设,进展顺利,2016年元月底可以竣工验收。
(二)张家山综合精品点的扫尾工程完善情况
**年,张家山被列为综合精品示范点,镇、村、组三级联动,凝聚人心和财力搞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一年的完善建设,全面完成了改水、改厕项目,拆除了旧房0.2万平方米,拆除猪场0.3万余平方米,房屋立面改造0.8万平方米,坡屋顶改造0.4万平方米,新修通村主干道1.2公里,修建排水沟3.2公里,全面实施了池塘整治,实现了雨污分流;栽种风景树1000余棵,井冈蜜柚2200余棵。同时,建成了进村牌坊、村民大广场、亲水平台、水上游廊、湖心凉亭、石拱桥、蜜柚园、农家书屋等基础、文化设施,完成工程投资近700万元。
目前,张家山村容村貌有了新的改观和提升,自然与雕琢互补,古朴与现代相融,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文明卫生、自然和谐”的山水新村已呼之欲出,如诗如画,梦幻成真,已成为我县城市居民郊游的新乐园。
(三)井冈蜜柚千村万户“老乡工程”
根据县委办、县政府办相关文件要求,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土地资源优势、蜜柚品种资源优势和市场区位优势,动员广大农民利用房前屋后、庭院、村旁路旁的空闲地、荒坡荒地、自有林地广泛种植井冈蜜柚,使井冈蜜柚真正成为千家万户的“摇钱树”,为新一轮扶贫开发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现代农业产业支撑,在广大农村形成春天花朵飘香、夏日枝繁叶茂、秋季金果华实、冬日郁郁葱葱的乡村美景,实现“富了村民、美了乡村、好了环境”的目标。
6.创建美丽乡村倡议书 篇六
美丽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美丽乡村是千百年农民追求的梦想,为了深入实施“三区两美”战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建设美丽家园,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活动,早日实现村庄布局科学、环境优美、设施良好,生活富裕、民风纯朴,因此,面向社会发出如下倡议:
从现在起,让我们把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倡导文明,革除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用实际行动为创建美丽乡村增光添彩。
从现在起,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到创建美丽乡村活动中去。关心美丽乡村创建,支持美丽乡村创建,参与美丽乡村创建,主动为美丽乡村建设献计献策。自觉投身到村头、桥头、门头、田头等“四头”建设之中,打造美丽乡村永嘉新示范。
从现在起,让我们积极参与精致门头建设,做到不乱堆乱放,不乱搭乱建,保持门前屋后整洁,将房前屋后的白色垃圾、杂物和卫生死角、积存点等垃圾进行彻底清理、清运和填埋处置,平时自觉对门前屋后所有纸屑、果壳、塑料袋等杂物要进行及时清扫,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到垃圾箱,做到洁化、序化、绿化、美化,争做三千个精致门头的主人。
从现在起,让我们弘扬时代新风,参与社会监督,主动劝阻和制止损害美丽乡村创建和楠溪江生态保护的行为,不乱扔乱倒垃圾污物,不乱倾倒建筑垃圾,不在楠溪江沿路沿溪乱摆摊乱经营乱搞项目开发,积极举报乱采砂石、乱电鱼、炸鱼、毒鱼,乱养殖的行为,杜绝一切脏、乱、差现象,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来保护楠溪江、扮亮楠溪江。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重在实践、贵在坚持,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掀起“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的高潮!积极履行社会环保责任。相信在县委、县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永嘉的天一定会更蓝,水一定会更清,地一定会更绿,我们的家园一定会更美好!
