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作文

2024-07-19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作文(共18篇)

1.《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作文 篇一

(二)6岁的悲凉

在他六岁那年,有一天,父亲给了他一个小镢头,又给他判了一根小绳,说:“少安,你也大了,应该出去干点活了。跟爸爸砍柴去吧!”……他朦胧地感觉到这一天早晚会到来,现在终于来了。

六岁,就算“也大了,”而长大对于男孩子来讲,不是上学,而是干活!对于一个六岁的小孩子,已经开始接手家庭任务了。这对于一个需要知识的小孩子来讲太不公平了。在那时的社会上,所有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干活。

“他朦胧地感觉到”,说明他小小年纪却受一些因素影响。已经初步预测到了今天的结果。而这件事意味着那时候小孩子干活简直习以为常。所以,当他看到身边同龄的孩子都要干,他便也想到了。

这段讲述了一个六岁的孩子在经历一生中第一个转折点时,从不情愿到犹豫,再到最终失望的接受这一个让人心碎的过程。写出了一个农村孩子悲惨又悲凉的片段。

2.《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作文 篇二

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 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从小处着眼, 作者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 衬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 反映人们的思想, 给人以亲近, 给人以启迪。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 我认为孙少平这个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线, 通过他的成长和成熟的经历, 展现给大家面前的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憧憬与无奈。他受过高中教育, 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贫穷曾让许多有理想的人们意志消亡, 可在逆境中人们的自卑与懦弱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它, 相反我们要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学会欣赏。那种战胜自我, 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现出自卑里的坚强让我敬畏, 因为那也是一种精神。战胜困难, 摆脱束缚, 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何的体会生活中间的亲情、友情、爱情, 学会生活, 懂得珍惜,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 也是一种警醒。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 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 丑与恶。

当我打开第一页的时候, 就被一个雨雪描写的场面给吸引住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雪花, 正纷纷扬扬的飘洒着……”我喜欢景物描写, 给人美的享受, 这可能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受, 春天到夏天, 夏天到秋天, 秋天到冬天, 冬天又到春天, 过度地非常自然, 跨越了近10年的季节变化, 相同的季节不同的手法描写, 让一览无余。

最让我赏识的是, 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 作者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那就是我们怎么去生活, 和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 书中多次提到对人生的感悟, 这可能是这本书的深邃所在, 也是这本书的精华。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 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 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 眼中熟悉了平淡, 思想上甘于平庸, 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 才是真正的平凡。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 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 它会让你懂得:不管命运如何, 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其中穿插两个交错复杂的爱情故事。孙少平是幸福的, 因为有田晓霞的出现。即使他们最终不能到一起, 他们都是幸福的。这也是孙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点, 他遇到了田晓霞。然而, 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爱呢?对于很多人来说, 孙少平的爱情是让人羡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里面写的最成功的人物, 我是这么认为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画到了极致。我甚至感觉少安就是身边的某一位人。他小时候因为无钱读书而退学, 他与润叶的爱情是那么让人惋惜。是的, 没有浪漫。少安, 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对于家他没有一点点的自私。为了家里能够维持下去, 他放弃了润叶。尽管书中说他对润叶是一种兄妹之情, 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他接到润叶给他告白信时他的那种喜悦, 甚至抓狂。润叶这么好的人, 少安没有理由不喜欢。只是我们的少安责任心太强, 他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给不了爱人幸福, 因此他不敢去谈爱情。他只有婚姻, 没有爱情。他的老婆必须是能够与他一起撑起这个家的。再说到少安的事业, 可以这么说, 少安是一个很精明很勤劳并且思想很先进的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够发家致富并不超出我们的意料, 他的经历却是几经坎坷, 几度起伏。多么现实啊, 付出才会收获。有得当然有失, 事业上如日中天时他的妻子却病入膏肓。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绝笔。

3.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爱 篇三

“我比你更爱润叶,我可以为她不要性命。你能吗?你不能。以后别再见润叶了,让我们好好过日子!”李向前对少安说。

润叶与少安青梅竹马彼此相爱。李向前,润叶痴情的追求者。按理根本没有李向前的事。然而,爱情撞到现实后出现了裂缝,贫富差距、长辈反对、政治联姻。故相爱的人之间硬生生插进一个理直气壮的第三者李向前。

两个男人都爱润叶,可润叶只爱少安。李向前号称用命爱润叶,事实只证明他的爱要多自私有多自私,以占有为目的,以愉己为责任,完全不顾润叶的感受与处境,给她的痛苦雪上加霜。最终他以失去双腿为代价换到了润叶的内疚与同情。而那时少安已结婚生子。

秀莲,又一个异常优秀可爱的女性。她虽无润叶读书多,却比润叶多了果断勇敢的“女汉子”气质。在少安转身要走的时候,她一个虎扑从背后牢牢抱住他,撒血誓盟:“算命的说你命短,没关系,我用我的血给你续上!我就是要跟你在一起。”这样的清丽容颜、这样没有余地非你不可的爱,一刹那便收服了少安。

少安也愛润叶,但一定没有润叶爱他的多。或者男性对爱的唯一性不那么执著?面对现实,少安懦弱退缩了,另娶他人生儿育女,还口口声声说是为了不让润叶吃苦,为她好。少安的自私与李向前本质并无不同。不过以爱之名,行自私之实。

少安婚后,润叶才死心嫁给李向前。李向前断腿之前,润叶从未与他同睡一张床,甚至为了躲避丈夫夜里纠缠,调到别处工作。秀莲遇见少安之前,相遍了附近村里的男人也没看中一个。她为少安远离亲人家乡、敬老扶幼、未同甘只同苦,积劳成疾,在少安砖厂重建,好日子已到的时候,含笑而逝了。

《平凡的世界》书还没看完,电视剧已看完。其中两男两女交织的爱恨情仇人生命运,让我有了一种感觉:男人更爱自己,女人比爱自己更爱爱情。男人为生而生,女人为爱而生。

人在保证基本生理需求的前提下,才轮到谈爱情。生存和性都排在爱情前面。这是一个外国男科学家的理论。以此说来,爱情属于高贵高尚的奢侈品,而两个并不富裕的姑娘,润叶与秀莲却把它们当成了婚姻必需品,当成和一个男人在一起亲密生活的底线条件。想到这一层,我想我从这个角度理解了安妮宝贝的一句话:“男人与女人不同类。”

“女性是这生命的奇迹!”作家以及词作人姚谦说。不管其他男性是否也这样认为,起码《平凡的世界》里少安、少平、李向前这三个人肯定是深有体会的。尤其少安,两个爱他至深的女性都如此奇迹般美好。远远看着润叶,与秀莲恩爱厮磨家长里短,这幸福少安心里比谁都清楚。做男人是幸运的,只要善于发现,随处可见奇迹。女人比较不幸,身为奇迹要在奇迹不多的男人世界里找奇迹,多少有点难度,容易失望。

4.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素材作文 篇四

一:孙玉厚

他是一个很好的父亲,但和大多数农村父亲一样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直安分守己,安于现状,还有一点懦弱者的影子,但他却给了孩子选择的权利,让他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所以他是一个好父亲。

二:孙玉亭

他和他哥是一类人,虽然有接受过比较高的教育,最后还是没摆脱自己农民的命运,主要原因还是自己不争气,思想顽固,虽然在村里是一个领导,一直放不下自己的架子,面对新的生活,他不适应了,幸好有妻子帮他走回正轨。

三:田福军

他是人民的公仆,真心为底层人民谋利益的好官,有自己的理想,并且以之为灯塔,坚持原则,随着能力的提高,他带领自己的人民走出了贫穷,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是他也有犯错的时候,能及时改正,他还是值得尊敬。

四:孙少安

他是一个有理想并且不安于现状的后生,他有着不比寻常人的思想,不向贫穷和命运低头,靠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努力奋斗,带领着自己家人和自己的组员走出贫穷,并成为公社第一个冒尖户,他是很多创业者的榜样,也是我心里的英雄人物之一。

五:贺秀莲

作为少安的贤内助,她是完美的,对内:永远是自己丈夫支持者,操持家务,赡养老人。对外:善解人意,温柔大方,一点也不输于大家闺秀。她是孙少安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现在多少男人心中完美的妻子形象。

