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学期末复习题全(共4篇)
1.证据学期末复习题全 篇一
2009年7月 15.甲、乙二人共同犯有盗窃罪。甲请回答:刘某提供的证人证言能否作
一、选择题 被抓获后除供述了与乙共同盗窃罪为证据?依据和理由是什么?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行后,又揭发了乙还曾单独犯有强奸答案:1.刘某提供的证人证言不能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三条中明确规罪。甲对乙犯强奸罪的揭发属于作为证据。(5分)定,“人民法院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B)。《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凡是的案件事实为依据依法作出裁判。”A.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B.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这一规定体现了(B)。证人证言 务出庭作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A.直接言词原则B.证据裁判原C.当事人陈述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八条则 D.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解 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C.自由心证原则D.非法证据排16.在刑事诉讼中,能够单独直接证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除原则 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人证言、被害人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52.下列各项中,属于物证又属于间陈述是(ACD)分)接证据的有(ABCD)。A.直接证据B.间接证据 本案原告通过悬赏方式取证是违背A.作案的工具C.有罪证据D.言词证据 法律规定和原则的。首先,使得原告1.在广义上,证据学的研究对象除了
诉讼活动中的证据以外,还包括(ABCD)等活动。
A.司法B.执法 C.仲裁和公证D.监察 2.诉讼证据是(ABD)依照法定的程序收集并审查核实,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根据。
A.审判人员B.检察人员 C.鉴定人员D.侦查人员
3.证据原因来自(C)对证据证明力(或曰证明价值)的判断。
A.第二人B.当事人 C.办案人员D.证人 B.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客体物 C.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所遗留的痕迹D.赃款 3.犯罪现场的勘验笔录属于(ACD)。A.原始证据B.言词证据 C.间接证据D.实物证据 4.下列关于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BD)。A.在公诉案件中,检察机关承担证明责任 B.在自诉案件中,自诉人承担证明责任 C.人民法院也要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 D.自诉案件被告人如果提出反诉,对反诉要承担证明责任 5.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直接确认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定的事实,这在证据学理论中被称之为(D)。A.法律上的推定B.事实上的推定 C.当事人的承认D.司法认知 6.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在刑事诉讼中可以成为(B)。A.证人B.被害人 C.被告人D.见证人 7.下列选项中,既属于原始证据也属于间接证据的有(CD)。A.口供B.身份证的复印件 C.被害人的尸体D.沾有被害人血迹的匕首 8.大陆法系国家对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立法表述是(AB)。A.内心确信B.高度的盖然性 C.盖然性的优势D.排除合理怀疑 9.下列选项中,可作为物证的有(BCD)。A诈骗案中的假合同 B.走私的货物 C.贪污的赃款D.私藏的枪支 10.下列各项中,属于言词证据特点的有(AD)。A.生动形象、具体B.客观 C.稳定性强D.易于失真 11.根据诉讼证据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的关系,可将诉讼证据分为(D)。A.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B.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C.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D.本证和反证 12.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有(ABCD)。A.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 B.民事争议发生过程的事实 C.当事人主张的民事诉讼程序事实 D.有关外国的法律法规的事实 13.下列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论中,正确的是(ABD)。A.法定证据制度具有等级性的特点 B.法定证据制度客观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C.法定证据制度提高了法官的合理自由裁量权 D.法定证据制度提高了人类司法判决的权威性 14。下列选项中,属于证明构成环节的有(ABCD)。A.证明对象B·证明主体 C.证明责任D·证明标准 17.三大诉讼证明的差异有(ACD)。A.证明责任的分配不同B.证据的种类有所不同 C.证明标准不同D.证明对象不同 18.在著作权侵权案中,盗版书籍属于(AD)。A.书证B.视听资料 C.言词证据D.实物证据 19.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陈述包括(AC)。A.原告陈述B.证人证言 C.被告陈述D.鉴定人陈述 20.在刑事诉讼中,鉴定人产生的方式有(CD)。A.当事人选任B.自我推荐 C.司法机关指派D.司法机关聘请
二、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收集证据的要求有哪些? 答:(1)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收集;(2)收集证据必须主动、及时;(3)收集证据必须客观、全面;(4)收集证据必须深入、细致;(5)收集证据必须依靠群众;(6)收集证据必须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7)收集证据要抓住本质,分清主次,并注意保密;(8)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要注重效率。2.间接证据的运用必须遵守哪些规则? 答:(1)必须审查每个间接证据是否真实可靠。(2)必须审查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有无客观的内在联系,防止把那些与案件毫无关系的材料,当作间接证据加以收集和运用。(3)必须审查各间接证据之间是否互相衔接,互相协调一致,互相印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锁链。(4)所有的间接证据结合起来,对案件只能做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必须具有肯定性和真实性,并且排除了其他一切可能性。