倡议人:XXX
7.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 篇七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美丽的田园风光、自然的风土人情、纯朴的乡风民俗,是我们理想中的乡村印象。今年初,作为农业科教环能工作三大重点工程之一,农业部在全国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正式发布了实施意见,全国农业科教工作视频会议也具体部署了这项工作。为进一步了解该活动的背景、目标和思路,记者采访了创建活动负责人唐珂。
记者:农业部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唐珂: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纳入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和难点在乡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农业部在2013年农业农村经济重点工作中也把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为重点工作,并列入要为农民办的实事。因此,我们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
这些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绩。可以说,“美丽乡村”创建是升级版的新农村建设,它既秉承和发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宗旨思路,延续和完善相关的方针政策,又丰富和充实其内涵实质,集中体现在尊重和把握其内在发展规律,更加注重关注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加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加关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更加关注农业功能多样性发展,更加关注农村可持续发展,更加关注保护和传承农业文明。从另一方面来说,“美丽乡村”之美既体现在自然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层面。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今天,“美丽乡村”建设对于改造空心村,盘活和重组土地资源,提升农业产业,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也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创建“美丽乡村”也是亿万农民的中国梦。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在农村地区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中国”。可以说,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符合国家总体构想,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农业农村实际,符合广大民众期盼,意义极为重大。
记者:“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目标是什么?
唐珂:日前,农业部正式下发了《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和谐发展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目标引导、试点先行、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政策、人才、科技、组织为支撑,以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居环境、传承生态文化、培育文明新风为途径,构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示范典型,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新农村建设内涵,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
具体来说,目标体系从产业发展、生活舒适、民生和谐、文化传承、支撑保障五个方面设定了20项具体目标,将原则性要求与约束性指标结合起来。如产业形态方面,主导产业明晰,产业集中度高,每个乡村有一到两个主导产业;当地农民(不含外出务工人员)从主导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生产方式方面,稳步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实现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达到90%;土地等自然资源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推进;适宜机械化操作的地区(或产业)机械化综合作业率达到90%以上。资源利用方面,资源利用集约高效,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土地产出率、农业水资源利用率、农药化肥利用率和农膜回收率高于本县域平均水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农业投入品包装回收率达到95%以上,人畜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95%以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记者:“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有哪些重点工作?
唐珂:“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部门和农业部内的许多工作。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通过广泛调研,制定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的目标体系,明确“美丽乡村”的评价指标,同时,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提出“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技术保障措施,编制“美丽乡村”创建的技术规范指南,建立“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管理系统。
二是从实际出发,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乡村(如东、中、西,发达、欠发达、贫困地区,农区、牧区、渔村等)树立不同的目标体系和创建模式,用三年时间组织创建1000个“美丽乡村”试点。这些试点既可以是村,也可以是乡镇。今年上半年优先考虑300个条件好的村或镇,先期开展工作,下半年再遴选700个试点乡村。力争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创建工作,使这些乡村能够有较大的提升。