六:田润叶

一个敢爱敢恨的现代女性,有自己的事业,敢于为自己的幸福与传统思想去斗争,虽然还是输了,但是她输的很幸福,有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丈夫和一个完美的家庭,她的结局也凸显出了现在大岁数女孩的感情生活,最后败给了现实,没有嫁给自己爱的那个人,却找到了另一个幸福港湾。

七:孙少平

一个心中充满了梦想,不甘于命运的安排,热爱学习,总想爬上火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做到了,摆脱了自己农民的命运,走向了工薪阶层,但是他又把自己困在那个黑漆漆的矿坑里,可能是爱情的打击使他失去了斗志,我一直认为他可以走得更远。

八:田晓霞

她出生在条件优越的家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其父亲的影响下,她热爱工作,乐于奉献,对于爱情,它不受世俗影响,坚持自己,并且为之努力奋斗,她的形象也是多少当代女性的榜样,并且向之学习。可惜老天总是捉弄人,一个完美的人却难逃命运的捉弄,她的死让我非常惋惜。

九:李向前

他拥有着和田晓霞一样的出身,但是他的一生却成了父辈的的牺牲品,他的人生是不幸的,他敢于为爱情牺牲的精神是值得敬佩,尤其是那句:“我可以为润叶去死,你敢吗?”问的孙少安哑口无言。他的爱情故事又是多少当代少年的体现,向现实低头,和不喜欢自己的人共度一生。

十:王满银

他是整篇小说中最不被大家看好的一个人物,整天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是全家人最讨厌的对象,但是他却拥有着现在男人梦寐以求的家庭。有一个死心塌地跟着他且不嫌弃他的妻子(即使他有XX),儿女双全。我觉得他才是整篇文章的赢家。

我简单的为大家列举了文中十大人物事迹及人物性格特点,希望能对大家阅读有所帮助,这也是我目前心中《平凡的世界》。小说的世界总归是虚拟的,我们的生活生活才是最真实的。

曾经网上有一个非常火的段子:“我们在读小说时,一直以为自己是孙少安;可是回到生活,发现自己像孙少平;再被生活无情的摧残之后,又觉得自己像王满银;最后发现自己连王满银都不如。”

5.八年级作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五

我泡中文论坛时发过一个帖,谈了谈对《平凡的世界》的看法,主标就四个字:“道德图腾”。若不是写了这个帖,我今天对这部小说的印象怕是要淡薄到撩不起来,连写这么一篇文都做不到了。

赵本山的春晚小品《红高粱模特队》,里面有句点睛的台词:“我觉得劳动者是最美的!”这是路遥的心声,他真诚地这么认为,其败也在此。我那时写道,我就是看不上路遥在书里写了太多的俊美青年,几乎每个做过点事的正面人物,相貌都差不到哪里去,尤其是女性。倘若我重读《平》,读到孙少平发现最穷的郝红梅是班里最漂亮的女生这个情节,我肯定把书丢到一边:这啥呀,太假了!但是,想当年第一遍读的时候,我倒是真真为少平感到庆幸的,好像觉得一个女人的美姿颜,是心善男人应得的酬答。

6.《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作文 篇六

人生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不得已,一件事的存在只是为了去挤压另一件事。为了生存,我们必须要放弃些什么。

孙少安的一生经历的太多,他每天在人生的低潮高潮里来来回回。为了生存,为了改变艰苦的生活环境,他开始孜孜不倦地干活,成长让他失去了爱情,而值得庆幸的是,他和秀莲也算是“一见钟情”,婚姻美满的滋润让他尝到了爱情的美好,妻子对他的爱与支持让他大胆地去拼搏,去赢那属于自己的未来。就这样,潮起潮落。你听,风在哭泣,他在诉什么,有一位质朴的农民遭遇暴雨了;你听,风在欢笑,它为什么笑?那位质朴的农民又开始奋斗啦!幸福的生活永远不会太过长久,接踵而来的又是命运无情的打击。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在那么贫穷的生活里,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冲垮了少年坚硬的脊背,而他却没有哭泣,一直强忍着,在那场风暴中,我听见他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确,暴风雨更猛烈了,原以为赚了钱,一家人可以快乐的生活,妻子却没了。呵呵!是可笑,还是可悲。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穷富世袭之说,也永远没有成败之说,有的只是我奋斗我成功的真理。我坚信,我们的命运有我们的行为决定,而绝非完全由我们的出生决定。”古人也有云:“我命由我不由天。”

孙少安用他的一生书写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除非你放弃,否则你就不会被打垮。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在风雨来临之日是怎样的胆怯,更夸张的还有人去跳楼,这是对自己生命的不珍爱,当我们抱怨生活带来的忧愁,有可曾会记得那些淹没在历史的泥土中的那些传奇人物,他们的一生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借鉴。所以,忘记一时的苦感,去寻找永恒的快乐吧!

孙少平和孙少安是两个世界的人,但是他们都想让生活过得幸福些。为了美好的明天,他只能去打工赚钱,他唯一的好处就是上过高中,闲暇之时,给身边的人讲讲书中的故事。每个人的成长背后,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就是他和田晓霞的爱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以命运之手一直在辗转反侧,又有谁能捉摸透呢?我很佩服田晓霞,他可以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只为相爱之人能够相守,可惜“多情自古伤离别,好梦由来最易醒”。有人说:“为了救一个你不认识的人,而牺牲了自己,就一定是一个好人。”能够在有生之年痛痛快快的爱一场,已经足够了。

爱人的离去打碎了一场繁华的美梦,命运由着太多的替身,而我没却看不见,

用一份乐观的心态去看待,就是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一段感情的结束意味着另一段感情的开始,人也不能总沉溺于过去,这样永远都走不到未来,我庆幸孙少平没有这样,田晓霞的出现是他一生中做美丽的时光,而失去了就是失去了。

在孙少平身上,我又看到了一句话:“事实的真实本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哪怕我不情愿,却又能改变什么呢?”龙应台曾在《菩提本非树》中说过一句话:“人生就是一条线往前走,没有什么好遗憾的。”是啊,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其实这本书我最关注的是李向前很田润叶。我很少见到像李向前这么痴情的人,而他的婚礼除了一张结婚证,什么都没有。没有田润叶的日子他度日初年,借酒消愁。后来,他残了,而此时润叶却回到了他身边,我想起了《锦瑟》里面的.绝唱:“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当一个人终于盼到了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那一天,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人生有太多的记忆,我们无法释怀,是上帝在创造人的时候给予人的一份特别的物。

愿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却努力拥有一段不平凡的人生。这就是《平凡的世界》给我的感慨!


更多《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推荐阅读:

1、《平凡的世界》读后感500字

2、《平凡的世界》读后感5000字以上

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范文1000字

4、《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600字

5、《平凡的世界》读后感750字

7.试论《平凡的世界》的崇高美 篇七

严峻的冲突是艺术美的基本特性,而崇高是艺术美的一种类型。正是在严峻的冲突中和无尽的苦难中,才更能显示出人的百折不挠、无坚不摧,表现出比优美更伟大、更复杂的美感——崇高美。路遥是一个社会责任感非常强烈的作家 , 他不断的思考人生 , 对生活充满热爱。同样,他的小说始终关注着社会和人 , 他能在激烈复杂的社会冲突和人物心灵冲突中塑造内涵丰富并且引人深思的典型艺术形象。对崇高美的追求 , 是路遥艺术创造的一个特点。

1.内容概述

文化大革命后期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是动荡发展的,改革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沧桑并且苦难。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不正常,造成城乡之间巨大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困难。路遥在这个时候出生在西北山区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自幼由于家贫被过继给伯父,过早的学会了坚强。他一生钟情于养育他多年的黄土地,这片土地是其精神资源的源泉。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当代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该小说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为背景,讲述了在面对现实压力和人生抉择时,孙少安和孙少平兄弟俩依旧坚守最初梦想和对爱情执着的追求的故事。小说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平凡人的形象 ;生活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个人生活与社会冲突纷繁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同时也表现了这些平凡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和未来的憧憬,赋予了人物一种崇高感 ;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对社会情景的描述恢宏大气,真切感人的向读者展现了崇高美。该作品的问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绵长深远的影响[1]。

