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大学:挑战自己

2024-07-11

中国信息大学:挑战自己(精选7篇)

1.中国信息大学:挑战自己 篇一

外资物流扩张 中国企业信息化面临挑战2008-07-18 来源:赛迪网 作者:标签:专题导航

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之路

自人类从事生产活动,就有了储存和搬运活动,可以说物流是最古老的行业之一。然而,物流仍局限于表面的“储平余缺、运通有无”的低水平状态,是什么阻碍着现代物流理论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呢?今天我们知道物流的发展与信息及其技术的进步是 [详细]

摘要: 在中国加入WTO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管理技术,日益引发人们的关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业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其一是国内市场的国际化,二是物流企业本身的国际化,要走的路还很长。物流成为竞抢的目标,越来越多的跨国物流公司在中国加入WTO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日益引发人们的关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面的挑战。其一是国内市场的国际化,跨国物流业大规模进入已经势在必然;业本身的国际化,要走的路还很长。

国外物流企业虎视眈眈

行业的迅速增值使物流成为竞抢的目标,越来越多的跨国物流公司如马士基等都利用先进的物流网络渗透中国市场被瓜分。外资物流企业在华扩张,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市场话语权。

目前,中国物流市场的跨国物流公司基本上可分为两类,起来的,如UPS、TNT、FedEx等;另一类则是以海运为主,逐步向综合物流发展,以马士基和美集为代表。尽管跨国物流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仍受到限制,能的途径,纷纷占领了中国的物流市场战略高地。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盟,运用先进的物流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客户提供完善的综合物流服务。国内物流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

国际化战略面临挑战寻求全球范围内最佳的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组合,发展趋势。在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加工厂的驱动下,和完善,就必须实现世界范围的物流目标,走国际化路线,这需要企业有全球性的体系、设施、人员。但中国的物流业毕竟不同于中国家电这样的成熟、业的现状来说,要实现与国际市场完全对接尚需时日。

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物流企跨国物流业大规模进入已经势在必然; 国外物流企业虎视眈眈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管理技术,机遇与挑战并存,,物流市场按照行业、地域、产品不断细分并一类是在空运、但他们却已经通过各种可中国物流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优势产业,就目前中国物流企行业的迅速增值使其二是物流企TNT、UPS速递的基础上发展他们的到来必将给其DHL、中国物流企业面临多方、同时也占据了越来越多这些企业将借助他们牢固的物流网络及物流联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国内物流企业粗放式竞争

由于国内物流市场刚刚起步,大部分物流企业是从原来的储运业转型而来,多数企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竞争对手之间的模仿相对容易,企业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公认的物流服务标准,企业之间是一种粗放式为主的竞争格局。加上近期掀起的物流热潮,使许多外围企业盲目跟风,走进了“都去发展物流”、“都要去找物流要利润”的误区。结果导致各地的物流企业数量与基础投资猛增,低价恶性竞争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造成物流企业普遍业绩不佳,发展后劲不足。

同时,行业人士指出,在与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的竞争中,来。国内物流企业因信息化落后、人工重复操作等一系列问题,一倍。根据我国公布的数据,2006年中国社会物流成本与

国家多为1:9,两者差距1倍多,国内物流企业要想浪里淘金,避免被吞并的命运,就必须建设全面、完善、有效、快捷的现代物流体系,中国物流企业面临的国内经济政策看好,物流需求已经被激发并呈现加速增长的大好环境,但同时也面对着全面的、严峻的竞争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形成新的优势,这是中国物流企业转轨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高速增长、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企业物流外包认识的提高,的保证。所以,从长远来看,在不断推进改革的条件下,其前景十分可观。物流成本几乎是跨国公司的GDP的比例为1: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该如何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来但同时也应看到,都将成为物流业稳定市场需求,而发达 中国经济的中国物流企业的差距也逐渐显现出18.6降低物流成本,中国物流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2.中国信息大学:挑战自己 篇二

中国要成为高等教育强国,必须突破优质教育资源少且分布不均的瓶颈,MOOCs的产生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现实路径。MOOCs对于中国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是一个绝佳的契机。MOOCs的“四个高水平”: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师资、 高水平课程、高水平质量,可以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进而提高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MOOCs与传统在线教育相比,不仅在于技术手段更先进了,而更多地在于背后的理念不一样了。理念上的差距是我们最大的差距。MOOCs之所以出现在当下,一方面是因为科学技术正好发展到这个阶段,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现在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重要性。科技进步和时代变化的共同作用催生了MOOCs。

《大学》:张校长,您好!随着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MOOCs)2012年在美国大学出现, 2013年我国不少高校也纷纷加盟MOOCs。您如何看待中美两国在MOOCs上的需求?

张杰校长(以下简称张校长):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三个鲜明的时代特征: 全球化、大众化和信息化,而MOOCs正是应这一宏观趋势的要求所产生的。尽管中美两国拥有MOOCs产生的共同时代大背景,但中国和美国对MOOCs的需求其实是不完全一样的。

美国是经济大国、高等教育强国。美国可以通过MOOCs进行优质资源的输出, 换句话说,美国可以通过MOOCs进一步地抢占意识形态制高点、教育制高点,进而抢占资源的制高点,并巩固其教育权威的地位。而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是人口大国, 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藉此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速建设教育强国的进程。中国要成为高等教育强国,必须突破优质教育资源少且分布不均的瓶颈问题,MOOCs的产生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现实路径。因此,我们发展MOOCs的目的和美国是不完全相同的,这主要基于两国不同的需求。

《大学》:从目前看,为什么加盟MOOCs的都是我国的高水平大学?

张校长:我国大学对MOOCs的理解和态度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和转变的过程。 最开始大家都认为MOOCs可能更适用于比较大众化和普及性的教育,但是随着对MOOCs的深入了解,我们逐渐意识到MOOCs对于中国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更是一个绝佳的契机,也更符合中国加盟MOOCs的本意。我认为,通过MOOCs的“四个高水平”: 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师资、高水平课程、高水平质量,可以把我们的优质课程向其他学校输送,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进而提高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

上海交通大学建设MOOCs主要是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把建设MOOCs作为上海交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指标,因为如果一所大学没有若干门世界公认的一流课程,不能称得上世界一流;二是把建设MOOCs作为与其他C9以及 “985工程”大学优质资源共享,引领高等教育变革和加快一流大学建设步伐的重要契机; 三是通过面向全国高校实现优质课程共享,为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做出一流大学的贡献;四是通过面向大众的、大规模的课程开放,全力提升我国的人口素质, 实现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五是面向全球开放中文课程及特色课程,弘扬和传播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

其实,长久以来上海交大就一直致力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积极尝试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优质课程的共享。早在2001年,上海交大就开始建设网络课程,支援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并于2006年在国内建立了第一个网络课程中心,在上海实现了西南片高校跨校课程共享,在C9高校之间开展学生短期访学等。累计开设了522门移动课程,累计使用人数达5,749人,累计访问量675,587人次。可是,由于地理空间和资源的限制,优质课程共享依然存在许多现实问题,MOOCs的产生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

《大学》: MOOCs的基本形式是在线教育,而在线教育在中国并不是一个鲜有所及的事物,那为什么MOOCs没有在中国的大学率先出现?

张校长: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大学缺乏创新精神。MOOCs在今天的美国出现是有其不同的背景和条件的。

首先是我们对于新生事物背后的理念缺乏认识。其实,MOOCs与传统在线教育相比,不仅在于技术手段更先进了,而更多地在于背后的理念不一样了。理念上的差距是我们最大的差距。我们早期的在线教育只考虑到如何去支援西部,如何实现教育资源的输出,帮助国家解决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和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问题,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线教育背后真正的战略含义,也没有想到如何利用在线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我们对在线教育是一个逐渐认识、逐渐理解的过程,现在我们已经把它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MOOCs之所以出现在当下而不是出现在2001年,一方面是因为科学技术正好发展到这个阶段,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现在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重要性。科技进步和时代变化的共同作用催生了MOOCs。这件事情如果放在2001年,我们即使想做也做不了,因为MOOCs的大规模、高度互动以及个性化特点, 极大地依赖数据科学的支撑,而当时的网络技术和数据科学还不能胜任这样的要求。 MOOCs之所以在近几年出现是因为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得足够先进。并且,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现在的中国也在面向全世界培养人才,我们必须更加重视人才培养的全球化视野和多元文化背景,而MOOCs也适应了这样的要求。因此,很多东西都是在历史的特定时期出现的。例如,爱因斯坦于1905年和1915年分别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然而在随后的几十年直到去世,他一直致力于四种力的统一却未能实现, 就是因为当时的条件还不成熟。如果是现在的话,相应的条件成熟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完全可能了。MOOCs也是这样,它不太可能出现在10年前,只能出现在今天。此外, MOOCs的出现还有一个原因:一定要在全世界很多有识之士中形成共识,才能在全世界推广。

《大学》:当把MOOCs作为创新理念与网络技术的一种融合产物来理解时,中国大学是不是都应该高度重视并积极介入MOOCs ?