三是整合相关资源,做实做细做具体,加大对创建试点的支持力度。除了用好现有资源,还要争取新的资金与项目,最终形成“美丽乡村”创建的政策与投入支撑体系,支持试点乡村发展生态农业、低碳农业、绿色农业,建设美丽家园。同时,也积极引导地方农业部门和企业、社团、媒体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支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激发广大乡村和农民进行创建的内生动力,形成政府推动、农民主体、企业和社团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格局与机制。
记者:农业部下一步如何来推动这项工作?
唐珂:农业部非常重视这项工作,“美丽乡村”创建领导小组由张桃林副部长亲自挂帅,相关司局、直属单位、社团组织和新闻媒体等共同参与、分工协作。同时,我们还要成立“美丽乡村”创建指导委员会,聚集管理与技术等方面的领导和专家,为“美丽乡村”创建提供支撑,为活动推进提供咨询、论证、建议等。
我们已经和正在组织各种宣传活动,来推动这项工作。我们已创建了“美丽乡村”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和《美丽乡村》专刊,并与《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等媒体建立了联系,作为我们宣传的主渠道。我们根据欧阳中石先生专门题词设计发布了LOGO。我们聘请了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先生和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先生担任“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形象大使。
近期,农业部将开展“双送双带双促”活动。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为目的,组织科技直通车,送技下乡,到“美丽乡村”田间地头开展培训咨询,带动农技推广服务,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以本山传媒二人转演员为主组织文化大篷车演出队送戏下乡,送欢乐到“美丽乡村”,带动“美丽乡村”文化发展,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们还要组织开展科技之星、沼气之星、环保之星、致富之星、文明之星和农民满意的农技员(合称“五星一员”)等典型人物评选活动,组织媒体开展“寻找美丽乡村”活动,组织开展“我和美丽乡村”征文、摄影和书画作品征集比赛活动,以及组织网络新媒体等社会力量对“美丽乡村”试点进行评点等,扩大“美丽乡村”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年底前还将举行回顾总结表彰典礼,发表农村资源环境和能源生态建设白皮书。
记者:建设“美丽乡村”与保护传承弘扬农业文明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唐珂: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华文明源自农耕,根脉系于农耕,农业文明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对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农业文明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衣食产品,也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色彩缤纷的精神资源。重视农业文明的发扬和光大,将有助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创新和发展,可以更好加强文化建设,更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8.斜桥镇“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作法 篇八
近年来,斜桥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推行复合式工作,坚持规划与当前中心工作相结合、设计与实际操作的可行性相结合,牢牢抓住与创建相促进的多项工作,多方发动,多面推动,齐头并进,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开局。主要工作内容有:
一、外学经验,明晰思路。
为进一步明晰“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斜桥镇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组织各村、各部门主要领导先后两次到桐庐、富阳等地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创建的先进做法,借鉴其宝贵经验。在考察学习过程中,工作组成员针对美丽乡村创建中如何合理规划、突出优势、提升产业、美化环境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了解探讨,充分认识“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中会遇到的难点和重点。在“取经”回归后,斜桥镇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组成员开展多次座谈会,对斜桥镇“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发展基础进行剖析,梳理优势、分析利弊,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本镇实际创建实施方案,并明确我镇创建目标、创建重点难点、年度工作计划等。
二、“三创”并举,相互推动。
创建美丽乡村、创建省级卫生镇与创建森林化城镇,“三创”并举。在推进创建美丽乡村工作同时,注重与“创卫”、“创森”工作结合,相互促进。结合“创卫”工作,对镇域范围内的垃圾、违章建筑开展整治,对道路河岸进行“四位一体”保洁,提升绿化建设,美化我镇镇村环境,提高我镇卫生文明度。结合“创森”工作,我镇上半年完成237.6亩绿化造林面积;万亩农田造林种植21084棵树木;建设特色村5个,涉及1367户农户,送果树6836株,提高了镇区绿化率,提升我镇人居品质。同时,多部门沟通,多途径收集创建资料,森林城镇创建和美丽乡村创建的规划制定同步进行。森林城镇规划的收集工作现已完成,镇领导与浙江省林科院领导开展多次座谈,逐步完善创建规划,美丽乡村的规划的大纲脉络已清晰形成,具体方案措施在逐渐完善。
三、产业协调,促进发展。
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与我镇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相协调。突出我镇农业“四朵金花”产业特色,加大招商建设力度,多途径加强宣传,加速园区产业聚集效应的显现。经过工作推动,斜桥镇农业“四朵金花”已经初具规模,现有水果种植面积5000亩,花卉苗木种植面积5300亩,蔬菜种植面积3500亩,水产畜禽养殖面积2500亩;完成”斜桥洛溪”商标设计注册、联合海宁市斜桥水果精品园区内水果种植大户30多户,统一品牌对外营销,扩大影响力。在今年7月20日举办的2012海宁市斜桥镇首届葡萄采摘节活动中,我镇以“美丽乡村、魅力斜桥”为主题,迎接杭州、海宁市民采摘参观,连接多地媒体,对接杭州超市。杭州日报、海宁日报以及多家电台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有力提升我镇美丽乡村、富民强镇的形象。
