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安

2024-06-25

社会治安(共8篇)

1.社会治安 篇一

“大学周边社会治安情况”社会调查

——调查报告重庆大学城社会治安状况

报 告 书

学生姓名及学号 学生姓名及学号

学生姓名及学号

学生姓名及学号

所 在 学 院

年级专业班级

指 导 教 师

“大学周边社会治安情况”社会调查

——重庆各大学周边社会治安情况

摘 要:为了对大学周边治安状况有一个客观、全面、科学的认识,我们小组于2013年暑假开展了对重庆范围内的大学治安状况公众安全感调查工作,此次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家对社会问题的关心程度和社会环境的感受状况。通过对大学城高校治安现状调研,分析形成目前治安现状的因素,针对因素提出科学、合理对策。面对当前高校的紧张的新形势,新特点,我们应认清形势,更新观念,加强教育,不断增强我们对大学校园稳定的自觉性,为了更好的了解我们校园治安。从这次调研报告可以看出学生对各自所在公寓的满意度评价普遍不高,反映了学校的治安工作并没有获得学生的认可,治安工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整体上各个大学的治安是不容乐观的,这值得校方重视起来。

关键词:大学,治安,调查

引言

为了认真的完成这次调研报告,对社会治安状况有一个客观、全面、科学的认识,我们组于2013年九月成立了一个调研小组。此次调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周围大学生对周围治安情况的了解程度和感受状况。我们做了一个主要是针对各大高校调查问卷并写了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了调研的基本情况、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建议、总结、参考文献,附录等六个方面。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目的

为了认真的完成这次调研报告,对社会治安状况有一个客观、全面、科学的认识,我们组于2013年九月成立了一个调研小组。开展了对重庆大学城周边的各大学社会治安状况公众安全感调查工作,面对当前高校的紧张的新形势,新特 点,我们应认清形势,更新观念,加强教育,不断增强我们对大学校园稳定的自觉性,为了更好的了解我们校园治安。此次调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周围大学生对周围治安情况的了解程度和感受状况。我们做了一个主要是针对各大高校调查问卷。

(二)调研内容

面对当沙坪坝区大学城周边社会治安状况,我们做了一个调查,主要是对各大高校调查。面对当前高校的紧张的新形势,新特点,我们应认清形势,更新观念,加强教育,不断增强我们对大学校园稳定的自觉性,为了更好的了解我们校园治安,我门做了一个关于以下11点的治安现状的调查

1)你认为你所在的学校所做的校园安全措施完善吗?

2)你是否了解我校教学楼。宿舍楼的灭火器和逃生通道的位置? 3)你觉得学校对校园安全的宣传工作做的怎样? 4)校园安全问题,你认为较严重的有哪些?(多选)5)你所在的校园内,有校园暴力现象? 6)您希望下列哪些问题得到改善? 7)您认为提高校园安全的措施有哪些?

8)当您在校内外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您会怎么做? 9)你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治安情况满意吗? 10)在校园内你最担心你的哪方面安全受到威胁? 11)你觉得周边治安环境怎么样?

12)针对你所在的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提些您个人的建议。

(三)调研的地点、方法

为认真完成这次关于各大学城校园治安现状的调查情况,我们四个同学成立了高校治安现状研究小组,制作了《大学校园安全问题调查问卷》。在重庆师范大学发放调查问卷70份,在重庆师范大学旁边的重庆医科大学的图书馆发放调查问卷30份,在大量学生出入场所大学城熙街发放调查问卷40份,对重庆其他大学就读的高中同学发放网络问卷调查10份。共收回调查问卷137份,其中有效问卷134份,调查问卷的有效率接近89%,整个调研科学有效,基本真实反映出重庆大学城高校的治安情况。

(四)调研过程

调研过程:把预先从网络上下载下来的关于大学校园安全问题的问卷调查表打印出来,交由本校在图书馆,自习室和教室等地学习的同学填写,然后去了重庆医科大学的图书馆发放了调查问卷,也去了熙街发放试卷并收回调查问卷,还对在重庆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的同学发放了网络问卷。回收发放出去的问卷,并对能够收回来的试卷选出的有效问卷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也综合了每位填卷人在问卷上提出了书面意见和建议,然后将问卷内容统计分析,最后完成我们的调研报告。

(五)调研时间

9月14日晚上7点多在图书馆发放问卷,9月15日的下午4点半在自习室和教室发放问卷。9月21日的上午去的重庆医科大学发放问卷。9月21人傍晚在熙街发放问卷。9月21日晚上通过网络向在其他大学的同学发放网络问卷。9月22日对能够收回来的试卷选出的有效问卷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也综合了每位填卷人在问卷上提出了书面意见和建议,然后将问卷内容统计分析。9月23日至9月26日写调研报告。

(六)调研结果

此次调研的综合结果显示:觉得周边治安环境很好的大约只占8%,觉得很差的都有7%,而觉得较好和较差的分别有23%和24%,认为治安一般的为38%。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各自所在周边环境的满意度评价普遍不高,反映了学校的治安工作并没有获得学生的认可,治安工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光就重庆师范大学的治安问题主要集中在入室盗窃、自行车盗窃、手机盗窃和外来人员的骚扰这几个方面。这学期就发生过几起影响及其恶劣的入室盗窃案,雅风苑C栋有几个寝室一共被偷12台电脑,而自行车盗窃和手机盗窃案频率也相当高,严重时几乎一天会有好几十件。

整体上重庆师范大学各个公寓的治安是不容乐观的,这值得校方重视起来。只有治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学生才能安心学习,对学校的归属感才会更高。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曾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河北大学“10·16”校园车祸案30日一审宣判,河北省望都县人民法院认定李启铭醉酒驾驶,致1人死亡1人受伤,且肇事后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李启铭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本人在此并不谈论“官二代”,而是从这次发生在校园内的交通事故来反思学校的安全工作。[1]

2011年5月8日下午16时许,中南大学南校区升华公寓16栋下发生一起命案,一男子持刀将该校一女生杀死,随后自杀。警方初步查明,嫌疑人王某,因性格偏执被女生拒绝将该女生杀害。[2]

