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四单元《第八次》2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

2024-09-07

小学语文:第四单元《第八次》2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共10篇)

1.小学语文:第四单元《第八次》2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 篇一

军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懂得在文中的意思。

能力目标: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学习课文运用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刘伯承的钢铁意志,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定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刘伯承的钢铁意志。教学准备:

1.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

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声效 教学理念:

1.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重视学生独立钻研文本,潜心会文,使学生经历阅读实践。在师生与文本平等对话的过程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4.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沟通课堂内外,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昨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故事,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关云长刮骨疗伤)那么,关云长刮骨疗伤与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小结: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云长不用麻药刮骨疗伤,全无痛苦之色,神医华佗尊称他为“天神”。而本文,刘伯承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72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为其实施手术的沃克医生尊称其为“军神”。

2.板书“沃克”和“刘伯承”,相机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沃”和“承”。

3.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1)出示含有本课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生字的词语,学生认读。(课件出示生字词)

年龄土匪绷带拒绝施行麻醉剂

哼叫由衷勉强堪称晕过去一声不吭

(2)引导学生更换语境,给生字组词扩词。学情预设:

学生在读词语时易把“施行”的“施”读成“shí”、“勉强”的“强”读成“qiáng”。

学生在给生字“拒”扩词时,可能组成词语“距离”“规矩”等。教学策略:

若学生出现读错的现象,教师引导其他同学为其正音。

若学生出现同音替代的现象,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拒”和“距”“矩”,并分别组词。

用学生熟悉的相类似的故事导入新课,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注意了故事之间的联系,又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有个大致了解。学生对字词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组词扩词,是为了更换语境,在新的语境中强化学生对生字的再认识。

二、速读课文以学定教。

1.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大致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同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圈画出来。学情预设:

学生有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为什么称刘伯承是军神?

刘伯承保持清醒的大脑做什么?

开始,刘伯承为什么谎称自己叫“刘大川”?

„„ 教学策略:

教师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对那些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当即予以解决;

对那些易于回答的问题,请知道答案的同学予以帮助;

对那些有思考价值、值得阅读探究的问题,将其逐一梳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自主解决。

在这里,教师还可以转变角色,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和学生一起探究:如,本文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写沃克医生的文字更多,这是为什么呢?

关注学情,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细读课文顺学而导。

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通过读书,逐一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到顺学而导。

教师相机过渡: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916年的重庆,来到临江门外那个外国人开设的诊所里,与刘伯承、沃克医生一起经历那次特殊而又令人难忘的手术,解开我们心中的不解之谜。

1.朗读对话,体会从容镇定。

(1)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前11 小节,边读边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把这部分内容说得更清楚一些。)

(2)借助资料,了解刘伯承的伤势,体会刘伯承的从容镇定。(课件出示刘伯承受伤的资料)

资源共享:1916年,在一次战斗中,刘伯承为了救一位战士,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的太阳穴,又从右眼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

(3)分角色读前11节,注意人物语气、情绪的变化。师读沃克的话,生读刘伯承的话,体会这一部分人物对话的特点。

教师相机小结:这是一个军医和军人之间的对话,所以他们的语言简短、干脆、有力,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看来,写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突出人物的特点。

(4)相机解决学生在阅读这一部分时可能提出的问题。

2.借助资料,体会意志之坚。

(1)指名读12——15节,了解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学情预设:

学生在前面提出了“刘伯承为什么拒绝使用麻醉剂?他保持清

醒的大脑做什么?”的问题。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切入,借助课外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课件出示资料)

资源共享:“孙膑失去了双腿,依然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我失去一只眼睛,只要还有健全的大脑,也可以驰骋疆场,为祖国效汗马之劳。” 学情预设:

学生在这一部分没有问题质疑。教学策略:

教师引导学生读刘伯承的话,从他“平静”的话语中感受他为国效力的坚强决心和钢铁般的意志。读沃克医生的话,感受刘伯承在手术中将要面对的巨痛。(课件出示刘伯承与沃克争执的资料)

资源共享:“敢不敢做是你的胆量问题,受不受得了是我的忍耐力问题!”

(2)相机解决学生在阅读这一部分时可能提出的问题。

3.紧扣细节,体会意志如钢。

教师相机过渡:这是一个怎样的军人?他竟然为了保持清醒的大脑而情愿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剧痛,摘除坏死的眼珠,割掉烂肉和新生的息肉。让我们再次目睹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吧。

(1)自读17小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学情预设:学生在自读自悟这一部分时,感受比较强烈,交流很顺畅。教学策略: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学情预设:学生在自读自悟这一部分时,感受不够强烈,交流受阻。教学策略: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声不吭”、“紧紧”、“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居然”等词语,充分感受刘伯承所承受的痛楚和惊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课件出示手术时的录像)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动情的范读,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相机过渡:难熬的手术终于结束了,当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从病人口中得知自己一共割了72刀时,他惊呆了,这哪儿是一个普通的军人啊!他分明是一个——军神!

