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作业

2024-09-13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作业(精选8篇)

1.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作业 篇一

小学数学作业评语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为基本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重点,在数学作业中有针对性地通过对不同性格、程度、背景的学生进行多元的评价,使各种类型的学生能真正找回自我,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人格得到尊重,学习成绩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我们认为,学生的作业,是课堂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课堂学习的一个延续。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也是在对学生课堂学习的一个评价。充分发挥作业评价在数学教学中的正确导向和激励作用,能使学生智能和身心得到全面积极主动的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巧用评价语言研究

(一)、让作业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了受赏识而生存,为此,教师应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特别是对于急需鼓励的中后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获得表扬,奖励次数越多,其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及时有度的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1.鼓励式评价短语

对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有新的创意,比如巧解、妙解、独到的见解等;新的算法、新的进步等加上短评,予以鼓励。例如:、“作业有进步”、“解法有创意”、“思路新颖”…….对书写潦草的作业:“你很聪明,如果字写端正一些就更好了!”……

对作业漂亮学生的评价:“作业整洁”、“作业特别整洁”、“你真棒!”、“真了不起,老师太喜欢你的作业了。”在配上些图案等。

对粗心作错的学生评价:“请你和细心交朋友”、“搬走你前面的绊脚石——粗心”、“你的字很漂亮,如能提高一下正确率就更好了”……

对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鼓励性评价:“困难象弹簧,你弱它就强”、“一棵种子是渺小的,但种子的力量却是伟大的,我们要向种子一样,努力、努力,再努力”

对作业完成特别好的学生评价:“方法太好了,老师也没想到!”、“解得巧,真聪明”、“你的做题方法很好,你是我的骄傲”、“你准行!“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劳动。“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

2.指正式评价短语

对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需要及时指正,或需要单独指正的,用短评语指出。比如:“求8和12的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简便”、“错在进位的数没有加上去”、“计算结果应是最简分数”…….3.鼓励与批评结合的评价短语

把表扬与批评融为一体,让同学乐于改正自己的缺点。比如:“作业工整是一大进步,再细心减少出错就更好了”、“抄错了数字是出错的根源,注意抄题回头看”……

4.指出思维途径的评价短语

告诉学生应该怎样想问题,怎样思考问题最好。比如:1/6+3/8,学生在解题时是这样计算的1/6+3/8=8/48+18/48=26/48。教师给的评语为:把两个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关键是要先求出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即[6,8]=24(用扩倍法)

5.其他评价短语

根据学生作业的实际情况,发现什么问题,就针对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用短评语给以指导,不拘形式,不拘长短。

例如:对于一向爱动脑的学生评语是: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让人耳目一新。

你真棒!老师还没想到的这种做法,我向你学习。

你的头脑真灵活,这种方法比老师的方法强多了。

这真是奇思妙想,棒极了!

而对于聪明的小马虎的评语是:方法很好,仔细查一查,看问题出在哪里?希望你告别粗心,与细心交朋友。

如果再仔细一点,相信成功一定属于你。

对作业认真,字迹工整,但内容有错的评语是:多漂亮的字呀!要是再仔细一点就好了!

而对书写潦草,尚欠认真的学生,给的评议是:做得很好!如能把字写的再漂亮点,就更好了。

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况,还可以用不同的赞扬和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如:大有进步,再加油!

你真棒,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

这么难的题,你还做对了一道,真不简单!

只要全心全意投入进去,什么都难不倒你。

再努力一把,相信你会更好!

一丝不苟,值得学习!

那天,三年级田锦绣同学的口算题写的很整齐,但是错题较多,然后我给她写了这样的评语:孩子,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如果在算题时能再细心点,老师相信你会更棒的,加油。第二天,我打开她的作业时,她在我的评语下方写了这样一句话:老师,我会努力地。然后,她在当天的作业下方又写了一句:老师,我今天的作业写得怎么样?从这个孩子的话语中可以感觉到,我的评价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她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

(二)、让作业评价成为改变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的“润滑剂”

作业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积极的作用。不同个性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就有所不同。喜欢学数学的学生,一般做题较认真,能独立思考,解题方法有创造性和灵活性。对这些作业呈现这样的评价:“优+与众不同=优?,优+奇思妙想=优+,优+字迹工整=优+,优+格式规范=优+。”不怎么爱好数学而且性情急躁的学生,作业一般较马虎,对教师发还批改过的作业不认真看,错了也不思考错在哪里。为此,对待这样的作业,评语要讲究艺术性,既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要用委婉的语气表达批评。如,“良+如果能认真订正作业=特优,良+如果能不懂就问=特优,良+如果能认真及时改正=特优。”

对一些不爱动脑筋,作业有抄袭现象的同学,老师的评语是:“B+如果能独立完成作业=特优,B+如能积极开动脑筋=特优”。“等级+简语”式作业评价是描述学生作业水平,并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这些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导向性,评价时重在激励,贵于引导,皆在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进步与不足,不断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时期,各个方面很不稳定,因此,评价不能一成不变,一以贯之。对学生的评价,尽可能地以个性特征为参照,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横向比较。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于以表扬、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比较中树立信心,在评价中不断进步,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三)、让作业评价成为学生转变的“调节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因此,评价的结果应具有激励导向作用,更应具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时教师应尽量从积极的方向,把鼓励和批评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时又肯定了其进步的一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比如,对上课爱做小动作,因而影响学习的学生说:“最近你进步不大,你能告诉老师是什么原因吗?从你平时的各项表现来看,你是一个聪慧的孩子,所以老师肯定你能把数学学好,老师愿意给你帮助,我们共同努力吧”。

对于表现有进步的学生,老师可以对他说:“你的字进步可真快呀,比我小时候写的好看多了,老师还要向你学习呢!本次作业为优”。“你总是第一个交作业,批改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本次作业为优”。

对于一些偏爱体育运动,却放松自己的同学说:“运动场的英姿让教师久久难忘,但老师同样希望看到你课堂上出色的表现和漂亮的作业”。

无论是一句赞美的话,一个赞许的微笑,一则善意的批评,学生阅读后,激起的是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因,获得是学好数学的信心,倘若改用“上课不听讲,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做”等语言责备,学生将会产生逆反心理,由此也会影响其学习数学的信心。