四、环境整治,美化和谐。
9.如何创建美丽乡村 篇九
创建工作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大力推进“美丽乡村”战略决策和区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创建“人文社区、温馨家园”的总目标要求,在全区乡镇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创建工作,按照10+X发展模式,坚持以乡镇规范化建设为抓手,通过今年抓运作,明年大变样,切实打造乡村人文关怀环境,改善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升乡村基层的服务功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提高乡村建设水平。现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十大规范化”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升为民办事水平
1.乡镇机关规范化。着力抓好“三个规范”:规范办公场所。优化机关楼院环境,建设园林式办公场所,把乡镇机关建设成圩镇环境的典范。规范运行机制。完善乡镇政权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党委议事规则、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基层党建目标责任制、党员干部学习和机关内部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乡镇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规范便民服务。按照有明显标志、有工作制度、有服务记录、有办事台账,有情况反馈的“五有标准”,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实行“一站式”服务,实现“服务基层超市化”。通过“工作替代,定时排班,统一受理,流水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满意服务,塑造“有事您找我,我为您服务”帮民办事、致富理财窗口形象,一年内全区乡镇(含白塘街道,下同)全面实现机关规范化。
2.村级组织阵地化。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推进村级组织阵地化,实现“三个提升”。一是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要求,切实加强村级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培养、选拔和管理,打造一支整体素质优良、富有活力、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明显的村级干部队伍。二是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功能。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升级改造工程,达到“六有”标准,即:有功能齐全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对面积狭小、危旧、功能不全的活动场所进行改造和修缮,确保活动场所达150㎡以上;有制度健全的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设臵统一的村(党)务公开栏,规范公开内容、形式和时限;有运转正常的远程教育设备,建立远教站点学用长效机制,确保学用效果;有布臵规范的党员活动室,积极开展党员活动;有高效便捷的便民服务站,建立一套工作制度,指定一名代办员,发放一张联心服务卡,记好一本登记簿。三是提升村级组织带动作用。村级组织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和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组织功能、服务功能、引领功能,把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作为根本目标,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凸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3.产业发展基地化。着力整合乡镇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实行物技结合,建立以农村推广、农民创业服务和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为一体的服务机构。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因势利导建设和发展1个以上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种植规模必须连片1200亩以上。兴桥镇:着力建立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带,发展奶牛养殖和园林花卉基地。长塘镇:着力加快培育发展柑桔产业,扩大规模,建立柑桔加工厂,积极引导扩大葡萄和蔬菜基地种植面积。樟山镇:着力加快农产品粮食加工小区建设,发展井冈蜜柚产业,建立油菜种植示范基地,培植壮大松籽产业交易中心。曲濑镇:着力发展蔬菜基地、草莓基地。禾埠乡、白塘街道:重点发展蔬菜基地,建立“合作社十超市”的合作模式,培育一批农产品经纪人。在建好特色基地的同时,要完善农技站功能,积极做好农技推广和农民创业指导服务工作,产业化示范基地实行市场化经营。
4.乡镇建设景观化。各乡镇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特点,规划建设能反映本乡镇的历史文脉、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个性特征的街区景观,形成“一镇一景”;在建筑风格上要融庐陵文化元素,景观区能集人气,搞活商贸、提升功能、彰显鲜明特色亮点;兴桥、长塘、樟山、曲濑每个乡镇至少拿出30亩土地,禾埠乡、白塘街道要充分利用乡(街)村发展经济预留用地,按照招、拍、挂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开发建设一片集住宅、商贸、餐饮、休闲为一体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特色街区。乡镇村庄也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及新村庄建设打造若干个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各具特色、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人文乡村。