三、案例分析(每小题20分,共40分)1.2003年2月28日,某乡刘某和李某两女土在街上赶场时,因购物发生矛盾,继而引发纠纷。此后,刘某觉得在这场纠纷中输了面子,于是在事发地张贴启事,内容为“2月28日此地发生了一起打架事件,其间本人被一名30岁左右的女人殴打谩骂,恳请当日在场的群众将所见所闻反映给法庭,本人将予以重金酬谢。”在拿到了李某谩骂自己的有关证据后,刘某以名誉侵权为由将李某起诉至法院。3月18日,某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庭审中,刘某指责李某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并提供了案发时在场的两名证人出具的证人证言,证明李某对刘某进行了殴打谩骂。据此刘某还提出要求赔偿的诉讼请求。与证人之间有了 利益关系,这就使得证人证言的客观性、公正性受到了影响。其次,通过悬赏方式取证,给证人以重金酬谢,有收买、诱惑证人,干扰了司法审判的嫌疑。因此,本案原告以张贴悬赏词取得的证人证词是不能作为证据的。(10分)2.2002年2月3日下午5时,在某市一处居民楼里发现一具男尸。公安机关现场勘验发现,被害人尸体侧卧地上,胸前及腹部有大片血液,左胸心脏部位有一伤口,法医鉴定结论为他杀,凶器为一把双刃匕首。距尸体2米处的一张桌子有一打火机,打火机上附有一血指纹,地上留有数根头发和一枚黑色纽扣。经查,死者名叫李某,32岁,某贸易公司职员,是该居民房房主。经进一步侦查,又收集到如下证据: 第一、某贸易公司职员张某与李某因经济问题长期不和,李某遇害那天,张某是公休日,张某在证明案发当天下午活动时,支支吾吾,表现反常,先说是修车,后又说是看电影,经查都不是事实。第二、发案当天晚上,张某回家后,其妻发现张某衣服上有血迹,问怎么回事,他说:“与别人打了一架”。第三、某贸易公司刘某证明,案发前一天,张某与李某发生激烈争吵。张某扬言要干掉李某。第四、从张某家中搜查出双刃匕首一把,将匕首与李某左胸伤口进行比对鉴定,结论是伤口为该匕首所致。双刃匕首上有血指纹一枚,将该指纹与作案现场所提取打火机上的血指纹进行比较,经鉴定均为张某所留。第五、从张某家中搜查出张某西服一套,西服上衣少一纽扣,现场提取的黑色纽扣与西服纽扣经鉴定为同一质地、颜色和型号。第六、现场遗留头发经鉴定为张某头发。第七、犯罪现场发现的打火机经过张某妻子和同事的辩认,是张某日常所用的打火机。请回答:本案侦查人员收集的证据中哪些是物证?哪些是证人证言?请分别列举。答案:2.(1)物证: ①犯罪现场提取的打火机;(2分)②打火机上的血指纹;(2分)③头发;(2分)④纽扣;(2分)⑤尸体;(2分)⑥尸体上的伤口;(2分)⑦张某家中搜查出的双刃匕首;(2分)⑧少一纽扣的西服。(2分)(2)证人证言: ①张某妻子的证言;(2分)②贸易公司刘某的证言。(2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证据学试题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
4.其他可以用来发现犯罪行为和查获犯罪分子的存在物也是物证的种类之—,如(ABCD)。
A.人体的特征B.物体的位置 C.物体的大小D.物体的气味 5.物证(B)而存在。
A.可以依赖于言词证据B.可以不依赖言词证据
C.可以依赖于侦查手段D.可以依赖于被害人
6.在刑事诉讼中常见的直接证据主要有(ABC)。
A.被害人陈述B.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C.现场目击者的证言D.现场提取的脚印
7.证据的证明力是指证据所具有的内在事实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证明作用。以及人们通常所说的(BCD)。
A.科学性B.可信性 C.可采性D.可靠性 8.证据是与案件有关的一切事实,它可以是(ABCD)的。
A.口头B.书面 C.复制D.实物
9.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之—,它与诉讼制度是(A)。
A.从属关系B.因果关系 C.优势互补关系D.权利义务关系
10.控诉式诉讼制度产生于(B)。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1.我国关于证明责任性质的见解主要有(ABCD)。
A.权利说B.义务说 C.承担说D.责任说 12.我国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使用基本一致的证明标准,即(AB)。
A.案件事实清楚B.证据确实、充分
C.法律依据D.实事求是 13.(C)是指执法人员认定案件事实成立的可能性大于其不成立的可能性的标准。
A.合法证据标准 B.合理证据标准 C.优势证据标准 D.劣势证据标准 14.无罪推定的内核是(C)。A.判决前,任何人可以被称为罪犯 B.诉讼中,任何人可以被称为罪犯 C.判决前,任何人不能被称为罪犯 D.判决后,任何人不能被称为罪犯 15.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作用主要在于(AB)。
A.督促执法机关守法 B.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益 C.保障当事人的安全
D.制止警察的非法取证行为
16.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的分类,是根据证据的(BC)进行的划分。A.性质B.内容 C.作用D.形式 17.直接证据是(BD)。
A.直接证据B.原始证据 C.间接证据D.传来证据 18.直接证据包括(ABCD)。A.当事人的陈述
B.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人证言
C.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书证
D.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音像证据 19.本证与反证的划分同(B)基本一致,但却是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二者不能混淆。
A.间接证据的收集B.举证责任的分担
C.证据的分类D.物证的特征
20.在刑事诉讼中,证据保全主要由(AB)主动进行。
A.公安机关B.检察机关 C.当事人D.诉讼参与C.证据规则D.法定证据
36.诉讼证据规则包括(ABC)中运用证据的规则。
A.刑事诉讼B.民事诉讼 C.行政诉讼D.经济诉讼
37.非诉讼证据包括(ABCD)等活动中运用证据的规则。
A.行政执法B.仲裁C.监察D.公证
38.以下(ABCD)是书证。A.身份证B.公证文书 C.认证书D.经济合同
39.以书证的内容所体现的性质作为(A)。
A.古罗马法时代B.石器时代 C.近现代D.中国古代 55.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在承担的主体上,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不同,是由(B)承担。
A.原告B.被告 C.人民法院D.人民检察院 56.实践中经常遇到需要鉴定解决的专门性问题,除了法医鉴定、司法精神病鉴定、痕迹鉴定以外,还有(ABCD)。
A.化学鉴定B.会计鉴定留、逮捕后的(C)进行询问。
A.12小时以内B.2天以内 C.24小时以内D.1周以内 71.(ABCD)可以作为证人。
A.能够辨别是非的人B.与犯罪嫌疑人有亲属关系的人
C.能够正确表达的人D.与被害人有利害关系的人
72.法律依据证据的不同形式,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的规则,法官必须据此做出判决的证据制度是(B)。
A.神示证据制度B.法定证据制度 人
21.诉讼前的证据保全包括(ABC)。A.行政机关采取的证据保全 B.公证机关采取的诉讼保全
C.人民法院应申请采取的证据保全 D.公安机关采取的诉讼保全 22.证明的主体是(A)。
A.诉讼主体B.诉讼客体 C.诉讼义务D.诉讼权利 23.证明对象是(BC)。