无论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教师都应善待学生的“错误”。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了一只大花瓶,他既没有懊恼,也没有等闲视之,而是精心收集满地的碎瓦片。并把这些瓷片按大小分类,分别称出重量,结果惊奇的发现了依次的碎片的重量均为16倍的关系,得出了对恢复不知其原貌的文物、陨石有重大的帮助的著名的“碎花瓶理论”。这样善待“错误”不是放纵错误,而是自觉地意识错误,对有错误但又蕴涵点滴创新的思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要给予鼓励,保护这难得的创新火花,并通过课堂教学把“错误”转化成课程资源。

二、作业上批改符号巧用研究(1)“√”,表示题目做对了

具体内容:“√”号打在一道题的末尾部分,表示全对。比如,计算题的结果部分,问题的答案部分。例如:180-90÷5=180-18=162√。多层次的题目,算式较多,“√”打在哪里,表明“√”前的部分是对的。

(2)“×”表示题目做错了

具体内容:“×”打在一道题的末尾部分,表示全错,打在题目的某一具体位置,表示那里有错,例如:先找规律,再填数:6.25 2.5 1 0.4 1.6 0.64。“×”打在1.6这个数上。

(3)“﹋﹋”波浪线

波浪线上面的部分的部分表示有不妥之处,需要加以改进何完善。例如:求长方形的周长时,学生列式“24×2+18×2=48+36=84(米),画波浪线的上述算式可以改进为(24+18)×2。

(4)“\……//”添加符号

添加符号表示这里需要补充丢掉的叙述或算式。请同学自己添上去,使之完整。比如:320-32×5=\……//=160。(5)(月 日 时)面批“约定符号”

()内写明 月 日 时到老师办公室去“面批”,即个别辅导。(6)“☆”创意符号

创意符号表示☆下面的作业内容有创意,予以鼓励、表扬。(7)特殊符号

对作业完成特别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变换一些符号进行奖励。如,画一个笑脸娃娃。写上英文评价,如:“Good++”、“Good+”、“Good”、“very good”。

三、与其他学科在评价用语上的横向联系研究

与英语学科联系:当学生有精彩的回答时,教师可适时表扬“very good”;作业评价中也可以用“Good++”、“Good+”、“Good”、“very good”或用“A、B、C”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与语文学科的联系:联系学生所学课文中的人物、情节等,写成评价用语。如,一个学生做了阑尾炎手术没多久,就坚持上学。老师赞扬到:“你的坚强,让老师想到了„地震中的父子‟,好样的”;对优秀学生作业评价“读„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是一种享受,老师批改你的作业也是一中享受”……

与体育学科的联系:“与时间赛跑,我们要做学习的主人”、“…… 与音乐学科联系:学生不专心时,唱歌“对面的同学看过来,看过来,老师这里很精彩,你不要对我不理不睬”、“……

总之,在评价过程中要重视“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立体化”。过程与结果并重,能力与情感兼顾,个体与整体兼融;妙用语言--巧激励,善用延时—扬个性。我们认为,评价是‘泵’,不是‘筛子’。通过教师的评价不是把学生分出三六九等,而是激励全体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评价不只是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评价,还应从数学探究方面、数学知识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等方面进行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要受人的意识支配,所以教学评价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更要促进其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情感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根据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目标,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与分享等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真正体现评价的导向性。

2.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作业 篇二

一、当堂批改, 及时反馈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反馈是指学习者通过一定的线索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 只有当学习者从他们的学习结果中得到反馈时, 评价才能对学习起促进作用.

教改提倡课堂作业应当堂完成. 因此, 学生在做课堂作业时, 教师做巡回辅导, 巡视中看到学生做对的题目, 随即批阅, 但看到错题时可暂不做批改, 只悄悄指出学生的错误, 让他们自己订正. 这样边巡视边指点, 一般可批三分之一学生的作业, 这样做的效果相当好. 对学生来说, 既可以让他们及时知道自己解题的正误, 又可以提高做作业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 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 又可以减少课外批改作业时间.

对于不能当堂批改的课堂作业, 教师课后应及时批改, 可以先把部分学困生叫到自己身边进行面批, 一边批阅一边辅导. 这种批阅目的不仅使学困生准确地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怎样错以及学会改正的方法, 还可促进学困生数学素质的自我提高. 作业改完后应及时向学生反馈, 学生作业中的共同问题集中评讲, 个别问题师生一一交流, 并让学生立即分析、发现错误原因, 及时订正.

二、书写简语, 引导激励

教师评语作为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 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 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促进师生各方面和谐统一. 在小学数学作业批改中恰当运用评语, 可以弥补原有简单等第批改方式的不足, 在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点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方面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教师在批改学生的课堂作业时, 评价符号要打在合适的位置, 尤其是错号要打在试题的错误之处, 以“击中要害”, 这将有利于学生在订正时迅速找到错处, 及时订正. 教师将针对学生作业的主要存在问题写出简短评语, 用引导性、提示性词句 (符号) 帮助学生分析错因、订正错题;用亲和性、激励性短语 (符号) 激发学生订正作业的积极性. 如:计算细心一些, 成绩会更好. 对成绩有进步的, 可打上“☆”, 或写上“有进步”;对作业效果下降的可写上“找找原因, 赶上去”等, 对及时、独立订正的学生予以表扬;对个别不自觉规范地订正的学生加强教育, 必要时采取“重做”等措施. 这样, 当学生拿到作业本时, 相当于教师与每名学生进行了一次书面交流, 因材施教原则也能在此得到体现.

三、记录错题, 适度延伸

加涅的教学活动设计理论指出:学习者听到的内容能记住10%, 读到的内容能记住20%, 看到的能记住30%, 做过的事能记住70%.

在平时的课堂作业中, 学生肯定有不会做或做错的题目, 而错题却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因此, 教师可以要求每生准备错题集, 不仅抄上错题, 还让学生在边上写出错误原因, 然后再写上正确的答案.