5.村落管理社区化。强化村落社区理事会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一会五站”,积极调处民间纠纷,缓和各种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志愿者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农民参与社区建设意识,推动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大力开展邻里互帮互爱,村民互敬互助活动,让村民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建立新型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开展文体娱乐活动,陶冶村民精神情操,倡导村民学科学、用科学,营造积极向上的的文明新风;集中整治村落卫生环境,改变脏、乱、差现象,抵制流行疾病的滋生与蔓延,保障村民的身心健康。按照“活动有场所,学习有园地”的要求,整合“农民书屋、万村书库”、“运动器械进社区村落”等资源,充分利用祠堂、礼堂和闲臵房屋,大力推进村组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每个新农村试点村都必须配套一所集村民议事、书报阅览、科普宣传、棋牌交流、影视录像、技能培训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室和一个户外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力争在2012年内实现全区村村“公共场所配套、文化生活丰富”的目标。
6.计生服务常态化。重点抓好“三个到位”:技术力量到位。确保每个乡镇配备6名以上计生工作人员,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计生专干。工作责任到位。完善计生考核方案,强化乡镇、村计生专干的工作职责和要求,理顺工作体制,严格考核评比,充分调动计生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形成计生专干主抓计生工作的主动局面。服务指导到位。积极开展计生宣传、科技、综合服务活动,提高计生干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实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均等化,对流动人口,由原来单纯的行政手段管理变为提供就业、改善生活、帮扶救困等多个方面的优质服务,在管理中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让流动人口身居异地仍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7.维稳机构标准化。整合资源,构建和谐平安联创中心。由乡镇综治办牵头,整合公安、司法行政、安全生产监管等各方面力量,构建乡镇和谐平安联创中心,综治办与安全生产办合署办公。统一标准,加强基层庭(所、队)建设。以统一的建筑样式完善的结构功能和花园式的庭院标准进行完善。扩大规模,提高人防、物防、技防水平,街道、乡镇组建10-20人以上的由专职巡防员组成的治安巡防队,由公安派出所进行管理。加强巡逻,提高街面见警率,提升公众安全感。定期开展“严打”整治专项斗争,重点打击乡村黑恶势力和扰乱社会治安的严重刑事犯罪。针对治安相对混乱的地区和行业,定期开展治安专项整治。定期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严格落实调处责任,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安全生产以深入开展“三项行动”(执法行动、治理行动、宣传教育行动)为重点,加强生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推进安全生产目标任务的落实,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8.中小学校配套化。围绕“聚名师、铸名校、优环境、育优生”,重点落实农村中小学“两堂”(食堂、澡堂)、“两化”(校园绿化、校园文化)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在2012年底完成学校的宿舍、食堂、澡堂、厕所建设,切实改善就餐和洗浴条件;同时,大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完成中小学校园的学校文化建设,打造人文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按照核实中小学教师编制总数及时补充缺编教师,招聘大中专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各中小学校,科学配备中小学校师资,加大对薄弱学校政策扶持力度,不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在2015年前,每个乡镇建设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人口在两万以上的乡镇至少建一所以上公办村级幼儿园。通过公办省、市级优秀幼儿园的示范作用,带动乡村各类幼儿园向标准化和正规化发展,实现乡村适龄儿童全部接受优质教育的目标。
9.医疗机构功能化。在硬件建设上,进一步拓展乡村卫生院所服务空间,更新或添臵一批技术含量高、检测能力强的中型高科技医疗设备,健全医疗服务功能。在软件上,进一步拓宽卫生人才引进渠道,按编制配齐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全面实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年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全部达到岗位执业要求。完善农村卫生防预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能力,进一步推进卫生院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创建标准卫生院和标准化村卫生所,2012年底,全区所有乡镇卫生院达到标准化建设,每个行政村有一所达标建设的村卫生室。
10.社会保障人文化。注重“三个拓展”:拓展政策落实。进一步筑牢社会救助、义务教育、城乡医疗、就业再就业等“四条保障线”,整合培训资源,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拓展保障层次。拓展失地农民生活救助领域,提高失地农民生活救助标准,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推进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2年内基本实现城乡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全覆盖。拓展服务范围。推进乡村养老工作,按照“布局合理、经济实用”的建设原则,确保一年内全区所有敬老院建有一个医务室、一口鱼塘、一块菜地、一座果园、一片绿地、一笼鸡鸭、一栏肉猪、一个活动室、一支服务队、一个晒衣场,满足广大五保对象基本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要以敬老扶老护老服务为主题,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丰富院民生活。发挥敬老院养老服务示范作用,将养老助残服务向村组延伸,在有条件的行政村要建设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孤残儿童日间托养托幼所。