张校长:不一定,因为每个大学有自身办学的使命,每个大学又有自身发展的独特路径。MOOCs对每个大学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果只是跟风式的参与,是不能成为真正推动我国在线教育前进的最根本力量的,也无益于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发展MOOCs必须要结合自身特点。目前MOOCs的上线课程主要是欧美一流大学的课程, 而我国在线教育的最基本的受众是希望接受继续教育的人群,这些人中绝大多数不具备用英语听课的能力。因此,中国大学有必要积极介入,联合开发中文MOOCs,使之更适合中国国情以及中国学生的需求。但是,这项事业如果只限于几所大学参与的话, 力量将是非常有限的。

其次,MOOCs的建设需要学校大量的投入,这也影响到中国大学介入的积极性。 在上海交大,我们把MOOCs建设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专门设置了一个部门管理MOOCs建设的相关事宜,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推进MOOCs建设,动员大量高水平教授参与MOOCs。之所以投入如此大的力量去做MOOCs,是因为我们认识到它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国际化是上海交大与生俱来的特点,因为学校在创立之初的第一任教务长就是一位美国人,他为学校引进了全套国际化教材和国际化教师,成就了上海交大早期的辉煌。在改革开放之初,学校又派出了文革后中国的第一个教授代表团去访问美国的大学,学习国外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形成了“基础性”“研究型”和 “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在上海交大的历史当中,国际化的基因一直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MOOCs作为一种全球化的大规模网络在线教育与上海交大自身的特点是非常契合的。上海交大一直把多元文化背景、全球视野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因此MOOCs必然会对上海交大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然而,MOOCs并不一定是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有很多一流大学是在MOOCs出现之前就已成为一流,所以显然不是因为有了MOOCs才能变成世界一流大学。

MOOCs具有传统在线教育没有的“沉浸感”、互动性和微课程。传统课堂能容纳的学生是有限的,但MOOCs一门课程的学习者却动辄达到上万人。并且,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大规模是个极大的负担,但在MOOCs的环境下, 大规模却是一种教学资源。 MOOCs的兴起是因为它有一些实体课堂没有的优势,如学习没有时空限制和门槛限制、没有班级人数限制、名师授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科学的教学设计等。 MOOCs与实体课堂各有优势和不足,两者的结合是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

《大学》:您认为,MOOCs与传统在线教育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张校长:有些人认为MOOCs无非就是网络教育,而网络教育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早在上世纪就已出现。之所以说MOOCs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是因为它有一些传统在线教育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MOOCs具有传统在线教育没有的“沉浸感”。传统在线教育在拍摄上给人感觉不是老师在给你上课,而是给录制现场的学生上课,你只是一个旁观者。然而MOOCs的拍摄采用面对面交谈的方式,让人感觉老师只在给你一个人上课,他的眼睛一直注视着你。这种拍摄的角度能弥补传统网络课程的距离感,营造一种沉浸式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其次,MOOCs的另一个特点是互动性很强。传统的网络课程、视频课程不能提供交互的学习体验,互动是个短板,而MOOCs却有很强的互动性,并且学习者越多, 互动性越强。这种互动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但更多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传统的网络课程不同,MOOCs在课程设计上将每节课的知识点都嵌入了交互式的问题设计,如课堂提问、讨论等,采用同学之间相互解答、互相评分、小组合作等方法来推进教学,并基于现代网络技术,利用一些大众化的网络社交平台,促进广大学习者相互交流、答疑解惑、分享学习体验和心得,形成交互式的网络学习社区。一些学习者甚至在虚拟的网络学习社区之外,还发展了很多现实的学习社区。因此,就MOOCs学习而言,已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重要的是探索知识、发展知识、生产知识的过程。它完全克服了传统在线教育单向、无互动的不足,具有非常强的双向、 多向互动,这是MOOCs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另外,微课程也是MOOCs与传统在线教育的一个不同之处。MOOCs的课程内容通常采用“小视频+ 小测验”的模式,由若干个5-10分钟左右的小视频组成,每个视频之后都嵌入随堂测试,就像游戏里的通关,只有答对的学生才能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便于学生按主题学习,也解决了学习时间碎片化的问题,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

《大学》:MOOCs的存在条件及优势是它的大规模在线量。如何理解大规模状态下教学“大众化”与“个性化”需求的关系?

张校长:MOOCs的最大特点就是大规模,人越多越能显示MOOCs的优势, MOOCs的首字母M是Massive的缩写,就是指大规模的意思。传统课堂能容纳的学生是有限的,但MOOCs一门课程的学习者却动辄达到上万人。并且,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大规模是个极大的负担,但在MOOCs的环境下,大规模却是一种教学资源。

首先,MOOCs可以更好地实现“高足弟子传授”的教学方式,解放教师的同时又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一旦MOOCs一门课程的学习者达到一定规模,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就会有一些优秀的学生去回答、去引领和带动,教师不用一一解答,只要负责监控和引导。这种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从“以教学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 的转变。并且,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的科技手段,MOOCs还可以在网上自动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记录学生学习课件的时间、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和其他学习者的评价情况等,并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全面、综合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因材施教,有力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MOOCs的出现使得大规模且个性化的学习成为可能,这也是MOOCs的巨大魅力所在。

此外,MOOCs与传统在线教育相比,增加了一些非常新的后台技术手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等被全程记录和跟踪,并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来促进教师和学生改进教与学。数据科学是最近几年才刚刚兴起的一门科学,因此以前的在线教育没有做这些分析,这也是数据科学正好发展到这个阶段以后,才有可能做这样的分析。 另外,MOOCs的大规模特性也使大数据成为可能。通过MOOCs平台产生的大数据, 我们可以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帮助他们改善课程建设和学习效果。例如,Coursera、ed X和Udacity等MOOCs平台就已通过跟踪学生的Web交互来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

从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每一次技术发展都会引发教育形式的大变化。比如,有了广播以后,就出现了广播大学;有了电视以后,就出现了电视大学; 有了网络以后,接着就出现了网络大学。所以每一次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都会产生一些新的教育的形态。MOOCs的出现也是教育发展和科技发展共同作用的产物。

《大学》:与实体课堂相比,MOOCs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张校长:MOOCs的兴起是因为它有一些实体课堂没有的优势。第一,MOOCs的开放共享性和在线学习的特点使学习变得更加灵活,没有实体课堂的时空限制和门槛限制,学习者只要在网上注册后,就可以随时随地想学就学。第二,MOOCs的授课教师都是名校名师,授课教师的平均水平更高。第三,没有课堂规模的限制,MOOCs对学习者人数没有限制,且人数越多越能发挥其功能,而实体课堂可容纳的学生则是有限的。第四,MOOCs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一改传统实体课堂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其他学生和教师互动交流而获得知识,教师主要是发挥启发、引导的作用。第五,MOOCs在教学设计上由播放视频、提问、练习、 小组学习等环节组成,通过提问、互动等环节确保学生积极学习、深度学习,比传统实体课堂更符合学习科学的规律和要求,使学习者的学习更加有效。

当然,MOOCs不是万能的,也有一些无法取代实体课堂的地方。例如,MOOCs不能给学生真实完整的大学学习体验、校园生活经历、校园文化熏陶等。除了课程教学之外,大学教育还要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像同学、师生之间的社交体验就是MOOCs无法提供的。另外,一些需要动手操作、 亲身体验的课程,例如实验课、中药材、紧急救护等课程,也是要学生在实体课堂上去亲自操作和感受的。再者,MOOCs现在还未建立起健全的评价机制,虽然一些学校在学分互认等方面作了很多探索,但是还不能满足学生获取课程学分和学位的要求。

MOOCs与实体课堂各有优势和不足,两者的结合是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上海交大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翻转课堂的重要性。所谓翻转课堂,就是让学生在课外看视频课, 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深入探讨和解决问题。翻转课堂的实践只有有了MOOCs以后才有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MOOCs为传统教学提供了一次变革的契机。

MOOCs将给中国大学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甚至有可能会引发一场学习的革命和教育的革命。MOOCs体现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重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对传统大学课堂“传授知识”的教育理念、模式、方法无疑都是巨大的冲击。未来的学习应该是线上与线下结合、MOOCs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混合式教育,应鼓励一些简单的知识点通过MOOCs来学习,在翻转课堂上老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深度的知识探索。文化理念和技术手段完全是两回事,不能说用了西方技术的手段就被西方殖民了。我们应该自信,要相信只要有一个平等沟通的平台,我们的中华文化定会大放光芒,一定会对世界的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大学不是一个排他性的组织, 大学追求的是学术自由与海纳百川。MOOCs是要让大学办得更好,促使我们更快地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

《大学》:人们普遍感受到MOOCs对高等教育的强烈冲击。您认为,它冲击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哪些方面?

张校长: MOOCs将给中国大学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甚至有可能会引发一场学习的革命和教育的革命。MOOCs体现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重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对传统大学课堂“传授知识”的教育理念、模式、方法无疑都是巨大的冲击。大学如果不改革教育教学观念及模式的话,可能真的会沦为实验室和考试院。举个例子,我们的课程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就有可能用耳朵和眼睛投票,坐在教室里却拿着电脑听国外名校教师的课程。

更为重要的是,MOOCs也给中国大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课堂上的知识学生已在课外学过了,那么教师还能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什么?因此,未来的学习应该是线上与线下结合、MOOCs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混合式教育,应鼓励一些简单的知识点通过MOOCs来学习,在翻转课堂上老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深度的知识探索。 一群极具创新潜力的学生和极具学术创新思维的老师通过互动,相互激发创新能力并创新知识正是大学存在的意义所在。因此,未来的课堂教学应更多体现知识的探索和师生的互动。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何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如何实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转变,如何胜任高水平的翻转课堂,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不是所有的教师都适合开设MOOCs,MOOCs的制作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表达能力,还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思维敏捷、口齿清楚,而这些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的。因此,MOOCs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个“香饽饽”,但是对于教师来讲却是“鲶鱼”。

此外,如何借助MOOCs带来的契机实现国内高水平大学之间的资源共享,如何建设中国自己的MOOCs也是未来我们要迎接的挑战。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名师,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如果把各个学校最擅长的东西拿出来共享的话,就是所谓真正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个事情对于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意义重大。目前我们虽然已做了很多的探索,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大学》:MOOCs赋予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广泛的无边界自由传播权和选择权。 面对大量西方一流大学制造的MOOCs,人们难免担忧这会不会带来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文化殖民?