A.诉讼主体B.诉讼客体 C.案件事实D.证明范围 24.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证明制度,是(A)。
A.神示证明制度B.自由心证证明制度
C.法定证明制度D.无罪推定证明制度
25.证明方法包括(ABC)。A.逻辑推理B.司法认知 C.推定D.指认
26.法律先对证据的形式、范围和证明力作明确规定,法官只依照法律规定做出机械判断的证据制度是(A)。
A.神示证据制度B.法定证据制度
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D.实事求是证据制度
27.纠问式诉讼制度的证据制度是(BC)。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刑讯逼供 C.口供主义 D.自由心证
28.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是(ABD)。
A.客观性B.关联性 C.物质性D.合法性 29.以下哪些是书证?(A)A.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车票B.物体的颜色
C.犯罪现场留下的车票D.窃取的机密文件
30.询问被害人的地点主要有(ABC)。
A.被害人的所在单位 B.被害人的住处
C.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办公地点
D.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指定的地点
31.神示证据制度产生于(B)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32.疑罪唯轻兼从赎,实行有罪推定,是我国(B)证据制度的基本特点之一。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 C.原始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33.作为证据学研究对象的证据规则可以分为(AC)。
A.诉讼证据规则B.司法证据规则
C.非诉讼证据规则D.审判证据规则
34.德国由于是职业法官认定案件事实,故采用(A)。
A.自由心证B.神示证据 C.证据规则D.法定证据
35.美国由外行组成的陪审团审理案件事实,为了正确引导他们判断证据,建立了(C)。A.自由心证B.神示证据
划分标准,可以将书证划分为(A)。
A.处分性书证与报道性书证B.原本、正本
C.公文书证及私文书证D.文字书证及图形书证
40.行政诉讼中的书证,由(D)提供。
A.公安机关B.检察机关 C.原告D.被告
41.(ABCD)可以作为证人。
A.能够辨别是非的人B.与犯罪嫌疑人有亲属关系的人
C.能够正确表达的人D.与被害人有利害关系的人
42.(AB)不具有证人资格。A.法人B.非法人团体 C.国家公务员D.知道案件情况的人
43.询问证人时(AD)。
A.不得少于两名办案人员B.不许个别进行
C.不得多于两名办案人员D.必须个别进行
44.(A)是刑事诉讼中—种独立的诉讼证据。
A.被害人陈述B.证人证言 C.物证D.书证
45.询问被害人的地点主要有(BCD)。
A.政府所在地B.被害人住所 C.公检法办公地点D.被害人所在单位
46.口供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ABD)。
A.揭发检举同案其他犯罪行为的陈述
B.承认自己犯罪事实的供述
C.揭发检举非同案其他犯罪行为的陈述
D.说明自己无罪或罪轻的辩解 47.证明的主体是(A)。
A.诉讼主体B.诉讼客体 C.诉讼义务D.诉讼权利 48.证明对象是(BC)。
A.诉讼主体B.诉讼客体 C.案件事实D.证明范围 49.证明方法包括(ABC)。
A.逻辑推理B.司法认知 C.推定D.指认
50.(B)是指证明主体根据已知事实查明案件事实的活动。
A.结果意义上的证明B.行为意义上的证明
C.自由证明D.严格证明
51.(A)是指运用已知事实查明案件事实的结果,特别是指司法人员对案件事实形成确信的心态。
A.结果意义上的证明B.行为意义上的证明
C.自由证明D.严格证明
52.根据证明对象所属领域不同,可以将证明分为(CD)。
A.结果意义上的证明B.行为意义上的证明
C.自由证明D.严格证明
53.证明对象是法律规定的要件事实,这里所说的法律(D)。A.是实体法 B.是程序法
C.不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 D.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
54.证明责任制度最早产生于
C.文件书法鉴定D.责任事故等方面的鉴定
57.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以及经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许可的辩护律师有权对被害人进行询问。询问的时候,(B)。
A.不得多于2名办案人员B.不得少于2名办案人员
C.不得多于3名办案人员D.不得少于3名办案人员
58.侦查中传唤询问的时间最长不得(C),不得连续传唤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A.超过6小时B.超过24小时 C.超过12小时D.超过48小时 59.下列哪些能证明案件事实的物品,可作为物证?(BCD)A.贪污案中的帐簿B.走私的货物
C.贪污的赃款D.贩运、私藏的枪支
60.某甲目睹被告人持凶器杀死某乙,某甲的证言是(ABC)。A.直接证据B.控诉证据 C.原始证据D.传来证据
61.纠问式诉讼制度的证据制度是(BC)。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刑讯逼供
C.口供主义D.自由心证 62.混合式诉讼实行的是(A)诉讼制度。
A.诉讼双方权利对等 B.刑讯逼供 C.口供主义D.纠问式 63.我国的诉讼制度是(A)的诉讼制度。
A.分权主义B.纠问式 C.职权主义D.混合式
64.审问主义主要盛行于(A)的一些国家。
A.欧洲大陆B.英美 C.非洲D.亚洲
65.研究证据学的方法,除了借鉴和创新的研究方法以外,还有(ABCD)。
A.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方法 B.系统、全面研究的方法 C.较研究的方法 D.实证研究的方法
66.法律依据证据的不同形式,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的规则,法官必须据此做出判决的证据制度是(B)。A.神示证据制度 B.法定证据制度 C.实证证据制度
D.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67.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是(C)国家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 C.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
68.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立法最早产生于(C)。A.英国B.美国 C.法国D.德国
69.自由心证理论的主要内容有(AB)。
A.法官的理性和良心B.心证达到确信的程度
C.重当事人的证词D.审问时可以采用刑讯逼供
70.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以及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人,必须在拘
C.实证证据制度D.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73.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必须在(C)进行讯问。
