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2第二次作业

2024-08-11

预备2第二次作业(共4篇)

1.预备2第二次作业 篇一

2.12 奥棉618

2.12.1 审定编号:

国审棉2008012。

2.12.2 选育单位:

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2.12.3 品种来源:

豫棉21×SGK321后代系统选育。

2.12.4 特征特性:

转抗虫基因中早熟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麦棉春套种植生育期122天。出苗较好,苗期长势弱,中后期长势强,整齐度一般。株型较松散,株高102.0 cm。果枝较长,第一果枝节位7.8节,单株结铃17.7个。铃卵圆形,铃尖明显,吐絮畅。单铃重5.9 g,衣分40.9%,子指10.3 g,霜前花率93.1%。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3 mm,断裂比强度28.3 cN/tex,马克隆值5.4,断裂伸长率6.6%,反射率72.0%,黄色深度8.4,整齐度指数84.6%,纺纱均匀性指数129。

2.12.5 产量表现:

2005年、2006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早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0.3 kg、94.2 kg和87.7 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5号增产3.3%、13.2%和18.2%。2007年生产试验,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03.9 kg、88.0 kg和83.8 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0.3%、0.6%和2.2%。

2.12.6 栽培技术要点:

(1)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初播种,地膜覆盖4月上中旬播种,露地直播4月20-25日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水地块1 500~2 000株,中等肥水地块2 500株,旱地3 000株以上。(3)施足底肥,亩施有机肥2 000~2 500 kg、二铵20 kg、钾肥15 kg;早施花铃肥,适当补施盖顶肥。(4)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酌情使用生长调节剂。(5)及时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2.12.7 审定意见:

适宜在山东北部和西南部、河南中部、安徽淮河以北麦棉春套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2.13 嘉星5号

2.13.1 审定编号:

国审棉2008013。

2.13.2 选育单位:

嘉祥县嘉星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13.3 品种来源:

中棉所45选系LS0224×04072。

2.13.4 特征特性:

转抗虫基因中早熟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麦棉春套种植生育期121天。出苗一般,苗期长势弱,中期长势较强,后期长势一般,整齐度较好。株型较紧凑,株高103.0 cm,茎秆粗壮。第一果枝节位7.2节,单株结铃18.9个。铃卵圆形,苞叶大,吐絮畅。单铃重6.3 g,衣分37.1%,子指11.0 g,霜前花率93.2%。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1 mm,断裂比强度30.0 c N/tex,马克隆值4.7,断裂伸长率6.8%,反射率73.4%,黄色深度7.9,整齐度指数84.9%,纺纱均匀性指数146。

2.13.5 产量表现:

2005年、2006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早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1.2 kg、93.2 kg和86.9 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5号增产12.7%、12.0%和17.1%。2007年生产试验,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199.3 kg、85.2 kg和80.3 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2.6%、-2.7%和-2.0%。

2.13.6 栽培技术要点:

(1)黄河流域棉区4月下旬播种,套种棉田预留棉行1米,麦棉六二式搭配,播后覆膜。(2)每亩种植2 000~2 500株,单株留果枝14~16个。(3)中等肥力棉田,亩施底肥有机肥2 000~3 000 kg、过磷酸钙30 kg、尿素7.5 kg或复合肥50kg,麦收后结合浇提苗水,追施少量氮肥;盛蕾后期亩施尿素10~20 kg。(4)根据棉花长势及气候情况化控,少量多次。(5)及时防治棉蓟马、棉蚜、红蜘蛛等非鳞翅目害虫。(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2.13.7 审定意见:

适宜在山东西北部、河南中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麦棉春套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2.14 邯棉646

2.14.1 审定编号:

国审棉2008014。

2.14.2 选育单位:

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2.14.3 品种来源:

邯4104×邯郸109。

2.14.4 特征特性:

转抗虫基因中早熟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麦棉春套种植生育期121天。出苗较好,整个生育期长势强,整齐度好,不早衰。株型较松散,株高99.0 cm,茎秆粗壮。第一果枝节位6.9节,单株结铃17.9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6 g,衣分38.9%,子指11.1 g,霜前花率92.0%。耐枯萎病、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6 mm,断裂比强度30.2 cN/tex,马克隆值4.8,断裂伸长率6.9%,反射率73.2%,黄色深度8.6,整齐度指数84.6%,纺纱均匀性指数143。

2.14.5 产量表现:

2005年、2006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早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2.1 kg、102.0 kg和93.8 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5增产17.6%、22.6%和26.4%。2007年生产试验,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2.5 kg、95.7kg和88.5 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8.8%、9.4%和8.0%。

2.14.6 栽培技术要点:

(1)采取地膜覆盖栽培、适当早播及喷施促苗早发的营养剂等促早手段。(2)适当稀植,每亩种植不超过2 500株。(3)施足底肥,早施重施花铃肥,增施钾肥,后期可免施盖顶肥。(4)全生育期进行合理化控。(5)及时防治棉蚜、棉盲蝽等害虫。(6)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2.14.7 审定意见:

适宜在河北南部、山东西南部、河南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麦棉春套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2.15 鲁棉研35号

2.15.1 审定编号:

国审棉2008015。

2.15.2 选育单位: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15.3 品种来源:

鲁4404×鲁棉研19号选系鲁1357后代系统选育。

2.15.4 特征特性:

转抗虫基因早熟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夏播生育期105天。出苗好,苗壮,整个生育期长势强,叶功能好,不早衰,整齐度好。株型较紧凑,株高79.0 cm,茎秆较坚韧,果枝上冲,第一果枝节位7.0节,单株结铃9.0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5.1 g,衣分39.3%,子指9.9 g,霜前花率92.8%。耐枯萎病、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7.9mm,断裂比强度28.7 cN/tex,马克隆值4.3,断裂伸长率6.7%,反射率74.4%,黄色深度8.4,整齐度指数83.7%,纺纱均匀性指数136。

2.15.5 产量表现:

2005年、2006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早熟组区域试验,2005年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198.9 kg、76.7 kg和70.2 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0号增产14.6%、12.8%和10.7%;2006年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02.4 kg、81.0 kg和76.1 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9号增产6.2%、1.5%和0.5%。2007年生产试验,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166.3 kg、67.3 kg和61.1 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9号增产5.5%、1.2%和1.9%。

2.15.6 栽培技术要点:

(1)黄河流域棉区5月下旬小麦地小垄套种,也可于5月上旬营养钵育苗,6月上旬小麦(油菜)收获后移栽。(2)每亩种植5 000~6 000株,单株留果枝10~12个。(3)麦收后应立即浇水、灭茬、追肥、治虫,促苗早发;盛蕾至见花期重施花铃肥,一般亩施尿素10~15 kg;遇旱及时浇水,7月下旬打顶。(4)根据田间长势和天气情况,盛蕾期至花铃期化控二三次。(5)及时防治棉蚜、棉红蜘蛛、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6)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2.15.7 审定意见:

适宜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夏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2.16 创杂棉21号

2.16.1 审定编号:

国审棉2008016。

2.16.2 选育单位:

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2.16.3 品种来源:

豫536×544。

2.16.4 特征特性:

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天。出苗好,苗期长势强,中后期长势弱,整齐度好,不早衰。株型紧凑,株高117.0 cm,茎秆较软。果枝较长、平展,第一果枝节位6.6节,单株结铃25.7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3 g,衣分41.8%,子指11.0 g,霜前花率94.7%。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中抗棉铃虫,抗红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6 mm,断裂比强度28.0 cN/tex,马克隆值5.2,断裂伸长率6.7%,反射率76.2%,黄色深度8.0,整齐度指数84.8%,纺纱均匀性指数136。

2.16.5 产量表现:

2005年、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杂交组区域试验,2005年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2.3 kg、94.1 kg、89.3 kg,分别比对照湘杂棉2号增产11.4%、13.7%和16.4%;2006年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0.3 kg、107.9 kg和102.4 kg,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3.3%、9.4%和9.5%。2007年生产试验,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3.8 kg、99.8 kg和94.5 kg,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3.1%、7.3%和7.4%。

2.16.6 栽培技术要点:

(1)长江流域棉区育苗移栽4月初播种,地膜覆盖4月上中旬播种,露地直播4月中下旬播种。(2)宜采用宽行密株栽培,行宽80~120cm,中等肥力田块每亩种植1800株左右。(3)底肥应重施有机肥;花铃肥宜早施、重施,亩施尿素不少于20kg、氯化钾15 kg,盖顶肥较一般品种早施,每亩不少于10 kg尿素,防止早衰;增施钾肥,增强棉株对枯萎病、黄萎病的恢复能力。(4)化控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比一般品种适当减少用量。(5)注重防治蚜虫、红蜘蛛、甜菜夜蛾及盲蝽蟓等害虫。(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2.16.7 审定意见:

适宜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浙江沿海、江西北部、湖北江汉平原和东部、湖南北部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2.17 苏杂6号

2.17.1 审定编号:

国审棉2008017。

2.17.2 选育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2.17.3 品种来源:

YL02-1×JS1107。

2.17.4 特征特性:

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2天。出苗较好,苗期长势强,中后期长势较弱,整齐度好,不早衰。株型紧凑,株高109 cm,茎秆粗壮。果枝较长、平展,第一果枝节位6.1节,单株结铃26.3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5.9 g,衣分40.8%,子指10.4 g,霜前花率94.6%。耐枯萎病、黄萎病,高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3 mm,断裂比强度29.4 cN/tex,马克隆值5.1,断裂伸长率6.6%,反射率76.1%,黄色深度8.0,整齐度指数85.3%,纺纱均匀性指数145。

2.17.5 产量表现:

2005年、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杂交组区域试验,2005年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6.0 kg、92.6 kg和87.2 kg,分别比对照湘杂棉2号增产13.2%、11.9%和13.7%;2006年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1.3 kg、106.1 kg和100.8 kg,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3.7%、7.6%和7.8%。2007年生产试验,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4.0 kg、101.8 kg、96.4 kg,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7.5%、9.5%和9.6%。

2.17.6 栽培技术要点:

(1)长江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3月底到4月上中旬播种,三叶一心时开始移栽。(2)每亩种植1600~1800株。(3)施足基肥,一般亩施尿素10 kg、磷肥20~30 kg、钾肥15 kg;重点施好花铃肥,分两次追施,亩施尿素20~30 kg、钾肥10 kg;酌情补施盖顶肥;后期根据大田的长势长相适当喷施叶面肥,防早衰。(4)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酌情使用生长调节剂。(5)注意防治盲蝽蟓、蚜虫、红蜘蛛等害虫。(6)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2.17.7 审定意见:

适宜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江西北部、湖北江汉平原、湖南和四川东部、河南南阳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2.18 福棉2号

2.18.1 审定编号:

国审棉2008018。

2.18.2 选育单位:

河南省新科星棉花研究所、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2.18.3 品种来源:

ZK56-03×ZK21-05。

2.18.4 特征特性:

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4天。出苗较好,长势强,整齐度好,不早衰。株型松散,株高118.0 cm,茎秆粗壮。果枝较长、平展,第一果枝节位6.5节,单株结铃27.4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6 g,衣分42.4%,子指11.2 g,霜前花率94.5%。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中抗棉铃虫,中抗红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4mm,断裂比强度28.9 c N/tex,马克隆值4.9,断裂伸长率6.2%,反射率75.6%,黄色深度7.9,整齐度指数85.5%,纺纱均匀性指数144。

2.18.5 产量表现:

2006年、2007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杂交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5.8 kg、112.5 kg和106.6 kg,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5.5%、13.8%和14.3%。2007年生产试验,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2.6 kg、101.2 kg和95.5 kg,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2.6%、8.8%和8.6%。

2.18.6 栽培技术要点:

(1)长江流域棉区4月初营养钵育苗,5月初移栽。(2)选择中上等肥力棉田种植,每亩种植密度高肥水地块1500株、中等肥水地块2000株。(3)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重施花铃肥,增磷补钾。底肥亩施有机肥4000 kg、尿素5~8 kg、过磷酸钙30~40 kg、氯化钾10 kg;花铃肥亩施尿素20 kg、饼肥25~40 kg。(4)全程化控,根据棉田长势亩用缩节胺蕾期1.0~1.5 g、花铃期2.0~2.5 g。(5)做好地下害虫、盲蝽蟓、蚜虫、红蜘蛛等病虫防治工作。(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2.18.7 审定意见:

适宜在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浙江沿海,江西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四川东部,河南南阳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2.19 鄂杂棉28号

2.19.1 审定编号:

国审棉2008019。

2.19.2 选育单位:

荆州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19.3 品种来源:

55173×荆016449。

2.19.4 省级审定情况:

2007年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19.5 特征特性:

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天。出苗好,长势强,整齐度好。株型紧凑,株高118.0 cm,茎秆粗壮。果枝较长、平展,第一果枝节位6.3节,单株结铃26.1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2 g,衣分41.7%,子指10.4 g,霜前花率94.8%。耐枯萎病、黄萎病,高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9 mm,断裂比强度29.8 cN/tex,马克隆值4.9,断裂伸长率6.7%,反射率75%,黄色深度8.5,整齐度指数84.5%,纺纱均匀性指数142。

