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题详细计划

2024-06-26

微型课题详细计划(精选4篇)

1.微型课题详细计划 篇一

一、开展关于微型课题研究校本培训

教科室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关于微型课题研究专题培训,让全体教师了解微型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制定微型课题研究方案的方法等。

时间:2月28日

二、组建课题

微型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个人微型课题研究,另一种是小组微型课题研究。

个人微型课题研究:个人微型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主要由教师自己实施,强调教师个体认识的深入和拓展。

小组微型课题研究:这种方式主要是以备课组为单位,也可以是有共同研究内容、自由结合的研究小组,强调的是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与交流。

根据我校的情况,决定参加对象为:行政人员、教研组长、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同时欢迎其他的老师参与。

组建时间:2月21日——2月23日

三、选题

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合理地选择一个课题,积极倡导教师从自身工作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确立课题,这个课题必须来自于平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做到:小、型、实、新。

选题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选题要有自己的特色,尽可能选择自己熟悉的,有经验、有积累的,长期关注的,兴趣浓厚的,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曾有一些思考但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

2.选题要基于自己的实践,微型课题研究的内容来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困惑与问题,切入口要小,内容要相对单一,适合教师开展实践性的研究。

3.选题要有针对性,研究的目的要着眼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无法驾驭的、不能解决的、对当前工作没有帮助的问题应回避;不需持续关注,能够随时解决的问题要回避。

4.选题要能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片面强调实践,就可能走不出经验的束缚,不利于课题品质提升,教育理论缺席的“微型课题”,是短视的,无梯度的,不利于教师职业实现专业化;一味强调理论,就会脱离现实,也难以获得源头活水。可以将自己熟悉的一种科学理论或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也可以借鉴、运用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实际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教师可以关注学科教学、作文教学、班主任管理、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确定课题时间:2月24日——2月26日

四、方案撰写

微型课题的设计方案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包含以下六个部分:

1.问题描述:即描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与此相关的教情和学情。在描述时,一般都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叙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同时,在阐述问题时一定要观点简洁、言简义赅。

2.课题界定:由问题提炼出课题名称,课题名称的表述要简练、准确,要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具有文学色彩的修辞手法。对课题涉及的关键词、核心语进行诠释,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3.内容规划:即明确课题要研究的内容,规划的研究内容要切合实际,同时,还要对研究内容进行任务分解,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落实到人。

4. 过程设计:即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以及研究措施等。

①研究方法:把本课题能用到的诸如课例描述法、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列举出来。

②实施步骤:即本课题研究计划分几步完成,每一步做些什么。

③时间安排:即本课题研究需要多长时间,每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等。

④研究措施:即在研究中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做法。

5.预期成果: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教学日记、教学叙事、教学反思、学生作业作品、个案、谈话记录、教学案例、研究报告、发表或交流的论文等。

6.援助要求:要求学校或上级教科研部门为研究提供的一些相关支持,进而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完成时间:4月16日——4月22日。请相关老师在4月22日之前将完成的《花垣县教科所微型课题申报表》存入校内服务器教科室/微型课题研究申报表内。

五、课题管理

针对微型课题具有切口和研究范围小、研究过程简便、周期短、涉及研咳嗽鄙佟⒄攵孕浴⑹敌浴⒖刹僮餍郧康奶氐悖诠芾矸绞缴喜扇∫韵麓胧

1.简化课题申报手续,只需填写《花垣县微型课题申报表》,在教科室备案。

2.微型课题的研究周期一般为1年,课题组要制定“月度活动”计划,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校级研究活动,每次活动后撰写活动总结、反思报告。

3.课题组课题研究情况定期上传,教科室定期检查。

4.采取“先研究再认定”的策略,就是在课题研究时间到期时,通过了评审的课题,与“规划课题”享有同等地位,发放立项课题结题证书及一定奖金。

5.教科室将组织针对微型课题的研讨活动,交流经验、推广成果。

六、成果评价

对微型课题研究的评价要特别关注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带来怎样有效的提升、对学生的发展带来怎样实质性的影响。