2.《平凡的世界》的崇高美

2.1 人物自我牺牲和奉献的道德崇高

《平凡的世界》大量的叙述和描写了人物的自我牺牲和无私奉献。以主人公孙少安为例,他致富后并没有骄傲自大、背离乡亲,而是对周围人的苦难感同身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更多的人走出苦难,过上幸福生活。而在其破产后,乡亲们却对他冷眼相待,可当他东山再起后并没有漠视他的乡亲们,而是选择了宽容和资助。他并没有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丧失道德情感,这也正是现代这个浮躁的社会大多数人所缺少的品质,他爱这里的人,爱这片土地。而另外一个主人公孙少平是一个善良有责任感的人。高中时,冒着生命危险救遭遇洪水围堵的侯玉英 ;解救被工头欺侮的小翠 ;施恩贫苦的劳动者。他普通却不平凡,没有被苦难异化,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读书,升华了自己的灵魂。这些人物的自我牺牲和无私奉献都体现了道德的崇高美。

2.2 爱情赋予人物的崇高

爱情是美好的,悲壮的,却又是崇高的,自古以来讴歌爱情的小说不胜枚举,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亲手营造起一份份纯美的爱情,却在最后选择将其毁灭,回到现实的苦难中来,“乌托邦”式的爱情终成幻影[2]。

孙少安与田润叶 :孙少安和田润叶彼此相爱,但终被现实打败,孙少安不敢面对和接受这份感情,而润叶却执着的爱着少安,甚至将这份坚持带到了她与李向前“门当户对”的婚姻悲剧中。孙少平和田晓霞 :相识、相知、相爱,在这条道路上,两个人也曾徘徊犹豫,甚至迷茫,但他们选择了勇敢和坚持,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可世事难料,田晓霞在采访抗洪救灾的过程中,为了救一名小女孩永远的离开了这个平凡的世界,他们的爱情也成为了永远的悲剧。

2.3 苦难赋予人物的崇高

外部环境能深深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对人物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与孙少平两兄弟的人生充满着荆棘,但两兄弟愈挫愈勇,不向邪恶低头、不向命运折腰、不屈不挠的奋斗。生活的艰辛没能使他们退缩,反而造就了他们刚毅的性格。他们热爱生活,显示出特殊环境和精神状态下高尚的品质[3]。

3.《平凡的世界》的社会意义

最近,一家青年报做个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年轻人仍然把《平凡的世界》列为对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足见其魅力之大,影响之深远。《平凡的世界》告诉我们 :人,无论身处何位,无论多么贫寒困苦,都要有一颗火热的心去拥抱生活。路遥虽然离开了这个平凡的世界,却在这个平凡的世界留下了不平凡的声音,这声音越过黄土高原,传遍神州大地,久久回荡。

4.结束语

《平凡的世界》的崇高美体现了作者自觉的美学追求,也给我们带来了深沉、有意义的审美价值。这部小说深深的影响了几代年轻人,小说对底层奋斗者而言,具有“灯塔效应”。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正是自觉的继承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传统。

摘要:路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了社会改革变型时期的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用自己平凡而又悲苦的一生塑造了一群平凡世界中不平凡的中华儿女。本文重点分析路遥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中题材、爱情、理想、苦难赋予人物的崇高美。

8.平凡的世界 篇八

晚上,一个人从图书馆悄悄地漫步在校园的林荫道上,迎着微弱的偏南风,心中有种莫名地欣喜。戴上耳机,打开手机中存放的有声小说《平凡的世界》,孑然徘徊在人丛中。迎着南天上空的一轮明月,和着阵阵清风,虽感觉有些微凉,但更多的是愉悦与舒畅。

徘徊着,倾听着,思考着,发现着,而一对对情侣时不时从自己的身边擦肩而过。耳边的脚步声和嬉笑打闹声搅乱了我的思绪,眼前的无数对鸳鸯戏吻更令人欲淹目而不得。此刻的种种景象,加之我在书中得到的关于人生和时间的感想,以及对我过往青春与爱情的回顾,交织缠绕在一起,使我产生了对时间和人生的虚无感,有种飘飘然羽化成仙的神奇感受,美得不可言喻。

眼前的年轻情侣们正激情四射的紧紧拥吻着,仿佛要把对方吞没到自己的身体里,把对方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才肯罢休。这让我看到了自己从前的影子,把我带回到青春萌动的季节。那时的爱情,有种“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神奇美感和崇高的纯真感。为了自己所爱的那个人,我可以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只要能给她带去欢乐,只要能博得她的一笑。而那时,她是那么的美丽动人,她的双眼迷人,她的秀发飘逸,她的身姿绰约,她的言语灵秀,她的思想纯净,她的灵魂高尚,她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世间最美的,是上帝的独一无二的美的创造。她比所有的艺术品都要珍贵千百倍,而我也要爱她千百回。但最终,当一阵风从我们耳边吹过时,我才发现自己的爱情和那个可爱的人,已经成为别人的新娘,过上了我所未知的生活。风,把时间吹来,把我的爱情吹走。

我们的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我们生活的地球面积是如此的辽阔,我们的宇宙是如此的生机盎然,但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世界确是如此的渺小。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同我们周围的人打交道,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身边的人擦肩而过,但真正能够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人,无非就那可怜的几个。风,把时间给我们吹来,又把时间给我们吹走,结果,我才发现原来世界是如此的渺小,真正构成我的世界的仅仅就是那些与我有联系的人,于是,我懂得了要加倍珍惜这些难得的友谊,珍惜身边的亲朋好友,要经常和朋友联系。这,就是在珍惜我的世界,珍惜我的人生。

当大卫·科波菲尔回顾自己的一生,谱写自己的传记时,当伊丽莎白和宾利先生用傲慢与偏见演绎他们的爱情时,当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讲述它们的故事时,我们会发现,在宇宙和时间的浩渺长河之中,时间真的似一种虚无,而生命的确是一种消逝和灭亡,它如同昙花的一现,如同流星的一瞬。我们为何还要纠结于日常的种种琐事,钻营于蝇头小利之中呢?我们为何还要限于生的纠结与苦恼之中呢?我们真正所需要的是享受自己的生活,洞悉生活的奥妙,化解身边的纷争,抛开所谓的烦扰,获得一颗淡泊宁静,怡然自得的心境。我们会发现,生活原来是如此的奇妙与美好,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体会到羽化成仙的逍遥!

正如路遥的小说名字一样,这个世界的确很平凡!我们唯一所需要的,就是去发现这个世界的平凡,从而揭开时间和人生的奥秘。

9.《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作文 篇九

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为代表,充分展现了70年代农村老百姓生活的疾苦,也赞扬了兄弟俩不向命运低头,勇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农民出身的孙少安从小聪慧过人,但因家境贫寒只能早早地结束了学校生活,13岁便和父亲孙玉厚一起扛起家庭的重担。他不甘平庸,白手起家,建起了砖厂。在那个年代,他敢贷款一万块钱卖制砖机;他曾被逼无奈要在3天内还清4000元贷款。村民们都以为他被击倒时,谁也没想到他滚进了黑水沟,还努力地爬了起来……不久之后双水村的上空又飘起了滚滚黑烟。

还有孙少安的弟弟孙少平,他也是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他在家人的支持下读到了高中,后来他觉得自己应该帮哥哥分担家务,于是回家务农。随后出生大县城见多识广、敢爱敢恨的田晓霞慢慢走近他的世界,他的视野逐渐开阔,高中毕业的少平先在村里开办的初中班教书,初中班解散后去了黄原城当了揽工汉,又遇到了黑心老板胡永州,并救下了深陷水深火热中的小翠。之后在曹书记的帮助下户口迁移到了黄原,又变成了煤矿工人。在煤矿里,他经历生死离别,见证着人间冷暖,逐渐长大,逐渐变得成熟稳重……

《平凡的世界》对我的影响也许我此刻还无法预测,有一点是肯定的,它给予我一种来自灵魂的震撼。它改变了年少懵懂的我。

10.平凡的世界电视剧观后感作文 篇十

隐约的回想起高中二年级的我,在土操场靠南边的位置,坐在长凳上,带着眼睛埋头看书的我。手里正拿的沉甸甸的《平凡的世界》沉思在小说的世界里,仿佛经历一场心灵的飘洒,就类似与少平躲在麦草上面阅读《钢铁是怎么炼成的》。此时,正在开学校运动会。就那么一个礼拜,完完整整的读完了它。留下的最初的印象是感动、生活过的艰苦,心灵深处的挣扎。