到底是什么导致以上一幕幕校园惨案的发生。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都面临着来自哪些方面的挑战呢? 主观方面来看,首先是学校目前保卫队伍的建设在梯次发展方面和培养接班人方面还存在不足,并没表现出很好的业务能力,其次宿舍管理员、宿管员没有认真履行职责 ,导致在宿舍内内盗有时发生,更有甚者 ,当出现问题时,不能得到行之有效的及时处理,还有学校对校园维稳工作、安全生产、治安防范、综合治理等方面的人财物的投入 ,远远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如情报信息、庭院建设投入较少等。而客观方面来看,主要是各公寓附近流动人口极大,有些公寓就在闹市中,校园周边形形色色直接针对学生的服务网点星罗棋布。社会上的一些非法中介组织或个人 ,借勤工俭学之名 ,行骗欺诈钱财之实等等都阻碍学校对公寓的管理。上述一些因素的存在 ,不仅给安全保卫工作带来难度和压力,同时在 一定程度上制约学校稳定和发展。

学校安保部门发展滞后:首先,学校安全保卫部门权责不明。当前,学校安保卫部门基本没有执法和刑事侦察权,面对广大师生的安全需要,学校安保部门只能求助“校园110”或邻近的公安局派出所。但在具体工作中,由于校园内经常发生的是案情简单、涉案金额小的治安事件,公安部门也没有精力统一立案侦查,以至久拖无果,导致求助师生常常怨声载道,认为学校安保部门不作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安保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在工作中常常缩手缩脚。

大量学生认为大学校园出现大量治安问题有几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有学校的,也有学生个人的。在大学城这样一个新建的高校聚集区中,建设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原因,由于学校经费不足,安全设 4 施还不健全,学校的安全防卫、消防安全器材配备不全,这对于治安的重视实际上是不够的,接近10万年轻气盛的青年聚集在方圆10公里左右的区域,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一旦疏忽酿成的事件是难以预测的。

2.安全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安全的认识上,高校治安事件多出现在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对于治安防范技巧掌握不够,许多学生参加朋友聚会什么的呀晚上很晚才回寝室,学校周围不仅仅只有学生,还是应该提高警惕。有些学生认为只要进入学校了一切就安全了,夜间睡觉宿舍门不关,随便留宿网友等情况经常出现。比如说,寝室电脑被盗主要是学生防范意识不强,晚上睡觉门窗没关好,电脑随手乱放,要是锁好了也许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还有很多学生还认为是因为自己运气不好才发生案件。以上这些问题的影响,很容易出现治安事件。

3.校园及其政法职能部门打击不力和校园治安经费少以及校园里流动人口多,群防群治难以进行等,也是重要因素。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无可置疑,学校的工作重心是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以人为本的原则不可更改,因此,学校应该对治安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行动,只有解决或降低治安问题给学生带来的麻烦,学生才能集中精力将注意力放在学业上来。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建议和意见,如增加宿管,提高宿管素质,增加技术监控防范措施等等。

通过对目前大学城高校校园治安现状分析,总结看来,我们对高校治安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从学校方面来说,应加强校园治安管理。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配备专职保安,设置监控系统,加强安全防范,对进校人员进行身份核查,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3]

2.相关部门联合防范。公安机关要增加警力、建立巡防制度,并联合教育部门等进一步加强学校周边的治安防控措施,加强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和防范。另外 5 要完善疏解机制,防患于未然。心理学家、社区工作者、信访接待人员等在心理疏导方面可以发挥相应的作用。[3]

3.建立维护校园安全的长效机制。长期以来,校园安全设施和安全管理相对薄弱,致使校园安全事故屡次发生,相关部门应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行为,应建立维护校园安全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来维护校园安全。[4]

4.营造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在努力推进行政、法制进步的同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要使镇、街道和社区、村委会、治保会等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进一步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化解社会矛盾,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大环境。

5.增强安全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增强各级领导、教职员工、每个学生的安全意识,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作为一项专项工作抓好抓实,层层落实安全,处处讲安全,时时防安全。只有安全意识到位,校园治安和校园周边治安才能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6.积极出击,争取工作主动权。主动是一种工作态度,尤其是在和平环境下,很多潜在影响校园治安稳定的因素是存在的,作为高校的治安工作,不能等到发生事情后去处理,而是要在未发生事情前进行科学的判断和预测,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被动地思考校园治安工作只会让工作永远都落后与现实情况。主动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显性的工作状态,被动是一种隐性的工作状态,人们愿意看到的是主动的态度而非被动的状态。[4]

7.合理布局,科学设点,形成治安网络。针对校园周边治安工作,高校要密切与主管部门协调配合,积极提出建议,在大学城各高校之间的连接点进行规划,将现有警力进行划片区包干负责,在大学城外围,校园外围,校园之间科学设立治安点,形成大学城外围治安网,高校校园外围治安网,高校之间连接治安网,将所有治安点通过布局连接起来,形成一张高效的治安保护网。

8.加强巡逻,严格检查,构筑高校周边安全网。建设治安网络后,针对大学城特殊的地位位置和环境,在属于城乡结合部的重要位置和点上加强治安巡逻,对出入大学城的人员进行设卡检查,对大学城周边乡镇和各高校的流动人口进行严格排查,从外至内构筑高校的安全网。[5]

9.加强校级信息共享,形成联动机制。目前各高校的校园治安工作都是由各高校保卫处或派出所具体负责,各方只要保一方平安就算完成工作任务。今后要打破只盯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思想,各种治安信息进行共享,可依托重庆市高等教育协会保卫专业委员会平台,定期举办校级治安工作研讨会,交流先进经验,及时互通信息,形成各高校之间配合行动的联动机制,联动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各高校在处理类似突发事件方面及时知晓信息,及早发现事件,进行有效控制。

10.信息渠道畅通。高校治安信息渠道可以分为校园内搜集信息,校园之间的信息渠道,社会治安事件信息渠道等。对于高校校园内发生的治安事件,处理完成后,应及时向各高校传递。各高校之间也要建立信息沟通渠道,渠道畅通对于及早预防和遏制校园治安事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1.“平安校园”体系建设。各高校要根据校园治安工作特点,防重于治。要有各自的校园安全工作的规划,可以依托“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将安全制度建设,消防安全责任落实,综合治理责任落实,校园安全宣传教育,师生安全意识培养,安全教育“三进”等工作结合起来,精心谋划高校治安工作。将校园的安全稳定工作作为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充分认识到校园安全工作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工作规划,加强自身的安全体系建设。[5]