评价时关注原始材料的积累,以原始的教学设计、活动方案、听、评课稿、文献学习材料、沙龙活动记录材料、学生作业、教学笔记、教育日记、研究故事等作为认定成果的主要凭据。

研究成果必须是原创,不得剽窃他人成果,要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者交流。

针对微型课题研究的自主性、群众性,评价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像对话式评价、展示式评价、讲演式评价等,体现出“过程展示”和“成果分享”的目的。

教科室将定期组织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微型课题研究成果。

七、结题报告的撰写

微型课题的结题报告既是对研究结果的说明,又是研究的直接成果。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问题提出:主要阐明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了什么问题,出于一种什么考虑来研究这个课题。它主要交待课题提出的背景,说明选题原因和理由,交待研究目的和思路。同时,它需要从目标要求、现状分析、研究目的这三个方面来回答问题,揭示出目标要求(大背景)与现实状况(小背景)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说明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开展这方面研究的。

2.研究对象与步骤:①研究对象:要具体、明确。②研究步骤:完成任务的时间划分以及成果形式。总的研究任务分几个阶段,或分几个方面完成,每阶段的时间安排,成果形式。研究步骤可以列表表示,也可以文字叙述表达,只要把研究所经历的步骤写清楚就行。

3.研究过程与方法:

①研究方法:完成该课题研究任务所用到的诸如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研究方法,并要阐明每种方法用于研究什么具体问题。

②研究过程:就是把研究步骤具体化。研究过程要突出以下问题:一是研究工作一步一步怎么做的,但千万不能报流水账,不能把“研究步骤”复制一遍。二是如何运用微型课题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的,即怎么进行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的,要充分体现是如何运用教育研究的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理性思考的这样一个过程。如采取问卷调查法,那就要阐明问卷是怎么设计的、在什么时间向哪些人做了调查、问卷回收情况、调查统计与分析、调查结论及报告等,最后需要把问卷附在报告后面作为佐证材料。总之,在阐述研究过程时,通常是先说理,后举例。

4.研究成效:主要阐述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成果,即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获得了哪些新的认识,丰富了哪些观点,对这个问题的感悟与思考等。二是操作技术成果,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形成的操作技术、路径、模式、方法等,并用高度概括的文字呈现出来。三是效果,这些问题的解决促进了学生进步、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升等。

5.问题讨论与建议:①问题讨论:主要是讲研究的不足。回顾研究过程,觉得还有哪些欠缺的地方,也就是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的地方。不要多,两三条主要问题即可。②建议:结合研究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醒别人开展类似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6.附件:主要是列举报送的附加材料,即成果清单、必要的成果复印件、参考文献等。

>>>点击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计划”

2.微型课题选题指南 篇二

一、德育研究

1.高中主题教育系列建设研究 2.青少年自我表现心理及教育实践研究 3.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研究

4.贴近中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 5.运用综合素质评价提高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实践研究 6.中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

7.青少年法制教育与预防犯罪问题研究 8.中学生的礼仪教育实践研究 9.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10.青少年校外教育实践研究 11.学校德育活动课程建设研究

12.思想品德文化与课堂教学文化的构建研究 13.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研究

14.道德高尚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行为特征分析 15.高一新生过渡性教育研究 16.学校德育队伍建设研究 17.书香班级建设与研究

18.新课程背景下班集体建设的实践研究 19.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实践探索 20.班主任工作现状调查及工作创新研究 21.增强班主任工作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22.班主任自我行为意识的实践研究 23.优秀班主任的培养研究 24.班主任工作的评价与管理研究 25.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研究

26.实践主体教育思想,优化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 27.中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实践研究

28.学生中“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利弊及正确引导的研究 29.中学生早恋问题研究

30.学校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31.德育课程有效实施研究

二、课程(教材)改革研究

32.高中综合课程中的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知识的教学实践研究 33.高中与初中阶段学科内容的差异与衔接研究 34.学科课程标准内容相互支持和衔接关系的研究 35.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研究 36.学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 37.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研究

3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模式研究 39.有效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的实践研究 40.丰富中学生课外生活的实践研究 41.各学科教材使用中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42.中学环境教育的实证研究