张校长:现在国内有不少人在讨论这个问题,其实是基于一种文化不自信的恐惧。 文化理念和技术手段完全是两回事,不能说用了西方技术的手段就被西方殖民了。技术手段大家都可以用,我们要用世界上最好的技术手段去展示我们的文化。例如,上海交大新上线的一门《医药与中华文化传统》课程,就是向学生展示中医文化。与基于解剖学和西方哲学基础之上的西医不同,中医是一种基于东方哲学基础上的综合性思维,代表了东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生命观,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西医和中医都是科学,只不过是科学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从根本上说,这二者是统一的。因此,这门课实际上就是向学生介绍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生命观。除了中医之外,上海交大还要上线马克思主义系列课程、中国历史,甚至是中国共产党史,这些做法都是把中国推向世界,促进世界对我们的了解。再比如,虽然西方的自然科学研究比我们早了两百年,比我们发展得更快,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怕被“殖民”就不去学习。 在将近六千年的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在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种强大的生命力, 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同化力、融合力、 延续力和凝聚力等诸方面。我们应该自信,要相信只要有一个平等沟通的平台,我们的中华文化定会大放光芒,一定会对世界的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

《大学》:同时,也有观点认为,MOOCs的竞争性与自由性会越来越扩大欧美等西方国家高水平大学的受众范围,提高其声望和全球影响力,从而加剧世界高校发展分化的马太效应。对此您如何看?

张校长:大学不是一个排他性的组织,大学追求的是学术自由与海纳百川。 MOOCs是要让大学办得更好,促使我们更快地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开始我国有些大学也曾经有一些误解,认为MOOCs会让这些大学沦为二流的学校,让我们的教授变成别人的讲师。但是,一所真正好的大学是不会被淘汰的。上海交大的教授都是高水平的,英语都非常好,有百分之十几的教授甚至本身就是外国人,有足够的能力面向全球开设英文课程。并且,国外教授还不太了解中国的国情,不懂得中国人的文化传统、 中国人的学习习惯和要求。例如,中国教授在讲量子力学的时候举的例子是中国学生特别熟悉的,美国学生可能就不熟悉,同样,美国教授举的例子可能中国学生就不那么熟悉。即使是同一门课程,不同学校的教授在表达方式、深度、视角、素材、风格上都不一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因此,MOOCs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中国高校的发展空间就小了。事实上,我们加入Coursera之后发现他们在中国推广时也希望能适合中国国情和中国学生的需求,并且他们非常希望我们能多做一些中文的课程。

《大学》:MOOCs首先进入中国高水平大学或其联盟,会不会进一步拉大中国大学之间的差距?

张校长:加入MOOCs是为了中国高校发展得更快,在发展过程中即使造成了一些差距,也是自然的。我们永远不能要求跑得快的要放慢速度,与跑得慢的步调一致, 我们拉大与一些大学的差距,才会激励这些大学奋起直追,以更快的速度跟上来。如果大家都差不多,那谁也没有进步的动力了。

就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的,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发展的问题,要用更加开放的、发展的观点去解决发展当中的问题,我们永远不能停下来等。就如同“我们究竟是要先把蛋糕做大,还是先把蛋糕分均匀”这个问题其实是个伪命题一样。我们不能说停止把蛋糕做大,先把蛋糕分均匀。我们只能是在做更大的蛋糕的同时考虑分蛋糕的问题。其实,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只有我们认识到与世界一流大学存在的差距, 才能要求自身更快的发展,中国的大学才有向前的动力;只有认识到差距并奋起直追, 我们中华民族才有复兴的可能。另外,就像前面讲到的,我认为不是所有的大学都必须去做MOOCs,但是可以利用开放的高水平MOOCs,弥补各校在某些课程上的短板, 并基于MOOCs推进教学改革,如翻转课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等。因此MOOCs对于中国大学既是挑战,但同时也是发展的机遇。

MOOCs的出现不仅带来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也引发了我们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层次思考。面对未来,中国大学应致力于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大学教学、管理的变革,发挥大学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中国也必须建自己的MOOCs平台, 不能让中国的学生都到Coursera、ed X上去学。这对于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学生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我们一个最重要的目标是建中国自己的MOOCs平台。MOOCs建设的最大难点是教学观念的改变。如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如何真正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的融合,这是最大的挑战。

《大学》:我们如何建设中国的MOOCs ?

张校长:首先,要对MOOCs有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要肯定它对促进教育公平、 提升教育质量、加速一流大学建设的战略意义,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它并不是万能的, 要以平常心待之,基于学校的实际和发展愿景理性参与。MOOCs的出现不仅带来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也引发了我们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层次思考。面对未来,中国大学应致力于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大学教学、管理的变革,发挥大学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

其次,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与国际MOOCs平台合作,另一条是建设中国自己的MOOCs平台。上海交大跟Coursera合作,把课程放到它们的平台上,目的是要把上海交大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全球学生共享。但是,更重要的是必须建设中国的MOOCs平台。现在美国有三大平台:Coursera、ed X、Udacity,法国、英国、日本等国也在建本国的数字大学,中国也必须建自己的MOOCs平台,不能让中国的学生都到Coursera、ed X上去学。这对于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学生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并且还有很多意识形态、价值观的问题。因此,我们一个最重要的目标是建中国自己的MOOCs平台。

目前,上海交大正在建设自己的MOOCs平台——“好大学在线”,清华大学也在建“学堂在线”。此外,中国的MOOCs建设需要国内一流大学之间的协同合作, 形成校际联盟,建立公共优质资源共享平台。这是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也是中国一流大学的责任。2013年7月上海交大联合中国C9高校及部分“985工程”高校共同签署了《中国高水平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协议》,携手打造中国一流大学的在线课程共享平台,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共同为中国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并且,我们还在筹备建立一个“中国好大学联盟”,把各个学校的优质课程放到这个平台上,签订学生转换和学分互认协议,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MOOCs的受众必须是大规模才能产生低投入、高产出的效益。这也是我们对MOOCs更加关注的原因,因为中国大学的学生规模普遍比国外大学大,在校生规模大多在万人以上,因此我们做MOOCs会有更好的效果。

目前,上海交大已经上线的几门MOOCs都受到了广大学习者的欢迎:由数学系特聘教授王维克老师讲授的《数学之旅》已于2013年12月1日开课,选课人数达一1.2万余人;由药学院副教授彭崇胜老师讲授的《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也已于2013年12月1日开课,选课人数达1.6万余人;由凯原法学院凯原讲席教授季卫东老师讲授的《法与社会》已于2014年1月1日开课,选课人数达近1万人,是已上线课程中选课人数增长最快的一门课程;由物理与天文系鸿文讲席教授季向东老师讲授的《粒子世界探秘》也已于2014年1月1日开课,选课人数达6,000人。目前,上海交大正以每月2门的速度,继续推进名师的优质课程上线。

《大学》:您认为,建设中国MOOCs的关键环节与难点在哪里?

张校长:我们的想法是,建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也是一个树立品牌的过程,要抓住先发优势,尽快打出我们的品牌。学校正在大力支持和投入MOOCs的建设工作。 上海交大目前在Coursera上陆续上线了几门中文课程,将来也会上线一些英文的研究生课程。并且,上海交大还与香港科技大学、哈佛大学联合开设一些跟中国文化相关的通识课程。所以,从已经建设完成上线的课程来看,虽然建设过程中也得到了一些Coursera的支持,但更多的是我们自己的探索。上海交大目前正在建设的“好大学在线”,目的就是让所有人都能够上最好的大学,以及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MOOCs平台,实现大规模开放,资源共享,学分互认。这个平台包括四种学习模式,自学模式、 有序模式(按教学进度学习,获得学分和修读证明)、翻转课堂模式、第二专业模式。 根据该平台的建设进程,2014年2月平台一期上线,2014年完成平台二期建设,实现C9高水平大学的跨校选课、学分互认。

此外,MOOCs每门课程的建设除了授课教师之外,都要有一个专业化的团队,包括学术团队、制作团队和运行团队。所以每门课的建设都是一项不小的工程,仅每一节课的制作就要花费十节甚至更多的传统课堂的时间。MOOCs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 从课程的选材、课程的实现、动画的配备到后期制作都要有精心的设计,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积累和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

MOOCs建设的最大难点是教学观念的改变。如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如何真正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的融合,这是最大的挑战,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和改革的内容。为此,我们在校内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试验和示范,以适应未来教学模式的变化,推动校内的教育教学改革。MOOCs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难得的契机,中国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要抓住这次机遇,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做出一流大学的贡献。

《大学》: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3.中国大学面临挑战与变革 篇三

一、变化中的大学

大学的职能一直在改变。从传授知识、培养绅士,到发现新知、发明新技术,再到运用技术、服务社会,大学的职能经历了多次变革。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大学主要以教学为主,少数教师从事学术研究。当时的大学形成并保持了优良的教学传统和文化,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和学术人才。改革开放后,中国大学经历了从教学型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与此同时,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接踵而至的教育多元化、校办企业、科研成果量化评价以及随后大学排名等,原有的教学传统和教学文化被忽视被侵蚀。而学术上的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和追逐短期利益等不良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良好学术文化和氛围的形成。随后的大学合并、大规模扩招、科研规模扩大、新校区建设等一系列机遇,使大学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外延拓展,而教育体系、评价体系、人事体系、大学制度等内涵建设相对滞后。

今天的社会对大学充满期待,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都对大学提出了不同的利益诉求。他们或期望大学发现新知识,发明新技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为国家和地方的福祉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或期望大学为公众提供更好、更广泛的优质教育,培养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和良好素质的劳动者,期望大学维护弱者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还期望大学保持传统和学术独立,追求真理,培养社会精英,代表社会良知,评议和影响社会舆论,引领未来社会发展方向。

二、在变化中坚守

大学必须在变化中坚守核心使命。纵使大学的职能经历万般演变,但根本使命始终是培养人才,要通过高水准的教学、卓越的学术研究和良好的社会服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的高素质人才,这是大学对国家和社会的最大贡献,也是学校长远声誉的基础。