四、结语

从这次调研报告可以看出学生对各自所在公寓的满意度评价普遍不高,反映了学校的治安工作并没有获得学生的认可,治安工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整体上重庆师范大学各个公寓的治安是不容乐观的,这值得校方重视起来。自从不久前我们旁边几个宿舍发生晚上有贼潜入宿舍盗取十几台电脑,不仅让我们看到来自社会方面不法分子的挑战,而且学校的保安和公安机关的后期做法并没有让我们感到很安心,让大家对学校的治安问题存在诸多意见。只有治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学生才能安心学习,对学校的归属感才会更高。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既是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安全保证措施,也是为国 家培养较高安全素质人才的战略行动。因此,高校应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健

康、关注安全、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价值观,并能够达到由关爱自己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全人类的境界。

如此可见,学校治安问题挑战的压力来自多方面,既有学校的主观因素,也有来自社会的压力。要想使大学周边治安环境有所改善,我们自身,学校相关组织,社会相关机构都需要共努力,这样才能促进校园安全与稳定,和谐发展得到了保障,高校 能最终实现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永宁、左凌.校园安保工作如何应对挑战 [EB/OL] [2] 刘景涛.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安全工作的通知[J] [3] 方斯琴.关于校园安全问题的思考[M].人们教育出版社,2009 [4] 张中英.高校安全工作的部署问题[EB/OL] [5] 唐明远.安全教育[J].安全研究[EB/OL] 附录一:调查问卷

大学校园安全问题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校园安全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现仅普遍存在的校园安全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次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请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我们将根据国家统计法,对您的填写内容保密。在此,我们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谢谢!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你认为校园安全问题重要吗?

A.非常重要

B.一般

C.无关紧要 2.你认为你所在的学校所做的校园安全措施完善吗?

A.非常完善

B.比较完善

C.不完善 3.你是否了解我校教学楼。宿舍楼的灭火器和逃生通道的位置? A.完全了解

B.宿舍楼了解教学楼不了解

C.教学楼了解宿舍楼不了解

D.不了解 4.你觉得学校对校园安全的宣传工作做的怎样?

A.很到位

B.一般

C.只是表面工作

D.很差 5.校园安全问题,你认为较严重的有哪些?(多选)

A.交通事故

B.体育活动事故

C.学生身体特殊事故

D.自然灾害事故 E.校园暴力事故

F.卫生事故

G.消防事故

H.其他安全事故 6.你所在的校园内,有校园暴力现象?

A.没有

B.偶尔出现

C.经常出现 7.您希望下列哪些问题得到改善?(多选)

A.出入校门人员管理

B.校内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

C.校内宿舍及教学楼用电或设备安全

D.校内食品安全的管理和监督 E.校内消防安全管理

F.其他 8.您认为提高校园安全的措施有哪些?(多选)

A.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B.改善校内安全设施 C.加强校园监控体系的建设

D.提高保安人员素质 E.加强学生对危险的防御能力

9.当您在校内外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您会怎么做?

A.向有关部门申诉

B.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C.自认倒霉,不采取措施

D.向学校寻求帮助 10.在校园内你最担心你的哪方面安全受到威胁? A.人身

B.财产

C.隐私

D.其他 11.你觉得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怎么样?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E.很差 12.针对你所在的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提些您个人的建议。附录二:调研图片

2.社会治安 篇二

1 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现状

(1) 盗窃、抢劫等侵财性案件和打架、斗殴等伤害案件, 暴力犯罪、多人犯罪有增多的趋势, 尤其盗窃现象比较严重, 农民群众缺乏安全感。有些盗窃案件还转化为伤人、杀人的刑事案件, 使农民群众人心惶惶, 严重影响生活生产。在笔者家乡农村, 每年总会有两三次大的“盗窃之风”刮过, 一乡挨着一乡, 一村接着一村, 一夜之间村中近十余户村民家中被盗。这给当地群众不仅带来极大的财产损失, 也造成内心的极大恐慌, 严重危害农村的和谐稳定。

(2) 群体性治安事件显著增多, 已逐渐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伴随着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往往有一些村霸、乡霸、路霸、市霸、地痞流氓等黑势力。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倍加重视, 财政转移支付大力支持, 农村的各项事务变得“有利可图”, 别有用心者钻空子、耍手段, 为一己私利或个别小团体的不正当利益而大打出手, 造成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

(3) 赌博现象有普遍蔓延之势。因赌博而引发的盗窃、诈骗、抢劫等问题也时有发生。同时, 有些人因赌博结怨、记仇, 造成新的矛盾和纠纷。

(4) 村委会干部违纪违法现象增多, 进而引起群众上访、闹事、互相斗殴等案件频发。土地纠纷、宅基地纠纷、低保纠纷、公益设施纠纷等等, 其原因与上述第2点有较多相似。在利益诱惑下, 不少村级干部逐步丧失良知, 滥用私权谋利而造成干群矛盾频发。

(5) 农村交通肇事案件增长较快, 但相应的配套机制和保障措施却严重缺位。笔者家乡所在农村, 现今几乎所有村子干道都在国家财政支持和村集体筹资下铺成水泥路面, 更不用说村子周边的乡级、县级公路。良好的道路设施建设, 一方面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但也给沿途村民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道路上不仅车辆数目大增, 而且车速极快, 也很少有交通安全保障设施, 发生事故后, 交警很难及时赶到现场, 也难以认定责任, 这种情况下, 也很容易引起更多的不法行为发生。

2 引发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几点原因剖析

2.1 经济发展和农民素质对农村社会治安的影响

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新形势下社会利益格局调整, 社会矛盾复杂化, 不少地方农民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切实保护, 造成许多地方农民积怨日深, 演化成大规模群体性械斗、上访事件, 甚至激化为严重治安犯罪事件。此类事件往往发生在国家对农村和农民的优惠政策的具体落实中。如需要发给农民的各类补贴不发、少发, 真正的贫困户却从来无法领到贫困补助, 公益资金用的少、贪的多等等。其次, 目前农民群众文化水平不高, 他们面对经济快速发展而引起的新现象、新问题很难做到全面的、系统的思考和适从。