(3)齐读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相机解决学生在此提出的相关疑问。(课件出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

教师相机小结:在手术过程中,刘伯承表现出了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这是我们普通人,甚至是一个普通军人都难以做到的,所以沃克医生赞叹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

(4)针对前面学生或教师提出的问题:本文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写沃克医生的文字更多,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了解侧面描写的好处。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对课文通过侧面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写法感受不深。教学策略:

教师可进行必要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本文重墨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是为了衬托刘伯承的惊人毅力和顽强意志。

教师相机小结:这种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加强读书的指导,适当补充资料,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得更有滋有味。注意引导学生揣摩文章有特色的表达方法,如对话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既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又注重了人文性,使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

四、扩展延伸深化情感。

1.出示小诗,感情朗读。

赞军神

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

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

2.教师总结,深化情感。

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领导晋冀鲁豫野战军,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千里跃进大别山,令蒋介石惊慌失措,心惊胆寒;与华东野战军合作,导演了百万雄狮下江南的一幕;之后,主动请缨,席卷大西南。他创办的国防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堪称中国的——“军神”。引导学生饱含深情再读课题。

3.练习写话,升华情感。

(1)同学们,慈祥的刘伯承爷爷就在我们的面前,此时此刻你想对刘爷爷说些什么?下面就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吧。(课件出示刘伯承的照片)

(2)学生交流写话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饱含激情朗读自己所写内容。

4.扩展延伸,熏陶感染。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有着坚强意志的人?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学生交流汇报。

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马克思曾经说过:“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彼岸。”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就能跨越困难和挫折,到达胜利的彼岸。课后实践:

请同学们从下面的几个话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去实践。

1.搜集有关刘伯承的事迹或像刘伯承一样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读一读,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2.搜集关于意志力的名人名言进行摘抄。

3.同学之间自由组合,排演课本剧《军神》。

板书设计:

军神

沃克冷冷——→柔和——→肃然起敬

刘伯承病人——→军人——→军神

从容 镇定 意志如钢

2.小学语文:第四单元《第八次》2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和3个只识不写的字,学写新偏旁“风字旁”和生字“飘”。2.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大意。教学重点

初读指导,学习生字。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创设情境。

1.齐背《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江南的景色确实美!(用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师描述:江南的天是那么的蓝,水是那么的清,树是那么的绿,人们的生活是那么的幸福。老师真想用一首诗来赞美它,想听吗? 3.学生边看图边听课文的配乐朗读。过渡: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二、揭示课题,读好课题。

1.歌颂、赞美水乡,所以题目是——水乡歌 2.写课题:21.水乡歌 3.读好课题

过渡:你们也想用这首诗来赞美水乡吗?让我们一起读课文吧!

三、指导初读,感知美文。1.整体感知课文

(1)轻地自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并找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一遍不行可以多读几遍。(2)交流:课文有几个自然段?(3个)

(3)实物投影课文内容,指名学生说说哪几个自然段。过渡: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读书特别好,我来考考你们。2.初读第一自然段

(1)读生字和只识不写的字 ɑ.师在课文中点出生字:连、荡

b.出示生字卡片,读好生字。指名读,评价;学生领学生读(谁当小老师)(2)读容易读错的词语(大家来当啄木鸟医生)ɑ.卡片出示容易读错的词语:水乡、什么、处处 b.读好词语。指名读,评价;男女生比赛读,互相表扬。(3)读自然段 ɑ.指名读,评价。b.齐读。

(4)小结学法:小朋友想一想老师刚才请大家先读了什么?(生字和只识不写的字)再读了什么?(几个容易读错的词语)最后呢?(把一段连起来读)

过渡:老师觉得小朋友刚才读得很不错,我们还用这个方法来读第二段吧。3.初读第二自然段

(1)读生字和只识不写的字

ɑ.学生在生字表中找生字和只识不写的字,在课文中加点,再读一读。

b.反馈:学生说,师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和只识不写的字,指名读,正音,齐读生字。(2)读容易读错的词语(大家来当啄木鸟医生)ɑ.学生找词,自读。

b.反馈:师在课文里画出,具体词语机动,指名读,齐读。(3)读自然段 ɑ.自由练读

b.反馈:指名读,“打擂台”,齐读。

过渡:刚才学第二自然段我们也用了先读生字,再读词语,最后读自然段的方法,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读第三自然段。老师想请大家分小组读,看看大家会不会合作。4.初读第三自然段

(1)分四人小组练读,要求:按先读生字再读词语最后读自然段的顺序练读,读完后交流,可以全组展示,也可以推选代表展示。

(2)反馈。推选朗读小能手和优胜小组。

过渡:小朋友们读得这么认真又读得这么好,一定读懂课文了吧。

四、说说课文大意 1.指名说说课文大意。2.板书:水多、船多、歌多

五、学习生字 1.齐读生字一遍。

2.情景激励:课文中有许多的船,你要是学会一个生字,老师就让你在一条船上挂上你的帆,并在帆上写你的字,这条船就是你的了,你还可以给它取你喜欢的名字,比如“知识号”、“雏鹰号”等。3.学写“飘”(1)学习新偏旁。

(2)看书上的笔顺描红记笔顺,在田字格中描红。(3)用简便方法记一记。“换衣服”、“搭积木”等等。(4)容易写错的地方来提醒同学。

(5)在习字册中把字写漂亮,描一遍、写两遍。(6)投影反馈。(7)小结方法。4.同法学习其他字。5.把漂亮的字挂到船上。

3.小学语文:第四单元《第八次》2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 篇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其中两条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通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金子,齐读课题。

2.同学们,你们见过金子吗?金子是什么?(一种贵重的金属)人们也常常用金子来比喻什么?(珍贵的东西、美好的心灵或品质„„)3.今天的课文跟金子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出示生字词,自由练读。淘金者 绝大多数 彼得·弗雷特