大学必须在变化中坚守自己基本的价值观。价值观是履行使命的保障,也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这些价值观包含三个基本层面:首先,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校为社会提供的产品,学生的培养质量要接受社会的检验,学校应当调动一切资源,努力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服务。其次,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资源,大学制度的设计、文化氛围营造的最终目的是使教师们的潜力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我们的制度体系应当使每位教师都了解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与路径,应当使每位教师都能积极进取,追求卓越,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最后,大学必须坚持学术独立,形成兼容并包、宽容失败的氛围。要相信教师、并在制度上要求教师坚持真理、严谨治学、坚守诚信、代表社会良知,坚决反对急功近利、浮躁不端、狭隘偏激、哗众取宠等违背基本学术文化的行为。

三、大学须主动变革

大学必须变革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在使命和价值上的彷徨,教学与学术文化上的偏颇,管理构架和流程上的紊乱,都会影响大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会使机构和人们困惑不安、束缚手脚。大学是学习和创造场所,高度依赖个体的创造性。只有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和制度氛围,才能使学校中的每个机构、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共同为实现学校的使命而奋斗。

改革大学内部的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迫在眉睫。它必须在大学使命和价值观的指导下,明确学校的愿景,确定阶段性的战略重点目标,制定配套的综合改革计划。为了计划任务的实现效率,必须梳理管理构架和流程,明确责任、权力和资源配置方案,充分调动基层单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校的有限资源更加有效利用。大学的核心资源是人力资源,学校应当建立公平、公正、激励上进的人员聘用、评价与晋升、薪酬体系,积极帮助教职员工看清自己的发展路径和努力方向。

四、迎接信息时代

纵观今天的中国大学教育,一方面整体水平不高,教学目标迷失,教学内容陈旧;另一方面,各学校教学水平差距很大,有些学校的基本教育条件和课程质量都难以保证。从知识传授角度看,教师水准参差不齐,教学方法陈旧,不鼓励学生发展兴趣,不注重能力培养;从学生的角度看,应试教育使学生迷失方向,缺乏学习和创造的激情;如何重塑学生的梦想和激情,是我们重要的课题。更严峻的现实是:家庭较好、能够接受较好基础教育的孩子有更大的机会进好大学、拥有好的未来。大学教育水平的巨大差距已经成为社会公平的主要障碍之一。而当政府和大学苦苦寻觅提高公民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路径时,由信息技术和教育需求引发的大规模网上共享课程(MOOCs)浪潮又冲击着学校。显而易见,新技术降低了知识的获取成本,MOOCs的出现使大学不再是封闭的港湾,大学校园正逐渐失去独占独享已有知识的特权。一方面,MOOCs使大学之间竞争白热化,教育的成本、质量和竞争因为技术而透明,因透明而变得异常敏感,这迫使大学必须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要更加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不把教育质量放到第一位的大学将没有未来!另一方面,MOOCs也为缩小教育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教育公平和自由学习从来没有像今天如此之近,大学的决策者不能也不应当孤芳自赏,应当摈弃狭隘的观念,积极推进网上课程共享,使更多的学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与此同时,MOOCs正在冲破教育市场的国家壁垒,挑战传统的国家、民族、文化观念。

4.中国信息大学:挑战自己 篇四

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将于2012年10月举行,为做好竞赛的筹备工作,以竞赛为平台进一步培养我校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发现并培养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同济大学组委会及专家指导委员会,并开展相关参赛作品的选拔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为保证本次竞赛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学校学生科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同济大学组委会及专家指导委员会,组委会下设秘书处,秘书处办公室设在校团委。其他院校组织委员会秘书处亦设在校团委。

二、选拔对象

2012年7月1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中国籍本、专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

三、选拔要求

1、本届比赛报名形式分为项目报名、个人报名两类。

项目报名:参赛者应已有创业计划项目,但不一定拥有完整的竞赛团队。(如需要招募人员请在项目报名表中说明)

备注:各院系如有优秀项目但无参赛人员也可按照项目报名进行,在报名表表中标注即可。

个人报名:参赛者目前没有可以加入的创业计划项目,但愿意加入其他项目团队进行比赛。

同时,大赛要求参赛者尽量自行组成学科优势互补、专业配备科学、人员结构合理的创业计划团队,以团队的形式参赛。一个项目的参赛团队主要成员人数原则上不超过6人,可以跨学院、跨校区、跨学历组队参赛(但团队成员务必事先协商明确作品申报单位)。建议项目团队人员由相关技术人员及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法律专业学生组成。请各院系进行全面动员,广泛组织,认真选拔,组队参赛。学院经过评审选拔后统一报送学校参加比赛。参赛团队可视实际情况邀请一名指导老师。对于个人报名者,由学院统一上报后,组委会将协助其组成团队或者加入其他团队。

2、参赛作品应该是一份针对一项发明创造、技术专利或服务类创意的创业计划书。具体内容来源有:参赛团队成员参与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或课外制作;经授权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此种情况下,参赛团队须向组委会提交具有法律效应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引用其产品;或是一项可能研究发现的概念产品或服务。校团委将提供部分科研成果和技术项目供各参赛团队选择。

3、参赛团队应在认真参加学校举办的创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的基础上,针对本组的核心技术或服务内容,广泛进行市场调研、认真进行企业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一份把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具体、有实施可能的商业计划书。同时创造条件,吸引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注入资金,推动商业计划走入市场。同时,校团委将会在比赛前、比赛中举办若干次相关培训。

四、报名方式:

1、所有完成的商业计划书要求同时提交文字版和电子版两种。

五、大赛相关系列活动、开展大赛培训和讲座。、举行科技创新创业论坛。、组织大学生创业团队交流活动。

六、奖励办法

为鼓励和表彰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奖的学生、指导教师和相关组织,根据《全面建设学生科技创新体系行动纲要》(2004年10月28日校长办公会议通过)有关规定,学校将予以奖励。

对在“挑战杯”全国决赛中获奖的同学,经教务处和研究生院同意,在符合学校基本保研条件前提下,第一作者如是在籍注册的本科生将给予优先推荐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如该生系应届毕业班学生,因挑战杯决赛在下半年举行,已过保研期限,其本人应参加本学年内我校硕士生入学考试,在成绩达到国家录取线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他排位作者的同学可推荐参加我校学生科技创新人才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

在“挑战杯”全国决赛中获得铜奖以上的作品,其指导教师在全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中将享受相关优待。(各项目指导老师最多2人)在“挑战杯”竞赛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将作为评价院系学生工作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测评指标。

其他高校奖励办法各有所不同,可参考各校当年政策制定。

七、日程安排

2011年10月~12月6日 校内作品征集与选拔

2011年12月20日 校内第一轮评审

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上旬 校内第一轮作品深化

2012年2月中旬 校内第二轮作品评审

2012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 校内第二轮作品深化

2012年3月中旬 校内第三轮作品评审(校内终审)

2012年3月下旬 确定上海市参赛作品

2012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 上海市参赛作品深化

2012年4月上旬 上海市参赛作品报送,参加上海市竞赛,确定全国参赛作品

2012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 全国参赛作品深化

2012年5月中旬 全国参赛作品报送

2012年5月下旬至10月 全国参赛作品赛前准备

2012年10月(待定)参加全国决赛

5.中国信息大学:挑战自己 篇五

3.增加工作人员

[我,我们]需要个人或集团的[XXX元]投资。投资将用在流动资金,添置设备和维护工厂 上。公司将以普通股权给付投资者。融资后的公司将成为一个[合资,股份]公司,公司未来的经济指标如下: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销售 XXXXXX XXXXXX XXXXXX 净收入 XXXXXX XXXXXX XXXXXX 每股净收入 XXXXXX XXXXXX XXXXXX 经理责任 [姓名] [职称] [简历] 五年内销售额从0增长到XXXXXX元。选择市场并获取不低于30%的市场占有率。

制定广告预算和实施广告战略。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建立国内销售网 建立国内维修中心 推广新产品 Designed point-of-purchase materials.[教育程度] 学历 个人简历 总经理 财务总监 副总经理 副总经理 职务分工及年薪 行政预算 [组织机构示意图] [公司历史] 成立时间、地点、公司性质、合伙人。公司宗旨。

财务状况。运营状况。(写法1)(写法2)(写法3)[概述为十么要将原来的公司进行期望的操作]

[产品描述] 我公司提供的[产品/服务]最适合解决客户如下问题:(产品)(服务)我们拥有该[产品/服务]的[版权/服务许可证/商标]或[代理/市场经营权],该权限有效期 为XX年,届时可以顺延XX年或立即终止。该代理协议在XX日内签署有效。[产品/服务] 预期的有效期是XX年,为保证用户能获得合格的[产品/服务],我们将采取如 下贮运方法: 虽然我们现在拥有领先的技术,但是在XX年内竞争对手可以获得与我们类似的专利技术。因此,我们必须将XX%的利润投入研发活动。在使用XX年后,设备更新也是必须的,制定制造计划时将考虑该因素。

[如果是技术性、专业性的产品/服务,应当进一步说明其特性]

例如: 虽然我们现在拥有领先的技术和市场分额,为保持和超越竞争对手,我们将在以下几方面 努力: 目标 长期 短期 竞争者 姓名 住址 竞争优势:

弱势:

我们的竞争优势(逐条叙述现有优势)创新 小结 价格策略 目标市场 1 2

公司规划 概述 市场容量及占有率 其他市场 开拓新市场 市场定位 制造计划 研发计划 历年财务数据 见附件 [本节应包含所有曾经陈述过的经济活动的数据] 例: 收支状况平衡预算表

资产负债表

税率分析

财务守则

历年财务数据

见附件 历年现金收支分析 例: 销售预测 例: 流动资金预测 例: 收支状况预测 潜在的风险 贷款或投资效果

第一章 创业计划大赛的目标和流程

一、目标: 指明指明商业计划的投资价值所在。解释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样(HOW)。

二、项目来源: 参赛小组成员参与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经授权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此种情况下,参赛小组须向组委会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以引用其产品);可能研发实现的概念产品或服务。