2.2 领导认识和干部作风对农村社会治安的影响

在农村, 领导觉悟高、干部作风硬的地方, 社会治安问题肯定少一些, 特别是群体性事件, 就能有效地化解在萌芽状态, 不会带来大的危害。反之社会治安问题就频繁发生。有些地方领导对社会治安问题认识不够、重视不够, 主要体现在不出乱子都不管, 互相推诿, 遇事瞎指挥, 没有调研、没有经验, 以权压人, 不能从源头上和谐化解矛盾。干部作风关系到干部自身的威信, 作风是需要不断地改进的, 要让人民群众认可, 这样才能深入到群众中去, 有效地掌握和化解矛盾。有些重大的突发性的问题其实早有苗头而没有及时地去发现, 有些久拖不决的问题不是难以解决, 而是我们很少积极重视, 认真对待, 科学部署。

2.3 相关保障不到位

首先, 监督保障方面。村委会作为村民大会选举产生的管理村事务和服务村民的组织, 往往成为个别村领导谋取私利和小团体利益的“合法外衣”, 其本身缺少有效的、强有力的监督, 致使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实大打折扣, 同时, 又出卖村集体利益公饱私囊。农村治安环境中大部分群体性事件都是由此而引发的。其次, 执法队伍保障方面。农村地理人口分布的客观情况使得农村的基层执法人员难以做到及时掌握各类信息, 有效准确加以处置。比如, 农村派出所作为维护农村治安环境的主要力量, 其民警数量极其有限, 很难对广大农村治安环境进行有效布防。再次, 安保措施方面。农村主干道路上的电子监控设备, 交通安全设备等几乎没有, 客观上使得农村的盗窃、抢劫、交通肇事等违法犯罪分子有恃无恐。

3 解决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几点措施

3.1 要加强对广大农村的政策和法制教育宣传

各级政府要让群众了解党的大政方针, 特别是与农民、农村、农业紧密相关的政策;要加大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 在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 要教育农民正确认识当前社会上的热点问题, 正确处理干群关系, 冷静客观地对待涉案涉法事件, 决不能感情用事, 凭一时冲动处理问题。同时加大对农民群众普法教育的力度, 要通过对身边人、身边事的现实说案分析, 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 使他们知法、守法、依法办事。

3.2 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

要针对农村生产季节性特点, 集中时间和力量, 适时开展时间短、见效快、针对性强的专项整治行动, 要坚决铲除农村黑恶势力, 严厉打击“乡霸”、“村霸”等严重扰乱当地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行为, 解决影响农村社会稳定与治安的根子问题;要坚决打击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 解决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治安的难点问题;要坚决查处和禁止各种赌码、赌博活动, 解决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治安的顽症问题;要依法打击在农村土地征用、移民建镇、扶贫开发、农田水利、优抚救济等工作中发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3.3 要加强相关队伍建设

首先要搞好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工作, 努力提高这些“村官”们的自身素质和从事管理工作的能力, 切实做到为广大村民服务, 带动大家走向共同富裕。农村干部要作风端正, 村务公开, 缓和干群关系, 从源头上减少农村社会治安案件的发生。其次, 加强农村公安派出所建设, 从优待警, 全面提升处置各类违反犯罪事件的警用装备保障。落实民警工作责任制, 把派出所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防范管理上来;针对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农村民警队伍的冲击和影响, 深人开展以人民满意为目标的创建活动, 全面提高农村公安派出所民警的素质。

3.4 建立和完善农村治安防范网络, 开展自保平安活动, 提高防范控制能力

其一, 在主要干道及重点区域装置监控设备。它不仅能有效预防盗窃、抢劫、交通肇事等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而且事后也便于公安机关获取证据、侦破案件。其二, 完善群防群治组织。结合本村实际情况, 设立巡逻小组, 有重点地在容易作案的时段和地点加强巡逻防控, 发现异情, 及时向全村通报, 有违法犯罪嫌疑的, 及时与公安派出所联系, 群策群力确保和谐的农村治安环境。

参考文献

[1]刘炳君, 农民群体性事件成因的法社会学求证[J].政法论丛, 2005年第四期.

[2]王朝辉, 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综合治理的几项建议[J].法制与社会, 2009年32期.

3.浅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篇三

【关键词】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 安全感 信任感

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改革的不断深化必然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对社会治安稳定影响很大。针对当前一些矛盾纠纷及社会问题呈现新特点的形势,研究如何在新时期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理解

所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政治优势,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各部门齐抓共管,各条战线通力合作,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行政的等多种手段,治理社会治安,减少违法犯罪,保障社会稳定。

二、综合治理的内容

1.从组织领导来看,必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级党政领导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加强对综合治理的领导,认真组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要在各级各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各级各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具体领导下开展工作。研究贯徹党和国家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对本地区本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做部署,监督实施;组织指导各部门,各单位落实综合治理措施;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表彰先进,推动后进,办理常委和政府交办的有关事务等。

2.从治理的方法、手段、环节和措施来说,公安司法部门要善于利用法律武器,加强专业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防止境外黑社会势力的侵入,严格各项治安管理,积极提出司法建议,扩大办案效果,加强劳改劳教工作和人民调解工作,努力消除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各种违法犯罪的消极现象。同时,要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措施,抓好各个环节,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

3.从综合治理的工作路线来说,要坚持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发动群众的群众路线。正如1991年3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所指出的:“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发动和依靠群众。”要坚持专门机关和群众路线相结合,依靠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其治保调解组织,发动和组织亿万群众关心和参加治安工作。

4.从综合治理的目的来说,就是要通过治理,达到社会稳定、重大恶性案件和多发案件得到控制并逐步有所下降,社会丑恶现象大大减少,治安混乱的地区和单位得到明显改观,治安秩序良好,群众有安全感,争取社会风气的好转。

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强化4个环节

1.打击。所谓打击,是指国家的执法机关依法对一切违法犯罪分子给予应有的惩罚,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减少犯罪活动,保障国家政局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有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违法犯罪分子就陷于孤立的境地,就会成为过街老鼠。

2.防范。防范是指治安防范;是指对危害和影响社会治安的各种因素的防范活动;是指国家、集体、单位、群众财体和人民群众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对危害和影响社会治安的因素和行为进行主动防范的活动。通过这种防范活动,达到减少犯罪,消除丑恶现象,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的目的。

3.管理。加强管理的重点是社会治安管理。即:

(1)加强户口管理。户口管理是户口管理部门依照国家的户口管理规定对住户和人口进行的管理活动。加强户口管理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服务于国家建设。