教师也要摘录一本错题集, 把学生在平时课堂作业中的典型错题和学困生的错题 (包括解答过程) 记录下来, 分类分析错误原因. 每单元结束, 进行综合选编, 印发给学生, 让学生独立完成改错, 教师再把改后的作业收集批改. 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对易错题举一反三, 认真纠正, 对提高教学成绩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反思内化, 触类旁通

在平时课堂作业批改中, 很多同学只关心自己的作业是否得了“优”, 对于做错的题目或有问题的题目, 看都不看立刻擦掉, 重新做一遍再交给你改, 甚至重复三四次还是不对.究其原因, 是学生没有能够对自己做错的题目原因进行深刻的分析, 特别是其中的合理部分, 往往是通过“道听途说”或是“借助别人的帮助”得到了一个答案, 而解题的过程和思维方法却是“一窍不通”. 这种敷衍式的订正, 只是一种不懂装懂的表现, 造成了这些同学一遇到同样的题型, 依然不会做, 久而久之, 问题越来越多. 因此, 要培养学生对错题的反思能力, 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原因以及改正方法, 然后再去找一两道同样的题型去练习, 便于加深印象, 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3.小学数学的分层作业问题研究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分层

所谓分层布置数学作业是指在班级教授课程的过程中采用顾全大局照顾所有学生的共同特征的同时又有针对性的重视个体中的差异。布置作业的时候选择设定不同的层次要求来布置,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分析背景、找出问题

传统的教學方式中对作业的布置同等对待,导致了学生对于学习缺乏足够的动力和激情,造成了轻视或懈怠,没有最大化地发掘学生的特点,找出学生的最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得不到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分层作业的提出是很有必要性的。没有两个同样个性和特点的学生,所以对于学生的作业也应该具有针对性和独特性,体现因材施教的方法,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

二、划清层次、针对设计

在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的时候首先要弄清楚学生的层次。通过对平时学习能力的考查,学习成绩的记录和上课的表现等进行综合的考虑后进行作业布置的分层,一般是分为A、B、C三层,A是最佳,B是一般,C是困难。将全班学生作业的情况也分成了3个层次,以后的作业安排就按照划分的标准来进行安排,在A层学生的作业中主要涉及的是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和一些概念的发散性问题,B层则是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综合应用,C类则是以基础知识为主的运用。

在这样的划分过程中还可以起到带动作用,A层学生是学习的榜样,在学习中要起到带头的作用,拉动B层学生,引导C层学生。有时候可以跨越层次来做作业,提高学生的要求。这样的模式是不断进步着的,在一段时间内可以进行调整。

三、分层布置、讲究方法

对学生进行了分层后,就要进行分层布置作业。每个层次的学生的难度是不一样的,对待学生的教学的策略也应该是不同的。对于A层的学生来说可以大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与解答问题,指导不需要太细致,发散思维即可。对B层学生要进行一些方面的引导,一些重点地方的点拨和指导,作业可以在合适的督导下完成。对C层学生则要进行细致地指导,在重点知识的讲解时应该进行有耐心地重复式教学以帮助理解和记忆。

分层布置作业首先是在祖业的制定上应该有级别,发散式、提高式、基础式,集中难度级别的作业可以针对性地发给形同级别的学生,或者设定级别,让学生自主地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帮助学生在自身范围内解答问题。

例如:在学习了实际问题之后,C类学生的作业是最基本的知识的训练。“学校某处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坛,长是10米,宽是5米,如果将花坛的长增加2米,那么花坛的面积现在是多少?”;B层学生的题目则要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学校某处有一个花坛,面积是80平方米,如果花坛的长和宽都减少到原来的一般,花坛面积变为了多少?”;A层的题目侧重于考查学生的智力,提高知识的深度,“学校某处有一个花坛,长是10米,宽是5米,如果将花坛的面积增加20平方米,有哪些方法?”

这样的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将学生对于作业太难或者太简单的问题解决了,使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最大的发挥。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还可以是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选择几套难度和数量作业,分为1到5颗星的难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对自己的要求加以选择。

作业可以是灵活的,有的是实践性的,有的是探讨性的,有的则是计算,综合全面的考查学生各个方面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数量的单位换算后,对作业的设置可以是:普通性的题可能是一些不同单位的换算问题,“1吨300千克=( )吨”;实践性的题可以是,“学习将生活中的一些数量测出,然后进行大小比较和单位的换算,制作出一张表”;发散性的题可以是,“将学习到的知识加以发挥,能够做出一定的规律的总结么?”各种作业形式合理的共同存在,供学生选择,全面发展。

四、分层讲解、及时调整

学生的作业是按照层次制定的,在评奖的时候也要分层操作,采用不同程度的评价标准,对每个层次中的优秀者都进行赞扬,激励学生学习的进步。在差生中也要采取鼓励政策,寻找到闪光的地方,对于做得很优秀的方面也要褒奖,激励他们不断前进;对于中等生的评价要中肯,肯定他们的一些方面然后再对他们提出希望,争取有更好的进步,向优秀生靠齐;对于优等生,要坚持高标准,毫不懈怠,不能一味地赞赏,还要不时地敲下警钟,使他们继续保持上升的动力,不断地取得突破。

分层作业旨在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学习的成果做出检验,是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模式的,在小学的数学教育方面将会取得很好的成效,对于素质教育的提升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海.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梁伟.小学数学分层教学问题的探讨与研究[J].小学教育学习,2008.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上合小学)

4.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实施计划 篇四

会昌县白鹅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组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现在,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却关注的并不多,大多数教师仍然布置一些形式单

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和应用题。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的作业模式中,这种作业形式已深深的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的作业呢?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情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为此,我们提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课题,以此改善原有的作业形式,使作业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天性,锻炼学生的能力。

二、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构建适合于小学生数学作业操作的作业构成,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数学作业“高耗低效”现象,通过严 1

格控制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的方式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教师提高作业设计的水平。

三、研究内容

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方法,就是从最基础的数学作业入手,改革传统的数学“题海战”方式,认真研究学生的作业规律,改善学生的作业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准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优化小学数学基础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基础性作业是指为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