热爱农民的少安:带着一份由黑面馒变成白面馒的期望,演绎着农村生活中的事情,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农村合作社,学大寨到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变迁,最终走向了带动群众一起致富的道路。其中一句:”靠天吃饭天不下雨,靠地打粮粮不出苗,人能有多少本事啊!“,说出了农民祖祖辈辈的心声。

好干部田福军:调研还是调研,用事实说话,别扯犊子。改革,思路的变通。和农民一起下跪,和县长冯世宽争吵,把对农民的生活做为自己的己任,处处为农民着想,最终推进了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家家有活干,有粮吃。在洪水面前,带头转移群众,痛失女儿的时候的坚强,老泪纵横。

老实巴交的父亲玉厚:对孩子的尽心尽力,偷卖粪的种种细节,很多地方均感受到了父爱。父爱往往都是看似很平凡的,内心深处希望孩子们有好的归宿,出人头地,用朴实、憨厚来形容再不为过。

活泼开朗的晓霞:从一出场的手背在腰后看书刊栏的报纸,思想同样也超前,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和少平在精神层面交流,相互鼓舞,但最终在报道前线的洪水中,为拯救小女孩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实晓霞多多少少为小说和电视剧增加了不少的文艺色彩,更关注的是精神粮食。

家里的半边天秀莲:她的出现为孙家带来了福音,从娘家借钱,一步一步激励着少安努力,不怕日子穷,就怕不努力,一起住在牲口圈里,逼着自己的老汉钻新窑,承当了家里女主人的角色,处处为少安考虑,担心吃不饱等等,将妻子这个角色演绎的淋漓尽致。其实我们也是看到了,她吃了不少常人难以吃的苦,敢于承担,敢于选择自己的生活。

崇尚爱情的润叶:一锤定音,以便遍体鳞伤。其中最让人记得清楚的就是那句:”我就是要麻传你“,最终看到了丈夫对自己的爱,坦然接受了生活,尽起了自己作为妻子的责任。

还有王满银、郝红梅、兰花、兰香、田福堂等等。

虽然当初的生活已经远远的离我们而去,但是那种精神,互相扶持、互相帮助、互相表达自己,勇敢、憨厚、朴实、快乐还能激励着我们走下去。因为他们每个人可能多多少少代表以前父母一代人,或某个特点代表现在的每一个人。

如果说生活是一张纸,每个人就是这张纸上的画,画出自己的人生轨迹。

11.《平凡的世界》 篇十一

《平凡的世界》是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送给2015届新生的第一份礼物,是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它是激励着千万青年的经典,是深受老师和学生喜爱的新课标必读小说。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者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本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作者简介:

路遥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因家贫7岁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其间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教书一年。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轰动全国。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并于1991年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3岁。

读者评论:

路遥获得了这个世界里数以亿计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沟通了这个世界的人们和地球人类的情感。

——陈忠实

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他的文学就像火一样燃出炙人的灿烂的光焰。

——贾平凹

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爱情、亲情和友情,在这青春的档口,你将如何选择,如何去奋斗?

——小包子

是本好书,虽然到三十岁才有机会读。人在苦难的时候更需要共鸣,就和现在的我一样。

——Jessica

书中语录:

·往事不会像烟雾似的飘散,将永远像铅一般沉重地浇铸在心灵的深处。不过,日常生活的纷繁不会让人专注地沉湎于自己的痛苦不幸。即使人的心灵伤痕累累,也还得要去为现实中的生存和发展而挣扎。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无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樣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这就是人生的心酸。在我们短促而又漫长的一生中,我们在苦苦地寻找人生的幸福,可幸福往往又与我们失之交臂。当我们为此耗尽宝贵的青春年华,皱纹也悄悄地爬上了眼角的时候,我们或许才能稍稍懂得生活实际上意味着什么。

·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对于生活理想,应该像教徒对待宗教一样充满虔诚与热情。

·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

·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当然,这不是说我愿意牛马般受苦。我也感到井下的劳动太沉重了。但要摆脱这种沉重是不可能的。再说,千百万人都这样沉重。你一旦成为这个沉重世界的一员,你的心绪就不可能只关注你自身。

·人的痛苦只能在生活和劳动中慢慢消磨掉。劳动,在这个时候不仅仅是生活的要求,更是自身的需要。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比得上劳动更能医治人的精神创伤了。

·生活总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间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地活。思念早逝的亲人,应该更珍惜自己生命的每个时刻,精神上的消沉无异于自杀。像往日一样,正常地投入生活吧!即便是痛苦,也应该看做是人的正常情感;甚至它是组成我人生幸福的一个不可欠缺的部分呢!

·一次邂逅,一次目光的交融,就是永远地合二为一,就是与上帝的契约;纵使风暴雷电,也无法分解这种心灵的粘结。

12.《平凡的世界》的方法论分析 篇十二

路遥, 中国当代作家, 是为数不多能够把内心体验直接转化为艺术表现的小说家之一。我们从他任何一种题材的作品中, 不难发现隐藏在他灵魂深处的理性光环, 他对生活的执着信念, 他在苦难人生中所保持的自立自尊自强的精神构成这个人的内在的骨络。本文是路遥创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百万字的小说, 全书共三部, 以中国70 年代中期到80 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 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 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 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交织在一起, 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勾画出当代中国的政治进程和经济变革的轨迹。文中涉及到文学创作的诸多方面, 值得大家深入探索和研讨。该片著作曾于1991 年3 月获得中国第三节矛盾文学奖, 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 是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主要内容

1、描述了开放初期农村的改革景象

在双水村, 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的变革派, 表现了一代青年农民想要改变生活窘况的艰难历程。由于家庭条件有限, 读完高小的孙少安就不得不跟父亲一起参加了农业生产劳动, 挑起养家糊口的沉重担子, 可他也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他曾试图通过当选一队的生产队长, 给每户多分了些猪饲料地, 给大家多谋些福利, 可在当时的大的社会政治背景下, 他被村支书田福堂告发到公社, 认为是在明目张胆的走资本主义道路, 给他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政治压力, 改革开放之后, 孙少安抓住机遇, 办起了砖厂, 做得风生水起。孙少安的历程可以让我们感受到, 在大的变革时代中人生复杂而深刻的内涵。

2、反映了农村青年努力奋斗的场景

孙少平不甘于生存在穷困潦倒的农村中, 他在努力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少平的县城求学过程中掺杂着痛苦和欢乐;几年的揽工生活, 磨练了他的意志;几年的煤矿工人生活, 让他体会真实的人生, 懂得了真正的爱情。

孙少平的奋斗精神, 坦然面对悲惨命运的抗争不服输的劲头, 是他的人格魅力, 也将这一人物刻画的更加真实和更加成熟。

3、表现了农村青年渴望、期待爱情, 以及不懈追求爱情的景象

在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中, 少平是被动的, 因为他跳不出固有的禁锢, 只能表现出惆怅和迷茫, 可在他灵魂的深处, 他对爱情是有渴望的。田晓霞美丽能干的姑娘, 家庭条件也很优越, 她勇于大胆的表达着她的那份爱, 却在一次采访中牺牲了。晓霞的死也将他们的爱情永远的定格在了那里。

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爱情是无可奈何, 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 农村青年与城市姑娘的恋爱, 巨大的经济文化地位的差距注定他们的爱情会被现实击得粉碎, 润叶不得不接受现实, 屈服于现实。

孙少安与贺秀连的爱情是一种相互扶持, 平淡的爱情。秀莲不嫌少安家贫穷, 不怕吃苦, 勤劳善良, 当生活刚有起色时, 却得病逝世了, 留给我们满满的遗憾和悲伤。

田润生与郝晓梅的爱情, 田润叶与向前的爱情......, 人们对生活的最真切的爱贯穿了整部小说。正如小说里说的:“爱, 就能使一个人到如此的地步。一次邂逅, 一次目光的交融, 就是永远的合二为一, 就是与上帝的契约;纵使风暴雷电, 也无法分解这种心灵的粘合。两个民族, 语言不通, 天各一方, 甚至相互间连名字也不知道...... 真是不可思议!”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4、描绘了农村家庭和谐温馨景象

孙玉厚一家平淡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温馨、幸福感动了你我。孙少安、孙少平、孙兰香之间的兄妹情, 这三兄妹与父母间, 与奶奶间, 与嫂嫂间, 与大姐间的亲情, 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不会动摇。