不甘心 附近买地 挖掘 坑坑洼洼 金钱

倾盆大雨 冲刷平整 松软 绿茸茸 若有所悟 装扮 美丽 娇艳 实现 指名示范读词,读后评议是否读正确了。(注意:“坑”是后鼻音,“盆”是前鼻音)齐读生字词

3.分段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出不足,进行纠正训练。

三、了解课文梗概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围绕“金子”一词用几句话说一说。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2 金子

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彼得·弗雷特埋头苦干、灰心失望 偶然发现、若有所悟、精心培育、找到真金 2.讨论:彼得·弗雷特到底有没有找到真金?(学生各抒己见)3.齐读课文。

四、学写生字

1.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口头扩词。2.交流记字方法。

3.教师板书示范,揭示重点: 甘:笔顺为横、竖、竖、横、横 附:中间的“单人旁”应写在竖中线上。钱:右边要充分展开,特别是斜钩要长一些。

盆:上面“分”中的一捺要展开,下面“皿”的最后一横要长,托住上面部分。4.学生在书上用钢笔描红。课后练习: 1.练习朗读课文。2.书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体会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3.理解“金子”的含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淘金者 绝大多数 彼得·弗雷特 不甘心 附近买地 挖掘 坑坑洼洼 金钱 倾盆大雨冲刷平整松软绿茸茸若有所悟装扮美丽娇艳实现(“坑”是后鼻音,“盆”是前鼻音)2.分段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二、回顾课文。1.快速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课文题为“金子”,你能围绕课文,按照情节的发展,围绕“金子”说几句话吗? 2.根据课文内容来把大家刚才说的整理一下。板书: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彼得·弗雷特埋头苦干、灰心失望

偶然发现、若有所悟、全力培育、找到真金

3.大家看看课文的内容,前后比较一下,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探究的地方?(1)为什么绝大多数淘金者一无所获,而彼得却找到真金?

(2)为什么彼得刚开始时埋头苦干,结果是灰心失望,最后却实现梦想,找到真金? 问题是针对课文提出的,答案还得从课文中去找,让我们再来细细地读好课文。我们要逐步学会通过认真地阅读课文,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三、阅读理解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

这一段中有个词“蜂拥而至”,什么叫蜂拥而至?(像蜂群似的拥挤着来到)说明来的人怎么样?(很多)

为什么有这么多淘金者“蜂拥而至”?(听说„„希望„„)所以他们——在河床上挖出许多大坑。结果如何?(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2.谁能读好这一段,读出淘金者们从满怀希望到扫兴离去这样一种巨大的心理变化。(指名读,齐读)

(二)第二、三自然段

1.在众多的淘金者中,彼得·弗雷特也是其中一员。指名读第2、3自然段

2.你觉得他和其他淘金者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同样满怀希望,不同的是,他更吃苦耐劳)从哪里看出他更吃苦耐劳?

(不甘心、默默地、埋头苦干几个月、翻遍)3.结果如何呢?

(没有发现一丁点儿、失望、连„„都没有、准备离开)4.读到这里,你对彼得的遭遇有什么想法?

是啊,命运真是太残酷了,对这样一个吃苦耐劳的人,却把他的希望完全敲碎。彼得·弗雷特开始时不甘心落空,正是因为他相信——(像他这样付出劳动,一定会有所收获,一定能实现梦想)而事实却敲碎了他的梦想,他不得不准备离开。

(三)第四-七自然段

1.命运真的如此不公平吗?如果彼得就此离去,那么他的命运就会截然不同,也就不会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故事。来,我们来读读接下去又发生了什么?

自读4-7自然段。

2.你们知道彼得最后怎么样了? 齐读第7段

(1)彼得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了唯一找到真金的人,你们觉得他的真金是指什么?(收获鲜花——财富——实现梦想)(2)他说话时是怎样的心情?(非常骄傲)对,也就是“不无骄傲”。

3.那他为什么会成为唯一有所收获的人呢?再读读4-6自然段,圈出你觉得能反映彼得之所以成功的原因的词和句。

学生交流:(发现、若有所悟、全部精力)(1)发现

彼得发现了什么?描述一下他所看到的情景(„„)若有所悟,他悟到了什么?(„„)

你觉得他的想法有没有道理?(很有根据„„)你举得彼得是个怎样的人?(有心人、聪明人)(2)全部精力

彼得不但是个有心人,而且非常吃苦耐劳,这点我们从上文已经感受到了。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付诸行动。想一想,培育花卉要做哪些工作,他会怎么做呢?

(不怕辛苦平整土地、精心选择花苗、不分日夜照顾鲜花、四处奔波销售„„)齐读4-6段

4.现在你找到刚才我们提出的两个问题的答案了吗?(1)为什么绝大多数淘金者一无所获,而彼得却找到真金?

(2)为什么彼得刚开始时埋头苦干,结果是灰心失望,最后却实现梦想,找到真金?学生交流(„„)同学们说的真好,能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能通过不断的阅读、思考、探究解决这些问题,你就是一个会读书的人。

5.彼得从他的经历中明白了,生活有没有欺骗他?他脚下的这片土地有没有亏待他? 现在你对彼得最后所说的话有没有什么新的理解?再来好好第七段。

“真金”指什么?(财富、美好生活、明白了生活的真谛„„)6.看着彼得·弗雷特骄傲的笑容,从他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这样说: 要想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彼得?弗雷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有什么梦想呢?从彼得·弗雷特的故事中,你对实现自己的梦想有了什么想法?

