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游沙湖课件

2024-10-21

苏轼游沙湖课件(精选6篇)

1.苏轼游沙湖课件 篇一

这篇文章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交代沙湖的地点及认识庞安常的机缘。因相田到沙湖而得疾。于是至麻桥请庞安常治疗,这就得以认识了庞安常,引出了下层的记人。

第二层记人与写景。作者这里写与庞安常交谈很有情趣。在记庞安常时,作者能抓住人物主要特征:“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三句是具体说明安常颖悟过人的地方。由于耳聋了,听不到别人的话,但能从观察说话人的神情中了解对方话语的意思,然后用纸写出几个字来表示他听懂的内容,以求验证。这就照应了第一层的。“善医而聋”“遂往求疗”“余戏之”的三句话,很风趣,说明作者与庞安常的亲密关系。“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承上启下,转入记游。这层景语不多,但一路有佳景:“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作者在众多景物中突出兰溪,在兰溪中又捕捉了溪水西流的特征,这是作者发抒情感的契机。

第三层引歌抒情。这首词调名是《浣溪沙》。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以写实之笔描绘了一场春雨后的景象。素以溪边多兰著称的兰溪,兰草已经长出短短的`嫩芽,浸染誊溪水两岸。暮雨中杜鹃哀啼。这里作者触景生情,想到了自己的身世。故景中寓情,烘托了妻凉悲戚心境。词的下片,就流水西流来证明事物终归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生也有返老还童的可能,它再现了作者遭受人生重大打击后不自悲、不气馁、不自暴自弃的进取精神。同时,也是劝勉人们不要一味地在那里感叹“黄鸡催晓”,而要奋发有为。这就显示了他那“奋厉有当世志”的品格气质。

末句“剧饮而归”,以欢快作结。全文情、理、文兼胜,相得益彰,随物赋形,无不如意。

前者以文叙事,说得简洁、生动,三言两语便勾勒出一“颖悟绝人”的“异人”形象。后者以词说理,前片写景,画出暮春村野景象;后片纯作议论,且一反前人旧说,耐人寻味,而用语形象,能引人思。

清泉寺还与一位才异之人相关,就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惟此三人(王、庞、苏)都是异常之人。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珑》诗借“黄鸡催晓”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而苏轼却反其意而用之唱《浣溪沙》词,这是一种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豪情,最后一起畅饮而后归。这种人生情怀也使本文具有了一种超然洒脱的韵致。

《游兰溪/游沙湖》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三月,又名《游兰溪》,作者当时四十七岁。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知湖州,谏议大夫李定国。御史何大正上奏,诬他作诗文谤刺当朝,因而被下狱,当年十二月出狱,责受黄州团练副使,空挂虚名。当时作者打算在沙湖买田未成,去相田时认识了医生庞安常,因而创作了这篇作品。

2.沙湖游作文 篇二

沙湖公园的大门是用红木做成的,雪白的墙壁衬托着红木深沉的颜色,为沙湖公园渲染上了一抹端庄的气势。

进了大门,往左边走,就会看到一座秀气的石拱桥,走上桥,摸着桥上精致的纹理,听着桥下细小的流水声,看着娇艳欲滴的荷花,心里别提多惬意了!

再往前走,一个气派的廊桥展现在我们眼前,在桥上方,有一块黑色牌匾上,用金色的墨汁,题着几个飘逸的大字:“雁桥秋影”。当初听到名字就觉得它一定不一般,今日一见,果然不凡。在桥上,老人们在喝茶、聊天,享受着专属于他们的美好时光。

沿着小路,我来到了一座由乳白色油漆漆成的桥边,它和其它桥不一样,它跨过了大半个水域,它叫九曲十八弯。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一两枝粉红的荷花好似害羞的南国少女躲在荷叶里捉迷藏。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迷人景观,人们拿着鱼食喂小金鱼,金鱼们摇着欢快的尾巴,调皮的吐着泡泡,好像在为我们表演着。歌唱着。

我走着青石铺成的幽静小路上,闻着青草的芬芳,听着鸟儿欢乐的歌唱,心里便深深爱上这片美景。

沙湖公园没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没有名胜古迹,但它精致的园林风格,淡雅的风景足以让我把心留在这里。