三、赛程: 1.创业构思,组队 2.申报立项,填写申报书,提出创业设想 3.学院审查,通过立项项目 4.进行市场调查,战略分析,攥写创业计划书 5.当年11-12月份参加校内竞赛。从校级一、二等奖作品中选拔优秀作品参加省级创业计划竞赛 6.作品修改并完善 7.次年6~8月份参加省级竞赛。从省级金、银奖作品中选拔 优秀项目参加全国终审决赛 8.完善作品,进行入团队封闭训练。准备答辩提纲、课件、服装、宣传资料、展板,并模拟答辩 9.次年10~11月份参加全国终审决赛,进行秘密答辩 第二章 创业计划书写作指南 第一部分:封面设计 封面页上把你的产品的一幅颜色图像放在首页。但需留出足够的版面排列以下内容: 创业计划书A.公司名称;B.公司性质;C.公司地址;D.邮编;E.公司负责人姓名; F.职务;G.电话;H.E-mail;I.公司主页(WWW)第二部分:目录 完成商业计划书后,注意确认目录页码同内容的一致性(包括概要、公司概述、产品与服务、市场分析、竞争分析、市场销售战略、财务分析、附录)第三部分:创业设计的具体内容 1.概要:一个非常简练的计划及商业模型的摘要,介绍你的商业项目,作为这个商业计划的写作大纲,是引起投资人的青睐,字数一般500字左右。2.公司概述 A.公司的宗旨 B.公司的名称、公司的结构 C.公司经营理念:指出公司的远景目标,在追求和实现我们的目标的同时,我们要报答哪些关注我们发展的人士,客户,和公众。描述你们所追求的荣誉和目标。描述各有关团体和人是如何受益。D.公司经营策略:在这里用最简洁的方式,描述你的产品或服务;你准备解决什么样的困难;你准备如何解决;你们的公司是否是最合适的人选。E.相对价值增值:说明你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了什么新的价值。F.公司设施。3.产品与服务:在这里用简洁的方式,描述你的产品或服务;注意不需要透露你的核心技术。主要介绍你的技术、产品的功能、应用领域、产品价值、市场前景等。4.市场分析:市场状况、变化趋势及潜力;调研数据细分目标市场;目标消费群描述。

5.竞争分析 :现有和潜在的竞争者分析(分别根据产品、价格、市场份额、地区、营销方式、管理手段、特征以及财务力量划分的重要竞争者);竞争战略(战胜对手的方法)。6.营销策略及销售:针对每个细分市场的营销计划;销售战略(描述你进行销售所采取的策略。包括如何促销产品;通过广告、邮件推销,电台广播或是电视广告等方式);分销渠道及合作伙伴;定价战略;市场沟通(为了加强、促进并支持你的产品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热点,寻找一切可能的有利的途径如促销展出、广告、网络促销、捆绑促销等进行沟通)。7.财务分析:财务数据概要。即通过收入预估表(利用销售量的预估和已产生的生产和运营的成本,准备至少三年的收入预估表);现金流量和盈亏平衡分析(第一年按月做一次统计,以后两年至少每季要做一次统计。现金流入流出的时间和数目的详细描述,决定追加投资的时间,对运营资本的微弱需求,说明现金是如何得到的,说明哪些项目需要偿还,如何偿还这笔钱)对投资机会进行评估。8.附录:如有以下材料,如公司背景及结构;团队人员简历;公司宣传品;市场研究数据等请列出 第四部分:检查 在创业计划书写完之后,创业者最好再对计划书检查一遍,看一下该计划书是否能准确回答投资者的疑问,争取投资者的信任。通常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计划书加以检查: 1.你的创业计划书是否显示出你具有管理公司的经验。2.你的创业计划书是否显示了你有能力偿还借款。3.你的创业计划书是否显示出你已进行过完整的市场分析。4.你的创业计划书是否容易被投资者所领会。5.你的创业计划书中是否有计划摘要并放在了最前面。6.你的创业计划书是否在文法上全部正确。7.你的创业计划书能否打消投资者对产品(服务)的疑虑 第三章 创业计划竞赛不同阶段对作品的要求 预赛阶段 一.基本部分 1.机会 1)描述创业机会 瞄准清晰的市场需求、瞄准具体的目标顾客(群)。2)描述产品/服务概念 使用类比,给出例子、解释怎样满足顾客的需求。3)描述市场中的竞争 竞争者是谁,他们的产品是什么? 您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如何保持这些优势? 2.策略 1)策略+目标市场=创业模型 2)怎样赢利? 3)谁是顾客 ?

4)怎样把产品送到顾客的手中? 3.怎么做 1)描述赢利潜力、预期收入、赢利能力、回收策略

2)描述管理队伍、全面均衡、经验、不足

3)行动计划

二.可选部分:产品或服务的命名 命名时应考虑的因素:直观、时髦用语、暗示创业模型、有说服力、能吸引顾客的注意力。三.注意 1)以顾客为中心描述这一讨论的框架 2)使用图表来说明概念,清晰简洁的书面材料,直截了当 复赛阶段 复赛时提交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一份良好的创业计划包括附录在内一般为20—40页长。创作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明确你的顾客群 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清晰的市场,并做相对专业的顾客调查。2.说明谁会购买产品或服务 创业模型,即如何获得利润 销售方式,即如何把产品送到顾客手中。销售方式的选择:顾客,销售渠道是什么?制造业者,是使用还是转手买卖?分销商,谁作为你和顾客的桥梁? 定价:对于顾客的经济价值?与本产品竞争的产品的价格?预算:成本十利润=价格,从顾客角度出发,他们能接受的价格下限是多少? 3.展示大的潜力 使用类比的方法说明,这是一种产品还是一桩生意?这次风险事业是潜力是大还是小? 举例说明大潜力的特点 例如: 3—5年之内的收益达2千万至1亿美元: 每个员工收益达15万到30万美元以上;

退出策略是5年内上市发行股票(IP0); 税前利润达20%以上; 收益和员工年增长率100%一200%; 五年内偿清投资的50%一100%; 市场年增长率达20%以上; 用户在半年内收回产品投资。4.描述产品或服务 描述你的产品或服务的性能,市场亮点等。5.分析你的竞争对手 弄清竞争对手和替代产品;找到合作伙伴;扫清产品/服务进入市场的障碍;划出竞争空间;当前的角逐者/解决方案;谁是当前的直接竞争对手。6.与竞争对手相比,你有哪些优势 确立竞争优势。注意当前存在的缺陷,说明你能如何最好的弥补这一缺陷。

7.保护你的优势

考虑到风险;申请专利/国际专利保护;树立一个品牌形象;行动,行动,再行动,占据市场。8.建立社会关系网络

与权威人士建立联系;结交有关方面的朋友;平衡技术和创业技能;寻找可靠的顾问。9.实现你的承诺 原型示范;展示第一个订货需求;争取外部权利部门的支持;描述销售渠道;使用类比和举例方法。10.量化 自上至下:目标市场的容量;自下至上:与顾客交谈;竞争对手的销售;对于顾客而言,经济价值;盈利和利润目标;运营成本:价值链。决赛阶段 在复赛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高,形成决赛作品,并准备参加答辩。第一阶段:创业计划构想细化 第二阶段:客户调查 与至少3个本产品/服务的潜在客户建立联系。其中至少有一个是你将选作自己销售渠道的客户。准备一份一到两页的客户调查纲要。提供一份用过的调查和调查方法的描述。保证获取了足够大量的信息:包括潜在客户的数量、他们愿意付的价钱、产品/服务对于客户的经济价值。还应当收集定性的信息:如购买周期、对于购买决策者来说可能导致他们拒绝本产品/服务的可能障碍、你的产品为什么能够在你的目标用户和客户的应用环境之中起作用。竞争者调查 确定你的潜在竞争对手并分析本行业的竞争范围。分销问题如何,形成战略伙伴的可能性,谁是你的潜在盟友。第三阶段:文档制作 1.市场、目标和战略(3-5页)这是创业计划的第一个主要部分。它应当建立在你所进行的客户调查和竞争者调查的基础之上。在这一部分应量化市场机会、你如何把握这个机会、细化争取目标收入的战略。附上一些市场预测、客户证明、调查数据、从各种出版物上剪下来的材料、产品描述或者市场营销材料。2.操作(3-5页)针对新公司的运作,分析哪些是达到目标最关键的成功因素,如何在创业计划中反映出这些优势,并且在所有建立这家公司的重要方面体现这些优势。例如,如何寻求雇员,需要什么样的人?如何开发产品,建立一支销售队伍,建立分销伙伴关系,选择合适的地址,创造正面的舆论,保护知识产权以及生产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的风险是什么?这家新公司如何在长时间里大量生产?简而言之,详细描述这家公司从今天到两年后、五年后以及将来的运作方式。仔细进行财务估算,以透彻把握这家公司如何从收入、销售量、客户以及其他推动因素上取得长足发展。3.团队(2-3页)说明本队队员具备在创造这家公司中所需的能力,并说明公司发展过程中所需的主要人员的分工情况。人们常说风险投资家们其实并不是在向创意投资,而是向“人”投资。用单独的一页纸说明公司的创立团队中每个成员在公司中所拥有的资产。如果需要外来资金,用一段话说明本团队将出让多少所有权以换取资金。4.财务 对公司进行完整的财务分析,包括对公司的价值评估。必须保证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到了。财务分析量化本公司的收入目标和公司战略。要求详细而精确地考虑实现公司所需的资金。5.创业计划

完整的创业计划包括市场和战略、操作、团队以及财务分析等主要部分以及最终的执行总结、对关键风险的分析等,同时还应包括其他对本计划面向的对象有用的信息和展示:创业者、潜在的投资人、顾问、潜在的客户和伙伴、雇员等。第四阶段:答辩陈词和反馈 准备15分钟的答辩以推销你的创业机会。这是一次向一群投资家推销你的公司的机会。陈词应当强调公司的关键因素,但这并不是把创业计划的执行总结用口头方式表达出来。用看得见的一些东西来吸引听众。用简洁的市场分析和可靠的数据来给投资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公开答辩还要准备应付听众对计划的提问。