阅读后有所领悟,还能举一反三,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帮助,你不仅是一个会读书的人,还是一个把书读活了的人。

4.小学语文:第四单元《第八次》2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只有虚心听取别人的亲切嘱咐,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教学重点:

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明白太阳公公的嘱咐;领悟只有虚心听取别人的亲切嘱咐,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小朋友们,这一课我们继续学习——蒲公英。

2.(出示图片)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引读)秋天到了,蒲公英的花瓣落了,花托上……(长出了洁白的绒球)。一阵阵风吹过,可爱的绒球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

3.多可爱呀!你们想不想成为蒲公英种子?好,现在你们就是一颗颗蒲公英种子了,让我们在风婆婆的帮助下一起出发吧!

(描述)我们乘着风儿在蓝天白云下飞了起来。哦,你飞起来了,他也飞起来了,我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飞着,看,那有一条清清的小河,飞呀飞呀,那是一片茂密的森林,飞呀飞呀,我们飞过了开满野花的山岗……啊,大地可真美呀!我们快去找新的家了吧!小蒲公英种子,你想到哪儿去呀?你呢?

二、教学第二自然段。

1.太阳公公来了,他给我们送来了亲切的嘱咐。小蒲公英种子们,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放录音)(出示第二自然段)

2.太阳公公跟我们说了什么呢?自己读读

3.太阳公公的话你听明白了吗?他告诉我们金光闪闪的地方是……(沙漠)

(出示沙漠图)看,沙漠在阳光的映照下像金子一样发出亮闪闪的光芒。这就是……一起读(金光闪闪)。此时,你最想说什么?有谁知道沙漠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简介:严重缺水,不适合植物的生长,太阳暴晒,风沙漫天……)他还告诉我们银花朵朵的地方是……(湖泊)(出示图)

这就是湖泊,一阵阵风吹过,湖面泛起层层波纹,好似朵朵银花开放。这就是…一起读(银花朵朵)。此刻,你又有什么感受?

4.沙漠金光闪闪,湖泊银花朵朵,那么美的地方,太阳公公为什么叫我们别去,而让我们落在黑黝黝的泥土里呢?哪颗聪明的小种子已经理解了太阳公公的这番嘱咐?赶快来告诉大家。

5.是啊,太阳这么关心我们,你能读好他说的话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6.平时有谁也亲切的嘱咐过你什么呢?(练习说话: 亲切的嘱咐我。)

三、教学第三自然段。

1.小蒲公英种子们,现在你们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想到哪儿去安家呀? 2.好,就让我们齐声回答(出示句子,齐读)

3.可是,有两颗种子却不这样想,它们准备到哪儿去呢?请你们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把它们说的话找出来。

4.谁来读读第一颗种子的话?(1)指名回答。(出示沙漠)

(2)这颗种子,他瞧不起黑黑的泥巴,它想去沙漠,为什么?(3)哟,做起美梦来了!它想成了百万富翁后会怎样?

(4)都想入非非了,知道他是这么想的,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指名读,咱们一起读读第一颗种子的话。(齐读)

5.第二颗种子它又怎么说的呢?(1)指名回答。(出示湖泊)

(2)它想那波光粼粼的湖面能给它带来哪些欢乐呢?(生想象说)(3)哦,能给它带来这么多欢乐,怪不得它这么得意,谁来读读。(4)好,咱们一起得意地读读第二颗种子说的话。

6.你们真会读书!现在让我们分角色读好第三自然段,一齐回答的话,咱们齐读,男蒲公英种子们,你们读第一颗种子说的话,女蒲公英种子们,你们读第二颗种子说的话,其余的话由老师读,听明白了吗?(分角色读)

7.小蒲公英种子们,看到这两位小伙伴一颗向沙漠飞去了,一颗向湖泊飞去了,你们心里怎么样?想不想把它们留住?赶快喊呀!(指名劝说)

8.可是,这两颗种子不听我们的劝告,还是朝着沙漠、湖泊飞去了。(出示:一颗种子来到了金光闪闪的沙漠,他看到,心里想

。)

(出示:另一颗种子来到了银花朵朵的湖泊,他看到

,心里想

。)(指名回答。)

9.小结:看来,那两颗种子到了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湖泊里后,都后悔了。

四、教学第四自然段。

1.最后,他们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齐读最后自然段。

2.看来,他们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落在沙漠里的种子(干死),落在湖泊里的种子(淹死)。而我们呢,我们都记住了太阳公公的话,落在黑黝黝的泥土里生根长叶,到了第二年的春天,你们茁壮成长起来。(出示花图)你开一朵,它开一朵,大家…一起读(竞相开放)。瞧,你们把大地装点得多美呀!

3.你们瞧,太阳公公又给我们留言了(出示话):小蒲公英们,你们好!你们开得真漂亮,把大地打扮得更加美丽了,我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咦,你们怎么少了两个小伙伴呢?(学生回答后出示话)哦,看来,你们的选择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记住,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真正的家。孩子们,再见!