43.高年级学生自主开发课程资源能力的培养研究

三、学科教学研究

(一)语文

44.小班化教育中低段语文分层教学研究

45.优化课堂阅读活动,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 46.高中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研究 47.主体性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48.课堂随机写作实践研究

49.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课外学生获取语文信息素养方法探究 50.高中口语交际课教学的问题分析及教学策略 51.美育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52.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策略研究 53.学生“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评价研究 54.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55.高中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策略研究 56.高中生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57.高中生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二)数学

58.开展以“数学建模”为载体的创新教育实践研究 59.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及其创设实践研究 60.培养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实证研究 61.常规数学教学模式和新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62.数学教研组、备课组的制度建设研究

63.高中数学新课程总复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64.利用《几何画板》培养探知能力的实践研究 65.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研究 66.数学应用问题教学的实践研究 67.高中女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实践研究

68.高二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69.数学高考试题的特点、规律研究

70.适合学校及学生的高考目标制定及实现策略研究 71.高中数学高考总复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三)英语

72.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 73.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素养调查及策略探究 74.中学英语语音教学研究

75.中学生英语词汇量实际状况调查分析

76.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听的习惯的培养研究 77.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说的习惯的培养研究 78.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读的习惯的培养研究 79.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写的习惯的培养研究 80.中学英语课堂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研究

81.中学以阅读为突破口,提高语言的复现率,积累语言知识与素材的实践研究 82.中学英语课堂学习活动有效调控策略的研究 83.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调查与研究 84.中学英语课程中乡土资源的利用研究 85.中学学生英语朗读习惯的培养研究 86.中学英语课堂活动中的提问策略研究

87.任务型教学在英语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8.任务型教学的任务设计实践研究

89.以写为载体,加强语言正确性和准确性训练的实践研究 90.利用母语帮助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实践研究

(四)理科综合(科学)91.学科学教育现状调查

92.学科学教学学具的配备、开发与利用研究 93.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

94.灵活运用科学新教材的若干做法研究 95.自然环境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

96.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方法和策略研究 97.科学活动课教学中运用“问题解决”模式的实验研究 98.科学教育中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 99.提高新课程理科实验教学效果的实践研究 100.理科教学中学生“前概念”的研究 101.中学理科“随堂实验”实践研究 102.理科课堂教学课件制作的实践研究 104.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改探讨 105.高中物理与小学科学课的衔接研究 106.实现物理教学中情感目标的途径探索 107.高中理科奥赛实验培训实践研究

108.提高理科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效率的实践研究 109.物理、地理等学科的图像教学实践研究 110.中学物理基本课型、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研究 111.中学物理教育中的概念形成、规律掌握研究 112.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分析与消解研究 113.物理课堂教学的结尾设计实践研究 114.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情境设计研究 115.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特点与应用研究 116.高中物理实验中转换法的研究 117.高中物理公式教学研究

18.化学课堂情景创设的实践研究 119.化学复习课的课型与教学实践研究 120.有机化学复习教学策略研究

121.运用化学教材中的定量实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

122.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123.高中化学探究教学模式下探究点的设计方法研究 124.生物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生态意识的实践研究 125.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实践研究 126.“概念图”在生物教学中听的应用 127.“问题串”在生物教学中听的应用

128.中学生物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129.高中生物图示教学实践研究

130.提高学生对生物坐标曲线解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131.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实验设计实践研究 132.中学生物实验中的思维技能训练研究

(五)文科综合

133.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134.哲学常识教育应对高考文综测试的策略研究 135.历史新教材教学设计和研究性课题学习策略研究 136.高初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 137.历史专题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138.历史教学方法的建构研究 139历史新课程教案设计实践研究

140.历史学科讲座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141.历史学科教学模式研究 142.历史学科教学方法研究 143.历史学科教学策略研究 144.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145.中学生历史总复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146.地理教材的图像系统研究(呈现形式、图文比例、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147.充实教材内容,实现本土化地理教学内容研究

148.乡土地理教学研究

149.“板书、板画、板图(三板艺术)”在新课程地理教学中的独特作用研究 150.提高学生有效记忆地理知识的研究 151.学生学习地图知识的缄默知识研究 152.地理学科作业改革的研究