3.游沙湖的作文 篇三

我国南方多水而少沙,北方多沙而少水。沙湖的神奇之处,就体现在那沙和水的完美结合上。但沙和水却是从何方而来呢?这个问题至今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不过迄今为止,最具有说服力的说法是:沙湖这里原本是一块蝶形低洼地带,它旁边的贺兰山在夏季经常会爆发山洪,汹涌的山洪顺着山脚下的六条自然形成的大沟流入了这片洼地,并在这里长期滞留,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个湖泊,但到底是何时形成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沙湖的沙子就更加扑朔迷离了。因为它虽然被三个大沙漠围着,却距离他们都很远,那么沙湖的沙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现在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沙湖地处一个季风的低洼地带,强劲的季风带着从贺兰山北面,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刮来的沙尘落在了这里,天长日久便形成了沙山。

沙湖是集沙、水、苇、鸟、山为一体的美丽自然景观。漫步在沙丘上,立刻,一种麻麻的、酥酥的感觉传遍了全身上下,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享受。赤着脚登上一座沙丘,俯瞰沙湖,在中午的烈日照耀下,沙湖真如一块从天而降的玛瑙,碧的是湖,翠的是苇,上面偶尔有一、两只不知是被什么吓着的水鸟腾空飞起。看到这儿,你是不是也想下去和水鸟们畅游一番呢?如果不能,我们还可以去坐快艇。登上快艇,任由它加足马力在芦苇丛中穿梭,雪白的浪花不停地拍打着船舷,奏出了一曲欢迎游客的高歌,船行其中,时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担心,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

沙湖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现在已经是国家5A级景区了。可以观鸟、玩沙、冲浪、滑沙、跑马、骑骆驼等等。暑假的时候我去沙湖玩,还目睹了一场“大埋活人”的“惨案”。哈哈,不用紧张,这只是一个玩沙的小游戏。把人埋到沙子里面,不但不会难受,反而能舒筋活血,消除疲劳,真是神奇呀!

4.《游沙湖》教学设计 篇四

伏锐

教学目标:

1.把握文言字词,文意梳理过关。2.理解并学习苏轼旷达自信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乐观从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与庞安常异人之“同”,理解二人的境遇,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我们语文的专业术语“观察人物外貌”。峨冠博带(高帽子和阔衣带,古代士大夫的装束)。文人模样,有才华;胡须飘逸,态度悠然,显洒脱;一张长脸,典型的“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他就是我国文学史上不世出的奇人——苏东坡。

二、背景

请学生列举学习过的做品。(从初中开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还记得东坡写《赤壁赋》的背景吗? 乌台诗案

乌台就是御史台。(系御史台一百多天,株连三十余人)。被贬黄州后苏轼经常游赏赤壁矶,在被贬第四年即1082年,一气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三篇传世名作,由他的政治低谷转而登上他的文学创作的颠峰。同年,苏轼还写了一篇小短文《游沙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游沙湖》,体会其又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板书)游沙湖

看文体,这是一篇游记。初中还学过他的一篇游记(PPT展示内容,不展示标题。《记承天寺夜游 》)齐读,问:表达了什么情感?

——贬谪的落寞,落寞中的淡然,对生活与自然的一往情深。过渡:在《游沙湖》中,作者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三、初步感知,课文诵读,疏通文意。

1、自由读,学生代表读,老师读。(完成PPT上红颜色字体的解释)

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 下临兰溪 溪水西流 君看流水尚能西 是日剧饮而归

过渡: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作为一篇“游记”作品,它和我们以往学过的“游记”文章有什么不同?它都记录了哪些内容?

(明确)以往的游记主要以记游为主,而本文记游很少。本文的第一段主要介绍了作者与庞安常的相识与相知,最后开玩笑说:自己和他都是当时奇怪的人。第二段写游清泉寺,看到了溪水西流。

本单元的主题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本文只是在被贬黄州后,有感而发,借游抒情罢了。

文至东坡真是不须作文,只随事记录便是文。

——王圣俞《苏长公小品》

四、研习文本

苏轼被贬黄州后,到沙湖看田地,生了病,求医结认了庞安常,病愈后同游清泉寺,写了一首词《浣溪沙》抒发情怀。

1.庞安常是怎样一个人?(齐读第一段,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翻译: 2.以纸画字的是苏轼还是庞安常?