每个乡镇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要选择性地建设一至两个高品味、高标准的中心。打造一个富有特色的乡村,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乡村管理新模式,争创全市一流,建设和创造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项目和管理模式。
二、启动“两改三化四配套”工程,整治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区乡联动、协调推进”,全面启动以“两改三化四配套”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打造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质、一流的人文关怀,共创农村幸福家园。
1.“两改”,即:庐陵文化风格的立面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庐陵文化风格的立面改造:按照“统一风格、统一方案、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的原则,一年内各乡镇圩镇的所有房屋建筑融入庐陵文化元素,彰显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的赣民居风格,立面改造统一由建设部门提供图纸;工作流程安排、工程技术指导统一由领导小组指导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按照“危房优先、因地制宜、原址就地、节能高效、统一风格的原则,把民政系统的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居工程”,教育系统的校舍危房改造,老建扶贫部门的生态移民和搬迁等项目结合起来,整合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自然灾害倒损农房恢复重建,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扶贫安居工程等涉农资金。着力抓好农村困难群众住房、中小学校校舍、敬老院、宗祠礼堂的改建或重建。对一类危房限时拆除,对二、三类危房按照规划有序改造。对有保留价值的古建筑危房,能修复的修复,暂不具备条件的配套安全保护措施。
2.“三化”,即:绿化、硬化和净化。绿化方面。着力抓好村庄庭院内外、巷道路两旁、村旁四周、闲臵地块、场所周边的造林增绿。山区庭院绿化以金桔、黄梨、杨梅为主,山下庭院绿化以甜柚为主,巷道绿化以常规绿化树种为主,村旁四周以甜柚和乔木树种为主,闲臵地块就地取材,围栏种植蔬菜,场所周边按照美观实用进行绿化。所有新农村试点村庄内外要完成绿化。圩镇要完成街道两边、住宅区、店面门前的绿化。
硬化方面: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原则,年内所有新农村试点村的主干道、村内主巷道、入户便道以及室外公共活动场所全面硬化,有条件的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可适当进行亮化。
净化方面:紧扣“清洁卫生、无害处理、简便实用、群众欢迎、农村环境有明显改善”的要求,以“农村废弃物资资源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城乡环保一体化、村庄发展生态化”为主题,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为抓手,重点清理土堆、粪堆和柴堆。治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和柴草乱堆,美化村口、路口、家门口,大力实施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圩镇垃圾处理达到“六个有”:有垃圾集中堆放池,有垃圾清动专用车、有垃圾中转站等垃圾处理专用场所、有垃圾清运保洁员,有监督管理卫生打扫环境整洁的城管环卫站所、有整套卫生清扫环境整治的运行管理制度,确保垃圾无害化处理达80%以上;农村垃圾处理达到“五个有”:有垃圾堆放池、有托运垃圾专用车,有垃圾分类屋等垃圾处理专用设施场所,有垃圾清运保洁员、有定期打扫卫生处理垃圾的运行管理制度,确保垃圾无害化处理达70%;农户垃圾处理达到“四个有”:有垃圾存放分粪桶、有有机垃圾堆沤池、有三格式化粪池、有一个干净整洁的院舍环境。保洁员达到“五个有”:有一辆板车、一把铁锹、一把扫把、一把钳子、一个袋子。力争2年内实现“六个基本没有”的目标,即:农户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零星垃圾,农户庭院基本没有随地流淌的污水,村间、圩镇基本没有散放的垃圾,江河、库塘水面基本没有漂浮的垃圾,村间道路基本没有裸露的人畜粪便,105国道、吉福公路、吉新公路、西四镇公路两旁,通村(村边)公路沿线基本没有散落的垃圾,努力让吉州的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环境更优美。
3.“四配套”,即:自来水配套、卫生厕配套、畜禽栏配套和信息网配套。在自来水配套上,按照“生活用水自动化、洁净化”的要求;深入实施安全饮水和户户通工程,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农村安全饮用水任务,农村基本上实现“户户通自来水、家家喝上干净水”。在卫生厕配套上,按照“庭院无便桶、屋外无茅厕、家家配套卫生厕”的要求,加大农村传统厕所的拆除清理力度,统一配套水冲式厕所,对一些一时不能拆除又无法安装水冲式厕所的农户,在村内集中建造水冲式厕所,2年内全区农村基本达到“公共场所无茅厕、村内清新无臭气”的效果。在畜禽栏配套上,按照“人畜分离、集中圈养”的要求,每个新农村建设点都要建立人畜分离区、禽畜基本实行圈养,由区农业局牵头落实。在信息网配套上,按照“村村通宽带、户户装电话、家家看有线(电视)、移动手机普遍化”的要求,整合农村远程教育、科普、农家书屋等项目设备,配臵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各行业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信息利用的最大效应。2年内所有乡镇机关和行政村建立以电脑网络为主体,文字图书为辅助、宣传专栏为补充的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一年内所有行政村信息化配套基本到位。
三、实施“六大体系”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夯实农民致富基础
1.生态安全体系。积极推广“三生三诱”农业综合防控技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重点抓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继续实施沼气池民生工程建设;大力实施生态村公益林建设,加强水土保持,水流域治理;加强区内水质监测和保护,确保流域水质达到Ⅲ类以上。