奶奶病了, 为了省钱舍不得去医院, 通常都是摸索着把一瓶止疼药倒出来, 再数着一粒粒的装回去, 这瓶止疼药是少平上高中时, 用田润叶的钱买的, 已将近十年了, 早已变成里一粒粒像羊屎蛋一样的黑蛋蛋, 可见奶奶是有多舍不得吃, 这瓶药像是奶奶的精神寄托, 维系着祖孙情。

王满银生性游手好闲, 好吃懒做, 一年到头不见人, 去做他所谓的生意, 他除了能维系基本的生活外, 什么都不剩了, 他追寻那种“自由”。可孙兰花却很爱他, 把丈夫伺候的周周到到的同时还要拉扯两个孩子, 在孙兰花身上, 我们能看到女性那种伟大无私的爱。最终有一天, 当王满银发现他的鬓角长出了白头发, 眼角不知何时爬上了皱纹时, 他才真正意识到他所需要的是一个家, 一个温暖的家, 而不是终日的漂泊不定。连王满银这样一个看似无可救药的人最终都回归了家庭, 这更体现了家庭的温馨和睦是多么的重要。

二、《平凡的世界》方法论分析

本文将运用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对《平凡的世界》进行分析。

1、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1) “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社会是由“现实的人”构成的, 社会发展过程是“现实的人”的活动过程, 研究社会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现实的人”, 就是处于一定的现实是社会关系之中, 从事一定的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的人。在路遥描写的70 年代中期到80 年代中期这十年间为背景, 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 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在文章中随处都能体会到那份真实, 一部优秀的作品必然来源于生活, 例如在第二部中就有描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安领导生产队推广责任制, 并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少平带着青春的梦想到外面去“闯世界”, 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 最后又当上了煤矿工人, 在此同时仍坚持看书学习, 不断地在提升自己的内涵等大量日常生活一颦一笑的写照, 深刻地展示了“现实的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2) 人是物质生产活动是揭示社会历史发展奥秘的钥匙

人的社会历史活动作为“现实的人”的社会历史活动, 第一个内容就是维持自己生命所需要的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 孙少安和父亲参加农业劳动, 挣工分, 为的就是要养活一家老少, 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第二个内容是为了满足新的需要所进行的再生产活动, 老孙家穷, 连新的窑洞都打不起, 也是因为贫穷, 孙玉厚成天发愁儿子娶媳妇的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责任制, 接着也就在全村进行了推广之后, 头脑灵活的少安又进城拉砖, 最后成为了当地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头, 他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人们为了满足新的需要不断地进行新的物质生产活动, 进而也就不断地生产出新的社会关系。

3) 人的生存状态是衡量社会发张状况的尺度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内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人的发展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在我国,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之前农民都沉睡在集体的怀抱里, 只知道埋头工作, 而不管这种劳动能否给自己和社会带来效益。改革之后, 开始施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 许多像少安这样的农民开始加强经济学方面知识的学习, 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 这样就产生了面向市场的专业户, 促进了农村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也为农业现代化新道路开创奠定了基础。

2、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1) 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 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是什么样的, 他具有什么样的本质, 不取决于他的生理特性, 而是取决于他的社会关系, 即他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孙玉厚一个正直四十出头的壮年, 按理这应是一个男人正当年的时候, 而他却脸上刻满了皱纹, 写尽了沧桑, 因为他遇到了一辈子都摆脱不掉的问题——贫穷和责任, 因为妻子早逝, 他一人不仅有养养活儿女, 还要照顾一个年迈体弱的母亲, 甚至连已经工作的弟弟都不能让他省心;因为贫穷, 生活带给他这个老实巴交庄稼汉子的好像只有不断的苦难和羁绊, 为了弟弟娶妻的事发愁, 为了儿子读书的事发愁, 为了女儿婚嫁的事发愁……;因为他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的最底层, 身为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他他有着太多的无可奈何, 他只能蹲在田间炕头, 一口接着一口的抽着他的旱烟, 或许只有在烟丝一亮一灭间能将他暂时的带离着苦不堪言的生活吧。

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 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 这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正生命力所在。杰出人物是在群众的时间活动中产生的, 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集中了群众的经验和智慧, 因而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爱和拥护。孙少安从十三岁缀学起就挑起全家的大梁, 顶着生活的重压, 默默的与命运搏斗, 他在那一时期, 比一般的农民思想觉悟高, 面对生活的重重打击迎困难而上。他办砖厂成功, 生活刚刚有起色, 帮助乡亲能及时买上化肥, 便想把砖厂办的更大一些, 结果请的烧砖匠是个瓦盆匠, 刚刚成功的厂子又一次面临倒闭, 面对接踵而来的生活重压, 他没有倒下, 反而精神一振, 抖授抖授精神, 跳到生活的驾辕上, 吆喝着、呐喊着向前驶去。生活给了他回报, 他成功了, 他的成功引起了县领导的重视, 也点燃了村民的希望之火。为回报社会, 他出资建校, 用自己辛苦挣来的钱投资教育事业。也正是有了他这样的榜样, 使得他们的村子也得到了发展,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人们脸上也能看到了笑容。孙少安一个实实在在崛起于生活底层的普通农民, 几经奋斗、碰壁、挣扎、觉醒, 激励着人们不懈追求、勇于创造, 去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摘要:《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全书共三部。本文运用社会科学方法论对该篇著作的写作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实践,矛盾,系统,方法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8.

[2]陈泽顺:《路遥的生平与创作》, 延安大学学报, 2003.02.28.

[3]路遥:《平凡的世界》,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2.03.01.

1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作文 篇十三

孙少安的“致富梦”

他,本来有机会上学,却被迫回家砍柴种地;他,因为是家里的老大,只得小小年纪就肩负起了家庭责任;他,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了村里的“冒尖户”。追根溯源 ,他的出发点也仅仅是为了将家里拉出烂包光景的泥潭。他,就是农民企业家——孙少安。

当然,他的第一个梦想并不是并不是致富,而是上学。当时的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但这个梦在萌芽阶段就被贫穷所扼杀,因此他的童年与青春也牺牲在了致富梦里。多年来,他为了事业四处碰壁,他也知道扩大砖厂有风险,可家境如此,使得他逼不得已必须这么做。此时少安的梦想已向他索取了他的童年、青春、读书梦和精力。

好在这个梦的结果还算可以,孙少安成功将整个家庭拉出困境,在村里当了一个小“冒尖户”。他成功的战胜了贫穷,战用了艰苦的生活,赢得了村里人的尊重。

虽然孙少安赚到了钱,过上了较为安逸的生活,但是我觉得这个结局并不算圆满,少安忙活了大半辈子也只成了一个小小冒尖户,他的妻子也很遗憾地未能与他一起分享幸福的果实。这不免让我思考:这样做是否正确?既自己的努力与最后的收获并不见得成正比,那么奋斗还值得吗?为了找寻这个答案,我去一次又一次的翻书,我觉得路遥先生已经在书中给了我答案,我只需要拿少安来对比两个人——孙玉亭和王满银,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孙玉亭曾经是那么地风光,和自己的婆姨一起天天“闹革命”,今天开会、明天读报,领会中央精神……他们是革命的好群众,却不是朴实肯干的好农民。当政策发生了变化,周围的人都开始为自己的生活努力打拼的时候,他们仍然沉浸在红色的革命岁月里,于是“又红又专”慢慢演化成了好吃懒做,他们沦落成了靠人帮助救济的对象。王满银本来是一个头脑灵活、聪明能干的年轻人,可是他并没有善加利用,而是投机倒把、坑蒙拐骗、游手好闲……或许在如今更为开放的年代里,他可能还会有所作为。于是,这个“逛鬼”,逛了半辈子,逛白了头发,才开始后悔自己虚度了青春年华。

反观孙少安,这个黄土地上的好后生,尽管他还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家族的命运,但是他的拼搏,他的付出,足以受人尊敬与钦佩!

人生好比一次射门,你不努力,球就停在那里,你永远不会赢!但是如果你努力了,那就好比你将球踢了出去,球是圆的,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滚向哪里,它有可能就会射进,也有可能射偏,但至少你做出了奋斗,你可以对自己有一个交待:你并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奋斗确实不一定成功,但奋斗的人生是充实的、有意义的,并且为后人的继续努力奠定基础。

少安的故事告诉我:你可以平凡,但,你绝不能平庸!