2.19.6 产量表现:

2005年、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杂交组区域试验,2005年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13.7 kg、89.3 kg和84.3 kg,分别比对照湘杂棉2号增产7.1%、7.9%和10.0%;2006年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7.9 kg、107.2 kg和102.1 kg,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2.3%、8.7%和9.2%。2007年生产试验,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7.5 kg、103.5 kg和98.0 kg,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4.7%、11.2%和11.4%。

2.19.7 栽培技术要点:

(1)营养钵育苗移栽。(2)适当稀植,中等肥力田块每亩种植1800株,及时中耕起垄、高培土。(3)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氮、磷、钾比例为1:0.5:1,底肥占总施肥量40%;轻施苗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遇干旱要及时灌水。(4)生育期视棉田长势长相合理化控,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适时打顶,搞好整枝抹芽。(5)注意防治病虫,特别是盲蝽蟓的防治。(6)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2.19.8 审定意见:

适宜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安庆、盐城除外)、浙江沿海、江西北部、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2.20 中棉所66号

2.20.1 审定编号:

国审棉2008020。

2.20.2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20.3 品种来源:

中9018×中棉所45。

2.20.4 特征特性:

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天。株型较紧凑,株高112.0 cm,茎秆粗壮。果枝较长、平展,第一果枝节位6.2节,单株结铃26.8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1 g,衣分41.5%,子指10.1 g,霜前花率93.5%。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中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6 mm,断裂比强度28.6 cN/tex,马克隆值5.1,断裂伸长率6.6%,反射率76.2%,黄色深度8.3,整齐度指数84.7%,纺纱均匀性指数138。

2.20.5 产量表现:

2005年、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杂交组区域试验,2005年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3.0 kg、96.2 kg和89.8 kg,分别比对照湘杂棉2号增产15.7%、16.0%和16.2%;2006年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70.7 kg、112.6 kg和105.7 kg,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7.4%、14.2%和13.1%。2006年生产试验,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4.3 kg、108.5 kg、99.6 kg,分别比对照杂棉8号增产2.7%、5.0%和1.3%。

2.20.6 栽培技术要点:

(1)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上旬、地膜覆盖直播4月10-20日播种,播种前抢晴晒种2~3天。(2)每亩种植1600~2000株。(3)底肥重施有机肥,酌情轻施苗肥,蕾期忌施速效氮肥,及时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每亩施纯氮25 kg,氮、磷、钾比例为1:0.5:1。(4)全程化控,2.5%助壮素每亩用量苗期4ml、蕾期6~8 ml、花期12~16 ml。(5)注意病虫综合防治,重点防治非鳞翅目害虫。(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2.20.7 审定意见:

适宜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盐城、安庆除外)、江西北部、湖北、四川盆地、河南南阳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2.21 南农10号

2.21.1 审定编号:

国审棉2008021。

2.21.2 选育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21.3 品种来源:

95-037×I-60228(R)。

2.21.4 特征特性:

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30天。苗期长势较强,中后期长势转弱,整齐度一般。株型松散,株高105.0 cm。第一果枝节位6.7节,单株结铃23.7个。铃卵圆形,有尖嘴。单铃重5.1 g,衣分41.0%,子指9.9 g,霜前花率80%。耐枯萎病、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9 mm,断裂比强度31.1 c N/tex,马克隆值4.7,断裂伸长率7.1%,反射率77.1%,黄色深度8.3,整齐度指数84.5%,纺纱均匀性指数145。

2.21.5 产量表现:

2002年、2003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2.8 kg、91.4 kg和73.3 kg,分别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14.5%、5.4%和5.2%。2004年生产试验,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8.1 kg、91.4 kg和80.2 kg,分别比对照湘杂棉2号增产3.0%、-4.8%和-2.1%。

2.21.6 栽培技术要点:

(1)长江流域棉区育苗移栽,4月初干籽播种,每亩用种0.4 kg。(2)每亩种植1800株。(3)一般田块亩施有机肥2000 kg、尿素50 kg、磷肥50 kg,钾肥30 kg,重施花铃肥。(4)全生育期化控,少量、轻控。(5)注意防治苗病及红蜘蛛、蚜虫等病虫,高代棉铃虫、红铃虫也应注意药剂防治。(6)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2.21.7 审定意见:

适宜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浙江沿海、江西北部、湖北江汉平原和东部、四川射洪、河南南阳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2.22 泗杂棉6号

2.22.1 审定编号:

国审棉2008022。

2.22.2 选育单位:

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22.3 品种来源:

泗阳139×泗阳397。

2.22.4 省级审定情况:

2006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22.5 特征特性:

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4天。出苗较快,前期长势强,后期长势中等。株型紧凑,株高109.0 cm,茎秆坚韧。第一果枝节位6.3节,单株结铃29.2个。铃卵圆形,铃壳薄,吐絮畅而集中。单铃重5.6 g,衣分43.2%,子指9.5 g,霜前花率93.9%。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中抗棉铃虫,抗红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2mm,断裂比强度29.1 cN/tex,马克隆值4.8,断裂伸长率6.7%,反射率75.9%,黄色深度8.2,整齐度指数84.5%,纺纱均匀性指数142。

2.22.6 产量表现:

2005年、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组区域试验,2005年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2.5 kg、96.2 kg和89.5 kg,分别比对照湘杂棉2号增产12.7%、19.1%和21.5%;2006年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1.2 kg、112.9 kg和106.8kg,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3.6%、14.5%和14.3%。2006年生产试验,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3.7 kg、111.7 kg和105.1 kg,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2.5%、8.1%和6.9%。

2.22.7 栽培技术要点:

(1)长江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4月5-15日选晴好天气干籽播种,露地直播4月10-25日播种。(2)适当稀植,每亩种植密度,中等肥力地块1500~1800株,高肥力地块1300~1500株。(3)肥料运筹做到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掌握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并注重适量增加钾肥及有机肥用量。(4)一般在盛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及打顶以后每亩分别喷缩节胺1.5 g、2.0~2.5 g、3.0 g、3.5~4.0 g。(5)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2.22.8 审定意见:

适宜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浙江沿海、江西北部、湖北、四川射洪、河南南阳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2.23 泗杂3号

2.23.1 审定编号:

国审棉2008023。

2.23.2 选育单位:

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23.3 品种来源:

泗阳211×泗阳280。

2.23.4 省级审定情况:

2005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23.5 特征特性:

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30天。出苗好,前期长势强,后期长势中等。植株塔形,株高101.3 cm,茎秆茸毛多。第一果枝节位7.0节,单株结铃24.4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5.3 g,衣分43.2%,子指9.3 g,霜前花率80.8%。耐枯萎病、黄萎病,高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2 mm,断裂比强度29.4 cN/tex,马克隆值4.7,断裂伸长率7.1%,反射率76.5%,黄色深度8.4,整齐度指数84.1%,纺纱均匀性指数138。

2.23.6 产量表现:

2003年、2004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组区域试验,2003年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16.3 kg、94.4 kg和75.0 kg,分别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19.9%、17.7%和23.8%;2004年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8.1 kg、97.8 kg和81.9 kg,分别比对照湘杂棉2号增产-1.6%、0.6%和0.4%。2005年生产试验,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1.1 kg、97.3 kg和90.3 kg,分别比对照湘杂棉2号增产9.5%、16.5%和16.4%。

2.23.7 栽培技术要点:

(1)长江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4月5-15日选晴好天气干籽播种;露地直播4月10-25日播种。(2)适当稀植,每亩种植密度,中等肥力地块1500~1800株、高肥力地块1350~1500株。(3)肥料运筹做到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掌握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适量增加钾肥及有机肥用量。(4)一般在盛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及打顶以后每亩分别喷施缩节胺1.5 g、2.0~2.5 g、3.0 g、3.5~4.0 g。(5)棉铃虫重发年份药剂防治二三次。(6)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2.23.8 审定意见:

适宜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盐城除外)、浙江沿海、江西北部、湖北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2.24 皖杂8号

2.24.1 审定编号:

国审棉2008024。

2.24.2 选育单位:

安徽省爱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24.3 品种来源:

AD188×中棉所12优系S081。

2.24.4 特征特性:

非转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5天。出苗好,前中期长势强,后期长势较弱,整齐度好,稍早衰。株型紧凑,株高116.0 cm,果枝较长、平展,茎秆粗壮、茸毛少。第一果枝节位6.1节,单株结铃26.8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5.6 g,衣分41.2%,子指10.5 g,霜前花率93.3%。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不抗棉铃虫,不抗红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9 mm,断裂比强度29 cN/tex,马克隆值4.8,断裂伸长率6.6%,反射率76.1%,黄色深度8.0,整齐度指数84.7%,纺纱均匀性指数142。

2.24.5 产量表现:

2005年、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杂交组区域试验,2005年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08.7 kg、85.9 kg和79.4 kg,分别比对照湘杂棉2号增产5.7%、6.3%和7.9%;2006年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1.7 kg、103.8 kg和97.9 kg,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0.1%、5.2%和4.7%。2007年生产试验,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7.2 kg、93.3 kg和88.7 kg,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3.9%、0.3%和0.8%。

2.24.6 栽培技术要点:

(1)长江流域棉区地膜覆盖栽培4月中旬抢晴天播种,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上旬播种。(2)中等以上肥力棉田,每亩种植1600~2000株。(3)在施足基肥条件下重施花铃肥,7月上旬至中旬初开沟深施,亩施尿素15 kg、钾肥10~15 kg、饼肥30~40 kg;补施盖顶肥,亩施尿素4~5 kg;适量喷施叶面肥。(4)根据棉花长势长相,掌握前轻、中适、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化控,一般亩用缩节胺6~8 g。(5)根据病虫测报及时防治棉铃虫、红铃虫、斜纹夜蛾、棉蚜、红蜘蛛、盲蝽蟓等害虫。(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2.24.7 审定意见:

适宜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浙江沿海、江西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常德除外)、四川东部、河南南阳春播种植。

2.25 新陆中34号

2.25.1 审定编号:

国审棉2008025。

2.25.2 选育单位: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2.25.3 品种来源:

8316×中99后代9736株系的自然变异单株。

2.25.4 省级审定情况:

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25.5 特征特性:

非转基因早中熟常规品种,西北内陆早中熟棉区种植生育期140天。出苗较好,苗期生长势较强,中后期生长稳健,整齐度好,不早衰。株型松散,株高68.2 cm,茎秆粗壮。第一果枝节位5.1节,单株结铃4.7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5.8 g,子指10.0 g,衣分42.6%,霜前花率93.9%。耐枯萎病,感黄萎病,不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5mm,断裂比强度31.2 cN/tex,马克隆值4.2,断裂伸长率6.5%,反射率78.5%,黄色深度8.1,整齐度指数85.51%,纺纱均匀性指数156。

2.25.6 产量表现:

2005年、2006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335.0 kg、138.9 kg和130.1 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5号增产1.8%、4.7%和3.5%。2007年生产试验,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399.4 kg、179.1 kg和166.5 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5号增产10.2%、13.5%和15.1%。

2.25.7 栽培技术要点:

(1)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棉区地膜覆盖栽培,4月中旬播种。(2)每亩种植15 000株。(3)施足基肥,重视平衡施肥技术的应用,合理调解氮、磷、钾肥的配合比例。(4)常规灌溉于6月20日左右开始灌第1水,一般全生育期灌水四五次,8月下旬停水。(5)全程化控,从苗期5片真叶开始,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花铃期使用缩节胺化控,亩用量分别为0.5 g、1.5 g、2.5 g、4.5 g和7.0 g。(6)注意及时防治棉蚜、红蜘蛛等害虫;采取铲埂灭蛹、黑光灯诱杀、种植诱集带等措施防治棉铃虫。(7)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2.25.8 审定意见:

适宜在新疆南疆早中熟棉区种植。

2.第二次作业 篇二

在由传统媒体与社会化媒体构成的现实语境中如何生存?这是所有媒体都要进行的选择。关注新媒体,关注社会化媒体,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十分重要,媒体业务的创新实质是生存本身。

(一)追寻事实真相要不遗余力

信息渠道的被打破意味着对事实的多元塑造,在多元的信息提供者之间仍然存在着谁是最准确的、谁最逼近事实真相的竞争。

(二)解读事实更需冷静客观

信息场域的众声喧哗意味着对事实的解读更需冷静、客观、掷地有声。

网络技术的发展无疑使中国社会进入到了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它为社会场域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更为众生喧哗提供了便利条件。也正因此,对于新闻传播的旗帜——新闻评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调查性深度报道为公众渴望

信息来源的复杂多变意味着公众渴望见到有深度的调查性报道,我们正处在一个“扒粪者”涌现的时代。

(四)新闻报道秉持专业主义精神

信息产品的多样性意味着选择的惟一性,公众还是喜欢生动鲜活、实实在在的报道。

2、电视新闻报道形式创新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一)头条新闻彰显民本思想

201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除了国家大事外,一些普通人事迹也出现在头条位置,令全国观众耳目一新,感受到国家媒体新闻编排视角的悄然变化。

(二)同期声效果极大提升

现场同期声长期以来其声音元素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使用。2013年电视新闻报道中对现场同期声元素进一步挖掘,使新闻表现更加丰满、信息传播开放化。创新运用现场同期声,使得新闻信息表达更加具有立体化的效果。