4.第二年的秋天到了,蒲公英的花瓣又落了,花托上又长出了洁白的绒球。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又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飞呀飞呀,它们一齐吟起妈妈教给它们的诗。(师读

自由读)

我是一颗蒲公英种子,我是一颗蒲公英种子,有一朵毛绒绒的小花。微风轻轻一吹,我就离开了亲爱的妈妈,飞呀飞呀…… 妈妈说,金光闪闪的是沙漠,不能去; 银花朵朵的是湖泊,也不能去。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我们的家。我们在肥沃的泥土里生根、发芽。到了春天,开出了金黄色的花,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

4.学完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出示道理)

5.小学语文:第四单元《第八次》2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 篇五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第八次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第八次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第八次教案高密市开发区小学孙金花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弄懂布鲁斯成功的原因,体会布鲁斯屡败屡战的不懈斗争精神.教学准备文字课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十一课《第八次》,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大家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我们共同来解决.请大家再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想,把不明白的地方标记出来.学生读文,作标记质疑问难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布鲁斯为什么躺在磨房里他几乎失去了信心中的几乎是什么意思蜘蛛是怎样织网的布鲁斯是怎样动员人民的以学定教,研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这两个句子,把它们进行比较,理解几乎的意思.自读1,2两个自然段,从哪个句子能看出布鲁斯几乎失去信心了学生读,回答.师:布鲁斯为什么躺在磨房里生答.师:什么是唉声叹气生说.师:唉声叹气是什么样子生作叹息状师:那不断地唉声叹气呢学生表演.师:此时的布鲁斯在想什么呢假如你是布鲁斯你会想什么现在我们来到了古时候的欧洲,来到了美丽的苏格兰,在这里,你和苏格兰人民过着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当外国侵略军踏到苏格兰土地上的时候,这种幸福的生活便被打碎了!难道苏格兰就像一只小羊一样等待着被这匹恶狼吃掉吗不!你,苏格兰的王子,勇敢的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奋起抵抗!两支军队在战场上相见,顿时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我们败了,可我们并不灰心,再打,败了再打,就这样打了败,败了打,一连打了七了,都失败了,军队被打散了,你拖着疲惫的受伤的身体,逃到了山上的一间磨房里,实在走不动了,就一头倒在了木板上,此时的你,会想什么呢学生说.师:就在布鲁斯灰心丧气的时候,他忽然看到了什么生说师:现在同学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划出蜘蛛结网的句子.生读,画.指名读.接着出示多媒体课件.自读,边读边想象.指名读,指导学生朗读.想读的站起来读,不想读的闭上眼睛想象.老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师: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蜘蛛生说,并到黑板板书.师:作为布鲁斯,他历经了七次失败,失败的打击让他灰心到了极点,感觉这次战斗没什么希望了,看到了这只不服输的蜘蛛他是怎么表现的呢齐读第四自然段师:他心里在想什么生说.指名读,指导朗读.师:布鲁斯被感动极了,他下定决心要干到底,他会怎么说“我也要干第八次”学生握起拳头读.师:同学们,说话很容易,可做起来却不那么简单.只有他一个人就打仗了得有什么军队被打散了怎么办可那些士兵和布鲁斯一样经过了七次失败,也灰心丧气了,不想打仗了,几乎失去了战斗的勇气,那布鲁斯得怎么做才能让士兵愿意跟他一起去战斗假如你是布鲁斯,你会怎么说服他们,鼓起他们作战的勇气和信心呢学生上台说,下面的学生和老师充当被打散的,失去信心的士兵.齐读最后两句话.再读课文布置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听.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如果有说给同学听听,也可以写下来.

6.小学语文:第四单元《第八次》2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 篇六

主备人:叶燕婷

明白布鲁斯屡战屡败,不懈斗争的精神。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品读第三小节蜘蛛结网部分,想象布鲁斯的心理,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从几乎失去信心到重拾信心的转变过程。

3、凭借文本语言,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感受蜘蛛的品质,体会布鲁斯王子屡败屡战的不懈的斗争精神,同时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困难的态度。教学重难点:

凭借文本语言,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感受蜘蛛的品质,体会布鲁斯王子屡败屡战的不懈的斗争精神,同时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困难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启动情感。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谁来说说?(出示填空:

古时候,苏格兰遭到别国的侵略,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可是_____,苏格兰军队都。他几乎______。后来受到_______ 的启发,王子振作精神,经过第___次战斗,终于_______。)

3、一只小小的蜘蛛,竟然影响了一场战争,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还是让我们先去看看在这只蜘蛛出现之前,布鲁斯王子在干什么吧。

二、走近角色,读中悟情。

1、自读第二自然段,然后回答这个问题。(幻灯出示第二自然段内容)

2、学生回答,显红“他躺在山上的一间磨坊里,不断地唉声叹气。” ①王子为什么要“唉声叹气”呢?(一连打了七次战,都失败了。)

板书:七战七败

②这时候,他心里在想什么呢?谁来学学王子当时的样子?把王子心里想的话说出来。

(发散思维,允许多种答案,言之有理就好。)

③此时此刻,你觉得王子的心情是怎样的?(沮丧的、失落的、失望的„„)

④那就请你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这段话,注意:这是一个连打七次败仗,受了伤,正在“唉声叹气”的王子)

3、同学们你们读得非常好,因为你们已经走进了王子的内心,“对这场战争,他失去了信心。”(段落下方出示另一句)学生纠错,比较句子:对这场战争,他失去了信心。

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第一句,意思是他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第二句,他并没有完全失去信心。因 为“几乎”是将近,接近,差点儿的意思。)

板书:七战七败

几乎失去信心

这就是作者用词的精当,正因这个“几乎”,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4、就在布鲁斯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候,一只蜘蛛出现了。

板书:蜘蛛

蜘蛛在干什么呢? 板书:蜘蛛结网

蜘蛛结网,那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怎么会引起王子的注意呢?推荐一位同学来读这段话,我们大家仔细听,看看这只蜘蛛是怎样结成一张网的。(幻灯出示第3小节。)

①蜘蛛在结网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蜘蛛是怎么面多困难的?(结了断,断了结,并不灰心,从头干起。)

②引读:直到——第八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③从“终于”这个词看出什么?你觉得蜘蛛怎么样?