A.12小时以内B.2天以内 C.24小时以内D.1周以内 74.以当事人陈述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分为(ACD)。A.确认性陈述 B.辩论性陈述 C.否定性陈述 D.承认性陈述
75.侦查实验笔录应当归于(A)。
A.勘验、检查笔录B.鉴定结论 C.当事人陈述D.物证 76.(A)是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划分标准。
A.证据的来源B.证据的结果 C.证据的形状D.证据的性质 77.犯罪人首先手写反动标语,然后复印成若干分广为散发,其中手写的原件及复印件标语属于(AD)。A.原始证据B.传来证据
C.物证D.书证 78.(ABCD)属于人证。
A.刑事被害人陈述B.民事当事人的陈述
C.证人证言D.鉴定结论 79.(ABCD)属于实物证据。A.物证B.书证 C.音像资料D.勘验笔录 80.言词证据的收集方法主要是(CD)。
A.调取B.当事人提供 C.询问D.讯问 81.询问是指对(CD)。A.对犯罪嫌疑人的审问 B.对刑事被告人的审问 C.对刑事被害人的问话
D.对民事、行政诉讼当事人的问话 82.讯问是指对(AB)。A.对犯罪嫌疑人的审问 B.对刑事被告人的审问 C.对证人的问话
D.对民事、行政诉讼当事人的问话 83.实物证据的收集主要是通过(ABCD)等方式进行的。A.勘验B.扣押 C.调取D.查封
84.诉讼中未经当事人质证的证据材料(D)。
A.都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B.在明确告知当事人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C.由法院依职权决定是否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D.一律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85.在我国民事诉讼中,书证的提供,原则上由(A)负责。
A.主张相关事实的当事人B.法院C.检察院D.公安机关
86.口供的内容包括(BCD)。A.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后的一切言行
B.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自己犯罪事实的供述
C.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说明自己无罪或罪轻的辩解
D.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揭发检举同案其它犯罪行为的陈述
87.当事人陈述一旦有效做出,当事产生于(C)。人便不得再就所承认的事实进行争A.英国B.美国C.法国执,也不任意撤销。这是由当事人该D.德国 类诉讼行为的有效性所决定的,也就105.某公安机关法医鉴定室的法医是诉讼中(A)的体现。王某一天下班途中,亲眼目睹了李某A.禁止反言B.禁止撤诉故意伤害案的经过。下列说法哪些是C.撤诉有效D.诉讼中止 正确的?(CD)88.询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A.王某既不能做鉴定人,又不能作(C)负责进行。证人 A.行政机关的有关人员B.王某既可以做鉴定人,又可以作条归还欠款6000元。法院查明,2004
年5月10日,乙向甲出具欠条一张,注明欠款8000元。6月10日,乙又还款给甲,甲在欠条上加注“还欠款2000元”。而乙辩称,当时是还款6000元,欠条上注明的“还欠款2000元”就是尚欠款2000元。按照“民事证据规定”应怎样解释? 答:汉字的一字多解有时会引起歧义,这种情况发生到诉讼中就会使案件陈述。李乙说:“我在2005年4月8日向陈甲借了3000元钱,但我在5月份就还给他了,当时我想他要借条,他说借条丢了。他给我写了一张收条,但收条我现在找不着了。” 证据4:李乙的朋友张丁向受诉人民法院提出的证言:李乙在2005年4月上旬与张丁到岛五台山旅游时向张丁说,这次出来玩的钱是向别人借的。
B.律师 C.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D.开庭之后 89.最佳证据规则的含义是(C)。A.作为证据的实物是诉讼中最好的证据 B.最佳证据是诉讼中能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C.作为证据的原始文字材料优先于复制品 D.当事人只能提供原件或者原物 90.自由心证理论的主要内容有(AB)。A.法官的理性和良心 B.心证达到确信的程度 C.注重当事人的证词 D.审问时可以采用刑讯逼供 91.鉴定结论和证人证言在证据分类上同属(B)。A.传来证据B.人证C.原始证据D.物证 92.以下(ABCD)是书证。A.身份证B.公证文书 C.认证书D.经济合同 93.以当事人陈述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分为(ACD)。A.确认性陈述B.辩论性陈述 C.否定性陈述D.承认性陈述 94.鉴定结论和证人证言在证据分类上同属(B)。A.传来证据B.人证 C.原始证据D.物证 95.侦查实验笔录应当归于(A)。A.勘验、检查笔录B.鉴定结论 C.当事人陈述D.物证 96.视听资料的收集,是指(AC)按照法定程序和方法制作或者依法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取视听资料的专门活动。A.执法人员B.当事人 C.律师D.被害人 97.原始证据是指直接来源于(AD)的证据。A.案件事实B.物证或书证 C.被害人陈述D.原始出处 98.实物证据的收集主要是通过(ABCD)等方式进行的。A.勘验B.扣押 C.调取D.查封 99.证明方法包括(ABC)。A.逻辑推理B.司法认知 C.推定D.指认 100.证明的主体是(A)。A.诉讼主体B.诉讼客体 C.诉讼义务D.诉讼权利 101.证明对象是(BC)。A.诉讼主体B.诉讼客体 C.案件事实D.证明范围 102.(B)是指证明主体根据已知事实查明案件事实的活动。A.结果意义上的证明B.行为意义上的证明 C.自由证明D.严格证明 103.小刚是一名17岁的职业高中学生,在2004年10月6日国庆节放假期间,他潜入某单位办公室,窃得手提电话3部。在公安人员对此案进行侦查时,下列哪些内容属于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ABD)A.小刚盗窃的事实 B.小刚的年龄 C.2004年国庆节期间放长假的事实 D.小刚犯罪后的表现 104.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立法最早证人 C.王某应当做鉴定人,但不能作证人 D.王某是本案的诉讼参与人 106.下列证据中,既属于直接证据又属于原始证据的有哪些?(AC)A.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向侦查人员所作的有关犯罪过程的供述 B.侦查人员在现场提取的犯罪嫌疑人的指纹 C.被害人关于刘某抢劫其钱财的陈述 D.沾有血迹的杀人凶器
二、简答题 1.当事人主义的特点是什么?p9—p10(1)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2)充分尊重嫌疑人即被告人的主体性。(3)法官扮演着仲裁者角色,保持中立,庭审不是必须程序。2.证据在诉讼中的意义是什么?p66—p68 3.物证审查判断的内容和方法是什么?p77—p79 4.证据规则有哪些功能?p357—p358 5.如何确定证人证言的证明力?p98—p101 6.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有哪些?p163—p164 7.在英美法系国家中,主要存在的证据规则有哪些?p360 8.司法认知的作用有哪些内容?p332—p333 9.行政诉讼中实行证明责任倒置原则的原因是什么?p259—p260 10.我国证明标准的特点是什么?p269—p27
2三、论述题 1.试述证据保全的概念和特征。P197—p199 2.收集证据的要求是什么?p176—p181 3.证人的资格条件有哪些?p89—p90 4.三大诉讼证明的差异有哪些?p216—p217 5.试述间接证据的概念和特点。P160.p16