2.优化小学数学拓展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拓展性作业是指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延伸和发展而设计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观察、比较、综合、推理等数学思维能力。它是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设计的。

3.优化小学数学合作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合作性作业是指需要通过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

4.优化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实践性作业是指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内外作业。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解决学用结合的问题,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

通过广泛学习—尝试设计—实践检测—交流研讨—反思改进—循环往复的研究活动,逐步形成经验,从而达到优化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目标。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拟采用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调查法、观察法、个案法。在形式上拟采取以点带面,循序渐进、不断完善、层层深入的办法。

五、研究条件

1、《新课程标准》和大量的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2、学校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为本课题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3、课题组成员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进行过一些探索和研究,积累了一些的经验,有能力把本课题研究下去。

六、研究对象

本校3—6年级学生

七、研究时间安排与步骤

(一)课题研究时间:二年,即2008年10月~2010年10月。

(二)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3月)。

主要工作:

(1)选题、成立课题组。

(2)申报课题。

(3)开题论证。

(4)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收集信息、借鉴经验,确定初步的研究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09年4月~2010年7月)。

主要工作:

(1)2009年4月~2010年4月:

①通过问卷、座谈、调研等形式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调查:a、对现阶段数学作业内容、形式和数量的意见;b、对今后数学作业的要求,希望和看法。

②课题组教师以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合作性作业、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的要求,以某个知识点、以某单元内容、以某类型知识开展一种或几种优化课内作业设计或优化课外作业设计的研究,并写出研究课例及阶段小结,课题组进行阶段研究总结。

(2)2010年5月~2010年8月。

在总结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组织对各册教材的系统的作业设计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归纳,写出阶段小结。

(3)在实施过程中,每月(特殊情况除外)组织一次课题组教师交流作业设计的信息,调整实地方案,并聘请专家指导。

3.总结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

主要工作:

(1)进行研究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申请结题。

八、预期成果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归纳整理,形成以下成果:

1.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相关论文

2.优秀作业展览

3.优秀作业设计专辑

九、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指导教师:胡小平

组长:王瑞昌

副 组 长:郭世强

成员:黄先洋、赖晓花、王海萍、王小龙、刘水洋、赖晓丽、郭南昌、陈芳平

会昌县白鹅中心小学

数学课题研究组

5.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作业 篇五

《小学数学作业的研究》结题报告

负责人:朱联生 焦长露 所在单位:镇江市中山路小学 摘要:在传统教育思想指导下,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数学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主要是课堂巩固练习,对于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的相对关注较少,知识综合运用的长期性作业更被广大教师所遗忘。因此,这里小学数学的作业研究不是大家所想的课堂或家庭作业题,而是对于作业内容的选择、作业时间的安排、作业题型的设计、作业方法的指导、作业批改的形式这几方面的研究。

一、课题的背景及界定

(一)课题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在传统教育思想指导下,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数学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主要是课堂巩固练习,对于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的相对关注较少,知识综合运用的长期性作业更被广大教师所遗忘。也谈不上什么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数学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不管是在中学,还是小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过重的作业负担,大大超出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每天学习时间的规定。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已成了当前教育挥之不去的阴影,一方面是学校老师们想通过加大作业量来提高教学成绩;另一方面家长总想让自己的孩子学得好一些,将来能接受各种选拔。由于学校内部和外部等综合因素的共同影响,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因此,这里小学数学的作业研究不是大家所想的课堂或家庭作业题,而是对于作业内容的选择、作业时间的安排、作业题型的设计、作业方法的指导、作业批改的形式这几方面的研究。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研究,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作业中都能练适合的习题,练出各自的收获,从而减轻课业负担,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作业形式和精品习题,提高学生作业的效率,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3)通过研究,能丰富作业的内容层次,丰富作业的呈现形式,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改变作业批改形式,找到更适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研究。有关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多能见诸网络、报刊,相关研究的成果大部分以论文的形式呈现。总体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关作业设计的经验总结,涉及作业设计的原则、作业设计的技巧、作业设计的评价等。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练习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使每个人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2)国外研究。美国心理学家琼斯(D.M.Jones)曾做一项实验研究,被试为两班程度相同的学生,实验班按照个性,因材施教,对照班采取共同目标,统一教学。在实验班,教师注意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个别问题个别对待。在对照班,教师则对全班学生共同要求,而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情况则不给予特殊处理。一学期后,两班接受同样的测验,其结果显示实验班成绩远优于对照班。

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完成。因此,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共同参与学生的探索,引起学生间的交流、质疑,从而使学生不断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以建构清晰、完整的认识结构。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3.《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标准强调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新课程目标体系,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强调教学中的“民主、交流、互动、对话”。强调“经历与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提倡课堂开放,努力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主阵地。

4.关于“优化”的理论。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将系统论、控制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进教学论的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既在规定限度的时间内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数学作业(包括课内作业、课外作业、阶段性检测作业)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优化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标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时间,既提高质量,又不增加负担。

三、课题概念界定

通过对小学生数学作业内容的选择、作业时间的安排、作业题型的设计、作业方法的指导、作业批改的形式的研究,让作业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旨在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拓展思维,检验教与学的效果。(“作业多,质量就高”。这种观点会使大部分不堪负重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严重的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清代教育家颜元曾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意思就是说课堂上讲授的功夫是有限的,课后的实际运用却是无限的。而作业,就是学生获得知识之后的实际应用,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说对学生而言,适时、适量、适度的作业才有利于知识的巩固,能力的培养,思维的拓展;再则对教师而言,作业就像一把尺子,可以检验教与学的效果,它能量出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也能量出教学的不足。因此,对于作业内容的选择、作业时间的安排、作业题型的设计、作业方法的指导、作业批改的形式这几方面的作业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去掉不要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一)课题的研究目标

1.总目标: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师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和教师素养,提升学校数学教学的综合实力。2.分目标:

(1)学生层面的: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设计作业,把趣味性、开放性、人文性、可行性、有效性融于一体,实现数学学科的课内外联系,做到学科间融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了解当前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走向。增强数学作业的有效性,使学生愿做、乐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2)教师层面的: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职责,并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及教学实践能力。