作者|张可欣

14.《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作文 篇十四

什么是平凡?平凡,是生活的本色,“平凡”与“不平凡”——《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平凡是历尽沧桑后,再回首往事的淡定;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从容。“平凡”在作者路遥的笔下缓缓铺展开来,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平凡之人、一个平凡家庭的成长及奋斗的历程。

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是一方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苦难与拼搏的戏剧。路遥生于此,长于此。我想,路遥之所以写《平凡的世界》,是为了纪念那片贫瘠的土地,为了纪念那个辉煌的年代,更为了纪念那里朴实无华生生奋斗的人民吧!

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路遥为我们讲述的不只是那个久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亘古不变,读后感《“平凡”与“不平凡”——《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轻轻翻开书,眼前似乎浮现出那个怀有志向,永不放弃的青年——孙少平,他生于贫穷的农村家庭,也许他的人生前景早已注定,但他不甘命运的安排,他敢于拼搏,勇于挑战,生活的艰辛并未磨灭他心中的理想。从一个民办教师到一个城市小工,最后成为一个挖煤工人。他从未对生活放弃希望,默默付出,默默奋斗。他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是他们用平凡的人生造就了这个世界的不平凡。

路遥教会我们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恒。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终只会毁了自己。看风使舵,趋炎附势,均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这般度过,终将一无所获。

路遥教会我们勇于挑战自我,尽管你可能会遭遇孤独。孤独是人生自我证明的必经之路,只要你认定了自己的理想,那么坦然面对孤独将是你勇往直前最后的支撑点。

路遥教会我们不必用尽生命去做一个漂亮的人,但应用尽生命去做一件让人民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证明你的处事圆滑,而后者则将见证你精彩的一生。

15.“卑琐平凡”的世界 篇十五

关键词:萧红;《呼兰河传》;城市形象

中图分类号:I10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2—0065—02

出生于东北,始终对东北怀有深厚情感的现代女作家萧红,一直将她的写作视野投向东北这块养育她的土地,深情地叙述着在这块土地上发生的故事,向世人展现着这片土地的兴盛与苦难。而作者笔下的小城也别有一番特色,它承载了近代以后中国城市变迁的影迹。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以自传体的方式、儿童的视角以及散文式的笔法,用较长的篇幅详细地描写了东北小城的事物、人情、风俗,“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1],在萧红的《呼兰河传》这篇作品中,呈现给读者的是东北近代以来城市化早期过程中刚刚脱离农村、还没有完全走出乡野状态的小城镇,是一个“卑琐平凡”的世界,它真实地呈现出中国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轨迹中的一环。正如美国学者葛浩文所指出的:“我们仔细分析的结果,这小说是整个呼兰县城的写照,呼兰县城才是全书的主角。”[2]

一、流动的风景——小城市民的生计与消费

在萧红笔下,呼兰河这座小城里,市民生活最离不开的是走街窜巷的小买卖。小买卖是许多市民的生计方式,也是广大市民消费的对象。在大街、小巷和胡同里,流动着这些挑担、推车的小买卖人,形成小城流动的风景。在冬日的早晨,“赶车的车夫,顶着三星,绕着大鞭子走了六七十里”;“卖豆腐的人清早起来沿着人家去叫卖”;“卖馒头的老头,背着木箱子,里边装着热馒头,太阳一出来,就在街上叫唤”;“拉着粮食的七匹马的大车,是到他们附近的城里去。载来大豆的卖了大豆,载来高粱的卖了高粱,等回去的时候,他们带了油、盐和布匹”;“在白日,街道上走动着各式的小买卖人,有卖麻花的,卖凉粉,打着拨浪鼓的货郎,卖瓦盆的,捡绳头的,换破烂的、卖豆腐的等等”。还有“担葱的、卖菜的、瓦匠、车夫”等。此外,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如野台子戏时,这种流动的商贩更多。

除了购买每日的必需品,市民有时也会购买一些非生活必需品;人们在消费时,也往往形成了求同的心理,而且有的消费还出于虚荣。如在逛娘娘庙、看戏这些特殊的日子里,人们都会买一个不倒翁,“家家都买,有钱的买大的,没有钱的,买个小的。”以至于“庙会一过,家家户户就都有一个不倒翁,离城远至十八里路的,也都买了一个回去。”至于买的原因,常常是为了证明“逛庙会的时节他家并没有落伍,的确是去逛过了。”呼兰河城中的人们在最简单的日常消费中,获得了一些虚幻的快乐和虚荣的满足。

二、冷清与热闹——小城的街道与店铺

《呼兰河传》中的呼兰城里的街道是不多的:“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小城也不是繁华的,街上的店铺也不多,十字街口可以称得上店铺最多,最为繁华的地方:“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其余的街道就没有这样多的店铺,并且显出冷清的样子:“城里除了十字街之外,还有两条街,一条叫做东二道街,一条叫做西二道街。这两条街是从南到北的,大概有五六里长。这两条街上没有什么好记载的,有几座庙,有几家烧饼铺,有几家粮栈。”“其余的也和东二道街一样,灰秃秃的。”而小胡同里边“更没有什么了,就连打烧饼麻花的店铺也不大有。”

生活在这样街道和店铺的人们,也是“默默地在那里做着自己的工作”,“生老病死也都是一声不响地默默地办理”。生活仿佛静止一般,没有声色,“那些住在小街上的人家,一天到晚看不见多少闲散杂人。耳听的眼看的,都比较的少,所以整天寂寂寞寞的。”但是在这冷清的街道中,幾家为死人而预备的扎彩铺却显得很热闹,“大至喷钱兽、聚宝盆、大金山、大银山,小至丫环使女、厨房里的厨子、喂猪的猪倌,再小至花盆、茶壶茶杯、鸡鸭鹅犬,以至窗前的鹦鹉。”样样具有,“看起来真是万分的好看”,以至“看热闹的人,人人说好,个个称赞。”

三、拒绝与犹疑——小城对新事物的缓慢接受

随着社会的发展,呼兰河小城里也不断地出现新的事物,如出现了“洋牙医”,有的学校里的学生也“吹着洋号”。但是,呼兰河小城里的人对于新兴事物往往并不容易接受。新事物出现后,人们也好奇,但最终往往以指责、拒绝的态度对待。如对新出现的洋牙医门前的招牌,就是既奇怪又恐惧:“那从乡下来的人们看了这么大的牙齿,真是觉得希奇古怪,所以那大牌子前边,停了许多人在看,看也看不出是什么道理来。”因为不能理解和接受,所以当犯牙病时,也仍然会用过去的老办法来处理。新兴的事物,在呼兰河小城得不到继续生长的土壤,只得与“传统”和“习惯”相妥协,或另谋出路:“所以那牙医生,挂了两三年招牌,到那里去拔牙的却是寥寥无几。后来那女医生没有办法,大概是生活没法维持,她兼做了收生婆。”

对于新式的学校教育和新的观念,很多小城里的人也是不能接受的,“有的说孩子在学堂里念书,是越念越坏,比方吓掉了魂,他娘给他叫魂的时候,你听他说什么?他说这叫迷信。你说再念下去那还了得吗?”所以,农业学校校长的儿子溺水,便“有的说是因为农业学堂设在庙里边,冲了龙王爷了,龙王爷要降大雨淹死这孩子。有的说不然,完全不是这样,都是因为这孩子的父亲的关系。他父亲在讲堂上指手画脚地讲,讲给学生们说,说这天下雨不是在天的龙王爷下的雨,他说没有龙王爷。你看这不把龙王爷活活地气死,他这口气哪能不出呢?所以就抓住了他的儿子来实行因果报应了。”呼兰河小城以艰难的方式发展着,落后的传统观念使小城仍然笼罩在愚昧的氛围中。

四、肤浅的快乐与无聊的消遣——小城的娱乐方式

呼兰河小城中人们的娱乐多数是延续了旧时代的方式,比如讲讲发生在小城里的陈年奇事:像染缸房的两个年轻的学徒,为了一个妇人,一个把另一个按进染缸子给淹死了,二三年后,“差不多就像人们讲着岳飞、秦桧似的,久远得不知多少年前的事情似的。”又比如讲讲邻里或亲戚家里的事,像某村的婆婆虐待媳妇,哪家的公公喝了酒就耍酒疯。又如看街道上、左邻右舍的热闹,像谁家打孩子了,谁家请跳大神的了等等。人们在无聊的闲谈和看热闹中打发着时光,寻找着生活给予的刺激,以得到肤浅的快乐。