2四、案例分析题 1.甲在乙开的商店里购买XX牌皮鞋一双,回家后发现系仿冒的XX皮鞋,在数次要求退货未果后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双倍返还货款400元而乙则辩称,该皮鞋并非本店销售的皮鞋,这张发票只能证明甲曾经在乙处购买过XX牌皮鞋,但不能证明是这一双,甲是把从别处购买的皮鞋拿到本店来索赔,纯属讹诈。按照“民事证据规定”应怎样解释? 答:本案中,某甲提供了该商店出具的发票,发票上商品的具体名称、数量、价格,应当可以认定该皮鞋是从该商店购得。根据生活常理,消费者在商店购物,只能得到商品和购物发票,也就只能以这些东西作为证据。商店应当有能力也有责任提供该商品是否是其销售的证明。商店的理由是不成立的。法院应当支持某甲的诉讼请求。2.甲向法院起诉乙,要求被告乙按欠
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本案就是这样.所以,不能说哪一方的理解没道理.但是结合本案的案情,法官在裁判时就要进行具体的分析.由于此加注是原告所为,如果他将原来的欠款8000元划掉写上实际的还款数额,或者用“归还欠款XX元”等进行表述,就不会产生歧义.因此语义不明的责任应由其承担,而作出对其不利的解释,按乙已经归还6000元,尚欠2000元未还进行判决.从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角度讲,原告主张被告欠款6000元要有相应的证据证实,而现有的证据只证实了两种可能性,所以应由原告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这样的判决结果同样也不能保证符合案件的事实真相,但是却可以使判决产生一个规则的导向作用——当事人在书写欠条时一定要慎重,否则后果只能由自己承担,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3.甲向法院诉称,他不识字,而乙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乙向甲借款3000元一直未还,甲听人说法律上有关于两年诉讼时效的规定,于是找到乙要求其在条据上签字,认可甲曾经向其要求还款。但乙拿到条据后在上面注明“此条作废”,当时甲也不知道他写的是什么,事后听人说是“此条作废”,于是向法院起诉,要求乙还款。按照“民事证据规定”应怎样解释? 答:此案涉及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此条作废”一般来讲,此条就不能再作为债权凭证,这是常识性问题,也是经验法则.从证据的效力上讲,该证据的证明力存在重大瑕疵.甲辩称不识字,并不能免除应由其负担的证明此款未还的举证责任,只有他举出足够的能推翻“此条作废”的证据他方能胜诉,否则要承担不利的后果.4.甲在建房时剩余5000块红砖,而刚好乙也要建房,于是甲将这些砖头转让给乙,口头约定按市价每块0.2元计算。一年后,乙仍然没有还款。甲在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付款1000元,并提供了证人关于砖头数量的证明。而乙辩称这些砖头数量不错,但红砖当时的市场价格每块只有0.15元,而甲在起诉时并未提供砖头价格的证明,乙也未提供砖头价格的证明。按照“民事证据规定”应怎样解释? 答:本案原告本应打赢的官司,由于其未在法定期限内举证,可以在法官行使释明权的情况下撤诉后重新起诉。因为撤诉以后,原告就可以在法定举证期限内将该举的证据全部举出来。
当然,如果原告不撤诉,法官就应当按每块红砖0.15元的价格进行判决,因为被告对此价格认可,属于证据规则中所说的“白认”,而原告又不能举出超过此价格的证据。
5.在陈甲诉李乙借款纠纷一案中,有以下几种证据:
证据1:陈甲出具的由李乙签名的借条一张。该借条内容为:今借陈甲人民币3000元整,一个月以内返还。2005年4月8日。
证据2:李乙的同事乔丙的证言。乔丙证明,他在2005年4月8日听李乙说,李乙向陈甲借了3000元钱,准备到外地旅游时用。
证据3:李乙向受诉人民法院所作的问题:在上述证据中,请指出哪些是原始证据?哪些是传来证据?哪些是言词证据?哪些是实物证据?哪些是直接证据?哪些是间接证据?对当事人陈甲的关于李乙向其借款的主张来说,哪些是本证?哪些是反证? 答:(1)本案的原始证据有:证据1、3;(2)传来证据有:
2、4;(3)言词证据有:2、3、4;(4)实物证据有:1;(5)直接证据有:1、2、3;(6)间接证据有:4;(7)本证有:1、2、3、4;(8)没有反证。
6.某盗窃案件中,被害人的陈述中有以下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出事那天,我5点下班,5点半回家,一看家中的门被打开了,我赶紧进屋查看,发现屋内别的东西都没有动,只是我装首饰用的包被打开了,包内的祖传玉马不见了。” 第二部分:“三天前的晚上,我们单位的同事小王来我家玩,我将这个玉马拿给她看,她当时爱不释手,并说有了这个玉马下半辈子不用愁了。” 第三部分:“小王这个人很爱虚荣,好打扮,平时性格开朗,见人有说有笑,但是这两天总是不爱说话,老是躲着我走,我看这件事很有可能是她干的。” 第四部分:“警察同志,这个玉马在我家传了七八代,价值连城,你们可一定要帮我找回来。” 问题:在上述陈述中不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有哪些?为什么?
答:上述陈述中的第三、四部分不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因为根据证据的客观性理论,言辞证据中能够作为证据使用的只能是对案件事实的陈述,而不能是对案件事实的分析和判断。本案中,第一、二部分都是对案件事实的陈述,所有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而第三部分是被害人的自我判断不是案件事实,第四部分是被害人的请求也不是案件事实的陈述,所以,本案中第三、四部分不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7.2000年8月,张某因难产到某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医院为其进行了剖腹产手术,手术很顺利,伤口愈合很好。但张某出院后常感到腹内疼痛。2002年5月,经另一家医院诊断,其腹腔内存有手术用的纱布。张某认为,从2000年8月至今,自己未在任何医院实施过手术,这块手术用纱布的存在,肯定是某人民医院遗留的,于是要求院方承担责任,赔偿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损失。医院坚持认为,手术是正常的,有病例和手术器械清单作证,纱布遗留在腹内,不是医院的责任,因此拒绝赔偿。张某将医院告上法庭。问题: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举证责任分配的有关规定,在该案诉讼过程中,医院和患者的举证责任应当怎样分配? 答:《关于民事诉讼的若干证据规定》第2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出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举证不利的后果。根据该规定,张某主张某人民医院承担赔偿责任,必须对自己提出的诉讼
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所以她应承担其在某人民医院接受手术和侵害结果存在的证据。医院应承担医院在为患者治疗过程中无过错的举证责任。《证据规定》4条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某人民医院否认侵害事实与医疗行为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由某医院承担举证责任。
8.李家村发生一起杀人案件,证人李四向公安侦查人员提供证言说:“我家就住在山脚下,离案发现场50多米远,大年初一晚上凌晨2点,我出来上厕所,看见一个黑影用斧子向另一个人砍了几下,那个人就死了,虽然没有灯,但是就着月光,我还是看得很清楚,是李抗美用斧子砍了他弟弟李援朝,一定是为了家产。”经过侦查人员侦查核对证据的审查,检察院最终没有采用李四的证言作为证据。问题:请根据对证据的三要素进行分析,为什么检察院不采用李四的证言?