(3)学校层面的:通过课题研究,加强学校数学教研组建设,提高学校数学教学综合实力。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

1.开展小学数学作业内容的研究,以从教材中精选作业、根据教学内容改编作业、拓展作业为研究切入点,在实践过程中,让数学作业目标更多元化,内容更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真正达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服务的目的。

2.开展小学数学作业形式的研究,以作业的自主性、合作性、生活性、趣味性、实践性等方面为研究导向,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保留数学作业布置中的优点,创新作业的形式,使课内外数学作业能有效地成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开展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根据作业量、作业难度、学生年级进行分层次作业的设计,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4.开展作业批改形式的研究,作业的批改不再是对学生的一个定位,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分享学习成果,是教学的延伸,学习的继续,同时让学生尝试与体验成功。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本课题已有的研究资料,吸收本课题已有的研究成果。2.调查法——用书面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召开有关教师学生座谈会进行调查。

3.行动研究法——抓住作业设计中实际问题,在实践中逐步发现作业设计的规律,掌握作业设计的方法,提高作业练习的效率。4.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学生或班级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学生做好跟踪调查,为他们建立研究档案,以此作为研究资料。

5.经验总结法:对实验中出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经验都进行及时的总结。

五、实施过程

1.改革作业的内容。

(1)作业的内容要突出目的性。布置的作业要体现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作业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不能急于在短时间内让全体学生掌握,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反复性作业,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例如: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后,可以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面包2元、矿泉水3元、蛋糕4元、饮料5元,小明有15元。

①都买面包,最多可以买几个,还剩几元?

②都买蛋糕,可以买几个,还剩几元?

③还可以怎样买,正好把钱用完?

这种题通过适当变换问题,起到一题多用的作用。既可以提高练习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目的性较强。

(2)作业的内容要体现层次性。在作业设计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与“保基础、求发展”的原则,设计层次性作业,实施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通常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第一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作业,第二层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提高型作业,第三层是面向学有余力学生的发展型作业。对于后进生,要减少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做,对优生是一个促进,又能帮助差生克服“完不成作业”的自卑和消极心理。

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后,设计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

①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6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②一个正方形的花坛,周长4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③学校要在操场上用16米长的栏杆围成一个各边的长度都是整数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花坛,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怎样围花坛的面积最大?

学生练习时,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题目进行训练,对学生练习的弹性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都有所获,都在不同程度地享受着成功的体验。

(3)作业的内容要力求实践性。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来自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作业,则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乐趣。

例如:学习人民币之前先让学生去超市了解各种物品的价格,从而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熟知各种物品的价位,学习了人民币元角分后,老师布置学生,到超市购物,把自己购买的物品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 实践性作业还可以题型多样,形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改错题、操作题等经常变换,课本习题、自编习题、计算类题目互相穿插,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采,感受作业的乐趣,乐于思考。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活用数学教材,整体把握要求,通过精心备课,精选例题和作业练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4)根据教学内容改编作业

①变课本上的封闭题为开放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作业中,我们以前提供给学生的作业题经常是封闭的,答案“非此即彼”,这样做容易束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成为“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开放性题目的答案有多种,能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设计了开放性的作业。如低年级老师在教学生学了图画应用题后,把简单的看图列式买门票变成了开放题,改变了题目要求:A、请你根据情境图列式B、如果你和家人一起去该怎么买票C、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样的作业体现的是师生、生生互动。通过作业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的时空和作业展示的舞台,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②变枯燥的作业为趣味性作业,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给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编数学故事等形式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中年级老师经常在数学课上给学生讲数学故事,还鼓励学生自己编写数学故事,有一次,朱老师讲了一个《小数点大闹整数王国》的故事,学生对小数点的印象加深了,也知道小数点在数学中的重要性,有一个学生还编写了这样一个数学小故事——《我是一个迷糊蛋》,讲述了自己以前经常犯迷糊,把小数点知识的练习题做错,现在却做题仔细认真的故事。学生在小数学习过程中特别认真,很少再有学生犯小数点方面的错误了。

2.改革作业的时间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的做法是在临近下课时安排课堂作业,常出现课堂作业在课堂上来不及完成而带到课后完成的现象,这样的课堂作业不但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占用学生宝贵的课余时间。还有家庭作业,往往是临近放学,语数老师才慌慌忙忙地走进教室,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在极不情愿的情形下勉强接受任务,结果作业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如何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当前有些学校进行“30+10”的课堂安排方式(即30分钟加10分钟)研究,效果不错。“30+10”是对一节课教与学时间得大致分配。“30”是师生互动时间,“10”是学生独立作业的时间,这是学生复习巩固提升学习效果的过程。“30+10”强调完整的学习过程,突出精讲多练,可以是“先练后讲”,也可以是“边讲边练”“先讲后练”。这样,把作业控制在课内,逼着教师压缩讲课的时间,腾出时间来让学生在课内完成一定份量的作业。这样势必要求教师研究教材,研究认知规律,争取以较少的时间,容纳较多的教学内容,提高自己对所教学科的“领悟能力”,同时也使教育回归本意,让学生“学”,让学生“习”,达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境界。目前还有些学校大胆进行“20+20”的教学时间分配,不得不说明作业时间的安排要得到保证。

3.改革作业的形式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孩子需要家长的督促才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同时,拖欠作业的现象或多或少存在。我们认为产生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在作业过程中,教师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器官,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事物,进行感知,也没有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师生之间只是浅薄的数字及符号的往来,毫无和谐的情趣可言。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有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知——自省智能,每个正常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种智能,而且,每一种智能对于个人及社会都具有重要发展意义,因此,我们的数学作业也随之变得多元,这样对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智能才能起到一定的帮助。在这一理论支撑下,我们的数学老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注意了多样化的原则,让作业成为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这样,学生的数学作业形式由原来单一的练习与计算为主变成了以下形式多样的作业类型。

①游戏性作业。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老师在低年级设计了富有童趣的游戏性作业,如玩数学游戏、与家长对话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掌握知识。