(2)加强公共场所管理。加强公共场所的管理主要是指:加强对公共交通场所的治安管理;加强对公共交通工具的管理;加强公共娱乐、体育、游览场所的管理;加强对商场、集贸市场的治安管理;加强对集会、游行示威场所的管理。

(3)加强特业管理。特业管理主要指的是旅馆业、刻字印刷业等的管理。加强对特业的管理,有利于预防、发现和制止违法犯罪活动,有利于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有利于特业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正当经营,有利于推进综合治理其他措施的落实。

(4)加强对危险物品管理。对易燃、易爆、易毒害等危险物品的管理是治安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这些物品往往是犯罪分子作案的凶器、工具和手段;另一方面,这些危险物品本身也有危害社会的能量。

4.今年的社会治安 篇四

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

委员会文件

绥综治委[2006]8号

关于印发《在全县铁路沿线开展“平安铁路示范

路段”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铁路沿线各乡镇综治委、护路办:

按照中央和省、市综治委铁路护路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县综治委铁路护路领导小组决定,在全县铁路沿线开展 “平安铁路示范路段”创建活动,现将《在全县铁路沿线开展“平安铁路示范路段”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尽快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创建活动,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绥中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2006年9月11日 在全县铁路沿线开展 “平安铁路示范路段”

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

根据中央和省、市综治委铁路护路联防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县综治委铁路护路联防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从2006年起至2008年止,在全县铁路沿线开展为期三年的“平安铁路示范路段”创建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完善铁路沿线治安防控体系,实现“平安铁路示范路段”创建活动与铁路沿线各区域平安建设融为一体,为全县社会和谐稳定和“争创综治工作先进县”做出贡献。

二、主要目标

通过开展“平安铁路示范路段”创建活动,努力使我县铁路沿线治安实现“两个减少”、“四个防止”和“二个确保” 的目标,即:全县铁路沿线刑事发案减少,“六类”治安案件减少;防止发生严重的盗窃铁路运输物资、拆卸铁路器材设施等违法犯罪活动,防止发生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重大治安问题,防止发生因治安问题造成的冲击铁路、拦车断道等群体性事件,防止铁路沿线发生扰乱社会秩序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和重大火灾、交通事故;确保全县境内铁路干线治安形势稳定,确保社会各界对铁路沿线的平安建设以及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比较满意。

三、实施步骤

全县“平安铁路示范路段”创建活动,以沈山铁路线为重点,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将我县辖区内沈山、秦沈客运专线两条铁路线路段建成“平安铁路示范路段”。

(一)2006年底,确保将沈山铁路59公里路段建成市级“平安铁路示范路段”,力争达到省“平安铁路示范路段”创建标准。同时,要把我县境内的秦沈客运专线55公里全线建成由中央铁路护路工作领导小组命名的“平安铁路示范路段”。

(二)2007年底,确保沈山线绥中站至万家屯站59公里路段建成由省以上命名的“平安铁路示范路段”。

(三)2008年底,沈山线绥中站至万家屯站59公里全线建成由中央铁路护路工作领导小组命名的“平安铁路示范路段”。

四、评定办法

“平安铁路示范路段”创建活动实行年审制,对已经命名和申报命名的“平安铁路示范路段”,年底前分别由中央护路办和各省、市护路办按照标准进行考核、审议,对已经命名的路段,经审查达不到标准的,予以撤消命名。

五、措施与要求

(一)要把“平安铁路示范路段”创建活动与各种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平安铁路示范路段”创建活动与平安建设 “四级联创”紧密结合起来,摆上平安建设的重要位置。在年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中,“平安铁路示范路段” 创建活动没有达标的地区,不能被评为先进单位。同时,要进一步延伸护路工作范围,把影响铁路稳定的各种因素做通盘考虑,多管齐下,与综治工作各领域的平安建设活动融为一体。要加强铁路沿线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的管理,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和社会闲散青少年的管理,加强废旧金属收购站点和危险物品的管理。协调路内外各单位,把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纳入自己的责任范围,看好自己的人,管好自的物,把好自己的门。

(二)要努力加强“三项机制”建设。一是建立预警机制。构建覆盖铁路沿线的信息网络系统,对区域内发生的各种危及铁路安全的信息能够迅速反馈,各级护路办和公安部门能够随时掌握。二是建立处置突发事件机制。对发生冲击铁路的事件能够快速反应,果断处置。三是建立严打整治机制。始终保持打击涉铁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对影响本地区铁路治安的突出问题,适时开展区域性集中行动,净化铁路治安环境。

(三)要进一步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重点抓好 “人防、物防、技防”工作。在人防上,主要以地铁公安、专兼职护路队为主,对铁路沿线进行巡逻防控。其中,铁路公安和专业护路队侧重安全保护区内治安巡逻,清理闲杂人员,处置各种治安隐患;地方公安和义务护路队侧重安全防护区外巡逻,加强防护网看护,防止闲杂人员、牲畜进入安全保护区。路地双方要实行交叉时间巡逻,重点时间和重点部位要有力量巡护。在物防上,要对容易被拆盗、撬盗、盗割的设施、设备进行加固、加锁和加装防盗装置,定期检查,防止被盗。在技防上,要在一些重要的编组站、较大的区段站站区和铁路沿线重点部位逐步安装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对一些人流、车流密度较大的监护道口安装报警装置。同时,要充分利用沿线社区、内部单位的治安防范监控设施,及时发现涉铁治安问题,达到技防资源共享。

(四)要深入开展爱路护路宣传教育活动。各乡镇、各部门要继续加强以《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为主要内容的爱路护路宣传教育工作。要突出做好政府部门中与铁路安全有责任的安全生产监督、道路、土地、水利、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的宣传工作,使其进一步明确责任,履行职责,依法施行监督管理;要突出做好铁路沿线放牧户、废旧金属收购从业人员、流动人口以及掇学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落实责任包保;要协调共青团和教育部门把爱路护路纳入到铁路沿线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中,树立爱路光荣、损路可耻的荣辱观;要把铁路安全教育纳入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整体计划中;要继续加强爱路护路宣传月和法制宣传日等集中宣传活动,建立爱路护路宣传教育阵地,探索新时期开展宣传教育的有效办法,不断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要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制度。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按照县护路办的统一部署,结合管内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召开会议,抓好落实。要每半月上报一份 “平安铁路示范路段”创建活动方面的信息材料,对在创建活动中采取的新思路、新举措及重要情况和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要随时报告。