别人在纸上给安常写字,写不上几个字,安常就能懂得别人的意思,安常在纸上写字,用不了几个字就能说中别人的心事。这两种理解,你觉得哪一种更合乎情理? ——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照应)

4.皆一时异人也。...异人: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都),相同之处: 庞安常:巧手神医,隐居乡间 苏东坡:文坛领袖,贬居僻远

庞安常——以眼为耳——巧手神医,隐居乡间 作 者——以手为口——多才士子,贬居僻远 余戏之曰 .戏,有一种戏谑的味道。在这里,作者想表达一种什么情感? 提示(被贬谪)苏轼很会发牢骚(洗儿)

抒发内心被贬而不得志的牢骚。同时,自以为是“异人”,可见其乐观、自信。

(庞安常)年五十八而疾作,门人请自视脉,笑曰:‘吾察之审矣,且出入息亦脉也,今胃气(胃的精气)已绝,死矣!’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

——《宋史〃方技传》 通过此事,可知庞安常是一个乐天知命,豁达之人,无怪乎与东坡为友。

异人

此段写出了作者(落寞)之情,但这种情感有没有伴其始终呢? 4.读全文感受。

5.记游是在第二段。找出三处景观(清泉寺、洗笔泉、兰溪)兰溪水的特点。(西流)(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流东)

异水

《游沙湖》170多字,简短之中却用了他自己的一首词《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来结束,42字,约占全文的1/4,结构很有特色。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傍晚的雨潇潇下,子规鸟正在鸣啼。

谁说人老了就不可能再青春年少呢? 请你看看那兰溪水吧,还能流向西,莫伤悲,不要因为年老就唱‚黄鸡报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上阕的景物?(意象)兰芽

溪水

沙路

细雨

杜鹃

——优美、洁净、潇洒、热爱自然 请学生写下来,交流。(3分钟)

山下水溪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见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仿佛细雨潇潇中传来杜鹃的啼叫。

下阕抒情,表达的是苏轼乐观豁达的情怀。

苏轼经历了人生的磨难之后并没有消沉,而是能把自己从痛苦的深渊中解救出来,这一点非常了不起。相比之下,我们有些人遇到一点点挫折、坎坷就自暴自弃,显得太可怜也太可笑了。

五、拓展升华

苏轼的乐观是有质量、有分量、有厚度、有内涵的乐观,是经过苦难淬炼之后的自我超越。老师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因为诗人经历了“乌台诗案”,现在被贬黄州。

一些人之所以把苏轼作为攻击的对象,一方面是出于对苏轼反对新政的痛恨;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苏轼的恐惧,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又快又好,影响极大;第三方面,其中或许还掺杂进了文人相互倾轧的险恶与卑鄙。1079年7月28日苏轼被捕,在4个多月里,苏轼受到了非人的折磨与羞辱。好在宋代有不杀士人的传统,12月29日,判决书下来了,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限制居住,不得擅离,无权签署公文)。除夕这一天,出狱,在牢中关了130天。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在人们欢庆新春的喜悦中,苏轼在儿子苏迈的陪同下前往黄州。初到黄州的苏轼内心更多的是惶恐与难言的孤独,他写道:“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把苏轼同纷繁的世俗生活拉开了距离,让他获得了看世界和人生的一种新的眼光,而这正是孕育出伟大作品的重要条件。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说:“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是日剧饮而归”

老师想问一个问题,这里的“剧饮”有没有借酒消愁的味道?(串讲)他特别会享受人生。被贬黄州后,他研制出了“东坡肉”。他到处奔波流放,有的地方没有酒,就自己酿,往往一面做酒一面品尝,还没等酿好,已经大醉。被贬岭南,苏东坡却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62岁时,苏轼被贬到海南儋州,这个地方“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可苏东坡同样能够寻得美味,还写了一篇文章《食蚝》,嘱咐儿子苏过不要对他人提起这一美味:“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在幽默的嘲讽中,他将一肩沉重的苦难化为虚无缥缈的 云烟。

5.《游沙湖》教学设计 篇五

1、字词过关,理解文意

2、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苏轼乐观,旷达,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透过文章学习苏轼本人乐观从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了解苏轼,“为官的低谷亦是创作的颠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简介作者苏轼及写作背景

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只是一个虚衔,无权过问公事),安置在本州居住。次年二月,他到达黄州,一直住到元丰七年才离去。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因治病求医,在庞安常家住了几天(见《与陈季常》),病好以后,又和他同游清泉寺,《游沙湖》就是这时写的。本文和后面的《记承天寺夜游》、《游白水》,都选自《东坡志林》(五卷本),见原书卷一“记游”类。这三篇游记小品,长不过二百来字,短不到百字,作者信笔而书,无意作文,随手挥洒,自然天成;插叙生活片断,流露心境情怀,真率亲切,如见其人。苏轼的这类短文,为明代公安派所推崇,对晚明小品有直接的影响。

《游沙湖》这篇着重写一个异人:庞安常耳聋心明;一样奇景:兰溪水向西流。行文无拘无束,生动活泼,时而漫记戏言,时而引录词作,表现了作者风趣、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积极的精神。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诵读提示)