答:证据的三要素是: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其中,客观性是证据之所以成为证据最基本的因素和特征。本案中,李四所说的证言就是因为缺乏客观性而不能成为证据。在大年初一根本没有月亮,所以不可能透过月光看到,而且,距离50米的晚上,看到清晰的人很困难,也就是说在客观上李四的证言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检察院没有将该证言作为证据使用。
9.宣汉县某单位职工王某和女青年李某结婚后不久,王某迷上了赌博,经常输钱,夫妻俩常常吵架。脾气暴躁的王某动不动便将妻子打得鼻青脸肿。1999年3月的一天,王某又因李某唠叨其输了钱,对着李某的胸、腹部一顿拳打脚踢。李某被诊断为脾脏破裂,脾被切除。李某决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通过法医学鉴定,她的伤情属重伤和七级伤残。之后,她又向公安机关提出控告,要求追究丈夫王某的刑事责任。宣汉县公安局于2000年6月对王某刑事拘留,同月,检察院批准逮捕,后向法院提起公诉。请问:
(1)谁负有举证责任?为什么?
(2)分析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的范围。
答:(1)本案的证明责任主体主要由检察机关,其次是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承担举证责任的主体主要是行使侦查权、审查起诉权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司法机关。本案是一起故意伤害案,应当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故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负有举证责任。
(2)本案中证明对象的范围涉及到了:
1、被指控犯罪行为构成要件的事实;
2、与犯罪行为轻重有关的各种量刑情节;
3、排除行为的违法性、可罚性和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事实;四是刑事诉讼程序事实。
10.犯罪嫌疑人王某被控犯有强奸罪,王某辩称,案件发生时,他正在和他11岁的侄子看电影,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认为王某的侄子是未成年人,而且口吃,具有语言障碍,不能准确表达,不具有证人的资格,所以其侄子的证言不能在本案中作为证据来使用。问题:
(1)证人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2)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所说是否准确?王某的侄子的证言能否作为证据使用,为什么? 答:(1)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证人作证的必要条求是能够辨别是
非,能够正确表达意志,确实知道案件真实情况。
(2)不准确。王某的侄子的证言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本案中,王某的侄子虽然只有11岁,但是生理和精神都正常,确实知道王某是否具有作案时间,符合法律对证人的要求。王某的侄子虽然口吃,但并不影响他的准确表达,对证人的要求是“能够正确表达”,并不要求表达流畅等,证人口吃不会影响作证,所以王某的侄子的证言可以作为证据来使用。
2.证据学期末复习题全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找到数学问题,能够利用题目中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简单的推理判断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复习。
1、“期末复习”第18题。
(1)出示第18题,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要求篮球比皮球少多少个?就是求篮球和皮球相差多少个,用减法算)
2、“期末复习”第19题。
(1)出示第19题,提问:它们各得了多少分?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2)你能解决书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想法和算法。
3、“期末复习”第20题。
(1)出示第20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所提的5个问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想法和算法。
(3)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解决这些问题时,应该和学生一起讨论常见的数量关系。
比如: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
用去的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
在一年级适当渗透一些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编制者 曹静洁)
3.证据法 期末训练题答案 篇三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调查收集证据,其特征是什么?
概念
为了证明自己的诉讼主张或者查明特定的案件事实,国家专门机关、律师、一般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通过一定的行为、采取必要的方法获取和汇集证据的活动,称为收集证据。
特征
1、收集证据的主体具有广泛性
2、收集证据是具有明确目的的行为
3、收集证据的活动内容是通过一定的行为、采取必要的方法获取和惠及证据。(1)基于职权或者职责(2)基于权利或者证明责任
2.作为独立的两种证据种类,书证与物证的差异有哪些?