(面对困难,它并没有放弃,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努力,了不起。)那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赞美这只蜘蛛,读出你的感动吧!

④蜘蛛结网的故事让我们感动,那布鲁斯王子呢,他又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插图,再读读这段文字,想一想,说一说。出示: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蜘蛛重新扯起细丝再次结网,又被风吹断了。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布鲁斯想:______________。可蜘蛛并不灰心,照样从头干起,这一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布鲁斯想:_________________。④学生自由练说。(和同桌或前后交流。)⑤交流。说得真好,看来你们已经走进了王子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得特别好。

5、看到这一幕,王子再也忍不住了,他感动极了,猛地跳了起来,喊道„„ 指导朗读,师生配合。

师读:他猛地跳起来,喊道。一生读:“我也要干第八次!”(提醒:注意句中的感叹号。)

师读

齐读

小结:同学们,之前的七战七败,布鲁斯几乎失去信心,现在看到蜘蛛结网,他又?重拾信心。

3(板书:蜘蛛结网 重拾信心)

三、想像说话,说中动情。(书后习题,可先让学生预习。写在书上。)

1、受到启发的布鲁斯四处招集打散的军队,动员人们起来抵抗,但俗话说得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那些将士们经过七次失败早已变得灰心丧气,苏格兰的人民也失去了信心,假如你是布鲁斯,你该怎样说服他们?怎样激励他们?怎样振奋他们?让他们重新鼓起作战的勇气呢?拿起你们的笔,给布鲁斯王子写一份简短有力的动员书吧!

(勇敢的将士们!亲爱的同胞们!虽然我们打了七次败仗,但又有什么了不起呢!听我讲个亲眼所见的故事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时我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勇敢的将士们!亲爱的同胞们!为了我们民族的生存、祖国的独立,让我们团结起来与侵略军抗战到底吧!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2、布鲁斯的话感动了每一个苏格兰人,他们重拾了信心。引读最后一节:经过激烈的战斗,苏格兰军队赶跑了外国侵略军。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成功了。

(板书:八次战斗

终获成功)

3、真是无巧不成书啊,布鲁斯和蜘蛛一样,都在第八次获得了成功。所以文章的题目也叫“第八次”。那是不是到了第八次就一定会成功呢?如果蜘蛛第八次又失败了,它会继续干下去吗?如果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又失败了,他会继续战斗下去吗?

四、积累语言,提升认识。

1、是啊,蜘蛛与布鲁斯从失败走向成功都依靠一种精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板书: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永不言败 学生说到的合理的都可以。)

2、师:同学们,成功是一条曲折的路,胜利是一颗坚持的果,它们都不是轻易可以让人得到的,于是蜘蛛和布鲁斯都在经历着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直至成功!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同样会遇到许多的挫折、失败,今后,当你遇到这些困难时,老师希望你们能记起这只蜘蛛、这个故事、这节课,相信你会从中获得前进的力量。

最后,让我们一起以励志名言激励自己,结束这堂课。有志者,事竟成。——范晔 失败乃成功之母。——菲利普斯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次地站起来。——张海迪

不会从失败中找寻教训的人;他们的成功之路是遥远的。——拿破仑 不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钱学森

五、作业。

《一课一练》第四、五题。

板书设计:

11、第七次

七战七败

几乎失去信心

蜘蛛结网

重拾信心

百折不挠 坚持不懈 八次战斗

终获成功

7.小学语文:第四单元《第八次》2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 篇七

班级姓名

一、多音字

yīng(应该)tiǎo(挑战)kōng(天空)zhēng(正月)应挑空正

yìng(应用)tiāo(挑水)kòng(空白)zhâng(立正)

zhã(打折)qiáng(强大)piāo(漂泊)chōng(重新)折shã(折本)强qiǎng(勉强)漂piào(漂亮)重

zhē(折腾)jiàng(倔强)piǎo(漂白)zhòng(重要)

二、成语乐园

1.表现人间亲情、真情的成语:

手足之情舐犊之爱情深意重情同骨肉情投意合恩重如山

2.“兴”开头的成语:兴高采烈兴致勃勃兴师动众兴风作浪

3.与“孙中山破陋习”有关的成语:

陈规陋习除旧布新涤瑕荡秽移风易俗吐故纳新推陈出新

三、“思乡”诗句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4.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5.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四、古诗积累

渭城曲相思

唐王维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红豆生南国,客舍青青柳色新。春来发几枝?

劝君更尽一杯酒,愿君多采撷,西出阳关无故人。此物最相思。

五、课文内容。

1《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会默写)

(1)这篇课文采用“文包诗”的形式,它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前两句写自己思念家人,后两句推想家人也在思念自己,表达了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是每当遇到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一个“倍”字,真切地道出了诗人思乡情浓。因此,“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许多身处他乡的“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佳句。

2《孙中山破陋习》

(1)文章讴歌了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

(2)陋习指不好的风俗习惯,在文中指缠足,破是废除的意思。

为什么要废除?因为它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

(3)“姐姐缠了脚,还能下地干活吗?”(换一种说法)

姐姐缠了脚,不能下地干活了。

(4)“含着眼泪”更能表现妈妈的无奈和内心的痛苦。“深深地刺痛”更能表现姐姐缠足这件事对孙中山幼小心灵的影响。

(5)孙中山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

3《练习8》

●激励人们要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成语。(会背会默)

学海无涯书山有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孜孜以求全力以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生动地描写了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里独自开放的情景,赞扬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品质。

《梅花》(会背会默)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学会写请假条

(1)第一行中间写“请假条”三个字;

(2)正文部分的第一行顶格写上自己对收请假条人的称呼;

(3)自第二行空两格起开始写请假的原因及要请多长时间;

(4)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再另起一行顶格写“敬礼”,后加“!”