注意字音、语调、情感。

2、学生朗读课文

3、疏通文意,质疑答疑

三、文本解读,品味鉴赏

1、探究本文写作特色

(1)形式新颖

作为游记,却与我们学过的游记写法不同。它篇幅短小,不以记游为主。文章开头以简约的笔法交代了沙湖的地理位置和作者此行的因由,因为得病,所以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庞安常。一个耳聋却颖悟绝人的“异人”。

(2)取材鲜活

2、解读“奇人”“奇水”

①奇(异)人 ②奇(异)水

3、揣摩作者情感

乐观 !旷达!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英雄所见略同,苏轼在《游沙湖》中也有同样的话:“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让这两位仕途失意的文人吟出如此豪迈的句子,是乐观的心态。

心态决定命运。诚然,命运的起起伏伏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改变自己的心态。乐观、积极的心态会给你无穷的力量,会让你有一个积极的思考方式,会让你永远看到希望。相反,悲观消极的心态只会使你失去信心与希望,你永远也不会比你想象中的自己更成功,那么等待你的可能就是失败与苦难了。

是啊,自信人生三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如果你坚信你可以,如果你不曾放弃希望,如果你永远乐观,那么谁也不可能打败你!傅雷说:“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我们何不把那些人生的失意与坎坷作为磨炼自己的机会,彰显能力的另一种表现。笑看困境,笑看人生。

四、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欧阳修《临江仙》

2.观看影像资料,深入体会苏轼的人生观

五、课堂小结

黄州不是苏轼的战场,沙湖却是苏轼的沙湖。

六、课后作业:

以“心态与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附:(一)译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看田地好坏,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土干净没有污泥。晚间萧萧细雨里子规啼鸣。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青,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白发的老人还能作报晓的公鸡。”这一天,喝得大醉了回去。

(二)赏析

本文题为“游沙糊”,行文重点不在“游”,而在“感”,这明显有别于一般游记.先写到沙湖“相田”,接下来得了病,于是求医,结识了名医庞安常,病愈后二人同游清泉寺,作者写词抒怀。

词的下片说明人生也有返老还童,青春能再的可能,不必枉自悲伤,哀叹光阴易逝。这无疑会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勇气、信心。

就散文的解读而言,对散文格调的把握,也就是要能够“读其文而想见其为人”,具体说来,我们要能够通过那些充分显示散文的“个人性”的因素。如文本独特的选材和叙写角度、作家独特的人生经验和深刻见解、作品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基调等等的细致观察,去领略文本的艺术趣味和独特风韵,透视作家人格和精神境界。

我们正可以从上述思路来读苏轼的《游沙湖》。

现代学人吕淑湘先生论苏轼随笔小品,称其“不刻意为文,遇有可记,随笔写去”,“或直抒所怀,或因事见理,处处有一东坡,其为人,其哲学,皆豁然呈现。”这是一种深识之见。这篇似乎是随手所记,决无刻意痕迹的《游沙湖》,就是一篇充分显示作者人格品味,能让我见“其为人,其哲学”的佳作。这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居黄州时留下的一篇写人记游的随笔小品。本文前一部分以文写人,后一部分以词记游,文、词融为一体,相互激发,自然流畅而情韵悠长。

6.沙湖游作文600字 篇六

我们要去哪儿呢?哈哈!当然是去四季宜人的沙湖了,沙湖位于宁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附近。

所谓沙湖,就是沙漠中的湖泊,而且我猜那里的湖泊肯定很特别。一路上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恨不得肋生双翅,马上飞到沙湖来观赏它的风光。

我们一行人买了票走进去,首先看到一块高大的石雕屹立在景区的门口,石雕上镶嵌着两个大字——沙湖,游客们纷纷止步在石雕下合影留念。

我们来到了码头旁边,登上一艘仿古木船,那感觉就像是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远古时代。湖面的风景迷人,清澈碧绿的湖水令人心旷神怡。一片片青翠的芦苇荡点缀着湖面,让沙湖显得更加充满活力。一群群雪白的海鸟从船顶飞过,在湖面上自由自在地飞翔。平静的湖面上吹过一阵微风,让大家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感受到了一丝凉爽。

船靠了岸,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沙丘上有几支驼队,远远望去就像一串串镶嵌在沙漠上的黑珍珠。骑着骆驼行走在沙漠中,我不禁想起了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

沙湖中还有一些供游客玩乐的项目,有热气球、水上飞机、人鱼沙雕、观光缆车,还有滑沙、冲浪等,一个个让人目不暇接。

上一篇:毕业生找工作时的自我评价下一篇:童年读后感七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