书证与物证的差异
1、证明方法不同
书证是以文字等表明的思想内容来表现证据事实的,而物证是以其存在状况、物质属性和本身特征来表现案件事实的。
2、是否反映人的主观思想
物证一般不反映人的主观思想。
3、是否需要借助专门技术手段
对书证的认识一般不需要借助专门技术手段。
4、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作用
书证可以比较完整的反映案件事实;而物证一般只能反映案件事实的某个片断。
5、在保存和固定方法上的区别
书证可以通过复印、拍照等方式来保存。
3.什么是证明责任的免除?简述其与证明责任倒置之间的关系。
证明责任的免除,即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属于法定无需举证证明的对象时,则免
除了当事人就其主张的相应证明责任;
在证明责任倒置的情况下,提出诉讼主张的原告被免除了证明其主张成立的证明责任,而由被告方承担证明其主张不成立的证明责任。证明责任倒置原则的确立有利于维护诉讼的公平原则以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是并不意味着在证明责任倒置的情况下,全部需要作为证明对象的事实的证明责任均由持否定态度的被告承担,而是将侵权案件中,原告较为难以举证的待证事实的证明责任倒置于被告。因此,证明责任倒置里的证明责任免除仅仅针对提出主张的原告而言,就整体来说,只是举证责任从原告转移到了被告,而且其对原告的免除也不是绝对的。
4.简述补强证据规则的概念与适用条件。
补强证据规则,是指某一证据能够证明案件事实,但没有完全的证明力,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必须有其他证据以佐证方式补强其证明力的情况下,才能作为本案的定案根据。
我国补强证据规则适用的条件
(1)、补强证据规则适用的前提是某一证据已具有证据能力,证据的关联性和合法性已经确定。
(2)、补强证据规则适用基础是某一证据的品质有弱点,证据的真实性难以确定。
(3)、证据补强规则适用的关键在于该规则能够加强主要证据的真实性和证明力。
(4)、补强证据的种类、数量、资格等应该达到能满足法官自由心证的程度。
5.简述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倒置的情形。
证明责任倒置的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下列侵权诉讼,按照以下规定承担举证责任:
(一)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
(二)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四)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五)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六)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
(七)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实施危险行为的人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八)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有关法律对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条: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二、论述题
1、论对证人证言进行审查判断的方法。
1、对证人的主体状况方面进行的审查判断
2、证人证言的合法性方面进行的审查判断
3、对证人与案件处理结果或案件认定事实有无利害关系方面进行的审查判断。
4、对证人与案件当事人有无利害关系方面进行的审查判断
5、对证人证言属于原始证据还是属于派生证据方面进行的审查判断
6、对证人证言的内容是否真实、明确、具体、合情合理方面进行的审查判断
7、对证人证言形成的背景进行的审查判断
8、对同一案件中,同一事实的证人证言与其他证据的关联性方面进行的审判断。
证人证言是指当事人以外了解案件有关情况的人向司法机关就自己所知道的案件事实所做的客观陈述。(1分)
对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是在当事人及有关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通过对证人的询问,对证人提供的证言是否具备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有无及大小进行审查判断。(2分)
具体说,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证人证言进行审查判断:
1.证人是否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一般来说,无利害关系,证言真实性就强;
有利害关系,真实性就弱。(2分)
2.证人感知案件事实时的客观环境和条件。这些条件和环境包括距离、光线、时间等因素,它们都可能对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2分)
3.证人感知力、记忆力和表述力。证言是自然人提供的,上述能力与证言是
否符合客观事实密切相关。(2分)
4.证人作证的场所、环境及其是否受外界干扰。应尽可能在开庭时进行询问、质证。(2分)
5.证言的内容。分析其内同有无矛盾、可疑之处和与案件有无关联。(2分)
6.是否与其他证据协调一致。如果与其他证据有矛盾,应当进行进一步认真
审查。(2分)
2、试述无罪推定原则。
无罪推定原则(presumption of innocence),意指“未经审判证明有罪确定前,推定被控告者无罪”。无罪推定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通行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国际公约确认和保护的一项基本人权,也是联合国在刑事司法领域制定和推行的最低限度标准之一。
历史发展
无罪推定最早是在启蒙运动中被作为一项思想原则提出来的。1764年7月,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在其名著《论犯罪与刑罚》中,抨击了残酷的刑讯逼供和有罪推定,提出了无罪推定的理论构想:“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
无罪推定是一种典型的直接推定,无须基础事实即可证明无罪这一推定事实的存在。换言之,证明被告犯罪的责任由控诉一方承担,被告人不负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
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宪法或宪法性文件及刑事诉讼法典中规定了无罪推定原则。如:加拿大宪法、法国2000年最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典、俄罗斯2001年新刑事诉讼法典等等。中国大陆法学界在1950年代中期及1980年代初期,都对无罪推定原则进行过探讨,后因1983年的“严打”,无罪推定曾一度被认为是法学界的“精神污染”。直至1996年3月,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虽然该规定中没有出现“推定”或“假定”无罪的规范性表述,但却含有无罪推定的精神。同时,在该法第162条第(3)项中还相应规定了罪疑从无原则,即:“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的无罪判决。”
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既有利于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实现刑事司法公正及推动其他诉讼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40.试述无罪推定原则
无罪推定原则是指对任何人,在法院没有以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其有罪以前,不得认为其有罪或者应推定其无罪。这一原则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利用这个武器,对封建社会普遍实行的有罪推定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各国在刑事诉讼法中普遍规定了无罪推定原则,有的国家还在宪法中规定了无罪推定的原则。
无罪推定原则,是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新增加的一条原则,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条规定,解决了以往刑事诉讼法对判决确定以前,被告人是否有罪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的问题,并突破了以往无罪推定的禁区。
无罪推定原则是刑事诉讼法原则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刑诉法》较好地把握了无罪推定原则的涵义和特征,确认了它在刑事诉讼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理顺了与其他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一,在立法原则上确认了无罪推定,原则的科学、合理部分。
第二,第二,将无罪推定原则蕴涵到具体诉讼法律规则中,使其
具有可操作性和客观强制性。
第三,第三,与其他相关的刑事诉讼原则,诉讼制度相匹配,贯
穿于刑事诉讼始终。
第四,第四,贯穿于刑事诉讼程序之中,与其他刑事诉讼原则相
衔接,相互作用,使诉讼程序更为严谨。
(二)特点:
1、以是否起诉为准,受刑事追诉者分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