8.小学语文:第四单元《第八次》2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 篇八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24《寓言两则》 《揠苗助长》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9.小学语文:第四单元《第八次》2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 篇九

班级 姓名

一、读准字音

久负盛名 名扬四海 家喻户晓 如雷贯耳 名满天下

五、词语解释

1、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举,全。闻,听见。

河畔pàn 映yìnɡ衬 不忍rěn 憨态可掬jū 鳞lín次栉zhì比

2、摩天大厦:非常高的多层建筑物。摩,接触。圣shènɡ地 湛zhàn蓝 弥mí漫 璀cuǐ璨càn 琳lín琅满目

二、分清字形

幻(幻想)庐(庐山)拢(聚拢)幕(幕布)泄(水泄不通)幼(幼稚)炉(火炉)笼(笼罩)暮(暮春)泻(一泻千里)吆(吆喝)芦(芦苇)扰(打扰)墓(坟墓)懈(坚持不懈)

三、多音字

转: zhuǎn 转身 转让 zhuàn 转圈 转悠 笼: lónɡ 鸟笼 囚笼 lǒnɡ 笼罩 笼络 场:chánɡ 打场 场院 chǎnɡ 场地 场景 华 :huá 华灯 中华 huà 华山 厦: xià 厦门 shà 高楼大厦 奔 :bēn 奔流不息 bèn 投奔 圈: quān 圆圈 juàn 羊圈 藏: zànɡ 西藏 cánɡ 收藏

四、词语积累

1、形容颜色丰富: 五彩斑斓 五颜六色 五彩缤纷 万紫千红 姹紫嫣红

2、形容变化:变幻无常 变化多端 变幻莫测 千变万化 瞬息万变 翻天覆地 天翻地覆

3、形容人多或车多:人山人海 摩肩接踵 人头攒动 人流如潮 车水马龙 奔流不息 川流不息 络绎不绝

4、形容名气大:驰名中外 举世闻名 名垂青史 大名鼎鼎 赫赫有名

3、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

4、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琳琅,美玉。

5、奔流不息:水流奔腾不停止。息,停止。

6、无比璀璨:形容光彩夺目,非常绚丽。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7、瞬息万变:形容极端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8、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非常壮观。气象,景象。

9、风云变幻:像风和云那样变幻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10、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多指人的感受轻松爽快。

11、白云苍狗:比喻世事的变化无常。苍。青色。

六、近义词

映照(照耀)赞美(赞扬)映衬(衬托)清楚(清晰)精彩(出色)神往(向往)越发(更加)雄伟(雄壮)千姿百态(姿态万千)

七、反义词

隆冬(盛夏)吸引(排斥)清楚(模糊)繁华(萧条)聚集(分散)宽阔(狭窄)舒服(难受)深(浅)

八、课文

1、《拉萨的天空》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拉萨天空湛蓝、透亮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课文中插图上的建筑叫“布达拉宫”。(1)拉萨为什么被称为:“日光城”?因为拉萨全年无雾,阳光充足。

(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拉萨由于地势与天空更近,更能让人感觉到天空的蓝,仿佛拉萨的一切都被蓝所浸润、包容,更能让人感受到触手可及的境地。

(3)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则进一步描绘了蓝天如水的美妙境地。(4)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句子用“白云和蓝天”、“草地和蓝天”对比的手法,更突出了天空的“蓝”。句子中的近义词有:映衬(对照)、越发(更加)、纯净(明洁)。(5)课文中描写拉萨天空的词语:湛蓝 透亮 纯净 明洁 蓝晶晶

2、《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用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按照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把庐山的云雾分别比作白色绒帽、玉带、大海和天幕,形象地写出了飘浮在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的独特姿势。

3、《东方之珠》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展现了香港的美丽与繁华,赞美香港是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

(1)课文按照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第一段总起,交代香港的地理位置和三大景观,第二至四自然段具体描绘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第五自然段描写了香港迷人的夜景,第六自然段赞美香港是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

(2)“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这是一句比喻句,把马路上的车灯比作长河,写出了车灯的多、亮、美,也间接写出了车子行驶的速度快。

(3)“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这句话运中“鳞次栉比”突出建筑之密集,“琳琅满目”突出了商品之丰富,“人流如潮”突出人口之众多,表现出了铜锣湾热闹的特点。

九、积累

(一)我国城市别称由来

因为昆明四季如春,所以我们称它为春城。

因为广州有“五羊衔谷”的传说,所以我们称它为羊城。我们称济南为泉城,是因为济南有许多著名的泉水。我们称哈尔滨为冰城,是因为哈尔滨冬季寒冷,冰冻很厚。潍坊制作风筝很出名,因此我们称潍坊为鸢都。重庆依山而建,因此我们称重庆为山城。

(二)描写梅花的诗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10.小学语文:第四单元《第八次》2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 篇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课前准备:教师教具准备、教学光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狼(谈谈你对它的印象。凶残的狼恨之入骨)板书:鹿 赞美之词不绝于耳 2.说说你喜欢哪一种动物?为什么?