(三)后期制作日益形象化和趣味化

在电视新闻播出的流动时间线条上,常有一些枯燥的数据、理性的阐述让观众难以听明白,因此后期制作用一些电视化语言将这些数据和理性阐述形象化、具体化,使之通俗

易懂,让观众迅速领会其核心内容显得尤为重要。2013年在电视新闻画面节目后期制作中,充分利用电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创意展示。

(四)“硬新闻”播报力求“软交流”

2013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语调自然,语气亲切,面部表情随和,开始呈现出与观

众平等对话、交流的话语形态,言语表达逐渐脱离书面化的生硬播报,开始使用较多的生活口语。

3、新媒体时代广告创意发展的新趋势是什么?

(一)单向沟通的创意已越来越不能吸引消费者

新媒体时代的广告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它不仅能激起消费者感官的兴趣和内心的情感,还能够促使其完成购买行为。通过数字技术,新媒体使广告摇身一变,成为可以参与的游戏,可以体验的虚拟互动空间;在交流中将产品或品牌信息传播出去,使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广告信息,从而彻底摆脱传统广告强制性的传播模式。

(二)广告创意所要整合的资源变得越来越复杂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意义上告知性、由单一媒介形式发布的广告,其传播力日显薄弱。

在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新兴的媒介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我们面前,新媒体平台融合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交互等多种传播手段,极大的丰富了视觉传达的表现方式和范围。与此同时,整合营销传播理念的提出,为广告能够有效整合各种元素,用一个统一的声音对品牌进行全方位的传播提供了理论的支持。

(三)新媒体创意平台吸引消费者参与其中

在Web2.0时代,互联网的出现为消费者发表观点、提出创意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因

此,作为当前广告主构建品牌最重要的传播工具一广告,也拥有了更多的消费者前来参与。

4、说说舆论引导的重要性以及正确舆论导向的标准。

现行的《准则》是经第三次修订在2009年记者节之后不久发布的。内容一共包括七条,其中第一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二条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具体的要求则是“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不断巩固和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

新闻舆论导向的重要性为第三代领导集体所重视,并不断进行强调。1996年,江泽民

在视察人民日报社的讲话中,提出舆论导向的“祸福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2008年6月,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

3.概论第二次作业 篇三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摘要】1978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也紧紧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展开。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在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全国各族人民为依靠力量的前提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本论文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这些方面来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方面,国家的经济在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政治方面,我国更加注重民主、自由和人权,加强法制建设,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文化方面,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社会方面,我国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些都促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在世界大舞台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理论的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的目标模式,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的奠基人。江泽民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并在党的十四大得到确认。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由这一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根据实践的发展,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在所有制理论上的与时俱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阶级制度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决问题,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有了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因此我国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 4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告诉我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有利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从而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能够更好地促进竞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能够更好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收入分配制度是随着我国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而逐步建立起来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在实行分配制度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至今,我国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促使经济不断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30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我国还将不断的前进!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我国的民主政治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的基本方略。这三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绝不能把它们分隔开来或对立起来。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一种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的成就,充分彰显出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种制度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这一制度的实行也拉近了各民族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它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 3 / 4

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我国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使我国的法律制度不断的完善!

我国加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促使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安康,法制建设不断完善,保证人民群众有法可依,从而也推动了国家整体发展。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能增强全社会的 凝聚力,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在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些都能促进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有利于我国民族凝聚力的加强,也有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使我国能够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时,它也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二)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措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首先是优

先发展教育,建设能力资源强国,其次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最后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我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通过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这几个方面的建设,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我国在这些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了我国的发展。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也应该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为其注入新的血液与活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国家的发展与强大!

参考文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会计第二次作业 篇四

1.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的程序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B)。

A.单式凭证和复式凭证B.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C.一次凭证和累计凭证D.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

2.下列账户的明细账采用的账页适用于三栏式账页的是(B)。

A、原材料B、应收账款

C、管理费用D、销售费用

3.财产物资明细账一般适用(C)。

A、多栏式明细账B、三栏式明细账

C、数量金额式明细账D、以上都不是

4.在下列会计报表中,属于反映企业财务成果的报表是(B)。

A.资产负债表B.利润表

C.所有者权益变动表D.现金流量表

5.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基础是(D)。

A.试算平衡B.记账规则

C.收入-费用=利润D.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6.会计主体假设规定了会计核算的(B)。