如:老师利用一年级孩子渴望与人交流,善于用语言来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的特点,每天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说”的家庭作业——把今天数学课上的新收获说给家长听。

又如:学生在学习了混合运算以后,李老师让学生利用扑克牌玩游戏——算24点。即任意从扑克牌中抽取四张,根据牌上的数字运用符号+、-、×、÷、(),将四个数字组成四则运算,使得结果是24,学生在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兴趣盎然,很好的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②实践性作业。“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材中,老师们发现了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于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加强社会认知,提升社会参与意识,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

如:在学习了比例尺的知识后,庄老师请同学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家的实际测量、计算,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校园操场的平面图。学生在这样的亲历活动中,要观察、测量、绘图、检查,此时,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教师还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看到了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又如:在学习了人民币的知识后,仇老师让家长带孩子去超市买东西,并且让孩子自己付钱,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孩子学会了辨别人民币,也学会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

③探究性作业。老师们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老师们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如:焦老师在学生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体积之后设计的探究作业“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形”,对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用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一张横着卷成一个圆柱形状,一张竖着卷成一个圆柱形状,研究两个圆柱体积的大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深化对圆柱表面积、体积的认识。在这样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老师将操作与思考、思考与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思考-想象”的有机结合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条重要途径。

这样的作业极大地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他们对空间概念的理解。

④综合性作业。老师们觉得,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不应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应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建构新知识”的主动学习的过程。因此,对于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老师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引导他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去解决问题,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

如:王老师在每个单元学习完后,都引导学生系统的对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布置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设计制作数学小报。不同的学生制作了不同风格的数学小报。有的学生对知识整理感兴趣;有的学生对数学的有趣应用感兴趣;有的学生对数学文化感兴趣„„学生的作品版面设计精美,充分展现了学生个性,能够多层次、多角度的呈现所学知识,体现出学生独特的思维。

通过参加编数学小报活动,学生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获得了成功,深入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自己的数学知识还不够,在解决问题时还不够用,学生希望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希望把数学学得更好。

这些多元型数学作业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还是一个极好的凭借,不仅充分学习和凭借了教材内容,还给学生一个起点,一个支点,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活动,让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材料来展示他们的潜能,使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体验喜悦与欢乐,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作业方法的指导。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求学生准备草稿本、课堂自备本、课堂作业本各一本。其实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认为:草稿草稿可以潦草,字迹不清的有之,横七竖八的有之。加之草稿本、课堂自备本教师不能及时收阅批改,学生课堂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就不能及时发现,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非常不利。

针对上述情况的发生,如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新设计了学生的作业本,将学生的草稿本、课堂练习本、课堂作业本合并,设计成如下样式:左侧为练习区,右侧是草稿区。在教学中将复习题、课堂练习及课堂作业集中安排在作业本的练习区,练习和草稿左右一一对应。

此种做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以下优点:(1)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为课堂上的练习和草稿教师都要批阅,所以学生注意了草稿的书写质量,计算的正确率明显提高,同时工工整整的计算过程又为学生检查和验算提供了便利。(2)便于教师正确评价和因材施教。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如发现有错,旁阅草稿就会发现出错的原因,便于教师针对个别学生的学习薄弱点及时讲解纠错,进行因材施教。

实践证明:学生的草稿本、课堂自备本、课堂作业本优化合并看成课堂作业的一部分,书写非常规范工整,由于学生注意了书写质量,刚开始是有影响课堂教学进度情况的发生,但学生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速度自然也跟上来了。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来说是有促进作用的。

5.作业的多元评价 „„

六、课题研究的成效

三年来,我们通过对“小学数学的作业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收到了以下成效:

1.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创新了小学数学作业的形式,总结出了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几种数学作业形式。

低年级学生适合游戏趣味类作业:如教学《位置》一课后,布置学生回家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做上、下、前、后、左、右的“听反话”游戏;《认识物体》完成新授后,让学生在课堂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袋子里的东西,说出是什么形状的,并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质辨认出来的。练习计算能力,也能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进行,如:利用口算卡片,比比谁算得又对有快;或者是一个小朋友出一个数字,其他小朋友找出得数是该数字的算式卡片„„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课后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活动。

中年级学生适合实践调查类作业:如“统计”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统计的学习后,设计了一个《了解同学》的实践调查作业,要求学生调查身边的同学的兴趣、爱好、理想等内容,并把调查的结果制作成统计表进行汇报。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了一定的组织调查能力,制作出了准确而精美的统计图表,并且还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不但培养了自己的统计意识,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也加深了自己对“统计”的认识并提高了自己这一方面的能力。

高年级学生适合综合性作业:以《认识物体》的课后作业为例,作业要求学生从家里的玩具物品中找出学过的物体形状,然后进行拼组,并把作品带到学校来与全班交流。学生对作业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想像力。由简单的几何图形到复杂的实物,由现实的到虚拟的,由呆板的到带有故事情节的,真是应有尽有。其中有一个学生竟能拼出一个“美丽的大森林”来!这难道不是创新思维的萌动吗? 2.通过课题研究,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和数学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①学生的作业兴趣有所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

②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实践能力得到发展。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具体的操作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载体,要更好地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在操作中发展思维,提高实践能力。课题研究以来,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③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收集、处理信息,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达到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课题实施以来,学生的心理负担和作业负担都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孩子们不仅仅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数学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4.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的成员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专业得到了成长。

七、课题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1.课题的研究结论。通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课题研究,我们创新了小学数学作业的形式和内容,总结出了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几种作业形式:低年级学生适合游戏趣味类作业,中年级学生适合实践调查类作业,高年级学生适合综合性作业。学生在游戏性作业中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实践性作业中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综合性作业中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成为问题的探索者,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小学数学的作业内容具备了贴近生活、自主创造、趣味综合等特点。作业形式也从传统的书面、单一的作业中走了出来。现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浓厚了,数学综合素质提高了,数学学业成绩也提高了,学习负担也减轻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有所提高,因此,本课题研究是成功的。