第四章 “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评审标准

一、书面评审标准(分值100分)(1)执行总结(5%)(2)产品/服务介绍(15%)(3)公司战略(5%)(4)市场分析(10%)(5)营销策略(10%)(6)经营管理(5%)(7)创业团队(15%)(8)企业经济和财务状况(10%)(9)融资方案和回报(10%)(10)关键风险和问题(10%)(11)创业计划表述(5%)

二、秘密答辩和决赛答辩评审标准(分值100分)(1)正式陈述(55%)产品或服务介绍和市场分析:10% 公司战略和营销管理:10%。团队能力和经营管理:l0% 企业经济/财务状况:5% 融资方案和回报:10% 关键风险和问题分析:5% 陈述时间控制:5%(2)回答问题(30%)正确理解评委的问题:5% 及时流畅回答问题:5% 回答准确可信:10% 对评委感兴趣的问题能做充分阐述:10%

(3)团队整体表现(15%)整体答辩逻辑严谨、思路清晰:5% 整队成员协作完成:5%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5%

三、参赛的注意事项:(1)秘密答辩时间控制:团队陈述15分钟,评委提问15分钟。(2)书面报告:格式规范、论述严谨、说服力强、文字通畅。(3)团队合作:分工、协调、组织、领导。(4)陈述报告:思路清晰、简明扼要、语言流利。(5)回答问题:针对性、及时性、准确性、逻辑性、流畅性。(6)记分制度:分数×权重。(7)分数结构:书面评审占10%,秘密答辩占90%。(8)专家组成:教授、技术专家、企业高层经理、风险投资家、律师、会计师、银行家、创业企业高层经理。(9)奖励产生规则:每个BP按总分排序,产生金奖和银奖;最后分数并列的项目由组长和评奖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商议解决。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初赛作品模板

一、概要 一个非常简练的计划及商业模型的摘要,介绍你的商业项目,一般500字左右。

二、公司描述 A、公司的宗旨 B、公司的名称、公司的结构 C、公司经营策略 在这里用最简洁的方式,描述你的产品/服务;什么样的困难你准备解决;你准备如何解决;你们的公司是否是最合适的人选。D、相对价值增值 说明你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了什么新的价值。E、公司设施 l 需要对计划中的公司设备详细加以描述。我公司的生产设备及厂房主要集中于XXX。我们公司认为到X年X月止,为了达到XXX的产量和销售额,我们需要XXX。l 回答为什么需要这笔钱。u 建立开发/生产设备,并努力提高生产和研究能力以便满足日益提高的客户需求。通过大规模的促销攻势提高我公司产品/服务的销售量。u 增加分销渠道/零售网点/区域销售/销售公司/采用电气化/直邮式的分类等。u 录用新的员工以便支持在新的市场计划下可持续的发展。u 提高研发能力,创造领导潮流的新型产品,提高竞争能力。

三、产品与服务 在这里用简洁的方式,描述你的产品/服务; 注意不需要透露你的核心技术,主要介绍你的技术、产品的功能、应用领域、市场前景等

1、产品/服务A

2、产品/服务B 说明你的产品是如何向消费者提供价值的,以及你所提供的服务的方式有哪些。你的产品填补了那些急需补充的市场空白。可以在这里加上你的产品或服务的照片。A、产品优势 B、技术描述

1、独有技术简介

2、技术发展环境 C、研究与开发 D、将来产品及服务 说明你的下一代产品,并同时说明为将来的消费者提供的更多的服务是什么。E、服务与产品支持

四、市场分析 简要叙述你的公司处于什么样的行业、市场、专向补充区域。市场的特征是什么?你的分析与市场调查机构和投资分析有什么不同。分析是否有新生市场?你将如何发展这个新生市场。如果你在新序软件市场开发C++或NT的平台工具,不要只泛泛的讲一下是一个价值300亿的大市场。如果你正在制作在NT工作平台上的C++应用程序开发工具,你就应该在报告中详细描述去年共销售了多少C++开发程序软件,有多少成长型的客户群,你的目标

市场是什么?你的竞争对手分到了多少份额?是否有其他的市场/零售商/OEC厂商在销售你的产品。A、市场描述 我们计划或正在XX行业竞争。这个市场的价值大约有XXX,我们相信,整个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将向着(环境导向型,小型化、高质量,价值导向型)发展。市场研究表明(引用源)到20XX年该市场将(发展/萎缩)到XXX。在这段时期里,预计我们力争的细分市场将(成长、萎缩、不发展)。改变这种情况的主要力量是(例如电脑降价,家电商业的蓬勃发展等原因)这个行业最大的发展将达到XXX。你的公司可能将你的独一无二的产品/服务和XXX公司/同级别的公司的现行业务合并。而当今的类似XX公司正面临着逐步提高的劳动力或成本等困难。B、目标市场 我们将目标市场定义为X,Y,Z。现在,这个市场由a个竞争者分享。我们的产品拥有以下优势:高附加值,出色的表现,高品味,为企业的量体裁衣突出个性。C、目标消费群 是什么因素促使人们购买你的产品?你的技术、产品对于用户的吸引在何处?人们为什么选择你的产品/服务/公司? D、销售战略 我们的市场营销部门计划能动用不同的渠道销售我们的产品。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些渠道因为: l 消费群特点 l 地理优势 l 季节变化引起的消费特点 l 资金的有效运用 可以利用市场上现有的产品的销售渠道 针对每一个分销渠道,确定一个五年期的目标销售量以及其他假设条件。为每一个渠道所做的假设可以是以下这些:

五、竞争分析 请告诉我们分别根据产品、价格、市场份额、地区、营销方式、管理手段、特征以及财务力量划分的重要竞争者。A、竞争描述 B、竞争战略/市场进入障碍 请在这里研究进入欠的细分市场的主要障碍及竞争对手模仿你的障碍。

六、营销策略及销售 A、营销计划 描述你所希望进行的业务是如何的。以及你所希望进入的细分市场。曾经使用的分销渠道,例如:零售、对商业机械的直接销售、OEM以及电子媒介等等。还要描述你所希望达到的市场份额。B、销售战略 描述你进行销售所采取的策略。包括如何促销产品:通过广告、邮件推销,电台广播或是电视广告等方式。C、分销渠道及合作为伴 D、定价战略 E、市场沟通

你的目的是加强、促进并支持你的产品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热点。唯一的原则就是寻找一切可能的有利的途径进行沟通。l 促销展出Trade Shows l 广告Advertising l 新闻发布Press Releases l

大型会议或研讨会Conferences/Seminars l 网络促销Internet Promotion l 捆绑促销Promotional Bundles l 媒体刊登Trade Journal Articles l 邮件广告Direct Mail

七、财务分析 财务数据概要。

6.中国信息大学:挑战自己 篇六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我国的奋斗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礼貌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月15日至16日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同月29日上午,习近平、李克强、张**、俞正声、刘云山、王**、张高丽等新一届中央领导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参观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讲:“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我的梦想。此刻,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总书记同时强调指出:“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完美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同时也属于“个人梦”,因为这个梦还是每个人的所期所盼所愿。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梦想,是我们伟大的“中国梦”。而每个人又都有自我的梦想,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一名服务基层的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将党的十八大所做的重要部署,落实到自我的实际工作中,自觉履行岗位职责,发挥自我的价值,坚持为社区居民服务,为社会建设添砖添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实现中国梦,我们要遵纪守法,讲礼貌、懂礼貌,讲道德,共同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优美的生活环境,就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恪守做人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我们写好“人”这个大字,是中华民族历代传承的人文精髓,要求我们行为有节制,办事有策略,说话有尺度,交往有分寸,才能传承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才能作为实现真正好处的民族复兴的推动者。

实现中国梦,我们都需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自我的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要铭记历史,铭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所饱受的屈辱和磨难,了解“中国梦”的来龙去脉,感受祖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渴望之情,体悟“中国梦”的伟大。要对我们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树立高度的自信,相信我们的梦想定能实现。

实现中国梦,我要做实践者,就要有大局意识,看待问题站的高一些、看的远一些、想的深一些。当“个人梦”和“中国梦”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大局出发,做无私的人,个人梦想要服从国家复兴之梦。同时也需要勇于发挥奉献精神,把个人梦想融入到“中国梦”之中,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当中,坚持深入基层,走进居民,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挥自我的价值,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加强自身的学习,增强自身的素质,提高实现梦想的潜力。要加强对理论知识、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我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其次,在工作中要树立实干精神,不能好高骛远,辛勤工作,脚踏实地地做好自我的事情,兢兢业业的做好自我该做的事、能做的事。最后,要发挥自我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自我的实际行动感染更多的人,用自我的工作热情来带动更多的人,构成上下一心,团结奋进的局面,共筑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立足本职岗位,扎扎实实做好自我的工作。“中国梦”需要行动和实干,需要每个人脚踏实地干好自我的事情,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要求,踏实肯干,务实创新,在本职岗位上创新思想,不断实践,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脚踏实地地做好自我的事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实践者和促进派;要做依法表达诉求、维护社会稳定的实践者和促进派;要做加强院落综合治理,创造整洁有序安居乐业的居住环境的实践者和促进派;要做立足本职工作,凝聚居民力量,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的实践者和促进派。

让我们在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奋力开启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奋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完美的未来!