这些看上去似乎还算不上真正的娱乐,最多只能算做日常的消遣,而对于市民来说,真正的娱乐是“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娘娘庙大会”这样的“盛举”。尽管这些活动多是以神的名义举行,但是人在其中却得到了最大的娱乐。

日常生活的单调与冷清,使小城里的人对于一些民俗活动,抱着极大的乐趣,每逢遇到跳大神的,“只要一打起鼓来,就男女老幼,都往这跳神的人家跑。”并且是百看不厌的。七月十五的盂兰会,人们几乎是倾城而出:“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奔着去看河灯的人就络绎不绝了。”“好像这城里发生了大火,人们都赶去救火的样子。非常忙迫,踢踢踏踏地向前跑。”

“野台子戏”是一年里最热闹,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娱乐,一唱就是三天。而这三天,对于呼兰人来说,并不是简单地看戏,而成了家庭、朋友乃至全城人的聚会,各家“接姑娘唤女婿,热闹得很。”“每家如此,杀鸡买酒,笑语迎门,彼此谈着家常,说着趣事,每夜必到三更。”甚至还有从远处的乡下赶着马车来,夜晚就宿在河边的。这些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对于野台子演的是什么戏,其实并不在意,以至“有的看了三天大戏子台,而连一场的戏名字也都叫不出来。”所以,野台子戏仿佛一场娱乐的仪式一样,是必须参加的。

作者通過对呼兰河小城娱乐活动的描写,表现了人们愚昧麻木、混沌无聊的生存状况,特别是他们在小城的“盛举”中所表现出来的超常热心,更反衬出市民日常生活的单调和娱乐的匮乏以及精神生活的无所寄托。

五、卑琐的心灵——市民的精神面貌

萧红曾经说过:“中国人的灵魂在全世界中说起来,就是病态的灵魂……中国人有一种民族的病态,我们想改正它还来不及。”[1] 萧红熟悉呼兰河小城,她一方面对故乡小城人们落后、愚昧、麻木的心灵有着深刻的了解和体会,另一方面,新的城市文化和先进的思想,又使她对故乡小城人的精神有了更为理性的思考和审视,在作品中给予了揭示和批判。

在这个小城里,人们的心灵是麻木的,精神是颓萎的,过的是“卑琐平凡”的生活:“他们这种生活,似乎也很苦的。但是一天一天的,也就糊涂地过去了,也就过着春夏秋冬,脱下单衣去,穿起棉衣来地过去了。”“呼兰河的人们就是这样,冬天来了就穿棉衣裳,夏天来了就穿单衣裳。就好像太阳出来了就起来,太阳落了就睡觉似的。”对于人生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没有更多的思考和更深的认识,处于混沌无聊的状态,苟安偷生:“人活着是为吃饭穿衣”。“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甚至在面对生活中的苦境也无动于衷,如以冷漠和看热闹的心态看着团圆媳妇被折磨而死,对于因指腹为婚而造成的女性悲剧,连母亲也认为,“这都是你的命,你好好地耐着吧!”

萧红通过作品向世人展示了近现代城市化过程中东北城市的发展状况,表现了呼兰河小城的形象特征。由于萧红准确地抓住了小城的特色,进行了全方位的真实描写,使小说表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城市形象十分鲜明,呼兰河城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最为引人注目的印迹。

参考文献:

[1]茅盾.呼兰河传序[G]//萧红全集.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1:54-1284.

[2][美]葛浩文.萧红评传[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85:144.

16.《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作文 篇十六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平凡是什么,我曾经一遍遍的问过自己。平凡,可能就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用餐、休息、交谈、工作……从没想过,伟大出自何方、伟大源自哪里,伟大,又是怎样诞生的。直到,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伟大,就藏匿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这生活很平凡,可是,在这种平凡的生活中,却满溶着一种精神——一种伟大的精神,这,就是平凡中孕育的伟大!

从嗷嗷待哺,到牙牙学语,再到今天站在这方演讲台上,已慢慢的度过了二十个年头,几千个日出日落中,曾经想过很多问题、曾经发过很多牢骚;也曾经欣喜过、曾经厌烦过;曾经高呼生活的美好、曾经抱怨日子的无聊;曾经拼过、曾经哭过;曾经成功过、也曾经失败过。很少去想活着为了什么,很少去想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路遥先生是一位伟人,因为他写出了《平凡的世界》、因为平凡的世界告诉我们每一个平凡的活着的人——活着,就不平凡,活着,就伟大,这伟大,就在平凡之中。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就是生活。戏台上的情节是浓缩的,天上一天,人间一年,所以才 1 有那么紧凑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琐碎的矛盾纠葛,你牵着我,我绊着你,剪不断,理还乱,欲说还休,这才是生活。大起大落,大喜大悲,铭心的爱,刻骨的恨,当然存在,但普通人遇到的几率又有多大呢?属于饮食男女的,不过是些筋头马脑,说来无聊,但却缠绕。有喜怒哀乐,有爱恨情仇,有凌云壮志,也有颓唐消沉,这才是活生生的人,这才是生活。百折不挠,愈战愈勇,山崩地裂不皱眉,那是神话中的英雄;现实中,纵然是强者,也难免苦痛,难免挣扎,难免有“弯”的时候,但弯而不折,生活需要的就是一个“韧”字。而这个韧字,就是一种伟大。

在《平凡的世界》中,有很多人物,但我印象最深的,是孙少平和孙少安,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主人公,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精神、他们的奋斗历程深深的吸引着我,他们是兄弟,他们出生在一个平凡的、贫穷的家庭里,他们没做出什么丰功伟业,但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们一直在奋斗,无论多难的处境,他们从不放弃,生活给他们的,只有艰难,但是他们爱着生活,深深的爱着,一个人,能够在极度艰难的情境下不折、不馁、不言弃,这,就是伟大——最感人的伟大。

书里,这两个人不是铁血硬汉,他们普通,太普通了,普通的让人觉得这不是一本小说,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可能吧,这本来就是现实——发生在五十年前黄土高原上的 现实。

孙少平是个高中生,平凡的高中生,他每天只能吃两个高粱面馍。两个,高粱馍,我不知道怎么来形容这种生活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有多大的差别。

孙少安,他是一个普通的青年,为了维持家里的生计,没读过几天书,字认不的几个,他会为不知道怎么用机器而烦闷、他会为娶不上老婆而懊恼,他普通么?普通。他们平凡么?平凡,他们兄弟两个作出的成绩真的不大,孙少平做了煤炭工人,孙少安开了砖窑,可是又有谁知道他们吃过的苦,又有谁知道他们经历的难?又有谁知道他们忍耐了多少、承受了多少?谁知道他们滴过多少泪流过多少汗?谁知道他们身上的担子有多重谁知道他们的心里有多苦?

他们经常哭,他们是男人,可男人哭了,因为生活太难了,生活的路太难走了,生活给他们的苦难太多了……但是他们挺过来了,他们成功了,成功的标准就是他们战胜了苦难、他们超越了自己、他们始终如一不弃不馁的面对生活,他们用平凡的人生平凡经历演绎了一首不平凡的人生之曲;他们,用自己走过的路诠释了什么是伟大、诠释了——伟大,源自平凡,平凡,就是另一种伟大!