2.课题研究的反思。①学生两级分化现象出现,部分学生觉得动手操作等综合实践性作业可以不做,导致班级之间、学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②由于学生来源的问题,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作业质量有着不少影响,如何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培训还有待探讨。③小学数学作业的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尤其是分层次作业的出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如何减轻教师的负担还需要在以后工作中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有关书籍

6.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篇六

“小学数学练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在我们五六年级课题组里,自申报到现在,已经尝试研究了一个学期了。为了使该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们五六年级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通过一个阶段的实验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渐渐地发生了转变。现在我们五六年级的大部分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并不是那么可怕,体会到了数学并不是那么枯燥乏味,体会到了数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体会到了数学原本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通过一个阶段的实验和研究,我们的老师在切实关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切实关注

如何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地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爱教了、会教了、善教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学生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正确率、有效性在逐渐提高。本课题的研究存在一些困惑,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现将这一阶段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回顾

1、课题的提出

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的练习,是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课堂练习的方法,力争使课堂练习有效、高效。

2、研究目标

通过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活动的视角: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目标,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动手学数学的活动组织模式。

3、研究内容

结合小学五六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知识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层次性练习实例,进一步丰富并完善练习层次性方面的研究,使数学课堂练习层次性更加具备现实操作意义,同时进一步提高自己甚至同行的教学质效。

4、研究步骤

(1)分段研究,明确方向。(2)分工合作,共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

(一)课题研究组成员的学习情况

1、加强了理论学习。

在“将教研提升到科研”层面的倡导下、在校教科研领导的指导下,我们五六年级课题组全体成员利用每周大组教研时间掀起了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的高潮。

2、加大了培训力度。

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五六年级课题组加大了数学专业业务培训力度。通过对课改前后的教材及教学用书进行对比,在全组进行说数学活动。通过说课、说教学设计、说课堂练习设计、说解题思路等形式促使每个教师对教材编排有整体的认识,促使教师更好地对教材进行驾驭、重组,落实大教材观,大数学观,促使每个教师都能成为教材的创编者。因为只有对教材有个清晰的认识才能使组织的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更具实效性。

(二)阶段性的研究过程

学校领导为教师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搭建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教师多学习、多思考。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互动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同时也促进了本课题研究的发展。

(1)我们五六年级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参加学校数学教研组开展的校本参与式研讨,把在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困惑拿出来一起讨论,正所谓人多力量大,想出来的点子和解决的方法也很多,促进了课题的发展。

(2)我们五六年级组全体成员多次观摩特级教师课堂教学实录。

(3)我们五六年级课题组多次开展课题研究课。

在阶段性研究活动中,通过不懈的学习,我们五六年级课题组全体对教学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有更深一步的思考,课题研究活动改进了

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度,同时也加速了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的探究促进了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教师教学方式变了。现在的课堂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方式。变成了教师引导点拨,运用“讨论”,“探究”,“图解”,“情境”,“发现”等方法促使学生自主练习。在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三个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变化。

2、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积极主动,兴致勃勃,课堂变成了他们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探究创新,个性表现的乐园。课堂上,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积极发言讨论,提问质疑,批驳不同观点,争论研究,表演操作。

3、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提高了,教科研能力提升了。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疑难问题。

1、实际操作中,有对新课程理念和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策略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的现象,转变观念难度较大,有时在教学中依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练习活动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了。

五、课题研究今后的努力方向。

1、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不断优化课题研究教师队伍。

2、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将当前有关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理念、策略和数学教育传统中的有效做法、经验有机结合,在实验中探索出一种操作性强、适应面广、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练习活动有效实践模式,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3、年级段联动研修。组织不同年级段对同一话题进行不同层面的研讨。

4、个体自主实践。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观摩学习,组内教师都能根据所执教班级的不同情况,尝试着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再实践,反思,逐步积累经验。

5、组内互动实践。我组的教师中拟继续推出“复习课”和“试卷分析课”两节组内互动实践,践行有效性。

6、个体总结阶段。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积累,我们对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将于下阶段进行个体总结阶段,自主收集、整理有关的资料汇总成册,并将上传于学校网站,作为共享资源。

7.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作业 篇七

一、小学数学作业负担的具体表现

1. 重复的常规练习

在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通常会留大量的课外练习。这种练习意在使小学生通过不断的习题来掌握相关技巧。但是,由于许多教师对于这种常规性的习题往往留的过多,且部分习题类型重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往往事倍功半,不利于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中更好的开展,同时过多的常规练习占据了学生许多课余学习时间,使学生学习的时间严重不足。

2. 大量的课外辅导班作业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各个学科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重视了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但是尽管如此,许多学生家长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实际考试成绩。许多家长认为学校的课堂教学越来越简单,但考试的难度却没有降低,这就需要学生参加更多的课外辅导班来进行充电。因此,许多家长会给学生在课外时间安排多个课外班进行补习,课外班的作业使学生在作业完成量上增大数倍,大大加重了学生作业的负担,同时有些辅导班的课程和课堂教学的课程重合,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3. 部分习题难度过大

有些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往往会将一些难度过大的习题做为课外作业布置下去,同时教师也对难度过大习题极其重视,认为掌握这些有难度的习题就能够使整个相关知识点完全掌握。这种错误的决断使得学生在课外习题的时候往往效率大大降低,同时时间上消耗过大,而且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整体学习的质量大大降低。

二、小学生数学作业负担形成的主要原因

1. 学校管理者层面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多年,但许多学校仍然沿袭着传统的题海战术进行课堂教学。无论是数学课还是语文课,都存在这种问题。许多学校领导特别是主抓教学的领导认为只有大量的习题才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对于任课教师的管理中往往是放松这方面的管理,对作业负担较重等现象没有任何监管的措施,反而是听之任之。

2. 教师层面

任课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个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有些小学数学教师仍然沿用常规的教学套路,不善于从其他方面如学生兴趣培养、情感培养等方面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而是仍然通过大量的习题来让学生进行学习提高。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数学教师没有认识到作业负担过重给学生带来的后果,另外也存在一些教师教学过于简单化、程序化等因素。