A 时间范围B 空间范围

C 期间费用范围D 成本开支范围

7.2002年3月20日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60 000元,6月20日收到货款存入银行。按权责发生制核算时,该项收入应属于(A)。

A 2002年3月B 2002年4月

C 2002年5月D 2002年6月

8.建立货币计量假设的基础是(C)。

A 币值变动B 人民币

C 记账本位币D 币值不变

9.我国会计核算中的货币资金指的是(D)

A.库存现金B.银行存款

C.有价证券D.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

10.下列各项不属于其他货币资金的是(D)

A.银行本票存款B.存出投资款

C.信用卡存款D.有价证券

二、多项选择题

1.专用凭证包括(ABE)。

A.收款凭证B.转账凭证C.一次凭证

D.累计凭证E.付款凭证

2.明细分类账可以根据(AB)登记。

A、原始凭证B、记账凭证

C、科目汇总表D、经济合同

E、日记账记录

3.明细分类账的账页格式一般有(ABC)。

A、三栏式B、数量金额式

C、多栏式D、两栏登记式

E、T型账户式

4.在账簿记录中,红笔只能适用(ABC)。

A、错账更正B、冲账

C、结账D、登账

E、重要事项记录

5.多栏式明细账的账页格式一般适用于(BCD)进行的明细核算。

A、资产类账户B、收入类账户

C、费用类账户D、成本类账户

E、所有者权益类

6.利用资产负债表的资料,可以了解(ABD)。

A.企业资产数额和分布情况B.债权人和所有者权益及其构成情况

C.企业财务实力D.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E.企业盈利能力

7.企业在组织会计核算时,应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是(ABCE)。

A 会计主体B 持续经营

C 货币计量D 会计原则

E 会计分期

8.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下列各项中应计入本期的收入和费用的是(AD)。

A 本期销售货款收存银行B 上期销售货款本期收存银行

C 本期预收下期货款存入银行D 计提本期固定资产折旧费

E 以银行存款支付下期的报刊杂志费

9.下列项目应包括在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项目中的是(ABCE)

A.银行汇票存款B.信用证保证金存款

C.库存现金D.在途货币资金E.存出投资款

10.其他货币资金包括(BDE)

A.银行存款B.外埠存款

C.备用金D.存出投资款E.信用卡存款

三、业务题

1、某企业2011年12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销售产品70 000元,其中30 000元已收到存入银行,其余40 000元尚未收到。

(2)收到现金800元,系上月提供的劳务收入。

(3)用现金支付本月份的水电费900元。

(4)本月应计劳务收入1 900元。

(5)用银行存款预付下房租18 000元。

(6)用银行存款支付上月份借款利息500元。

(7)预收销售货款26 000元,已通过银行收妥入账。

(8)本月负担年初已支付的保险费500元。

(9)上月预收货款的产品本月实现销售收入18 000元。

(10)本月负担下月支付的修理费1 200元。

要求:1.按收付实现制原则计算12月份的收入、费用。

2.权责发生制原则计算12月份的收入、费用。(不必编制会计分录)

1、①收付实现制:

收入=30000(1)+800(2)+26000(7)=56800元

费用=900(3)+18000(5)+500(6)=19400元

②权责发生制:

收入=70000(1)+1900(4)+18000(9)=89900元

费用=900(3)+500(8)+1200(10)=2600元

2、某企业2008年4月发生经济业务如下:

(1)4月2日,出纳员开出现金支票3 000元,补充库存现金。

(2)4月4日,财审部报销办公用品款,以现金支付160元。

(3)4月7日,李某出差预借差旅费1000元,以现金支付。

(4)4月17日,由当地银行汇往B市某银行临时采购货款40 000元。

(5)4月18日,李某出差回来,报销差旅费850元。

(6)4月20日,在B市购买原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30 000元,增值税额5 100元,材料尚未运到。转回临时采购账户剩余存款。

要求:根据上述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2、(1)提现:

借:库存现金3000

贷:银行存款3000

(2)报销办公用品款:

借:管理费用160

贷:库存现金160

(3)预借差旅费:

借:其他应收款——李某1000

贷:库存现金1000

(4)申请采购专户:

借: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40000

贷:银行存款40000

(5)报销差旅费:

借:管理费用850

库存现金150

贷:其他应收款——李某1000

(6)①购买材料:

借:在途物资3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35100 ②退回余款:

借:银行存款4900

上一篇:体育卫生工作三年发展规划下一篇:关于我家乡的风景作文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