2、明确了控诉方的证明责任
4.证据法学期末复习 篇四
一、名词解释
1、证明:诉讼主体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运用已知的证据和事实来认定案件事实的活动。
2、法定证据制度:是法律根据证据的不同形式,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的规则,法官必须据此作出判决的一种证据制度。
3、神示证明制度:也称神明裁判或神证,就是用一定形式邀请神灵帮主裁断案情,并且用一定方式把神灵的旨意表现出来,根据神意的启示来判断诉讼中的是非曲直的一种证据制度。
4、证人证言:是指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人,向办案人员所做的有关案件部分或全部事实的陈述。
5、被害人陈述:是指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就其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事实和有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情况所作的陈述。
6、证据保全:即证据的固定和保管,是指为了防止特定证据的自然泯灭、人为的毁灭或者以后难以取得,因而在收集时、诉讼前或诉讼中用一定的形式将证据固定下来,加以妥善保管,以便公安司法人员或律师在分析、认定案件事实时使用。
7、证据的审查判断:就是指公安、司法人员对于收集的证据进行分析、研究和鉴别,找出它们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客观联系,分析证据材料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从而对案件事实作出正确认定的一种活动。
8、传来证据:是指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而是从间接的非第一来源获得的证据材料。
9、推定:是指基于事物之间的普遍的共生关系,或者说是常态的因关联系,由基础事实推定待证事实(又称推定事实)的一种证明规则。
二、简答
1、证据在诉讼中的意义
答:(1)证据是诉讼的基础和核心。
(2)证据是公安机关进立案、侦查、起诉和审理,以及定罪判刑和正确认定事实的依据,是司法人员查明和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
(3)证据是在刑事诉讼中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的重要手段,是迫使犯罪分子认罪服法、接受改造的有力武器。
(4)证据是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时,解决发生争议的案件事实的基础,人称“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充分说明了证据的地位和作用。
2、简述程序法事实标准及原因
答:①对于司法机关来说:对于程序法事实的证明,应该适用盖然性优势的标准。原因:司法机关有责任保证诉讼程序依法进行或者有事实根据,如果司法机关主动发生程序法上的事实,则应当提供一定的证据作为根据。②对于当事人来说:则应当使用“提出合理怀疑”或“可信性”的标准。原因:司法机关有责任保证诉讼程序依法进行或者有事实根据,如果当事人认为诉讼程序违法,而且提出了“合理怀疑”,司法机关就有责任排除这种“合理怀疑”;如果排除不了这种合理怀疑,则应当认定当事人的请求成立。
3、在行政诉讼中书证的提供具有哪些规则
答:(1)提供书证的原件,原本、正本和副本均属于书证的原件。提供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与原件核对
无误的复印件、照片、节录本。
(2)提供由有关部门保管的书证原件的复制件、影印件或者抄录件的,应当注明出处,经该部门核对无异后加
盖其印章。
(3)提供报表、图纸、会计账册、专业技术资料、科技文献等书证的,应当附有说明材料。
(4)被告提供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询问、陈述、谈话类笔录,应当有行政执法人员、被询问人、陈述
人、谈话人签名或者盖章。
⑸ 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对书证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4、简述物证证明力特点及意义
答:意义:①物证是检验言词证据是否真实的依据。②物证是查明或证明案件事实的有效手段。③物证是制服犯
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有力武器,也是促使当事人如实陈述的有力根据。④在诉讼过程中,可以使公众了解作案手段、方法、原因、结果,可以帮助公众充分认识双方当事人争议的关键所在,以充分发挥诉讼的宣传教育作用,增强公众的法制观念。
证明力特点:物证同其他证据种类相比更直观,更容易把握;同言词证据相比,它更客观、真实性更大。言词证据的运用一般要靠实物证据来检验,言词证据同实物证据相结合,才能发挥其证明作用,物证则可以不依赖于言词证据而存在。
物证的证明力按照物证的不同形态可以分为两种情况:①凡有一定固定形状的物证,是以其外部特征,同案件事实产生的关联性,而发挥证明作用的。②凡没有一定固定形状的物证,是以其所使用的物质材料的特殊属性同案件事实产生的关联性而发挥证明作用的。
5、简述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和判断
答:①审查被害人陈述的来源及其形成过程: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
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②审查被害人陈述的内容是否符合情理
③审查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关系
④审查被害人作证能力与品格
⑤综合全案证据审查被害人陈述与其他证据有无矛盾
6、简述民事诉讼责任倒置及其理由
答:证明责任倒置,是证明责任分配原则的例外,是指在一定情形下,不应当按照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决定某个案件中的证明责任的分配,而应当实行与该原则相反的分配,即将原来由原告负担的证明责任予以免除,而就该待证事实的反面事实,由被告负证明责任。
理由:举证难易,保护弱者。
7、何为推定及其主要特征
答:推定:是指基于事物之间的普遍的共生关系,或者说是常态的因关联系,由基础事实推定待证事实(又称推定事实)的一种证明规则。
特征:①推定本身并非证据,亦非证据方法或证据标的,而是一种证明方法或证据法则。即推定是法律所直接认可或间接允许的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特殊规则。
②推定既须有前提事实,又须有推断事实,因而推定是沟通二者关系的法律桥梁,倘若缺乏其一,均不能构成推定。
③推定应许可当事人提出反证推翻,因而与证明责任紧密关联。反之,若不允许以反证加以推翻,则非正真的推定。
④推定既可以法律规定进行,也可按经验法则进行。前者称为法律上的推定,后者称为事实上的推定。
8、简述调查收集证据的原则
答:(1)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权限进行
(2)收集证据必须依靠群众
(3)司法人员收集证据要求当事人履行举证责任相结合。
9、简述诉讼证明及其法律特征
答:在证据法或者诉讼领域中,证明有特定的法律含义,它是指诉讼主体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运用已知的证
据和事实来认定案件事实的活动。
法律特征:(1)证明的主体是诉讼主体(2)证明对象是诉讼客体或者案件事实(3)证明必须按照法定的范围、程序和标准进行。
10、简述间接证据证明力特点及其与直接证据证明力的效力对比
答:特点:(1)间接证据的依赖性(2)间接证据的关联性(3)间接证据与直接证据相比,其证明过程复杂,必
须有一个判断和推理过程(4)间接证据的排他性
效力比较:
11、什么是证据审查判断,个别证据审查判断标准是什么
答:证据的审查判断:就是指公安、司法人员对于收集的证据进行分析、研究和鉴别,找出它们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客观联系,分析证据材料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从而对案件事实作出正确认定的一种活动。
标准:(1)定案证据必须客观真实,具有客观性。(2)定案证据必须与本案相关,具有关联性。(3)定案证据
必须具备合法性。(4)定案证据必须经当事人质辩,由法庭予以认定。
12、何为证据保全,其法律特征有那些
答:证据保全:即证据的固定和保管,是指为了防止特定证据的自然泯灭、人为的毁灭或者以后难以取得,因而在收
集时、诉讼前或诉讼中用一定的形式将证据固定下来,加以妥善保管,以便公安司法人员或律师在分析、认定案件事实时使用。
法律特征:(1)诉讼证据的保全是一项保证证据完整和真实,不被破坏或灭失的保护性措施,是在诉讼过程中或
诉讼前采取,因而必须具备一定条件。
(2)保全措施采取的条件一般是:只有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行政机关或者司
法机关才能采取证据保全措施。
(3)证据保全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4)证据保全可以依职权实施或者应申请采取。
【证据学期末复习题全】推荐阅读:
证据学复习题09-06
证据学试题答案07-04
《证据学》问答题归纳09-29
美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中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影响10-04
证据法书评08-27
对刑事非法证据研讨06-15
论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10-28
审查逮捕证据参考标准(试行)09-09
保全证据公证书格式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