3. 家长层面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现在每一个家长的心愿。由于社会对于奥数、趣味数学等宣传过于夸大,将其描述为解决学生数学学习的最重要途径。因此,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都争前恐后的将孩子送到课外数学学习班。许多学生疲于应付,每天的作业除了正常学校布置的作业外,还有大量的课外奥数习题,学生陷入了大量的数学题海的模式。这种大量的题海战术不仅不能使学生真正的通过习题掌握所学的知识,还能使学生往往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

三、小学生数学作业负担解决的对策

1. 通过法规规范作业

国家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对于学生的作业要求没有具体的规定,但国家对于各级学校要求重视灌输素质教育理念,给学生减负等要求已经成为近些年来教育规划的趋势。相关教育管理部门要结合各个学科、各个教学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法规来规范学生的作业,使其能有法可依,便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更好的把握和控制学生的作业量,使教学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能够更加协调。

2. 教师要重视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升对于改善学生作业负担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因势利导,以兴趣培养和学生自我学习意识为出发点开展教学和作业布置,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数学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实际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布置,使学生通过作业来真正的检验和完善学习成果。

3. 改善家庭教育

对于家长而言,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关键。家长不能只关心语数外等基础学科的学习,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过于对学生数学进行过度施压,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处于一种受压状态,要让学生能够愉快学习,放松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才能更好的将自我学习的意识发挥的最佳。

小学数学作业负担过重的现象一直存在于各级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这个现象究其原因,还是由于教师没有完全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去将素质教育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家长和社会也只重视应试教育,往往将检验学生的成果通过分数来衡量。因此,各个小学要把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重要的出发点,进行课堂教学,并落实好国家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减负工作的要求,使学生真正的能够享受到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成果。

摘要:小学生作业负担较重已经成为小学生各科教学中的一个通病。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业负担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感。通过对小学生数学课中的作业负担问题进行剖析,来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8.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研究 篇八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 巩固知识

据统计,全世界的学生里,中国学生的学习是最辛苦的。20多年来,我们一直都在喊“减负”,可是喊了这么多年,很多地方还一直徘徊在减负而没增效,增效无法减负的矛盾之中。学校和家长担心“减负”会降低教学质量,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如果“减负增效”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减负”永远只能是纸上谈兵。小学数学课堂是实施“减负”、“增效”的主阵地。一线数学教师既要做好“减负”又要做到“增效”。根据近几年的执教经验,笔者针对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实现减负增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数学作业设计,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课堂作业当堂做

近几年,我们小学数学教材都搭配了《课堂作业本》、《每课一练》和《口算训练》三套练习作业,大多数农村教师都反映学生作业量多、批改量大等问题。而据我了解课堂作业本放在课堂上完成的教师寥寥无几。在听课时也时常发现,有些教师预设的环节,由于课上小差曲多了,课上来不及完成,然后就会说:“那么下课以后同学们就利用课后的时间把它们完成吧。”试想,按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在课下会认真做吗?再有,学生下课的时候是该做作业的时候吗?教师在课堂上将新知识传授于学生之后,是学生利用作业练习巩固的最佳时机,既恰到好处,又避免学生课后有作业抄袭的可能。俗话说“趁热打铁”,从心理学上讲是记忆保持的时间。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课上40分钟时间,把该说的说清楚,把该让学生做的做掉,把该批改的批改好,这样才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一定不要把问题留到课后。除了以上几点,教师在课前做到精心备课是必不可少的,更是关键。

二、备好作业优化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实践活动。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多老师认为“熟能生巧”,所以总是给孩子做许多练习,布置的练习不去择优,作业量很多,却没有代表性,学生苦不堪言。其实减负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精简习题。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我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一课时设计了一个游戏题:按照自己的座位,按老师的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①座号是质数的同学;②座号最小合数的同学;③座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④座号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同学;⑤没有站立的同学。而后,让一生来说,符合要求的同学起立。每个学生都有好胜的心理,站错了会觉得难堪,因此就会积极地思考,回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这样既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形成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三、限时作业主动做

练习是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限时练习,既有巩固知识的作用,又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心理学家麦耶思说过:限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动机,集中注意力而加速学习。如果能限时练习并评讲,那么学习效果立见分晓;若听课不专心,就会在限时练习中失误。因为学生都有好胜心理,所以学生上课就会更专心,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因此,我认为经常性地进行限时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有效性,缩短时间,减轻负担,避免因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讲而导致问题回答不出、课堂作业效果不好、需要订正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所带来的负担。例如:在教学中我采用限时练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做题,谁先做好谁就先举手。“已经有5为同学好了,10位,15位……还有最后5位。”通过我的不断提醒,让孩子们时刻集中精神,把注意力都集中到题目上,再也没有时间讲话,也不想开小差了。到时间后,我们就交流答案,有错的手举高,再交流做错的原因,然后纠正。及时把正确的信息反馈给学生,然后进行下一题。学生能主动纠正,学习积极性高了,教学效果好了,到达了减负增效的目的。

四、家庭作业有特色

(一)数学日记

日记,让学生以一日一记的形式将他们今天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可能来自课本,可能来自课外书)记录下来,强调是他们已经学会的,当然每位同学掌握的情况不一样,理解也有深有浅,所以内容不要求统一,哪怕今天只学会一个知识点,记录下来也是收获。长期下来,无论是什么水平的学生,学习一定都会有所突破。

(二)数学小报

周末,结束了一周的学习,学生渴望放假回去玩,希望老师可以少布置一些作业。老师也理解学生的心情,数学小报便是一种很好的作业类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一周以来学到的知识,或整理一个单元、一个模块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张扬了个性,展示了自己的特长,根据自己的喜好完成各具特色的数学小报,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如果再加上老师的展示及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还可能从此转变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学生作业安排的精、巧、细、量,关乎孩子学习负担重、轻与学习兴趣的浓、淡。“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统筹安排,使学生的作业负担得以减轻,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升华,真正从根本上实现减负增效,不再让其成为一句口号。

参考文献:

[1]吕欣.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6).

[2]刘月玲.优化作业设计.实现“有效作业”[J].新课程(小学),2013(10).

上一篇:职工巡检制度下一篇:产品调查问卷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