四、评价与考试研究

153.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研究 154.中学学生成长记录袋的使用方法研究 155.中学生评语的内容和方式改革实践研究

156.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实践研究 157.中学学科教学中客观评价策略研究 158.中学各科课前基础调查的作业设计研究 159.中学各科作业设计多样化、科学化的实践研究 160.改变作业批改方式、提高作业批改效率的实践研究 161.学生各学科错题集的开发与使用的实践研究 162.中学生期末考试改革的实践研究 163.新课程理念下各学科试卷命制研究 164.分省自主命题后的高考命题研究 165.中学学科课堂教学管理与评价研究

166.各学科新课标下“个人成就展示板”评价活动实践研究

五、学生学习研究

167.学生的学习起点研究

168.中学生各学科学习的成功策略和误区研究

169.中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各学科学习中的思维障碍分析及消除研究 170.中学不同学科在不同阶段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研究 171.让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方法与策略研究 172.中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研究 173.中学生“个性化预习” 研究 174.中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研究 175.中学学科学习指导的研究

176.提高中学生学科学业成绩的实践研究

177.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

178.中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教师指导实践研究 179.中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学习的实施研究 180.有效开展中学学生各学科学习指导的实践研究 181.中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组织策略研究

182.中学生在政、史、生、地课堂中学习习惯培养与评价研究

183.中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生合作学习(学习机制、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能力,合作学习有效价性,评价体系等)的实践研究

184.中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提问、讨论、竞赛、游戏、评价、实验、练习、展示、观察)的实践研究

185.中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186.中学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研究 187.合理布置家庭作业与学习成绩相关性研究 188.义务教育段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 189.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研究

190.中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研究 191.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

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92.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193.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194.中学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195.中学心理危机援助中心的建设研究 196.中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矫正实践研究 197.高一新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198.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 199.抓住教育契机进行良好心理辅导的研究 200.预防校园暴力行为的心理问题研究

201.学科教学与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202.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践研究 203.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践研究 204.性健康教育研究(含青春期教育研究)

205.升学与择业的心理指导教育实践研究 206.特殊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案例研究

七、艺体教育研究

207.中学音乐教学设计的研究

208.中学音乐教学的故事导入模式研究 209.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器乐教学研究

210.中学美术课堂分组合作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211.中学体育运动会活动设计、实施及评价研究 212.中学运动会规则、内容等指向教育目标的改革研究 213.中学一条龙课余运动训练体系实践研究 214.中学生体育运动处方研究 215.学校艺术节活动设计案例研究 216.美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

217.艺体教育与学生审美素质发展的研究

218.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保障及实效性研究 219.大课间操(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内容的研究 220.器械体操教学安全措施与办法研究 221.体育课时计划有效性、实用性与设计研究

222.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建设与学生主体性关系及其处置办法的实践研究 223.体育课堂教学运动负荷评价研究

224.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承受挫折、公平竞争、遵守规则等良好心理品质的方法研究

225.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过程评价研究 226.体育教学分组的实践研究

八、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227.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

228.中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 229.各学段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研究

230.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层次整合研究

231.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232.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方式变革与学习绩效研究

233.中学生数字化学习研究

234.网络虚拟实验室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35.提高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效益的研究 236.信息化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237.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开发研究

九、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238.教师行为规范标准与师德建设实践研究 239.学科教学设计及备课改革的实践研究

240.通过专题研究,促进教研活动切实有效的开展 241.提高集体备课效益的实践研究

242.相互听课、议课、评课,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 243.各学科教学中说课技能训练实践研究

244.各学科教学中教师说课技能所涉及的技术提高研究

245.提高中小学教师说课、课堂教学观察、评课水平的实践研究 246.提高教师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

247.开发备课组功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248.学习型教师团队的建设与实践 249.不同教龄段教师教研状态的比较分析

250.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水平(设置的问题情景、问题的提出、时间控制、即时反馈)的实践研究

251.新课程下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及其培养实践研究 252.教师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培养个案研究 253.学科教学设计及备课改革的实践研究 254.教师教学艺术的形成研究 255.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256.科研型、学术型教师培养的实践研究 257.中学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研究 258.学校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实践研究 259.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解决对策研究 260.适应教师主动参与的教科研方式创新研究 261.教师培训机构能力建设研究