2.水利保障体系。加快水利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防洪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田间渠系改造和配套工程建设,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改善水利建设施工环境,各乡镇负责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类纠纷问题。
3.农村路网体系。在100%的行政村、52%自然村通水泥路的基础上,根据村落规划要求,2年内实现全区所有合并村及新农村通水泥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
4.农村“三防”体系。在防火上,落实区、乡镇、村三级森林防火责任制,严格执行野外火源管理“十不准”,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完善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强化防火专业队伍和义务扑火小分队建设,乡镇(街道)、村、组分别按照不少于1000人、100人、20人的要求,建立一支常设性森林防火义务扑火小分队。在防汛上,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落实各项防汛责任制,区、乡镇(街道)要组建一支常设性群众抢险队,每个乡镇不少于300人。在防疫上,加强结核病、艾滋病以及人畜共患病等重大疾病、重大传染病以及禽流感、甲型流感等重点疫情在农村的工作,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森林病虫害防控体系,控制重大动植物疫病发生和传播;加强动植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以上动植物疫病防治员;狠抓疫病源头控制、疫情监测、畜禽免疫、消毒灭源、检疫监管,应急处臵等综合性措施。
5.产业帮扶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帮扶体系,重点发展壮大花卉苗木、蔬菜、生猪、特种水产、蜜果业、生态林业、农业休闲等产业。建立健全帮扶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整合培训项目,培训基地、培训师资,定内容、定场所、定师资,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对农民进行新知识、新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二是拓宽农业融资渠道。加强农户授信,搞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文明信用农户贷款。三是加大龙头企业帮扶,重点建设曲濑彭家坊、长塘田心、樟山江边蔬菜基地,长塘、樟山的井冈蜜柚基地,兴桥的花卉苗木基地,牛牛奶牛养殖基地和思倍德生猪生产加工基地;整合涉农部门资金和力量,推动区农业示范园建设。
6.商贸流通体系。农产品市场定位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特点,突出特色。建设吉安城南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带动农村商贸市场发展,继续抓好阳明西路蔬菜批发市场兴桥肉牛花卉交易市场、曲濑鱼苗繁殖交易市场、钓源旅游休闲、采摘长廊建设等,推动农产品商贸流通发展。
四、发挥“四轮驱动”优势,细化保障措施,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1.领导推动,营造浓厚氛围。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原则,突出发挥乡镇(街道)、村组和农民群众的责任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充分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橱窗和手机信息等多种宣传平台,全面宣传推进创建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活动的意义和好做法、好典型、好经验,切实把氛围造浓,把声势造大,最大限度地争取全区上下的理解、支持与参与,尽快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细化部门责任分工,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心,节奏同拍,行动同步,迅速掀起创建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活动高潮。
2.投入拉动,强化资金保障。坚持“政府补助、农民自助、部门扶助、社会资助”的思路,按照“一比五是本份、一比十是本事”的理念,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区财政给每个乡镇(街道)安排200万元启动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支持创建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活动。二是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采取乡镇(街道)出一点,村组集体收入拿一点,市场运作筹一点,农民“一事一改”捐一点等办法,多方筹集资金推动创建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三是抢抓中央扩大内需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战略部署机遇,加大跑项争资力度,强化建设资金保障。
3.人才带动,增强智力支撑。按照“激活存量、扩大总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完善机制、发挥作用”的要求,既立足农村急需、紧缺,又兼顾适当储备、长远发展、创新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造就一批有觉悟、懂技术、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队伍,为推动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提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建立集业绩、品德、知识、能力于一体的人才评价体系,健全人才队伍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农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如何创建美丽乡村】推荐阅读:
如何创建文明城市08-15
如何创建特色学校08-24
江西省特色小镇如何创建10-06
如何创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几点感悟06-18
关于如何实现无邪教创建工作的创新和提高的调研报告.doc08-13
乡村平安创建工作方案09-03
美丽班级创建方案07-27
美丽班级创建系列活动06-17
东岳小学创建美丽新校园工作总结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