其实,生活之于每个人,都不是一件易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可能会单调,可能会无聊,那为什么不去超越呢?超越苦难、超越人生、超越自己!奋 斗了、努力了,累了、哭了、又笑了,我们的人生便成功了,我们的生活就由平凡 孕育出伟大了。

蓦然掩卷,回首沉思,不得不感慨万千:平凡、伟大。平凡中孕育伟大,伟大源于平凡。

平凡与伟大,在乎一心。

——

17.《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作文 篇十七

记得上高中那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总喜欢跑到校门口不远的书店找书看,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聊以抚慰自己脆弱的心灵。年少时总是免不了忧伤迷茫,有时候你并不知缘从何起,但那段时间的我却并不孤单。在中午放学后的两个小时里,我总是急忙吃饭,兴冲冲地跑到书店找书。一楼是文学类图书,二楼是卖辅导书的,我总是呆在一楼。在悲惨世界中与冉·阿让结识,在巴黎圣母院中为卡西莫多而悲伤;记忆最深处的则是多个午后蹲在角落,沉浸在少安少平人生奋斗的悲喜交加中。时隔多年后,重新温习那陌生又熟悉的黄土高坡,才发现不知不觉中,人真的变化了许多,思想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

非要说些什么的话,还是怀念年少时候的共情。那时感慨少安和润叶姐的不幸,又为少安将一家子扛在肩上,感受到男人的魄力与担当。羡慕少平和晓霞的甜美爱情,可到最后知道结局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哥俩都选择了最艰苦的那条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不管前路如何艰辛,从来没有想过退缩与逃避。还有书中既可爱又可恨的人们,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今回味起同样的故事,感情好像淡了很多。但依稀记得那年的我,记得我或多或少明白的一些道理。

18.路遥:《平凡的世界》背后故事 篇十八

路遥在42年浓缩的生命中创作出数百万字的文学作品,从《惊心动魄的一幕》到《人生》,再到《平凡的世界》,终结于《早晨从中午开始》。他把生活当作是一部正剧,“只有庄严的心情,才能庄严地工作”。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铜川相遇

记得最早读路遥的作品是在《延河》刊物上读的《姐姐的爱情》,美丽的姐姐和她悲惨的家世深深打动了我。

1985年春,我工作调到铜川陈家山矿火车站工作,在这里,我有幸结识了当时已是陕西文联党组副书记、作协副主席的路遥。

上世纪80年代,是文学青年狂热的年代,《铜川文艺》与《长安》、《延河》编辑部在铜川市红星剧院开办文学讲习所,我办了听讲证,一连几天去听。开始是诗人李志清、作家陈忠实讲《初夏》、贾平凹讲散文。听说路遥要来,但不知何故,终没能见到。

1985年10月的一天,编完《柳林报》,几个文友得知路遥老师在陈家山矿体验生活,而且就住在矿上医院的二楼。吃过晚饭,我们来到医院,穿过住院部,拾级而上,猛然看见在二楼拐弯栏杆旁倚着一个人,身材魁梧宽厚,上身着灰白色泛青的宽大“棒棒衫”,坚挺的牛仔裤潇洒而利落地勒在腰际。这不就是王老师(路遥本名王卫国)吗?

路遥大病初愈的样子,重硕的头颅,粗黑的脸庞,溢脂的头发显得稀薄,有一缕斜搁在额上,一副高度近视镜架在大蒜鼻头上,开腔一口鼻音很浓重的陕北普通乡音,凭添几分爽朗。

路遥带我们走进他的房间。房间摆设简陋,一张大床,一对人造革黑面沙发,一张漆黑的三斗办公桌上,摆着一摞书,一叠书稿,一支笔、一只白色瓷杯,一个玻璃烟缸里堆满了烟蒂。

我们几个小青年面对名人,却不知如何开口,屋子里一时杳无声息。路遥拿出一盒烟分发给大家,瘾君子不多,只有我接住点燃了。夹着这支烟,我在心里努力想把眼前的路遥和理想中的路遥对接起来。路遥说,你们来看我,我很高兴,我十分乐意和大家拉拉话,不喜欢空泛的演讲,不准备搞创作谈。

在灰白色的烟雾中,路遥谈锋渐健,时而平和,时而激动,时而幽默。说到《人生》中的高家林和刘巧珍,路遥说,他们是陕北千万个普通青年的缩影之一。

告别时,路遥目送我们,还是站在二楼栏杆处,还是那个姿势,那种神态。我注意到他左手指间一直夹着一支烟,一直没熄灭,一支接一支地燃,青蛇般的烟雾在他的头上盘绕。

难忘一夜

几天后,在庙湾河对岸的小吃摊上,我又和路遥相遇了。他似乎对我有印象,显得很高兴。说话间,他约我到矿医院一叙。能得到心中偶像的约请,我当时的心情是外人难以理解的。坐定下来,我俩山南海北,谈的很是投机。我还拿出采访本,请他签名,他十分爽快地拿起圆珠笔,写下了一行字:“文学是愚人的事业,录柳青话”。

当时,我身上恰巧带着一篇刚刚完成的习作,便拿出来请教路遥,并询问他的近况。路遥告诉我,改革开放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想写城乡普通劳动者的命运,书名暂定为“普通人”。说着,路遥随手从桌案上拿起“延河”编辑部信纸递给我一本。我看到桌案上还有已经写好的4本。我当时并不知道,这就是后来的《平凡的世界》第一稿。

我看他的书稿,他看我的习作,不知过了多久,我感到他稍有倦意,聚在头顶上的烟似乎凝滞在那里。他在我的习作《母亲》篇名前加上“写给”二字,然后又拿起桌案上一本《静静的顿河》递给我看,而他则又伏案疾书,继续写他的书稿,一直到天空破晓。

直到今天我仍然难以置信,在黄土高原这个矿区医院的小房子里,我竟然陪伴一位当代名作家度过了难忘的一夜,而他笔下书写的正是“当代文学诗与史的恢弘画卷”——《平凡的世界》(雷达语)!我的那篇经老师修改的习作《写给母亲》,后来也发表在河北秦皇岛东岳文学《新生活》杂志创刊号上。

从1990年底至1991年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3次播出路遥的百万字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91年3月10日,代表当今中国文学的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揭晓,《平凡的世界》获此殊荣。

同年11月13日,铜川文联召开路遥作品讨论会,省文联、作协的和谷、商子雍、田奇、李若冰、李沙玲等作家、诗人、评论家应邀前来。上午,路遥是鼻孔里塞着棉球出席会议的。下午的会开了一段时间,路遥弯着腰又来了,背比先前更驮了,后来还不时得插上氧气。会上,路遥的第一句话是:“不写东西老毛病就犯了。”

后来读路遥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总会禁不住潸然泣泪。路遥视写作为生命,像个苦行僧,他完完全全是用“深刻的现代理性和动人魂魄的真血真情”与文学作交换。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他是夸夫,倒在干渴的路上(贾平凹语)。也许正因如此,路遥才会与鼠为伴、与烟为伴、与灯为伴,与寂寞为伴,度过了那么多无言而又轰轰烈烈的夜晚。

背后故事

1985年秋天,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在陈家山矿动笔。路遥对煤矿是陌生的,只是因为他的弟弟王天乐的两个妻哥都在矿上工作,有亲戚可以照顾他。

后来才知道,《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也曾遭遇尴尬。

第一部写完后,路遥将稿子交到出版社,一位编辑在西安人民大厦看了三分之一就退稿了,认为书不行,不适合时代潮流,属老一套恋土派。好在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编辑李金玉女士得到消息,赶到西安读完书稿,飞回北京,接着打来电话告诉路遥,公司决定出版。

此时,路遥投向广州《花城》杂志社的稿子也定稿了。也就是说,《平凡的世界》是一稿两发的。路遥这样做,为的是多挣点稿费,弄点烟火钱。那时,作家已越来越难当,微薄的稿费和暴涨的物价,让大部分作家入不敷出,生计维艰。路遥也不例外。为了生活,路遥也曾几次去写并非情动于中而行乎其外的题材,甚至是广告稿,那时,路遥已身染重病。一个蜚声文坛的作家,却是如此的命运和生活轨迹,至今想来,也无不令人心中堆起许多的唏嘘。

《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是在陕北吴旗县武装部一孔窑洞里完成的,那是1986年的秋天,路遥和爱人林达离婚已成定局。

1987年秋天,路遥在榆林宾馆开始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一稿的写作。其实在抄写第二部时,路遥的身体已出现了问题,还吐了血,他的一切因此变得更加悲壮起来。他的背弓着,头发已花白,手握寸把长的笔,就像战场上的敢死队员,率领着作品中一百多个人物,哭着,笑着、呐喊着、呻吟着走向生命的未来……

1992年11月17日早8時20分,这个千百万普通人的早晨,一代文学大师路遥因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医治无效,撒手西去。

42岁,距43岁生日还有16天,如此年轻的生命过早地结束,给这个平凡的世界不仅留下了不平凡的作品,也给活着的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慨叹。

上一篇:《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大纲下一篇:大学开学精彩自我介绍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