262.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的学校管理实践 263.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的学习方式研究 264.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的学习策略研究 265.新课改背景下校本教研有效活动方式研究 266.多渠道为教师提供校本教研的实战演练研究 267.激发教师研修内驱力的实践研究

268.在职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方式、途径及质量评价机制研究 269.校本教研活动方案设计的实践研究

270.兼职教师迅速提高所任学科教学能力的研究 271.兼职教师提高任教学科素养的研究 272.教师叙事性案例研究

273.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实践研究

十、学校管理研究

274.学校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75.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实践

276.处境不利(贫困)学生的判断及资助实效研究 277.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278.中学公共安全和应急机制的建立与管理研究 279.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实践研究 280.中学校教学和学术组织管理创新实践 281.中学形象设计、品牌建设实践研究

282.让教研组成为真正合作研究、共同行动共同体的实践研究

283.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以及综合实践组的建设与作用的有效发挥、提高研究

284.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推进目标、发展阶段、实践模式与评价机制研究

285.薄弱学校改造案例分析

286.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效控制辍学的实践研究 287.学校提高远程教育效益的实践研究

288.新时期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及实践研究

289.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合理性分析与稳步实施研究

290.学校形成办学特色的策略、措施与实践研究 291.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测研究

十一、综合研究

292.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实践研究

293.课堂教学中突(偶)发事件处理的策略与个案研究 294.新课程理念下各学科习题设计与选择研究 295.新课程课堂文化变革的研究;

296.课堂教学中三维教学目标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 297.巧妙运用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298.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正向评价、激励学生研究 299.弱势群体接受良好教育的实践研究 300.学科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

301.减轻中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 302.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303.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304.校本教研制度建立的实践研究

3.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篇三

实践研究的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培养高效阅读能力的意义和价值

一是学生缺乏浓厚的阅读兴趣,缺乏自主性,部分同学的阅读仅仅限于教科书,枯燥无味;二是教师缺少指导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处于放任状态;三是学校图书不足,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四是缺乏读书的良好家庭环境,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对子女的课外阅读采取敌视的态度,他们把学生看的课外书籍一律视为闲书;五是缺乏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由于受到中考评价机制的影响一味的追求分数,功利性很强,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缺乏评价的积极引导,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

六、阅读粗枝大叶、囫囵吞枣,没有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2、中学生阅读现状

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备受各界的关注。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民阅读能力的高低还影响到知识经济中各国未来的竞争力。在许多国家和地,无论是政府还 1

是民间都积极推动青少年阅读活动向纵深发展。有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已经将儿童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来实施。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运用于整个研究过程,突出“在有关专家指导下,边行动边研究”的基本特征;经验总结法主要运用于“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建构和阅读教学个性化的基本策略的研究”;文献法主要运用于“阅读教学个性化意义、特征等方面的理论分析”。在研究的过程中及时记录典型课例,调查听课教师和学生的反映等,做好研究的统计分析。每学期通过开展各级课题研讨活动,推广课题研究成功经验,听取老师们的意见,改进完善课题的研究工作,提高研究质量

(二)研究过程

1、搭建阅读平台,丰富阅读资源

营造读书氛围,增加读书情趣。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是激发学生喜爱读书的重要客观因素。比如将名人名言制作成条幅挂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让其天天看,常常受到启发和教育,让学生可以随时感受到名人名言的激励。要加大对小学生课

外阅读资料的投入。让学生随时随地有书可读,还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订阅一些相关的报刊杂志,让学生不断地获取新的信息,培养学生渴求新知识的期望心理。

2、制定阅读计划,统筹阅读安排

开展高效课内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内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有效课内外阅读的前提。

3、加强阅读引导,激发阅读兴趣

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内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课内阅读对感兴趣的投入较多,课外阅读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内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