六、组织领导

为确保全县“平安铁路示范路段”创建活动高质量地开展起来,县综治委决定成立绥中县“平安铁路示范路段”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骆忠山 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张振民 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

郝万国 县公安局局长

成 员:齐治学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黄宝海 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贾金石 县公安局副局长

秦玉山 县财政局副局长

陈志刚 县教育局副局长

刘世强 县工商局副局长

周洪连 县综治办副主任

王秀亭 县人武部政工科科长

尚贺新 绥中火车站站长

李明福 绥中北站站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张振民兼任。

副主任:周洪连 县综治办副主任

成 员:康志刚 县经贸局副局长

张立群 绥中火车站派出所所长

韩柏林 绥中县北站派出所所长

马文生 县综治办科员

5.社会治安总结2011 篇五

201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

总结

2010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及县综治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坚持“大服务”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争取全县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为目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平安睢县建设做出了贡献,现就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综治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检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牢固树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一是调整充实了我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等工作机构,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职工齐落实的工作机制,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年初我局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工作纳入重要工作,专门召开全年综治工作安排部署会,分别与药检所、药品监管股、食品股、稽查大队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要求各股、室(队)要做到综合工作年初有安排,半年有督察,年

终有总结。

二、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平安创建

一是成立了社会综合治理暨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林泽玮任组长,副局长宋传玉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了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全局干部职工人人参与的工作机制。二是制订了《睢县药监局2010社会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工作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

三、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完善排查机制,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联席会议等工作制度,推进这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把日常排查矛盾与集中排查矛盾工作结合起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实行领导负责制,逐个化解,充分发挥调解化解作用,多层次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建设和谐机关。

四、完善治安防范责任制,将平安工作放在第一位

建立检查考核、监督制约和奖惩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到了“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治安防范模式化管理工作效果明显。实行领导带班夜用值班制度,聘请了新的门卫人员,常年专职做好来人登记、车辆登记工作。单位内治安秩序良好,普法教育经常化,干部职工法制观念明显提高,单位没有发生集体上访及其它群体性事件,实现

了上半年平安机关的目标。

五、扎实开展了治安防范,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今年,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了法制宣传工作,在法制宣传日,按照县综治办的要求设立与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咨询点,开展了在大街上悬挂标语横幅,散发宣传单宣传活动,促进了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提高全局干部职工治安防范和法制意识,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我局加强安全教育,经常利用星期一例会作法律、法规知识普及,有力地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服务水平,增强了依法行政意识。坚持在每次节假日前特别提醒全局职工防火、防盗,做好一切安全工作,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六、进一步加强对特殊药品的监督管理工作

进一步强化了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终止妊娠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监管力度,通过制定严格的制度认真完善特殊药品的跟踪检查,建立严密的防范措施。防止和杜绝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流入非法渠道。建立责任辖区,认真落实对特殊药品的监管责任制。做到既保证按需供应,又确保不流入非法渠道,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七、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全县未发生更大食品安全事故

今年相继开展了“双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瘦肉精”专项整治、“地沟油”专项整治,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专项行动,有效地规范了我县食品生产、经营秩序、确保了全县人民饮食安全。

总之,上半年我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切实抓好综治工作,与其它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奖惩。积极协调、各负其责,形成人人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各个争当综治标兵的好风气,确保机关的平安与稳定。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平安睢县”做出应有的贡献。

睢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6.社会治安年度总结 篇六

一、加大领导组织力度

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我乡的社会治安状况得到了长足的改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也普遍增强。但乡党委、政府一班人仍清醒的认识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任重道远,我乡辖区内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大量存在,稍有松懈,就可能出现反复,因此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将综治工作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综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专人具体负责,真正做到一把手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助抓,专人具体负责落实的局面。制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层层签订,把综治工作真正的抓紧抓实,常抓不懈。

二、扎实推进“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建设,确保社会治安秩序平稳

我乡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发动了全乡人民群众参与联动防范工程建设,在消除治安隐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牢固树立“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乡辖区内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集打击、防范、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努力减少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真正把“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建设来抓。

在安全工作中,层层签订了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同时对乡农用车、小四轮、手扶拖拉机、中巴车等机动车也进行安全目标责任管理。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全乡范围内各村组、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进行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限期整改。全年来,我乡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在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中,始终坚持及时排查,各负其责、工作在先、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把排查调解矛盾纠纷当作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今年内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方法,共调解民事纠纷116例,调解率达100%,在调解中坚持把思想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调小、调早,把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维护社会稳定。

三、加强宣传力度,预防为主

一年来,为统一全乡干部思想认识,增强我乡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群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能力,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综治工作,我乡党委、政府坚持了在综治工作中集中经常性的宣传方法在全乡范围内主要采取召开三干会、群众会,赶集日禁毒宣传、“六五”普法,安全生产月宣传等方法,举办普法培训1次、学习班3次,培训人数400余人,组织乡干部和派出所干警一同在xx集日进行2次禁毒宣传和安全宣传,受教育人数达8000余人次,发放禁毒和安全宣传资料1000多份,并进行大量图片展示。通过对平安创建活动的宣传,群众知晓率达95%,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的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全乡群众的法制观念,促进了综治工作的开展。

四、坚持“严打”不放松

我乡坚持每半年一次的治安分析会,就我乡治安工作的难点、热点地段坚持采取严打方针,决不放松,将全乡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xx老街和罗家沟进行了清理。对全乡吸毒人员进行检查和帮教,密切注视乡邪教人员的动向,多方帮教促进其转化。

7.社会治安 篇七

2014年2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小组会议上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强调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公安机关为执行主体的网络治安属于网络安全范畴,着力解决网络非法行为、网络犯罪、负面网络舆情等破坏网络秩序的活动。随着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推进,对公安机关在网络治安管理的作为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安机关应当完善网络治安管理的方式实现对网络治安问题的综合治理。

1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提出

首先,着力建设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中央关于公安改革中强调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精神的体现。根据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框架意见,旨在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愈加注重源头预防、建立建全综合治理的社会治安治理模式。