3.小结过渡:对于同一种动物,可能有的喜爱有的讨厌,每个人肯定都有自己的理由。不管是鹿还是狼,虽然它们各有自己的品性,但它们都是生命,所以都应该得到尊重。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狼和鹿的身上。先让我们一起走进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凯巴伯森林。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检查读书情况,个别学生分段读。

三、检查自学。

1.检查词语。本文二类字特别多,要读准。教 学 过 程

多音字:泊 提 倒 只 着 难写字: 凯 染 葱 2.读懂每一节写了什么。

a鹿在森林中嬉戏,但要提防狼的暗算。b人们恨狼杀狼。

c鹿群大量繁殖,森林和鹿群都遭了殃。

d人们终于明白了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鹿是毁灭自己和森林的“祸首”。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出示词语,检查朗读,说说主要内容。森林 葱绿 提防 捕杀 哀嚎 王国 消退 蔓延 灾难 降临 功臣 祸首)

二、研读课文(感受森林变化)。

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再读一读。

2.指名读:“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师:“生机勃勃”什么意思?由“生机勃勃”你想到了哪些景象? 师:读书就要这样,边读便想,把一个个词语读成一幅幅画面一个个情景,感受才会更加真切!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试读,评价,齐读。

3.这是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经过25年后,凯巴伯森林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再次描写凯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指名读:“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读着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象?心情如何?有什么感想?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指名读,齐读。

三、深入探究(感受狼与鹿的变化)。

(一)狼的变化。

1.是呀,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读读课文,找到原因。

(点拨:原来,狼被大量捕杀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为什么要捕杀狼呢?谁能用书中的话回答?指名说。

点拨:当地居民是怎样捕杀狼的?放声读读第二小节,看看从这段文字里,你能读懂什么? 2.交流:捕杀数量之多情景残忍。心情如何?重点指导朗读。

3.鹿没有了狼和其他天敌的威胁,凯巴伯森林一时间成了鹿的--自由王国。凯巴伯森林真的永远成了人们心中鹿的自由王国了吗?

(二)鹿的变化。

1.鹿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读第三节,思考:鹿在数量上有哪些变化?(板书:四千 十万 八千)2.为什么在数量上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再放声读一读想一想。3.指名交流,齐读感受鹿的变化。

四、对照感悟。

1.课文读到这里,想想狼被捕杀前后,凯巴伯森林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师:狼一只跟着一只倒在血泊中,美丽的森林随之被破坏,活泼可爱的鹿也陆续死去,留下一片苍凉和惨淡。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悲剧!

2.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点拨:可恶的狼怎么会成了“功臣”?可爱的鹿怎么倒成了“祸首”了呢? 点拨:理解引号的作用--说明狼功臣行为和鹿的祸首行为都不是人们事先的愿望,而是做梦也没想到。点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彼此关系紧密。就像狼、鹿和凯巴伯森林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样,它们之间构成了一条条互相依存的链条,人们把它叫做生物链。生物链一旦被破坏,后果就不堪设想,终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3.昔日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凯巴伯大森林闹的如此悲凉,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呢? 是狼?是鹿?不,是人类!

4.老师从网上的资料中了解到大量捕杀狼这一政策是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制定的。罗斯福当初做出决定,本意是想保护鹿,但事与愿违,结果痛心不已。如果罗斯福还没有下令消灭狼,你是他的总统助理,你会如何劝说? 小组练习,指名劝说。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如果罗斯福总统早先听到的话,也许就不会出现今天的悲剧。正如同学们所说: 生物间有一种平衡关系,就像一架天平,一头是狼,一头是鹿,如果没有外界干扰,它们始终保持平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平衡。(板画天平;板书生态平衡)如果一旦某一方遭到人为的破坏,就像狼被无止尽地杀死,天平必将倾斜甚至是倒塌,必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狼和鹿》这篇课文就是一幕惨痛的悲剧!这无疑给人类敲响了“保护生态平衡”的警钟!(板书:保护)

5.“保护生态平衡”齐读,再次大声呼吁。请同学们把这六个字永远记在心中!师:尽管人们如此不断地大声疾呼,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总一部分人贪婪一时的利益,而不惜破坏生态平衡。

下面我们就来看两则事例,然后谈谈的感想。

五、阅读资料,交流感受(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

附阅读资料:

宠物兔撒野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1859年,一个叫托马斯·奥斯汀的英国人来澳洲定居,随身带来了24只野兔,放养在庄园里,供他打猎取乐。后来,宠物兔子陆续逃亡到了野外,100年后,奥斯汀绝对没有想到,这24只野兔的上亿“子孙”给整个澳大利亚带来了无尽的烦恼。野兔发现,这里简直是它们的天堂:有茂盛的牧草,却没有鹰等天敌。它们与牛羊争牧草,啃树干,常常把数万平方公里的植物啃吃精光,严重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导致其他种类野生动物面临饥饿,甚至有灭绝的危险。专家计算,这些野兔每年至少造成1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澳大利亚人开始想尽办法控制兔子的扩散和繁殖--筑围墙,打猎,捕捉,放毒,引进天敌狐狸等。但是,兔子的繁殖力极为惊人,一对兔子一年可生下成百上千只兔子。因

此,至今澳大利亚的兔子仍是祸害。

一个村庄的故事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lí),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luǒ)露的土地。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kuò)大。树木变成了一栋(dònɡ)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páo)哮(xiào)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六、作业设计。

1.阅读资料,交流感受(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2.多音字组词。

dī()dǎo()pō()提 tí()倒 dào()泊 bó()

七、板书设计。

上一篇:律师实务形成性考核作业非分析题答案下一篇:管理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