4、配合教材阅读,推荐阅读书目

学生只凭兴趣阅读,往往会产生偏向,出现随意性,因

此教师在引导中应以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根据学生实际推荐读物,有目标、有计划、分阶段地引导学生读各类文体的佳作,逐步增强学生阅读中的选择性和层递性,使阅读有品位、上档次,让他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阅读态度。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内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如学了《孤独之旅》可读读《草房子》等曹文轩美文系列,学了《香菱学诗》可读读《红楼梦》,学了《杨修之死》可读读《三国演义》等等。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泛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5、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6、组织兴趣小组,提升阅读效果

阅读是个性化的,但在阅读活动中,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探讨、分享是必不可少的。我在每次阅读课安排一定的时间,让两组学生上台,通过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表演,把小组成员近期的阅读成果向大家汇报。然后组织全班同学对作品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在愉悦中吸收、分享他人的阅读成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激情。

7、组织阅读交流,检查阅读效果

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讨论会、专题墙报以及小型征文比赛等等,可结合有关的语文活动来进行。及时公布结果,总结经验,予以表扬,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以促进课外阅读的进一步开展。

8、创建成长手册,积累阅读成果

建立学生的“读书成长册”。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栏目设计如:个人小档案,读书计划书、家校联系卡、读书笔记、读书获奖记载等。每学期一本。

三、研究成效:

1、培养学生构建起自己的阅读策略。

2、学生阅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3、学生学习语文的氛围更加深厚。

4、老师更新观念,语文教学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后的反思

1、从阅读教学的一面来说,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方法的指导,组织语文教学,将会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逐步建构起以学生为主体阅读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方面说,培养学生建构起自己的阅读策略,将会明显提高其阅读能力。

2、通过从课内到课外,从精读到略读、快读,从学习性阅读到休闲娱乐性阅读,从文本阅读到名著阅读,通过对阅读策略的辅导,将会使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实践产生更大的影响,建构起“大阅读教学”的体系,丰富语文课程体系,开发校本课程。

4.微型课题小结 篇四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希望能突破初中学生入门阶段学习地理的难点,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地理图像认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提高地理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解决读图困难的局面,进而提升他们判读地图的能力。同时优化自己的地理教学改革的教学方法,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是学好地理必要的工具。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建立空间观念,这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对读图、用图能力十分薄落,不知如何下手。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养成左图又书的习惯。

学生要会用图,关键必须去读图,读懂图。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对地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要学的欲望。因此,上地理课时,把生活中碰到的如气象图,车站中乘车的线路图,简单旅游图,学校环境示意图等展现在学生面前。向学生介绍地图比语言更直观具体,更简明形象,更清晰明了等优点。通过具体的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学习、生活需要地图,地图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重视对地图的学习。

学生有了读图愿望后就要培养他们扎实的读图基本知识。一开始就要求他们手脑并用,把听、看、动手、记忆结合在一起。如讲述地图的三要素时,让学生分三步动手。

第一步方位确定,叫学生以学校为核心把周围的若干房屋、树木、河流、桥定为几个点,按实际方位用铅笔标在白纸上,请一位学生标在黑板上。教师巡回指导,讲解图上确定方向的基本方法。第二步教

师告诉学生这些点之间实际距离的数据,让他们选用适当比例把实际距离缩小,再按缩小后的数字把图画准确,并注明所采用的比例大小。学生边画图教师边指导,然后提问:每人所画实物范围大小都是同一个,为什么画在黑板上的和画在纸上的大小各有不同?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比例尺概念及比例尺的几种表示方法。第三步让学生把图中所表示的各点改用与实际事物形似的符号来表示。图绘成后,让学生互相交换,看是否能读懂,互相指正。教师把学生画在黑板上的图修正后,小结归纳:凡是地图都有统一的方向,比例尺,还有用不同符号代替实际事物的图例及作说明用的注记,这是地图“语言”的三要素,缺一不可。接着让学生翻阅地图册中的地图,指出每张图的三要素,同时再让学生体会,三者如缺少了一项,此地图能否表示准确,能否读懂?

对于课题的反思。

1、面对初一新生,地理课时紧,练习少,读图突破困难大,应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落实学生地图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也是下一步要投入更多精力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2、学生多,而课题研究人员少,如何针对低层次的学生有效地辅导还有待于研究。

上一篇:九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作文500字欲速则不达下一篇:优秀小学教师年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