其次,关于“立体化”的界定,一方面“立体化”不单纯指代物理空间上的立体化还包括时空上的立体化,是信息防控与制度防控相结合的体现。另一方面,“立体化”还有对多元主体的建设,多元主体是指除了公安机关之外其它行政部门及行业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发挥的作用和影响。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在社会治安防控上缺乏联系性,普遍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做法,虽然一时见效却不能实现长远治理。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必须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以及综合治理的原则形成完整体系,如果“一盘棋”式的治理格局无法实现, 那么对于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立终将是空谈。

2目前我国网络空间存在的治安问题

网络的空间规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不断扩张。根据《第3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络的域名总数为2060万个,其中“.CN” 域名1109万,“.COM”域名795万;网站总数为335万个,年增长4.6%,其中静态网页数量1127亿,动态网络数量772亿。 《报告》还指出,截至同年底我国网民规模业已达到6.49亿, 同比新增网民3117万人。网络空间的持续扩张加上网民数量的不断增长使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有46.3%的网民遭遇过网络安全问题,49%的网民认为互联网不太安全或非常不安全。 其中网络的治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网络诈骗

网络社会实为一种虚拟的存在,其所承载的信息价值为潜在违法行为人提供了犯案平台。对存在于网络社会中的违法行为人来说,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几乎使其防范处于空白状态,违法行为人可以在隐蔽的状态下为所欲为不带有现场性。因此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诈骗成为网络治安中最为普遍的问题。目前网络诈骗主要是经济诈骗包括:利用网络进行非法传销活动和利用网络进行非法集资等。在危害程度上具有快速性、 广域性等特点。

2.2网络淫秽活动

网络淫秽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淫秽物品的传播; 二是通过网络组织卖淫嫖娼行为。首先,淫秽物品的传播。不同于早期的纸质期刊,网络的出现使淫秽物品不再以实体的形式存在,成本低且简单易行诱惑许多违法行为人投身其中致使淫秽物品在网络平台的带动下传播范围更广、流通速度更快。 此外,网络色情表演也成为当下淫秽物品传播的主要形式。只需要一根网线、一个网络摄像头在“无监管、无国界”的网络空间内就可以实现互动式的色情交易。其次,网络卖淫嫖娼。网络空间的虚拟性、隐蔽性特点给卖淫嫖娼活动的滋生提供了温床,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诸如QQ、微信等自媒体的开发使违法卖淫人员利用网络平台随意发布卖淫信息和广告更加拓宽了网络卖淫活动的实施渠道。

2.3网络赌博

同淫秽活动相同的是赌博活动的屡打不止、屡禁不绝,而网络空间的隐蔽性、无时空局限性使非法赌博的盈利实现最大化,驱动了网络赌博的发展。网络赌博活动主要以两种方式存在,一是以现实社会中的竞技比赛为基础衍生出的赌博活动, 该种网络赌博方式往往空间跨度大,涉及赌资金额高、资金外流严重;另一种是以网络游戏做掩护形成的赌博活动,金额标的以虚拟形式存在容易跳脱出专门执法机关的监管视域。

2.4网络舆情纷繁复杂

公众的态度是舆情的本质体现,而网络舆情由于信息的载体区别于传统方式因而在公众态度的表达上具有一定抽象性。 网络舆情能够实现民意的快速传播与交流互动为现实社会提供信息借鉴的同时也具有引发社会矛盾的可能性。特别是境外敌对势力异常活跃往往通过制造负面网络舆情破坏国内社会稳定,例如“法轮功”邪教组织、民族分裂分子等散布妨害社会安全稳定的信息或是破坏公共安全感的信息等,目前在我国境外已有2000多家反动的中文网站。因负面网络舆情积聚的公众情绪会发生空间上的转移在现实社会中爆发,严重威胁社会的治安稳定。

3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拓展网络治安管理方式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虽然是两个平行空间,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却密不可分,原因在于参与网络社会的主体与现实社会中的个体是呈逐一对应关系。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立进一步打破了空间各自的独立性使多个空间相互联动实现“由点至面”的立体化治安防控,在原有基础上拓展了公安机关网络治安管理的方式。

3.1成立专门的执行主体

为保证现实社会中的警力配备当下许多公安机关往往采取警员身兼多职的方式,警员除了要兼顾现实空间的安全需要还要分身应对网络治安问题。警力上的不足使公安机关在处理网络治安问题时显露出疲态,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无法实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立体化构建。因此,就网络治安问题成立专门的执行主体势在必行。专门的执行主体应当具有能动性特点, 所谓“能动性”是指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或影响做出积极的、有选择的反应或回答。对于网络治安来说,成立专门的执行主体可以实现三个“有利于”。第一,有利于明确执行主体的职责范围,有效的发挥职能作用;第二,有利于推进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工作;第三,有利于立体化治安防控的发展,以网络警察为主体的公安网络警务由此应运而生。公安网络警务, 就是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网络空间根据管辖范围和责任义务,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责任的一切活动。 公安网络警务是传统警务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是传统警务在网络空间的表现形式。此处的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指代针对网络治安问题专门配备的警力,与现实社会中配备的警力不相冲突。

3.2建立覆盖率最大化的警情联动机制

覆盖率的最大化就是建立“由点至面”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实现一处有警情处处有反应的联动式机制。此处的“点”指代网络警情的发生地点,“面”指代各地方针对网络治安问题成立的专门执行主体。实现覆盖率最大化的警情联动机制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第一,建立覆盖率最大化的警情联动机制落实了联动治理措施;第二,建立覆盖率最大化的警情联动机制简化了在处理网络治安问题时程序繁琐化的问题;第三,建立覆盖率最大化的警情联动机制搭建了各执行主体之间的交流平台加强了各地方之间的信息交流;第四,建立覆盖率最大化的警情联动机制形成了一方主导各方响应的合理格局,在面对复杂化的网络治安问题时通过警情联动机制联合网安、刑侦、治安等部门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3.3着力研发专业技术软件