大学生如何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2

实现中国梦,首先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直接关系着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道路来之不易。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繁荣中国、振兴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和谐幸福之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正是靠着改革开放,我国GDP从1978年的3624.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1.9万亿元,总规模居世界第二位。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社会生活方式日益丰富多彩,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成功之路。

在当今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继续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大学生如何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3

社会在不断前进的同时,梦想也有了不同时期的特色,“中国梦”,一个全新的追梦足迹已然起步。2013年3月17日,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号召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第二次详尽阐述中国梦。习近平坚定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新世纪中国梦的新定义,一个新的征程的起点。

中国梦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习近平用“三个必须”来指明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2013年3月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谈到,中国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实现中国梦,因为中国梦首先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

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的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凝聚13亿中国人力量,由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复兴之路、追梦之旅。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人民,这句话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价值。

每个梦想都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反映着不一样的时代特征,逐鹿中原曾经是多少帝王的毕生梦想,岁月流转,在这个文明的现代都市,逐鹿不再是人们的至上追求,时代在变,梦想也在悄然变化着,中国梦的提出,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这个时代华夏子孙新的目标追求,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首先,中国梦的提出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全面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

其次,中国梦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些和谐因素地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

再次,中国梦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来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

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最后,中国梦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梦”凝聚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民族复兴的希望。全国两会将把党的十八大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景、路径,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人民的期待需要转化为一项项具体措施,落实到一件件好事实事。唯有真抓,才能直面问题攻坚克难;唯有实干,才能托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推动中国梦的实践是一个漫长而重要的过程,之间会存在诸多不可估量的困难,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国梦这个宏伟目标,组织开展广泛深入的中国梦宣传教育,是重要途径,也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切实加强对中国梦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的学习宣传,坚持用这一新的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实践,引导各界群众把个人梦融入民族梦,以“我的梦”托起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重承诺,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伟大“中国梦”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内涵既包括内政也包括外交,即内有人民幸福安康的生活,外有尊严自主的国际地位。生活当然是丰富多彩的,把“中国梦”生活化和具象化也是正确的和必要的,但同时必须是健康的和积极向上的。

“如果一个目的是正当而必须做到,则达到这个目的的必要手段也是正当而必须采取的。”林肯的这句话,不难看出,一个正当的目的即梦想是对的,则为了实现梦想而采取的方法也要是正确的。对于中国梦,应该有一套正确的路线来确保它的实现。“中国梦”在群众中的宣讲还存在深入和浅出的问题,用农民的语言来宣讲“中国梦”还须加强。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我们要吧“中国梦”浓缩成易懂好记的宣传口号和标语;其次,培养和选拔一定数量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宣讲员,让他们用群众听得懂好理解的语言去宣讲;然后,摘其精要,印制成宣传卡片,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广泛散发。

中国梦,到底是一个人的梦,还是全中国每个人的梦,毋庸置疑,我认为梦想是没有界限无边际的,中国梦和我们个人梦是息息相关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为了实现这样一个梦想,要在全社会中营造一种氛围,把全民族的梦想和追求凝聚在一起。只有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才能把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送达梦想的彼岸,让每个人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逻辑中梦想成真。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个人的梦,人民的梦需要人民的行动来实现,而要让梦想成真,在实现中国梦中追求个人梦想,我认为以下三点非常重要。

一是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凝心聚力。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既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经历过战乱纷飞、军阀割据和外敌入侵的屈辱历史。但是,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屈,虽有列强瓜分而依然保持统一,并且是世界上唯一保持五千多年中华文化和文明连绵不断的伟大民族,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每一位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今天我们距离实现这一梦想越来越近,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重要精神力量,是把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共享的价值观,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基础和平台,只有在此基础上实现个人的价值理想,才能使每个人的天空更高远、世界更辽阔,才能最大化实现个人价值。因此,中国梦是人民梦,无数个人的梦汇集聚合成国家梦、民族梦,而要让每个人的梦想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非常重要。

二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个人梦只有以国家梦为基础,才能梦想成真并为国家梦、民族梦添砖加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关系:国家梦、民族梦成就个人梦,而色彩斑斓的个人梦促使国家梦、民族梦充满生机与活力。这就要求国家要为个人梦想的实现创造优越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而每个人梦想成真离不开中国梦、民族梦的实现。正如那首歌中唱道:“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这朴素的语言中体现了对“国”与“家”、“国”与“个人”关系最本质的认知和中国人精神血脉中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个人对国家、对民族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只有在实现中国梦中追求个人梦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才能真正实现。

三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梦想与现实是不可分离的:现实由于有梦想的导引,使现实从不完满逐步走向完满;梦想只有植根于现实,才能发挥梦想的导引作用。但是,也有一些梦想并不能对现实实践产生促进作用,相反还会起阻碍作用,这就是脱离实际、脱离客观条件的“黄粱梦”、“白日梦”。有梦想还要有行动,梦想才能变为现实。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用十三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

有梦想有行动,还有一个如何行动以及实现梦想的手段问题。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但是一些地方还在奉行唯GDP主义,甚至为了单纯的经济增长而不惜吃子孙饭、造子孙孽,引发人与环境的紧张和代际矛盾。从个人层面看,一些人为了一己私利而滥用手中职权贪污受贿、奢靡腐败;另外一些人则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甚至不惜毒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还有一些人心目中只有“小我”而没有别人和“大我”,并由此生发出对他人和社会的不满。这些都是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应摒弃的行动方式。我们应经常反思:当我们抱怨雾霾天气的时候,我们为治理环境污染做了什么,或者至少我们不再增加环境污染?当我们谈论人际间缺乏爱心和责任感的时候,我们又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了什么样的物质与精神力量?因此还是那句话,“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也凝聚中国力量最深厚的基础所在。

个人梦和国家梦,有内在联系,个人的梦想就像一滴水,而中国梦就如同一片大海,只有把这滴水放进大海中,这滴水才不会干涸,这就意味着个人的奋斗离不开国家,离不开国家梦的实现。同时,国家梦的实现,特别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又有赖于每一个人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发挥出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大的梦想。“个人梦”要以“中国梦”为基础,在投身“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个人梦”。

7.中国信息大学:挑战自己 篇七

一、历届竞赛情况回顾[1,2]

中国创业计划竞赛最早于1998年在清华大学举行。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成功举行。从2000年开始,每2年举行一次,举办学校分别为2000年的上海交通大学,2002年的浙江大学,2004年的厦门大学,200年的山东大学,2008年的四川大学,2010年的吉林大学,2012年的同济大学,2014年的华中科技大学。具体情况见表1。

二、创业竞赛典型特点解析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发展至今,显现出一些较为突出的特点。综合上述九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举办情况,我们对其主要特点进行了归纳与分析。

(一)形成了举国体制、自上而下的竞赛实施格局

此特点的体现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创业竞赛的组织机构方面。首届和第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从2002年第三届“挑战杯” 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开始,教育部成为竞赛主办单位之一,同时,地方政府作为承办单位也参与其中,并提供了一定的经费支持。这一变化表明国家已将其纳入到高校创新人才培育体系之中。可见,国家层面对此项赛事的高度重视。二是在创业竞赛的覆盖区域方面。纵观九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我们发现该项竞赛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首届和第二届赛事为主的起步发展阶段,参赛区域覆盖范围为大陆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二阶段是以第三届和第四届赛事为主的拓展发展阶段,参赛区域覆盖范围拓展到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且台湾的大学首次派队参加,香港和澳门的大学也应邀观摩竞赛;第三阶段则是从第五届赛事开始为深入发展阶段,参赛区域覆盖范围发展为中国内地以及港、澳、台地区的高校。 相比前两个阶段,区域覆盖范围及参赛高校更加广泛。这些情况较为客观地说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与实践以及自上而下的推进实施,“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已成为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关注、高校学生积极参与的全国性赛事,已形成了举国体制、自上而下的竞赛实施格局。

注:带有“※”的届次表示竞赛逐年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和风险投资界的关注,并开始有部分参赛作品和项目获得了风险投资或企业资助。

(二)实现了由模拟创业向实战创业设计实施转变

此特点主要体现在创业竞赛环节上的设计变化,且这一变化主要集中在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竞赛环节的设计上。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2010年第七届吉林大学承办的创业竞赛开始,主办单位在项目计划书评审、公开答辩和秘密答辩三个原有环节基础上,新增了网络虚拟运营竞赛环节。 该环节要求参赛创业项目要在网络虚拟环境下完成企业模拟注册、创建、运营、管理等所有决策, 并与其余参赛团队模拟对抗实战,模拟运营环境的成绩将作为项目评审的重要参考依据;二是2012年第八届同济大学承办的创业竞赛首次将参赛团队分为“已注册公司”和“未注册公司”两个组别, 对于已注册公司的创业项目在评审时给予一定分数奖励。2014年第九届华中科技大学承办的创业竞赛将参赛团队分为“已创业”和“未创业”两个组别,并进行了专业分类申报。这些分组、分类环节的增加表明“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已不再仅是评计划、看创意的“坐而论道”与“纸上谈兵”,而是赋予其新的内涵与意义,成为高校大学生模拟创业向实战创业转变的综合性实践教育平台。

(三)促进了优秀创业项目与风险投资的有效对接

随着“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推进与实施,其社会成效日趋凸显,社会影响不断扩大。首先,从2002年第三届竞赛开始,一些优秀创业项目获得了风险投资机构的关注。以第三届竞赛为例,部分参赛作品开赛前就吸引了部分风险投资,金额达上亿元,决赛后正式签约项目4件,金额达576 0万元。自此,优秀创业项目与风险投资机构的有效对接则成为此项赛事的重要亮点,此后每届都有成功获得风险投资的典型案例。这一情况表明风险投资机构的引入一方面在连接高校资源与社会资源上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另一方面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创业竞赛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地促进了优秀创业项目的成果转化与市场转化。其次,从2014年第九届竞赛开始, 竞赛采取“3+2”全新赛制。这一全新赛制的实施一方面促进了该项赛事的多元化与精细化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更多优秀创业项目的脱颖而出,大大增加了这些项目成果市场转化的机会,极大地实现了这些项目与风险投资的有效对接。