美国教授曼纽尔·卡斯特指出:“网络构建了我们社会的新社会形态,而网络化逻辑的扩散实质性地改变了生产、经验、 权力与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果。我们可以称这个社会为网络社会,其特征在于社会形态胜于社会行动的优越性。”可以看出, 网络社会具有不受时空局限、技术依赖性等特征,特别是对于技术的依赖,网络中的各种信息传递与活动都是通过技术手段得以实现的,因此公安机关在应对网络社会中出现的治安问题时不应再单纯依赖人力操作,也需要有相匹配的技术软件合力应对网络治安问题。目前,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我国公安机关的技术手段却滞后于网络的形势发展,例如,一般的搜索引擎由于存在技术上的局限导致无法检索到网络空间内的全部信息形成信息漏洞不利于深度挖掘隐藏于其中的治安线索使潜在的危险有机可乘。面对这类问题,公安机关应当在现实中寻求有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着力研发专业技术工具,开发具有查找专业数据库功能的软件及其它具有基本网上作战功能的相关软件如防火墙软件、NET110网络监管系统等,在保证软件应用性的同时确保其安全性能。开发专业技术软件除了可以赢得公安工作的主动性还可以提升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的工作效率,治安防控体系中人防结合物防的一种体现,是网络治安管理不容忽视的环节。

3.4推广网络警务服务

为加强对网络治安问题的治理、切实维护网上治安秩序、 全面提升网络社会的公共安全感,自2015年6月1日起,包括: 北京、天津、河北、广东、重庆、杭州、厦门、南京、大连在内的50个省市公安机关将统一以“网警巡查执法”的账号集中上线,此举促进了网络警察的常态化。实际上,成立公安网络警务的初衷是便捷警务服务,在“网络巡查执法”上线之前我国已有5种公安网络警务形式:1、网络警务室,以警务社区内的网民为服务对象;2、警务微博,2010年我国首个公安微博诞生,成为加强服务型公安建设的新举措;3、警务微信,微信的迅速发展为警务服务提供了一个新窗口,提高了公众的参与度, 是网络警务发展的主要方向;4、警务即时通讯工具,QQ作为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通讯工具已经成为公安机关倾听民意、服务公众的主要渠道;5、警务网站、论坛,相比较上述4种网络警务形式,警务网站与论坛侧重于公安工作的信息发布,只能实现与公众的简单互动。推广网络警务服务不仅提升了警务服务,促进了警民和谐关系,变相收集了舆情信息还使得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面积覆盖更为广泛,完善了网络空间内的治安防控体系(如图1)。

3.5建立“网上网下”协同机制

8.积极警务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篇八

关键词:积极警务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建设

一、当前社会治安形势

我国社会大局继续保持稳定,总的形势是好的。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仍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下岗职工、失业农民工有所增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有所增大,劳资纠纷、合同纠纷、债权债务纠纷等新矛盾不断产生,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等老问题有所凸显,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引发不稳定事件;一些地方杀人、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增多,抢劫、抢夺、盗窃等侵财犯罪上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传销、集资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时有发生,社会治安出现不少新情况。在新形势下,人民群众期盼更平安的社会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

二、当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 各级公安机关在强化社会治安防范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收效也比较明显。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也存在一个补充和完善过程,客观上形成了治安防控体系的滞后性和不适时性。突出表现在:

(一)防控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措施不落实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认为防控工作是软指标,看不见摸不着,投入多见效慢,很难看到成绩,不愿花人力物力做防范工作。二是指导思想存在偏差,习惯于把侦破案件和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多少作为评价公安工作的主要标准,忽视了防范工作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治标多,治本少,形成了“重打轻防”的局面,走进了“打击——好转——恶化——再打击”的怪圈。

(二)防控组织工作不够健全

一是缺少专职防控工作的机制、人员和领导机构。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由于组织结构比较松散,许多综合治理措施难以落到实处,基层派出所的职能没有真正得到发挥,达不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要求,不能真正成为保一方平安的战斗实体。二是人防技防尚未形成有效的网络,防控格局不合理,防控工作处于松散状态,不严密。

(三)防控工作的运作方式不够科学

防控对象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一些地区对重点人口、暂住人口几乎处于失控状态。防控工作方式是坐在机关等报案、等调遣。工作制度呆板滞后,没有根据案发特点,科学及时有效地调整防控对策重点和时空范围,防控措施和手段单一机械,缺乏人防、物防、技防和意识防的有机结合。

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措施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现阶段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地位

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只有每个参与者都认识到防控体系的地位, 认识到这是一场深刻的警务革命,触及到公安工作思维观念、工作方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多方面的调整和改革,解决制约公安机关战斗力发挥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高公安机关的创新能力,实现公安工作的跨越式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构建治安防控体系中来。

(二)抓好三大联动,实现警务资源的优化组合

1.是抓内部联动。在充分发挥各警种的职能优势,强化打击、巡逻、管理等项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必要的警种工作联系制度,科学合理地调配使用巡警、刑警、交警、派出所等方面的力量,形成治安卡口控“点”,城市和公路交巡警控“线”,派出所和治安联防组织控“面”,“点、线、面”互相策应、均衡布局的立体防控网络,切实把严打与严防、严管、严治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警务运作机制的立体化、集成化水平,真正实现公安工作由传统“各自为阵”向多警种“合成作战”工作模式的转变。

2.是抓内外联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新路子,以公安机关的正规化、现代化和专业化的防控工作为核心,不断拓展110社会联动的广度和深度,运用法制的和经济的手段,充分挖掘各种社会资源,严密构筑多层面的专群防控体系。真正实现社会治安工作由公安机关“孤军作战”向社会各界“综合治理”工作格局的转变。

3.是抓区域联动。拓宽对外联络渠道,进一步密切与周边地区的警务协作,联手打击外来人口流窜犯罪和跨地区有组织犯罪活动,真正实现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由“静态封闭”型向“动态开放”型的转变。

(三)健全三个机制,完善打防控一体化社会系统工程

1.是健全完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发现和打击现行违法犯罪的能力。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强接警、指挥、处警等环节的规范化建设,公安机关的整体快速反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三台合一”后,赋予了指挥中心更多、更大的职权,提高了110报警服务台的实战指挥效能。因此,要建立起以110报警服务台为龙头,以交巡警为骨干,以派出所、责任区刑警队、社区警务室等为基础,各警种既分工负责,又相互联动的接处警运行机制。

2.是健全完善治安防范机制,提高对社会面的控制能力。控制是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工作做得好了,发现、打击犯罪的机会和几率就越高,防范、遏制发案的目标也同时可能实现。要紧紧围绕犯罪分子“吃住行销乐”等环节,不断织密阵地防控网络,在工作職能所涉及的范围内,分系统、按行业布建信息员,广泛收集情报信息,做到耳聪目明。

上一篇:学生会秘书部章程下一篇:汽车底盘拆装实习报告062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