三、创业竞赛现存问题

从上述历届竞赛情况回顾、创业竞赛典型特点解析两方面,我们可知作为由国家多部委联合举办的国内顶级赛事,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推进产学研用以及创新国家建设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与作用。但在其实施与运行等环节过程中,与美国等国外高校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相比,我国的创业竞赛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有效解决与科学改进。

(一)创业竞赛功能定位不清

无论是国内高校还是国外高校创业竞赛都已成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及其开展创业实践教育的重要平台之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从高校、教师和学生三个主体进行考量认为,当前创业竞赛的实施操作与国家最初开展此项活动的初衷出现一些不相一致的方面,存在由于对其功能定位理解不清而呈现出功利化倾向。具体地说,一是从高校视角,已将诸如创业竞赛活动成绩的取得作为自身办学实力与水平的评价砝码,而忽视了它们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与现实价值。于是,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高校直接选拔能够取得好成绩的项目直接参赛,而不组织相应的校园选拔活动, 创业竞赛的参与面相对很小。对待此问题,高校要有清晰与理性的认识,切记把握好其中“度”的问题;二是从教师视角,很多高校将指导学生获得创业竞赛成绩作为本学校教师职称晋升的一项硬性指标。当然高校出台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类大赛指导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也确实吸引了一大批教师参与其中,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但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存在有的教师为了能够取得比赛好成绩,却将自己科研项目中的一部分成果直接拿出来让学生参赛,虽然取得了好成绩,但学生参与面以及学生主体性发挥等方面都受到了影响;三是从学生视角,学生参与创业竞赛也不简单是学生一次创业体验活动,而是一项关乎学生个人前途命运的人生大事,由于一些高校将在比赛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作为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的一项指标或举措。这一情况就使得一些学生不是为了创业梦想而参加竞赛,不是为了锻炼自己而参加竞赛。这也导致了一些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未得到进一步的激发,一些较好前景的创业项目最终处于被搁浅的状态。

(二)创业竞赛覆盖范围有限

有学者针对“创业大赛”主题,就“是否了解国家组织的各种创业大赛”“是否了解省市组织的各种创业大赛”和“是否了解学校组织的各种创业大赛”等问题对北京市部分高校进行调研数据分析显示:分别只有8%、6%和10%的学生表示“很了解”创业计划大赛,分别有34%、28%和36%的学生对创业计划大赛表示“一般了解”,分别有38%、 35%和31%的学生表示“听说过,不太了解”,分别有21%、30%和23%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即使是已经具有一定参赛经历的学生,也分别只有15%、13%和10%的学生表示“很了解”创业计划大赛[3]。我们采用同样的主题与同样的问题对吉林省部分高校进行调研,其数据分析显示:分别只有6%、4%和10%的学生表示“很了解”创业计划大赛,分别有32%、29%和39%的学生对创业计划大赛表示“一般了解”,分别有44%、45%和34%的学生表示“听说过,不太了解”,分别有18%、22% 和17%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即使是已经具有一定参赛经历的学生,也分别只有19%、12%和24% 的学生表示“很了解”创业计划大赛。

综合上述这些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前高校大部分学生对于国家、省市、学校组织的创业大赛不了解,即使是参加过创业大赛的学生对其了解也是非常有限。由此可知,当前高校组织的创业大赛覆盖学生范围有限,还没有惠及大多数学生。

(三)创业竞赛实施成效欠佳

“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作为一项自上而下由国家多个部委联合牵头组织实施的竞赛项目,得到了各级政府、各类高校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但在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中,存在着竞赛规划与竞赛实施脱节的现象,使创业竞赛实施成效欠佳。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创业竞赛普及性较差。有学者针对“创业大赛”主题,就“是否参加过国家、省市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创业大赛”等问题对北京市部分高校进行调研, 数据分析显示:有22%的学生回答“参加过”,有78%的学生回答“没有”[3]。我们采用同样的主题与同样的问题对吉林省部分高校进行调研,其数据分析显示:有16%的学生回答“参加过”,有84% 的学生回答“没有”。这两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当前高校有近80%以上的学生没有参加过此类大赛,可见创业竞赛普及性较差;二是创业项目社会转化低。通过对历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的梳理,我们发现:自其举办以来,吸引了一些风险投资机构的关注与参与,但现有的竞赛体制未能充分发挥包括风险投资机构和企业行业主管在内的社会资源的作用,创业项目与社会资源之间未能形成良性互动与彼此充分信任,造成了“学校热、社会冷”的局面。由此,大部分创业项目“纸上谈兵” 的结果,就是创业项目签约率低,创业项目社会转化率低,制约了创业竞赛孵化功能的发挥。

四、创业竞赛改进建议及举措

基于上述对历届竞赛情况回顾、竞赛典型特点解析、竞赛现存问题简述等内容的分析,我们认为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创业竞赛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推进其良性运行与优质发展,应在原有好的基础和传统上,进一步加强创业竞赛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及其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创新。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三方面的建设举措。

(一)进一步明确创业竞赛的功能定位,实现教育功能与实践功能的有效融合

正确理解和明确创业竞赛的核心功能与定位是办好此类赛事的根本与关键。“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宗旨明确指出:“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创业计划竞赛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4]这一宗旨充分体现了创业计划竞赛的教育功能与实践功能的双重定位。对此学者们也有专门的研究。如有学者在论述MIT创业大赛对完善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的启示内容时指出:“创业大赛要真正实现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融合。具体地说,理论上看, 创业大赛是实现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相统一的桥梁;然而在实践中,如果创业大赛的组织者本身没有创业经验或商业实践,竞赛程序的设计不能实现教育目的,理念的实现缺少资金赞助与人员支持, 创业大赛将与教育和实践的统一相去甚远。”[5]还有学者系统梳理了国外研究型大学创业计划大赛的主要特点认为:“从知识结构看,美国研究型大学创业大赛通过研讨会、训练营和导师制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结合。”“通过邀请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教育研究专家开展的研讨会、 训练营,以及一对一导师的指导和帮助等形式,美国创业竞赛实现了知识基础与实际运用的结合,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统一。”[6]

明确创业竞赛这一核心功能定位后,我们认为要实现教育功能与实践功能的有效融合,就要从高校、教师和学生三个主体入手,转变他们的观念与误区就显示出了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具体地说,就是要转变三个主体现有对创业竞赛参与的功利化倾向,走出“唯成绩、为比赛而比赛”的认识误区: 一是高校作为创业竞赛组织机构,要改变将“创业竞赛”看作学校办学水平的比拼,成为学校追求社会声誉的一张名利双收的名片等认识误区,而是将这一典型载体作为学校教育教学革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与教育教学、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一些体制机制的创新,采取丰富多彩的竞赛形式等有效举措来全面培养与锻炼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以高质量的人才输出作为学校真正实力的硬指标;二是教师作为创业竞赛过程中教书育人的重要主体,在创业竞赛参与或指导学生过程中, 要改变为追求个人职称晋升等功利化的目的性,才能在指导过程中更好地以身示范发挥教师的引领与带动作用以及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与主体性激发作用,做好学生的专业导师、知心朋友与人生导师; 三是学生作为创业竞赛参与的主体,也要改变参与创业竞赛是为了个人追求荣誉或成绩、获得保研资格与奖学金奖励等功利化的目的,而是将其作为个体职业发展过程中一次就业创业的人生体验与能力锻炼,才能实现个体的更大发展与超越。

(二)进一步完善创业竞赛的运行机制,不断扩大创业竞赛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创业计划竞赛自在中国实施至今,都是坚持校赛、省赛、国赛三级自下而上的组织运行模式。十余年的实践与探索证明,这一运行模式确实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锻炼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为此,为更加科学高效地运行创业竞赛,实现创业竞赛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业成果项目的有效转化,不断扩大创业竞赛的覆盖面与影响力,我们认为,在坚持原有自下而上的组织运行模式基础上,还要重点在机制方面做出三方面的努力:一是要转变高校、教师和学生三个主体现有对创业竞赛开展目的与意义的狭隘认识以及一些功利化倾向,不断创新竞赛方式。对此有学者以国外15所著名高校的创业竞赛为例,从竞赛的目标定位、运行时间和程序设计、覆盖范围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归纳,认为:国外高校创业竞赛的组织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虽然各有不同但却可以相互弥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创业需求[6]。 基于此,创业竞赛各级实施主体要在原有开展竞赛环节的基础上,通过论坛讲座、参观考察、技能培训、网上模拟等多种形式,扩大创业竞赛的覆盖范围,提升创业竞赛的普及程度,在高校、教师和学生群体中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氛围;二是要充分借鉴国外高校创业计划大赛的成功经验, 扩大创业竞赛参与主体的范围。除高校、教师和学生参与外,还要突出企业行业、社会资本、风险投资等机构在创业竞赛的重要作用,汇聚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融入竞赛的组织评选、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中,切实地把创业竞赛办成一项集教育功能、实践功能与社会功能于一体的学生活动; 三是加强学生创业竞赛项目的跟踪指导与多方多维辅导。在创业竞赛整个运行过程中,要组建一支由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创业人士、政府人员等构成的全程性、多方多维的咨询服务团队,在帮助学生科学理性评估项目、认清行情和规避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等方面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与有效保障。

(三)进一步改进创业竞赛的评价机制,促进创业竞赛健康有序科学理性发展

当前,关于创业竞赛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我们仅以“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为例,一些学者对其评价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科学指导与学习借鉴。如有学者从数理分析视角对“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的评审方式进行了细致分析,尤其是细致研究了评价方案中的指标体系并进行了科学论证。具体地说,研究者将设计的创业计划竞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借助专家评价信息以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对各项目进行了综合评定,并配以算例来说明该评价的过程和结果[7]。还有一些参与创业竞赛的评审者从评审原则视角指出“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的评审方案不应局限于一纸策划书的评审方式,还应考虑到创业项目的创新性、操作性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等指标。

上一篇:班组安全年培训计划下一篇:工程年终总结报告 范文